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2024-05-14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共10篇)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1

在安徽公办二本大学排名中,合肥学院排名第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二,淮北师范大学排名第三。

地区排名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类型
12 合肥学院 363 1星级 理工
13 安徽中医药大学 394 2星级 医药
14 淮北师范大学 403 1星级 师范
15 安庆师范大学 418 1星级 师范
16 黄山学院 452 1星级 综合
17 合肥师范学院 458 1星级 师范
18 安徽科技学院 467 1星级 师范
19 皖南医学院 493 1星级 医药
20 蚌埠医学院 507 1星级 医药
20 巢湖学院 507 1星级 师范
20 滁州学院 507 1星级 综合
20 阜阳师范学院 507 1星级 师范
24 皖西学院 518 1星级 师范
25 淮南师范学院 590 1星级 师范
25 铜陵学院 590 1星级 财经
27 宿州学院 633 1星级 综合
28 蚌埠学院 659 1星级 理工
28 池州学院 659 1星级 师范
30 亳州学院 719 1星级 综合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2

起初世界大学排名只在小范围内为学生与家长的选择提供参考,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1]大学排名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深深影响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管自产生之初就不断有对排名的方法和潜在影响的质疑,但是人们还是在逐渐接受排名,并且开始认同大学排名在突出“学术成就的关键方面”发挥了有价值的作用。[2]排名给领先高校带来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使得大学开始变得更加重视绩效责任、战略目标的设定,以及为学生和家长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比的信息。[3]

然而由于大学类别和使命的多样化,大学排名并不能帮助高校精准地定位“真正的同行”。[4]每个大学都有独特的价值使命,不同学科发展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作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基本单元,学科层次上的排名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如QS研究部主管Ben Sowter所说“,如果大学排名是以广角视图展现大学发展全景,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则希望在学科的层面揭示一组更为丰富翔实的信息”。[5]学科水平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科特色也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学科的竞争。[6]

增加学科视角成为大学排名的发展趋势,在目前国际的世界三大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以及Q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均发布了按学科领域分类的排名。在国内,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2 年起,在全国开展了学科评估工作,帮助参评单位了解学科现状、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同时为学生选报专业提供参考。然而作为世界范围内唯一具有学科领域下细分学科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其对国内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评价对象

2015 年发布的第五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通过对1 亿多条引文出处的分析、14,000 多个大学提供的项目信息的验证,QS对纳入学科评估的全球3,551 所大学中的894 所院校进行了排名。

QS以QS世界大学学术声誉调查数据库、QS世界大学雇主声誉调查数据库和世界最大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三个大型数据库所提供的大学学科数据为基础,确立了进行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5 个学科领域的36 个学科(具体入选学科参见表1)。其中艺术与设计、建筑学、牙科学、兽医学、商业与管理,以及发展研究为2015 年QS学科排名的新增专业。

在专业遴选过程中,QS对入选的学科设置了三大标准:1包含重点高校:QS所进行的调查包括了在该学科领域的所有重点高校,无论它们是否期望被列入到QS世界大学排名中。2学者的回复水平:学科必须吸引足够多的学者回复。3衡量指标的总体适用性:运用于学科排名中的指标和方法被证明在突出优秀学科方面是恰当和有效的。而高校只有在满足了声誉调查指标、5 年内该学科发表论文数量高于规定最低数量,并且开设了该学科课程时才能进入该学科排名。

资料来源: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2015-5-25)

二、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一)数据来源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采用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 简称“AR”)、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简称“ER”)、篇均论文引用率(Citation Per Paper,简称“CPP”)和H指数(H-Index)四个指标。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的调查数据分别来自QS世界大学学术声誉调查数据库和QS世界大学雇主声誉调查数据库。篇均论文引用率和H指数数据来自Scopus数据库,旨在考查高校某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独特的世界学者与毕业生雇主调查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石,经过逐年改革,目前参与两项调查的受访者总共有以下七大来源(见表2):

(二)指标介绍

1.学术声誉

自2011 年推出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来,学术声誉一直是该排名的核心指标。2015 年,学术声誉调查共收到85,062 份回复。参与AR调查的被访者必须提供四类信息: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职位和所在单位等)、知识专长(最了解的国家、区域和最熟悉的学科领域,至多选择两个学科领域)、顶尖大学(在熟悉学科领域下列举不超过5个学科,并列举自己所在机构以外的各学科中最优秀的大学,其中国内大学不超过10 个,国际大学不超过30 个)、其他相关信息(从2012 年开始重视针对某一特定学科向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意见征集)。

虽然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和学科排名采用的是同一学术声誉调查数据,但在学科排名中,主要是根据受访者所擅长的学科领域筛选专家,并通过分析AR调查的结果产生新的学科排名。在AR调查中,受访者最多可以选择两个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而在结果处理中选择一个擅长学科领域的受访者的回复将被赋予更高权重。

表3(见39 页)显示了每一个入选学科的AR回复数量以及ER回复数量。QS强调学科的国际声誉,因此会对国际学者的回复结果赋予双倍于国内学者的权重,以更好地识别学科领域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与此同时,权重同样也被用于平衡地区的代表性。

2.雇主声誉

QS世界大学排名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以实际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作为评估一所国际大学的关键因素。2015 年,QS雇主声誉调查收到41,910份问卷。参与ER调查的雇主同样被要求列举最能满足他们招聘需求的至多10 个国内大学和30 个国际大学,并列举自己更倾向录用的专业。通过这两个交叉问题的分析,推断出某一学科的优秀程度。此外,考虑到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录用员工时不考虑专业背景以及录用专业范围超出QS排名涉及专业的用人单位也在本调查的范畴内,但是降低了这类雇主回复的权重系数,仅设定为0.1。而对于从学科大类(例如社会科学)雇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其回复的权重系数被设为0.25。从2012 年起,QS更加关注只对特定学科感兴趣的雇主的意见,其回复的权重系数被设定为2。

说明:1AR:学术声誉调查;ER:雇主声誉调查。2“√”表示选用此途径;“×”表示不选用此途径。

雇主声誉调查与学术声誉调查的调查原则基本类似,也更加看重国际声誉,唯一不同的是雇主声誉不区分学科领域。因为许多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与他们的专业间接相关。许多工程学专业的学生会成为会计师,但很少有历史学科的学生最终从事与他们的学科密切相关的职业。然而根据QS举办的分组座谈和学生的反馈,就业前景仍是学生在选择学科或大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无论他们所设想的职业与所选择就读的学科是否直接相关。

3.篇均论文引用率

在学科排名中QS使用了篇均论文引用率作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指标之一。Scopus数据库中的期刊都被标记了ASJC(所有科学期刊分类)代码,用于识别期刊的主要学科方向(跨学科期刊除外),在此基础上,QS汇总了2009 年到2013 年论文数量及其引用情况,得出在某一学科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指标。

