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2024-05-31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通用12篇)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1

课题研究方案

东海外国语学校

彭华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缩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其次,民间美术的特点,可以完善美术课程内容,使乡村美术教育接“地气”。

一切艺术形式都起源于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美术也不例外。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老祖宗。起源于史前的原始美术虽然不能称之为“民间美术”,但她却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鲁迅语)。以后的“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文人美术”,都是从“生产者的艺术”中派生、演变而成的。

民间美术品种繁多,领域广阔,但凡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玩的每一个方面都能见到她的踪迹。民间美术的民族风格特别强烈,各个兄弟民族,各地区的地方特色,无不归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共性之中。那些炎黄子孙所特有的意识和审美,无不渗透在每一件作品之中。几千年的民族传统,又一贯地延续在每一段历史时期的作品里,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中国民间美术正是以她那独特的民族风格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放射着独特的异彩。

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行们比较轻视、甚者是蔑视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认为这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不值得下功夫研究和教学。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之类的传统偏见。他们认为民间美术只要让学生知道一点就可以了,还是该把教学重点放在点、线、面,素描,水彩,油画,水墨画等所谓的“阳春白雪”高雅艺术的学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

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有更多的喜庆感觉。

民间美术的服务对象既有自作、自用、娱乐的,又有通过馈赠、交换、买卖的形式,服务于全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村和城乡劳动者。在古代,同时还波及宫廷、宗教和人文美术领域。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家乡水,家乡情,家乡之物人人亲。芳香扑鼻的泥土气息,既是眷恋家乡,热爱祖国的诱惑济,又是

体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生活习俗、意识信仰、审美理想相异性的见证物。为研究民族、民俗、历史、宗教、心理、审美等学科提供了生动全面的形象资料。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无比的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们学习民间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2、理清民间美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关系。

3、挖掘中学美术与民间美术之间相关因素。

4、探索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5、寻找出哪些教学活动能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最大,最有效。

6、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研究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受教者的接受潜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

2、新课标目标的确立。

新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美术情感态度养成目标是其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3、民间美术教学的研究理论的学术文章: 吴静芳的《传统美与现代工业设计》 李绵璐的《谈民族民间美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找出并分析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关民间美术的教学因素,从强调基础知识到深度和广度的推广和学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健康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2、探索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教学的方法,探讨民间美术在整个中学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价值。

3、通过本课题的演绎,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结合我校所拥有的特殊施教群体的资源优势(我校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民间美术的发源地农村地区的孩子),同时根据教育哲学、教学理论和美术教育目标,从中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和美术教学意义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系统研究,安排有效的实施原则进行规划。根据以上情况,经过先期调查和梳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为17个点进行。

1、东海地方民间美术寻源。

2、灿烂的东海古文明之光

3、鲁兰古城的秦砖汉瓦

4、温泉汉墓的尺牍

5、苏北鲁南的民间陶艺

6、喜庆节日里的对联与剪纸

7、烧满龙的彩色面塑

8、巧夺天工的石雕艺术

9、柳编工艺

10、水晶的艺术

11、放飞飞天的梦想——扎风筝

12、古老又年轻的农民画

13、土味十足的乡村社戏脸谱

14、秸秆贴画

15、栽在花盆里的艺术

16、中学民间美术课教材编写研究

17、美术特长生培养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东海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各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读书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课题研究读书书目:

吴静芳的《传统美与现代工业设计》 李绵璐的《谈民族民间美术》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 2014年1月到204年12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

(1)完成资料的收集、学习。(2)批准立项一个月内上传研究方案

(3)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进展情况。

(5)读完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专著,上传不少于一篇独立撰写的读书笔记。

(6)上传独立撰写的一篇课堂教学或教育案例分析。第二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

(2)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进展情况。

(3)上传独立撰写的一篇课堂教学或教育案例分析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2

一、引入扎染艺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扎染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 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 扎染艺术又是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促进了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将扎染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扎染课时, 我拿出一块白布,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教师是怎样将它变成一件漂亮的扎染作品的。我采用抓扎的手法, 随意用手抓, 而后用线缠, 再将扎过的部分与未裹扎部分布料放在不同染料中, 由于染料的渗透, 就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有了一种特殊的晕染效果。当我展示作品时, 学生们啧啧称奇, 因为他们看见一块普通的白布, 经过我的手抓线缠, 染色就变成了一件漂亮的扎染作品。

我问同学们:你们都观察到什么。崔杰同学说:“教师是先扎后染。”杨赟同学说:“教师没有在白布上画任何画, 但是最后白布上还是形成了漂亮的图案, 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了解这种古老的民间工艺, 可以让学生多观察一些扎染艺术作品,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对于扎结方法、染色技巧进行细致的了解, 作品中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要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样会培养学生细微观察的能力,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项工艺。

