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

2024-07-29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通用10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 篇1

论文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课 语音教学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论文摘 要: 汉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进行综合训练。本文主要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三个方面对汉语教学进行论述。

汉语课是综合课、必修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它是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和语言材料出发,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它是一门集语言知识、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技能与交际技能教学为一体的课型。

汉语课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基础性。所谓综合性,即它要围绕限定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所谓基础性,是指它在教学内容上要通过对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文化项目的训练,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基础,从而为其他专项技能课(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更广泛、更深入地训练提供必需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各门专项技能训练更丰富、更自由、更有成效。汉语课的听、说、读、写有别于其他专项技能课的听、说、读、写:它的“听”是围绕限定语言项目(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的精听,是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同学的问或答,而听力课则应进行“听”的多种技能训练;它的“说”是能够模仿跟说,回答问题,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口语课则应更深入地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它的“读”是读课文、例句,重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而阅读课则注重快速、大量、多种阅读技巧的训练;它的“写”是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做笔记、写作业、听写生词或句子,而作文课则重视文字表达能力。它为其他的单项训练提供基础,使后者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的言语技能,即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三有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

汉语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语音阶段、语法阶段、短文阶段。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但又互为基础。我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汉语教学。

一、语音教学

语音正确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只要发音准确流利,即使词汇量有限,掌握的语法点不多,本地人听起来也会觉得相当地道。对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自知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在谈话时可以用“藏拙”的办法有意避开不用,而语音却不行,只要一张嘴,哪些语音没有学好,立刻就会露出马脚,想藏拙也藏不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谈话和阅读主动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点,可是很难完全靠自己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一旦自己的洋腔洋调形成习惯,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语音教学,使洋腔洋调在没有形成固定习惯以前尽量减少影响,应该说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音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1.在声母教学中,重点是难发、易混的声母。j、q、x、z、c、s、zh、ch、sh为难发的音,其中z、c、s和zh、ch、sh容易混同。汉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英语没有,所以欧美学生在区分这两种音时有困难,如b-p、d-t、g-k、z-c、j-q、zh-ch。在教难发的音时可用反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多次模仿正确读音,从而在模仿中形成正确读音;在教易混的音时则可用比较法和实践法,把易混的声母和相同的韵母相拼,比较两者的异同,在实践中把两者分开。如d和t,分别与an相拼,组成dan和tan。

2.在韵母教学中,重点是难发、易混的韵母。单韵母中,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是o、e、ü;复韵母易中混音是ai与ei、ao与ou;鼻韵母的问题是,前后鼻音区分有困难,二者易混。因此,在教韵母时可采用和声母教学同样的方法。

其实这些声、韵母也是汉语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他们在发这些音时往往也不准确,但是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绝对不会因此出现洋腔洋调。初学阶段没有必要苛求,如果把学习语音的有限时间过多地用在舌头翘到什么程度、嘴唇圆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确等问题上,则要求过高,学生一时难以达到,反而容易在初学阶段就丧失了学好汉语的信心,实际是得不偿失的。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并不在声母和韵母,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只有四个,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如果某一个声母或韵母读不准,并不一定立刻就会被人察觉,因为另外还有二十几个声母或三十几个韵母也不断在话语中出现,各声母或韵母的出现频率都不会很高。声调则不然,某一个声调读不准,立刻就会被人听出来,因为平均每四个音节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声调。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敏感的成分,在学习汉语语音基本结构阶段,声调教学比声母和韵母教学更为重要一些,而且也更难一些。

3.声调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四声相混和发音不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反复模仿以外,记忆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记住声韵母的同时记住声调,慢慢积累,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发阴平调时,发出平调不困难,难在发高调。发这个声调前要将声带拉紧,在感觉声带的位置提高了的时候,再发平调,即发音过程中声带位置不变。教过阴平调后,教师可不按顺序教阳平调,而教降调,和发阴平调一样,先拉紧声带,然后放松声带,这时所发声调就是降调。有阴平调和降调做基础后,再教阳平调。发阳平调时,声带逐渐拉紧,声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升调。这些步骤过后最后教上声调。上声调的问题不在于调值是多少,而在于它是个曲折调。发这个声调时,声带先放松,这个过程很短,然后要拉紧声带,声带先松后紧,先下降,再上升,声带拉紧程度不影响这个声调的调类,只影响调值,只要在放松声带后有一个拉紧声带的动作,发出的声调就能区别于阳平的升调和去声的降调。

这里重点讲一下教上声的方法,上声是教学中的难点,令很多留学生头痛。上声是个曲折调,没有声调语言或者没有上声声调语言的学生发这个调是很困难的。在教单字时可让学生模仿练习,在日常的交际中,上声单用的情况并不多,它一般是与别的声调组合使用,这也就涉及变调问题。上声在非上声字前变成半上(211),如“老师、语言、感谢”,在上声字前变得近乎阳平(24),如“水果、选举、友好”,所以重点是教学生半上,让学生在具体的词组中反复体会。

4.轻声、儿化也是学生要掌握的。轻声的特点是短而轻且有依附性,单独的轻声是不存在的,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节后的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如“姐姐、椅子、耳朵”。轻声不是语音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说汉语时,往往该读轻声的字没有读轻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轻声,所以,学习轻声的重点在于掌握“必须读轻声的字”。儿化具有区别词性、区别词义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所以正确掌握儿化的发音非常重要,如画和画儿、盖和盖儿、尖和尖儿、眼和眼儿,所以也要让学生记住儿化音和非儿化音的区别。

从根本上说,语音学习只不过是一种模仿活动,是一种口耳训练。多听多模仿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唯一途径,不只是模仿“字”音,还要模仿整句话的轻重高低、语调模式。这种模仿训练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中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扩大语汇量,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并学习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高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词汇教学包括展示词汇,词汇解释及词汇练习几部分。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板书、领读、听写等方法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跟读、认读、从而使他们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词语的用法。听写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它的实质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解词。解词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语言教学中解释词义的技巧很多。

