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5-12

初三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初三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备课组成员:陈建平(1)(3)班

丁存良(2)(4)班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2013年中考要提早做好准备。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两位老师为了更好地抓好2013年的中考备考工作,结合我校本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历史科的特点,对本学期工作特作如下计划:

一、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

考虑到明年开学后到中考前复习时间比较短,本学期将提前教授世界史下册的内容。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世界史上册叙述世界近代史,共四个单元。世界史下册叙述世界现代史、当代史的内容,共四个单元。针对所教初三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吃透教材,全册教学内容心中有数,线索明晰,重点明确,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

三、现状分析:

从初一到上学期的几次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基础打得比较扎实,成绩稳步前进,但是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总停留在及格分数以下,故要达到较高的合格率目标有难度。

四、教学理念:

依据教材特色:减轻学生负担,化难为易;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着手,从小处着眼,严格要求和落实细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在2013年中考中谱写新篇章!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

1.每两周,备课组活动一次,商量讨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交流教法,统一课件,统一进度。

2.针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工作,争取以最认真、最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

初三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比较教学法在初三历史复习阶段的运用

比较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物、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辨别异同,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思维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被提出来;在中高考历史学科考试中,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因此,在历史课上,必须重视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能够克服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易忘、易混,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主干和重点;其次,能够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规律、本质的东西得以提炼,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最后,能够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动力。为此,我在初三历史复习的各个阶段都较多地采用这一方法。

(一)第一阶段———系统复习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课堂教学应以中考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每一个基本概念,讲透每一个单元的基本线索、时代特征,由于内容庞杂、课时有限,复习课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在遇到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或类似的历史事件时,我往往会运用比较方法实现突破。

1. 字面相近知识点的比较:

中考对卷面书写的要求很高,关键词中是不能出现错别字的,而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细节,所以考试常常会错在一些熟视无睹的名词上。如:“张骞”和“张謇”,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我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加入了形象的描述:张骞是骑着马出使西域的,所以偏旁为马,而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所以偏旁为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中的“汽”和“气”;屯田戍边的“戍”与戊戌变法中的“戊戌”,等等。

2. 易混淆概念的比较:

初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限制,对许多相关历史概念的掌握其实都比较模糊,尤其是复习阶段,六本书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很容易令学生目不暇接、措手不及,而这将直接影响其答题效果,这就需要帮助学生认真比较相关知识点的异同,理解各自的内涵和本质。例如:很多学生容易把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时代三个概念混为一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如下表格和练习: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列宁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微软公司的分公司已遍布世界各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列宁提到苏俄倒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叫什么?谈谈你的“倒退”的理解。

(2) 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首次当选总统时,美国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他推行的“新政”新在哪里?

(3) 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进入了什么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类似于上述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秦国和秦朝、道家和道教、曹操是东汉时的人还是三国时的人、封建帝制、封建土地制度与封建制度、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等。对于出现错误频率较高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用心积累、精心寻求突破方法、耐心讲解辨析,只要我们做到这几个“心”,就一定能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

3. 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

第一,同一历史阶段相同历史知识的比较学习,如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以西方为师,开始了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场运动,同是探索,但探索的层面和程度不同。第二,不同历史阶段相同事件的比较学习,马克思说:“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他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如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起义和南昌起义,同样是共产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却失败?通过对两个事件社会背景、过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认识:不同的结局取决于中俄两国不同的国情,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后来毛泽东正是基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三,同一历史阶段不同历史知识的比较学习,在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我给出了同一时期的两则材料:一则是《权利法案》中的一段话: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又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又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另一则是康熙皇帝的言论:“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接着提出问题: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分别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中国仍然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而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却处于上升时期,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两国政治制度的差距显而易见。此外,中英两国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这些差距分别会给两国带来怎样的命运呢?进而将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化:新航路开辟后的四五百年中,是世界各国从孤立、隔绝走向交流、开放的时期。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国家就兴旺发达,反之则落后挨打。中国封建社会强烈的封闭性和盲目的排外性,终于使自己丧失了领先地位并拉大了与西方的距离,这就为后来的落后挨打埋下了隐患。比较揭示差异,设问引发深思,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的理解一定是深刻的。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认清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区别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进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这是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二)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第一轮复习“竖成线”的基础上做到“横成片”,初步建立起学科的知识体系,达到纲举目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相关的问题和专题,我将它们形象地称之为“合并同类项”,比较法的优势尤其凸显。

