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2024-09-13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通用10篇)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篇1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按照满意度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编制量表,数据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学生干部培训的现状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获取研究性结论并为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寻求积极的对策.

作 者:冼颖妍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现状,策略

1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苏州现有8所高职高专院校, 在校学生有数十万人, 学生干部所占比例很大, 如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利用学生干部的“传帮带”, 对于调动广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激情和主动性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各高职院校学生会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大致相同。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为例, 设有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等下属团体, 学生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学生的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行为更注重实际,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提升学生干部的专业素养, 对高校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动机不纯, 作风不正

根据苏州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 从学生干部竞选动机来看, 为锻炼能力的占62%, 为服务同学的占到20%, 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的占17%, 其他占1%。因此有部分学生一旦达到目的便不求上进, 更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了。对于学生干部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工作责任心需要提高的占45%, 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提高的占35%, 完善培训考核工作的占的20%, 所以有些学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常常被一些为“官”而“官”的思想打了折扣。

1.2 重社会工作, 轻业务学习

部分学生干部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有68%的学生以参加学生社团活动为由而缺课, 有35%的学生干部在做兼职, 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时间和精力较为分散, 专业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 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了挂科。

1.3 人际关系上, 重“上”轻“下”, 重“个体”轻“整体”

通过对学生干部工作态度的评价调查发现, 不善于听取同学意见的占到36%, 有的学生干部思想意识出现偏差, 紧密联系上层领导, 对于普通学生则爱理不理,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影响了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力, 致使要传达给学生的工作也不能顺利完成。

2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

2.1 创新管理理念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独立性差、思想片面单纯、实践自立能力弱等不足, 大力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树立“生本”意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营造民主氛围, 转变学生干部的理念, 实现由“指挥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以服务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为根本目的, 大力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优化服务效能, 将生本服务管理理念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2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作用。从不同角度选拔优秀学生干部, 对其进行先进性教育, 打造学生干部示范性群体, 以优秀个体带动群体, 以优秀群体带动全体大学生, 调动广大青年学生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干部的选拨要本着公开透明民主的原则, 班主任、辅导员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推荐出几个人选, 让学生民主选举, 选出心目中的称职干部, 学生干部的威信来自于同学们心悦诚服的认同与爱戴, 学生干部要树立全局意识, 有着高尚的道德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做好上传下达, 团结同学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干部独立果断地处理各种问题, 根据各自的职责协调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处理解决问题,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从几个方面找原因, 多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 多设想几个处理问题方法, 努力寻找工作的最佳效果。根据学生干部的个性特色, 尽力发挥每个学生干部的自身优势和特长, 扬长避短, 为学生干部提供展示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环境和条件。积极鼓励支持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大胆管理、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敢于碰硬的学生干部, 为他们撑腰壮胆、鼓劲加油、排除干扰, 坚决杜绝刁难、报复学生干部的事发生。

2.3 注重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学生干部

健全和完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有计划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分批培训。在培训的形式方面, 建立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体系。组织学生干部培训,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 对新到岗的学生干部要进行岗前培训,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抓好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组织学生干部到友邻院校参观学习, 从而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帮带机制, 定期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学习情况, 掌握其思想动态, 尽快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大激励机制, 鼓励他们争先创优, 并表彰先进, 及时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积极推荐入党并在就业方面加大推荐力度。科学构建考核体系, 坚持以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跟踪了解、全面掌握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评价, 定期对学生干部完成目标的情况实行逐级考核, 按照评价等级予以奖惩, 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学生信任的学生干部, 应根据考评结果及时给予荣誉性奖励或晋级来肯定他们的价值和成绩。对考核靠后的或学生评价不高的, 及时进行谈心谈话, 鼓舞信心, 促进迎头赶上, 整改提高。对确实考察不合格的要果断辙换, 这样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加大学生工作的吸引力。

2.4 关心帮助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应该起到窗口作用、旗帜作用和号召作用, 领导同学们严于律己, 树立远大的目标, 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学生干部要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不能为了工作而忽视了自身的学习, 要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以丰厚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引领班级发展。

在政治上关心学生干部。教育学生干部自觉严守政治纪律, 任何时候都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仅在关键时刻听指挥, 在平时也要守规矩。不仅对重大方针原则坚决贯彻, 对学院具体制度规定也要严格执行, 坚持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帮助学生干部学会从政治上来观察问题, 学会算“政治账”, 学会按“讲政治”的要求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在工作上支持学生干部。大力鼓励表扬敢抓、敢管、敢批评、敢碰硬、敢负责的好学生干部。批评纠正那些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放任迁就、弄虚作假、表现差的学生干部。注意给那些敢于严格要求, 大胆管理的学生干部撑腰壮胆, 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上的干扰。经常深入学生干部中间了解情况, 多与学生干部谈心交心, 为他们排忧解难, 加油鼓劲, 多一些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

在生活上体贴干部。热情关心、提供方便条件, 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充分体现组织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陈慧华, 等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概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熊磊.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3]徐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干部观念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 2006 (33) .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学生干部影响力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各院校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团体,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是联系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欲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成效,应该加强和发挥好学生干部的影响力。

一、高校学生干部影响力相关概念

根据领导科学理论,我们认为学生干部影响力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职位赋予的权力而形成的影响力即权力性影响力;二是由知识、才能、品格、情感等因素而形成的影响力即非权力性影响力。大学生干部影响力是指大学生干部在校期间与其他同学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

