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2024-08-05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共10篇)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1

1、论刑法的法律性质

2、论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与现实

3、论罪责刑相一致原则的理念与贯彻

4、论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理念与贯彻

5、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6、论我国黑社会犯罪的现状与立法

7、论我国刑讯逼供犯罪的现状与立法

8、交通肇事犯罪的现状与立法的思考

9、我国组织乞讨犯罪的现状与立法思考

1.犯罪本质研究

2.犯罪构成研究

3.正当防卫研究

4.紧急避险研究

5.犯罪形态研究

6.刑种研究

7.缓刑研究

8.累犯研究

9.自首研究

10.减刑研究

11.假释研究

12.危害公共安全罪研究

13.经济犯罪研究

14.侵犯人身权利罪研究

15.贪污贿赂罪研究

16.渎职罪研究

1、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2、宣告死亡立法模式分析

3、论合伙的独立性

4、形成权研究

5、论不安抗辩权

6、论有限责任的流变

7、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研析

8、意思自治原则探讨

9、论信赖保护原则

10、法人拟制说辨析

11、物权法的效率维度

12、区分原则与物权行为理论

13、动产物权公示的冲突分析

14、论预告登记

15、流质契约效力论

16、浮动抵押若干问题探讨

17、论动产抵押

18、论抵押权的顺位

19、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20、论空间权制度

21、论地役权

1、论债权法的定位

2、论我国土地权利及其权属变动问题

3、论虚拟财产的属性及其法律保护

4、论民法上的人

5、论我国民法的现代化

6、论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7、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8、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

9、论情势变更制度

1、论责任能力

2、成年人监护问题研究

3、论间接代理

4、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5、动产物权公示问题研究

6、论物权公示对抗效力

7、共同担保若干问题研究

8、共有物管理规则研究

9、论占有的效力

10、论浮动抵押

11、应收账款质权研究

12、特殊动产物权变动问题研究

1、不定期债之时效问题研究

2、论人格自由与人格尊严之冲突

3、生命权侵害区分赔偿的法律原理探讨

4、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5、物权请求权制度探讨

6、肖像权问题研究

7、再议物权法定主义

8、性骚扰法律问题研究

9、死者名誉权的民法保护

10、死者肖像权的民法保护

11、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12、论事实婚姻

13、论婚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4、完善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

15、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16、论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17、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18、离婚救济制度研究

19、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问题研究

20、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21、探视权制度研究

22、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制度研究

23、我国婚姻家庭新问题调查实证研究

24、我国审判实践中遗产继承问题调查实证研究

1、论提存

2、受胁迫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

3、论显失公平的合同

4、论乘人之危的合同

5、论违约金责任

6、共同侵权行为研究

7、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

8、论信用权

9、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10、论身体权侵权行为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中法行政主体理论比较

2.一般规范性文件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3.论行政诉讼诉前和解程序

4.论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

5.我国行政执法听证研究

6.论我国弱势群体公民权益的行政法救济

7.构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法律对策

8.论推进社会公平的政府职责

9.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乡镇政府职能

10.论我国行政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

11.我国西部习惯法对构建法治社会的影响

12.××族习惯法的现状考察

13.论××族习惯法与现行村落秩序关系

14.国家法在××族地区实施现状考察

15.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边缘化问题

16.论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完善

1、完善我国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机制的思考

2、关于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征用制度的法律研究

3、完善我国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机制的思考

4、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研究

5、论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

6、论乡镇人大的监督权

7、试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的完善

8、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思考

9、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

10、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宪政分析

11、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12、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的完善

13、论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

14、论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的立法规制

15、论公民知情权的宪法保障

16、论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机制

17、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探究

18、论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19、论我国人大质询制度的完善

20、论宪法责任

21、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22、论我国修宪程序的完善

23、我国宪法权威的缺失及其构建研究

24、论立法不作为对基本权利的侵害

25、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

26、论国际关系对我国宪法发展的影响

27、关于重大价格公众听证制度的思考

28、试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的完善

29、关于“村规民约”合法性的思考

30、关于“村官“罢免制度的思考

31、关于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思考

32、论司法审判权与新闻自由权的平衡关系

33、论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

34、论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

35、论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及解决机制

36、我国建立宪法司法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37、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研究

38、关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律化研究

1.道路交通肇事的刑法规制研究

2.醉驾行为的定罪与刑法的立法完善

3.自杀加功行为的定罪与刑法的立法完善

4.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邓玉姣案件的法理解读

5.民族自治地方的刑法变通研究

6.民族地区的传统习惯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7.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研究

8.论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

9.刑事司法中的重复评价初探

10.共同犯罪中的犯罪数额认定

11.牵连犯及其刑罚研究

12.罚金刑的立法完善

13.论刑法上的法条竞合14.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完善

15.刑事裁判与民意

16.婚内强奸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17.诈骗犯罪的分散立法之检讨

18.“贿赂”的重新诠释

19.关于管制刑的若干思考

1、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2、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

3、论经济犯罪的死刑存废

4、论“未遂教唆”

5、论不能犯未遂

6、论刑法中“公共安全”的内涵及认定

7、论刑法中的“首要分子”

8、持有型犯罪立法价值探讨

9、××罪若干问题探讨

1.农民工二代犯罪现象初探

2.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3.论标签理论的现实意义

4.再犯心理形成及预防

5.非法传销的现状及打击对策

6.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7.女性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8.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9.浅析女性犯罪与家庭暴力的关系

10.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预防

11.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12.家庭暴力犯罪预防构想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2

按照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现对2012届法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工作安排如下:

一、实习目的为提高我系法学专业学生专业水平,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能力,使我系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法律实务工作,为此,我系组织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此次实习。法学毕业实习是对学生法学理论和技能进行基本培训的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习把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巩固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观察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前的必要环节,达到学生学习社会、接触社会、从思想品德到专业知识的全面培养锻炼,使之更能适应社会要求,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实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司法的实际情况,了解从事法律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结构,学会法律思维与工作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运用法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实习基本内容

1.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

2.熟悉司法机关及各种法律服务部门的日常运作。

3.熟悉司法程序和司法过程。

4.学习司法技术、司法信息材料处理,亲自参与司法部门的司法实践。比较系统地了解办案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熟悉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辩护、非诉讼代理、合同的起草与审查等基本法律实务环节。基本学会记录、阅卷、调查、取证、写起诉书、辩护词、代理词以及其它法律文书。

5.向司法工作人员学习,强化司法伦理和职业道德修养。

三、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进行实习前的教育。通过教育,明确实习目的,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中去。

2.在实习过程中要记好实习日记。每天把实习的内容、搜集的资料,学习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保存下来,使日记成为学生写实习报告或专题分析的主要资料依据。

3.在实习过程中,虚心地向实习单位的同志学习,尊重单位领导,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所学专业工作的内容,尽量接触各种法律事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

4.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实习收获与心得体会,也可以对生实习单位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四、实习工作程序与安排

根据法学专业的专业特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的第12周—17周,实习时间12周。