1.实物和图片展示。这种技巧简单明了,可以加快建立语音和概念的直接联系。因此,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应尽量用实物或图片。

2.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及近义词的比较。用一个已学会的反义词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记忆生词都有好处,如表扬与批评、厚与薄、失败与成功。近义词的比较也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学生的难点,如“还是”和“或者”,前者可用于疑问句,后者则不能。“资助”和“救助”,前者指用钱有困难的人,后者除了用钱以外,也指用行动帮助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救助病人。

3.语素的解释。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只适用于组成词以后语素义未改变的情况。如学了“读”、“作”、“者”之后就会懂得“读者”和“作者”的意思。学过了“聋”和“哑”之后就会懂得“聋哑人”的意思。

4.以旧释新。如“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外公”是妈妈的爸爸,这种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5.类比。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而“数学家”和“化学”则可类比“化学家”。

6.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句意。如“辜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况”:“平时这里就很热闹,更何况是星期天。”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该词,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词汇练习可分为:感知性练习:对词的感知,包括语音识别、词形识别,听录音、认读、注音等。理解性练习:主要是理解词义,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等。模仿练习:包括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记忆性练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词的意义和发音,如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动作、动词宾语等。应用性练习:目的是把指定的词运用到句子中,如选词填空、组词选句等。

三、语法教学

胡明扬认为,语法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传授语法知识而进行语法教学,而是为了解决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问题。可以说,语法教学,主要是用“法”教“学”。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当然,学习语言也许还有别的方法,并不限于这么一种方法,不过中外的语言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应大讲语法,更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而应让学生多接触语言事实。换言之,与其讲语法,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

李晓琪认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词汇教学密切结合。她提出:(1)建立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2)筛选,突出实词难点,加强词语搭配的学习;(3)着眼语篇,在语法与语篇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她认为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方向。

进行语法教学时,不宜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对所教内容要作浅化和简化处理,使之感性化、条理化、公式化、图文化;进行语法练习时,语言运用练习应该多于知识练习与变换组成练习。讲连动句时,告诉学生句子中是一个主语进行两个动作,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他坐飞机去上海。”

另外,讲练习时要把语法应用到交际中,如讲到“了”,就要让学生反复用带“了”的句子谈话。而且应该让他们在交谈中纠正错误之处,以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

总而言之,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语言知识的综合,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

参考文献: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 篇2

汉语课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基础性。所谓综合性, 即它要围绕限定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所谓基础性, 是指它在教学内容上要通过对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文化项目的训练, 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基础, 从而为其他专项技能课 (听力、口语、阅读、写作) 更广泛、更深入地训练提供必需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使各门专项技能训练更丰富、更自由、更有成效。汉语课的听、说、读、写有别于其他专项技能课的听、说、读、写:它的“听”是围绕限定语言项目 (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 的精听, 是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同学的问或答, 而听力课则应进行“听”的多种技能训练;它的“说”是能够模仿跟说, 回答问题, 自由表达, 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口语课则应更深入地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它的“读”是读课文、例句, 重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阅读课则注重快速、大量、多种阅读技巧的训练;它的“写”是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能够做笔记、写作业、听写生词或句子, 而作文课则重视文字表达能力。它为其他的单项训练提供基础, 使后者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的言语技能, 即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三有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

汉语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语音阶段、语法阶段、短文阶段。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但又互为基础。我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汉语教学。

一、语音教学

语音正确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只要发音准确流利, 即使词汇量有限, 掌握的语法点不多, 本地人听起来也会觉得相当地道。对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自知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在谈话时可以用“藏拙”的办法有意避开不用, 而语音却不行, 只要一张嘴, 哪些语音没有学好, 立刻就会露出马脚, 想藏拙也藏不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谈话和阅读主动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点, 可是很难完全靠自己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一旦自己的洋腔洋调形成习惯, 再想纠正, 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语音教学, 使洋腔洋调在没有形成固定习惯以前尽量减少影响, 应该说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音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1. 在声母教学中, 重点是难发、易混的声母。

j、q、x、z、c、s、zh、ch、sh为难发的音, 其中z、c、s和zh、ch、sh容易混同。汉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而英语没有, 所以欧美学生在区分这两种音时有困难, 如b-p、dt、g-k、z-c、j-q、zh-ch。在教难发的音时可用反复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多次模仿正确读音, 从而在模仿中形成正确读音;在教易混的音时则可用比较法和实践法, 把易混的声母和相同的韵母相拼, 比较两者的异同, 在实践中把两者分开。如d和t, 分别与an相拼, 组成dan和tan。

2. 在韵母教学中, 重点是难发、易混的韵母。

单韵母中, 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是o、e、ü;复韵母易中混音是ai与ei、ao与ou;鼻韵母的问题是, 前后鼻音区分有困难, 二者易混。因此, 在教韵母时可采用和声母教学同样的方法。

其实这些声、韵母也是汉语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 他们在发这些音时往往也不准确, 但是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绝对不会因此出现洋腔洋调。初学阶段没有必要苛求, 如果把学习语音的有限时间过多地用在舌头翘到什么程度、嘴唇圆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确等问题上, 则要求过高, 学生一时难以达到, 反而容易在初学阶段就丧失了学好汉语的信心, 实际是得不偿失的。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并不在声母和韵母, 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只有四个, 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 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如果某一个声母或韵母读不准, 并不一定立刻就会被人察觉, 因为另外还有二十几个声母或三十几个韵母也不断在话语中出现, 各声母或韵母的出现频率都不会很高。声调则不然, 某一个声调读不准, 立刻就会被人听出来, 因为平均每四个音节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声调。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敏感的成分, 在学习汉语语音基本结构阶段, 声调教学比声母和韵母教学更为重要一些, 而且也更难一些。

