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24-09-09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通用8篇)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篇1

近年来,XX市坚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结构、改善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品”战略,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市)”和“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

近年来,XX市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设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0处46.13万亩。

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质量认证工作1

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域和生产区域的一体化认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带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着力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带动能力。共有26处37.95万亩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4个产品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保障能力

在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中,XX市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同时,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目前,XX市已拥有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畜产品质检中心和8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质检中心,基本上形成了以市级中心为龙头,以市场、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品牌农业经营主体 围绕畜牧、蔬菜、林果、花生四大主导产业,以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农业品牌经营主体,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

整合现有农业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目前,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2家企业的2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农产品,1家企业的1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5家企业的6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2家企业的2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4家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山东著名商标。

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

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及运用各种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形成了政府重视、企

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品牌农业输出,扩大了名牌农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近年来,在XX市南部重点发展了蔬菜批发市场,现在年销售额达到13亿元,在北部投资4000万元新建了果蔬批发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南菜北果”的区域化种植业布局。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篇2

农业标准化工作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是推动农业标准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 农业标准化建设, 增强农民市场观念。

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 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 农民群众掌握了标准, 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从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也增强了农民市场观念、市场意识。

2. 农业标准化建设, 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

农业的竞争是农产品品牌的竞争, 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准入证, 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 使其获得国家注册商标, 取得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

3. 农业标准化建设, 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实施标准化生产, 使种、养标准化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 改变农民传统的粗放型种植观念, 追求品质和质量, 依靠科技, 精耕细作, 及时更新品种, 严格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环节, 通过科学管理蔬菜品质有所提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 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4. 农业标准化建设,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标准化模式下的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在生产环节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当地党委、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 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开展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 将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当前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农业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足, 由于传

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经营模式的惯性作用, 我区的大多数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认识不足, 思想保守, 零散种植, 粗放经营, 很难形成规模。

2. 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社区还没有制订的农业标准, 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全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农业环境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农业工作管理标准、农业生产操作规范还不健全, 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也不够, 农业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较普遍。

3. 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4. 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不够, 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标准化基础薄弱。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 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这既给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推进农业标准化, 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机遇。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产品安全, 做好特色优势农业项目的结合文章, 进一步加强领导, 采取有效措施, 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四位一体”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新格局。

1. 政府推动。

各级政府要明确抓农业标准化就是落实“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有效手段, 就是抓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纳入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全面规划。要建立健全由质监、农林、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 切实转变监管职能, 不断加强标准体系、推广体系、监测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试点示范以及农业投入品整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要结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要创新机制, 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银行贷款等方面制定农业开放优惠政策,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使农业标准化走向社会, 走向企业, 走向千家万户。

2. 企业带动。

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关键。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用好用活中央、市关于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相关企业要不断创新与农民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推行“合同”、“订单”农业, 并采用利润返还、二次结算让利、生产要素入股分红等方式, 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 不断增强带动能力。

3. 农民主动。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篇3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措施 建议

1.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坚持以“绿色、安全、健康”为方向,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载体,走出一条“强基地、建园区、壮龙头、打品牌、保安全”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辽源市实际情况,提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先后下发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源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关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辽源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辽源市“十一五”农业标准化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五个文件,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体系中,明确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每年进行两次检查;每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均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年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

2.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是推进“六个建设”

2.1推进标准化与集约化结合,加强示范园区建设 辽源市在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六个突出:突出区域布局、突出技术标准、突出特色产业、突出主体作用、突出行为规范、突出科技培训。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提高了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带动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形成。

2.2 推进标准化与产业化结合,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辽源市紧紧围绕粮食、畜牧、加工、园艺、绿色食品五个主导产业,推进标准化,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打造标准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产业链和标准链”两链并进的局面。

2.3 推进标准化与优质化结合,加强产品品牌建设辽源市坚持以打好“绿色牌”、“标准牌”、“安全牌”为载体,全力实施标准化产品品牌战略。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制定了鼓励政策。农业部门依据生产技术标准,从选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源头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从而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4 推进标准化与市场化结合,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标准化工作,建设诚信、高效、安全的农贸市场,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资市场,为确保农资的质量安全,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从实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的源头把住关口,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