由于一些学科在Scopus数据库中的文献数量不同,因此QS对每一个学科都设定了不同的论文数量阈值,以避免因少量高频引用的论文而引起的异常情况。与此同时,不同学科的发表类型也千差万别,如2009~2013 年间,化学学科引文索引数量为4,432,009;英语语言与文学学科却只有5,352。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科的主要出版物和引用模式,该指标也设定了最低出版物阈值和权重。如果某学科论文篇数达不到6,000 篇,则不适用论文引用数指标。

QS还采取了一些质量保障措施,比如引用自己的论文不被统计在内、交叉学科的论文不被统计在内等。为了克服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十分突出的高校在与著名综合型大学比较的过程中被低估的现象,QS增加了一些统计数据的权重,比如,只回复单一学科的学术意见、仅录用某一特定学科毕业生的雇主意见、特定专业领域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等,这也有助于提高专门学科科研机构的学术声誉。

4.H指数

2013 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中增加了H指数。H指标是用于衡量的指标。该指数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提出,作为确定理论物理学家的相关学术质量的工具,目前也广泛用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群体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影响力的评价,即当某科研人员或群体的论文中有h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h,此h值为我们所称的H指数[8](见图2)。

说明:图中曲线表示论文数量和被引量的分布状况,45度角平分线与该曲线的交点就是h值,曲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区域即为论文的总被引次数。

H指标的计算仍然是以期刊所属的学科汇总数据集。为平衡其影响并把焦点集中在专家上,在计算H1(可归因于既定学科的所有论文)、H2(只归因于某个学科的论文)基础上,将H2 指标双倍权重,合计后将结果等级化和标准化。

不同学科的文章发表和论文引用数量存在的差异显著,限制了H指数在综合排名中的使用效果,不过在学科排名中,由于偏差被大体消除,H指数效果较好。

(三)指标权重

在指标权重方面,由于不同学科的情况不尽相同,论文发表、引用率、接受调查并回馈的被访者数量等因素都不一致,因此在不同学科的排名上,指标所占的权重也不一致。如在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表数量和引用率远远高于社会科学或人文艺术领域,在医学和英语语言及文学领域同等强调引用率也没有意义。同样地,不同学科在雇主调查中的受欢迎程度也大相径庭,同等强调雇主对于经济学和哲学的反馈同样没有意义。表3(见下页)从5 个学科领域的36 个学科分析AR、ER、CPP、H指数四项指标在不同学科中所占的权重,以区分排名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

资料来源: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2015-5-25),说明AR:学术声誉调查;ER:雇主声誉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计算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QS公司主要通过数据筛选和加权处理,并对每项指标取自然对数处理,控制离群值和不恰当的权重对数据结果带来的干扰影响。

当所有指标得分均转化为Z分数之后,通过线性函数y=∑ωij·Zxij(Zxij表示指标的Z分数,ωij表示与指标xij相应的权重系数,ωij≥0 且∑ωij=1算出最终整体性综合评价值y=f (ωij,xij)(y∈[0,100]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并根据y值对各个学科进行排序。

三、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新举措

自2011 年推出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来,其排名结果在全球广受欢迎,但是也碰到一些问题,例如较之拥有良好综合实力的综合院校,在某一学科中具有突出学科优势的院校的排名被低估。因此,QS改进了其学科排名方法,以更好地遴选院校在某一学科领域所具有的核心优势,更有效地消除大学综合实力对特定学科排名产生的影响。

在数据处理与计算中,QS在许多环节对权重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具有针对性的回复,使排名结果更加科学。在声誉调查中,对受邀对顶尖大学某一特定学科发表评论的学者的回复、对仅就某一特定学科表达观点的学者的回复、对招聘特定学科毕业生的雇主的回复增加了权重。在论文指标上,对在某一特定学科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增加权重,并将在某一特定学科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所计算的H指标设定为双倍权重。

为进一步消除大学综合排名和相近学科影响力的影响,QS比较了雇主声誉调查和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声誉调查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整了相关指标权重。这意味着较之综合实力,那些在特定学科实力突出的院校,其得分被按适当比例强化,而那些在特定学科实力不足的院校,其不足之处也被按适当比例强化。其结果是:院校的主要优势学科更加突出,并减少由于综合排名和相邻学科的影响力而产生的影响。

在2015 年的学科排名中,为了评估更多的学科和大学,最大程度地利用已经回收的学术声誉调查数据和雇主声誉调查数据,QS将学术声誉调查和雇主声誉调查的数据采集年限延长至5 年,并分别赋予其25%和50%的权重。这有助于稳固一些低回复率学科的调查样本,并增加QS调查样本的总量。与此同时,QS进一步改进了Scopus数据库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解决仅统计已进行学科分类的论文的情况。

四、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反思

对于目前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支持声有之,反对声亦有之。一方面,支持学科排名是因为该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政府、大学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同时也弥补了世界大学排名将大学看成一个整体,忽视各大学办学规模、发展类型、学科多样性等方面的缺陷,从而增强了排名的国际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反对学科排名则主要对排名过程中理论的建设、方法的运用、指标体系的确定、权重系数的划分以及排名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存在质疑。

截至目前,发布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机构主要有报纸和杂志等媒体、政府部门如教育部或者大学拨款委员会、大学中的科研中心等。不同的排名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的支持。在方法运用方面,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采用加权排行,其中主观评价包括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客观评价包括篇均论文引用率和H指数等。客观评价指标可以进行量化研究,反复测算。但是,看似科学的评价方法实则依然存在问题,即方法的运用和指标的选择本身就包含了排名设计者的价值判断。对部分重要且可比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意味着不可比的指标,如公民道德的养成;不可量化处理的指标,如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发展状况等一些对于大学来说不可或缺的功能都不被纳入到指标体系当中去。

因此若过分依赖排名结果,带来的风险是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名次本身而不是质量的提高。若大学仅仅关心排名的表现,而忽视大学的使命,将内部结构治理、师生发展、学科内涵建设置于附庸地位,这样的大学实在难以承担大学的责任。

五、展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前进方向

作为唯一具有细分学科排名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也为国内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一)创新教育观念,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主要通过声誉调查衡量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国内高校必须要以国外高校同类学科作为参照,用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准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教育观念,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高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加强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开设国际暑期学校,扩展交换生计划,邀请海外著名专家讲学,帮助学生提升国际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提升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竞争力。

