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要素

2024-07-14

设计构成要素(通用9篇)

设计构成要素 篇1

来源: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就是对一个企业或产品进行命名、标志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及推广、文化理念的提炼等等,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企业或产品的个性塑造过程。上知品牌设计公司为大家揭秘品牌设计有哪些构成要素。

一、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品牌形象的基础,是和品牌设计的功能性特征相联系的形象。潜在消费者对品牌设计的认知首先是通过对其产品功能的认知来体现的。一个品牌设计不是虚无的,而是因其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的或心理的需求,这种满足和其产品息息相关。当潜在消费者对产品评价很高,产生较强的信赖时,他们会把这种信赖转移到抽象的品牌上,对其品牌产生较高的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文化形象是指社会公众、用户对品牌所体现的品牌文化或企业整体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行为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对其消费群和员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品牌文化和企业的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等一起构成完整的企业文化。品牌背后是文化,每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都有一个传达真善美的故事。

三、品牌标识系统品牌标识系统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品牌标识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品牌标识系统包括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以及包装装潢等产品和品牌设计的外观。社会公众对品牌的最初评价来自于其视觉形象,是精致的还是粗糙的、温暖明朗的还是高贵神秘的……通过品牌标识系统把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是最直接和快速的途径。

设计构成要素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美,构成要素

在当代世界的设计大环境下, 人们热衷于把事物朝着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出发, 在大千的物质世界中凸显出来。尽管物质世界生生不息、光怪陆离, 但是通过设计似乎一切又变得有秩序起来, 设计让我们对世界的探索更有吸引力, 通过不断改变自己的外在, 而且已经让这种改变深入人心, 人们已经开始期待更大更多。对于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人们对于“用”已经不能表达内心的满足感, 设计因此显得更尤为重要。

1 材料

现代设计的构成要素中, 材料的质感和触觉是必不可少的。不同质感和不同触觉的材料对于设计成就的审美意义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通过各种材质之间的对比, 使得艺术作品更有风格特征和时代气息。在工业设计中, 对于材料的审美属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物品的功能性通过人为的创造充满艺术美的动感。技术所包含的材质因素, 使得材料在没有加工之前所没有显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顺着设计师的灵感, 材料的质感不断地走向完善。因为“技术家不是仅仅停留于遵循本来的目的努力制造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只要条件允许, 还考虑着尽可能同时创造具有审美效果的东西。并且在实际中假若果真创造出这种产品的话, 其接受者也就被导向一面享受其效用价值, 一面享受价值体验中, 人们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1

材料的运用是设计美表现性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在现代设计中, 对材料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利用丰富的材料再加上一些技术可以让设计美的表现更为突出。在设计中, 由于材料美的属性在表现美的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 因此材料的运用得到审美个性化的表现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2 形态

形态在设计领域表现出三种类型:第一、产品外形特征的整体形象;第二, 形成结构的视觉因素;第三, 物质表现附加的装饰。这些不同的形态通过不同的产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并且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在现代设计领域通过设计表现呈现出来的视觉形态充满时代的艺术魅力。形态的视觉范畴表现在各个领域, 各种设计对象和设计产品上都能体现出真实的形态意义。

例如在建筑中, 它在当代设计中是把工业设计中的科学技术作为保障, 很多材料的附件组装形成的复杂结构、体量庞大的建筑实体的装配性表现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工业艺术设计的结果。在中国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 各个国家的展馆设计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西班牙馆、德国馆、沙特馆、意大利馆都是充满了艺术表现的审美功能。他们富于个性的设计理念都在建筑形态中达到新颖、别致的艺术效果。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的椅子的设计, 明式家具的椅子, 韦纳·潘顿设计的可叠放的塑料椅等, 它的不同形态形式的展现, 都代表了不同文化对于审美的表达, 只不过通过简单的椅子来展现, 其中包含的艺术价值是非常大的。他们的设计细节的处理都是遵循设计美学审美时延的心理而设定的。任何美的事物, 它都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 任何一种形态的表现都是其审美价值的体现。

3 结构

现代设计对结构的创造依据一方面是功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美学的需求。在当今设计领域对美学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力的。人们对于不同的结构的判断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 当结构非常简单的时候, 就会被当成大众的审美标尺;当人们在设计作品结构的复杂性上表现出更有价值的思考时, 审美时延便会增长。这两种审美现象所表现除开的状况正是可通过现代设计和后现代设计中审美的态度变化所能的得到佐证的。

从原始社会, 人们为了解放双手而开始制造工具, 就有了结构的产生。人类逐渐走向文明社会是产生审美意识的开端, 进而升华到形式美感。人们制造的房屋, 开始穿上一些“衣服”, 佩戴一些饰品, 使用的器具, 其中都有结构的存在, 是古代人对于结构的初步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使用无线电、电视、网络等, 这些高科技的“结构”更是我们肉眼无法分辨的。结构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裸露结构的表现手法体现的是现代主义设计, 像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它的全部的材料结构组成全部暴露在世人面前,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隐藏性的表现手法就非常的多。我们平时所用的家用电器等, 它的结构就是在其内部, 我们需要打开它的“外壳”, 才能看到它具体的结构组成。

4 色彩

在工业设计中, 产品结构的视觉因素以及物质表现形态中的装饰都要和色彩连为一体。色彩作为工业设计用来达到什么的视觉要素, 是设计师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它正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价值。色彩被用于现代工业造型设计多是以简洁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产生的审美都会成为艺术设计整体美学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

5 结语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是设计艺术表现的形式, 是艺术做皮审美创新表现的外化形象。设计师不仅要表现所外在, 也要表现出对其的渴望, 同时也要表现出当代社会设计艺术的审美追求, 表现出不断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的努力, 在这种坚持勤奋下, 所有在人脑中的审美意识在人的心理层面就会表现出来, 从而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表现力和审美感染力追随在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产生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邢庆华.设计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篇3

关键词:设计;艺术美;设计美

艺术设计美学是沟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审美要求也随之进入更高的层次。

一、材料、色彩要素

形式美的要素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的物理特性,分为自然属性和事物造型的视觉形象。其中色彩、肌理、形态的美就是黑格尔所表达的“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也就是所构成产品设计的自然物质材料的呈现出来的美。例如,产品设计中的包装设计,选择包装材料的质感、色彩的不同以及不同的表现效果会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这些综合性的条件给人们的审美感受、视觉直观感受都会形成不同的反响。

产品设计人们直接感受中重要的一条是色彩感受,是人们对产品好感程度、敏感程度的美感形式之一,从而色彩审美功能的重要性成为设计师考虑的重要要素之一。而材料的质感、肌理效果是可视和可感的要素。肌理主要有材料的粗糙程度、平滑、材料形态表面组织结构的效果和色彩材料的纹络等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这些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暗示的心理,例如一定的张力,对人们的视觉、触觉产生一定的刺激,而不同的刺激和心理效应,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感体验。所以在设计包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状的重复、光感、亮度以及触觉和视觉的影响来设计。

二、结构、功能要素

结构是产品的一种组合方式,按材料性能和零件组合方式来分类,可分为塑造型和构建型两大类”。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结构的形式美、认知美、造型美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个好的设计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空间的设计都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安排。像广告设计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图片、广告主题、形象等要素构成。广告设计要有明确的设计结构形式,如何将文字、图形、色彩等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编排设计是设计师应该考虑的结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性,又要形成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既要吸引人们的兴趣抓住眼球又要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这就是设计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产品设计中,可口可乐的瓶形和标志设计的演变史,可以很好的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结构美的认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设计师抓住当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经过一定的调查考证,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了产品结构和标志的设计。从第一个罐装的铁罐瓶形到后来的玻璃瓶、塑料瓶型等,经过时间的印证,从材料的更换,更人性化的瓶形设计改造和标志设计是一个发展和选择淘汰的过程,设计符合不同时期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因此“结构美与科学创新的结合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设计师要充分的认识到产品组成结构对功能影响的作用,透过造型架构来合理的安排设计内容。

功能是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和特性,一般有基本功能、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几类。一个设计被称为设计,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

产品语意是代表或表达某一事物的符号和设计语言,能够通过产品造型元素传达某种意义。一般来说产品语意涵盖三个方面:其一是产品语构学、其二是产品语意学、其三是产品语用学,由以上三只分支构成的产品语意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工艺设计师去探索设计的新领域。

设计师不仅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真负责职业精神,要面向市场,把自己的设计和人们的设计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设计师要考虑一定的社会利益,面向社会、群体,关注人们的生存需求和状态,为人们的利益和大众而设计。

设计师还要有一定的方法论的指导进行设计。设计方法论是对一般设计规律的总结,是一门设计类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它为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我们要根据一定的理论依据、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设计,不能仅凭着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设计方法论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创造有序的设计流程。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经过很好的调研、了解所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愿望,满足社会发展和消费对象的需求。例如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图形标志设计等方面。设计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代设计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充分了解项目特点收集资料,设定设计目标、目的,做有把握的设计,设计思路围绕设计目的进行。

创新是设计需要的新鲜血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消费水平和思想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设计也要随着发展日新月异,设计的思维方式也要不断变化。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结合一定的心理学、形式法则、设计学等综合性的艺术,给人视觉享受和感官刺激的形式美。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形式美的共性与特性的探讨和视觉心理进行分析,加强了人们对艺术设计中形式美的认知与感悟,有效地促进了设计者以美的情感、创新的思维、多变的思路、独特的想象力在艺术设计实践中找到灵感,设计出赏心悦目的作品。

现在的艺术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设计作品的外观形态结构而是创新的发展方式、美好的生活方式的设计,艺术设计的构成因素涉及涵盖的方面越来越多,像科技、消费市场、环境对艺术设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虑,运用强烈的形式感是设计师设计技法的重要体现,形式感强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关注,以敏感的心态发现周围的难题并努力去改变和改进, 才能不断思考设计、不断改进设计、不断开发设计。从而达到制胜的效果,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层次产品。

【参考文献】

[1]尹定郑.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英]贡布里.艺术与人文科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4][英]勃里安·劳森.设计师如何思考[M].北京现代管理学院,1985.