2.5 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化结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化需要经过推广和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把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强宣传普及,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采取开辟专栏、发表电视讲话、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组织人员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农业标准化相关培训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每年都确定农业标准化重点推广技术项目,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进行推广。

2.6推进标准化与法制化结合,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强化产地环境质量监管。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样检测。根据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和生产区域划分工作;强化标准实施监管。对辽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按标准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监管。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监管;强化认证基地监管。经常对辽源市“三品”有效认证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乡级质检站挂靠乡镇农业站,初步形成了市、县、乡、基地、批发市场(企)五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组织专项检查,会同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中心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重点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例行监测,蔬菜农残超标率逐次下降。

3.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议

3.1从认识层面上加深进一步明确作用。认识到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国内和内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地方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制(修)定上,重点是修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标准实施上,要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体。要在各级政府部门强力组织下,建立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进一步明确任务。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以推行农业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隊伍体系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作为农业部门要承担法律责任、政策责任、工作责任。

3.2 从管理层面上加力 要加大农业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建设标准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是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园区、标准化龙头企业,夯实农业标准化的载体和基础。

3.3从工作层面上加重各级农业部门承担农业标准化的繁重而又紧迫的任务,急需加强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标准体系;建立一支过硬的标准化队伍,特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队伍建设,这方面人才欠缺,具有十分紧迫性。

3.4 从推广层面上加大抓好技术推广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在全社会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

关于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4

我公司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来,始终坚持政和工夫红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管理,狠抓农残控制、采摘过程、生产包装等各项工作;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 优化茶产业结构,壮大地方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政和工夫红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红茶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立足农业标准化,促进红茶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和工夫品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红茶标准化在茶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政和县茶叶品牌建设,不断带动政和县茶产业的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示范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两年来,我公司始终坚持提高政

和工夫红茶真实可靠的质量品质,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政和工夫红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并给农民、企业及社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目前,我公司已自有红茶标准化基地面积约为 2000亩,与2010年950亩相比增加了1050亩。计划2012年底扩增至3000亩、2013年底扩增至4000亩。总产值也将由目前5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通过标准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公司的红茶标准质量: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为100%;产品出厂合格率为100%,客户满意度95%以上。

2、通过标准示范区建设,目前与我公司签订订单农户2000多户,带动农户3000多户,增加农户收入4000多万元,安排农村就业人员400余人。上缴税利80万元。

二、示范区基本条件建设情况

两年来,我公司坚持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目前已有基地面积2000多亩,位于镇前镇梨溪村罗金坂、石屯坤口村。我公司始终进行统一采购,使用无毒农药化肥。每年茶园定期修剪。根据2011年公司制定的《茂旺茶园管理规范》公司现已在每个基地配置了基地负责人,植保员、监督员等,实行规范实施标准化管理。

公司目前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2座,占地面积20余亩,厂

房建筑地面9000平方米,员工220人,技术人员30人,拥有红茶萎凋车间2座,揉捻车间2座,精制加工车间2座,半成品仓库1座,成品仓库2座,有完备的全套现代化生产设备,技术力量雄厚。

三、示范区组织管理建设情况

目前,我公司在管理上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严格落实方案实施。

1.总经理杨茂旺全面负责示范区建设组织管理、任务落实、检查督导。

2.副总经理雷义霖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提出的内容、标准、要求严格实施落实;

3.厂长黄孙平负责完成和实现项目预(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质量安全指标;按有关要求做好产品自检、送检,并采取措施,实现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稳定和提升;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篇5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陆续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业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 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 目。

本项目正是顺应当前农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根据目前区域南瓜种 植产业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低、管理水平弱、产量上不去、效益提 不高、质量难保证、标准难普及”的问题,特提出开展“无公害南瓜 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项目。以台州市 ****街道为核心建立面积 1000亩的示范区,预期项目完成时带动周边 3000亩辐射面积,完善质量 管理措施,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打造“ ****”品牌经营战略。项目的开展实施能为区域及周边地区尽快建立南瓜标准化生产技术 管理体系提供保障,引导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 业整体竞争力, 从而开拓更加广泛的市场, 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提质。

