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报告

2024-07-16

观测报告(通用8篇)

观测报告 篇1

一.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地基,高度,建筑面积,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等级,设计的沉降观测要求,观测点建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等级等。二.沉降观测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GB/8-2007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沉降观测依据及要求

依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及沉降观测施工规范、规程做观测详细说明。四.观测目的及要求: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构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五.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埋设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基准点的个数,可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合理布设。本建筑共埋设4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m,也可采用施工区域内国家高程系统,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绝对高程值。基准点的建立必须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经过闭合、平差计算而来,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2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设置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每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平面图上,都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个数,并设计出沉降观测点的详图和做法、使用材料等。各观测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沉降观测资料必须附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六.沉降观测

1仪器与观测: 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本次观测采用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S1光学平板测微器、N3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1mm/km。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等精度观测,最大限度减少误差。建议使用以下高精度水准仪:

A科力达DL07 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条形码标尺

B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

C日本拓普康AT-G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仪,同时水准测量专用的精密铟钢尺

D DS3型水准仪及2 钢尺

C 苏州一光DS2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仪配合2M精密铟钢尺

2观测级别及精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第3.0.4条及表3.0.4规定,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时,对应的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观测精度指标即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0mm,并以其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3观测方法及精度分析: 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采用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定水准点、定观测日期、定观测方法、定观测线路等措施的观测方法,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基点与工作点按观测周期进行检验。观测点采用单程双测站的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要求进行。

按照《国 家一、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规 范》GB/12897-2006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根据《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GB 50007-200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若Hg≤24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4Hg,若24m<Hg≤60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3Hg,其中Hg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的有关规定,二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基准点往返观测校差、附合或环线合差≤±0.3n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5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nmm,前后视距累计差≤3m。观测时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在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设置观测点。建立第一次观测,施工中建筑物每增加1层观测一次,或增加一次静荷载观测一次。依照设计图纸观测要求进行观测。七.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表 各观测点数据分析,最大沉降量,最小沉降量,最终沉降总量进行比较,汇总绘制《沉降观测成果数据表》 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层(荷载)的增加和沉降量的增加为对应发展关系,说明沉降量比较均匀,同时,在观测过程中没有出现反常现象(即大的波动和反复),从沉降曲线的沉降趋势来看,XXXX年X月X日以后所有沉降曲线开始逐渐趋缓,表明建筑物在XXXX年X月XX日以后开始逐步进入稳定沉降阶段。详见附录3(P-T-S曲线图)。八.沉降数据评价

根据沉降数据分析表明,该建筑物沉降总体均匀,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沉降。最终百日降速率为0.004 mm/d,《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5.5.5项第四条规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根据本工程基础情况,取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3mm/d作为进入稳定阶段的标准,即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3mm/d时才能停止观测工作。同时倾斜度也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5.3.4 规定的控制值3‰,满足设计要求。综合判定本栋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按照规范规定可以停止沉降观测工作。九.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建筑物最大沉降量为X.XXXmm,最小沉降量为X.XXXmm,最大沉降速度X.XXXmm/d,累计沉降量为X.XXXmm,累计沉降速度为X.XXX/d,最大平均沉降速度为X.XXXmm/d.该建筑施工阶段沉降均匀。

2建议:

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按规范应继续进行沉JIA降观测。

附表和图

沉降观测成果表;参见资料软件沉降观测记录 表10-2沉降曲线图; 图10-3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表10-2沉降曲线图;

沉降量曲线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沉降量(mm)

时间(天)

点号

通过对

*********** 楼施工阶段和封顶后的沉降观测统计结果得出:

观测报告 篇2

武大质量院作为中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宏观质量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 历经3年的准备, 于2012年开展了对中国质量的大规模调查工作, 形成数据64.7万条, 并编写了《2012年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面向“转型质量”的共同治理》。质量观测的数据证明, 我国总体质量状况, 也就是消费者的满意度总分是62.02分, 处于及格线之上, 低于“较满意”的评价, 高于“较不满意”的评价, 总体评价为“一般”。这在发布会会场造成小小的躁动, 部分与会者开始小声质疑:这个分数太低了吧?

接下来, 中国质量观测课题组组长、武大质量院院长、我国著名质量专家程虹教授用详实的数据为与会者打开了问号。他说, 此次调查涵盖了我国28个省份48个地区, 共计发放问卷3, 736份, 回收问卷3, 416份。经问卷甄别, 有效问卷共计2, 865份。该调查的抽样分为城市抽样和农村抽样两个部分, 城市抽样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职业来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多个维度的分布特征, 反映了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对质量的看法, 抽取的样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质量观测的所有环节均由武大质量院独立完成, 调查员主要是由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组成, 经过严格的筛选、培训组建了100余大学生的观测队伍分赴全国各地调查。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访谈式方法, 要求每一位调查员熟悉所有调查内容并详细记录被访者的回答, 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访者的诉求, 每一份问卷的调查时间约2个小时。

与此同时, 在发布质量观测的关键性评价结果中, 有一点得到广泛关注:即在所调查的10个领域中, 消费者认为质量风险最高的两个领域是食品和药品, 分别高达88.27%和77.05%, 其风险值分别高于排名第三的日用消费品50.91个百分点和39.69个百分点, 更是高于风险值最低的农业生产资料76.28个百分点和65.06个百分点。如此之高的风险感受, 亟需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 因为这与消费者对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是不一致的。