在专题复习中,比较教学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确定专题、分析个案、综合比较、揭示规律。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时,我提出了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问题: (1) 请你在课本中找出各朝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2) 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何特点吗? (3)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 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何借鉴作用?经过几分钟的自主学习,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考点中涉及的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主要有:西汉时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时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朝制度,以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元朝时马可·波罗访华;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和明朝中期的戚继光抗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中俄雅可萨之战等。从史实对比中,学生不难发现,中国古代自秦汉至明朝前期,一直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则转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前者带来了国家的繁荣兴旺,后者导致国家的落后挨打。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从以上的学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其得出结论:开放则国兴,闭关则锁国;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国际地位,取决于综合国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前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一结论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振兴中华。所谓启示,正是在历史学习中提炼到的规律、本质的东西,也是学习历史的真谛———以史明志,以古鉴今。又如:从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实行的土地政策中,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再如学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现代中国人民对救国建国道路的探索、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时,都可以运用以上四个步骤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恰当准确地运用比较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知识迁移,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从而达到初步掌握历史规律,并以此认识现实问题的目的。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

(三)第三阶段———综合复习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活”,触类旁通,活学活用,通过综合归纳复习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熟练度和准确率,以适应中考的要求;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和特征,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为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较见异同,比较出真知”,“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发展轨迹,我再次运用比较教学,比较中突出这样两个时间:9世纪、14—15世纪。9世纪时,封建制度才刚刚在西欧确立,而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唐朝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最强大富庶、最文明先进的国家,此后的四五百年,西欧社会王权衰落、罗马教廷一手遮天,战乱频繁,经济衰退、文化低落;同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统一、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实现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对外交往兴旺发达,封建文化全面繁荣,在很多领域都出现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开始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看第二个时间:14—15世纪。14—15世纪上下,中西方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就时间而言,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大体相当,但是在此后的四五百年中,双方的差距却越拉越大,直到中国被远远抛在后面,原因何在呢?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照。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期发展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正是在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范围非常广泛。第二,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影响力大,冲击力强,近代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兴起于资产阶级形成时期;启蒙运动产生于资产阶级逐步壮大之际,这两场运动的展开,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宗教神权思想,尤其是启蒙运动在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批判王权和神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否定封建王权、实行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具体方案,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第三,西欧近代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比较多,除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较快发展外,还突出表现在贩奴贸易和殖民掠夺上,贩奴贸易和殖民掠夺始于新航路开辟,通过这些罪恶的活动,欧洲殖民者获得无数财富,一方面他们利用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另一方面,这些殖民地也为欧洲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并不光彩,充满着血腥、贪婪和暴力,但客观地看,新航路开辟后的五百年正是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阶段。反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范围则非常狭窄,仅仅局限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地区,而且是在个别生产部门,只是自然经济汪洋大海中的几块孤零小岛。究其原因,首先,封建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阻碍了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同时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这些对资本主义萌芽来说都是限制的因素。其次,来自封建上层建筑的阻力,具体表现在:对内政策方面,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了工商业发展;对外政策方面,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此时的西方已将目标指向世界;文化方面,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用封建教条束缚知识分子,清朝还大兴“文字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

二、比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总之, 恰当运用比较法教学, 可以使含混的概念清晰化, 零散的知识条理化, 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深奥的理论浅显化, 很多同仁已经或正在感受着它的种种便利和益处。当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 放之四海皆准的, 在广泛使用比较教学时, 我觉得应注意到以下原则:

(一) 可比性原则

运用比较法的前提是比较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或关系,如果把毫无关系的两个事件强加在一起比较,只会带来物极必反的结果,造成学生逻辑思维的混乱。

(二)目标性原则

运用比较法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认识历史事件的内涵、把握历史脉络的走向,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如果背离了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比较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三)主体性原则

在课堂活动中,只有思维着的人才是思维主体,所谓“我思故我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也是衡量比较教学运用成败的标准之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其自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各种教学方法的价值才能够得到最大体现。

