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2024-06-20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共12篇)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篇1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平江县瓮江学区浯口中学 湛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解风景画的基本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规律,并能运用于 自己的绘画中。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分析风景图片并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 现出的空间感。

2、扩大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 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的情感表现力。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 学生准备:画具

四、教法、学法:

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

主氛围。学法上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以及对话、思考、讨论、尝试表现等活动,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内化,最终能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由一组瓜州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播放学生熟悉的瓜州风景图片。)

1、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教师调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师:这是哪儿的美景?生:瓜州。师:对,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瓜州的风景图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画家乡的 风景》(出示课题)

(二)分析作品、学习方法:

1、画作欣赏,激趣。

(1)师:许许多多的画家都用画笔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风景画作品)

(2)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学风景画的画法,在课余时间也用你 们的画笔描绘我们瓜州的景色呢?

生:想

(3)师:画好风景画有很多因素所决定,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需要解决风景画的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桥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内迅速交流,并全班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引导 学生明白他们观察到的视觉现象叫做透视,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引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透视。

2、学习透视的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1)师:什么是透视?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页透视的概念,并让一名同学读出来。师强调关键词(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透视的目的。

(2)师:知道了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还要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多媒体讲桌。

(3)师:我们把讲桌可以简单的看成一个长方体,大家都知道长方体是有什么组成的?

(学生会有“面、棱、角”等类似的回答。)

(4)指相应位置的同学回答问题:你正对着的是长方体的什么?(面还是棱)

通过不同位置同学的回答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是平行透视,什么情况下是成角透视(这属于了解的内容,学生能分辨出来即可)。此时,告诉学生我们是以平行透视来学习画面空间感的表现的。

2、过渡语:学到这,有些同学肯定要问了:“透视到底在绘画中怎么表现出来?”我向同学们推荐一位画家,他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画了许许多多表现美丽大草原的作品,他就是蒙古画家朝戈。同学们可以边欣赏他的作品,边看看他是怎样就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画出来的。

3、分析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初步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1)教师调拨课件、展示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

小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朝戈是怎样表现出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的。(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3)教师在白板上演示能表现地貌的主要线条的走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4)问题交流:将图示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过渡语: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也知道了透视的基本方法,接着我们来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

4、分析霍贝玛的作品《村道》

(1)师: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小路、树、房屋、田地、人、蓝天白云)

(2)师: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浓郁的生活气息。)(3)师:画面主要描绘了什么?(小路和树)好,我们来看看小路和树,从近到远有什么变化?(小路越来越窄,最后消失于一点)

(4)师:小路消失的点在绘画中叫心点,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页。

指同学读心点的概念,并解释学生难理解的重点词,同时引出视平线的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知道就行,不需要着重强调,关键在后面的运用中。)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同时在课件上画出示意图。

(5)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学生反馈的同时教师在白板上画示意图,并引导、点拨学生注意树干的画法,以及与画面的关系。)

(6)师:小组内迅速的将刚才你们观察到的小路和树的变化归纳整理以下。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整理的结果。(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教师指出这就是透视规律

(三)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

1、师: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中发生了消失变化的线有哪些?

教师调拨课件,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找出画面的心点、视平线、消失变化的线以及没有发生变化的线。

2、师:谁来试一试?上来画一画。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个别学生在白板上演示。

3、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4、师:我们的知识学完了,大家刚才也用了,大家现在想一想,在具体绘画时我们应该首先干什么?(引出画画的具体步骤,教师分别作解释。)

(四)我学我用

1、参照风景图片,用铅笔画一幅风景速写。要求:透视关系正确,能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找一名画得快得同学,在白板画出简单的线条图)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品与大家分享。小组推荐作品,布置展板。

(五)评一评、说一说。

先让学生点评、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全班交流分享(主要引导学生点评画面是否体现了空间感,透视关系是否基本正确,对有创意的点评和对画面其他方面的点评,教师要及时鼓励。)

(六)结束语: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处处都是美景,让我们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画笔描绘美丽的家乡。

六、板书设计

如画风景里的中国味道 篇2

极致·中国会所——江阴刘家大院

有些餐厅是花园,有些餐厅是别墅,更有些是园林。位于江阴花山南路板桥东的刘家大院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刘家大院俨然就是现代园林里的翘楚,而在此就餐岂不是奢侈,刘家大院的落成,满足了所有人对园林中古典与现代结和的好奇,偏偏又是刘墉所在古宅,为这座华贵之地抹上了一层浓郁古典文化。