设计构成要素 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影院空间;空间环境;视觉感知;构成要素;方法策略

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未停止。独具魅力的风格、生动感性的空间、丰富而有内涵的环境、新颖高超的技术,都始终与人们的感官体验保持着亲密的接触和交流,让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沟通更易实现,从而促进视觉环境的消费特征与文化传播的功能融合。视觉环境设计往往是人们通过视觉体验和空间的不断变换而接收的视觉信息,利用空间中独特的形态、色彩、光线和材质,完成在内部环境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提升人们的视觉感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空间审美氛围,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一直追求更高层次的视觉审美效果。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给予观众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影院空间设计更应考虑到视觉环境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当然,这不仅仅是增强其空间造型的视觉效果,还应提高人对空间的认识,即感知环境中物体及其空间的存在,从而得到连续、完整的感知过程。因而,在影院空间设计中,必须加强对视觉环境设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需要营造全新的满足人们多重需求的空间氛围,还要能够为专业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依据和参考借鉴。

一、视觉环境的设计在影院空间中的重要性

影院内部环境的设计规划务必要达到人们特定的审美要求,凸显美的存在,视觉艺术对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人们在空间环境中活动时,会随着视线的不断变化,接收信息的传递,产生心理、生理和感知经验,将人们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综合分析,能够得出一般情况下人的视觉意识和活动表现。人在这一空间环境中,会享受视觉艺术的变化过程,并在心理上产生感知的变化,这是最基本的视觉体验。在身处一个特定的空间中时,人最先的感知体验是由视觉器官传达出的,其次是嗅觉、听觉和触觉。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官功能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是通过视觉来接受外界传递的信息的。人们所处的环境处处存在着视觉元素,应该以人们活动空间中视觉语言所产生的情感交流为主导,正确看待大众对环境的审美要求差异,充分考虑到运用合理的视觉艺术,通过视觉语言的传递,将更好的空间设计展现给人们。任何空间环境中的设计元素无一不存在着视觉语言,几乎所有设计领域都会针对视觉层面来谈设计,而与视觉元素有着必然联系的室内空间,其视觉环境设计更应该以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空间的魅力和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视觉表达效果。因此,设计师要将视觉语言更好地传达给受众,展示出人对设计的理解,使其最终效果更加具有设计活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美感。空间总是包含着各种性格特征,视觉环境设计应该强化空间的个性。人对空间的体验是通过视觉进行的,最终产生身体、情绪与感情体验,这是一个起伏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院空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今影院的作用已不仅仅是满足简单的观影效果,从进入前厅开始,人在空间中的视觉环境就已经形成,妥善处理视觉环境是创造良好影院空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影院空间的视觉环境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传达情感与创新设计思维,需要将信息从视觉层面传达给在空间环境中活动的人,并唤起观众的联想与认同,突显特定的设计主题思想,赋予空间以新的情感和意义,满足人们关于影院空间的审美追求。

二、影院空间中视觉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

人的视觉感知是一种主动行为,不论在哪种环境中,总是会注意到各种令人感到新奇的东西,能够觉察到周围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对事物的选择会更加明确而具有积极性。影院空间视觉环境中的形态、色彩、光线和材质对人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元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使得设计师在空间塑造过程中考虑主题文化、视觉方式及审美差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影院空间视觉环境设计包含的要素很多,但也要求设计师应巧妙地将色彩、材质、光线这三种主要的构成要素合理应用,规范地运用于视觉环境设计中,使得最终形成的效果发挥其真正的功能价值。

(一)色彩

众所周知,色彩是最活跃的特色元素,会赋予空间以生命。色彩的和谐与否,取决于背景、结构、光线、材质等之间的关系。在影院空间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不需要明快富丽、鲜艳强烈的色彩,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纯度较高的颜色。相反,应该烘托出一个温馨、舒适、轻松的环境气氛。因此,较为成功的案例中,一般都会有一个符合空间功能的主色调,并将色彩信息得到更好的表达,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满足感。

(二)光线

光是空间氛围的重要表现因素,一个好的光线照明环境,是可以营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这不仅为空间中的氛围增添活力、改变空间气氛,而且还能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光的本质就是使环境中的空间氛围营造适合的气氛,强调对空间中物体的色彩的感知和体验,突显物体材质的机理感,因此,对于光线的强弱照度也是有限度的,光线的强弱与否都会影响空间的氛围营造。另外,舒适的光线照度也会令人在视觉上感觉更舒服,能更好地传达出空间的导向感。所以合理的光线照明能更好地体现空间中的材质美感。

(三)材质

材质的性能能更好地将物体的美感充分展现出来,是空间中必要的构成要素。合理搭配,可将空间形式美的元素信息的传递表露无遗,这对空间中环境的氛围营造,增添了具有个性魅力的色彩和情感,从而完善了形式感的设计,提升了人们对空间气氛的心理感受价值。影院空间中的视觉环境塑造与空间形态、色彩、光线、材质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可以看出,一方面材质参与着环境气氛的塑造过程,利用美感来刺激人们心灵的感动,另一方面新材料的使用,也强化了空间形式感的设计,拓展了空间的使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的功能属性。在某种程度上,空间形式的构成一般需要材质感的机理表达,体现空间中造型元素的跳跃感和活泼感,使得空间能够更加具有一定的生动趣味性,结合材质的展现,将空间中各界面之间的不同特征相辅相成,更好地提升人们的视觉审美感受。

三、影院空间中视觉环境设计的方法策略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影院空间的审美要求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影院空间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观影环境,还作为一种特定的传播媒介,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空间表现与视觉艺术结合空间环境中的设计元素被赋予全新的视觉思维之后,应先进行整体规划,分析空间内部的特征,考虑到与之适合的视觉元素表达,再结合内部空间的功能元素,使两者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视觉审美效果。影院空间视觉环境设计应在保证空间特征并且满足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基础上来进行,二者之间应密切相关。无论在空间中的哪种层面,小到一幅画、一个钉子,都应该是视觉元素信息传达的载体,都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设计。

(二)视觉艺术的主题化应用

影院空间文化内涵的表达,不仅仅是由放映空间的影片来传播,对于其整体空间的设计规划,都应达到一种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进一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准确查找最佳的视觉信息。但是,每个空间中的任何一个视觉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能够以适合空间的方式表达它们的功能、风格和效果,就要打破事物的常规设计形式,力求以最丰富的内容、形式来展现。但人们每天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视觉信息也是有过滤的,因为每个人每天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到底什么样的视觉信息能够让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另外,视觉信息要强烈,要不断重复出现,要在空间环境中整体应用,来深化主题内涵,促进空间整体形象的完美表达,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得人们对空间中的元素有着深刻的印象。

(三)材料及工艺的创新与运用

设计师要依据现实的材料和工艺,强化视觉信息的意识与想象。另外,科技的发展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成为了人们能够制作出更先进实际成果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更新变化,使得技术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要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更多新奇的可能性,就要依靠敏锐的创造直觉,以及不断创新的材料和工艺技术,深化空间主题,精准地运用空间中适合的材料及工艺表达,提高空间的审美层次,从而才能更好地加强环境中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影院空间形态设计,不能只依照自身想法与经验随意确定,要在遵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强化大众的视觉感受,展现出设计者的独特思想,探析大众对影院空间的视觉环境需要,从色彩、光线、材质三方面分析影院空间形态设计的视觉要素,了解到视觉感知是感悟空间的首要前提,这是重要的营造影院空间视觉环境的思维方式。视觉感知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官体验,它与听觉、嗅觉、触觉一起帮助人们感悟周边环境。影院空间视觉环境设计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艺术造型设计来营造一个舒适、幽美的空间环境,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视觉需求。因此,设计师要从人们的视觉层面入手,掌握基本的视觉原理,对物体外形、色彩、光线和材质进行相应的创新设计,运用视觉规律将最佳的环境效果展示在有限的空间里,从而提高影院空间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设计构成要素 篇5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主要研究了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十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商学习”设计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共同情境场 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协商学习

教学设计发展到今天,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类型。但以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设计的重点对象为划分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两大类。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从目前来看前者发展的时间较长,其理论与实践也较完善、成熟,而后者则是刚刚兴起的,但却是今后教学设计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主要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来研究它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设计模式。 一、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界定

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人才观。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创造人才,不是模仿型人才,更不是知识型人才。现代人才的具体特征是:(1)能力与知识是基础。具有宽广的知识面,1~2门有个性的`专业特长是形成较强实践能力、办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础,而综合能力又是现代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2)智商与情商是根本。既要有较高的智商,更有有较高的情商,智商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情商才是能否成功的根本。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大量能经受各种挫折与压力、坚忍不拔的人才。(3)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同样是现代人才观的灵魂。所谓现代人才,必须是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2.现代教师观与学生观。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是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现代教学观。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教的过程服务于学的过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只有科学地设计外部环境,使其适应学习的内部过程,学习才能顺利而快速地发生。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去积极参与、探索、思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充分认识学习过程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可见,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在这种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界定“学”与“教”的内涵:以“学”为中心的“学”即是以学习的问题(内容)、学习活动和学生为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以“教”为中心的“教”则是以教的内容、教的活动和教师为设计工作的主要问题,它处于设计过程的主要地位。

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首先面对的是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而它们又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所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的一些理论、原理、方法对教学设计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播活动,所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规律及其研究成果也就成为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同时还是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离开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规律的掌握而去设计教学过程是不现实的。

所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学习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www.xfhttp.com

体育品牌的构成要素 篇6

体育品牌的构成要素

品牌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这是品牌的最基本的概念。但是,现代品牌已经超越了区别的功能,成为企业形象和文化的象征,消费者从形象和文化中能感受到消费该品牌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心理上的价值利益。因此,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现代品牌的实质。故此,我们完全可以认同这样的说法,即品牌哲学,价值一,构成品牌最为重要的要素是它的个性特征与文化内涵。

早在00年的时候,国内一些研究品牌的人士就提出了“品牌人性说”。“品牌人性说”也被称之为“品牌人格化理论”。它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就象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个性的健康的大活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相貌、性格与行为方式、气质,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给社会提供着一种独特的人际交往价值。相貌、性格与行为方式、气质和人际交往价值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四大关键要素。因而,有的专家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也应该象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相貌、性格与行为方式、气质和人际交往价值,并且一一对应着品牌使用者(人)的就应该是品牌属性(相貌)、品牌个性(性格与行为方式)、品牌内涵(气质)和品牌利益(人际交往价值)。

设计构成要素 篇7

室内景观生态设计源自景观设计, 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哲学观念。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强调客观环境要体现天、地、人三者紧密共存、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以山水为骨架、师法自然的造园原则则强调了园林环境需与山水相默契、需体现自然意趣, 这些都为室内景观生态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应用借鉴。其中, 山水瘦石、花鸟虫鱼、阳光雨露是造园的主要自然素材, 也是室内景观生态设计构成要素的主要来源。植物、水、山石、光、空气是室内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需要依据自身室内空间条件, 依据相应的功能需求, 通过以上自然要素共塑生态景观, 营造出生意盎然具自然气息的适宜人们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商业室内环境。

一、植物

植物是景观设计的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将植物的自然属性引入室内空间中可以有效塑造自然生态的室内环境, 是最直接的室内生态景观表现要素之一。植物的花、叶、茎、根所展现出来的形态、姿态与色彩为室内人工环境注入了人工物所不能比拟的自然特征;不同植物的相互搭配, 形成不同的层次感, 能够随着季节变换而改变不同的颜色, 并散发出宜人的气味, 能够让处于室内环境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感受到与自然的联系与亲近;植物具有生态美学的作用, 从而有效调节人们的心理感受与精神情绪。另一方面, 植物的生物属性也使其具有室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植物可以吸收甲醛、二氧化碳、滞尘, 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可以将室内与室外环境联系起来, 并有效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 能够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为商业建筑的节能减排提供助力。

然而, 植物景观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业综合体内还仅仅是以陈设和小品的形式出现, 多以点缀的作用出现在商业室内环境中或者直接以人造植物景观来代替, 自然植物视觉上的生态美以及调节室内环境的生态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设计师应该重视植物的生态属性, 加强植物在室内可持续生长的技术研究, 加强室内环境生态意识, 将植物与景园结合或者以垂直绿化的方式, 大面积用于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 创造出具有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性的室内生态景观环境。在运用植物元素进行造景的同时, 还需要兼顾到植物的精神审美、文化象征、风格特性等, 如结合地域传统文化以“比”“兴”的造景方式引发我国古典的审美意境;或者以抽象修剪的植物形态体现西方传统园林的审美情趣;或者以简洁具设计感的构图形式体现现代设计与艺术风格。

二、山石、水体

山水造成了地貌的变化, 山川的壮阔雄奇, 流水的迤逦秀美带给人们丰富的自然景观感受, 山石、水体成为了性质迥异的又具有对比性的自然景观元素。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意思为仁者之乐, 就像大山一样, 岿然矗立、崇高、安宁;智者之乐, 就像流水一样, 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 此为“比德”的山水观, 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成为中国园林筑山理水的理论依据, 因此, 山石与水体成为了传统造园、造景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

