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2024-08-2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共11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5.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渗透了比较、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式学习。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问题导航,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两名同学,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个来涂颜色?为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手掌的面积指的是哪里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让学生用粉笔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老师事先画好的图形全班同学动手涂色,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4)反馈展示,提问:为什么最后一个图形没法涂出它的面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图形,没有办法确定它的大小。)

(5)长方形和你们刚才涂色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6)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转化过程。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平均分成6格(2)号长方形:平均分成24格。(1号和2号长方形的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先让男、女同学分别记住自己的图形有几格。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教具演示)生1:一号长方形的面积多大,因为它的格子很大。生2:二号长方形的面积多大,因为它的格子很多有24格。、、、、、、师:用观察的方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让同学们借助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两个同学上来展示比较的过程)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面积一样大)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重叠的方法)

师:除了用重叠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比较?(统一比较的标准:其实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

4、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同但所平均分的格子的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面积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这么多面积单位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怎么规定的?它们各有多大?想不想知道,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73~74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一划。

师:谁来汇报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那它们大小怎么规定的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①观察: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大家想象一下。(稍作停顿后,出示)这么大的一个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生用米尺测量)

②魔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魔术,大家用眼睛盯着这1平方米,当老师喊完一二三,你就马上把眼睛闭起来,让这1平方米飞进你的脑子里。预备,一、二、三,闭眼,这1平方米飞进你的脑子里来了没有?有,你就用手摸一摸,摸到了吗?

③估计-验证:摸到了就睁开眼,好,下面用你脑子里的1平方米估一估黑板面面积约有几平方米?

生:约有2平方米、约有3平方米„„ 师:谁估得比较准呢,怎么办?

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下。(两生合作量)生:大约有3平方米。

2、建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

①寻找:知道了1平方米有这么大,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有多大呢?这袋子里有好多正方形,里面就有它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找到了把它举起来。

②验证:哦,不一样唉,到底谁找对了呢,有什么办法? 生:量一量它们的边长。

师: 1平方分米的边长量出来应该是多少? 生:1分米。

师:那1平方厘米呢?

生:它的边长量出来应该是1厘米。师:好,大家动手量一量,看找对了没有。师:(举起模型)这个蓝色正方形面积就是—— 生:1平方分米。

师:它的边长测出来是多少呀? 生:1分米。

师:那1平方厘米是哪一个? 生:是这红色的小正方形。

③举例:我们身上哪里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大拇指的这个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哦,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看看哪一个指甲面最接近1平方厘米? 生:大拇指。

师:那就是说,我们小朋友小手上就有一个近似的1平方厘米。生:老师,你脸上的痣大约是1平方厘米。师:你观察能力真棒,比比看,怎么样? 生:差不多。师:我们再来看看1平方分米大约象什么那么大? 生: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那么大。

师:伸出手掌比比看,我也比一下,老师的手掌跟你们的手掌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的手掌比我们大,我们手指头也要包含进去,你只要手掌心就有1平方厘米了。师:真能干,以后你们用到1平方分米时,就可以想到手掌面,看到1平方厘米就可以想到大拇指指甲面。

④比较: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三个面积单位大小各不同,我们把它们贴在一起比比看有什么感觉?

生:1平方厘米很小很小。

生:1平方分米对于1平方米来说也很小。生:那相对来说,1平方米好大呀。

师:这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大小各不同,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从身边、教室里、生活中找到这些面积单位,加深了对这三个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达标检测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2.观察每个图形是多少平方厘米。3.判断改错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知道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五、质疑解惑,全课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2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从数学建模的概念中可以发现, 数学建模一般是指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能把实际问题归纳后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加以解决。什么是数学模型呢?根据徐利治先生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一书中所说, 从广义上讲, 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方程以及由此构成的算法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从狭义上解释, 只有那些反应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才叫做数学模型。

小学阶段的数学建模重在让学生体验建模的过程, 即通过一定的实际情境, 让学生在构建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的形成过程, 并能以模型进行一些简单的解读与应用。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微型的科研”过程, 使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二、数学建模课堂案例

数学建模帮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再进行解释运用的过程, 更容易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71页“面积的概念”教学

【教学片段一】

活动一:剥一剥。看看橘子皮和苦柚皮哪个大?

(学生们慢慢剥课前准备的橘子和苦柚的皮)

生:苦柚皮大, 橘子皮小。

师:这个大小包括里面的瓤吗?

生:不包括, 只指表皮。

师:对!像橘子外皮、苦柚外皮那样的东西, 我们叫做物体的表面, 通过剥一剥我们比较了苦柚、橘子表皮的大小, 这说明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活动二:观察70页的主题图, 请学生们说说图中物体的表面。

生:黑板面、课桌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师: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画下来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同学们再用手摸一摸课桌表面, 说说与未剥皮的橘子、苦柚表面有什么区别。

生:桌子表面是平坦光滑的, 橘子、苦柚表面是粗糙弯曲的。

师:对, 一种面是平面, 一种面是曲面。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平面图形。

活动三:涂一涂, 看哪个图形先被涂完 (男生涂正方形, 女生涂长方形) 。

师:谁说说哪个图形先被涂完?先被涂完的原因是什么?