实习地点: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及公司企业的法务部门。地点选择采用三种方式:第一,专业实习基地;第二,教师推荐实习单位;第三,学生签约单位及用人单位。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4日—2012年3月17日)

1.2012年3月4日—3月9日走访司法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落实法学专业实习基地。

2.2012年3月10日—3月14日与有关法院联系,安排毕业班学生旁听法院开庭审理案件。

3.2012年3月15日—3月18日落实学生实习单位,编排实习小组,安排指导教师。(具体见下表)

4.2012年3月19日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

(二)专业实习阶段(2012年3月19日—2012年6月9日)

学生在实习阶段要完成以下实习任务:了解基本情况,参与具体事务,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

(三)实习总结阶段(2012年6月10日—2012年6月13日)

1.本科实习学生于2012年6月10日返校;

2.实习学生作实习总结报告和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组织鉴定并评定成绩,实习单位按15%的比例评出优秀实习生。

五、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1.认真组织、精心安排、落实到位。

2.带队教师要加强责任心,认真组织、严格要求,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实习情况,经常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编组、指定实习组长。

4.实习开始一周内上报学生到位情况,实习中认真收集和整理实习材料并报一次实习情况。

5.实习结束前,各实习小组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小结,各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现、纪律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做出书面鉴定。

六、纪律要求

1.实习期间不得擅自离岗。特殊情况要经实习教师批准。

2.实习期间要认真、虚心向指导实习的实际部门工作人员请教。

3.要遵纪守法,注意维护学院的声誉,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尤其在公开场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4.爱护公共财物。

5.实习中应主动热情,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以取得实习单位信任和好评。

6.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搞无原则的纠纷。

7.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不得旷工、迟到、早退。生病、有重要事情必须向实习单位和法政学院双方请假。请假时间须在以后补回,即相应延长实习时间。

8.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规范。不准参与违纪违法活动;不得丢失实习单位档案,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七、实习总结

总结要求完成下面工作:

1.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给予成绩评定,并填写在实习成绩评定登记表上,加盖公章寄回我系。

2.实习结束返校时应提交“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登记表”和“实习生的实习总结”。另外,分散实习的同学要提交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证明”。

八、实习成绩的评定

1.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负责人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评定。

2.学生回校后,系实习领导小组成员再结合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其他各方面表现,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作最后的综合评定。

3.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请假累计超过实习时间三分之一以上或无故离开实习岗位累计超过实习时间六分之一以上者,实习成绩记为不合格。此外,系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毕业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

九、实习的组织领导

系里为切实搞好实习工作成立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实习领导小组成员的名单及主要职责如下:

1.朱秀英,系主任,负责实习经费的审核和安排,以及实习的巡查、指导等工作。

2.魏训田,系党总支书记,律师。负责实习的指导、巡查等工作。全面负责沟通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协调与实习有关的各项工作。

3.张庆华,系副主任,负责制定和实施实习计划、沟通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协调与实习有关的各项工作。

4.李政珍,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实习的巡查、指导等。

5.刘芳,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6.王伟,政法系团总支书记,负责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附件:

德州学院政法系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3

一、民法和商法分立的法理依据

二、独资公司不应列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的范围

三、论股东在公司成立过程中的出资方式与出资责任

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行机制

五、论董事长任职的资格

六、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责的履行

七、论有限合伙企业的运行及法律责任的承担

八、论合伙企业中合伙人权利转让和义务转移

九、论破产法的私法属性

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法理依据

十一、对破产企业经营者惩罚的法理基础

十二、论建立票据抗辩制度的法律意义

十三、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

十四、论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律属性

十五、论保险标的损失金额认定制度的完善

合同法学(方向)

一、论连续给付的合同

二、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三、论承诺与要约内容一致的相对性

四、论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及其认定

五、论格式合同引发纠纷的处理原则

六、论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联系和区别

七、论合同所附条件的成就

八、论合同的撤销权

九、论效力未定合同的处理原则

十、论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

十一、论代位权的行使

十二、论合同变更的法律后果

十三、论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

十四、论预期违约的原因及认定

十五、论旅游服务合同

十六、论教育合同

十七、论医疗服务合同

十八、论餐饮服务合同

十九、论演出合同

二十、论《合同法》规定的合同主管机关的法律地位

二十一、论合同纠纷的仲裁解决方式对当事人合法利益保护的利与弊二

十二、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二十三、论合同审查的基本方法

二十四、论民事合同与商事合同的区别

二十五、论政府成为合同主体的条件

二十六、论物权公示效力制度

证据学(方向)

一、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比较研究

二、论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取证的法律价值

三、论证据复制品效力认定

四、论确立犯罚嫌人沉默权的法理依据

五、论目前的消防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障碍

六、论目前的交通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障碍

七、论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障碍

八、论统一司法鉴定的法理依据

九、论视听资料具备的证明效力的条件

十、论“一对一案件”(强奸、强制猥亵或伤害)的证据收集及认定

十一、论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十二、论法律推定的法律后果

十三、关于确立司法认知制度的思考

十四、论非涉案人员过失销毁证据的法律责任

十五、论关键证人拒不作证的法律对策

劳动法(方向)

一、论(劳动合同中)竟业限制条款的法理基础

二、论劳动权的基本内容

三、论保姆聘用合同

四、论钟点服务合同

五、论工伤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区别

六、论法律上的就业概念

七、论委托培养合同

八、论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九、论个体户聘用人员的劳动权利的保护

十、论传达室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保护

知识产权法(方向)

一、论商标抢注

二、论商标侵权惩罚制度的完善

三、论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

四、论专利侵权行为惩罚制度的完善

五、论法律对未发表作品的保护

六、网络作品侵权问题研究

七、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八、论驰名商标的保护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一、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两次法制转型

二、中国法制史上的礼、刑之辩

三、中国法制史上的德、威之辩

四、论中国法制传统与商品经济落后的关系

五、从中国法制史看严刑峻法的社会效果

六、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人治本质

国际私法(方向)

一、论涉外合同纠纷解决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二、论中国劳动力输出及其法律保护

三、论我国再审制度与外国法院协助执行我国判决的冲突及解决

四、论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继承案件法律冲突的解决

五、论我国处理涉外民事纠纷时的公共秩序保留

国际经济法(方向)

一、论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外贸管理体制的变化

二、论倾销的认定

三、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审判制度的变化

四、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律师业务的变化

五、论WTO规则给湖南带来的发展机遇

六、论国际投资中国有化的补偿制度

国际法(方向)

一、关于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的法理阐释

二 论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三 打击恐怖主义和国家主权

四、论巴勒斯坦的法律地位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4

1、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2、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3、商务谈判的艺术性

4、跨文化的商务谈判

5、商务英语交往中的礼貌原则

6、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7、商务英语信函的语体分析

8、浅谈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9、英语商务信函和合同中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

10、商务英语汉英翻译中从句的运用技巧

11、论跨文化因素对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12、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13、浅谈英语告示语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14、商务英语阅读研究

