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矛盾排查

2024-08-13

重大矛盾排查(精选13篇)

重大矛盾排查 篇1

一、宣传动员,统一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政法综治工作要求,安排部署重大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活动,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排查整治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从严从实从细促进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组织各部室及子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切实领会了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人人入脑入心,真正触及思想深处,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主要工作任务。

坚决防止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事故),坚决防止重点人员和危险物品。

二、全面深入排查,强化矛盾风险排查落实力度

(一)坚持统筹推进原则。

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初信初访初案分析制、预警制和调查机制,面对矛盾纠纷,要追本溯源,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处理”的原则,落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的责任负责制,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对于涉及稳定的风险矛盾问题必须做深、做细、做实,着力抓小、抓早、抓苗头,努力把矛盾化解在部门,解决在萌芽状态。各部室及子公司要围绕专项行动总体要求、工作目标,明确责任,统一行动,实行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区域协同、整体防控,打好合成仗、整体仗、主动仗。

(二)坚持同步落实原则。

牢牢把握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将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定期排查与滚动排查结合起来,坚持边排查边整治,边预警边化解,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提前消除不稳定苗头隐患。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目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的专项排查,对每一个环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突出问题,及时组织专项整治,做到局面不改、人员不撤、工作不停。

(三)深入推进整治化解。各部室及子公司要将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问题全部列入整治范围,建立风险隐患台帐,逐一分析研究,逐一落实责任人,逐一明确整治期限。同时,对排查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要在汇总梳理的基础上,确定一批重点问题、重点区域,作为重点风险隐患,按照责任分工,逐案明确包案领导,逐案组成工作专班,攻坚整治。对于一时难以解决、整改难度较大的,将列为处级重大风险隐患,由包片领导作为包点领导,组织专题研究,落实具体化解稳控责任和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四)加强督导检查。

排查行动期间,监察督查室要对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指导督促各部室、子公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对重点风患要深入现场、进驻乱点开展整治。将适时组织暗访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检查督导。

(五)强化应急处置。

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了工作预案,对节日期间涉及到影响集团的方面进行深入排查整治,确保一旦发生问题工作预案能迅速启动并得到有效处理,避免造成引发大范围矛盾点的产生。“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要善于通过矛盾问题的细微迹象发现潜在危害,见微知著,明察秋毫,提前排查整改,防微杜渐。立足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宁愿把事态估计得严重一些,对策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从而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巩固排查整治成果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集团通过开展全面深入的大排查大整治及化解工作,没有发现需关注的重点人群、重点人员及重点事项。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自己摸索、单位互联等途径借鉴好的做法和经并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继续在本公司内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化解活动,继续全面排查和分析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处理为中心工作,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重大矛盾排查 篇2

工作中, 该所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 将警力、精力投入社区、村组、企业、学校以及家庭, 通过“拉网式”调查摸底, 全面掌握社情民意, 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苗头, 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解处置。2011年以来, 该所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已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58条, 均按照“抓早、抓小、抓主动”的原则, 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及时清除危害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该所又着力夯实“第一道防线”。一方面加强治保民调组织建设, 切实落实各项考核机制, 使基层组织真正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一方面加强信息员、联络员和秘密力量建设, 做好情报信息工作, 确保一旦有事发生, “发现得早, 控制得住, 处置得好”;同时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 “盯死看牢, 严防滋事”。

重大矛盾排查 篇3

【关键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民间矛盾纠纷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稳定以及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认为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提前介入、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矛盾纠纷的起始状态抓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筑牢了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为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和谐安定的环境。

一、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减少矛盾聚积

抓早,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我们知道,矛盾的发生总是要经历从诱因到积累、膨大的一个过程,如果留意诱发矛盾的起因,从起因着手加以消除,所付出的成本最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小。在一次工资套改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岗位类型多、岗位工资差别大等实际问题,在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基层领导干部分别深入车间岗位召开座谈会,倾听不同岗位职工的意见,用上级的政策解疑释惑,统一了思想认识,保证了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由此看来,抓早对于排除和化解矛盾是多么地重要。

