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2024-07-02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精选11篇)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1

摘 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矿产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湘西州境内,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西东,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洞入境。由于长期以来对矿产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致使该地区相关流域的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希望通过本文,提出防治水污染有效的措施与处理建议。

关键字:湘西地区;水污染;重金属;防治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of Xiangxi area

Zhang Che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 Xiang Xi area has a wealth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In the mineral min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will produce a lot of waste residue and wastewater.The territory of Xiangxi, south of Yuanjiang river crossings, Youshui River, Wu river across the East and West, o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uayuan river of the Xixiang River from south to north by tea hole entry.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e to long for mineral development brings the inadequate attention, resulting in the area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Xiangxi area;water pollution;heavy metal;prevent

水污染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湘西州境内不仅有着丰富的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而且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储量都名列前茅,全州已开发的金属矿藏资源主要有锰(Mn)、铅(Pb)、锌(Zn)、镉(Cd)、铜(Cu)和汞(Hg),铅锌矿和锰矿分别排名为全省第一和全国第二[1]。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湘西地区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但是采矿和冶炼活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如何应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尤其是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如何减轻因经济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问题。湘西水污染的现状

地下水是人们生产生活主要的用水来源,根据湘西自治州环境监测站的调查[2], 在被调查的54个地下水点位中,污染源点中的吉首市峒河办事处肖家坪一组水井曾因为周围电解锰企业生产造成严重的锰、镉污染,引起群众上访。在他们的调查中,粪大肠菌群超标、锌有少量检出;古丈县岩头寨乡坪家村五组主要污染源为锰矿开采,监测结果表明,该点位亚硝酸盐超标2倍,锰、锌、铅等重金属物质虽未超标但均有检出。

由于粮食、果蔬等产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大大提高,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给土壤及浅层地下水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农业高产区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已开始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些污染物一部分在地表被土壤及植物吸收,一部分被自然环境所降解、净化,一部分被地表水体接纳,还有一部分随岩层裂隙进入地下水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这次地下水污染调查[2],54口监测井中有5口水井发现亚硝酸盐超标。其中,市光明水厂超0.35倍;白沙镇白沙泉超标13.6倍;花垣镇涧水坡水井超标1.2倍;灵溪镇连润村超标0.15倍。

李永华等人[3]以湘西境内凤凰铅锌矿区的不同区域的地表水为对象,研究了铅锌矿区水体中 Pb、Zn、Hg等元素的污染状况。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凤凰铅锌矿区内地表水受到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水中的Pb为严重污染,Zn为轻度污染,Hg为中度污染。矿区地表水中 Pb、Zn、Hg平均含量分别为(0.145±0.060)mg·L-

1、(0.362±0.393)mg·L-1和(0.175±0.359)ug·L-1。与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GB3828-2002)相比,矿区水体中Pb平均含量超过国标Ⅳ类水质量标准2.9倍,Zn基本符合国家Ⅲ类水水质标准,Hg超过国标Ⅲ类水质量标准1.75倍。

通过这些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在湘西的城市、农村、工矿企业周边的地下水体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污染,而且局部水井的水质已经严重恶化。部分边缘地区的水井也因为受到化肥及农药的污染,水质下降,重金属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已成为湘西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湘西州地下水的水质整体上已不容乐观,地下水的保护也已迫在眉睫。水体污染的原因

2.1 矿产废渣的影响

湘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资源丰富,为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有大大小小的矿区分布在湘西及周边地区,采矿和冶炼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这些废渣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堆积在河边。尤其是流经花垣县的花垣河河岸周围堆积废渣达数千万吨,在长期风化淋溶作用下[4],可能使大量有害物质迁移至花垣河内,可以预料花垣河沉积物受到了来自矿产废渣和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流经吉首市的峒河两岸也发展了多家锰矿加工企业,致使下游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河流景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2 金矿尾矿-水相互作用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产生了大量的矿山固体垃圾尾矿。尾矿的大量堆积给矿山附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5],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尾矿中,微量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当它们从地下被搬运至地表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很容易与水相互作用发生化学风化,产生酸水并释放出大量有毒重金属元素,对矿区附近的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2.3 人为原因

仅在湘西地区的花垣附近环保措施不全或没有环保设施的选矿厂、化工厂、冶炼厂、电解厂、造纸厂等就有近百家。每年有308.35万吨的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直接排人花垣河,还有20多万吨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渣也直接向花垣河倾倒[6]。湘西地区的其他河流的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人们的生活区大都依水而建,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大,大量的垃圾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被露天堆积。这些垃圾经过雨水的淋洗,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渗透或通过地表水渗漏入地下水系,引发地下水污染。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而湘西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数正在建设中。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渗漏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氮磷含量及粪大肠菌群指标升高。水污染的处理方法

3.1 针对矿产废渣带来的重金属污染

湘西废水中的代表性重金属离子有Zn2+、Pb2+、Mn2+、Cu2+、Cr3+。目前已经被用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过滤,混凝,絮凝,浮选和吸附法[7-10]。化学沉淀法在沉淀过程需要大量的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碳盐、氢氧化物和硫化物沉淀。沉淀物形成后可以通过沉淀分离或过滤水与水分离。3

然后,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或油、适度的回收再利用[7]。化学沉淀法适用性强,应用相当广,操作相对简单和价格廉价。但处理后会产生大量沉淀,造成二次污染。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8];离子交换法的处理能力强, 处理效率高和反应迅速。但是,当化学试剂耗尽时,离子交换树脂再生, 会引起严重的二次污染。提高了处理的成本,特别是在处理水量较大且含重金属浓度较低的废水。膜过滤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重金属离子,但成本高、工艺复杂、膜污染、低处理量等缺点限制了它们在去除重金属中的使用。使用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产生的污泥虽然可以良好的沉降和脱水。但是这种方法涉及到化学品的消费,增加污泥量。吸附是一个用于从废水中去除含低浓度重金属的方法。高成本的吸附剂虽然限制了它在吸附中的使用。但是也有很多低成本的吸附剂品种已经经过了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开发和测试。每一种处理重金属的方法都有利有弊,如何做到使利大于弊,是我们在处理重金属污染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对金矿尾矿进行二次开发

尾矿是矿石经破碎和选矿后的废弃物,尾矿集中堆存形成尾矿库。尾矿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伊利石等硅酸盐脉石矿物,其次为方解石、白云石等,金属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辉锑矿、黄铁矿、黑钨矿、方铅矿、毒砂、磁铁矿等,大多数金属硫化物已被氧化为金属氧化物。通过研究[11]发现废石堆中Au、Sb和W的含量及富集系数要显著高于围岩地层,但又明显低于矿石。所以尾矿既是潜在的重金属污染源,又是重要的Au、Sb和W后备资源。