例如, 在观察一幅白族民间扎染台巾时, 我特别提出让学生观察作品中的颜色与花纹。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以蓝白色为主。我适时总结, 扎染的颜色以冷色居多, 如蓝白色。蓝白色代表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清新、素雅, 充满生机, 制瓷中的青花瓷从元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 与它独特的冷艳、高贵密不可分。扎染通常的几种图案与蓝白色搭配更是妙趣横生, 如蝴蝶花、小圆菊、葫芦花, 都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把生活中最常见的美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此时, 我引导学生:“美就蕴藏在生活中, 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从中发现美, 创造美。比如, 蓝天、白云, 大海、海鸥, 苍松、雾霭, 不都是白蓝映衬出的美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不能简单说教, 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 并通过观察体验其中的乐趣, 久而久之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就会形成独特的视角和审美情趣。

二、引入扎染艺术,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扎染艺术是一项神秘的工艺, 这会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据说, 最初是由于人们不小心把染料滴在了布料上, 人们非常着急, 这怎么办呢?后来布料晾干以后, 人们突然发现这样的颜色和布料呈现的效果非常的好, 后来扎染艺术就逐渐发展起来, 这就是扎染艺术的来源。扎染艺术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所传承的一项工艺, 染料的颜色大部分为冷色, 如白族和彝族喜欢的白色、蓝色等颜色, 布料上的图案等都是一些具有民族性的图像, 如花朵、太阳等, 这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出更多的图案。对于扎染的图形和纹理, 大部分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我首先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扎染作品, 让学生来说作品中的图案象征着什么, 给它们取个名字?令我惊叹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比如两条鱼和两条水草, 他们有人命名为海底世界, 有人命名为自由的鱼, 有人命名为鱼翔浅底, 他们的想象不仅新奇独特而且富有诗意。我也告诉他们, 古代人们赋予“鱼”的寓意主要为“余”, 祈求生活富足有余。不同的时代, 人们对同样的事物寄寓了不同愿景, 想象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扎染之所以成为艺术, 不仅仅是因为它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在于它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是文化的凝结。现在, 扎染艺术走进初中美术课堂, 就是要让这些古朴、宁静、纯美的图案勾起我们对于美的无限遐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 扎染工艺的图形、样式也在不断变化。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设计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带着自己独特愿望的、适合扎染的图案。从后来收齐的作业看, 部分学生设计了如熊猫 (蓝白色) 、机器人 (赭、浅蓝色点染) 、宇宙飞船 (桃红深浅两色) 等图案, 这说明孩子们的想象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尚没有高于生活、超越生活, 设计的图案还没有具备符号性、象征性的特点。想象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 扎染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帮助的, 通过一节课的实践, 学生有了想象的热情,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 他们的想象力一定会不断丰富起来。

三、引入扎染艺术,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扎染艺术, 我们在学习它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真正地了解扎染艺术的精髓, 来了解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扎染的步骤进行实际的操作, 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扎结、染色等工艺步骤, 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后学生才能深刻的体会扎染的伟大之处,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在扎结的过程中,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会穿针引线, 虽然他们见过奶奶、妈妈缝纽扣, 但没有亲手尝试过。针线已退出现代生活,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作, 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人自身能力的弱化。我在教孩子用平针和卷针缝绞时, 孩子们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 通过练习, 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 我告诉孩子们:在古代, 女子都要学针线, 叫做女红, 家里人穿的衣服鞋袜全是她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有的人家还要做一些卖出去以贴补家用。“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一针一线中凝结着许多母亲伟大的爱, 扎染艺术也是这些勤劳智慧的人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一件扎染艺术品, 可以对其步骤了解得更加详细, 对其精髓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 在制作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浪费原料, 还要注意一些有污染性的物质的处理方法, 保持环境的卫生。只有在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况下, 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多大的帮助。

有人说“扎染缝合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裂缝”, 今天, 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日用品等, 大多是出自冰冷的机器, 是一些缺少情感的模式产物, 而扎染将人的个性、情感、品味融于一体, 使人产生回归的冲动, 回到自然中, 回到人性最初的善良中。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引入扎染艺术,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现代文明、继承传统文化,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扎染艺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等, 这对于完善学生性格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扎染艺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审美情趣。因此, 民间扎染艺术走进初中美术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未尝不是一次好的选择和尝试。作为一线美术教师, 我会不懈地追求, 通过扎染艺术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 进而欣赏美, 创造美并将之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顾鸣.艺术染整与服装产业新型工业化[J].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报《装饰》.2004.

[2]徐雯.服饰图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 .

[3]黄国松.中国古代纺织品印花[J].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报) .2002 (06) .

让民间美术资源走进课堂 篇3

一、引导欣赏民间美术,强化学生理解

民间美术中不乏让人赞不绝口的优秀经典作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进民间美术资源,与学生一起欣赏,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以及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主动传承。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神州风采》这一课时,教师引进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强化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知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引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包括:中国长城、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拉萨的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在精美图片的刺激下,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不断增强。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话语一落,各小组学生纷纷开始探讨。在激烈的探讨交流后,各小组得出以下成果:剪纸艺术、草编艺术、风筝艺术等。教师继续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出更多关于这些民间艺术的内容。师:剪纸艺术可谓是民间艺术中的经典。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剪纸?什么时候见过呢?有一学生回答:“老师,过年时北方部分地区还有贴窗花的习惯,我见过。这应该是剪纸艺术中的一部分吧。”教师赞赏学生的观点,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辅助呈现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并与学生互动分享欣赏剪纸艺术的感受。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民间艺术之剪纸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剪纸,在动手中感受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二、挖掘本土民间美术,增强教学效果

