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2024-07-09

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通用15篇)

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1

烈士们,如您所愿。你们用鲜血换来了中国的第一面红旗,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繁盛,如今,我们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你们看到了吗?在这短短的70年里,我国的经济已经腾飞到让世界难以置信的地步;在这短短的70年里,我们的国防已经强大到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在这短短的70年里,我们站起来了!我们富起来了!我们更强起来了!

70年前的国庆,我们曾因为飞机数量不够要飞两遍。70年后的今天,160余架飞机翱翔在首都的上空。为了这一天,许多科研人员牺牲了他们的青春和爱情;为了这一天,多少仁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默默耕耘在各行各业……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安定团结的大中国。

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2

关键词:贸易条件,福利,贫困化增长

一、对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本身有多种涵义,不同的贸易条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贸易利益。贸易条件主要包括:商品或净易货贸易条件 (commodity or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也称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 (income terms of trade) ,要素贸易条件——单边要素贸易条件 (single factoral terms of trade) 和双边要素贸易条件 (double factoral terms of trade) 。

萨尔瓦多认为价格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一个具有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这个比值通常要乘以100,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这样的贸易条件通常是商品或净易货贸易条件 (commodity or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或价格贸易条件。其计算公式为

其他经济学家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定义如: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它反映的是国际贸易各方之间的相互需求关系及其强度。

收入贸易条件 (income terms of trade) 是指一国以出口为基础的进口量。其计算公式为(其中QX是出口数量):

单边要素贸易条件 (single factoral terms of trade) 是指每消耗单位国内生产要素用于出口后,该国从中获得的多少进口。其计算公式为(其中ZX是国家出口部门的生产率指数):

双边要素贸易条件 (double factoral terms of trade) 是指每一单位的国外用于本国进口的生产要素可交换到多少单位国内用于出口的生产要素。

二、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现在我们仅仅考虑价格贸易条件对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从价格贸易条件的定义来看,它是由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决定的。可以这样来看,影响一个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有四个因素: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出口产品的供给数量;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国外产品的供给数量。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我们分析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并且它是一个大国,同时假定国外出口产品供给是无限的。

首先,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会导致本国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需求的下降一般来说是由于该国的偏好发生了变化,引起一国偏好改变有很多原因:社会制度,自然环境,人口结构,收入增加,技术进步,相同产业的发展。此时,国外对本国产品需求的下降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同时也使得出口数量下降,从而出口的收入下降,与此同时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进口数量也相应减少,最终导致该国福利的下降。此时可以通过提供曲线的变化来表现一国偏好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然后在该国的贸易图中可以看到该国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福利水平明显下降。显然这种情况对本国伤害较大。

第二,从本国出口产品的供给来看。当本国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增长时,该国出口商品量增加,贸易条件恶化。但此时,我们需要分析是什么导致了出口商品生产的增加。由于此时假设的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出口产品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是劳动要素增加促使了商品生产的增加,并且该国此时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因此贸易条件效应是负的,由于是劳动要素增加促进了生产的增加,所以其福利效应也是负的,从而福利的净效应是负的。也就是说此时,出口商品生产的增加减少了本国的福利,从而陷入了所谓“贫困化增长”。但如果该国是由于技术进步促使了生产的增加,那么该国的福利效应是增加的,虽然此时该国的贸易条件效应是负的,但只要产品出口的总数量的增长幅度是高于出口产品价格增长的幅度,本国的福利就会增加。也就是说,贸易条件恶化并不代表着该国福利的下降。历史上,英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初,英国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棉纺织业的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棉纺织品生产数量增多,其用于出口的纺织品增多。从19世纪初到80年代为止,英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呈现出恶化的趋势。但事实上英国并没有因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而导致其福利水平的下降,相反其出口量的大幅增加弥补了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带来的负效应。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第三,从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来看,由于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发展中大国,因此该国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大,随着整个世界收入的普遍增加,该国对发达国家产品的需求增加幅度较大,从而导致进口的产品价格较高,贸易条件恶化,国家的福利下降。但此时并不能认为贸易条件恶化一定对本国是不利的。固然,在短期内,该国的福利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本国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需求会刺激该国在国内发展类似产业,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正是走过了一条从依赖进口到实施进口替代,直到最后的出口导向的道路,最终实现了国家的振兴与富强。

三、贸易条件恶化对中国的影响

上述对贸易条件的分析都是基于该国是发展中大国的假设,显然这是符合中国的情况的。依据普雷维什—辛格的观点,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长期对其不利,国际贸易的利益长期被发达国家所占有,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但贸易条件的恶化是否就真的使中国处于被动的位置,在中国造成了所谓的“贫困化增长”呢?

事实上从1993年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总体呈现恶化趋势,在初级产品上,中国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从1996年开始呈恶化之势,此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则虽有下降,但降幅不大。在制成品贸易上,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均呈恶化趋势,但对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更深。1997年以前,对发达国家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走势良好,指数水平较高,但1997年以后每年下跌幅度加大,致使该类产品贸易条件严重恶化,指数跌幅高达35%。

但依据前面的分析,尽管中国的贸易条件一直处于恶化情势,但是只要中国的生产的增长幅度高于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贸易条件的恶化就不会带来福利的降低。虽然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其生产的增加并不是依赖于劳动要素的增加而是技术的进步。而且,中国在贸易条件恶化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出口,并因此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这一点讲,中国的贸易福利就是正数。我们应该计算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的整体福利变化,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从某种程度讲,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福利可能还在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有利于提供就业的贸易就是有利的贸易,尽管其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从中国不断增长的GDP可以看出,即使中国的贸易条件不断的恶化,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四、结论

贸易条件恶化并不一定会对该国产生不利的影响,有时候即使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福利的减少也并不意味着该国会陷入贫困困化增长。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贫困化增长长,中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 要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2、推动技术创新, 利用技术来促进经济增长。

3、继续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

4、发展中国的高新产业, 减少对发达国家高新产品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如忠.贸易条件变动中的疑问——贫困化增长.上海, 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刘杉.理智看待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中华工商时报, http://secwww.gdufs.edu.cn.

