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2024-06-13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共11篇)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1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倪德志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已于6月16日圆满结束,化学试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今年化学试题知识覆盖面大,注重基础又兼顾层次区分,考死记硬背的少,考灵活运用的多,总体而言难度高于去年试题。现简要分析如下:试卷结构的稳定性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今年同样不例外,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不变。整张试卷考查了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例如物质分类、化合价计算、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区分、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另外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如1、3、12等题分别涉及低碳、汞污染、煤气中毒、酸雨等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第4、5、13等题关注人体健康。化学试题的特点

2.1 依托教材,重视基础知识

由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基于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试题难度不能太大。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关注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将化学的基础知识放在以生活、生产、安全、能源等问题为背景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第11题,以抗酸药为问题情景,考查了材料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等;第12题以“西气东输”使我省很多地区用上了天然气为知识背景,考查了气体的收集、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止措施、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2.2 与时俱进,稳中求变

今年化学试卷题型较新,体现出稳中求变的特点。题干与时俱进,十分贴近生活实际。选择题部分比较简单,能够保证一般的学生拿到高分,相信很多考生可以得到满分。计算题也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但是一些主观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第14题“探究可燃物燃烧过程中有无火焰”,要求考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道题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对考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2.3 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

化学即生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大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环保实际。试题从低碳环保、生命安全与健康、营养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药物合成、新物质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如第1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8题以新材料“干水”为情景,考查物质的分类。

2.4 注重创新,试题的开放性增强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落实这一目标,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探究性试题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新课程理念在考试评价中的具体体现。这些题型或以所给材料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或以过程和结论的开放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以化学问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年试题注重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了试题的开放性,鼓励考生创新,有利于培养考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5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的探究,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化学的教学只有一年的时间,除了上好新课外,还要搞好复习。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根据2011年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对2012年得化学的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3.1 把握课程标准,夯实基础知识

《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准则,也是中考试题的命题依据。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立足课标、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盲目地拔高、一味追求高难度、为赶进度搞“题海战术”的做法都是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坚决摒弃的。如今的中考试题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将化学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注重探究、体现开放。

3.2 注重观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考“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化学就在身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会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3 加强科学探究,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的中考命题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

综上所述,今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既保持了我省化学中考的体例,又有所创新,重视基础,着重探究,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导向作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2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命题以《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着重考查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难度稳定,知识覆盖全面,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引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1. 回归教材,引导“减负”

本次试卷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源自教材挖掘命题素材,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将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内容、实验等作为命题素材,重点考查了初中化学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自然渗透了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考查,以及对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化学用语、水的净化、一氧化碳性质的探究等试题,有利于引导教与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跳出题海,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 重视学习过程,体现学科思想与方法

本次试卷的命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研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并转化为命题素材。例如,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滤液成分的探究等都来源于教学中的问题。试卷注重发挥引导功能,重视对实验的考核,如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试题。试题关注实验原理与过程,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实验教学。

试卷中还有不少试题从多角度、多层次体现了学科内涵和本质,很好地凸显了微粒观、元素观、守恒观、转化观等学科观念。试卷注重学科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基于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完整性和缜密性。此外,试卷对于化学概念的考查不是只注重识记,更加侧重对概念建构过程有效性的考查,学科思想方法体现鲜明,如中和反应中各个量的分析,综合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多个因素,以及硫酸铜的溶解等。

3.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本次试卷的试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主旨。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考核要求联系紧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紧密。试题的内容则关注化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和绿色化学的思想,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化学教学的人文价值。如水的净化、节能减排等试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4. 试题科学规范

试题的考核目标明确,起点适当,难易有层次,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试题语言准确,表达题意清晰,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题量适中,结构简约,图表精美,指导用语规范,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和书写解答。

二、复习教学建议

本次试卷对初三化学教师今后的复习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从考题的角度而言,由于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分值比例比较高,由此,在复习“教学基本要求”时,教师应该注意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知识点做一些对应的练习,注重理解和运用,以保证学习的融会贯通。从教学的角度讲,要取得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1. 把握知识系统,理解重点知识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在各章节里学习的。在总复习时要从各章节中,我们要按知识结构和系统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小的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本部分的知识可分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溶液五个知识系统来复习。由于绝大多数中考试题主要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夯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化学教学中的规范化要求需要强化练习。例如,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不能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的字母大小写要规范,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标法要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要规范。

2. 把握知识网络,突破难点知识

物质的知识部分的特点是面广量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利用图表法梳理各知识点,形成网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使其克服紧张情绪,不乱做、滥做各种难题和超纲题。如:对化学方程式做深层次的练习,需按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其他类型实验现象、化学性质、色态变化、物质的制法、反应原理、用途等进行总结归纳。

3. 计算题不贪多,解剖好典型题

由于化学计算题涉及面广,在复习时不要贪多求难,应把各种典型题解剖好、理解透,做到一题一解或一题多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弄清有哪些已知数和未知数,应用化学知识沟通已知数和未知数,弄清已知数、未知数的关系。在分析时既可从已知数推导到未知数,也可从未知数追溯到已知数,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探寻解题的突破口,以确定解题的思路、方案和途径。因此,分析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二是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即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三是要坚持做解后总结。解后总结就是教师在解完一道计算题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同一类型习题的解答步骤和方法,得出解题规律,起到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4. 认清特点,强化学科的实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今的中考试卷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而且实验题是“以方案设计和过程分析为主”,其中包括对实验设计的评价。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化学实验的可靠性与简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合理性与经济性,要有进行实验设计和评价的自信心。中考化学试卷对学生所具备的化学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亦给予了高度关注。一方面试题重视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另一方面试题加强了对解释社会、生活、生产等现实问题和描述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等实验内容的考查。在开展复习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将化学用语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多理解含义,不死搬硬套。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多开展动手实验,让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特性、区别与联系。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做好学生的复习指导工作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初三开设仅为一年,既要帮助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又要培养和提高能力,从而迎接中考,跨度较大。由于初三学生才学习了一年化学就参加中考,内容不会很多,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复习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指导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一般认为错题是由于粗心所致,然而,粗心的后面隐藏着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审题能力不到位。学生要具备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或迁移的能力,就应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即看到习题,要认真读完题,再动手解答。教师要建议学生对自己以前做过的题进行筛选,不明白的要查漏补缺。对错题进行纠正并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比做题本身更有价值。

