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催春 录像课教学反思

2024-05-12

布谷催春 录像课教学反思(精选2篇)

布谷催春 录像课教学反思 篇1

反思此次音乐录像课教学活动,我坚持在《布谷催春》的教学设计中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民族民间音乐、爱上侗族大歌的音乐课上来,把教学中的“拉所”“更夺”“起顿”等学习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侗族大歌的“拉嗓子”模仿布谷“嘟咕”歌唱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民间音乐美的视频来审美为核心,以“模仿秀”的形式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了解 “侗族大歌”这类民间民歌体裁的音乐实践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通过每一次的试教,一次次修改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布谷催春》音乐教学资源中的“多声部合唱”和“一领众合”的音乐审美要素。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的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速适中和语言美,选择美的清晰的视频和高质量的音频文件,“多声部合唱”实践体验中的指挥动作美,用自己的方式呈现音乐作品的处理美等。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侗族大歌《布谷催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无过多繁复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用不同的媒体和形象表现音乐,设计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布谷鸟叫,看侗族舞步表演,唱侗族人的布谷歌声,跟音乐打节拍律动动作,创作属于我们师生合作的音乐呈现方式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回想第一次试教此课堂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讲得太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第二次试教前,我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初三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扎实,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前设计时,我想突破欣赏课沉闷的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模式上设计较多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参与点、扩大参与度,看看是否能让课堂 “活”起来。

我想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上虞区实验中学 汪燕萍

布谷催春 录像课教学反思 篇2

复述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一要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处于实践阶段,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同时还应借助适当的方法来完成。

课文的第一部(第1、2节)介绍了墨尔本的轻轨列车的车况及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此部分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根据所出示的词语(陈旧 宽敞整洁 舒适快捷 上班高峰 座无虚席 纷纷让座 环境安静 阅读书报 闭目养神 压低嗓门 窃窃私语),用上“虽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说说轻轨的车厢上的景象。通过练习,使学生真切地明白澳大利亚人的文明素养很高,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课文的第二部(第3、4、5、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墨尔本的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第5节集中描写了列车上的素不相识的澳洲人是怎样帮助我们的,主要写了一位金发女郎把新买的饼干从听子里取出,把空听子给孩子撒尿;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发动了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让小外孙站在“屏障”里撒尿。

此部分我设计了几次复述的训练:

首先,在整体感知部分,在学生弄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板书和媒体上的这句话(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再加上时间、地点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环节旨在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接着,请学生读第3节,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小外孙形成“撒尿危机”的原因。

随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喝了饮料,没有厕所,众目睽睽,缓兵之计),复述小外孙形成“撒尿危机”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按一定的顺序,运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将“撒尿危机”的形成原因简明扼要地讲述清楚。这就是“简要复述”。

其次,第5节围绕第一句话,讲述了两个事例,具体写出“撒尿危机”是如何牵动车厢内乘客的心的。请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两个事例。此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作者抓住第5节的结构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来帮助我们简要复述课文的内容。简要复述与我们以前学的详细复述不同,它一般在时间有限、别人也只需要大致了解事情的经过时运用,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

由于课前的充分预习,课上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思考的时间,班中已有部分学生能借助板书、媒体、关键词、填空,将有关内容复述出来。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班中仍有一些孩子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我想:课堂教学是面对每个学生的,教师要关注的是每个层面孩子的均衡发展。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每组四位同学先合作来分部分复述课文,有困难的同学在同伴的提示、帮助下,开口练说。交流时,让一些学有困难生来分部分合作复述故事,再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独立复述课文。这样一来,每个层面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就是: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学会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教学中,我让学生划出小外孙尿急的有关语句。学生找到了“开头他还强忍着,只是悄悄地对他母亲说:‘妈咪,我想撒尿。”和“这时被小便憋得面红耳赤的小外孙,索性哭鼻子,耍脾气地高声嚷了起来:‘妈咪,我熬不住,我要撒尿啦!”这两句。第一句,从“悄悄”这个词为突破口,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说说小外孙为什么要悄悄地对妈妈说。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联系了第2节,车厢的安静,联系了第3节,母亲一再提醒告诫,联系了第5节,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起撒尿的事。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用上“并且”这个词,将小外孙悄悄地跟母亲说话的两个原因连起来说一说。第二句抓住“高声叫嚷,面红耳赤,哭鼻子,耍脾气”让学生了解,在提示语中加上了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词,就能充分表现出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从而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线索,提升了学习的整体效益。

通过这次录像课,我的感触有二:1.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是上出一堂好课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在对自己的教材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才能上出好课。2.精心设计教学是上出一堂好课的关键所在。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教学成败主要看教学设计。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程序与手段,上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教学内容的流程怎样,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怎样组织更顺、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更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对某个环节的处理,该细腻到什么程度;全课中,有多少说话练习,多少拓展想象,多少小组讨论,多少朗读指导;怎样的组合能使课堂有高潮、有起伏。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学艺术吧。

上一篇:高性能下一篇:我党领导人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