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2024-08-31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共8篇)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1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政协七届十九次常委会议汇报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县中小企业现状

(一)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总量。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从业单位达4258个(包括个体从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0家,规模以下从业单位4098个,占总数的96.24 %。除青龙山水泥、杜山水泥、绿得农化、001电子、天听亚伦纸业、塔恩纸业、腾龙竹木、光华器材和十里坪羊毛衫厂等9家为中型企业外,其它从业单位均为小型企业和微小型企业。

2、区域分布。我县中小型企业遍布全县各乡镇,涉及绝大多数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并由此形成了一批资源加工或来料加工专业村。呈广泛性分布的中小型企业,对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产业分类。我县中小企业涉及产业广泛,涵盖了工业经济25个产业大类,其中竹制品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金属制品加工等占较大比重,具备较强的为大型企业配套能力,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工业发展主要的增长点。2005年,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30.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52%,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27.5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23.88%;完成销售收入30.69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40.43%;[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网址为--未经过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 后果自负]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占全部工业利税总额的38.23%,其中利润5482万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44.56%;一批规模以下小型企业逐步发展为规模企业,2001—2005年,新增规模企业67家,占目前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41.9%,平均每年增加13.4家。

2、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2005年末,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0886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54.59%,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8957元。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全县中小企业就业人员中下岗职工占26.7%(全县78.8%的下岗职工在工业企业重新就业),失地农民占15.2%,农村劳动力占45.8%。而且通过中小企业的带动,全县间接从事工业产品加工人数超过2万人,累计全县工业领域就业人口占全县劳动力总数30%以上。

二、近年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构建发展空间平台,引导集聚发展

一是启动“一区三块”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县一区三块已有规模企业93家,占全县规模工业总数的58.12%,其中由本县人士创办或由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后入园集聚的企业约有50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31%。二是中小企业发展集聚点,先后选择了多处地块进行实地踏勘,目前初步形成了模环中小企业集聚点,下步将结合全县工业园区(工业区)二期空间拓展,继续选址踏勘,确定全县中小企业发展集聚点。

(二)构建服务企业平台,营造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建设,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动员全县力量,致力服务于工业企业,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建设。通过工业服务月活动,完善政策导向,解决突出问题,理顺体制障碍,健全责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促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营造工业发展环境新优势,全县一切为了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的氛围不断浓厚。

(三)构建项目服务平台,加快项目建设

制订出台了《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主体、项目审批的相关要求以及审批时限要求,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审批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全县3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全部列入决策咨询范围。建立县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项目服务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加强项目管理,深化项目服务,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确保了入地项目质量,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竞争能力

紧紧抓住省中小企业局、省电信公司在全省选择11个县作为重点联系县的有利时机,主动与省市中小企业局沟通,通过努力,我县被省中小企业局列为全省11个企业信息化服务重点联系县之一,同时推荐30家企业,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电信公司免费提供网站建设服务,为企业建立个性化的展示产品、发布供求信息及发展状况等信息平台,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网上交易会,提高市场拓展能力,降低营销成本。

(五)构建素质培训平台,提升创业水平

近几年来,累计推荐55名企业经营者参加浙大、清华、复旦等高校高级

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组织72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全市企业创业素质工程培训。邀请省经贸委、浙江大学、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到龙游进行专题讲座6期,聘请两位省创业指导师到龙游免费为100多名企业经营者进行《企业经营与合同风险防范》、《企业人才战略》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者队伍。

(六)构建融资平台,增进银企沟通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全县规模以下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对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优、信用良好的优质小企业,积极向县工商、农业两家试点银行推荐,根据《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确定为小企业新增贷款计划1亿元,并承诺最高出资50万元用于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配套资金。

(七)构建科工会平台,促进科企合作

高度重视衢州工业科企合作洽谈会组织工作,按照“有序组织、重点突出”的原则,积极组织我县中小企业参会。2003年以来共组织895家企业1682人参会。在三届洽谈会期间共组织了286人参加各种专题报告会和最新成果发布会。在历次洽谈会中,我县合作效果十分明显。2003年三家企业分别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正式签订项目协议书,12家企业与中科院、浙大、浙工大等签订了15项合作项目意向书;2004年有28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2847.5万元,40家企业与中科院、浙大、上海交大等70多家科研院校洽谈,有70多个项目洽谈有合作意向;2005年有3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799.1万元,42家企业与杭州电子工学院、浙大等60多家科研院校洽谈,有70多个项目洽谈有合作意向。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校专家、教授面对面的洽谈交流,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县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政策难以惠及。政策环境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多,但相关配套政策还未跟上。对小企业关心、关注程度不够,在政策上难以享受到与大企业相同的待遇。我县财力有限,在政策导向上,以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主要扶持对象,集中财力培育重点,难以惠及小型企业。在向上争取政策方面,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投资规模、较高的技术含量项目,对这类项目进行包装,争取政策的把握性更大。而小型企业在投资规模、技术含量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项目难以包装,即使申报,也很难争取到政策、资金支持。

