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乘法练习课

2024-07-07

认识乘法练习课(共11篇)

认识乘法练习课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一6页“练习一”第6-10 题

教学目标:

l.使学生不断体会乘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图片、比较练习、互相交流、联系生活实际等丰富的体验中,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体验中认识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第10题所呈现的数学条件,相机提出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

3个2相加()×()4个5相加()×()

2、8乘4写作()×()4乘8写作()×()

3、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抓住4×6=248×2=166×3=18

二、练习应用

l、“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联系,再组织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如第6题的第(2)小题,求一共有多少个草莓是求 3个 4相加的和用3×4(或4×3)比用3个4连加要简便。

2、“练习一”第7题。

3.、“练习一”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本题答案:5×3=154、“练习一”第9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改写,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以及乘法比加法更简便。

5、“练习一”第10题。

根据图中的树,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算式是 6×2=12(棵);根据图中的人,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 2×4=8(人);据图中的花,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朵花?算式是 4×5=20(朵);根据图中的蝴蝶,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只蝴蝶?算式是3×5=15(只)。

三、全课小结

认识乘法练习课 篇2

一、题型的整理 (见表1)

二、具体分析

在表1中可以看出, 用乘法解决问题是每个版本教材都采用的练习形式。另外, 其中有五个版本教材采用了加乘转化或找朋友的练习 (浙教版教材没有这样的形式) , 有四个版本教材采用了文字题 (北师大和西南师大除外) , 有三个版本教材涉及了乘法的读写。下面就取其中两大题型和各教材特色练习进行分析。

(一) 解决问题类练习

解决问题的练习可分为3个层次。 (图1~图5, 来源于北师大教材)

1.看图写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 (见图1) 。

这道练习教师可以在学生刚认识乘法的时候采用, 以加强对乘法的直观认识。———建模初期

2.看图直接写出乘法算式 (见图2) 。

这个练习没有了加法的依托, 直接写乘法算式, 这是在学生认识乘法后的一个练习。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是会依托直观图, 借助实物图来理解乘法。———建模后期

3.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见图3) 。

可以看出, 这是综合性的练习, 不仅要求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 还要自己发现乘法问题, 是运用层面的, 它一定是在学生建模之后。———辨析与运用

(二) 加、乘对应练习

对应练习也分为三个层次。

1.看图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见图1) 。

这个对应过程是有图象的直观依托, 在图的帮助下形成加法与乘法的对应。———建模初期

2.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见图4) 。

这是直接把加法与乘法进行对应, 如苏教版教材内容学生已经经历了从加法过渡到乘法的过程, 考查学生是否已经清楚地知道两个乘数的由来, 理解乘法的意义。———建模时

3.找朋友, 将答案相同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一一对应 (见图5) 。

又如下列形式:

这个层面的练习需要清楚地知道每道乘法算式的意义, 知道乘法意义的各种表术形式, 是一个辨析的过程。———运用与辨析

(三) 特色练习

1.读写练习。

有三个版本的教材 (青岛版、人教版、苏教版) 采用了读写练习, 可以看出编写时比较细腻。乘法的读写也是学习乘法的一个知识点。其中青岛版和苏教版是采用写的方式进行的, 如3乘5, 写作 () , 人教版采用的是看图写算式, 读作 () 。这部分内容虽然在这三个版本教材上有所出现, 但比例都很小。可见, 乘法的读写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点, 而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存在困难, 因而, 其余三个版本的教材就不再出现了。

2.摆一摆, 说一说, 画一画。

这种练习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用小棒按几个几摆一摆, 根据摆的情况, 说一说乘法算式或加法算式。

如苏教版教材内容:

如西南师大版教材的例2:

这样的摆一摆是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初期, 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

第二种是看算式摆一摆, 摆出一道乘法算式的两种不同意义。

如北师大版教材内容:

如青岛版教材内容:

这个练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思考与启示

(一) 结合情境, 充分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教材练习更多采用的是联系具体情境 (如解决问题) 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对于“乘法”这一概念的引出、理解、巩固、深化等过程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教学时教师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现实意义。其一, 这体现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 在练习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形”对“数”的作用, 经常地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用数学符号去解决具体“形”的问题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 才更利于掌握乘法的真正含义。其二, 这也是生活数学的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多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并抽象, 在抽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