二是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一般学生在做历届的中考试卷时,普遍反映题目并不难,这是因为他们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练习。而在中考时,考生面临的是环境不熟、教师不熟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各种无声的期望,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要克服不利因素,调整、减轻心理压力,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调适自己。

三是对概念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每年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有一些原创性题目,此类题目不可能在哪一本习题集上偶然遇到,所以对一些基本概念、物质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只热衷于做大量的题目,而缺乏深刻的思考理解,就不会解决新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对基本概念、物质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答题时,学生更应仔细分析题目,从中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化学本质,这样正确答案才会自然显现。

200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评析 篇3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试题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写好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人手:一是要明确“我们”是谁。既然是“我们”。肯定不止一人了,起码要写两个人,而且“我”肯定要写进去。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无外乎“我”与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当然也可以是陌生人。二是要明确“心近了”的含义,心是怎么近的,这是重点。可能一开始没有近,有隔阂,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仇视,后来发生了某件事或某些事,才把“我们”的心拉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写记叙文比较合适。这也是同学们平时练得最多、最拿手的一种文体。

而要写记叙文。就要详细地交代记叙的六要素了,即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由于文体不限,除记叙文外,还可以写成小小说和剧本等记叙类文体。记叙类文体最忌平铺直叙,因此,行文中,应使情节跌宕起伏,最好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例文一

我们的心近了

佳作评析

我和爸爸已有两个星期没有讲话了。

那个星期天的下午,一吃过中饭,我就借口去书店买书,偷偷地瞒着老爸去了一家网吧,不料被侦察经验丰富的老爸又逮了个正着。因为是屡教不改,爸爸把我拖回家后,让我“美美地享用”了一顿“皮带炒肉丝”。

自此,我和爸爸成了仇人,尽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我就是不想理他,我无视他每天投过来的关切而歉意的目光,也不说一句话——谁让他这次出手太狠,害得我现在屁股还隐隐作痛呢。

妈妈见我们父子整天像仇人一般,也试图帮我们和解过,可因为我的倔脾气而丝毫无效。因此,她只能叹气,流泪。

让我对爸爸转变态度的是期末语文试卷上的那道阅读理解题——毕淑敏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至今我还清晰记得那令我顿悟的感人文字: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爸爸是为了我好。我之所以挨打,是因为我放任无羁啊!天下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呀!

“爸,今后我一定管住自己,再也不撒谎了。”下午放学回家,走进家门,我就主动跟爸爸交心。

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了我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好。爸爸那天态度不好,不应该打你,爸爸也保证下次不再打你。”

“爸,我不怪您,我知道,您打我,也是为了我好。”

“今后可不许你再打孩子!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呀?”妈妈一边端上做好的饭菜,一边责怪爸爸。

“一定,一定,我保证再也不打了。”

妈妈笑了,我和爸爸也笑了,因为我们的心近了。

点评

这篇考场佳作,通过具体事例——“我”因瞒着爸爸去玩电脑游戏而被爸爸痛打一事,先抑后扬,来表明“我”和爸爸的心是如何发生碰撞,继而拉近距离的。它表现的是一个父爱主题,因为打与不打都是爱。情节上,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结尾点题自然,遥应开篇。

例文二

我们的心近了

一声“Beijing”,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也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拉近——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

回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空前强大,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切都告诉世界:中国具备了承办国际大型运动会的能力。

终于,2001年7月13日,这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记住的日子,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此,中国人民将与世界人民一道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现在离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越来越近了。届时,各国奥运健儿将云集北京,亲身体验“新北京,新奥运”的风采;体育健儿们将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创辉煌,同享成功与喜悦。此刻,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心近了。

是的,我们的心近了。举办奥运会,是一次绝好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识世界”的机会。而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已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历史再一次证明,只有国家强大了。经济发达了,政治稳定了,社会安定了,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各项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参加了六届奥运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一跃为世界第二,中国已真正成为体育强国。我毫不怀疑,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辉煌的中国形象。现在离这个庄严的时刻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心也近了。

让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永远传承,让北京“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

写到这里,我似乎听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雄壮而嘹亮的进行曲,似乎看到各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矫健的身影。

因为我们的心近了。

点评

这篇考场佳作表现的是一个大的主题,那就是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拉近。行文中,联想丰富、自然,放得开,收得拢。难能可贵的是,还能把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和奥运会的精神贯穿其中。内容上,处处扣题、点题。

例文三

我们的心近了

人物:同学甲(男),同学乙(女),班主任

场景设计:课外活动,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做各种体育运动,教室里只剩下甲乙两人。

同学甲正专心致志地阅读一本精彩的课外书,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同学乙注视着同学甲,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来。

乙(脸红):你好,在看《小小说》呀?

甲(抬起头,发现是同学乙,吃了一惊,继而不好意思地扬扬书):是啊,很好看的。

乙(鼓起勇气):对不起,上次那件事是我不好。我不应该把你写给我的信交给老师。

甲(似乎不经意地):噢,那件事呀,我早忘了。

乙:我知道。你恨我,我不怪你。只怪当时我太粗心了,没把信保管好。同桌发现了,才让老师知道的。害你被老师批评,还把你父母喊到学校……

甲(打断乙的话):我说过我早忘了,请不要再提它好吗?