1. 山石

“园可无山, 不可无石”, 中国古典园林中即以掇石为山的手法造景, 常以假山、石壁、石峰、石洞等形式出现。山石是室内空间中的垂直构图元素, 在空间构图中起到将景观和室内空间相互联系的作用。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山石一般以假山、置石、小品的形式来进行造景。通过不加修葺的山石, 以孤石、散石、群石的砌造就可以将山石具有的朴素和厚重的魅力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山石的姿态、大小配置水景;也可以师法自然, 模拟自然山水。通过其嶙峋或厚重的姿态、粗糙或细腻的质感给室内环境中的人们带来自然质朴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还可通过打磨、雕刻、雕塑等手段对山石进行加工和再设计:将雕塑、绘画、陈设等装饰元素和建筑空间结合, 表现出具装饰意味的巴洛克西方古典风格室内景观环境;也可以以抽象的几何形 (体) 的形态配合其它景观元素, 例如水景和植物景观, 塑造具现代设计风格的室内景观;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山石品种, 营造具地域特性的商业综合体室内自然景观环境。

2. 水体

水是最灵动最具独特气质的自然元素, 它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平静的水让人心境平和具有冥想、静思、包容的哲学意境;缓流的水生动、活泼, 具有刚柔相宜的美学感受;激流的水则汹涌奔腾、气势磅礴, 具有激情澎湃的力量。自古以来, 水就是人造景观的灵魂元素, 人们根据对水从喷涌、流动、跌落、激射到平静的运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 进行了水体的造景活动, 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主要有静水景观、跌水景观、涌泉景观、喷泉景观等几种形态, 人造水景除了水体之外还包含关于水景形成的设备设施、灯光、山石、植物、动物等。

水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静水景观具有生态稳定性, 在室内空气湿度的保持上具有突出的作用, 能够有效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 对室内温度也能进行调节;跌落与喷射的水饱含氧气和负离子, 能够补足氧气并促进环境湿度的保持, 对于水生物与植物的生长以及周围活动的人群有着重要生态作用。所以, 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进行水景造景, 可以通过其形、其速、其声、其生态作用有效提高人们在室内环境中的自然体验感。

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 静水景观多以池水的形式出现, 有下沉式、地台式、镶入式等;跌水景观, 即瀑布、叠水, 是室内大型水景的常用表现形式, 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视觉和听觉上层次丰富的、充满动感的景观效果;涌泉景观产生柔和的水声, 轻松惬意, 适宜小尺度、较安静私密的空间环境, 如专卖店、公共休息区等;喷泉景观则需结合喷嘴组、景观照明、背景音乐, 在电脑控制程序下形成变化丰富的室内水景观。商业室内水景造景需利用标志、扶栏、照明系统、防滑措施、水景深度控制达到安全性设计的要求;需要通过净水及循环系统控制水体内生物体数量, 避免形成水体污染;可将以上水景形式综合设计, 形成水上、水面、水中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可利用不同的水景观条件, 开展各种观赏、休闲、运动、娱乐等商业活动。

三、光、空气

温暖的阳光、流通的空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商业综合体室内景观生态设计中, 为了室内景观环境的可持续生长, 即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栖、动植物水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必然要考虑室内生态系统对光环境与暖通的参数要求。另一方面, 室内光环境与室内暖通也是保证人们在室内环境中舒适性的需要。

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光”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自然光环境与人工照明。一方面光为室内动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源泉;另一方面光在室内空间中通过光与影的表达, 光的明暗与层次, 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和人的情绪产生了对话, 是调节室内情感氛围的魔术师。应充分利用从商业综合体建筑共享空间、室内广场、室内商业街道的钢结构玻璃顶棚进入室内环境的自然光线, 在采光较好的室内空间中配合以室内暖通进行大型植物综合景观的设计营造, 室内植物可选择适宜室内生长的观叶植物和半日阴的开花植物。对于采光条件差或无采光的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 可选择阴生或半阴生的观叶植物, 以陈列、小品或垂直绿化的形式进行植物景观或综合景观造景, 应用植物补光灯可对室内植物进行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 补充植物所需能量, 保持、促进植物的可持续生长。此外, 还可通过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的设计, 在商业综合体室内景观中模拟、增强自然光照的效果, 营造或生机盎然、或欢愉、或精致、或温馨、或休闲的室内氛围, 对商业综合体室内景观环境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阳光灿烂的室内环境中没有清新空气的流通, 不论对环境中的人还是动植物来说都是不舒适的, 人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通风, 此外也需要合适的温度。室内暖通系统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三个方面, 近年来由于城市雾霾严重, 很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还增加了空气净化系统。要重视商业综合体室内暖通的合理设计, 为室内环境与景观环境提供适宜的通风与温度条件。

综上所述, 将植物、山石、水、动物等景观元素综合造景, 结合室内光环境、室内暖通系统可在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营造:即从室内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栖, 发展到其在季节循环中反哺于室内环境促进室内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实现, 构成室内总体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室内生态景观系统由此生成, 形成商业综合体室内环境中特定的生态格局,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在进行商业综合体室内景观设计时应该把握的发展方向, 也是商业综合体大型室内环境中人们对城市自然环境亲近向往的生理与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沈渝德, 秦晋川.室内景观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第一版.

[2]刘平平.景观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4.

[3]赵黎黎.山石在室内景观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4 (17) :104-105.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美学构成要素 篇8

关键词:环境要素;文化要素;心理要素;居住景观设计美学

1环境要素

设计离不开环境,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环境分为非生物自然环境和生物自然环境两类。那么设计行为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时代的历史社会环境中,才能产生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需要和创作内驱力。居住区景观设计行为所需要的材料、技术、信息,都来自相应的环境。

1.1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分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两个类别。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地、山川、河流、气候等。生物环境包括动物、植物。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的,所以必须遵循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当地的植物类别、气候情况、地势情况都影响设计的可行性原则。比方说以当地美观的植物为主,搭配种植于居住区,多雨的地区应多考虑雨水的排水问题和景观的亭,廊等避雨设施等。这符合设计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也符合美学构成要素,体现出当地的景观环境特色。

1.2社会环境要素

社会环境要素可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军事环境、宗教环境、技术环境、习俗环境等。这些要素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着手研究其环境要素,特别是社会环境要素,从中获取原料、技术、知识、人力、规范等的支持。因此这里谈到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是综合性的行为,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一个区域的原料、人力、技术等方面的社会环境要素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美学构成要素之一。

2文化要素

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参与和展开。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是人们在一定环境范畴中所产生的共识。那么居住区景观设计就是将文化的精神层面物质化再通过物化的精神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形态。文化的发展是动态的,每个时期有其主导的文化。同时文化还具有区域性的差别,如中国的漆器艺术和日本的漆器艺术在形式感和工艺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符合当代区域文化的大背景,这样的设计才能符合当代的美学需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师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赋予作品以时代内涵。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特别要注重其人文内涵,通过雕塑作品等将其展现出来。这样的景观设计有了点睛之笔,更加符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特征。

3心理要素

当代设计已经不是单一的学科,讲究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互补。居住区景观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是较为直接的。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设计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这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当然对景观设计的美学要求也是有影响的。试问不符合心理和行为规范的景观设计又怎么会美呢?那么从心理要素上居住区景观设计美学构成要素大致区分为,色彩感、空间感、比例与尺度感,形式感。

(1)色彩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神经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视觉是能动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强。色彩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不同是色彩给人的感受不同。色彩有冷暖、轻重、软硬、强弱、明暗、愉悦、宁静等不同的感受。作为休闲生活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把握色彩的协调,包括硬质景观的设计和植物绿化配置。硬质景观道路铺贴的整体色彩倾向由材料所决定,以灰色花岗岩为主。黑色大理石做为立面装饰效果较好。绿化设计也应在整体颜色协调的基础上,在局部主要区域进行点缀。特定区域如儿童游乐场等,可以强化色彩的纯度,营造愉快的气氛。

(2)空间感。空间的营造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点,对于空间的感受是人们的共同心理规律。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营造合理的建筑与它周围环境的空间。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区分出不同功能的景观区域。通过开敞、围合,半围合等设计手法来实现。如入口处一般设置在较为明显的,交通方便的区域。空间形式较为开敞,易于辨认。休闲区绿化较为多样化,绿化量较大。可以隔绝外部的噪音干扰。一般有较好的围合感,配合休闲散步道使景观具有层次感。树池树阵是休闲聊天的较好场合,可设计成半围合空间容易识别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运用点、线,面的结合可以很好地组织空间。1)点是最小的形式单元,在几何学上,点是没有长、宽,厚度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点可大可小,它是一个几何图形符号。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点可以是主要或是次要的景观节点。如休闲活动区,也可以是中心水景。2)线是运动的,它具有方向感。康定斯基这样来比较点和线的不同本质:点是静止。线产生于运动,表示内在活动的紧张。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线可以是道路系统也可以是绿化带和楼房的交界线。线是灵活的,具有动感的。通过线的设计能活跃整体。不同角度的线,各种曲线、弧形线、波型线、变化随机的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运动状态。3)面在几何学意义上,面是指由线的移动所产生的有长度、宽度而无厚度的形迹。大致可包括平面和曲面两类。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面可以视为有较大面积的景观空地或绿化,景观设施的立面等例如在威斯康星州斯普林格林的住宅东西塔里辛中,无论是其外部还是室内,那些巧妙的、有些地方是复杂的立面、斜面、大小面的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比例与尺度感。重视比例的传统,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斯拉斯派关于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建筑十书》中也强调建筑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众所周知包豪斯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普遍重视比例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门类也同样重视比例和尺度。除了硬性规范的消防通道标准外,其他的比例和尺度也很重要。景观构筑物与构筑物之间的比例尺度,以及景观构筑物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尺度关系都同等重要。

(4)形式感。现代设计强调其形式感,个性化的形式实质上是设计语言的多样化所带来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和建筑的配合,小到从细部元素,大到风格都应该是统一的整体。居住区景观是建筑的一部份,和建筑密不可分。从这点看来从设计建筑开始,景观设计就应介入。往往在多数情况下被人为的忽略了。为了弥补之前的配合不足,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就应更注重于形式感的设计,在符合建筑风格的前提下设计景观形式亮点。提高区域识别度,提升居住区文化品位,创造形式上的美感。

以上诸要素使得居住区景观设计具有其特殊性,在把握美学原则的同时。也应考虑设计中的规范。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学科,需要考虑环境要素、文化要素和心理要素。同时对于设计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要求很高,优良的文化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是优秀设计师所要具备的品质。在当今的学科交叉十分普遍的时代,学科之间的互补性日益明显,努力做到触类旁通是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邓政.环境艺术小品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宇.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东南大学出版社.

[3] 汤晓敏,王云.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 李瑞君.环境艺术设计十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篇9

张羽翔

从念书到现在,我对二王书法一直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在进行钻研。从年轻的时候,在西方的形式构成理论的影响下,我切入了书法,也切入了对二王的学习。慢慢地重新回归到古典之后,越来越发现传统的东西非常的博大,甚至觉得魏晋时期的书法理念或者说我们一般说得晋唐书法的理念,实际上和我们现代的观念在很多地方上都是吻合的。慢慢地我就做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尤其是在书法形式上去研究它跟传统文化的一些关系。在研究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关系上,从纯粹文化上的研究,我们的理论文章一直出得很多很多,包括在美学上面的研究,在哲学上面的研究。但具体地在书法的形式上,一招一式上,一点一画上,它是怎么跟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挂起钩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历代在实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专注于传统形式的艺术表现这方面的研究就少一些。我毕业以后,恰好就一直把形式研究做为一个课题。于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也慢慢地关注书法形式原理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关系,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就是我对形式研究的部分心得,也就是——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书法形式构成一般指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汉字形象,黑与白构成的形象。基本要素指得就是书法形象。一个书法形象是由哪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要素组成的呢?我总结了一下,基本要素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组成的,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任何一个书法形象都是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的结果。今天下午我主要就这五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讲,每一个要素在书法形象、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也就是它们分别在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干什么活?它们的职能是什么?