(二) 利用“对应”, 加强联系

加法, 特别是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是学习乘法的基础, 各版本练习中较多地运用加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正好说明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加乘对应”的练习, 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透彻;并且能够对知识的变化起到正迁移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质量。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比较它们的异同, 消除学生认识乘法时的困惑, 引导学生加强联系, 突破难点, 从而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仔细分析对应练习, 还可以发现, 有的教材在注意正迁移时还安排了“反例”诱导, 人教版的编排特别明显, 出现了两处反例, 如下。

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注重从正面去揭示乘法概念的内涵外, 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正例与反例的差异, 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 更利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三) 把握层次, 逐步理解

认识乘法练习课 篇3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老师报几个小数,你能写出来吗?

师:0.8、0.08、0.008、309.309、1.1

生在纸上写下所听到的小数,检查正误。

师: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

生:(读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

生1:0.8是一位小数;0.08是两位小数;0.008是三位小数。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0.08表示百分之八;0.008表示千分之八。

生3:0.8表示8个0.1;0.08表示8个0.01;0.008表示8个0.001。

生: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0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08的计数单位是千

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区别。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是非0的其他整数。

(师画出分类集合图,略)

师:309.309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读法不一致,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依次读出就行了。

生:整数部分表示309个一,小数部分表示309个0.001。

师:1.1里两个1还一样吗?一共有多少个0.1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一个个位,一个十分位。

生:个位一个一,十分位一个0.1。

生:1.1里有11个0.1,因为1里面有10个0.1,加1个0.1,是11个0.1。

生:1和0.1的进率是10.

(教师相机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反思】

1、有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的作用和美妙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概念、法则、性质等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并逐步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年龄很小,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积极地又能够适时、适度、适当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也是极其必要的。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对应、集合、统计、代数、建模、数形结合思想等。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是分类思想。

通过“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的问答,学生掌握了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分类;通过“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的问答,学生知道了小数还可以分成整数部分是0和非0的两类小数,并观察到分类集合图。感悟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感受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有意识建构知识体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这里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首先,听写五个小数检查正误后问学生:“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用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听写方式进行了小数读写法的练习。然后,利用0.8、0.08、0.008三个小数梳理出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并相机填在数位顺序表里,学生很容易看出与整数数位顺序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接着,围绕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区别、小数的组成展开设问。尽管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会受整数读法的干扰,但由于学生对整数读法非常熟练,学生经常说小数,通过这样教学强化了小数部分的读法。数的组成练习深化了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的理解。学生通过理解1.1的组成和观察完整数位顺序表的板书,领悟到个位1与十分位1的进率是10,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学习做好伏笔。

认识乘法练习课 篇4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 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

7×50=

6×3=

20×5=

24÷6=

8÷2=

12÷3=

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

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

80÷20=4

方法二:8÷2=4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

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

120÷28≈

3、拓展:由120÷30=4你能联想到哪几道估算的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都一样吗?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

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学生在装扮学校的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2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口算:

60÷30=

120÷20=

160÷80=

240÷40= 122÷30≈

720÷81≈

320 ÷43≈

143÷70≈

能说说143÷70≈2,你是怎样想的吗?

2.笔算:

136÷8

边写边说它的计算过程,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计算过程.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一)故事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书本主题图,收集信息.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3.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应怎样列式。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你能用我们已有的方法计算这道题吗?试试看,请把你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方法。

(3)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①估算

②分小棒:圈一圈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③用竖式计算。

在展示学生的竖式时议一议: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说说你的理由。(4)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帮助老师解除疑惑:商是2,不是也可以吗?余下的数能你30大吗?为什么?那为什么不想成是4?

(6)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64÷1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最后一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178÷30的计算方法(1)回忆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课件出示:

①估一估②圈一圈③算一算(2)小组共同探究计算178÷30(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4)想一想:

①为什么92÷30的被除数是两位数,商写在个位上,现在被除数是三位数了,商仍写在个位上呢? ②怎么不把商想成6呢?6×30=180不是更接近于178吗?