2、贷款难以企及。一是供应不足。我县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上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二是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融资能力。

3、发展空间难以拓展。我县小企业分布全县各乡镇、街道,以在工业园区(工业区)之外自主发展为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政策刚性化,企业发展用地瓶颈制约十分明显。一是就地扩张难。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需求量大,工业用地指标偏紧,主要以满足各工业园区(工业区)开发为主。区外企业用地很多涉及农保田、公用设施等,在政策处理和报批上难度较大。二是用地成本高。区外小企业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用地面积一般不大,但政策处理、相关手续办理及收费与大规模连片开发基本相同,基础设施需要自行配套,土地使用成本高。三是入园发展难。园区有选择地引进项目入园,既是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发挥配套设施功能作用的需要,也是提高园区产出能力、树立园区形象的需要。多数小企业受投资规模、生产产品等因素影响,难以入园发展。

4、创新能力欠缺。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我县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受自身实力限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实力不够,很难对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报酬,因此自已培养的人才也往往难以留住。

5、管理模式落后。我县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或家庭式的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家族式的管理往往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许多企业并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在内部滋生问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由于中小企业实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许多大型企业都已经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管理手段,而我县大多数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用上财务软件。

6、物流支撑不足。我县新型物流业态现代化程度低,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缺乏,仓储、交通工具、交通方式等设施不配套,与现代物流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市场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对产业培育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市场规模偏小,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优势,总体竞争力不强。

&nbs

p;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1、多措并举破解空间瓶颈。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在龙游工业园区二期开发建设上,设想划出专门区块,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选择与园区产业有一定关联度、基本具备升格为规模企业条件的小型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二是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各工业园区(工业区)建设标准产房,以出租形式吸纳企业入园,为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提供空间平台;三是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在用地指标以保证各工业园区(开发区)开发需要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区外中小企业发展要求,为发展质量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四是盘活存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乡镇区划调整、学校扩并后的闲置资产等,要进行认真排队分析,能整体出让的就出让,能出租的就出租,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五是科学谋划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尽早谋划,选择合适的区域和地块,建立中小企业集聚点,为不具备入园条件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创造出条件。

2、多方合力拓展融资渠道。一要增进银企信息沟通。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是商业银行放贷的主要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关注不够,银企信息互通不对称。但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要扩大银企对接范围,把小企业也列入银企对接的对象,增进银企沟通,拓宽银企合作渠道。商业银行也要对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打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信息。二是要用足用活融资政策。省财政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已出台《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由财政出资,对银行业金融系统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要用好政策,由县财政划出专项资金,对银行小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给予必要保障。对我县已列入省小企业培育对象的10家小型企业,要及时推荐给商业银行,邀请创业指导师给予创业诊断、管理咨询、机制创新等创业指导服务。三是要鼓励企业多方式融资。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设备租赁、厂房租赁、扩大股份等方式融资,以减轻投资和经营资金不足的压力。四是适时考虑安排财政资助。要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担保贷款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部门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将着重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营造良好环境。

3、多管齐下弥补政策缺陷。近几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受益主体看,规模以上企业享受多,规模以下小企业享受很少,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享受要扩面。在规模以下企业中,要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相对较大、有希望上规模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必要支持,以扶持进一步做大。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项目,都要引入园区集聚发展。对技术含量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企业、外贸出口型小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注重小企业投资项目包装。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众多小企业投资的项目中,也有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要进行排队分析,加强包装,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4、鼓励创新合作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一是搭建合作平台。运用“山海协作”平台加强政府导向性产业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特色发展的协作氛围。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科企合作洽谈会,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沟通交流,引进技术,推进合作。二是引导加大投入。要鼓励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开展技术改造,敢于投入、善于投入。通过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做大企业规模。三是鼓励产业配套协作。引导企业抛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要主动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为其配套加工、贴牌生产。大力发展来单、来样、来料加工,在运动中壮大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四是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速培养一批技术开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要重视技术蓝领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力量。

5、促进管理升级,提高竞争能力。要引导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资本营运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小型企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企业信息化发展平台,对重点信息化项目进行导向性支持。鼓励引进先进控制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市场拓展能力。

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篇2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3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形势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服装业主业支撑,毛绒玩具、食品加工、汽车灯具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发挥产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强化扶持引导,全县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共有中小企业28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1-9月份,完成总产值178.4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销售收入167.5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7.0%;上缴税金1.4亿元,同比增长19.0%;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37.2亿元,同比增长18.5%。

二是服装产业态势良好。容城服装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北方服装名城”。目前,全县共有服装企业920家,服装加工户1800余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其中,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10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2家,产值超过5000万元企业21家,已经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服装加工户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