二、高校学生干部影响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主体地位认识不够

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识欠缺,导致学生干部影响力发挥的外部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学生干部对自己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是实现和增强高校学生干部影响力的基本前提。

(二)示范性作用不强

个别学生干部缺乏工作原则性,对工作中出现的违纪现象不劝阻,甚至有的自己有违纪现象等,我们知道,学生干部的影响力主要建立在崇敬、信服的基础上,是基于学生干部个人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气质和作风等因素而产生示范作用,如果本身不够先进,示范性和影响力便无从谈起。

(三)缺乏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干部要想获得不靠权力维持的令人信服的影响力,必须加强自身影响力的建设,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然而有些学生缺乏政治觉悟和理论基础,思想品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不端正,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举止不得当、精神风貌欠佳,不能正确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技能,缺乏一定的心理品质。干部的一举一动都是影响每一位学生的重要因素。

(四)学生整体素质降低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入高校学习。但由于这几年,各高职院校实行单招政策,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越来越低。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综合素质培养需求不足,自我培养意识明显缺乏。

三、高校如何加强学生干部的影响力

(一)建立和健全选拔制度,严把学生干部准入关

在初选干部过程中,必须明确选拔条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竞选,应该通过班级推荐、民主选举、拓展考核、试用考核等方式,对参选干部进行严格考核,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作为学生干部的否决性因素。凡不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均不能录用。

(二)加强学生干部的品格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干部是老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助手,老师在培养他们时,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以专题讲座、工作会议、个人谈心、小组讨论等形式,教育学生干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品格魅力。老师有必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主动深入到每个学生实际情况中去,对学生干部进行单独的辅导,传授给他们各种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综合能力。

(三)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学生方方面面,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开展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试,要求干部密切联系学生,善于干部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培养学生干部工作中克己奉公、公道正派、礼貌待人、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干部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力、快速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应该具有稳定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操等。

(四)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影响力

学校的学生处、校团委、心理辅导室和各系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定期开设学生干部培训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辅导员老师应该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素质拓展培训,提高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调合作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完善学生干部的竞争机制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干部成为学校、系部、班级、学生服务的标兵。学校各级组织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确保优秀干部队伍的建设,对工作表现突出,学生反映好的学生干部应该优先提拔使用,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对工作不称职、不用心、不负责的干部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

(六)增强学生干部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

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在学生管理中,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的团结互助和以身作则,不仅能加强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彼此间的信任,而且在普通同学中树立良好形象,对普通同学有着良好榜样的导向作用。学校应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培养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开展学生的社团活动。同时学生干部应该树立服务意识,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干部作为一个先进的、特殊群体,必须坚持以服务同学为宗旨,树立“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干部的影响力。

高校学生干部影响力的培养是高校创建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前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学生干部只有采用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才能促进团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峰,唐志文.如何有效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CN43-1027/F(2011).

[2]李来成.论学生干部影响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1995.2.

[3]付蓉芬,汪洋.高校學生干部领导力问题探究[D].湖南大学.

注:本文系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编号:ZY1469

作者简介:袁先萍(1985-),女,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辅导员,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篇4

罗玲1孙敏江

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业和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需求在迅速扩大,高职院校依托本身的专业优势,在此方面大有可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在发挥社会培训职能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够,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培训的基本状况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促进高校培训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社会培训现状发展对策

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也离不开培训。行业和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需求在迅速扩大,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依托其本身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培训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社会高层次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在发挥社会培训职能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够,本文拟就如何充分认识和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职能,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一问题做一简单探析。

一、我国社会培训需求的基本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企业对培训的需求也在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短期培训向终身教育转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倡终生学习。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职工的短期强化培训已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企业的要求。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职工培训的制度体系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

(二)单一技能培训向复合能力型培训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需要直接面对市场,其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企业对新型的技术含量高的员工需求日益增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企业没有培养出一大批既能动脑设计,又能动手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其生存与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三)简单技能培训向技术创新型培训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职工培训,不仅要培养职工如何干好某一项具体工作,还要进一步培养职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职工的培训,使技术型工人转变为“技术知识型”员工。罗玲(1976—),女,湖南株洲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培训楼经理、馆员。孙敏江(1974—):男,湖南长沙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副处长、讲师。

(四)技能型培训向“管理+技能型”培训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原有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将升级为对产品的管理、市场的管理。职工培训由传统的侧重于对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向管理技能型转变。企业希望通过培训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对外社会培训方面普遍存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培训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如内部管理混乱,运行模式老化和培训质量较低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就是部分高职院校不是在真正的做培训,而是在做教育。高校教育主要是教知识、学知识、考知识,而职业培训则更注重培技能、训技能、用技能。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有培训部或者具有培训机构性质的继续教育学院,但是全面面向社会开展对外培训的时间大多也不长,培训教材大多是沿用高校教材,很少有专门的培训教材,师资大多是高职院校本身的老师,专职培训师或专业行业企业专家、管理者的授课却很少。

