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2024-06-29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精选13篇)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1

摘要: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生命,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具体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具体设计差异性,对影响工程质量事故形成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建筑工程在整体设计阶段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在本次研究中将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为研究点,结合具体要求,探究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事故原因;解决对策

建筑工程事故指的是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事故及监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安全隐患的干预,在具体设计阶段存在比较大缺陷,甚至演变为比较严重的事故。如果对事故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则会出现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或者路面悬空的情况,对建筑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施工要点,按照固定的应用程序和规划条件对其进行整合,进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一、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建筑工程整体管理阶段涉及到多个影响因素,基于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在应用阶段必须根据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对工程质量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1.建筑材料

基于建筑材料的差异性,在具体应用阶段必须根据具体应用情况,以物质基础为研究目标。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建筑材料应用不当的情况,部分工作人员采用劣质材料,进而造成断筋、开裂或者墙体变形的情况。其次存在建筑沙子纯度不够的现象,由于部分杂质含量比较大,因此应用含量比较高的沙子,会导致建筑顶部出现渗漏的情况[1]。

2.建筑施工原因

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则会增加相关安全隐患,增加建筑施工的相关不良隐患。其次存在没有按照施工程序进行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需要提前对其进行勘察,在进行设计,并按照施工程序的具体要求对其进行审核。如果存在违背操作的情况,会增加事故的安全隐患,甚至带来不好的影响[2]。

3.技术人员的原因

施工技术人员是质量事故控制的核心,在应用阶段必须根据具体问题的差异性,明确操作程序。但是部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施工技术比较低,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直接对工程质量安全程序造成不良影响。部分施工人员技术操作能力差,没有掌握具体的操作程序,技术体系控制不当,进而产生不良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基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按照固定的应用程序和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并按照固定操作形式的要求,探究合适的控制措施。以下将对具体控制方式进行分析。

1.以法律体系为应用基础

现有的法律操作系统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同时存在应用程序不健全的情况,导致建筑体系原则化严重,甚至存在操作不强的情况。根据建筑体系的相关要求,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法律体系进行适当的修正,如果存在原则化比较严重的情况,则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控制,进而保证施工单位支付体系的应用效果。基于进度发展要求的差异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对进度款项和支出款项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财务项目的管理工作。最后以法律应用体系为基础,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审核,并禁止出现渗漏或者墙体损坏的情况[3]。

2.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针对建筑材料控制不当的情况,在整体控制过程中要严格对材料进行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必须强调设备和材料的控制形式,并按照固定的应用程序对材料进行分析。首先要强调材料的质量,必须保证材料符合工程体系的具体要求,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应首选正规生产厂家的,直接购进,减少中转环节,并索要质量保证书及出厂产品检验报告。要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建筑市场的混乱一部分是因为不法分子围绕建筑材料做文章,为了消除建筑材料质量问题给建筑质量事故发生造成的安全隐患,严格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至关重要。同时要强化设备检查工作,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要进行适量检验,避免出现控制不当或者应用形式不规范的情况。

3.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基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差异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教育。首先施工单位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技术力量核心队伍,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技术进行创新,使其符合工程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并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设计需求,根据技术应用程序和要求更新设计技术,使其适应发展趋势,并不断投入到工程质量施工的应用过程中去,达到施工建筑施工市场要求的目的。

结束语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种种事故,在最终控制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设备的控制意识,并按照具体的应用形式和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整合性分析。施工单位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做好综合性控制措施,减少不良隐患的发生几率,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基于事故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影响,必须明确施工主体,按照固定的应用程序对其进行审核,进而推动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2

一直以来, 建筑行业始终流传着“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说法, 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不仅可以给投资方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使建筑企业成为直接受益者。建筑企业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为自身赢得良好的社会荣誉, 树立企业品牌, 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推动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但一旦建筑工程中出现质量事故, 比如房倒、屋塌、路陷、桥倾等, 致使人员伤亡将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 找准质量事故出现的原因并妥善解决, 是减少建筑企业和社会损失的必然。

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剖析

1.1 基于建筑材料的原因

建筑材料是促使整个建筑物顺利成型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之一便是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把握不准。 (1) 采用质量低劣的钢材。一些轻质量重效益, 廉价购进低劣钢材用于楼房等的建筑, 造成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2) 使用的建筑沙子纯度不够, 杂质含量极大。使用杂质含量较高的沙子最终会导致建筑顶部产生开裂渗漏的现象。 (3) 使用的水泥强度不够, 有的甚至低于325#。

1.2 基于建筑施工的原因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是造成建筑工程事物的直接原因, 不安全的施工因素往往注定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 建筑前期工作不到位。建筑前期的工作对施工至关重要, 如背离施工标准程序进行势必会造成建筑前期施工质量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的困境。 (2) 未严格按照设计程序进行。严格意义上说, 应按照先勘探、再设计、最后施工的程序进行, 但有些设计图纸总是背离这些程序, 投入施工后质量事故出现也不足为奇。 (3) 违反相应的建筑施工要求。例如, 沙子、水泥、水等未遵循一定的配对比例, 甚至重量不过秤。

1.3 基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原因

施工中除了材料和施工的原因, 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因素。一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施工技术都较低, 受利益驱动, 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 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内面临着人才不足、技术人才少、人才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等最基本的人才缺失困境。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仍是施工技术人员不足,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等, 这是影响质量事故发生的关键。

