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探究

2024-06-11

展示设计探究(通用9篇)

展示设计探究 篇1

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究来教学(teaching by enquiry),二是作为探究的科学(science as enquiry).前者说明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当用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用探究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所见、所做、所思谈谈课堂教学中关于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

作 者:江建国 郭楚明 作者单位:江建国(浙江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323000)

郭楚明(湖北浠水实验高中,438200)

展示设计探究 篇2

一、立意有高度, 扣“三维目标”

政治探究题立意要高, 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力求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三维目标”的主旨, 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和运用学科知识, 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某位老师在讲授《经济生活》中的“国家财政”时, 通过展示“2013年和2014年中央财政用在民生支出总数、增长比例及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的情境材料, 继而设计“材料突出体现我国国家财政的什么作用”的探究题。寓情于题, 学生通过阅读鲜明的数据, 直观地感知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很自然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把握重难点, 突出针对性

探究题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易错易混点、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联系热点, 这样的探究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某老师在讲授《文化生活》中“感受文化影响”时, 展示文化对人影响的情境材料, 设计探究题:如何区别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影响?这道探究题紧扣本课重点, 突出本课难点和澄清易错易混点。学生们的探究有兴趣有收获, 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设计探究题时, 切忌漫无目的, 随意发挥, 在“启发”的道路上走得过远。

三、设计有力度, 体现思考性

教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题, 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听课中发现问题设计过易, 学生“不启而发”。有些探究题设计太难, “启而不发”。某老师在讲授《经济生活》中的“国家财政”时, 设计“国家财政有何作用”的题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学生翻书就能轻松解决, 然后做做讨论的样子, 让听课老师实在地感受他们的“合作探究”。如果老师这样设计:每一小组结合时政, 阐述国家财政的一个作用, 并说明这一作用与其它作用的侧重点不同之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时政储备, 对国家财政的作用有一定的理解, 有“究”可探, 摆“花架子”、走过场是不可能探出究竟的。

四、先易渐入难, 要有梯度性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这启示我们在设计探究题时要有梯度,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从而“围歼”重难点。这样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某位老师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中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 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情况下, 直接设计探究题: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设计没有梯度, 学生们面面相觑, 探究无法进行。

五、问题情境化, 感受新颖性

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的情境, 设计恰当的问题, 使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间产生认知冲突, 进而激发学生能够主动探究, 发现新知识。某位老师在讲授《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时, 设计以下的材料和问题:为配合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的选举, 高一 (1) 班进行了班级选举, 在5名候选人中选出了2名优秀学生干部和3名优秀团员, 2名优秀班干作为校优秀学生干部候选人。之后班长代表本班同学参加学校的选举。问题: (1) 同学们在行使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吗? (2) 情境中涉及到哪些选举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情境中的问题不再陌生, 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六、数量要控制, 坚持适度性

探究题一般要经历展示、思考、讨论、展示、归纳、完善等环节, 一道探究题的充分解决正常需要10分钟左右。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老师课中设计六道探究题, 探究充满课堂, 学生忙于探究, 课堂很热闹, 但学生缺少深度的思考, 探究不充分, 效果不好。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 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节课设计二或三个探究题为宜, 以保证学生能充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现代展示设计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展示设计;重要性;经济发展;思想教育;文化传承

展示设计从一个边缘的设计学科发展到今天,是科学技术与产业化的发展结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各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展示设计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各类主题日趋多元化,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展示文化产业。可以说,现代展示设计艺术已成为多学科技术产品竞赛的“试验场”,彰显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一 现代展示设计的概念及分类

1  什么是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充分展示其主体——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商品宣传主体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

2  展示设计的分类

展示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展示的类别不同,其设计要求和目的也有所不同。从目的来区分。展示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和人文两种,也就是商业展示设计和非商业展示设计。

各种规模的商展、促销活动、交易会、订货会、新产品发布会等等都可视为经济类展示活动,其表现形式也许多种多样,但最终还是以确立企业形象,促成消费行为为目的。

人文类展示包括科学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等。它的商业性目的不强,有点甚至是没有商业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大众的素质和文化的传播。