3. 声调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四声相混和发音不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反复模仿以外, 记忆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记住声韵母的同时记住声调, 慢慢积累, 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发阴平调时, 发出平调不困难, 难在发高调。发这个声调前要将声带拉紧, 在感觉声带的位置提高了的时候, 再发平调, 即发音过程中声带位置不变。教过阴平调后, 教师可不按顺序教阳平调, 而教降调, 和发阴平调一样, 先拉紧声带, 然后放松声带, 这时所发声调就是降调。有阴平调和降调做基础后, 再教阳平调。发阳平调时, 声带逐渐拉紧, 声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升调。这些步骤过后最后教上声调。上声调的问题不在于调值是多少, 而在于它是个曲折调。发这个声调时, 声带先放松, 这个过程很短, 然后要拉紧声带, 声带先松后紧, 先下降, 再上升, 声带拉紧程度不影响这个声调的调类, 只影响调值, 只要在放松声带后有一个拉紧声带的动作, 发出的声调就能区别于阳平的升调和去声的降调。

这里重点讲一下教上声的方法, 上声是教学中的难点, 令很多留学生头痛。上声是个曲折调, 没有声调语言或者没有上声声调语言的学生发这个调是很困难的。在教单字时可让学生模仿练习, 在日常的交际中, 上声单用的情况并不多, 它一般是与别的声调组合使用, 这也就涉及变调问题。上声在非上声字前变成半上 (211) , 如“老师、语言、感谢”, 在上声字前变得近乎阳平 (24) , 如“水果、选举、友好”, 所以重点是教学生半上, 让学生在具体的词组中反复体会。

4. 轻声、儿化也是学生要掌握的。

轻声的特点是短而轻且有依附性, 单独的轻声是不存在的, 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节后的音节, 才有可能读轻声。如“姐姐、椅子、耳朵”。轻声不是语音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说汉语时, 往往该读轻声的字没有读轻声, 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轻声, 所以, 学习轻声的重点在于掌握“必须读轻声的字”。儿化具有区别词性、区别词义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所以正确掌握儿化的发音非常重要, 如画和画儿、盖和盖儿、尖和尖儿、眼和眼儿, 所以也要让学生记住儿化音和非儿化音的区别。

从根本上说, 语音学习只不过是一种模仿活动, 是一种口耳训练。多听多模仿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唯一途径, 不只是模仿“字”音, 还要模仿整句话的轻重高低、语调模式。这种模仿训练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中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扩大语汇量, 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 并学习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高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 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 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词汇教学包括展示词汇, 词汇解释及词汇练习几部分。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板书、领读、听写等方法介绍给学生, 并让他们跟读、认读、从而使他们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 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词语的用法。听写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它的实质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解词。解词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语言教学中解释词义的技巧很多。

1. 实物和图片展示。

这种技巧简单明了, 可以加快建立语音和概念的直接联系。因此, 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 应尽量用实物或图片。

2.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及近义词的比较。

用一个已学会的反义词解释词义, 这对学生理解词义, 记忆生词都有好处, 如表扬与批评、厚与薄、失败与成功。近义词的比较也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难点, 如“还是”和“或者”, 前者可用于疑问句, 后者则不能。“资助”和“救助”, 前者指用钱有困难的人, 后者除了用钱以外, 也指用行动帮助帮助有困难的人, 如救助病人。

3. 语素的解释。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但只适用于组成词以后语素义未改变的情况。如学了“读”、“作”、“者”之后就会懂得“读者”和“作者”的意思。学过了“聋”和“哑”之后就会懂得“聋哑人”的意思。

4. 以旧释新。

如“爷爷”是爸爸的爸爸, “外公”是妈妈的爸爸, 这种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5. 类比。

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 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而“数学家”和“化学”则可类比“化学家”。

6. 例句释义。

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 让学生体会句意。如“辜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况”:“平时这里就很热闹, 更何况是星期天。”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该词, 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词汇练习可分为:感知性练习:对词的感知, 包括语音识别、词形识别, 听录音、认读、注音等。理解性练习:主要是理解词义, 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等。模仿练习:包括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记忆性练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词的意义和发音, 如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动作、动词宾语等。应用性练习:目的是把指定的词运用到句子中, 如选词填空、组词选句等。

三、语法教学

胡明扬认为, 语法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传授语法知识而进行语法教学, 而是为了解决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问题。可以说, 语法教学, 主要是用“法”教“学”。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当然, 学习语言也许还有别的方法, 并不限于这么一种方法, 不过中外的语言教学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应大讲语法, 更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 而应让学生多接触语言事实。换言之, 与其讲语法, 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 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

李晓琪认为,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词汇教学密切结合。她提出: (1) 建立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 (2) 筛选, 突出实词难点, 加强词语搭配的学习; (3) 着眼语篇, 在语法与语篇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她认为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方向。

进行语法教学时, 不宜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对所教内容要作浅化和简化处理, 使之感性化、条理化、公式化、图文化;进行语法练习时, 语言运用练习应该多于知识练习与变换组成练习。讲连动句时, 告诉学生句子中是一个主语进行两个动作, 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他坐飞机去上海。”

另外, 讲练习时要把语法应用到交际中, 如讲到“了”, 就要让学生反复用带“了”的句子谈话。而且应该让他们在交谈中纠正错误之处, 以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

总而言之, 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 语言知识的综合, 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李扬.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钟华.初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张慧君.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5]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1) .

[6]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1996, (3) .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4) .