1.4 基于质量监督的原因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直接负责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尤其是一些隐性的工程和子项目工程的验收, 一定程度上都要通过质量监管人员把关。但目前我国质量监管中存在问题较多, 主要是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监督工作开展不顺利、未将理论设想落到具体实践、监督单位技术水平和监督手段落后等。以上监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好坏,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建筑质量事故的发生, 必须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1.5 基于法律政策的原因

相关建筑领域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且执行力度不够, 是导致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社会根源。工程建设的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等。《建筑法》作为基本法, 其间虽对建筑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但可实施、可操作性不强。还有其他关于质量问题的法律都不能尽善尽美, 集理论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另外, 在建筑法律法规实施的过程中, 政府执行不到位, 未明确监督机构的权力和义务, 致使出现质量事故后, 茫然无措的现象时有发生。

2 预防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有效对策

2.1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法律法规

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具体, 法规细节的模糊或者缺失, 将严重影响建筑质量的好坏。必须基于建筑工程时代发展的需求, 建立和完善体现国家和公共意志的法律法规, 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建立, 必须迎合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例如我国建筑领域内的相关学者对建筑基本法《建筑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首先是基于《建筑法》适应性缺乏、原则性过强的特征, 制定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对于违反《建筑法》的企业, 不能仅以减低企业资产等级或者罚款的方式进行惩处, 也应对企业法人代表, 相关负责人予以严厉的法律惩处。再者, 关于建筑质量保证期的规定应统一化、并将其落到实处。应统一《建筑法》和《合同法》内关于建筑质量保证期的相关规定。最后, 完善《建筑法》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相关细节法规。另外, 除了对《建筑法》的完善之外, 国家和政府应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成功的例子, 应积极制定建筑工程监督法。强化各方工程质量的责任意识, 在制定相关法律的前提下, 依法严厉制裁建筑市场的腐败行为, 从根本上为减少建筑质量事故奠定一定的法律基础。

2.2 规范建筑市场并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基于建筑市场无序混乱的状态, 要从根本上预防屋塌、路陷等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不断规范我国建筑市场, 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是当务之急。规范建筑市场, 使其有序、高效运行,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为建筑工程招投标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长久以来, 招投标市场的法律监管不到位, 致使建筑市场一些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如行政干预、超低价中标、传统投标、泄露标底、排斥竞争的现象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 (2) 要确保建筑材料质量过关。建筑市场的混乱一部分是因为不法分子围绕建筑材料做文章, 为了消除建筑材料质量问题给建筑质量事故发生造成的安全隐患, 严格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至关重要。 (3)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质量第一”的责任感, 促使施工人员不断更新其施工技术, 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建筑市场需求。除了规范建筑市场, 加强政府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必不可少。毋庸置疑, 一部分建筑工程是以政府为依托展开的, 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加大对建筑质量的监管力度, 应完善和优化质量监管机构, 确保政府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3 工程建设的各主体应确保工程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多主体参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 参与建筑活动的各建筑主体工作的质量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建筑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应该恪尽职守, 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 系统化、高质化完成本单位的建设任务, 杜绝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一切隐患。 (1) 应强化建设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建设单位是整个建筑工程投资的全面控制者, 同时也是投资最大受益者, 建设单位在享受诸多权力的同时也要明确其责任和义务, 将质量责任落实在建筑建设的方方面面。 (2) 设计单位也应增强设计责任和义务感, 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设计, 将建筑质量事故扼杀在设计摇篮中, 且一旦出现建筑安全事物, 设计单位有责任参与事故的解决, 并为其解决提供建设性意见。 (3) 施工单位更应保证施工过程中无任何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从建筑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施工监管等各方面确保施工质量, 杜绝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 促使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等方面, 基于这些原因,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与加强监管力度、促使建筑工程各主体完成质量标准是缓解质量事故发生的有效举措, 应积极施行, 推动建筑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建筑施工团队。因此, 基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对症下药, 探讨出应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有效对策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陈伟坷, 莫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类别;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日渐兴旺,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和贸易之后居第四位的支柱产业。但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据统计,全国建筑施工事故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建筑安全愈来愈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和分析建筑施工多发性安全事故的成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建筑企业施工中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施工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类别及原因分析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类别

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类别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触电。这五类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平均每年占因工死亡总数的90%以上,其中高处坠落占46%左右,坍塌占19%左右,物体打击占12%左右,机械伤害占7%左右,触电占6%左右,这五类事故被称之为建筑施工中的五大伤害。

(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任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从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机械、设备、用电线路老化不良,材料质量不合格,安全保险防护设施缺乏或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等等。它们构成了施工中的隐患和危险源,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2.人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状态通常是指工人生理状态不稳定或处于病理状态,也包括工人的知识水平不够、技能不熟练、操作错误、忽视安全警告、手工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忽视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甚至还包括工人的性格不适合本职工作。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工人大脑意识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他的正常反应,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3.建筑安全管理缺陷

建筑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防范措施不当、管理责任不明确等。目前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意识错位、重视不够,粗放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时松时紧,治标不治本,加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劳动纪律松懈,使安全事故有了可乘之机;有些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借口工程造价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压缩安全支出,致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有些建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减少部门和人员,盲目撤并安全管理部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断档,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以上管理体系的原因造成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职工安全教育跟不上导致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这些因素均为建筑施工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对策研究

为了有效预防及减少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针对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特提出如下对策。

