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2024-06-25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精选14篇)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1

一、各科室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行网络直报,不得超过2小时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森林脑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三、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包虫病、丝虫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的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四、相关科室应设置传染病登记本,记录已报卡的传染病病人姓名、诊断、报卡时间、报卡人姓名。

五、门、急诊科医生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应按疑似传染病报告感控科科,并填写传染病卡和登记本,同时建立传染病监测病历,详细记录传染病史及接触史.立即请传染病科专家会诊,按照传染病分类管理规定进行留观,留观病房医师负责对监测病例采样进行血清学和/或病原监测,做好相关登记、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明确诊断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医院感控科。

六、住院患者如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生应立即报卡,在病程中记录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中。

七、上级医生应在每周查房日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

八、科室护士长应为科室内疫情报告监督员,每日负责监督疫情报告.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九、如为复诊的传染病患者,医生应在记录中注明。

十、检验科设置不同类别传染病登记本(艾滋病、梅毒),每日的检验结果中如出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开单医生,同时登记在相应类别的登记本中。

十一、放射线科设置传染病登记本,如发现可疑传染病的x光片,在做出诊断报告的当日,开三联单对病人进行转诊,同时应通知开具申请单的医生并立即上报感控科,并登记在册。

十二、报告卡填写要字迹清晰,地址详细,要求项目必填。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2

关键词:网络直报,传染病,趋势

周口市在2004年之前, 法定传染病报告实行旬、月报和逐级统计报告制度。自2004年1月1日起, 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简称网络直报系统) 对法定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了解周口市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1999至2003年) 和后5年 (2004至2008年)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疫情变化趋势, 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法定传染病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周口市1999至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汇编》, 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统计局编《周口统计年鉴2008》。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疫情分析规则, 将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分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五大类, 将丙类传染病单独分成一类。

运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4例, 乙类传染病16种65951例, 丙类传染病0种0例。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17种65955例, 死亡125例。年均发病率为126.71/10万, 年均病死率为0.24/10万;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种0例, 乙类传染病15种143783例, 丙类传染病6种14257例, 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21种158040例, 死亡974例。年均发病率为294.06/10万, 年均病死率为1.81/10万。实行网络直报前后5年的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005.7, P<0.01) , 年均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7, P<0.01) 。

2.2 传染病地区分布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各县 (市、区) 的年均发病率为, 商水县84.78/10万、鹿邑县88.23/10万、项城市93.25/10万、西华县94.27/10万、扶沟县117.65/10万、沈丘县118.82/10万、郸城县142.31/10万、川汇区145.07/10万、太康县164.62/10万、淮阳县218.12/10万;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各县 (市、区) 的年均发病率为, 鹿邑县224.46/10万、商水县239.27/10万、沈丘县241.37/10万、项城市267.23/10万、扶沟县281.26/10万、川汇区288.23/10万、太康县303.03/10万、郸城县307.62/10万、淮阳县364.38/10万、西华县423.26/10万。各县 (市、区) 的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在网络直报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2.7, P<0.01) 。

2.3 各类传染病构成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在报告的65955例传染病病例中, 各类传染病构成比分别为:肠道传染病45.17%)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2.91%、呼吸道传染病20.8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1.04%、新生儿破伤风0.03%、丙类传染病0.00%;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在报告的158040例传染病病例中, 各类传染病构成比分别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44.28%、呼吸道传染病32.73%、肠道传染病13.3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0.61%、新生儿破伤风0.02%、丙类传染病9.02%。各类传染病构成情况见表1。

2.4 前5位传染病位次变化情况

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 报告发病数位列前5位的病种为:第1位是痢疾 (年均发病率53.11/10万, 年均构成比41.43%) , 第2位是病毒性肝炎 (年均发病率41.19/10万, 年均构成比32.14%) , 第3位是肺结核 (年均发病率24.59/10万, 年均构成比19.18%) , 第4位是麻疹 (年均发病率1.60/10万, 年均构成比1.25%) , 第5位是淋病 (年均发病率1.47/10万, 年均构成比1.15%) 。位列前5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构成比平均为95.14%;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 报告发病数位列前5位病种为:第1位是病毒性肝炎 (年均发病率131.99/10万, 年均构成比44.90%) , 第2位是肺结核 (年均发病率84.99/10万, 年均构成比28.88%) , 第3位是痢疾 (年均发病率32.49/10万, 年均构成比11.05%) , 第4位在流行性腮腺炎 (年均发病率10.02/10万, 年均构成比3.57%) , 第5位是麻疹 (年均发病率5.30/10万, 年均构成比1.81%) 。位列前5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构成比平均为90.21%。