因此,根据台农标协办〔 2014〕 02号《关于下达 2014年市级农 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以及根据《无公害南瓜标准 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任务书》 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示范区名称、标准化推广模式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本示范区的标准化推广模式为 “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

三、执行年限

2013年 11月至 2014年 9月。

四、示范区现状

项目实施示范区面积为 1000亩,农户数为 32户, 2013年总产 量 2000吨,产值 120万元。

项目示范区以台州市 ********街道为核心, 以合作社为主体, 带 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合作社现有基地面积 1200多亩,建有喷 滴灌种植基地 100亩,发展社员 102户。示范区周边河网呈“井”字 型排开,沟渠纵横,灌溉方便,交通便捷,有 75省道、洪三路贯穿 其中,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然而,示范区农户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标准化意识普遍不高,南瓜种植产量低、效益差、产品质量安全 也难以保证。

因此, 示范区急需通过开展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使当地南 瓜种植的产地环境控制、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达到相关标 准,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树立按标准生产的意识,加快农 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五、建设目标及要求

项目预计建立南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域面积为 1000亩, 预期辐 射面积为 3000亩;带动示范区农户数 32户, 辐射区农户数为 500户;预期示范区总增收 16万,人均增收 0.5万,辐射区总增收 100万, 人均增收 0.2万。项目预计培训 550人次。

六、实施内容

(一质量管理措施及制度

1、建立质量管理措施、生产档案和管理制度

在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蔬菜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为了保证本项目生产的南瓜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我合作社建立了 一系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制定合作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 组织 落实质量责任制, 同时做好南瓜的生产管理措施和销售管理措施, 从 而保证项目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二是建立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档案 记录生产全过程的农事操作,以备核查。三是制定管理制度,制定了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投入品管理制度、南瓜生产溯源体系与 批次管理制度、合作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合作社农产品准出制度等 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

2、建立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溯源制度

为了保证无公害南瓜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提升南瓜品 质及质量, 特制订了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溯源制度。规定了农产品 产地的准出条件、保障措施、建立产品检测室, 对产品按批开展自查, 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抽检、配合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争取产品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 100%、利用对接平台开展统购服务, 实行产销对接;对产出的农产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记录, 农产品进 去批发市场、储运各环节也有追溯记录。

(二项目区域建设

1、实施示范区建设

项目建立实施示范区 1000亩, 示范区农户数为 32户。项目将制 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基地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专人负责。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实施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全程统一管理,生产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以 保证南瓜的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及作为今后可供指导的技术经验。

2、辐射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积极推行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推广模式,预期辐射带动 面积为 3000亩,辐射带动农户 500户。为了提升无公害南瓜产品质 量及品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组织农户进行南瓜标准化 种植技术培训,使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在我区得到推广普及(三品牌建设与运营

合作社自 2006年成立以来, 一直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 已于 2012年 12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2013年获得省级示范性农民专 业合作社, 2007年申请注册“ ****”商标, 2009年成功注册“ ****” 品牌, “ ****”品牌产品包括南瓜,新鲜蔬菜,西瓜、甜瓜等二十余 种, 生产的南瓜产品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颁发的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认定证书》 ,合作社在全国的多个中小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并与“杭 州世纪联华”、“台州华联”等超市顺利实现“农超对接” ,签订长期 供货协议,实现农产品提供到大型超市、商场销售的市场模式,具有 长期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 ****”品牌

产品成为消费者认可和放 心食用的农产品。项目实施过程应继续加强实施品牌战略, 加大品牌

宣传力度, 除不断完善线下配送渠道外, 还需建立网络营销和宣传平台,积极培育“ ****”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具有一 定生产规模、销售规模的品牌,最终将“ ****”打造成为“台州市著 名商标”。

(四标准化技术培训开展

1、由项目技术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基层技术人员 30人(次。

2、由示范区农业林业局协调,指派项目技术人员配合开展面向 合作社和农户的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农民 550人(次。

