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2024-09-12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精选8篇)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1

信息管理是对多个来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多个听众传播的过程。信息人必须具备有效的信息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较好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处理院内院外问题的能力。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护理信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包括:护理部对医院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管理;护理部通过信息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管理病区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住院患者的危重指数等来动态调控护理人力支援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护理信息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 方法

相关人员对护理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全院护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做有效分析,及时找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 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 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 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在医院角度上考虑,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技能和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要大力建设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对设备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提供医护人员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法,医护人员可在院外使用医院的数据库,不受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获得更多重要的信息。医院要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软件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数据库的检索机能,文献的筛选方法,信息利用方法和提高外语水平等,使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可以了解信息管理知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3.2 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护理部首先将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意识进行提高,护理部与其他临床科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组织实施。护理部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和指南,从多角度出发,收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对成果不断审视,修订、整改和调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 重视管理细节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4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162例。干预组均为女性;年龄24~67岁, 平均 (49.4±9.4) 岁;住院时间为15~44 d, 平均 (21.7±7.9) d。对照组均为女性, 年龄25~67岁, 平均 (50.4±8.6) 岁;住院时间15~46 d, 平均 (21.3±6.9) d。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干预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建立健全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 加强重点环节控制, 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是重点科室, 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 (4) 做好病区感染控制;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分别制订了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对比。具体评估指标: (1)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具体统计指标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 护理差错:指护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 因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过失,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并造成治疗时间延长的问题; (3) 护理纠纷:指基于医疗行医方与患方之间产生医疗过错、过失、侵权等赔偿纠纷的问题; (4) 护理满意度: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依照问卷结果进行评估, 问卷总分值为100分, 高于80分判断为护理满意。满意度计算标准为:护理满意患者例数/总调查患者例数×100%; (5) 护理指控评分:总分值为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护理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中出现医院感染3例 (1.85%) , 对照组中出现医院感染11例 (6.79%) , 干预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78, P<0.05) 。干预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1) 环境因素: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 对护理要求越来高, 护理纠纷不断增加, 使护士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心理状态不佳, 容易罹患身心疾病[3]。护士在协助医生手术、穿刺等过程中, 常常不慎刺伤自己, 极易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包括X光机、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辐射以及抗生素、麻醉药、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对护士的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2) 人为因素:工作人员未按要求穿隔离衣, 不带口罩, 接触患者后不洗手或吸收不彻底。地面、物品、空气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格, 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未消毒或消毒不严格, 病室内不能经常通风, 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未分类处理等。 (3) 疏忽管理导致的风险:许多年轻新毕业的护士, 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技能;护士的流动性增加。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严, 常以经验代替制度。由于护士年轻化, 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制度未严格实施, 造成操作失误较多。护理纠纷增加, 护理质量下降。

3.2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1) 建立健全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 护理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 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应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 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必须通过护理工作来落实。如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物品的清洁消毒与供应、病区的管理、患者的生活护理等都涉及感染的控制[4]。发挥护理部、护士长各级护理管理体系的作用, 明确职责, 层层负责, 互相协调, 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部、护士长要通过深入临床第一线了解情况、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及相互查看, 以保证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同时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对护士不断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医院感染中重点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医院感染教育培训内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的隔离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空气、物体表面、手的采样方法等。对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并增加了新护士和护生上岗前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的延缓上岗时间;对在职护士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举办学习班和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护理查房等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变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护士是治疗、护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 护理行为结果的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及责任心有密切的、必然的联系[5]。护士常常一人完成护理操作,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6]。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 并从实际出发建立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使护理人员行动有据可依, 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常规化、工作规范化。 (3) 加强重点环节控制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是重点科室, 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带病家属及员工均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日常工作中, 应最大限度地控制探视, 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手术室做好手术室植入物及租赁器械管理。植入性产品及租赁器械由手术室统一接受、清点, 对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快速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做好登记方可放行, 以确保进入人体的植入物100%达到灭菌要求[7]。对供应室的感染管理, 对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全部由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对全院护士、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点对点培训。对婴儿室的管理, 婴儿护理室工作人员入产婴室要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洗手, 更换清洁鞋;孕产妇人产婴室待产应穿医院配发的清洁衣服;家属入产婴室应洗手、穿清洁衣服、戴口罩和帽子。严格探视制度, 规定探视时间, 桌子、仪器等表面、床上用品、地面必须进行消毒, 室内经常通风。 (4) 做好病区感染控制:病区应严格按照保洁监控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病区内应保持整洁和空气新鲜, 仪器应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患者床单、被罩和衣服视病情及时更换, 病室要用消毒剂拖擦, 要每天通风换气。对于医院所制订的每一项制度的落实、每一项护理操作规程的执行, 护士都需要宣传、讲解和告知, 以得到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如控制患者的探视与陪护、减少病房的人流量、定期进行病室通风、嘱隔离的患者不乱串病房、养成洗手好习惯等。通过患者入院时宣教、处置时知识的讲解、特殊患者单独指导、图片展览介绍、录像放映展示等方式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科普宣传, 促使患者及家属主动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分别制订了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全院护士认真学习, 定期进行考核, 在不断的监督检查中提高护士的无菌操作观念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 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手段[8,9,10]。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正确洗手方法, 规范洗手操作步骤, 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自觉性[11]。