(四)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历程,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否则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结果。

波兰著名史学家托波尔斯基说:“研究历史要寻求历史的规律性,不应用比较法难以独立地找出多少带有普遍性的历史规律性;在阐述历史时,要说明某一过程的进化,不把它与其他过程进行比较,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写出一部综合性的著作,不进行比较研究,是难以成书的……”

摘要:在历史课上必须重视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 能克服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 如:易忘、易混, 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主干和重点;其次, 能够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 使规律、本质的东西得以提炼, 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最后, 能够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探究动力。本文就比较教学法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及原则进行了论述。

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三;世界历史;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2-02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很快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初三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一个问题:“老师,要怎样才能学好世界历史?”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课。最终,我总结了近两年初三教学的得与失,现谈谈体会。

一、专有名词的解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掌握它对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要让学生抓住这条线,首先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资本主义。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学生就已经接触到“资本主义”,但更多的解释是:“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占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这样的解释精准、专业,但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学生不仅没有理解,反而接触了更多的像“生产资料”、“经济社会学”等陌生而专业的名词。最终,不仅学生如堕五里雾里,教师自己也觉得课很难上。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解释“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有钱、有机器(资本家),为了赚钱,现在雇你们(出卖劳动力的人)为我劳动。哈哈,你们给我创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们卖给了你,最终我就会越来越有钱,我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①你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②生产出来的商品我是如何处理的?③如果我要进一步壮大实力,需要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回答完毕之后,我们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雇佣劳动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市场和原料”等。这样以后只要学生看到雇佣劳动或者市场、劳动力等词语时肯定就会想到资本主义。

这样的讲解或许不是很专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乐于学。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

1、设问渗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即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学生基本掌握资本主义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上课时设置一些问题了:文艺复兴可以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些需求?通过有意渗透,学生便会慢慢将近代史中的事件和资本主义进行联系思考,这时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单元复习的时候用较专业的术语帮他们归纳总结即可。

2、引导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即以国家为单位,构建国别史框架(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国别史的学习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所以相对简单易懂。因此先学国家历史,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此国历史的整体理解,又有利于减轻基础较弱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信心。

下面以英国的发展为例。

第一步,学生整理近代史中跟英国有关的事件。这一步我们要求学生把中国历史中他知道的相关事件写出来。(学生很快总结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

第二步,设问:英国资本主义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者有利环境?(政府支持、先进技术、市场、原料、资金。)

第三步,将第一和第二步进行对应连线。(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支持;工业革命——先进技术;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市场、原料、资金。)

第四步,利用大括号形式整理归纳,严格规范学生的用语和书写(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当学生逐步掌握了各国基本史实后,我们就可以把英国、美国等词语换成“世界”让学生去套用总结了。

三、借助翔实的历史文字、数据资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资料的应用,不仅在于它是否翔实,更在于它是否适用这节课,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如讲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最初我采用直接讲述法:一战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老旧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然后解释。结果,学生却更困惑。后来,调整后我只给了两则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说。材料如下:

材料一:(略)

材料二:1914年,英国殖民地3350万平方千米;俄国约为1740万平方千米;法国为1060万平方千米;而19世纪80年代以前德国没有殖民地,到1914年前后,他的殖民地仅为英国的八分之一。

设问:①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最快的是那两个?②如果德国要加快发展步伐,还需要具备或者创造哪些条件?③20世纪初,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德国要怎么办?

准备工作就绪,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国家,他本人就是这个国家首脑,然后结合国际形势为本国寻找出路。随着学生逐渐感兴趣,他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最终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德国想要发展更快的话,肯定要对外扩张掠夺,肯定会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冲突。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及时练习,训练读题技巧

练习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讲不练是不能巩固知识的,但是练习题也不能随便处理,见题就用,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慎重选题,材料要新颖,因为是初三,从中考的要求入手更好(最好能是中考原题)。适当的练习不仅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自己再一次学着理解资料,获取知识,真正达到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09-7王道芳 这学期以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更大进步。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初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同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

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的考试题目灵活,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设置的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要少而精,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真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 篇5