3、为当地引导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技术培训体系,为区域内开展 其他标准化技术项目奠定基础,提供成功的培训模式。

七、项目实施技术流程 项目技术流程见图 1

图 1 项目技术流程图

项目整体实施流程为:项目下达后经合作社相关成员协商, 成立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技 术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组织协调管理, 从管理上监督保 证项目的实施;技术小组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 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中 试集成,标准制订;大力开展示范区建设,举办技术培训;监督落实 其他各项工作。加强与区农业林业局合作,抓好标准化示范,确保项 目研究成果及配套措施落到实处,达到典型示范,全面推广的目的。

八、技术方案解决

(一无公害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南瓜的无公害种植生产,确保食品安全,便于标准化、产业化种植, 合作社开展了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 实行产 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控,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 行严格限制。经项目组研究, 确定以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911-2012《无公害农产品 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为参考标准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三方面进行前期调研, 规定产地环境符合 NY

5010的规定;生产技术管理从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要求、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前后管理、田间管理、采收等各生产环节进行详细规 定,明确具体操作规程;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无公害控制原则,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二无公害南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项目组对示范区内主要生产点开展了主要病虫害发展情况调查, 发现该区域主要病害为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斑潜蝇、白粉虱。根据参考 DB11T 911-2012标准的基础上, 设计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验证试验,对其 中的部分技术环节做了有效的修正, 形成了适宜示范区应用的技术体 系。

九、计划进度

2013年 11月-2013年 12月 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制定 项目技术管理措施;拟定实施计划,分配项目实施任务,召集相 关人员与部门进行协调、讨论,制定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2013年 11月-2014年 3月,完善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社员开展南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1000亩,其中南瓜标准 化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30亩。

2014年 3月-2014年 8月, 通过开展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相 关培训, 开展示范区现场考察参观与技术指导, 辐射带动周边农 户共同开展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 辐射带动周边 3000亩基地。2014年 9月,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申请项目验收。

十、资金概算

(一项目总经费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总经费 50万元,其中申请 “以奖代补”资金 20万元,自筹资金 30万元。

(二经费使用情况(见表 1 表 1 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效益预测(一经济效益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后, 建立项目示范区面 积为 1000亩,带动示范区总增收 16万元,人均增收 0.5万元,确保 项目预期目标,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 通过组织对项目区及辐射区农户进行南瓜标准化种 植技术培训,将改变南瓜种植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现状,提高农民 的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意识,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通过该

项目的实施, 将促进南瓜产业的标准化施行与推广, 辐射面积达 3000亩,辐射农户数 500户,带领辐射区农户实现产业总增收 100万元, 农户平均增收 0.2万元。

十二、保障措施(一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 《台州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有 关规定,建立无公害南瓜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组织、领 导和协调工作,组织制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 组织检查,开展监督,抓指导、抓协调、抓落实;技术小组负责示范 区建设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具体承担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 解决示范 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

组长:****(合作社理事长 组员:**** **** **** 技术小组 组长:**** 组员:**** **** **** ****(二技术保障

合作社现有农艺师 2名, 专门负责项目解决项目的技术问题, 并 且与当地农业局进行合作, 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能够 得到及时解决。项目组成员组成结构科学合理, 为无公害南瓜标准化 种植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提供了从技术管理措施—标准制定—技术指 导与培训—技术示范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保障, 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 实施。

(三资金保障

合作社运营多年已积累一定资金, 本项目建设投资主要由合作社 自行解决, 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适当经费补助, 减轻投资压力。(四加强标准实施监督

缙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1缙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

