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

2024-07-11

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共8篇)

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1

云浮市市长 黄强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挑战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我们接连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顽强拼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沉着应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19.86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13439元,增长9.1%;单位GDP能耗下降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4.1亿元,增长17.6%;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出口总额7.1亿美元,增长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3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9元,增长5.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91元,增长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9%;人口自然增长率5.32‰;城镇登记失业率2.6%。全市呈现经济增长较快、环境日益优化、民生切实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在:

——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新步伐。以落实“双转移”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与佛山市合作共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发展规划、资金筹措、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项目入园等工作,目前正全力申报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省市共建硫化工基地和其他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编制全市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打造石材、不锈钢制品、水泥、硫化工、电力五大年产值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全市3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增长65.7%。云浮发电厂C厂、中材(罗定)水泥项目相继动工;华润西江发电厂已列入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程序;云浮风电场、云浮核电站和粤泷电厂二期等项目论证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3个。新增私营企业522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4.77亿元,增长20.3%;增加值94.53亿元,增长11.9%。

——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新气象。成功举办“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温氏模式。全市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95个,增加30个;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增长30%,带动合作农户户均纯增收5400元。温氏集团被列入省“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企业,其优良种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应用课题取得新突破:“郁南粤西地区现代蚕桑技术推广与产业化项目”和“新兴华南丘陵山区循环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富民强县项目。完成造林作业面积7.43万亩,新兴创建林业生态县通过省验收。完成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水电议案建设任务。开发补充耕地9.57万亩,我市获得省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考核一等奖。粮食播种面积185万亩,总产量68.8万吨,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罗定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12.1%和8%,水果、花卉、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获得丰收。外出务工劳动力达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增长22.3%。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42.43亿元,增长7.2%。

——第三产业实现新发展。加大服务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商贸、旅游、房地产和物流等行业发展。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70家、配送中心2家。成功举办第二届旅游文化美食节和云浮(佛山)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3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4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1.4%。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长25.9%。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40.9%、54%和34.4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39.3%。通信、中介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8亿元,增长12.6%。

——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和申报立项工作。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累计完成总投资的56.4%,全省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石牙山隧道已贯通;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粤境段立项所需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将于今年动工建设;江门至罗定、罗定至阳春高速公路经过努力争取,省已同意提前启动建设并委托地方开展前期工作。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累计完成总投资的74.3%,将于今年6月建成,9月投入使用。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云浮段正全面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控制性工程郁南花培岭隧道已动工建设。西江航道整治工程已经动工。国道324线大修罗梅段已动工,云城、云安段立项报批工作基本完成。河杨公路扩建与沿江公路建设方案基本确定。此外,对一批省道、县道和农村公路进行建设改造。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95%。

——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确定了中心城区“北拓东进”发展战略,为做大做优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区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用,石材企业搬迁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南山河城区防洪工程初步设计获省水利厅批准。完成2个省级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79条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建成一批镇村基础设施项目,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2个,新建生态文明村602条,改善了镇村风貌。

——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创出新业绩。制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向佛山、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市派驻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招商小组。成功举办不锈钢制品博览会、云浮(佛山)产业转移推介会和第五届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经贸招商活动。全年各种经贸活动共签订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投资总额96.7亿元;贸易项目105个,贸易总额31亿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引导外向型企业调整经营战略,着力培育新的出口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出口。新批自营进出口权民营企业25家,新增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企业3家。

——财税金融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税源财源培植和征管,完成国税收入15.35亿元、地税收入12.96亿元,分别增长11%和15.8%;财政总收入41.87亿元,增长10.7%。坚持公共财政理念,重点保障社会事业、民生工程、重点项目支出,全年财政总支出41.25亿元,增长1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97亿元,增长10.7%。积极整合土地、矿产及优质项目资源,主动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大力引导市内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5.4亿元,贷款余额138.5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9%和27.8%,增幅居全省第6位和第1位。

——各项民生工作有新提高。新增就业人数3.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8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8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69万人。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1753万元。征缴社保费6.5亿元,增长28%.全市城乡困难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受惠群众5.7万人。动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宗,受惠群众14.45万人;完成13条移民村改造建设任务。新建廉租房3182平方米,全市39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帮助3.5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非户籍子女解决入学困难。为635名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6%,我市被授予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完成省定参保任务。完成省下达关停小火电机组任务,建成云浮发电厂和粤泷电厂脱硫工程,淘汰一批落后水泥产能。提前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我市在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位列全省第1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落实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严厉打击传销和商业欺诈等行为。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巡查,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加强三防工作,全市水利工程实现安全度汛。全面完成公安“三基”工程和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有效遏制“两抢一盗”等恶性犯罪,刑事发案率下降25.6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全市有15个社区被授予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加强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落实信访条例和工作责任制,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5个、示范基地3个;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0项,获省级专项资金额列全省第7位。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省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增加24.7%;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达79.1%和69.7%;落实了市教育园区选址,启动了市特殊学校建设工作。创新文化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市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了2008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和广东省石艺创意大赛等文化活动;云城区和郁南连滩镇分别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浮国际石材城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奖项折合省十三运金牌6枚。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150间;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四大体系建设,全市无发生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初步理顺了全市血站管理体制;创建省卫生城市灭鼠灭蝇工作通过省考核验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77‰以下;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31,下降0.08。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市。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上新水平。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并向其报告工作,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并向其通报情况,办理人大建议96件、政协提案192件。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建成市、县、镇三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通县级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和镇村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应急管理等机制,认真组织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政府采购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政风行风、行政效能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物价、统计、人事人才、编制、经济发展研究、知识产权、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务、港澳事务、人民防空、地方志、消防、保密、气象、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残联、社科联、工商联、红十字会、贸促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云浮部队官兵和关心支持云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薄弱环节,主要是: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交通、城市、园区等基础设施滞后;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较少,产业结构欠合理;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对于这些困难与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建国60周年、建市15周年,也是我市建设“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与全国全省各地一样,我市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和利用外资工作面临的环境将更加严峻。但在挑战与困难中,也蕴藏着机遇和希望。从国内、省内的大环境看,中央和省都明确要求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都将为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我市自身情况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依存度都相对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也相对较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又是省确定的重点发展地区之一,正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国家和省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企业发展的情况看,危机带来的优胜劣汰、人才资金技术流动、出口市场趋紧等,也将推动企业增强危机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和变革意识,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向,加快生产资源整合升级。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化危为机、克难奋进,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迎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打牢基础。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汪洋同志视察云浮的指示要求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围绕“两区四城一纽带”战略目标和“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大发展”战略步骤,全面实施《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全力加快交通、城市建设和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全面加强统筹发展与制度创新、招商引资与外经贸、财税金融、和谐社会和政府自身建设,为打造“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开好局、起好步。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万吨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集聚力

着力建设工业园区。继续加强与佛山市合作,抓紧完善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报告和相关材料,确保今年成功列入省第三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加快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加强项目入园工作。继续抓好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和其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石材、不锈钢制品产业,发展水泥、硫化工和电力产业,打造五大年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今年重点在石材行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进石材博览中心和国家石材检测中心建设,打造行业区域品牌;在不锈钢制品行业提升产品结构和档次,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上市龙头企业;在水泥行业加快资源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中材罗定、中材亨达、广信青洲水泥项目和罗定—云安水泥生产基地建设;在硫化工行业强化循环经济理念,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加快省市共建硫化工基地建设;在电力行业抓好云浮电厂C厂建设和云浮风电场、华润西江电厂、云浮核电站、粤泷电厂二期等项目申报工作及郁南抽水蓄能电站前期研究工作,年内争取云浮风电场动工建设,争取华润西江电厂一期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在电子、电池行业积极争创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依托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机械装备产业,依托温氏生物科技园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开展适合云浮的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着力扶持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实行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和定点企业跟踪制度,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报水平。加强政银企合作、创业辅导、检验检测和信息物流等平台建设,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年内培育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位竞争力

着重推进“四三二一”工程建设。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和“在建一批、报审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和加快推进以“四三二一”工程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确保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在今年上半年建成,9月底前投入使用;争取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在今年底基本建成,明年初通车;加快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云浮段建设,抓紧全线征地拆迁工作,年内全面动工建设;加快西江航道整治;努力争取罗定至岑溪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络建设。年内动工建设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都骑通用码头;完成江门至罗定、罗定至阳春高速公路、都杨码头立项等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动工建设。

着重完善“大西关”交通网络。在重点推进“四三二一”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与之相配套的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年内完成国道324线罗定段路面大修,动工大修云城、云安段,动工改建安塘至河口段;完成河杨公路河口至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杨)段扩建,并动工扩建至沿江公路段;动工建设沿江公路六都至都杨段;完成300公里县乡公路建设改造,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完成云浮汽车客运站等5个客运站建设改造,加快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事业。争取用五年时间构建好“大西关”主要交通网络。

三、加快生态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城市辐射力

做大做精中心城区。按照“北拓东进”战略年内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城区功能布局与专项规划。拉开城市建设基本框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治污保洁、供水供气、文化休闲、教育医疗“十项工程”,年内完成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南山河城防首期和星岩路、解放路与浩林西路改造等6项工程,动工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市教育园区、市人民医院新院等4项工程,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同时,继续抓好中心城区石材企业搬迁、综合市场改造和城市建设用地遗留问题调处、土地储备开发等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大力治理占道经营、乱张贴、乱停放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美化、净化城市环境。着力把云浮打造成颇具特色的生态精品宜居城市。