本组研究中干预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干预组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纠纷发生率, 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加强护理干预后, 医院感率明显下降, 同时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下降。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3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07-02

宏观上的教学管理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师管理和教学档案进行全面管理。任何管理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高校管理也不例外,有特色的高校教学管理,都会构建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这项教学管理制度是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的,是能够锤炼专业发展的,是能够协调和组织本院和各系别、各专业课程建设的。

一、高校管理的特点

高校的教学管理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的中等教育,高校的教学管理拥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高校教育具有整体性。高校教学管理的各方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本校的教学管理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综合协调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体作用更佳。二是高效管理具有动态性。高效管理是师、生、学校行政管理员三方的互动多功能的交流过程,其中人的因素作用重大,由于时间和空间以及各种信息的不断变化,使得管理的对象和情况处于动态之中,所以要动态的进行调整。三是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学术性。高校教学管理兼具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以专业知识为媒介,通过智力活动的管理培养专业性人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在教育规律和管理理念上有透彻的了解。四是高校的教學管理具有导向性。集中体现一定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目的,管理的过程和行为都对本院校的师生产生直接的导向功能。五是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很强的民主性。在高校主要是从事学术的研究和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自觉性。在整个过程中依靠教师有目的的实现,依靠学生自己独立的学习,在管理中要注意他们的信息动向和反馈。

二、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滞后,有待更新。学校在宏观教育管理方面仍是滞后的,认为高校的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上级领导指挥下级。在管理的思想观念上,思维还是落后的,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的教学管理定势,不能真正认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理念也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从这一层面上说,管理就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对比。目前在高校,教育主体缺乏竞争意识,严重缺乏危机感,没有时代紧迫感,对待压力的情感处于消极的感受,从心底就没有竞争的意识。教学改革深入的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观念意识的陈旧。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还在依靠行政命令,沿袭重复过去的管理观念,大大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在管理思想上有所突破。

2.管理机制欠灵活。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发展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灵活,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经验的制约。与现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不能适应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僵化的管理机制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3.管理手段需要更新。目前,从人口总数上来说,我国是个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部分院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很不健全,制度不科学、不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方法手段陈旧,与新时期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现有教学考核制度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模式,纳入被考核的对象覆盖不全,考核的方向、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反映出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比如,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主要注重科研成果,而对教学的任务关注的不够,这使得教师在主攻方向上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只顾自己的科研而放教学任务于不顾。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繁荣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合理的负面效应,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严重冲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理念。部分教师师德失范,将主要精力脱离教学,有科研项目的,一心主攻科研,没有项目的开始寻找社会兼职的机会,在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兼课,有的主营经商而教学却成了副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职称评定政策的不正确的导向性。学校应该是以教学为中心,目前重点大学教学、科研并重。教师在职称晋升时,评价教师的能力水平是看科研成果和论文,要看有多少科研成果,在国家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少篇核心论文。

3.教学管理欠周全。严格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弹性化管理在高校盛行,特点是有课来,没课自己随便支配。这种方式的管理,一方面为教师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备课、指导教学学生等环节有所失控,很不利于对教师教学的监控、督导、检查和评估。也就出现了延续重复以往的重结果轻过程、重份量轻质量的高校课堂检查评估的管理。

三、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机制创新。将集权重心和管理权限下移,分散教学管理职能到二级学院,探索纵向权利结构调整。在高校教务处与二级学院间,适度分级进行教学管理,创新机制鼓励师生参与全程教学管理。