首先我们讲线方向。书法中的汉字实际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线组成,线的方向也就是书法形式、书法造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根线,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书法上,线的方向实际上只有三种:横的,纵的和斜的,也就是汉语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除了横和竖以外,永字八法中的点、捺、撇、挑都是属于斜的方向,包括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是属于斜的方向。

我们先来讲书法艺术和方向的关系。书法艺术,用艺术的是话就是说它是文化方面的要求,审美方面的要求,和实用没有关系。如我们写一个三,为了实用,为了看得懂,所有印刷的三字都只有一个方向的,都是水平线。在传统的书法教科书中,横的方向实际上已经归并好了,只有三种,也就是平横、仰横、俯横。我觉得这一种在作为书法艺术就马上区别于实用了。写一个横从实用的角度,有一样就够了,它不需要那么多的变化。但在书法艺术上,如写三字(张老师写了一个上仰,中平,下俯的三字),它有仰,有平,有俯,与实用性相比,它就丰富多了。在视觉上,不仅有了直曲的变化,还有仰俯的变化;在技术上的话,难度大了,丰富性也增强了。意思是说,写实用的三字它的方向只要三直过去就行了,用的是同一招,写书法的三字,运用平、仰、俯三个概念,实际上就用了三招,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三个笔势动作。线方向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笔势。它主要就是毛笔运动的方向、轨迹,往哪里去,这种势是直的还是曲的,曲的是带仰的性质还是带俯的性质。它就是笔势的关系。我觉得学书法,笔势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干什么事情首先是方向要明确。方向不明确,那目的地你就走不到了。所以说,方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临字帖,如果你对线的方向判断不准确,你就写不出线的那些变化。就像我们写三字,你要写出三个横并不难,关健是你有没有写出原作的表现性,也就是这种平、仰、俯。就是基于审美表现性而创立了这些平、仰、俯的概念。竖跟横一样,也有三种:直、向、背。传统中把后两种叫相向和相背。相向就是脸对脸,脚对脚;相背就是背靠背。稍微解释一下,相向和相背是相对于方块字中间的位置而言。

横有平、仰、俯,竖有直、向、背,在传统理论书中,往往就是把这种关系,统称为相

背关系,实际上无非就是说横和竖的关系,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么几个变化。一般情况来说,平和直是属于稳定式,仰、俯、向、背就属于变化式。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说线方向的时候,一个横,一个竖,实际上汉字字形的基本表现形式就出来了。我们说方块字就是一个方形,你加上仰、俯、向、背就可以导致整个方块字或者是方,或者是圆。也就是说方块字的字形它的表现范围无非就是两极,或者是方,或者是圆。我们在写横或写竖的时候,习惯用什么样的笔势,多了之后就可以导致什么样的字形风格。做为平和直的话,我们说这种稳定性,是印刷文字的要求,是一种标准字。除了印刷文字以外,所有的手写文字都属于个性文字。比如我们拿方和圆的字形分别来进行说明。方就是楷书中以欧体为代表,圆就是以颜体为代表。欧阳询的字就属于中间比较紧,但向四周发展,传统说是比较险峻,可以说是对四个角的张力比较强,扩展性比较强。颜体可以说是没有棱角或棱角不多,里面很空,很宽博,显得比较饱满。这两种造型实际上是说他们在写这些横竖笔画的时候,那些直曲习惯性的运用导致他们的风格不一。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线方向对字型风格的关系。从临字帖,看字帖学习的角度,我觉得首先是对这些最基本概念的判断。这种判断要求我们首先判断每一个横,每一个竖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这些是书法形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我们称起首式。我个人认为这些概念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核心概念,其他的文化内容,我认为都是次要的。这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哲学。意思指的是书法艺术从它开始的时候,本身就是按照哲学原理来写的,来操作的。对汉字的学习,对用笔,对任何东西的学习,首先体现的是辩证法,也就是阴阳哲学。仰、俯、向、背就是作为方向上的这种矛盾。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其实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是阴阳大”道”的思维。什么事情,就分出一个阴,一个阳两极,中间有一个状态作为平衡。中国的汉语中很多词都是对偶的,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按阴阳、两极方式来分的:有正一定有反,有直一定有曲,有刚一定有柔,有动一定有静,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汉语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反义词词典,其实在中国的汉语里面,反义词词典是很重要的,往往教你一个词,就是教会了你另外一个词。实际上书法在形式上的重要性主要就是体现这种传统的哲学观,这种阴阳哲学。我自己认为这是规律,或者也可以称为法。自然的所有变化无非就是阴阳两极相生相克,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回过头来我们说,当我们用这种概念去判断晋唐书法作品的时候,这些概念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具体地看看,仅仅是在线方向上,字型可以写成方型,也可以写成圆型。传统里边,把方型称为开势,把圆型称为合势。开与合本身就是两极的发展趋势,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实际上也可以标志着阴阳两极。每个人个性不同,取向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可以看到他们在线方向和笔势上的表现性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因人而异,用开也行,用合也行,用其他方式也可以,但不管用什么东西,任何时候都应该看到这种概念在里面:或开或合,或仰或俯,或矛盾或协调,在这个里边始终有阴阳大”道”的自然规律在体现。我觉得这种东西才是书法开始作为实用写字发展为文人自觉追求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我自己通过形式分析,历史资料的比较,拿晋唐的书法跟它们同时期的民间书法来比较。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民间书法它的直曲没有规律性的,姿态可能变化很大,但是它不是按照一种阴阳矛盾的这种组织来进行配置的。开开合合等,民间书法是随便写的,它不像文人书法有一种很清晰的脉络。我打个比方,在文人书法里面,很少看到写一个三字,三个笔画用的完全都是一招。但在民间书法中就比较常见。比如说写经,它的笔画可能有一定的粗细变化,有一定的长短变化,有一定的提按变化,但基本上所有的起笔收笔都差不多。它要不由一种统一性去协调,要不它的那种变化就是乱。文人的书法就不同了,要不三个方向都变,要不两个方向一致,变一个,属于二比一这样的对比。意思就是说,文人书法没有三招连续都是一样,像程咬金的三把斧,只有三招。什么叫做文人?我觉得就是这样,不好好写字,就是要在实用写字里面玩出点名堂来,他们不是要让字写得怎么方便,而是要让字怎么难写,他 2

们就是把实用写字复杂化。在东汉蔡邕这个时期,已经说明在书法不是当作实用,而是当作艺术来玩。怎么证明呢?赵一有一篇文章叫《非草书》。这篇《非草书》实际上就是给皇帝的一篇奏折,类似于现在的监察委员会或者说现在的人大代表写的一个提案。提案就是说,这些读书人在太学里面(太学我估计就像现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学府)。他们写字不是为了学这篇文章多读点书多理解一点里边的文化内容,而是每天在那里练字,相互之间在比较谁的字好看,谁的不好看,为了学书法弄得衣衫不整,形成了这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古人说的玩物丧志。也就是说这批读书人在里面,竟然整天在那里学书法,用草书来记课堂笔记。做笔记是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写心得用的,显然用草书做笔记的,是不实用的。但这帮人玩就是这些东西,来表现个性的东西。我自己觉得就是说,他当时写这篇奏折就是向皇帝提议要禁止这种玩物丧志的风气。但我们就是因为有了这篇文章,就可以证明书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读书人(文人)不是纯粹地为了写字,而是把书法作为艺术表现来进行追求。我觉得他们在写字过程中,一点一画之中,发现写字的东西跟他们所学的老庄(老子、庄子)的矛盾,最基本的这些古哲学概念关系,一些阴阳大”道”的东西完全可以挂起钩来,完全是可以对应的,完全是可以相通的。既然可以相通,它当然也就可以体现每个人这一套阴阳文化,对自然的不同看法,也就是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个性表现。我现在依然查不出书法它为什么叫书法,我在理论上要找这个词,最早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但是我觉得书法这个法字,很能够体现“古哲学”这个东西。我觉得从东汉人开始,文人实际上就是在实用写字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套方法。立法,立的是区别于实用写字艺术的法,所以在唐代以前的书法理论里面,百分之七八十的理论文章的篇名都是用的是法家兵家的术语。《九势》、《笔势论》、《四体书势》、《笔阵图》等属于法家兵家的术语比较多。也就是蔡邕他们开始,实际上写字这个东西,都是属于造型的学问。摆一个字如何摆法,这完全和布阵一回事。法家就是专门研究形式的,这一方面的术语也特别多。我觉得而儒家的术语,或者说是儒家文化进入到书法里边是属于唐代中期才开始的。

讲到形式,我觉得平仰俯,直向背就是书法形式的道理。做人也好,做书法也好,我觉得首先是要讲道理。不管是好人坏人各种性格是怎么样,必须得建立在讲道理的基础上。所以我个人的书法审美观,包括教育观,我是倾向于讲道理的,也就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道理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我提倡的书法学习方式,就是道理的学习方式。就算是在教学上,我们能教的更多的也是道理。而情感是属于个人流露的东西,每人个性不一样,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不好学的。就算你在学书法时看到了那种情感表现,要学那个人的情感,你也学不了。徐渭的东西多好,情感多充沛啊,可你再怎么学,你也学不到那种情感。你是无法体验他的那种情感。这意思是说,情感恰好是很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在读书、做学问里边自然而然会带出来的,这个东西恰好不需要去个别太关注。如果说,你以情感去做为追求的话,恰好我觉得这就是走形式,就是装了。

现在讲斜线。在中国的哲学里边,我们说了,它只有两极:横和纵。这个斜线,我就没有在汉语里边找到专门的术语。横和纵有东南西北,斜线就找不到专门的术语。这们的话更加证明,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两极的。一极概念就是横和纵,东南西北,而西北啊,东北啊,就属于二级概念,也就是说二级概念是一极概念的合成词。我们说斜的笔画在书法的笔画中是最多的。除了横竖以外,点、撇、捺、挑、钩都是属于斜线,斜线实际上出现最多。在书法中斜线起什么作用呢?起平衡作用。斜线就是起平衡阴和阳两极的这种作用。打个比方,我们写一个米字,当斜线在45度的时候,相对于横竖这两极矛盾它是处于不偏不倚的;如果我这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小于45度),现在就是横势强;反过来,我那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大于45度),它就是纵势强。这就可以说明斜线起平衡这个作用。说起来斜线很多,很不重要,但是斜线恰好是作为横纵两个基本矛盾争取的对象。我形象的说法,横和竖就是共产党,国民党,斜线就是劳动人民,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跟着两党关系的历史形态偏向都 3

平衡的时候,也就是三国鼎立的时候。谁能够让人民跟着走,谁就胜利。横和竖的两极矛盾,谁把斜线争取过来的,谁就胜利了,也就是谁的势就强。实际上教科书里边,所有的斜线笔画都标有了这个,比方说点,斜点,平点,竖点;撇,平撇,竖撇,平撇,都已经标好了,是偏重于哪一边的势的。但具体运用的时候,就看你希望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的势。这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临字帖的话,真是是应该对概念要特别地熟悉,要看准。横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竖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写每一个斜的笔画,它到底斜到什么程度,是不偏不倚的45度角,是偏纵势的还是偏横势的?这些方向你一定要判断准确。你不判断清楚的话,我们说实际也就是你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立场都搞不清楚。做领导的最怕的就是对群众的立场搞不清楚。