做优做美城乡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原则,开展创建生态宜居城乡活动,努力争取列为全省生态示范市试点。严格执行节能问责制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问责制,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着手推进云城与云安同城化及资源共享,加强县城与中心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乡供水、供电、通信、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百镇万村”村镇建设规划活动为切入点,以创建林业生态市和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绿化整治,建设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年内创建省卫生村30条,建设生态文明村600条,农村沼气池3000座。

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提升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促进农村改革。按照“争当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农村改革的各项措施,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防范化解农村土地纠纷。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多元化的征地补偿办法,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稳步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争取列入省的试点。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的基础上,推进以温氏为龙头的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创建工程,扶持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壮大,培育一批新的种养型、加工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合作,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瞄准港澳及珠三角大中城市的需求,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病险水库改造和补充耕地开发等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三农”投入,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资综合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积极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抓好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稳定农产品价格。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继续抓好智力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生态、休闲、观光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活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城乡商业网络规划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家电下乡活动,拉动城乡消费。重点发展一批连锁超市和中高级批发市场,在城区规划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商贸企业进驻。充分利用我市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在沿江码头、铁路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游机构合作,发展六祖朝圣、观光渡假、温泉休闲、乡村民俗等特色旅游,年内完成禅宗文化产业园整体规划。加大景区评A、酒店评星工作力度,提升旅游服务层次,力争年内新增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和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发展一批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打造粤西旅游休闲基地。

发展房地产等其他服务业。积极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臻汇园等12个主要房地产项目建设,年内启动城西新区规划、征地等工作。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信息服务双向互动,年内完成“金保工程”、党政内网和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文化传媒、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公共服务、科教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促进生产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加强统筹发展与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科学发展

强化统筹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共同意志和强大动力。把统筹全市资源环境城乡区域发展作为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科学谋划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与体系,积极探索并大胆尝试科学发展新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与环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老路。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并全面实施《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协调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关系,争取列入省的“三规合一”试点;继续抓好编制和完善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及物流发展等其它专项规划,抓紧转化规划成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强化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建立“三规合一”机制,促进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县镇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公共财政城乡均等化。统筹规划市内交通、园区、项目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财税收益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以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七、加强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宣传我市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优势产业和优质项目。加强与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及国内外企业、行业商会的沟通联系,围绕我市产业规划和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统一招商、合作招商,发展代理招商、以商引商、以政引商和以侨引商。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经贸活动,并在香港、佛山及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地区分别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办好第六届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动工、动工项目促投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对外贸易工作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用足用活国家支持出口政策,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信息、法律和中介等服务,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获取出口经营权,扩大出口。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国内采购和产品内销,支持出口重点行业打造区域品牌,引导骨干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巩固港澳台、东南亚、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非洲、南美、中东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完善口岸配套设施,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年内动工建设云浮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八、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保障经济稳健运行

增强财政保障支撑能力。把培植财源、增加税收和增收节支放在财税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强税源监控与征收,抓好国有资产、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收益管理工作,提高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的投入。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增强金融服务发展能力。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重点抓好城市、园区、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培育和壮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机构,继续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重点扶持温氏集团、凌丰集团、惠沄化工等企业上市融资,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农信社改革发展,做好城市信用社退出市场收尾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建立新险种,做大保险业务。

九、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与社会互动协调发展

抓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年内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今年逐步将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社会孤儿全部按当地五保供养标准给予保障。大力发展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抓好科技、教育事业。加强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和推广科研成果,提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层次,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产学研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落实教师待遇;争取市特殊学校秋季招生开学。

抓好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擦亮禅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云石文化品牌;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推进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产业;办好庆祝建国60周年和建市1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果,积极推进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推进国家重点中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年内完成20间薄弱卫生院改造和200间农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市直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抓好省第十三次运动会备战参战工作。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争创国家和省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继续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抓好其它各项民生工作。年内建设廉租住房260套,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争取解决农村14.4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省人大议案安排的81条水库移民村改造建设和190宗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任务。改善农村客运条件,争取农村客运通达率达90%以上。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确保完成总量减排任务。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和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平安云浮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力度,坚决查处“黄赌毒”;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强化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双拥”工作成果,高标准抓好基层人武部“四个基本”建设,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继续推进城乡“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切实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各种问题。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根据上级部署,积极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继续通过行风评议、政风行风热线、市长热线、城市论坛等形式,扩大公众参与渠道,推动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

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水平。牢固树立服务理念,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政府管理信息共享,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办事环节,明确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网上审批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规划引导、制定政策、统筹协调,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生产经营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

提高勤政廉政、干净干事水平。加强工作督查与考核,坚决制止不作为、乱作为和办事拖沓、效率低下、铺张浪费、“吃拿卡要”等现象;坚决纠正观望等待、敷衍塞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加强对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反腐倡廉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开拓进取、团结务实、奋发创业、勤政廉政的公务员队伍。

此外,继续加强物价、统计、人事人才、编制、经济发展研究、知识产权、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务、港澳事务、人民防空、地方志、消防、保密、气象、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残联、社科联、工商联、红十字会、贸促会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目标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云浮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满怀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力推进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建设进程,以更加辉煌的成就迎接建国60周年和建市15周年!

附件一:

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的说明

一、生产总值增长10.2%。这一指标低于我市“十一五”确定的五年年均增长12%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18年生产总值翻两番即十年年均增长15%左右的目标,但高于全省确定的今年增长8.5%的预期增长水平。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形势比较严峻。二是我市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和省重点发展地区,加快发展仍然是当前我市的首要任务;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虽会有所放缓,但也不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三是今年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我市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或即将动工,将为我市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只要我们化危为机、克难奋进,保持两位数增长是虽有压力但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省要求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5%以上,按照这一目标每年必须下降3.2%。我市2006年、2007年分别下降5.8%和3.2%,2008年预计下降3.5%。保持这个水平,我市将提前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三、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万吨以内。省要求我市“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削减15%以上。2006年以来,我市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取得显著成效。这两项指标都是省今年给我市下达的考核指标。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上报投资项目并切实抓好跟踪落实,努力争取获得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加快推进交通、城市、园区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确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是必要的。虽有压力,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五、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和外贸进出口增长10%。去年我市外经贸工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今年外经贸工作压力仍然很大。但为了增强全市外经贸工作信心和保持外经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我们确定了两项指标分别增长10%的目标。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去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5%.今年经济形势对消费有所抑制,消费增长将有所回落;但国家将继续出台政策促进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预计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可以达到18%.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去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在高位运行,但上升势头已得到抑制,预计今年大部分商品价格回稳。今年控制在4%以内,与省预期目标一致。

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今年影响我市财政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影响税收收入;二是国家将出台一系列财税改革政策,一些税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减免或降低;三是我市非税收入比例偏高,客观上要求优化财政收入质量。同时,考虑到财政支出特别是刚性支出压力,提出今年财政收入增长12%的预期目标,比去年19.1%的实际增幅有较大回调,但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速。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减少,但随着“双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幅度不会太大。今年提出控制在3.5%以内,略低于省4%的预期目标。

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去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省取消了二胎间隔期限限制,预计该项指标将会有所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是省下达我市的指标,低于省8.5‰的预期目标。

十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去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低于全省11.9%的增幅,必须逐步缩小与全省的差距;我市经济仍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省将继续加大对山区的扶持力度,预计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长10%左右,略高于省9%的预期目标。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今年我市农副产品价格逐步趋稳,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幅将回落。提出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与省的预期目标一致。

附件二:

2009年我市50项重点工程(项目)

50项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总额589.86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08.03亿元。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6项,动工建设3项,立项1项;计划投资总额145.4亿元,其中今年投入43.65亿元。

1、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确保成功列入省第三批示范园区,年底前完成供水、供电和园内道路建设、4000亩征地工作,年内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

2、惠沄化工项目。投资3.8亿元建设20万吨硫酸、5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项目,已完成投资3.3亿元;年内建成投产。

3、联发硫酸项目。投资2.4亿元建设40万吨硫酸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已完成投资1.9亿元;年内建成投产。

4、云浮电厂C厂项目。总投资28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年内投入23亿元;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5、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年内完成9亿元城乡电网改造任务。

6、中材(罗定)水泥项目。投资13.2亿元建设第一、二条生产线,年底前基本建成第一条生产线(投资额7.2亿元),2010年初投产;下半年动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投资额6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

7、中材(亨达)水泥项目。投资7.5亿元建设40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第三条生产线,年内动工建设400万吨水泥粉磨站(投资额1亿元),2010年建成首期200万吨;年底前动工建设第三条生产线(投资额6.5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

8、青洲水泥项目。投资6.5亿元建设二条生产线,年底前动工,2011年建成投产。

9、云浮风电场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底前动工,年内投入0.3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

10、华润西江电厂首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年底前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2010年动工建设。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3项、动工建设5项,立项2项;计划投资总额(云浮境内)356.9亿元,其中今年投入37.44亿元。