(5)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

20)1 4 0

50)2 5 0

80)5 6 5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565÷8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要用到笔算除法来解决。

1、第74页的第3题。

2、第74页的第4题。

3、计算比赛:第74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我引导学生在分书的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发现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第3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教学重点: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思维过程和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看看今天谁表现得好,谁的收获多?

2、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132

()×30<142 50×()<460

80×()<460 师: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呢?

板书“商我们把这里的几十看作几个十,再想几的乘法口诀 想乘做除,乘法口诀可真是我们做除法的好帮手!

2、看谁反应快:请说出商的首位在哪一位上?首商是几?

90)550)468

40)840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确定首商的位置呢?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准确快速地确定首商的位置、利用口诀估出商是几?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笔算两题,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3、笔算:

78÷20

197÷80

师:谁愿意说一说这一道题你是怎样做的呢?

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儿收集了几道题,请同学帮忙检查一下?

4、火眼金睛辨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指名说说今后要注意什么)

50)3 7 0

80)3 4 0)1 8 0 0 0 2 0

0

0

师:学好除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解决问题⑴:张老师带83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钱?(计算器20元/个 要求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检查反馈时强调格式及书写完整。83÷20=4(个)„„3(元)

答:可以买4个计算器,还剩3元。

2、解决问题⑵:小学四年级476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租几辆车呢?(60人/辆)

要求读题并指出数据,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① 474÷60=7(辆)„„54(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54人。

② 474÷60=7(辆)„„54(人)

7+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辆车不能装完476个同学,余下的54个同学也要坐上车,所以7+1=8(辆)肯定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多层次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对商的书写位置做了进一步的强调。第4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容,齐读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快速地计算 这类除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1)先来练习口算,请同学们一排一排地开火车!(2)以360÷40为例,说说你口算的方法是什么?(3)小结评价: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

2、估算

学生做,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在结算除法时,我们可以把被除数或者除数估成什么样的数?

3、笔算

一个罐头20元,妈妈有115元,最多可买多少个罐头?还剩多少元?(1)该题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2)大家一起来笔算这题道。

a、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b、要想很快知道商几,我们可以怎样想?想:20×()最接近并小于115。20×6行吗?只有商5,5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c、最后,对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115÷20=50(个)„„15(元),强调单位,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

三、深化练习

1、李大爷家6头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100千克的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重点问30千克是指几头猪几天吃的饲料?(2)列式解合。(3)指名汇报。

(4)小结:6头猪是个多余条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2、刘老师带了460元,王老师带了170元,他俩准备合买90元一幅的羽毛球拍,可以买多少幅?

(460+170)÷90=7(幅)答:可以买7幅。

教师重点询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长是30米,面积是240平方米,现在绿地的长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绿地面积是多少?

(1)思考并列式解答。

(2)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3)汇报交流:

a、240÷30=8(米)

b、60÷30=2 8×60=480(平方米)

2×24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巩固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学生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第5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77页例4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85

40×()﹤316

70×()﹤165

50×()﹤408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引入新课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1)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书店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王老师在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付了84元。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本《作文选》多少元?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

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

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5、生独立完成例4

三、巩固练习

1、书上76页做一做。

2、书上77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探索出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方法。尤其是在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体验了试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第6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 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舍五入”法试商,首先一 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汇报。

2、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下面最大能填几

20×()<84

30×()<140 40×()<307

50×()<410(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得出: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板书商), 把几十年作几个十,想几的乘法口诀,想乘做除。(强调 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2、说一说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

70÷3

71÷50

362÷90

174÷2

600÷70

(学生同桌间说一说,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小结: 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 写在哪位的上面)

3、男女生比赛

198÷23=

396÷58

二、综合练习。

错例分析 火眼金睛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习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计算。

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与巩固,学生进一步进一步掌握了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 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定首商、估商比较熟练。

第7课时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2、经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灵活试商过程,体会算法 多样化。

3、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中去,尊重个人观点、态度和独特的见解,在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学会灵活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进行灵活地试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之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首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对!