[8]李泉.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J].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 (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 篇3

一、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对外汉语阅读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不是老师详细讲解文章的语法知识和生词,而是帮助学生提高处理语料的方法,掌握阅读的技能,逐步积累汉语阅读经验,使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能力。因此,对外汉语阅读课的词汇教学应以训练阅读技能为最终目的。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理解某个词语而教词汇,而是要通过词汇教学提高各项阅读技能。

阅读课词汇教学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阅读课上积累的应该是接受性词汇,即学生在见到一个词,能辨认、理解它的意思,但是不会使用。与之相对应的是使用性词汇。一般说来,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多于使用性词汇。阅读课中词语讲解,不会像精读课那样从字形、意义、用法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并配合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通常阅读课中出现的是接受性词汇,只需要学生能够认读、理解,在词形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不一定要“会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词汇教学是粗浅地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忽略语法搭配和语用,而是有度便捷地吸收新词。阅读课中词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吸收新词的方法培养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新学的词语,培养他们在一定语境中独立理解和吸收新词的能力。

(二)阅读课上词汇量的增加应是指数量而非质量。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这一要求与口语课、精读课的要求完全相反。阅读课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增加阅读量,使不同的词汇、语法点及文化知识在大量不同语境中反复出现,反复识别,得以巩固,形成系统”。阅读课中的语料篇幅较长,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浏览文章并对其具体内容有大致了解,是需要一定阅读技巧和相当阅读速度的。只有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才能更顺畅地阅读语料,才能依据前后文语境对文中新词的意义进行揣测理解。当然这并不意味阅读词汇教学一味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阅读中出现的某些新词是经常使用的,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会有相应深入地讲解。

(三)词汇教学重视实词不重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历来比较重视虚词,因为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阅读篇目中的虚词数量有限,且复现率高,记忆和理解相对容易些。反而是实词,词汇数量大,种类繁多,有的有固定的形象,有的却表示抽象概念,且意义不唯一,语意也会因为语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阅读课词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实词上。

二、词汇教学的方法

根据阅读课词汇教学的要求,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课堂教学环节应紧紧围绕阅读技能训练进行教学。

(一)课前写出目标词

目标词主要是文章题目或者是对阅读理解很重要的关键词。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列出相应的目标词,引导学生口头讨论这些词语。这样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的注意,阅读时能分出一些精力去思考理解,而且经过讨论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面对新材料的焦虑。阅读完成后,教师即刻就目标词提问,加深印象。在下一次出现这个词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文中的意义。

目标词列出后会引起学习者极大的注意,但并不是每一篇阅读在词汇教学时都要列出。在阅读课初期可以列出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减轻词语识别的负担,随着阅读篇目增加,这一环节可以省略,直接对文中的主题词或生词进行讲解。

(二)课中讲解主题词

这是词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原则上阅读课教师不讲解课文中的生词,但是有些生词对于内容理解十分关键,或是对日常阅读很重要,这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讲解着重采用语境释义法、猜测法、联想引导法等。

首先,语境释义法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即通过语境来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的意义。有的词在文中的前后语境中有一定的暗示,例如《过去》中的“去世”“临死”,在文中的上下文都有相应的语句,结合整句话不难理解。如果相关篇章语境中的关键词没有相应的描述,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语境来辅助学生理解。比如《中国京剧艺术》中“享誉”一词理解较困难,便可用语境来解释:“孔子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他。”

猜测法则是通过字形猜词、语素猜词、句内词语互译、前后文猜词语等。例如阅读材料《过去》中“谴责”一词,原文是“……我受到了这几年来最沉重的感情谴责,我责怪我自己,因为我确实快把宋老师忘了”,结合后文出现的相同语素詞语便可领悟“谴责”的意思。

联想引导法是通过联想引导学生找出相近或者相关的词语,在讲解了一个词语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量。这类似于大脑风暴法,通过题目对文章的词汇进行预测,引导他们说出相关的词,激活相关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把已得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但是要注意联想的度,不能随意扩大,要紧紧围绕关键词展开,而且是复现率较高的词。

(三)课后复现常用词

阅读习题完成后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是学生对阅读课最主要的期待。那么学习者的词汇量是否真的有了明显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对课后环节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后词汇练习的最好方式是学习者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在讨论时不仅会结合课文中的语境,且会激活已有知识储备,如此一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即使课堂中不太理解的,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也会逐渐明白。也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关键词做成词汇表,每一篇阅读的关键词控制在10个以内,学习者自行标注意义、母语解释、附上例句等,作为自己学习的笔记。

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虽然不像精读课那样进行讲解,但是对于接受性词汇和关键性词语还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深解读和再认识,促进流利阅读。需要指出的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词汇之外,还有背景知识、篇章结构、句子衔接等。但是这里强调词汇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为阅读技能的提升储备知识,并不把词汇作为唯一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教学技巧 篇4

来源:儒森汉语

口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讲话,以提高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因此几年来,在口语课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即教师讲课画龙点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人人开口,个个练习,并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八种形式:

一、师生对话式:即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这里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课文原句,教师与学生集体对话;另一种是教师与学生单独对话,这种形式的对话,主题不变,但脱离课文的原句型而换另一种说法提问,提问的难易程度视学生水平而定,程度高者难些,程度差者则易。

运用此种形式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问话的语调准确、速度适宜,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正常的说话速度,以使学生逐步适应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调和语速。二、一帮一式:即两个学生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这种形式在教师熟知本班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情况下进行时效果最佳。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三组:A 组为优良生,B组为较差生,C组为中等生,C组又可分为中上和中下两小组。在会话时,C组中每个中上生和每个中下生分别搭配在一起成一对;而A组每人与B组每人则分别搭配在一起成为一对。这样每一对都可以好帮差,既调动了好学生的积极性,又帮助和促进了较差生,达到好中差齐进步的目的。因学生之间接触自然,且无他人旁听,故不存在紧张与拘谨,那么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自然顺理成章。实践证明学生也很喜欢这种一对一的对话形式。

三、样板式:即教师与好学生或好学生与好学生在全班进行会话示范,树立样板,以点带面。这样全体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明确,练有成效。

四、小组交流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教师规定1-2个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对话。运用这种形式时,教师的分组也应做到好中差搭配。同时,教师必须轮流出现在每个小组中,听取学生的会话,及时纠正误音病句,因为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语病,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学生不知错在何处,长久下去会形成难以改正的弊病。所以在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也不可忘记自身的主导作用。