移步换景古韵幽深

苏州有拙政园,无锡有寄畅园,常州有近园,江阴却以中西结合的方式重新建造了一座现代园林——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挖掘历史,还原历史遗址,并从刘墉老家安徽附近收集多幢明清时代的老房子,在江阴板桥刘家村重塑他任职期间的官邸,作为一项集餐饮,会务、旅游为一体的仿明清特色的古建筑会所。

皇家园林以大气、宏伟见长,而江南园林则以精致、写意著称,各有千秋的园林艺术则在刘家大院中都得以体现。大门口“刘家大院”四字邀请名家撰写,字字千金,大气流畅。踏过大院门廊,8位迎宾并列两排,一字排开,“欢迎光临”轻柔而来,眼前的木桥像极了一路铺开的红毯,两侧则是广阔的水池,百头红鲤嬉戏其间,由大门口的幽深直接切换到此时的开阔,有点电影里惯常的蒙太奇手法,移步换景让人惊讶不已。

还原历史返璞归真

年轻的总经理朱键成了临时的导游,27亩的刘家大院成了名副其实的景点。走过小桥流水继续前行,便是徽派建筑中极其常见但比平常更为开阔的祠堂,敞开式的祠堂,复原了刘墉当时的生活场景,大宅大院大手笔,不在于800年前的门廊,也不在于至少250年历史的雕廊画柱,而在于无处不在的穿越历史,反璞归真之感。

乾隆年间刘墉曾两度任提督江苏学政,学政相当于现今教育厅长(乾隆二十四年,四十二年),乾隆皇帝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刘墉,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清。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除却刘墉众所周知的政治学家,他更是当时屈指可数的书法家,因此极其喜好文学的刘墉创造的书法作品和著作也为世人称奇。

刘家大院以明清时代的老建筑还原清朝宰相刘墉(刘罗锅)在江阴任江苏学政期间的官邸,包厢特以文魁,状元榜眼探花学士进士上书举人等科举名次命名。

刘家大院承传刘墉故居地域文化、遵循复古且注重释古而不复古

的创造理念,极力塑造成融合传统历史与现代文化理念的极致中国文化会所。刘墉在江阴任职期间,刘母曾3次来看望儿子,刘墉因此修建了“三到楼”。内设石庵讲堂、西花厅东花厅燕喜楼三到楼等六大功能区,另立江南宴江南茶语一曲艺讲堂、古籍书店、江阴文史廊刘墉府廊、红酒雪茄沙龙艺术珍品展八大主题定位。

江阴风味食之精粹

刘家大院作为一座融文化美食为一体的会所,浓郁的江阴风格菜肴更将。极致中国会所添一层极致的含义,在总经理朱键的介绍下我们有幸一品店内的美味,尤其主打的地道江鲜最为难忘。

虽然清明时节已过,但刘家大院制作的刀鱼的嫩滑还依然留在唇齿间,久久不能忘,喝着牛奶听着音乐长大的薄壳螺丝可称之为惊叹了,螺丝个大,肉嫩,经过独有的烹制,竟能品出丝丝甜意,怪不得一只小小螺丝也能养活一个村了,清炒芦苇苗是江阴特产,颜色嫩黄,入口清新味道平和,螃蜞鳌的做法有多种,但口感都尤为鲜嫩比单吃螃蟹来得过瘾。

在此就餐,最让人难忘的除却江鲜鲴鱼、鲥鱼刀鱼以及河豚鱼之外,最惊讶的莫过于刘家大院的汤了。选取各种高档原料放入精心准备的茶壶中再加入中草药炖煮,上桌之后按照茶水方式每人一盅,浓缩出来的精华则让人在清澈金汤中尝出了用心良苦后的甘甜滋润。

既然地处江阴,桌上自然少不了江阴本地特色,一道“锦绣江南”选取江阴本地凉粉,大片腰花,以及名贵的河豚子,喷香扑鼻,尤其粒粒分明的河豚子越嚼越香。席间,朱总忆起了小时候偷偷地将河豚子放入口袋解馋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共鸣,不管小时候有没有尝过,但是刘家大院的河豚子做足了功夫,令人印象深刻:借着忆苦思甜江阴特产“拖炉饼”也上桌了,做法有讲究,必须文火煎到两面黄喷水加盖焖,焖熟即出锅,外裹芝麻,内藏荠菜,外脆内嫩,典型的江南特色。