100÷26

120÷21

140÷68

200÷26 25÷4=

15÷4=

35÷5=

25÷6=

二、体验感知,合作探讨

预设:240 ÷26= 教师提问:大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我把26估成30,试商8,8乘26等于208,余32,比26大,所以我改商9,。9乘26等于234,余6.(板书思考过程)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把26估成30?

预设:我用“五入”的方法把26估成30.教师提问:试商8,8写在哪位上? 预设:个位

教师提问:余数32里有几个26?

预设:32里有1个26,所以改商9.教师提问:下面有没有同学和他用了一样的计算方法,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预设:想10个26个是260,,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预设:把26看作25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还有1个25,商9.三、作业设计

1、小试牛刀

96÷16

200÷25

104÷26

2、更上一层

植树节,学校组织了种树活动。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7棵,可以种多少行,还剩几棵?

3、勇攀高峰

爸爸去商店买衣服,商店正在打折。衣服一件26元,买两件49元。现在爸爸又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四、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我学到了不仅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试商,还可以将“26”这样的数估成“25”(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即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学生发现并掌握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学会灵活试商。个别同学试商的速度有待提高,需进行强化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课教案. 篇5

课 题: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授课时间:2013年5月6日 授课教师:姚发金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课本第3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把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比较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初步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体验简便算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定律。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喜欢)

师:故事里面主要是讲喜羊羊和灰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你看,灰太狼又绞尽脑汁的设计关卡来抓羊了,同学们,如果你是喜羊羊,有信心运用知识顺利闯关吗?(能),那,我们一起去试试!

二、回顾学过的乘法简便运算的定律:(第一关)说出三个乘法定律的字母公式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对一些式子进行简便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及简算)

三、分组练习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基本形式的题(第二关)

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分组)(25+125×8 8×(125-8)32×27+32×73 50×29+50(分组完成,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自主学习,以旧带新(第三关)

(画外音:灰太狼说:你们不要得意,下面可是难关,一定能难倒你们的!)

下面的题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吗?比比谁的速度快。99×17+17 103 × 12 85×98

1、学生独立做。

2、展示学生习题,说出简算过程与方法

3、学生错题分析及订正

师:这三位小老师做得非常出色。但老师在你们平时的作业中发现同学们中间有一些小马虎,我们来当一回小医生,看看这些题的毛病出在哪儿?

125×(8+20)120×15+15×80 17×201 25×32×125

=125×8+20 =(120+80)×(15+15)=17×200+1 =25×4+8×125 =1000+20 =200×30 =3400+1 =100+1000 =1020 =6000 =3401 =1100

(1)一题一题出示,说说错在什么地方。(2)我们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第四关)

(一)、综合练习

1、我会填,填出方框的数字?

(1)(12+40×3= × 3 + ×3(2)105×(40 + 8 = 15× + 15×(3)99×20+20=(+)×20(4)66×28 + 66×32 + 66×40

=(+ +)×66

(二)、对应练习

我会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指生板演,余生在自己练习本上做)

12×(8+80)125×23-25×23 31×99 125×15×8×4

2、我 会 解(机 动 题)

为 了 丰 富 同 学 们 的 课 余 生 活,学 校 准 备 购 置 足 球 和 篮 球 各 20 个,一共花了多少钱?

足 球:35 元 篮 球:65 元

(1)让 学 生 根 据 要 解 答 的 问 题 分 别 列 出 不 同 的 算 式 并 独 立 完 成。(2)集 体 校 对。

(3)组 织 比 较:哪 道 算 式 算 起 来 比 较 简 便?

六、总 结 评 价

通 过 这 节 课 的 学习你 有 什 么 收 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及简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a×c

乘法公式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6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陈秉艺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乘法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乘法公式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逆运用 教学准备:口算条、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直接导入新课。

二、组织练习

(一)、单项练习

1、口算:(a+2)(a-2)

(-a+2)(-a-2)

(a+2)

2(a-2)2

(a+2)(2__)=4-a2

(-a-2)2=a2____+4

2、比较

(1)、指明说出两个乘法公式的字母形式。(2)、比较两个公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小结:他们都是二项式相乘,但平方差公式有相同项与相反项,结果消去中间项得到二项式;而完全平方公式都是相同项相乘,所以结果合并中间项得到三项式。