缙云县共有农业龙头企56 家, 其中省级5 家, 市级28 家, 县级25 家。到2015 年8 月底, 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633 家, 已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2 家, 省级11 家, 市级16 家, 县星级合作社70 家。目前, 缙云县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针对缙云麻鸭、缙云高山茭白等缙云县特色农产品标准空白的状况, 吸取传统生产经验和先进技术, 制订缙云县农业地方标准16 项, 形成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完整标准体系, 引领农产业优质扩量, 先后共有2 家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2 家企业获得市级名牌产品、23 个产品各类通过农产品认证。近年来, 缙云县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2 个, 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7 个, 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000hm2, 农业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46%, 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督合格率上升到90.2%, 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解读茶叶、油桃、竹笋等种子种苗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12 项, 全县共23 个基地通过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 面积达到1200hm2。发挥各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作用, 采用“公司+ 基地 (协会) + 农户+ 标准”、产加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等模式, 强化辐射带动。19 个标准化项目共带动周边4300 户农户也按其标准生产, 辐射面积达0.28 万hm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不够, 政府, 企业, 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标准文本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普通群众难于理解,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人力、物力缺乏, 各部门也难于协调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推行难于形成合力, 效果差。企业的标准化主体意识依然不强, 无标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无标生产现象依然较为严重的存在。企业制定的标准标龄过长, 标准老化现象严重, 没有及时地进行修订, 更新速度慢, 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总体上还存在经营主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标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2.2 标准体系不健全

没有制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长远发展规划, 现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覆盖面不全, 认证工作有待加强, 生产主体个别认证成本高, 没有发挥集体认证的优势和效益。如缙云县传统特色农产品土面, 原料、包装和加工条件比较混乱, 没有统一标准, 即使本县人也无法辨别正宗土面。

2.3 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在制定标准、修订标准、实施标准和宣传等标准化工作中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进程。特别是在制定县级农业地方标准的工作中, 支持力度不够, 导致县级地方农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缺少调研和试验, 照搬照套现成的其它农业标准, 没有转化为适应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难于现实的实施。

2.4 服务标准化工作滞后

随着服务贸易的逐渐兴起,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向各成员国发出了“呼唤服务标准”的号召, 服务标准化就引起了各国标准化工作者的关注, 消费者对服务标准化的认识也随之增强。但是服务标准化工作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服务业来说, 已经显得十分的落后, 政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3对策措施

3.1 加强宣传, 增强意识, 加大培育企业规模

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政府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心和支持标准化工作的的氛围, 提高企业对标准化的积极性, 增加资金投入, 把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来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标准化生产意识。一般来说, 规模越大标准化生产意识越强, 因此, 财政资金要扶大扶优扶强, 以项目推进、名牌创建等为抓手,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 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要加快农业加工园区建设, 提供壮大和集聚农产品加工的平台, 每年安排一定的额度, 择优和有重点支持标准化的实施项目, 对于在产品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相关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对于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2加强规划, 重视认证, 逐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要加快制订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要重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重视加工食品商标的注册和产品质量的认证, 尤其要重视“仙都笋峰”茶叶证明商标的申报注册。加快申报缙云黄花菜、茭白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重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订, 尤其要重视米仁、红薯片、土面、黄花菜等独具缙云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标准制订工作。

3.3 发挥主体作用, 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 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 规范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 严把备案质量关, 提高标准水平, 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研究和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开拓国际市场。构建标准化管理工作网络, 实行标准化联络员制度,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促进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形成全社会推动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

3.4 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要强化农产品的监管力度, 尽快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 整合政府监管职能, 增加政府监管手段。要加强蔬菜放心基地、市场放心摊位和超市放心柜台建设, 积极推行净菜上市, 加强日常检测监管, 使百姓吃上放心菜。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执行标准化生产情况的监管, 使全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规范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通过协会促进标准化水平的工作。建立具有一定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为企业产品质量提供科学、公正的社会中介评价。扩大服务范围, 高度重视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方建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产业特色化[J].浙江现代农业, 2015, 3 (153) .