乙(悲伤地):我知道你还在怨恨我。我也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写信探讨问题很正常。(四下看看,语速加快)可老师偏偏以为那是你写给我的情书。

甲(叹了一口气):原来我也以为是你把我的信交给老师的,所以当时我很生气。后来才知道不是你,是你的同桌小A无意中发现了夹在你语文书里的那封信,正当她偷看时,被班主任发现的。其实我写信只是想问你,看过路遥的小说《人生》没有?想和你探讨一下里面的人物高加林。

乙:可老师认为那里面有太多的爱情描写,就认为我们是在谈恋爱。

甲:是啊,自从老师把我写给你的信当作典型在班上交流后,我就再也不敢给你写信了,更不敢跟你讲话。

乙(害羞地):嗯,你每天看到我,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连招呼都不敢打。我也不敢跟你讨论问题了。

班主任(不知何时已站在他们身后):甲乙同学,老师冤枉你们了。都怪我当时太武断,根本听不进你们的辩解。现在老师向你们道歉。

甲(不好意思地):不,不,我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一您是怕我们早恋,再说我们现在正上初三,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乙(脸稍红):老师,我也理解您,所以我一点也不恨你。

班主任(高兴地):好了,现在把话说开了,老师也就彻底放心了。你们已有几个星期没讲话了吧?你们聊吧。老师不打扰你们了,祝你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成绩!

甲乙望着老师的背影,会心地笑了。

画外音:只要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再遥远的心也能拉近。

点评

该剧本实际上写了两方面心的拉近:一是甲已两位同学之间,是甲乙和班主任老师之间。行文中,利用误会法,使得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内容上,符合剧本写作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以及剧本必须有集中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原则,并能很好地使用舞台提示(括号中的文字)来表现细节。结尾利用画外音巧妙点题。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4

阜南县三塔中学 贾羽飞

今年的思品中考试题,紧扣教材,贴近时代,以新材料,新样式呈现给学生。除时政外,其它如单选第7题、第9题、第10题、第12题,第13题“憧憬未来给力幸福”、第17大题“红歌满江淮党恩耀中华”的第4问“微博”①下——通过这次活动,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等,都以最新的材料和样式映射教材内容,使人对试卷的整体感觉既“新”又“活”,让人眼前一亮。

一 整体量化

整套试题难度系数约为0.44,区分度大于0.6,略微偏高。通过从960份试卷抽样32份显示:70分以上6人,比例为18.7%,其中最高分为77分、最低分12分;77分---48分为26人,总及格率为81.3%;48分以下为6人,不及格率为18.7%(实际不及格率还应大于本数值)。

二 教材分值分布

本套试卷,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采分点分别如下:

题目编号

占教材比

时政

8第1、2、3、4题,共8分

10%

初一

2第5、6、7题,小计6分;第14题占6分,共12分。

15%

初二

第8、9、10题,小计6分;14题占2分,第15题12分,共20分

25%

初三

第11、12题,小计4分;第13题占8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共40分

40%

各年级教材采分点相对合理,符合考纲要求。

除时政外,涉及到的考点有:

正确认识自我部分:学会调控情绪、对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会应对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孝敬父母、我爱我师、依法维护消费者的权利、认识闭锁心理、依法维护财产所有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正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等。

我与集体、社会的关系部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生产力发展特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等。

本套试卷,覆盖面虽然不大,但却突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建党90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敢于面对挫折、搞好民族团结等,体现出本学科的与时俱进特点,为以后的思品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三 试卷效度、信度

今年的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没有不失分的。其中单选第3题:“据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D万吨,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D年增产。

A.45600六 B.54641七 C.64502 八D.10928七”

错误率最高。这可能与教师平时不注重时政教育或购买的时事材料内容不全面有关。

第13题:观察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A、B处填上你的幸福期盼”答案要求学生填写“家庭和睦。互敬互爱;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等”相关内容,但不少考生则填写了诸如“学习成绩好、能吃饱饭、出去有车开……”等乱象内容,导致了失分。

第14题因为学生做的这类题目较多,所以得分情况较好。

第15题情境探究,失分较严重的是“情境三的(2)小刚履行这一义务依据的法律是____”不少学生写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反映出对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生疏,此题失分情况最为严重。

第16题“立足省情同绘蓝图” “ 2010年安徽省及有关市的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格,很多考生不能很好的用文字概括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尽管在阅卷的尺度上一再放宽,但还是有不少考生难以得到满分。而对第三个小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省应怎样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的回答上,考生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不少考生只是从一些资料上随便撷取几个句子了事。本题失分也较为严重。

第17题“红歌满江淮,党恩耀中华”失分最多的是改歌词,多数都会失2分以上。因此,从总体来看,今年的中考试卷题目出得很活,体现了对学生整合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但由于不少学校的教改滞后或教研工作的不对路,导致了学生考试结果的不理想甚至本学科的全线崩溃,使得本套试卷的效度、信度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活题反倒打成了“死结”。对思品教学难以起到很好的指挥棒作用。

四 对今年试卷的几点商榷意见

1、对13题“请在A、B处填上你的幸福期盼”根据已给出的条件,考生很容易填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的内容,因为这两条和给出的条件同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要考生对新农村的标准熟悉,就能很快的作答,并且在回答下一问时也能很好的答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属于同一系列的“组合拳”。但在所给的答案里面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知识系列或者对本题答案作出说明,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而这题也形成了本套试卷的(第一个扣分点)。

2、第14题第三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省应怎样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其实本题可以从很多的角度作答,但参考答案却只给了“从政府、社会、个人角度回答”又形成了本套试卷的(第二个扣分点)。而在阅卷实践中,不少阅卷教师只是按照参考答案给分,结果造成了本题失分较多。

