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2024-09-10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共13篇)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1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正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教学带来革新机遇,将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直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面对挑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上资源,建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强调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技术、社会(简称STS)教育的目标,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使学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传统教学无法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究,主动进行信息收信、筛选,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探究活动中长知识,开发创造力和潜力,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扬主体鲜明的个性。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2

一、对实验器材的有效开发利用

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 首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开发利用实验器材。物理学实验不像化学或者生物实验那么专业, 用到的器材、药品等都非常固定的, 物理实验的开放性更强, 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一点在实验器材上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不少标准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其实都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加以替换。在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 并且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可以用于物理实验的各种器材、物品。这将会极大地丰富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体现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价值。

其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合理创新, 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后, 可以对实验进行发散与延伸, 让学生挖掘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可以用于具体实验的器材。慢慢地, 学生会发现很多实验器材都可以灵活地替代, 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 让其发声, 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 再对着试管口吹气, 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 从而感知音调;又如, 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 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 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 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悬浮、下沉;等等。学生如果善于发现, 并且思维非常灵活, 会找到很多生活中的可以作为物理实验器材的物品。学生如果具备这样的发掘能力, 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十分牢固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二、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课程资源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 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景或者物品的用途等进行灵活的改造, 进而呈现出相应的物理学实验的过程。这种方式同样有着一定的操作空间, 教师如果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生活资源, 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资源。在教学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并引导学生发展开放性与创新型的思维,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

例如, 不少学生想到可以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实验资源。从中我们看出, 对于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实有着极大的空间, 重点在于要鼓励学生发展开放性与创新性的思维, 这样才能让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有趣。

三、实现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对一些重点实验, 教师要保障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为深入的掌握。对于这部分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灵活创新实验课程资源, 在一些十分巧妙的实验变化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揭露实验的实质, 进而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领会。在以这种形式进行实验教学时, 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准备一定要充分, 也要合理地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这样才能够保障实验教学的创新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 并且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加深对学生综合实验素养的培养与锻炼。

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各种物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应用过程是促进我们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作为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要加强对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让我具体分析一下关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具体措施。

一、让物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自然界中经常可以对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现象提出疑问:冬天脱毛衣为什么会听到劈里啪啦的响声?不倒翁为什么始终可以保持正立?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穿梭自如?其实,大量的物理知识就隐藏在这样的疑问中,这需要我们采取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活动去求得答案。因此,老师可以对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物理现象进行收集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它们作为素材有效的利用起来,让书本中模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和理解。比如在讲解水的三种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回忆一下,春暖花开时期化雪过程是不是感觉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通过这样的提问,利用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然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让学生进行思维运转,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利用科学成语或故事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各类知识相互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在我们语言文学方面也包含着各种各样能体现出物理知识的成语典故或者历史故事。例如在过去的一篇小学课文《曹冲称象》里就体现了重量与体积之间在物理方面的联系,同时也涉及到“等效替代”这样的物理研究性思维。其实这样的成语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井底之蛙”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怒发冲冠”体现了力的合成,“钻木取火”则是体现了功能的改变,以及“弦外之音”讲的就是回声的原理……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具有新颖性和丰富性。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从物理的思维角度去赏析科学成语或历史故事,再在故事的情境内容中去还原物理概念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从多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善于观察,学会利用最便宜的“教学工具”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总能从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中挖掘出相应的利用价值,从而变废为宝,让物为己用。比如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就是利用别人眼中的废品来进行一些趣味十足的发明创造。同样在我们开发物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一些平凡甚至简陋的物品稍加改装后用作我们物理课上的实验器材。比如可以利用真空的玻璃罐来演示大气压实验,用瞳孔来演示照相机光圈的原理,用一根管子和一盆水来演示虹吸现象……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的物理老师不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创造能力,可以从身边挖掘出更多有用的物品作为物理教学实验器材。

四、拓展学生视野,开展多渠道的学习途径

在过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理论叙述和偶尔在文字中间穿插的物理图画。但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立体化的高科技时代,因此,老师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一切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众多教学资源充分综合起来,提高这些物理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书本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另一方面,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从合适的途径中去寻找和物理知识有关的信息,比如在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教育、专题栏目、教材配套影碟等视频资料中就含有大量的物理知识信息,当然老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制作或录制相关的物理实验视频来为学生开辟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为学生还原一个丰富多彩、客观真实的物理现象。

从1687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表到电灯泡的发明,再到如今先进的航空电子遥感技术的应用,无一不体现出了物理这门学科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如今,我国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最初接触和学习都是从他们的初中时期开始的。因此,我们的老师要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物理资源,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变得充实丰满,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晓聪.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数理化学习,2014,05:42.