民间美术进课堂并不是“引进”就完事,教师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实际参观民间美术,以全面增强美术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仅仅从网上搜集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本地情况,深入挖掘本土化的民间美术内容,并根据教学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认知学习民间美术资源,从而达到优化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家乡的老房子》这一课时,教师尽量挖掘本土的民间房子,优化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与学生一起欣赏和互动了解北方乡间民居、北京四合院、江西吊脚楼、江南水乡房子、福建土楼等。在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再与学生互动交流: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的老房子在造型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下一节课的实地探访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教师所在当地有许多特色的老房子,可谓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为此,教师专门组织学生一起参观,从而深入实践了解房子艺术。又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民间面塑》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观当地的民间面塑制造工厂,了解当地的工艺品,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实践,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才会上升一个层次。

三、引导创作民间艺术,培养创新意识

纯粹的“赏”和了解民间美术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为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引进民间美术资源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创作民间艺术作品。只有创作,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才会得以展示出来;只有创作,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在学习完基本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创作民间艺术作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民间剪纸艺术和民间玩具。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创作“民间玩具”。在这个创作任务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玩具造型,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整体创作,但要符合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与要求。因此,各组学生创作时,需要综合考虑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的运用、寓意等。由于动手制作民间玩具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因而各个小组学生非常积极,主动交流探讨设计什么样的民间挖掘,选用什么样的色彩,如何突出民间玩具造型特点等。为了最大化激发各小组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师融入竞争元素,组建民间玩具评比小组,选出“独具创意,个性明显,符合民间玩具特点”的作品,并颁发一定的奖品,激励学生。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创作,并以竞争方式刺激学生创作,从而最大化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以在创作中脱颖而出,获得奖励。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非常必要。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和美术学习特点,不断变换民间美术资源的教学途径,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民间美术,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4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美术教学是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学校和家?L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要让兴趣走进美术课堂,带动高效的美术教学。

关键词:兴趣;课堂;高效美术教学

美术课堂的高效教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的学习中,这样老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高效的美术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进行高效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一、进行高效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1.备教材

教师进行高效的备课是开展一节高效美术课堂的基础,而优化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仔细研读美术教材,所以备教材是美术高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美术课堂开始之前需要教师了解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明确教学思路,进行教案的书写,优化教学设计。

2.备学生

备学生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留意学生的想法,对于个别学生的奇特想法要给以积极肯定和引导,而不是以扰乱课堂为由直接否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美术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美术实践,这样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1.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美术教学是一种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将图像、文字、声音集合为一体,更加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提升人文修养。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生活情境,这样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学习,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自行车和摩托车”时,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入教学,首先以生活中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举例,自行车和摩托车是人们常用的简便交通工具,然后让学生思考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造型特点,比较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这样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就不会再感到陌生,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仔细描写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基本结构画出自己理想中的自行车或者摩托车,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完善教学评价,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效的美术教学不仅需要高效的备课,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需要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别人,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二是需要评价方式多样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老师鼓励性的语言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也可以采取实物评价、态势语评价等方式,例如,对于绘画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等,激励再接再厉。

让兴趣走进美术课堂,带动高效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美术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高效的备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最后要进行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更好地让兴趣走进美术课堂,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5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为了尽可能地体现教育公平,上级部门给我们农村中学配置了先进的一体机。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我们农村中学。一时间,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成了我们学校老师津津乐道的话题。学校要求:公开课、优质课必须使用一体机教学,否则课上得再好,都是不合格。于是,一时间,全校教师都在使用一体机教学,形式一片大好,令领导欣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使用的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的;也有白白让一体机牵着鼻子走,把课上得四不像的;更有甚者,费尽心血,还是摆弄不好,白白浪费一节课的……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在课堂教学中它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具体说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用形象生动的视听材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特点,因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巍巍中山陵》、《画山绣水》、《苏州园林》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时,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课件。上课时不失时机的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在教《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这样的童话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在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蒹葭》这些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由古诗改编的歌曲……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优美动听的音乐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上这样的课,学生再也没有上课睡觉的现象了。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教学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古文时,我都是首先在网上下载一些设计优美质量上乘的课件,然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如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下载并修改了一篇课件。课件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都用了不同的颜色标出,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都有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学校花园图”,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四、采用一体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

对于九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最缺少的莫过于时间了。面临中考,几多压力,几多期待,大家都恨不得一节课变成几节课来用。可是九年级科目多,语文课一周只有几节课,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课堂最大的效力呢?一体机教学解决了这个难题。我都是先下载制作好需要的课件,比如在第二轮复习之前,我分别制作好了《记叙文复习》、《说明文复习》、《议论文复习》《散文复习》等课件,把要掌握的知识点全都清清楚楚的做在课件上。在课堂上,打开一体机,进行专项复习,一张张点开幻灯片,一个个知识点都出来了,学生该记笔记的就可以记了,少了老师板书的时间,一堂课可以加大许多的容量。