3、第17题的改歌词要求则过于苛刻“既要体现党领导下祖国建设的成就,又要符合歌词的写作要求”这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不免有点儿强人所难。而在本套试卷中,本题的失分率几乎达到90%,不少考生都被扣掉2—3分形成本套试卷的(第三个扣分点),加上前面两个扣分点,使得一般考生仅在这三处就被扣掉6分以上,进而造成今年思品考分的整体下滑,如前所述,70分以上比率仅为18.7%,远远低于2010年的水平。

五 由今年的中考对思品教学的感悟

1、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领悟、掌握,尤其是对一些常识性问题的记忆。思想品德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国情、认识世界、遵纪守法,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上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教材很多章节都属于这类内容,今年中考的选择题部分以及情境感悟部分都属于这类内容。因此,抓好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取得中考的优势。

2、要注重对教材同类内容的归纳整合,构建教材知识体系和考点体系。如今年的第13题“憧憬未来给力幸福”就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系列。第17题改歌词就属于“三个有利于”系列。如果考生在作答时回答“有了你,生产蒸蒸日上;有了你,综合国力增强”和前面的一句“有了你人民生活小康”是非常贴切吻合的。

3、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跟进世界发展的潮流。文以载道,政治始终是经济的反应。因此,思品教学应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公民意识、懂法守法,用所学到的理论或原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今年中考的第7题QQ论坛;第9、10题的问题食品;第12题“金砖国家”;第16题“立足省情同绘蓝图”就是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考察;第17题的有关建党90周年庆典、民族团结等同样属于今年的社会热点。加上1、2、3、4题的时政部分,社会热点问题占整套试卷分值的55%。

因此,在今后的思品教学中,一定要以社会重点、热点问题串起教材的理论、原理、观点,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这一思品教学的根本方法有效的贯彻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解开考试的“死结”。

4、摆脱题海战术,考试精兵简政。从今年的中考情况看,好多考前做过大量练习的考生并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做同一类型或相近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形成了考试的思维定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钳制了学生的思想。所以,在遇到具有变化性、灵活性的题目时就会茫然失措,不知如何作答,从而形成又一个考试的“死结”。

六 思品开卷是加重学生负担的“假牙”行为

2011绍兴县中考数学试卷评析 篇5

陶毅试题的指导思想

2011年绍兴县初三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卷,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力求符合《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及《2009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补充说明》,结合绍兴市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体现了《标准》的评价理念:即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在试题命制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考查内容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体现公平性;

(3)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

(4)试题具备科学有效性.试题内容与要求

根据《标准》的总体目标关注初中数学体系中基础和核心的内容,考试内容以《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不超越,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术的情况,对在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和常用的技能做到了重点考查.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3试题特点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6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评价

2010年河北省中考已经顺利结束。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与往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现对今年的语文试卷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一、试卷总体评价

河北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贯彻落实《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以下简称《语文学科说明》)的精神。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进,选拔性与导向性兼顾,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指导思想。命题强调能力立意,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试卷注重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试卷覆盖面广,结构清晰简约,选材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题干表述简洁、指向明确,考点设计新颖,试题难易适度、分布合理,试题赋分科学合理,参考答案及示例准确周详、便于操作。总而言之,今年的语文试卷是一份富有新意的、比较理想的试卷,相信它对我省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

二、试卷主要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在继承中前进,在稳定中创新,是我省语文试卷的特点。今年的语文试卷是近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大而言之,第一部分的分值由2000年的12分提高到今年的23分,是历年来最高的,体现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重视;首次增加了古诗词阅读的考查,填补了我省中考的空白;文言文阅读首次增加了独立的课外文言小段,真正考查考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历史性的突破;现代文阅读由考查三篇文章变为考查两篇文章。减少了一篇文章,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时间。小而言之,考查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汉字的书写以及错别字的辨识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语病辨识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扩大了病句类型的考查范围;首次增加了标点符号运用的考查;增加了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等等。这些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使今年的语文试卷有耳目一新之感,给广大考生及初中语文教学吹来清新的风。

(二)增加了古诗词阅读的考查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要选用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作品。《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共34首,《语文学科说明》选取其中的10

篇作为今年的阅读考查范围。近十年来,我省中考对古诗词一直以默写的形式考查,没有以阅读的形式进行过深层次的考查。今年关于文学常识、朗读技巧、蕴涵哲理的考查,有利于考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既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也与高考相接轨,这一导向无疑是积极的。

(三)文言文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省近几年的《语文学科说明》在考试范围中也明确了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虽然2008、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也有课外文言句子的相关链接题,但没有真正落实考查课外文言小段的要求。今年选取的一篇课外文言小段,节选自《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中的“泓之战”,与所选课内文言文《曹刿论战》作比较阅读,并且对课外小段中的疑难词语作了注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针对课外文言小段,共设大小题三个:一是解释实词“鼓”,这是考查迁移能力;二是把“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译成现代汉语,这是考查翻译能力;三是“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考查通过课内外比较,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这三个题目的设置,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发展性考查,设题很巧妙。今年的课外相关文言小段的考查,体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可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给文言文教学带来蓬勃生机。

(四)现代文阅读由三篇变为两篇

近十年来,除2006年之外,我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都是固定考查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三篇文章。考查三篇阅读文章,可以从不同文体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从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求考生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读懂三篇没有见过的文章,并回答一系列问题,难度是很大的。考生浮光掠影读文章,一知半解来答题,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由考查三篇文章变为考查两篇文章,减少了阅读量,增加了考生阅读思考的时间,便于考生充分发挥阅读水平。另外,阅读由三篇改为两篇,打破了程式化的阅读考查模式,使试卷结构呈现了变式,给人以简洁清新之感。

(五)所选材料文质兼美

文质兼美是我省中考语文试卷选材的原则,今年的命题材料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加重视价值导向,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有助于考生的人格养成。如第1题所填写的语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综合了中央电视台的两则广告语(“没有比自己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山高人为峰”)。第4题辨识语病所选材料均出自近期国内大的事件或身边生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玉树地震、节能环保、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些材料均为考生所熟知,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再如说明文阅读材料《淘米水的妙用》是一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内容出自日常生活,是考生非常熟悉的,读起来通俗易懂,也倍感