赏着刘家大院的江南园林,品着江河鱼鲜,估计很多人都不想早早离开,希望多驻足一番。刘家大院的魅力不仅仅在此,只有亲自来访才能切身感受。

地址:江阴市华山南路板桥东块

《画家乡》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3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文

1、出示“乡”,组词,再练习()的家乡

2、揭题《画家乡》,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自然段,朗读,突出“美丽的”

板书:美丽的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生找一找:课文写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

(也可以听录音或请学生读)

2、交流,划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及读准字音。

4、跟录音轻轻试读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标有拼音的词语。点名读;齐读;

2、擦去词语中的拼音。点名读;齐读

3、四人小组学习生字,并说说怎么记住它。

4、单个生字变序抽读

四、再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一练

五、巩固练习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en beng)宽(kuan kan)市(si shi)原(yuan yan)

2、比一比

四----匹下-----虾贝-----见现------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点名检查

2、抽个别词语检查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教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平平的家乡美在哪里?

(2)交流,师指导并板书:

海边

美丽的家乡山里

平原平坦、宽广(风景美、物产丰富)

草原

(3)有感情地朗读。练读;录音

3、四人小组自由尝试学习其他段落

4、交流,师指导,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板书:

海边 蓝 宽

山里 山高水清

美丽的家乡平原平坦宽广 风景美 物产丰富

草原 一眼望不到边

5、整体朗读课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

3、录音、背诵

五、语言文字训练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那么---------,那么-----------------。

五、书写指导

六、课后延伸

《画家乡》教案 篇4

一、教材简说

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五个小朋友画出自己的家乡美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课文内容浅显,共有七个自然段,中间的五段构段方式相同,句式相仿,便于学习和背诵。课文配有五幅插图,与重点段落呼应。

二、设计理念

《画家乡》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爱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的朗读,在读中悟其理,悟其情。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辨认字形,识字兴趣浓厚。朗读课文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6个生字。(2)会用“那么......那么……”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先引导学生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自已探索学习。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祖国的美,热爱自已家乡。

五、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感悟家乡的美,热爱自已家乡。

六、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以读代讲、朗读体验法、读中感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请你给它们打个招呼吧!

1、开火车读词语。

宽宽的鱼虾

赤着脚

捡贝壳

平原

奔跑

又绿又密

一匹骏马

城市

楼房

2、过渡语: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抽生读文(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课文都介绍了谁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在哪? 反馈:涛涛──海边 山山──山里平平──平原 青青──草原 京京──城市

三、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出示课件:涛涛家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什么景物? 小朋友在做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2)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过渡语:涛涛画的大海那么美,谁想读一读?

(出示课件)“那么……那么……”的句子,品读。读出对大海的喜爱;

你能试着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的多。

过渡语:涛涛的家乡真美啊,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谁能试着背一背这一自然段?

5.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找好句子品读)──看图解说。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1.学生在第三、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

读“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 四 品读课文

情感升华:

预设:山山的家。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过渡语:谁喜欢山山的家乡,请你读一读。

美美的朗读最喜欢的句子。平平青青

(同桌互相读、听)京京 五

拓展阅读:

我们伟大祖国美丽富饶,描写和赞美高山、大海的文章很多,请同学们到资料城中选择读一读。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山村》《月亮湾》《家乡的秋天》 六 小练笔: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读的那么认真,那么有表情。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你家乡的景色,请你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最好能用上“那么„„那么”,让大家看了也喜欢上你的家乡。

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山山

平平青青

京京 海边

山里

平原

草原

画家乡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设计: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⑴ 自主说。

⑵ 同桌互说。

2、整体感知课文:

⑴ 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⑵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⑶ 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⑴ 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⑵ 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⑴ 用“____”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 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⑶ 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1、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2、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⑴ 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⑵ “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⑶ 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⑷ 配乐,感情朗读。

⑸ 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⑹ 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⑺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3、拓展:

⑴ 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⑵ 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普罗旺斯小城,梵高画中的风景 篇6

盛夏过后,薰衣草田结束了收割期,这意味着普罗旺斯闻香识色的时节渐行渐远了。没有了薰衣草和海滩烈日,很多人便把目光转向了更南边的西班牙,企图抓住夏天的尾巴。而也有人和我一样,反其道而行,在游客渐渐稀少的季节从巴黎来到普罗旺斯,不为薰衣草,不为乡野别墅,只为了安静地寻觅艺术大师梵高留下的足迹——在普罗旺斯大区的阿尔勒和圣雷米两座小城,梵高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法国南部的阳光和星空,见证了梵高最潦倒又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这里患上了精神病,却又因此灵感涌现,创作出了许多旷世名作。