[2]吴晓.遵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4 (175) .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篇7

关键词 海南 ;设施农业工程 ;标准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 S625.5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Hainan

LIU Jian PANG Zhenzhe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Hainan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the feasibility to implementing a standardized system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ainan were analyze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construct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 Hainan ;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standardization system

海南省的设施农业近年受到了广泛关注。海南省在对农业提出的“五化”要求中[1],“农业设施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而《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指出:“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提出“鼓励和支持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行业自律组织、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完善设施农业监督体制,研究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生产与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温室面积早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温室的标准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3]。因此,建立设施农业工程行业标准化体系、规范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设施农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在数量上发展迅速的海南热带设施农业而言,标准化建设更显得尤为必要。

1 海南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背景分析

在海南实施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既符合海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国家在设施农业行业的政策导向,对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已逐渐成为推动海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当务之急。热带岛屿型气候特征是海南发展设施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使得在海南发展设施农业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海南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过程中,应该重视“热带(高温)、台风、暴雨”条件下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1.2 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进国家冬季瓜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如规划建设20万hm2标准瓜菜田、实施5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工厂化育苗厂建设等一系列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对海南设施农业行业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考验。如在建设之初未能科学地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未能有力地监管、使用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指导等,都将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效,无疑会对海南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总结我国20世纪末设施农业行业发展经验,倘若项目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较差,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及农民对设施农业投资的热情和力度,甚至会对起步较晚的海南设施农业行业整体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海南省常年瓜菜基地建设的需要

为了保供应,稳物价,海南省近年实施了常年瓜菜基地建设项目,各市(县)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设目标。冬季瓜菜基地生产主要是利用海南冬季良好的自然条件,采用露地种植模式,应用设施的面积不会太广。而常年瓜菜基地建设是为了解决海南本地老百姓夏秋淡季的“菜篮子”问题,要求常年不间断供应。“控高温、防台风、缓暴雨”是海南设施大棚建设的主要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很多良好的设施类型在海南应用起来显得“水土不服”——建设成本高、设施环境差、后期维护困难,以至闲置现象比较突出。最终反成为老百姓生财的“负担”。因此,建立适合海南本地特点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对促进海南常年瓜菜基地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海南设施农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2.1 政府监管不到位

面对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来规范和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部分科研机构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处在发展初期,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海南现有的设施农业工程快速发展势头。

2.2 建设质量不佳

使用业主通常要求设施既便宜又好用,但过分要求降低造价,这势必影响工程质量,使得材料的使用寿命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修复费用陡增,耽误生产,事倍功半。同时,与生产工艺不配套的设施大棚也会让使用者的积极性受到损害,结果只能是“建一片,空一片,拆一片”。

nlc202309041321

2.3 设计不规范

从事设施农业工程设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根本的设计环节得不到保障。设施农业工程是一个新兴交叉行业,设计人员经验较少。而设施农业工程的设计需要农艺及农业工程的有机结合,根据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配套设计。比如海南地区受台风影响频繁,风荷载对设施农业工程影响较大。不规范的设计出现随意标注风荷载大小,导致很多设施大棚在使用过程中对抵御风荷载的能力认识不清,在台风来临之前没有采取相关“抗台风措施”而使得损失扩大[4]。

2.4 施工不标准

由于没有行业准入制度,不能对施工企业形成约束,使得其在承包工程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即使出现问题后也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如任意修改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等。近年来,伴随着海南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海南本土的农业设施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如何规范他们的建设行为,迫在眉睫。

3 海南建设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可行性分析

3.1 建立特色的标准化体系,具有区域优势

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建设项目为主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海南地域小,气候差距较小,比较适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在海南建立以热带为特色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具有先天的区域优势。

3.2 规范海南设施农业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海南农业设施化建设的推进,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建设项目逐步增加。在海南建立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海南的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项目保驾护航,也是海南常年瓜菜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人们对海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偏见,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再者符合国家对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顺应海南发展设施农业的时代发展要求。

4 海南建设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议

4.1 严格做好适应海南特点的标准化图集设计

根据海南的气候特征和使用特点,通过调研、计算和论证,充分发掘并设计出适合海南建设的设施类型,在确定基本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抗风性能计算,确定在不同抗风等级条件下的结构形式和用材规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出不同类型设施的施工图,同时给出材料用量清单和参考预算价格、效果图。并将其内容集结成册,统一编制,形成一套标准化方案和施工图集,以此作为标准和依据。通过制定标准化方案,可以让参与设施农业工程领域的各方明确任务及实施效果。