[3]文雅. 从物理角度品味成语典故——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湖南中学物理,2015,03:26-28.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4

《声的利用》

八年级《声的利用》一节。本节内容简单,但要上好课没有想象中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作用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我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物理科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努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贯彻“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激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堂语言衔接、逻辑都是亮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5

常州市勤业中学

苏菊良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英语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样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了解它的意义,寻求恰当的途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的高低的问题。英语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目标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我个人倾向与后一观点。据此,可将英语课程资源定义为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学习者本人、英语学习者同伴群体、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挂图、录音录象资料、工具书、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电脑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哪一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个体。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通过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等因素能够归纳出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来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因此,掌握学生现有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素材,是英语课程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编制一段对话,或讲个故事或播段新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现在完成时语法教学后,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的资料,如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短暂性动词如何与since, for连用等内容,设计和整理成现在完成时的核查表,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一知识。4. 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安排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如在课后学唱一些英文歌曲,组织英语书法演讲比赛,开设英语角等,并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的一干二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作为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英语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同伴互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四、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怎样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Read and say:

A: 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B: 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I prefer science.A: I think Chinese is more popular than any other subject.B: I agree with you.Maybe.But I prefer art.上述内容中语言功能包括:(1)用“I think …is/ are more … than….”表示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同时表示自己喜欢它;(2)用“I agree with you.”或“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则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观点;(3)在表达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之后使用“I prefer…”是表示说话者有自己的选择;(4)用“Maybe.But I prefer…”来表示说话者不直接反对对方的观点,但表明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讨论活动,话题是“周末野餐带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尽量使用上述的语言形式,并且体验上述的语言交际功能。情景设计为:Suppose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What shall we take for our picnic?这样,学生便有了“带什么”,“我为什么建议带他?”“我认为他怎么样”,“我同意你的建议”,“我反对你的建议”,“或许你的主意不错,但我认为带什么更好”等等的想法。这就为上述语言交际功能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而且,由于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周末野餐”,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又由于学生是在谈论自己的真正想法,因此活动也更具有交际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功能,比抽象地讲授“什么语言有什么交际功能”更加有用。2.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如在教牛津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我们常把check out 作为对grammar的检测提前教学。而有时为了扫除reading里生词的障碍,会提前教vocabulary。有时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中秋节到来时,我提前教学Festivals,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比较,对中外习俗,饮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3.拓展学用渠道,补充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教师可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或是访问英语学习网页,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来补充或充实教材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补充背景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生活是语言教学不竭的源泉。教师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应关注课堂环境和生活环境,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自主开发语用渠道。教师通过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材料和工具。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本,让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面对不断变化的资源更新,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惟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资料: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怎样开发利用好初中物理实验资源 篇6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 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开放实验室, 增加学生实验次数。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 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 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 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2、开发实验器材, 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 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 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开动脑筋, 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 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试管,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 让其发声, 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 再对着试管口吹气, 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 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 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 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 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再如:激光笔和平面镜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 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功能将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加以放大, 使学生看的更清楚。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 开发更多的实验, 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资源, 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 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 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 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 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 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 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 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 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 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 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 又加深印象, 一举两得。