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我国质量的基本状况

据介绍, 在质量满意度调查的122项满意度指标中, 处于及格层次60分以下的是医疗、公交、物业、道路、管道、空气、噪音等27项指标, 占122项调查指标总数的22.13%;满意度在60~70分的指标数为87个, 占71.31%;满意度高于70分的有8个, 占6.56%。虽然我国总体质量满意度得分不高, 各个领域的质量满意度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以上, 只有22%的指标低于及格线60分, 拉低了总体质量满意度的得分。有60.22%的消费者质量安全风险感受为高于“较低”而低于“较高”水平的“一般状态”, 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

对不同领域的质量状况有了定量的分析结果

当前对于我国质量状况的评价大多是基于感性的评价, 或者泛泛而论缺乏定量的数据分析, 往往容易得出不客观的结论, 质量评价需要有详细分类的定量数据。本次质量观测调查得到了产品、工程、环境和服务四大领域共131个指标的统计结果, 质量安全感受17个指标的统计结果, 政府质量公共服务35个指标的统计结果以及消费者质量素质39个指标的统计结果。通过这些定量的统计数据, 可以对不同领域的质量状况进行排名, 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质量发展水平。也可以对质量安全感受的状况、政府质量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质量素质状况进行全面的定量化的分析。

明确了我国目前最具风险和最需治理的质量领域与对象

程虹介绍说, 通过质量观测大量数据的分析, 我国目前最具风险的质量领域是食品和药品, 而食品领域中最需要加强治理的又是乳制品和地方小吃, 乳制品的质量满意度风险较之于质量满意度最高的食品——果蔬, 其分值相差5.03分。数据还证明, 在我国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这四大领域中, 最需要治理的质量领域不是产品领域, 而是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质量满意度较之最高的产品领域相差4.32分。在医疗服务中, 人们对于医疗软能力的满意度比硬件的满意度要低3分, 处于一个不及格的水平, 因此亟需解决的问题不是硬件建设问题, 而是医生能力、医生态度等软件的建设。

得出了制约我国质量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

要提高我国的质量水平, 从根本上是要破解制约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此次调查得出了影响我国质量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

首先是企业的质量能力的约束, 调查表明,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服务的质量满意度分别是64.72和62.3分, 还没有达到“满意”的水平, 说明我国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在质量提供上仍然是不高的, 这是限制我国质量水平提升的基础性因素;其次是政府在质量公共服务能力的约束, 46.87%的消费者认为政府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是介于“不太理想”和“比较有效”的“一般”水平, 只有8.15%的消费者认为“有效”, 表明政府质量公共服务离“有效”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再次是消费者的质量素质的约束, 根据调查数据, 有91.67%的消费者购买过盗版假冒产品, 表明我国的消费者在质量意识方面较薄弱, 这也助长了企业的质量违法行为。以上3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质量发展的约束因素。

构建了质量观测的方法

据介绍, 质量观测与现有的基于产品或基于企业的质量评价不同, 其主要是基于对消费者的调查来进行质量的评价, 由于消费者是质量的最终评价者, 对于质量也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 基于消费者的质量观测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质量信息。

巴黎航展非主流观测报告 篇3

原本预定在本届巴黎航展开幕前夕首飞的日本三菱支线客机MRJ,由于在测试中发现机身需要重新设计,因此首飞推迟到了今年的9~10月份。本届航展开幕前夕的6月8日,MRJ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机场展开低速滑行试验,以测试飞机的刹车以及地面操纵能力。三菱将地面滑行试验的录像拿到航展上播放,希望以此弥补没有首飞录像的缺憾。然而,无论三菱公司方面在媒体公关方面如何掩饰,飞了就是飞了,没飞就是没飞。正因如此,MRJ在本届航展上没有收获任何一张订单。

MRJ项目发起于2003年,不可谓不早。是年,中国新支线客机ARJ21也才刚刚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两家航空公司在北京亮马河饭店签署了首批启动用户购机协议。一晃12年过去,ARJ21的买卖双方虽说都已经改换了门庭,但ARJ21交付客户终于可以说是指日可待,而姗姗来迟的MRJ却刚刚滑上跑道。

与三菱公司在本届航展上的颗粒无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商飞获得的64架订单。单就数字上看,中国商飞就已经居于本届航展新获订单数排名第五位的民航客机制造商。但如果说中国商飞因此就可以高枕无忧,那可就大错特错。如果梳理一下日本人在MRJ项目上所走过的弯路,不难发现和当年ARJ21是何等相似:同样的供应商管理问题以及适航管理问题;同样的从转包生产到系统集成;同样从仿制军机到独立研制大型民机。日本人今天在MRJ项目上经历的坎坷,仿佛就是ARJ21项目的翻版。

日本三菱公司表示,他们预计未来20年全球涡扇支线客机市场总量为5000架,而他们打算拿下其中的一半,也就是2500架。这等于是再明显不过地宣示要进军世界支线飞机制造商的第一集团。目前第一集团中的巴航工业和庞巴迪,必有一个被三菱PK下去。至于中国商飞的ARJ以及苏霍伊SSJ这些新加入者,显然没有被三菱放在眼里。

从目前的总体态势还有新机布局设计来看,MRJ把竞争的目光聚焦在巴航工业的E2身上。MRJ和E2从总体布局到技术细节,大致趋同,多少可以反应出这两家对于未来涡扇支线客机发展方向的判断是殊途同归的。MRJ和E2两者都是发动机翼吊布局;客舱采用单通道座位排列呈2+2;机舱截面采用中小直径减阻设计;发动机都采用了普惠公司的齿轮传动PW1000系列。与前两者相比,庞巴迪CRJ系列那种放大的公务机尾吊布局,或者ARJ21的3+2客舱截面,会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另类。