二 现代展示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1  展示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欲望与需求增长,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商业展示设计还是非商业展示设计,都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商业展示能够促进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而非商业性展示则更具有普及知识、传播信息、观赏娱乐、文化传播等社会功能。同时也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一部分,向人们提供商业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参考标准,完整的诠释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城市与文化的传承以及商业的激烈竞争,成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平台。

现代化展示设计集科技艺术于一身。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展示空间的宽容度,促使展示形式多样化、表现力日益丰富多彩。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使得如今的展示设计已打破传统形式,向广度和深度纵横发展,并且科学技术的牢固基础促使展示设计具有更强的发展生命力。一些前沿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声光控制等,都在展示设计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展示设计在大型的会展中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

2  展示设计的意义

① 促进经济

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商品的宣传力度无疑是创造效益的重要手段,包括网络资源和新闻媒体等。但是商业展示和贸易展销会仍是最主要的途径。同时,举办一次会展也会为其他产业带来商机,如旅游、运输、服务行业等,从而越来越引起世界眼光的注目。

②教育意义

非商业展示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记录和传播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的场所。如果光有精彩的内容而没有好的展馆,必然是门庭冷清,起不到知识宣传的作用。有精彩的展馆加上丰富的展品会吸引国内外的多元交流,对国民的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③文化传承

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会展文化,在暗中制约着展示经济的发展。会展文化简言之就是展示业从业者及展示设计者崇尚的价值观理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它渗透在展示经营的全过程,影响和指导展示业绩的发展。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展示文化作支撑,以保持自己长久的生命力。可以说,展示内容吸引的是眼球;展示活动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吸引的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展示活动应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根据各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来促进展示活动的蓬勃发展。

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代社会,参加展览会已成为任何一家公司市场企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展示活动无疑是信息传播与推广、带动经济的最主要与强有力的手段。而展示设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吸收新技术新手法,现代展示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它不仅跨越了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以及工艺美术设计等专业,更综合地运用到各种自然与人文科学。

现代展示设计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促进国民的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将文化与现代展示设计相结合,找回已经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有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预计,展示设计艺术的发展拥有无穷的潜力,展示设计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独有艺术魅力将会愈发闪耀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赵云川 《展示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1

[2]段蕾 《科技信息》2010年第7期

[3]朱建成 张贺《艺术教育》2010年第1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向探究 篇4

内容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空间概念和建筑空间分类的阐述,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建筑空间的阶段性、地域性、前瞻性等方面论述了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对建筑的影响及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形式 协调 前瞻性 阶段性 地域性

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无限宇宙空间的总称,它与“时间”对应,本文不讨论这个大的概念,只涉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区域空间和建筑空间,主要来探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空间的属性以及对其设计定位的理解。

空间的存在都应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它的美也因空间的自然状态或人为的雕琢而变得更加璀璨。在中国,“天人合一”是传统哲学和审美思想的基本精神,这正是体现了一种和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即“意”和“境”的高度统一,这样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在设计当中应该强调的完整性之一。在做构思方案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的环境因素,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什么方式来使主体形态更加完整和耐人寻味。灯光明度,色彩的变化,环境与主题形态的反差形成对比方向、朝向等等,这一切都会发生相应的视觉反应,这样一种感受是空间的、全面的。

综合性因素在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的适用性早在多年前,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被后来的建筑师们奉为建筑学上的“六字箴言”。所谓“适用”,是对建筑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也是最本质的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适用于不同人的各种基本功能需求。

设计之初的前瞻性要考虑到未来人们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建筑的灵活适应性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细化,满足由此带来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功能要求是“适用”的真正内涵。

了解潜在的文化内涵从本义来讲,建筑是为人类提供一个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空间,它的功能实用性仍然是其第一性。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一直是建筑的永恒主题。正如王受之先生所说:“目前,不少青年建筑设计师急功近利的希望知道什么是‘最新’的建筑潮流,如果从设计史的角度来看,这仅仅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倾向。”

综合因素的协调融合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所创新,有个性,有特色。建筑创新首先体现在设计理念和理论上,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上。例如总体布局如何与城市和环境的协调融合,在功能上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使用的要求,在文化上如何承前启后表达建筑的内涵和文化品位,以及材料、结构、技术的创新。它涉及到环境、功能、文化、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常常是诸因素的综合,并在某一环节形成突出的创新点。