2、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简便、直观、原理单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 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 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 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 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 群策群力, 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 需要用溢水杯来完成实验, 但由于实验室溢水杯数量很少, 分组实验的可能性极小, 这样我动员学生自制溢水杯。学生找来易拉罐和气嘴, 做出很有实用价值的溢水杯, 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时, 课本上没有安排什么相应实验, 学生分析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起辉器中的双金属片 (受热弯曲) 、红绿发光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电源计了一个火灾自动报警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情况。制作完成后, 把该装置分别放在各班教室, 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观察、实验,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同时制作者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一举措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有些课本上的实验按课本上的装置来操作很难完成, 这样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设计出新的教具, 顺利完成实验。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 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 摩擦力才等于拉力, 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 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为此我和学生们设计了新型摩擦力演示器, 弥补了这一缺点。改进后的教具具有方便、误差小、可见度大、可操作性强四大优点。

其实, 物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都需要改进, 如:研究焦耳定律实验中煤油受热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 操作繁琐等。只要我们教师潜心钻研, 大胆创新, 一定会制造出更合理的教具, 使实验效果达到最佳。

摘要:实验改革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是落实物理课程标准,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文浅谈了如何开发利用好初中物理实验资源。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7

1从生活物品中开发

新课标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全部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生活处处皆实验,只要我们拥有了善于发现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就不乏“奇思妙想”、“拍案叫绝”的精品。家用食品、家用物品、学习用品、废旧瓶罐、废旧纸品、儿童玩具无疑成为物理实验资源的首选。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大蒜可以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利用墨水下落“描绘”重力的方向;利用生日音乐卡和启辉器的双金属片制作多功能报警器探究电路的状态、辨别导体与绝缘体;讲“力”时,将健身拉力器带进课堂,比一比谁的力气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生动地演示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从现有的实验室资源中开发

实验室设备器材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物质资源。我们在用好、用活现有实验器材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仪器、或者因教材更换而取消的那些实验器材、损坏报废的器材,以及现有实验器材,采取改(改造)、拆(拆解)、借(借用)、挖(挖掘)、组(重组)、整(整合),开发出新的实验,做到废物新用、一物多用。我们把已过时的量筒器经过巧妙加工成为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器材;我们可以把常用来加热的大小试管,用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惯性现象和观察离心现象,丰富了物理课堂资源,为开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更多可靠的物质条件,让我们的实验教学“材”源茂盛,使我们的课堂“千姿百态”、“万般风情”。

3从人体体验中开发

新课程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强调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达成。“赤手空拳”做实验,使学生经历从内到外,从感性到理性的亲身体验和深度参与,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伴随情感的收获,产生爱学、乐学、愿学的心理和形成乐于终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学生“跳一跳”跳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摸一摸”(喉结)“摸”出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哈一哈”哈出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按一按”(皮肤)按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嗅一嗅”(香水)嗅出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举一举”(杠铃)举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用嘴对手背“吹一吹”吹出“蒸发吸热”;用两手掌“摩一摩”“摩”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拍一拍”手拍出振动发声。可以让学生“金鸡独立”,展现压力作用效果的魅力;让学生“怒发冲冠”,展现绝缘体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风采。

4从魔术和游戏中开发

世界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曾说:“魔术不应该仅是令人吃惊的杂耍玩意儿,它应该同音乐和歌舞一样,使观众与演员相互交流感情,让台上台下达到共鸣。”把魔术和杂技表演引进课堂,创设丰富的实验教学环境,学生在惊喜中求知,在揭谜中收获。如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演示蒸发吸热现象;做“粗细食指拔河比赛”,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表演魔术“干手取硬币”、“空手取物”、“沸水中取物”等,给学生渗透坚持真理、反对伪科学的道理。

5从校园文化资源中开发

在校园文化资源中开发物理实验资源也应该是我们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班级拔河比赛中捕捉到力的相互性和摩擦力;可以从“摸高比赛”悟出惯性和重力的道理;可以从运动会百米比赛捕捉到运动的描述的信息。只要我们用心发掘校园文化资源中的潜在价值,就能慧眼识珍珠,摆脱实验资源缺乏的困扰,使校园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大放异彩。

6从社会实验资源中开发

科技馆、游乐场、公园、社区、工厂、家庭等,集中了许多大、中型的实验资源。教者应充分利用这些社会科技实验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与学生一起成为实验资源的建设者,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激发科学兴趣,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可以亲自体验坐过山车;学习“物态变化”和“内能的改变”时,可以带领学生到街道铁匠铺,观察煅烧和淬火过程。