抓小,体现了对稳定工作无小事的认识。抓小,需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所谓“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必成大患”,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所发生的社会稳定事件,留给我们多么深刻的教训,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抓稳定工作,必须从抓小出发,只有抓住了“小”,才能防止住“大”,只有消除了无数个“小”,才不至于酿成“大”。

要有效阻止社会矛盾由“小”向“大”的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抓小。党员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经常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在真心帮助群众,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贴心的过程中,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群众,以进取的精神感召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科学的方法引导群众,激励和组织群众共创美好未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事情”和“小问题”,避免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酿成大事件,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政府形象,冲击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抓苗头,体现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任何事情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对于矛盾来说也不例外,总是在发生之前有一定的苗头,抓苗头就是要扼制苗头使其不能形成“气候”。矛盾一旦漏出了苗头,说明已经有了它发展成长的土壤,如果不能及时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它将很快进入膨胀期和矛盾激化期,从而错失有效化解的良机。2005年发生在安徽池州的“6·26”事件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6.26”事件的起因是一起很普通的治安纠纷,之所以愈演愈烈,越闹越大,直至演变成打砸抢烧事件,主要是起初处置不当,延误时机,致使少数不法分子乘机制造谣言,蛊惑群众,所造成后果之严重、影响危害之大,是池州建市以来从未有过的,给池州的形象、池州的稳定都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之后发生的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以及2009年的湖北“石首事件”,都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结果。

二、坚持全程全面全力抓化解,杜绝矛盾再生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从根源上深挖矛盾纠纷的诱因,排查任何不稳定的苗头,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这就需要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和职工群众,构筑一道全员参与、全时空监控、全方位覆盖立体监控网络,哪个部位出现异常,不仅讯息反馈迅速通畅,而且人员到位及时,处置方法得体,在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立体攻坚战中游刃有余。

一是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每次大的政策调整都会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产生矛盾不可怕,只要搞好沟通,把上级的政策解释清楚,群众都会理解的。二是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切实关心群众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就要从关心矛盾纠纷发生的主体出发,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基层支部在年初制定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时,就把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推行领导班子成员承包到班组、岗位,普通党员承包到人的责任区考核制度,以加强党群干群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出击,变坐等职工群众“上门”为“下访”,用“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发现问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坚持党管政管齐抓共管,营造长效机制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要抓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作为维护本地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切实做到“一手抓经济促发展,一手抓稳定促和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把抓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当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摆上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认真落实定期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点交办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各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岗位,做到责任不推脱,问题不上交;另一方面,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突出问题,逐人逐件建立台帐,进一步明确包保对象,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双方定纷止争,息事宁人。

二要抓责任,落实矛盾化解措施。没有责任就没有落实。

三要抓奖惩,激励维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维稳工作人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准备大队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于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化解及时、成效显著的基层队和主要人员,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奖励;凡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措施不当或情况报告不及时、不准确,造成越级上访等严重后果的,对所在基层队实行建中考核评先一票否决,并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梁开银.现代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事纠纷解决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银行业所面临的矛盾纠纷亦随之多样化、复杂化。这些矛盾纠纷蕴含的信息可以折射出农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高浓缩的影像。准确预测和把握新经济形势下的各类矛盾冲突,积极应对影响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营的变化因素,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是银行业实现全面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农行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近年来我省农行各地区及部门矛盾纠纷案件的统计排查,笔者认为现阶段我行面临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同纠纷矛盾增多。为实现自身业务拓展的需要,吸收存款与增放贷款是必经之径。尤其是增放贷款,仍旧是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日益增长的信贷数额与客户的违约风险又呈现出亦步亦趋的态势。一是银行与机构客户之间的矛盾继续增长。从2007-2009年的环球金融危机到2011年至今漫无休止的欧债危机,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并不乐观,这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乃至破产,这直接削弱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致使借贷合同违约率增加。二是个人借贷合同纠纷的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盲目炒作房地产市场失误、证券投资亏损、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收入下降或失业等个人清偿能力不足进而造成借贷违约。数据显示,在农行矛盾纠纷案件中,个人借贷纠纷案件占86%以上。