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历史不难发现,中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初三阶段,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起到强化和渐进的功效。本学期初三面临中考升学,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争取在中考时取得最佳成绩.。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1、备课方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本学期的备课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本资料内容较为简单,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在备课的过程中及时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如讲到美国的内战,黑人总结林肯就可结合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作为老师我把网上最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都吃透,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方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编写教案。

2、课堂教学方面:初三历史面临中考,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我认为要在“讲”上下功夫,选题要精,讲题要细,但同时要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与中考无关的不讲,太简单的不讲,主要通过在教学工作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层层深入。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此外,在提问上做到分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问方面既要面向中等学生,又要照顾边缘学生。这样做既满足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求知欲,又给予基础差的同学自信,使各个层次的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3、课后反馈方面: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进行单元测验,出题难度科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建立记分簿,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并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别情况,注意优秀和及格的边缘学生,争取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

24、培优辅差方面: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在课后找其谈心,树立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远程规划方面:历史中考,无论识记、理解、运用都能出多种题型,这样使得历史知识的讲解和考试范围扩大了将近一倍,面对这么多的知识,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复习,我在教学上做了总体规划,初三上学期先教九年级上册下册开一部分。下学期开学初用1个星期的时间讲授九下内容,接下来开始复习初

三、初

二、初一内容。争取在五一前完成第一轮复习,六一前完成第二轮复习。同时积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对识记层次的历史知识要尽量背诵。材料要熟悉,题目要完成。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政史地组王凤英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资料 篇6

又一个学期结束,对我,这是极其特殊又极具挑战性的一个学期。于工作,一个新的开始,疏离两年的初三教学在慢慢找感觉、找方向;于生活,角色的即时转变,生活的忙乱,在慢慢地调整适应;幸运的是,在领导的关心,教研组同伴的帮助下,我没有掉链子,有条不紊地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党务工作,在悉心学习中享受成长的喜悦,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本学期九年级的主要工作是世界近现代史的讲授。与其他年级不同,中考迫在眉睫,九年级历史课在兼顾兴趣的同时,必须紧扣中考范围,更多地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历史规律的梳理,答题技巧的训练,更加高效地完成每一节课程教学。于是,本学期我特别注意课前的回顾与课后习题的训练,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将知识结构图呈现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进行知识复述,力求达到对九年级历史课程内容的“熟悉”,每一节课的结束穿插习题,着重传授答题技巧。另一方面,鉴于下学期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本学期我完成了明年专题复习的全部准备工作。

1、做2012-2017年中考题,总结大连历史中考特点及出题方向,并反复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与宋姐、思佳进行交流,以求对教材的重难点及考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2.结合中考范围,整理编写了“中外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侵略战争”“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十二个综合性专题,还把各地中考题集结成册,编写了六套专项选择题;3.总结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在教学研究方面,本学期着重就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三点作为学生的关键培养点,一是史料实证,历史学习特有的思维品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乃史学之本,历史教学之基本原则。如何做到理解懂得继而运用?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多角度呈现包罗万象的精选史料,精读精析,不怕浪费时间,读文字,读图片,读出土文物,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将历史问题逐一侦破。以往我总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吝啬时间带孩子们读,或者一时考试没有直观成绩的呈现就着急,否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其实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得舍得给予孩子奠基的时间,才能等来他们的破茧成蝶。二是时空观念,认识历史的必备观念。所谓“史地不分家”,地图不只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对历史学科同样重要。如果前者强调空间位置,那后者则对时空都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国土疆域的更替变化,国与国之间的战略位置,如何在不同时空架构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是历史学习的精要所在。因此,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突出了历史地图的应用与解读。三是家国情怀,历史育人功能的标志。明年的历史教学将采用统一的国家部编教材,培训中教育部长这么说道,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历史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是维持支撑政治执政的思想体系,强调历史教学中意识形态的培养。如何在历史课程中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同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我想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以情动情,更多地用语言,用情感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感悟所得,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党务工作方面,鉴于从中央到地方对党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狠抓,本学期对我校党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利用教学之余,整理基层党建考核十大项几十小项内容,重新核查基层党建数据库信息,重新录入全国数据库,认真完成半年报和年报统计工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五次,预备党员转正两名,发展党员一名,搜集材料创建红星海学校党建活动文化区,上传下达的报告多次,撰写两学一做活动方案、党建活动总结等,工作繁杂,头绪众多,非常多谢各位党员教师的全力配合与帮助,才使党务工作顺利进行,与教育教学相得益彰。