从经济角度考虑,尾矿堆存于地表,开采容易,可露天开采,其开采成本低。并且,尾矿的粒度较细,破碎选矿容易。对尾矿资源的二次开发,既可充分利用资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可消除或减轻污染源,改善矿区环境,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进一步开展尾矿二次开发方面的研究是解决尾矿对水体污染的一个新途径。3.3 改善河道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位的治理工作。首先,从源头进行处理,杜绝食堂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水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水质的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对水道进行整改,可以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最后在河边植草皮,种树,建立绿化带,避免水土流失。并号召居民不要破害这些保护环境的绿化带。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由政府农业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农民科学、合理

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对未来水污染防治的展望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2

一、苗族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

首先, 我们尝试用现代色彩学的相关知识来解读传统的苗族服饰图案。苗族服饰的色彩是极其鲜明的, 色彩的表现展现出了苗族人民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种本能的热爱, 充分显示了苗族的传统文化内涵。这种色彩的象征意义, 对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苗族服饰独特的色彩视觉效果。

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 我们可以运用色彩调和的一些方法使原来纯度、明度比较高的色彩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色彩设计的标准是调和, 我们可以尝试以色彩秩序构成调和、以色彩面积差异构成调和、以色彩间隔构成调和、以色彩混合构成调和等等。如红色和绿色这组强对比关系, 通过其他颜色的小色块穿插, 使原来强烈的对比形成和谐的变化, 从而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从题材上划分, 主要有动物类、植物类、苗族历史类, 人物比较少见。动物类的图案主要有:蟠龙、飞鸟、蝴蝶、鱼虾等;植物类的图案主要有:梅花、牡丹、莲花、石榴等;苗族历史类的图案主要有:骏马飞渡、江河波涛、蝴蝶花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图案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现代气息鲜明、造型生动夸张。苗族刺绣借助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表达了人们喜庆、吉祥、长寿、丰收、友谊、爱情等美好的愿望, 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纵观现代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 很多以传统的民族图案为创作原型, 以现代的设计构思和理念重新诠释。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 很多现代设计作品从传统的图案中汲取了最有特色的艺术元素, 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来展现出来, 具有现代、震撼的视觉效果。这种诠释把传统的装饰图案重新分解、打散、整合、重构, 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完美解读。只有延续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 才能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苗族服饰的开发策略

湘西作为世界级的旅游平台, 每年吸引上千万的游客来此, 而且, 湘西苗族服饰的苗绣在2006年就被收录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因此, 对于苗族服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效益, 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大力开发的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将会让全世界的游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这样可以把中国的民族风带到全世界。

目前, 湘西苗族服饰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民族服饰旅游品牌不成熟、品牌形式比较落后, 缺少科学化、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不够等等。在湘西的一些旅游景点, 只是单纯的在一些歌舞表演中让人们感受传统服饰, 并没有着重的单独介绍。

对于苗族服饰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处理好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问题。我们思考传统苗族服饰的发展和定位, 目的在于延伸到对整个传统民族服饰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服饰作为产品设计的一种, 它产生于人们生活的社会物质生活大环境, 如果脱离社会背景去讨论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是不切合实际的, 也是不现实的。其次, 要处理好民族传统服饰的定位问题。民族服饰的发展要建立在我们对其深入的了解和概括提炼的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才能真正的凸显出传统服饰的精髓所在, 才能设计出兼顾两者精华的作品。第三, 充分发挥专业院校的优势, 积极进行苗族服饰的设计和开发。如北京服装学院, 该学院的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博物馆, 珍藏有丰富的民族服饰并形成了特有的收藏优势。其中, 苗族服饰的收藏是全国同行中最齐全、最精良的, 可见他们对于传统服饰的重视。第四, 依托旅游资源进行苗族服饰的推广。湘西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苗族服饰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们应该积极发掘湘西苗族服饰旅游价值, 探讨开发湘西苗族的旅游服装, 从而使得传统服饰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 湘西的苗族服饰才能跟上风景人文旅游的步伐蒸蒸日上。

艺术创作和我们的时代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密不可分。湘西地区苗族传统服饰可以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去解读。物质层面, 人们用来御寒保暖;精神层面, 人们可以获得艺术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我们要吸收富有时代感的新思维, 在保持苗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使苗族服饰的美锦上添花, 受到世人的青睐。这也充分说明了:少数民族艺术是深深根植于少数民族的深厚文化中的, 民族艺术的青春和魅力是永恒的。当下, 我们学习少数民族有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 既要立足传统, 又要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 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摘要: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速度飞快, 传统的民族服饰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变化, 探索苗族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苗族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方法及其开发策略, 旨在对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方面做一些尝试。

关键词:湘西地区,苗族服饰图案,现代应用,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卿少宁.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及其开发[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1 (9)

[2]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素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 2005.

[3]李晖.苗族服饰图腾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湘西地区小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 篇3

湘西地区小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

石艳平,尚小舟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当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催生出了不少特色各异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湘西地区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即少教多学模式就是对该地区小学教育教学的一场及时雨。此教学模式的构建,将在少教多学理念、操作及实践等多方面对湘西地区的小教事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少教多学;湘西地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12-0004-02

在数字网络统治的当下,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渐渐趋向无声。成人如此,周围环境如此,孩子的交流沟通能力相当令人担忧。在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引领下,提出并实践了教育改革,试图通过此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地处湘、渝、川、黔四省边区交汇处的湘西地区,对一些学校教学改革先进经验还处在效仿、实验阶段。湘西的城镇小学和其他大城市一样,班额超大,少则六七十人,多则八九十人。在这些班级上课的教师工作任务可想而知,而农村小学,虽然班额小,但孩子们见识受条件限制,且多为留守儿童,心理上本来就缺乏幸福感,如果在学校课堂上找不到快乐,可想他们的童年是何等的不幸!因此,构建适合湘西地区小学的教学模式即少教多学模式无疑是对湘西地区小学教育教学的一场及时雨。

而“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以上缺陷。这个听起来并不新鲜的词语再次被提及的时候,可能很多教育工作者并不以为然。可能认为“少教”就是老师不讲了,“多学”就是让孩子自己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少教是指教师“精心、精彩、精致”地教。引在学生的疑难处,导在学生的乐趣处,点在学生的欠缺处,“多学”是指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快乐地学”。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湘西地区少教多学模式。

一构建模式的准备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

新课标明确“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位优秀的导演,只有教师给学生安排大量的“戏份”,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因此教师要“隐身”目的是让学生“在线”!教师虽“隐身”,却仍在网上,仍在引导组织关注着课堂,另一方面,作为新一代教师一定要充分相信你的学生,完备从“扶”到“放”的操作理念。一定坚信,坚持走改革之路,才能求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二)合作小组的建设