那时的梵高,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消失的小黄屋

从巴黎坐高铁南下,4小时就能到达阿尔勒。一下火车,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南法气息。这里的房子大多刷着明黄漆,与巴黎冰冷的石灰色调反差鲜明。小城建于公元46年,被凯撒大帝指定为退休军人的定居城市,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现在,这里仍保留着大约2000年前的古罗马城墙、竞技场和剧场。除了古迹,随处可见的还有梵高的画。几乎这里的每一条街都曾出现在梵高的画里,走着走着就能看见街边立着一幅梵高画作的复制品,提醒游客艺术大师曾在相同的位置作画。

我的第一站就是火车站边上,位于城北的拉马丁广场。广场很小,四周被黄色的矮房、咖啡馆和酒吧包围。从狭窄的小巷望出去,就能看见不远处穿城而过的罗讷河。我在广场上的一家纪念品店买到了那幅著名的《黄金屋》的明信片。画中一幢黄色的三层楼房,在深蓝的夜晚显得格外夺目。那是1888年,35岁的梵高初到阿尔勒时,在拉马丁广场2号的住所,又被称为“诞生了无数名作的小黄屋”。

在搬进小黄屋之前,梵高还是个半路出家的落魄画家。一直到27岁,他还在辗转于各个文艺公司做店员,但他的心思完全都在艺术和宗教上。1880年,在多次被解雇后,他干脆不工作了,开始进行艺术创作。他浪迹于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学习文学和艺术;又前往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解剖学;在巴黎,他开始接触强调光色、风格明亮的印象派。然而,梵高始终怀才不遇,生活穷困潦倒,只能一直靠画商弟弟提奥接济。当有人嘲讽他连一幅画也没卖出时,他回击道:“艺术难道为着‘卖’?我认为艺术家指的是一些始终在寻求,但未必有所收获的人。”

搬到阿尔勒是印象派大师塞尚给梵高的建议,他认为阿尔勒的阳光和古城韵味很适合艺术家寻找灵感。果然,惬意的南法生活大大激发了梵高的创作欲望,他开始脱离印象派追求意境的套路,在画中加入大量細节:他摘了大量向日葵装饰房间,创作出了《向日葵》系列;在城南的运河边,他找到了与家乡荷兰一样的田园风光,画下了《阿尔勒吊桥》,这座木质吊桥至今仍横跨在运河上;在市中心费洛姆广场的咖啡馆外,他用夸张的配色描绘出街灯和星空下的露天咖啡馆,画出了经典之作——《夜晚的咖啡馆》。这间咖啡馆曾毁于战火,之后又根据梵高画作复建,现在仍保留着当年黄色的外棚、座椅,每天都门庭若市。在阿尔勒生活不到一年,梵高创作了近百幅作品,数量超过了他之前的总和。

我绕着拉马丁广场寻找让梵高灵感如泉涌的小黄屋,但走遍广场四周,怎么也寻觅不到。这时,一位当地的老人告诉我,广场北面就是小黄屋的所在地,但因道路整修已经拆除了近百年。他的口气中带着些遗憾:“如果小黄屋没有被拆掉,它将会是法国除卢浮宫外最有艺术价值的景点。”

如今在小黄屋的原址上,建起一幢米黄色的三层楼房,是一间名叫“梵高的终点”的旅馆,门口墙上挂着梵高的肖像,以及那朵著名的“向日葵”。

割下耳朵送给妓女

小黄屋激发了梵高的才华,而市中心的精神病疗养院则见证了他的疯狂。来到阿尔勒不久后,梵高的精神状态就陷入了失常。他的脾气变得暴躁,生活不能自理,阿尔勒的居民形容他“面貌丑陋、粗俗无礼,让人心生厌恶”。他很快遭到了市民的排挤,连小孩子都拿石子儿砸他。后来,一名叫雷·加歇的好心医生帮助了他,不仅让他来疗养院治疗,还鼓励他继续创作。为了表达感激,梵高送了医生一幅画像,医生的家人却把画放进了鸡窝做挡板。梵高成名后,医生的家人又从鸡窝里找到了这张画,意外获得了高额的收益。

二战后,疗养院被改建为梵高艺术中心,摆满了梵高的画作复制品。院中最著名的是一座方形花园,曾出现在梵高的《阿尔勒疗养院花园》中。在画里,树木、池水都呈现一种冷清色调,但我眼前的花园,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一个终日不停的小喷泉。讲解员告诉我,两个原因形成了这种差异:一是梵高创作这幅画是在1889年4月,春寒料峭;二是当时在医院里,梵高必须穿着沉重的紧身衣,不允许自由出入、擅自聊天,他的画就像心情一样阴郁。