3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 1999至2008年的10年间, 在影响传染病的自然因素无明显改变, 全市未发生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传染病构成无显著变化, 发病趋势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的上升, 说明在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状况下, 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准确度和疫情监测的敏感度在明显的提高, 网络直报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传染病疫情的实际发生状况。

传染病报告方式的改变, 使得传染病疫情出现了较多的变化, 报告发病率呈现由缓慢上升到较快上升的趋势[1];传染病发病由以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转向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新生儿破伤风稳定在很小比例,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逐年下降, 丙类传染病逐年上升[2]。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状态以及丙类传染病逐年上升趋势, 提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以乙型肝炎和艾滋病为代表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以及以肺结核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的居高不下, 说明重大传染病防控任重而道远。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发病数进入前5位的事实, 表明目前免疫接种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应将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前5位的传染病做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3,4,5]。

参考文献

[1]任利民.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J].疾病监测, 2004, 19 (11) :427-428.

[2]修翠珍, 周锡科, 姜法春, 等.青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1) :76-77.

[3]谢洪彬, 罗力, 于竞进, 等.网络直报时代疫情信息管理并非高枕无忧[J].疾病监测, 2006, 21 (7) :337-338.

[4]俞新莲, 张一中, 苏成豪, 等.1950~2005年厦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变化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7) :649-651.

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篇3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4

1、雄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 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4、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通报。

6、雄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辖区内发现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7、中心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部分。

8、报告程序 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发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时,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9、报告内容 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机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10、报告时限 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篇5

任敏1,张凯1(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0)

摘要:目的 探讨秦皇岛市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准确研判传染病发病趋势,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2004年至2007年的法定传染病三间分布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7年中,秦皇岛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走势平稳。丙类传染病2008年、2009年显著上升。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基本随丙类传染病的变化而变化。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农民、成年男性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丙肝在青龙县、狂犬病在抚宁县处于流行态势。梅毒以城市区为主。结论 我市应当对狂犬病、丙肝、性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疫情扩散甚至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监测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n legal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Qinhuangdao city, 2004-2010 REN Min, ZHANG Kai.Qinhuangda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Qinhuangdao 066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REN Min,Email:renminqhd@sina.com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he trends of legal infectious disease in Qinhuangdao city for providing a basis on which to formulat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three-distribution for the using of Disease Surveillance Data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Results: During the seven years, None of class A communicable disease had been reported.Class B communicable disease had a smooth tendency and Class C communicable disease rose in 2009 and 2010.The incidence of legal infectious disease changed as the change of class C.The increasing diseases were mainly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supplementary legal disease.For the former, the majority population were the youth.For all infectious diseases, peasants and the adult man were the high prevalence population.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are mainly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秦皇岛市 066000 作者简介:任敏,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任敏,Tel:0335-3652632,Email:renminqhd@sina.com.—1—

in city area.Hepatitis C virus in Qinglong county and rabies in Funing county maintain epidemic condition.Conclusion: We should come into notice to rabies, hepatitis C viru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and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to prevent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ccurs.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epidemic situation;surveillance 为了解秦皇岛市传染病发病特点,探讨传染病流行规律,准确研判和预测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正式运行以后的的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年至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用EXCLE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制表和绘图。

二、结果

(一)、时间分布 2.1.1、法定传染病

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基本随丙类传染病的变化趋势而发生变化。丙类传染病率2008年开始明显上升,2009年达到此前顶峰,2010年有所下降。乙类传染病发病率7年来基本平稳,没有太大波动。法定传染病总的年平均发病率2009年最高,为352.06/10万;2005年最低,为195.53/10万。见图1。

2008年新增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2009年新增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间隔24年后首次报告。

2008年除外新增手足口病240例,2009年除外新增甲型H1N1流感175例、狂犬病9例,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呈上升趋势。

2008年发病上升显著的病种是:流行性腮腺炎报告1611例,较2007年增加1303例,发病数上升了423.05%。风疹报告309例,较2007年增加了262例,发病数上升了557.45%。麻疹报告了95例,较2007年增加了63例,发病数上升了196.88%。手足口病报告476例,较2007年增加了340例,发病数上升了250%。