《变化》的作文400字 篇3

看着看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体现了厦门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据大人们说,厦门楼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发生在二十几年中。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马路边只是成排的骑楼,两三层楼高罢了,灰白的外墙颜色显得如此单调,两三户人家合用一个小小的卫生间是常有的事,木质的窗、木质的门,有的骑楼甚至连楼梯、楼板都是木质的走起路来,发出“咚咚”的响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住的是六七高的楼房,但是,一户房的面积不过七八十平方米;那时候,少许高楼大厦、商家店面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了……而今天,人们早已住上了高楼大厦,过上了幸福生活:一栋栋高耸入云的住房、办公楼里,配置着可视对讲机、直达电梯等科技产品,座座大楼都装上了中央空调系统,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精美的家具;许多规模的商场、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品也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

晚上,栋栋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照亮着大街小巷,映衬这星光点点的美丽的天幕。它,使厦门的夜晚更加缤纷五彩、绚丽多姿……

《变化》的作文400字 篇4

昔日的张面河,只不过是一条小小的臭水沟,苍蝇蚊虫,浊水混混,臭气熏天。现在,有吊灯,有喷泉,清澈的水一眼见底,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坐在水旁边的石凳上,贪婪的享受着飘来的水雾。朦朦胧胧,就像置身于仙境之中。

来到大街上,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几十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十八层的摩天大楼,百货大厦,电影院公园比比皆是。还有非常多小商店引人注目。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过路的人都会这看看、那看看。仿佛想把整个城都买下来。

晚上家乡灯火辉煌,只要你站在亚星桥上看着对面美丽的景色倒映在波浪翻翻的河水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有的人在河里泛舟,船不时碰在桥头上,有的人发出“啊”的尖叫声,总是让人吓一跳。好像是被尖叫声吓的。河水的波浪更浓了,树叶的芭蕾舞跳的更强了,小鸟在天空中来回盘旋,比起昔日漂浮着臭垃圾的河,现在真是让人荡气回肠、惊叹不已。

啊!潍坊!我可爱的家!它还有非常多无穷无尽的变化!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家乡变化的作文400字 篇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春天就是这样,报春的不是娇滴滴的花,也不是羞答答的草,而是那柳树抽新的嫩芽。

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出了柳树以外,别的树木很难在这沙漠旅店歇息。你看,那迎风摇摆的枝条,那枝条上的嫩芽芽,给人们送来春的气息。

夏天是什么?夏天是一首红红火火的进行曲。百花争艳,姹紫嫣红,令人向往。我们可以在星海湖畔玩耍,看湖水荡漾,看鱼儿在水中嬉戏。家乡的蚊子可是出了名的,傍晚,人们手拿各种各样的扇子,摇着,笑着,说着,似乎那嗡嗡的蚊子也是乐曲中的一份子。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一首轻柔的伴奏曲。庄稼一片金黄,被风吹过的稻田如同翻滚的浪涛。你闻到了吗?一阵风吹过,瓜果飘香,沁人心脾。

冬天,我最喜欢在家乡的星海湖上滑冰。你看,他们三五成群的滑,摔倒了又站起来继续滑,嬉笑声充满了整个湖面.

浅析中国动画叙事特色的历史变化 篇6

一、萌芽时期:脱掉“模仿”的外衣

1922年一支名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打字机动画广告成了动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创作方式登陆中国的雏形。在之后, 艰苦的创作环境和动荡的社会背景并未能成为阻碍动画发展的绊脚石。相反, 在短短的几年里动画在中国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4年之后, 1926年万氏兄弟创作出《大闹画室》成为中国动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而后佳片不断, 1927年《一封书信寄回来》、1930年《纸人捣乱记》、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技术限制下, 无声动画在缺少语音符号的叙述中, 形象的塑造和定性成了文字的替身, 动画形象成最重要的叙事文本。叙事文本应具有的逻辑性和联想性都与动画形象的个性相连。叙述的技巧都集中在动作上, 让动作行为来突出动画形象的个性。例如, 《大闹画室》作为一部无声动画, 由动作来完成整个动画的叙述。满屋蹿跑的小墨人, 在夸张、滑稽、灵巧的动作之下展示出来了机灵的个性。这一时期, 动画的创作遵循于艺术的本质, 动画和动画家都沿着艺术哲学道路, 单纯的创作动画, 探索更为幽深精彩的动画世界, 试图从美国动画的影响下, 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中国动画, 脱掉模仿的外衣, 让个性加身。

二、白银时代:捏造自己的犄角

1941, 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问世, 成为中国动画“白银时代”的起点。这部动画取材于西游记的故事, 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等, 使这部动画片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第四的宝座。浓郁的中国特色, 鲜明的民族文化, 又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至此, 中国动画走出幼年期, 开始显露自我特点。“中国学派”形成大抵也由此开始。1941年至“文革”前的1966年, 这25年是中国动画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美术片”这一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开始被中国大众接受喜爱。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相继被融入动画创作之中。例如, 木偶动画《皇帝梦》《神笔》《小小英雄》, 真人玩偶动画《小梅的梦》, 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 折纸动画《聪明的小鸭子》等等。1963年摄制的《牧笛》吸收了中国画家李可染山水画风格, 独树一帜的动画风格创举震撼了世界动画界。动画大片《大闹天宫》上下集 (1961、1964) 在造型、背景设计、音乐音响各个方面全方位融入中国民族特色化, 成了“中国学派”成熟的标志, 享誉世界。

这一时期, 制作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动画创作方式依靠手绘。动画虽然突破了声音和色彩的限制, 但在场景设计之上仍然无法放开手脚。场景设计和动画过程则被相对弱化, 多采用绘制好的背景当作底层, 利用多层“赛璐珞”叠加组合画面进行逐帧拍摄。场景单一、视角单一、死背景等这些都是当时动画的缺陷。动画的叙事空间狭隘便是在由此特点之下派生的一个叙事缺陷。叙事的空间具有双重性, 电影叙事就是要让两层空间在叙事时间的统领下或重叠交融, 让观众忘掉自己身处的物理空间, 身心皆融于叙事空间, 成为故事世界里隐形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在动画叙事空间狭隘的情况下, 叙事框架则由各种传统民族审美元素和流畅多变的人物动作来完成。恰巧的是, 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在题材的选择和制作的目的上开始表现为:用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为叙事内容, 服务于少年儿童。而这一理念最终成为国产动漫难以挣脱的桎梏。