如果说ARJ21相对于MRJ有什么优势,首先在于其系统的成熟度上。单从发动机来说,ARJ21所采用的CF34-10A完全是一种上一代的成熟发动机,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风险,同系发动机也在众多支线飞机上运行着。但MRJ计划装备的PW1200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号称比上一代发动机减少油耗20%。所谓的上一代发动机,指的就是CF34-10这一系列发动机。虽然MRJ预计4200万美元的单价看起来会增加购机成本,但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新一代技术,其运行成本将会比采用现有技术的飞机大为降低。而作为航空公司而言,并不一定非要买下飞机。买不起还可以租,购机成本可以采用融资的方式转嫁出去。毕竟飞机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说穿了只是用来赚钱的工具而已。

ARJ21相对于MRJ的另一优势,也许正在于其比较独特的布局方面,即所谓3+2的“准干线客机”机身截面。这个截面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与MRJ、E2甚至SSJ竞争,显然是有些另类,大截面所带来的阻力再加上落后竞争对手一代的发动机,让人对这个飞机的燃油经济性总有那么一点点担心。另外,3+2这个截面无论怎么说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麦道。但在中国市场,这个短板也许反而会变成优势。

因为航空旅行在包括作者在内的大多数国人眼中,无疑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在许多国人眼中,只有双通道客机才是大飞机,单通道客机全都是小飞机。几乎所有的机票代理都会提示旅客某某航班是大飞机执飞,来帮助促销。业内更是有用波音747、777、787甚至A380这些洲际客机运行国内干线的成功经验。而国内目前所谓的支线,更是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一统天下。如果来一架新机,顶个“支线”的帽子不说,开门进去一看还是2+2的布局,再一说是国产的,坐惯了进口大飞机的国人恐怕一时间难以接受。所以ARJ21才有了这么一个“准干线客机截面”的卖点,实在是“中国特色”无疑。

虽然ARJ21目前已经拥有包括意向订单和谅解备忘录在内的近300架“订单”在手。但在取得FAA适航证之前,国外客户的那些意向也好谅解也罢,却都不能拿来当饭吃。ARJ21要想成功,与其期盼美国人大发慈悲高抬贵手让我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倒不如盯紧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在当下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能对ARJ21构成威胁的,是大干快上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

电飞机仅仅是屌丝们的福音?

本届航展的另一大亮点,当属空客推出的电飞机——E-FAN2.0。这架其貌不扬的小飞机从布尔歇机场宽大的跑道上滑跑了短短的一段距离就颤颤巍巍地飞上天空。整个飞行表演当中,E-FAN2.0只是不停地进行着平飞和转弯,没有任何大幅度的高难动作。

nlc202309020957

尽管E-FAN的首秀与“阵风”、“枭龙”这些叱咤风云的飞机相比起来略显青涩,但这架小飞机代表的是人类航空科技的未来。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上天至今,人类动力飞行已经走过了112年的历史。此前的飞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快,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全都离不开通过燃烧化石能源。E-FAN2.0虽然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完全是划时代的产物,代表着航空领域里一次彻头彻尾的能源革命。E-FAN的体形虽小,但相比那些体型庞大却还在燃烧化石能源的飞机而言,就好比把一台“和谐号”动车组放到蒸汽机车面前。哪个代表先进哪个代表落后,不言自明。

据空客公司透露,E-FAN2.0依靠机翼内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供电。两台装在后机身上部的涵道式电动风扇可以提供68千瓦的功率。飞机充满电一次可以飞行1小时,还有15分钟电力供应作为备用。该机的翼展达到31英尺,但最大起飞重量只有550千克。该机全面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FAN2.0并不是仅仅用于试验的飞机,空客公司计划在2017年将其投入批量生产。而该机量产后的主要用途就是训练。

据空客公司测算,E-FAN2.0飞行1个小时的“电钱”仅有2欧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才17元。这就意味着在E-FAN2.0上学飞行,学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大大降低。E-FAN的出现将使许多空有飞行梦想而无奈囊肿羞涩的屌丝们也看到了圆梦的那一天。电动飞机所带来的训练成本大幅度降低,也将使得飞行员人才队伍得到极大扩充。

在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飞行人才梯队呈现金字塔的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航线运输飞行员,中间是大量持有商照的商业飞行员,而底部人数最多的是持有私照或者运动类驾照的飞行爱好者。而在中国,飞行员人才梯队呈倒金字塔结构。位于顶部的航线运输飞行员人数最多,中间是从事通用航空飞行的商业飞行员,这部分人数次之。而持私照或者运动类驾照的飞行爱好者则是绝对的小众“精英”分子,不排除也有个把“屌丝”混迹其间,但这部分人还不足前两个人群的一个零头。

飞行人才民间储备严重不足,使得民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没有后劲。前两年,在“低空开放”的一片“大好局面”下,在各路新旧媒体线上线下的宣传鼓噪之下,从房地产、资本市场流出的热钱流进了航空领域,各地通航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出现。可许多企业开了又关,有的连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都没有经历完全。为什么?飞机买了摆在那里没有人能开。飞机只有飞上天才是企业赚钱的工具,停在地上就是花钱的工具。企业买了飞机没人会开,社会上想开的人开不起不敢开,如此恶性循环,通航产业在“一片利好”的大形势下却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要打破这个怪圈可以从多方面下手,引入新技术也不失为方法之一。无独有偶,就在空客的E-FAN2.0还在蹒跚学步的同时。在中国的沈阳,一款名为锐翔的纯电动飞机已经取得了CAAC的型号合格证,首单就卖出18架,将全部用于飞行培训。真真是闷声发大财的真实写照。中国不愧是电动自行车的王国,数以亿计的国人顶烈日战严寒对电动小车的不离不弃,终于成就了中国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电池技术的突破,是电动飞机得以飞上天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电动飞机领域,中国其实早已把空客的E-FAN甩下了几条街了。

电动飞机用做飞行训练一旦成熟,其所带来的低成本效应扩散开来,必将能为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跟着沾光的也绝不仅仅是那些眼红心热钱包空空的“屌丝”航空迷们。

可穿戴式飞行辅助设备——飞行员会变成钢铁侠么?