(二)夯实科研整体实力,激发学科内在发展活力

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中,篇均论文引用率和H指数都是用来衡量某一学科科研实力的指标,H指数的引入更是体现了科研评价中更加注重质量的导向。国内高校世界一流学科的创建,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凝练学科发展重点,激发内在发展活力。支持教师在英文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有实力的高校要积极筹办各学科英文学术期刊,并争取被国际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提供更高的平台。时刻瞄准学科发展最前沿,发挥各高校引进世界一流学者的优势,带动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生,进而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

(三)提升国际显示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国际显示度是体现学科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影响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国际同行对学校学科实力的认可。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国际交流的支持,在重要的国际舞台展现学科实力,同时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密切交流与深度合作,主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让国际同行对本校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产生认同感。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英文网站建设,增加更新频率,方便外界了解本校学科发展动态,联结国际学者、国际组织开展合作项目,扩大国际影响力。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3

据QS统计,今年中国内地共有48所大学有一个以上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同时,有95所中国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至少一个专业中被其他国际学者引用。据悉,该专业排名考察了全球2858所大学的学术声誉、雇主评分、学术论文引用以及其他关键指标,对包括土木工程、经济学、法律、计算机科学以及许多其他主流30个专业进行了综合评测,选出了各项专业全球最顶级的200所大学。

理工专业排名快速上升

从专业看,中国大学在理工、科学、数学等方向的专业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工、机械、电气和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数学、化学、统筹学、农学和环境科学上有超过10所中国大学得到世界认可,位居世界200强。其中,中国大学在材料科学上实力最强,有20所大学名列世界前200名。与去年相比,仅材料一个专业,就有8所中国大学新入选世界200强,增长2/3。此外,中国大学的化工专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令人惊叹,仅今年一年世界大学200强中就新增7所中国大学,比去年增长88%。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各自有4所中国大学分别跃居世界200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和67%。

文科综合表现有待提高

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排名中,每项排名仅有不超过3所中国大学达到世界200强水准。在社会学中,中国仅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入选世界200强,今年全球排名仅有64位,与去年相比(37位),下降了27位。

专业排名还看北大清华

2022北京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篇4

在最新北京二本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师范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首都师范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想知道全部的北京二本大学排名请看下表:

排名院校名称总分类型批次
1北京师范大学71.94师范类本科二批
2首都师范大学63.02师范类本科二批
3首都医科大学62.75医药类本科二批
4北京中医药大学62.06医药类本科二批
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61.57财经类本科二批
6北京语言大学61.54语言类本科二批
7北京工商大学61.21财经类本科二批
8北京建筑大学60.85理工类本科二批
9北京信息科技大学60.77理工类本科二批
10北京联合大学60.75综合类本科二批
11北方工业大学60.72理工类本科二批
12北京服装学院60.65理工类本科二批
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60.56政法类本科二批
14北京农学院60.48农林类本科二批
15北京印刷学院60.47理工类本科二批
16北京物资学院60.4财经类本科二批
1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60.39理工类本科二批
18中华女子学院60.34语言类本科二批
1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60.33政法类本科二批

北京服装学院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以服装命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8600余人,其中,本科生59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5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余人。有28个本科专业,4个双学位专业点。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9年公立综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物资学院简介: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北京行政副中心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80年公立财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高考复习方法及技巧

在记忆知识点时,同学们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知识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理解的知识点,前面自己归纳总结的内容就属于这一类,在记忆这类知识点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这一类知识点是最容易记忆的;另一类就是没有为什么的知识点,即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例如一些约定俗成的短语、词组等,对于这类知识点,大家只能反复多看。

框架网络记忆

千万不要逐字逐句地从头到尾按顺序背诵,应该先建立需要记忆知识的网络框架。

在框架的范围内,知识点不会有遗漏,而且记住了网络中的某一点,就可以跟着回忆出与之相邻的网络上的其他知识点。先背大点,再背大点下面的小点,再逐步深入到每个小点下面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能牢记内容,而且能使头脑清晰,掌握的知识有条有理,例如先把课本的目录背下来。

归类记忆

把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类知识点归为一类集中进行记忆,分析出这一类知识点的共同特征,只要记住了这一共同特征,就记住了这一类知识。

比较记忆

把具有明显相反特征的两类知识找出来,只要记住了其中的一类,另一类自然就记住了。

串联记忆

很多知识都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串联在一起,例如历史中的某个时间段、某个历史事件、地理中的某个区域、数学中的前后逻辑关系等,只要是能将知识串联起来的线索都可以。

开头和结尾记忆

记忆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即开头和结尾的内容相对于中间的内容记忆的效果要好。

因为开始记忆时,人们有一种好奇心和兴奋劲,而记忆将结束时,人们又容易产生一种如释重负、大功告成的轻松感,这些都是增进记忆的因素。因此,同学们应该把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开头和结尾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的记忆材料可以把它分成若干段,分别记忆,两段内容之间要间隔一段时间,例如10~15分钟,这样可以增加很多开头和结尾,增强记忆效果;一次记忆较多内容时,要经常改变它们的排列顺序,轮换作为开头和结尾。

浓缩关键点记忆

面对大段需要记忆的内容时,把其内容浓缩成若干个关键点,然后组合在一起记忆,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记忆量。例如,历史的某个事件,可以浓缩成背景(远因)、近因、进程(事件)、内容(措施)、影响等历史因素。

联想记忆

这个方法的运用原则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因此,根据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自己认为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也许你说给别人听的话,别人会觉得很荒唐,但是只要能帮助你记忆就可以了。

反复记忆

这是记忆的核心原则,对付遗忘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复记忆,重复需要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即在最开始的时候反复的次数要多,间隔要短,经过一段重复记忆后,再逐步扩大间隔时间。

多器官并用

记忆时要眼睛看,耳朵听,手在写,脑在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就能够记住65%。如果再加上手和脑,那么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 北京西城区三项政策招揽金融英才

★ 北京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一览表

★ 教育教学资源分析

★ 幼儿园本土资源教育心得

★ 《北京》教育教学反思

★ 春节晚会节目单一览表

★ 雕塑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湖北省工伤赔偿标准一览表

★ Ghost命令行参数一览表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5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面积1625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1.8亿元,设备先进的实验室35个;藏书216.85万册,电子图书40多万种,期刊2300多种。现有教职工16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43人(教授130人、副教授366人,博士130人、硕士682人)。

2、广东警官学院简介

广东警官学院是20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主管部门是广东省公安厅,教育教学业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学院是广东省公安机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安民警培训基地和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坚持政治建校,服从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以培养公安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忠诚、责任、服务”为校训,突出警务化管理、社会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正规化、高水平公安本科院校。

3、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具有副教授评审权和硕士授予权。_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在校生约8000人,研究生900多人,与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联合办学培养研究生,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6