物理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兴趣实验“看谁先能让小灯泡亮起来”,随着一盏盏小灯泡亮起来,把同学们带入神密的电学世界,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在学生展示时又多次利用到自己所连的电路,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对电路有关问题都解决了,收获丰富,兴趣盎然,激发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次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拓展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在深挖教材后,结合初二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先认识电路,在了解电路图,最后了解电流。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知识 三、实践探索,自主合作学习 利用实践体验活动,变教为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人人动手,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的被动学习向弄懂、学会的主动学习转变。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再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和展示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 1.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导,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如引课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动手实验后,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再强调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任何情况下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断开,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以及“断路”、“短路”、“通路”等。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如学生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 后,学生在交流时充分展示,说明自己连接的电路,有的用到开关,有的不用开关,有的更是不用灯座,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金属触点和金属壳直接连接起来。通过交流,更激发起其他同学的探索表现欲。 3.让学生在合作、展示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充分享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体味成功的快乐。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处理教学难点重点都还不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连接“二极单向导电性”的电路时用时略长,以至于展示时说明不充分,没有进行当堂检测,。所以,在此学生还存在疑惑。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9

海口市丁村小学莫建勋

内容摘要: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大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应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使各种资源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然而,在我们广大农村小学里,由于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未根本转变以及信息的闭塞,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未受到重视。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数学教师,我感到树立起新的课程资源观、树立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非常重要,应当紧紧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根本出发点,合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的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数学教学服务,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实践活动、拓宽数学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除数学课本、教参内容以外的数学课程资源,使得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充实数学课堂。

正文:

走进数学课程资源,可开发和利用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我就结合农村小学数学的特点谈谈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它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由教材内延伸到了教材外,由教师延伸到学生。产生了多维立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同时又将相关的课程资源引进课堂。极大地拓宽了原有狭窄的教育内容,使理论知识一下子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随着课程资源的深

入开发和利用,也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从而促进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开发和利用好教材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教材毕竟具有普遍性,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农村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达成原有的目的,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在教学时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活用数学教材资源。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一课时,就没有使用教材中的例题(例题是:王鹏400米只跑了75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呢?),而是把例题更换为农村学生熟悉的内容:“爸爸要搭淮山架,把一根10米长的竹子平均分成3截,每截长几米?谁能帮爸爸的忙?”学生一看题目,是生活中的问题,都非常积极地探索、讨论,并列式计算:10÷3=3.333„„,我就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循环小数。

以往,一些老师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学习数学,使数学与生活脱节。本次课改,虽然还把教材作为数学课程资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数学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

三、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连接起来,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思维去加以解决。数学教学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韵味十足的生活情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枯燥无味,无从下手。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这个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所以我们广大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以生活物象展示、生活情景活动以及巧设疑问等激发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探索,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乐于讨论、交流。例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就是生活资源丰富的数学课程。我在教学时没有采用课本的例题,而是选择学生常玩的扑克牌:“有一筐番薯,妈妈让你和弟弟通过抽扑克牌的单双来比赛捡,看谁捡得多。如果是你,选择单数捡还是双数捡,为什么”?让学生互相交流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生活中随处要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之余设计出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数学游戏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方式,从而也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

四、开发利用教学过程的课程资源

1、数学学习中的情感资源开发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不细微地察觉此点,学生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我教“圆的面积”时,在讲圆周率的过程中,我发现班里数学学习最好的陈伟琪同学正在玩钢笔,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早就知道圆周率为3.14,用不着听了。此时,我并不批评他,而是一边轻轻的抚摸他的头一边绘声绘色地插讲“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告诉学生数学奥秘无穷和学数学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最后告诉学生圆周率准确是

3.14到3.15之间,到底是3.14几呢?学生静静地听后,纷纷表示要寻找答案。事实证明,学生只有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和关爱,才会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学习效果才更好!