建筑空间的阶段性与地域性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基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素质,创造了符合自身特性和环境特征的各类文化,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念去生产生活,使文化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并因其不断改造和利用生存环境,又使文化烙上鲜明的区域印痕。《礼记·王制》说:“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既是各民族文化精华的荟萃过程,又是各文化区域相互影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在现今的建筑设计市场中,风格、理念以及手法可谓千差万别。笔者曾读到一篇文章,提出了建筑设计的三种倾向,一是 “民族形式”的设计倾向,二是商业化的设计倾向,三是“高技术”的建筑设计倾向。这三种倾向基本概括了国内的建筑设计潮流。

在做空间设计时不要受太多所谓的流派的影响,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时当地的伦理道德有机完善的结合才会有好的设计。

设计师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建筑空间可以分很多类,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等等。在对待不同的建筑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的初始阶段,应考虑到其使用目的,对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或使用人群(儿童,老年人,残障人群,孕龄人群等特殊人群),以及时间、性质等进行了解,把握空间的大轮廓和定位、风格,也就是说,意在笔先。当然,结合甲方的要求也是必要的。

在考虑使用目的、使用人群、时间、性质定位、风格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初始阶段,我们该想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的功能将被赋予,设计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例如,当今的博物馆已经不再单纯是艺术品陈列室了,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设计师正赋予它越来越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博物馆是联结艺术和大众的枢纽,陈列和展出艺术作品不失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却远远不够。因而,在博物馆的设计中不要繁琐奢华的装饰,所有的装饰要为空间来服务。

结语

在设计一个空间时,设计师在初始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把握空间的性质,理解所要设计的空间的内涵,了解当时当地的人文地貌、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使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空间是为功能来服务的,拘泥于某种形式哗众取宠的设计是不堪一击的。通俗地讲,成功的设计应该是与周边环境协调,符合使用者身份,使用舒适,适合于中国的速度、节奏、规模。对各种设计理念和形式的借鉴,要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

《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探究式教学设计 篇5

郭素君

[摘 要]计算机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设计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三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应把握主体性原则、问题原则、开放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最早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后来,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种是对探究的泛化,另一种是对探究的神化。这两种理解都背离了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计算机学科中偏重技能和应用的部分比较适合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去学习。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笔者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围绕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展开的。学生通过对所提供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独立探究活动,最后获得知识。不过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要使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获得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根据现有的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探究式教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搜集资料、上机验证等,亲自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重视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经过独立的探索,是否解决了问题,学到了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都依赖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六)探究式课堂教学向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挑战。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探究式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内容广泛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论证,评价。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图是本人设计的计算机教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教材为凭借,教学目标为导向,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领悟实质,把握规律。教师根据课题和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驱动和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收集资料、分析并上机验证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整个探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列出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第二阶段:根据问题,展开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阶段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或互相协作等多种形式展开探索。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网上资源搜索、图书查阅和上机验证等,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以便使探究不断地进行下去,在经过努力以后,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

第三阶段: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探究过程结束后,学生要对本堂课的探究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会不会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最终找出规律没有?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老师也应针对全体学生和教师自身去评价整个探究过程,如:本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表现得好,哪些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哪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创造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和点拨是否到位?整个探究过程组织的是否有条不紊?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应多给一些鼓励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计算机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教师课前需选定课题,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好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学生根据问题,充分探索协作学习,上机验证,获得成果。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一)课前准备 教学研究

1.选择课题。教师首先要根据课本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根据课本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本第四章“数组”,当课程讲到一维数组的应用举例时,选择“排序”作为课题,原因是:

(1)通过排序,既能练习巩固一维数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又能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探索能完成任务。

(3)排序”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数据结构》中有专门研究排序的章节。

2.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可根据国家的教育 方针、目标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来制定。“排序”一节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排序的方法,会编写程序并能上机验证。通过它,掌握用数组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

3.设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前要考虑好设定哪些问题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向着教学目标接近。

本节中设定了两个问题:

(1)现实中按高矮个排队是如何进行的?你能找出几种排队方法?(2)如果将排队看成数组的排序,利用学过的数组知识如何排序?根据所探索的排序方法,编写多种算法的源程序。