三、黄金时代:典雅的东方华服

“文革”十年是我国动画的特殊时期, 中国动画在经历过漫长的蛰伏走向了“黄金时代”。仅“文化大革命”后10年间, 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 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 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219部。[1]电视动画开始在这一时期兴起, 一系列经典的中国动画形象由此诞生。例如, 黑猫警长、葫芦娃、邋遢大王、阿凡提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 剪纸动画技术日益成熟,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成功研制出剪纸“拉毛”新工艺。在此技术之上, 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动画大片《鹬蚌相争》, 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水墨动画向前迈出大步, 将叙事人物, 叙事内容向外扩张, 开创出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 出产了诸多享誉世界的动画影片, 诸如《山水情》《鹿铃》。

在这期间, 教育性成为动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玩具”成为动画身份的最好解释。传统艺术的审美理念在经历过60年代动画浪潮的加固之后, 已经成为中国动画审美特色, 各种各样的明间传统艺术以各种方式被融入动画创作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在动画的叙事中已经成为一种叙事话语符号。利用话语符号的相互拼接, 构成完整的意义空间, 用概括、明确、开阔、变化的神情气势构成厚重灵动的文化品质和宏大的解读空间。让观众在民族传统文化审美的语境之下, 自然顺畅地接受包含在故事背后那些关于人生、自然、与世界的哲理。例如, 短片《三个和尚》之中并无明显的叙述者存在, 整个故事的叙事依靠使用蒙太奇, 用声音和图像之间的逻辑构造故事的叙事结构。让观众从每一个叙事符号中接受信息, 在脑海中构筑完整的意义, 明白叙述者的想法, 接受包含在故事内容之中“团结、协作”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之后, 中国动画急剧下滑渐入迷茫。中国动画的叙事特点也经历了音响符号缺失叙事中注重动作的呈现;叙事空间狭隘, 民族审美符号与动作符号补足叙事框架;教育性成为叙事目的统领叙事结构, 使用传统文化符号结合传统审美情趣营造淡远深层的叙事空间, 注重动画故事意境的叙事特点。被贴上“玩具”标签的动画, 在教育性叙事目的的推动下于大众意识中仅仅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玩具而存在。动画也就成了孩子的专属, 戴上“简单”“幼稚”的标签。中国动画制作中的教育性目的成为固有观念, 难以转换拨动, 无论是动画家还是普通大众。政府企业统购销售制度在动画生产制作行业的脱离, 在90年代初曾被认为是推动中国动画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短短的几年间, 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然而大潮汹涌佳片寥寥。时代转身伴随的也是中国动画世界地位和身份的转身, 从亚洲动画开路先锋退居动画代工后援, 中国动画也开始走向不知路在何方的孤独迷茫之旅。

四、中国动画叙事风格迷失的文化解码

对于动画观众, 他们对动画作品的观看在于试图从动画叙事空间里, 逃离高度现代化之下资本市场的理性神话。从动画虚假和夸张的世界里满足在物质充裕的消费社会中一种虚无的浪漫情怀。浪漫不再是一种情怀, 更多的则是一种表述的手段。在物质世界金钱法则操纵之下虚假的浪漫之中, 寻找一种“真我”和“本性”释放的快感, 这种快感意味着一无所思、忘却痛苦, 意味着面对生活的惨淡, 让快乐暂时替代欲望。是一种充斥着矛盾的对浪漫的需求。人们需要在动画世界中找到作为成人筑梦的勇气和豪情, 作为孩童的天真烂漫, 发现枯燥无味生活的乐趣。动画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不再专注于表达豪情壮志的梦想, 开始关注日常, 从对日常生活中细致入微的事物入手, 回归繁复斑斓的生活世界, 让精神从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踏实安定之感。至此, 各国动画都从大众的精神迷惘中找到方向, 试图让自己变成一剂良药或一枚导弹, 为大众填补精神的空缺之时打准市场深穴。一面是注重影视技术将宏大叙事坚持到底的美国动画, 一面是细腻柔美哀怨的日本动画。美国将自由、冒险、个人英雄主义彻底地注入动画之中, 成为充满无数香甜快乐的兴奋剂。宏大的叙事结构, 英雄化的人物,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超国界或超星球般宏大的叙事空间等构成美国动画的叙事特点。每一部由美利坚制作的动画作品无不是围绕着这些主题运转, 将美国人成就个人的最高梦想——“拯救世界”, 搬入动画世界之中, 由造型各异的动画人物继续延续, 给在现实生活中无能或不能实现这一宏大心愿的大众替代的满足和享受。日本, 则更注重山起山落的趣味与虚妄从文学叙事手法中移花接木到动画叙事之内, “细节”和“物衰”也成为日本动画的独特审美, 将“和风”经行到底, 让落樱飘落的物衰之美淡淡地徘徊在每一个观众心间。

“作为叙述, 叙述的方式靠与它所叙述的故事关系而生存;作为方式, 它又靠与它叙述活动的关系而生存。”[2]中国动画在两次繁荣之后动画叙事进入样板化阶段。故事的选择上, 动画长片热衷于神话故事片断或历史传奇, 动画短片则偏爱简短的寓言故事, 电视动画续集则将故事内容放在儿童生活学习的范围之内。中国动画的叙事艺术特点, 从故事内容的构成要素看, 主要是继承了“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寓教于乐的原则, 其基本特点是注重以伦理化的人物关系及其之间发生的戏剧冲突和冲突的圆满解决, 来形成叙事的发展线索, 使特定的社会伦理价值规范获得普遍的认同。[3]中国动画的叙事手法则始终遵从传统的叙事规则, 叙事空间在缺失丰富的传统文化审美符号与流利的动作架构之后变得极其狭窄。在动画中扁平化的人物形象易于变形, 制造出滑稽幽默的气氛。以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诸多美国动画之中, 动画形象都以扁平化的造型出场, 用夸张的形体变形取得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但中国的人物形象不仅局限于造型之上, 更多地凸显在人物性格特色上的单一、简单。人物形象无论角色属性, 都一一被英雄化完美化。愚公的坚持、孙悟空的忠、袁公的仁、沉香的孝、小兵张嘎的勇等, 这些动画形象的性格特色几乎都可以用简单的一个字或词进行概括。一维视角的叙事角度, 人物性格单一并且极致, 让影片呈现出一个个或完美无缺或十恶不赦的形象。即便是背负劈山救母使命的小沉香自始至终都是以一个小战士的状态而存在, 沉稳勇敢, 没有作为孩童的顽皮活泼, 童真尽失。而小兵张嘎则从形象的设计上就开始被注入成熟稳重的特点。中国动画将“中国学派”变成曾经之后, 悠远的意境与浓重的民族风味都停留在历史的繁荣之中。“作为典型的文化工业产物的文化作品时, 我们不在说它们也是商品, 它们现在是彻头彻尾的商品。”[4]动画在动画家的手下急速地完成从艺术到商品的蜕变。但遗憾的是, 商品世界并未给予中国动画一个华丽的转身, 最终中国动画成为世界动画产业浪潮下虚弱的侏儒。