(二)下学期工作思考

浅谈初三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篇7

关键词:创设情境 巧设问题 和谐关系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50-01

历史科目作为中考的科目之一,既重要,又不重要,说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命运与前途;说不重要是因为它是开卷考试,因此,提高初三历史教学的高效性日益重要。

1 创建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说:初三历史教学就是“说实在的”、“捞干的”,这我不反对。但初三学生仍处于感性阶段,在情境之中他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求知欲,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正如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激发兴趣是首要的教学手段。要激发兴趣就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创设情境。最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多彩的画面,丰富的史实资料,直观的图片、历史事件的示意图、再现场景的影视资料、视频这都增添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关于个别事件细节的拓展也会给课堂带来活力。教师个人的语言魅力更是课堂的活化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精心准备问题,开创发散思维

适当的科学的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课上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处于无目标状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而问题如不精心设计又无法达到探究的高度,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更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精心准备问题,它才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深入探究、理解,增强分析能力。只有精心准备问题,才能使其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创造力,创新意识,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因此,再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循序渐进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 协调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当师生配合默契时,师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当师生有不和谐问题出现时,师生都身心俱疲,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高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感情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和方法,便是知的教育;使其養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努力奉行,便是意的教育。”融洽和谐的师生情不仅会推动教学高效性的到来,而且会达成教育的知意统一。作为历史教师更应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许多学生轻视历史不仅仅是因为历史开卷,还有小科意识。因此,课堂状况就会有所不同,这样更容易激发师生矛盾。因此,要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态,体会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敞开胸怀,经常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的、融洽的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 关注两类学生,共同达成高效

初三历史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性学习,但是有两类学生值得关注:一是“聪明者”。认为开卷考试无需花费精力在此方面,往往忽视历史学科;二是基础差者。认为已经落下很远,不思进取,自我放弃。因此,怎样把这些同学从浮躁与惰性中牵引出来,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认为有两个人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者应当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即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引导他们快乐学习;二是普雷西提出的“学习以成功为动力”。让基础差的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记得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让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我按着讲台上的名单叫了多位学生之后,一个一直看着我的学生说:“老师你看我排多少名”。我当时心里一惊,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这个孩子的排名较靠后,对我的这次提问表示了不满。其他孩子肯定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表达出来。如果有过几次这种状况,他们定会“消极怠工”懒于参与了。这说明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任何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这一部分学生,给他们创设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融入教学当中来,学有所长,成为自信的学习主体。这虽有些难,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高效。

5 注重知识联系性,整合知识体系

初三历史综合性强,加强系统化很重要。恰当的横向、纵向联系会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迁移能力。如在复习过程中注意一类知识的归纳整理。像列举中外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就是横向的进行联系,归纳;列举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等则是进行纵向的联系。这样就加强了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强化理解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增加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则可以使历史贴近生活,增加教学直观性,使学生更深体会学习历史的意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也有助于高效性的到来。另外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也不容忽视。

6 提高自身修养,愿为高效护航

要想使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引导技巧,超强的教学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幽默的语言,细微的观察,适时的引导。这样才能及时地把学生牵引到教学中来,锁住他们的注意力,在45min里充分发挥其潜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日常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充电:注重道德修养,加强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操控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博采众家,提高教学技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实现初三教学的高效性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8

陈廷舜

本学年我担任初一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以来,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分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我在在讲授新课时尽量使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讲故事、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考试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考试主要靠背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下学期末,七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我的办法是,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统测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统考试卷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统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市统测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史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历年统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

五、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六、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我平时按时参加我校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能不断了解外面的前沿信息。我主动向同行们学习、请教,对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市统测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9