这些方向的基本概念一讲清楚以后,就是说,你临字帖的时候,特别是临那些经典作品的时候,人家笔画的方向,也就是笔势,不是随随便便,自然自然乱写的。乱写它不会成为千古的经典的。特别是越是经典的越是这样,如《兰亭序》《祭侄稿》这些东西,不要临一个大概。我觉得意临应该怎么样的意临,就是说字帖是怎样的,这个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但它的的确确是有这样的笔势。你就把它做得充分点,我觉得这个才叫意临,我强化它里面那看不到的,内在的笔势,这个叫做方向的意临。我们现在需要训练的实际上就是说对它内在的那种势的敏感。我们在临写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写平和,写得不险峻。当我们提示了之后,你就的的确确会感到这种技术难度等什么东西都很强烈了,难度很大。我们说经典作品就是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但一分析起来,里边各方面都是很强的。我觉得这二十年来,我们学明清的书法特别流行。但作为我个人,我一直坚持学习晋唐,二王的东西,我觉得在内在的分析上面,我得出的结果是晋唐作品里边所走的矛盾的势,尤其是两极的跨度,都要比明清的强多了。我个人认为连视觉张力也强得多。我们现在临字帖,看字帖,对原作的,对它的那些笔势,线方向所体现出的阴阳道理的敏感,这个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就讲到这里。作为方向的学习,实际上我们说了,基本上是六个概念,横判断出平仰俯,竖判断出直向背,每一条斜线又是三分法,偏哪一种。实际上你判断清楚了,夸张一点,你容易写到的的特征就更强。

汉字形象,除了方向关系以外,它还有一定的线长度关系。这也是书法造型的表现,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之一。线长度实际上决定于用笔的起止点,每一根线条的长短,是由它的起止点来决定的,也就是线长度的关系。最外围的这些起止点连接起来的那个造型,就叫做一个字的基本形。临帖写得像不像,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形抓得准不准。而形抓得准不准,就是说起止点,方向对了。打个比方,我写三,一个横我写长一点,写短一点,这个基本形都有了变化。实际上怎么变,它还是一个三,但造型不一样了。我们说的基本型,实际上我形象的说法,它就像国家的版图。这几个点连接起来,这都是国家的界碑,长一点出去,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内蒙古我们就收回来了,就属于这样的意思。反过来,应该要这里,咱们写不到,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就丢了,我们就卖国了。那我指的就是说,基本形和线条起止点很重要。而这个基本形的变化,实际上就靠线条的长短,也就是说,你想这个字型的变化,实际上更多地在线条的长短上。特别是到书法造型跟上下左右之间的呼应顾盼的时候,跌宕感的产生完全靠的就是这个东西。我左边伸长一些,它就变成这个姿态,我缩短,它又变了姿态。线长度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临字帖的话,一定要对外围的影响基本形的那几个点判断准确。判断不准确或整个内容判断意识都没有,光是凭一个大概的感觉,我觉得就不行。我刚才也说了,形象的说法,把基本形作为国家的版图的话,古今中外任何的国家领导人对主权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寸土必争的,没有什么可商量的。牵涉到这个点的重要性,国家领土的完整问题。所以说,线条起止点的训练必须严谨。笔势和基本形(也就是线长度),都是属于书法造型里边很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毛笔怎么走,方向对不对,一个是走得多长,还是多短。

线位置关系的话,就是专门解决内部关系的。什么叫线位置关系?就是说一个字里边不同的笔画,如三的三个笔画,这三个笔画到底放在什么位置上。这一横我可以放在这里,也可以放在那里,方向、基本形都是准确的,但是因为三个笔画的疏密关系不一样,它就可以导致上紧下松或上松下紧。刚才讲座之前,有个先生问我:在书法创作中如何表现个性?实际上现在就属于这样。我想运用稳定式的时候,那我就匀称一点,稳定性就强。我想让它有矛盾,就拉开疏密关系。那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这与个人审美有关。平和一点的人,就可能采取匀称一点的就比较多。年轻人喜欢张扬一点的,他可能就采取矛盾的比较多。当然,同样是玩疏密,水平有高低之分,有玩得高明,也有玩得过分。就打个比方,写三字的时候,在民族文化审美心理里边,像三横写得匀称就属于常势,这种疏密方法就很常见的。写三字就成上松下紧的,这个好像有点反常。就是说什么叫变化,我想追求哪种疏密变化,是这种还是那种,你喜欢怎么当然都是可以的,只要大家看了可以接受。但太过分了,都不行。如果变化一过分,就显得做作了,变得为弄这个疏密而弄这个疏密。按理来说,变化的角度本身是为了丰富的。但是一过了这个审美尺度,就太另类了,审美心理偏得很厉害,就是说反常反得过分了。过分实际上就是做作。

这个线位置的内容比较多,像现在讲得就是间距关系。间距关系主要指的是同向线的关系,同一个方向的线,主要看它的间隔距离。汉字里边横线是最多的(刚才我说是斜线多,但是斜线不是单一的笔画,斜线的类型比较多。所以说横线特别多)。同向线一多的话,你就要看它的间隔距离。判断它是等距还是不等距就够了。等距就是稳定式,稳定式就是静,容易导致安静,安定。不等距就是就是有疏密,有变化,就容易导致动,有动感。如果你判断清楚了,实际上你就把基本矛盾关系抓住了。

线位置第二个关系就是交接穿插关系,它是专门指异向线的关系。你看两个连接的笔画,你就要知道是什么关系。就是说交接穿插主要看什么东西?主要看分割。它到底是怎么一种分割?是中分还是偏分?中分也就是在中间的位置,偏就是偏上偏下,偏左偏右。中就是稳定式,偏就是变化式,这都跟疏密,动静有关。

第三个就是连断关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打个比方,写个宝盖头,这样叫连,这样叫断,都可以写的。连它就显得紧一些,断它就显得疏朗一些。它也是书法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方式。任何的笔画都可以处理成紧一些或疏朗一些。比方说我们现在写一个宙字。像这样就显得紧一些,这样就显得比较松。从可视性的角度它都是可以的。在完全紧和完全断开的尺度当中,这连断关系实际上有很多可以做。如宙字的由部,可以写成左紧右松,也可以写成右紧左松。紧就标志着合;松,它的空间就对着开放,就标志着开。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开合关系是需要看左右行的呼应。那些笔画之间如何呼应?上下之间如何呼应?你怎么组织这个势?怎么组织这疏紧关系?像这些,在传统经典作品中都是体现得非常丰富,非常地完美。对于这个连断它们可以任意组合的。在连里边,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叫实连。第二种叫虚连,第三种叫穿连。断基本上只有远、近的关系。

还有一个更加细节的关系,就是搭接关系。搭接关系主要是在指折笔的地方。比如写一个口字。也就是这些笔画转方向的时候,变化方向那个地方。一个口字它可以写成不同的口,这就是搭接方式的不同。在折笔这个地方,横和竖是谁出头的问题,谁堵谁。实际上在汉字里边,它具体地运用,这些折笔的地方我们会出现很多。比方说我们写一个品字,你全部都用一招写,就显得很没有才气。实际上这些搭接关系修理一下都是没问题的。我有一个口是不偏不倚的,另一个我处理一下,还有一个我再换一种搭接方式。那我们说书法的微妙性就在这里,它不至于来来去去只懂一种方法,这样不耐看。我们说经典东西真是非常地耐看,看晋唐人那些的东西,具体的在细节里边都是非常耐看的。那在民间书法里边,它可能疏密关系有大有小,看起来变化很多,但实际上在很多细节的处理方面,都只有一两招。像看文人书法的时候,实际上很自觉地写一个品字,真的都是很微妙的。等下我们讲线形状、线质 5

感的时候,它还牵涉到笔画粗细的问题,那些是更加细节的折笔。比方说写钩,可以写成很多不一样的钩。

线位置的内容就这四个方面,东西比较多:间距关系主要是同向线的,看它是等距还是不等距;交接穿插关系看它是中分还是偏分;连断关系到底是连是哪一种,实连,虚连,还是断连,断是看它断开距离的远近,你先有一个理性的判断。第四个就是搭接——更加细节的处理。

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这三部分都属于书法结字(结构)、字法方面的内容。线方向就是笔势,主要决定笔势,手的运动方向对不对;线长度解决基本形的问题,就象国家版图,形状准不准;线位置的关系就象专门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是属于版图里面的。一个汉字里面哪疏哪密,是属于字内部的问题。而线形状和线质感就属于书写范畴的。书法中的空间主要指的是黑和白的关系,线形状和线质感作为书写方面的问题,只解决黑那部分的问题,也就是黑的那部分单根线条的问题。我们先讲线形状。

任何一根线条在视觉上都有一定的粗细宽窄,这是看得见的。而我们说用笔是看不见的,应该说,正宗的笔法是没有的,都是猜出来的,就是在粗细上估测它。这些粗细宽窄是在用笔上利用提和按决定的。注意,用笔在用词上任何时候都是对偶的:提和按,粗和细,宽和窄,这些都是矛盾的。线条形状最基本的有五种:平动,就是粗细一样的;由粗到细;由细到粗;两头粗中间细;两头细中间粗。我们判断一根的线条的时候,实际上也要对它的提按方式先有所了解,你不了解就做不好,人家到底是渐提还是渐按,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中段提按的方式以外,属于中国书法特有的用笔,就是起始点的形状。西方的线条它也有起伏提按,也有粗细,但对这种起始点特别有讲究的恰好没有。而书法的话,起始点就蕴涵着更丰富的,难度更大的用笔内容。也就是说,笔法更多的内容在起始点上。起始点说大的,就是方和圆的问题。方和圆是指视觉上看到的,在操作上是由笔锋的藏露决定的。藏和露也是一组矛盾,就象提和按一样,都是相反的一种运动方式。所谓方,一般有锐角的这种都属于方,尖也属于方,完全的平也属于方;而只要是没有锐角的我们都可以归于圆。相对而言,在行书里面,露锋的情况就比较多,我们分析方笔的话,有尖的时候只需要区别它是顺锋还是有个逆锋就行了。露锋好解决,现在最关键的话是藏锋。笔法的内容就是一个藏锋的方式,一个是顺写的“8”,一个是逆写的“8”。顺的话接近于转,它的源头来源于篆,甚至也可以说顺转这种笔法实际上就属于外阔;逆的话来源于隶书,相对来说“折”多一些,出现的效果是方的感觉强一些。我们说写一个“三”字,完全顺锋的,然后有一个是有顿的或者其他的,它就显得难度大了,起始点的变化也大了。一个横我们可以顿一下做个方笔,一个可以一边方一边圆,一边粗一边细,另一边又差不多是平动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里边,我可以不管造型或者造型上我就采用稳定式,不加以变化,因为在造型上变化的话太表面了。我不在空间造型上玩这种姿态的变化,我的矛盾主要放在用笔上面,用提和按这些东西,或转或折,或顺或逆,或方或圆出来的效果。这里我们说结合线方向笔势,线条的长度关系,线位置的疏密等,再牵涉到提按方式,线条形状的方式,实际上在一个字里面,我们说过的对偶概念至少有十组道理在里面了。为什么说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呢?我的理解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好象没有形象,貌似简单,但实际上整个宇宙世界好象所有的概念它都囊括了。这关键是你会不会看。我们必须要对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去熟悉去明白,会去那么看,只有你看到了,或者你表现的时候你有意识的把这些概念弄进去了,人家才会感受到你的内涵。

其实我们说欣赏,从技术上,从形式上体现哲学的概念就有那么多的那么丰富的关系,应该说已经有很多的文化内容了,如果再加上艺术家本身的文化修养那就更多了。我觉得我们恰好强调了形式之外的东西太多,反过来人家形式上体现的文化内容反而不会看。你看,随便一个当官的写字就是书法,随便一个大学教授写字就是书法,好像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冒 6

充书法家。实际上我们说了,从传统里面的经典书法家,一招一式,一笔一画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出手就是合道理。我们现在很多的大学教授、文化人其实对这些东西都不懂,有很多的文化内容在他笔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情感是有的,道理没有了。但你说情感谁没有呢?连傻子也有情感啊!换一句话说,现代很容易凭谁胆大,凭谁敢乱写,谁就象个艺术家了。但这像装疯,他装疯装半天,一组矛盾一点道理也没有,只是在那撒野。你看像赵孟頫等这些高手,貌似平和,实际就玩了很多矛盾,人家就像玩太极拳,内功很深厚的,这个是线形状!