二本大学排名文科 高校名称 所在地 录取线差 二批分数线 高校平均分
1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 44 458(第二批 ) 502
2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34 458(第二批 ) 492
3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33 458(第二批 ) 491
4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 24 458(第二批 ) 482
5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 22 458(第二批 ) 480
6 甘肃医学院 甘肃 13 458(第二批 ) 471
7 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 11 458(第二批 ) 469
8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 10 458(第二批 ) 468
9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 8 458(第二批 ) 466
10 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 7 458(第二批 ) 465
11 陇东学院 甘肃 3 458(第二批 ) 461
12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2 458(第二批 ) 460
13 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 2 458(第二批 ) 460
14 河西学院 甘肃 1 458(第二批 ) 459

QS大学排名体系剖析 篇7

一、QS大学排名体系的评价对象

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所有符合QS公司基本要求的大学均可申请参与排名。这些基本要求包括:参与排名的大学至少在“艺术与人文”、“工程与IT技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领域开设了本科、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项目不计入其中);大学能够提供师生规模、学费方面的准确数据,以及相关自述材料以论证自己有资格参与排名,比如提供该大学在地方大学排行中的名次。然后,QS公司根据申请名单,同时参考全球学术调查及雇主调查的反馈结果并适当兼顾地域均衡等因素,最终选定参与世界大学排名的大学名单。

按照社会认同理论,“个体需要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来提高自尊,而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2]因此,大多高校都本能地希望跻身世界大学排名,从而对QS世界大学排名的发展提出了扩大评价对象规模的市场需求。为此,QS公司多次扩大世界大学排名规模,如今能进入其世界大学排名的高校已扩展到700所。QS指出,“学术引用”(academic citations)数据表明这些高校已基本能覆盖学生、雇主和研究机构可能感兴趣的所有一流大学(除了少部分不设本科或是只专攻少数学科的一流机构)。[3]尽管有学者指出,“全球大约有17,000所大学,但世界大学排名却只能涵盖极少的精英式大学,这使得世界大学排名对于大多数大学毫无意义”,[4]但事实上,任何排名都不可能容纳进世界上所有的大学。因而,QS公司开发了两个区域型大学排名,在满足择校生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那些难以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的高校对于社会地位认同的诉求。QS公司选定其他大学排名体系评价对象的思路与世界大学排名基本相似,只不过因各自排名的特定目的增加了一些特定的条件限制,如参与“年轻大学50强”评选的大学必须建于1962年以后。

二、QS大学排名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

在QS大学排名中,假设用y表示一所大学的综合表现,用状态向量xi(i=教学、科研、国际化…)表示该校在i方面的运行状况。QS首先将xi分解为若干能从某一侧面反映该校i方面现状的分向量xij(如同行评议、论文引用等),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xij观测值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标准分,最后通过集结模型y=f(ωij,xij)(ωij即是与指标xij相应的权重系数,ωij≥0且∑ωij=1)将各指标观测值标准分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y值对各个大学进行排序。从集结模型y=f(ωij,xij)很容易看出,决定最终y值及排序结果的自变量就是指标xij以及相应的权重系数ωij。

Q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多年以来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后来陆续推出的亚洲大学排名、拉丁美洲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基本也是衍生自世界大学排名。(具体参见表1)

图表说明:(1)WR:世界大学排名;AR:亚洲大学排名;LR:拉丁美洲大学排名;SR: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表示不采用此指标。(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设置及权重分配因具体学科而异,表中只列出权重极值。(4)数据来源: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rankings-indicators/;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2012-12-17)。

(一)声誉

QS公司将大学的“声誉”(如今包括“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两项)视为大学排名中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最少权重40%(亚洲大学排名),世界大学英语学科排名甚至将声誉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然而,相比“客观性”的硬数据,声誉这种软数据不免显得主观性太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QS公司的大学排名方法饱受批评。在这一问题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保罗·瑟曼(Paul Thurman)(1)认为,客观性的测量固然重要,但它无法捕捉到大学在质量方面的所有差异。想要全面评价一所大学,并在一系列复杂机构间形成综合比较,了解学者和雇主对该大学的看法至关重要。尽管见解看似主观,但当大量有识之士的看法高度一致时,这些见解便值得相信。此外,人们对于大学排名信息的需求不仅是一些硬性数据,也包括相关群体的见解。进行大学排名时,不考虑关键客户群体、雇主的看法可能会导致更令人怀疑的论断。[5]因此,尽管QS公司针对各种反馈意见逐年对声誉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相应地做出了一些调整,但始终坚持赋予“声誉”以极高的权重,并将QS全球学术声誉调查和雇主声誉调查作为评估大学声誉的唯一数据来源。某种程度上来讲,重视大学的“声誉”是QS大学排名区别于其他大学排名体系的关键特征。

(二)师资与生源

师生的质与量基本上是所有大学排名通用的评价指标,QS大学排名也不例外。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均将生师比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世界大学排名与亚洲大学排名对于大学国际化的评估也是以国际师生或出入境交换生的比例作为唯一的测量指标。

QS排名指标中的“教师”包括规划、指导以及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所有职工,含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学院首脑、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首席讲师、导师以及博士后研究员,但不包括研究助理、参与教学的博士生、住院医生、交换学者以及客座(访问)教职。计算学生数量时一般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统计再加总,其中本科生指那些攻读学士学位或同等学位的学生,不含副学士学位,研究生指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如果无法获取这些明细数据,那QS只能代以所有学生的总数(即包括参与非学位项目的学生)。国际师生的“国际”指的是其“国籍”,欧盟中来自不同成员国的师生均算国际师生,香港学校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师生也算国际师生,对于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员,则以出生国籍(首个护照国籍)为准。

QS公司统计国际学生时并不计入交换生,但鉴于亚洲大学往往更注重交换生项目而非招收全日制外籍学生,在亚洲大学排名中单独列入“入境交换生比例”和“出境交换生比例”作为评估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并分别赋予2.5%的权重,同时将国际师生比例权重减半。

(三)论文与论文被引用情况

论文及其被引用情况是评估大学科研质量的惯用指标。QS四大排名的指标体系共涉及三个与此相关的指标:师均论文引用率、篇均论文引用率和师均论文发表数。

许多学者指出,采用文献计量法评估大学科研产出会因国际论文数据库偏重收录英文文献而存在严重的英语偏向弊端,致使非英语地区的大学在排名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这一问题上,QS公司认为,世界大学排名看重的是大学科研成果的国际性,文献计量偏向英文期刊情有可原;但区域型大学排名注重反映机构在所在地区的地位与贡献,在文献计量时就不能再偏向英文期刊。因此,QS在亚洲大学排名和拉丁美洲大学排名中采用师均论文数而非师均引用率,并尽可能计入地方语言发表的论文以全面反映大学科研产出,同时通过测算篇均论文引用率以衡量机构论文的质量。二者的结合既兼顾了大学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又减少了文献计量中的语言偏见。此外,QS世界大学排名中以相对性的“师均论文引用率”替代绝对性的论文引用数以防止大学规模影响文献计量结果。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论文及其被引用情况是反映大学科研产出的最佳指标,因而许多大学排名体系赋予了这类指标以极高的权重,然而QS却只赋予论文和引用率方面的指标以20%~30%的权重。QS认为,采用文献计量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科偏见,过分注重论文及其被引用情况对于那些偏向人文社科的院校是不公平的。因此相比看似“客观”的文献计量,QS更注重“主观”的学术声誉在评估机构科研质量中的作用。

