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2024-08-01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共10篇)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1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2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学习默读课文;会用帮助造句。

三、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复述课文;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里的字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四、教学准备:《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求:认真观看动画片《宝莲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的《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表达的是唐朝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要观看一部动画片《宝莲灯》,讲的是一个男孩练好武功解救母亲的故事。

2 提出观看要求:观看时注意力集中,不插嘴,不议论。

3 学生观看《宝莲灯》

二《宝莲灯》就是按照《劈山救母》这篇课文改编的,回去熟读《劈山救母》(一)(二)这篇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学会《劈山救母》(一)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观看了动画片《宝莲灯》,今天,我们在来学习由《宝莲灯》改编的课文《劈山救母》。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齐读课题,学习题中生字。

三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 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 齐读课文。

4 通过观看《宝莲灯》和熟读课文《劈山救母》(一)这篇课文,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5 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是怎么习武练功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圈出: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 教师范写生字。

4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劈山救母》(一)中的词语

二默读课文,思考每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沉香没有见到妈妈

听爸爸说妈妈善良被二郎神(心狠手辣)压华山

习武练功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

练就一身武艺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 自由练说

2 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 读句子(见课文练习4)

2 照样子,用 一......就......的句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 指导完成语文练习册。

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劈山救母》(二)中的生字。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劈山救母》的第二部分

二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 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 齐读课文。

4 通过观看《宝莲灯》和熟读课文《劈山救母》(二)这篇课文,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5 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圈出:

翻过高山跨过身涧野果充饥泉水喝喝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不在乎)

他是怎么解救母亲的?

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三学生字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 教师范写生字。

4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六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会用帮助造句。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课文,指名说说每段主要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救母心切

厉尽千心万苦:

翻过高山跨过深涧野果充饥泉水解渴

沉香仙人送神斧

帮助他打败二郎神

劈山救母举起劈去

一声巨响劈成两半

重见天日扑进怀抱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 自由练说

2 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 读句子(见课文后练习四)

2 用帮助造句,先口述,再写下来。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了高山 ( )了仙人

( )了深涧 ( )了二郎神

( )了血泡 ( )了天日

( )了血痕 ( )了怀抱

4 完成语文练习册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3

1.学会本诗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 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精选 篇4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文生字:昆、抛、弃、挪、拙、悲、羡、慕、竭、竟;积累词语:轻歌曼舞、笨拙、悲观失望、羡慕、尽心竭力。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笨拙”、“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

4、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轻歌曼舞”“笨拙”“挪动”“九牛二虎之力”“尽心竭力”等词语

2、理解关键语段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1.寒冷的冬季即将远去,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浓浓的绿意,带来了阵阵的花香,还带来了一片热闹的景象。

2.我们一起来到一座美丽的花园,这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小居民。(展示图片)

你看到了哪些小居民?(蜜蜂、蚂蚁、蜻蜓……)

3.这些小居民就是我们常说的“昆虫”。学习生字:昆。

4.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句式:(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你能加上“怎么样地”说具体吗?

5.多热闹的场面啊!我们可以这样说——

(出示:各种昆虫,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

它们的歌声真优美,它们的舞姿真优美。这样的状态就叫做“轻歌曼舞”。(出示:轻歌曼舞)

6.小花园里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到处生机勃勃(出示:到处生机勃勃。)

来,谁能把生机勃勃地感觉读出来。个别读、齐读、边做动作边读。节奏快。

7.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在“轻歌曼舞”,树上还有一只小毛虫,老师把它放大(放大图片),这只小毛虫它正做着与大家完全不同的事。今天就来我们来认识这条小毛虫。(出示:22小毛虫。)

一起读课题。【板书:小毛虫】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强调冒号)师读。这个一切是指——

2.“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说说吗?(近义词:好奇)

3.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4.小毛虫在观察。它难道不想加入昆虫们的“轻歌曼舞”吗?可是……(出示: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小毛虫怎么样?(可怜——【板书:可怜】从哪里感受到了。“抛弃”)