2.手段创新。广义的教学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如教学计划、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还包括教研、教改管理等。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和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手段创新,如根据我校的航空航天的航天技术特色来制订符合我校实际条件的教学计划,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应突出我校的科学定位,突出自主性,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突出可行性,在严格实施过程中注意系统优化和办学的实效性。在管理过程中,以全新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为基础,在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以IT技术支撑为平台对各类管理信息的处理和对教学管理事务的执行。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形成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利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步伐。

3.加强学籍管理。完备的学籍管理能够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步进行,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并对具体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增加可执行性,确保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健康进行。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注重挖掘学生潜能,与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学籍管理制度还要同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制度相结合,将奖惩制度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在进行科研的同时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过关。

4.考核创新。高校考核制度要进行激励体制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一套为教师减少压力和工作负荷,同时给学生适当施加压力,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的双向机制。

四、总结

高校生存与发展方向取决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准,直接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前途产生影响。高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要使本校发展的特色管理手段与之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2]吴虹.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2).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4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业管理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如何进一步使得高校物业管理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找准当前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改变传统思路和观念,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市场的检验,不断深化改革,加速发展自身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适应能力。

一、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多数高校物业管理单位作为高校所属单位,单位负责人、编制、管理权限、经费均由高校以行政式确定,必然要受到各种制约。高校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相比社会型物业企业,高校物业的属性决定了物业管理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以我省为例,目前很多高校物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是甲、乙方运行机制,由学校内部各部门齐管共管的模式。学校后勤处或其他部门代表学校作为甲方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各物业管理单位作为乙方承接物业管理工作任务,但主要是针对校内物业管理,“市场化”的概念不明显。

(二)制度建设欠缺

当前,国家或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制定出专门规范高校物业管理的政策法规,而指导社会物业企业工作的《物业管理条例》在高校这一具有特殊性质背景的实体中,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各高校基本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要求和内容,这就导致制度建设 有很大的欠缺,不能建立制度支撑,导致物业管理不规范。虽然目前各高校物业管理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包括员工岗位职责、质量标准、程序流程等一系列内部工作制度,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也制定了一些章程、质量参考标准,但不够充实完善,约束力不强,落实也不尽如人意。(三)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多为高校原后勤职工以及社会外聘人员,而物业管理中绿化、维修等岗位的要求是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性及操作证、上岗证。甚至普遍认为技术含量低的保安、保洁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许多高校物业管理单位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增强专业性人员的聘用,在岗员工的培训,但因高校物业管理外聘人员的工资水平无法和社会专业性人员相比,即使通过“二次培训”现有员工,专业知识技能也相对缺乏,专业化要求无法很好实现。

(四)物业管理经费短缺

作为高校所属单位,注定要“吃皇粮”,这样必然导致物业管理经费不能很充足地保障工作所需支出,加之高校的各项物业、设施设备使用率高,维护难度大,致使物业管理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多。与此同时,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诸如消防、监控安防、出入门禁、车辆管理等高技术自动化设备需要逐渐配套完善,这些仅靠高校行政拨款和少量的物业收费根本无法满足实际所需资金,物业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越加明显,严重制约物业管理工作 的质量。

(五)工作范围内容单一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肩负着“三服务、两育人”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因前面所提的几点存在问题,导致物业管理单位工作范围、内容较为单一。教学区域、家属社区的物业管理往往只限于简单的保洁、绿化、设施设备维护,为师生员工、家属服务项目不全面,服务内容不充实,服务理念不到位,物业管理中的人文化、人性化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业主日益对物业管理的新要求。

二、应把握的几点应对措施

高校物业管理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竞争力,必须要想法设法克服制约发展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一)、改变物业管理经营模式

高校物业管理单位必须要转变经营模式,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去运作,要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自身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从职能型管理转变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具体来说,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引入市场核算机制,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使物业管理单位产生健康的市场和竞争意识,在管理成本和服务质量上多思考、多下功夫,并依据工作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物业管理水平,通过以管理制度化驱动,以服务规范化带动、以质量标准化推动,强化“标准、质量、成效”三结合的落实,逐步适应物业管理社 会化、市场化的检验。用市场的杠杆检验工作质量和能力,参与校内外物业管理项目竞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这样,虽然增加了物业管理单位和员工的压力,但更为积极的意义是,增强了物业管理单位和员工能动力、上进力、创造力,克服了以往那些吃大锅饭和“旱涝保收”的消极思想,建立绩效优先,市场效益与物业管理单位、员工的自身利益想挂钩的分配机制,既保证和提升了高校物业管理质量,又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瞄准市场定位