本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构建新课堂为主阵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强化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2、4、6)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三个班分别是实验班、精英版和普通班,经过两年的初中教学,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习惯、组织纪律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精英版和实验班在组织纪律方面会省心些,但在如何组织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下功夫,做到使学生愿学、乐学;普通班学生大部分是偏科生,个别是学习及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更应多关心、多照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扬长避短,争取进步。但是三个班也有个共同点,即:他们学科发展不平衡,个性存在差异。有的活泼好动,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教材分析

本册总共分八个单元,27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部分内容。古代史包括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三个单元;近代史讲述了步入近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和璀璨的近代文化共五个单元的内容。其中近代的五个单元是重点,是中考内容,主要涵盖了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殖民扩张与殖民地的抗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科学和思想文化等知识点。每有编排了导入框、正文、文献资料、动脑筋、练一练、自由阅读卡等内容,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激发着学生的兴趣。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了解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及发展。

三、教学目标

成绩目标:力争全县上游,摘掉落后的帽子。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外历史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落实学校的打造新课堂精神,做到“三化”教学,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初三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认为:一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即善于从已有的历史知识、结论、观点、文献中发现错漏、片面、逻辑矛盾、归纳不全、判断有误等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具备一定的资料阅读能力,对资料进行抽象地分析、归纳、运用的能力,构建论据的能力,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等……初三历史课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本文结合初三升高中考试的实际及个人多年初三教学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以史导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

以史导论,强调的是在老师展示史料、根据史料设计问题、师生对史料进行正确的鉴别和阐释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由老师所提供的史料构成了问题性情景,这正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研读史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其阅读、分析、归纳、运用材料能力的过程;这些正是课标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具体操作过程是:老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史料并设计问题——老师加以引导——师生研讨形成共识。

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在总复习时,我根据课标选择了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凤阳小岗村1976~1979年粮食产量变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二:1958~1960年粮食减产、吃饭要粮票)两方面的史料,并围绕课标和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1.材料一中小岗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采用了哪一经营方式?2.材料二中全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如何?为何出现“1960年到餐馆吃饭要凭票才能供应”的状况?3.你从材料一、二中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第一问,学生阅读材料后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能较快解答问题;第二问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材料阅读与归纳能力,老师可做适当引导;第三问的历史结论建立在史料和第一、二问的基础上,需要师生共同研讨,最终得出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上述探究过程是在“规定情景”(由教师给定史料并设问)中进行,一般不会超出课标的范围,再加上老师及时而明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很高。因而在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之下,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老师提供史料,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养成问题意识,就需要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同时养成尊重他人提出问题的习惯。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做法是:老师提供素材(图片、图表、文字资料)——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请其他同学作答——提问的同学对答案评判——答案不一致时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如: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材料:三次科技革命成就图片、三次科技革命后各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材料、环境污染、核武器核泄露等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由学生设计问题。学生提问的热情非常高。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则由师生共同讨论,完善答案。这一教学方法,是师生一起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的过程。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课标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史平.《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12期.

初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也是十分的繁重,因为历史作为一门在中考中分数很低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加起来一共100分,所以学生们会不是很重视学习历史,但是我还是会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努力的教学的:

一、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

本期我任教初三年级4—8班共5个班历史课。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由于以前部分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应大大加快,以便世界历史下册授完后有充裕时间复习。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余下内容。

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6.加强课外辅导和晚自习指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教学共约18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其中

第1—3周 12课时 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余下部分

第二阶段:总复习,其中:

第4---6周,12课时 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7---10周,20课时 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1---13周,14课时 复习世界历史

第14——16周,13课时 讲授中考说明

余下时间,10课时 综合复习,考前强化训练。

初三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我认为好好学习是学生的立足之本,是家长的期望所在,是学兴盛之源。自从我担任年级组长以来,时刻把抓好学生的学习放在心上,并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下,做了一些份内的工作,现就教务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