五、开放式:即教师出几个题目,请学生自找对象进行会话练习。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使学生达到三个“自己选择”:一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二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三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请每组学生进行汇报表演。这样题目各异,内容丰富,既绚丽多采,又互相学习。开放式最好在学生学习汉语

一、两个月以后运用效果较好。

六、表演式:即运用道具模仿真实生活进行表演会话。教学中,学生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他(她)们真实生活的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即可以实用。例如:给妈妈打电话;去商店买东西;去饭馆吃饭;路遇;到宿舍找人等等。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有实物,又身临其境,富有真实感。学生们极其投入的表演得到了交际语言的实际锻炼。

七、录音式:即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对话或朗读用录音机录下来而后再放给学生自己听。学生听到自己说汉语的声音时情绪激动,气氛活跃。激动之余,教师指出其声调和语气或是语法的不当之处,并让学生将正确的重复1-2遍,以形成正确的记忆,从而达到提高会话水平的目的。

八、评分式:即对学生的对话和朗读评定准确的成绩。最初运用这种形式,是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评委由教师一人担任。在指出错误并由学生重复正确的答案后,教师按百分制打分。以后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和胆量的增大,逐渐过渡到让学生站到讲台前进行

对话或朗读,由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担任评委。分数的刺激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促使他们在对话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因此评分只是刺激的手段,而锻炼学生准确地用汉语进行会话的能力和判断正误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故而我以为这种形式宜在学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运用。依此考虑,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曾多次运用这种形式,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上述教学形式时,应注意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种形式,不要像走马灯似的一天一个样,使学生感到无所措手足;

2.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练习,不要只专注少数尖子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理解课教学初探 篇5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理解课教学初探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教学体系的改善和发展、学科理论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都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在对汉语教学方面应以下列为重点:一、向学生阐明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的;二、需要教师张弛有度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三、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并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作 者:刘文文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对外汉语   阅读理解   教学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前导入设计 篇6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本国的母语文教学,同时也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有更高要求。本论文通过对已有的汉语课堂教学课前导入环节的总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前;导入引言

一、课前导入方法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我国的汉语母语教学,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一个多重角色。对于课堂的导入设计一方面包括课前的新课导入,一方面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导入。所以,在这儿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课前的导入设计。目前,常用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物品展示导入

1.图片展示导入对于初级汉语和中级汉语学习者,他们的汉语水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课前导入方法。比如这节课,我们是一堂讲关于“花卉”类的词汇课,教师不可能把一大盆花搬到教室给同学展示,然而又不可能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说,这节课我们要讲什么。这个时候用美丽的花卉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对这类事物感兴趣,同时对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实物展示导入教师在讲解与具体实物相关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先教学生生活中常用、常见、常听的事物,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1]如讲解“春卷”“饺子”“包子”这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食物的时候,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春卷”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一种怎么样的食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做好的春卷带到教室让学生品尝,在同学们品尝的同时,就可以乘机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美食,今天我们就将学习其中的几种。

3.绘画导入法绘画导入也是物品再现的一种方法。同样是上动物课,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种动物,让同学们通过简笔图画来猜猜动物的名字。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趁着学生的兴趣劲引入讲解关于本课的知识。

(二)多媒体方法导入

1.歌曲导入法多媒体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已是屡见不鲜了,虽然不主张多媒体课件的随意滥用,但是课前导入方面,我们还是可以适当采用这个方法做媒介的。比如教师在上关于中国古典乐器的文化课的时候,就可以以一段优美的乐器演奏曲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听觉效应,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2.影视导入法影视导入的方法,更多情况下是适用于文化课程的导入。播放影视导入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视觉效应,烘托气氛,增强直观感受启动积极情绪。比如老师要讲解古典成语的时候,就可以以影视作品为导入。用多媒体把成语故事以影视作品的形式放映给学生观看,同时要注意一定要配有学生的母语语言。

(三)话题导入法

1.提问导入课前讨论和课前提问也是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元宵节》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提问导入的方法,问一下学生,他们自己的国家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节日呢?或者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

2.话题导入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就会把关于这堂课的某个话题提炼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前讨论,同时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的问题,这种导入方法最好在中高级班使用。

(四)设疑导入法。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意境”。提出学生不能单独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1]例如我们在给初级学生讲解《旅游》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比如:同学们想去中国各地旅游吗?你们知道怎么出去旅游最省钱吗?等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就会引发学生对这堂课产生的兴趣。

(五)直接导入法一些教师认为,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有时候没有必要进行导入设计。也许课本上早就对这一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老师也让同学们课前对新课内容进行了预习,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再花时间去进行课前导入设计。

二、目前导入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导入还有的导入根本就没有按照课程的内容来,只是一味的取用导入环节的表面功能,并没有真正的以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导入。

(二)导入的时间过长我们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过程中强调的是导入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正常的课前导入一般是3-5分钟左右就行了,而有的老师把课前导入时间用到了10分钟甚至更长,这样就让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例如,有的老师在上《长城》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花了差不多20分钟左右的时间放映视频给学生欣赏长城的美丽风光,虽然课前的导入和欣赏是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来中国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去过长城,即使是没去过也听说过了长城的雄伟壮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进行课前的导入设计。

(三)导入的方式不合理课前导入虽然很有必要,但是导入也要符合正确合理的导入方式。一些老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虽然也是按照该堂课所要进行讲解的内容设计的,但是设计的思路和设计的方法很难与新课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课前导入的效果,同时还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怎样提高课前导入设计的有效性

符合学生的兴趣导向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老师的导入设计或者说是上课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的。

导入时间的合理性作为一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在课前导入设计的时间分配上,一定要把握好。要从课程内容的实际出发,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不要为了课前导入而导入,也不要一味的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延长甚至不合理的利用导入的时间,从而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参考文献: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 篇7