(四)网络影响力

2004年起,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每6个月发布一次“世界大学网络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WRWU),评比全球大学对于网络学术资源的贡献。目前该排名体系设置了四个主要指标:Google、Yahoo、Bing和Exalead搜得的机构网页数量(进行对数标准化后取中值)占20%权重,用同样方法搜得的丰富文件(包括pdf、doc、ps和ppt格式)数量占15%的权重,被Google Scholar收录的机构论文数量占15%的权重,Yahoo和Exalead显示的外部连接数占50%权重。[6]QS认为,从全球层面来看,英语国家的大学在这种网络计量排名中可能占有很大优势;但从区域层面来看,尤其在一个非英语地区,语言偏见问题已得到控制,那大学的网络影响力便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比较点。基于此,QS公司在其拉丁美洲大学排名中设置了“网络影响力”指标,并赋予10%的权重,但鉴于WRWU排名中有关学术文章方面的数据与Scopus有所重叠,QS在使用网络计量时,删去了Scholar部分。

三、QS大学排名体系的指标观测值获取途径

(一)通过QS全球大学声誉调查获取学术同行评议和雇主评议方面的数据

诚如保罗·瑟曼所言,“独特的世界学者和毕业生招聘调查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石”。[7]2012年,QS公司的学术声誉调查收到了46,079份回复,雇主声誉调查收到了25,564份回复。这些调查数据直接决定了所有参与排名的机构在“声誉”指标上的最终得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因其极高权重而决定了其最终排名。

QS的全球大学学术声誉调查和雇主声誉调查均分为五大模块:第一部分要求受访者注明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等基本个人信息;第二部分要求受访者表明自己熟悉的国家、地区及学科和专业领域,以防出现“外行人妄评内行人”的情况;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调查的核心部分,要求受访者在自己熟悉的国家、地区和学科、专业领域按要求列出一些自认为表现卓越的院校,但自2007年起不再允许受访者在此列举自己所在机构;第五部分为附加信息部分,主要要求受访者针对以往出版物以及各种大学评价措施的重要性提出反馈意见。

既然声誉调查能对排名结果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那受访者的来源、权威性和代表性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2004年,QS主要从“世界科技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数据库获取参与学术同行评议的学者信息。经过逐年的改革,如今参与QS两大声誉调查的受访者总共有七大来源。(具体参见表3)

从2011年QS大学学术声誉调查数据来看,52%的受访者已在学术界工作20年以上,52.7%为教授或副教授。这些受访者分别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5.7%的学者表示熟悉美洲,48.6%的学者熟悉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75.3%的学者熟悉中东和非洲。(1)就学科分布而言,受访者覆盖了艺术与人文(17%)、工程与IT科技(23%)、生命科学与医学(16%)、自然科学(19%)、社会科学与管理(25%)五大学科领域和50多个专业领域。

在选择雇主声誉调查受访者时,QS关注的是受访者所熟悉的行业与专业领域,而并非其所从事的工作或所在机构的性质,并且要求所有受访雇主必须有过在大学招收毕业生的经历。从2011年的有关数据来看,27.6%的受访雇主来自人力资源部门,超过50%的受访者担任总裁、副总裁、首席执行官、总经理等要职。这些受访者分别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7.6%的雇主表示熟悉美洲,40.2%的雇主熟悉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2.1%的雇主熟悉中东和非洲。就行业分布而言,受访者覆盖了20多个行业领域(具体数据参见表4)。

(二)通过高校和第三方提供的统计资料获取师生数量方面的数据

在QS的大学排名系统中,多个指标涉及到师生数量问题。如生师比、Ph D教职比例、国际师生比例、出入境交换生比例,在计算师均论文引用率和师均论文发表数时同样要用到教师数量方面的数据。QS大学排名中的这些数据主要由参与排名的院校提供,所以QS规定申请参与QS大学排名的院校有义务提供相关数据。同时,为了防止高校人为操控数据,QS公司还从全球56个国家的139个教育、统计部门及相关网站上获取这方面的相关数据,通过多方信息的比对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三)通过“爱思唯尔”(Elsevier)的文献计量数据库“斯高帕斯”(Scopus)获取论文及引用率方面的数据

全世界有三个主要的出版物及引文数据源:汤森路透社的“科技网络”(Web of Science)、爱思唯尔的Scopus和谷歌学术。2007年以前,QS通过统计科技网络“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中近10年的有关数据来评估大学论文发表量及论文被引情况。但后来有人指出,尽管拉长统计年限能更好的体现大学在科研方面的丰硕成果,但这对于年轻院校来说是不利的。因此QS后来将数据统计范围缩短至最近5年,更加注重机构的最新科研产出。自2007年起,QS转向使用Scopus,最主要是因为Scopus的学术刊物覆盖范围更广泛。截止2012年11月,Scopus已涵盖5,000多家国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500多种刊物,其中包括19,500种同行评审期刊(含19,00种开源期刊)、400种商业出版物、360种丛书、3,850多种期刊的“在编文章”(Articles-in-Press)、4.9亿项1823年以来的档案,覆盖科学、技术、医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多个学科领域。[8]此外,Scopus收录了大量的非英语文献(只需有英文摘要),这可以减少文献计量过程中的语言偏见。除了转换数据源,QS自2011年起不再将“自引”(self-citations)算入文章引用率。

四、QS大学排名体系的数据处理与计算

(一)声誉调查数据的筛选与加权处理

1. 数据的筛选

为了增大样本的规模和稳定性,QS公司会参考近3年的声誉调查数据,对于接受过一次以上调查的受访者,QS会取用最新数据。此外,QS公司设置了大型的垃圾数据过滤程序和异常数据检测程序,以此来识别和剔除那些无效的和投机性的回复,从而消除无效数据的干扰和防止某些机构人为操控调查数据。