(二)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在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中,理财产品收益纠纷首当其冲。有些职员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提高自身绩效收益,在向客户宣传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及时的揭示产品风险或者直接回避客户的风险提问,以至于产品到期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甚至是负收益,从而形成了银行与客户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在银行的服务体系中,工作效率低、职员服务态度差、业务程序处理不规范、硬件设施不完善等也是导致银行与客户纠纷的重要因素。

(三)同业竞争引发的纠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地区、商业性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间的竞争格局也是愈演愈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和信贷优惠方案,抢夺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的情况十分严重。固然良性竞争带来的利处不胜枚举,但是恶性竞争的弊端危害更大。例如有些银行采用法律规定的存贷款范围之外利率吸引客户、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违规手段,从而引发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更甚于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伴随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助银行和电子银行的推广,农行服务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宽,客户与银行的矛盾纠纷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存贷业务的范围内。矛盾纠纷形成了主体的多样化,性质的复杂化,关系的交织化的特点。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矛盾纠纷调处体制不完善。一是没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层层相扣、步步落实的工作格局,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主要由基层人员主导,无法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无专业化队伍。调解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各自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消极应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使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无专人管、专人抓。

(二)调处人员缺乏足够的协调能力。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层调处人员的协调权限、方式、效率都十分有限。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调处人员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导致许多问题无法有效、及时的解决,从而

积少成多、由小变大。

(三)部分客户的法制观念薄弱。客户在与农行的交易中发生利益冲突时,片面的认为是银行方面推脱责任,心态失衡,维权意识强烈法律意识淡薄,妄图用吵闹、威胁、暴力等形式迫使银行人员屈服,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使矛盾扩大化,致使调处人员无法与客户正常沟通实现纠纷排解。

三、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见和建议

(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抓苗头,主动排查,超前防范,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做到未动预知,异动先知。首先是要准确把握客户对服务需求的总体趋向。积极构建全方位覆盖排查网络,运用日常管理、服务、调查、摸排以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新手段、新途径,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了解客户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及时捕捉和把握客户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苗头倾向。其次是要细致了解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开展全面排查行动,理清矛盾纠纷的重点业务、区域和群体,加以重点防控。以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为重点,详查基本情况、诱发原因、性质类型、表现形式、危害程度、化解难度和潜在趋势,作出分析判断。最后要注重专项排查,准确了解各种矛盾纠纷的特殊情形。对一些容易反复出现的矛盾纠纷,要采取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在查明来龙去脉、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予以解决,失去条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相关解释说服疏导或救助工作。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矛盾排调工作网络问题。第一,要实现调解工作的制度化保障,成立专门的调解部门,出台全面完善的制度、规章,要求各部门个人员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予以支持,不得回避或消极应对,使调解工作能够有效的施行;第二,实行矛盾纠纷排调奖励制度。提高矛盾排查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纠纷排查时效和调处难易程度,对及时遏制矛盾纠纷隐患、重大纠纷事件的报告等进行奖励;同时设立调解案件奖励,按矛盾双方对矛盾调处的满意度进行奖励,对成效显著的调解员和调解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三,完善矛盾排调总结制度,建立每月矛盾排调例会,使调解人员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在例会上对各类型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从而不断完善调解员的协调处理能力。

(三)强化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领导是关键,机制是保证。要把健全、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作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关键来抓,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对因工作失职、决策失误、处置失当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维护稳定、调处矛盾、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落实包案调处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对所有矛盾纠纷,都具体落实到基层调解员身上,提升工作效率和调处水平。再通过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积极参与行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履行矛盾纠纷化解职能,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职员的队伍建设。不管是高管人员、专职调解员还是基层业务人员,都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广泛

矛盾纠纷排查总结 篇5

一、加强了学校及周边矛盾纠纷排查等安全工作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王雷为组长,马丽娟、金慧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二、认真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召开教师例会和专题会:其一,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治理工作;其次,明确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1.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了“校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2.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矛盾调处的重点放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上,依法妥善地处置群体性事件,从而确保了学校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社会稳定。3.各校认真做好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倾向性苗头及时报上报。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和严重疫情以及群体闹事等,做到在最短时间里报告,发生重大事件将在一小时内报局办公室。