下面讲线质感,线条质感就是我感受到的线条一些肌理、质感、效果,比如说线条的干湿、浓淡、虚实、力度感等,就是说这个线条软了,这个线条硬了。前面讲的四部分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复制,惟有这部分是不能复制的,到这部分我们才的的确确地认识到书法的灵魂。我就是说:线条质感就是书法的灵魂!比如说描红,一个小学生描,一个书法家描,描出来填出来效果是一样的,但是稍有经验的人就看得出来,这个小孩描的没有力量,这个书法家描出来就是有力量,这个区别就是力量感,就是线质感的问题,形状造型可以做得一样,但就是线质感做不出来,嫩就是嫩,工夫没到就是没到。同样拉一根线条,纯粹拉中锋这样过来,就牵涉到力度感的问题。这种要靠经验,很微妙,很玄妙。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怎么来体现线质感呢?这线条质感的话所牵涉到的方面太多,首先就是工具。工具的不同,马上就会导致线条质感的不同,狼毫和羊毫写出来线条质感就不一样。牵涉到材料,写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写在绢上以及毛边纸上它们出现的质感又不同,包括我们说执笔的姿势,执高还是执低,五指执笔还是三指执笔,回腕法以及其他方法,执笔方式的关系,运笔过程中的关系,运腕还是用指,它都会导致一些不同的效果。具体到人的心理,艺术家的心理,更不一样了!比如吃饭饱点或者饿点都不一样,像我自己就是饿的时候肯定比饱的时候写得好。饿的时候反而有感觉,写得有力量,饱的时候写出来有点松松垮垮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更何况人的那些喜怒哀乐,情趣心理问题,更加没有办法控制了,高兴的时候和郁闷的时候,发怒的时候,酒前和酒后都不一样,我们说质感的问题牵涉到气息,线质感跟手上的信息,心和手这种很微妙的关系很密切,你知道什么效果,但是你想做做不出来。自己刚写出来一个比较漂亮的飞白,但是结字不完美,重写一个,结字漂亮,但是漂亮的飞白写不出来了。传说中王羲之对当时那《兰亭序》不够满意,回来的时候又写了很多张,但是还是不如第一张。这意思是说,他认为第一张该改的毛病他都可以改好,但是第一张有的那种最好的东西他做不出来了。那我觉得这种做不出来的气息等就跟线条质感有关系。你说哪方面圆一点,哪方面虚这种都可以做出来,但每一次体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可能写的时候还没有吃饭,喝了点小酒,还罚了几杯酒。当时还没有吃饭,饿着,写得不错,但是吃饱了回来以后再写就不是这种感觉了。

关于形式的基本要素,我这里主要是讲了一个书法造型,任何一个书法造型都是这五个要素(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同时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书法现象也可以说是由这几个最基本要素构成的。我们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了解以后,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做得更细些。同时我觉得这些概念中的对偶关系都是很重要的。从历史的发展上,蔡邕他们这些人创立了这些东西。他曾说过:书实际上是从自然规律中提取规律的,你只要学会分这个阴阳。阴阳实际上是个原则,实际上就是动静原理。你一懂了以后,我们说这些具体的概念,你就会一一组织它们,有效组织它们,就肯定会有形式。那每个人在这套规则里面,你怎么去组织?怎么去把你这个感觉表现出来?我认为情感是不需要的。比如我今天喝了酒,我喝酒的时候同样可以表现了这套道理。情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惟有道不能变,天变地变惟有大道不能变。近期我反思的结果就是书法过去的话是修身养性的活动,体悟古文化高层的玄学哲学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很实用的。从传统角度它不讲创造的,每个人就是在 7

已经存在的那套阴阳大“道”里面自己领悟,个性的领悟,你能个性地领悟出的那个“道”就是好的东西。现在讲创造,就是我跟别人不同我就是创造,尽量要把创造跟别人不一样,感觉就在那变形,凭谁写得大胆,不大胆的凭谁在嘴巴上能侃,谁能在古代文学上能多侃点,什么老子、庄子、儒家论语多背点,但是实际上写出来全不是那回事情。我的意思就是说形式的角度我们缺乏跟文化的沟通,至少我自己认为在教育上面我们这套东西我们断了。如果是少儿教育的角度,我自己的倾向就是说如果少儿学书法,比如让一个孩子写一个“三”字,去理解提和按,去理解阴阳矛盾的这种概念,这远比他去写一手规范的字要好得多。因为他在写这个字知道我们古时候的文化人在实用的东西里面把很高深的“道”表现在里面,他以后可以不成为一个书法家,但其中的道理他通过最基本的“道”都是触类旁通的。我们现在就是写一个规范字,写得整洁大方,好象说是继承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什么感情,我觉得没有什么感情,无非就是把那个字写得端正。真正的传统,真正深厚的这种传统,文化的这种思维方式,思辩方式,对事物的这种观察方式,感受方式其实他都是不懂。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张羽翔

从念书到现在,我对二王书法一直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在进行钻研。从年轻的时候,在西方的形式构成理论的影响下,我切入了书法,也切入了对二王的学习。慢慢地重新回归到古典之后,越来越发现传统的东西非常的博大,甚至觉得魏晋时期的书法理念或者说我们一般说得晋唐书法的理念,实际上和我们现代的观念在很多地方上都是吻合的。慢慢地我就做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尤其是在书法形式上去研究它跟传统文化的一些关系。在研究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关系上,从纯粹文化上的研究,我们的理论文章一直出得很多很多,包括在美学上面的研究,在哲学上面的研究。但具体地在书法的形式上,一招一式上,一点一画上,它是怎么跟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挂起钩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历代在实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专注于传统形式的艺术表现这方面的研究就少一些。我毕业以后,恰好就一直把形式研究做为一个课题。于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也慢慢地关注书法形式原理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关系,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就是我对形式研究的部分心得,也就是——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书法形式构成一般指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汉字形象,黑与白构成的形象。基本要素指得就是书法形象。一个书法形象是由哪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要素组成的呢?我总结了一下,基本要素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组成的,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任何一个书法形象都是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的结果。今天下午我主要就这五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讲,每一个要素在书法形象、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也就是它们分别在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干什么活?它们的职能是什么?

首先我们讲线方向。书法中的汉字实际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线组成,线的方向也就是书法形式、书法造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根线,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书法上,线的方向实际上只有三种:横的,纵的和斜的,也就是汉语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除了横和竖以外,永字八法中的点、捺、撇、挑都是属于斜的方向,包括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是属于斜的方向。

我们先来讲书法艺术和方向的关系。书法艺术,用艺术的是话就是说它是文化方面的要求,审美方面的要求,和实用没有关系。如我们写一个三,为了实用,为了看得懂,所有印刷的三字都只有一个方向的,都是水平线。在传统的书法教科书中,横的方向实际上已经归并好了,只有三种,也就是平横、仰横、俯横。我觉得这一种在作为书法艺术就马上区别于实用了。写一个横从实用的角度,有一样就够了,它不需要那么多的变化。但在书法艺术上,如写三字(张老师写了一个上仰,中平,下俯的三字),它有仰,有平,有俯,与实用性相比,它就丰富多了。在视觉上,不仅有了直曲的变化,还有仰俯的变化;在技术上的话,难度大了,丰富性也增强了。意思是说,写实用的三字它的方向只要三直过去就行了,用的是同一招,写书法的三字,运用平、仰、俯三个概念,实际上就用了三招,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三个笔势动作。线方向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笔势。它主要就是毛笔运动的方向、轨迹,往哪里去,这种势是直的还是曲的,曲的是带仰的性质还是带俯的性质。它就是笔势的关系。我觉得学书法,笔势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干什么事情首先是方向要明确。方向不明确,那目的地你就走不到了。所以说,方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临字帖,如果你对线的方向判断不准确,你就写不出线的那些变化。就像我们写三字,你要写出三个横并不难,关健是你有没有写出原作的表现性,也就是这种平、仰、俯。就是基于审美表现性而创立了这些平、仰、俯的概念。竖跟横一样,也有三种:直、向、背。传统中把后两种叫相向和相背。相向就是脸对脸,脚对脚;相背就是背靠背。稍微解释一下,相向和相背是相对于方块字中间的位置而言。

横有平、仰、俯,竖有直、向、背,在传统理论书中,往往就是把这种关系,统称为相背关系,实际上无非就是说横和竖的关系,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么几个变化。一般情况来说,9

平和直是属于稳定式,仰、俯、向、背就属于变化式。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说线方向的时候,一个横,一个竖,实际上汉字字形的基本表现形式就出来了。我们说方块字就是一个方形,你加上仰、俯、向、背就可以导致整个方块字或者是方,或者是圆。也就是说方块字的字形它的表现范围无非就是两极,或者是方,或者是圆。我们在写横或写竖的时候,习惯用什么样的笔势,多了之后就可以导致什么样的字形风格。做为平和直的话,我们说这种稳定性,是印刷文字的要求,是一种标准字。除了印刷文字以外,所有的手写文字都属于个性文字。比如我们拿方和圆的字形分别来进行说明。方就是楷书中以欧体为代表,圆就是以颜体为代表。欧阳询的字就属于中间比较紧,但向四周发展,传统说是比较险峻,可以说是对四个角的张力比较强,扩展性比较强。颜体可以说是没有棱角或棱角不多,里面很空,很宽博,显得比较饱满。这两种造型实际上是说他们在写这些横竖笔画的时候,那些直曲习惯性的运用导致他们的风格不一。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线方向对字型风格的关系。从临字帖,看字帖学习的角度,我觉得首先是对这些最基本概念的判断。这种判断要求我们首先判断每一个横,每一个竖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这些是书法形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我们称起首式。我个人认为这些概念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核心概念,其他的文化内容,我认为都是次要的。这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哲学。意思指的是书法艺术从它开始的时候,本身就是按照哲学原理来写的,来操作的。对汉字的学习,对用笔,对任何东西的学习,首先体现的是辩证法,也就是阴阳哲学。仰、俯、向、背就是作为方向上的这种矛盾。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其实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是阴阳大”道”的思维。什么事情,就分出一个阴,一个阳两极,中间有一个状态作为平衡。中国的汉语中很多词都是对偶的,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按阴阳、两极方式来分的:有正一定有反,有直一定有曲,有刚一定有柔,有动一定有静,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汉语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反义词词典,其实在中国的汉语里面,反义词词典是很重要的,往往教你一个词,就是教会了你另外一个词。实际上书法在形式上的重要性主要就是体现这种传统的哲学观,这种阴阳哲学。我自己认为这是规律,或者也可以称为法。自然的所有变化无非就是阴阳两极相生相克,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回过头来我们说,当我们用这种概念去判断晋唐书法作品的时候,这些概念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具体地看看,仅仅是在线方向上,字型可以写成方型,也可以写成圆型。传统里边,把方型称为开势,把圆型称为合势。开与合本身就是两极的发展趋势,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实际上也可以标志着阴阳两极。每个人个性不同,取向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可以看到他们在线方向和笔势上的表现性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因人而异,用开也行,用合也行,用其他方式也可以,但不管用什么东西,任何时候都应该看到这种概念在里面:或开或合,或仰或俯,或矛盾或协调,在这个里边始终有阴阳大”道”的自然规律在体现。我觉得这种东西才是书法开始作为实用写字发展为文人自觉追求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我自己通过形式分析,历史资料的比较,拿晋唐的书法跟它们同时期的民间书法来比较。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民间书法它的直曲没有规律性的,姿态可能变化很大,但是它不是按照一种阴阳矛盾的这种组织来进行配置的。开开合合等,民间书法是随便写的,它不像文人书法有一种很清晰的脉络。我打个比方,在文人书法里面,很少看到写一个三字,三个笔画用的完全都是一招。但在民间书法中就比较常见。比如说写经,它的笔画可能有一定的粗细变化,有一定的长短变化,有一定的提按变化,但基本上所有的起笔收笔都差不多。它要不由一种统一性去协调,要不它的那种变化就是乱。文人的书法就不同了,要不三个方向都变,要不两个方向一致,变一个,属于二比一这样的对比。意思就是说,文人书法没有三招连续都是一样,像程咬金的三把斧,只有三招。什么叫做文人?我觉得就是这样,不好好写字,就是要在实用写字里面玩出点名堂来,他们不是要让字写得怎么方便,而是要让字怎么难写,他们就是把实用写字复杂化。在东汉蔡邕这个时期,已经说明在书法不是当作实用,而是当作 10