诚然,使用一体机教学有许多优势,但是我认为在使用之前老师们还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用一体机教学之前老师们要尽可能多地学习使用一体机的技能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再好的工具也只有用在会使用它的人手里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力。我们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在初使用一体机时就曾闹出过这样的笑话:兴致勃勃地使用一体机教学了,可是由于操作不熟练,不是到不开文件就是找不到要用的课件,摆弄半天也没摆弄好,白白浪费了一节课。

二、要懂得一体机是一种教学媒体,它是辅助教学服务的,不该也不能代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在的形式,有了一体机,不论是否需要,只有一上课就使用一体机,看上去热热热闹,其实却是一堂糟。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时需要安静地独立思考,有时需要品读美文,有时需要熟读成诵……这些时候都不需要用一体机。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6

10国画

谢赛静

2010920071 【摘要】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志在必行的任务,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升学的强大导向和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美术学科可有可无,很多地区对美术并不重视。美术课上,很多学生未能专心听课,对美术课的态度冷淡,没有兴趣,上课睡觉或者做其他主科的作业。这对于她们的艺术审美的提高无益,也无益于她们劳逸结合,也给她们的学习增加无形的压力。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因此,中学的美术课程是必要的。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气氛;策略

当今,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实行开始九年义务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中考和高考制度的导向及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美术学科不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科目,很多地区对美术不重视。美术课程次位于其他课程,把本应用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时间用于提高学生“主科”成绩,提高升学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恶果,更是对学生心智全面发展机会的粗暴剥夺。应试教育,不仅导致学校追求升学率,也导致家长和学生对高分的追求,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上,很多学生未能专心听课,对美术课的态度冷淡,没有兴趣,上课睡觉或者做其他主科的作业。教师要怎样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怎样让美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她们的心理得到健康,提高她们的思想情操,健全她们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

素质人生而有之、先天赐予,这是多年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赋予它的惯有解说。《现代汉语词典》解“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心理学所指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①《教育大辞典》解:素质,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公民或某种专业人才的基本品质。②素质,从其总体构成看,应该包括自然性的素质(如先天的遗传)、通识性(普遍的)的素质(如社会公德)、专业性的素质(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③素质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指的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成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修课程,它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但是,目前美术教育依然大部分被当做 “副科”,有时又被当做提高升学率的“特色”捷径加以推崇,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

针对美术教育这样尴尬的现状,我们课堂教学也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我们的教师的教学与课堂的氛围是分不开的。通过实习和前人的经验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可以对于以后的美术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三、引起美术课堂气氛尴尬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

(一)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美术教师是通过示范院校专业学习的专业的工作者。教育学和心理学了然于心,对教学和和与学生相处本应该有一定的研究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现象:老师捧着教科书在上面一个劲的讲,偶尔来一句,会不会?懂了吧?学生或端正地坐着,似乎在认真地听讲,有的甚至直接趴着睡觉,没有一个学生吭声,沉闷的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累,老师也累,但是,课堂效果却没有达到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好,甚至相差很远。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学习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

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激发,但在实际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打不开,自主意识被抑制,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就渐渐熄灭了,由于教学方法缺乏新鲜感,而且教师对学生冷嘲热讽,导致学生从内心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厌恶上美术课,最终失去美术教学的学科功能,效率低下。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教师没能够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不认真听课,睡觉等现象,放任自流,人都是与惰性的,如果教

师不能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束缚,处于青春期时期的学生的叛逆性特别强,我行我素的情绪更加泛滥。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不够自信,未能给学生做现场的示范,或者是教具的展示不够充分,没能调动学生对教师的钦佩感,导致对教师的态度冷淡。

教师的道德素养的缺失,对学生冷嘲热讽,评价方式不合理,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公平性和实效性,有的考核不切合实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同时也欠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考核,与教学内容背道而驰,缺乏针对性,对于美术基础良好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过关,但对于美术基础较差,缺乏美术天赋的学生可能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削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学生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提高课堂气氛的策略

1、课堂教学中提问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入手,在课堂上营造一种问题的“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特别重视在教学中运用问答方式,其“产婆术”就是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的经验和实践表明,在课堂上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尤其是采用抽点学生起来回答,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思维也更加深。教师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每部分都由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发出来,能使讲解的内容中心更加明确,以驱动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能够答对问题,让学生普遍感到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后,每学习一个章节自己就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内容未能消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课程学完后学生感到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增长,让学生学的有信心。采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⑴问题的设置难易适当、张弛有度。教师给学生设置的问题应以学生经过认真思维和独立钻研后能够解决为宜,每节课的精要之处要能牵动教学始终,起到“课眼”作用;

⑵设置的问题应有吸引力,要使学生感到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余地,且能引起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⑶问题的设置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应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并要考虑到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的基础;

⑷应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提供实验条件,并对解决问题的答案、途径、手段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总之,采用问题教学法确实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诱导式教学,循循善诱。一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趣促思,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④

3、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它变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风趣的语言,学生感到惊喜、有趣,他们会喜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会认真听你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作为一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每一句话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教美术的老师,这方面更要注重,把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换成生活中幽默的语言我相信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