欧洲航空电子设备巨头法国泰雷兹公司在本届航展上推出了民航机飞行员用的头盔显示器。这是一种可穿戴的航空电子设备,该设备的原理并不稀罕,就是将重要的飞行数据投影到飞行员眼睛前面的镜片上,使飞行员在飞行操作的关键阶段,比如起飞降落期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态势感知。这种技术在军用飞机上已经运用了许多年,航空业界包括公众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可泰雷兹公司为这种设备发明了一个新词——可穿戴式飞行辅助设备,真的让人有脑洞大开的感觉。“可穿戴式飞行辅助设备”,这个词的意义不亚于那套设备本身。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思路,一个新的方向。

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至今,飞行员和工程师一直在追求一件事情,那就是,人机合一。飞行员更多的是从如何训练自己以求更好地适应飞机,他们挑战的是自己的大脑和生理极限,练的是内功,说穿了属于是虐自己。而工程师此前更多的是从人机功效学的角度出发,把飞机座舱的内部构造以及环控生保系统做得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在信息时代到来前,所谓的人机合一,不过就是让飞机坐起来更舒适一些,仅此而已。

但随着计算机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机合一有了新的含义。飞机座舱不再仅仅是人坐的地方,而是人与飞机进行信息交互的一个“接口”。即所谓“人机接口”的概念出现了。而要与飞机进行信息交互,总得有个媒介或者转换接口什么的吧?综合化的航电系统应运而生了。现代飞机航电系统的原理,与其说是电子科技的进步,倒不如说是人类对自身认识规律的把握。

但即便飞机上装了大屏幕的综合航电系统,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仍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模式,仍然是眼-脑-手的过程。飞行员眼睛看界面上的信息,大脑分析判断产生行动指令,再伸出手去触碰按钮或扳动操纵杆。飞机和飞行员仍然是脱节的,人仍然是坐在飞机上,而不是与飞机融为一体。

本次航展上泰雷兹公司的可穿戴设备,突破了原有的人机界面概念。顺着这套设备的思路再向前发散一些,我们不难看到,未来的飞行员将不再是简单地坐在飞机里,而是把飞机穿到身上。飞机系统的各种信息,将通过集中在头部的可穿戴设备,通过他的感官输入大脑(出现脑机接口那样的设备也不是不可能),而操控系统则直接和飞行员的四肢相连,把人的本能反应直接化做气动翼面上的操控指令。飞行将会变得更加自由,更加随心所欲。在未来,也许会出现科幻片《火狐》里面的那种由人脑波直接操控的超级战机。

nlc202309020957

无人机:应该算是飞行器还是机器人?

在本届巴黎航展上,无人机可说是占据了展会的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无人机当中,既有欧洲的“神经元”隐身无人作战飞机、以色列的新型巡飞弹等出身名门的产品,也有像意大利比亚乔公司用P180涡桨公务机改装无人机这样的奇葩产品。无人机广阔的用途所带来的无限市场,正吸引着业内外的各路厂家纷纷挤破了头一般参与到研发当中。这场面说好听点叫群雄逐鹿,说不好听的真有点一哄而上的意思。

而在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忙于在展场上抢镜头的时候,有一家中国无人机企业躲到一边偷着乐。这就是位于中国深圳的大疆公司。这家民营公司生产的一款名为“精灵”的无人机,在本届航展上首次取代了直升机,担负了航展现场的空中拍摄任务。

大疆公司的无人机从外观上看科技感十足,不仅具有GPS定位功能,更专门配备了用于室内导航的超声波回声定位功能。该无人机不仅可以在室外拍摄,还可以飞到展馆里面拍摄。而目前大疆公司生产的中高端航拍无人机,已经悄悄占据了50%的国际市场份额。许多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美国大片,都是利用大疆无人机拍摄完成的。

与“神经元”、“捕食者”、“翼龙”这些著名无人机所不同的是,大疆无人机更多时候被定位为一款IT产品,更多地在电子消费类产品市场上推广。大疆的产品,飞行器的属性要相对弱化一些,而IT产品的属性要更突出一些。

不过,大疆无人机这一次到巴黎航展航拍,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就在前不久,巴黎刚刚出现过无人机闯入空中禁区的事件,法国政府对无人机的过敏反应还没有消退。对于用无人机航拍巴黎航展的请求,法国政府给予了特别严格的审查。不仅是法国政府,就连航空科技独步全球的美国,也对无人机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有着颇多忌惮。FAA专门针对亚马逊的无人机快递业务给出了苛刻的法规来进行约束,使无人机快递这项业务,在新的技术问世,很难普及开来。

各国民航当局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因为像送快递或者搞航拍这样的无人机着实太小了,小得在空管部门的雷达面前都隐了形。民航当局现有的监测手段,无论是一二次雷达、空中防撞系统还是自动相关监视,对于这些小东西来说统统不适用,没有技术手段对它们进行监管。唯一能管住这些小东西的,只有靠地面操作者的眼睛和手。这也是FAA那条“快递无人机不能离开视线”奇葩规定的来由。