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首要工作就是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隔离。比如:建筑企业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电器)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资料档案,按国家规定及时报废;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杜绝违规操作;现场安全检查人员要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密切注意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章制度;要加强用电管理,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保护,严禁一箱多机,电工每天认真记录《电工巡视记录》,不能记流水账;要确保企业安全资金及时到位,不得随意挪作他用;要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工具、服装等,并简化安全防护工具和服装的领取手续。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人性化原则。建筑企业要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将安全人本管理意识辐射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做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团体要坚决处以罚款。

其次要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职工的培训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建筑企业要经常性的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劳务队伍和新入场工人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建筑企业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实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人员入场施工。使安全教育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要实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制度化,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另外要尽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在施工后期为赶工期而延长劳动时间,造成工人身心极度疲惫,从而引发安全事故。要实行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制度,避免技术不熟练的新工人独自上场操作。对于工作中危险性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安排工人时要综合考虑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性格和气质等方面的因素。要尽量为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注意做好通风、照明、除湿度、减噪声等工作,在现场提供开水、洗浴、卫生间等生活必需设施。要经常了解工人在家庭生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及时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忧郁、焦急的困境,专心从事工作。

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具体说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定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在企业中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严格执行未经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不得上岗的制度,对全体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培训体系;企业内部成立检查小组,经常性进行现场检查,并自觉接受行业专门检查机构检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稽查体系。

三 结语

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有着其偶然性,不可以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完全有能力去预防去控制它的发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人身安全的伤害,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可顾此失彼,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断增强实现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永华.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与思考[J] .中国房地产业,2012,(01).

[2] 涂向阳.引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及预防措施[J] .陕西建筑,2011,(03).

[3] 王保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 .建筑与发展,2010,(04).

[4] 李娇,丁增会.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之我见 [J] .建筑安全,2009,(06).

作者简介:潘毅,男,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井三处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与工程技术工作。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4

摘要: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对策作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对策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参加体育课和身体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或俱乐部日益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然而,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则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学校场地、设备缺乏,器械陈旧,难以保障或满足现有教学的需求。另外,由于某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教材教法不得当、课堂纪律松散,加之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容易造成学生在校期问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很难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因此,围绕伤害事故的赔偿与处理,发生一些法律纠纷。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使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如铁饼、标枪、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如何预防、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健康、合格的高质量人才,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极为关注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5

1.技术方面:结构设计计算错误,对水文地质情况判断错误,以及采用了不适合的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等。

2.管理方面: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而失准,以及材料检验不严等原因引起质量事故。

3.社会、经济方面: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不顾工程质量;在投标报价中随意压低标价,中标后则依靠违法的手段或修改方案追加工程款,甚至偷工减料等

4.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方面。

工程质量事故预防的预防具体措施

(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二)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三)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

(五)认真做好工程地质勘察

(六)科学地加固处理好地基

(七)做好应对不利施工条件和各种灾害的预案

(八)进行必要的设计审查复核

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篇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加快,基础工程的比重逐渐增大,特别是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施工的条件与环境越来越复杂,工程难度越来越大,工程事故发生的机率也就越来越高,尽管绝大多数工程的技术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但仍出现不少工程事故,究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既包括基础沉降变形和基坑稳定性问题,也与岩土和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结果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勘察的失误、基坑设计失误、荷载取值错误、水处理不当、支撑结构失稳、锚固结构失稳、忽视基坑稳定性、施工方法错误、工程监测不当、工程管理不当、相邻施工影响、盲目降低造价。在这些因素当中,基坑设计失误、水处理不当、工程管理不当和锚固结构失稳的影响最大。工程勘察

场地勘察资料是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全面地评价基坑支护结构的依据。各类工程在设计施工以前都必须按要求进行工程勘察,复杂场地应适当增加勘探点和试验数据,水文条件复杂地区应做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如果工程桩所涉及范围的地层、勘察资料不详细、不准确,势必给深基坑支护工程带来事故隐患。例如某工业大楼的深基坑工程,因地质资料仅评价了基础桩范围(-6.0m~23.0 m)土层,而略去了对-6.0m以上淤泥层强度指标的正确评价。而淤泥层正是基坑支护桩上主动土压力的主要土层,设计时也没有要求补充勘察,凭工程经验选定淤泥层强度指标,其数值比后来事故处理时测定的指标偏离许多,因此,造成重力式挡墙支护体系(4排搅拌桩)滑移、倾斜,基坑内大量涌土,基坑外土体滑塌,邻近的生产厂房外墙开裂等重大事故,有些基坑工程根本就没有进行工程勘察,而仅参考相邻工程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施工,这是事故多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坑开挖深度,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重要性、道路、地下管线的限制程度等),设计控制变形要求,施工设备能力,工期,造价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等诸多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周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基坑工程的设计,不仅方案要选择正确,而且要进行支护结构的强度,基坑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结构和地面变形以及软弱土层的局部加固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诸方面的验算,并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出预防措施。设计方面任何疏忽、失误都会导致基坑发生重大工程事故。支护结构插入土体的深度不够、刚度、强度不够,被动土压力过小,坑底土体发生管涌、流砂或大面积隆起,忽视基坑土体整体稳定验算等都会导致基坑的失稳破坏,特别是在高水位软土地区更为严重。因此,一个成功的基坑工程设计,在整体和局部稳定方面的验算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郑州市某宾馆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8.0 m,采用喷锚支护,当开挖到基底时,南侧三层砖混结构的旅行社楼房突然发出断裂的响声,旅行社楼房全部滑塌入基坑中。事故发生后,组织专家分析原因,主要是:支护方案选择不当。又如,洛阳市某深基坑,支护桩长如再多加深1.0m即可嵌入岩层,结果因支护桩长设计不足发生踢脚失稳破坏,导致基坑事故损失近2000万元。设计荷载取值 土压力、水压力的计算是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前提,但是必须注意到实际的土压力在基坑开挖到地下结构完工期间,并不是常数,土压力随周围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如雨季,地下管道漏水等会引起土压力、水压力的变化,地面堆载、堆料、临时建筑物等都会引起土、水压力的变化而诱发基坑事故。例如,许昌某银行营业大厦深基坑事故,基坑边有一直径为2.0 m的大型城市排洪管道穿过。基坑开挖完毕后,开始作基础垫层时,突然天降大雨,排洪管内流量剧增,巨大的水流撞开了管道拐弯处,致使管内的洪水流出,冲走基坑东侧支护桩的桩间土,引起部分桩体倾斜,地面塌陷,相邻单位的砖混结构车库倒塌,4层豪华招待所的基础外露,处境危险。其主要原因是,未考虑周围环境改变引起土、水压力的变化,基坑东侧未作止水帷幕,造成地面塌陷,附近的建筑物破坏。防水、降排水