15、英语口语或语法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16、商务函电交流研究

17、商务英语学习方法

18、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19、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20、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21、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22、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壁垒”

23、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24、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5、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26、术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

27、商务谈判语言技巧

28、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

29、例析论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拓展学习模式

30、浅析商务英语汇商务英语中俚语的风格及翻译

31、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32、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

33、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探讨

34、反译法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35、商务英语常用单词的多义现象例析

36、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37、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38、商务英语中书面语言的文体特征及语用分析

39、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篇5

1.电子数据对现代证据法学的挑战

2.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3.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4.论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完善

5.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

6.ADR制度研究

7.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8.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9.滥用诉讼权利之禁止

10.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11.举证责任倒置问题研究

12.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

13.集团诉讼制度研究

14.再审制度研究

15.仲裁制度之完善

16.论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

17.民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

18.论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对策

19.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

20.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1

21.论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22.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23.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4.论民事诉讼的价值

25.论法官中立

26.论当事人的追加与变更

27.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

28.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29.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30.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31.论民事诉讼审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

32.法院调解制度研究

33.论民事证据交换

34.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重新认识

35.论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

36.论民事强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7.人身执行问题研究

38.代位执行制度研究

39.“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6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教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与有效手段。为落实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实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关 2008届本科生毕业实习的安排如下:

一、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一)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 程龙

副组长:李光宇、李国锋、周毅

成员:张洪飞、张秋华、王凤昌、赵彦双

(二)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习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2、召开全体毕业生实习动员大会,传达毕业实习的具体要求

3、组织、落实毕业实习工作,检查毕业实习效果

4、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二、毕业实习地点的安排

考虑到第八学期为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本着为学生利益、前途负责的态度,同时为了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经法学系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08届毕业生毕业实习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本次实习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2007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安排学生在法学系实习基地——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法院、新锐律师事务所以及与法学系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洋律师事务所、阳光博舟律师事务所、正基律师事务所、宇中人律师事务所进行集中实习。考虑到部分学生需要为考研、考公务员做准备,经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批准并经系教学主任同意,可实行分散实习。2008年2月26日——3月26日,为学生分散实习的时间,实习地点可由学生自行联系。无论是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的学生,均需配置实习指导教师。整个实习过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下开展,法学系对教师指导和学生实习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并尽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实习质量控制与管理

为确保实习效果,法学系特建立系、教研室、指导教师三级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一)法学系对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

1、法学系教学副主任全面领导毕业实习工作,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毕业实习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各实习小组贯彻落实学院、法学系毕业实习管理制度的情况。

3、加强与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实习情况,保障毕业实习的顺利完成。

(二)教研室对毕业实习的管理

1、各教研室主任协助教学副主任认真督促各指导教师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任务,并组织好实习学生管理等,建立良好的实习秩序,努力提高实习质量。

2、各教研室应对指导分散实习教师的跟踪指导情况及时掌握,确保分散实习的实习效果。

3、教研室要营造实习教学氛围,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及时反馈实习教学状态,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监控。

(三)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1、与毕业实习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联系,安排落实毕业实习岗位、毕业实习内容和要求、毕业实习日程。

2、按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实施实习执行计划。

3、以身作责,言传身教,关心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

4、对学生撰写实习工作报告进行认真指导并按时写出评语,积极承担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等有关工作。

(四)对学生的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毕业实习大纲和计划进行毕业实习,认真做好毕业实习纪录,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2、严格遵守学校和毕业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考勤纪律、安全规程、保密制度等)。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学习,认真完成实习单位布置的各项任

务。

3、积极协助实习单位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毕业实习成绩将根据学生毕业实习表现、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毕业实习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毕业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四、毕业实习工作的进程

(一)实习工作的部署。在2007年11月18日前,召集法学系08届全体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工作的动员和具体布置,确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每个学生与自己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并接受实习前期指导。

(二)实习工作的动员。在2007年11 月25日前,召开法学系08届学生毕业实习动员大会。通过实习动员,让毕业学生进一步明确实习的性质、任务和相关要求。

(三)实习工作的实施。自2007年11月26日起至12月26日(分散实习的时间为2008年2月26日至3月26日),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下,正式开始为期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应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遇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接受指导。

(四)实习工作的总结。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应撰写完成实习工作报告;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总体评价,指导教师参照实习单位的意见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法学系在毕业实习结束两周内,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教务处备案。

长春税务学院法学系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7

1.××公司的应收账款分析

2.××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4.从××集团谈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5.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问题与对策

6.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

7.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8.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 10.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11.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1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1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14.浅析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 15.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理财的现状与发展 16.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8.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9.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0.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老师,老师Q Q:1156566573 老师电话:***

21.会计电算化报表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22.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23.浅析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因素

24.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2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6.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27.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 28.关于××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的研究 29.关于××公司会计制度建设问题的研究 30.浅谈对现金流量表的认识和分析方法 31.浅谈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

32.关于××公司涉税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33.关于××公司会计电算化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34.关于用友财务软件使用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35.谈财务人员如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 36.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分析方法研究 37.关于××公司资金风险问题的研究 38.企业负债筹资经营的财务原则

39.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

40.企业流动资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

41.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42.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3.试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及其治理 44.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

45.对财务报表分析相关问题的探讨 46.企业如何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 47.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 篇8

本选题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可以自己另定,也可以在某一选题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请在与指导老师充分沟通交流之后,依照指导老师的建议确定。

一、法理学

1.全球化与中国法律变革 2.论法律的正当性 3.论法律信仰的培养

4.论西方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统一法学派等)5.论立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6.论我国法律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7.论我国法律监督 8.我国的司法原则 9.法律的模糊性探析

10.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 11.论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影响 12.论传统法律资源与法制现代化之关系 13.论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 14.法律程序的意义 15.论法律移植 16.权力与权利关系研究 17.科技发展对立法的影响分析 18.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价值 19.法与利益

20.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21.论部门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的价值

22.法律与道德的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 23.论法治的文化基础 24.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 25.论程序正义 26.论法律解释

27.中国乡土社会中法治建设的困境 28.论沉默权

29.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

30.我国法院调解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二、法史学

1.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 2.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当代价值 3.传统情理法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研究 4.论中国古代契约精神 5.传统调解制度的当代价值研究 6.论复仇观念对中国当代刑法的影响 7.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传统诉讼观念 8.论情理法与冤案

9.论家法族规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10.民间习惯法在明清司法审判中的作用探析 11.论汉朝的春秋决狱

12.传统诉讼文化在当代构建和谐司法环境中的作用研究 13.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当代内涵 14.论中国古代的证据规则

15.论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当代内涵 16.孟德斯鸠法律思想研究 17.卢梭法律思想研究

18.中国亲属制度传统与罗马法比较研究 19.论大陆法系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 20.罗马法的传播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

三、宪法

1.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实践考察 2.论宪法的制裁性 3.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 4.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宪法功能的再认识 6.论公民经济社会权利与国家保障义务 7.人权原则之当代演进

8.论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 9.论公职人员名誉权与公民监督权的冲突与协调 10.我国选举制度改革初探 11.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