生:正方形先被涂完, 因为正方形涂的面小, 长方形涂的面大。

师:有道理, 刚才我们说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通过涂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 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活动四:辨一辨, 下面这两个图形有大小吗, 怎么比较呢?

生1:这两个图形一样大, 因为看起来有两条边一样长。

生2:图1大, 因为它是一个角, 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可以无限延长。

生3:这两个图形无法比较出大小。

师:你说一说无法比较的原因。

生3:图1是一个开放图形, 两条边可画长, 可画短, 只有把两条边的长短固定下来, 把开口封住了才能比较出大小。

师:你的观点是把开口封住变成封闭图形, 才能比较出大小, 是吗?我也同意。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有大小?

生1: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生2:封闭图形有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的意思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3: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随感】“面”是什么?说不清, 道不明。以上案例从具体形象的实物开始, 借助“剥一剥”、“涂一涂”、“摸一摸”、“辨一辨”等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平面图形有大小”, “封闭图形有大小”, 层层深入, 有序地推进了“面积”概念的含义。反映了从一个生活问题 (橘子皮和苦柚皮哪个大) 到数学问题 (面积的概念) 的形成过程, 这是学生建立面积概念的过程, 也是一次建模的过程。

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72、73页“面积单位”的建构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概念, 现在谁能比较一下教室里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生:书皮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师:这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很容易看出来, 如果遇到看不出的怎么办?怎么比较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 它们的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

提供学具: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画有图3、图4这两个长方形的纸, 1平方厘米大小的小正方形30个, 直径是1厘米的小圆片30个, 剪刀一把。

(学生操作, 教师观察巡视,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生1:我先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不出它们的大小, 然后用剪、拼的办法比较出图4大一些。

生2:我在图3的长方形上摆了14个小圆片, 图4的长方形上摆了15个小正方形, 15比14大, 所以图4比图3的面积大。

生3:我全用小圆片摆, 图3上摆了14个小圆片, 图4上摆了15个小圆片, 15比14大, 所以图4的面积比图3大。

生4:我全用小正方形摆, 图3上摆了14个小正方形, 图4上摆了15个小正方形, 15比14大, 所以图4的面积比图3大。

师:生1、生2、生3、生4都认为图4的面积比图3大, 他们的方法对吗?大家喜欢哪一种呢?

生5: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要用一样的图形作标准, 要么是小圆片, 要么是小正方形。所以生2的方法不对。

生6:生1的方法要先剪下来再拼, 但是如果有的物体没法剪下来怎么办, 所以我认为生3、生4的方法比较简单。

生7:如果面积太大, 没有那么多的小圆片或小正方形摆怎么办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生5说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一样的图形作标准, 这个观点很好, 我们就把“一样的图形”的大小称为一个面积单位, 也就是说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如统一的小正方形或圆形) 。有了这样的一个面积单位就可以比较图形的大小了吗?

生8:以这个面积单位为标准, 来衡量其他物体的面积里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这样行吗?

师:你的这个主意太棒了!数学家们就是这么做的。那么, 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9:我认为用正方形好, 因为圆形摆不严, 有空隙。

师:有道理, 那么我们就用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表示一个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老师给你们发的小正方形就是1平方厘米, 你们现在用这个面积单位比较一下图3、图4的大小吧。

生:图3是14平方厘米, 图4是15平方厘米, 图3的面积小, 图4的面积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课件和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这样3个提问。

展示课件一。

1.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 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想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让同学们看个短片,还要请同学们当个裁判。展示课件二(短片内容:两个同学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手里各自拿着自己小长假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小明说:我的照片是2平方分米。小强说:小明我的照片有198平方厘米比你的大,我的大我的大……争论不休)。

师:请同学们给他们裁判裁判,是小明的大,还是小强的大?

生:小明的大,小强的大。(意见不能统一)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待会儿再说行不行?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能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4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就是……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2. 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 练习二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练习二十的第5、6题。(1、2组做5题,3、4组做6题)每组抽一生在黑板上做。

3. 找三组一生评讲第6题。

五、课堂小结

1.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师:这堂课你学会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2. 师:现在我们能给小明和小强当裁判吗?(在齐声回答之后请一生裁判)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山水画,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用山水画为题导入情景,一是为了复习前面学过的周长,二是为这节课学习面积打好基础。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面积的意义。(1)、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2)、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师点课件说明并板书面积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大?谁的面小?(4)、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设计意图: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师问,同学们(点课件)

出示:你能比出哪一张大些,哪一张小些吗?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2、解疑:同一格子标准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测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并让学生说明理由。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 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出示课件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出示课件)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1平方米的地上,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设计意图: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并在教学中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小结

小结 :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认识了吧,回家之后再找一找你的家中什么物体的表面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内容,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起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加深理解的机会。

四、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课堂检测的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6()。

2、教室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3、冬冬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8()。4、你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

5、一张学习报的面积大约是20()。

6、学校操场大约1200()。

7、一元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知识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2页至6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感知它们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

教具准备:等边三角形纸片、圆片、正方形纸片若干,纸版、橡皮、信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提出问题:学校为了迎接春季田径运动会,决定用这种规格的纸版为每一个班都做一块班级牌,为了购买材料,现在急需想知道全校22个班级一共要用多少纸版,那该怎么办?