4、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上课面带微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并给予掌声等鼓励。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都站在三尺讲台上,看上去很威严、令人不敢亲近,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敢正视老师,更谈不上响亮地说话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响亮地回答。走下讲台,并不是意味着失去为人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你的威信,而且会有效地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他们会觉你和蔼可亲,可以信任,因而会乐意地响亮地回答你的问题。课间时,不妨牺牲一点宝贵的休息时间与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

5、创设情境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自我。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成一组,他们一起组成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提出的问题。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美术专业教学中使用。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转化成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词或者是句子。这样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维,能够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有信心,才会感兴趣,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氛围自然就上去了。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以这种形式进行,不仅气氛活跃,效果也特别好。

6、多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被动的,而发现问题则是主动的。通常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总是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烦人的任务。要改变这种现象,要大胆放手,给机会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性的、有争论性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己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非难事,多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些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等得到充分的提高;这样,形式不再那么单一,自然不会让人觉得乏味。上课就像人吃东西一样,某种东西吃多了,会腻;学生老是上没多大变化的课,兴趣就会全无。我们作为老师,要多思考,多作变化,多带些惊喜给学生。世间万物都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不然,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作为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上课自信,落落大方,多给学生展示教具,面带微笑,仪态端庄,和学生始终保持互动,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了。

参考文献:

①现代汉语词典[G].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②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③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P].教育研究,2007 ④韦炳耀、卫兵要.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P].教育研究,2003年8月第三期

让反思走进美术课堂教学 篇7

一、反思作业过程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检查作业是否理想, 更要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对学生本人的成功之处, 要分析其特点及适用条件, 总结出思维规律。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借鉴别人的作品, 来借鉴、分析、校正自己的失误, 获得有益的启示。要注重审视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养成在完成美术作业后进行反思的习惯。这种反思包括:主题构思、作品类别和操作过程等, 尽量避免作业中的思维定式, 转化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有利于寻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术课程中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体材料和形式, 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 广泛使用美术语言传递思想感情, 更多地进行信息交流。比如:在书签制作中, 有一位学生采用的是彩色线绳装饰外围、白描花卉填充内部的做法, 在制作完成后她发现, 自己所用的线绳略粗、颜色略浅, 而内部的花卉线条略细、颜色略深, 整体感觉不够协调, 于是她在下一个书签制作的时候克服了这个问题, 内部图案选择了卡纸剪贴的方式, 色彩明度相当, 使内部卡纸与外部线绳相呼应, 整体感觉协调一致, 增强了作品的美观性。

二、反思学习方式

每一种课堂类型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完成学习后, 学生要反思在学习新课时遇到哪些问题, 在哪一环节遇到问题, 对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例如:造型?表现课的学习方式是“观察思考, 认识表现, 积极评价”, 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对物象的认识不够深刻, 那么就需要反思自己观察的是否细致, 是否注意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感、材料、静态、动态等特点, 角度是否全面, 理解是否深刻, 获得的形象是否准确清晰。每个学生对物象的认识感受不同, 表现出的物象也不一样, 对表现的作品的评价也不一样, 教师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 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 在美术课程上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 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从而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三、反思作业形式

不要满足于上文美术作业的形式, 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做法, 甚至完全放弃上一次的思路, 进行全新创作, 实现更多的作业构想,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具象创作后可以考虑抽象形式, 黑白装饰后可以改为铅笔淡彩, 对比色、类似色、同种色的相互转换, 或者在制作藏书票活动中, 有的学生在使用孔版版画的方法制作后, 更换制作方式, 用吹塑纸版画的方式尝试制作。拓展自己的思维, 避免创作的僵化, 使学生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四、反思经验教训

在完成美术作业过程中或过程后, 总会有一些得失成败, 只有注意总结和反思才能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如果失败了, 就要考虑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更要看清、找到的原因是否准确, 避免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当然也要告诉学生, 失败的次数越多可能离成功越近, 但绝不能倒在失败上不起来, 那就永远不会成功。如果成功了, 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抓住关键点, 就不怕成功成为水里的鱼, 只有偶然才会溜到面前。反思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有利于通过积累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以提高, 让完成美术作业的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在作业后反思, 不仅可以检查作业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 更可以整理思路, 强化知识, 丰富经验, 从而拓宽思路, 增强思维开放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剪纸制作中, 有一位学生经常出现纸张被自己撕坏的情况, 在他恼火之余, 他仔细观察损坏的纸张, 思考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后来终于发现是因为自己刻得不够仔细, 在操作时过于粗心和急躁, 加上刀尖也不够锋利, 导致很多图案并未被刻刀刻到位, 需要被刻掉的图案与需要保留的图案之间仍有纸的连接, 这样一来就无法进行顺利剥离, 所以, 在很多有连接的地方就被撕掉。当找到原因后, 他首先处理刀尖, 并注意以后在其不够锋利时进行及时调整;其次, 提高了操作的精细度, 把每一刀都刻到需要到达的相应位置。从这以后, 在他的作业中基本上杜绝了纸张的损坏。