12.当前我国村委会选举问题的实证研究 13.论宪法的平等权与合理差别

14.从网络暴力现象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15.论新闻自由的权限 16.安乐死与宪法权利研究 17.论户籍改革制度与迁徙自由 18.环境权入宪的理论探讨 19.论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平衡 20.财产的征收、征用与依法补偿 21.宪政视野下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22.乙肝患者生存权的宪法保护(疾病与平等:从乙肝歧视案谈起)23.论农民工的宪法权利保护 24.论公民的住房权

25.论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26.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27.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28.论美国式的违宪审查制度 29.西方国家宪法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30.弹劾制比较研究

四、行政法

(一)行政法

1.突发事件的法治研究

2.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 3.试论行政处罚权运行的程序制约 4.论行政处罚听证的原则

5.论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制度在《行政许可法》中的体现 6.试论信赖保护原则

7.论行政复议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8.我国政府调解制度

9.非正式行政法渊源的效力适用规则 10.论行政征用

11.中外公务员养廉制度比较 12.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13.高校纪律处分司法审查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14.电子警察执法之若干问题实证研究

15.论行政执法中的隐蔽执法、陷阱取证及其法律效力 16.行政许可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 17.论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18.论行政补偿

19.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范围之界定 20.电子警察的性质探析

21.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具体问题研究

22.选择性执法与行政裁量权控制——以行政处罚作为研究中心 2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行政处罚适用研究 24.行政合同纠纷探析 25.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之思考 26.试论行政责任中的公务豁免原则

(二)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中的集团诉讼初探 2.试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3.检察机关监督行政诉讼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4.论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认定 5.行政诉讼范围确定 6.论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 7.我国现行的诉讼调解的弊端及完善 8.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9.论行政公益诉讼 10.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研究 11.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12.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研究

五、刑法

(一)刑法 总论部分

1.期待可能性研究 2.论无限防卫权

3.量刑基准研究(影响量刑平衡的因素探析)4.论逆防卫 5.刑法目的研究 6.刑法解释问题研究 7.危险犯研究 8.死刑的司法控制研究 9.死刑的立法控制研究 10.短期自由刑研究 11.累犯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12.我国缓刑制度研究 13.数额犯若干问题研究 14.共犯构成研究 15.关于减刑的理性思考 16.罚金刑研究 17.牵连犯若干问题研究 18.关于法规竞合的理性思考 19.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研究 20.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研究 21.罪刑法定若干问题研究 22.未遂犯研究 23.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 24.恢复性司法:渊源与发展 25.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26.关于连续犯的批判性解读 27.刑法修正:原由、特点与价值 28.立功制度的司法适用 29.我国赦免制度的司法适用 30.论片面共犯 31.论片面对向犯 32.数罪并罚若干问题研究 33.论犯罪未遂中的几个问题 34.论死刑存废的基本立场

分则部分

1.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理解与适用 2.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构成研究 3.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 4.醉驾的刑事责任研究 5.盗窃罪既遂的标准认定 6.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7.论转化型抢劫的主体范围

8.非法经营罪的构成与完善问题研究 9.网络盗窃问题研究 1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研究 11.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12.行贿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研究 13.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问题研究 14.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构成研究 15.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 16.强奸罪研究

17.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18.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控制 19.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20.农村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21.城市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22.犯罪统计的价值评断 23.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

24.强制性环境对犯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25.“人肉搜索”的刑法思考及规制 26.“网络谣言”罪与罚 27.论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28.论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 29.“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30.预防“双抢”(抢劫、抢夺)犯罪的对策研究 31.伪造货币罪若干问题研究 32.绑架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33.寻衅滋事罪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罪的界限问题

(二)刑事诉讼法学

1.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 2.论庭前会议制度

3.法院变更起诉罪名问题研究 4.论刑事不起诉制度 5.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6.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之探析 7.论刑事和解程序

8.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9.论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10.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1.论刑事诉讼的目的 12.论电子数据 13.论非法证据的排除 14.论刑讯逼供的遏制 15.论违法侦查投诉处理机制

16.论侦查阶段律师辩护的问题与对策

17.论新刑事诉讼法中强制措施的修改及实施现状 18.论自由心证

19.论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制 20.论隐匿身份侦查 21.论排除合理怀疑 22.论刑事证明标准 23.论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 24.论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看守所 25.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价值追求 26.论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监视居住 27.论社区矫正 28.论庭前程序

29.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30.论警察出庭作证 31.论证人保护制度

32.论新刑事诉讼法中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33.论辩护权

(三)国家赔偿法

1.论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

2.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 3.论军事赔偿 4.论国家赔偿归责原则 5.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国家赔偿 6.论国家赔偿中的因果关系 7.论刑事拘留的国家赔偿 8.论国家赔偿之损害赔偿范围 9.论违法强制拆迁的国家赔偿

10.论国家赔偿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11.论刑事赔偿范围

12.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13.论国家追偿制度

14.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15.论国家赔偿的赔偿标准

六、民商法

(一)民法

1.论民事行为的可撤销可变更 2.监护制度研究

3.植物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认定

4.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立法模式刍议

5.中介组织法律地位探析 6.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效果 7.试论“无权处分”的效力 8.论代理制度中对第三人的保护 9.试论代理制度中各方利益的平衡 10.诉讼时效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1.生育权研究 12.荣誉权性质之探析 13.民警人身权保护问题研究 14.格式合同与权利保护 15.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16.精神损害赔偿在合同中的地位 17.关于合同法中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18.电子商务时代完善我国《合同法》的几点思考

19.论器官捐赠合同是否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 20.我国合同法中的表见代理制度评析 21.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22.论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

23.运输合同中旅客时间浪费问题研究

24.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 25.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

26.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 27.《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28.关于合同法中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29.英美合同法上的“允诺禁反言”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30.债权人利益的合同法保护 31.论我国的无效合同制度 32.论合同法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 33.旅游合同研究

34.医疗合同研究

35.《契约的再生》(或《契约的死亡》)评析(可选其他有关合同法的名著加以评析)36.合同法视角下的消费者及权利保护 37.论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

38.论我国集体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 39.论野生动物所有权的归属

40.论不动产预告登记的重要意义与现实操作

41.论业主的权利——基于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分析 42.论《物权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43.我国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44.论占有的法律效力

45.论盗赃物(或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 46.小区停车位权属的法律研究 47.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48.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认定 49.论我国地役权制度的构建 50.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 51.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52.人身权的延伸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53.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 54.网络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 55.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协调 56.短信骚扰法律问题研究

57.小区内汽车被盗之各方法律责任分析 58.数人侵权的民事责任分析 59.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研究 60.高度危险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二)商法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我国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法律研究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继承问题研究 5.股东知情权问题研究 6.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研究 7.信息披露制度法律研究 8.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研究 9.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研究 10.创业板若干法律制度研究 11.公司设立法律问题研究 12.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研究 13.母子公司的法律研究 14.相互持股的法律研究 15.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研究 16.企业解散的法律研究 17.企业清算制度研究 18.监事法律地位问题研究