五、小结

假定性是动画最突出的特点, 动画世界里追求的不是画面的逼真, 而是追求高度的假定性。形式的假设、形象的假设、动作的假设等等。即便是3D动画模拟真人的模型建构也仅仅是一种仿真的假定。这种假设都是漂浮在动画影片之上的, 为人们接受动画和观看动画的前提。在两个小时的影片时长里, 叙事时空与真实的时空融合, 观众只需要专心致志、目不斜视的凝视, 就可以与故事人物一起畅游动画世界。片尾曲起, 观众就自动抽离叙事时空, 迈入现实世界中。动画的观看更像是一场催眠, 闹钟一响, 虚构就是虚构, 它不会再以任何一种方式侵入现实, 而走入现实的心灵在短短的两小时内得到释放和治愈。动画不用掩藏其虚假的特点, 因而动画不必像电影一样鼓励观众忘记他 (她) 在观看别人的“梦”, 不让观众知道这是他人的生活和欲望。[5]动画就是影视艺术之中这样特殊的存在。百年光阴成就了久负盛名的“中国学派”, 也见证了如今中国动画的没落与迷茫。中国动画叙事特点, 由于技术的限制, 艺术的追求, 市场的诱逼, 一路改变。自知者明, 中国动画的历史同样是一部认知自己的历史。从准确的自我定位到个性迷失盲目的模仿。自废武功的中国动画, 最终在迷惘浮躁的消费社会中未能让自己完成蜕变, 让符号价值灌注全身, 从而失去符号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28.

[2]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88.

[3]沈晴.试论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艺术[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库, 2008.

[4]阿多诺 (T.W.Adorno) .文化工业再思考[M].高炳中, 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138.

城市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7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连接着四面八方。马路上,以前汽车三三辆辆,而现在却车水马龙,一到节假日,出城的汽车就排起了长龙,很可能就会被堵在城里。以前,城郊没有修马路的地方,到处都是泥巴和灰尘,现在逐渐都变成了宽敞的马路和成片的绿地,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富足了。一到街上,繁华的超市里挤满了购物的大人、小孩;香飘飘的五星级酒店里连个空位的影儿都没有。以前,学校总是又少又远,现在学校到处都可以看见。以前城郊到处都是村庄,现在都变成了一片片的别墅,成为城里人生活的乐园。在这里本身只用卖五角钱的东西,却要买一块五角钱,但是它的质量比其它地方的要好得多,而且颜色也比其他地方的更鲜艳。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和谐了。人们友好的相处,互相帮助对方,以前有句话是“失朋友易,交朋友难”,而现在人们相处得越来越好,交朋友也比以前容易了许多。

我们的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你们的城市变化大不大呢?

城市变化相关作文:

1.写城市家乡变化的作文400字范文5篇

2.关于家乡城市的变化作文400字范文5篇

家乡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8

我听爸爸说,以前我们家住的房子是土和稻草做的。家中非常穷,连一台电视也买不起。到了现在,家里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客厅和卧室都有电视。房子,也是用砖瓦替代了土墙。楼梯上也装了栏杆,这样就比以前安全了一些。

我家乡的小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更难走了。不管是什么车,如果开不稳的话,车就会滑到坑中。不管你怎么努力,车都不会再上来。还要等到晴天挖掘机来了才能把车从泥坑中弄出来。现在我们家乡的小路已经被水泥路覆盖了,一条条红色旅游专线直通到家家户户。我们每天都可以安全出行了。

过去每到秋收季节,收玉米都要人工收割,现在科技发展,用收割机就可以收完了,非常省时省力。

论中国古代外交封命形式的变化 篇9

一、印封

西汉“立尉屠耆老为王, 更名其国为鄯善, 为刻印章”[2]3878, 即刻新印章以建立新王国和承认新国王。西汉除了王印, 对待分封诸侯国内权要职位也以赐印来掌控。如南越“请比内诸侯, 三岁一朝, 除边关。于是天子许之, 赐其丞相吕嘉银印, 及内史、中尉、太傅印, 余得自置”[3]2972。除赐印, 未见册书等赐品的记载, 说明印的重要性。可以说, 印代表着权力, 赐印也代表西汉中央王朝权力的下放, 表明对赐予一方的地位和实施相应权力的认同。东越王“余善刻‘武帝’玺自立”[3]2982, “自立”一词, 可见司马迁对东越王这一僭越行为并不认同, 也表明只有经过汉朝的赐印才是正途, 恰恰说明了玺印的权力。两汉时“汉倭奴国王”、“滇王之印”金印、“汉匈奴恶适尸逐王”铜印、“汉匈奴破虏长”印、“汉卢水仟长”印、“汉归义胡长”铜印、“汉夷邑长”“汉叟邑长”[4]42等出土, 证实汉代对外封号的依据为赐印, 南越王、朝鲜王等王、长、侯等外臣号应当也是汉朝赐印所致。在受赐王朝内部并不一定行用这些赐印, 如南越国境内出土的“文帝行玺”印和刻有“文帝九年”的实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后, 曹魏赐给日本邪马台国“亲魏倭王”金印, 以及“魏率善氐佰长”、“晋鲜卑率善中郎将”、“晋乌丸归义侯”[5]445等, 见于文献记载的“封安乐乡侯”、“封西平公”[6]2193, 均表明曹魏西晋仍在承袭汉帝国赐印的遗风。印封当是汉至西晋时期的封命形式, 而“册封”在这段时期未见丝毫记载, 也未见实物出土。假使册书存在, 其地位与赐印孰重孰轻显见, 且是否有如后世那样的作用也值得怀疑。