三是优势产业势头良好。近年来,我县在做大做强全县中小企业开始由单一的第三产业向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渗透发展,其中工业企业81户,占全县中小企业总数的45.3%;批发零售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10.6%;建筑企业10户,占企业总数的5.6%;交通运输企业11户,占企业总数的6.1%;商贸餐饮企业18户,占企业总数的10%;农业龙头企业6户,占企业总数的3.4%。按照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划分,国有企业14户,占企业总数的7.8%;集体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19%;个体私营企业131户,占企业总数的73.2%。

三是就业渠道得到拓展。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城乡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对于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职工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无可厚非的。根据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县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累计达到9278人,约占全县城镇就业总人数的35%;有30%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被安排在县属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四是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以华亭工业园区和东华、安口、西华、策底、砚峡等重点乡镇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集群效应。以石堡子工业园区为例,园区自2002年组建以来,至目前,已入驻企业19户,园区企业就业人数达到643人。2006年,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80万元、利税1673万元,分别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5.3%和2.3%。园区企业上缴税金达到893万元,占到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6.4%。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小、资金周转快、经营决策程序简便、市场反应灵敏度高等特点,但是也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才缺乏、综合风险高等问题。

从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极为强劲,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实现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网数据资料显示,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出口创汇占到95%以上)。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还相对较慢,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差距更大、面临问题更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2006年,全县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仅占全县GDP的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多达125户,占全县中小企业总量的68%。从投资领域看,工业主导型特征明显,中小企业中工业企业占到45.3%,而农业、三产服务业、旅游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少,造成了少数大型垄断企业与多数中小企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全县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偏小,而且投资相对集中,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不能完全适应“推动转型、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是社会融资困难。我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始发展阶段,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信档案缺失、信息透明度不高、综合实力较弱等问题,直接造成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能力也比较弱,社会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极为欠缺。目前,我县还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金融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信任,金融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扩大再生产。安口成秭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企业改制后,由于债务包袱沉重和生产设备落后,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和维修设备,很难实施技术改造,现有设备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出现了产品有市场而企业没有生产能力的不良现象。

三是技术力量薄弱。现有中小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企业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企业仍然以“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方式为主。由于长期缺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内部管理混乱、经营方式粗放、运行效益低下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全县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现有的技术力量,大多数属于经验型、探索型技术人员。长期受发展资金的制约,企业对技术人员培训不到位,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大,部分产品工艺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缩减了企业的市场占有额,培育“拳头”产品、发展品牌企业的宏伟目标难以实现。华煜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统计,全县中小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6人,仅占企业从业人数的6%。县境内绝大多数企业注册形式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而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的屈指可数。

四是政府职能缺位。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既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也没有明确的扶持措施,发展方式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问题,中小企业的集群优势还不够明显。部门管理职责相互交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管卡要”现象时有发生,使部分企业对政策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同时出现了维持现状、疲于应付等不良现象,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加快发展,而且对于营造发展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的特有殊性,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力军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的深入实施,我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按照“推动转型、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扶持引导,创优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县推动发展转型、建设和谐华亭的一支主力军,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的重点应在中小企业发展上,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也在中小企业发展上,中小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县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观念,切实发挥政府“加强联系指导、制定发展规划、研究政策措施、协调各方关系、帮助企业发展”的职能作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增强服务,营造和谐政企关系。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营造和谐政企关系,积极改进服务中小企业的方式。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规范部门管理行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帮助中小企业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实现政策优惠最大化、政策享受最优化。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办证审批时效。加快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指导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参照县级领导抓建大项目的办法,努力形成“服务制度化、帮扶具体化、联系经常化”的工作格局。

3、加大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中介辅导”的原则,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一要建好基地。我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份,实施煤电化运产业开发,发展药材、核桃、肉牛农村特色产业,开发莲花台风景名胜区均要立足资源优势,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有赖于资源的优先发展,建好基地尤为重要,要把重点乡村建成特色产业原料基地,把西华、马峡等4个农业园区建成原料初加工基地,把华亭工业园区建成绿色能源精加工基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种植业,以群众集资投劳为主,走规模化发展路子,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的新优势。二要培育市场。加快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现货交易、系列产品展示、商贸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市场体系。通过规划专业市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工贸企业、物流企业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市场,通过共同参与、联合开发、先建后租、商业地产等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解决市场招商的后顾之忧,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三要扶持龙头。行业龙头企业不是“从头做到尾、包揽打天下”的大而全的模式,而是与当地特色产业开发形成互补、建立联结关系。要按照“中小企业供原料、龙头企业搞加工,中小企业搞加工,龙头企业建网络、打品牌”的思路,出台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借助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设快捷、高效的销售网络。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逐渐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四要加大支持。要切实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整顿中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从业行为,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商务局、民营局、工商联等职能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重点行业协会加快发展,以集体的力量进行同行业整合,协调行业内部事务,规范行业市场和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利益,共同开拓市场,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4、拓宽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政企、银企对接洽谈、联席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密切政企、银企关系,引导金融部门把中小企业作为服务、支持的重点,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贷款供给份额,提供更多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组建成立同行业担保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主的金融知识教育,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档案,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断提高自我融资能力。要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企业参与我县的信贷市场竞争,增强全县信贷业的活跃度和高效率。