我们知道《标准》将合作交流寓于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两项目标之中。在问题解决的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中,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生生互动与影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这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动脑筋、相互切磋、交流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湘西地区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孩子,跟外界交流少,胆小、害怕排析陌生事物,语言表达能力极其欠缺,改变这些孩子的习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在学校,在课堂上相互之间学会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发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这个地区的小学生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前期工作很重要,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又要做到“同组异质”,同组异质,且先培养出每组能力较强的组长,让组长带动组员学习,每个组员又有不同的分工,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各科小组长,让组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他们相互督促,相互合作,提高责任心,交流能力,爱上课堂,一段时间(一段一个学期)后,小组重新组合,到中高年级可尝试同组同质。教师在学生思维处境迷惑时、思考开放性问题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能相互启发对方的思路,这时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就会使得问题越来越清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和深刻。

二课堂上的“少教多学”

(一)以激发兴趣促进“少教多学”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课堂上,低年级老师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合作习惯。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培养兴趣的过程,并认为“使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罪恶”。在他看来,任何教学都要建立在学生现有兴趣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激发和引导兴趣的手段把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之中,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大的效果,“没有这种兴趣,教学无疑是空洞乏味、令人反感的”;另一方面,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兴趣,“只要培养了兴趣,一个人即使走出了学校,兴趣也可以伴随他一生,使他终身受益”。而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自控能力差,因此,教师可将故事、童话融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让孩子们爱听、会品、乐写童话故事。教师可将游戏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生学完加减乘除后带领学生玩扑克牌(二十四)、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可借助手指操帮助学生熟悉9的乘法口诀,对中高年组学生可以讲数学家的小故事、儿童趣事,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合作学习实现“少教多学”

在学习方式上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让孩子提问题,设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难点,老师在幕后作提示、补充,必要时,老师也可以“大学生”的身份加入小组,装作不懂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用学生自己学着解答自己提出的学习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们带着思考地围绕问题各抒已见,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当堂训练,课后不留“剩菜剩饭”。

三课堂外的“多学”

(一)以阅读达到“多学”

当今世界,各国一致认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对儿童阅读总的要求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本的质量只能达30多万字,因此,丰富的课外阅读尤显重要。低年级可每学期固定几本必看的课外读物(可以是文学、数学、科普、常识等类型),一学期开展1-2次读书讲故事活动,摘录一些优美词语。中高年级每期拟定必读和选读书目。每月一次师生“共读一本书”; 每周一次读书会,读书会是让所有相关者每周共度一两个小时的绝佳方式,人人都是赢家,对一些特别喜欢阅读的孩子要求他们每期一次“小创作”;当孩子们读完原著时,可以让他们观赏改编的电影或舞台剧,并定期播放科普知识的视频、名人传记的讨论会;在班上每期举办一次读物推荐会,这是孩子们交流阅读心得的另一种形式,能够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主感,这样一改原来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动机,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

(二)以讲坛实现“多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多学”,通过实验,教师可在班上创立 “百家讲坛”活动。即请学生的家长走进课堂,分享他们在各个行业的成功经验和成长励志故事或者带领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方面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此为“多学”之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还能在课堂上进行亲子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互学、群学、打开湘西地区孩子们紧闭的双唇,大胆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利用家长和网络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资料的摄取,课堂外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养成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写作、比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他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多学”。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46(5)。

[2] 张晓伟。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

[3] 王红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 唐文杰。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选择――以湖南为例[J]。 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4

关键词:城镇河道整治; 淤泥处理; 重金属; 固化;

1 城镇河道整治中淤泥处理技术概述

生活垃圾污染与处理 篇5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垃圾,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垃圾。生活垃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1]面对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如何处理好发展治理的关系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垃圾被称作“放错地方的资源”妥善处理不但可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还能节约不少资源。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前言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从某个层面上而言,垃圾,只有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都是宝贝。对付生活垃圾污染,发展更发达的垃圾处理技术来处理垃圾和加强国民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两项措施都是尤为重要的。

温家宝说过:“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也足以战胜一切灾难!”换而言之,如今我国人口已突破14亿,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生活垃圾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就拿废旧衣物来说,旧衣服不能回收再利用,不但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而且水质、土壤、空气等都会受到污染。目前,旧衣物的出路有三条:

一、居民自行处置,大部分被当作垃圾扔掉。[2]由于这些衣服大多由化纤材料构成,可降解性差,并且经过了织布、漂染等多道工序,随便丢弃,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二、由资质完善的专业旧衣回收公司处理。[3]他们一般对旧衣物进行两次分选,第一次是价值分选,将成色新、款式新的衣物挑出来,消毒后捐献给有需求者,这部分占公司回收旧衣物的3%~4%;第二次是按照面料成分分类,捐赠余下的回收旧衣物会按照毛、棉、化纤、混纺、鞋包分类后,再生利用为纺织原料,用于制作无纺布、劳防用品、菜棚保暖棉以及车用隔热用布等。

三、通过民政部门或公益组织 等渠道,经消毒后捐往灾区或贫困地区。

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膺鸿算了一笔账:1亩地产棉花80公斤,每利用1公斤旧衣物再生纤维等于节约用地8.33平方米,同时可减少劳动力、化肥、农药和物流费用的投入;1吨石油可生产涤纶、尼龙等化纤原料800公斤,利用废旧化纤织物加工成再生粒子原料,不仅可以节约石油,还可节约其他化工原料的投入。合理回收的话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化利用,其益处可谓不小。[4]

包装垃圾处理问题也是及其显著的。仅从快递服务行业讲,根据大陆邮政局资料,去年大陆的快递服务业务量总计206.7亿件,年增48%。报道称,包装材料繁多,但是大多数的快递公司或电商都没有回收计划。快递用的胶带和填充泡沫等,往往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只得直接扔掉。[5]这些塑料包装往往都是难以降解的,并且会破坏土质,妨碍植物生长;填埋后可能会污染地下水;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

垃圾分类的观念还没能在我国深入人心,特别是在一些落后的乡村,由于大部分居民没受到过环保教育,垃圾乱扔等问题非常严重。很多生活垃圾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白色污染,重金属污染。

相对而言,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依赖的不是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科技,而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民众的自觉性。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人们已经把是否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正确使用垃圾袋等作为评判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6]在日本不严格的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面临巨额的罚款。日本的垃圾分类是从出生开始就学起的垃圾分类对日本的孩子来说,是从小旧看惯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丝不苟,榜样的力量就会铸就他一生的习惯。

一个饮料瓶子,在中国可能只随手一扔就完了,在日本,丢弃之前需要喝光或倒光、简单水洗、去掉瓶盖,撕掉标签、踩扁、根据各地的垃圾收集规定在“资源垃圾”日拿到指定地点,或者丢到商场或方便店设置的塑料瓶回收箱这五个步骤。