2009年发病上升显著的病种是:狂犬病,报告9例,结束了我市24年无狂犬病的历史。甲型H1N1流感,报告175例,新增175例。流行性感冒报告252例,较2008年增加了220例,发病上升了687.50%。手足口病报告3255例,较2008年增加了2779例,发病上升了583.82%。

—2—

肠道******年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呼吸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性***08004000发病数(例0发病率(/10万)年年年年年年090405060708图1、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趋势(/10万)图2、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趋势(例)10年

22.1.2、乙类传染病

7年间,全市乙类传染病共有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四个类型报告。由于肠道传染病的下降幅度和血源和性传播疾病的上升幅度相抵消,疫情走势基本平稳。时间分布情况见图2。其中: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发病最为平稳,病例主要是肺结核。肠道传病发病稳中有降,其中最主要的报告病种为细菌性痢疾。

自然疫源性疾病2004年最高达925例,从2005年起,报告发病数逐年下降,至2007年降至191例,此后历年维持在160例左右,这主要是受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改变的影响。2007年由于强调了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性,流行性出血热的报病数显著下降,致使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报告总数也随之下降。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数自2006年后明显上升,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最高达1789例,占当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9.84%,主要是受青龙县发生丙肝流行的影响。

2.1.3、丙类传染病

2008年丙类传染病增加了手足口病报告病种,由于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较多,并且2009年手足口病在我市呈流行态势,导致丙类传染病总的报告发病数明显增加,并且伴随手足口病报病数的波动而波动。2009年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7年中最高,为5749例,其中手足口病报告3255例,占56.62%。

(二)、重点疫情分布

秦皇岛市共有4个城市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个农村区(抚宁县、卢龙县、青龙县、昌黎县)。其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开始成为独立的网络直报地区,人口分别从海港区和山海关区划归过去。

—3—

肺结核:高发人群为农民、成年男性。10岁以前很少发病。7年中,全市共报告12188例,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的第一位。男女性别比2.31:1。20至65岁人群占73.79%。农民占72.78%。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抚宁县、卢龙县。2010年报告发病数较2004年上升了6.6%。

病毒性肝炎:高发人群为农民、工人、成年男性。10岁以前很少发病。7年中,全市共报告10319例,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的第二位。男女性别比2.15:1。20至60岁人群占75.91%。农民占51.97%。工人占12.70%。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海港区、北戴河区、开发区。2010年报告发病数较2004年上升了20.51%。

甲肝: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卢龙县、抚宁县、青龙县。

乙肝: 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海港区、开发区。丙肝: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北戴河区、海港区。青龙县从2007年起,发病率跃居全市第一位,2007年发病率16.21/10万,是前3年平均发病率的4.14倍,处于流行态势,2008年至2010年发病率分别是:25.80/10万、51.66/10万和85.89/10万,逐年迅速攀升。

手足口病:儿童易感,高发人群是1至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成人很少发病。2008年5月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共报告4849例,男女性别比1.62:1。1至5岁儿童占87.42%。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共占93.85%。3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或发病率较高的县区是:开发区、海港区、山海关区、青龙县。

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25岁以后很少发病。40岁以后极少发病。7年中,共报告4082例,男女性别比1.93:1。3至25岁占93.51%。学生占70.16%。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北戴河、海港区、山海关、抚宁。

流行性出血热:高发人群是农民、成年男性。7年中,共报告2435例,男女性别2.42:1。15至60岁占85.50%。占71.01%。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抚宁县、卢龙县。

布病:高发人群是农民、成年男性。7年中,共报告420例,其中,男性317例,女性103例,男女性别比3.08:1。15岁至65岁占89.05%。农民占87.38%。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抚宁县、昌黎县。

梅毒:高发人群是成年人和农民等。7年中,共报告943例,男女性别比1.02:1。20至55岁的占74.97%。职业分布以农民、离退休人员、家政及家务待业、其他为主,共占65.00%。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海港区、开发区、北戴河、山海关。

—4— 狂犬病:2009年,我市狂犬病间隔24年后首次报告病例,当年报告9例,2010年报告11例。2年中,全市共报告2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40至75岁16例,占80%。农民17例,占85%。其中抚宁县报告11例,占55%,昌黎县报告4例,占20%,其他青龙县、海港区和卢龙县各报告1例。

7年来,法定传染病病种中,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其中,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突发事件7起。手足口病构成聚集性病例事件多起。