5、强化引导,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要科学制定我县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小企业园建设规划,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类配套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鼓励中小企业牢固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超强的市场意识,不断加强与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系,切实从新技术推广应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引进等领域不断加强交流与协作,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长效机制,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科技创新和新品开发,打造知名品牌,抢占市场先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4

一、严抓贯彻,确保精神大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促落实。8月4日市减负可视电话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会议精神,明确指示全县要迅速行动起来,广泛宣传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会议要求,并于8月6日召开了全县乡镇(办事处)书记、乡镇长(主任)、一书记垸区指导组长、指导员,县直单位一把手参加的减负工作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市减负可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当前减负工作,会议重申了省、市、县减负政策,严明了减负纪律。二是广泛宣传促落实。县专题会后,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都分别召开了干职工大会,党员骨干大会及村干部、一书记、部门负责人会议,层层宣传传达精神。县无线电视台从8月5日起将会议精神反复播放一个星期,真正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了每个农民家中,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严抓自纠促落实。各乡镇(办事处)对照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了农民负担自查自纠和专项清理工作,全县绝大多数乡镇(办事处)按要求自纠到位,个别工作滞后的地方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县农办、县减负办向当地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签发了督办整改通知书,限期、限质要求全面清理到位。

二、严控标准,确保负担不反弹

我县认真执行各项负担标准,严格制订审批方案,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一是审核“一事一议”方案到位。4月份,县农办、减负办下到各地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负担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全县村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411个,总金额为810.11万元,人平14.4元,筹工178.99万个,劳平8.1个,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均未超过规定标准。二是提取“共同生产费”按实到位。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审核了共同性生产费用。全县共同性生产费用共计1979.83万元,亩平35.75元。三是下发“三补贴”落实到位。去年我县三项补贴资金总额为1468.6万元,其中,直补资金为506.1万元,早稻良种补贴资金为543.2万元,中稻良种补贴资金为15万元,晚稻良种补贴为404.3万元,已全部兑现,无截留、抵扣现象。今年我县“三项补贴”中直补资金622.7万元,已全部下发。农机具购置补贴按每销售一台补6000元计算,今年销售100台,共计农机补贴60万元,已全部按政策规定兑现。四是做好“转移支付”拨付到位。今年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202万元,其中取消农业税658万元,农业特产税544万元,已按测算项目和标准下拨,没有作抵税费或挤占、挪用现象。

三、严格督查,确保减负出效果

今年来,我县严格抓督查,确保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减负办、县经管局多次组织对农民负担情况的督查、调查,形成有份量的督办通报4份,督查通报5份,调查、调研报告3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切实促进了减负工作的落实。一是督促了负担卡发放。今年4月份,县农办、减负办、经管局认真落实政策,将有统一印制的《负担卡》下发到了各乡镇(办事处)。7月份就《负担卡》发放情况进行了督查,发现情况不太理想,及时发出整改意见,责令工作滞后的地方迅速落实。通过整改,没到位的乡镇(办事处)现已将《负担卡》补发到户。二是查处了典型个案。7月25日,我县了解到湘滨镇柳潭办事处农民负担上访事件后,26日上午县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并于当天派出调查组前往柳潭查情情况。调查组通过座谈走访、上户调查,摸清情况后,当晚赶回县城向县政府作出专题汇报。7月27日上午县委召开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布置,同时召开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总支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了情况,对减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该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责令湘滨镇柳潭办事处总支集体和总支书记个人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该办事处乡村两级超项目和超标准的负担从7月28日起进行整改,三天内全部整改到位。目前,整改已经全面到位。三是优化了工作作风。通过督促检查,全县各乡镇(办事处)没有出现征收小分队、工作组的情况,也没有一起因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起的上访事件,乡镇(办事处)及村干部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改善,群众反映良好。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5

今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精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特别是近段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减负可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自查自纠,自我加压,落实措施,减负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主要做法是“三严三确保”。

一、严抓贯彻,确保精神大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促落实。8月4日市减负可视电话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会议精神,明确指示全县要迅速行动起来,广泛宣传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会议要求,并于8月6日召开了全县乡镇(办事处)书记、乡镇长(主任)、一书记垸

区指导组长、指导员,县直单位一把手参加的减负工作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市减负可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当前减负工作,会议重申了省、市、县减负政策,严明了减负纪律。二是广泛宣传促落实。县专题会后,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都分别召开了干职工大会,党员骨干大会及村干部、一书记、部门负责人会议,层层宣传传达精神。县无线电视台从8月5日起将会议精神反复播放一个星期,真正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了每个农民家中,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严抓自纠促落实。各乡镇(办事处)对照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了农民负担自查自纠和专项清理工作,全县绝大多数乡镇(办事处)按要求自纠到位,个别工作滞后的地方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县农办、县减负办向当地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签发了督办整改通知书,限期、限质要求全面清理到位。