(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1.引入课题,列出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利用数组排序。我们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至少一种排序方法,会编程并上机验证正确性。通过它,掌握用数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规律。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提出问题,创设探究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主要 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为探究而自我组织、查明或收集资料、分类和资料处理、得出结论等方面。对学生而言,任何一个探究过程,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只有在明确了问题之后,才能去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究。老师提出本次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现实中按高矮个排队是如何进行的?有几种排队方法? 3.围绕问题,进入情境。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队演示。一段时间后,每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其中有1个小组提出2种排序方法,2个小组提出3种排序方法,1个小组给出4种排序方法。这时候,学生给出的排序方法仅仅是感性的。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大家探究的方法属于什么排序方法?请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名称。学生通过分组排队演示和查阅各种资料,最后找到了三种排序方法:选择排序法、插入排序法和交换排序法。老师评价各个小组的探索情况。然后各个小组之间协作交流排队方法,每一位学生写出排队的多种方法。教师评价交流情况。

4.展开探究,发现规律。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将排队看成数组的排序,利用学过的数组知识如何排序?根据所探索的排序方法,编写多种算法的源程序。老师提示学生首先将现实的问题抽象成计算机领域的问题,然后继续探索。有的学生将身高量化成数据,存储在数组中,通过数组排序。有的学生利用本班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序。学生采用独立或多人协作的形式,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完成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醒悟的时间,切忌在学生“困惑”尚未形成时给予讲解,否则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应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探究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点拨。

5.编写源程序,上机验证。根据所探究的排序方法,编写至少一种源程序。通过上机验证,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源程序进行了修改,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知识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6.展示交流,归纳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问题,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编写出程序,顺利完成了问题的探究。最后,老师要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老师对排序的方法作总结,给出多种排序方法。

(三)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在这两个纬度中,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每个环节设计必须合理。教师作为指导者,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参与到某一具体的环节中去,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自我评价完后,教师应对学生整体做一些评价。例如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分析问题,能不能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了没有,任务完成的怎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思维,哪些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等等。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尽情发展 自己,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原则。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少问简单的“是什么”之类问题,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或让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同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一定要创设问题的环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

(三)开放性原则。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和满足于课本,满足于权威、教师的标准答案等。

(四)创新性原则。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至少要做到三点:选择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无法散开。开导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激励性原则。包括成功激励、评价激励等。成功激励是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评价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

[参考文献] [1]戚建庄,金 洁.素质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2]张 建.从传统教育观到建构性教育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初中语文导语设计探究论文 篇6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

三、析标题、明重点

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昧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四、作比较、难化易

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跟“温故引新法”容易混淆。温故引新法更多的是从两篇课文的相同,相似处着眼的,而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着眼点的;温故引新是用旧知过渡到新课,而比较导入法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将两篇比较的新课放在一起讲,一起导入。温故引新法中,“故”只是导入时几句带过,而比较导入提及的话题将会贯穿始终。

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王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王伦》,今天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看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之后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又可以与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这段导语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了。

展示设计探究 篇7

服装陈列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传达艺术, 在中国还是个新兴行业, 它的发展标志着新型商品商业经营时代的到来。不能说它可以替代一切促销手段解决商家的所有问题, 但它的确是一种体现时尚气质、人文进步的一种表现, 更是商家们对待竞争的一种更高级手法。

纵横当今服装展示设计的形式与内容, 真可谓异彩纷呈, 风格各异。服装展示艺术风格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六种:

(一) 展示建筑化风格。

此风格表现为空间构成的整体感。组合为具有某种几何形体的形态, 以及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超常尺度和富有个性特征的造型与色彩。常见于各大休闲运动服专卖店, 大多是方形和六角形的陈列台, 一个个分成方格形状的陈列柜, 排列整齐有不缺乏个性的处理。结构采用木质骨架与复合板材相结合, 色彩明快, 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时尚感, 视觉感召力也很强。例如耐克、李宁、阿迪达斯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在陈列展示设计中多采用建筑化风格。

(二) 道具虚无化风格。

随着科技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 新技术不断出现, 展示陈列逐渐步入道具虚无化的时代。