三、讨论

3.1、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2008年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丙类传染病病种;新增法定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新增是由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的修订,属全国范围的共性问题。而狂犬病的新增却是我市一个鲜明的特点,它结束了我市长达24年无狂犬病报告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无狂犬病报告的历史。

3.2、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甲流以青少年为主。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是呼吸道传染病控制的重点人群。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事件发生,是降低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的重要方面。

3.3、农民、成年男性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布病、梅毒、狂犬病均以农民和成年男性感染为主。

3.4、地区重点问题更加突出:受青龙县丙肝发病数上升的影响,秦皇岛市丙肝发病数逐年上升,且疫区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并且丙肝的上升是血源和性传播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

80年代至2003年,青龙县曾出现群体性静脉注射过安纳珈事件。所用注射器不消毒,多人一针一管反复注射。2003年后,由于加强了药品管理,该药源已断绝。事件发生后,经县、市、省3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安纳珈注射史者较对照组抗-HCV阳性率显著偏高,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两组无差异。HIV检测全部阴性。说明,共用注射器注射安纳珈是当地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目前尚未发现造成乙肝和艾滋病感染传播。

除丙肝外,青龙县也是肺结核、乙肝、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农村为主的传染病的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因此提示,青龙县应当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3.5、狂犬病处于流行态势:秦皇岛市自1984年之后,在1985~2008年的24年间无狂犬病发病和报告。2009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9例,疫情突然间异常增高,2010年又相继报告11例,表明狂犬病疫情已经在秦皇岛辖区呈现流行态势。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是抚宁县,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

55%。疫情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市宠物犬、看家犬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加,而犬类管理又缺失或不到位。家养犬以放养形式为主,野生犬未能经常捕杀。被犬、猫伤害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市20例狂犬病病例均因犬致伤发病,说明我市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动物是犬。犬的免疫率低下、外观健康犬感染携带狂犬病病毒,不能有效阻断犬间狂犬病流行,预防处置率低,暴露后未按要求进行预防处置,是造成我市狂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2,3]

[1]。

3.6、梅毒以城市区为主:梅毒主要在城市区。海港区和开发区尤其,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职业分布参考性不大。成年人处于性活跃期,由于社会活动频繁,流动性大,以及性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性行为更加放纵、随意,感染机会增多。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性病的防控任务会更加繁重。

[4]

四、结论

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病种,除发病数前几位的肺结核、手足口病等,应当对狂犬病、丙肝、性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疫情扩散甚至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6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天津市要求报告其他传染病水痘。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每半年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登记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要与网上录入相一致。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7

1 影响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漏报情况严重

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但疫情报告整体质量仍然不高, 漏报率偏高。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达23.1%, 其中市级医院漏报率为11.2%,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28.3%。在调查中发现导致漏报有以下原因。

1.1.1 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有2家没有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 14个乡镇卫生院没有建立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6家医疗机构未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工作。

1.1.2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不全, 无法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有阳性结果登记, 即使有阳性结果登记的也没能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还有部分阳性病人直接取走检查结果, 临床科室也没有认真填写病人就诊基本信息, 导致传染病疫情漏报。

1.1.3 报告程序混乱, 填卡质量差

目前通用的是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填写纸质卡片, 由保健科或乡镇防保组网络直报。由于临床医生比较忙, 再加之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意识, 不能及时上报或填卡项目不全, 医院内部科室之间卡片收发登记制度不健全, 导致临床记录、纸质卡片与网络报告不一致, 部分单位还存在隐瞒不报、涂改或补录登记, 有意识地不提供有效资料的情况。

1.2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

目前, 采用综合指数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零缺报告县市之和除以4)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 这个评价体系针对已网报的疫情系统确实有科学的一面, 但就整个疫情报告系统质量的评价来说显得不全面。尤其是现在疫情报告的关键是掌握真实的疫情信息资料, 如果大量的疫情资料没能上报, 单纯靠对已上报疫情的综合指数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有失偏颇, 更会造成疫情报告中的反比效应。

1.3 卫生监督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执法不严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多年, 每年的检查大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 缺乏监督部门的参与和法律监督, 起不到督促作用。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部门在疫情报告中的违法行为得不到任何处罚, 也是导致疫情报告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1.3 业务部门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随着疫情报告人员的新老交替, 一部分新上岗的疫情报告人员未进行系统的学习,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跟不上步伐, 而疾控中心又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难免会出现报告程序混乱的局面。