4.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了各项治安防范措施。加强了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平安班级”创建活动,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措施。

(1)增强了治安保卫力量

各部门明确了责任,健全了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切实增强了学校的门卫保安的力量。

(2)提高了技防水平

切实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了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财务室、微机房等重要部位的安全管理,双休日安排护校教师轮流值班,确保学校财产万无一失。

(3)整治了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首先,加强了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靠村委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和淫秽书刊对少年儿童的侵害,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形成了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其次,发挥了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切实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强了法律意识。

(4)采取了有力措施,为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学校强化了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加强了平时师生食品卫生的检查和管理,加强了门卫工作,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落实防盗措施,贵重物品落实专人保管;经常组织人员检查、维护、维修校内的设施、设备,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做到了校内建筑物、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交通工具等符合安全要求,午餐、师生饮水、水源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报警求助、应急处置设备齐备,确保安全有效。此外,在节假日建立值班制度,同时向家长发出有关安全的公开信,学校的值班安排及时上 报教育局办公室。

(5)加大了创建力度,争创“平安校园”

通过对上级部门的精神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组织了师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形成了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切实加大“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

5.采取了有效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各部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了法制副校长、德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加强了师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自护教育。学校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把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加强了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犯罪常识,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预防犯罪教育活动取到了实效;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了对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师生的行为,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了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做到了制度健全,责任到人,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等系列主题教育;落实了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筑起一道防淫秽、迷信、反动信息的“防火墙”;建立和完善“学生远离网吧”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3)加强了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

我校组织开展了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中毒、防爆炸、防诱发不稳定因素”的“五防”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门卫、食堂、教室、功能室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严格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四、主要工作成果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在全体的共同努力下,努力探索学校创安工作的新路子、新经验,并逐步实现了学校创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学校无校园内刑事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造成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引发系统恐慌的重特大恶性案件或社会治安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师生伤害事故等“五无”工作目标,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不仅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而且是保一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大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以“实、高、全”为创建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的稳定,为打造“平安校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伊宁市巴镇三段小学

2013年12月

伊宁市巴镇三段小学2013年下半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矛盾纠纷排查小结 篇6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不出任何安全方面的事情,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排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师德师风问题的排查

1、据调查,我校目前未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没有侮辱学生人格的现象,并与所有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2、我校校园环境良好,校内无赌博打牌现象,绝大部分教职工爱岗敬业。我校通过政治学习、领导讲话和集体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广大教职工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他们追求高雅而有情趣的生活娱乐方式。

二,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

我校要求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并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我校也有专门的老师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关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1、用电安全排查:对教室、教师宿舍、蛋奶室和电子备课室的电线、开关、插座不规范、裸露的地方及时进行了维修处理;

2、针对教学楼楼道放学和课间活动时拥挤的问题,在楼梯口转角处在安排一名空档时段值班教师维持秩序,组织疏散。

3、做好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工作,本学期各班班主任及时家访,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工作。

四、关于与校园周边矛盾的排查

 在我校周围无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为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岳华小学 2013年4月25日

岳华小学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小结

重大矛盾排查 篇7

关键词:催泪红包,《青岛早报》,医患矛盾,新媒体,传媒融合

对新闻媒介来说, 重大新闻题材的把握, 已经是新闻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相比于重大赛事、纪念活动, 独立挖掘的新闻题材, 更会带来人力和版面的巨大投入。如何发现并把握好一个有价值深耕细作的新闻题材, 对传统媒体、新媒体来说, 都至关重要。2016年, 青岛早报独立挖掘、深入报道的“催泪红包”, 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在卫生系统中, 对化解医患矛盾这一重大社会难题, 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样本。该系列报道自2月下旬启动刊发以来, 已经累计报道近200个新闻版面, 网络转发更是高达千万次, 在传播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平凡事件挖掘出重大新闻

近年来, 我国的医患矛盾层出不穷, 严重影响了就医质量和社会文明, 统计显示, 2014年全国累计发生医患纠纷11.5万起,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难题。部分事件经网络转发后, 引发许多不良反响, 医患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拉低医患信任度的重要“毒瘤”。在这种环境下, “催泪红包”走进了传媒视线, 这是该事件能够深远传播的现实环境。