三、高职院校培训发展的途径

(一)更新培训理念

树立培训产业化的观念。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培训已形成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新兴产业。《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努力做到各类教育之间比较协调发展”。因此,首先学校应改变原有的培训观念,将培训教育作为与学历教育并重的一项重要职能,其次要树立培训教育是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终身教育的观念;最后,把培训看作是以知识创新为主体,以产学研为纽带,以效益多极化为最终目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对于企业而言,更应把培训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重点任务来抓,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

(二)完善管理制度

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登记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首先,开发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和考务管理等功能。其次,实现组织机构的高效性。高效的培训教育管理机制应是既有自己的独立编制,又有庞大的兼职人员。这种管理机制既能够保证管理人员的精简又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加强横向协作的高效性。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开设各类课程班,协助学员完成学位课程培训。

(三)创新培训内容

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时代,当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方针和理念时,企业更注重将企业利润、员工利益和员工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多元培训目的。在高科技化、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竞争激烈化的时代,企业对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人才和国际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培训必须创新培训内容以适应和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第一,注重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培训。第二,注重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训。第三,注重企业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培训。第四,注重全员化培训。

(四)完善培训层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已达到日新月异的程度。社会对专业人才有着多层次的需求,培训的办学层次要具有体系化和系统化。学校不仅要培训专科生,还要培训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办学层次的系统性包括教学层次的递进性和所开设专业与课程种类的可供选择性,办学层次系统性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利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过渡与转化。

(五)创新授课方式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手段,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积极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手段,创新培训授课方式。第一,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老师对学生单项灌输的授课方法向师生双方互动式的授课、沟通与交流方式转变。第二,由注重课堂教学向实践演练教学模式转变。培训方式应更多注重培训的互动性、实用性及连贯性,应让培训学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向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的“双元制”培训和订单培训转变。第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建立和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及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高职院校培训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制度保障

目前,企业培训的难度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推进校企培训合作的开展。第一,高职院校需要整合教育资源,以特色学科为导向,构建专业学科群,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专业优势。第二,加强软硬件投入,重视培训网络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办培训,实现网上学习、网上培训、网络管理。第三,需要建立和完善培训的登记制度、培训档案的保管制度、培训学

员的管理制度及培训学员的奖惩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的建立、执行,才能够保障高职院校培训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保障

改变高职院校各二级院系培训各自为战,四面出击的混乱局面,实现培训机构扁平化。具体方案是高职院校成立培训中心,负责全校的培训工作;中心下设培训部负责各二级院系培训工作,从而实现培训机构扁平化。培训机构的扁平化,加宽控制跨度,减少组织层次,从而加速决策过程。既可以整合培训资源,集中优势学科,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全局考虑,构建扁平化的培训机构可为高职院校培训工作上层次、成规模提供组织保证。

(三)加强师资保障

培训教师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务实,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目前站在高职院校培训讲台上的主要是在学校中理论性强、观点新颖、教学技巧娴熟的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尽管他们在知识的传播、理论的掌握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缺少实战经验,务实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培训教师的培养和选用上下功夫,因为一个好的培训教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选用从事过培训行业或做过该行业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第二,聘用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为培训教师;第三,培养后备培训教师。选拔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环境,增强对企业的了解,培养实战理论。

(四)加强人员保障

为了将高职院校培训做大做强,就必须整合相关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培训要开拓市场,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预测等成为高职院校培训工作中一项崭新的业务。需求分析成为有效培训的开始,培训职业人员通过进行需求分析保证为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培训。因此,必须配备专门职业人员负责培训市场方面的工作。其次,教学管理是培训教学质量的保障,培训教学的开展需要各相关二级院系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备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熟悉教学管理,更需要掌握必不可少的协调能力。第三,培训学员的接送、日常管理是一项繁琐、艰巨的任务,而且容易出现突发问题,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第四,组建专家组,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陈云苹,女,北京科技大学高教所高校对外社会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5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守旧、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到位、学生后勤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意见,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猛,但随着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妥善化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

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缺乏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的缺陷, 尤其是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 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可以说, 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 而不是主动地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成才, 更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之魂。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准做什么”, 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 如何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成为人才”, 从而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 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在这样 的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缺乏创新精神, 依赖性强, 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 也是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重要原因。

2.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中的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是把班级管好、管活的关键, 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现实中, 许多高校虽然按学生比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辅导员(班主任)来管理学生, 但效果不佳, 作用不明显。实践证明, 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 又融于课堂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担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效果比较理想。但目前,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 专业课教师数量有限, 即便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 仍不能满足辅导员(班主任)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需要。

3.缺乏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最突出的矛盾是后勤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 是为了减轻院校建设成本负担, 相对解脱后勤对教学的冲击。然而, 目前多数学校尚未解决一系列权、责、利等有关问题, 有时问题还表现得相当严重。由于后勤供应商的过分逐利, 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后勤服务质量低下, 由此发生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太差”、“食堂饭菜差, 服务质量低”等诸多投诉现象。这说明高职院校在抢抓机遇, 迅速发展的同时, 没能很好地做到在校生人数与学院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学院的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的外因。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 引起了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以及利益关系多样化, 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也冲击着高校, 特别是影响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与市场关系十分紧密, 受社会的影响程度很大, 尤其是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去选择和接受各种思想文化, 其社交、娱乐, 甚至学习、社会工作都呈现出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的趋势。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踏足社会, 以打工、实习等方式去体验社会, 不断增强与社会的联系, 从而使许多学生问题开始 2