5.学习生字:(1)抛,关注“抛”的笔顺,“抛”是手的一个动作,所以是提手旁,请同学示范做一个“抛”的动作。(向上)

(2)弃

(3)理解“抛弃”的意思,找找近义词:丢弃。放入文中理解。

6.“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可怜”的感觉。(加上快哭出来的表情)

7.为什么小毛虫会被“抛弃”在一旁呢?(因为它“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那它是怎么移动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找一个词回答。(笨拙)【板书:笨拙】

2.学习生字:拙,读音注意:翘舌音、第一声。开火车读。拙:不灵巧。

(出示:笨拙:行动迟缓,不灵活。笨手笨脚。)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用圆圈圈出。(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4.先来看看“挪动”这个词,学习生字:挪。“挪动”是什么意思?请“挪动”一下你们的小屁股。你们“挪动”起来非常容易,非常开心。

可是,小毛虫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是多大的力气?(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拉动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形容花了很大很大的力气)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费力地读,感觉要用全身的力气)

5.啊!小毛虫是多么——(笨拙)啊!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这么短的一段距离,为什么小毛虫却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6.学生尝试回答,老师帮助小结。

(随机抽学生回答)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很短的距离,可是对于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怎么样啊——(很长)嗯,非常漫长;这个路程怎么样啊——(很远)嗯,非常遥远;花的时间怎么样啊——(很多)嗯,太多太多;用的力气怎么样啊——(很大)嗯,非常费劲,它太累了。所以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7.把这节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小毛虫“笨拙”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小毛虫真的是非常“笨拙”那它就永远这样了吗?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的第几小节?(第五小节)(出示:时辰到了,它清醒过来,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第五小节中并没有“蝴蝶”两个字,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3.“小毛虫”是怎样从茧中挣脱出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一段,用课文中的句子解说。)

4.它变成了蝴蝶,现在它又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来,心里读一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交流。

(灵巧——文中是说它的“动作”,;轻盈——文中是说它的翅膀;色彩斑斓——文中说的是它翅膀上的花纹。)【板书:灵巧轻盈】

5.逐句朗读,把它的灵巧、轻盈用朗读表现出来。重音轻读、示范朗读。吹绒毛感受。

6.小毛虫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惊奇”、“竟”)

学习生字:竟,后鼻音。竟然:出乎意料。

加上惊喜的语气读。

7.小小配音员,为视频配音。(惊喜的表情、语气)

8.小毛虫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想象一下自己是小蝴蝶,说一说:你为什么高兴?(出示句式:“因为……所以我高兴。”或者“我高兴是因为……”)

9.尽管小毛虫原先是那样的笨拙。从小毛虫到蝴蝶的蜕变是那么的意想不到,那么的神奇。

男生读小毛虫的过去(第一、二小节),女生读现在(第五小节)。

五、复习生词、课堂小结。

1.生词:昆虫、轻歌曼舞、抛弃、挪动、笨拙、轻盈、竟然

2.小蝴蝶高兴地“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它去寻找新的生活去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是通过了怎样的努力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小毛虫蝴蝶

(可怜笨拙)(灵巧轻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二、五小节

板书:

小毛虫 蝴蝶

(可怜笨拙)(灵巧轻盈)

二.学习第三、第四节。感受小毛虫工作的尽心竭力。

1.(出示:尽管如此,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它们。)

尽管如此,小毛虫——

2.生字学习:“悲”:心字底,表示一种心情。

“羡”、“慕”,上面是个“莫”,下面是个小加一点。这个点千万别漏了。它也是表示心情的字,可它里面没有“心”啊,有,下面这个“小”加一点,就是心字底的变形。

3.尽管如此就是尽管这样。那么这样指的是怎样呢?我们要读懂它,就得再来读读前面两小节了。自己读读,想想,如此指的是——

1)自己很笨拙。(出示“笨拙”)

2)昆虫们轻歌曼舞。(出示:“轻歌曼舞”)

4.现在你能这样来说说吗?想清楚了,悲观失望是对自己的。羡慕是对别人的。谁来说?

