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阅读答案

2024-06-21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共9篇)

阅读训练四:《沧浪亭记》 篇1

〔明〕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②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震川先生集》)

注释:① 淮海纳土:指吴越国主钱俶献其地于宋。② 澌(sī)然:灭尽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胜:美景

B. 亦治园于其偏。偏:旁边

C.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迨:欺骗

D.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构:构造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

其孰能讥之乎

B.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 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沧浪亭”变迁历史的一项是()

A. 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B.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C. 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D.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4.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好读书,爱做诗,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B. 本文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

C. 归有光从历史陈迹中看到,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留天地间,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D. 文瑛常与我们交游,求余作《沧浪亭记》,可我从未到过沧浪亭,只好凭自己登过的姑苏之台作依据,极力想象沧浪亭优美的景色。

5. 请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庵与亭何为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一句,前人认为它是画龙点睛之笔,称之为“一篇曲折文字,立意只在此一句”。你认为呢?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张中行《姑苏半月》中的一段文字,探究后面问题。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部,南北中轴路东侧,离南门不远。由我的住处东行不远到中轴路(旧名三元坊)南行,过路西的文庙,往东一拐,南面就是沧浪亭,计程只是盘门的一半,近。主要原因还是有的可看,有的可想,所以我喜欢去,也常去。可看,总的说是意境好,水多,有小山,人工而有不少的自然成分;疏旷,景观不少而不显得拥挤;道路曲折,景观高下大小不同,变化多;游人较少,有闲散之趣。分着说呢,我更喜欢入门东行位于东北角的静吟亭和位于西南角的三层的看山楼,因为两处都可以远望,或看水,或看园外的景象。再说可想,远的当然是创建此园的北宋苏舜钦,静吟亭那里有后代人所书他作的《沧浪亭记》和明代归有光所作的《沧浪亭记》。但我更感兴趣的却是较近的古人,清朝乾嘉时期作《浮生六记》的沈复和其妻陈芸。他们的家在沧浪亭附近,书中曾记他们到沧浪亭游乐,陈芸女扮男装的事,可见园中一定多有他们的足迹。这本书写的人,内心和外貌,都可爱,写的坎坷生活直到死别,使许多读者洒了同情之泪,所以我每次进园,总想到他们,也不免兴起陈子昂“前不见古人”之叹。

(1) 作者是如何化用《沧浪亭记》中的“意”,从而拓展文章阅读空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写了创建此园北宋苏舜钦,创作《沧浪亭记》的明朝归有光,游乐沧浪亭的清代沈复,试探究“沧浪亭”带给他们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迨”的意思是“等到”。点拔:实词的辨析一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二是要根据句子结构、词语性质。这里的其他三个都是在定语之后,故肯定是名词;而“迨”后面接的是一个表事件的主谓短语,所以它只能是一个副词,而且解释为“欺骗”,放在句中也不通。故C项肯定错了)

2. C(点拨:虚词要注意掌握常见的用法,然后逐一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吴越”;第二个是副词,“难道”。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那个地方;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C项的“因”译成“趁机”。D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被”)

3. B(点拨: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筛选时先要注意题干要求,这里是“不能说明”“变迁历史”,因此有两个关键点;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逐一辨析。A、C、D项分别说明了“沧浪亭”由兴建到改变再到重建的过程。B项只是说明其外戚孙承佑建园情况,但不属于沧浪亭的内容)

4. D(点拨:概括题要注意把题干内容与文中内容仔细对照,这个是三个正确,一个错误,所以可以很好的理解原文。可按照“通读——筛选——比较——排除”的程序进行。D项“只好凭自己登过的姑苏之台作依据,极力想象沧浪亭优美的景色”错,文中没有写沧浪亭的景色)

5. 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点拨: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这里的“阖闾、夫差、子胥、种、蠡都是人名,所以要点断,“所争”“所经营”是两个相同的句式,故要点断;而后面的“今皆无有矣”是总结性的话语,所以单独成句。)

《沧浪亭记》文言文鉴赏 篇2

《沧浪亭记》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留天地间。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译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流水环绕,是苏子美沧浪亭的故址。他多次求我写沧浪亭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于今请您记叙的,是我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

我说:先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造了一座花园在内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孙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直到淮南一带地方都归了宋朝时,这些花园也还没有荒废掉。苏子美开始建筑的沧浪亭,到后来是和尚居住了。这样沧浪亭就改成了大云庵。自有了大云庵以来又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代遗迹旧事,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之上重新恢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这样又从大云庵改成沧浪亭。

从古到今由于时代变迁,宫廷和街市也发生了变易。我曾登上姑苏山上的姑苏台,眺望那浩淼辽阔的五湖,苍翠葱笼的群山,而古时太伯、虞仲所创建的.,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子胥、文种和范蠡所经营的,如今统统都没有了,这大云庵和沧浪亭又值得什么呢?尽管如此,那钱鏐因天下纷乱才窃取了权位,占据了吴越这块地方,国富兵强,传了四世,他的子孙和姻戚,都趁着这个机会奢侈僭位,大建宫馆苑囿,盛极一时,而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文瑛和尚敬重如此。