水是导致工程事故的重大因素,如某铁路隧道施工,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层破碎裂隙发育,由于详勘资料做的不够细致,施工中突遇断层承压水体,造成重大工程事故。许多深基坑工程事故都是由于水的原因造成的。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是一项事关大局的工作。最常见的问题,一是为省钱不做止水墙或止水墙漏水,二是在基坑内降水而忽略对基坑外的影响,造成严重事故。由于防水、降水不当而发生的事故约占21.4%。通常是不做止水帷幕,基坑内大量降水,引起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基坑周围建筑物倾斜,道路及地下管线等设施开裂、下沉、甚至破坏;三是施工阶段处于雨季,雨水过大造成土体发生松动和蠕变,或基坑出现大量积水,因处理不当造成基坑垮塌事故。支撑结构

支撑式支护结构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形式,特别对于大面积开挖的基坑,经常采用内支撑的支护体系。支撑系统设计构造、施工不合理,支撑点数、位置及连接不当等失误都将导致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影响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基坑的整体安全。土钉支护与锚固支护 要搞清二者的基本概念,土钉支护与锚杆支护概念不同、支护机理不同、适用地质条件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土钉支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和弱胶结砂土,深度小于15 m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土钉支护一般不加预应力,而且全长受力,靠与土的复合体起作用,而且土的面板不受力。锚固支护是依靠锚杆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面自身的稳定。二者有较大的区别,在方案选择时应注意。锚杆支护广泛应用于非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这种支护结构刚度大、位移小,施工方面可选择性大,在周围建筑群密集的深大基坑使用是适宜的。锚杆支护往往与灌浆技术结合使用。土钉与锚杆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以及对地基土的保护是影响土钉锚杆寿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锚固支护,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锚杆失效。锚杆的防腐问题也是深基坑长期安全的关键。施 工

施工方面引发的事故也是不能忽视的,主要是施工质量问题。如支护桩墙质量差而能引起桩的折断,墙体大面积漏水、流土等,特别是由于转手承包,一些施工队伍技术素质很差,甚至偷工减料,给基坑工程造成严重隐患。例如,北京某工程深基坑工程事故,施工单位认为基坑支护体系太保守,于是取消了锚杆支护,同时将桩基础改为人工挖孔大直径桩,将原基坑深ll.0 m改为深12.0 m。另外,基坑开挖前夕,另一施工单位在基坑北侧距离支护桩5.0 m远处,建造三层砖混结构的施工用房。北京进入雨季,基坑开挖至-10.0 m左右时,基坑周围地面出现裂缝,支护桩倾斜,基坑北侧近100.0m范围内80多根支护桩严重倾斜,最大桩顶水平位移达1.7 m。工程监测

深基坑施工监测是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有的工程为了节约,基坑施工没有安排施工监测,或不合理削减监测内容,从而使监测工作不力,不能及时判断与处理险情,从而造成事故。此外,对监测数据分析不够,报警不及时或数据错误都将会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例如,上海某大厦工程事故,第一道为钢筋砼支撑,第二、三、四道为直径拍Φ600mm的钢管支撑。施工过程中,该大厦广东路一侧约40.0m长基坑围护结构支撑破坏,地下连续墙突然倒塌,广东路路面下的地下管线,包括电力、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雨水管道等遭到严重损坏,煤气大量外溢,大面积停电、停气和停水,交通中断,事故的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基坑围护结构发生破坏前已有种种迹象,如地面沉降量已达15 mm,从沉降一时间曲线可知,这是基坑围护结构破坏前的预兆。而且基坑挖土工人发现有涌土现象,表明地下连续墙背后有流土,可惜都未引起有关人员重视,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工程管理