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无人机这个东西。试想,把一台大疆航拍无人机摆到一架飞机和一台机器人中间,你会觉得它是更像飞机,还是更像机器人?人们被无人机这三个字蒙住了双眼,先入为主地把它们放到了飞行器的筐里。是飞行器自然就需要由民航当局来管理,结果问题就搞复杂了。

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身上机器人的属性越来越凸显。对于大量的快递或者航拍无人机,如果还沿用用于飞机的老式监管手段必然很难奏效。但如果借助正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也许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如给每一台无人机赋予一个唯一的ID,再把它们用云端整合起来,无人机只搭载传感器和基本定位功能,所有无人机都把各自的信息上传云端。也就是说,这些无人机只有眼睛而没有大脑。大脑就是云端,由云端来为它们做决策提供路径指引。哪里是禁区,最高不能超过多少米,这些都在系统内部设定好,就不用担心无人机乱飞了。

如果这一设想真的能够付诸实践,快递无人机就可以驮着纸箱子钻进楼门,沿着楼梯一层层飞上来,一直飞到你的单元门按响你家的门铃。

支架预压观测报告(上传) 篇4

根据上报的《现浇桥面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和安排,我标段于2013年7月23日开始###桥现浇桥面板的预压工作。

一、设计预压范围和重量

支架预压范围为桥面板投影范围,支架预压荷载按该桥面板自重的120%设置,单跨预压总重为72.6吨(1.2×0.45m厚×8.15m×6.6m×2.5t/m3=72.6t)。

二、实际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

预压荷载采用整件钢筋作为预压荷载材料,用吊机吊装到支架模板上,进行堆载预压,现场钢筋总重为:35件×1.8t+5件×2t=73t,满足单跨堆载预压的要求。

三、预压流程和观测

根据现场钢筋数量和现场实际情况,我部计划先预压第6跨,待预压完成后,再进行第5跨现浇桥面板支架的预压。

第6跨预压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三级进行,即50%、100%和120%的加载总重,每级加载后均静载2小时后分别测设支架和模板的沉降量,做好记录。加载过程中注意每件钢筋要均匀加载,防止偏心受压。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模板和支架沉降稳定,48小时之内沉降小于3mm后,方可进行卸载。卸载应按照加压时的相反顺序。卸载结束静载1小时后分别测设地基的恢复量,做好记录。

第5跨的预压加载和观测根据第6跨作适当调整。(1)沉降观测 a、仪器配备和人员安排

DS-3水准仪;

负责人及施测人员:章欢锋

苏浙

戴鸿斌 b、测点布置

观测点的布设为了正确反映出其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分两层布置,一层设置在支架底部扫地杆上,每跨共设了6个观测点,作好油漆标记、编号;一层设置在支架顶部模板上,每跨布设了9个观测点,观测点是在支架、模板搭设固定完成以后,直接用油漆在模板上做标记、编号(具体见后附支架预压观测点分布图)。c、观测阶段

1、第6跨沉降观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以保证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观测分成五个阶段:①预压加载前;②50%荷载;③100%荷载;④120%荷载;⑤卸载后。每个观测阶段要观测1次。加载完成后,测量观测每天安排二次,若沉降不明显,趋于稳定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可卸载,卸载后继续观测一天。

支架具体观测情况如下: 1)预压前的观测

2013年7月23日上午9:20,在预压加载前进行了的测量; 2)预压过程中的观测

2013年7月23日上午9:40开始加载,10:40完成加载50%,12:40左右进行第一次观测,观测好后继续加载;

2013年7月23日下午14:00完成加载100%,16:00左右进行第二次观测,观测完成后继续加载;

2013年7月23日下午16:30完成加载120%,18:30左右进行第三次观测; 3)预压完成后的观测

2013年7月24日上午7:30左右,进行当天的第一次观测; 2013年7月24日下午15:00左右,进行当天的第二次观测;

根据第6跨的预压加载过程中和预压后的观测数据,我部绘制计算了每个过程中支架和模板的沉降对比量,经分析,大庭庙1号桥第6跨现浇桥面板满堂支架预压加载中和预压后模板和支架沉降量很小,且趋于稳定,满足卸载条件。监理办和项目部组织人员一起对预压情况和支架稳定性进行了观测和分析,一致认为达到了卸载的要求,可以卸载第6跨,开始进行第5跨支架的预压工作 4)卸载后的观测

2013年7月25日上午10:30左右,进行卸载后观测;

2、根据第6跨的加载观测数据分析,该现浇桥面板满堂支架稳定性很好,支架沉降量很小,可以一次性加载到120%再进行观测,故第5跨的支架预压加载为三个阶段:①预压加载前;② 120%荷载(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4次);③卸载后。具体观测情况如下: 1)预压前的观测

2013年7月25日上午7:00左右,进行了预压前的观测; 2)加载120%后的观测

2013年7月25日上午10:25左右,进行加载120%后1小时的观测;

2013年7月25日上午11:25左右,进行加载120%后2小时的观测; 2013年7月25日下午14:30左右,进行加载120%后5小时的观测;

2013年7月25日下午15:30左右,进行加载120%后6小时的观测;

具体观测数据分析,第5跨满堂支架受力情况良好,比较稳定,基本无沉降,满足卸载要求,可以进行卸载。2)卸载后的观测

2013年7月26日上午8:30左右,进行卸载后观测;

四、观测数据的整理

气象观测学实习总结报告 篇5

?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各纬度的太阳高度日变化都是正午时刻最大日出和日落时为零。