2、数学学习中学习方式的开发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合作、交流、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是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团结协作、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差异性正好通过合作、交流达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入开发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引导学生相互信任,能够真诚地相互合作、交流、探索,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索、帮助,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还可采用自愿组队交流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大胆交流,相互给予中肯的评价,增强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让儿童体验学习过程,在伙伴的合作、指引、鼓励下获得

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与经验。还要引导学生大胆与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群体进行交流学习,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共同分享成功带来的愉悦。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在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红花奖励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3、数学学习中的整合资源开发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为其他学科提出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毋庸置疑,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的、孤立的学习,而应当将数学学科内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充分整合。还要让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如语文、信息技术等)进行充分整合,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如在教学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快到火焰山时,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耐,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四分之一。”八戒一听不高兴了,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八分之一也得给我六分之一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八分之一给八戒。八戒一看,怎么比四分之一还少啊?想不同意。悟空说:“这是你自己要求的,还能反悔!”八戒挠着头皮说:“我真傻,为什么会比先前分的少呢?”大家都笑了。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了。

总之,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整合因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和经验!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低成本;开发;利用

新课程物理教育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规律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最伟大的发现往往来自最平凡的认知”;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要探究和学习物理,离不开观察和实验,除了使用科技人员为我们设计制作现成实验器材外,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生活和手边常见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降低物理实验教学成本的投入,还可以激发学生并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习探究历程,有效地把物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探究物理无穷奥秘的信心。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来探讨如何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

一、开发低成本实验的原则

1、科学性。任何物理实验首先都应该正确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反映物理现象变化的客观过程。低成本实验的设计应当注意遵循科学的实验方法,使我们的实验设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性。

2、简易性。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就应该用材简单易寻,就地取材,如利用生活中的廉价材料(如气球、塑料袋)、易得材料(如水杯、硬币)和废旧材料(如易拉罐、饮料瓶)等。

3、直观性。实验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用感官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具体的物理现象与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要清晰明显。实验器材虽简单,但结果出乎意料。

4、安全性。自制教具的安全性要高,实验过程中不能出安全问题。在设计实验时应该尽量避免高温、高电压、易碎易爆、有毒等一切有危险和对身体有害的物品和的实验操作。

二、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演示实验方面:首先,如果原来的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那我们可以自制实验来改进实验的效果。实验一、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堆纸屑,很多纸屑飞向带电体,又飞散开来,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对初次接触电学的学生,很难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改进的方法一:取一块面积大约为1cm2纸屑或泡沫球,在其中穿一孔并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当带电体靠近纸屑(或泡沫球)时,可以看到细线弯曲,纸屑向带电体靠拢。这样既增强了演示效果,又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改进方法二:让实验者站立在一块较厚的(最好在5厘米以上)干净干燥的泡沫塑料上;用一只手与放在桌子上干净干燥的泡沫塑料块摩擦数下,人体就带了电(人体与泡沫塑料摩擦起电的效果很好。只要人不与其他导体接触,人体上的电荷就不会跑掉,人就成了一个带电体);用带电的手去接近放在桌面上的气球,球就向手滚过来,并能追随着手运动。这说明带电体不但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也能吸引像乒乓球这样较大的物体,实验的可见度大,效果极为明显。实验二、用饮料瓶做声学实验中探究声音的音调:方法1:在几个饮料瓶中盛入不同深度的水,将瓶口移至嘴边吹气,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产生。空气柱越短的,音调越高,反之,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方法2:在饮料瓶中盛入小部分水,用手握住后,将饮料瓶口移到嘴边、吹气,学生会听到一种音调的声音。若一边吹气,一边用手挤压饮料瓶水面升高时,学生又会听见不同音调的声音。

其次,我们可以开发新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突出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力学的基础。实验装置:准备一张正方形卡片纸(注意重量轻些的好)作为受力物体,卡片纸的两个对角分别用线穿过并结牢,线的另两端绕过铁架台上的定滑轮并挂上钩码。