近些年由于各单位工程施工任务剧增,一些工程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已退休,出现了人才断层,再加上教育培训工作的弱化,对工程管理,特别是现场管理不到位等。尤其一些工程负责人对深基坑工程缺乏经验,工地指挥人员素质低,造成工地混乱,是引发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例如,郑州某银行大楼,采用钢筋砼灌注桩支护,支护桩后采用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桩顶设置钢筋砼圈梁。方案实施时,由于管理不当,止水墙质量很差,止水失效,为抢进度,桩项圈梁尚未旌工便开始开挖,且一次挖至设计标高。基坑开挖后,东南角桩间出现大量涌泥和流砂,支护桩向基坑内倾斜达20 mm以上,桩后形成5.0~10.0 m的地面裂缝,放坡地段降水井失效,边坡滑移,使东南面的电影院严重开裂,被迫停业拆除。该工程事故主要原因是现场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设计方案实施,挖土不当,灌注桩和止水桩质量差,止水帷幕未形成,致使桩间土大量流人基坑,基坑外面产生较大的沉降。基坑土体变形迅速,而应急措施又不得力,桩后压密注浆质量差,使周围的房屋因地基失水失土而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邻施工影响而引发的工程事故。有毗邻工程施工时,必须认识到其相互影响的严重性,要设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必须明确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减少沉桩影响的有效措施。例如,上海某两幢相邻高层建筑,在施工打桩前上级曾对两工程采取协调措施,以利工程安全施工。在两工程相邻处设土体应力释放孔、测斜管、地面位移、孔隙水等测点进行观测,桩分布处设置塑料排水板,并规定限速打桩,但施工时没有认真执行。打桩限速均在5根/天的范围内,但施工单位打桩越打越快,有一天打了18根。监测单位已发现相邻工地围护结构的沉降明显增大,并出现许多裂缝,工程桩向西位移,严重的有7排之多,坑底严重隆起。该工程的事故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本来在饱和粘土地基中打大量密集的预制桩,会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使施工打桩区在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和深层土体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可能导致已打入桩的偏位、弯曲和上浮,给邻近基坑和地下管线等带来危害。要减少施打预制桩带来的影响,必须采用一些有效措施,例如,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和控制打桩速率等。上海地铁四号线由于管理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经验少,对突出情况没有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盲目施工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盲目降低工程造价

一些施工单位认为基坑工程是一个临时工程,盲目认为安全储备较大,因此随意取消连梁,边角支撑,加大桩间距,减少桩径和配筋,采用喷锚技术代替止水、挡土结构等,结果造成严重后患。例如,位于郑州市的宏达大厦与法院综合楼毗邻。宏达大厦基坑深8.65m,采用坑内井点降水;放坡开挖(坡度57。),边坡喷锚支护,其中在靠近法院综合楼的基坑布置了4排非预应力锚杆,锚杆长8.0~9.0m,其中法院综合楼一侧布置35口降水井,于1994年10月23日进行全面的不间断的基坑降水,11月6日开挖基坑,大约在11月20日,发现法院综合楼南台阶开裂;当时法院正式要求宏达大厦基坑暂停施工;1995年1月4日,经河南省测绘院的测量表明,法院综合楼已向基坑方向倾斜28 cm,基坑停止降水后综合楼又稳定下来。一段时间后,基坑北侧边坡大面积坍塌。该事故主要是施工单位缺乏基坑工程经验,片面地追求节省资金,忽略了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在既有建筑物附近采用简单的边坡喷锚、坑内降水的基坑支护方案,不作止水帷幕而进行大规模深层降水和开挖等均是造成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

综合因素导致严重事故发生 基础工程出了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并发造成的,例如,由于支护结构选型不当,降水失误,监测报告未能及时处理等,最终造成重大事故。如果某一个局部的失稳破坏,有可能导致整体的破坏,因此,基坑设计除了总体统筹考虑外,还应作具体的分析和验算。基坑围护工程的支撑和联结以及在桩的人土深度的设计中都必须慎重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发电厂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7

1 发电厂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

1.1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电厂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靠的是所有工作人员合理按照规范操作, 如果某些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必然会造成电气误操作事故, 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 某电厂当班运行人员在执行6KV厂用母线倒闸操作时, 因安全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够强, 未按操作票制度执行, 操作前检查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操作回路的接地刀闸处于合闸位置, 就执行送电操作,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带接地刀闸送电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事故直接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轻微人身伤害。

1.2 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意识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被应用到电力行业中来, 电力系统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的提高要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意识和判断能力都要相应的提高。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工作人员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以前, 操作方法也还是传统的操作方法, 这就可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安全事故的出现;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对工作不够重视, 自认为熟悉设备, 最终造成惨剧。例如, 某电厂汽轮机组在启动过程中“润滑油压低停机”保护动作自动掉闸, 交流润滑油泵联启。运行人员误认为油压低的原因是油压表一次门未开造成的, 因此重新挂闸启动, 并未能重新投入交流润滑油泵及直流事故油泵自动联锁。一段时间后, “润滑油压低停机”保护动作再次掉闸, 交流润滑油泵及直流事故油泵未能自动联启致使汽轮机轴瓦断油。事故造成机组多个轴瓦乌金不同程度烧损、油挡磨损。

1.3 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经调查研究表明, 在电气安全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违规操作, 部分员工认为自己有多年的工作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经验操作或是无票操作, 这种习惯性违规违章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还有部分是因为在检修完成后没有等到技术人员检验合格就投入生产使用, 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某电厂锅炉发生一起低水位MFT动作事故, 原因为机组按调度要求, 降负荷后在调整水位的过程中, 运行人员误将给水泵液偶勺管开度由84.8%, 手动设为43.5%, 造成勺管开度过小导致给水泵流量低于最小流量, 给水泵再循环门自动开启, 致使锅炉给水不足, 引发锅炉低水位MFT动作。