在日本垃圾回收的时间是固定的,错过了就要等下一次。比如厨余垃圾被叫做“生垃圾”,因为它会腐败和产生味道,因此一周有两次回收的时间。每年12月,市民会收到一份年历,每天的颜色不同,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不同垃圾的回收时间。[7]

日本的垃圾处理站叫做是资源循环站。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变废为宝,有的用于火力发电,有的用来建设蒸汽游泳池,从垃圾里提取金属成为原料,最后剩下来的垃圾渣 用来铺路和填海,日本有个娱乐区叫台场,就有一半是垃圾填出来的。

目前对于城市生活垃圾,能够达到工业化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这三类。依据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垃圾焚烧比填埋、堆肥等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垃圾量猛增,填埋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焚烧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并被大力推广。

垃圾焚烧发电在国外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1874年-1970年近100年,这一阶段是垃圾焚烧初始发展阶段,人们主要关心如何焚烧垃圾;第二阶段是1970年-2000年前后,这一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环保,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垃圾焚烧的烟处理技术在这一阶段得到较快发展。今天在发达国家,人们可以很自信地认为建造垃圾焚烧厂是一件高尚的事情,因为它有效地减排二氧化碳。比如,日本东京垃圾焚烧厂就与居民区很近;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垃圾焚烧厂也是在体育场旁边;巴黎塞纳河的垃圾焚烧厂,离埃菲尔铁塔只有2公里。在欧洲,生活垃圾焚烧厂往往还是城市居民的供热热源。这是欧盟垃圾焚烧的发展趋势。巴黎地下垃圾焚烧厂的供热量是整个城市供热量的50%以上。[8]

“垃圾焚烧将成为未来主流”——刘晶昊(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占地省、减量效果明显、余热可以利用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也有近30年应用历史。目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装备日趋成熟,产业链条、骨干企业和建设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我国用地紧张、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大的一线城市,关于生活垃圾焚烧的技术发展正在逐年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中该技术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虽然该法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但焚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飞灰,飞灰中含有可被水浸出的较高浓度的Cd、Pb、Cu、Zn和Cr等有害重金属物质和盐类。当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主要有水泥固化-危废填埋场、飞灰熔融处理技术、飞灰水泥窑共处置技术、飞灰烧结轻骨料处理技术等。[9]

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在中国,处理好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要有发达的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加强公民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自觉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垃圾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环保短板,需要凝心聚力、开拓前行、共同作为。

参考文献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6

1 中学体育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1.1 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

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项目从内容上看比较单一,并且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大大降低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有一些学生感觉体育课不重要,不重视体育课的学习,影响他们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来源于民间,是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把这些具有“本土”气息,比较有趣且运动强度适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带进校园,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1.2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的发展要靠教育。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子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举国体制下,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偏向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相对比较严格,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提高,体育运动逐渐向大众化、休闲化、娱乐化的发展。传统的中学体育课程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体育课程的内容要向多元化发展,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有利于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还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与实施。

1.3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1]。随着现代主流文化的入侵,“本土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很大冲击。学生们一味追求“时尚文化”,摒弃本民族文化,他们认为本民族文化太过于“陈旧”,不能满足他们精神的需求。主流文化的现代性使学生们对族群认同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逐渐衰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文化载体,在学生群体中传承,不仅可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本民族文化有一种民族认同感。

2 中学体育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教材

中学体育教材一般都是《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涉及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对于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没有涉及,本土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仅仅是教师或者传承人凭个人技艺在传授,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授过程中都是五花八门,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师在给学生备课时就没有标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显得有点盲目。

2.2 学校管理制度欠缺

学校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是主要原因。其次,学校没有统一科学的规划,引入项目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盲目的,具体的实施细则都没有制定。专项资金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资金不足制约其发展。

2.3 师资队伍匮乏

由于湘西地处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教育水平比较低导致师资严重匮乏,本身会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极少,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由于没有学历无法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一些教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培训机会又少,他们的技能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4 场地、设施的缺乏

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需要相应配套的场地和设施。比如,引入湘西苗鼓项目时,首先需要足够教学的苗鼓,然后寻找场地,因为打鼓声音过大影响日常的教学,要找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练习。场地和设施的缺乏影响到项目的引入情况,如果学校能够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施此项目就能引入学校进行教学。相反,就不会开展此项目。据调查,在湘西地区很多中学由于场地和设施的缺乏,有的只是开展了一些小型项目,有很多甚至没有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课程的开展。

3 中学体育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对策

3.1 编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

湘西地区一些中学体育课程引入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没有整理出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教材的缺失,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程的效果。基于此,湘西教体局应组织有关专家和传承人根据湘西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编撰具有湘西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教材的编撰要体现出教育性、趣味性、实效性等原则。在整合与吸取现代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民族体育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应具有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的特点,编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教材[3]。教材内容要具有较大的弹性,要给体育教师留下可发展空间,使教学效果更好。

3.2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眼光不要只放在竞技体育上,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有关领导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学校要对该体育课程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对时间、人员分配、教学方式等都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实施,使其更加有序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程的检查、考核与评价还不到位,没有具体的评定标准,需要湘西教育部门做出规划,以便于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

3.3 增加师资队伍培养

从调查中发现,湘西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虽然了解,但是真正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老师很少。首先要在大学里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通过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中学任教。其次,中学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学能力,通过自己的不断钻研,掌握相关技能;教育部门要组织相关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使动作更加标准,更加生动:还要组织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专家进行研讨学习,通过研讨会使更多的基层一线体育教师学到更多的教学理念。

3.4 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配备

体育课离不开场地和器材,民族传统体育的苗鼓、打陀螺等都需要场地与器材,需要对场地与器材进行配备。但是湘西地区贫困中学,根据自身学校情况可以选择开设一些场地小,器材简单的项目。甚至有很多器材可以自制,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能教会学生如何自制器材。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校投入购买器材资金也会减少。但是仅仅靠自制是不行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大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的投入,使学生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更有利于中学体育课程教学。

4 结语

综合分析,湘西地区中学体育引入体育课程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往往会有经费不足、师资匮乏、场地器材缺乏等问题,影响着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程,将提高体育课程的吸引力,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不仅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湘西地区中学体肓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学体育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提高体育课程的吸引力,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存在的教材、经费、管理、师资问题,提出了编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增加师资队伍培养、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配备等措施。

关键词:湘西地区,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白晋湘,田祖国,宋彩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与现代化发展[J].文史博览(理论),2011,0153-55.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7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和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因而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动态,同时考虑国家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今后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重点,以及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的一些见解.