11、广梧高速公路(云城河口至郁南平台段)工程。总投资79.67亿元,已完成投资44.9亿元,年内投入20.4亿元;年底前基本建成,2010年初通车。

12、国道324线罗定段路面大修工程。总投资5亿元;年底前完成。

13、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工程。总投资3.3亿元,已完成投资2.2亿元;上半年建成,9月底前投入使用。

14、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云浮段)工程。总投资80亿元,下半年全面动工,年内投入7亿元,2012年建成。

15、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54.16亿元,年内动工,今年投入2亿元,2012年建成。

16、国道324线云城、云安段改造工程。总投资5.5亿元,年内投入1.1亿元;下半年动工大修云城、云安段(投资额3.85亿元),动工改建安塘至河口段(投资额1.65亿元),2010年建成。

17、西江航道整治和都骑通用码头工程。总投资2.23亿元,年内投入0.34亿元;整治西江航道(投资额0.33亿元),年内投入0.14亿元,下半年动工建设都骑通用码头(投资额1.9亿元),年内投入0.2亿元,2011年建成。

18、沿江公路(六都至都杨段)扩建工程。总投资1.77亿元,年内投入0.5亿元;下半年动工,2010年建成。

19、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104.6亿元;年底前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2010年动工,2012年建成。

20、罗定至阳春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20.67亿元;年底前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2010年动工,2012年建成。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10项)

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6项,动工建设4项;计划投资总额46.7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0.56亿元。

21、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程。年内争取通过省级卫生城市检查验收。

22、河杨公路扩建工程。总投资3亿元,年内投入2.5亿元;上半年动工扩建河口至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杨)段(投资额2.5亿元),年底前建成;并动工扩建至沿江公路段(投资额0.5亿元),2010年全段建成。

23、南山河城防工程。总投资3.87亿元,年内投入1亿元;上半年动工,年底前完成上游大降水、大坎水和珠洞水3条支流整治。

24、星岩路、解放路和浩林西路改造工程。总投资0.65亿元;上半年动工,年底前完成。

25、管道燃气首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下半年建成。

26、治污保洁工程。总投资0.7亿元;年底前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投资额0.28亿元)、污水管网工程(投资额0.1亿元)、垃圾处理场后续工程(投资额0.16亿元)、6座垃圾压缩站和公厕(投资额0.16亿元)。

27、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总投资0.91亿元,年内投入0.57亿元。下半年全面建成市老干活动中心(投资额0.11亿元);动工建设市民活动中心和改造南山森林公园(投资额0.8亿元),2010年完成。

28、教育建设工程。总投资8.57亿元,年内投入3.14亿元。加快推进市委党校新校园建设(投资额0.51亿元,已完成投资0.277亿元),上半年完成饭堂、宿舍和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教育园区建设(投资额8.06亿元,年内投入3.1亿元),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市中专新校区、云安二中、市技校实训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实验小学,2011年全面建成。

29、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总投资3亿元,年内投入1亿元;下半年动工,2011年建成。

30、城西新区开发工程。重点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臻汇园房地产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城西新区征地、规划及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并新规划引进1—2个大型房地产项目。

四、农村改革发展(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8项,重点推进2项;计划投资总额14.22亿元,其中今年投入5.69亿元。

31、现代农业园区工程。投资2.3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0415亿元)建设罗定优质粮生产现代农业园区、郁南县柑桔产业园区和新兴飞天蚕生态茶园3个现代农业园区,已投入1.45亿元;年底前建成。

32、饮水安全工程。投资0.3146亿元建设14.3万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年底前建成。

33、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资0.4331亿元建设2万亩标准农田;年底前建成。

34、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0.12亿元对10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底前建成。

35、沼气池建设工程。投资0.1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07亿元)建设3000座沼气池;年底前建成。

36、卫生和福利服务工程。总投资0.8亿元,已完成投资0.08亿元。年底前完成20间薄弱卫生院改造和200间农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投资额0.66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35亿元);推进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投资额0.14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076亿元),上半年建成云安福利服务中心,年底前动工建设新兴、郁南福利服务中心。

37、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投资0.428亿元。年内完成5.4万亩生态防护林(投资额0.2507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1481亿元)建设;年内建成600条生态文明村(投资额0.4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1亿元)。

38、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年内完成5万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

39、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创建工程。打造以温氏为龙头的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上半年完成规划纲要;年底前建成4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投资额1.5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13亿元)。

40、城乡防洪工程。投资8亿元建设5宗城乡防洪工程,年内投入1亿元。

五、第三产业发展(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5项,动工建设4项,重点推进1项;计划投资总额26.64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0.69亿元。

41、全民医保工程。确保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51%,争取明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42、金融服务工程。力争重点项目与中小企业融资有新突破,确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高于上年(增长27.8%)。

43、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总投资1.3亿元;年底前完成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工程、“金保工程”和党政内网建设。

44、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3亿元,已投入0.8亿元;年底前完成57个通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

45、星级酒店创建工程。总投资11亿元,年内投入2.9亿元;年底前建成新兴绮景、罗定国际2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和市区金凯莱1家四星级标准酒店,动工建设新兴露天温泉1家五星级标准酒店。

46、石材博览中心和国家石材检测中心工程。总投资5.32亿元,年内投入2.15亿元;上半年动工,2010年上半年建成。

47、口岸建设工程。总投资0.593亿元,年内投入0.275亿元;年底前基本建成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投资额0.295亿元);年底前完成立项、2010年动工建设云浮海关(缉私分局)业务技术综合楼(投资额0.298亿元)。

48、购物广场工程。投资4亿元在市区建设1间大型购物广场,年内投入1亿元;年底前动工,2010年建成。

49、城乡客运与物流设施工程。总投资1.423亿元,年内投入0.865亿元。上半年动工改造5个汽车客运站(投资额0.223亿元)、郁南两广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投资额0.5亿元),下半年动工建设市直及罗定、郁南、云安4个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投资额0.7亿元),2010年建成。

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2

一、政府工作报告之文体辨析

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法定性的特点。它的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 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 经过各位代表表决等大会的审核批准后, 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指导文件。但是我国的法定行政公文中, 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种存在。正在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十二类十三种文种, 它们是“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它包含了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等类型, 其间工作报告的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教训等。但同样是汇报工作, 同样具有法定性, 政府工作报告和法定公文中的工作报告却不是一回事。政府工作报告比法定公文中的工作报告的成文过程复杂、严肃得多 (见后) , 而且“……如何总结好2009年的政府工作, 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 同时准确判断2010年国内外形势, 确定目标任务, 起草一篇振奋人心、凝聚共识、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亿万人民的期盼……”。 (1) 可见, 政府工作报告和法定公文中的工作报告在内容方面区别是很大的。

政府工作报告又不是一般的总结、计划。学界一般把计划、总结归结为事务性文书, 和法定公文并列。计划和总结这两个文种虽然联系密切, 但是它们在内容、形式上又有区别, 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文种, 而且计划在事前, 总结在事后。而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是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回顾, 包括经上一年全国人大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若是国务院换届或制定五年计划时, 还要包括五年乃至更长段时政府工作总结。二是重点报告当年国内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特别是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 突出一些重要方面。在国务院换届或制定五年计划时, 还会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段时的政府工作建议。” (2) 可见, 政府工作报告既有总结的内容, 又有计划的内容。而且, 计划内容的篇幅远远超过了总结内容的篇幅。

所以,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事务文书, 具有很严谨的法定性, 包含了总结和计划两个文种的内容。

二、政府工作报告之语言典范

政府工作报告的成文过程复杂、严肃。按惯例, 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一个起草小组负责, 该小组在报告人的领导下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资料, 进行分析研究, 并由报告人提出起草报告的思路, 确定报告的主题, 起草小组据此分析整理材料, 拟出提纲。提纲经报告人和政府的领导集体进行讨论, 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通过后由起草小组起草初稿。报告人组织政府负责人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 然后将修改稿下发至本政府机关部门及下层机关部门, 进行广泛讨论, 召开多种不同类型的座谈会, 听取意见, 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 进一步作深入的分析, 必要时进行再调查、核实, 作补充和反复修改, 最后由政府机关集体审核通过作为会议文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 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 修改后经过大会的审核批准, 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工作指导文件。

以2010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根据披露的形成过程看, 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 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 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明确要求, 要坚持实事求是,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不讲空话、套话, 努力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简洁、语言生动, 使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从起草、修改、征求意见、不断完善, 到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政府工作报告》历时三个多月, 经过了十多次大的修改。所以, 从语言角度讲, 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是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后形成的, 它的简洁、朴实生动、准确严谨等是美不胜收的, 应该成为当下应用文写作的典范。

(一) 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简洁

简洁是指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一语中的。简洁能体现政府工作报告的庄重严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摈弃空话、套话。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 除了简短的开场白和结尾激励语外,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通篇涉及的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2.使用缩略语和专用词语, 并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历史性地第一次使用了注释。缩略语是把多音节的词语或短句, 简缩成较少音节的词语的一种方式, 比如报告中的“三农”、“引资、引智”“十一五”等, 使用缩略语可以文约意丰。另外, 报告中有些词比较新、比较专, 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附加注释, 便于代表和委员们理解, 方便代表委员对报告的审议和讨论。比如在报告中附加了“‘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注释。