2 误操作事故的对策

2.1 加强防误装置的使用

防误装置具有防止带电合接地刀闸时、防止带接地刀闸合断路器 (负荷开关) 、防止带负荷拉 (合) 隔离开关、防止误分 (合) 断路器 (负荷开关) 、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功能, 正确使用防误装置可以有效减少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 严格遵守“电气五防”制度, 确保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如确需暂时停用时要经过总工程师批准, 值长下令后, 才可停用, 并做好记录。2) 设备管理部门要重视防误锁闭装置的日常检查和维修, 建立防误装置技术资料、台帐, 制定防误装置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检修规程, 指定防误装置管理专责人。保障防误锁闭装置时刻能够发挥其保护作用。3) 对一切可能造成事故的高压电气设备都应该设防误锁闭装置, 避免事故的发生。4) 设备投运前要确保设备的防误装置运行正常。

2.2 规范操作流程

运行管理部门编制运行方式卡和注意事项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 必须覆盖企业所有系统可能会出现的运行方式。针对这些方式编制典型的操作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票来进行操作, 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1) 发布指令时一定要清晰、准确, 让工作人员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2) 操作人员在填写操作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所接收的任务及设备实际情况进行填写。3) 值班负责人应对操作票进行认真的核对与检查。4) 必须待命令发布后才能执行操作。5) 操作时必须按操作监护制度及唱票、复诵制度, 严格按“唱票———复诵———操作———回令”步骤执行, 确保每项操作均能正确执行。6) 操作中如发现疑问或异常时, 应立即停止操作, 报告值班负责人, 查明原因。待疑问或异常消除后, 方可继续操作。7) 操作完毕后要及时进行盖章与记录。

2.3 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

1) 发电厂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对误操作事故的严重性的认识。培养好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在企业上下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 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能够落到实处。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2) 习惯性违章活动是误操作事故的重要原因, 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 坚决杜绝随意操作, 杜绝凭经验操作, 杜绝出现事故后心存侥幸, 杜绝不遵循规章操作。

3)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在遇到问题时的判断和处理事故能力的培养。提前对设备、系统等的薄弱环节进行事故预想, 大力开展反事故演习活动。组织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确保全体员工的技能水平能够满足工作的需求。

4) 遇到事故和障碍时要认真对待, 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和故障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切实吸取事故教训;严格对防范改进措施执行到位。对相关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处理。

3 结束语

发电厂作为国家重点的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有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必须对事故发生原因认真分析, 找出解决方案, 吸取教训, 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松.浅析发电厂电气系统前沿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制造, 2008.

[2]杜中奎.发电企业运行人员如何把好倒闸操作中的安全开关[J].四川水力发电, 2007.

[3]彭毅丽.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8

一、原因分析

(一)教师没有重视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急于求成;学生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悉的动作,信心不足,缺乏勇气,产生畏难和害怕心理,以至于因动作犹豫、过分紧张而造成损伤,或者在做熟悉的动作时,随随便便,疏忽大意。

(二)纪律管理不够到位,学生逞强风头过旺

教师不注意强调课堂纪律管理,上课没有威信,不认真带学生做准备活动,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便跑跑步、做几节操了事,且不管教学内容,忽略了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的区别。久而久之,体育课堂师生都不受纪律约束,自由散漫,课堂教学混乱。

(三)教师业务能力偏低,师生防范意识模糊

新课改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的主体真正做主”,有些教师却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曲解新课程理念,故而在教学中对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师“放羊”教学图个轻松,淡化了体育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校体育课发生伤害事故没有从教学策略上思考预防对策,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许多安全防范细节,最终导致体育教学“安全健康”虚无化现象产生。

(四)场地设施隐患较多,安全措施没有落实

器材使用不安全、设施安装不牢固、维修保养无人过问,体育课堂时常出现器械脱钩、吊物坠落、螺钉外露、石头挡路等安全隐患。再者运动场地存在危险障碍而又没有设置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管理爱护、检查维修的日常事务细节难以落实到位;受教育经费偏科投入影响,学校舍不得给体育活动多投入经费;资金匮乏、体育运动器材不能添置,产生学校场地小、器材少、学生多的局面,造成上课拥挤、器具紧缺等。这些主客观因素严重抑制了体育课堂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和锻炼能力。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品徳的言传身教

在体育课中进行安全思想和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从而消除伤害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例如课堂中不穿硬底鞋、不迟到早退、不接听手机、不随地吐痰、不追打嬉闹等。德育的渗透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无不作为信息传入学生大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偶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对方队员将其扶起,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跑步时,后面跟跑的学生把前面的学生推倒,教师要当场批评指正,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岗位责任,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离不开常规制度管理,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制约督促作用。大路不走而故意翻越栅栏、踩踏草坪,为抢占球场而发生打架斗殴等事时有发生,教师应有预见性地进行调控和制止,找准源头、抓住典型批评教育,同时要与学生交谈沟通、启发和鼓励,与学生建立一种“同伴型”的平等友好、互助交流关系;教师倾听学生“个人主见”之后,师生之间无隔阂,不产生对立情绪,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自己“威风行为”的价值观,抑制出风头的错误倾向。

(三)设置安全标志,谨防课堂教学混乱“放羊”现象

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环境不同,课堂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体育课往往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没有安全标志警示,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不集中、魂不守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对每一项运动技术要领进行科学分析,及时恰当地利用设置安全标志加强引导,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和保护身体的方法,自觉遵守安全事项、自愿注意预防意外事故。新课改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这并不等于松手放羊、放任自流,相反的是要求更高,教师对体育课要严密组织管理和严格纪律控制,坚决杜绝教学秩序混乱现象。