与社会问题连在一起, 并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另外, 网络给广大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许多黄色的、反动的网站冲击着青年学生。据调查, 相当多的大学生上网是在闲聊、玩游戏或浏览黄色、反动的网页。有关青年学生不遵守网络规则在 BBS 上留下色情或反动言论、会见网友上当受骗甚至受害、上网成瘾不可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等事件, 频频见诸于媒体报端。这些无疑都给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 影响甚至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氛围。

2.高等教育转型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受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等的作用和影响, 当今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与校方的关系已步入由身份到契约的转轨时期,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入学成绩、家庭背景、民族状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特困生、心理障碍生、学习困难生等特殊群体, 各类学生的学习目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等思想认识问题自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费由以前国家统包到现在按教育成本收费, 增加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化。学生就业, 也由以前国家统一分配转向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的转型中正发生着急剧变化。另外,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国家取消了高考年龄的限制, 不仅已婚的成年人可以走进校园, 那些大龄的青年人更是将成批地涌入校园,有 20 岁左右的青年人, 有 30 岁左右的成年人, 也会有 50 甚至 60 岁左右的准老年人。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将变得多样化, 无疑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作为高职管理者,要培养出“以学生为本”的这种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得问题是什么。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 3

识,变管理为“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一切为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全面的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高职的学生管理者,不可能时刻与每一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坚力量,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调动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干部主要是通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由于现在高职的扩招,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思想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仅仅只靠辅导员、任课老师及学生工作者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只有通过学生干部掌握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的矛盾及时进行分解和沟通。发挥好这种带头的作用与老师做好协调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果。

2.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逐步改变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绝对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换句话说,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是控制、约束,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其次,真正落实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步由原来的集中、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过渡到和普通高校接轨的系、部自主管理模式。各系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学生管理方法和措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考评工作都以系、部为单位进行,充分调动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几乎都推行校院级的“二级管理”体制, 学生工作职责分布于系、部、院、学生处、团委等几个部门, 部分职责还分布于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 虽然要求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但实际上, 由于职能重叠, 职责不清, 责任不明, 权力交叉, 在一些具体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 办事效率低下, 不能很好地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和形成合力, 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工作干部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专门的学生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学生管理工作职能, 形成点面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 负责对高校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工作进 4

行统一领导, 组织协调, 指导检查, 考核评估。建立这样的机构, 可以使高校学生工作精简统一, 职责明确, 运转协调, 达到有效管理, 也可以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现有的班主任、辅导员严重短缺, 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不齐、不力、不稳的现象。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 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学生工作队伍结构要合理。本着/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 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就是要求各院校根据本校学生工作 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协调开展学生工作。新老搭配就是要注意学生工作队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在实践中保证学生工作的传承,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延续;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层次交错,则要求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要以多样知识结构、多样学历层次的人员组成。其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提高。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选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较高个人素质的人才加入学生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

5.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 文化建设中注重用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 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相结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举办专门的“科技节”、“艺术节”、“专家论坛”、“学者讲座”, 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 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使青年学生尊重文化、欣赏文化和创造文化;要通过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治安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风、教 5

风和学风, 切实形成一个有正确的舆论, 良好的教育机制, 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真正做到用先进的文化陶冶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篇6

56012130 梁晓宇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身上背负着重大责任,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丢失诚信信的内、外影响因素,有利于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调查研究;对策探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人应该有诚信,这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比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普遍的,也是最重要的——考试作弊现象。

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作弊现象都非常严重。即使学校有严格的监控系统,监考老师也严格监考,但还是有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作案,无视纪律,虽然有部分考生被逮到,记过。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的作弊手法层还是岑出不穷,使得考试不能公平公正(事实上在我看来中国的考试制度本来就不公平,此处不谈)。

2、缺课逃课,蒙混过关

虽然学校的校规明确规定对逃课者做出处罚,但由于各种限制,并不能落实到每位同学身上,学生应付的手段也很多。如:让别人代理答到,假装生病请假等,使得学校很难管理。

3、借取他人财物,不按时归还

25℅的学生曾有过借用他人财物而未按约定的时间归还的情况。

4、钱财“取之无道”

在各校的调查中,寝室被盗,丢失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的案件屡见不鲜,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绝大部分竟是学生。

5、不易与他人相处,难以融入团体

很多初次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种种的不适应,大学是个小社会,步入这个小社会,很多学生不易相信他人或者是不敢完全的相信他人,使得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隔膜,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变得冷漠。这样就不利于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不利于诚信校园的建设。(关于这条我不确定有没有,实在想不到其他的现象了,因此借鉴了一下)

二、虽然这种现象只有少部分学生所为,但对其他同学也有影响。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是在家庭的关怀中成长的,社会见识少,经验少,基本上直接触到家庭和学校的生活,道德心理不成熟,缺乏对社会的分析选择能力,缺乏在残酷社会中生活的能力,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甚至将社会的消极现象当成普遍现象,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懂法

大学生不知道不守信带来的严厉法律制裁。所以大学生做事时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多时候把法律和诚信抛在脑后。

3、学校教育重智轻德

“高校德育教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应试教育下,升学率成为判断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轻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4、急功近利,求利心切。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也同样向往安富尊荣的生活。但没有对自己明确的定位,缺乏务实的的精神,心情浮躁,耐不住寂寞,不想辛苦付出却幻想得到回报。在这种心态之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诱惑,形成侥幸的心里。