4.2 政府监管及时到位

标准的落实需要相关保障措施,政府主管部门虽然在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是设施农业作为一项农业项目,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建设内容。完全从农业方向或工程建设方向去规范发展均有一定的难度和缺陷。正基于此,可考虑成立一个专业性质的机构,来协助实现政府监管的职能,率先在政府资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实施行业监管,逐步在整个行业领域推广实施。同时,也要加强行业标准规范宣传与贯彻执行,保障建设过程中标准规范的正确执行。

4.3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度

行业协会应明确其责任,实行项目负责制。通过举办年会、专业技术培训、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再培训等系列活动,整体提高设施农业施工企业的专业素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服务于广大建设者。协会是一个联系各方的桥梁,同时也是一个专业的平台,可协助实施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4.4 实施企业许可证制度

施工企业是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缺乏行业准入门槛只能导致施工水平良莠不齐。农业建筑使用寿命平均为5-10 a,如果采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资质标准,企业成本大,这必将转嫁到用户身上,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因此,为了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可尝试在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实施施工许可证制度。只要是在省内从事设施农业施工的企业,均需要取得许可证。许可证需具备一定条件,同时完善年审、抽查制度,这样施工企业可在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从事设施农业的建设活动。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农业厅调研组. 实现海南农业“五化”的对策与建议[N]. 海南省农业厅,2012-03-02.

[2]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11):34-39.

[3] 周长吉. 我国温室标准化研究进程[J]. 中国蔬菜,2012(18):15-20.

[4] 刘 建. 热区沿海设施大棚防台措施及灾后修复方案[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103-108.

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篇8

一、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2.资金类别:财政资金

3.项目属性:新建

4.总投资:3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15万元。

5.项目单位:

名称: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

地址: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蛟湖村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电话:***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1·项目与项目单位概况

⑴项目基本情况: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开展蔬菜生产技能培训,引进和推广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提供蔬菜生产综合性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和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旨在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生产技能,增强基地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快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并通过建立网络平台,让广大社员及时了解先进技术,掌握市场动态,宣传和扩大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的影响力,更好服务和指导社员进行蔬

菜生产,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⑵项目单位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为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坐落在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蛟湖村委,现有社员238户,农户人口833人,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2000户;合作社常年蔬菜基地面积826亩,季节性蔬菜基地面积1200多亩。合作社依照农民自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成立,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功能、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有完备的组织管理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健全,广大社员参与积极性高,与宜春学院、樟树市农业局、樟树市蔬菜办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实施项目的各项条件具备。

2·投资必要性分析

“菜篮子工程”是联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国家对蔬菜生产给以大力支持和引导,农业部1988年就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并将蔬菜生产基地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一期中央和地方“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进入新世纪,我国提出“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以优化结构、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实现“菜篮子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所以说,蔬菜生产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且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全有必要和切实可行,当地人多土地少,人均耕地仅1亩多,靠传统的水稻种植很难使农民收入有根本突破,转变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蔬菜生产对于蛟湖农民来说是一项合适的选择,因为当地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并已成为周边规模较大,功能较为齐全的蔬菜种植基地,近年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运作,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服务功能有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其中从蔬菜种植的收入已占到农民农业收入的80%以上。

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已经不可能从有限土地上无限制谋求产品产量,而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必能,实施该项目将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3·市场分析

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有适需的销售市场,目前,合作社基地生产已形成两块特色,即春季出圃各种菜秧、菜苗,以辣椒、茄子、苦瓜等蔬菜瓜果等秧苗占领了樟树市及周边宜春、新余、新干、高安、丰城等市县80%以上市场份额;其他季节主要生产上市辣椒、苦瓜、芹菜、白菜、大蒜、香葱、丝瓜、冬瓜等,主要销往地广东、湖南、上海及本省樟树、南昌、宜春、新余、分宜、吉安等地。年产各类蔬菜约7600万公斤,产值1200万元,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390万元,人均4680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5460元的85%。