(四)采取防范措施,排除场地器材设施的危险障碍

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是排除场地器材设施危险的关键。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标准;加大政府行政力度,积极筹集体育场地设施安全配套建设基金,依照《实施义务教育必备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每年按一定比例专项拨款,用于更新添置器材和维修保养场地。学校也应逐年有计划购置配备安全的器材用具,指定专人进行日常保管,制定管理条例并加强监督到位,及时派人检查维修,排除场地器材设施的危险障碍。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教育局)

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范文 篇9

1.1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存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建筑施工企业成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放松安全管理的行为。一些施工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投标方面,倾全力找关系投标、中标,对安全重视不足。现场项目经理更注重施工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作表面文章,重生产,轻安全,拚体力,拚设备,从主导思想上搞错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1.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和方式需要改进和加强。一是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执法检查监督的力量明显不足;二是安全检查的方式还主要以事先告知型的检查为主,不是随机抽查及巡查,许多地方流于形式,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深入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的事故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差,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存在盲点;三是未能合理组织利用建设系统各种管理资源和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次、环节的整体效能,未能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四是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较多;五是检查内容上只注重施工过程实体安全,而不注重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部分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措施,对有关责任主体的震慑力不够。

1.3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一是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二是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三是部分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作出应有处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10

69起氯气泄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本文搜集了近4年来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职业与健康>、<劳动医学>等专业期刊所刊载的有关氯气中毒报道以及1月1日至5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等发布的69起氯气泄漏事件的报道.其中急性氯气中毒事故55起,占79.7%,中毒病人3 073例,13人死亡.现具体分析如下.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年,卷(期):18(5)分类号:X9关键词: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安全 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二、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三、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四、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公务员之家

五、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12

1 呼伦贝尔市道路交通的基本情况

1.1 全市境内现有公路总里程10451公里。

其中:国道1177公里, 省道1529公里, 县道2894公里, 乡道3317公里, 专用公路1534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13公里。

1.2 全市现有等级公路10129公里, 其中:

一级公路221公里, 二级公路787公里, 三级公路3349公里, 四级公路5772公里;有路面里程3116公里, 其中高级路面2654公里, 次高级路面462公里, 未铺装路面7334公里。

1.3 我市现有桥梁37685.

39米/1228座, 其中危桥4173.60米/193座。永久式桥梁29594.39米/852座, 半永久式桥梁702.00米/座, 临时性桥梁7389.00米/324座。

1.4 全市已形成了以国道111北京至加格达奇全长513.

171公里、国道301绥芬河至满洲里两条国道全长610.705公里, 省道201室韦至阿木古郎全长454.29公里、省道202海拉尔至罕达盖全长110.172公里、省道203满洲里至乌兰浩特全长281.661公里、省道301黑河至黑山头全长266.839公里、省道302碾子山至博克图全长162.23公里五条省道为主骨架, 以县乡、边防、专用公路为脉络的内外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

2 呼伦贝尔市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我市机动车快速增长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 道路交通依法规划建设、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提供保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冬季驾驶能力减弱型驾驶-饮酒、危险驾驶-超速、跟车太近、营运车辆超员上路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问题。呼伦贝尔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及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交通事故基本情况:2005年至2010年, 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口径统计, 呼伦贝尔市公安交管部门共接报一般程序以上道路交通事故968起, 死亡764人, 受伤945人, 直接经济损失3151541.00元。其中, 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3起, 死亡123人, 受伤66人, 直接经济损失839000.00元。

3 呼伦贝尔市冬季交通安全对策探讨

3.1 冬季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冬季受强烈冷空气影响, 呼伦贝尔地区气温骤然下降, 公路基本已被积雪全部覆盖, 平均积雪厚度已达70~80公分, 靠近波形护栏板的积雪厚度达100公分, 经常发生雪阻现象, 滞留车辆, 必要时封路。公路养护部门冬季的道路维护主要以清除冰雪为主, 通常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除冰雪方法。但由于有些路面风力较大致使风口路段的积雪严重, 有时降暴风雪, 路面能见度不足20米, 给清雪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冰雪道路环境下交通事故事故率上升。

3.1.1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 车辆本身的制动性能降低, 刹车距离

过长, 车体失衡, 轮胎防滑能力降低, 易导致车辆侧滑、侧翻或尾随相撞事故。

3.1.2 大风雪雾天气下车辆行驶阻力增大, 能见度低, 容易引起驾驶人视觉疲劳。

由于大雪纷飞, 驾驶人驾车观察周围事物受到一定限制, 造成行车速度相对于平常天气缓慢, 加之驾驶室的玻璃和倒车镜面被潮气笼罩, 驾驶人间隔一段时间就要擦试, 使驾驶人更容易产生视觉和心里焦虑,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1.3 冬季雾、雪天气下路面容易结冰, 特别是背阳路段积雪或结冰, 公路摩擦系数减小。

在雪中行车, 积雪对阳光产生强烈反射, 易产生雪盲现象, 造成视力疲劳, 一旦出现险情, 操作不当, 极易造成车辆在制动时发生侧滑、侧转、侧翻或连环追尾事故, 一起事故发生后, 不能及时挪开和排除障碍, 后面驶入冰雪覆盖路段车辆因减速不及或未与前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极易发生二次事故。[2]