学生走进奋飞中学的大门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位家长都对孩子寄以很大的期望,希望在这所学校子成龙女成凤。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担负起不可推御的责任。我在这里所做的工作具体作法如下:(1)每周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了解各班情况,针对不同班级的差异进行商议,群策群力想出办法出点子,及时解决问题,力争第一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2)定期组织各科教师进行单科小测(一周或两周),每次把测试马绩进行对比(如优秀人数、及格人数等),找出各班的差距,查找原因及时调整个人的教学方法。(3)及时组织月考。考察学生阶段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让每位班主任,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详细情况,让每个学生了解这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督促班主任,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谈心,避免各班之间出现太大悬殊。同时也避免学生出现 严重偏科现象。每次月考都进行班与班、班内的比较。通过对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缩小了各班之间的差距,做到了齐头并进。(4)抓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也不可避免 的出现学习成绩的差异。但是我们的想法是要让每位同学每天都有所收获。尖子生是学的生命所在,是主体,因此采取了每学期举行单科竞赛,并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提高学习兴趣,对中等生采取多鼓励多提问多表扬的方式,这是我们折的重点,功夫都在平时。做好了就可以扩大优等生的队伍,同时他们也是我们学校高中的储备生源。督促班主任、任课教师不定期的多找这部分学生谈心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后进行生各班实行跟踪教育或一帮一的方式。教师的责任心很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每周的班主任会上,大家互相探讨交流经验。如今初三各班后进生都有了明显进步。

二、抓好年轻教师队伍的建设。

年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热情高,干劲足。但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缺憾。具体做法:(1)组织年轻教师多听课评课。(2)督促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写好教案让老教师批改指点。(3)与年轻教师谈心、交流、推心置腹地谈工作、谈教学、谈学生管理。通过各种措施,很快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授课水平。如今初三年级组的教师是个顶个的优秀。

三、抓好备课组、授课组的工作,调整学科间的差距。(1)在领导指导下,及时组织监督每周一次的授课组活动。各授课组教师及时反映各班学生的最近状况,找出不足,想对策。并根据平时测试的对比结果,及时调整各学科间的差距,从时间上该让路的让路。从辅导自习上,教师的积极性也很高,如下午第四节已是下班时间,但教室里还常看到教师辅导自习的身影。(2)抓好备课组的工作。同科教师虽然没有同在一个办公室,查是有问题经常一起探讨,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经常一起说课。组织同科教师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授课水平。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的授课方法仍在探索过程中,这也是我的努力方向。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各班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兢兢业业。

四、做好作业检查工作。学生的作业不公可以反映学生做作业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反映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年级组不定期抽查学生某科或某几科作业,检查作业情况,及教师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督促学生做好作业(不等于做完作业),督促教师高质量的批改作业。尽管初三教师课多班多,备课任务重,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实行全批全改或面批面改。

日常工作比较锁碎,不能一一列举。

总之,我作为初三年级组长,深知责任之重,时刻提醒自己,工作不能松懈,事事以身作则,一定做好带头人,不记个人得失,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时刻想着我是学校一员,应尽心尽力为学校的兴盛努力工作。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让我值得骄傲的是如今的初三年级组团结向上,吃苦耐劳,互相提携,齐头并进,学生学习气氛十分深厚。

初三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这个学期本人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从其他老师手中接手与负责九年级185班与186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二、本学期所做的工作与收获

(一)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所教学生意识到了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学业就是自己的工作,搞好学业既是感恩父母的一种表现,也是做好自己的一种价值体现。在不断的引领中,鞭策中,鼓励中,帮助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与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学习语文的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为下个学期的语文中考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在因材施教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地了解学生情况,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与学习个性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语文教学方案展开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情况,展开分层教育教学与共同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进步。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中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了主动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与提高。

(三)专题系列教学与训练初见成效

本学期开展的基础专题训练初见成效。注重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每节课都用10分钟的时间加强学生汉字的书写训练,以此来养成学生认真与有效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与加快学生书写速度。

词汇积累专题训练初见成效。词汇量的积累与运用是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词汇量的积累就想存款一样多多益善,只有厚积方可薄发。否则就会陷入“词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告知学生词汇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引导学生掌握积累词汇的方法,并给予学生时间与空间去自觉主动地科学有效地积累词汇。

作文专题训练初见成效。为了让学生爱上作文与写出好作文。我将本学校所有的晚自习时间定为作文时间。并设计出一个“好作文从阅读开始”、“好作文从仿写开始”、“好作文从积累开始”、“好作文从构思开始”、“好作文从观察生活与思考生活开始”、“好作文从练笔开始”等作文系列专题从积累词汇、搜集写作素材、作文构思、写作材料的组织、句式的表达、如何写好开头、如何收尾等方面一一展开作文教学与作文辅导。通过一学期一系列的作文教育教学训练,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写作的一些方法,能写出一篇篇简单的作文。