一些正装、职业装、高级西装专卖当中, 为了突出服装本身身, 注重以服装为主题来进行展示设计, 是顾客对商品本身印象更加深刻, 设计上注重“实化”。利用钢丝、玻璃或者体积小强度大的不锈钢挂件结构组合, 构成空间分割和道具的虚无化。虚实相互交替, 和现代化设计的时装一起构筑成强烈的“时尚”感品牌形象。

(三) 形象统一化风格。

CIS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统一设计的营销展示在专卖店中应用也越发频繁。标准化的图标、字体、色彩等要素与特殊结构道具一起构成富有个性、标新立异的统一系统化风格。很多服装连锁点的形象设计统一、规范、协调, 商品配备齐全、种类繁多, 此类艺术风格在展示设计当中自然独树一帜。

(四) 空间构成回归化风格。

所谓回归, 即将优秀的、人情味的古典、人文等传统符号和素材应用在展示设计中, 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而时尚的新理念。同时也展现了艺术设计的后现代主义观念和风格。这类展示风格比较高雅, 而且有情调, 适应于精品服装, 或者国际品牌之类哟中间独特风格的服装。美国一家休闲服装店所有的陈列道具采用粗糙的石头材质的, 复古而原始的味道也感染了不少顾客。还有一家买浴袍的专卖店, 直接把店内装修成一个洗手间的格局, 服装陈列架直接采用花洒喷头, 充分展示了后现代注意设计理念。

(五) 空间构成高科技化风格。

利用工业技术与新材料以及高新科技与现代媒体构成空间艺术, 体现了高新技术的形式美感。例如专卖店中利用一些形象代言人的照片、音像、资料等做成透光彩形式的宣传, 或者利用大屏幕播放品牌服装广告光盘, 或者在橱窗里面制造特殊效果背景, 比如雪花、激光照射等造型艺术。

(六) 主题化风格。

主题陈列就是服装通过特定的场景进行组合。如一家名为“探路者”的野营服装利用休闲风格的人台模特, 或坐或趴在铺设了绿地的橱窗里面, 展现一幅悠闲场景, 从而引导顾客驻足挂观看。家居服装更是别出心裁:美国一家家居服采用和真人大小一样的玩偶熊来做模特。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身穿系列家居服围坐在店内的圆桌旁喝牛奶, 为服装店增加了浓郁的家的味道。这种拟人化、情节化、情感化喝特写型的主题展示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新突破, 最主要的是增加商业展示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 设计风格和流派无疑是一个时代艺术观念于信息载体的高度统一, 任何一种设计作品, 在其生成过程当中, 必然体现出设计者所特有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素养。服装商业展示设计的总体布局上, 也竞相追求空间的可塑性, 以无序多元, 通俗有趣, 富有人性为特色, 将资讯、信息、沟通等机能融于其中, 将展示陈列与地区、品牌、人文相融, 达到启迪心智、传达时尚、领导长流、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篇8

关键词:中阿博览会;会展设计;设计要素

“中阿博览会”的全称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它是2015年在宁夏举办的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会展。“中阿博览会”是我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一次国际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的会展,它是把“丝绸之路”沿线的穆斯林地区、阿拉伯地区和中国在内的地区之间的合作加以深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同时还把丰富的内涵融入到了我国宁夏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中去,不仅促进了宁夏地区会展业的发展,还为宁夏地区会展业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换挡期,我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最大和势头最为强劲的展览市场,在我国会展蓬勃发展的会展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会展设计正在稳步发展。为了推动我国会展业的进程,加快我国会展品牌建设更快地走入国际会展市场,必须构建一个完美的会展设计体系。这样既能够让会展高效、便捷和安全地运行,让观众和参展者对于会展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帮助相关的人员建立起一个完美的会展品牌形象。

一、会展和设计要素的相关概念

使用多媒体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空间设计和策划设计等展现方法和表现手段来达到博览会、展览会和会议的展示目标就是会展设计。会展设计是能够对参展者和观众的行为、思想和心理等方面产生一些影响的一种创造性因素较强的设计活动。进行会展设计,不仅仅需要体现出会展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会展应该具有的传播功能,而且还要把观众和参展者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反馈等互动性因素融入到会展的设计当中;与此同时,会展的设计还要符合当前市场发展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在当代的会展中,观众更加注重双方之间的反馈、交流和对话。