2. 加权处理

第一,根据受访者熟悉区域的分布及国内外的回复结果,对五大学科领域的国内外调查数据分开进行加权处理,以保证每组数据都具有均等的区域代表性。(1)第二,分别将五个学科领域国内外调查数据的加权结果转化为百分制得分。第三,对国内数据和国外数据进行加权汇总。对于学术声誉数据,国际数据和国内数据按17∶3的比例进行加总;对于雇主声誉数据,国际数据和国内数据按7∶3的比例进行加总。QS指出,这一比例是根据QS分开收集国内数据和国外数据以前的调查数据分布设定的。第四,对五个学科领域的加总数据分别进行开平方根处理。QS认为,如果大学在某一个学科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那该学科领域的卓越表现应当对最终得分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也不能太大,而开平方处理恰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第五,将五个学科领域的数据分别转化为百分制得分。第六,将五个学科领域的得分按同等权重加总出最后的声誉调查得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师生“全日制当量”(Full Time Equivalent,FTE)的换算

不同国家、不同大学中有着不同比例的兼职师生,在计算师生人数时,如果简单的计算人口总数必定会对一些大学造成偏见。基于此,自2007年起,QS公司将所有有关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数据折合成全日制当量。换算过程中,QS公司采用的是美国的经典FTE计算公式,用全职人员数加上兼职人员数的三分之一,即默认兼职人员的平均工作量为全职人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如果大学没有提供师生全日制当量,QS会参考机构所在国或所在地区的其他大学所提供的师生总数与师生全日制当量的比例估算有关当量。

(三)各项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加总

在运用综合评价函数计算最终得分之前,要先将每项指标的得分都转化为无量纲的标准分。在2007年以前,QS公司采用了简单的标准分计算公式:式中Score表示标准分,xi表示机构i的某项指标得分,xmax表示参与排名的所有机构在该指标的最高得分。但QS意识到这种标准分计算方法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弊端:不恰当地使用权重、缺乏对离群值(outliers)的控制、得分最高机构的成绩中的微小误差可能会对排名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从2007年起,QS改用Z分数计算指标标准分。首先,对所有指标的得分取自然对数,以防非显著性差异数据对总分产生过大影响;然后,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Z分数,式中Zscore表示Z分数,x表示某指标得分,X表示该指标的平均分,σ表示该指标得分的标准差,N表示样本容量,即参与排名大学的总数。

当所有指标得分均转化为Z分数之后,通过线性函数y=∑ωij·Zxij(Zxij表示指标xij的Z分数,ωij表示与指标xij相应的权重系数,ωij≥0且∑ωij=1)算出最终整体性综合评价值y=f(ωij,xij)(y∈[0,100]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并根据y值对各个大学进行排序。

五、启示

QS公司作为一家商业性质的高等教育资讯机构,进行大学排名活动的初衷是为国际择校生提供大学质量方面的信息,但也正是QS大学排名结果对国际学生择校行为的指向作用,使之对各国高校的声誉、生源、经济资助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高等教育决策者、高校管理者有必要更加审慎、系统地认识QS大学排名体系,并有所选择地将其应用到高校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中去。

第一,高校应全面了解QS大学排名的原理与方法,而不仅仅是关注QS大学排名的最终结果。从理论上来讲,对类型各异的大学进行跨学科、跨地域的统一化质量评估和排名是不可能的。QS大学排名所谓的“综合”评价,事实上只是对不同意义的指标得分进行主观性的加权汇总,而这本身就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9,10,11]。如果不全面了解QS大学排名的原理、方法,其排名结果很可能会误导读者[12]。

第二,QS大学排名作为一种第三方质量评估机制,可以为高校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提供参考信息。高校应当有选择性地根据QS排名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提升排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履行大学基本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鼓励师生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英文文章,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师生比例,尽可能地降低生师比,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并积极向排名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源等。

第三,包括QS大学排名在内的所有大学排名只能成为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参照物而不能成为指挥棒,提升排名只是高校实现更好发展的途径而非终极目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通过提升排名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本身无可厚非,但千万“别让排名挤掉大学使命”[13]。

摘要:本文从评价对象的选定、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权重系数的分配、指标观测值的获取、集结模型的构建与数据的处理四个维度,对“QS世界大学排名”、“QS亚洲大学排名”、“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进行了全面剖析。高校应当有选择性地根据QS排名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提升排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履行大学基本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QS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权重系数

参考文献

[1]QS大学排名项目官方网站.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2012-12-20.

[2]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6.

[3]Martin Ince.(2012).QS Rankings since 2004:Changes tothe Global Order.2012/13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Report,19.

[4]Andrejs Rauhvargers.(2011).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and Their Impact.Belgium,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60.

[5][7]Paul Thurman.(2012).‘Subjective intangibles’:thecase for QS reputational surveys.2012/13 QS World Uni-versityRankings Report,16.

[6]Isidro F.Aguillo and Noelia Gutiérrez Labajos.(2010).RankingWeb ofWorld Universities[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10,(10):153.

[8]What does Scopus cover?[EB/OL].http://www.info.sci-verse.com/scopus/scopus-in-detail/facts,2012-12-29.

[9]Turner,D.R(.2005).Benchmarkingin Universities:LeagueTables Revisited.Oxford ReviewofEducation,2005,(3).

[10]Provan,D.and Avercromby,K(.2000).UniversityLeagueTables and Rankings:A Critical Analysis.CHEMS Paper,2000,30.

[11]Brooks,R.L(.2005).Measuring University Quality.Re-viewofHigher Education,2005,(1).

[12]王英杰.大学排行——问题与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4.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大学排名 篇8

但是,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纵观国内各类大学排行榜,绝大多数关注的指标落在高校科研上,如高校论文数量、办学规模等,反而忽略了大学应有的人才培养的功能及其效应。而“学生培养”“社会服务”也难以用数据显示。不难看出,国内各类排名主要关注的是“数据背后的竞争”,这实际上助长了大学“数字办学”风,鼓动大学在数量、规模上盲目攀比,盲目求大,不利于加强大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规范“大学排名”行为。目前的大学排名机构有从事高等教育的研究机构,也有资料收集的机构,还有个人行为。要杜绝“大学排行”这一商业行为,目前尚有难度。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同其他行政部门解决大学排行机构的资格问题,不能哪个单位或对大学评价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对大学进行评价。

2.信息公开化。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高校(尤其是专业)办学的数据,让社会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带动社会机构大学排名向正规化、公开化转变,引导社会客观地了解和评价高校。

3.重视人才培养在评估体系中的比重。建议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学科评估中,重视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根本使命,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高校真正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9