2013初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 篇14

2013年9月20日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一届初三毕业班,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升学人数111人,突破100人大关历史,这对于我们新一届的毕业班来讲,既是动力,又是压力,我们本届的毕业班既要保住上一年的升学人数,又要确保优生突破1000分以上,我们毕业班的全体教师都非常清楚这一点。为此,特制定毕业班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初中前几届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一是班与班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管理层之间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工作;二是班与班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各班平衡发展,是夺取整体胜利非常重要的原因;三是对学生不离不弃,对中等生的常抓不懈,对学生的跟踪管理等是各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四是梯级化考试,对学生激励、鼓励评价手段好,学生士气旺盛,信心足。五是任课教师自觉履行职责,提前到班到岗协助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六是实行月考析分制,强化总复习、适应性考试到位,使雪球越滚越大,同时对学生中考的心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七是目标制任制,班级目标,学生个人目标,单科目标的每一个大小目标都是促进学生成绩进步的重要环节;八是考风考纪好,不管是平时考试,还是中考让学生自已尽情发挥,不受外届的干扰,考出了学生应有的水平。还有很多经验没有总结到,不对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本届学生八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从学生上期末考试

情况来看前110名的占有量[46班20人(最高437与最低195相差242分);47班25人(最高447.5与最低193.5相差254分)48班36人(最高434与最低177相差257分)49班29人(最高468与最低187相差281分)]来看各班发展不平衡,学生前110名中最高468(49班方成兵),最低300(47班李朝勇)差168分;班与班之间、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发展也不平衡,从学生各科考试成绩来看有偏科现象非常严重,要保住上一届升学人数,实现四人以上1000分任务非常艰巨。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每一次月考中都有进步,中考力争1000分以上至少四名学生;升学人数保住112人,各班录取****人以上。为了确保2014年中考保升学突1000分大关,毕业班全体老师要认真落实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学科的课程计划标准,锁定中考目标,狠抓教学质量;团结协作,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上高中的教学理念,保正2014中考取得圆满成功。

二、工作任务

以“抓两头强化中间”为主要目标,确保升学率,加强培优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加大学困生帮教力度,提高整体合格率。

(二)、加强教学研究、注重分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成效。

(三)抓思想教育,保证稳定良好的迎考心态和学习复习态度。

(四)加强管理,家校联合齐抓共管,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毕业班管理成效。

4、确定各项奋斗目标,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挖掘最大潜力。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班领导小组建立,由校长主抓全面工作,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抓教学质量及常规管理。各班主任主抓学生的思想工作,班风,学风的养成,协助政教主任抓好毕业班德育工作。行政领导主要是督查,协助班主任工作,加强各班的行为规范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毕业班领导挂钩制”,46班孙顺文挂钩,47班任永宽挂钩,48班尤勇挂钩,49班李平挂钩;调动所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全年级联动,共同监督学生的违纪行为,全面营造全年级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毕业班各老师全力合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班级秩序良好。鼓励学生追求卓越,调动学生学习及复习积极性。

(三)抓质量监控,级部各科教师要在级主任的领导协商好统一进度,统一计划,并将进度不计划表交到教务处,由教务监督实施。计划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优等生的指

导及差生的补差补缺工作,使优生更优、差生能跟上班级学生的学习步伐。

(四)确保实现目标:继续实行月考制度,本学期一月考一次,下学期一月考两次;阅卷完毕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研究制定调控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落实。

(五)配合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要挂心间。加强安全巡查,坚决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对学生开展“我平安全家幸福”的教育,争取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六)抓优促优,继续实行补课制和进步学生奖励制

1、星期天至星期四下午六点,晚上九点实行,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实施。补课按超课时津贴标准计算。

2、进步学生奖按级部第一、二名奖30元,三、四、五名奖20元,其他梯级进步奖10元标准奖励。

上一篇:荷花盆栽种植的方法详解下一篇:宣贯工作的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