5、信息的侵蚀。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递和获取更加快捷,但其负面影响也极为严重。尤其是对网络缺乏监管,不负责的言论、网络诈骗、制造病毒、散步谣言等等丑陋行为在网上流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受其影响也最深。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1、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就必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2、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就必须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高度的自觉性事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应该要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区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勉励,并坚忍不拔地进行道德修养。

3、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我们都知道“一日三省”的典故,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一日三省的少之又少。

4、完善教育制度,建立诚信档案。

近15℅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必须加强监督管制。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3]。这是左传中人生处世的“三立”。也就是说为人处世,首先要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所以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与智育同等的地位,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诚信观。

另外,大学生在交友时也要慎重,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4]。即使身边的人有不诚信的行为,自己也不能随波逐流,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我们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以诚相待、重信守约、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抵制和反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尔虞我诈等思想和行为。才能使社会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才能使社会更加进步,而不是退步。

制作时间:2013年10月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吴海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N].钱江晚报,2006年8月6日,第A0002版。

[2] 邢连清,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对策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二期。

[3]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Z]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学校基层的学生管理者,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这都带来了学生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学生干部的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适应高职教学的改革,做好高职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人和领头羊。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特点

第一,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高职院校的录取线与本科院校有所差异,因此录取的学生文化课成绩相对不高,学生干部文化理论课的基础较薄弱,理论学习更需要培养和引导,自学能力亟待加强。这是高校学生干部首先要学习的地方,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学生干部应该首先把学业抓好,知识抓牢。同时,还应该起到垂范的作用,带领广大同学创新学习方式,提升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共同提高。

第二,重实践,轻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思维较灵活,动手能力强。相对与理论学习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动手能力强的实践性工作更感兴趣。在校期间多数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较高,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班级甚至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中,因而重工作、轻学业的现实情况,从而使得他们选择性地缺乏学习的时间,或者不能恰当地分配在校学习期间的时间,有的甚至忽视学习导致在毕业的时候重修补考。

第三,学生与干部的角色转换适应时间短。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总体在校学习时间较短,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工作大部分是大一入职,大二换届,大三毕业找工作这样一个现实情况。这样短的时间使得学生干部在校期间的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就可能马上面临着卸职毕业,这可能会使得学生干部仅仅在大二期间才专注于学生管理工作,大三毕业临近,学生干部的重心自然而然就会转移到实习、就业上来,从而忽视学生工作。

二、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学校学生政策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然而实际的学生工作中我们对学生干部往往只注重使用而忽视培养,只注重任用而忽视监督。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职院校本身缺乏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更谈不上计划性和系统性,没有把学生干部的培养重视起来,大多学校认为学生干部的岗位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所以不需要专门进行培养。除此之外,大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中对学生干部的监督机制方面也相对缺乏,更没有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这种种原因都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中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

(一)学生干部缺乏有效的选拔机制,部分学生干部功利性强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参加学生干部竞选的初衷都是好的,都希望通过学生干部这一身份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并由此与更多的老师接触,与更多的同学交流,通过与老师沟通交流和服务同学的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在这其中,由于对学生干部认识的偏差,有极个别同学希望借助学生干部这个特殊身份在奖学金评比、入党、评优等方面获取学生及老师的格外青睐。由于虚荣心作祟,极个别学生干部凭借自己学生干部的身份把个人的利弊得失作为出发点,不顾集体、他人的利益甚至牺牲集体、他人的利益来满足私利。

从工作和管理的角度而言,学生干部相比其他同学而言,由于服务工作和自我时间的牺牲,往往在某些方面应得到一些特殊照顾,但是如果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高尚的人格,就会丧失一个学生干部基本的要求,甚至一旦个人目的未能如愿,便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在后面的工作中,掺杂个人情绪,可能导致学生工作失误。

(二)学生干部工作制度不健全,导致学生干部能力发挥打折扣

学生干部领导力是指学生干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能力,在学生工作中集中体现在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方面,然而学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必须有制度保障。国内一般的高职院校成立时间都不长,学生工作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学工部门的工作由于缺乏目的性,导致实质性的活动内容缺失。一些学工部门在活动举办、落实和总结等详细工作的安排上分工不明确,效率不高,这不但使学生工作耗费学生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影响学生个人能力的施展。

(三)学生干部培训方式单一,且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学生干部能力提升慢,培训效果不佳

当前,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忽视学生干部的培训,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主要是“上课式”课堂教学法的理论培训。这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办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这种效果可以想象。现实工作中,又恰恰需要学生干部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在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过程中,虽然理论经验的传授能让新人尽快了解和掌握学生干部要做些什么,如何做,如何做好。但在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还是要依靠系统的培训,针对学生干部,一味地进行理论经验的传授反而不利学生干部的成长及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必须摆脱重使用、轻培养的理念,对学生干部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实现其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不可忽视,应该从选拔、使用、培养、考核监督等方面予以重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理论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接班人。