亲切,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又如记叙文阅读材料《最美的善举》,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故事,娓娓道来,语言朴实流畅,富有表现力,表现手法独特,人物形象鲜明,适合中学生阅读。故事主题鲜明,劝人向善,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六)作文试题简约新颖

今年的作文试题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题目为“来了”。今年的作文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今年的作文试题既无阅读材料,又无提示语,形式十分简约,没有审题障碍,便于考生迅速入题作文。

今年的作文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既可以结合社会生活,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还可以结合自然现象。可以有效避免生编硬造、无病呻吟,便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有创意地表达。

今年的作文试题中的“来了”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它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趋向,可有效防止抄袭、宿构,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

今年的作文试题体裁选择灵活,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给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搭设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考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七)试卷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今年的试卷更多地彰显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命题材料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的难度设置,先易后难,给考生渐入佳境的感觉。题干用语尽可能使用“请”之类的温馨字眼,不给考生造成居高临下的感觉。题干力求简洁,指向明确,不设置审题障碍。现代文阅读减少一篇文章,可以增加考生思考的时间,便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作文纸以往只标有“600字”字样,今年作了改进,每100字处分别用“▲100”“▲200”……“▲600”作标记,这对考生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三、对教学的启示

中考试卷不仅具有选拔功能,而且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今年的语文试卷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了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对我省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引导。“识字与写字”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根基。目前,很多中学生书写潦草,毫无章法,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错别字几乎成了中学生的家常便饭,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试卷第1题根据拼音填写

有关语句、第2题考查辨识和修改错别字以及作文评分中对错别字的减分要求,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

对“标点符号”教学的引导。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它在层次划分、内容理解、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小标点,大学问”。因为教材中将“标点符号用法”放在附录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标点符号教学的严重缺失,学生不加标点、乱用标点的现象非常普遍。我省今年的试卷中首次引入对标点的考查,意在引导对标点符号教学的重视。

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多年来,在古诗文教学中学习方式僵化,热衷死记硬背,令老师和学生都倍感枯燥乏味。今年新增加了古代诗词阅读和课外文言小段阅读的考查,意在引导在记诵积累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审美评价,使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近些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文意理解轻语言感知,重整体感知轻局部品析,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今年的语文试卷中加大了文章写作技法和语言赏析这两方面的考查力度。如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词语的语境义、分析人称在文章中的作用、理解文章的写作技法,等等。这样考查,可以促进现代文阅读教学健康发展。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7

一、试卷整体评析

以2013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为例,其中四大模块的分数分布分别是:“代数与方程”部分占40分,“图形与几何”部分占50分,“函数与分析”部分占22分,“数据分析与概率统计”占12分,其余还有26分的综合部分。与2012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相比,“代数与方程”和“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考查分数有所减少,“函数与分析”部分考查分数有所增加。从近几年的趋势看,这一模块的考查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数据分析与概率统计”部分的考查形式则从以往的解答题改变为选择题与填空题相结合的形式。

本次试卷以《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查知识全面,覆盖面广,以基础为主,难度适中,能够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关注所考查的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等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既关注对结果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又关注对一些过程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 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次试卷中有大量考查考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试题,如:第1题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第2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第3题二次函数的平移、第4题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概念、第5题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第6题等腰梯形的判定、第7题因式分解、第8题不等式组的解法、第9题分式的乘法、第10题平面向量的计算、第11题函数概念的理解、第12题等可能实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第13题统计的简单计算、第20题方程组的解法等。

2. 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本次试卷第17题是一道新型概念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只要在掌握“特征三角形”与“特征角”的概念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就能很简单地进行计算。第18题则考查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正确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翻折运动所具备的性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及方程的思想进行求解,对学生的画图能力及方程思想有较高的要求。

3. 关注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卷第15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第16题则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要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这道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甚至可以用小学算术的方法。第22题是考查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通过建立直角三角形的几何模型,运用锐角三角比的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就能求出车辆经过时,栏杆EF段距离地面的高度。

4. 关注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卷第24题和第25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要求考生在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知识,深入探究问题,这是考生进入高中学习必备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试题起到了很好的甄别作用。

二、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中考数学试卷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广且突出基础、体现新意、适度区分的特点,教师在初三复习教学阶段应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知识、夯实基础、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实战能力。通常,中考复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全面回顾和整理初中四年所学的知识;第二阶段是以专题为载体,旨在揭示知识点间的联系,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阶段是以模拟为重点,查漏补缺,检测和提升考生综合运用的方法与能力。

1. 以教材为载体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复习最枯燥、最费时,很多学生往往会觉得这些知识都已经掌握,因此不予以重视。但这个环节却是整个复习阶段中最关键的,因为它是其他阶段和后续有效复习的保证。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抓住中考的基本分,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一段时间不用学生就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就要进行彻底的讲解和复习,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此时,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是中考成败的关键。我认为运用考题或书本例题回顾所学知识,并一题多用,以点带面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例如,2013年上海中考数学卷第1题:“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利用这道题,教师可以复习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步骤和方法等知识点,还能将这些根式进行加减乘除,复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乘除运算的法则,以及两者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利用类比、化归的方法加强记忆,例如:《考纲》第37页的第9题:“已知a>b,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A)-a>-b;(B)a2>b2;(C)a2>ab;(D)2-a>2-b。”这道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不等式的3个基本性质,明白每个不等式正确或错误的依据或原因。而学生在进一步思考后会发现无法判断a2与b2的大小,这时又可思考a2与b2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可起到全面复习不等式相关知识的作用。紧接着,教师可再提出如果把上题中的不等号全部改成等号,哪些结论是成立的?为什么?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等式基本性质与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不同之处。为了强调等式基本性质与不等式基本性质中“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这个容易被学生忽略的条件“不为零”,教师可以举例:“方程(x-2)(x-4)=x-2的解是x=-3。”这句话对吗?如果错,错在哪儿?为什么?最后从解一元一次方程变式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步骤、方法一致的前提下,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及理由。