作 者:朱永官 陈保冬 林爱军 叶志鸿 黄铭洪 ZHU Yongguan CHEN Baodong LIN Aijun YE Zhihong WONG Minghung 作者单位:朱永官,陈保冬,ZHU Yongguan,CHEN Baodong(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林爱军,LIN Aijun(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北京,100029)

叶志鸿,YE Zhihong(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州,510275)

黄铭洪,WONG Minghung(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香港九龙)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8

对上海市浦东农业区蔬菜样品进行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高低依次为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大棚蔬菜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田. 对蔬菜硝酸盐含量评价结果表明:大棚部分叶菜类蔬菜硝酸盐污染严重;杭白菜、空心菜、毛菜、苋菜与青菜已达三级污染水平,其中毛菜三级污染指数达1.28. 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大小为叶菜类>豆类>茄果类>瓜类,其中生菜、毛菜、扁豆、空心菜和苋菜超标,占样品总数的13.9%.

作 者:侯晶 陈振楼 姚春霞 陆利民 蔡贞 HOU Jing CHEN Zhen-lou YAO Chun-xia LU Li-min CAI Zhen  作者单位:侯晶,陈振楼,姚春霞,HOU Jing,CHEN Zhen-lou,YAO Chun-xia(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62)

陆利民,蔡贞,LU Li-min,CAI Zhen(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01)

刊 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7(2) 分类号:X144 S1 关键词: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污染   评价   浦东新区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9

一、组建假期抗战宣传团体,开展抗战宣传

1937年底,在新任省主席张治中的支持下,湖南成立了抗日运动委员会,发动各校的大小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湖南省教育厅通令全省各大中小学校,提前三周放假,让学生回乡配合当地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唤起民众,起来抗日。湘西“成千上百的青年学生,都养精蓄锐地待机怒吼”[1]。他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积极开展抗战宣传,泸溪、大庸、溆浦等县的抗战宣传尤为突出。

当年,泸溪县在省第一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龚宗炳、张祖培等人接受湖南省抗日运动委员会的指派,回县组织在外地读书的学生以及家乡的爱国青年50余人,组成了“寒假服务队”,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服务队分戏剧、歌咏、文字宣传三个组,戏剧组除了采用省颁的《放下你的鞭子》剧本外,还自编了《铁蹄下的沦陷区人民》、《哪里是我的家乡》等节目。歌咏组用歌剧形式演出的《哪里是我的家乡》、《大路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歌曲,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动员民众起来抗日。文字组的同学, 积极印发了大量传单, 还在交通要道和公共场所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必须滚出去!”、“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等巨幅标语, “大街小巷充满了抗日救亡的气氛, 极大地激发了当地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大庸县的假期抗战宣传也搞得红红火火。大庸县西教乡西文保黄基华师组织了一个抗敌救国宣传队,利用假期,先后在桥头、罗水、教字垭、中湖等集市,宣传抗日救国。为了扩大宣传面,大庸县西教乡强华小学还编排了《流亡曲》、《淮河边的血债》、《三个流浪儿》、《王大娘送子参军》、《血债要用血来还》、《不当杀人的土匪,要当抗日的英雄》等十几幕话剧,到本乡的桥头、罗水及义安乡的罗塔坪等地演出。宣传队还用大竹筒装石灰,用茅草把做笔,沿途书写“抗日救国、还我河山”,“好男才当兵,好铁才打钉”等长短标语,在有学校的地方,还借用黑板办黑板报。为了唤起人民大众奋起抗日,大庸县学生还在竹园补习班组成一个规模较大、宣传能力较强的“抗日救国宣传队”。下面分成六个小组, 即剧务组、导剧组、歌咏组、讲演组、书画组和交际组。演员有王仙舟、杜兴阶、杜飞雄、杨玉书、刘汉阳、周日基、杨万梯、宋有富、何运鸿等30余人, 宣传形式有话剧、歌剧、相声、顺口溜、快板、莲花闹、九子鞭、土地戏、渔鼓、歌唱、演讲、写标语、画漫画等。从1942年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为止, 宣传队走遍了兴隆、中湖、桥头、罗水、温塘、罗塔坪等地方, 风雨无阻, 寒暑不辞, 有十几万人次看过他们的演出。

溆浦县师生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和教师服务团也十分活跃,经常下乡流动演出。当时川水小学老师夏瑞珍扮演“放下你的鞭子”剧目中的卖唱小姑娘,扣人心弦,吸引观众,募捐得很多钱,送交抗敌后援会;民国大学在大潭和县城也演话剧、唱抗日歌曲。隆重的“七七周年纪念大会”的当晚,举行了文艺晚会;教师黄文星和贺志远组织两校学生和民间艺人的抗日宣传队还到椭圆场坪演出话剧和歌咏。在偏僻的山旮旯,当地老百姓第一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谁愿意做奴隶》和《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

其他各地的假期抗战宣传也都非常热烈。1938年元月,桑植县旅常(德)学生抗日宣传服务团集中在县城,进行口头、漫画、歌咏、戏剧、标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开展街头宣传50多次,听众达15000人次,散发抗日传单3000多份,街头漫画800多幅,标语1200多条,民众评价学生说:“读书不忘救国,宣传重于作战”。凤凰县成立了凤凰青年战时服务团,由寒假未及返校的学生和城镇青年100余人组成,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保靖县也组建了“保靖学生战时服务团”,以壁报、黑板报、漫画、标语、歌曲、话剧等形式揭露日寇的罪行,鼓舞保靖人民的抗日斗志,唤醒了保靖人民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激起保靖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爱国行动[2]306。1938年,黔阳简易师范师范部学生强烈要求抗日,他们举办了《星火》墙报,还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游击队》等话剧,大力宣传抗日救国。1938—1940年,绥宁县一些进步青年学生利用假期,在武阳、白玉、唐家坊等地演出活报剧和话剧,举行合唱和表演唱,宣传抗日救亡。1944年,从武冈迁入绥宁的省立六师和洞庭中学1000余名师生利用假期,深入乡村表演小戏、歌曲、歌舞,动员民众团结抗日[3]599。龙山县在外学习的青年学生成立了“龙山学生抗日宣传队”,抗战宣传搞得十分活跃。队员们每年寒暑假都自觉回县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每天上午进行街头宣传,下午多半是组织球赛,晚上定期作文艺演出,直至抗日胜利。

二、组建专业抗战宣传团体,开展抗战宣传

青年学生组建的假期抗战宣传团体毕竟受时间的限制,因此,一些知识分子还自动地组织了一些专业抗战宣传团体,以洪江、桑植等地尤为突出。这些成员“每天在自己家里吃饭,穿上草鞋,肩挑手提道具,先到预定地点集中,然后到各个公共场所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讲述前方将士英勇抗日的故事,教唱抗日歌曲”。他们“不分白天黑夜熟悉剧本、背诵台词,有时排演节目到深夜,从没一个人叫苦”。相比而言,他们的活动表现出更强的民族意识。