2016年2月20日, 《青岛早报》以《谁给的“催泪红包”》为题刊发报道, 开始寻找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患者”的“催泪红包”的主人。《青岛早报》记者从除夕当天急诊科就诊患者的信息中查找线索, 从1974名患者中按就医时间和年龄, 大致筛选出16名就医女患者, 可15人表示自己并未送出红包, 最后一位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本以为线索断了, 记者在深夜突发奇想是否可以用手机号搜索一下微信号, 这种万一的可能竟然成功了, 原来她将这个号码放在家中, 出门带的是另一个手机。2016年2月24日, 《青岛早报》记者几经周折, 终于在无锡见到了“催泪红包”的主人刘女士。

不难看出, 传统媒体在新闻的挖掘上, 有着新媒体并不具备的毅力和思考角度, 正是在这种社会责任担当之下, “催泪红包”在传播领域中, 才有了显露机会。

2 顺势而为增强重大题材弹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 《青岛早报》打造的“催泪红包”报道团队, 为整个事件的推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报道团队分为活动策划组、新闻报道组、网络推广组、媒体联系组等团队, 有针对性的挖掘红包故事背后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通过通力合作, 外地媒体积极跟进, 网络媒体将“催泪红包”视作热点话题, 网友们对医患和谐的推崇, 更让“催泪红包”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不仅如此, 青岛市委宣传部也十分关注“催泪红包”事件的报道进展, 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报道覆盖面的扩大, 组织本地媒体对妇儿医院的医患和谐开展深入报道, 并积极保送素材到上级部门, 受到各级领导、各级媒体的关注, 成为打造和谐医患、弘扬正能量的焦点。

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是《青岛早报》在“催泪红包”报道中取得先机的重要出发点。《青岛早报》通过思考、策划, 打造“3+1”新闻传播理念, 将“催泪红包”事件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具体来说, “3”指的是新闻采编的规律:一是围绕妇儿医院急诊科这个核心, 深入挖掘、重点报道, 寻找最精彩的人物故事;二是紧跟寻找“最美女患者”这个主线, 通过寻找拓宽思路, 体现发自内心的医患和谐面貌;三是关注社会反响这个效果, 通过采访医疗专家、社会学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等群体, 从公众反应上体现“催泪红包”的价值。“1”指的是新闻传播的手段, 即全媒体推送, 青岛市委宣传部和青岛早报广泛呼吁各类媒体参与报道, 包括纸媒、电视、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 以及网络、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在内的新媒体, 都为“催泪红包”精神的传递, 发挥出重要作用。

3 用好社会资源提升新闻高度

截至4月初的数据显示, 新浪微博关于“催泪红包”话题阅读量已达到700万。综合各种媒体的报道、转发, “催泪红包”的受众阅读量, 已经达到2 400余万次, 信息传播可谓铺天盖地。在青岛, 人们时刻关注“催泪红包”的进展, 90岁的老将军李治亭看了“催泪红包”报道后, 给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写下“医德光辉”“弘扬正气”两幅字, 以老一辈人的满腔正气鼓舞年轻人;“催泪红包”团队被推选为“文明市民”, 在青岛的文明发展历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的新闻从来不乏读者和传播动力, “催泪红包”的影响, 在潜移默化中被推向全国。青岛籍人大代表许振超将《青岛早报》带上全国两会, 向代表委员讲述发生在青岛的这件感人的故事, 该话题在全国两会上引发热议;在第八届“声音 责任”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上, “催泪红包”更是引发全国医药界同行的共鸣, 青岛医疗界和青岛早报收到代表委员们的诚挚谢意。作为一件发生在青岛的“小事”, “催泪红包”已经成为全国的热点话题, 而在青岛, “催泪红包”的故事已经由医疗卫生界扩展到了青岛市各个窗口服务行业, 许多单位都在通过认真研究和解析“催泪红包”事件, 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进而达到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的效果。青岛市卫计委倡议系统内展开大讨论, 从“催泪红包”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从卫生领域深刻剖析该事件的“量变”积累, 以谋求更多的“质变”。同时, “催泪红包”事件也进入课堂, 青岛卫生学校的学生们学习领悟“催泪红包”精神, 将其化为以后立业立德之本;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学生们由“催泪红包”事件, 研究探讨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途径及方法。