五、反思的多元化

将反思的内容走向多元化, 不仅仅是对作业的反思、知识掌握过程的反思, 还可以包括情感体验、与人合作的能力、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自信心、责任感等的反思。在情感体验上, 是否可以将此次创作的表现情感转移到同类作品上;在与人合作时是否积极配合、将知识进行最大的共享以及操作上的互助互补;搜集的信息是否全面, 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无误;学习过程是否充满自信, 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责任感。

反思的过程, 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省的过程, 是挖掘隐藏在美术知识背后的思想过程,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 可以说学生才真正地学会了自主学习。

摘要:反思是当今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它既可以化一次的偶然成功为日后的必然成功, 也可以为下次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美术的学科性质而言, 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效地自我检查, 使知识条件化, 就要反思作业过程, 反思学习方式, 反思作业形式, 反思经验教训以及将反思多元化。

关键词:反思,美术教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事实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0-174.

让快乐走进美术课堂 篇8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评价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快乐的教学环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快乐美术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谐的艺术教育方式,它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它的价值,使其心理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那么,如何开展快乐美术教学?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快乐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美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比如,在四年级的《迷彩服》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将大量动物不同服饰搭配的图片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作业可以玩一些美丽和抒情音乐。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路打开,音乐和艺术的教学有机地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的激情,展示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和乐趣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导入、总结的艺术,是快乐美术教学的基础

一个完美的教训就像一曲美丽的音乐,成功介绍第一个音符,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营造快乐的氛围。激情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上《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一课,我先问学生是否游览过抱犊寨?拥抱小牛村有什么感觉?然后把视频带到小牛村,让学生体验小牛村的美丽。问:您作为鹿泉人,难道你不想把家乡的美丽介绍给人们吗?这样的导入,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真诚感情。

一个完美的教训,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还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了强烈的欲望。我在“计划一个旅行活动”时是这样总结的: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对村庄规划书、路线图等有一个特定的计划。所以,面对美丽的小牛村,星期天,你可以回到草图、持有仙境小牛村优雅美丽的照片,对你的家人和朋友说:“小牛村真漂亮。小牛村是我们的家乡,小牛村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快乐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

快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美术教室里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快乐,充满美感,充分鼓励学生独立、自由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用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个性与情感得以充分表现,创造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心灵也才能得以陶冶净化。

四、鼓励式评价,是快乐美术课堂的升华

在课堂上有趣的视觉刺激、生动的语言和探索的内容连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创造性的欲望被点燃时,教室的气氛很和谐,充满活力,这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在互动中再次得到升华,因为这样的互动,学生敢说、敢想、敢创新,形成发散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有特点,敢于表现,敢于创造,让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欣赏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是快乐的,掌握知识才能是有价值的。

总之,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当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快乐的氛围,艺术也有人文色彩,消除艺术与学生之间的隔膜,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希望的。

让美术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教学反思 篇9

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除了课本的内容有的比较没有贴近生活,教师的教学手段占了大部分原因。只有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和围绕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才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在美术教学中采用与之心理特征相应的教学手段,不断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感受美术、享受视觉美,从而喜欢美术、热爱美术。

下面依据儿童的几个心理特征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改变过去单一灌输式。

二、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儿歌、字谜、做游戏、律动、视频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正因为儿童有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共同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美术,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三、营造良好的绘画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创作作品。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创设宽松友善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自我消除心理上的紧张、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课堂氛围民主,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直言,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成了师生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的园地。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10

第二,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赏析,主要从色彩的独特性、饰物的丰富性和构思的巧妙性入手。要让学生了解贵州的民间工艺,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民间工艺作品往往以色彩斑斓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图画。不管是刺绣、挑花还是蜡染,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只要你仔细斟酌,总会在这些不经意的物件中看到奇妙的东西。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世界中徜徉。比如在对刺绣、挑花等常见的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整个画面有一个完整的.记忆,然后再看看成就一幅图画需要的各类丝线。一幅图看起来很普通,需要的丝线单从颜色上来看就有几十种,加上民间艺术家们的精巧构思,已经不单单是一幅画,而应该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第三,把课堂学习和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色彩画的部分,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结合我教给的欣赏方法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比比赛。例如,青花瓷上面的图案显得清凉、安静、淡雅,就让学生着这样的色彩;如刺绣的图案显得浓艳、夸张、复杂,就让学生画出适合刺绣的作品……把传统的民间设计融入美术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学生不但掌握了绘画的基本知识,还掌握绘制了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技巧。

第四,开展课外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制作民间工艺作品,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一直都是中学生课外活动最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民间工艺作品展。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展。比如可以开展刺绣、蜡染、绣花、挑花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艺术作品。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去查阅资料,去请教民间艺人,也可以进行创新体验。