走进医院内部,白色的逼仄楼道上挂满了梵高的作品,其中有一件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幅画名叫《梵高割耳自画像》,画中梵高穿着军绿色大衣,戴着蓝色冬帽,神情恍惚,耳朵上还缠着绷带,与他那些正装笔挺的自画像截然不同。

画的旁边,有一段介绍文字,详细讲述了关于这幅画的疯狂故事。1888年10月,梵高在阿尔勒迎来了自己的贵客——画家高更。高更比梵高大5岁,他们相识于巴黎嘈杂热闹的文化沙龙。正是在梵高的建议下,高更也来到阿尔勒,两人在小黄屋里一起创作。梵高为人内向,但画风自由、热情;高更能说会道,作画时却像温柔的女子,技法细腻。性格互补的两人互相学习切磋,度过了两个月的“蜜月期”,共同完成了《阿尔勒舞厅》等名作。

然而,随着梵高病情的反复,两人的关系也陷入僵局。1888年12月的一天,两人又一次爆发激烈争吵。情绪失控中,梵高割下了左耳,把它装进信封寄给了一位相识的妓女。之后又画了几幅割耳自画像。

这次争吵后,高更就离开了法国南部。

孤独的天才

在阿尔勒,梵高完成了《向日葵》等作品,突破了印象派的老套路。但他真正形成“梵高特色”,却是在25公里以外的圣雷米镇。这是一座宗教氛围浓厚的小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提到的郇(音同寻)山隐修会(保护耶稣后人的神秘组织)的基地之一;也是在《诸世纪》中准确预言法国大革命、美国崛起等历史事件的伟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家乡。但这座小镇最著名的,还是梵高住过的圣保罗修道院。

我到圣雷米小镇时,已经是中午时分。镇中心的大道两旁种满法国梧桐,旧城巷弄里藏着欧式的传统市集,空气中还带着点薰衣草精油的香味。从镇中心向南走40多分钟,就到了圣保罗修道院,如今已改建为梵高博物馆,里面有一些陈列室,包括梵高住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老床和一组桌椅,据说,当年梵高割耳的行为吓坏了阿爾勒居民,他们联名上书请求当地政府对他进行隔离,梵高被接到圣保罗修道院,就关在这个房间进行治疗。

房间外拱廊大门的花墙上,悬挂着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星空》的复制品。在正午的阳光下,我微眯着眼睛,欣赏着这幅名作:深沉的蓝色夜空,火舌般的黑色柏树,漩涡样的星辰,昏黄的月亮,变了形的圣雷米教堂,整幅画透露着一种诡异的美感。这幅画诞生于梵高病情最为反复的一段时间。当时,他孤身一人在修道院里,唯一的资金支持和精神寄托就是弟弟提奥。他几乎每天给弟弟写一封信,信中经常提起自己如何节省,如何不糟蹋兄弟的钱——他太怕失去提奥了。

1889年,提奥向梵高透露了自己即将结婚的消息,这让梵高大受打击,他认为自己很可能会被弟弟抛弃。一方面,他写信向弟弟索取了更多的资金,不时倾诉着自己的孤独;同时,他创作和表达的欲望越发强烈,把思想一股脑地投注在自己的画作上,创作了《星空》《松柏》《圣雷米修道院与教堂》等150多幅作品。这些作品充满悲剧性幻觉,又不乏蓬勃的生命力,同时表现了对“生”的绝望和渴望。

1890年5月,梵高被弟弟接到了巴黎。两个月后,在巴黎北边的一片农田上,37岁的梵高把画架靠在干草堆旁,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留下900多幅无人问津的画作。世事沧桑难料,不足百年后,1987年《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售出,这位精神病画家成了世人眼中的旷世奇才。

大概是看了太多梵高的画作,以至于我离开修道院时,面对院外满眼的向日葵,竟觉得它们根本比不上画中的美丽。也许,梵高正是因为得了精神病,才得以看到我们普通人不能看到的美。如此看来,疯狂,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

《画家乡》教案 魏玉清 篇7

魏玉清 一年级语文

姓名:魏玉清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谭坊小学 邮编:262516 电话:0536—3841352