二、严控标准,确保负担不反弹

我县认真执行各项负担标准,严格制订审批方案,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一是审核“一事一议”方案到位。4月份,县农办、减负办下到各地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负担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全县村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411个,总金额为万元,人平元,筹工万个,劳平个,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均未超过规定标准。二是提取“共同生产费”按实到位。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审核了共同性生产费用。全县共同性生产费用共计万元,亩平元。三是下发“三补贴”落实到位。去年我县三项补贴资金总额为万元,其中,直补资金为万元,早稻良种补贴资金为万元,中稻良种补贴资金为15万元,晚稻良种补贴为万元,已全部兑现,无截留、抵扣现象。今年我县“三项补贴”中直补资金万元,已全部下发。农机具购置补贴按每销售一台补6000元计算,今年销售100台,共计农机补贴60万元,已全部按政策规定兑现。四是做好“转移支付”拨付到位。今

年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202万元,其中取消农业税658万元,农业特产税544万元,已按测算项目和标准下拨,没有作抵税费或挤占、挪用现象。

三、严格督查,确保减负出效果 今年来,我县严格抓督查,确保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减负办、县经管局多次组织对农民负担情况的督查、调查,形成有份量的督办通报4份,督查通报5份,调查、调研报告3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切实促进了减负工作的落实。一是督促了负担卡发放。今年4月份,县农办、减负办、经管局认真落实政策,将有统一印制的《负担卡》下发到了各乡镇(办事处)。7月份就《负担卡》发放情况进行了督查,发现情况不太理想,及时发出整改意见,责令工作滞后的地方迅速落实。通过整改,没到位的乡镇(办事处)现已将《负担卡》补发到户。二是查处了典型个案。7月25日,我县了解到湘滨镇柳潭办事处农

民负担上访事件后,26日上午县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并于当天派出调查组前往柳潭查情情况。调查组通过座谈走访、上户调查,摸清情况后,当晚赶回县城向县政府作出专题汇报。7月27日上午县委召开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布置,同时召开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总支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了情况,对减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该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责令湘滨镇柳潭办事处总支集体和总支书记个人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该办事处乡村两级超项目和超标准的负担从7月28日起进行整改,三天内全部整改到位。目前,整改已经全面到位。三是优化了工作作风。通过督促检查,全县各乡镇(办事处)没有出现征收小分队、工作组的情况,也没有一起因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起的上访事件,乡镇(办事处)及村干部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改善,群众反映良好。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6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的一项惠及林区职工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事关全县国有林场职工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能解决林区职工多年的住房困难,促进民生改善,事关林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基本情况

国有林场在全县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方面起着带头示范作用,为大力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调查,全县国有林场职工住房条件较差,大部分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不少已成为危房,急待翻修新建;绝大多数职工住房功能不全,水、电、卫、厨不配套,职工生活不便利,质量不高;部分职工居住面积偏小,相对拥挤;部分职工退休后甚至无房可居,只能够租房度日。为此,我局积极申报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等部门批准,我县3个国有林场纳入危旧房改造计划共计308户(其中:xx山林场49户,xx林场128户,xx山林场131户),第一期203户自2010年10月份起实施,现已到位改造资金355.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3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152.25万元。

二、实施依据

1、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有关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9]135号)

2、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林计发[2009]192号)

3、国家林业局《关于湖南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2010年实施方案的批复》(林计发[2010]58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201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0]020号)

5、xx省财政厅《关于下拨2010年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省级配套资金的通知》(x财农指[2010]140号)

6、xx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xx市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201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x发改农[2010]454号)

7、xx市林业局《关于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进程的通知》(x林场[2011]号)

三、建设方案

根据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现状,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原则,并尊重职工意愿,统筹规划。规划改造规模总计308户,面积约18480m2。

建设地址初步选择:我县三个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拟全部实行县城规划区内由政府划拨土地异地新建,共需占用建设用地20亩左右。

时间安排: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实行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建设203户,建设期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结束。二期建设105户,建设期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结束。

四、相关政策

(一)户型面积。按照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要求,参照国有林区危旧房改造的标准,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基本户型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职工家庭人口多,并自愿承担建筑费用的,户型可选择70、80、90平方米。

(二)资金筹措。中央补助1万元/户,省级配套0.75万元/户,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或林场和职工个人负担。

(三)优惠政策。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享受与煤炭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中央和地方各项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认真执行“一书三证”,即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制度。县规划局负责项目建设选址工作;县国土局负责建设用地的报批及土地证的分户办理等工作;县建设局负责项

目建设工程设计、邀标投标管理和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补助资金的安排,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县发改局负责立项、报批和接待检查验收等;税务部门负责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县林业局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落实资金,指导和帮助国有林场做好项目规划及实施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一是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用地为国有划拨土地,不得进行商业开发和交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二是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所涉及的税费享受与煤炭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优惠政策;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涉及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年建设计划,优先组织实施;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加快项目土地划拨、开发建设等各项审批手续办理。三是改造户办理银信部门住房贷款,在符全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放贷。