高校物业管理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去运作,建立自身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从职能型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科学规范的进行管理,保证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渐引导从业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业主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舒适、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的校园环境,业主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应地服务领域、服务项目就会得到扩大。由此可见,只要把业主的需求作为高校物业管理的首要关注点,观念的实现根本性转变,才能树立起市场取向的服务观念。

(三)、坚持规范化发展

高校物业管理单位要注意坚持规范化发展,尤其是要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进一步提升管理的 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使管理方法更科学、管理过程更规范、管理目标更明确,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效能。作为高校的后勤部门,其公司运作模式和社会型专业物业管理企业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原来作为高校后勤部门,没有生存压力,员工工资福利主要由高校发放,而一旦改制为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就必须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获得业主认可,以全额收取物业费,否则将面临生存压力。当然,规范化发展不仅仅表现在企业自身的运作模式上,更表现在企业要遵守物业管理行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

高校物业管理单位必须树立市场观念,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革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时期的观念,以市场化企业的心态和姿态去主动服务业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高服务质量赢得业主的认可,并进而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必须要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五)、尝试走管作分离的形式

高校物业管理项目有很多的专业性要求,为保证物业管理水平,高校物业管理单位必须勇于尝试走管作分离的道路,大胆将一些工作委托给分包商来做,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和行业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比如绿化和大型维修,社会型物业管理公司或专业分包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带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使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成本投入得到降低,另一方面还为高校 引进了竞争机制,增进了高校物业管理市场的活力。

(六)、打造品牌,迎战市场

高校物业管理单位要在不断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必须要打造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参与竞争的实力。同时必须要扩大规模,走向社会市场。当然,前提是要稳固自身发展的基础——原有高校,高校市场是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生存之本,只有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才能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谋求更大的发展。此外,高校物业管理单位在开拓市场时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抓住机遇,走向社会参与到校外物业项目管理中,夯实自身实力,争取和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5

正规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要求,确保我军完成新时期的使命与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战略眼光审视和研究我军的正规化管理问题,增强我军建设的正规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这是对我军治军理念和治军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军队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下是我对新时期军队正规化管理的目的和职能的深刻认识,分析当前军队正规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下面是我的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新时期军队正规化管理的目的任务和职能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部队内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广大官兵对新时期部队管理的目的任务和职能的认识出现了不大不小的偏差。从而就不免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所放松,影响部队的形象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部队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和职能。

正规化管理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目的。部队正规化管理是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部队组织功能效率,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按照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把部队建设成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正规化管理的基本任务:坚决按照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广大官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部队,建立正规化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的革命本色,密切官兵关系,增强内外团结和部队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的作用,提高部队管理系统功能效益,培养部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战斗作风,预防各种事故,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部队作战,训练等各项任务顺利进行。当前部队主要是人员,车辆的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管理当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对人员要加强8小时外的管控,特别是战士和单身干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开展文艺活动,丰富干部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坚决抵御外界不良文化,不良社会习气对部队的影响。车辆管理上要严格出车审批手续,加强安全行车教育,杜绝出私车,开快车,违章行车。对驾驶员队伍要按期考核,不合格的要坚决“拿下”限期学习整改。

正规化管理职能。是指部队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管理活动客观存在着必然的发展过程和步骤间,必然的联系。管理职能是对这些步骤,次序和联系的能动性施加作用,使管理活动沿着其固有的规律发展,以提高管理功效。部队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上述五个职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五个职能围绕管理目标发挥整体作用,并持续地协调运行。从而使系统的功能在不断放大,使目标不断的增益。

二、新时期军队正规化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市场经济下军队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随着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部队官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部队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部队的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不恰当的管理模式。有一些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只当“二传手”,部队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下来照本宣科,上级会议把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传达一遍了事,部队开展教育整顿应付走过场,从而形成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的机械管理模式,出现条令写在本里、制度挂在墙上、指示命令藏在抽屉内的现象。

部队的管理工作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管理的规律性是在平时管理教育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但有些单位的领导对部队管理不是靠平时打牢基础,而是突击抓,出了事就抓一阵子,不出事就放松下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些单位抓部队管理,作风不实,图的是形式,上级检查突然检查出毛病时,就抓紧一阵,时间一长,干起别的工作来,又放到一边,致使部队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就如彻房子,地基不牢固,搞的再好,也会出问题,再说,突击抓,对一些平时懒散的战士来说,肯定受不了,有时可能造成官兵矛盾,部队管理的效果不会太明显。有些单位抓部队管理像在拉橡皮筋,在上级强调或要求时,就把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摆到议事日程抓住不放,上级不要求,不强调时,就把管理工作放在一边,或者就放松管理,长此以往,一些官兵摸清了部队管理的规律,钻管理的空子,使部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假外出,逾假不归、与地方群众发生纠纷等等。