可见读书人想要垂名千载,不像冰块那样一下子被溶解消失掉,这确实是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呢。文瑛好读书又喜做诗,常和我们在一起(徒步云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讲解】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沧浪亭,是苏州市的四大古名园之一。它原是五代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又说是五代末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到北宋时,诗人苏舜钦购得,并临水筑亭,题为“沧浪亭”,园也因亭而得名。后来又屡易其主。南宋初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故又名韩园。由元至明为佛寺。

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3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解释: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

⑵连明:直至天明。

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

⑷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翻译: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阅读答案:

试题: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这首诗。(6分)

答案:

(1)(5分)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2分)

(2)(6分)①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②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年),进奏院祠神之日,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对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富弼等人力图改革弊政之举心怀不满;而苏舜钦得范仲淹荐举,又是杜衍之婿,因而保守派抓住这件事,借题发挥,弹劾他监主自盗,结果,苏舜钦被罢去官职,在席的有十余人被逐出朝。区区一件小事,竟得如此严惩,苏舜钦激愤不己,他带着心灵上的创痛,流寓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他时时携酒独往沧浪亭吟诗漫步,而《初晴游沧浪亭》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平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个人资料:

沧浪亭怀贯之的阅读及答案 篇4

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悰(cóng): 欢乐;乐趣。

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这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3分)

【评分标准】答出形象特点得2分,有具体分析得3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醒心亭记》阅读答案 篇5

②凡 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22.第①段交代了醒心亭的 和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2分)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

B.第②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

C.欧阳修的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正是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曾巩由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一方面表现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仍然忧国忧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得意门生曾巩对恩师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很清楚。

25.第③段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中欧阳修所寄之意具体指什么?(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22.地理位置;得名原因。(2分)

23.表现醒心亭四周环境的优美,借景抒情,凸显了欧阳修及友人在山水间的乐趣。(2分)

24.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2分)

25.欧阳公寄意于醒心亭者,是更远大宏阔的政治抱负:吾君优游而无不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天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26.(1)交代醒心亭命名的由来。(2)赞颂欧阳修忧国忧民的儒家仁政理想,以醒世人。

(3)表达对欧阳修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4)含蓄地抨击当权者,并藉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4分)

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 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 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 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 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 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 篇6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既 而 弥 月 不 雨, 民 方 以 为 忧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3分)

①宴酣之乐 ②树林阴翳 ③为亭于堂之北

7、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为亭于堂之北

B.杂然而前陈者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 五日不雨则无麦

D.以为休息之所 民以为未足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9、《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5、既 而/弥 月 不 雨,民/ 方 以 为 忧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划对1处得1分。

6、①尽兴地喝酒 ②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③建造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空1分。

7、A (2分)

8、①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②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关键字词解释错了酌情扣分。

9、相同点: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他们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乐的思想。

不同点:甲文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而乙文主要表达作者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篇7

1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渔: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陈:

1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5、选段结尾说太守醉也,这既是酒醉,也是心醉。联系选段文意,请你说说太守 心醉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请你写出这句话。(1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解释词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参考答案]

13、渔:捕(钓)鱼。

陈:摆放(陈列)。

14、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5、滁人游(看到滁州百姓快乐出游),太守宴(品尝到丰盛的山野盛宴),众宾欢(感受到随行宾客的尽情欢乐)。(或 答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亦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计满分)

16、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8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文题目“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题目中的“醉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义。(4分)

(1)四时俱备备__________ (2)晦明变化者明_________

8.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

9.对【甲】【乙】两文中四时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_________(3分)

A.【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点。

C.【甲】文中四时之景在于不变,而【乙】文中的景在于变。

D.【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表达领悟美景后的自豪。

答案:

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9

金溪尉汪君名遘,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日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记》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至其后,天下尝集,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其节文皆在,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衰微绌塞,空见于六艺之文,而莫有从事者,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其不以势哉?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 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而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 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闾巷,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 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国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节选自《曾巩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斥其四垣为射亭 四垣:四周的围墙

B.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 洽和:和睦

C.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 填卫:镇守,守卫

D.故汪君之汲汲于斯 汲汲:匆匆往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B.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C.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D.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金溪县尉汪遘,拆除他家的四面墙建成习射之亭,在这里教导青年骑射,给我写信,请我作记命名,虽被我多次拒绝仍坚持不懈,最终只好写了这篇记。

B.习射的前身是用礼乐来分辨德行高低,《礼记》中也谈到了射技。古代的人希望国家安定和谐,就兴起了礼乐射技,以此来树立起习武的风尚。

C.汪县尉之所以用“饮归.来命名射亭,主要是希望青年人在这座亭子里学习射技,将来出外作战凯旋归来在这里宴饮,他的志向和职位可以说是一致的。

D.有人质疑汪县尉的做法,认为他只需用礼仪道义禁止盗贼就可以了,他竟然教导青年人学习射技,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对此,作者给予了批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5分)

上一篇:社区竞赛活动方案怎么写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