3.2 冰雪天气下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针对冬季凌晨和清晨起雾多的情况, 交警部门应科学调整勤务安排, 统筹安排警力部署和人员调配, 加强重点路段的巡逻执勤。重点充实交通高峰期警力和巡逻密度。重点加强对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的巡逻、管控, 确保危险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同时, 采取机动巡逻与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执勤方式, 加强对交叉路口、穿村镇公路、铁路交叉路口及急弯路段的管理。对事故多发路段、路口设置固定警力, 重点防范, 随时发现情况, 及时报告。对无后雾灯或灯光不全车辆的, 一律滞留或就地修复。警车全部上路巡逻, 开启警灯, 并用话筒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路口安排警力开启警灯, 时刻提醒驾驶人, 注意交通安全。同时对于事故多发路段, 实行严防死守, 加强警力配置, 实行24小时监控, 以确保万无一失。以不间断巡逻、交替执勤的方式, 通过闪警灯、话筒喊话的形式, 强化辖区主干道、重要路段、危险地段的管控面, 延长有效管理时间段。在急弯处设立警示桩, 防止雾天车辆因标志标线不清发生跑偏道现象。同时, 要从严查处客车超员、超速和酒后驾驶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加强对主要道路的巡逻管控工作, 增加路面见警率, 随时掌控路面主要交通情况, 确保主干道路的安全畅通。

3.3 加强现代化交通管理科学技术手段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鉴于呼伦贝尔市冬季交通事故多发情况,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如增设防护栏、缓冲防撞设施、行人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等对减少交通事故是重要的。应用交通事故预防和交通事故控制技术、事故快速勘察和紧急救援、通讯网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及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素质的研究成果, 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 增大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 广泛运用信息网络、电子警察等先进交通管理设施、装备及手段, 实现交通指挥智能化、行政执法数字化、交管信息网络化, 推动交通管理由经验型、粗放型向智能型、集约型的转变。

摘要: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冬季交通事故的现状、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因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减少交通事故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交通事故,安全对策,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 2010.

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篇13

进行分析,发现骨科医疗事故争议高发的原因主要是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操作方法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当,固

定材料质量问题,用药不当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作者也提出防范骨科医疗事故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事故

防范

【中图分类号】d91

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o1—0012—0

4本文对我市医学会自2002年9月1日至2004

年8月期间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中的骨科案例进行

分析,分析骨科医疗事故争议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事故发

生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受理鉴定的基本情况

(一)一般情况

2002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共受理医疗事

故争议220例,鉴定157例,定为事故59例。其中骨

科受理52例,占受理总数的23.6%,由于各种原因

撤回7例,中止(终止)鉴定9例,实际鉴定39例,占

鉴定数的24.8%。事故20例,占事故数的34%,鉴

定为事故的比例高于各科平均数(37.6%)。其受理

数、鉴定数及事故数均居各科首位。ll

1(二-.)病种分布情况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病种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为8例,胫腓骨骨折7例,椎

间盘突出、椎管狭窄5例;颈、椎、腰椎骨折5例。

(三)骨科医疗事故争议机构分布

52例骨科医疗事故争议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分

布情况见表2。

52例中发生在一级医院26例,通过鉴定的19

例,定为故事的13例,占事故总数的65% ;其次为

二级医院占25% :三级医疗机构占l0%。

(四)骨科医疗事故等级情况

骨科发生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结果主要表现为

功能障碍,引起死亡及残废的较少,其事故主要是三

级事故共17例,占85%;四级3例占15%,没有一、二级事故。见表3。

[作者简介]余小滨,男,汉,江苏如皋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江苏省南通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tlel:+86—513—85o53649:e—mail:yuxiaobin@163.o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1期)

表1 医疗事故争议病种分布

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原因分析

(一)骨科病人的特殊性

1.骨科病人绝大部分为创伤所致,治疗后往往

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

较高,一般很难达到,容易引发医疗事故争议。

2.骨科病人诊断治疗专业性强,未经过专科系

统培训并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很难适应,在诊

治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

3.骨科病人在诊治前后都有影像资料可查,对

存在问题容易发现。

4.骨科病人中急诊病人多,对急诊病人的处理

容易发生疏漏。

5.基层卫生机构不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为了

多收病人,增加收入,往往不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超范围手术容易发生诊治不当。

(二)漏诊、误诊,延误治疗

在鉴定的39例医疗事故中,因临床检查不仔

细、x线摄片质量不合格或读片水平限制造成误诊、漏诊的共11例,占鉴定数28.2% ;鉴定为事故9例,占事故数45%。在鉴定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漏

诊、误诊共8例,说明在临床上股骨颈骨折最容易造

成漏诊、误诊。如:患者花某因右下肢外伤致右侧胫

腓骨骨折住院,经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住院2o

天.出院4个月后发现双下肢不等长,摄片证实为右

侧股骨颈骨折而行髋关节置换术,引发医疗事故争

议。其原因是:(1)股髋关节、股骨颈比较深在,骨折

早期功能障碍不明显,如果伴有股骨或胫腓骨骨折,在检查时更容易被忽视;(2)股骨颈骨折早期没有移

位,仅摄正位片往往不能发现;(3)基层医疗机构x

线摄片条件较差,影像科医生读片水平不能适应。

以上原因造成股骨颈骨折、漏诊、误诊的比例高,· 13 ·

表2 52例骨科医疗事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

引发的医疗事故争议多。踝关节、腕关节脱位伴有骨

折,也常有漏诊发生。胭窝部、锁骨下肿块(神经鞘肿

瘤)诊断不明,手术过程中损伤神经引发事故2例。

(三)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操作不当引发的争议

此种情况共23例,占鉴定数59% ;鉴定为事故

上一篇:心跳考级作文下一篇:化工企业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