四川二本大学排名文科 学校名称 所在地 录取批次 平均分
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42
2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37
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34
4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33
5 西华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33
6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32
7 成都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32
8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29
9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8
10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27
11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7
12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24
13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3
14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3
15 成都医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2
16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20
17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0
18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20
19 宜宾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8
20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8
21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8
22 川北医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7
23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17
24 攀枝花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7
25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6
26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6
27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3
28 西昌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2
29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11
30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08
31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07
32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07
33 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03
34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 四川 本科二批 502
35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502
36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98
37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97
38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94
3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91
40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91
41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89
42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89
43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89
44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四川 本科二批 482

四川二本大学名单及排名-理科

排名 院校名称 总分 类型 批次
1 西南交通大学 65.67 理工类 本科二批
2 成都理工大学 63.01 理工类 本科二批
3 四川农业大学 62.68 农林类 本科二批
4 西南石油大学 61.87 理工类 本科二批
5 成都中医药大学 61.65 医药类 本科二批
6 四川师范大学 61.64 师范类 本科二批
7 西南科技大学 61.39 理工类 本科二批
8 西南民族大学 61.32 民族类 本科二批
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61.2 理工类 本科二批
10 西华大学 61.04 综合类 本科二批
11 西华师范大学 60.96 师范类 本科二批
12 四川轻化工大学 60.68 理工类 本科二批
13 乐山师范学院 60.6 师范类 本科二批
14 西南医科大学 60.59 医药类 本科二批
15 川北医学院 60.58 医药类 本科二批
16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60.55 理工类 本科二批
17 成都工业学院 60.53 理工类 本科二批
18 成都大学 60.46 综合类 本科二批
19 攀枝花学院 60.42 综合类 本科二批
20 绵阳师范学院 60.41 师范类 本科二批
21 内江师范学院 60.4 师范类 本科二批
22 成都医学院 60.39 医药类 本科二批
23 宜宾学院 60.38 综合类 本科二批
24 西昌学院 60.28 综合类 本科二批
25 四川文理学院 60.27 综合类 本科二批
26 四川旅游学院 60.26 综合类 本科二批
27 四川民族学院 60.25 民族类 本科二批
28 成都师范学院 60.25 师范类 本科二批

四川部分大学院校成就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跨越三个世纪,是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首批进入国家“2011计划”并设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都,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我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勘探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当年即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6年 公立 综合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农业大学