二、册封

“册封”究竟产生于何时?前赵 (304—329) 封氐羌酋长“以权渠为征西将军、西戎公”[7]2687, 又封仇池氐羌酋长杨难敌为“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益宁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领护南氐校尉、宁羌中郎将、武都王”[7]2691, 这些封号与此前相比是有显著差别的, 即加军职[8]16。杨难敌的封号仅印记显然不能完全容纳, 于是赐印与否未知, 但承载这些文字的实物肯定出现了, 或许册书便在此时产生。高句丽国王曾被前燕皇帝慕容儁 (349—360年在位) 命为“营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 封乐浪公, 王如故”[7]2835, 直接表明王印仍旧, 而有了新封, 新封依据的不可能是印, 新的封命形式从史实记载上明确出现, 笔者认为这便是册封。到了东晋简文帝成安二年 (372) 六月, 遣使拜百济王馀句为镇东将军, 乐浪太守。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386) , 以百济王馀晖为使持节都督、镇平将军、百济王[9]11329。可以说, 在五胡东晋时期, 册封外臣的形式已经出现。到了北魏, 册书已经明确见于记载[6]2205, 且有几处书写为“策”者, 也是册书之意。

在唐代, 有关册封的记载屡见不鲜。册封与赐印并为唐朝与周边蕃国维系外交关系的工具, 然册封之意义在此时尤为彰显。诸蕃国为了得到唐朝的认同, 往往前往唐朝“请加册命”、“迎册立使”, 而唐朝也“持节赉册书”前往册命或吊慰。

学界新公布了一册封实物, 为五块大理石长条, 据考证系唐朝咸通七年 (866) 册封黠戛斯的“册封”。册封见于记载的有玉册、竹册, 以玉册为尊贵。而新公布的册封为石册, 这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册封的形式提供了契机。虽该册封并不完整, 但它的出现却有力地印证了“册封”的成立, 这是以往册封体制研究中未被重视的。

册封并非仅用于外交, 对内皇帝即位、上尊号、封禅、加制皇后太子公主、优遇大臣等皆用此。在五代时, 后梁、后唐、后晋分别用玉册册封吴越王。然而后唐册封钱鏐的事例在史书中被屡次书写, 显然这一册封受到后人的关注。后唐朝野认为吴越国非四夷, 而是内臣。“故事惟天子用玉册, 王公皆用竹册竹册, 编竹为之, 以存古意。”[10]8926最后却因袭后梁以玉册册封。后晋仍沿用, 认为“伪梁时欲厚于鏐, 首为式例, 故因而不改。”[11]1773到了宋朝淳化 (990—994) 初, 钱氏家庙中所收藏的自唐、梁以来累朝所赐玉册、竹册各三[12]13910, 玉册和竹册的分歧却明晰地看出唐、五代乃至宋初对待吴越国的态度。三玉册的册封时间已知, 然究竟这三竹册为何时所赐, 已不可知。除了五代对吴越的册封外, 吴越国自身也行制册, 遣使行封册于新罗、渤海、海中蕃国, 显然册封已经成为当时五代十国认可并且行用于内外之工具。

自后唐开始对高丽也有册封, 在长兴四年 (933) , 后唐明宗遣使册封高丽, 册命王建为高丽国王[13]49, 此处《高丽史》的记载颇值得注意, 共有四诏, 第一诏中“于戏”、“钦哉”等内容与众多存世的册书相吻合, 故而第一个诏文显然为册书文字。但该册书被修撰《高丽史》者删去了后唐年号及具体时日, 并误以为诏书。后周、宋、辽对高丽的册书, 在《高丽史》中也出现了这一问题 (这与《高丽史》编撰者所处时代有关, 当时中国对朝鲜“册封”采用的诏封形式) 。第二至第四诏方为诏令, 这三则诏令同样是授命高丽王的内容, 使得册书倾向于礼仪层面。开运二年 (945) , 后晋遣使宣赐官告敕牒来封命高丽国王, 诏敕已经取代册书, 册文内容在《高丽史》中已不见录。后晋用敕命的形式赐予高丽国王竹册法物等, 其中竹册一幅八十简, 围绕竹册的各种装饰物, 如册匣、锁钥等详细在诏敕中出现[13]57, 表明册书从册命的公布工具转变成了册命的礼仪工具。当然这一转变过程是否首先在此时完成的, 仍有待于实证的考察。

辽、宋、金仍沿用册封蕃国, 但册封形式已有所差别。如北宋和辽对待西夏、高丽的举措不同, 辽沿用唐制, 以玉册册封蕃国。宋朝则强调五代以来的“玉简金字惟至尊一人”, 册封不再采用玉册。辽圣宗在统和四年 (986) , 以义成公主嫁李继迁, 册为夏国王。并几次册封李继迁, 西夏也为此遣使入辽谢封册[14]1525。统和十四年 (996) , 遣使册封王治为高丽国王[13]67。开泰十年 (1021) , 遣金吾卫上将军萧孝诚赍玉册金印, 册为尚书令、大夏国王。辽曾数次册封高丽、西夏, 具体情况可见《辽史》之《二国外记》。

北宋在庆历四年 (1044) 对西夏以漆书竹册册封西夏、赐以金涂银印[12]13999, 可见宋对待西夏以内臣的态度。此前宋朝派遣旌节官告使以诏书授予西夏王爵封, 但竹册册封已经改变了这一局面。除了西夏, 北宋前期还保持着对高丽的册封。在高丽受辽册封时, 宋徽宗曾御制亲札诏书, “北朝必无如此礼数”, 且“赐诏已去权字, 即是宠王以真王之礼”[13], 显示出北宋对高丽的优宠, 明知辽对高丽的册封关系, 仍不惜以此拉拢高丽。出于高丽王“已受辽册命, 故避讳耳”[13]301, 未对高丽采用册封。