让农民画走进美术课堂 篇11

一、赏评农民画作品,感受装饰美感

在美术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创设条件,积极搜集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农民画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究、评述,感悟本土农民画装饰花纹的造型、内容等特点,增强学生对农民画的装饰美感,开拓学生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观,提升欣赏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本土农民画作品《新婚志禧》《竹马灯》等让学生欣赏,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探究。如,画面在哪些地方作了花纹的装饰?用了什么样的花纹?花纹造型有什么特色?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欣赏、观察、讨论,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争先恐后地找出作品中有纹样装饰元素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展示农民画作品《牧场欢歌》《十二生肖——虎》,让学生欣赏。学生纷纷发出了惊叹:“哇,这么可爱的动物!”“原来动物的身上也可用植物花卉等美丽纹样装饰呀。”接着教师又提出:这些纹样除了装饰人物和动物,还可以装饰画面中哪些形象?这时,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各抒己见,纷纷提出了看法。这样,学生对农民画的装饰特点不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从中也感受到了纹样装饰给人的美感,为进一步学习和创作本土农民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纹样的多样性,感受纹样形式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不同题材纹样,展示纹样变化的形式美感,开拓学生视野,感受具象、抽象、传统、现代等多样性的纹样美,引导学生赏评、分析花纹图案的各种变化手法,让学生基本了解简化、夸张、添加等手法,加强对纹样提炼变化后形式美的感受,为后续的装饰创作打开纹样题材的空间。

如在教学《奇特的花》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荷花和变化提炼后的农民画中的荷花纹样,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是用了什么变化手法。经过分析比较,学生明白是运用了概括、夸张、添加等手法使荷花图案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更具形式美感,色彩上也进行了大胆设色,装饰性、趣味性更强。在这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一些物品的空白基本形,如古典花瓶、人物形象、生肖兔、餐具碗、杯子等,让学生讨论选择哪种纹样装饰较合适,教师再进行直观演示纹样与画面形象的搭配,学生直观体验不同风格的纹样在同一形象中迥然不同的装饰效果。经过多环节、多层次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对纹样形式美的感受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关注民间美术,积累纹样素材

在农民画进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积累民间美术中经典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欣赏各种民间美术作品中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开阔审美视野,继承和吸取各种民族民间美术作品中纹饰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去粗取精,将其应用到农民画创作中,从而使作品更生动,画面更具本土农民画的装饰趣味,充分体现本土农民画的艺术气息。

如在教学《奇特的花》一课时,教师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找一找身边有民间美术装饰纹样的用品、衣服、鞋帽、玩具、饰品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接触,直观感受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真正了解民间艺术美化生活的道理。然后教师再出示剪纸中的植物花卉纹样,感受纹样的精巧玲珑、圆润秀丽、虚实变化和形神兼备的独特风姿。出示本土木雕作品中的花纹,感受纹饰厚实、质朴、精美、粗中见细和丰富的层次感;出示多地民族刺绣作品,感受纹饰图案精美、细致的效果;出示印染中的彩印花布,感受纹样造型简洁、多变的特点;出示有时代特征、历经时代淬炼而臻美成熟的传统图案,感受传统图案简洁有力、富有动感、兼收并蓄的风格、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多元的民间美术的宝库中,体验各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博取各家之长,汲取养分,为我所用。由此,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审美体验,内化了学生的知识,从而使之成功外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纹样素材,在农民画的纹样装饰中,更自如、更灵活地加以应用,充分体现农民画的特质,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四、分层系统练习,凸显农民画特色

完美的装饰是农民画创作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农民画进课堂要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就要有步骤、有计划、讲方法、分阶段地进行系统训练,以美的原则为指导,了解并掌握学生纹样的绘制方法、组织方法,进行扎实的、循序渐进的分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交流,从情感的体验到深入的实践,充分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农民画的绘制能力、表现能力,把精美的富有农民画特点的装饰纹样生动完美地表达于农民画作品中。

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如对低年级学生,先进行单独纹样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单独花卉纹样有均衡式与对称式,能够通过一定外形的局限设计出适形的纹样。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掌握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及组织方法,绘制出美丽多彩的花边、花布,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简单的物品形象进行练习。如先让学生用单一的纹样装饰杯子、碗等简单物品的形象,再用连续的纹样装饰衣裤、动物形象,最后让学生完整装饰整个画面。从装饰简单的物品到复杂综合的创作,分层、分段练习,系统训练,学生就能够灵活应用纹样进行组织排列,切实掌握用纹样装饰画面的技巧,培养综合审美观,为农民画的综合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篇12

笔者实习期间, 在所上课的初二6个班和高一2个班中分别做了“写下心中的偶像和最爱的音乐”调查, 从收回的352份有效回单中, 把流行歌手作为偶像的有297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之84.3;把音乐家 (音乐大师) 作为偶像的有31人, 占中调查人数的百分之8.8;剩下的百分之6.9是自己、同学或家人。在最爱的音乐调查中, 流行歌曲占百分之83.7;古典器乐曲占百分之9.6;轻音乐和艺术歌曲占百分之6.7;这一组数据表明流行歌曲在中学生音乐概念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中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还不十分具备鉴别优秀流行歌曲的能力, 常常被一些歌曲中低俗、悲伤的情绪所左右, 影响中学生年纪本该有的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所以音乐教师更加应该适当引导学生, 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情商。比如在听周杰伦的歌曲时曾经问过一个学生, 为什么喜欢他?学生回答“因为周杰伦创作的歌曲不但多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连伴奏中的配器都是独特的民族乐器。”作为一名实习音乐教师, 发现学生能站在音乐的角度欣赏和辨别流行音乐中的精华与糟粕, 实为难能可贵的。因此, 与其让学生们自己在逆流之中分辨不清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 倒不如我们的教师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们欣赏和教学具有积极思想和艺术水平的作品。在实习过程中, 笔者也投入很大热情, 正在不断尝试将流行音乐加入中学的音乐课堂内容中去, 下面是几点实践和思考, 请专家老师予以指正!