(二)生硬的规章制度。一些单位在实施管理中不按条令条例办事,以管理者的意志私自制作土章法。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任意圈点捏弄,造成战士怨气冲天,产生抵抗情绪,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疏漏的管理思维。管理者离开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凭个人的经验和意愿管理部队,或者说喜欢管就管起来,不喜欢管就丢开的时紧时松现象。有的基层干部主观臆断,想怎样管

就怎样管,导致部队整体条令意识淡化,管理乱了章法。

(四)官兵关系处理不恰当

密切官兵关系是新时期促稳定保团结出凝聚力的重要方法,但仍有不少干部没有从根本上端正对兵的态度,有一些基层干部在部队行政管理中正是充当错位了的“下级服从上级”的角色,他们在战士面前容让迁就,胆怯软弱,落实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时网开一面,下达任务时常用协商的口气,遇到矛盾往往上交,开展批评隔靴搔痒等等。只要战士不出难题不闹情绪,就万事大吉,而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这也是造成纪律松驰的重要原因。而有些干部则认为“干部就是干部”、“兵就是兵”,高高在上,不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不知道战士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做什么、在哪里,整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不注重以情带兵,以行带兵,对士兵没有爱心、耐心、诚心、真心,说话做事不分场合,不问理由,遇到问题绕道走或互相推委,不热心帮助战士解决思想上的疙瘩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官兵之间距离拉大,产生信任危机,发生了矛盾,干部又不肯放下架子,主动接近,认为有失面子,有损威性。

(五)基层干部不安心,不尽责。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干部认为现在兵难带、责任大、任务重、无实惠,而不愿意在基层工作,图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有的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在工作中便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不出事,不求上台阶。有的成天坐办公室,不深入训练场,不深入兵中,上班就是开开会或发发号施令,工作不深、不细、不实,有的认为部队的管理千篇一律,在地方上根本不适用,整天和兵打交道,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提高自己。

三、新时期军队正规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加强正规化管理 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军队安全稳定

(一)认识管理工作的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保持部队高度稳定,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度,切实加强管理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管理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从当前部队反映最迫切、最棘手的问题入手,逐一解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把功夫真正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二)改进部队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打牢理论根基

种种实践表明,管理工作离不开思想教育。离开了思想教育,官兵自觉是不可能搞好的,只有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把管理工作当作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使广大官兵理解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知道怎么做,懂得为什么做,才能使条令条例得以贯彻落实。一

是从全局把握整体教育。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部队建设的首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部队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多层次进行基础理论教育。要考虑到战士认识发展的渐进性,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考核标准也应有层次性,对不同年度、不同文化程度的干部、战士应提出不同要求,避免“一个题目学三年,年年都上一年级”的现象。三是有针对性进行经常性教育。从各种情况兵员的特点出发,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第一年度兵应以理想、前途、入伍动机、职业道德、生活常识教育为重点;第二年度兵和一期士官应以得与失教育为重点;二期以上士官教育应转到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上来。同时,在教育方法上要有所突破。一是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大力推广自我教育、平等对话等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二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等方法开展教育。特别要针对当前社会家庭对战士影响大、战士对家庭依赖性大的特点,大力普及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变单一的上课形式为上课与多种辅助形式并举。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觉悟的目的,增强教育的渗透力。

(三)强化行政管理工作,坚持把条令条例贯穿于部队工作和生活的每个环节。解决好当前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做好思想疏导、启发自觉的同时,还需把功夫用在老老实实抓好条令条例的落实上。

一是,建立正规化的生活、工作、学习、训练及战备秩序。要把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六个严禁”和部队条令条例等作为队伍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养、练、查”四个环节培养良好的作风纪律,确保警令畅通。要加强对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安全防事故工作、干部八小时以外等管理工作的落实,用制度规范言行,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二是,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切实发挥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作用。首先,要正确处理领导抓与抓领导的关系。实行上级抓下级、各级领导主动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让“第一责任者、第一管理者”首先置于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下。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突击抓与经常抓的关系,部队作风纪律的培养、军人良好素质的养成,不是靠一两次突击抓出来的,靠的是日常管理。因此,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上。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抓任务与抓管理的关系。抓管理与抓任务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能偏废。第四要处理好实抓与巧抓的关系,带兵人员必须具备务实、正派的作风,兼有敢抓、敢管、会管、能管的素质和能力。第五要处理好首位抓和末位抓的关系。要建立官兵绩效档案,工作绩效考核评比应与先进单位评比和官兵的晋职晋级、立功嘉奖、评先评优、罚差惩劣等利益紧密挂钩,奖勤罚懒,唯“绩”是举,不搞关系亲疏,不搞安置照顾。