视觉传达的要素是会展设计中必须要注重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是通过视觉效果来做出自己的第一判断。在会展设计中,通过视觉来表达会展中一些特定的信息,然后再通过视觉来对接受者的行为、思想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视觉传达包括了“创达”“媒介”和“符号”等三个方面最为基本的要素。总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通过对视觉符号进行利用,来传播媒体和会展的设计。

二、会展设计的构建原则

(一)“符号”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系统的最为核心的属性就是整体性,看待事物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出发,按照预先做出的一个目标来进行计划是一个设计工作完美完成的重要保障因素。会展设计是对整个会展的各个项目进行完整的设计,从而让会展进行展示的时候能够保持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个原则是会展设计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之一[2]。会展设计不是把会展的各个环节和项目孤立开来,各自完成单独的设计,而是要在一个统一的指导下,对会展设计进行全方面地考虑,让会展在媒介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在会展的设计中,要能够利用统一性的原则,展示会展的全部风采。会展设计中最为直接的“符号”的利用就是会徽的设计,会展中会徽的设计能够让观众对会展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增加会展设计的有序性。这样能够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提高会展文化传播的成功率,帮助会展建立自己的形象。

(二)媒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会展设计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媒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科技和信息技术灵活的发展方式,为媒介的灵活性奠定了基础。目前,传统的社会习惯和生产方式正在受到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全面冲击。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的媒介是会展设计视觉效果的传播载体,也是影响会展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会展设计中的技术层面上[3]。会展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受到媒介水平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媒介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会展的传播效果。也可以这样说,媒介水平的进步就是会展文化传播和会展经济发展的进步。因此,在进行会展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根据媒介的情况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相应调整,以能满足受众对会展文化的需求。

(三)“传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会展的举办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就要求会展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会展的主题是会展设计的中心内容,然后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会展的主题是会展要传达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在进行会展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把会展设计的主题当做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针对主题内容进行方案的制定、传达的方式和设计的创意等一系列工作。会展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会展的主题,而会展的主题主要包括了会展所要表达的宗旨、所要传播的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参加会展的观众的反馈能力、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展示。

三、中安博览会中的会展设计元素

中阿博览会的前身是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从2013年开始,就转变成了中阿博览会,并且确定了“共同发展、深化改革和传承友谊”这个中阿博览会的会展宗旨,确定了会展的主题——中阿携手 , 面向全球。同时中阿博览会的组委会还设计了展示会展会徽、主题和宗旨的海报,加强了观众对于中阿博览会的了解。

(一)主题的传达

会展的灵魂就是对会展所要展示内容的传达,也就是指导整个会展设计过程、内容和整体框架的设计主题。中阿博览会是在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举办展会,自从中阿博览会开始举办之初,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在宁夏举办中阿博览会能够充分地发挥宁夏的地域的优势,提升宁夏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声誉,帮助宁夏地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2015年的中阿博览会的主题是“弘扬丝绸之路、深化中阿合作”,这次的中阿博览会帮助穆斯林地区阿拉伯地区及中国等各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把双方人民的友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从而提高双方人民之间的经济合作。中阿博览会的主题与丝绸之路的“互利共赢、互学互鉴、开放包容和和平合作”的精神相一致,在提高穆斯林地区、阿拉伯地区和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共同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会徽标志

中阿博览会的会徽是这次展会的主题思想集中展示的视觉符号,会徽在各种视觉引导的标示牌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会徽是每个大型的会展必须包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会展的会徽是这个会展所要表达的文化和思想的精髓。它是会展设计团队通过对会展主题和传播文化最为精炼的提取,创造出来的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视觉符号,它是会展传播内容和设计风格的一种最为直接的表达,能够给受众传达出最为直接的形象记忆。在2013年的中阿博览会的会徽设计,是从全国范围内征集出来的,面向全国一共征集来了308件设计作品,最后经过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评选,选定为寓意开放、热情、合作、共赢和平等的会徽设计。在中阿博览会上,对字体、颜色和会徽样式均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要求,以能够让中阿博览会在传播文化和主体的时候保持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媒介传达