一、中外礼貌用语的差异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是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中,中国礼貌用语与国外礼貌用语之间存在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招呼语。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国与西方对于礼貌用语的招呼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汉语中关于打招呼的命题内容约束相对比较少,例如“出去啊?”并不要求对象回答,而是属于一种礼貌,而西方则对于该问句则要回答;二是寒暄语。寒暄在双方交流沟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方对寒暄语的认识文化也存在冲突,例如中国人认为很正常的寒暄,在西方人看来属于窥探其个人隐私的语言;三是委婉语。委婉语代表着一定的历史文化色彩,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对于委婉语的认识也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例如对于“贵庚”,在中国属于委婉的礼貌用语,而在西方国家则认为属于打听其年龄,属于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造成中西礼貌用语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基于社会文化身份的因素,不同的人对文化的认识也存在不同,因此他们对相同的事物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差异;二是心理因素;三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环境变化,不同的环境对造成礼貌用语出现差异。

二、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来华学习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国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教师缺乏礼貌用语教学的意识。礼貌用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很多教师认为礼貌用语属于日常交往沟通的基本,因此不需要特定的教学,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平时的交往获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礼貌用语的教学。另外教师与学生之前的礼貌用语交际机会比较少,例如基于中国传统的思想影响,很多教师存在“高大上”的意识,认为自己主动与学生打招呼有失教师的身份,因此教师不会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这对于国外学生而言,他们不理解该观念,因此长期以往容易造成留学生的礼貌用语的交往。

2)对外汉语教学关于礼貌用语教学涉及面比较少。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侧重于语法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而忽视对礼貌用语知识的讲解,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主要是国内的专家学者,而这些人在编写教材时,忽视与当地国情与风俗的结合,导致外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文化冲突,例如我国在教学生学习礼貌用语知识的时候,往往站在我国国情风俗的基础上,而忽视与不同国家风俗的融合;二是缺少对礼貌用语实践教学。礼貌用语主要应用在日常的交际中,因此需要强化对礼貌用语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但是很多时候基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很难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际机会。

3)留学生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存在一定的缺陷。礼貌用语属于一种交际方式,通过实践观察,学生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多留学生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存在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例如西方国家的留学生在称呼教师时仍然按照其国家的文化风俗直呼其名;二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和礼貌用语的特点。最主要的现象就是对于寒暄语“你吃了吗?”中国文化认为其属于礼貌用语,是不需要对方回答的,而西方国家则认为其属于问句,因此将其作为一个真的环境。

三、完善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的对策

1)创新对外汉语礼貌用语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礼貌用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礼貌用语教学的方法:一是要鼓励留学生大胆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用语的学习最终要应用到实践中,因此要给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各种礼貌用语。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建各种环境氛围,让学生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种礼貌用语的合理掌握;二是适当分析汉语礼貌用语的类别与结构。汉语礼貌用语包含的类别比较广泛,因此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应用礼貌用语知识的系统性;三是教师要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注重礼貌用语与文化背景的融合,以此提高教学的趣闻性。2)完善礼貌用语教材,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一是要完善礼貌用语教材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礼貌用语逐渐的被社会所抛弃,同时一些新的词汇被社会所应用,因此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材的内容也要注重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另外在编制教材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特点,以此保证教材使用的针对性;二是强化应用性练习。在汉语礼貌用语的教学中,教材上也应该配备相应的练习,帮助留学生加深对汉语礼貌语的认识的同时训练礼貌用语的使用。通过相应的练习,留学生不但可以运用礼貌语进行交际,还能够从练习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对除课本以外的汉语礼貌用语有初步的认知,帮助下一步学习的顺利进行。3)提高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的引导者,因此要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对留学生礼貌用语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注重平时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应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具有扩文化交际意识。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不仅是对汉语知识的教学,而且还是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最后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根据当前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学习各种教学知识。

摘要: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出现了汉语热。礼貌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常用语,因此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外礼貌用语差异性的分析作为论述切入点,阐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用语教学的现状,从而提出完善我国礼貌用语教学的对策,以此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礼貌用语

参考文献

[1]唐宁.对外汉语礼貌用语教学探究.青年文学家,2013(08).

[2]李琰.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礼貌用语教学.高教学刊,2015(06).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篇8

关键字 汉字教学 重要性 现状 解决策略

一、汉字教学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现状

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既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也是书面汉语的语言单位和语法单位。因此汉字教学不但是书写符号的教学,也是语言单位和语法单位的教学。

汉字是外国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赵金铭就指出:“对西方人来说,汉语才是真正的外语。其中最困难的是汉字。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汉字是西方人继续学习汉语的瓶颈。”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留学生特别是母语为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普遍认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其中,认为汉字难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的结构形式不习惯。对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先让其学好一定数量的汉字,往后就会越学越容易。而对于教学者来说,教授汉字也是一大难点。由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又不直接表音,要让习惯了音义结合的留学生建立形义联系是比较难的。

总之,现阶段的汉字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针对对外汉字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汉字教学中问题,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其产生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以下将简单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难学的原因,并且探讨一些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

1.缺乏科学的汉字教学理论

我国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在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偏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只将汉字视为书写符号,没有和汉语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也就是“重口语,轻汉字”。这样就忽视了汉字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汉字教学便陷入一种不良循环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遵循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都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效率不高。

西方语言教学法从根本上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而对外汉语教学借鉴了西方语言教学理论,明显和汉字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样便造成汉字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被忽视,使汉字教学处于很尴尬的位置。此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来看,很多学校汉字尚未单独设专门的汉字读写课。汉字学习基本依附于阅读课,没有像语音、语法教学那样科学、有序地自成体系。