艺术来玩。怎么证明呢?赵一有一篇文章叫《非草书》。这篇《非草书》实际上就是给皇帝的一篇奏折,类似于现在的监察委员会或者说现在的人大代表写的一个提案。提案就是说,这些读书人在太学里面(太学我估计就像现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学府)。他们写字不是为了学这篇文章多读点书多理解一点里边的文化内容,而是每天在那里练字,相互之间在比较谁的字好看,谁的不好看,为了学书法弄得衣衫不整,形成了这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古人说的玩物丧志。也就是说这批读书人在里面,竟然整天在那里学书法,用草书来记课堂笔记。做笔记是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写心得用的,显然用草书做笔记的,是不实用的。但这帮人玩就是这些东西,来表现个性的东西。我自己觉得就是说,他当时写这篇奏折就是向皇帝提议要禁止这种玩物丧志的风气。但我们就是因为有了这篇文章,就可以证明书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读书人(文人)不是纯粹地为了写字,而是把书法作为艺术表现来进行追求。我觉得他们在写字过程中,一点一画之中,发现写字的东西跟他们所学的老庄(老子、庄子)的矛盾,最基本的这些古哲学概念关系,一些阴阳大”道”的东西完全可以挂起钩来,完全是可以对应的,完全是可以相通的。既然可以相通,它当然也就可以体现每个人这一套阴阳文化,对自然的不同看法,也就是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个性表现。我现在依然查不出书法它为什么叫书法,我在理论上要找这个词,最早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但是我觉得书法这个法字,很能够体现“古哲学”这个东西。我觉得从东汉人开始,文人实际上就是在实用写字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套方法。立法,立的是区别于实用写字艺术的法,所以在唐代以前的书法理论里面,百分之七八十的理论文章的篇名都是用的是法家兵家的术语。《九势》、《笔势论》、《四体书势》、《笔阵图》等属于法家兵家的术语比较多。也就是蔡邕他们开始,实际上写字这个东西,都是属于造型的学问。摆一个字如何摆法,这完全和布阵一回事。法家就是专门研究形式的,这一方面的术语也特别多。我觉得而儒家的术语,或者说是儒家文化进入到书法里边是属于唐代中期才开始的。

讲到形式,我觉得平仰俯,直向背就是书法形式的道理。做人也好,做书法也好,我觉得首先是要讲道理。不管是好人坏人各种性格是怎么样,必须得建立在讲道理的基础上。所以我个人的书法审美观,包括教育观,我是倾向于讲道理的,也就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道理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我提倡的书法学习方式,就是道理的学习方式。就算是在教学上,我们能教的更多的也是道理。而情感是属于个人流露的东西,每人个性不一样,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不好学的。就算你在学书法时看到了那种情感表现,要学那个人的情感,你也学不了。徐渭的东西多好,情感多充沛啊,可你再怎么学,你也学不到那种情感。你是无法体验他的那种情感。这意思是说,情感恰好是很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在读书、做学问里边自然而然会带出来的,这个东西恰好不需要去个别太关注。如果说,你以情感去做为追求的话,恰好我觉得这就是走形式,就是装了。

现在讲斜线。在中国的哲学里边,我们说了,它只有两极:横和纵。这个斜线,我就没有在汉语里边找到专门的术语。横和纵有东南西北,斜线就找不到专门的术语。这们的话更加证明,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两极的。一极概念就是横和纵,东南西北,而西北啊,东北啊,就属于二级概念,也就是说二级概念是一极概念的合成词。我们说斜的笔画在书法的笔画中是最多的。除了横竖以外,点、撇、捺、挑、钩都是属于斜线,斜线实际上出现最多。在书法中斜线起什么作用呢?起平衡作用。斜线就是起平衡阴和阳两极的这种作用。打个比方,我们写一个米字,当斜线在45度的时候,相对于横竖这两极矛盾它是处于不偏不倚的;如果我这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小于45度),现在就是横势强;反过来,我那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大于45度),它就是纵势强。这就可以说明斜线起平衡这个作用。说起来斜线很多,很不重要,但是斜线恰好是作为横纵两个基本矛盾争取的对象。我形象的说法,横和竖就是共产党,国民党,斜线就是劳动人民,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跟着两党关系的历史形态偏向都平衡的时候,也就是三国鼎立的时候。谁能够让人民跟着走,谁就胜利。横和竖的两极矛盾,11

谁把斜线争取过来的,谁就胜利了,也就是谁的势就强。实际上教科书里边,所有的斜线笔画都标有了这个,比方说点,斜点,平点,竖点;撇,平撇,竖撇,平撇,都已经标好了,是偏重于哪一边的势的。但具体运用的时候,就看你希望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的势。这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临字帖的话,真是是应该对概念要特别地熟悉,要看准。横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竖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写每一个斜的笔画,它到底斜到什么程度,是不偏不倚的45度角,是偏纵势的还是偏横势的?这些方向你一定要判断准确。你不判断清楚的话,我们说实际也就是你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立场都搞不清楚。做领导的最怕的就是对群众的立场搞不清楚。

这些方向的基本概念一讲清楚以后,就是说,你临字帖的时候,特别是临那些经典作品的时候,人家笔画的方向,也就是笔势,不是随随便便,自然自然乱写的。乱写它不会成为千古的经典的。特别是越是经典的越是这样,如《兰亭序》《祭侄稿》这些东西,不要临一个大概。我觉得意临应该怎么样的意临,就是说字帖是怎样的,这个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但它的的确确是有这样的笔势。你就把它做得充分点,我觉得这个才叫意临,我强化它里面那看不到的,内在的笔势,这个叫做方向的意临。我们现在需要训练的实际上就是说对它内在的那种势的敏感。我们在临写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写平和,写得不险峻。当我们提示了之后,你就的的确确会感到这种技术难度等什么东西都很强烈了,难度很大。我们说经典作品就是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但一分析起来,里边各方面都是很强的。我觉得这二十年来,我们学明清的书法特别流行。但作为我个人,我一直坚持学习晋唐,二王的东西,我觉得在内在的分析上面,我得出的结果是晋唐作品里边所走的矛盾的势,尤其是两极的跨度,都要比明清的强多了。我个人认为连视觉张力也强得多。我们现在临字帖,看字帖,对原作的,对它的那些笔势,线方向所体现出的阴阳道理的敏感,这个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就讲到这里。作为方向的学习,实际上我们说了,基本上是六个概念,横判断出平仰俯,竖判断出直向背,每一条斜线又是三分法,偏哪一种。实际上你判断清楚了,夸张一点,你容易写到的的特征就更强。

汉字形象,除了方向关系以外,它还有一定的线长度关系。这也是书法造型的表现,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之一。线长度实际上决定于用笔的起止点,每一根线条的长短,是由它的起止点来决定的,也就是线长度的关系。最外围的这些起止点连接起来的那个造型,就叫做一个字的基本形。临帖写得像不像,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形抓得准不准。而形抓得准不准,就是说起止点,方向对了。打个比方,我写三,一个横我写长一点,写短一点,这个基本形都有了变化。实际上怎么变,它还是一个三,但造型不一样了。我们说的基本型,实际上我形象的说法,它就像国家的版图。这几个点连接起来,这都是国家的界碑,长一点出去,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内蒙古我们就收回来了,就属于这样的意思。反过来,应该要这里,咱们写不到,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就丢了,我们就卖国了。那我指的就是说,基本形和线条起止点很重要。而这个基本形的变化,实际上就靠线条的长短,也就是说,你想这个字型的变化,实际上更多地在线条的长短上。特别是到书法造型跟上下左右之间的呼应顾盼的时候,跌宕感的产生完全靠的就是这个东西。我左边伸长一些,它就变成这个姿态,我缩短,它又变了姿态。线长度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临字帖的话,一定要对外围的影响基本形的那几个点判断准确。判断不准确或整个内容判断意识都没有,光是凭一个大概的感觉,我觉得就不行。我刚才也说了,形象的说法,把基本形作为国家的版图的话,古今中外任何的国家领导人对主权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寸土必争的,没有什么可商量的。牵涉到这个点的重要性,国家领土的完整问题。所以说,线条起止点的训练必须严谨。笔势和基本形(也就是线长度),都是属于书法造型里边很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毛笔怎么走,方向对不对,一个是走得多长,还是多短。

线位置关系的话,就是专门解决内部关系的。什么叫线位置关系?就是说一个字里边不

同的笔画,如三的三个笔画,这三个笔画到底放在什么位置上。这一横我可以放在这里,也可以放在那里,方向、基本形都是准确的,但是因为三个笔画的疏密关系不一样,它就可以导致上紧下松或上松下紧。刚才讲座之前,有个先生问我:在书法创作中如何表现个性?实际上现在就属于这样。我想运用稳定式的时候,那我就匀称一点,稳定性就强。我想让它有矛盾,就拉开疏密关系。那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这与个人审美有关。平和一点的人,就可能采取匀称一点的就比较多。年轻人喜欢张扬一点的,他可能就采取矛盾的比较多。当然,同样是玩疏密,水平有高低之分,有玩得高明,也有玩得过分。就打个比方,写三字的时候,在民族文化审美心理里边,像三横写得匀称就属于常势,这种疏密方法就很常见的。写三字就成上松下紧的,这个好像有点反常。就是说什么叫变化,我想追求哪种疏密变化,是这种还是那种,你喜欢怎么当然都是可以的,只要大家看了可以接受。但太过分了,都不行。如果变化一过分,就显得做作了,变得为弄这个疏密而弄这个疏密。按理来说,变化的角度本身是为了丰富的。但是一过了这个审美尺度,就太另类了,审美心理偏得很厉害,就是说反常反得过分了。过分实际上就是做作。