3、判断

(1)、1分钟口算练习。(2)、订正。

(3)、找出错误的原因。

(4)、小结:要想计算的快而准确,必须先进行“判断”。判断能用公式计算吗,判断用哪个公式计算。

(5)、练习一:判断能用公式计算吗?(用哪个公式计算。)

1、(-7x-1)(-7x+11)

2、(-7x-1)(-7x+1)

4、转化

(1)、判断练习二:判断能用公式计算吗?(用哪个公式计算。)

1、(-x-y)(x+y)

2、(0.2x-0.2y)(x+y)

(2)、观察这组题特征。

(3)、小结:当不能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时要进行“转化”,转化为可以用公式计算的。

5、整体

(1)、判断练习二:判断能用公式计算吗?(用哪个公式计算。)

1、(a+b+c)(a+b-c)

2、(a+b+c)2

(2)、观察分析着组题的特征。

(3)、小结:当不再是二项式相乘时,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看作“整体”。

(二)、综合应用

(1)、练习

1、(m+n+p)(m-n-p)

2、(a-b)(a+b)(a2-b2)

3、(a+b-c)2

4、(x-0.5y)2(x+0.5y)2(2)、订正。(说明计算方法)

(3)、小结:这些题目都是公式的综合应用。

(三)、公式的逆运用

(1)、指名说出计算方法。

1、(-2m___)(____-3n)=4m2-9n22、x2-4xy+4y2=(x___)2(2)、观察这组题的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题目都是公式的逆运用。(4)、练习: 1、9x2+mxy+16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

2、已知:x2-y2=15,x+y=5,则x-y=___

(四)、课堂检测 小卷内容:

一、填空

1、(-2x-2)(-2x+2)=______

2、(m-n)(2m+2n)=_______

3、(-a-b)2=__________

4、(x-y)2+(x+y)2=_______

二、选择

1、在①(x-2y)(2y+x)②(x-2y)(-2y+x)③(x-2y)(2x+4y)(-x-2y)(x+2y)中能 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果:m-n=0.2,m2+n2=2.04,则(mn)2008=()

A.1

B.-1

C.0

D.无法确定

三、计算 1、20082-2007×2009

四、解答

1、已知:(x+y)2=8,(x-y)2=4,求,五、选做题:若a﹥0,b﹤0满足(a+b)2-4ab=4,a2-b2=8,求a+b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 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 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并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 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个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作业纸、黄花图、五角星图、方格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找找规律涂一涂。想一想, 每题分别是几个几个地数。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原有的跳着数数经验与技能, 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新授教学

1.今天我们要学习数一数。那么, 今天学习的数一数, 跟以前学习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2.教学黄花图 (每行5朵, 3行)

(1) 请你数一数, 一共有多少朵黄花?

(2) 学生展示, 教师借机提炼出横着数, 竖着数。

(3) 写出加法算式。3+3+3+3+3+3=15 5+5+5=15

(4) 教师小结:看来, 不同的数法, 会有不同的加法算式, 按不同的角度观察 (横着看、竖着看) 同一幅图, 算式不同, 但结果相同。

3.教学五角星图 (每行9颗, 2行)

(1) 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你是怎么数的吗?

(2) 在板书 (9个2相加) 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9个2相加等于18。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5个3相加等于15。

(3) 用行与列叙述

利用加法算式得出:横着看, 每排9个, 有2排。竖着看, 每列2个, 有9列。

同理, 用排和列来表达黄花图。

(4) 小结:像这样的方阵。

可以横着看, 每排有几个, 有这样的几排。

可以竖着看, 每列有几个, 有这样的几列。

4.教学方格图 (每行10格, 3行)

(1) 数一数, 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用算式来表示。

(2) 根据算式, 猜一猜他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给出不同的情境, 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 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逐步引导学生简化语言,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大家来表演

(1) 请出4个学生, 张开手掌。看着他们的手, 数一数。写出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预设:8个5相加等于40个手指。4个10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2相加等于8只手。4个1相加等于4双手。