3.大量使用数据。用数据说话, 简洁而具有说服力。比如在谈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时就用了一组数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 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 再创历史新高, 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 实际增长9.8%和8.5%。”这一组数字的使用, 简洁、科学、可靠、精确、具体,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比如在这份涵盖一个大国一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中, 国家对全国广大农民的关心, 细致到了一分一毛钱。温总理说:“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1毛钱。”这样具体的数据有力地表明了国家“要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 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的决心。

(二) 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朴实与生动兼具

政府工作报告用的都是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的语言, 使用的大都是词语的本义、直言义, 句式上主要选用了平直的陈述句, 真正做到了“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

另外, 政府工作报告又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 使其具有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排比是最能使人加深印象、激发感情的修辞手法。温总理在谈到“一年来,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全面做好政府工作, 有以下几点体会”时连用5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5个坚持形成了一组排比, 文势贯通, 一气呵成, 不容置疑地多层面地阐明了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使人印象深刻。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如:“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比如温总理在谈到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时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把‘蛋糕’做大, 还要把‘蛋糕’分好。”用“阳光”“蛋糕”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 来喻指“透明监督”、“社会财富”, 非常生动形象。

借代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比如“稳定粮食生产, 扩大油料种植面积,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米袋子”、“菜篮子”用以借指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蔬菜, 起到了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同时, 在表达方式上, 政府工作报告在主要使用说明、叙述、议论的同时, 也使用了描写。比如在谈到汶川灾后重建的新面貌时说:“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 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样的表达饱含深情、生动感人而且很有说服力。

(三) 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准确严谨

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是事关泱泱大国新的一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等的纲领性文件, 是规范严谨的, 是理性负责的。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是准确严谨的。

政府工作报告的定稿吸收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比如报告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段, 把“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改为“所有燃煤机组都要加快建设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既体现了用语的简洁, 又体现了语义的准确。

而报告第二部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 把“加强文物保护”改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第二部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段, 在“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后, 加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加强监管, 实现保值增值”后, 加上“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修改后, 内容上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 语义更加全面完善, 体现了语言的严谨。

政府工作报告的准确严谨还表现为杜绝歧义。

歧义, 指同一话语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在《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段中, 最初的审议稿有“规范灰色收入”的表述。灰色收入的概念比较模糊, 容易引起歧义。有专家就把“灰色收入”定义为来路不明、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报之外的个人隐秘收入, 比如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稿酬、礼金等。在审议时也有委员认为:“灰色收入表面上合法, 实际上是利用职务之便取得的收入, 本来就是有问题的, 本身就是要取缔的, 怎么能说规范呢。”基于这种广泛的争议, 所以在报告的定稿中, 把“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规范灰色收入”改为“保护合法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定稿的语义界限分明, 单一准确。

总之, 政府工作报告在文体上是一种特殊的事务文书, 包含了总结和计划两个文种的内容。它语言的简洁、朴实生动、准确严谨等精彩之处尚有很多, 本文聊陈一得之见。它们对于文体学、语言学等的教学与研究, 不无助益。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披露:3个多月大改10多次[DB/OL].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16/134119874786.shtml.

[2]政府工作报告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内容[DB/OL].http://rdcwh.qingdao.gov.cn/n8146584/n8152486/n8153500/8185997.html.

[1]2010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D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3

一、回顾2009

(一)对教育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报告要点: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本刊解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教育支出却依然保持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支出更是达到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保障了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

同时,在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目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报告要点: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本刊解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完善了教师的利益分配制度,对教育事业的也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物质奖励,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权利,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认可。自从对教师施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在网上引起过许多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但总体而言,这一政策的提出与实行,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在助学方面,我国也在对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弄专业的学生实施免学费的政策,使贫困学生的失学率大为减少,有效的保障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辍学问题却依然严重,每年都会有近百万儿童因贫困而被迫辍学。面对这种状况,政府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贫困家庭的教育政策,使那些贫困学生摆脱了缀学危机,特别是近几年,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各地贫困生的缀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是这还不够,我国在教育领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地区贫困儿童的关注,使义务教育深入人心。

二、奋斗2010

(一)提高经济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报告要点:做好2010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本刊解读: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2010年的主要目标。只有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才能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教育者阶层改革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原有的教育體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措施等必然会滞后,为了能够使教育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方面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对现有的教育目的,课程的建设,采取的方式进行改革。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大教育投资是改变教育水平的必要手段,所以,发展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

(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报告要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

本刊解读: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系统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我国在教育领域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差距大,在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教育观念与教学设施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必须加快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教育建设,完善教育制度,要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就业或者创业是人才价值的体现。在上年,由于金融海啸的缘故,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但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这是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的一个表现。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今年我国会继续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乡村及偏远地区。施行义务教育,颁发优惠政策,为普及教育提供了保障。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国也将加大投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所以,只有打造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建设出一流的国家。

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4

按照云调函[2011]16号,认真做好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县统计局根据市调查队7月27日下发的《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经过我局工作人员以及六都镇多名调查员半个多月来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对抽中的8个党政机关,8个事业单位,12个大型企业以及60名群众调查工作。现将我局对关于开展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准备,扎实周密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开展

7月28日,我局严副局长参加市调查队组织的会议,听取了市调查队何队长对此处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重要指示,明确了市政府对此次满意度调查的重视,并和云浮市各县(区)负责人就此次调查的方案的执行,调查员的培训,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抽选,群众调查如何开展,总结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明确了要求,为此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月29日,我局黄局长听取了严副局长的28日参加会议的汇报后,对此次调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各单位个人要高度重视此次调查工作,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调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

2、严格按照调查方案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为了完善和规范调查工作的流程,我局严格按照市调查队下发的《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案》要求,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细分,主要把调查分为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即对容易集中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集中调查,对企业实行集中和入户式调查相结合,对群众部分进行入户式调查。并对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保了调查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3、严把调查员培训,加强队伍的建设

此次满意度调查工作涉及面广,关联社会各界人士。因此,调查员的个人素质的优劣,责任意识的强弱,沟通能力的高低对调查工作尤其重要。对此次调查工作,我局就选调了14个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其中,统计局选调了8人,在六都镇选调了6人。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调查队伍,以保证此次调查的工作质量。

(二)调查工作,紧张有序,按时按质按量

1、名录上传及时快速,人员抽样严格把关

为了更快的执行调查抽样工作,我局29日下午,按照市调查队的要求,从县人事局和我统计局单位名录库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名录中,及时整理,严格挑选。并于8月2日下午进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名录,供市调查队及时的进行抽取。并于8月4日,我局收到市调查队的回馈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抽样框,我局积极响应,并马上在我县政府的电子公文平台,发布《关于配合做好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的函》并附上被抽中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录。于此同时,我局根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上来的名单,进行随机抽取被调查人员,并以多种方式通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被抽中的80人于8月5日星期五下午到我县县府会议中心做问卷调查。

2、实事求是做好我县各单位、群众问卷调查,按时准确的录入问卷

8月5日下午,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我县府会议中心对被抽中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顺利的完成了方案的一小部分,也为今后对企业单位、群

众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了问卷调查中的不足,确保了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市调查队8月9日到我县听取我局在此次调查中的方案,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给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局决定了对企业单位进行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群众进行入户做调查赠送纪念品的方式,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查行动,并于8月15日前把所有问卷做好,并组织人员以交叉形式对问卷进行录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此次调查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调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影响较大

1、部分企业单位提供人员名单过慢

我局联系企业桥梁是工业统计人员,该人员只是负责对企业进行工业统计,对企业其他业务没有权利做觉得,所以我局只能要求该人员上报我们的调查通知,该人员也要上报给企业领导审批,才能开展工作,因此,通知有可能不能及时到位生效,造成企业上报人员名单迟缓,对调查进度影响极大。

2、部分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固定人员过少,难以集中调查

由于一些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真正固定人员非常少,且有一些只是以临时工形式聘请的,在调查期间,这部分企业难以抽调人选来我局做集中问卷调查,极大的拖延了调查工作的进度。

3、群众调查,入户调查困难

由于此时正值农忙时期,群众入户调查对象多为农民,入户调查必须根据农民的休息时间进行,对调查人员作息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4、部分群众,不愿提供真实的联系方式

由于近来社会上发生的多起电话诈骗事件,群众对提供电话等联系方式有了戒心,这样对我局调查人员入户调查的进度,质量影响极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切实做好以后有关调查工作,针对本次调查工作的现状与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调查工作是一项很大的社会动员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配合和参与,这就需要各级县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本次调查,市、县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调查队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培训工作。到各县区亲临指导工作,为圆满的完成这次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气氛

云浮市2010年公众对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满意度调查,是一项关于对我县县委县政府这一年来的努力的肯定的调查,意义重大深远。在本次调查中,各级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完成问卷,从实际反映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对我县这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从而为我局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起到助推的作用。

(三)积极密切协调,加强部门合作

龙口--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5

2011-01-19 15:29:05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89次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6日在龙口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龙口市市长 李永乐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是历经考验、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齐心协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在困境中取得了新成绩、续写了新篇章。