(出示:小毛虫对不悲观失望。——小毛虫很乐观,一点也不悲观。

小毛虫不羡慕。——别人的轻歌曼舞的本领,它一点也不想要。)

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老师加上“并不”,“也不”。)

(答案:小毛虫对自己的笨拙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其它昆虫的轻歌曼舞。∕小毛虫对自己的笨拙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其它轻歌曼舞的昆虫。)(板书:不悲观、不羡慕)

5.因为它懂得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读。(出示:它懂得:大家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板书:该做的事)展开想象,说说大家都有什么各自的工作?

【句式:(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6.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蚂蚁该做的事情是——(搬运食物),蜻蜓该做的事情是——(捉害虫)。这些昆虫,它们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它,这条小小的毛虫,该做的事情是——(出示:它,一条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读)。注意这里有个逗号,要停一停,再读一读。

7.明白了这一点,小毛虫——(出示: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

1)这里有个词:尽心竭力。(板书:尽心竭力。)

生字学习:“竭“强调右下角,里面是个小“人”。)“竭”是“用尽”的意思。

2)现在你能说说“尽心竭力”的意思了吗?(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

3)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什么工作?

8.概括地说,是什么呀?让我写在黑板上,字越少越好。吐纤细的银丝,就是——(板书:吐丝)下面呢?“织“,织什么?(板书:织茧)读一读。吐怎样的丝?(出示:图片的银丝)瞧,多纤细,比头发丝还要细,细到几乎看不见!织怎样的茧房?(出示:图片的茧房)想想,用这样纤细的丝,要最终织成这样的茧房,而且课文中说是把小毛虫从头到脚裹起来。多不容易啊。

9.谁再来读句子?

它一刻不停,它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吐着纤细的银丝,编织着牢固的茧房。它——(织啊,织啊。)

10.听老师来读,你有什么体会吗?师: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生:读得很累――评价:是小毛虫爬得很累!可是还是一刻不停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生:不停地织。评价:这么细的丝,断了,继续织――反反复复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

(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刻也不停歇。)

尽管小毛虫是那样的“笨拙”,但是它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像老师一样来读读(织啊织啊。)读整个小节,感受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11.分组朗读课文

12.总结板书

原本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并没有对自己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的昆虫轻歌曼舞的本领,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它该做的事情——吐丝、织茧。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三.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和图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面对困难不悲观、不羡慕,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一定会有化茧成蝶的一天。

四.课后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写字

板书:

不悲观不羡慕

尽心竭力

小毛虫蝴蝶

(可怜笨拙)该做的事(灵巧轻盈)

二年级语文征友启事教案精选 篇5

1.通过阅读“征友启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体会小牛犊的两次征友为什么回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 现场调查:你有几个好朋友,这几个好朋友分别有什么优点?

2. 小牛犊怪孤单的,他一心想找个好朋友,他找到好朋友了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书屋。

二. 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3. 集体交流讨论:小牛犊两次正友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 自主合作,表演结合。

分角色表演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6

《少年邓小平》

教学目标

1.能用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字。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活泼顽皮”、“敬畏”等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邓小平的品质和特点。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习生字词。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邓小平的品质和特点。

教具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收集邓小平的生平资料和相关故事。

教学备注

课文整体思 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展示邓小平画像。提问:歌中唱的这位慈祥的老爷爷,你们知道是谁吗?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再引出课文题目:你想知道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吗?