一、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从21世纪简史《世界是平的》中顿悟与音乐教育的几点共鸣:CQ+PQ>IQ, CQ——好奇心商PQ——激情商, IQ——智商, 也就是说对待包括音乐在内任何一种事物, 好奇心商和激情商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面对各科的学习拥有好奇心商和激情商要比拥有更商智商但缺乏激情更有效率。作为音乐教师来说, 如果在音乐课堂中你不能提高和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激情, 那么学生们将会在没有生气的课堂氛围中度过。而教师的工作则是, 将学生们这种热情和好奇心适当有效地培养起来, 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塑造学生善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激励。

二、正视流行音乐, 提高鉴赏能力

流行音乐繁杂多样, 以其迅猛的形式入侵学生们的视野, 那么学习如何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就是我们当下所需要思考的——其一从文学角度出发, 歌词富有古色古香, 韵味纷芳的如刘欢词曲、演唱的《凤凰于飞》, 体现其深厚的文化素养, 旋律与词在闻听者的肺腑中荡气回肠, 余音不绝。从歌词的表达对象出发, 如温岚《同手同脚》深情诉说姐姐与弟弟的成长间情感的点滴, 表达温暖的手足情谊。使现在越来越多的独身子女从歌中体味兄弟姐妹间的温暖。其二, 从不断变化着的曲式风格上, 把完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而有了使人听之耳目一新的感受, 如《万物生》, 融合了原生态、佛教藏族音乐元素, 在配器上又有现在电子合成的特有节奏, 强烈的现代民族音乐, 醍醐之蕴一气呵成, 让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拓展开来, 不断能够接受新音乐和新学习的发展趋势, 传承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 摒弃古板解决问题方法中的不足, 吸取新的优势资源。

三、通过课外流行歌曲搜集整理, 建立课堂良好师生关系

笔者在为期近两个月的学校实习中, 学生们被安排了一项课后任务, 即“搜集整理你认为最优秀的流行歌曲”, 对于这里的”最优秀”与前文中的“最喜欢”, 笔者以自己的理解阐释了它们的不同, 主要针对音乐一词。总结下来分为三个类别:1.日韩组合歌曲。理由是炫歌热舞的帅男俊女们太刺他们的眼球, 如M-EXO组合的《狼与美女》, 舞台的灯光、服装、音响、发型等塑造了明星们完美的舞台表现形象, 成为学生们心目中无可比拟的superman.并花去学习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进行迷恋追星和模仿动作语言。2.中国选秀节目歌曲。数年以来中国好声音这一节目吸引中国人的眼球, 同时也吸引着中学生们的耳朵, 他们从电视、网络上了解中国最好的声音, 有音高特色、声线特色和情感特色的流行歌曲如《high歌》《some one like you》等, 让学生们了解音乐用歌声演绎情感的魅力。3.中国民族曲风的歌曲。理由是优美的五声调式、韵藏文墨的古典词风和精湛的民族器乐配器加上现代段落连贯的演唱风格, 足以有沉淀千古的资本流传于世, 如上文所提到的《凤凰于飞》等。

四、音乐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学生演绎流行歌曲

学校课堂教学中, 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通常习惯于被冠以“集体”“规范”和课堂“整齐划一”等名词, 据了解, 多数学生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和才艺展示, 经常举手的同学只占到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而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被聆听的艺术, 教师除了要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外, 也要多鼓励和培养学生有足够的勇气面向大家。在笔者实习的音乐课上, 按教材欣赏完几首曲目后给学生选择性的选播最优秀的流行歌曲, 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演唱流行歌曲, 同学们演绎汪峰的《我爱你, 中国》, 那英的《春暖花开》等。全班响起轰鸣的掌声, 顿时给整个班级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的热情。课堂氛围中充满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融洽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流行歌曲, 体现音乐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感受音乐形式的开放。

笔者读中学期间, 记得老一辈的音乐教师面对现代电声乐器的嘈杂繁乱, 每每谈及色变, 批判或避之不及。因此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中学音乐课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后发现, 仅仅守住教材内容只会使得学生们对音乐课失去兴趣, 音乐课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应该放宽角度, 不应墨守成规, 让音乐课堂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们最爱的音乐形式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无论从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心理素质、锻炼自我展示能力等方面都有流行音乐存在课堂教学中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5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编辑部.《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C].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8

[3]张梅.《浅谈流行音乐进入课堂》[J].音乐天地, 2009.8

[4]董冀.《“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教学案例》[J].音乐天地, 2009.5

[5]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J].音乐研究.2008.1

[6]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3

上一篇:凤凰学校2018年秋少先队入队仪式活动方案下一篇:学模式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