项目主要通过开展蔬菜生产技能培训,引进和推广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提供蔬菜生产综合性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和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手段,倡导蔬菜专业化、标准化、绿色无公害化生产,提高生产技能和专业服务水平,使蔬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最主要的是质量有大的提高,满足现代人们追求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可以年新增产值220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00万元。

4·生产、建设条件分析

樟树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项目单位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所在地位于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蛟湖村委,土地肥沃,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历史,当地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蔬菜生产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在生产成本和效益上,由于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成本较低,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蛟湖蔬菜产品在价格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合作社现有社员238户,农户人口833人,示范带动能力强,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2000户;合作社常年蔬菜基地面积826亩,季节性蔬菜基地面积1200多亩,蔬菜基地各项设施比较完备,种植土地邻省道清萍公路两侧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平整,种植单元划分明确,功能分布合理,地块排列整齐,有钢拱架和水泥拱架蔬菜大棚280多亩,排灌渠道形成网络连接状,蔬菜生产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基地发展得到政府支持,被樟树市列为示范性蔬菜种植基地,政府派出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常年在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与多家科研单位有技术合作关系。

基地距离樟树市区12公里,赣江、浙赣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相距基地都不足3公里,105国道相距不足10公里,京九铁路相距不足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基地农产品经销运输方便;电力、通讯等基础发达,农村有线闭路和电信宽带已经接通,农民获得信息渠道通畅。同时合作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包括社员学习、接受培训的场所(蛟湖村委划拨使用)360平方米,可以满足社员室内培训的需要。·建设方案

项目实施地点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蛟湖村委,总投资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⑴开展蔬菜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培训的同时,加强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指导。⑵数据信息建立。添置电脑、数码相机等必要设备,建立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网络平台,为社员搜集蔬菜生产各项信息,在网络发布基地供求信息等。⑶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适时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基地品种更新和及时创新,提高基地产品市场竞争力;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⑷新建提灌设施一套。挖掘抗旱井一口,添置水泵、电机、配电闸一组,建抽水机房20平方米,架设三相电路线220米,新修连接灌渠30米,进一步改善蔬菜基地灌溉能力。

项目运行实行法人责任制,专业合作社财务实行民主管理,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和民主理财工作小组,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自身配套资金及时到位,整个项目实施接受市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工程,开展工程施工、计划培训、网络建设和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任务,使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6·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

财政补助资金用于蔬菜种植技能培训、数据信息建立、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申请财政资金总额15万元。其中蔬菜种植技能培训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购置、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等发生的费用;数据信息建立3.5万元,用于添置网络及收集资料设备、网络平台建立和维护等发生的费用;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6.5万元,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差旅服务等管理、实施试验示范农户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补贴、劳务补贴、专家指导、组织验收评审、加强产品科技储备等费用支出。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来源

⑴申请财政补助15万元

⑵项目单位投入12万元

⑶银行贷款**

⑷其他投入3万元

投资构成⑴蔬菜种植技能培训6万元

⑵数据信息建立5万元

⑶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10⒉⒍

⑷抗旱井及提灌设施8万元

⑸项目管理费及其他1万元

8·主要财务指标

销售收入1440万元

销售利润490万元

税金**

投资利润率**

9·社会效益分析

示范带动作用: 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是樟树市确定的示范性蔬菜种植基地,参加合作社成员238户,辐射带动2000户,通过项目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户蔬菜科学种植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据测算,种一亩露地蔬菜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种一亩设施菜的效益是种露地菜的20倍。项目实施后,通过改进品质和提升服务功能,合作社基地可以年新增产值220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00万元。

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项目直接覆盖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238户,833人,服务基地面积1260亩;辐射带动农户2000户,受益农民7000人。基地提供的蔬菜秧苗惠及樟树市及周边宜春、新余、新干、高

安、丰城等市县数十万户蔬菜专业户及零散种植农户,蔬菜产品销往江西、广东、湖南、上海、浙江等省市,为丰富居民菜篮子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影响: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是省农业厅授予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严格执行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项目投资主要用于服务功能的建设,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三、结论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