19.私人诊所、私立学校的企业性质研究 20.公司企业设立人的责任研究 21.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研究 22.合伙企业人合性问题研究 23.有限合伙的法律研究

24.风险投资与企业形态的法律研究 25.独资企业业务转让的法律研究

26.董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忠实义务的法律研究 27.授权代表与法定代表的比较研究 28.公司债的法律研究

29.授权资本制研究 30.股利分配的法律研究 31.论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32.公司重组的法律研究

3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问题研究

(三)知识产权法

1.商标权与著作权、商号权、商标权等的冲突与处理原则 2.“识别性”(显著性)和商标保护制度 3.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4.我国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5.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商标法中的体现 6.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

8.在先权利的保护与失效(驰名商标、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著作权等)9.论作品

10.著作权保护对象研究(思想、构思、材料抑或表达)11.著作权的扩张与限制 13.著作权合理使用研究

14.作品创作者、投资者、使用者、消费者的利益平衡 15.专利法中多余指定原则研究 16.专利法中等同原则研究 17.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18.试析实用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19.试论商标权权利用尽原则与平行进口问题研究 20.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研究 21.职务发明创造制度研究 22.法人著作权问题研究 23.试论表演者的权利 24.论教案的著作权保护

25.知名人物商品化权的商标法保护

26.商业秘密的认定及司法救济 27.论域名与商标权的法律纠纷

28.论商标先用权——对完善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意义 29.试论我国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体系之构建 37.论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 38.商标显著性研究 39.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关系 40.论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42.论域名的法律保护 43.论地理标记的法律保护 44.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45.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向工程”问题研究 46.论知识产权保护的穷竭原则 47.论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 48.论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 49.在先权利与商标保护 52.信息时代下作品界定的新标准 53.网络环境下对商标的法律保护 54.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四)亲属与继承法 1.配偶身份权研究 2.土地使用权继承制度探析 3.打印遗嘱的效力与认定 4.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5.代书遗嘱效力及认定 6.股权继承问题研究

7.继承权与获得遗产补偿权比较 8.遗嘱改正法律问题研究 9.论遗赠抚养协议

10.遗产范围研究

11.论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扩大 12.女性继承权的现状与保护 13.婚外第三者的民事责任承担

14.《婚姻法》解释三相关法条的理解与适用 15.家事劳动补偿请求权的理论与实践 16.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 17.夫妻财产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五)民事诉讼法 1.民诉辩论原则探讨

2.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原则 3.论第三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4.论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5.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6.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研究 7.论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释明权 8.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评价 9.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 10.论我国对于民事保全制度的规定 11.论小额诉讼制度 12.论协议管辖

13.试论我国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 14.论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法律性质 15.论民事诉讼价值的冲突与平衡 16.论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 17.论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适用 18.对民事诉讼代理人法律责任的探讨 19.论反诉

20.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

21.试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般原则 22.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司法协助的适用 23.论检查监督原则 24.民事举证责任研究 25.论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 26.论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特别程序 27.论缺席裁判制度

2023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式教育;本科;应用

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法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法学教育的效果。笔者在《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深感教改之关键在于摈除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弊端,寻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项目式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以及推广。

一、项目式教育概述

1、项目式教育概念及应用说明

所谓项目式教育,本文特指在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由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教师有条件的吸纳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或以项目为教学补充或以项目为教学延展,在课程教授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笔者在高校一直从事《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教授与研究工作,该门课程在我校属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必修课,20__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法学本科生而言,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其构筑完整的法学理论体系,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加之本学科实用性非常强,因此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关注。随着对劳动法学研究的升温,也给本课程的教授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第一,忽视学生自我需求及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第二,教学模式单一,难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三,师生之间交流途径有限,缺乏互动。20__年4月,笔者申报本学科的校级课题获准立项[1]。以此为契机,笔者将部分本科学生吸收进项目组,意通过项目式教育寻求教学模式改革之尝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之目标。

2、项目式教育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教育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认同感,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项目式教育是吸收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其本身就是一次受到肯定的过程;能够进入项目组的学生,往往是对项目存有兴趣的学生,学其所好,研其所想,可以有效地将研究兴趣与研究内容结合在一起,不论最终是否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仅就这一教育过程而言,学生所获将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

第二,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良好法学思维和研究思路。以法学专业为例,法学教育在本科阶段受课时、教学模式等限制常常沦为普法教育。本科生大多只关心本专业的基本制度,对许多专业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皮毛阶段,视野不够开阔,更谈不上法学思维的养成。开展项目式教育实际上使学生有了一次更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及作深入研究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其视野得到了拓展,思维局限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同时,开展项目式教育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在教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资料搜集整理、论文写作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正确的法学研究思路,培养法学思维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一般而言,高校课堂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侧重的是基础教育。而社会对法学本科生的要求绝不止于此,因此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实地调研、法律诊所等各种实践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望达到培养全面创新人才的目标。笔者认为,项目式教育就是一种直接实用并且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项目式教育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远远超过基础理论的传授,其时刻关注学生法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毕业后即就业的学生而言,项目式教育为其提供了从事劳动法律工作技能的训练机会;对毕业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而言,项目式教育巩固和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其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项目式教育可以成为连接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桥梁。

第四,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构筑和谐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配合的一个人才培养过程。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欠缺师生良性互动机制的问题,高校代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基本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交流互动比较少。虽然网络发达,但有很多局限,网络互动往往只能成为课后解答专业问题的工具。通过项目式教育,实际上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一定期限内建立了一种定时交流沟通的机制,增加了课外的师生相处时间。而且面对面可以让教师更直观的感知学生需要、更深入具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说项目式教育本身就是对“教学相长”最好的诠释。

3、项目式教育的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项目式教育,笔者试图实现以下教学目标: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在语言表达、法律思维等多方面的素质;第二,提供更多途径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扩展师生交流方式,搭建构筑和谐师生关系的平台;第四,研究和检验法学本科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式,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

二、项目式教育应用实例

1、学情分析

本次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实施对象是笔者所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以及经济法专业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研究生,以本科生为主。从本科生的知识水平看,除哲学等公共课外已修完法学概论、民法总论等专业基础课,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同时正在学习合同法、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对笔者教授劳动法知识的理解。从实践能力上来看,学生都具备对网络等媒体的运用技能,而专业课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基本上没有参与过任何法学实践活动。从情感起点上来看,学生大多认为现有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对教学模式改革持有欢迎和积极的态度,乐于接受教师设计的项目式教育。

2、实施策略与过程

笔者应用的项目式教育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主要的流程是项目介绍——学生报名——确定成员。为了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笔者首先在所教授的部分本科学生中举办了专场项目介绍会。一是向学生介绍笔者获准立项的课题基本情况,包括课题内容、立项依据、研究方案等等,让学生了解项目情况及判断是否对该领域有研究兴趣;二是向学生介绍项目式教育的基本构想,主动向学生发出邀请并告知学生报名方式等等,让学生了解何为项目式教育以及笔者预备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会后在笔者规定的报名时间内,陆续有十余位学生提出了报名要求,最后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十名学生(包括一名研究生)参与项目组。为了规范日后的教研工作,笔者还与部分学生签订了“助研岗位聘用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学生成员的基本信息、进入项目组的职责等等。