2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对策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提高法制观念。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力度, 对漏报和隐瞒不报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加强各疫情报告单位组织和制度建设, 把疫情报告作为目标考核内容, 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建立完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制, 加强辅助检查科室和临床科室的沟通, 规范疫情报告程序。疾控机构加强对各疫情报告单位网报人员和临床科室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随时提供新的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制定科学完善的疫情报告质量评价体系。除综合指数评价外, 应该把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实验室放射科等辅助检查科室记录完整性和漏报情况、疫情资料分析质量、有效利用列入评价体系中。在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基础上, 还应加强重点疾病监测工作, 让疫情资料真正为制定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服务。

摘要: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单位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报告程序混乱, 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监督部门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 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因此, 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 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 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M].2001.

[2]马改梅, 张文平.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疾病监测, 2006, 11.

[3]丁国瑛, 唐永煌, 邝翠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漏报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12 (12) :929.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8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9

一、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四、本校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园)保健医生(教师)→当地疾控中心、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五、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托幼机构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篇10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登记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需参加有关传染病疫情知识培训,并熟悉传染病报告程序、内容、时限。

4.学校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传染病病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以快捷的方式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报告人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以备案,做到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6.传染病报告人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营口市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营口市统计局。

1.2 统计学分析

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历史流行趋势

2.1.1 发病率变化趋势

近30年来, 营口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基本上呈波动性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1981年受麻疹暴发的影响形成发病率高峰, 发病率为1 060.77/10万;在1993年受甲型肝炎 (甲肝) 暴发的影响, 发病率上升到648.59/10万。由于法定传染病在种类上的变化, 例如, 1997年增加乙类传染病肺结核, 2008年增加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 2009年增加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 因此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在近几年略有上升的趋势。受手足口病高发的影响, 2010年发病率为320.83/10万, 2012年达到341.16/10万。营口市1981—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见图1。除2010年发生1例霍乱外, 自2002年以来营口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生。

2.1.2 死亡率变化趋势

营口市法定传染病死亡率在80年代初期较高, 1982年最高为4.88/10万, 次年迅速下降至1.04/10万, 自1991年以后均在1/10万以下。营口市1981—2011年法定传染病死亡情况见图2。

2.2 2012年流行情况

2.2.1 发病概况

2012年营口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 8 285例, 发病率为341.16/10万。死亡3例, 死亡率为0.12/10万, 病死率为0.04%。其中,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 共4 865例, 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8.72%, 发病率为200.33/10万;丙类传染病7种, 共3 420例, 占41.28%, 发病率为140.83/10万。

2.2.2发病顺位及构成

19种传染病中发病数在前5位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梅毒, 共7 433例, 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9.72%。见表1。

2.2.3 三间分布

2012年营口市法定传染病各月均有报告, 乙类传染病发病各月均有波动, 无明显高峰, 法定传染病受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的影响, 和丙类传染病月别分布比较一致, 在7月形成发病高峰, 发病例数为1 356例。2012年营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41.16/10万, 各地区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 见表2。从2012年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年龄构成来看,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年龄构成特点为1~4岁组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 发病数为1 814例, 发病率为2 093.38/10万, 主要受丙类传染病 (发病数1 720例, 发病率1 984.90/10万) 在该年龄段高发的影响;到15~19岁组迅速降到最低 (189.16/10万) ;自25岁组以后和乙类传染病的发病基本保持一致, 随年龄增加略有波动;85岁组为287.06/10万。2012年营口市传染病性别分布为男性5 261例, 发病率为423.05/10万;女性3 024例, 发病率为255.2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4∶1。男性比女性明显高发的病种主要为肝炎、肺结核和手足口病。2012年营口市传染病职业别发病情况见表3。另外, 职业不详854例, 占9.70%。

2.2.4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4. 1 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

2012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4 865例, 占全部的58.72%, 发病率为200.33/10万;较去年 (186.53/10万) 上升7.40%。按传播途径分类,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首位, 共3 050例, 占66.67%;病种为艾滋病、乙型肝炎 (乙肝) 、丙型肝炎 (丙肝) 、淋病、梅毒。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 共1 453例, 占乙类传染病的29.87%;病种为肺结核、麻疹、猩红热。肠道传染病284例, 占5.84%;病种为甲型肝炎 (甲肝) 、戊型肝炎 (戊肝) 、未分型肝炎、痢疾、伤寒。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8例, 占1.60%;病种为出血热、布病、疟疾。