(2)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出意思。

(3) 小结, 同一幅图, 因为观察点的不同, 所得的算式也会不同。

(4) 展开:如果有这样10个小朋友。算一算, 共有几只手。咱们全班有几个人, 共有几只手?要有几个2相加?如果要算100个人, 1000个人共有几只手, 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话, 你认为会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

(5) 我们能用一句话, 把这个长长的算式, 说得清楚明白。数学也有语言, 这么长长的一个算式, 一定会有一种数学的方法, 让它写起来很简单, 你知道这是什么办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开放的问题设计, 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简洁的好奇心。

三、回顾总结

回想一下, 这节课, 你都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24个圆形的排列成不同的方阵图。 (12×2、8×3、6×4)

横着看, 每排__个, 有__排。算式________ () 个 () 相加等于 ()

竖着看, 每列__个, 有__列。算式________ () 个 () 相加等于 ()

(1) 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

(2) 观察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是24个圆形, 因为排列成了不同的方阵, 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加法算式

《乘法分配律应用》课尾练习设计 篇8

在下题的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便于简算。

324×9+□×9

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填76,填176……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在口里填上76,使算式成为:324×9+76×9,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324×9+76×9=(324+76)×9=400×9=3600,所以,我想填入76。

生2:因为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因此,我先把上面算式写成:(324+□)×9,要使(324+□)×9能简算,括号内要凑成整百数,所以我填76,将括号内的数凑成400计算。

师:说得好!谁能更全面地说一说呢?

生3:因为原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所以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使其简算,只要把括号内凑成整百、整千的数,就能使原算式更便于简算,所以。我认为可以填上76、176、276、376、476……

师:大家讲的很有道理!如果老师将题中的“+”号改为“一”号,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你一言,他一语,发现方框里可以填:24、124、224、324。我对学生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都认为课要结束了,谁知教师又一次质疑:想一想,“324×9-□×9”这道算式,还可以填哪些数,也能使算式简算呢?

同学们先凝眉沉思,再窃窃私语,终于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1:还可以填323,因为填上323,括号里的结果是1,口算更容易。

受这位学生的启发,学生纷纷举起手来。

生2:还可以填314,因为填上314,括号里的结果是10,口算也容易。

生3:还可以填322、321、320、319、318……填上这些数后,括号里的结果是2、3、4、5、6……也能口算出结果。

生4:还可以填304、294、284、274、264……填上这些数后,括号里的结果是20、30、40、50、60……这样也能使算式计算简便。

简评: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最低的时候。而这一独特的结尾设计,不仅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新性,克服了死记公式、照搬公式的僵化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意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有感 篇9

认真观摩了赵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受益颇多。《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我认为赵老师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围绕探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2个3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赵老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图形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易于接受。

4、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赵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关注学生的思维表达,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认识乘法练习课 篇10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除法的性质的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带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熟练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78×85×17=78×(_____×______)81×(43×32)=(_____ ×______)×32(28+25)×4= ×4+ ×4 15×24+12×15= ×(+)6×47+6×53= ×(+)(13+)×10= ×10+7×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9。()2.7×25×4=7×(25×4)只用了乘法结合律。()3.求和只能用加法计算。()4.2×3=6这个算式中2和3分别叫做积6的因数。()

5.几个数相乘,改变它们原来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不变。(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73×5×2 125×897×8 2×125×8×5 195×25×4)101×83 99×83 7×75-7×25 88×27+27×12

四、在□里填上“>”、“<”或“=”。

1.73×54□54×73 2.(75×76)×74□75×(76×74)3.87×53□87×52 4.80×90□8×(10×90)

五、应用题。

1.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 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一台缝纫机6小时可加工服装48件,要用5台同样的缝纫机加工400件服装,需要几小时?