洪江爱国知识分子组建专业团体开展的抗战宣传非常红火。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是“吼声歌咏队”。1938年秋,江人杰等爱国知识分子发起成立。参加者约有40来人,大多数是各学校的爱国进步青年教师以及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闻工作者。歌咏队广泛开展活动,一时抗战歌声四起,激情洒扬,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抗日情绪,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吼声歌咏队”还多次参与和主持募捐活动,收入全部用来慰问后方战士,救济后方难民。1938年,爱国知识分子又组成“国难化装宣传团”,该团下设京剧组、话剧组、歌舞组,开展抗战宣传,收入用于支援前线。洪江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汪有端、林功道、顾亚秋、尚澄秋、刘祖华、赵学海等联合组织话剧专业团体,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他们当时先后排练演出大型话剧:《好男儿,当兵去》、《原野》、《古城怒吼》、《万世师表》、《洪炉》、《海潮红》、《放下你的鞭子》、《重逢》等,生动地进行了抗日救亡的宣传,使广大民众深受教育。洪江鸿泥阁照相馆老板兼复兴小学音乐教师林功道、商达小学音乐教师刘纯品和宝庆小学校长朱思安等人组织成立了以聂金燕、杨继书、彭素君等十多个小学生为主要社员的“小鸟歌舞社”,编演抗战歌舞剧。如歌舞《小小画家》、《卖报歌》、《夕州红》、《卖花姑娘》、《努力》等十余个进步的小型歌舞和短剧。歌舞社利用群众集会之机,搭起临时舞台进行宣传,直到深夜。为了增强宣传效果,刘纯品和朱思安两人还用风琴伴奏。鸿泥阁照相馆的摄影师阙建先和乐器爱好者罗志成等人,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经常为“小鸟歌舞社”伴奏。

1938年,桑植县爱国知识分子陈英华、陈季南、黄远余等人和返乡学生组成“救亡剧团”,大力开展抗战宣传。他们深入到空壳树、叶家桥、瑞塔铺、珠玑塔、梅家桥等集镇演出。每次演出都由黄远余老师先报幕简介剧情。黄老师系安徽人,家乡被日寇占领后,无家可归,成了流亡学者。因此,他介绍剧情时,感情激昂,腔调悲壮,经常忍不住放声大哭。戏剧还没正式开演,报幕员就把观众带入战火纷飞的前线和国破家亡的苦难深渊。《流亡三部曲》的扮演者是陈雄湘、陈克肖两姐弟,因亲属陈士伯在浙江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姐弟两人对日寇深恶痛绝。一上台感情激动,悲愤交加。当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我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姐弟两人再也唱不下去了,泪如雨下,抱头痛哭起来。宣传队还演出剧目《贤妻良母》,剧情反映农民王卫国在母亲和妻子的动员下,舍小家为大家,走上抗日前线,英勇杀敌,为国立功的经过。这对当时的征兵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点燃了桑植人民抗日的烽火[4]146-148。1942年,桑植人王尚荣、王荣、陈广第等知识分子,在桑植又组织了“抗日救亡敌后画刊社”。画刊社积极宣传抗日,为抗日前线筹集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募捐到光洋200多元,散发抗日宣传画7000多张,并在县城刘家祠堂绘了十多幅大型壁画,用来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城内很多爱国人士走上街头游行,表示要把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到底。

其他各地也有一些专业抗战宣传团体积极开展活动。大庸县青年知识分子毛友会积极动员一些有文艺才能的青年和返乡学生,组成“七七抗战话剧团”。演员30多人,剧团附设“怒吼歌咏队”。其剧本、曲艺和歌曲,都以抗日救国为主题,除一部分由外地读书的学生带来,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编写的。其中有《江汉渔歌》、《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等。剧团和歌咏队所需经费,都由剧团人员凑集,道具等由大家筹借。除多次在向家祠堂演出外,还到敦谊、崇实等校为师生演出,到四澳坪、胡家岗为农民演出。1938年7月中旬,在大操坪搭台公演时,人山人海,全城轰动[5]1-6。芷江的涂仁育、周子厚、黄仲轩和刘廷尉、肖坤贞等20余个爱国知识分子,自发组织“抗战后援会”宣传队,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38年春夏间非常活跃。他们不仅在县城宣传,还经常下乡,先后到麻缨塘、岩桥和榆树湾等地演出,观众上万。1938年12月,溆浦抗敌话剧社在县立女校露天演出《敌后游击队》。溆浦县爱国知识分子组织的抗战歌咏队成立后,教民众唱《义勇军进行曲》、《枪口对外》、《游击队员之歌》和《大刀进行曲》等歌曲,还两次举行小学生抗战歌咏比赛活动。

战时,湘西各县的青年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抗战宣传,这一方面充分表达了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了湘西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由于“标语漫画贴满了街衢,宣传队不时在街头巷尾出现”,因此,湘西“已逐渐燃烧起抗战的火炬”,“中年人和老年人议论着战争,孩子们天真地唱着救亡歌”,湘西民众“已经觉醒了”[6]。

参考文献

[1]朱益凡.洪江近影的速写[J].湖南保安月刊, 1941 (3) .

[2]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 (第一卷)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年.

[3]绥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绥宁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7.

[4]张玉林, 陈克勋.记抗日救亡宣传队活动片断[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桑植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桑植文史第3辑 (内部出版) , 1992.

[5]陈自文.抗日初期陈楚在大庸的活动[M]//永定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永定文史资料第11辑:八年抗日战争专辑 (内部出版) , 1995.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10

一、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领导、老师对继续教育的思想认识上不重视

因农村学校开课多老师少, 教师教学任务重, 且美术课程不是考试科目, 基层学校对派出美术老师参加继续教育普遍不重视。

1.领导对派美术老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不是很重视。学校领导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老师的继续教育, 不少学校的领导认为“美术老师没有必要外出培训”“美术成绩好也不能提高升学率”“美术老师外出培训就是玩”“美术老师不参加外出培训, 在农村学校也能上课”。

2.美术老师对外出参加继续教育缺乏主动性。年龄大的老师认为自己反正快退休了, 没有必要出去辛苦的学习, 年轻的老师认为自己毕业不久, 在师范院校学习的知识还可以维持课堂教学。中年老师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生计问题, 也不愿意外出培训。

这些消极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参加了继续教育的美术老师, 也会使一些一线老师对继续教育的质量产生怀疑, 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二) 培训目标不明确, 培训方式单一

1.参训老师专业基础、年龄结构的差异影响了培训效果。继续教育美术培训班经常把专业美术老师、非专业美术老师混合在一个班级开展教学, 而且参训老师的基础不同, 年龄不同, 但大家都学习同样的内容, 这样难以评价学习效果, 难以评优评先, 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参训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2.专家授课内容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老师的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继续教育的培训老师一般以专家为主, 许多专家是高校教师, 省级教研员, 或深圳、湖州等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美术特级教师, 这些专家们确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但专家们的讲课内容普遍以城市或远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基础, 对于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学校而言接地气不够, 专家们引领的道路与广大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有一定的距离。