(三)实行公示登记制。国有林场要对拟进行危旧房改造的职工名单、改造方式、政府补助资金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结束,报县政府审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并将公示名单和公示意见反馈情况登记造册建档。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惠民生、促增长的重要工作,既是改善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更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已被省委、省政府列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之一,省委书记xx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于今年5-6月进行实地视察,并明确表示要将该项目列为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已被省林业厅指定为全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异地新建样本县,每月3号要上报工程进度。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作为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加强组织领导。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林业、发改、财政、建设、房产、国土、规划、税务等所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改造工作有力有序推进。(3)确定工作重点。一是林业、发改等部门要在各国有林场上报危旧房改造户数数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危旧房改造的范围、对象,进一步核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户数。二是要在调查核实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认真编制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程序,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努力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

这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办好抓实。

七、改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根据国家危旧房改造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林场危旧房住房户的意愿,经我局去年9月调查摸底,我县几乎全部林场危旧房职工住房户要求在县城异地新建,现在存在县城异地新建与县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而实施异地新建的土地一直难以落实。

二、危旧房改造工作涉及部门很多,目前许多工作还难以理顺,比如土地报批时间长,工程进度要求紧。

三、资金缺口大,困难职工多,难以统一步骤实施。

四、目前工程进展较慢,离上级要求有很大差距。

八、提请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尽快推进我县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抓紧启动工程开工建设,请求县人民政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领导,迅速成立好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机构来组织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

二、迅速召开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建议参会人员:县委常委兼常务副县长xxx、县委常委兼副县长xxx、县委常委兼县委办主任xxx、副县长xxx及县财政、发改、林业、规划、国土、建设、房产、税务等部门一把手。

三、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应该享受的与煤炭棚户区、城市

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明确政府划拨土地,简化报批手续,并尽快落实危旧房改造的建设地点和用地面积。

五、明确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建设方式,明确套房的面积大小,是60平方米、70平方米、80平方米或90平方米。

六、解决工作经费,整个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繁重,牵涉的部门很多,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请县人民政府解决前期工作经费15万元。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7

一、辖区内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原因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地表水域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流域污染严重,由北向南网络全境,并一直处于劣势变化。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我县地表水质应符合三类水体功能,力争控制在二类水体标准,水质应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功能。将国家标准与我县监测站近几年来地表水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我县嫩江干流城镇段面地表水质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四类标准限值,严重时达到五类标准限值,只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功能。城镇内两个排水口,其中城西氧化塘排水口是雨污合流排水口,2002年6月监测结果为:悬浮物超标13倍,化学需氧量超标18倍,生化需氧量超标51倍;喇嘛河排水口是承纳县内主要工业废水的排水口,监测结果为:悬浮物达标,化学需氧量超标7毫克每升,生化需氧量超标2倍,氨氮超标10倍。辖区内嫩江干流其他两个断面为三类水质,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悬浮物等项目严重超标。嫩江水系各支流水质状况更令人担忧,其中一级支流窝里河呈四类水质,门鲁河呈四类水质,卧都河超过五类水质;二级支流泥鳅河超过五类水质。

2、地下水环境状况:城区地下水体出现污染势态,由于污染日益积累,已导致部分区域的地下水无法饮用。城区南部水位下降,东北部供水水源地水质浑浊、涩性、异味,部分家属楼居民饮用水有絮状沉淀和异味,西南部170余户居民饮用水被污染,垃圾场附近地下水水质恶化。

(二)水污染原因

1、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城区年产生居民生活污水360万吨,由于我县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通过城市排水系统由城西排污口直接灌注嫩江干流,恶化了水体生态环境。

2、工业废水。城镇内喇嘛河是工业废水和铁东生活污水集中排放点,虽通过了“一控双达标”验收,但排入喇嘛河入江口的污水每年仍有25.1万吨。另外,各支流有窝里河年纳采矿废水10万吨;泥鳅河、门鲁河年纳采金废水101万吨。

3、水土流失。由于前些年的毁林开荒、开山采石、河道采砂以及在各支流内非法采金等野蛮行为,致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生态调节能力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0.78万公顷,是县营面积的30%,土壤有机质下降了2%,流失的水土进入嫩江水系,造成了河流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和氨氮的严重超标。