——这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8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人均达到10.7万元。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27%和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5%。2010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3亿元和323亿元,均是2005年的 2.6倍。——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6.2:64.1:29.7调整为3.6:64.8:31.6。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0亿元,利税2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19.4%和17%。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900亿元,其中技改投入近400亿元。高端铝合金产业园、大型轮式装载机等一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开工建设,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74户,总数达到149户。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2户;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1户;龙口铝及铝合金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6%提高到44%;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新增35件、省级以上名牌新增37个,总数分别达到52件和43个;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9家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服务业持续做大做强。滨海旅游度假区、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一期、永晖选煤、利群购物广场及步行街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博商购物广场、振华商厦扩建和南山旅游景区二期、三期等项目建成运营,服务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5%;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年均增长21%;龙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创纪录的5030万吨,是2005年的3倍。农业生产稳定提高。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市财政支持“三农”资金五年累计34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通过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到4个和101个,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农产品出口2.7亿美元,五年累计12亿美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84亿元,是2005年2.4倍。

——这五年,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改制重组困难企业5户,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解困工作取得新进展。行政、农村、医药卫生、林权等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新增上市公司4户,五年累计募集资金130亿元,另有1户企业已“过会”。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10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1%和19%;五年累计注册外资9.6亿美元,到账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6亿元。人口岛群工程获批开建。

——这五年,城乡建设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建成区由2005年的57平方公里扩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3.8%提高到58.8%。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逐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东城、西城、新区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入9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区道路36条,完成旧城旧村改造近3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达到3.5万户;村镇建设五年累计投入40亿元,完成整体搬迁改造项目24个;以优惠的政策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工14个社区,涉及19个村、7670户,开工面积44万平方米。交通设施日臻完善。通港铁路投入运营,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已经开工,龙青高速公路和龙烟铁路龙口段前期工作按计划进行;五年累计新建、改造干线公路和县乡路177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2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龙口港新建成泊位9个,其中10万吨级泊位5个,主航道提升至5万和10万吨级。五年完成水利设施投入8.5亿元,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新区中心水厂建成投用,王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北邢家水库除险加固按期完工,64座小型水库全部消除病险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37个村、19.3万农村人口。城乡生态持续改善。泳汶河纳污、绛水河与矫家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及凤凰山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等工程完成预期目标,全市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收集;五年新植各类苗木2500多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47.5%提高到54.3%;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镇增加到8个,高标准打造绿化示范村20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连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市”三块金牌,节水城已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环保城和园林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1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2.5%。每年完成十件惠民利群实事,逐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累计投入就业扶持资金7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企业最低工资、职工基本医疗、生育医疗补助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及新农合报销标准均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投保人数达到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达到22万人,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近10万名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年发放额6000多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100多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五年累计发放五保资金2800多万元。2008年起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津贴,累计3400多万元。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五年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622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3万人次。连年提高优抚金发放标准,五年累计发放1.2亿元。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五年共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4700多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43万人,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参合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五年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7亿元;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37处,全市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无缝隙覆盖。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实现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单张处方价格降幅达64%。

——这五年,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法治化管理不断加强。五年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958件,办结率达到100%。坚持民主决策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提速增效、重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全面加强廉政建设,维护了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群众工作统领稳定工作的体制机制运行良好,社会矛盾得到合理化解,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强化率先发展基础、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攻坚阶段。当前,龙口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的战略思维,科学定位,精心谋划,踏实苦干,努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追求、稳定第一责任、党建第一保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强力支撑,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文明程度,全面建设“美丽富庶和谐幸福新龙口”,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坚持率先发展不动摇,建设富强新龙口。按照“四个第一”的总要求,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强市、环渤海重要港口物流基地、胶东半岛区域性商贸中心和一流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坚持“好”字优先、以强取胜,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扩大已有优势,培育增创新的优势,重力突破薄弱环节,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各个领域高标定位、积极作为、奋勇争先。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2万元和2万元以上;确保综合经济实力全省领先、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

(二)坚决打好“转”“调”攻坚战,建设活力新龙口。抓住并用好山东省实施“三区”战略的重大机遇,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服务产业跨越“三大工程”,构筑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科教兴龙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狠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水平实施对外开放,着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不断优化投资和进出口结构,健全引导消费的长效机制,形成内需主导、“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加快“以港兴市”步伐,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力争提前实现现代化亿吨强港目标;推动“五大城市组团”融合发展,“四大经济板块”加速对接,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坚持陆海统筹、集约用海,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人工岛群规划建设,努力建设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与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区。到2015年,工业、服务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均比2010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61.4:3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0亿元,外贸出口突破2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达到110亿元,到账外资五年累计达到5亿美元以上;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三)最大限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建设幸福新龙口。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港口城市。按照空间利用集约、环境整洁优美、设施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善、品位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厚的要求,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加大旧城旧村改造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完善城乡交通、通讯、供热、供气、供电、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深入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共同繁荣、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进一步提标扩面;积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启动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实现充分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到2015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社会基本保障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龙口。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资源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立足文明城市创建,重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重点的“四德”工程,引领全社会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着眼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城市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应急机制、精神文明等建设,加快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龙口。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尤为重大。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以“四个第一”为根本方向,紧贴“两发挥、一率先”发展定位,以和谐、率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转方式、精心筹划调结构、创新思维增效益、全心全意惠民生、同心同德促和谐,奋力推动“美丽富庶和谐幸福新龙口”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增长11%;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5%;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和考核机制,全面强化项目引进、实施和投达产工作,着力抓好市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在全力推进在建项目的同时,加快实施玉龙特种纸、航天重工特种工程车、朗源果蔬深加工、天蓝颜料高档群青、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等项目,确保60万吨氧化铝、高端熔铸、350km/h动车组车体、轻量化产业园车体模块和高速列车车体材料扩能、新型纳米材料、燃料乙醇一期、汽车滤清器、改性沥青、高性能钢制车轮、大型轮式装载机等项目按期竣工投产,推进落实SK乙酸及乙酸乙酯、耀昌氧化球团、星宇汽车轮毂二期等在谈项目,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继续抓好汽车广场、南山老年大学暨养生谷医疗保健中心、凤凰城商贸、黄水河湿地公园、徐福文化园、碧海丛林、徐福海文化商业街、利群购物广场及步行街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商贸和滨海旅游新亮点。启动煤炭储配基地二期工程,完成永晖选煤厂建设,推进龙达木业项目,努力做大做强临港物流业。

着力提高项目水平和效益。本着“以投入促转调、抓重点带全局”的思路,积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膨胀延伸、节能减排、公用设施、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坚持效率效益优先,兼顾生态,全面落实项目质量、进度、贡献额度与优惠政策挂钩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的贡献率和产业关联度。

有效破解项目建设瓶颈。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点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引进扩大金融机构数量,搞好银企对接,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年内新增贷款40亿元以上。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积极推进朗源、中际、威龙、道恩、旭鑫、联合化工、福尔生化等企业上市工作,年内确保1户企业成功上市。全面落实上级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文体等公共项目投资。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策划论证一批事关龙口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落实部门责任,成立若干个项目发展办公室,设立新兴产业、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三个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新一轮争政策、上项目、引资金的高潮。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协调性和竞争力

改造提升制造业。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拉长做精产业链条,推动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饰、现代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扩规模、提层次,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加快企业再造步伐。按照“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基地”的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资并举,积极研究开发、引进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重点抓好龙矿集团油页岩综合利用、中际电机成套设备、风力发电、东方电子LED、道恩丁腈橡胶和TPV扩能等项目,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大突破。年内,确保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6户,总数达到165户。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强化政策引导,挖掘优势和潜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东城、西城、新区商贸设施建设,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筹划论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优势工业品批零市场。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粮油工程”,完善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网络。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精心组织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活跃城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09亿元,增长18%。继续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总部经济和夜间经济。坚持以港口为核心引领,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加大国内外贸易商和代理商引进力度,加快培育膨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品牌企业,构建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临港物流体系。全年龙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500万吨以上;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增长18%。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全面完善南山景区旅游设施,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和档次,积极培育老年养生产业。滨海旅游度假区6月底前要打造出部分功能性的休闲新景观;抓好威龙国际葡萄酒文化生态基地和下丁家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南部山区生态观光休闲产业开发。6月底前完成人民公园建设工程,展现新区观光休闲新亮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扩大海滨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历史文化游、高尔夫健身之旅等优势旅游产品的营销,打造“休闲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具有龙口地域特色和风情的旅游纪念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4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增长15%以上。依托我市良好的软环境和加工制造业基础,探索培植金融商务、设计研发、文化创意、科技信息、商业地产、节庆会展、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高效生产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稳定粮食生产,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储备和销售工作,着力保障粮食安全。抓好农技推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认证工作;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突出农业品牌化战略,打造“后霍家”草莓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形成名牌效应,扩大影响,提升形象,增加收入。做好引黄调水续建配套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实施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群众满意的村级班子。年内,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80亿元,增长14%以上。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总抓手,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3•20”工程,重点抓好20个成长性创新企业、2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和20项先进适用技术。围绕铝合金新材料、汽车关键零部件、自动化成套设备、高分子材料等优势领域,突出抓好7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国家级铝及铝合金产业化基地为平台,依托骨干企业进行攻关,在航天配套、大飞机、高铁总成和高性能型材制品研发、生产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全市规模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95%以上;新增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14个,总数达到50个;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各1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实施4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入95亿元;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争创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山东名牌2个。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发展高效低耗产业。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月度能耗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对重点耗能项目、企业和行业进行严格控制,强力降低能耗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在着力推进工业炉窑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的同时,今年要全部关停1万吨以下小造纸企业,实施4个循环硫化床燃煤电厂炉外脱硫工程,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完成黄水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凤凰山垃圾处理场完善维修和西城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健全长效监管和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置规范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生态绿带新建、补植和水域、村庄、农村社区、城区及山区绿化,持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有效消减碳排放总量。