《画家乡》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1、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2、在本节课,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采用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换位法等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在教学中列举一些生动的例证既设计一些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联系,从具体到抽象的明理,将事实与观点有机结合,使学生明白道理,深化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定藏。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2、认识“宽、虾”等十二个生字,会写“贝、原”等六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四、教学重难点及分析

1、通过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同时,回答问题,师适点拨。并引导学生解决。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教法阐述

1、根据课文特点和文中插图来设计教学活动为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根据课文层次分明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一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六:媒体教学设计:

这节课我用到了8张课件,分3个版块,例如在教学生字时,我用到了课件《我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小节中,我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学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在讲授新课中用到了课件(文中的插图),这样做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是在课文的结束,我用到了课件(跟我学一学),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拓展

学习。

七、教学过程与设计分析:

1、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吗?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你能说出家乡有什么特点吗?

百度图片《美丽的家乡》

http://so.360.cn/s?q=%E7%BE%8E%E4%B8%BD%E7%9A%84%E5%AE%B6%E4%B9%A1&client=aff-360daohang&hl=zh-CN&ie=utf-8&newwindow=1

(学生回答)

师:小结:现在我们的家乡变化可真大,越来越美,同学们如果说用笔画出来,那会更好。今天,我们就学新课《画家乡》,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他们的家乡的?板书课题《画家乡》。

[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喜欢自己的家乡,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谈话导入新课。]

2、尝试观察文中插图,讲读课文。

放课文录音一遍的同时,提出问题:①画出本课中不认识的生字②听好文中的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美不美?

[教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为讲读课文作好铺垫。]

3、结合图文,认识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讨论怎样能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学生汇报学习生字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图认识生字,有助于识记生字,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4、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⑴精读第二段,指导欣赏。教师示范读第二段,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⑵教师指导朗读重点词句,并提出问题:①涛涛的家乡在哪儿?②画了哪些景物?③涛涛在干什么?

⑶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学好下文做好准备。]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课件出示)

让生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活动方式: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反复读——小组齐声读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在学习了课文第二段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熟课文的同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6、自学四、五、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四、五、六自然段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学后,说一说你喜欢谁的家乡?为什么喜欢?用自己的话来说。

[此教学环节,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各抒己见,争着说自己喜欢的一段,发现不当之处,相机点拨,给予正确评价,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同学。]

7、巩固练习,用上“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8、做游戏,找朋友,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

[通过这两个环节,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认字的积极性,一方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祖国是那么广大,我们的家乡是那么美丽,老师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和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

八、布置作业:课后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九、教学反思:

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

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③目标性、目的性强。

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

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

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从帮与被帮两学生的成绩、品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进步衡量。

⑵课堂感悟

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

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而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

一年级《画家乡》教案设计 篇8

(一)揭题导入:

1、星期天啊,我想到小朋友家里去家访。老师又不认识路,我想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家住在哪里啊?(出示:我家住在 。)你们都住在元通,那么元通就是你们的( )。板书:家乡

2、我知道我们班啊还有一些小朋友,你们的老家啊不在元通。但是你们现在住在元通,所以啊,元通就是你们的第二家乡。你们也来读读。

师适时评价,如:你读得一字一顿的,很正确;你读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爱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点击出示课题:《画家乡》,谁愿意来读读课题,请你来读,他来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他们到底画了怎么样的家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带着两个问题自己读读课文:哪几个小朋友在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2、课文里写到了几位小朋友?我这里啊正好有这几位小朋友的照片,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3、刚才咱们读过了课文,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用“谁的家乡在哪里”来介绍一下这几位小朋友,谁来试试?

生:XX的家乡在……点击出示姓名。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是啊,我们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城市……今天啊,时间有限,老师只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玩。听――我们来到了谁的家乡?(出示海浪声)

2、涛涛听说小朋友要去他的家乡,故意给大家出了道难题,他说啊:只有认识了这些字,他才会带你们去他的家乡。

3、出示生字,认读。

4、小朋友真聪明,看来啊涛涛的难题啊还考不倒大家,可是调皮的生字宝宝躲到词语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5、涛涛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忍不住要夸夸大家了。让我们赶快跟着涛涛去游览一下他的`家乡吧!

6、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涛涛的家乡怎么样?美在哪儿?

预设:

(1)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a.你读出了什么?海那么蓝,那么宽。(海很蓝很蓝,很宽很宽)那么蓝表示海蓝得不得了,那么宽表示海宽得不得了。

b.还有什么可以用“那么那么”来说一说?比如蛋糕那么香,那么……

花开得那么那么()

草长得那么()那么()

教室里那么()那么()

c.除了大海是很宽的,你还知道什么是宽宽的?出示宽宽的()。

(2)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a.一艘艘表示船多,装满表示再了装不下了,写出鱼虾很多。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生:美在贝壳

师:是啊,住在海边的孩子多幸福啊,你们瞧,他在干什么呢?