2.一直以来坚持“词本位”的教学方法

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在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普遍是坚持“词本位”教学。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大都是“词本位”教材,强调要“从词到字”,不同于英语中的“词”。而在汉语中,“字”才是基本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结构的枢纽,是语音、词义、语汇、语法的交汇点,是构成内容系统的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词”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时,使印欧语系语言背景的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觉:汉语的双音节、多音节词只是几个连缀在一起的音节,而不是可以分析的有意义的、有构词能力的语素。比如:留学生会说“鸭蛋”了,却不知拆开的“鸭”和“蛋”可单独表义。

(二)应对策略

1.开设专门的汉字课以及合理安排汉字课

汉字的书写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因此,汉字课设置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往为了避免学生记忆负担过重,课文一般内容最初以拼音展示,等到一定的阶段再过渡到汉字展示。

笔者认为,可从一开始就将汉字展示与拼音展示相结合,以汉字展示为主,拼音展示为辅的原则。这可以体现汉字是汉语书面表达的最基本的符号工具,也协调汉字教学与功能和语法结构等,但最主要目的是引导学习者更好的运用汉字来获得知识。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实际上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应主要根据汉字学习理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到繁,从单体到合体,同时考虑到与综合其他内容的教学。

2.改进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

(1)从笔画开始,循序渐进

从笔画到基本结构再到复合结构,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

对于初次接触汉语学习的学生,开始3个月左右,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对拼音的听、说、读、写,为以后拼读汉字打下基础。笔者认为,除了教给学生汉字最基础的知识,如笔画、笔顺等之外,可以尝试将汉字部件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部件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利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课堂上有意识的介绍一些典型的象形汉字,如:水,火等,数量不必太多,目的是让他们直观的了解汉字书写,培养书写汉字的兴趣。

(2)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进行教学

“字”比“词”更易辨识,“字”很容易和相邻的结构单位区别开来,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能辨别出一个句子中有几个字、几个单位。此外,以字义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还能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白乐桑先生在《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中提出:“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汉字是表意文字.个体突出,以单个字为基础,可以层层构词。”以“字”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则可以一带多,见字猜词。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更深入的掌握词汇。

吕必松先生指出“认为汉字难学是一种误解。如果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教授汉字,学习者就会觉得学习汉字其实并不难。”

三、结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汉语的书面载体,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只有深入了解汉字的基本性质特点,熟悉对外汉字教学的内容、目的以及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汉字教学,从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 篇9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

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拼音

为了帮助外国学生认读汉字、练习发音和说话,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音符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

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中,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汉语拼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方案本身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而且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也很容易掌握拼写规则,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也就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为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即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更加剧了这个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起汉字来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听说。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掌握,对初学者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口语教学,允许少出甚至不出现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口语教学的进度,以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

(3)有利于汉字教学

虽然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汉字教学仍然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一开始应当教一些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句子写下来往往要用一些复杂的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引进就可以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字的写法。应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然后再到“一、二、三、十、八、人、个”等等这样一些最简单的汉字。复杂的汉字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学,这样不仅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4)有利于词汇和语法教学

运用汉语拼音首先从语音入手,在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语法教学,就十分便利了。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总之,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时,汉语拼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所普遍接受,成为了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2、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并不仅仅只是语音,汉字、语法、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与汉字的难相对的是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突出贡献。汉语拼音使汉语走向了国际,今天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公司和商标的名字,甚至拼写某些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如“Taijiquan”(太极拳)、“Wushu”(武术)、“Jiaozi”(饺子)等等。尤其是这短短20年中,全球开始学习汉语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都毫无例外地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而汉字由于较难则被放在一个忽视的地位。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差不多都经历了一个先语音后文字的阶段。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它来学习生词或用它来写作业。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汉字就被忽视了。

可以看出,把汉语拼音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汉语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和译音文字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使得汉语拼音大受外国留学生的欢迎,而记录汉语语音的汉字放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地位。所以,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解决听说和读写的矛盾,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排挤,使汉字放在了被忽视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不利于汉语语音的准确发音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近似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方案中某些设计和规定,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这是因为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情况,而不是考虑外国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多少会受到学生母语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比如,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音节时将浊

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的。

三、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10

姓 名: 王 岩

学 科: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院 系: 文学院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语言交流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及词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入手,着重对词汇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引言: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基础,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

研究汉语词汇教学至少要涉及这样一些内容:词汇量的控制;字词的选择;字义和词义解释;主要的练习方式。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内容:

1、关于词汇量的控制

词汇量的控制就是决定教多少词。词汇总量的无限性和常用词汇的有限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词汇量控制的必要性。无限性指的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汇;有限性指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范围,在一定交际范围内常用词汇的数量是有限的。至于教多少词汇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教学目标,即必要性;另一个是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即可能性。

2、关于词汇的选择

进行语言教学,不但要考虑词汇的数量,而且要考虑词汇的范围。所谓词汇的选择,也就是确定要教的词汇范围。词汇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常用性,二是针对性。最常用的词汇是在各个范围内都常用的词汇,这是选择词汇的重点。词汇的选择最终要落实到教材中,选择常用词汇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选择好话题,在常用话题中还要选择常用的语句。

3、关于字义和词义解释

要真正学会一个字词,除了掌握这个词的发音和声调以外,还要懂得它的意思。要帮助学生掌握字义和词义,就必须进行字义和词义解释。

4、关于词汇的练习

词汇的练习包括感知性练习、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记忆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等不同性质的练习。词汇练习的侧重点是词汇的选择。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复杂,从内容上来看,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1、词汇量的控制方面:难以测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掌握多少词汇。因为人们习得字词的潜能以及学习和教学中的许多变因难以测定和控制,难以进行量化处理,包括对听、说、读、写四项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是全面要求还是部分要求;学生课堂练习的机会和课外学习的时间;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方法、技巧;语言环境等方面。因此,教学要求、组织言语材料的方法、学生课内练习机会、课外学习时间等等都是影响教学词汇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难以掌控及不确定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汇量也就难以控制。