第一,坚持在公平公正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选拔。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应该及早准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在新生入学时候,通过调查学生中学时期的档案,了解学生在中学、中职阶段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留意有干部经历、有责任心的学生。同时,选拔的时候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热爱集体和学生工作并且具有品学兼优的品质作为基本准则。在新生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吸引新同学主动参与到学生干部的选拔当中来。二是采取公开竞选和群众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竞争模式选拔优秀学生,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得被选拔上来的学生,珍惜学生干部的身份,并且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生工作当中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二,既要注重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古语有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德才兼备,自古就是我国先人选拔贤良的标准。学生干部承担着管理和建设学生团队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学生队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队伍的主要管理者,更应当是学生当中的榜样,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的时候,既要重视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道思想道德意识的锤炼,使学生干部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锻炼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在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建立起了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的帮手和学生服务者。但是学生干部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和社会经验欠缺,偶尔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学生干部的自信心,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全校的学生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除了要让学生干部在具体工作中锻炼、积累经验外,还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展开系统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待人接物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不断完善学生干部监督体制。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表率者,起垂范作用。学生干部的监督不仅仅需要来自学生的监督,更需要来自体制的约束。这其中,做好奖惩和考核工作尤为重要。只有合理的奖惩和考核,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监管他们的工作。奖惩和考核工作必须以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前提,由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要不断完善学校现有考评机制,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可以采取定期例会与日常监督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要求相结合、自我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探索考核机制的合理性。其二,为每个学生干部建立考核档案,定期开展测评表、评议会调查,组织广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测评,真实、科学、全面地了解和评价每个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对学生干部进行奖惩,以及为下一步选拔和任用做好铺垫。其三,加强学生干部行为反馈体系建设,包括广大学生对学生干部的意见、处理的程序和反馈的方式等,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四、总结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关乎到学生的自身发展、学校的文化传承以及未来社会结构的稳定,不可忽视。新时期的学生干部培养工作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会培养一批可造之材,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学生干部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雅莉.探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2]王广旭.90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研究[J].求知导刊,2015,(3).

[3]张晔,章根红,尹红婷.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5,(3).

[4]雷先辉,易艾晶.高职高专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浅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6).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的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培养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2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自身素质、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加大了学生工作的难度,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干部的素质、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及其作用

高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思维活跃、思想个性,比较自我,如何管理好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单靠辅导员是很难做好、做细,学生干部就要扮演好角色:既是一名普通大學生,又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助者;既是学生利益的代表,也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由此可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模范带头作用

模范是指大家都向他学习,以其为学习的榜样。学生干部是学生最近的榜样,学生干部也是普通学生,与其他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年龄相近,学习、生活环境相同,学生之间接触较多,思想、言行举止能够影响到其他同学,使得其他同学更能感受到成功的例子,让其他同学向干部学习靠拢,让干部有说服力。

2、桥梁纽带作用

辅导员管理一两百学生,要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及时有效的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还要收集学生对学校的生活环境、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意见和建议,工作量是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的,这时需要学生干部的协助。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是传达者和反馈者。

3、凝聚作用

辅导员想好管理好班集体、管理好学生,就必须抓好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凝聚学生的作用。

4、辅导员的助手作用

一方面辅导员经常要处理很多的资料和数据,学生干部可以进行基本的汇总和核对工作,减轻了辅导员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辅导员引导、教育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之后,学生干部可以继续做工作,用学生干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协助辅导员做好此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学生干部的选拔

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有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其他同学;一个集体整体表现如何、集体意识强不强、工作效率高不高这些都与学生干部品行有很大关系的,因此要选拔一批品德高、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提前准备,有序开展选拔工作。新生入校时,学生会填写《新生信基本情况登记表》,辅导员可以根据以上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找出认为比较有能力的学生。

思想素质要过硬。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高,要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忠诚于人民,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勇于面对困难,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上不偷奸耍滑、不勾心斗角、不存私心,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同学服务。

听取意见,选出临时负责人。学生在军训期间和上课期间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要听取教官和任课老师对学的评价,选出积极主动的学生担任临时学生干部,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

民主投票,选拔干部。军训完之后,民主投票产生学生干部,学生上讲台演讲,介绍基本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担任干部之后,将要开展的工作,同学们根据学生的介绍和平时的接触,投票产生班干部。班干部选举之后,制定《学生干部工作准则》、《学生干部考核办法》、《学生干部工作职责》等,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做好干部份内工作,起到表率作用。

三、学生干部的任用与培养

1、试用。学生干部选出之后,辅导员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干部试用细则:试用一个月,不允许迟到、旷课、早退,认真履行干部准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否则将重新选拔学生干部。

2、每月评比、考核。对学生干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制订评分标准,对学生干部平时表现、工作落实情况、完成工作质量、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工作创新、工作亮点指标考核,系统的做好评比工作。让干部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干部职务,重现选拔干部。做到优秀表扬,差者淘汰。

3、引导学生干部学会为人处事,处理班级工作。辅导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高尚的品质,这样才不会虚度大学时光,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还要教育学生干部要学会做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认可。

4、多鼓励、多肯定学生干部工作。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工作也更有挑战,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辅导员不要一味的批评教育,要告诉学生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了解处理类似事情的思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便迎刃而解了,还要多鼓励他们,肯定学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要的工作,只有认真做好干部选拔、完善任用、考核和激励机制,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和教育,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真正把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当作学生工作的重点来做,才能培养出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刘英.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3.(3).

[2]白晓微.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3]赵明哲.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5).