4、城区内渗水井、公厕以及排水管线和部分化粪池渗漏,直接污染地下水,导致水体恶化。

二、我县在预防水质恶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1、实行总量控制,积极治理重点污染源,巩固达标成果。为保护水质和预防水质恶化,我县在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同时,着重抓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和达标后的巩固工作。通过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发放排污许可证、采取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等措施,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进行严格管理,查清了水污染源的水质、水量、种类和排污口的设置,在此基础上分配总量控制指标,把辖区的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总体来看,我县工业规模不大,经济类型以农业为主,工业污染对水质影响较小。因此,县政府把治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作为保护水质、水量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来抓,相继出台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嫩江上游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嫩江东岸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规划》,通过一系列规划、工程的组织实施,为恢复、保护县域内嫩江流域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3、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推动战略。近几年,我县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每年都确定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专题推进水环境治理改善工作。为保护嫩江干流水质,相继组织实施了北江公园、城镇排水管网、糖厂氧化塘泵站等建设项目,这些基础设施对有效改善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加强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保护水环境,我县制定了《水环境功能保护区划》,将辖区内嫩江干流划分为四段功能保护区,按照不同功能区划,对照3个段面,设立了3个监测点。几年来,通过对10个项目进行监视性监测,每年取得150个有效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枯、平、丰3期水质状况,为嫩江水系办及各相关部门提供水质信息。在建立完善辖区内流域监测网络、实现优化监测布点的同时,设立了省级嫩江源头生态监测站。

5、依法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为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避免发生水污染事故,我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对造成水污染的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做到该处罚的处罚、该整治的整治,决不姑息。作为砂金主采区,为规范砂金开采

秩序,县政府每年都组织有关部门对干流上游及各支流的非法采金船进行清理整顿,对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破坏水体的采金船进行严肃查处,依法取缔各种非法作业行为。此外,针对齐齐哈尔市浏园水厂受到嫩江上游江水污染事件,我县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全面清查,同时,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江面水污染状况,组建了环保110联动队伍和环保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了水污染公众参与监督体系。

三、以项目为依托,加快水污染防治进程 我县作为嫩江的水源发源地和主要涵养区,保护嫩江水系义不容辞。在水环境治理和城镇水环境改善方面,应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区域经济,加大投入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保证尼尔基库区水质安全的有利时机,用好区位优势,以建设嫩江上游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载体,以环保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借势借力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进程。一是嫩江上游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嫩江上游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完毕,该《规划》将全县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三个小区分别进行规划建设,实施水保、治山、治荒三项工程,以保护流域涵养水源为主,控制水土流失,开展流域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立完善的流域防护体系。重点工程规划实施预计费用8250万元。二是金矿生态环境恢复项目。多年来,由于砂金开采造成嫩江流域内干流及各支流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污染。按省、市要求,2005年全省范围内对砂金全面实行禁采。金矿生态环境恢复将是今后我县实施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在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恢复计划中,国土部门已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西斯阁砂金过采区确定为重点治理项目。该项目已报市计委立项,项目总投资775.2万元。三是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网建设项目。为彻底解决城镇污水污染问题,2002年我县提出筹建嫩江镇污水处理厂,2003年开始运作,其可研报告已得到省计委批复。该项目应尽早启动,以改善嫩江流域的水质环境。四是“东污西排”项目。我县铁路以东为主要工业区,目前其工业废水排放去向是喇嘛河,喇嘛河每年承纳的工业废水为25万吨,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将继续增多。喇嘛河穿越东城区后直接排入嫩江干流,是城镇的第二污水排放口。应对喇嘛河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铺设管道,实施“东污西排”,使工业废水经管网排入城西氧化塘,待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集中处理。经测算,管道泵站工程共需投资1000余万元。五是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多年来,我县一直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厂,现有的垃圾堆放场地是制砖取土形成的废弃坑,底不防渗漏,且靠近居民区。目前,城镇日产400吨的生活垃圾、生化垃圾和医疗垃圾全部堆放于此。为控制水环境污染,目前我县急需筹建一处防渗漏、具备医疗垃圾处置功能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关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的汇报 篇8

梁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我县民营书业基本情况的汇报

山东省梁山县是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地处山东、河南两省,济宁、菏泽、泰安、濮阳四市交界处;下辖13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一个风景委。总面积960平方公里,73万人口。梁山交通便利,京九铁路、济广高速、220国道横贯南北,黄河、古运河交叉流经全境。梁山物阜民丰,是投资和旅游的最佳去处。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新闻出版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梁山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民营书业的发展,把新闻出版产业列为全县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大型会议上,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从政策、资金、环境、人才等方面全力给予支持。为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服务,促进了梁山县新闻出版产业健康繁荣发展。