4 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担当

长久以来, 传统媒体的社会责任, 是被读者津津乐道的, 但随着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信息大爆炸让传统媒体受制于版面总量, 而受到巨大的经营压力。从青岛早报“催泪红包”事件的传播来看, 传统媒体对待重大题材的态度, 依然体现出重要的舆论引导担当, 并在医患矛盾这一社会重大难题的化解中,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事件的推动下, 2016年也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医患和谐元年, 为医疗服务事业打开新的历史纪元、新的和谐篇章。

《青岛早报》在该事件的推动中, 把握住了重要的3点传播学规律:一是重大新闻题材的深入挖掘, 浮于表面的新闻快餐越来越成为主流, 但青岛早报在该事件中十分冷静地发现其中最高价值, 排除种种困难找到了最核心的新闻点和人物;二是对新闻事件锲而不舍的追踪, 除了“催泪红包”本身及妇儿医院工作人员的报道, 青岛早报还对青岛市数十个服务窗口进行走访, 扩大了受益范围, 既有社会效应, 也有经济效应;三是传媒融合的巧妙运用, 传统媒体缺乏快速的渠道, 但真正做到传媒融合的实在少之又少, 在系列报道中, 青岛早报不仅发动自家新媒体力量, 还积极与外部沟通, 发动起国内各级各类型媒体的力量, 最大限度提升了该题材报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于顺.传媒融合环境下新闻内容与网络传播探析[J].中国报业, 2015 (12上) :56.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篇8

1、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力维护辖区的政治稳定,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发生影响大局稳定的案件。

2、矛盾纠纷排查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

3、矛盾纠纷排查每月进行一次,特殊时期每天都要排查,主要排查内容为:辖区内可能产生影响稳定的问题;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因生活保障、环境污染、涉法涉诉、困难弱势群体、民族宗教、集镇建设、招商引资等问题;有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或进京上访的动态和苗头;其他有必要排查的问题。

4、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帐。每次排查情况都要填写排查工作统计表,于每月25日报县司法局。

5、各级信息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信息,要进行分析,按照矛盾纠纷的性质、轻重缓急分类处理,对本单位应当解决的纠纷,反馈给单位;对不属于本单位解决的纠纷,要按时上报;对有越级信访苗头的纠纷,要及时上报。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篇9

一、处理对象分工:

校长室负责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政教处与班主任负责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二、处理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

三、矛盾处理要求及制度:

1、不论哪种关系发生矛盾,要求当事人冷静处理。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不得打学生,骂学生,也不能变相体罚学生。凡是体罚学生的教师,学校要对教师从严处理,记入道德考核栏中。若学生因教师的处罚而发生意外事情,教师要负完全责任。对教师工作一票否决。

2、凡遇到师生或教师与家长之间闹下矛盾后,若教师上报政教处后,政教处要积极解决,妥善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自己若解决不了,上报校委会,商议解决。若政教处解决不了,也不上报,使矛盾扩大化,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3、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本班同学的问题,班主任解决,跨班级同学之间闹下矛盾,双方班主任协商解决,若不便解决,由政教处处理。政教处处理学生,要把学生的变现量化记分,记入当月班主任工作考核中,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对学生的处理结果,要求通知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若学生存在有心理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善后工作。

4、教师、学生、家长在矛盾解决之后,都要写出对问题的认识,负责处理矛盾的责任人,一定要使双方都能心悦诚服,达到相互理解。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篇10

一、定期对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排查,村(队)每周排查一次,乡(镇)场每月排查一次。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重要节庆日等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

二、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

三、对各村(队)上报的排查情况,要逐案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汇总,定期报送市信访领导小组和有关领导。

四、对各村(队)、单位上报的信访信息要及时报乡(镇)场领导或向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

五、定期对排查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集中交办,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化解处理。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篇11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制度

(一)定期会议。年初或年终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会议,制定排查调处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排调工作,确定排调重点,分解排调任务。