第二阶段:项目教研阶段,这一环节实际就是围绕课题开展具体项目研究工作,是项目式教育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首先,笔者与学生确定了“定期研讨+不定期沟通”相结合的联系方式,即每月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就项目进展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平时学生有任何关于项目开展的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其次,笔者将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此范围内自选题目。最后,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笔者专门向学生介绍了项目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巧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等。在此阶段,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在项目研讨时积极发言,而且平时也非常认真的收集资料,备写论文,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例如:项目组中一名学生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因此在自选课题时,该生就选择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国际比较”这一子课题,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外语专长拓展项目研究视野,用项目研究锻炼和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阶段:项目考核总结阶段,这一环节贯穿项目式教育始终。关于项目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任务情况来判断学生参与项目式教育的效果。例如,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了研究书面计划、是否按时参加研讨活动等等。关于项目总结,一方面是师生之间对研究课题本身不断进行自修、反思、再讨论等,另一方面指师生之间对项目式教育的进展进行不断修正与总结。

三、项目式教育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及反思

一直以来,项目式教育多应用于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在本科生中应用较少。随着社会对法学本科人才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现代法学教育的目标也由单一知识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即融传授法律知识、培养运用法律能力和提高法律职业素质于一体[2]。因而在高校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引入项目式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其进行推广的现实土壤也已形成。首先,项目式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实现了教研一体化,即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补充,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提高。其次,现代社会对高校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寻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项目式教育很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共同进行的“双赢”局面。

当然,项目式教育也有许多值得再思考的地方:第一,对项目式教育外延的理解不应过于局限。笔者此次教学改革有立项课题作为支撑,所以将其称之为“项目式教育”似乎比较贴切,但如果对“项目式教育”的理解仅局限于教师有课题才能应用就太狭隘了。即使教师没有课题,也可以就所教授学科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而开展项目教育。毕竟,项目式教育的精髓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能力的平台,有无项目支撑并不是必然要求。第二,项目组学生成员的吸纳要科学合理。笔者认为,首先项目组成员的人数应该和研究内容相匹配并作好分工和研究计划。另外,确定参与学生时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以本次教改为例,笔者所选择的学生均具备基本法学理论基础,已修过或正在学习《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这样才能将基础教学与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如果参与项目组的学生不具备理解项目研究内容的基本知识,将会直接影响教改和能力提高的效果。第三,项目式教育的考评体系有待完善。在笔者的教改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和学生科研成果的提交等方式来检测项目式教育的开展情况和效果的。但项目式教育考评体系还有更多的研究空间,比如如何将项目式教学效果与高校对学生或教师的日常考评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研究。总之,缺乏教研的教学是无生命力的教学,项目式教育是既注重教学又注重教研,值得在法学本科教育中采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澳]MichaelProsser,KeithTrigwell著, 潘红,陈锵明译. 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9.

[2]BruceJoyce,MarshaWell,EmilyCalboun著, 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第七版)[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__,1.

2011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 篇10

注:本目录仅供参考,论文题目可以在本目录中选择,也可以自行确定,原则上也不得将选题直接作为论文题目,应当在此基础上选择该选题中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选题只是大方向,仍需学生与导师联系后加以调整、细化。

学生选题本着一人一题的原则,不能重复。

一、法理学

1.法律的不确定性 2.论法律权威的基础 3.论法律的人性基础 4.法治的类型与理念 5.法治的局限性

6.法律解释与法官行为 7.法律的概念、渊源 8.法与秩序 9.法与利益 10.法律实效 11.法律移植

12.法律发展研究 13.法制现代化

14.权利冲突和权利滥用 15.立法体制

16.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

二、宪法学

1.宪法学基本理论

2.基本权利的理论与实践 3.社会基本权理论

4.宪法实体基本权与程序基本权 5.国家保护义务

6.公民基本义务理论与发展 7.基本权利限制理论 8.第三者效力理论 9.宪法外权利的保护 10.基本权利与私法

11.公共利益与宪法基本权 12.弱势群体的基本权保护 13.宪法与部门法

14.“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 15.宪法解释理论

16.宪法制定权与修改权 17.违宪审查理论与实践 18.司法制度与宪法 19.政党制度与宪法 20.选举制度与宪法 21.国家结构与宪法 22.中国宪法史 23.外国宪法史

24.比较宪法学理论 25.国际条约与宪法 26.宪法与外交 27.宪法与国防 28.宪法实施理论

29.宪法判例与宪法规范变迁 30.宪法的法律性 31.宪法的政治性

32.宪法与宪政 33.全球化与宪法 34.宪法与民主 35.宪法与法治 36.宪法与主权 37.宪法与人民

38.宪法与恐怖主义

39.欧盟宪法条约与区域一体化 40.紧急状态与宪法 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中央地方关系 43.地方制度

44.国家机构及其组织 45.元首制度

46.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7.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8.宪法效力 49.宪法规范 50.当代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 1.我国行政法治的最新发展 2.关于我国设立行政法院的思考 3.论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4.论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 5.私法在行政法上的适用 6.论行政授权

7.论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8.公产制度的初步探讨

9.公务法人之研究

10.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11.论行政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 12.论公务员的服从义务

13.论行政法上相对人的抵抗权 14.论内部行政行为

15.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16.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17.论行政给付 18.行政契约研究

19.行政指导的救济

20.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范围之界定 21.行政罚与刑罚的竞合问题研究 22.一事不再罚原则研究 23.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

24.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25.论行政听证中的职能分离原则

26.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之研究

27.论瑕疵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

28.论具体行政行为的附款

29.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

30.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之比较

31.论行政复议上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32.论行政诉讼上的成熟原则

33.论行政诉讼上的原告资格问题

34.论具体行政行为对法院的拘束

35.行政委托制度之研究

36.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7.论我国法院对事实问题的司法审查

38.论我国法院对法律问题的司法审查

39.法国行政法院制度的发展

40.论行政法上的国家行为

41.论地方规章的效力

42.行政处罚设定权与行政许可设定权之比较 43.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

44.论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特权

45.论行政法上的确认判决

46.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四、经济法学

1.经济法调整对象之我见

2.论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法的背景根源 3.论经济法的时空性 4.论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5.论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 6.论经济法的理念

7.论经济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8.经济法对传统私法的挑战

9.论企业行业协会

10.论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11.论企业退出市场的法律机制 12.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保障 13.合作社企业法律制度研究 1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5.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16.竞争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权、反垄断权之间的关系 17.反垄断法与规模经济

18.反垄断法控制模式 19.论行政垄断

20.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

21.论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的义务与责任 22.论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分配

23.论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试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 25.论“三包”制度