(要先知道一块纸版有多大。)

那怎样才能知道这一块纸版的面积有多大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1.用不同的标准量。

(启发)我们原来认识长度单位时,是用一些小的物体的长度来测

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现在测量这块纸版的面积,我们可以?

(用一些小物体的面的大小来测量这块纸版的面积。)

课前,老师给每2位同学都准备了和它一样大的纸版,下面借助你身边的材料快速量一量它的面积。(学生测量)

汇报: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量的,结果是多少?(结果不一样)同样大的一块纸板,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用的东西不一样。)

2.统一标准量。(口算题卡封面量)

现在我们都统一用口算题卡的封面来量一量。(学生测量)汇报结果

现在用来测量的标准一样了,为什么得到的数据还不一样呢?(有横着量的,有竖着量的)

看一下本子封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看来,用长方形口算卡封面来测量这块纸版,横着量剩下的面积和竖着量剩下的面积不一样,导致测量的数据也不同,这给我们测量估计纸版的面积带来了一些不方便,更容易产生误差,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师启发,用什么形状做标准来测量就可以呢?)

用边的长度一样的形状的纸板来量。

下面请选择一种你认为合适的纸片来摆一摆,量一量它的面积。(学生测量师巡视)

小组汇报量的过程和结果:用圆形和三角形的纸板来量,都有缺点,所以用正方形的来量。

3.引出面积单位。

师:正是因为这样,为了便于测量和方便交流,人们就规定了一些小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分米。(1)认识概念。

这个正方形纸片的大小就是其中的一个面积单位,量一量它的边长的多少?

(10厘米,1分米。)

人们规定边长1 分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在分米DM的右上角写一个小2,仍然读1平方分米。

(2)建立概念,感受平方分米的大小。记一记:

师:再拿起这个纸片,看一看1平方分米有多大把它的大小记到脑子里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大家记住了吗?(记住了)

老师要来检验一下,请快速从大纸袋里面找一找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找到了吗?(找到了)

画一画: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画1平方分米的比赛,规则是:不能用尺子或

正方形纸片,直接在纸上画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学生画,师巡视)

大多数同学都画完了,用黄颜色的纸片比一比你画的准吗? 画不准确没有关系,大家在画一次,两次比较哪次画的更接近?(第2次)

小结:看来感受的次数越多,画的就越准确。找一找:

那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那知道了这一块纸版的面积,就能计算出我们学校22个班一共需要多少纸版了,我代表学校谢谢你们。

现在请你用黄颜色的纸片来测量这块橡皮最大面的面积是多少。有什么问题吗?(太大了。)

那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人们在测量比较小的面积的时候通常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板书:平方厘米

2.引出平方厘米。(1)建立概念。

(示1平方厘米的纸片)这个小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在2 号信封里面,拿出来看一看,有什么感受?(太小了)

你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吗?(1厘米)

人们规定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可以怎样写?(学生说师写,在厘米的右上角写一个小2)

把1平方厘米的纸片贴在黑板上,还能看清楚吗?(看不清楚)(2)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看一看1平方厘米有多大,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指甲、大牙、扣子)让学生说清楚是举的物体的哪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米。

(1)引出平方米的必要性。

以上我们认识了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那我们要测量现在这个教室地面的面积还能用这两个面积单位吗?(不能)为什么?那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平方米)

你在哪里听说过平方米?

在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做单位。板书:平方米(2)引导学生说出1平方米的概念。

那1平方米会是边长为多长的正方形的面积?(1米)引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用字母表示可以怎样写?谁愿意到前边来试一试?(生写)(3)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要几个同学伸开手臂才能围成呢?(4个)

前后4人试一试,你们手臂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米。

(举纸版)这块纸版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有什么感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出示“你知道吗?”,让学生读一读。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8平方米和15平方米有多大吗? 一棵大树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大的一片树阴,还能释放氧气,我们应该怎么做?生:爱护树木,保护树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情趣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大家仔细想一想,学校操场的面积也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呢?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讨新知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师:要求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板)生: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边长长方形面积=长x宽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造了智慧的财富,想不想看看多媒体是怎么验证我们的合作成果呢?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分层优化,升华重点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面积=

的面积=×边长

2、巩固性练习

笔算、口算(教材79页)

3、拓展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

四、小结本课

师: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片段 篇7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3.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

【教具学具】

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不同的大长方形、小圆片和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片断】

1.充分感知,理解面积含义

师: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学生摸指甲盖、文具盒盖、数学书的封面、课桌的桌面)

师:刚才我们摸的面就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通过刚才摸一摸的活动,比一比哪个物体的表面最容易摸完?说说你的发现?

生:指甲盖的面。

师:为什么?

生:因为指甲盖的面小。

师:哪个物体的面最不容易摸完?为什么?

生:课桌的桌面,因为课桌的面要大一些。

师(小结):通过观察和摸一摸、比一比,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大小、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什么?叫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叫课桌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的面积。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像老师一样说一说。

(学生举例)

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没有大小?