加快人工岛群建设。坚持海陆统筹、保护性开发,支持南山集团做好人工岛群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围填海施工、环境影响评估动态监测,年内投资35亿元,完成人工岛围堰工程及吹填工程招标。同时,争取上级把人工岛群作为全省蓝色经济示范区和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抓好经济运行调节。完善并落实好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严密监测主要经济指标、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认真搞好总结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前介入,提高预测预警预干预能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组织做好首季“开门红”工作,确保全年经济运行开好局。认真落实市级领导、部门和镇区街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采取现场办公、面对面、点对点等形式,及时帮助企业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全面加强财源建设。强化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职能,认真落实《财源建设工作意见》,千方百计涵养、培植财源,完善部门综合治税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实现应收尽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对财政投资工程和公用事业项目的审计监管,确保优质高效。进一步理顺完善镇级财政体制,在尽可能增加镇级财力的基础上,激发镇区街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四)纵深推进经济国际化,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以增量优化提升存量、以环保低碳产业稀释重化产业的有效手段,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策划包装好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市场化招商;全面加大“三个引进”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乙酸及乙酸乙酯、轻量化罐车、特种气体等合资合作项目的跟踪落实。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推进基金招商、外资并购和境外上市,探索跨境换股、交叉持股等引资新领域。健全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进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项目推进和服务的合力。年内,由各产业招商部门负责,每个支柱产业筛选论证2—3个产业招商重点项目,力争在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铝及铝制品、高端制造、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效果。

增强园区龙头带动作用。各园区要顺应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引领和带动全市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开发区要集中临港和驻龙大企业的优势,规划建设专业化的园中园,开展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仓储、物流、转口和进出口贸易,跻身山东省级开发区前三名。高新区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功能定位,以园区东扩为依托,引内招外、上新上大,倾力打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隆起带。度假区要做足招商文章,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功能、塑造形象。年内,全市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和出口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

调整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扶持出口前20强企业,培育100个发展潜力大的中型外贸出口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三自三高”产品出口份额。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和市场开拓活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落实相关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进口,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承包国际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劳务出口。进一步完善大通关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年内,自主产品出口比重达到70%以上。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

调整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完成新区和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开工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和新区供暖规划和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核心区域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功能设计。严把规划审批关,维护各类规划的刚性,充分发挥其引导调控作用。

加速提升新区功能。加快推进宏润花园、龙泽华府、龙城国际一期、龙门花园、幸福里等房地产续建项目和人民公园建设。抓好新人民医院、广电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府东学校和府东府西小区两侧“L”型地块、嘉元学城、威龙大厦、龙城国际二期、九里上城等工程建设,确保一中新校和诸高完小新学期启用,集中引进餐饮、商贸、文体等大型设施及地产开发项目;推进新区供热、燃气、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管线等市政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确保府北一路东段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府西四路,进一步完善新区路网体系。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实施2010年开工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适时启动一批群众意愿高、各方面基础好的新建项目,扩大全市社区建设的规模和覆盖面;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村居,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将更多的群众纳入“1.5公里和5分钟”服务圈,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走在烟台前列。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港栾码头、公用锚地、航运中心等建设工程,力争西港区10万吨级通用泊位年内投产运营,提升港口运营能力。配合上级扎实做好龙烟铁路龙口段、大莱龙铁路龙口段、进港铁路扩能改造和龙青高速龙口段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争取及早开工。加快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确保省道215线改建工程11月底前竣工通车。

(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更多的择业人员实现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8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高“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规范社保基金和救助资金的管理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不断健全救助救济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捐助”和经常性捐助活动,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建立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有进有出。认真做好老年人长寿津贴发放和优抚安置工作。年内,新增企业职工参保3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以上。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搞好城区供暖、供气、照明、防汛、排污、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新建、维修改造和更新,抓好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完成绛水河东路北段、马草路南段、龙水路中段改造和7座城区桥梁加固工程等,改善城乡道路通行条件。积极筹划东城新汽车站建设,有步骤地更新公交车辆,努力打造一流公交。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42个村庄、4.4万人口的饮水质量。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以创城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等管理水平。严格创城标准,力争国家园林城市通过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评估,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迎检准备,使创城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确保车辆撒漏治理和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繁荣发展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理顺文化体制,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并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开展节庆、广场文化、文化下乡等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净化文化市场,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街区;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旧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圆满完成10所学校布局调整和28所学校新建校舍工程,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和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年内,完成3处卫生院改建主体工程;按省级规范化标准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硬件配置,改善医疗条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关心关注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救助和脱贫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益。高度重视妇女、青年、关心下一代、老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实现争先创优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深化“四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重点区域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稳定工作,完善民情调研与爱民服务长效机制,超前稳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市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监管等制度,深入开展矿山、危化品、海上渔业、道路交通等行业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预控目标以内。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反应机制,增加投入,贴近实际,加强演练,以更大的力度、更负责任的态度做好灾害性天气、突发险情和应急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扎实做好森林防火、防汛、防风暴潮、防海冰、防震等工作,提高救灾应急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努力稳定物价。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间断地对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二五”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这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政府系统一定要昂扬精神迎挑战,再接再厉促落实,确保“十二五”龙口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纷呈、更加辉煌。

(一)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围绕“整体强功能、个人强素质”,教育和引导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需要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提高在复杂状况下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多元格局中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困难中开拓创新的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长新本领、积累新经验,经受新考验、打开新局面。

(二)增强行政工作执行力,努力建设效能型政府。完善“提速增效、重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倡导“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引导各级干部始终胸怀感恩之心,时刻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无畏的勇气,把思想集中到干事业上,把精力凝聚到抓落实上。严格执行督查制和问责制,强化对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党代表议题办理工作,确保件件有沟通、有回复。

(四)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关心群众、贴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良好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镇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6

——2010年1月22日在××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镇长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两区一带”(新城区、产业集聚区,洛河沿线经济增长带)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镇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039万元,同比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达30.1亿元,同比增长3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84.4万元,同比增长9.3%,镇本级收入完成2354.1万元,同比增长23.9%;农民人均纯收入4641元,同比增长12.2%。

——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发展后劲有效提升。

2009年,××镇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做活项目文章,引领全镇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共引进项目20个,合同利用资金12.7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资金到位率位居全县第一。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2000-5000万元项目4个,1000-2000万元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

2009年新上企业项目主要有:

一、投资5300万元的洛阳刚阿轴承项目,已于12月份建成投产;

二、投资4300万元的河南润业工贸有限公司项目,已于8月份正式运营;

三、投资5300万元的单晶硅棒项目,已于11月开始试生产;

四、投资5300万元的烟叶营销中心项目,已于8月15日建成投入使用;

五、投资1亿元的河南宏元工贸有限公司精密铸件项目,已于9月份开工建设,目前3个标准化车间进入钢梁安装阶段;

六、投资3000万元的龙翔建材二期项目,已正式投产。

此外,还有瑞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鹏运工贸有限公司、龙风玻璃纤维公司等一大批项目落户。

近年来,房地产项目已经成为××镇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成为我镇财政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2009年新上房地产项目主要有:

总投资1亿元的洛阳锦都置业有限公司府琛花园项目,于2009年4月份开工建设,目前进入内外粉刷收尾阶段;

总投资2亿元的滨河花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m2,可容纳1400户,已于2009年10月中旬开工建设。

此外还有香山丽都、阳光城、香阳花园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

2009年,在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的基础上,××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努力创新方法,扎实解决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矛盾困难突出的各类问题,取得了可喜成绩:

新城区建设。协调消防队、计生委、公安局、双语学校、西环路等多项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为重点工程顺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产业集聚区建设。协助县产业集聚区在后庄、××等村征地1100余亩,协调西安益正达、强豫农业机械制造等12个工业项目筹建,修建集聚区兴业路、建业路等3条道路,共计2.5Km。

阳光水岸工程建设。共协调征地拆迁550余亩,其中建设用地194亩,堤坝用地156亩,滨河路用地117亩,县双语学校用地85亩,期间未发生群众阻工事件,有力的配合了县重点工程的的顺利进展。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镇村面貌明显改善。

2009年,××镇以“U型环线”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镇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彰显了新形象。

一、东出口改建。目前已经完成投资4000万元。

1、新建慢车道:全长4100m,总占地面积108亩,共涉及拆迁6850 m2。目前已经完成拆迁、路基和路面铺油工作,已定制210盏路灯进行亮化工程,预计1月30日正式亮灯。