2. 以专题为载体的第二阶段

第二轮复习是以专题为载体,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题型、提炼方法。在这个复习教学阶段,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追求做题数量、忽视质量,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生理上的疲惫、心理上的厌倦和思维上的混乱。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试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利用专题的形式对基本图形、常见题型、解题方法和生疏的或新题型等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新出现的定义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进行专题训练;应用性问题往往利用图表获取信息,并且用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一个图标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无论是有用还是没用的,不要为了解题而讲解,而要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自己回答。对于比较常用的分类讨论题要进行归类,对于学生最困难的图形运动,要让学生动手画图,弄清题中确定的与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转化为常规数学题来加以解答。对常用的解题思路和基本图形进行归纳,能使学生善于在复杂图形中发现或构造基本图形。教师还可针对常见考法进行专题训练,例如,动点产生的相似等,总结解决各种专题的通法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多听学生讲,听他们讲解题的分析思路,教师起到点拨、归纳的作用,而不是只让学生听教师讲解,否则学生最多是学会模仿,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3. 以模拟为重点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模拟考试为主线,但次数不宜过多,主要起到掌握考试节奏、查漏补缺、心理调节的作用。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对试题进行深入研讨,对相似题型进行对比,对基本图形进行提炼,增加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捕捉解题灵感,发现错误根源,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地归纳和提炼试题中值得关注的元素。这个阶段也是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要善于将模拟试卷进行分类整合,可以整张模拟,也可以分类模拟,并及时做好错题反馈。这也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适当拔高,而不是专讲压轴题,教师尤其要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8

2009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全卷22题,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部分构成。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重视语文的基础积累与实践运用。仍以字音、字形、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常规题型为主。

1.字音、字形的考查,所选字词以“常用”为原则,以“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和“容易写错”的形似字为考查重点。例如,“折”“屏”“模”“提”等的多音字的读音,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并勤于积累,这类题就不容易出错。

2.名著阅读题。今年的名著阅读题与往年相比有“变化”,它没有沿用过去填空、简答等题型,而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实际上却是朝“综合”的方向发展。此题涵盖面大,涉及《童年》《骆驼祥子》《水浒》《朝花夕拾》《呐喊》等名著,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有关名著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相关情节、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的把握能力。鲁迅的《孔乙己》是课文,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只要知道这篇小说选自《呐喊》,此题就解决了。

3.古诗文默写题。此题的权重仍是8分,题型仍为直接背默和理解(情境)背默相结合两种。与2008年相比,今年理解背默占6分,考生必须先“理解”后“默写”,难度加大了。

4.语言的实际运用题。此题与往年大体一致,仍是阅读几则材料,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书写、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等,重在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把图文转换题变成了从表格中提炼信息,由“图”到“表”的变化,对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提高了,试题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了一些。

第6题,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可以算是今年试题的亮点之一。围绕主题、使用修辞、选用词语、顺畅表达等要求,比纯粹的仿句、续写等更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两个文段分别是散文和科技类文章。

《前方遭遇塌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试题从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补写“我”犹豫时的心理活动、修辞方

法及其作用、人物性格的分析、填写读书卡片等方面进行考查。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其中第8题补写“我”犹豫时的心理活动和第10题填写读书卡片,题型新颖,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亮点。

补写“我”犹豫时的心理活动既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与把握,又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此题不仅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而且对考生依据文本参与作品“创作”、丰富作品内容的能力进行了考查,是一道语文味很浓的试题。

填写读书卡片题是一道新题型,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和去年“对摘录内容作批注”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技类文章《速冻食品也新鲜》的阅读涉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科技新成果方面的有关内容,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着重考查了考生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能力、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品味说明语言的能力、对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等。

其中第12题考查考生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能力,但采用给文章拟写标题的命题形式,设题角度巧妙,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

三、古诗文阅读

2009年文言文阅读仍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课内语段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篇目之一《醉翁亭记》,课外语段是《诗人玉屑》中关于“六一居士”名号来历的记载,课内外衔接紧密,延伸自然,思想性强,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试题仍以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为主,题型没有新变化。

诗歌鉴赏题选取了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能代表苏轼豪放词的特点。两道题分别从描述场面、用典中蕴含的词人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描述场面类题在近年全国各地中招试题中并不鲜见,但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能极大程度地调动考生的想象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际是对考生生动表达能力的考查,是一道很有价值的题。

四、作文

今年的作文仍然沿用了2008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逆耳忠言助我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考生表达真情实感。但限制写“逆耳忠言”,也就限制了考生

选材、立意的空间,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如果换成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助我行”,就会大大拓展考生选材、立意的空间和抒写的自由度。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9

2018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题渗透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日常生活。试卷总题数为96小题,基本上覆盖了初中英语考纲要求的全部内容,严格以《英语课程标准》和《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毕业考试纲要》为依据,尊重学情,有效考查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以下就典型试题进行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8年安徽中考英语试卷与2017年试卷在结构和分值上基本相同,试卷由听力,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以及写四部分构成。试卷容量大,知识面广,基本上涵盖了初中阶段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全部内容。

二、试卷特点

2018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题注重基础,突出语用。知识范围把握地很准,没有难题、偏题、怪题,没有超出《课程标准》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的要求;词汇控制在课标规定的范围之内;语法知识方面考查的内容也在《考试纲要》要求的范围之内。

三、试题分析

2018年安徽中考英语试卷依然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在各个题型上均有所体现。听力部分:话题涉及动物、打电话、就医、喜好、购物、询问、建议、周末活动、个人情况介绍、计划与安排等。今年中考英语听力话题均来源于生活,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