2、词汇的选择方面:词汇的选择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常用的词汇,这样以来,不常用的词汇因为没有了使用的机会,就很难掌握。

3、字义、词义解释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点在词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由于文化悠久,在许多字义、词义方面渗透着深层次的含义,这样就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很多字义、词义是二语习得者无法深入理解的。因而,字义、词义的理解是词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

4、词汇练习方面:词汇练习的难点在于应用,如何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切身感受。

三、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一)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汉语词义的理解,而难点往往也是重点。下面几种方法是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常用到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用事物或图片解释。实体事物主要用于理解自然中实际存在的事物,例如“桌子”,教师可以结合眼前的实物来告诉学生“桌子”这个词的内容及意义。再如“熊猫”,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将熊猫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这种方法形象生动,而且简单易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都应当尽量使用。

2、用字义解释词义。例如用“国”解释“国家”,用“树”解释“树木”,用“海”解释“海洋”。用字义解释词义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用表演的方法解释。表示方向的词以及简单的动词,如“摇头”、“握手”等,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表演。

4、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可以利用近义词词性相近和反义词的对比性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例如:大——小、远——近等。

5、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解释。例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学了“鞋店”、“鞋”和“衣服”,就可以用“鞋店”类比“衣服店”等等。

6、用媒介语解释。有些词如果直接采用对译的方法,可能会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方面造成误解。例如,“吹捧”在汉语中是贬义,而英语中与之对应的词“flatter”不但有“吹捧”的意思,而且还有“过奖”的意思,如果把“吹捧”简单地译作flatter,就会使学生在理解上造成误解。这时候,就需要有一定的语境帮助理解,也就是下面我们要谈到的语境教学。

(二)语境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首先,语境可以帮助导入新词;其次,语境可以解释新词;再者,语境能够帮助区别同义词;最后,语境还可以帮助避免歧义。下面,展开来看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1、导入生词

教师向学生讲解生词时,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将生词放在语境中,展现给学生,可以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学习,从而达到导入生词的目的。例如,要讲“又”这个词,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语境:

“昨天晚上,我吃了一个汉堡,又喝了一杯可乐。”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手可得,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创设这样的语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还可以进行模仿造句,加深理解。

2、解释生词

有很多词的义项往往不止一个,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避免在实际生活中产生误用,要根据不同的义项创设不同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加以区别并正确运用。例如:“干”有干燥、关联、徒然等意思,可以创设下列语境:

例1:好久不下雨,地面很干硬。例2:这件事,与你何干? 例3:他干着急却什么也做不了。

3、区别同义词

同义词的学习是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语境中区分同义词既清晰准确,又形象生动,而且,依赖语境还有助于记忆。例如:

例1:他俩在展览会上相识,并交换了名片。例2:他俩都对天文感兴趣,正在交流经验。

这两个句子就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交流”和“交换”搭配对象不同,从而加以区别。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别,教师还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加深理解。

4、避免歧义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词的实际意义往往取决于它所存在的具体语境。为了避免歧义,可以将词汇教学放入语境中,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其真正含义。例如,“她的脸很白”

例1:她的脸很白,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例2:由于长期身子虚弱,她的脸很白。例1的“白”值得是白净,肤色好;而例2中的“白”则指的是脸色苍白,体质弱。若不放在语境中,这两个“白”根本无法区分。

结合语境教学,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教师在创设语境时要根据客观现实,提供真实而明确的语言信息,最好是源于或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使之符合语言的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从而使学生在设定好的语境中轻松、自然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创设语境目的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学习,所以,一切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地位。尽量多练少讲,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课堂教学。语境的设计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词汇的用法,更是为了是学生掌握词汇,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因材施教原则。学习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因而语境的设计要适度,要顾及到不同学生的感受,充分尊重每一个学习者。

第四,课堂整体性原则。结合语境教学的课堂通常气氛比较活跃,但是,活跃不代表不受控制。教师在创设语境时,要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收放有度,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学习。

(三)语素教学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韵律一般表现为一个有正常声调的单音节。之所以提出语素教学法,是因为汉语里大量的合成词是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集合而成的,语素所包

含的意义往往能在词义中反映出来,汉语词汇构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常用语素和构词能力强的语素构成新词。进行语素教学时,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者未学的语素进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对于单音节词,要掌握其语素意义,从整个义项群的义项系统中去寻找语速的核心意义,然后观察成字内部稳定字素或活性字素如何在语素核心意义这个层面上参与表义的。对于多音节词,教师应该先对词中语素进行讲解和辨析,来使学生掌握词义。

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两方面:第一,语素拓展成词语;第二,“核心”语素。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并且在遇到有这些汉字组成的新词的时候,能够理解其基本意思,学会举一反三。

(四)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词汇,包括词的发音、拼写、词义等等,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深记忆,协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想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仅仅研究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如何将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作为外部学习环境对教学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纽带,营造轻松、愉悦、亲切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推动教学。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教师要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以情来投入学习,师生间就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不惧怕老师,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更加自然,教学反馈也会更加真实。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信心,克服对知识的畏难心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助于外汉语词汇教学。

2、收放有度

学生在一定时段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掌握好这个度,不能一味地追求“量”而不顾“质”。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是个难点。必须全面地考虑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时间、课下练习的机会等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例如“感觉”这个词,仅仅知道词的意思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而且,在学习了新词之后,还要回过头联想旧词,一起复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科学的安排学习计划,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3、结合课堂与实际生活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还需要从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词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体会;第二,要注重词汇的选择,多让学生用新词造句,纠正不恰当的地方;第三,要结合语境,分析讲解词汇,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词汇。

4、纠错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时难免会出错,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于常常出现的错误,要注意归类,总结原因。纠错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改正,或者互相指出问题加以改正。要及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结语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习者进行汉语表达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内容和重点,着重提出了对词汇教学方法的一些看法以及掌控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的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作业区高频井治理方案下一篇:关于破产企业合同债权转让的法律限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