2、建设新县标和东入口迎宾广场:总投资160万元,广场分南北两个,南广场占地700m2,由管理房、综合广场等组成,北广场占地300m2,临广场将建成综合商住楼。目前,县标已建成投入使用,迎宾广场正在紧张施工。

3、按照统一标准对黄窑至牌窑段沿街立面进行全面改造:改造采取机关干部包户,每户实行政府补助1吨水泥、200元现金政策,目前共改造完毕5100m2,为提升××对外形象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二、村村通及村组通建设。2009年完成了李营、赵老屯、王洼、砖古窑、潘沟和潘寨等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共计20Km,并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全镇村村通公路130.16Km,全线由专人养护。

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年共投入资金300万元,硬化通组通户道路5.2Km,建排污渠2.3 Km,拆除残垣断壁6700m2,粉刷加固墙壁11000m2,铺设彩砖6000m2,栽植绿化树木5450株;建设休闲广场5个,面积达5100m2,安装健身器材46套,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四、垃圾中转站建设。投资58万元建成现代化垃圾中转站,中转站拥有专用垃圾清运车1台,保洁车2台,并配备了专职司机3名。保洁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人,总人数达到了10人。垃圾中转站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两级长效保洁机制。

五、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70万元,兴建了一个多功能高标准、设施齐全的文化站,站内有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书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大院内还有多功能的健身活动场所和标准齐全的健身器材。

六、村部建设。2009年以来,××镇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投入90万元对××村、官庄村实施了村部新建工程,目前均已投入使用,村部建设状况处于全县一流。

七、敬老院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757 m2,总投资290万元,主体已于2009年12月中旬完工,计划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新敬老院将容纳140位老人居住,洗浴、餐厅、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住室内有独立的客厅及卫生间,成为宜阳县一流的现代化敬老院,切实使鳏寡孤独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八、派出所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700m2,建筑面积443m2, 总投资80万元,2009年8月动工建设, 2009年12月正式揭牌。新派出所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干警的办公、生活条件,为派出所更好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甘棠产业结构示范区建设。2009年,在甘棠产业结构示范区投资25万元硬化道路1.5Km;引进洛阳七宝生态农业公司进入园区,投资300万元,新建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20个,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十、“两放弃”人员安置小区建设。2009年,共开工建设2个安置小区。甘棠新风安置小区,总投资1500万元,一期4号楼已经封顶,预计6月份交房入住;段村新家园安置小区,总投资1亿元,一期共8栋多层、1栋高层,目前5栋多层已封顶。

十一、镇区及机关建设。2009年3月份以来,镇政府在抓好沿线各村整治的同时,先后投资70余万元,制作了大型公益广告牌,对镇区段慢车道进行改造,建排水渠1.6km,整修慢车道500m,对全线绿化带进行了彩砖铺设,实现了整个镇区段不见黄土地的效果,干净、整洁度明显提高。2009年5月份以来,镇政府投入100万元,拆除门面房1200㎡,对机关大院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实现拆墙透绿,镇区的形象进一步改观,小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不断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不断加大服务力度,确保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严格落实惠民政策。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不折不扣落实惠民政策,全年共发放种粮直补资金53.5万元,综合补贴资金441.1万元,使12975户农户受益;落实良种补贴62.3万元;落实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1万元;落实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3.4万元;落实危房改造80户,资金40万元。

二、积极落实五保、低保政策。对农村低保户重新核查、登记,按照“A、B、C”三类进行划分,扩大低保覆盖面。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93人,使农村低保对象达到2470人,落实农村五保户对象266人,低保、五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2009年全年,共发放五保、低保、优抚和参战人员补助资金217.5万元。

三、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及新农合筹资工作。全年新开工建设16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共筹集新农合资金167.8万元,参保群众达5592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100%;进一步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报销额度;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全年全镇范围内没有出现流感传播。

四、落实搬迁扶贫政策。对后庄村四组(上沟自然村)受电厂储煤场污染的住户全部实施搬迁,建设后庄村搬迁扶贫小区,总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容纳114户群众居住的安置小区。项目已于11月份竣工,部分住户已经入住,切实体会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

五、落实计划生育各种奖励扶助政策。为363户签订独生子女合同的家庭发放独生子女奖励费174240元;新增55周岁奖励扶助对象47人、60周岁奖励扶助对象16人;独生子女及双女户中招加分7人。

六、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开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之路,全年累计输出富余劳动力17026人,外出务工人员共创收15318万元,人均创收8997元。

七、落实烟叶生产扶持政策。对烟叶育苗及病虫害防治进行补贴;帮助烟农建设20座密集炕房;收购烟叶48.3万斤,完成税收54.1万元,烟农收入246.1万元。

八、大力开展文化、数字电影下乡活动。2009年以春季文化周活动为载体,在后庄、樱桃沟等5个村举办了春季文化周启动仪式;不断推进数字电影下乡活动,全年共免费为群众播放数字电影460场次。

九、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完成3所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小学升学率达到100%;670余名初中毕业生,上重点高中分数线167人,考入普通高中(含职高)470名,升学率创历史新高。

十、逐步增加农村文化设施。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在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分批兴建5个村级图书室和5个村级篮球场,丰富群众生活,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群众安居乐业。

此外,民兵预备役、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科协、关工委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全镇各单位切实履职,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不断加大平安建设工作力度,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建设是一项事关民生的综合工程,2009年以来,××镇严格落实上级的有关政策、精神,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经济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采取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分类排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排查出的问题分村、组进行分门别类归纳,建立工作台帐,实行解决问题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包巩固“四定四包”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领导、稳控责任人、责任村干部,为全镇大局稳定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坚持了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积极应对,限时调处,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扩大升级。

三、细致抓好重要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努力做到在关键点不出问题。针对园区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群体问题复杂的特点,加强了各时期特别是重要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对于每件矛盾纠纷和矛盾隐患,我们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调查处理,妥善有效地解决信访诉求,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全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22起,就地处置率达90%以上;办理上级立案案件18起,及时结案率为100%;调解民事纠纷26起,调解率达96.2%,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

四、扎实开展群防群治,努力在社会面防范矛盾。坚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构建“社会治安社会抓,综合治理综合治”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实行整体联防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措施。全年完成31个村综治工作站建设任务,并在有条件的村安装平安大喇叭技防设施;在各村加大群防群治宣传力度,建立了每村不低于5人的治安巡逻队,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较好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持续提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指导实际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协调沟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坚持依靠制度规范运行,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提升效能。不断强化量化考核等措施,加强镇村干部日常考核和实绩考核,保证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推进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强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廉政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有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大得多,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期要好得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上下和衷共济、克难致胜、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还缺乏有力支撑;三是由于征地拆迁、利益调整等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扬长避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各位代表,2010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更是进一步“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争进位”的关键之年。做好2010年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大局稳定统揽工作全局,强力实施“两区一带”战略,以“工业兴镇、产业富民、商贸兴镇、劳务富民”为主线,紧抓县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机遇,打造××产业集聚区,严格落实区室负责制,以“平安××”建设为保障,以打造“河南省百强乡镇”为目标,全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一是抓好“一个中心,实现两个增长”,即以社会大局稳定为中心,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增长;二是打造三个亮点,即新城区建设(西部)、镇区建设(中部)、县界及牌窑商贸区建设(东部);三是推进四块产业,即工业企业、商贸市场、房地产开发、农业产业化;四是建设五项基础工程,即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1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3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5%,达到4500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2650万元(其中:国税400万元、地税1700万元、烟叶产品税60万元、财政部门组织收入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合同利用外资15亿元,新上投资超亿元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根据2010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十项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

一、优化经济结构,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投资修建汉兴路(看守所以东),硬化恒基路(恒基铝业前),延伸黄兴路,打造××产业集聚区。

(二)兴建牌窑-锁营2.5Km道路建设,打造刚阿轴承、刚阿无缝钢管、龙风玻璃纤维厂绿色通道,形成以制造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区东区。

(三)积极配合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修建道路、排水等配套设施。

(四)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计划投资50万元整修甘棠高效农业示范园内道路,形成××镇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投资500万元,建设锁营奶牛养殖基地。

二、强力招商引资,在引进项目,提升发展后劲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2010年项目,目前在谈项目10个,预计总投资22亿元。分别是:

(一)福建长乐市中圆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冷拔钢管厂项目,拟投资1亿元,目前已达成投资意向;

(二)洛阳农鑫纤维板有限公司高密度人造纤维板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

(三)投资1.2亿元的翰儒食品机械加工项目;

(四)投资1.8亿元镁合金压铸件项目;

(五)投资3亿元的农用车项目;

(六)投资6000万元的洛阳轴承项目;

(七)投资5.5亿元的洛阳生活垃圾压缩回收机械制造项目;

(八)投资8000万元的复合硅酸钠项目。

(九)段村村委与杜康集团申泰公司合作投资3亿元的新家园亿源翠堤商住楼项目。

(十)投资3亿元的家鑫花园二期项目。

这些项目的入驻,必将给我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劲的动力。

三、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城乡面貌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继续抓紧建设甘棠、段村、下河头三个“两放弃”人员安置小区,规划建设东韩安置小区。