单项填空:整体上难度不大,其中情景交际、名词辨析、动词辨析、动词短语辨析、形容词辨析、代词辨析等作为近年来的必考点,2018年依然进行了重点考查。37题考察动词短语辨析,提到动物会依据周围环境改变自身颜色来进行自我保护,这里考察了take on这一短语,需要学生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根据语境推测来了解take on在这里是呈现出的意思。

完形填空:2018年两篇完形填空都是记叙文,对于考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在选项设置上不仅保持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辨析等必考点的考查,杜绝了纯语法题,考生只有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启示,运用逻辑推理,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阅读理解:2018年阅读理解注重考查学生对多种体裁和题材书面问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考试材料内容丰富,体现了多样性、真实性、实用性,综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体现跨文化交际。比如D篇阅读介绍了未来的智能城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科技味十足,扩大了学生视野。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10

一、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五个注重”特点

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化学试卷难度总体比较平稳,体现了以考查考生学科能力、综合素养和学习潜力为主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科学素养,试图做到“稳中求变”。从去年试卷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上海高考化学试题有以下“五个注重”的特点。

1.注重联系实际

每年在试卷中都出现了不少由相关的社会热点、日常生活问题来编制的试题,试题以生活、社会热点素材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第1题的“低碳生活”、第17题的“乙醇合成新方法”、第18题的“模拟生产过程检验管道泄露”、第26题的“一次性饭盒中的石蜡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问题,发挥了试卷的教育功能。

2.注重基础知识

上海高考化学坚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加强对诸多基础知识间融会贯通的深刻掌握和灵活应用。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依然涉及了化学用语、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化学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大,充分体现其“注重基础”的功能。由此可见,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主干知识依然是考核的核心。

3.注重能力导向

上海的高考化学测量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能力,即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能力,同时对每个能力都有非常明确的测量目标。如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第13题考查的是“预测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的能力”,第16题考查的是“运用原有知识对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第20题考查的是“对相关知识进行类比推理的能力”等。高考试题信息呈现的方式多样化,直观形象,概括性强,加大了思考的容量,凸显了“侧重能力”的高考要求,注重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结合。

4.注重实验综合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化学学习重要的内容和载体,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上海高考化学重视实验,逐步加大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从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方法、实验设计应用等全方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如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Ⅰ卷中单选题的第6题、第12题、第13题、第15题和多选题的第18题均涉及了各类实验问题,而在Ⅱ卷中的第26、第27题的实验题则以CO2的制备、纯碱的工艺流程等问题为背景,从溶液的配制、气体的干燥除杂、误差的判断、恒重、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应用能力。

5.注重难度分布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严格按照《考试手册》规定的范围,试卷难度适中,注重梯度分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试题难度分布合理,中等难度的试题占了整张试卷的100分以上。其中Ⅰ卷的第二大题的选择题更是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而Ⅱ卷对能力要求较高,难度加大,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

二、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考试命题总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但又不完全依赖教材。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考点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教师和学生要对教材有全面的理解,全面研读,找出知识点和考点,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如“化学史话”系统地再现了化学发展史,“拓展视野”展现了当今科技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以及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学生对这一部分如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减小对新问题情境的陌生度。另外,“思考与讨论”帮助同学们辨析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等。

化学复习教学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结构,实现基础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比如在有机复习中,甲烷是一个点,烷烃是线,烃类化合物是面。在这里“点”是复习的重点。可将“点”展开为“结构→性质→合成→用途”。同时,教师在有机化学复习中应紧抓“官能团”并由它的结构来推断性质,掌握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物质的性质。同时,我建议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意义等有更深刻理解,如化学平衡常数,涉及“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所表示的含义”“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等问题。我建议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知识框图”“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细致、灵活地建构化学基础知识,避免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有效教学,培养能力

课堂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备课,灵活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和手段,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任教班级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抓住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和学生学习的弱点、疑点和盲点。如对于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合成与推断、化学实验综合等专题复习,教师应抓重点,破难点,补弱点。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复习要转变“课后做题目——课内讲题目——再课后做题目——再课内讲题目”的教学误区,精选复习习题,精讲复习专题,深化理解题目。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变题目为问题,变描述性知识为探索性问题,变验证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变“一题一解”为“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变换问题的条件、角度和深度,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如对于“离子反应的本质”“哪些物质能使溴水褪色”“防倒吸装置”“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拓展”“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等,学生要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提高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推理等思维能力。

3.研究考试,科学训练

对于《考试手册》,教师要仔细研读、深刻领会,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要做到心中有纲、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切忌拔高难度和提高要求。如考试内容和要求达“掌握”层次的有:元素周期表、离子方程式、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滴定、侯氏和索氏制碱法的比较、小苏打中的NaHCO3含量测定、镀锌铁皮锌的厚度测定、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际生产的有关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来说是重点,也需要综合其他的内容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

教师要研究试题,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尤其要对课堂教学的例题、对日常学习的习题和测试考试的考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心选择,让例题更具典型性、示范性,让习题更有广泛性、针对性,让考题更有科学性、有效性,避免机械、重复的“题海”,盲目、低效的“模拟”。建议教师自主命题,开展科学训练,使练习测试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查缺补漏、总结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提高试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重视实验,注重方法

上海高考化学十分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核,由实验命题联系生产应用,需要学生综合学科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实验复习要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实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基本操作要点及常见仪器的正确使用,正确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教材中的实验要重视,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等要全面复习理解,把课本实验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篇11

(三)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上。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生态文明B.政治文明C.物质文明D.精神文明

2.自2013年3月在上海发现首例人感染______禽流感病例以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情况,发布H7N9禽流感诊断标准。

A.H1N1B.H7N9C.H1N5D.非典

3.2012年8月21日,海峡两岸第一条直通______建成,从而使两岸信息通过“高速通道”连通成为现实。

A.海底隧道B.高铁C.航线D.光缆

4.当地时间2012年8月6日1时31分,美国______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美国宇航局首次成功收到该探测器传回地球的图像。()