二、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1.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群生字朋友,看看他们是谁,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2.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指互认,把难认的字多读几遍,容易记错的字给大伙儿提个醒。老师巡视,注意策略渗透。)

4.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课文每一段标上序号。

三、细读课文,质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下面能告诉大家邓小平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孩子吗?(要求用书上的词语。)

2.你最喜欢邓小平的什么?为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

(1)当小老师:采用表演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玩石乌龟:可采用讲、演、诵、角色对话等形式,围绕“勇敢”一词,让学生勾画描写邓小平爬石乌龟的词句及小伙伴对此事的反应的词句。特别是要抓住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加以体会。

5.再读课文,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少年邓小平为什么会赢得小伙伴的尊敬。

四、课外拓展

邓小平开豆腐店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为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

红薯的故事

1931年的一个夏日,一位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中午,邓小平到了村子里。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秋粮刚刚收下来,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邓小平疑惑地问。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邓小平这才知道,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但都是山田,土质差,又缺水,根本不能种水稻,只能种红薯。然而,即使种红薯,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于是,第二天,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随后,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并按照好坏均分、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这样一来,贫苦农民都乐了。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7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学习童第周发愤学习,通攀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疑问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科学家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为中国人争了气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定要争气》(板书:一定要争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

三、细读课文,重点体会

1、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① 童第周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② 是怎样争气的?

2、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童第周为什么为中国人争气?谁来说一下。

4、童第周面对这么难的实验,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谁能把童第周“暗下决心,刻苦钻研的精神”有感情的读出来。

5、童第周为国争了光,教授是怎样说的?

谁能把教授的话在感情的读出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童第周一样的人(课件:爱迪生、华罗庚……)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光,也为祖国争了气。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这些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体会,概述全文

1、自由读课文后,请同学讲一讲童第周是怎样为国争光的。

2、学生讲述后互评。

3、师评。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旧、跟、败、争、术、苦”等字。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独立完成课后第二项练习:选择词语填空

7、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我们也要像童第周一样有志气,有信心,再难做的事都会做成。

语文《沉香救母》评课稿 篇8

《沉香救母(二)》是上个故事《沉香救母(一)》的继续与延伸,主要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的过程,要求学生能体会出沉香英勇救母的赤诚之心,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俞老师执教《沉香救母(二)》第二课时,教学扎实,重点突出,亮点多多。

一、语言简练,要求明确

俞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亲切自然,她提出的每个问题,出示的要求表达得都十分简练,指向明确。如用上全部的词语说课文的`内容,如默读就是用眼睛看,嘴巴不出声,在心里读,如从圈画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再如用数量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同时,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她还注意耐心倾听,鼓励学生将句子说完整。

二、加强词语的教学

俞老师重视课文中关键词语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注意圈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第一自然段时,俞老师让学生通过找出“救母心切、奔”这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学第二自然段时,俞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数量的词“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和“几只”“几口”,体会沉香在路途中所遇到的艰险,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从而读好句子。在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从文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则提醒学生在读中圈画表示沉香动作的词“望”“想”“举”“劈”“扑”,感受沉香的心情。

三、注重成语的积累

在教学课文中,俞老师相机送给学生一些成语,例如在教学到沉香翻高山,跨深涧时送上“跋山涉水”,在沉香只吃几个野果,只喝几口泉水时送上“餐风饮露”,在沉香磨出血泡,划下血痕之后送上“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并且贴在黑板上。这些成语不仅概括了句子的意思,也让同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积累了更多的词语,一举两得。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是课文的结束,但也是故事的一个留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俞老师教学此环节时,鼓励学生想象沉香可能说出的话,然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识字写字教学扎实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9

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认读本课的生字,规范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想画些什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教学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说话。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 激趣: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7单元,齐读主题“画”。我知道咱班有许多画画小能手,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首小诗,在彩色的美术世界里自由驰骋。

2.引读课题:我有一盒什么,谁有一盒彩笔,我有多少彩笔

3.齐读课题: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随文识字,初读感知

1.写“彩”字。语言过渡:“彩”字平舌音读得很准,还有什么“彩”?(口头组词:彩虹、五彩缤纷、彩色、七彩)