媒介在会展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内容:一个是空间导识意识的媒介,但是会展上的空间媒介和普通的空间媒介都不太相同,具有集中性、流动性和时间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由于会展的结构十分复杂和庞大,导致参观者常常对道路的意识十分模糊,常常会因为道路的问题造成一些突发性问题[4]。会展建筑规模较大和参观人员较多的因素导致会展的导向型媒介的设计十分复杂,常常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好媒介传达的作用,帮助会展的组织人员进行参观,从而加强观众对会展的印象。另一个是会展的平面媒介,这方面的媒介内容主要有平面广告、工作人员形象、证件设计、邀请函和会刊等。这些平面媒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会刊的设计,会展的会刊是整个会展最为重要和权威的设计,同时会刊还能给参观人员提供一些非人工的导向功能,会刊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会展结束后作为会展的一种文化的延伸。中阿博览会,中媒介的运用主要有微信、微博和搜索引擎等新媒介平台。这些新媒介平台不仅仅让中阿博览会的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每一个受众,而且还能帮助进行中阿博览会进行资料的保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发展的契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壮大,会展设计逐步走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对中阿博览会的媒介、会徽和主题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传播会展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的主要展示方式和载体,要求在进行会展设计的时候对参观者、主办方和参展方等三方人员的心理进行考虑,帮助会展更好地传达自身完美视觉效果和优秀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谭婷婷.略论会展展示的设计要素——以湖州汤姆斯食品有限公司为例[J].美术界,2015,(01):80.

[2]赵锡源,王冉.会展设计艺术的应用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5,(33):62-63,78.

[3]朱素容.会展展示设计中视觉心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4]孙贺峰.以“中阿博览会”为例谈会展设计中的视觉传达[J].大众文艺,2015,(21):127-128.

作者单位:

探究式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过程: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悬挂起来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摆动:摆钟摆锤的摆动,公园里小孩在荡秋千,起重机下货物的晃动……悬挂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什么运动?摆钟是利用什么原理制作的?学习了“单摆”这节课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2.探究摆的.振动周期

(1)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摆钟,引导学生观察摆锤的摆动和指针的变化,然后展示摆球、铁架台、细线等实验装置,演示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的振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摆球的往复运动。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联系往复运动表现出的运动周期性,提出问题:

摆的振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进行猜想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

①摆的振动周期可能与摆球的振幅有关;

②摆的振动周期可能与摆球的摆长有关;

③摆的振动周期可能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讨论时,有的学生可能猜想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所受重力有关,很少有学生猜想摆的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3)设计实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并依此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甲、乙、丙三大组(每一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探究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振幅、质量、摆长的关系。学生进行讨论,整理、归纳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测的物理量(见表1)。

表 1

摆的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在课堂上不易进行实验探究,可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提出在高层建筑中,在升降机中,在月球上,在飞船中,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做实验。要求学生课后写出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案。

(4)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同时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见表1)。

(5)交流、评估

学生分析、进行观察、测量和得出实验结果,与猜想进行比较作出解释(见表1)。各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启发学生评估各组实验结果,总结摆的振动周期特点:①偏角较大时,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大小有关;②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质量无关;③偏角较小时,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大小无关,跟摆长有关,摆线增大周期变大,摆线缩短周期变小。

3.探究单摆振动特征

教师: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单摆由摆线和摆球两部分组成:第一,摆线需由质量不计、没有伸缩性的细线提供;第二,摆球的密度较大,而且摆球的直径要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这样才可将摆球看成质点,构成单摆。前面实验时提供的摆球和摆线基本符合构成单摆的条件,实验用的摆可看作单摆。

(1)提出问题

在上述实验探究中学生可能提出问题:单摆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2)进行猜想

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①单摆振动不是简谐运动,因为单摆振动周期的大小跟偏角的大小有关,不是一个定值。

②不能确定。因为单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要看它受到的回复力的大小是否跟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③因为在偏角较小时,单摆的周期跟振幅无关,跟摆长有关,像弹簧振子的周期那样,周期由振动物体本身决定。所以这时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

(3)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归纳,确定设计思想,制定计划:

①设计思想

上一篇:田埂上的守望700字作文下一篇:成功人士的梦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