(二)不定期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组织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会议,对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相关责任人。

二、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制度

(一)调解人员受理纠纷时要认真做好接待服务。如果是口头申请,接待人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做好接待笔录。

(二)受理纠纷登记。内容包括:调处时间、调处单位、调处人、矛盾纠纷情况、调处情况等。排查登记的内容包括:排查时间、地点、排查人姓名、被排查的纠纷种类、性质、起因苗头、当事方基本情况、责任方等。

(三)注意保密。受理纠纷登记后,对当事人所反映的纠纷情况要注意保密,不经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泄漏。

(四)及时汇报。调解人员将对受理矛盾纠纷的要求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主分管领导确定事件进行调处,将确定的调处时间、调处地点、调处人员及时告知纠纷当事方,确保当事方能按时参加调处。

三、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一是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做到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二是实行不定期集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工作。三是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期,要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排查;对重点人、重点事,加大排查力度,进行重点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

四、矛盾纠纷预警、调处制度

一是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

二是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用,努力解决在初始阶段或萌芽状态。

三是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发生群体性上访、群体斗殴现象)应当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四是受理的矛盾纠纷,能及时调处的,组织调解人员及时进行调处,不能及时调处的,告知当事方可择日调处。

五是调处矛盾纠纷时,根据情况,可指定一名或多名调解人员进行调处,对调处难度大、复杂的矛盾纠纷,可组织邀请相关部门召开调解会议参与调处。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 篇12

中原乡根据镇办发〔2017〕4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全乡社会和谐稳定,全乡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现将实际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月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件,成功调处7件,调解案件成功率为100%。其中宅基地纠纷2件,占29%;债务纠纷1起,占14%;地界纠纷4件,占57%。没有民转刑的案件发生。

二、主要矛盾及调处对策

(一)主要矛盾情况:通过对本月的数据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矛盾主要集中因春季农业生产引发的地界矛盾;二是因邻里引发的宅基地纠纷。

(二)当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对策:一是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尤其是临近春季农业生产引发的地界矛盾,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保持全乡稳定。二是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掌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主动权。三是亲力爱为,在源头上预防,着力解决一些老百姓反映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四是积极做好群众的说服解释工作,坚持依法调解与有情调解相结合,切实解决群众利益争端。五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

三、存在的问题 乡党委、政府对矛盾排查工作十分重视,立刻部署,组织人员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维护了我乡的社会稳定,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特别是因地界等问题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这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阶段,我乡将重点做好如下四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优势,继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二是坚持调解纠纷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在调解纠纷的同时对村民开展法制教育,以案释法,杜绝同类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三是坚持依法调解与有情调解相结合,在依法的同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开群众心结;四是协调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职能部门处理好“三大纠纷”排查调处;五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深入到村组调查了解,排查各类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镇原县司法局中原司法所

矛盾纠纷大排查总结 篇13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隐患大排查活动的有关精神,有效化解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案件、各类矛盾纠纷和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为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层层发动。近日,我区召开了专题部署会,会上传达并学习了上级通知精神,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级“一把手”工程,把这次专项行动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在这次动员会议后立即开始地毯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了XXX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四个班子的相关领导组成,成员由区综治委成员单位和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工作需要,成立了信访案件、矛盾纠纷排查小组,由区信访办具体负责;各单位也相应地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三是从严要求、分步实施。出台了《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必须确保实现“五个为零”的目标,即:进京赴市访为零;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为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为零;重特大刑事案件为零。我们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X月X日——X月X日),各单位层层进行动员部署。第二阶段为全面排查阶段(X月X日——X月X日),严格落实好三项制度,即:日报告制度、周调度制度、月汇报制度、,完善信息工作,避免迟报、漏报、瞒报、不报的现象发生;第三阶段为调查处理阶段(X月X日——X月X日),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民事、行政、司法等手段,全力解决问题,做到稳控息访、消除隐患;第四阶段为严密防控阶段(X月X日——纪念活动结束),对重点人员和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双包双保”等措施,确保实现“五个为零”的目标。

上一篇:西班牙简洁留学申请文书下一篇:制约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