3.培训方式单一, 学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许多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 教学经验较丰富, 理论基础普遍不扎实, 但许多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以讲授为主, 缺乏启发性, 基础理论、名词概念讲解得多, 而联系湘西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进行的案例分析讲解得少, “满堂灌”较多, 师生互动较少, 参训学员主动思考不多, 通过培训得到的启发有限。

(三) 培训指标少, 教学任务重, 培训经费不足, 教学与培训的矛盾突出

随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培训规模的扩大, 培训人数的增加, 教学与培训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因教学任务重, 有的学校派出老师上课后, 原任课班级无老师代课, 使基层学校不愿派老师外出参加培训。湘西属老少偏穷地区, 经济上本来就欠发达, 主管部门送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 实施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 更新观念, 改进方法, 建设具有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特色的培训模式

1.改进培训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培训应该根据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特色开设课程, 湘西地区闭塞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优秀传统资源, 如民间节日“赶年场”“赶秋”“三月三”等, 民间习俗“对苗歌”“过苗年”“赛龙舟”等, 民间美术“苗族刺绣”“苗族剪纸”“土家织锦”等, 在继续教育注重教育的共性上如能突出湘西地区的“个性”, 培训效果定将事半功倍。

2.设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继续教育利益驱动机制。湘西地区许多美术老师都是非专业老师, 她们和城市美术专业老师相比, 可能素描、色彩等专业知识技能不突出, 但她们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美术技能, 如刺绣、木雕、编制、泥塑等, 非专业美术老师的技能考核方面, 湘西自治州已经开始使用民间美术技能作为评价项目, 如果结合继续教育在职称评定、晋级晋升方面也能增加民间美术项目, 老师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会更高。

(二) 申报相关基金会的培训项目, 争取资金政策的支持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许多民间基金会也关注教育, 关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基层老师的培训, 比如福特基金会、实事助学基金会、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等多年来都关注农村地区教学教学。在政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引入民间基金会的力量, 广泛开展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师培训, 能提升教师水平, 促进教育公平。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蒲公英行动”自2003年从凤凰县启动, 一直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教育公平为奋斗目标, 现为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蒲公英行动”在湘西地区以凤凰县为中心, 组织了多轮湘西地区美术老师和校长培训, 先后有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阿拉乡中心完小、文昌阁小学、龙山县民安镇二小、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怀化铁路第一小学、麻阳县锦江小学等21所湘西地区农村学校的美术老师参加了相关培训,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美术老师参加培训不需要原单位承担任何费用, 全由福特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 深受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好评, 湖南省教科院市级美术教研员工作会议也曾在凤凰县召开年会, 年会还组织全省美术教研员到腊尔山希望小学参观考察, 把湘西美术老师培训模式向全省作了推广。

“蒲公英行动”湘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老师和校长培训一般在湘西举行, 这些培训经常邀请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尹少淳教授,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等专家等专家到湘西举行接地气的讲座培训, 专家们甚至直接到阿拉中心完小、文昌阁小学、腊尔山希望小学等学校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很快, 培训效果显著。阿拉乡中心完小美术教研室的美术老师都是由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非美术专业老师组成, 她们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掌握了利用湘西当地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资源的方法, 她们开发的《苗族服饰》校本课程多次外出送教并入编教材, 非专业美术老师组成的阿拉中心完小美术教研室被评为“湖南省优秀艺术教研组”。箭道坪小学美术组老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 以少儿版画为突破口, 开发了《中国凤凰少儿版画》校本教材, 学生作品多次远赴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展览并获奖。腊尔山希望小学美术教师龙俊甲老师是腊尔山第一位专职美术教师, 2003年参加蒲公英行动,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开发了乡村泥塑、树皮画等地方课程, 先后荣获“湘西州美术学科带头人”“ 湖南运达乡村教师奖”“美术报2013年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数量少、学历低、底子差, 急需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升能力, 开拓视野。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71号) 指出:“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2015年3月,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出席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是也指出:“要努力配齐配好专职美育教师, 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国家已经发现农村艺术教育是薄弱环节, 并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具有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工作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到重视的一个时期,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术教师若能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结合湘西特色吸收外部力量为我所用, 提升自身素质, 定将建立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湘西地区的水污染与处理 篇11

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有悠久历史, 但长期以来, 语言学家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忽略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即跨文化交际能力。1959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 中就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 使之成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他的著作Syntactic Structures中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从而把语言的知识体系和语言的实际运用区别开来。语言能力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体系;语言运用是指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能力。他还认为“没有使用规则, 语法规则毫无意义”。在此基础上, 后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个意义远为广泛的概念, 即“交际能力”。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戴尔·海姆斯在其《论交际能力》首次提出交际能力。他认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的概念是不完整的。他指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只是说话的人内在的能力, 即能说出和辨出那些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海姆斯等人认为, 实际上社会情境中的选择规则同语言规则同等重要, 也是说话者语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于是在对乔氏的“语言能力”概念进行批评和探讨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含义更为深广的概念———“交际能力”。海姆斯等人的交际学说为交际法外语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启示了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美国语言学家萨比尔认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因此, 外语教学必须注重文化交际的渗入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998年曹文在《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一文中提出:文化教学分为两个层次, 即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以及衔接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教育。主张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 文化教学必须超越文化知识层, 达到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应抓住两个环节:一是知识, 二是理解, 把二者结合好, 跨文化交际目的就易于实现。我国1985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是在吸取了这种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制订的。《大纲》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由此看来, 在外语教学中摸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子实在是迫在眉睫。我国是举世无双的外语教学大国, 而外语教学效果尚不理想;西部地区的效果又低于沿海地区, 西部地区中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效果尤差。除汉族外, 中国拥有的5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边疆地区, 在60%的国土上成为省级自治区、地市级自治州以及自治县的主要聚居民族, 其总人数达1亿以上;加上汉族定居者, 民族地区总人口当为数亿。人们普遍认为:民族地区重在发展经济和基础文化, 外语可以缓一步。笔者认为, 此观点应予抛弃, 要想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适应当前文化、经济全球化形势的改革需要, 实现与国际接轨, 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改革, 培养高水平跨文化交际人才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一点对于在湘西民族旅游区的高职高专类及高等院校学生而言更是意义重大。湖南省旅游龙头———张家界, 这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种誉称的民族旅游地区设有高职高专类及高等院校共3所, 据不完全统计, 该区年游客量每年达到600万人次以上, 其中境外游客达60万人次左右, 占总人数1/10。目前还在不断增长。如此之多的外国客源无疑需要大批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 为更好地宣传与推介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民族文化, 吸引更多外国游客, 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获取理想经济效益。这就对我们的外语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历史性的挑战。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置于首位。本文主要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四方面对改革举措进行阐述。