2.2.4. 2 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012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3 420例, 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1.28%, 发病率为140.83/10万;较去年 (63.45/10万) 上升121.93%。报告病种为手足口病1 979例、流行性腮腺炎1 085例, 流行性感冒131例, 风疹117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89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8例, 斑疹伤寒1例。

2.2.5 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

2.2.5. 1 病毒性肝炎

自1981年以来肝炎有两个发病高峰, 第1个发病高峰在1993年, 发病率为597.55/10万;主要受甲肝暴发的影响。乙肝在1991—1993年发病也略有升高, 第2个发病高峰在1999年, 发病率为76.43/10万;主要受甲肝暴发的影响。2012年肝炎报告发病2 225例, 发病率为91.62/10万。其中甲肝36例, 占病毒性肝炎的1.62%;发病率为1.48/10万。乙肝1 677例, 占75.37%;发病率为69.06/10万。丙肝294例, 占13.21%;发病率为12.11/10万。戊肝45例, 占2.02%;发病率为1.85/10万。未分型肝炎173例, 占7.78%;发病率为7.12/10万。均无死亡病例报告。由于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致使病毒性肝炎的月别分布和乙肝基本一致, 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的发病高峰均在3月份;甲肝、丙肝、戊肝和未分型各月均略有波动, 无明显的发病高峰。肝炎报告发病男性1 361例, 女性864例, 男女比为1.58∶1。肝炎在0岁组受乙肝的影响发病率为8.25/10万, 15岁以后迅速上升, 在25~29岁组上升到144.78/10万;以后随年龄波动性缓慢下降, 在60岁组上升到最高峰 (165.68/10万) 。乙肝的发病率变化和病毒性肝炎基本一致, 最高峰在60~64岁组107.56/10万。甲肝的发病率较低, 最高在70~74岁组, 为2.76/10万。丙肝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最高在60~64岁组, 为34.27/10万。戊肝发病率最高在85岁组, 为13.05/10万。未分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在30~34岁组, 为9.04/10万。肝炎发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家务待业 (652例, 占29.30%) 、农民 (516例, 占23.19%) 、工人 (274例, 占12.31%) 。

2.2.5.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2日纳入到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后, 发病率迅速上升。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 为113.46/10万;全年报告手足口病1 979例;发病率为81.49/10万;比去年上升454.34%;无死亡病例报告。手足口病各地区发病数为站前区248例, 西市区234例, 鲅鱼圈区245例, 老边区155例, 盖州市247例, 大石桥市849例, 地址不详1例。手足口病各月均有发病, 但季节性较强, 在7月形成最高峰, 为763例;6~8月合计发病1 653例, 占全年的83.53%。手足口病性别分布为男性1 260例, 女性719例, 性别比为1.75∶1;年龄分布均在35岁以下, 7岁以下1 852例, 占93.58%。职业分布为儿童1 846例, 学生97例;两种职业共1 943例, 占98.18%。

2.2.5.3肺结核

自1997年肺结核纳入乙类传染病以来, 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 2006年上升到最高, 为65.23/10万;以后略有下降, 2011年下降到37.39/10万。2012年肺结核报告发病1 154例, 其中:涂阳405例, 菌阴740例, 未痰检5例, 仅培阳4例。肺结核发病率为47.52/10万, 比去年上升27.09%。死亡1例, 为菌阴病例, 死亡率为0.04/10万, 病死率为0.09%。肺结核各季节均有发病, 3月份发病最多, 为167例;12月份最少, 为40例;前半年 (721例) 较后半年 (442例) 略多, 死亡病例发生在4月份。肺结核报告发病男性844例, 占73.14%;女性310例, 占26.86%;男女比为2.72∶1。死亡病例为女性。肺结核的发病除0岁组有3例, 5岁组1例外, 其他全部在10岁组以上, 在25~30岁组迅速形成第1个发病高峰, 发病率为68.16/10万;以后迅速下降再升高, 在60~64岁组形成第2个发病高峰为25.17/10万;在75~79岁组形成最高峰, 为101.06/10万。死亡病例出现在45岁年龄组。肺结核报告发病职业分布前5位分别为家务待业 (486例, 占42.11%) 、农民 (439例, 38.04%) 、离退人员 (64例, 5.55%) 、工人 (30例, 2.60%) 、学生 (21例, 1.82%) , 上述5种职业共1 040例, 占总数的90.12%。另外不详45例, 占3.90%。