金朝在外交上大多袭用了辽朝的礼仪和制度, 以至与金朝同西夏、高丽订立誓约, 一切仍依事辽旧制。直到天会十三年 (1137) , 金朝才在外交上有所创建, “始定齐、高丽、夏朝贺、赐宴、朝辞仪”[15]70。金朝册封西夏、高丽事与辽同, 值得关注的是辽朝以册玺册封金太祖为东怀国皇帝, 金朝册封张邦昌为大楚国皇帝、刘豫为大齐国皇帝、赵构为宋国皇帝, 以上四个册书均为玉册, 册书内容均不同程度地被保留了下来。如第一个册书被金太祖斥责册文有不合者数事[15]33。第二、三个玉册都以六十六块为制, 每块玉上有字两行, 用金字书于上[16]81, 为我们提供了金代玉册的一种具体形制。第四个册书显然是被执行了, 即高宗跪接玉册, 但在南宋史书中已经难觅其踪迹了。

三、诏封

宋朝时期, 诏封成为使用最广的封命形式。除西夏、高丽等少数几个国家以竹册册封外, 宋朝对其他蕃国则以制诰诏封的形式, 不再采用册封。如绍兴十七年 (1147) , 对真腊、阇婆国王降制加恩[17]7762。

我的变化400字作文 篇10

我的变化作文400字

小时候,无知的我喜爱听妈妈讲的故事,喜欢撒娇,有时睡觉是还会把妈妈拉在床上,给我讲一个又一个高深莫测的神话故事,还会叫妈妈给我唱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歌,歌声伴着月光使我很快地入睡。 现在的我,以是一个快要毕业的小学生了,功课多的让人“呼吸困难”有时还为作文不知道怎么样写而发愁,有时还会哭;现在的我以不是以往爱撒娇的小女孩,而是一位很多东西都懂的女孩子了;以前的我,不用上学,天天妈妈陪着我,我不用天天听老师的话,也不会懂得很多东西,这样我才不会烦恼,而且天天都可以感受家庭的`快乐,也可以感受到家庭温馨,可现在的我,烦恼增多,自由翱翔的时间很少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以前小时候的我,不懂生活的多姿多彩,长大的我知道了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堂;以前的我...... 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大不相同,以往的我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个就是我的变化!

学校的变化400字作文 篇11

我来讲讲我们学校的变化。

走进校园。有枝繁叶茂的树木、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平整的塑胶跑道和操场、有一排排高耸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还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电脑、电视、投影仪……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敬业的老师们教我们各科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这让我想起爸爸曾经说过的他上小学时的情况。

爸爸小时候是在农村上的小学,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教室是几间低矮破旧的瓦房,破旧的桌椅摆在高低不平的泥地上,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除了一块斑驳的黑板,教室里再也没有象样的教学设备。学校操场是高低不平的泥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爸爸说,那时主要上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目,更没有专业的老师。

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12

1 减缓气候变化中林业功能概述

林业具有碳替代功能, 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生物能源、木质林产品代替能源密集型材料等都是碳替代措施, 化石燃料是生产砖瓦、塑料、钢材、水泥等材料消耗的主要能源, 但是化石是不可再生燃料。对此, 这些化石燃料如果用木质林产品取代, 不但能够降低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还能够增加陆地碳存储。因森林具有特殊的可再生特性, 这部分碳可以因森林的再生长进行回收, 因此, 有效降低了燃烧化石燃料所引起的净排放。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可由木材替代。生物质燃料不同于燃烧的化石燃料, 其不会向大气排放净CO2, 由于通过植物的重新生长, 燃烧生物质燃料所排放的CO2会从大气中吸收回来。但是, 燃烧化石所产生的净碳则排放在大气中。大气CO2排放源是毁林。森林向其它土地利用的转化或降低到一定阀值以下为毁林。完全消失了森林覆盖的原因在于毁林。大部分在森林中存储的巨额生物量碳会排放至大气。

2 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林业基础能力

在结合了我国生态环境类型特点及森林地理分布区域的基础上,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气候变化响应, 进一步规划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通过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生物多样性等定位观测技术, 将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和观测网络逐步完善, 并对各级林业发展进行指导, 强化林业基础能力。将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地提升, 深化适应效果评价、成本效益、技术选择、森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等研究。

2.2 加快开发林业生物资源步伐

加大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产品的开发, 对生物质材料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快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加强木材高效循环与利用。形成科技开发、市场销售、加工生产、原料培育等林能一体化, 并将提炼液化油技术、定向热解气化技术、物质能高效转化发电技术等进行积极开发。

2.3 保护森林资源

为确保公益林生态效益高效、稳定地发挥出来, 应尽快加强和改善森林资源的采伐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 提升林业执法能力, 对各类损坏森林资源的恶劣、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除此之外, 还应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 将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全面提升, 对火灾影响范围进行控制。

2.4 强化森林可持续经营

应最大限度地将森林整体质量提高, 且目标是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和现有森林资源年生长量, 最大化不同林分的目标效益。建立与我国林业发展特点相符合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深化森林健康理念。进一步加强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林木、林地等, 结合退耕还草还林、保护天然林、湿地、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等工程,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 大力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及经营。恢复森林, 不断扩大封山育林的面积, 从根本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须大力强化现有人工林的管理与经营, 适度改造人工纯林, 加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脆弱区域的重建与恢复, 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2.5 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

现阶段, 我国林业部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建设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 特别是在适应气候变化、提升森林碳汇作用、扩大森林面积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但是, 应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就需要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加大现有工程建设力度。尤其是科学造林的应用, 加快培育濒危、稀有、珍贵树种, 增强人工林对极端天气的抵抗、抗御能力。

2.6 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制定

为对林业的大力发展提供支持, 国家还应加快相关法律的修订, 如《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 还应制定湿地保护条例。尤其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条款列入有关法律法规中, 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及促进地方林业的大力发展。还可创建全林生态补偿机制, 充分协调和解决生活于森林附近区域人们的关系利益。

3 结语

林业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 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人和生物圈中,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 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 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参考文献

[1] 苏时鹏, 马梅芸, 林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于福建农户的跟踪调查[J].林业科学, 2012 (6)

校园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13

美丽的寒假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我的母校,母校焕然一新了 。

从前蓝色的推拉门变成银白色的知道伸缩门,头上有一个电子显示屏。下面还有一个屏幕随机跳动着一些祝福语。大门的左侧加了一个传达室,给一些小朋友和家长带来了许多方便。放学的时候,有些家长没有准时到,小朋友就可以在传达室等候。