仔细观察这个字,有何发现?(主要巩固形声字,再次明确表义和表音的部分)

要想写好它,有什么要提醒的?(主要是提醒“采”的一捺变成了“点”,左宽右窄)

2.自读课文:孩子们,想知道小作者用这一盒彩笔画下了什么吗?那就赶快自读课文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开火车读(请8个孩子,一人一句),随机正音。

师: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句。其余孩子听,待会来评价。

生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巩固容易读错的字和难点字:“宝藏”“紫色”“结满”“透明”

三、品读第一小节

1.默读第一小节,勾画。引读过渡: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请孩子默读第一小节,想想我画了什么?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2.生交流:蓝色的直线、*的圆、紫色的曲线、细细直立的三角

3.明确这些形状分别代表什么。语言:小作者用不同颜色的形状表示了不同的事物,勾勒出一幅美丽今天的画卷,那你知道这些形状分别代表什么吗?把它们圈出来吧。

4.引读强调画了什么,分别是什么。师:画一条蓝色的直线,那是——;画一个*的圆,那是——;画一条紫色的曲线,那是——;画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那是——。

5.完成练习题。过渡语:关上语文书,还能记得这些形状表示什么吗?挑战一下自己。

6.美读。过渡巩固:原来,画中的蓝色直线就是“小河”,*的圆就是“中秋明月”,紫色的曲线就是“远山”,直立的三角就是“电视塔”。那你最喜欢哪样事物,为什么?

(1)小河。生:我最喜欢小河,因为小河清澈见底,弯弯曲曲。学生还可能说,小河可以浇灌庄稼。

(2)明月。生:月亮很美,像玉盘。……评价语:圆得像玉盘,亮得让我睁不开眼。

(3)电视塔。重点品“插入云天”,评价语:哇,我都看不到塔尖了,好高好高啊!

(4)远山。重点品读“连绵起伏”。当学生讲到我最喜欢远山的时候,追问一句:什么样的远山?(连绵起伏的远山)看看插图,这连绵起伏究竟是什么样的?生:也就是一座接一座;或者说不间断,很长很远。师总结:这样一座接一座没有间断,有高有低的样子,就叫“连绵起伏”。(再辅以手势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本小节浅显易懂,不必深究,只需清楚每样形状所表示的事物即可,本小节中“连绵起伏”是重点词,因此借助插图让学生感悟理解。)

四、品读第二小节

1.默读思考“我画了什么”。引读过渡:我有一盒彩笔,“我”不仅用它画下美丽的今天,还用它画下明天的理想。默读第二小节,快速找到“我”画了什么?(透明的海洋、绿色的太阳、结满面包的大树、小朋友长上翅膀)

2.勾画“我的理想”。引读过渡:咦?我画了( )的海洋?( )的太阳?( )的大树?小朋友( 怎么样)?我为什么要画这些呢?我的理想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3.想象读。要求:边读边看插图,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哪句话让你想到了一些丰富有趣的画面?

学生自由交流

如学生讲到结满面包的大树,则拓展:在我国的广州、台湾等天气炎热的地区都种植了面包树呢,面包树结的果子烤一烤就能吃了,味道很像面包,所以又叫面包果。

如学生讲到长翅膀,则点评:孩子,我怎么没摸到你的小翅膀呢?哦,原来这一切都是作者的大胆想象啊。

五、仿说仿写

1.仿说。语言:作者的想象大胆有趣,一反常态,且充满爱意,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这一盒彩笔来画画吧,画什么呢?又是为了什么?

如:我画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为了和它们一起快乐地舞蹈;我画巨大的燕子,为了骑上它去遥远的国度探险。

点评主要是评价有无诗意,有无爱心,想象是否大胆。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二)》精选教案 篇10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扩词。

含苞待放滑稽自由一片叶瓣一只苍蝇一头牛一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上一篇:网恋失恋的伤感句子下一篇:申论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