[4]田涛.张京贵.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9

作者:王绪卫

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联系方式:***邮箱:64424874@qq.com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入学门槛一降再降,涌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断下滑,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旷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过度娱乐交友等现象严重。不良学风状况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最紧迫课题之一。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学风建设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对策 导言:

学风是凝聚在治学与求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综合表现,依学校风格和特点的不同而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它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风气总体不太理想,一是没有好的学习氛围,高职高专学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控力,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校园学生不认真上课,不认真上自习成了一种常态。二是很多学生没有没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学就是为了考试拿毕业证书,至于以后工作的事情,很多学生想的并不多。三是有些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等,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学习风气。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现状的成因分析

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出现问题,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由于高职院校的录取在本科院校之后,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持续性的下滑,所招收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

2、社会影响,就业薪资的下滑,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使得很多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很迷茫,学习缺乏动力。

3、高职院校的影响,学校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学生教育投入不足。我国高职高专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各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学楼数量、实验室数量等都有了飞速发展,硬件设施的增加基本上适用了学生数量增加的需要,但教师数量的增加却相对滞后。

4、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自身发展与教育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兼顾,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自身发展而减少在教育教学上的投入。且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部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有限,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学生无心听课。

5、学生自身的问题。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不感兴趣,且越来越放松,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班级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生活随便,浑浑噩噩地渡过大学生活。

6、教学管理没有完全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成的。在由中专教师管理过度到大学教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明确的制度;第二,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特色不明显,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改革不力;第三,少数教师教书不育人,教学不认真,甚至敷衍潦草,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第四,少数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甚至对学生态度恶劣,难以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由于受国情影响,本科院校先录取学生,想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基本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面对这一教育难题,加强学风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核心竞争力。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学校在学生教育上的投入。第一,在学校,学生受到的教育最主要的是来自教师,所以要有好的学风首先要具备足够多的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第二,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学生抱怨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班主任了,有的学生抱怨没有和任课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2、通过日常管理,以点带面,抓群体学风建设发挥寝室风气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学校要努力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为学生建立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宿舍创建活动,让宿舍同学自我约束、自我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良宿舍评选制度,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帮助、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

3、发挥班级风气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班主任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将班级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比如可以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风、诚信”主题讨论,举行“正学风,从我做起”的班会活动等。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

4、严抓教学环节,以发展优质教风促学风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高职院校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思想的培养,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建设的氛围。

5、严格规范考勤、考试制度。考勤制度包括课堂点名、晚自习出勤等,若发现学生迟到早退等应予以批评教育,对经常违反者则应张白榜公布并做出相应惩罚处分等;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严格考试要求,严格考试纪律,严格评分标准”,才能使学生放弃侥幸心理,把主要精力用到刻苦学习上来。

6、开展学习竞赛开展学习竞赛是促使学风建设的又一有效措施。在大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竞争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包括外语和计算机)、科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考核评估,实行“奖优罚劣”,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风和校风建设。参考文献

【1】 闫晓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职业时空》,2010,(3)

【2】张丽,韩新宝.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第6期

【3】唐爱真.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篇10

张景雷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等方面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现状;对策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专业化,高职院校目前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但从我国各高职院校(包括普通高校)教学督导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督导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普遍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内容过于狭窄、方式尚过简单、对督导结果的处理还不是很科学等问题。督导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进而使队伍走向专业化,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

1.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学督导队伍年龄结构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督导人员定位在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身上。他们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凭借其事业心和个人声望能较好地开展督导工作。但是,督导队伍的年龄老化问题已影响着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首先,教学督导工作需要经常跑到各教学单位去听课、检查、交流、指导,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老同志有限的精力和体力可能会成为督导工作顺利开展的障碍。其次,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清一色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在适应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操作评估指标等方面,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督导工作的需要。第三,随着教育督导制度的逐步完善,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化、技术化成份越来越高,单纯依靠老同志的个人经验和声望进行督导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督导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学督导队伍职业构成结构不合理

督导队伍的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教学督导系统能否顺利构建及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督导专家队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队伍是由清一色的本校高级职称人员构成,少部分由学校推荐的本校退休教师以及领导兼任,缺乏社会用人单位的参与。而检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标准,是看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社会用人单位,并不是高职院校自身。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让企业对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更要让一些相关企业的资深专家(离退休)参与到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来,研究督导业务,不断强化教学督导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的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上,人员结构还不够合理。首先,教学督导队伍人员构成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涵盖各类教育。其次,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各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难以担当督导重担。再次,由于教学督导的教育行政监督职能被弱化,导致了督导人员自身定位的偏差。最后,督导人员的督导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尚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督导工作人员在督导理念、督导职业精神、督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与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督导工作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亟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进而使教学督导队伍走向专业化。

4.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的人员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教学督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涉及高校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理想的教学督导人员应把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融于一身,是教学研究专家、学科专业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的“三统一”。而且应当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能够把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善于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与问题,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但是,现实中这样完美的教学督导人员是找不到的,那么高校就应该大力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督 1

导员的素质。学校要给督导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理论,熟悉教育管理方法;要让他们走出校门,与同行进行交流;督导员上岗前也要进行专门的工作培训,提高督导能力。