大门的前方,增加了一面浮雕墙,浮雕墙的顶上有一些没刻好的字,它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空间,想必一定很精彩。浮雕墙的前面摆放了一排水仙花,花茎上抽出几个像扁豆角一样的花骨朵儿。有的花开了,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

浮雕墙前面有一个小操场,下课的时候,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像是他们的小天堂。

操场上的.左侧;新盖了一 幢五层楼的教学综合楼,以后我们上美术课、电脑课……就方便多了。教学综合楼外墙用红砖和白砖粘贴,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学楼闪闪发光。

农村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14

早晨,“咯咯咯”的声音,公鸡把大家叫醒了,小草伸了伸懒腰,用自己的手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小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在向我们微笑着呢。鸟儿在枝头清脆得叫着———叽叽喳喳。小溪淙淙地流着。此刻,寂静的乡村开始热闹起来。

中午,太阳公公悄悄地从树梢里爬了出来,天渐渐热了起来。如果现在是夏天,孩子们就可以在小溪里踩水玩呢,玩累了,就可以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茂盛的大树下乘凉。还可以捉小鱼和小虾,用鱼网来捉螃蟹,那就可好玩了!

下午,太阳公公慢慢地降落了,你到外面抬头一望,乡村的日落非常美丽。夕阳的余晖笼罩着大地。乡村一片祥和的景象。

晚霞,小草弯了腰,小花合拢了花瓣,小溪表面非常平静,萤火虫在小溪的水面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水面上就像有许多小星星一般,非常漂亮。

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15

一、史前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 5500a BP气候事件的影响

5500a BP前后气候变冷是世界上许多地区最为显著的气候变化之一。现有研究成果证明, 这一时期ENSO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发生了显著变化, 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的ENSO现象开始活跃, 在此影响下, 处于中国西部的天山冰川覆盖面扩大, 黄土高原、关中盆地的古土壤发育中断, 今天的北京地区生长着茂盛的耐寒云杉。在同时期, 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母系氏族公社瓦解, 被父系氏族公社取代, 这是一个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墓葬大小不同, 有些大的墓葬随葬品相当丰富, 多达100多件, 而有些小的墓葬的随葬品极少, 只有一两件生产工具或是生活用具。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财产私有制, 社会贫富分化;在齐家文化的墓葬中, 出现了奴隶殉葬, 显示当时的阶级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大汶口遗址还出土了一些石矛、骨矛等兵器, 说明这一时期部落之间或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考古发现的一些同时期的城堡, 如南澧县的城头山、河南郑州西山土城等也佐证了这一点。总之, 私有制出现, 贫富差距拉大, 阶级社会萌芽, 战争频发, 社会发展开始复杂化了。5500a BP左右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资源紧张和资源重新分配正是引起社会复杂化的原因, 降温导致了粮食作物的大幅减产, 人口与资源、产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引发了私有观念的产生, 并促使社会日益复杂化。因此, 可以说5500a BP的气候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萌芽。

(二) 4000a BP前后冷事件的影响

4000a BP在中国再次发生了气候变冷事件。当时正值以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及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末期, 它们分属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 它们后来分别被后来的岳石文化等取代。但从考古发现来看, 后者的范围大幅度缩小, 遗址数量骤减。大体同一时期的内蒙的老虎山文化和燕辽地区红山文化也相继衰落。总体来说, 4000a BP前后旧的文化衰落了, 中华古文明发生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替。究其原因, 寒冷和与之俱来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了中国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终结, 但也为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 公元前18世纪的温暖期的影响

在公元前18世纪, 曾恢复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安阳的殷墟有丰富的亚化石动物。杨钟健和德日进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大量的水麞、竹鼠、獏、水牛和野猪等大多只见于热带亚热带的动物存在于该遗址中。在这段时期, 夏朝的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青铜手工业, 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文化中发现了爵、铃、刀、镞、锛、凿、锥等属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结束了野蛮时期, 进入文明时期。到了商代, 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农业和手工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大规模的分工, 社会分工使技术提高很快, 青铜业有了飞跃发展, 产量大, 仅在殷墟一地出土青铜礼器就有数千件之多, 工艺水平也高, 尤其是礼器, 造型美观, 纹饰精巧, 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便是其中的代表。物质产品的丰富产生了初步的商业交换, 并开始使用货币。此外, 在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铭文等说明在商代末期已经产生了文字。

(二) 公元前10世纪小冰期的影响

公元前10世纪左右, 全球气候又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小冰期的到来, 气候开始变冷恶化, 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公元前1000~800年之间, 有许多寒冷干燥的年份, 《竹书纪年》上记载周孝王时, 长江一个大支流汉水, 有两次结冰, 发生于公元前903和897年。”在厉王、宣王、幽王、平王这西周最后4个皇帝统治期间, 粮食歉收引发饥荒和国内骚乱, 同时, 国家实力大大削弱, 而北方游牧民族迫于寒冷气候导致的生存危机而大举向南进犯西周。周平王被迫放弃西安, 而于公元前771年迁都至洛阳, 开始了东周王朝。

(三) 小气候最适期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22~221年) 是小气候最适期。《左传》提到, 山东鲁国过冬, 冰房得不到冰, 在公元前698、590和545年时尤其如此。由于当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天没有冰雪, 稻谷这些目前主要在华南种植的农作物当时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现在的北方寒冷、干旱的省份种植。《孟子·告子上》和《荀子·富国篇》记载当时山东地区庄稼种植一年两熟。这一时期, 铁器和牛耕带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导致土地私有制产生, 反过来又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带动了铸铜业、木器业、漆器业、制陶业、纺织业、制盐业和冶铁业等手工业的发展, 当时的手工业技艺有了很大提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三传” (《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诗经》、《楚辞》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当时的思想领域空前繁荣, 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 产生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等。科学技术方面, 天文、历法、医学都有相当的进步。

在秦和西汉年间 (公元前221~29年) , 气候继续暖和湿润。《史记·货殖传》中记载说橘在蜀汉江陵地区繁殖、漆在陈夏地区繁殖、桑麻在山东地区繁殖、竹在渭州地区繁殖, 橘、漆、竹都是亚热带植物, 可见当时气候比现在温暖。纺织业也相当发达,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纱衣, 工艺极其精巧。造纸术也发明于这段时期。