(师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你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长方形比圆大。

生:长方形比三角形大。

生:圆形比三角形小。

师:下面有两个图形,瞧瞧他们有没有大小。

生:没有大小。

生:因为它们不是封闭图形。

师(小结):封闭图形才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找一找长方形的面积?圆呢?三角形呢?

师:摸一摸长方形、圆、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摸图形,课件填充颜色)

师:谁能概括面积的定义?什么是面积?

(板书:面积)

师:能用一句话把这两方面连在一起吗?

师: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一遍)

师:书上用了一个什么字把这两方面连在一起?

(板书:“或”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看着黑板齐读一遍面积的定义。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心中有数了。教师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分开教学,通过大量直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探究比较,体验面积单位

(师介绍观察法和重叠法,课件出示△和○)

师:你能不能比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一样大。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师:再比一比,谁的面积大?怎样比?

生:把他们重叠在一起比。

师: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3.操作实践,认识拼摆法

师:大家学得这么棒,看!喜羊羊也来了,他带来一个问题,羊村要建一所大一点的“快乐学校”,你能帮助选一块大一点的土地吗?

(师出示A型地和B型地)

师:选一块大一点的土地,就是比较这两块地的什么?

生:两块地的面积。

师:用观察法比较一下?

生:比较不出来

师: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生:比较不出来

师:用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比较不出来,怎么办。

师:拿出你手中A型地和B型地的图形,小组合作摆一摆,看看谁的面积大?

生:A型地用了16个正方形,B型地用了15个圆形,但比不出两个图形的大小?因为图形形状不一样。

师:只有用相同的图形来摆,才能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A型地摆了16个正方形,B型地摆了15个正方形,所以A型地的面积大。

生:A型地摆了16个圆形,B型地摆了15个圆形,所以A型地的面积大。

师(小结):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选正方形来摆,也可以选圆形来摆,这种方法叫拼摆法。

师:如果要具体测量面积的大小,选择什么图形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选正方形,因为正方形刚好能摆完整个图形。

生:用圆形来摆中间会有空隙,不能代表整个图形的面积。

4.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图形。

(课件出示:一号图形的面积由4个正方形组成,二号图形的面积由16个正方形组成)

师:猜猜谁的面积大?

生:可能相等。

生:无法确定。

师:我们亲自去看看。

(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先让学生观察,再用重叠法演示给学生看)

师:你猜对了吗?

师(小结):比较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数个数,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准备:每组一张蓝色纸板(长:12厘米、宽:6厘米)、红色纸板(边长8厘米)、黄色纸板(长:11厘米,宽:4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活动一:前置孕伏。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用一张硬纸板剪一个图案,大家都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有谁想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展示。)

师:你做得真不错,老师能把它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吗?(留下两幅作品,一大一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和智慧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那这些图案在今天的课堂上能不能用上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同学们请准备好,上课。

【评析:这一片断中教师通过布置前置性的作业:用一张硬纸板剪一个图案,即为面积的学习建立了表象,也为面积的学习做了铺垫。】

活动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这是刚才大家展示的两幅作品,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幅作品的面上进

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择哪幅作品?为什么?

生1:我想选择小的那个,因为它的面小。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哦,大家都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一起看。(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

师:这里有一些规则的图形,还有一些图形的边是不规则的,这些都是平面图形。它们有大小吗? 生:有。

师:你能举例比较一下其中任意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生1:长方形比正方形大。生2:圆形也比正方形大 生3: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大。生4:平行四边形比正方形也大。

【评析:从学生前置作业和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2.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发现了这些封闭的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大家看:长方形(长方形闪烁一次),圆形(闪烁一次),不规则图形(闪烁一次)等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就是说这些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除了封闭的平面图形有面积,那物体有没有面积呢? 生:有。

师:大家真善于思考。物体也是有面积的。比如:我们的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还能再举例说明别的物体的面积吗?

生:文具盒… 生:桌子… 生:窗户… ……

师:(拿出一个皮球。)皮球有面积吗?

生1:没有。生2:有。

师:(指着生1。)来,你说说为什么皮球没有面积? 生1:它是圆圆的,不是平平的,所以我觉得没有。

师:哦,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想法。(指着生2。)来,说说你的理由。生2:物体都有面积,皮球也是个物体,所以它也有面积。

师:对啊,刚才我们说过物体都有面积,所以皮球也是有面积的。可是皮球是圆圆的,它的面积是指的哪里?

生:就是它外面。

师:这是一个曲面。皮球外面这个曲面的大小就是皮球的面积。像数学书、黑板、皮球等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什么叫面积吗?

生汇报完后师小结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评析:通过观察、比较,获得多种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活动三: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既然面积有大小,我们来比较-下怎么样?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板,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蓝色纸板和黄色纸板的大小。

师:大家比较好了吗?。来,请这位同学下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是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来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蓝色纸板的面积大。师:很聪明,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了两个面积的大小。师:大家都是这样吧? 生:是。

师:再来比较一下蓝色纸板和红色纸板。(半分钟。)怎么样,比较出来了吗? 生:没比较出来。师:怎么回事?