一、梁山县民营书业基本情况

梁山县民营书业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小路口镇、赵堌堆乡一带起源,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规范到逐步走向规范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民营书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进行引导和培植,按照“正确引导、依法处理、规范经营、合法发展、做大做强”-1-的工作思路,对全县出版物市场、企业进行了规范整顿,研究制定了民营书业发展规划,理顺了出版印刷业管理体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把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建设产业, 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全力给予支持,促进了梁山县新闻出版产业健康繁荣发展,成为继挂车之后的我县又一大产业。在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上,我县组织了15家书业公司在济南主会场,青岛、曲阜分会场参加展览,展出的图书品牌60余个,图书种类达1000余种。在曲阜分会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山东省副省长黄胜,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主任孙守刚,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政协主席赵树国,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秦云等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与会领导视察了梁山书业展区,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县民营书业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梁山民营书业作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创新管理、规范发展”的典范,在跌宕起伏的图书市场中不断规范、发展、壮大。目前,梁山县有出版物批发资质企业10家,零售发行单位8家,年销售额近40亿元,利税超过2亿元,从业人员1.2万余人,多数发行单位连续3年以30—60%的速度增长。我县书业公司主要经营高中教辅,业务范围包括编写、制版、发行、销售等环节。经营的教辅共有60余个品牌系列、4000余个品种,合作的出版社30余家,所发行的高三教辅类图书约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覆盖全国除香

港、澳门、台湾、上海以外各个省市,高中教辅销售套数、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民营书业界名列前茅,在山东具有重要影响,成为全市新闻出版产业的主要力量之一,梁山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梁山的民营发行业已引起全国教育界、出版界、发行界的高度重视,梁山的销售模式、发展成果已被作为特定的“梁山现象”和“梁山模式”,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型助学读物研发基地被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列入山东省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项目。

二是管理水平和档次逐渐提升。起步阶段的梁山民营书业依靠的是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阻碍了梁山民营书业前进步伐。梁山民营书业的一些经营者审时度势,在经营理念上实施大转变,灵活地调整用人战略,打造“不求所居,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在管理人才中,有76%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9%以上为研究生学历,同时,各公司老板也在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挤出时间到大学进修企业管理课程,人才档次的提升为民营书业的阔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民营书业公司从编稿、审稿、校对、库存、运输到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套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各书业公司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档次。

三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多年的苦心经营中,梁山民营书业经营者清醒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就是生命,要想在全国民营书业纷纷“抢滩”和国营新华书店强有力地垄断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站在教材改革的最前沿,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走质量品牌发展之路。为应对新课改带来的分省命题、区域化等新问题,这些民营书业的经营者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30余家出版社密切合作,取得了健全的印刷和发行委托书,从源头上解决了印刷、出版发行的合法性问题,保证了合法经营,规范发展。确保教辅体例做到实用,教辅内容力求新颖,教辅题目突出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民营书业的经营者到全国各地的名校,寻求编撰名师,邀请专家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进一步将教辅品种细化,不断创新策编体例,集中力量打造主打品牌,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新课改带来的系列问题,而且在全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60多个品牌中,《步步高》、《创新设计》、《三维设计》、《创新思维》等品牌,在全国民营书业界、老师和学生中赢得良好的口碑,驶上了由价格竞争进入品牌竞争阶段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是构筑了密集的销售网络。销路是决定民营书业生存的关键。如何在占整个图书市场70%的教材、教辅类图书中分得一杯羹,占有优势市场份额,是梁山民营书业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解行情,赢得市场,每年参加全国各地订货会、交

易会及各大书展几十次。目前,梁山民营书业销售队伍已经发展到2000多人,拥有多级销售网络,这支销售队伍遍布除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外的全国各个省市,强大的销售网络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中,实施区域代理是梁山民营书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梁山民营书业的发展提供了旺盛的人气和充足的市场空间。

二、梁山民营书业的下步发展计划

梁山县委、县政府按照“规范、提升、扩大”的思路,以出版发行为龙头,整顿规范发行市场,延伸出版产业链条,提高出版水平,带动印刷业发展,积极引导新闻出版产业进区入园,招引各地客商投资,打造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全国一流的出版印刷产业基地。从2008年起,梁山县委、县政府又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余亩的山东梁山文化产业园,实行集中经营、规范管理,增强梁山县民营书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目前总投资1.4亿元,占地150亩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运营良好。已具备出版物总发行申报条件的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600万元,办公、仓储面积2.43万平方米,员工400余人,2008年销售额8.8亿元,利税0.35亿元;山东天成书业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办公、仓储面积6.46万平方米,员工286人,2008年销额8.5亿元,利税0.31亿元,两家书业公司某些高中教辅的单科发行额已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今年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天成书业有限公司又分别投资8000万元和6000万元,在文化产业园

建设占地80余亩和60余亩的新办公场所及仓储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启动,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60亩的山东新坐标书业公司正在建设中。华奥印刷、山东学苑文化传媒、广东华彩印务等企业将于近期入园建设。建成后的山东梁山文化产业园集研发、编印、发行、仓储、物流于一体,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省、市、县领导对山东梁山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到文化产业园视察指导。在7月5日召开的全市科学发展观观摩会上,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市长张振川及市人大、市政协等几大班子领导率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委书记到梁山文化产业园观摩,与会领导对梁山文化产业园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对梁山民营书业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梁山县民营书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教育、传承文明为宗旨,各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依法经营、规范经营,通过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将会发展的更快、更实、更强、更好。

上一篇:园林局党委工作意见下一篇:全国卷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关于送中国画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