2022师范大学排名_二本师范大学排名 篇10

211武汉理工大学38湖北理工

211西南交通大学39四川理工

211北京交通大学40北京理工

211华中师范大学41湖北师范

211河海大学42江苏理工

211南京农业大学43江苏农林

211南京师范大学44江苏师范

211南京理工大学44江苏理工

2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6陕西理工

211北京科技大学47北京理工

211华中农业大学48湖北农林

211郑州大学49河南综合

211中国海洋大学50山东综合985211西北大学51陕西综合

211华东理工大学52上海理工

211中国矿业大学53江苏综合

2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4江苏理工

211上海大学55上海综合

211北京协和医学院56北京医药

2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7陕西农林985211苏州大学58江苏综合

211北京邮电大学59北京理工

2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湖北理工

211北京化工大学61北京理工

211长安大学61陕西理工

211上海财经大学61上海财经

211云南大学64云南综合

211中国政法大学65北京政法

211哈尔滨工程大学65黑龙江理工

211合肥工业大学65安徽理工

211湖南师范大学68湖南师范

211东华大学69上海理工

211南昌大学70江西综合

2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1湖北财经

211昆明理工大学72云南理工

深圳大学73广东综合

暨南大学74广东综合

211首都师范大学75北京师范

陕西师范大学75陕西师范

211江南大学75江苏综合

211华南师范大学75广东综合

211福建师范大学79福建师范

中央民族大学80北京民族985211福州大学81福建理工

211北京工业大学82北京理工

211广西大学83广西综合

211燕山大学84河北理工

河南大学84河南综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86山东理工

211宁波大学87浙江综合

华南农业大学87广东综合

浙江工业大学89浙江理工

山西大学90山西综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1北京财经

211浙江师范大学92浙江师范

北京林业大学93北京农林

211西南财经大学94四川财经

211上海理工大学95上海理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5浙江理工

天津师范大学97天津师范

扬州大学97江苏综合

中央财经大学99北京财经

211首都医科大学100北京医药

东北林业大学101黑龙江农林

211河北大学102河北综合

安徽大学103安徽综合

211太原理工大学104山西理工

211辽宁大学104辽宁综合

211南京工业大学106江苏理工

新疆大学107新疆综合

211华北电力大学108北京理工

211湘潭大学108湖南综合

东北财经大学110辽宁财经

上海师范大学111上海综合

黑龙江大学112黑龙江综合

江苏大学113江苏综合

南方医科大学114广东医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115北京医药

2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16北京理工

211大连海事大学117辽宁理工

211南京邮电大学118江苏理工

福建农林大学119福建农林

安徽师范大学120安徽师范

长沙理工大学120湖南理工

贵州大学122贵州综合

211内蒙古大学123内蒙古综合

211天津医科大学124天津医药

211哈尔滨医科大学125黑龙江医药

西南政法大学126重庆政法

中国药科大学127江苏医药

211齐鲁工业大学128山东理工

山东师范大学129山东师范

东北农业大学130黑龙江农林

211西北师范大学131甘肃师范

北京语言大学132北京语言

江西师范大学132江西师范

上海中医药大学134上海医药

山东农业大学135山东农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35广东语言

青岛大学137山东综合

河南科技大学138河南综合

南京医科大学139江苏医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40陕西理工

四川农业大学140四川农林

211江西财经大学142江西财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43北京理工

211华侨大学144福建综合

浙江工商大学144浙江理工

山东科技大学146山东理工

广州大学146广东综合

湖南农业大学148湖南农林

河北工业大学149河北综合

211海南大学149海南综合

211武汉科技大学149湖北理工

广东工业大学152广东理工

天津工业大学153天津理工

河北师范大学154河北师范

河南农业大学154河南农林

湖北大学154湖北综合

中国医科大学157辽宁医药

广西师范大学157广西师范

云南师范大学159云南师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59江苏理工

汕头大学159广东综合

石河子大学162新疆综合

211南京林业大学162江苏农林

成都理工大学162四川理工

浙江理工大学165浙江理工

重庆医科大学166重庆医药

哈尔滨师范大学167黑龙江师范

西安理工大学168陕西理工

重庆邮电大学168重庆理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70北京财经

青岛科技大学171山东理工

杭州师范大学172浙江师范

云南民族大学172云南民族

哈尔滨理工大学174黑龙江理工

长春理工大学174吉林理工

中南民族大学174湖北民族

河北农业大学177河北农林

四川师范大学177四川师范

华东政法大学177上海政法

河南师范大学180河南师范

广州中医药大学181广东医药

延边大学182吉林综合

211南京中医药大学182江苏医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184天津医药

东北电力大学184吉林理工

大连大学184辽宁综合

济南大学184山东综合

中国计量大学184浙江理工

中北大学189山西理工

兰州交通大学189甘肃综合

江苏师范大学191江苏师范

温州医科大学191浙江医药

云南农业大学191云南农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4北京理工

211天津科技大学195天津理工

天津理工大学196天津理工

沈阳农业大学196辽宁农林

西南民族大学196四川民族

河南理工大学196河南理工

辽宁师范大学200辽宁师范

重庆交通大学200重庆理工

温州大学202浙江综合

上海海事大学203上海理工

北京工商大学204北京财经

宁夏大学204宁夏综合

211内蒙古农业大学206内蒙古农林

上海海洋大学206上海农林

西南石油大学206四川理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9辽宁理工

长江大学209湖北综合

兰州理工大学211甘肃综合

湖南科技大学211湖南综合

河南工业大学213河南理工

山东理工大学214山东理工

天津财经大学215天津财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15广西理工

东北石油大学217黑龙江理工

沈阳工业大学217辽宁理工

成都中医药大学219四川医药

三峡大学219湖北综合

曲阜师范大学221山东师范

大连医科大学222辽宁理工

湖北工业大学222湖北理工

吉林农业大学224吉林农林

安徽农业大学226安徽农林

陕西科技大学227陕西理工

西安科技大学227陕西理工

河北医科大学229河北医药

安徽工业大学229安徽理工

安徽医科大学229安徽医药

东莞理工学院229广东理工

广西民族大学229广西民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34黑龙江医药

安徽理工大学234安徽理工

烟台大学234山东综合

西北民族大学237甘肃综合

江西理工大学237江西理工

江西农业大学237江西农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37上海财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37湖南农林

贵州师范大学242贵州师范

内蒙古师范大学243内蒙古师范

集美大学243福建综合

南通大学243江苏综合

华东交通大学243江西理工

山东财经大学247山东财经

西藏大学247西藏综合

211武汉纺织大学247湖北理工

南昌航空大学250江西理工

青岛理工大学250山东理工

广州医科大学250广东医药

广西医科大学253广西医药

河北科技大学254河北理工

新疆师范大学254新疆师范

大连工业大学254辽宁医药

新疆医科大学254新疆医药

安徽财经大学254安徽财经

西南科技大学254四川理工

新疆农业大学261新疆农林

长春工业大学262吉林理工

沈阳药科大学262辽宁医药

沈阳建筑大学262辽宁理工

石家庄铁道大学265河北理工

浙江农林大学265浙江农林

哈尔滨商业大学268黑龙江财经

景德镇陶瓷大学268江西理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70上海理工

浙江海洋大学270浙江农林

桂林理工大学270广西理工

内蒙古工业大学273内蒙古理工

海南师范大学273海南师范

浙江财经大学273浙江财经

南华大学273湖南综合

沈阳师范大学279辽宁师范

北京建筑大学280北京理工

甘肃农业大学280甘肃农林

中国民航大学282天津理工

宁夏医科大学282宁夏医药

山西师范大学284山西师范

吉林师范大学284吉林师范

内蒙古科技大学284内蒙古综合

东华理工大学284江西理工

南京财经大学288江苏财经

云南财经大学289云南财经

福建医科大学290福建医药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91辽宁理工

西北政法大学291陕西政法

江苏科技大学291江苏理工

青海大学294青海综合

211华北理工大学296河北综合

安徽建筑大学296安徽理工

河南中医药大学296河南医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99北京理工

山西财经大学299山西财经

西安石油大学299陕西理工

浙江中医药大学299浙江医药

湖南中医药大学299湖南医药

武汉轻工大学304湖北理工

大连交通大学306辽宁理工

浙江科技学院311浙江理工

武汉工程大学311湖北理工

河北经贸大学313河北财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315河南理工

山西农业大学317山西农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317江西师范

渤海大学317辽宁综合

常州大学317江苏理工

西华大学317四川综合

太原科技大学324山西理工

西华师范大学324四川师范

辽宁科技大学324辽宁理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324四川理工

辽宁中医药大学330辽宁医药

西安工程大学335陕西理工

山西医科大学338山西医药

广东财经大学338广东财经

西安工业大学340陕西理工

西安邮电大学340陕西综合

上海电力学院340上海理工

福建中医药大学345福建医药

黑龙江科技大学348黑龙江理工

湖北中医药大学348湖北医药

延安大学355陕西综合

内蒙古民族大学357内蒙古综合

安徽工程大学357安徽理工

昆明医科大学357云南医药

河北地质大学365河北财经

福建工程学院367福建理工

南京审计大学367江苏财经

南京工程学院371江苏理工

苏州科技大学380江苏综合

河北工程大学381河北理工

西南林业大学381云南农林

徐州医科大学383江苏医药

新疆财经大学394新疆财经

厦门理工学院394福建理工

内蒙古财经大学407内蒙古财经

大理大学424云南综合

海南医学院424海南医药

兰州财经大学430甘肃综合

西南医科大学435四川医药

闽南师范大学441福建师范

内蒙古医科大学452内蒙古医药

闽江学院467福建理工

山西中医药大学486山西医药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综合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语言

21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

211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

211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艺术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艺术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艺术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艺术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艺术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艺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语言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综合

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艺术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艺术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艺术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艺术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艺术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理工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艺术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医药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语言

211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艺术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语言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艺术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艺术

高考填报志愿最容易犯的19个错误

1、忽视身体原因对选报专业的影响。比如近视、身高不够等。

2、特殊要求没搞清。(励志一生 www.lz13.cn)比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要考徒手画,工业设计要求有美术基础,计算机、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要求外语必须是英语,有的学校承认加分有的学校不承认加分。这些特殊要求都没搞清。

3、往届生报应届生专业。

4、自视过高,选择固执,非沿海地区不去,非北京等大城市不去或者非某高校不去。

5、看学校专业望文生义,不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盲目填报。

6、同学校中应先报应用学科,后报基础学科,结果有的考生弄颠倒。

7、初高中记录当中有思想品德不过关。

8、报考学校和专业撞车扎堆。

9、缺乏主见,盲目听信他人的所谓经验。

10、过于自信,只填第一志愿,或各批次只填一类专业。

11、不了解基本的报考政策,比如提前提录取、梯度差与批次差等,犯下低级失误。

12、单科成绩不够,有的专业要求英语达到一定分数,有的专业要求数学达到一定分数等。

13、只看眼前的爱好,不看专业的未来发展。

14、不服从调剂,专业死档,结果上线落榜。

15、在体检方面弄虚做假,学校复查时查出。

16、报考了减招的学校。

17、父母老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考生。

18、没看清男女生比例限制,自己加大了录取压力。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