2 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欠明确

2.1.1 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专业关注的更多是应用性,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为该专业主干课程的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就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复合型上,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 并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1.2 高等院校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校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育培养的目标应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 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 并针对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从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从总体上看, 不管是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教学, 还是高等教育中的旅游英语教学, 其培养目标由强调某个方面或某些因素逐步向综合化、全面性发展, 即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目标发展。但是, 这一趋势导致了一个怪现象的出现, 高职高专的旅游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 本科类旅游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实践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严重偏离目标。

2.2 教学内容的陈旧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旅游服务用语、了解旅游专业学术用语、阅读旅游研究方面的文献、撰写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所以对于旅游英语教学来说,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就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

旅游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服务用语、旅游学术用语及口语能力的培养。在现阶段的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 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一直都把应用性放首位, 相应的教材建设做的也比较好, 相比之下, 本科旅游院系却普遍存在重应用、忽略理论课程的问题。很多旅游院校在安排课程时, 倾向于应用性旅游英语, 而很少关注甚至忽略理论课程的设置。

从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来看, 目前旅游英语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 但教材内容普遍存在老化现象, 不能反映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涉及知识面的深度或广度不够。缺乏配套的“听说读写译”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旅游英语系列教材, 教材内容陈旧, 版本多样化, 从另一个侧面要求旅游英语专业加快教材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并应适当地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此外, 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敏感度, 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异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也是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落后

从目前张家界民族旅游区现有的旅游英语教学方法来看, 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也有教师不断尝试把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到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但现实的情况是在旅游英语教学上, 多数教师还采取传统的板书授课形式, 在课堂上的互动多限于读英语课文、练习英语听力, 虽然一直强调口语能力, 但在各个学校的实际教学当中, 口语能力的锻炼一直是一个弱项。

另一方面, 旅游英语的多样化教学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室、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目前在该区高校由于教学设备不足而不能满足旅游英语教学的要求。虽然在学校配有语音室, 但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室需要良好的投影效果, 较好的音响设备, 某些教室虽然配有电脑、投影, 但缺乏好的音响设备, 这就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与教学的质量。因此, 要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水平, 还必须加大投资, 完善、更新教室设备。

2.4 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的不够

培养合格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 教师队伍十分关键。目前, 湘西地区旅游英语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英语专业出身和旅游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前者虽然有深厚的英语知识, 但缺乏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 这与旅游英语的专业性强的特点不相符;而后者虽然具备专业知识, 但其英语水平却不及前者。

3 深化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

3.1 明确教学目标, 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人才培养原则, 张家界地区高职高专类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 即注重培养学生旅游专业知识, 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 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高等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应锁定在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上, 即本科生的旅游英语教育应注重应用性和学术性相结合, 而研究生的旅游英语教育较之本科生应侧重学术性, 毕竟这一阶段的旅游教育更偏向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所要培养人才的类型,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当前的该区旅游教育很重要, 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培养计划,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避免现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高职高专过分追求学术性, 本科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应用性的不正常现象。

3.2 大力推进教材一体化进程

教材一体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 针对学校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张家界旅游产业而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因之, 在教材内容上将英语知识、旅游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改革, 选择教材时, 教材内容要尽量贴近专业内容, 如导游专业在选择教材时就应多侧重于英语导游技能的训练, 酒店管理专业应选择饭店服务英语和旅游管理类的旅游英语教材。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在选择教材上, 也要注意和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其次, 教材一体化要与国际旅游英语教育相接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形势, 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次, 教材一体化还体现在旅游英语口语、听力、写作、泛读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教材内容建设, 从教材入手, 为旅游英语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最后, 在教材一体化过程中, 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有丰富旅游英语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集体编写教材, 取长补短、互助互利, 优化资源配置, 避免各校各自为政, 编写出高质量的旅游英语教材, 供全国同类院校选择。

3.3 积极引进、采用先进教学技术和方法

3.3.1 旅游英语教学技术方面。

强化、扩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语言环境。随着现代电化教育技术的日益普及, 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尤其是应用在实用性很强的旅游英语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确实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之处。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它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通过模拟旅游环境,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从语言环境来说, 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外资企业增加, 外国人进入我国的境内越来越多, 现代化教学手段日趋完备, 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大量外语人才的有利因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于旅游英语教学也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通过网络教学可以打破缺乏语言环境的瓶颈,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旅游业最前沿的旅游研究动态和旅游行业动态。信息技术整合于专业英语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更应该是教育模式创新的结果。

3.3.2 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合作———分享式”教学模式可以被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当中,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其应用有肋于更好地达到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 互助式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性教学、任务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功能教学、交际教学等教育方法也可引入旅游英语教学中, 用以改善现有的、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杰里米·哈默的ESA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语言技巧也有显著的效果, 也可尝试使用。

再次, ESP教学理念所强调的特殊用途英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的理念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最后, 针对旅游英语教学各个层次共同关心的口语教学,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和设置演讲环节的办法, 来慢慢改善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的“哑巴英语”问题, 以培养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4 加强旅游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就长期计划来讲, 引进具有旅游管理知识的外教或者选择培养具有扎实英语知识的科班出身年轻教师, 强化英语训练及培训, 有条件的可以让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 以此来提高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师资水平。

实践证明,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迅速提高高职高专类和高等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为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是值得推广的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总之, 只有充分利用湘西民族旅游区———张家界这一特定地域优势, 搭建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全面推进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才能更好实施培养与提高该区高职高专类和高等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反之亦然, 学生交际能力和翻译水平的提高又无疑将对该区外语教学改革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互动, 为该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摘要:英语语言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特别是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立足于湘西民族旅游区张家界, 分析该区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设想, 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改革举措进行阐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旅游英语,教改,湘西地区

参考文献

[1]Edward Hall.The Silent 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25-28.

[2]N.Chomsky.Syntactic Structures[M].Hague: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 Press, 1957:156-158.

[3]Dell Hymes.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2:2-5.

[4]E.Sapir.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 Brace and Company Press, 1921:233-235.

[5]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3) :14-16.

[6]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d., 2003:212-213.

[7]姜希, 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7) :73-74.

[8]段亚芳.高等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探讨[J].世界教育信息, 2007 (10) :59-61.

[9]尹华光.张家界景点导游[C].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131.

[10]李会琴, 王林.旅游英语教学方法与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2) :175-176.

[11]冯亚渠.以旅游英语为载体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J].东北亚论坛2004 (9) :140-143.

上一篇:机关指纹考勤管理制度下一篇:初二作文: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