? 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太阳太直接辐。云和海拔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通量的两个重要因子。云是很好的反射体,厚的云层能把大部分太阳直接辐射返回宇宙空间,使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通量大大减少,在海拔地带,由于太阳直接辐射穿过的大气路程较短,辐射通量被减弱了,所以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平原地区多。

? 漫射辐射通量密度

来自整个天穹向下的散射和反射的太阳辐射之和,称太阳漫射辐射。日出前后,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主要是漫射辐射。高纬地区,漫射辐射常常是太阳辐射的主要部分,漫射辐射通量受云的影响很大,它随云量的增多而增加。阴天时只有漫射光。

? 总辐射

总辐射等于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之和称阴天时,由于太阳被云遮挡,无太阳直接辐射,所以总辐射就等于漫射辐射通量密度。由于太阳高度和昼长随时间而变化,使总辐射也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华。多云和阴天时,日变化特征远不如晴天那样有规律。

? 由于太阳辐射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所以使得土温和气温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温度周期性变化特征,通常以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和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来描述。一日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即为日较差;一年中最热约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称为年较差。

这是由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白天,地表很热后,热量向下传递被层层阻截,因而土壤曾热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夜间,土壤降温也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所以土温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大约到1m左右深度土温无日变化。1m深度以下土温无日变化的土层称为日恒温层。由于热量向深层传播需要时间,所以位相随深度增加而落后。

1.2目的意义及要求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了解

(1) 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定方法和记录整理;

(2) 了解空气温度的测定方法和记录整理;帮助我们掌握测定方法和学会数据计算。

(3) 了解土壤温度的测定方法和记录整理。

通过实习要求掌握

(1) 点温度表的安装;

(2) 温度表的读数和订正;

(3) 太阳辐射表的安装;

(4) 太阳辐射的测定步骤和计算;

(5)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地温表的安装;

(6)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表的读数和订正。

1.3 研究内容

u 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观测和记录整理;

u 干湿球温度的测定;气温最低、最高温度的测定;

u 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的测定;

u 地面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的测定。

1.4 研究区的概况

地点:西南林学院GX栋背后的林地。

2 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2.1 测定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测定

(1)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

(2)总辐射和漫射辐射通量。

用测得的数据计算

(1)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

(2)大气透明系数。

2.2 太阳辐射的观测和记录整理

2.2.1.仪器简介

测定太阳辐射通量的仪器有直接辐射表和天空辐射表。这类仪器多属热点型,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感应面,由于吸收辐射能而产生温差,通过热点锥的作用,热能转换为电能,用灵敏度较高的辐射电流表测出电流值。温差电流与辐射通量成比例。根据辐射电流表上的指示值,经换算求得相应的辐射通量密度,单位为calcm2,并换算为wm2。

l DFM1型辐射电流表

电流表的测量机构主要由永久磁铁和线圈组成,整个机构装在一个密闭的扇形盒内。顶端由调整指针零点的位置的调整螺丝,调整范围不得超过20格刻度,必须在断路是进行。在盒的内侧装有开过旋钮,旋紧开关旋钮就可以切断电路。电流表的指示部分由电流指针,刻度盘,反光镜等组成。刻度盘上由100格刻度,沿着弧形刻划装有一条平面反光镜,由以消除视差。附属温度表测量仪器使用时的温度。电流表由内阻和附加电阻,标记在活动板上。在盒下部的正前方,装由“+”,“1”,“2”三个接线柱,以连接直接辐射表或天空辐射表。

白色外罩通过销钉和弹簧同底座相连,取下外罩时,必须按住弹簧,握住手柄按反时针方向沿着底座旋转外罩,当销钉转至弹簧上面时,提起外罩,并从底座取下。

l DFY1型直接辐射表

直接辐射表由感应部分,进光筒和座架构成。感应部分是由银箔,热点锥和铜环三部分组成。银箔后2um,向太阳的一面涂成黑色,作为感应面,它的背面是由36对康铜片和锰铜片组成的热电锥。热电锥的一接头焊在银箔上,另一个接头焊在外圈铜环上,分别构成热接点和冷接点。整个感应部分置于具有一组光栏的进光筒的末端,通过导线把热电锥的两端于电流表正负极相接。

进光筒是一个铜质圆筒,里面涂黑,外面涂镍,避免光线在筒内反射。为了正确地对准太阳,在进光筒的前后两端有瞄准孔与光屏。当进光筒对准太阳时,光斑落在光屏上。帽盖用来保护感应系统和确定零点位置。进光筒固定在支架上,方位调节螺丝和仰角调节螺丝,可以使进光筒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转动,直到瞄准太阳为止。螺丝用来调节纬度刻度盘。底座上有确定方位的定位器。

l DFY2型天空辐射表

天空辐射表由感应部分、座架、遮光板、干燥器和帽盖等部分组成。仪器的感应元件在半球形玻璃罩内,感应面是黑白相间的薄片组成,它的背面也是由康铜和锰铜串联起来组成的一组热电堆。热电堆的两极通过导线与辐射电流表相接。玻璃罩是为了尽量减少长波辐射的影响,以及防风避雨。水准仪指示仪表水平,座架上的三个螺旋用来调整水平。整个感应部分固定在支柱上,并装有干燥器,以保持感应面干燥。螺丝可以夹住遮光板。白色铝盖用来读取零点读数和保护感应部分。