生:重叠法比较不出来,想撕又怕给撕坏了。师:那这种情况下该怎样比较呢?

师:有些同学有想法了。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学具,大家也可以利用这些小学具试试,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学生合作。)

【评析:教师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那这种情况下该怎样比较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学具,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小学具试试,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到底谁的面积大的欲望,这样设计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师:现在有结果了吗?哪个同学下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生1:我是用小正方形来测量的,这张红色纸板一行能摆4个,摆了4行,一共摆了16个正方形;这张蓝色纸板一行能摆6个,摆了3行,一共摆了18个正方形,所以蓝色纸板大。

师:这个同学用同样的正方形量出了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用小长方形来测量的,蓝色纸板一行能摆3个,摆了3行,一共摆了9个长方形;红色纸板一行能摆2个,摆了4行,也是摆了8个长方形,所以蓝色纸板大。

师:你们为什么不用圆形来测量呢? 生:因为圆形摆在纸的面上,周围还有空隙。

师:看来我们要选用没有空隙的学具,还要注意选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表示面积单位。

【评析:本活动通过学生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师: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啊?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最小的正方形(师同时也出示1平方厘米的学具)。人们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规定为1平方厘米?字母记作cm²。(板书。)

师:观察一下,1平方厘米跟我们哪个手指的指甲大小差不多?(大拇指的手指甲。)你还能找出一些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吗?(1分硬币、衬衫上的扣子、电灯的开关等。)和老师想得差不多,我们看看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1分硬币、衬衫上的扣子、电灯的开关等。)

师: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我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估一估,大约有几平方厘米?

师:怎么啦? 生:太小了,没法量。师:那怎么办呢?

生:我想,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你们认为呢?

生:肯定有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长度单位有厘米,比厘米大一点的有分米。面积单位也有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平方分米。

师:多大面积是1平方分米?善于思考的同学在头脑中肯定想象出了1平方分米的大小,谁来说说看?(学生试着说。)

师:大家拿出学具中的大正方形,这是一个边长1分米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字母记作dm²。(板书。)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演示电灯开关,烟灰缸,粉笔盒,光盘等。)

师: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我想测量一下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可是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太不方便了,老师该怎么办呢?

生1:用平方米。生2:用大的正方形。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学生在想的同时,教师展开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师:睁开眼睛,与这个正方形比一比,是这么大吗? 生:哇,真大。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面积是1平方米。用字母表示是m²。(板书。)老师测量了我们教室的竖着摆,大约能摆8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横着摆,大约能摆6个平方米的正方形。大家算一算,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48平方米。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师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活动四:巩固练习。

1.测量以下三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用什么作单位。(1)测量橡皮表面的面积。()(2)测量课桌表面的面积。()(3)测量黑板表面的面积。()

师: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非常重要,选不好会闹笑话的。

小明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所以写了一篇让人啼笑皆非的日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写的日记。

2.小明的日记。

清晨,我从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来到学校,在100平方分米的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看到鲜艳的50平方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旗杆上,心里真高兴。回到50平方米的教室,坐在40平方厘米的课桌前准备上课。

你能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

师:哪个同学来读一下?(找一个学生朗读。)

师:大家为什么笑啊?你能帮组小明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 生:2平方厘米的床不对,应该是2平方米……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可千万不能犯小明这样的错误。大家能做到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练习题,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3.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6()。(2)作业本的面积大约3()。(3)单人床的面积大约2()。(4)谋桌面的面积是24()。(5)黑板面的大小是4()。(学生交流。)

活动五:小结,结束全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9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教学内容】:2015年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书第60—63面。

【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长度、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单元知识展开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突变和飞跃。教材的编写,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主动探索建立面积的表象,熟练应用面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本单元后面的而积计算作充分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己经建立了长度、长度单位的概念。但是由“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也比较强。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事物或亲自参与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本节课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身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突出重点(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突破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并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在主动探究应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在熟悉的事物中由初步感知到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意义。体验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

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选择学生身边的可视可触摸的物体,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表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面积含义的理解和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的形成。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数学书;练习本;要比较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绿色22.5cm*9cm,红色13.5cm*13.5cm),拼摆测量用的正方形卡纸(白色4.5cm*4.5cm)、圆形卡纸(蓝色直径4.5cm)、三角形卡纸(白色:底4.5cm*高4.5cm)若干;教学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用的:紫色1cm*1cm,紫色10cm*10cm;学生2人小组合作用的练习纸(上面有与课件上吻合的长方形、心形、三角形和圆形图样);1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布一块。

【学具准备】:数学书;练习本;水彩笔;尺子;4人用的大学俱袋装有:要比较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绿色22.5cm*9cm,红色13.5cm*13.5cm),拼摆测量用的正方形卡纸(白色4.5cm*4.5cm)、圆形卡纸(蓝色直径4.5cm)、三角形卡纸(白色:底4.5cm*高4.5cm)若干;每人用的小学俱袋装有;紫色1cm*1cm,紫色10cm*10cm;2人小组合作用的练习纸(上面有与课件上吻合的长方形、心形、三角形和圆形图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邬老师第一次来给大家上课,作为三年级的小主人,应该用热烈的掌声表示一下对我的欢迎吧!谢谢,大家的掌声很响亮,你们个个都是好客的小主人。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1.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