3.一件毛衣95元,一件呢大衣325元.现在各买4件。买毛衣和呢大衣工共用多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4.一个服装店一天卖出70件运动服,上午卖出20件,每件运动服78元。照这样计算,下午比上午卖多少元?(用不同方法解答)

四、小结

认识乘法练习课 篇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乘法,是学生运算概念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本课教学我们从写加法算式导入,以一组加法算式为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通过观察、对比,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及乘法的本质,感受乘法在计算中的简约、简便。在新授后的练习环节,我们设计了一个挑战性学习任务,现简述如下。

一、任务说明

(一)任务及目标

1.任务内容

2.任务目标

(1)能正确根据直接提供的“相同加数”列乘法算式,能主动、创造性地制造“相同加数”列乘法算式,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与掌握。

(2)借助几何直观,初步渗透分解、合并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设计说明

在小学阶段,我们把乘法的意义理解为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这个意义的理解需要把握两个本质属性:一是相同加数是几,二是有几个相同加数。教材在这一课的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的写乘法算式的材料一般都是“成品”,即“相同加数是几”和“有几个相同加数”都是可以直观看出来的。这样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一味这样的练习,最终就成了机械解读,我们认为价值不大。尤其是从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以及学生对乘法意义本质属性把握的角度看,这样的练习材料的挑战性不够,学生“站着就能摘到桃子”,显然无法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度以及对乘法本质属性的关注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这一课练习的后续环节,改变了学习材料,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1.将“桃子”从一个高度调整为不同高度

在这个挑战性任务中,“桃子”(练习)摘取的难易程度发生了变化。①和②两个“桃子”学生站着就能摘到,③和④两个“桃子”一些学生需要踮起脚尖,⑤这个“桃子”学生需要跳一跳了,⑥这个“桃子”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弹跳力”才行。“桃子”高度发生变化,意味着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多层次的要求。

2.将结果从封闭唯一调整为开放多元

教材上的练习,“相同加数是几”和“有几个相同加数”一般是封闭唯一的,如3盘梨,每盘4个,就是3个4,学生不会有开放多元的思考方向。而在这个挑战性任务中,我们将结果从封闭唯一调整为开放多元。例如②可以是理解上的开放多元,即3个6和6个3,也可以是2个9等等,④和⑤就更明显了。这样的变化,为乘法本质属性的凸显和学生思维的激活提供了可能。

3.将过程从机械解读调整为个性创造

结果的封闭唯一,导致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成为机械解读,即学生只要关注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即可,过程沦为模式。在这个挑战性任务中,我们将对材料的解读过程调整为个性创造。如⑤这个材料,学生需要自主创造加数,可以是1,2,3,4,6任意数。⑥则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将1个苹果移到3个苹果的那个盘子中,创造相同加数“4”。这样的形式,为后续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算中的合并、拆分埋下种子。

4.将形式从单一观察调整为手脑并用

教材上的练习,学生通过单一的观察行为就能找到答案,并且这种观察行为逐步走向模式化,学生思维的兴奋度不高。在这个挑战性任务中,我们把形式从单一的观察调整为手脑并用。例如③这个材料,4个5,4是直观的,5是隐性的,需要学生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雏形。④和⑤这两个材料,需要圈一圈确定相同加数是几,再数一数有几个相同加数。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任务教学

本任务教学从课件呈现任务开始(说明:在之前的练习中,学生已经明确这种练习形式——写乘法算式求总数)。

第一步:请学生观察课件上呈现的信息,明确任务要求。

第二步:让学生拿出印有挑战性任务(练习二)的练习纸,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解决任务的情况及进度,同时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算式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想法,为后面的交流做好铺垫)。

第三步:反馈,做好组织教学——学生要关注交流的过程。

反馈媒介:实物投影或电子白板——便于表达想法、厘清过程、凸显本质。

反馈顺序:依题目序号进行。

①和②只要讲清“几个几”就行,其中对②会出现不同的理解,需要借助“分一分”“圈一圈”来直观理解。③的难度在于对“羽毛球每个5角”的理解,因为“几个几”在此题中已经不直观了。学生在独立解题过程中,一般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迟疑,思维的兴奋度开始得到激发。对④学生一般会4个一组来分,教师可以追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借助“圈一圈”帮助理解。⑤是开放的,在反馈2种方法之后,建议教师问问学生“你一共能写出几种”,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思考”。⑥是在⑤的“二次思考”的基础上展开的,即使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⑥的解法,此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借助刚才的“二次思考”来完成任务。

上一篇:买西瓜作文下一篇:疏通平台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