三是,积极树立典型引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争”活动。要树立“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的意识,丰富手段和方法,使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赋予时代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典型效应作用,善于捕捉部队中出现的闪光点,熏陶官兵们的思想,陶冶官兵们的情操,最大限度地把部队官兵献身国防事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军事方面确保部队“拉得出、打得赢”,思想政治方面确保部队“打得赢、不变质”。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6

一、工程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在项目管理的各阶段。某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引起连环的反应,因为它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作为工程从业者,首先要明晰工程合同的含义,并深刻认识到现阶段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含义

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以及与工程建设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建设过程当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规范双方的经济活动、协调双方工作关系、解决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工程合同管理则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制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工程合同必将成为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2.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界定了建设主体各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建设主体各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争执与纠纷的法律依据。纵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所出现的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多与建设主体法制观念淡薄及工程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有关。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促使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处理所出现的争执与纠纷,能够起到规范建设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对整顿我国的建筑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3.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是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面对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FIDIC条款的认识和和经验不足,将造成我国建筑企业丧失大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使我们的工程发包商认识不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承发包双方应尽快树立国际化意识,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工程合同的规范管理,只有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建筑企业才有可能与国外建筑企业一争高下,才能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决定工程合同管理的艰巨性。目前我国建设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建设交易行为尚不规范,使得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合同的严肃性认识不足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志表示一致的结果,它一经签订生效,就应奉为双方的行为准则,对当事人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但是现实中有些承包商认为与业主关系良好,合同怎么写无所谓,有什么问题都能协商,甚至个别施工合同仅有一页,没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果业主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或因为个别问题,双方关系转坏,将会给承包商带来巨大的合同风险。

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些合同,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丝毫不顾及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二)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市场监管存在漏洞、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由于缺乏工程合同管理的经验,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订立的合同存在以下几种不规范甚至违法情况:

1.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由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个别承包商在实施这样的工程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或非法分包甚至非法转包等手段,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2.合同文本不规范。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是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待工程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3.“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有些业主以各种理由和一些客观原因,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审查备案外,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的 “阴合同”,在内容上与原合同相违背,形成了一份违法的合同。这种工程承发包双方责任、利益不对等的“阴阳合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承包商利益,为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进而给业主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三)工程合同履约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

一部分工程参与方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象,把合同当作一根拐杖,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丢,结果吃亏的当然是企业。这种对合同所抱的态度,在一些临时性小型工程项目的表现更加突出,碰到问题时,不是用合同条款去解决处理,而是采用行政的办法,脱离合同的内容去解决,造成两相分离的状态。当然也就谈不上全面履行合同了。还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如:业主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在工程建设中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已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建设市场严重拖欠工程款的顽症;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形成延期工程、劣质工程,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市场。

(四)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造价、质量和进度管理方面的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五)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六)违法签订合同、违法转包、分包合同情况普遍存在

实际工作中承包人利用其它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不法承包商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工程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并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签订无效合同。一些不法承包商利用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质,专门从事资质证件租用业务,非法谋取私利。还有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不惜以低价中标。在中标之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学习,结合这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解决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强化合同法律意识

与建设工程合同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担保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采购法》、《城市规划法》以及FIDIC合同文本和其他一些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的运作要求更加规范、更加透明,以法制为依据,一切依法办事,作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更应当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理解好相关条款的精髓,增强合同观念和合同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和依法订立合同,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二) 大力推行工程合同示范文本

目前,建设部在施工、监理、设计及勘察等方面的合同均有示范文本,这些示范文本具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一方面有助于当事人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使具体实施项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缺款少项,防止出现显失公平的条款,也有助于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另一方面,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的监督,有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使用标准化的范本签订合同,对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工程合同履约过程的管理

由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跟踪、谈判、投标、签约、实施到建成移交,要持续很长时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可能要经过多次修订、补充,投标人员也不一定是在项目上的具体执行者,项目人员也会发生变动,为了保持连贯性,必须让项目部对合同签约整个过程进行了解,对实施过程中的合同修改情况加强管理。要注重以下措施的实施:

1.执行合同交底制度。一个管理优秀的公司,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公司和项目部对于合同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因为合同的执行者———项目经理不可能参加工程承揽的全过程,公司总部在合同管理中应明确合同交底制度,将招标文件、招标答疑资料、投标图纸、投标书(报价书、概算、施工组织设计、承诺书)和合同文本对项目部进行交底,使项目部明确了解工程项目的特殊技术和商务要求。公司和项目部应将合同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提高全员合同意识。

2.合同履约中的过程管理。承包商应加强合同履约期间的动态管理,防止违约事件发生。应设立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合同管理、分析和研究,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将合同实施情况与合同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偏离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或建议,从而制订防范风险的对策,将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小,将索赔收益做得最大。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办理工程洽商记录,搜集整理双方来往文件、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洽商等重要资料,既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3.合同索赔研究程序化。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因为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攻与守的关系,是矛与盾的关系。工程发承包的实践经验证明,没有一个承包商不要求索赔,即要求调增合同价款,因此,要搞好工程造价控制,就必须进行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

(四)加强工程合同履约中的索赔与反索赔

索赔和反索赔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承包商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提出索赔要求,减少工程损失;业主则利用合同中的罚则将无原由拖延工期、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承包商责任事故等进行反索赔。合同和现行法规是索赔和反索赔的依据,是索赔最终解决的判定标准,因此,一方面必须重视签订合同前的的合同风险分析和对策争取合同有利;另一方面要重视工程各方在合同签约后就要建立项目档案,将各种技术和商务资料及时归档,重要资料要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签证,为索赔和反索赔提供技术支持。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造成工程索赔和反索赔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当事人违约、监理人指令、不可抗力或不利物质条件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是非常必要,也是关系企业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索赔和反索赔工作。

(五)健全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应当设立工程合同管理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一方面,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应作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内部也要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不但应当建立合同管理机构,还应当配备合同管理人员,建立合同管路台账、统计、检查和报告制度。重视合同归档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程度和合同管理手段。很多单位合同签订仍然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伽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合同管理,提高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把整个项目建设涉及到的合同文本存储在计算机内,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编码,随时掌握各个具体合同的实施动态,针对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合同条款。 还应当将合同管理目标分解为管理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并落到实处,建立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评估制度,有效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工程合同管理。

总之,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不能陷入僵硬的程式化,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管理中要讲求方式、方法,要讲究管理的技巧。因此,要在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深刻了解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及归纳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使参建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从而降低建筑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

2.全国注册咨询师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注册咨询师(投资)资格考试教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11。

3.黄如宝,《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4.黄文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

5.何伯森,《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

6.李晓龙,《大型工程项目业主合同索赔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杨伟忠,“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浅析”,《建筑经济》,20第11期。

8.王亚再,“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之浅见”,《经济师》,第4期。

9.刘光忱,“论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业技术经济》,年第9期。

10.毕星、翟丽,《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7

一、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 一) 整体性

在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涉及的各方主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互联系的各方主体对于教学管理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协调, 才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二) 学术性

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包含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两部分内容, 以专业知识作为管理媒介, 并通过相关的智力管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对管理理念与教学规律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

( 三) 动态性

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是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方人员的互动过程, 在此过程中, 人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由于在管理活动中, 受时间、空间与其他动态信息的变化影响, 使得管理工作的各方参与者都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 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

二、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仍然以经验管理为主, 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同时, 在部分大学, 教育主体严重缺乏竞争意识, 缺乏时代紧迫感,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 学生与教师的参与程度较低, 教学管理方法过于机械, 不够灵活, 这些都是由落后的管理观念造成的。

( 二) 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由于受封闭管理思想的影响, 部分大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 并没有对大学教育现状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总结, 更没有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仅仅依靠行政命令来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 三) 缺乏专业性强的管理人员

目前, 大学的教学管理者专业性不强, 缺乏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各方面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在管理工作中, 仅仅依赖于经验, 或效仿传统的管理模式, 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三、完善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 一)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在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要想推动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要首先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确立与当今教育改革潮流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理念。

一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使学生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教学管理工作中,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管理作用, 以此促进教学管理新局面的形成。