今天的学习就从大家鼓掌的小手开始。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同学们,这是邬老师的手掌面,请你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谁愿意举起你的手掌面和邬老师的比一比?这么多同学都愿意呀!同学们看仔细,请问邬老师的手掌面和刚才几位同学的手掌面相比,哪个手掌面大,哪个手掌面小?(师至少点2名同学回答)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认为吗?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有序地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感受一下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请再像老师一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感受一下数学书侧面的大小。摸好了吗?请再快速地摸一摸你练习本的封面,请问同学们,我们摸的3个面中,哪个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比哪个面小?(师边演示边让同学们摸,至少点2名同学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亮晶晶的小眼睛观察一下这块黑板的表面,再看一看教室的地面,请问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师点名回答)

那课桌面与大屏幕面相比呢?(师点名回答)

2.揭示物体的面积概念。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比较了许多物体的表面,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师指着黑板表面)像这里,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手掌面的大小是手掌面的面积,那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什么?(点名说)你还能像这样说说其它物体表面的面积吗?(点名学生说)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脐橙,它的表面面积在哪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摸给大家看?(点名学生上台摸)

师追问:什么叫脐橙的表面面积?(点名说)

3.揭示封闭图形的面积,区分面积和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还有什么有面积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点名说)同学们知道的图形真多!

老师这收集了几个平面图形,你能看出这里的长方形和心形相比,谁大谁小吗?(学生回答)同不同意?

那三角形和圆相比,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

通过比较,原来这些周围封闭的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这里可以说,长方形的面积比心形的面积小,心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那三角形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呢?

前面我们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又知道了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认识的面积。(师板书:面积)

那这些图形的面积具体指哪里呢?你能涂色表示他们的面积吗?下面两人小组合作,请拿出练习纸,两人同时快速地涂色表示图形的面积,看哪组同学涂得又对又快!

师巡视并收集每种图形的涂色作品,全班讲评。

师首先展示长方形和心形面积的涂色表示图:我们来看看这组同学涂色表示的图形面积,这组同学把这整个长方形和心形都涂上了颜色表示他们的面积,跟他们一样涂色的请举手!看看这组同学的,三角形和圆整个图形也都涂上了颜色表示他们的面积?跟他们一样涂色的请举手!老师也同意这两组同学的涂法。请看大屏幕,(然后师在课件上展示。)老师给这些图形涂上了绿色表示他们的面积,再请同学们仔细看到这些图形,老师用红色线条表示的是这些图形的什么?(点名回答)对,是周长,它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看来同学们能够区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了!

4.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图形,(师手指大屏幕),他们中谁的面积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师多点2到3名同学说)?你们其它同学呢?哦,大家都一致认为三角形面积最大。看来面积相差比较大时可以直接观察出面积的大小。

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张图形(课件出示红色和黄色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你觉得哪个面积大?点名学生回答。大家意见不一致,看来,光用眼睛观察是确定不出来的。到底哪个面积大,谁想到了好办法?(点名回答,课件演示重叠法。)师引出:这位同学很勤于动脑,想到了用这样的重叠方法来比较面积相差不大的图形,是不是所有图形面积的大小都可以直接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呢?

师:(师举起绿色卡纸和红色卡纸)这两个图形谁能一眼能看出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那邬老师用重叠的方法试一试(师演示重叠法),能比出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5.小组合作,用测量法(数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用这些方法都不能很确定地比较出他们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还想到了重叠后切割多余的部分,再重叠比较的方法,在这确实可行,你很会开动动脑,有没有不破坏原有图形,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老师这有一些学具(师提袋出示):白色正方形、白色三角形和蓝色圆形纸片,如果利用这些图形学具来摆一摆,拼一拼,能否检验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哪位同学想到怎样摆吗?(师点名说)这位同学说选用一种正方形学具,这张上摆正方形,这张上也摆正方形,再数出摆的个数多的面积就大,有不同意见吗?(点名说)你认为选两种学具,这张上摆三角形,另一张上摆正方形,再数出摆的个数多的面积就大!到底哪种能比较出正确结果呢,选一种还是选两种呢,下面进行4人小组讨论并合作,看哪组能很快讨论合作出正确结果,别着急,讨论合作之前请看清合作要求(师出示合作要求,点一名同学读要求)

小组合作要求:

1.从学具袋中拿出要比较面积的红色和绿色长方形卡纸,再拿出三种学具:白色正方形、白色三角形和蓝色圆形纸片。

2.小组4人商量选定用哪种学具摆,把不用的学具放回学具袋中。

3.分工:每2人摆一个图形,以最快速度摆好。

4.思考讨论出结果:我们这组选用了()形学具,绿色卡纸上摆了()个,红色卡纸上摆了()个,所以()色卡纸面积大。

同学们,看清要求了吗?好,开始吧!

看哪组摆得又好又快,能很快得出正确结果!

师巡视小组探究情况,并做指导!

师问:哪组同学愿意根据大屏幕上第四条要求说一说自己组是怎样摆的,结果是谁的面积大?