遮光板用来遮住阳光测定漫射辐射。遮光板是一块直径与玻璃相等的圆形板,板一侧圆杆长时板面直径的5.7倍,由感应面中心至遮光板正好构成100的立体角。

反射率表的结构基本上和天空辐射表相同,只是为了测定地面反射辐射,增加了翻转设备。

2.2.2安装

辐射仪表应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木板平台上,平台离地1.6m高。安装辐射电流表除要求水平外,附近不应有铁制物件,磁铁或其它电流表等。辐射电流表距离这类物体至少30cm以外。安装直接辐射表和天空辐射表要求水平,以及仪器东、南、西三面离开障碍物的距离应为障碍物的高度的10倍或以上,这样总年由日出到日落仪表都能受到太阳照射。注意直接辐射表还要求对准当地纬度和方位。

2.2.3观测

每日观测次数随研究目的而定,如果需要计算辐射日总量,又无日射自记计,应在日出到日落之间,每小时观测一次。观测时间以当地的地方平均太阳时530、630、730………1730、1830进行。如有日射计,一日定时观测五次,即630、930、1230、1530、和1830.冬季,630和1830观测时间,如果处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可不必进行日射观测。

每日观测前10分钟准备,清理一起的玻璃面,检查仪器水平。接到线,把直接辐射表(或天空辐射表)上的“+”、“-”极分别接在电流表上的“+”和“1”或“2”上(辐射弱时接1,辐射强时接2)。拧松开关电钮,电流指针是否在刻度5上,如果超过+-2,需用零点调节螺丝作调整。

观测前5分钟记下日光情况,即云遮蔽日光的情况,用下列符号记录:

⊙2——太阳面上未见云迹;

⊙——日光可透过云,地物影子明显;

⊙.——日光微弱地透过较厚的云层,地物影子模糊不清

∏——日光透不过厚云,不见太阳轮廓。

如果测定太阳直接辐射,调整进光筒对准太阳,使光斑落在光屏上。如果测定漫射辐射,装上遮光板。如果测定地面反射辐射,拧松偏心螺丝,把天空辐射表的感应面翻转朝下,翻转后注意仪器 是否水平。上述工作完毕,即可读数,步骤如下:

(1) 不打开进光筒帽盖(直接辐射表)或白色铝盖(天空辐射表),读出电流指针的指示值,记作第一次的零点读数N01,读数需要精确到1刻划(或一小格)是我十分之一;

(2) 打开盖帽,等候15-40s(视仪器惰性而定),读数三次,记作N1,N2,N3,每次间隔5-10s;

(3) 盖上盖帽,等候15-20s,读出第二次零点读数。

2.3 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

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式中:S是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h是太阳高度角。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α是纬度,δ是赤纬,ω是时角,都以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赤纬δ可以从日射观测常用表或天文年历表中查得。求某地、某时刻的δ植时需要订正,即年度订正,经度订正和时间订正。

为了求得时角ω需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平均太阳时,加上时差订正得太阳时,把真太阳时化为角度,才是时角ω。

真太阳时=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北京时+(该地经度-1200)[4min/(0)]

2.4 总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

总辐射通量密度,一般用上述所得的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加上由观测取得的满射辐射通量密度之和。在没有直接辐射表的情况下,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

式中 Nt和Nd分别为总辐射和漫辐射测定中的电流值;Fh为太阳高度角h时的订正系数,由检顶证中查得;a为换算因子a1或a2

2.5 辐射日总量的计算

台站上 计辐射算日总量的方法是梯形面积法,即以辐射通量为总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日变化曲线,该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就是辐射日总量。以小时为单位,分割为若干个梯形面积,这样便求得计算日总量的公式,以总辐射为例:

式中 是总辐射日总量;St1,St2,……Stn是每小时观测得到辐射通量密度;t0和to`分别为日出和日落时间;t1,t2,t3……tn是测定时间。式中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由下式求得,

已知日出时间是:t0 = 5h18m ,日落时间是:t0′= 18h42m ,再把每小时总辐射(或其他辐射通量)测定值以及日出和日落时间均带入日总量公式,便可求得辐射通量的日总量,取一位小数。

最后,吧每小时总辐射 测定值,以及日出日落时间代入日总量公式,便可以求得辐射通量的日总量。

2.6 大气透明系数的计算

酸雨观测环境报告书的制作与上报 篇6

酸雨观测站观测环境报告书可以客观的反映酸雨采样点周围的`环境状况,对酸雨研究部门分析酸雨的各项指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要求在每年年初和每月的S文件中上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环境报告书的制作方法和上报规定.

作 者:黄琳 黄晨 梁伟 Huang Lin Huang Chen Liang Wei 作者单位:黄琳,Huang Lin(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黄晨,Huang Chen(内蒙古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梁伟,Liang Wei(内蒙古气象培训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观测报告 篇7

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部署, 在省气象局的指导下, 宜昌市气象局2012 年4 月1 日实施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改革调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系统的切换, 调整了台站人工观测任务, 实现了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 将24 次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调整为1 次, 自动观测兼人工观测转为全部自动观测, 减轻了观测人员劳动量, 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流程更加优化, 进一步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时效性、数据上传频次和数据信息量, 同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重大变化对业务质量的精确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三年中业务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为提升地面观测业务质量提供参考。

1 地面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

1.1 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应急处理

(1) 采集软件读取到的定时数据、分钟数据异常或读取不成功, 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关闭通讯组网软件, 以防止异常数据上传, 然后进行人工卸载数据。若人工卸载数据后仍不能恢复正常数据读取, 此时应重启计算机;如果重启计算机后仍无效, 这时就要考虑先关闭采集器后重启, 接着再重启计算机。 (2) 采集器内数据受通讯模块故障影响无法正常发送至业务计算机, 这时就应该人工读取采集器实时数据显示屏上的正点数据或正点后10 分钟内任一分钟数据, 然后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由人工进行录入。当采集器实时数据显示屏上的正点数据缺测或部分要素数据缺测, 且不能采取人工录入方法获取时, 应作相应数据替代或由人工补测数据处理。