(二)以房地产开发建设为核心,搞好新城区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段村、下河头、官庄、下韩4个村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完成李贺大道两侧路灯安装,道路沿线绿化、亮化工作,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保持沿街路容路貌干净、整洁。

(四)完成宜阳-洛阳县界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打造牌窑商贸集聚区,新增常驻人口1.5-3万人。

(五)完成××村商贸市场的建设,彻底改变沿街马路市场的现状,形成镇中心商贸及三产服务区,保证郑卢路沿线交通安全。

(六)兴建黄窑、段村、牌窑3个农村新型社区,提升新农村建设品味。

(七)积极推进下河头中心商贸及三产服务区建设。

(八)投资100万元实施镇区东段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

四、注重统筹协调,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就业和返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全年新增从业人员800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15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200人。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落实“新农保”参保工作。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三)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政策,解决服役军人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村级退职老干部待遇。

(四)促进生育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清理核查等专项治理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加大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场所建设力度。落实5个村文化场所、7个村体育场所建设任务。

(六)扎实开展农民减负工作。加强对农民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检查、督导力度,规范村级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杜绝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现象。

(七)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加强自身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依法行政,以德谋政,以民为本,以廉立身,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更加高效的作风促进工作,通过 “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立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勤政、服务、责任、廉洁的政府。

为了更好的完成201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首先是树立三个转变: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在依法行政的同时要积极提升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服务三农的本领与能力。

二是转变发展观念。要通过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等方法大力转变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发展观念,真正树立远景意识强、科技意识强、合作意识强、竞争意识强的现代发展新理念。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抵制等、拖、懒、浮等不良工作作风。通过包区域、明责任、压担子等方法把各项工作定死包死,最后通过年终奖惩制度的兑现来转变工作作风。

其次是搞好三个落实:

一是搞好项目落实。各项工作从方案的确定、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工程最后的验收、资金的使用等各个方面均要做到限时完成、定时监督、实时考核认定,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搞好人员落实。针对各项工作,镇政府要组建各个项目领导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组长,把各项具体工作一一落实到人,严格做到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

三是注重细节落实。落实责任是关键,注重细节是根本,严格考核是手段。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每一个细节抓起,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再次是严格督导督察:

不定期召开流动工作现场会,对重点工作进行督导督察,进行点评、奖惩;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重点工作进行汇报、总结,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重点解决一周存在的大事,确保矛盾、困难及时解决,工作顺利、稳步推进。

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7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积极推动创业教育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时任辽宁省副省长的鲁昕同志多次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 研究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在鲁昕同志的亲自领导下, 辽宁省在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体系、开展普遍创业教育、建立创业资金、构建孵化体系、开展创业指导培训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原省委书记张文岳、省长陈政高、常务副省长许卫国等领导同志多次对大学生创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二是建立领导协调机构。2003年, 省政府建立了以鲁昕同志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 成员单位从7个增加到19个, 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 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省、市、县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也随之逐步完善, 进一步明确了三级政府的具体职责, 积极构建完善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

三是省政府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市县政府也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省政府在2007年对各市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 增加了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创业工作的考核指标, 省委、省政府每年联合组织督查组赴各市督查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

四是发挥政府的政策优势。我省自2003年以来制定了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11份政策和文件;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 要求各市建立市级大学生创业资金500万元;省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建立了1.1万平方米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每年拨付200万元基地运行专项经费, 要求市县两级政府至少建立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03年省教育厅制定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作为毕业生享受优惠政策的有效凭证。

五是依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2009年3月2日, 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5月1日, 陈政高省长签署辽宁省人民政府第232号令, 正式发布《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省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按规定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应当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 为创业大学生的孵化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经营咨询等服务, 所需资金从就业工作专项资金中列支;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创业证》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出台标志着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入法制化阶段, 填补了国内立法空白。

二、发挥高校基础作用, 普遍开展创业教育

辽宁是教育大省, 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 努力寻求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 逐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人才, 作为高等学校重要职责和任务。明确提出高校必须开展普遍创业教育。

一是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省教育厅要求省内高校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 把创业指导作为就业创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 明确提出创业课程不低于8学时。组织编写《就业创业概论》教材, 要求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007年, 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 要求全省高校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选课, 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目前全省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指导课程设置不低于8学时, 其中12所高校达到30学时以上, 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超过60学时;近40所高校设置创业指导选修课。

二是评选35所创业教育示范校, 探索和推广成功经验。2006年和2009年, 省教育厅共评选两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充分发挥示范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探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创业带头人培训。通过与高校合作招收就业创业指导方向全日制和在职硕士研究生, 举办SIYB、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和域外交流考察等多种形式培养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和实践活动, 仅2009年, 全省高校共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等活动488次, 累计培训7.5万人, 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46个, 参与社团学生9000人。

四是宣传创业典型, 发挥示范作用。省教育厅组织编辑出版《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DVD光盘, 向全省高校免费发放1万套;编辑出版《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 (名人篇) 》等3本案例教材, 向全省高校大学生免费发放2万余册。

五是连续五年组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辅导报告团, 举办巡回报告讲座近50场, 50余所高校的2万余名大学生聆听报告, 引起强烈共鸣。

六是加强舆论宣传, 发挥导向作用。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 多次报道辽宁大学生创业经验;省内媒体开辟专栏、专题, 宣传优惠政策、先进经验和创业典型;我省专门建立了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网, 搭建网络平台, 在《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上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专栏。

七是举办大学生创业展洽活动。2006年、2009年, 连续举办两届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洽活动, 努力打造辽宁创业活动品牌, 省内8个市地、百余所高校和近200家企业展示了高校创业教育成果和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采, 集中推出科研成果、提供创业项目、展销企业产品。

八是积极利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我们与厅科技处合作, 把高校科技创新与大学生创业紧密结合, 利用高校科技创新的成果、项目、专家队伍、信息资源等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加大投入, 促进创业工作重点推进

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 辽宁省政府把建立创业基地、设立创业资金作为重点进行突破。

一是设立省市两级大学生创业资金。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 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同时要求各市财政建立市级大学生创业资金500万元, 沈阳、大连不低于1000万元。目前全省共统筹大学生创业资金超过1.38亿元。

二是以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龙头, 建设省、市、区 (县) 、高校多级创业孵化体系, 提供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和服务的一条龙扶持。2009年, 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竣工并投入使用, 首批入孵大学生创业企业达到46个。创业基地为其提供了免费的创业指导、培训实训、工商税务、档案管理、流动党员管理、员工招聘、融资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明显提高了企业孵化成功率。入孵企业运行1年, 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 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至今创业基地已培训全省创业师资76人, 为670余名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培训和实训。

2009年9月24日, 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 辽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并视察了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对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近几年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 教育部专门致函辽宁省人民政府, 授予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办好全国示范基地, 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 坚定不移地走出辽宁特色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今年, 我们组织省内高校、市地向省创业基地推荐新一批创业项目共92个, 通过资格审查、创业培训、专家面试等工作程序, 确定了38个项目进驻创业基地进行孵化和实训, 使创业基地孵化项目总数达到了84个。

此外, 我们授予大连市沙河口区创业中心“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沙河口基地”称号, 与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互惠、项目对接等多维度合作关系, 使其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中, 区 (县) 级平台的重要节点。

四、主要成效

云浮2010政府工作报告 篇8

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尧坤主持座谈交流会。

记者: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家家都有一把金钥匙。云浮市在推进教育创强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怎样的地方优势或强项?

卓志强:2012年初以来,云浮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全市教育创强累计投入20.57亿元,在教育创强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也体现出一定的地方优势和强项。我市在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同时,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教育创强5个县同时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的验收,这是十分可喜的成绩。我们还注重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各类投入和争取社会支持,现在全市成功创建了56个教育强镇(街道)和3个教育强县(区),离实现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记者:教育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吸引、留住、培养教育人才方面,云浮市有何特色举措和经验分享?

卓志强:在人才战略方面,云浮市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强师工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a华南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强化教师素质培养与专业培训,确保云浮教育的长足发展;二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稳住云浮教育大后方。其中,“学科带头人奖励机制”是云浮的一大特色。作为专业权威与资深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工资待遇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超过其他市区)。我们以实际行动留住教育人才,并充分發挥他们的学科引领作用。

记者:我们了解到云浮市正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但大家对国学本身的教育意义是褒贬不一的。对于国学在教育中所起作用和影响,您是怎样看的?

卓志强: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结合的。应试教育只关注成绩,由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容易心浮气躁、功利心强、自私自利、等等。但学校所要培养的不只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是会做人的学生。我们引进国学教育,就是要“立德树人”,培养有道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但引进国学并不是照搬经典,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性地引入“有用”的国学,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现在学生变得更有礼貌了,更懂得孝顺父母了。家长都很开心,很满意。

点评:

云浮市教育工作系统性强、覆盖率大、辐射度高,切实深入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在教育均衡发展、人才战略实施、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了云浮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体现出云浮市当局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与人才培养方面的远见卓识。希望云浮市继续强化政府责任,齐心协力,加大统筹力度、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教育“创强”发展,成为南粤教育模范大市。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下一篇:银行单据丢失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