2.2.5. 4 流行性腮腺炎

自2004年以来,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断上升, 在2006年达到28.21/10万, 后明显下降, 在2008—2010年保持很低的发病率, 2012年上升到44.68/10万。全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085例, 发病率为44.68/10万, 较去年上升53.01%, 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各月均有发病, 最多为1月145例, 最少为10月34例。流行性腮腺炎性别分布为男性760例, 女性325例, 性别比为2.34∶1, 年龄分布均在55岁以下, 7岁以下360例, 占33.18%;14岁以下834例, 占76.87%;职业分布为学生619例, 儿童276例, 家务待业45例, 3种职业共940例, 占86.64%。

3 讨论

通过2012年营口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可见, 目前, 危害我市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 因此, 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控制乙肝, 青壮年感染和发病率较高[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2]。倡导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种后也能取得良好的短期免疫效果[3]。加大成人、特别是高危人群的乙肝防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应在人群中进一步加强乙肝防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 提高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率, 从而构建全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屏障[4]。

我国肺结核疫情在全球属高发地区, 占世界结核病患者总数的1/4以上, 自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结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全国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万人[5], 我市肺结核近几年也程上升趋势, 因此对肺结核防治要继续加强转诊、归口管理, 严格执行规范治疗。

手足口病近几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未发现重症病例。夏季是该病的高发期, 7岁以下发病1 852例, 占93.58%;男性多于女性, 男童发病与其户外活动多, 暴露机会和感染机会高于女童有关[6]。因此需加强对托幼机构的日常管理, 开展晨检制度, 同时对基层医生加强培训, 加大对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

流行性腮腺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 发生严重并发症, 因此应加强其防控工作, 目前对流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实施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7]。自20世纪80年代起, 随着腮腺炎疫苗在我国的广泛使用, 此病的流行等到明显的控制[8]。提高儿童 (特别是外来流动儿童) 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 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和扩散。

综上所述, 今后,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监测、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尤其是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流行及控制与众多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9]。加大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主要传染病的防治力度, 家务待业、农民和儿童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及医疗条件差的地区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采取有力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红缨, 洪希成, 黄淑琼, 等.1990—2011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28 (3) :220-22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节选)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40 (2) :136-140.

[3]周波清.普通人群接种病毒性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疾病监测, 2013, 28 (11) :908-910.

[4]高倩, 吴建茹, 陈勇, 等.江苏省外来务工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11) :1565-1567.

[5]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1) :6-10.

[6]孔繁涛, 宋红卫, 解瑞峰.2008—2009年邹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6) :608-609.

[7]詹美蓉, 陈武, 林光灿, 等.2006—2011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28 (7) :553-555.

[8]杨文震, 徐闻清.腮腺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 (3) :153-157.

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 篇12

为增强医务人员疫情报告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传染病疫报工作,杜绝疫情漏登、漏报和迟报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如下。

1、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是及时掌握院内传染病疫报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加以改进的有效措施,因此需要精心组织、各科室密切配合,切实事做好自查工作。

2、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由医院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3、自查对象:本院的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影像科、婚检科等所有可能接诊传染病的科室均为自查对象。

4、自查内容:门诊部、住院部、影像科、检验科各科室的诊疗工作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专用登记本所登记的项目是否齐全、规范;有否漏项、缺项、漏登、漏报、迟报等现象;登记的诊疗人数,传染病人数,已报传染病人数,漏报、迟报人数等数据进行登记统计。

5、做好自查记录。对每次自查的时间、科室、存在问题、参加自查人员等内容都要进行记录,相关科室的当事医生要在自查记录表上签名,以示负责和认可。

6、自查中发现存在问题要立即反馈给相关科室领导,并提出整改意见,各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7、防保科负责自查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自查结束要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自查总结报告,对疫报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肯定;对存在疫情迟报、漏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平,并对迟报、漏报当事人落实奖惩措施,以促进当事人今后重视疫情报告工作。

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少年中发病率很高,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例共35种。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

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时内报上级防疫部门。

2、发现乙例传染病和疑似病人12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3、发现丙例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以上三条班内发现有传染病迹象、尽快报告卫生管理员并去医院诊断。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篇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以及个案调查表信息,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进行病例诊断。病例报告后,由疾控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粪便及疱疹液,送甘肃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根据《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进行病原学检测。