26.论“知假买假”的性质

27.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 28.论消费者组织的定位及功能 29.食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探讨 30.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31.论土地所有权的社会化 32.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之完善 33.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研究 34.房地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 35.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 36.强制缔约法律制度研究

五、劳动法学

1.试论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2.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3.试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4.试论劳动争议审判制度改革 5.试论劳动监察制度

6.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7.劳动合同的形式 8.事实劳动关系

9.论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及其完善 10.最低工资法律制度

11.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的思考 12.就业权法律保障机制初探 13.安全生产法中的利益导向作用 14.工会法性质的再认识

15.论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护 16.竞业禁止研究 17.劳务合同研究

18.劳动争议的时效制度

六、民商法学

1、鼓励交易原则研究

2、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

3、论情势变更原则

4、论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

5、论分期付款买卖

6、论附条件的赠与

7、融资租赁合同的性质及特点

8、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的规则

9、论商法的基本原则

10、论我国商事立法体系的选择

11、论商号权

12、论商誉权的保护

13、论商事代理的特点

14、略论预期违约

15、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七、民法学

1.诚实信用原则

2.胎儿利益保护研究 3.死者利益保护研究

4.学生伤害事故之学校责任研究 5.有限合伙研究 6.隐名合伙研究 7.财团法人研究 8.准民事行为 9.意思表示研究 10.代理人义务研究 11.日常家事代理制度 12.诉讼时效的客体 13.取得时效 14.物权变动研究

1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 16.物业管理制度 17.国有土地使用权 1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19.地役权

20.物权请求权 21.重复抵押 22.权利质押 23.保证人的资格 24.保证期间

25.保证人的抗辩权 26.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27.一般人格权 28.隐私权

29.网络隐私权 30.名誉权研究 31.肖像权研究

32.肖像之商品化权 33.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34.试论债权让与通知 35.无因管理制度研究 36.论合同解释方法

37.论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38.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39.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分析 40.同时履行抗辩权 41.不安抗辩权

42.先履行抗辩权

43.论“一物数卖”下的“效率违约” 44.论形式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5.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46.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47.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48.论格式合同 49.论事实合同

50.论合同自由原则 51.论合同法的价值取向 52.论要约的特征和法律效果 53.论涉他性合同

54.合同变更法律问题研究 55.合同债权让与法律问题研究 56.合同债务承担法律问题研究 57.合同解除法律问题研究 58.抵销法律问题研究 59.提存法律问题研究 60.免除法律问题研究 61.混同法律问题研究 62.预期违约法律问题研究 63.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研究 64.违约金法律问题研究 65.赔偿损失法律问题研究 66.强制继续履行法律问题研究 67.论严格责任 68.精神损害赔偿 69.共同危险行为 70.不真正连带之债 71.医疗损害赔偿 72.雇主责任 73.专家责任

74.继承人范围研究 75.合立遗嘱 76.后位继承

77.补充继承 78.代位继承

八、婚姻法学

1.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2.论婚姻自由原则

3.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4.论一夫一妻制

5.论婚约的地位及效力

6.论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及完善

7.论婚姻的撤销 8.论婚姻公告制度 9.论事实婚姻

10.论重婚的认定与处理 11.我国婚姻登记管理制度

12.论我国夫妻法定财产制的立法选择 13.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14.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15.论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

16.论配偶权

17.论婚姻利益及其救济

18.论收养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19.论父母子女关系

20.论亲权制度研究

21.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性质及地位研究

22.关于我国家庭成员间的扶养(抚养.赡养.扶养)问题探究 23.论我国夫妻暴力的现状及其立法对策

24.论我国家庭暴力的防范及对策

25.论监护制度的完善

26.夫妻共同遗嘱若干问题研究 27.论准予离婚的法律原则

28.论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

29.论协议离婚制度的完善

30.论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探视权研究

31.论离婚中保护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32.论对破坏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33.论离婚时的损害赔偿责任

九、知识产权法

1.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性质、特征研究

3.浅析知识产权相互间的冲突与整合 4.著作权研究

5.浅析作品独创性判断标准 6.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问题探讨 7.论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8.专利权研究

9.浅析我国专利侵权责任

10.关于专利权侵权赔偿问题研究 11.论滥用专利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12.论平行进口问题 13.商标权研究

14.论驰名商标的保护

15.论我国类似商品和近似商标的判定

16.技术贸易、货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17.浅析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8.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

19.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20.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1.浅析版权的法律保护——从打击盗版谈起

22.浅论“不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法律保护

23.论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24.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5.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26.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

十、商法学

1.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 2.法人财产权 3.信托的本质 4.公司人格否认 5.公司法的性格 6.一人公司

7.发起人地位研究 8.公司章程 9.越权行为研究

10.最低资本额制度 11.人力资本出资

12.异议股东股权购买请求权 13.存托凭证研究

14.小股东的特殊保护研究 15.股东知情权 16.股权的性质 17.隐名股东

18.公司治理结构规则的性格 19.独立董事

20.董事责任

21.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 22.股东代表诉讼 23.保险利益原则 24.最大诚信原则 25.重复保险 26.论委付

27.保险代位求偿权 28.不可抗辩条款

29.误报年龄条款 30.宽限期条款

31.再保险人之求偿权 32.票据的善意取得初探 33.论票据的抗辩 34.试论票据的代理

35.浅议票据行为的独立性 36.论票据的对价 37.试论我国票据立法的完善 38.试论票据的质押

39.空白票据的法律问题初探 40.论票据的追索制度 41.票据法的历史发展探析 42.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 43.试述统一国际间票据法的趋势 44.论票据原因关系 45.论票据行为无因性 46.试论票据丧失及补救 47.论票据的背书制度

48.票据保证与一般民事保证的比较 49.浅析票据行为的无权代理 50.浅析票据瑕疵

51.票据保证法律问题初探 52.试论利益返还请求权 53.内幕交易研究 54.关联交易研究 55.公司收购研究 56.操纵市场研究

57.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58.虚假披露研究 59.欺诈客户研究

60.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诚信义务研究 61.内幕交易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62.虚假陈述及其法律责任研究; 63.操纵市场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64.论证券市场的社会功能;

65.论我国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革。

十一、法制史

1.封建法律儒家化相关问题研究

2.中国近代法官职业化历程研究

3.近代法官激励机制

4.近代法官培训制度

5.近代司法独立相关问题研究

6.论儒家“和为贵”的主张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 7.论法家之“法治”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影响

8.评析孔子的法律思想

9.论儒家“德主刑辅”主张与少年犯的改造问题

10.试论死刑的存废

11.试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向现代的转化

12.评析沈家本的思想及其在法制史上的贡献

13.试论老子的“自然法”思想与今天的法制建设问题

14.中国古代法中情、理、法的交融及其现代意义

15.中国法律的起源

16.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17.法家法律思想

18.儒家法律思想

19.唐朝法制指导思想

20.领事裁判权制度

21.中国古代反贪法制

22.《天朝田亩制度》 23.洪仁玕的法律思想 24.清末预备立宪研究 25.清末礼法之争 26.中国法律近代化 27.维新派的法律思想

28.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 30.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31.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 32.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法制建设 33.中国教育法制史研究 34.中国宪法史研究 35.中国行政立法史研究 36.中国古代律学研究 37.中国司法制度史研究