师根据汇报结果贴出摆的图形。

(用正方形测量的:绿色卡纸摆了10个正方形,红色卡纸上摆了9个正方形,所以绿色卡纸面积大。用圆形测量的:绿色卡纸大约摆了10个圆形,红色卡纸上大约摆了9个圆形,所以大致比较出绿色卡纸面积大。用三方形测量的:绿色卡纸可以摆20个正方形,红色卡纸可以摆18个正方形,所以绿色卡纸面积大。)

师问:有哪组同学选用两种学具摆的?像这样,红色卡纸上可以摆18个三角形,绿色卡纸上摆10个正方形,得出结果是可以摆18个三角形的红色卡纸面积大,你们同意吗?请你说说为什么?

生回答原因后师追问:在选用学具测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得出:要选用一样的学具来摆,这样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再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课件出示图):大家想一想,是拼摆了6个正方形的图形面积大吗?(师点名回答)得出正确结果:不能,因为选用拼摆的正方形学具大小不同。

师再次追问:像这样都用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拼摆的,不能得出正确结果,那在选用学具比较测量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点名回答得出):必须要用大小一样的学具,也就是面积要一样的学具进行测量拼摆。

师:我们知道了测量时必须要用大小一样的学具,也就是指要用统一的标准。这里统一的标准就是指统一的面积单位,像刚刚用到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都表示一个面积单位。同学们在测量这张卡纸面积的时候摆了10个正方形,说明这张卡纸的面积就是10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测量这张卡纸可以摆18个三角形,说明这张卡纸的面积就是18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里摆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所表示的面积单位是邬老师给定的,当然还可以定大一些的或小一些,或其它形状,那请问通过刚才的拼摆,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认为哪种形状最适合做面积单位?为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讨论得出:圆形没铺满,有空缺部分;三角形摆时受方向限制,很不方面,也有空缺;而正方形不管横着摆还是竖着摆都不受限制,最适合做面积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把刚刚摆的学具和两个比较面积的卡纸放回学具袋中。

6.学习3个常用面积单位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正方形最适合做面积单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的,为了方便测量和比较,规定了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课件同时出示,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同学们,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里找出最小的紫色小纸片,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对,就是这一个,(师举起纸片)这就是1平方厘米,抓紧时间用尺子量一下它的四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量完后请举手!

生:边长是1厘米。

师:每条边长都是1厘米吗?(是)

师:说明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师:也就是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师板书并贴上学具)

现在用你这个1平方厘米量一下,你的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抓紧时间量一量,有的同学已经量出来了。(至少点2名学生说)。每个同学指甲盖面积大小有差异,其实同学们每个指甲盖面积都很接近1平方厘米。

谁来说一说,生活里面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师讲解并课件出示图:小奖贴,电脑按键,田字格等)

刚才我们认识了1平方厘米有多大,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1平方分米,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紫色学具:对!这就是1平方分米,谁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

点名学生说: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师:那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师板书贴上学具)

请同学们用你的手掌面和这个1平方分米的学具比一比,手掌面大约多少平方分米?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手里数学练习本的封面,估计一下大约有几个平方分米。看出来的请举手。点名学生说!

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请用你的1平方分米的学具量一量。谁来边演示边说你是怎样测量的!3平方分米,和你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我们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那怎样的面积是1平方米呢?谁来说说看。点名说。

师引导:边长是多少,什么形状的面积是1平方米?生得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师板书)

请同学们张开手臂,请问你两个手臂张开的长度大约是几米?(师请4位同学伸直手臂并围成近似的正方形)那这四个同学张开手臂围成的图形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米。再请同学们们看到老师手里的这块布,它就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大不大?先估计一下:如果老师请同学站到1平方米面积的布上,大约能站下几个?点名说。到底能站下几名同学呢?咱们就按同学们说的站一下。师点一小组(8个)同学上去站,不够就再点。

我们来数一数站下了几名同学。(大约12个同学)

师对估计的情况作评价。

7.新课小结:

师小结:通过刚刚地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师完善板书)

三、拓展应用。

同学们,你能用所学的三个常用面积单位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吗?谁来回答第一个:

课件出示检测练习:

一.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

2.一张课桌面的面积是24()。

3.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0()。

4.昌北二小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7000()。

四、归纳提升。

师: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同学们都填对了,下面再来个难点的,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那请问: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分别用于测量怎样不同的物体表面面积呢?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师出示课件让同学填空),点名学生说。

三个面积单位分别用于测量不同的物体面积:

1.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邮票、橡皮檫的面积等,用()做单位。

2.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黑板、教室、操场的面积等,用()做单位。

3.测量一般大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手帕、课桌面的面积等,用()做单位。

五、全课小结。

接连几个问题都没有难道大家,看来同学们学已经和这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成为好朋友了!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呢?(点名学生说)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还真不少,今天学习的内容就在数学书第60至63面,课后请同学们温习并完成书上相应的练习,希望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能积极动脑,深入思考探究,我相信你们将收获更多的知识。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0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建立和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刚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先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到面积,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面、观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时,还让学生比较,什么才是封闭图形的面积,什么图形才有面积。让学生更深刻了解面积的概念。