(四) 公元前后的冷事件的影响

中国又一次向较冷气候的转变发生在公元前后, 当时寒冷与干旱引起大面积饥荒, 王莽强有力的政府也不能阻止农民起义。公元前后气候又冷又干燥, 全国到处是饥荒, 成千上万的饥民十之八九死于饥饿, 剩下的人加入了推翻王莽统治的运动。

在东汉早期, 良好气候持续了几十年, 然后恶劣气候返回。有几次冬天严寒, 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 冻死不少穷苦人民。气候继续明显恶化, 公元184年的饥荒引发了影响很大的黄巾起义, 并最终造成了大汉帝国的最后崩溃。

在公元3世纪下半叶晋朝时期, 中国气候极端寒冷和干燥。尤其是在281~290年的10年间, 不仅气温严重偏低, 而且多年持续干旱。每年5月就出现霜降, 主要江河都普遍干枯, 四处荒野, 民不聊生, 大批向南方迁移。寒冷的气候也限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畜牧业, 使正常生计难以维持, 导致其不断入侵南方。被饥荒和暴动不断削弱的西晋王朝最终被来自北方的入侵者所推翻, 出现东晋和南朝统治, 而中原地区则先后由北方5个外民族在中原建立了北朝的16个王国。

(五) 7世纪至11世纪的温暖期的影响

从6世纪末开始的400年 (公元600~965年) 属于温暖期。甚至在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这些年, 位于北方的长安都终年没有冰雪。据史料记载, 唐玄宗时 (公元712~756年) 皇宫内种植有大量当前只能在南方生长的梅树;当时的植物生长季节也比现在要长, 《蛮书》提到在滇西南高原地区也能一年种植两季作物。在这段时期, 随着全球变暖, 温度上升带来降水增加, 很多沙漠变成了绿洲,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丝绸之路上的汉朝古城被重建。中国再次统一之后的隋唐和宋初, 社会经济空前繁荣鼎盛, 同时科技、文化空前发展, 各种文化艺术在我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空前高度, 在当时的世界领域, 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也发明于这个时代。

(六) 11世纪至12世纪的寒冷时期的影响

11世纪初期气候转为寒冷, 曾经大量种植于长安的梅树, 已不为北方人所识, 王安石有“北人初不识, 浑作杏花看”的诗句, 显示当时北方已经几十载不能种梅花。当时以契丹人为主的北亚部落也因寒冷来到中国北部, 打败北宋, 建立了辽国。

到了12世纪初期, 气候不但没有回暖, 而且更加寒冷。公元1111年, 处于江南的面积2250平方公里的太湖竟然全部结冰, 而且能够在冰面上行车。公元1110年和公元1178年福州 (北纬26°42′东经119°20′) 的荔枝因为气候寒冷而全部死亡。在这段时期, 女真人因寒南下, 于公元1125年征服辽, 继续向南推进, 于公元1127年攻陷宋朝都城开封, 宋朝廷只得撤退到长江以南, 建立南宋, 偏安一隅。

(七) 13世纪的温暖时期的影响

13世纪上半叶中国气候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温暖期。在公元1200、1213、1216和1220年, 杭州没有任何的冰和雪。根据长春真人邱处机公元1224年在北京作的诗“清明时节杏花开, 万户千门口往来”可见当时北京的气候与现在差不多。北方铁木真在这期间统一了蒙古, 温暖的气候使蒙古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南宋最终被蒙古灭亡。

(八) 14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小冰期的影响

14世纪初, 中国又进入了小冰期时期。据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公元1329年和1353年, 太湖结冰, 厚达数尺, 人可在冰上走, 橘尽冻死, 当时, 阳历11月山东的黄河就已经结冰了。而根据20世纪四五十年代观测数据河南和山东到十二月时, 河中才出现冰块。元朝末年淮河沿岸遭遇了严重的旱灾, 饥荒迫使农民起义, 蒙古帝国束手无策, 饥民中出现了乱世英雄朱元璋, 趁机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建立了明朝。

根据长江流域河湖结冰的年代可以看出, 17世纪最为寒冷, 19世纪次之, 其中关于255年这个数据, 竺可桢是根据《三国志·魏书·文帝记》中记载黄初6年 (公元255年) “冬十月, 行幸广陵故城, 临江观兵, 戎卒十余万, 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 水道冰, 舟不得入江, 乃引还。”得出该年淮河结冰的结论。

17世纪初的明朝末年 (1601~1644年) , 华中地区寒冷干燥, 在这40多年间, 气候极其恶劣, 曾经出现过两次“八年大旱”, 荒野遍地, 民不聊生, 多地同时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彻底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而在当时的北方满族也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 不断入侵, 腹背受敌, 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崩溃, 满族军队乘机镇压了农民起义军, 建立了清王朝。

不过, 在18世纪清初几位皇帝统治期间, 有很多温暖的年份, 中国社会经济曾经过几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即康乾盛世。但清朝中后期的干冷气候还是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引发农民起义。

(九) 延续至今的小气候最适期的影响

在19世纪上半叶, 小冰期突然结束, 最近一次变暖的趋势开始。20世纪是一个全球变暖的世纪, 在40年代达到气候最适宜时期, 60年代和70年代的寒冷期中断了气候的变暖, 但从70年代末至今气候又继续变暖, 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的科技和经济都在飞速发展。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中国气候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路径的对比分析, 可以发现, 气候变化的不同方向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 虽然气候的变冷会降低粮食的产量,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减缓文明的进步, 但是这也恰好推动了历史的演变和科技的发展。发展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愿望, 正是由于气候的变冷, 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迫使人类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诞生和社会的发展。气候变冷对某一个具体的文明来说也许是灭顶之灾, 但文明也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气候变冷淘汰了不够先进的文明, 这是自然的一次选择。从文明的整个进程来看气候变冷带来的似乎是福音, 气候变冷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触发作用。另一方面, 温暖的气候又无疑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 使人们衣食无忧, 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事业, 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二者相比, 虽然温暖的气候适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是气候的变冷对于推动人类历史的演变却发挥了更为巨大的作用。一个文明和朝代的诞生往往需要气候变冷的触发, 但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需要的却是温暖气候提供的良好环境支持, 气候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上一篇:平凡――感动作文下一篇:曾经错过的一次看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