38.西方宪政的源流

39.罗马法对近代各国法的影响.40.英美的信托及侵权制度研究

41.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编纂及其经验 42.日本法制现代化及其经验

十二、国际法学

1.跨国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2.离岸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3.提单

4.外国投资者待遇研究 5.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 6.吸引外资的税收政策研究

7.论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

8.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研究

9.论国际法上的自卫权 10.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11.国家责任法问题研究

12.联合国改革问题研究

13.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障

14.国际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15.WTO规则问题研究

16.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 17.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价值取向

18.晚近国际私法立法的新发展 19.论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

20.评国际私法的历史(可具体选择某一学说评析)21.评美国冲突法理论新发展

22.论冲突法正义与实体法正义 23.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

24.国际私法的渊源

25.论国际惯例作为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问题 26.论国际条约的适用

27.论国际惯例的适用

28.法律冲突问题研究

29.试论国际私法中时际法律冲突问题

30.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31.试述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

32.论国际私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33.论准据法及其确定

34.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问题

35.识别问题研究

36.反致问题研究

37.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研究 38.试述外国法内容的确定及其途径

39.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40.论意思自治原则的新发展

41.最密切联系制度探析

42.论特征性履行说

43.论自然人的国籍冲突问题

44.试论国家及其财产在国际民事活动中的豁免权问题

45.涉外物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6.论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7.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适用

48.涉外侵权之债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9.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0.论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51.涉外遗产继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2.涉外婚姻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3.涉外收养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4.跨国破产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5.国际体育仲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6.国际私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57.冲突法对互联网的回应与变革

58.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

59.评民法典草案第9编的规定(具体选择某一条款)

60.国际私法典型案例评析(请选择某一具体案例)

61.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问题研究

62.论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63.海事案件管辖权问题研究

64.论不方便法院原则

65.司法协助问题研究

66.域外取证与域外送达问题研究

67.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

68.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研究

69.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问题研究 70.国际商事仲裁可仲裁性问题研究

71.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72.论仲裁庭的管辖权

73.论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认定 74.论仲裁员的责任

75.论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

76.国际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 77.论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审查

78.论友好仲裁

79.论临时仲裁

80.论1995年中国《仲裁法》的修改与完善

81.ADR在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82.现代商人法研究

83.宪法与国际私法

84.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研究

85.国家主权豁免

86.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

87.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88.国际海洋法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

89.海洋中不同区域的法律地位

90.国际货物运输单证性质及其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91.WTO规则的应用(贸易保护措施及其应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92.ICSID、MIGA规则及其与中国实践

93.保险利益相关问题

94.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相关问题等 95.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法律问题

96.我国贸易救济立法问题

97.国际货物贸易支付中的问题

98.国际投资法中的法律问题

99.国外反补贴措施的应对

十三、诉讼法学

1.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程序

2.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3.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再定位

4.论诉权

5.诉讼标的论

6.论民事诉讼中诉的合并

7.论民事审判权与民事诉权的关系

8.论处分原则

9.论民事辩论原则

10.论民事诉讼的诚信原则

11.论民事司法审判权独立

12.试论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

13.论法官回避制度的完善

14.重构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探讨

15.论民事主管范围的扩大

16.论管辖制度

17.互联网纠纷中管辖问题研究 18.论当事人适格

19.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地位与作用的再探讨 20.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1.代表人诉讼与集团诉讼制度研究

22.论公益诉讼价值及其相关问题

23.论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力

24.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规则

25.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6.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及其司法保护

27.论民事诉讼质证范围、程序规则与司法公正 28.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及其法律效力

29.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30.关于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衡量的探讨

31.论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制度的法律价值

32.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证人”

33.论民事诉讼中的数据电文证据

34.论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救济

35.论证据认定中的自由心证

36.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释明权 37.论法院调解制度

38.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

39.关于起诉制度研究

40.论民事纠纷案件的法院受理

41.关于审判委员会地位及职权的再探讨 42.论审判方式改革

43.关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

44.论小额诉讼程序

45.论判决的既判力

46.论民事上诉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47.论再审的启动

48.民事诉讼再审程序问题探讨 49.论督促程序的完善

50.论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与立法完善

51.论我国民事执行机构的改革 52.试论民事强制执行权问题

53.论执行体制改革

54.论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

55.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56.论民事抗诉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57.论我国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

58.论诉讼保全制度

59.论仲裁协议效力

60.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思考 61.诉讼效率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62.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

63.论审判监督程序

64.论当代中国判断刑事证据的标准

65.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66.在什么情况下辩护律师可以拒绝继续为被告人辩护之分析

67.论辩护律师在诉讼的哪个阶段参加诉讼更有利于保障诉讼的合法性

68.论辩护人的法律地位

69.论沉默权

70.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71.论审判公开原则

十四、刑法学

1.论刑法的使命和功能 2.关于刑罚权的研究 3.罪刑法定原则研究 4.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6.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 7.刑法解释研究

8.刑事司法解释与判例研究 9.犯罪论体系研究

10.论犯罪的本质

11.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 12.刑事法律关系研究 13.刑事责任研究 14.犯罪客体研究 15.论刑法上的行为 16.论不作为

17.持有型犯罪研究 18.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19.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20.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21.法人犯罪研究 22.论罪过 23.论犯罪故意 24.论犯罪过失

25.论业务过失犯罪 26.论犯罪目的

27.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28.论犯罪既遂 29.论犯罪预备 30.论犯罪未遂 31.论犯罪终止

32.论共同犯罪 33.论有组织犯罪

34.主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35.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36.论罪数

37.论想象竞合犯

38.有关罪数形态研究 39.论结果加重犯

40.牵连犯及其处罚原则研究 41.正当防卫研究

42.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43.安乐死问题研究 44.刑罚目的研究 45.刑罚功能研究

46.重刑主义与传统法律文化 47.罚金刑研究

48.刑罚裁量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49.刑罚裁量情节研究 50.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 51.论立功

52.累犯制度比较研究 53.数罪并罚原则研究 54.减刑制度比较研究 55.假释制度比较研究 56.交通肇事罪研究 57.走私罪研究

58.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59.内幕交易罪

60.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研究 61.洗钱罪研究

62.贷款诈骗罪研究 63.保险诈骗罪研究 64.偷税罪研究

65.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66.合同诈骗罪 67.绑架罪研究 68.侵占罪研究

69.计算机犯罪研究 70.网络犯罪研究 71.毒品犯罪研究

72.妨害司法犯罪研究 73.环境犯罪研究 74.贪污罪研究 75.受贿罪研究

76.商业贿赂犯罪研究

77.有关《刑法修正案》规定新罪研究 78.侵犯知识产权罪研究 79.金融犯罪研究

上一篇:三月学雷锋板报材料下一篇:企业司机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