A.北斗导航卫星B.“罗老”号C.“好奇”号D.“勇气”号

5.雷锋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今天,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就必须()

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③立足当前,从现在做起④我们现在还小,等我们学业有成,做大事回报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浙江磐安县老师陈斌强,每天用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电动自行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一带就是5年。1800多个日夜不间断。颁奖词这样评价陈斌强:“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来背着你;长大了,这根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陈斌强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不求回报的爱③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家庭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④孝敬父母主要是物质上要赡养父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7.2013年3月24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非洲的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四国。访非期间,不仅签署了包含一批有利非洲国计民生大项目在内的40多个合作文件,而且宣布了包括加强对非援助、投融资合作、职业人才培训等内容的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并强调中方将继续不折不扣落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旨在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多元、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中国()

①能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③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④崛起的中国已经能主宰较为贫穷非洲国家的事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与“老交规”相比,“新交规”的主要特点是加大了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闯黄灯、开车打手机,开车不系安全带等等都将受到处罚。“新交规”的实施()

①有利于更好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有效提升了公民生命的价值 ③要求我们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④彰显了法律对公民生命的尊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体现了()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0.2012年12月5日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①推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②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③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1.近年来,中国侨联以“亲情中华”为主题,在五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126个城市,举办196场正式演出和200余场联欢活动,为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A.③④B. ②③C.①④D.①③

12.2012年10月,哈尔滨市环保系统招聘考试,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最终有7位研究生成功上岗。研究生专业是教育的王洋未成功入围,在他看来,只要是带“编制”(经费由国家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的工作,即使是做清洁工,也在所不惜,死也死在编制里。据此,你认为下列关于“就业”与“择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②选择职业应正确认识自我③选择职业要正确认识竞争,敢于竞争④自主创业扰乱了就业秩序,不值得提倡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5小题,56分)

【医者仁心健康生活】

13.(8分)“我觉得没啥,医生就是给人看病的,这是我的工作。”这是利辛县的一名专职关爱艾滋病人的村医张振江的肺腑之言,他用17年时间,不离不弃地照顾村里24名艾滋病患者,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也因此获得“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1)张振江作为医者的“仁心”何在?(4分)

(2)你认为他的坚守值得吗?为什么?(4分)

【情境探究明理践行】

14.(12分)下面是九年级学生小刚生活中的三个片段,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小刚在阅读某杂志时,发现其中一篇文章是他写的,但这家杂志社登载他的文章并没有经过他的允许。

(1)杂志社的这一行为侵犯了小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2分)

(2)在和杂志社交涉无果的情况下看,小刚可采取的合法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情境二:2012年12月,传言中的“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小刚所在的小区居民纷纷抢购蜡烛,妈妈叫小刚也去多买些蜡烛。

小刚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情境三:妈妈带小刚去图书馆看书,这时妈妈的手机响了,妈妈大声地在电话里和别人聊了起来。

小刚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两型”社会】

15.(12分)材料一:2013年1月上旬以来,中国多地出现连日雾霾天气。在中国的雾霾天气中,汽油造成的污染占79℅,PM2.5被鼻子吸进去以后一直下到终末支气管,到肺泡,而且在肺泡里沉积下来,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更严重的是雾霾污染会导致肺癌。

材料二:据测算,若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仅民用汽车就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某市政府采购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行,受到市民的赞誉。

材料三:伦敦曾经是著名的“雾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但他们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通过建立节能写字楼,推广到能源汽车等方法减少此类污染,使现在的伦敦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

(1)雾霾天气的出现与哪一环境问题有关?这一问题会有哪些危害?(4分)

(2)材料二中某市的做法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

(3)材料三中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做法,给我国的雾霾治理带来哪些启示?(4分)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16.(10分)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中央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说明了什么?(2分)

(2)党和政府“改进作风、联系群众”有什么意义?(4分)

(3)请你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联系群众”提几点合理化建议?(4分)

【凝心聚力发展共建美好安徽】

17.(14分)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胜利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材料一:2012年,安徽全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增长12.1%,增幅居中部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2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5元,增长14.9%;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1)材料说明了什么?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6分)

创新发展迸发活力

材料二:2012年前三季度,我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分别达到1617家和25家,均居中部第1位。区域创新能力跃居中部第1位。今年,我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611人才计划”和“外专百人计划”。

(2)简要分析我省如何实现创新发展。(4分)

改革红利温暖民心

材料三:发展的目的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2012年我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79.9%。今年,我省还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更高期待。

(3)列举近年来,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事例。(4分)

2013年望江县中考仿真试卷

(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BDCACBAACDC

二、非选择题

13.(1)他17年坚守乡村,照顾艾滋病人,体现了他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病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他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地付出,让艾滋病人感受社会的温暖;他敢于担当等。(两点即可,4分)

(2)值得。他的坚守创造并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让艾滋病人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温暖,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服务社会的大潮中;弘扬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两点即可,4分)

14. 情境一:智力成果权。(2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分)

情境二:拒绝,并和妈妈讲清道理。(2分)理性消费,不盲目从众;相信科学,不信谣传。(2分)

情境三:建议妈妈小声点或出去接电话。(2分)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社会;讲文明懂礼貌。(2分)

15.(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2分)危害:环境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倡导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至少写出两点,一点2分))(4分)

(3)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依靠科技,利用新型能源,减少污染。(4分)

16.(1)说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有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为党

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回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

(3)深入实际,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的疾苦,替百姓办实事;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把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等(回答两点即可,4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17.(1)说明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或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分)。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4分,回答两点即可)。

(2)实施“四个尊重”,调动一切生产积极性;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的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创新型社会的目标;依靠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等(回答两点即可,4分)。

上一篇:机电运输室二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企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