生:捡贝壳

师:你瞧,这些就是涛涛捡的贝壳。(欣赏贝壳图片)

师: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贝壳?

师:看到了那么多贝壳,你高兴吗?想说什么呢?

生:高兴,想和涛涛一起去捡贝壳……

师:海边的生活多有快乐啊,让我们在海浪声中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师生合作读涛涛家乡这一小节。

7、海边真美啊。老师真想去涛涛家乡看一看,你们呢?老师建议大家假期中让爸爸妈妈带你去海边玩一玩。 今天我们就暂时和涛说再见吧。 现在生字宝宝还等着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呢!

(四)写字:贝虾

1、齐读

2、虾:请生观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写。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和老师大屏幕上的差不多,请你给自己打上五角星。写的不满意的再改改。

家乡的风景 篇9

清晨,下起了薄雾。此时走进小巷子里,就像走进了一个淡淡的梦。早点店已经开张了,缕缕柔和而又朦胧的淡黄色灯光从薄雾中隐约浮现出来。还能在灯光笼罩中看到忙碌的身影,还能听见掺杂着方言的寒暄声:“下雾了呀。”“嗯,天要晴了。”……不禁微微一笑,一丝暖意涌上心头:小巷子里的人们,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芜湖未来的大晴天!

中午,整条巷子活跃起来了。此时走进巷子里,就像走进了一个活力四射的运动馆。吆喝声此起彼伏,像是在给自己加油助威一样。锅铲炒菜的声音极有节奏,仿佛一招一式都符合音律。看拉面师傅做拉面更是一绝。师傅不停地挥动着双臂,那拉面如苍龙一般在空中翻腾,师傅还时不时地抓起一把面粉娴熟地撒在上面,很快一个面团就变成了粗细均匀的拉面了。轻轻扇动鼻翼,一股由炒饭、煎饼、炸豆腐等混合的味道弥漫在空中,不好闻也不难闻,突然间明白:小巷子里的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芜湖的活力与热情!

黄昏,巷子里灯火通明。此时走进巷子里,就像走进了一个别具风情的异国舞会。数以百计、千记的蜡烛燃烧着,火苗摇曳着,光晕颤动着。一对对男女手拉着手,欢快地穿梭于各种卖小吃的推车之间。看那老妈妈熟练地把春卷往锅里一放,便激起了许多金黄的油泡泡。看那老爷爷匆匆地把蘑菇用木签串起,往大锅里一烫,香味便扑鼻而来。看那漂亮的阿姨高兴地举着冰水,甜美的声音响起:“卖冰酒酿喽!”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小巷子里的人们,在用自己浓浓的幸福把芜湖装饰得更加别致!

有人说,赭山是芜湖的精华。有人说,镜湖是芜湖的灵魂。有人说,青弋江是芜湖的血脉。可是,在我的眼中,那条窄窄的小巷子才是真正的芜湖,才是家乡最美的风景,它是那么的勤劳、富有活力而又极为别致。

(指导老师:查静)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篇10

1、认识“宽、虾、脚等12”个字,会写“虾,贝”两个生字。

2、研读课文第二节,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

画家乡,你跟我们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想到一块去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画家乡》

2、你能说说家乡的意思吗?你的家乡在哪儿?你的家乡都有些什么呀?

3、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吗?想知道他们怎样画家乡吗?那就请你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就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看你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呀,可是,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了出来,他们都急着想跟咱们交朋友呢。(2)分两行依次出示打乱顺序的带拼音生字,每行四个,指名读。(3)出示第三行都是前鼻音的生字。

轻轻读读,你能不能发现这四个字宝宝有个小秘密,是什么呀?你能准确地带领大家来念念这四个字吗?(4)你会记哪些生字? 组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5)小朋友真能干,字宝宝一高兴,脱了小帽子,带着他的好朋友到咱们教室里来玩了,你们欢迎吗?(出示词语)同桌之间我读你听。

指名读(随机:“捡贝壳”是怎么捡的呀?做个捡的动作给老师看一下!你们的小手还会捡什么呀?“又绿又密”,什么又绿又密?“又高又大”,什么又高又大?你能说“又—又—”吗?)