1.3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8年5月—2009年6月,全市报告手足口病共计70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9.43/10万,位居法定传染病的第6位。其中,2008年报告441例(1~4月无病例),发病率为24.63/10万;2009年上半年265例,发病率为14.80/10万,较2008年同期上升了90.72%。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全市2个区和3个县均有病例报告,以白银区、平川区发病数最多,分别为321例(45.47%)和242例(34.28%),发病率分别为112.19/10万和129.61/10万;其他3个县发病数低于70例,发病率在8.48/10万~14.0610万之间。按居住地统计,城市375例,占53.12%;乡村331例,占46.88%。

2.2.2 时间分布:

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呈现2个高峰:一是5—7月发病持续上升,共计23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53.06%;二是10—11月报告133例,占全年病例数的30.16%。2009年4月开始,发病明显增高,4—6月报告256例,占上半年病例数的96.60%,发病高峰超过2008年,见图1。

2.2.3 年龄、性别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的15岁,病例主要集中在0~4岁,报告519例,占73.51%,其中,4岁组发病最多172例,占24.36%;5~9岁162例,占22.95%;10~14岁22例,占3.12%;≥15岁3例,占0.42%。男性443例,女性263例,男女性别比为1.68∶1,各年龄组男性发病人数均多于女性。

2.2.4 职业分布:

以散居儿童最多,为359例,占50.85%;其次是托幼机构儿童250例,占35.41%;学生97例,占13.74%。

2.2.5 聚集性疫情:

主要表现为散发,但也存在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全部发生在托幼机构,一周内发病数超过5例的幼儿园有13所,分布在白银区9所、平川区4所,其中2所幼儿园聚集发病数超过10例。

2.2.6 既往疫情回顾:

2008年以前,手足口病未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报告病例数较少。2006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15例,发病率为0.85/10万,病例全部来自于白银区1所幼儿园,系1起暴发疫情,无重症和死亡病例;2007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26例,发病率为1.46/10万,均为散发病例。

2.3 临床症状

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部位红色疱疹以及口腔黏膜疹为主,部分患儿臀部也有皮疹,伴发热症状的占57.28%,大多低于38.5℃。所有患者均为轻型病例,经3~10 d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心肌炎、脑炎、脑脊髓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2.4 病原学检测

全市共采集145份病例标本,检测病毒阳性56份,阳性检出率为38.62%。其中,EV71型病毒38份,占67.86%;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16份,占28.57%;其他肠道病毒2份,占3.57%。由此可见,白银市手足口病由EV71、Cox 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但以EV71为主。

3 讨论

2008年5月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后,全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2008年报告发病率为24.63/10万,较2006—2007年平均发病率(1.16/10万)提高了20.23倍,主要原因是: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法律依据,各级卫生机构加大防控工作力度,临床医生报告意识增强,报告管理工作步入正轨,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情况更能真实反映全市发病水平。

2008年5月以来,全市手足口病发病位居法定传染病第6位,说明手足口病是白银市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2009年发病强度有增高趋势。从全市发病情况来看,白银区、平川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城市略多于农村,主要是由于2个区流动人口多,尤其是市区人流、物流频繁,受周边高发地区影响较大;另外,市区部分托幼机构有小范围聚集性疫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2008年5—7月和10—1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与其他地区高峰时间存在差异[2,3],提示5—7月发病高峰后仍要加强监测,不能放松警惕。

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73.51%,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各占50.85%和35.41%,通常是幼托儿童患病居家治疗期间,不注意隔离,与自家及周围学前儿童一起玩耍,感染散居儿童;散居儿童与周围儿童及其他幼托儿童密切接触,从而造成更多儿童患病。

当前,全市手足口病患者均为轻型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但是,实验室检测表明,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67.86%。《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指出,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1],因此,在全市防控工作中,不可掉以轻心,应注意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综上所述,全市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主要措施包括:(1)完善防控工作预案,落实各项措施;(2)依法加强手足口病监测报告工作;(3)患儿及时就诊,采取居家或住院治疗,必须做好居家患儿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4)强化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工作,托幼机构是重点单位,每日晨检,保持教室通风,做好消毒处理,发生聚集性疫情或达到停课标准时要停课10天;(5)加强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报告意识和诊疗水平,早期发现重症患者,严防死亡病例发生;(6)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2008.

[2]朱渭萍,储强,王勇,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8):372-375.

上一篇:进博会演讲稿下一篇:猜谜语看图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