二、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进行充分的数学时间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出示两个面积一样的长方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利用学具动手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两个长方形的摆的图形形状不一样,比较不出面积的大小,摆的图形一样,才能比较出两个长方形的大小。通过活动,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学生经历和提议了同意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后,再出示1平方厘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再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厘米,使学生在活动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接着轻松地学习了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情分析

“面积”是小学阶段学生从一维到二维空间飞跃的重要起始教学,教材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通过对比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当学生明确认识“面积”之后,安排了比一比活动,让学生在比较、操作、思维矛盾的碰撞中去感悟面积的比较方法,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认识面积的含义,重点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并创造不同的比较面积的大小的过程与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儿?(课件呈现)

生:教室。

师:从我们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在这里读书学习,(环视教室)看看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二、面积的意义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生: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教室门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课桌的面也是长方形。

生:教室玻璃的面是正方形。

师:再请大家环顾自己的身边,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数学书的面也是长方形的。

师:那就请你拿起数学书,我们一起来摸一摸数学书的面。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是这样摸的(师演示),那该怎么摸面呢?哎,这个同学摸得好,应该这样来摸面(师示范),刚才摸到的是数学书的封面,接着摸,看你还能摸出数学书其他的面吗?(学生动手摸面)

生:我摸到了数学书的六个面,分别是它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事物真仔细、真全面,能如此有规律、有次序地找到数学书的所有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摸了物体的表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摸面比赛,老师摸黑板的面,同学们摸课桌的桌面,谁先摸完谁获胜,好开始!

师:(摸了一会儿一扭头)你们怎么都不摸面呀!

生:我们早就摸完了。

师:你们怎么摸得这么快?

生:我们摸的面小,你摸的面大。

师:看起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师:我们把黑板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课桌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桌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

师: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哪些物体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小。

生:黑板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生:天花板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生:橡皮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小。

生:铅笔盒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小。

2、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么平面图形的表面有没有大小之分呢?

师:这儿有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圆比长方形小/长方形比圆大。

生:三角形比平行四边形大/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大。

(2)总结面积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大小都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那你能说说什么叫做面积呢?(师补全板书)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现在请同学们剪下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三、面积的比较

1、比较面积

(1)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

生:左边叶子的面积比右面叶子的面积大,右面叶子的面积比左边叶子的面积小。

生:我还知道右面的叶子是银杏叶,形状像一把小扇子。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广。

(2)比较两块手帕的大小

生:手绢的面积比方巾的面积大,方巾的面积比手绢的面积小。

(3)比较不同颜色纸的面积

师:(出示两张长方形纸)你能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绿色长方形比橙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橙色长方形比绿色长方形面积小。

师:同学们一眼就看出绿色纸的面积比橙色纸的面积大。

师:那这两张纸的大小你们能比较吗?(实物呈现:两张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绿纸片面积略大一点)它们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生:绿纸片的面积大一点。

生:我认为橙纸片的面积大一点。

生: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样,这可怎么办?

生:可以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

师:来,你来试一试(该生把硬纸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绿颜色的纸片面积大。

师:当我们用观察的方法比不出来的时候,这个同学用重叠的方法准确地进行了比较。我们对他的好方法表示感谢!

师:(呈现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先观察一下。

生:观察的方法不行,用重叠的方法试一试。

师:还是比不出来,怎么办呢?(生议论)

学生上前用剪刀剪下重叠的部分,再重叠比较。

师:这位同学用剪拼的方法比较出了面积,可是这样就把这个漂亮的长方形给破坏掉了,这样多可惜呀!如果不让剪,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

师:怎么办呢?老师刚才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袋子,当你打开这个袋子的时候,一定会有好办法的。(小组活动)

师:好,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了,哪个小组上前汇报。

生:老师我们组采用摆方块的方法,这个长方形上摆了10个方块,这个正方形上摆了9个方块,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老师我们组采用摆圆片的方法,这个长方形上摆了10个圆片,这个正方形上摆了9个圆片,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比较出了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那请大家想一想,摆正方形,摆圆片,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摆正方形。

师:那用摆圆片的方法也可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呀,为什么大家不选它呢?

生:它摆不满,还有空隙。

师:其实这种方法还可以在上面画上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来比较,这种方法就叫数格法,那下面就用数格法来比较下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数格法练习

(1)学生完成书(P64,练一练的2题)

(2)猜面积

出示两个长方形,你先来估计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师:下面我们用数格的方法进行验证。我们用这样的正方形做为标准,先来猜测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中有几个小正方形。(课件,一个一个地出,先出一行,学生随时可以猜,它有几个格?)第二个依然如此。

(3)拓展练习

书上64练一练的第3题。(课件)

师:它们两个图形的面积谁会比较。

生: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左边有五个格子,右边有四个格子,所以左边的图形比右边图形的面积大。

生:我是这么比的,左边和右边的图形里都有两个三角形我们就不看了,左边有四个格子,右边有三个格子,所以左边的图形比右边图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

四、回顾整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会用数格法来比较面积了吗?

六、全课小结

师: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生:我们还会用数格法进行面积的比较。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学历证明下一篇:司法考试主观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