另一方面, 以《纲要》所提出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为基础, 借鉴与吸收国外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 结合大学实际情况,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把握教育规律,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 二)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首先, 运用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 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 为教学工作提供全面性与全程性的技术平台, 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其次, 实施学籍管理的教学手段,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实施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学籍管理模式, 学年制管理模式是以学年为单位设置课程, 学分制管理模式是通过学分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样不仅完善了知识体系, 而且满足了对学生的教育需求。

最后, 推行实践教学管理手段, 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 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与改革, 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培训,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 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 实行自主选课管理模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三) 加强教学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在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对教学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 提高其教学管理水平, 使其不仅对教学管理知识进行全面了解, 而且掌握学校的专业建设现状, 促进综合型教学管理队伍的建立。

第二, 注重对教学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 加强对其思想教育, 培养其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力高, 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

第三,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 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其工作紧迫感, 以保证管理工作的完善。

四、结语

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并且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着最为直接的服务与管理。对于当前部分大学存在的教学管理问题, 要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 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 要从管理观念与教育思想方面提高认识, 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变革管理手段, 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保证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摘要:在大学管理工作中, 教学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大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着重要保证。目前, 在我国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因此, 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简要分析了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阐述了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探讨了完善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以期为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兄武, 徐银香.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 2008, (02) .

[2]朱传荣, 施萍.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情感因素[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1) .

探讨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篇8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工作;村级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是农民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农村三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资产利用多样化、资金运营多元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已成为农村三资发展的明显趋势,加强三资管理就是为了管好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和挖掘集体资源潜力,以实现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已成为涉及农民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成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新形势下农村三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衍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 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指出了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要向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方向。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关于农村三资方面的信访件也在不断增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有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有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巩固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农村干部对三资管理的认知不足,认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较慢,资产积累得少,可利用的资源也少,没有必要专门实行三资管理。由于历史或地域等原因,各地发展相对不平衡,有的对三资管理较为自觉,而有的则不够重视或只注重了一个方面的管理,如只注重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资产与资源的管理。由于缺乏对农村三资管理足够的认识及重视,使三资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也导致了一些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但仍不全面,缺乏明确的资产保值增值制度,也没有明确的监督考核制度,这相应地就增加了农村三资管理难度。在管理体制方面,农村三资管理主要由经营管理站负责,但是实际上,农村经管站却没有实质上的职权,农村资金、资产、资源都另外有主管部门,经管站只具有协调作用,整个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3 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台账管理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现金的管理不规范,账目记录不完整,部分基层工作者直接用支出冲抵收入,支出与收入均不入账,还存在公私不分,挪用公款的现象。在农村资产、资源的登记过程中存在着记录不准确甚至漏记现象。另外,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公示的财务信息量少,公示的载体及方式较少,账务公开流于形式,这些现象的存在降低了群众对农村三资管理的信任程度,影响了干群关系,也影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顺利开展。

2.4 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处置程序不完善

农村的集体资产与资源主要有矿产、山林、土地、果园、鱼塘等,村干部在承包或出租这些集体资产时,存在严重的违规现象。在公开招投标时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情况,在合同制定上存在着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的情况,有的甚至只有口头协议,而没有书面的合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容易导致职权不明的情况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农村工作者利用手中的职权,往往会无视集体的共同决定,违法违规处置农村集体资产与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用,导致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利益。

2.5 农村三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与资源的处置往往由村支书、村主任私自制定计划,没有通过村集体成员的共同商讨,村监委会在农村三资管理中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乡镇经营管理站也仅仅履行了代理记账的职责,没有核实农村业务开支的真实性,因此使得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了漏报收入、私开单据、公款私用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感。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地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和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政府还应该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年度考核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

3.2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其操作

要完善资产评估资源登记制度、村级委托招投标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农村三资的民主监管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目标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使得三资管理有章可循,从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中的各种操作行为。

3.3 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情况

政府要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有名无实的资产予以冲销,对漏记的资产予以补登入账,通过全面的调查盘点,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准确,真正摸清农村集体资产情况,为规范三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4 加强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水平

为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提高村干部及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通过农村财务会计制度、三资管理制度、软件操作程序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其规范操作的能力。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5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功能

要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健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考核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村务民主听证制度,扩大民主听证的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村监委的作用。另外要完善纪检、组织、信访、司法等部门间的工作联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的作用。

总之,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加强学习与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应仙.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

[2] 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8).

[3] 顾旭东,潘驰威.农村三资差异性管理的调研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2,(27).

作者简介:刘钦钦(1971-),女,山东沂水人,供职于沂水县道托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研究方向:农村

会计。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文章下一篇: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