3、检查初读

(1)通过刚才认真的朗读后,你都知道是哪些小朋友在画家乡,你能用方框划出他们的名字吗?让我们热情地招呼他们:滔滔、山山、平平、青青、京京(2)你喜欢谁的家乡?找到课文中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老师读课题,五名学生分小节读各自喜欢的家乡。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全班小朋友一起读。听的时候请用横线划出五位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3)用“谁的家乡在哪里”来说

板书: 滔滔──海边 山山──山里平平──平原 青青──草原 京京──城市

三、细细品读,感悟海边美景

1、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城市,他们的家乡都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来,咱们一起赶紧乘上快乐的小列车吧!(出示小列车)因为路比较远,请大家闭上眼睛。咔嚓、咔嚓——小列车出发了。

2、播放海浪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呀?我们来到了谁的家乡?

3、是的,是海边,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4、喜欢大海吗?那就快下车来看呢!美美地读一读介绍滔滔家乡的这一节课文吧!想一想滔滔的家乡到底美在那儿呢?用波浪线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5、交流:你觉得滔滔的家乡美在哪儿?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滔滔画的海美吗?那要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美? 引导说句:(先用图片,再让学生自己说。)那么——,那么 ——。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好多呀!你从哪个词看出“多”?(一艘艘、满)

重点指导读好这两个词。(出示鱼船捕鱼归来的图片)多迷人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滔滔。” 重点指导长句的朗读。体会滔滔的心情。

6、滔滔的家乡真美!有又宽又蓝的大海,有活泼的鱼虾,有美丽的贝壳,滔滔感到很快乐,也感到很自豪,他高兴地唱起歌来,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唱吧。(边欣赏视频《我家住在大海边》边唱歌。)

7、歌声好听,我们小朋友的读书声更好听,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8、就要离开海边了,让我们来夸夸滔滔的家乡,作为海边旅行的美好回忆吧!出示:

(1)我来到海边,海是那么_____,那么_______。

(2)赤脚走在沙滩上,脚下的沙子那么____,那么____。

(3)沙滩上的贝壳是那么_____,那么 _____。(4)我捡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我是那么___,那么___。

9、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句子练习说话。

10、是呀,海边真美!别的小朋友的家乡也很美,现在我们就先和滔滔说再见吧!

四、巩固生字:

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读——组词读——齐读

五、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贝、男、虾”三个生字,请学生仔细观察,写这三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师范写

3、生练写

4、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画家乡》的教学反思 篇11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感知课文,让学生说说画家乡的小朋友分别是谁?(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读准轻声。然后问: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其实这也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

精读涛涛那段,学会运用“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在学习第2自然段后,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理解“一艘艘”,感悟“装满”,然后整段填空式积累句子,一步步扎实进行。第二自然段也是如此进行。

江滨诗与画风景作文 篇12

桐江是福鼎人民的母亲河,它的一年四季都是如诗如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桐江之上。

春天的江滨充满着梦幻的色彩。早晨,薄薄的雾从山谷里,从树林中,从火红的.桃花旁冒出来。轻轻地,悄悄地,如轻盈的脚步,如飘移的仙女。不一会儿,满山都是白雾,一切好像身裹飘逸的轻纱。看,柳树刚刚抽出的嫩芽在白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满山鲜花簇簇,桃花粉红的笑脸把白雾也映红了,梨花雪白的笑脸在风中摇曳着……红花绿草都在争奇斗妍,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

夏天的江滨热情如火。炎炎的夏日拥抱着整个江滨,茂盛的树木在活泼奔放的阳光中生机勃勃。知了在枝头拼命地叫个不停,仿佛在埋怨“热死啦!热死啦!”桐江江水清澈,江底石块五颜六色,好像五彩的鱼儿静静栖在水中。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水面更是热闹非凡。大人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享受着夏季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他们有的掏着游泳圈趴在水面上,有的像鱼儿潜入水中,有的划着小船惬意地在江面上兜圈子。

秋天的江滨是沉甸甸的。满山的叶子变黄了,连绵不断的青山呈现出成熟的颜色。枫树是火红火红的,这儿一棵,那儿一树,仿佛要把整座山峰点燃似的。这时候你要是上山,一定能摘到酸甜可口的野果,野山楂、山枸杞、野葡萄……

江滨的冬天冷冷清清。南方的冬天萧条寂寞,偶尔也会迎来难得一见的雪花。小巧玲珑的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白了对面的青山,乐坏了手舞足蹈的孩子。

上一篇:以“爱”耕耘,三尺讲台下一篇:中考英语模拟试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