5.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从机制上说,现代教育要求按照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运行,实施教学督导,客观上需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等。但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主要重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而不重视对决策及其执行的咨询、监督与检查,高校学术权力弱化。高校内部督导一定程度上要靠行政权力来推动,制度建设上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证。为了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许多院校都建立了教学督导机构。但是,因为督导工作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缺乏存在与发展的机制保障,使得教学督导机构的定位问题、督导“责、权、利”的关系等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有些高等院校教学督导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6.教学督导工作体系需要不断完备

当前,各高等院校普遍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和机构。但是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并不完备。第一,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模式还没确定。教学督导机构的定位并不明确。现在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范围各高职院校并不统一。有的院校教学督导职能过宽过泛,起不到教学督导的作用。第二,教学督导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第三,教学督导工作不够规范化、科学化和网络化。建立教学督导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建立合理的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及时反馈信息,为学校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有价值的分析材料,科学规范督导工作,促进高职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健康发展。

7.教学督导人员工作方法上重“督”轻“导”

教学督导的“督”具有监督、督促、检查和评估的职能;“导”具有指导、帮助、服务和咨询的职能。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大多存在着重“督”轻“导”的现象,把督导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评估方面,很少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更谈不上加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重“督”轻“导”的现象,拉大了督导与教师的距离,消弱了督导的质量和效果。

8.工作内容上督导工作范围狭窄

在具体工作中,教学督导往往只重视对教学秩序的督导,忽视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检查;只重视课堂教学督导,忽视实验教学、专业实践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它教学环节;只重视对教师的督导,忽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管理情况等。有些督导不能及时将督导结果反馈给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削弱了教学督导的作用。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的若干应对策略

1.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督导水平

督导人员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个性品德、人际关系、行为举止和督导动机等,都直接影响督导的权威性和工作效果。因此,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督导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专职督导主要聘请具有较高学识、较高修养和较高威望、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退休专家或教授担任。兼职督导主要从在岗的教师、领导或管理人员中选聘。“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督导队伍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2.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管理,完善督导工作体系。

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各系部成立教学督导小组,成员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院级教学督导组,在系部推荐的基础上选拔产生,成员大多为各系部督导组组长或主要成员,学校教学督导接受教学副院长的主管。系部教学督导业务上服从于学校的教学督导安排,两级督导在业务上交流协调、分工合作、配合互补、但不具备行政隶属关系。学校教学督导侧重于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评价和评估,对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系部教学督导小组侧重于对本单位课堂教学督导和各教学环节的自查自评。系部的教学督导成为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有力补充,延伸了教学督导工作的触角。3.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是在教学督导室直接领导下,主要收集、汇总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课程设计、考试等)

2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教学工作信息的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改革教学督导方法

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以此为出发点,教学督导要认真改进教学督导方法,以人为本,以“督”促“导”,以“导”为主。要讲究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

(1)以课堂教学督导为中心,树立全面督导的观念。教学督导工作是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督,内容包括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等。对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管理,也要加以督促和引导。教学督导工作首先要聚焦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开展工作。

(2)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帮助提高为切入点,加强与被听课教师的沟通。采取按计划听课与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后及时与被听课教师反馈意见和建议,消除被听课教师的逆反心理,做到既“督”又“导”,重在指导。通过检查、督促,着力于正面指导,通过开展示范性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勤督勤导,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力为本”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学的立教之本,实践教学独立存在,又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教学督导要督促学院、系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内外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作用,鼓励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开发更多的实践项目,编写实践教学教材。

(4)发挥同行专家作用,保证教学督导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将专家组按学科分几个小组,要求随机听课时2-3人一小组,其中必须有1位专家是相关学科的同行。这样提高了督导的准确性,使“督”更权威,是“导”更有力。

5.加强教学督导的反馈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信息反馈,才能全面地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才能对教学信息进行全面地评价和调控。教学督导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亲手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及时反馈到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建立规范化的反馈制度,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督导部门,增强督导的力度。

6.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

随着教学督导工作的不断完善,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它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信息和学生学的质量信息,以及进入社会用人单位,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毕业生信息。要收集这三方面的信息,除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教学检查,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听课以及教学督导评估得到的信息外,还应该建立学生信息网、教师信息网、毕业生信息网三个信息反馈网,增强教学信息沟通渠道。

7.建立督导网站,开辟教学督导工作的新途径。

为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信息收集与反馈、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教学督导室应定期编写《督导简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载体,开通教学督导专用邮箱,建立“教学督导网站”,拓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影响和受益面。一方面充分展示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让师生了解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也为开展指导和帮教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结束语:

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教学督导团队的组成,关注教学督导人员的职业素质等;其次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第三教学督导的程序化,多方位全面实施督导活动;第四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开展督导。如系统科学方法、行为科学方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从而作出准确的评价;第五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人员队伍。专职督导则应员体现其权威性、稳定性,兼职督导人员则应体现代表性、动态性。

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督导的思路、手段和方法,增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创新督导工作模式,建立科学的督导运行机制,才能提高督导效能。同时教学督导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将教学督导工作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川弘.构建服务为主旨的高职教学督导系统[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7

[2] 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与定位[J] 江苏高教2005.1

[3] 潘 淳.以人为本,以督促导—浅议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J] 高等教育 2007.11

[4] 余 柯 李晓红等.优化督导模式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7

[5] 陈利荣.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2期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upervision Statu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eam

ZhangJingLei(Hebei,Cangzhou061001)

上一篇: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人事档案)下一篇:云南考察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