这个线位置的内容比较多,像现在讲得就是间距关系。间距关系主要指的是同向线的关系,同一个方向的线,主要看它的间隔距离。汉字里边横线是最多的(刚才我说是斜线多,但是斜线不是单一的笔画,斜线的类型比较多。所以说横线特别多)。同向线一多的话,你就要看它的间隔距离。判断它是等距还是不等距就够了。等距就是稳定式,稳定式就是静,容易导致安静,安定。不等距就是就是有疏密,有变化,就容易导致动,有动感。如果你判断清楚了,实际上你就把基本矛盾关系抓住了。

线位置第二个关系就是交接穿插关系,它是专门指异向线的关系。你看两个连接的笔画,你就要知道是什么关系。就是说交接穿插主要看什么东西?主要看分割。它到底是怎么一种分割?是中分还是偏分?中分也就是在中间的位置,偏就是偏上偏下,偏左偏右。中就是稳定式,偏就是变化式,这都跟疏密,动静有关。

第三个就是连断关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打个比方,写个宝盖头,这样叫连,这样叫断,都可以写的。连它就显得紧一些,断它就显得疏朗一些。它也是书法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方式。任何的笔画都可以处理成紧一些或疏朗一些。比方说我们现在写一个宙字。像这样就显得紧一些,这样就显得比较松。从可视性的角度它都是可以的。在完全紧和完全断开的尺度当中,这连断关系实际上有很多可以做。如宙字的由部,可以写成左紧右松,也可以写成右紧左松。紧就标志着合;松,它的空间就对着开放,就标志着开。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开合关系是需要看左右行的呼应。那些笔画之间如何呼应?上下之间如何呼应?你怎么组织这个势?怎么组织这疏紧关系?像这些,在传统经典作品中都是体现得非常丰富,非常地完美。对于这个连断它们可以任意组合的。在连里边,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叫实连。第二种叫虚连,第三种叫穿连。断基本上只有远、近的关系。

还有一个更加细节的关系,就是搭接关系。搭接关系主要是在指折笔的地方。比如写一个口字。也就是这些笔画转方向的时候,变化方向那个地方。一个口字它可以写成不同的口,这就是搭接方式的不同。在折笔这个地方,横和竖是谁出头的问题,谁堵谁。实际上在汉字里边,它具体地运用,这些折笔的地方我们会出现很多。比方说我们写一个品字,你全部都用一招写,就显得很没有才气。实际上这些搭接关系修理一下都是没问题的。我有一个口是不偏不倚的,另一个我处理一下,还有一个我再换一种搭接方式。那我们说书法的微妙性就在这里,它不至于来来去去只懂一种方法,这样不耐看。我们说经典东西真是非常地耐看,看晋唐人那些的东西,具体的在细节里边都是非常耐看的。那在民间书法里边,它可能疏密关系有大有小,看起来变化很多,但实际上在很多细节的处理方面,都只有一两招。像看文人书法的时候,实际上很自觉地写一个品字,真的都是很微妙的。等下我们讲线形状、线质感的时候,它还牵涉到笔画粗细的问题,那些是更加细节的折笔。比方说写钩,可以写成很 13

多不一样的钩。

线位置的内容就这四个方面,东西比较多:间距关系主要是同向线的,看它是等距还是不等距;交接穿插关系看它是中分还是偏分;连断关系到底是连是哪一种,实连,虚连,还是断连,断是看它断开距离的远近,你先有一个理性的判断。第四个就是搭接——更加细节的处理。

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这三部分都属于书法结字(结构)、字法方面的内容。线方向就是笔势,主要决定笔势,手的运动方向对不对;线长度解决基本形的问题,就象国家版图,形状准不准;线位置的关系就象专门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是属于版图里面的。一个汉字里面哪疏哪密,是属于字内部的问题。而线形状和线质感就属于书写范畴的。书法中的空间主要指的是黑和白的关系,线形状和线质感作为书写方面的问题,只解决黑那部分的问题,也就是黑的那部分单根线条的问题。我们先讲线形状。

任何一根线条在视觉上都有一定的粗细宽窄,这是看得见的。而我们说用笔是看不见的,应该说,正宗的笔法是没有的,都是猜出来的,就是在粗细上估测它。这些粗细宽窄是在用笔上利用提和按决定的。注意,用笔在用词上任何时候都是对偶的:提和按,粗和细,宽和窄,这些都是矛盾的。线条形状最基本的有五种:平动,就是粗细一样的;由粗到细;由细到粗;两头粗中间细;两头细中间粗。我们判断一根的线条的时候,实际上也要对它的提按方式先有所了解,你不了解就做不好,人家到底是渐提还是渐按,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中段提按的方式以外,属于中国书法特有的用笔,就是起始点的形状。西方的线条它也有起伏提按,也有粗细,但对这种起始点特别有讲究的恰好没有。而书法的话,起始点就蕴涵着更丰富的,难度更大的用笔内容。也就是说,笔法更多的内容在起始点上。起始点说大的,就是方和圆的问题。方和圆是指视觉上看到的,在操作上是由笔锋的藏露决定的。藏和露也是一组矛盾,就象提和按一样,都是相反的一种运动方式。所谓方,一般有锐角的这种都属于方,尖也属于方,完全的平也属于方;而只要是没有锐角的我们都可以归于圆。相对而言,在行书里面,露锋的情况就比较多,我们分析方笔的话,有尖的时候只需要区别它是顺锋还是有个逆锋就行了。露锋好解决,现在最关键的话是藏锋。笔法的内容就是一个藏锋的方式,一个是顺写的“8”,一个是逆写的“8”。顺的话接近于转,它的源头来源于篆,甚至也可以说顺转这种笔法实际上就属于外阔;逆的话来源于隶书,相对来说“折”多一些,出现的效果是方的感觉强一些。我们说写一个“三”字,完全顺锋的,然后有一个是有顿的或者其他的,它就显得难度大了,起始点的变化也大了。一个横我们可以顿一下做个方笔,一个可以一边方一边圆,一边粗一边细,另一边又差不多是平动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里边,我可以不管造型或者造型上我就采用稳定式,不加以变化,因为在造型上变化的话太表面了。我不在空间造型上玩这种姿态的变化,我的矛盾主要放在用笔上面,用提和按这些东西,或转或折,或顺或逆,或方或圆出来的效果。这里我们说结合线方向笔势,线条的长度关系,线位置的疏密等,再牵涉到提按方式,线条形状的方式,实际上在一个字里面,我们说过的对偶概念至少有十组道理在里面了。为什么说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呢?我的理解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好象没有形象,貌似简单,但实际上整个宇宙世界好象所有的概念它都囊括了。这关键是你会不会看。我们必须要对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去熟悉去明白,会去那么看,只有你看到了,或者你表现的时候你有意识的把这些概念弄进去了,人家才会感受到你的内涵。

其实我们说欣赏,从技术上,从形式上体现哲学的概念就有那么多的那么丰富的关系,应该说已经有很多的文化内容了,如果再加上艺术家本身的文化修养那就更多了。我觉得我们恰好强调了形式之外的东西太多,反过来人家形式上体现的文化内容反而不会看。你看,随便一个当官的写字就是书法,随便一个大学教授写字就是书法,好像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冒充书法家。实际上我们说了,从传统里面的经典书法家,一招一式,一笔一画都有其丰富的 14

文化内容,出手就是合道理。我们现在很多的大学教授、文化人其实对这些东西都不懂,有很多的文化内容在他笔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情感是有的,道理没有了。但你说情感谁没有呢?连傻子也有情感啊!换一句话说,现代很容易凭谁胆大,凭谁敢乱写,谁就象个艺术家了。但这像装疯,他装疯装半天,一组矛盾一点道理也没有,只是在那撒野。你看像赵孟頫等这些高手,貌似平和,实际就玩了很多矛盾,人家就像玩太极拳,内功很深厚的,这个是线形状!

下面讲线质感,线条质感就是我感受到的线条一些肌理、质感、效果,比如说线条的干湿、浓淡、虚实、力度感等,就是说这个线条软了,这个线条硬了。前面讲的四部分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复制,惟有这部分是不能复制的,到这部分我们才的的确确地认识到书法的灵魂。我就是说:线条质感就是书法的灵魂!比如说描红,一个小学生描,一个书法家描,描出来填出来效果是一样的,但是稍有经验的人就看得出来,这个小孩描的没有力量,这个书法家描出来就是有力量,这个区别就是力量感,就是线质感的问题,形状造型可以做得一样,但就是线质感做不出来,嫩就是嫩,工夫没到就是没到。同样拉一根线条,纯粹拉中锋这样过来,就牵涉到力度感的问题。这种要靠经验,很微妙,很玄妙。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怎么来体现线质感呢?这线条质感的话所牵涉到的方面太多,首先就是工具。工具的不同,马上就会导致线条质感的不同,狼毫和羊毫写出来线条质感就不一样。牵涉到材料,写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写在绢上以及毛边纸上它们出现的质感又不同,包括我们说执笔的姿势,执高还是执低,五指执笔还是三指执笔,回腕法以及其他方法,执笔方式的关系,运笔过程中的关系,运腕还是用指,它都会导致一些不同的效果。具体到人的心理,艺术家的心理,更不一样了!比如吃饭饱点或者饿点都不一样,像我自己就是饿的时候肯定比饱的时候写得好。饿的时候反而有感觉,写得有力量,饱的时候写出来有点松松垮垮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更何况人的那些喜怒哀乐,情趣心理问题,更加没有办法控制了,高兴的时候和郁闷的时候,发怒的时候,酒前和酒后都不一样,我们说质感的问题牵涉到气息,线质感跟手上的信息,心和手这种很微妙的关系很密切,你知道什么效果,但是你想做做不出来。自己刚写出来一个比较漂亮的飞白,但是结字不完美,重写一个,结字漂亮,但是漂亮的飞白写不出来了。传说中王羲之对当时那《兰亭序》不够满意,回来的时候又写了很多张,但是还是不如第一张。这意思是说,他认为第一张该改的毛病他都可以改好,但是第一张有的那种最好的东西他做不出来了。那我觉得这种做不出来的气息等就跟线条质感有关系。你说哪方面圆一点,哪方面虚这种都可以做出来,但每一次体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可能写的时候还没有吃饭,喝了点小酒,还罚了几杯酒。当时还没有吃饭,饿着,写得不错,但是吃饱了回来以后再写就不是这种感觉了。

关于形式的基本要素,我这里主要是讲了一个书法造型,任何一个书法造型都是这五个要素(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同时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书法现象也可以说是由这几个最基本要素构成的。我们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了解以后,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做得更细些。同时我觉得这些概念中的对偶关系都是很重要的。从历史的发展上,蔡邕他们这些人创立了这些东西。他曾说过:书实际上是从自然规律中提取规律的,你只要学会分这个阴阳。阴阳实际上是个原则,实际上就是动静原理。你一懂了以后,我们说这些具体的概念,你就会一一组织它们,有效组织它们,就肯定会有形式。那每个人在这套规则里面,你怎么去组织?怎么去把你这个感觉表现出来?我认为情感是不需要的。比如我今天喝了酒,我喝酒的时候同样可以表现了这套道理。情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惟有道不能变,天变地变惟有大道不能变。近期我反思的结果就是书法过去的话是修身养性的活动,体悟古文化高层的玄学哲学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很实用的。从传统角度它不讲创造的,每个人就是在已经存在的那套阴阳大“道”里面自己领悟,个性的领悟,你能个性地领悟出的那个“道” 15

上一篇:物流管理学院电商1202团支部十二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政府办副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