正点前后10 分钟数据正常, 就可挑取10 分钟内接近正点的分钟数据作替代, 打开“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然后双击固定列、维护时次行项, 从弹出的“自动站备份文件”窗口里, 找到距离正点最近的分钟数据行或单元格, 双击, 将其作为维护时次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最后作质控保存;若正点前后10 分钟数据缺测, 就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人工补测, 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界面录入补测数据, 即右击界面左下方弹出的“人工器测值代自动气象站观测值”一项, 在栏中输入对应观测值, 最后进行质控保存。

1.2 通讯系统故障及应急处理

气象台站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报文上传是通过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光缆 (专网) 实现的, 如果通讯设备出现故障或线路被破坏, 就会网络不通, 导致上传失败。因此,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 观测员应经常留意数据文件夹中的文件是否已经按时自动正常上传, 一旦发现文件夹中存在滞留文件或发生无法上传警报提示, 就说明通讯出现故障导致数据文件未正常上传, 此时要及时通过Ping命令查看网络是否正常连通, 如果网络不能正常运行就说明通讯存在故障问题。针对网络故障, 可采取以下几种应急处理:

(1) 立即启用无线上网卡连通网络, 插入无线上网卡, 然后在弹出窗口中点击自动连接即可恢复网络, 这是处理网络故障最快速、便捷的方法, 但可能存在信号不好出现掉线现象, 而且日常要保证网卡余额充足和正常使用, 以便在有线网络故障时立即启用。 (2) 连接宽带ADSL上网, 打开MODEL和路由器, 更换可以连接宽带接口的网线, 宽带连接好后, 更改自动获取的新的IP地址, 网络就可以连通。这种网络连接方式稳定可靠, 不容易掉线。 (3) 利用传统的电话拨号上网, 这种连接方式耗时, 拨通较慢, 当前基本已经被淘汰。

1.3 计算机故障及应急处理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用计算机24h持续运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上传数据, 计算机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再加上元件日常损耗, 软、硬件极易出现故障问题, 同时病毒也会导致计算机异常, 计算机雷电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均将导致计算机故障问题。如果采集器等一切正常, 计算机出现故障且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时, 应及时启用业务备份机, 而为了节省更换启用时间, 以达到快速启用, 保证观测数据完整, 也快速设置好备份机参数和传输路径问题。

(1) 首先关闭采集器, 然后再作接口连接, 连接完成后再重启采集器设置时间, 一切就绪后, 启动备份计算机, 待计算机软件正常运行后, 检查备份计算机台站参数、传输路径等各相关设置是否正确。这是采用长春厂采集器的一种处理办法。 (2) 除上述以外的采集器, 可先在备份计算机上连接串口, 连接完成后再启动备份计算机, 拷贝数据文件至OSSMO2004 软件系统文件中, 最后也要检查备份计算机上台站参数、传输路径等设置是否正确。

1.4 电源故障及应急处理

地面观测业务采用市电电源供应, 电缆线敷管埋在地下管道中进入室内或观测场, 电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施工、鼠咬、老化、恶劣天气等影响断电。面对突然发生的断电故障, 台站通常启用发电机发电, 而且台站配备的UPS蓄电池可保障短时间内供电使用。为保障发电机、UPS电源均能在断电后的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日常就应做好发电机、UPS电源维护管理, UPS不用时要定时进行充放电和电池储电性能测试, 保证其性能不变。日常还要做好发电机日常维护管理, 将发电机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确保能随时启用。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提高观测员队伍整体素质

业务改革调整后, 观测员工作量减小, 为日常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观测员应加强观测业务理论学习, 熟悉新的业务规定和流程, 充分了解自动气象站仪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应用测报业务软件操作技能, 在日常值班工作中, 要严格遵守业务规章制度, 认真细致做好每项工作。同时, 还要加强自动站仪器设备基本维修维护技能, 对于常见的一些故障问题, 做好第一时间正确判断及排除,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保障自动站正常运行。

2.2 加强监控

值班期间, 做好监控管理工作, 在正点前十分钟加强监测, 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数据异常等问题, 发现存在异常时, 要迅速对故障点作出判断, 确定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然后尽快采取措施, 对不能解决的较大故障问题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 请求帮助, 在故障未解决前, 可采用人工观测和数据输入, 以减少观测数据的缺测率。

2.3 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台站要做好自动站雷电安全防护工作, 采取完善的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并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不能在业务计算机上安装使用测报业务以外的应用程序和存储自动站以外的数据资料, 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并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 保证业务软件的正常运行, 定期升级病毒库, 综合防护查杀病毒、木马和恶意插件的入侵, 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云刚.分析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应急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6) .

观测报告 篇8

关键词:脉冲星;中子星;夸克星;射电天文;致密物质

Science Report of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ory of Pulsar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radio pulsars, from either theoretical or observational points of view, is focused under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973 project (No.2012CB821800). Besides conventional radio pulsar monitoring using XJAO 25m telescope, we are constructing a pulsar observation system of YNAO 40m telescope. By running the pulsar searching code, we find a few pulsars from the Parkes survey data. The studies of pulsar magnetosphere and millisecond pulsar evolution, as well as pulsar inner structure are continued in order to have observational test by future advanced facilities.

Keywords: pulsar; neutron star; quark star; radio astronomy; dense matter

上一篇:建设一流党支部下一篇:竞业限制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