实验步骤:(1)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纸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注意:调节两个滑轮的高度,使拉力方向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在倾斜的直线上,以消除学生的错误的观点:二力必须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改变钩码的个数,观察卡片纸在什么情况下能平衡,什么情况下不能平衡?(2)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它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松手时,卡片还能保持平衡吗?(3)在上述结论基础上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用剪刀剪成两部分,平衡破坏,砝码、纸片都落下。从而进一步指出二力平衡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两个力一定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分组实验方面:可以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愉快地学习;改高成本实验为低成本实验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因为有很多仪器价格非常昂贵,有些学校买不起,所以就要想办法来开发一些低成本的实验,来满足学生来做实验。实验一、为了探究物体的形状变化时,其质量是否改变,课本实验设计是:用天平测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测一测,看它的质量是否改变。因为要用到橡皮泥,一些教师觉得麻烦,只是用嘴说说而已。另外,即使教师做了演示实验,也只有前排的部分同学亲眼看到。如果将橡皮泥用学生的废旧作业本代替,再让学生带上一段细线,用这段细线将作业本的形状改变,测出其质量.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自感受到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实验二、声音的特性(1)探究音调:一手将橡皮筋张开,由短变长,另一只手用相同力度拨动橡皮筋; 橡皮筋张开越长,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探究响度:一手将橡皮筋张开,使其伸长相同,另一只手用不同力度拨动橡皮筋;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课外实验方面:我们课堂实验结束了,但是知识没有结束,思维没有结束,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带出课堂,设计一些课外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再一个方面,其他的一些课外的观察和制作,这样的话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静电现象”教学结束后,可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实验一:应将扎绳尽量“破”细些,用干燥的手捋几次,扎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散开,甚至会被手“粘”开。平面镜成像的课外制作:潜望镜模型。材料:牙膏盒三个,小平面镜(2㎝×3㎝)两块,双面胶,塑料胶布,剪刀等。方法:根据潜望镜模型,将牙膏盒修剪好,用双面胶固定平面镜,实质两个反射面相互平行,背面与直角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塑料胶布固定另外两个牙膏盒。

开发人的感官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潜能,无疑是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探索方向。由于实验器材就是学生的五官和四肢,所以是最经济、实用、有效的实验方式。全面开发人体器官和肢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探究愿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压强”时,学生对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一难点不容易突破。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我设计如下两个小实验,①取—支削好的铅笔,让学生用左右手的拇指稍用力铅笔的两头,让学生说出两拇指的感受,从而说明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②利用学生比赛跑步小游戏的过程中,突然叫“停”来感受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等等。③在白炽灯下,我和学生一起做手影游戏,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灯光下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所谓低成本器材的物理实验是指使用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总之,低成本物理实验不仅是实验器材的简单替代, 更是实验装置的简化, 实验现象的明了。低成本物理实验成本虽低, 运用的智慧不低, 具有的内涵不低, 教育价值不低, 所以中学应该大力加强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强调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物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也要加强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11

(一) 课程资源的涵义

在传统教学中, 教材、教辅用书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世界”, 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视为唯一绝对的教材。在这种单一、狭隘的课程资源观指导下, 教师的教学往往仅围绕教材进行, 现实的生活却被远远的隔离于教学之外。它使师生的视野越来越狭窄, 教学活动陷入一种机械的重复,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无法感受到职业生活或学习生活对个人智慧的挑战所带来的兴趣和发展张力。

根据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 (学生发展) 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内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 学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工厂、农村、部队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 , 同时还包括教师知识、人格、品德和学生的经验以及校内外网络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的学习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 多彩多姿的世界都能成为课程资源。

(二) 新课程理念与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课程改革要求广大物理教师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物理课程资源理念, 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物理教学服务。

1. 新课程所倡导的物理课程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物理课程理念: (1)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3) 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4) 注重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 (5)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物理课程资源, 积极、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以建构开放的、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 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 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发掘学生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要使物理课程理念变为有效的物理教学实践, 实现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 有赖于广大物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相关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创造性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本身就是已经筛选了的课程资源, 它虽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但因与物理教育活动关系最为密切, 是物理教育行为实施中最常规的媒介和载体而成为最主要的物理课程资源。教科书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 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引导作用。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 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 拓宽物理学习的途径, 拓展物理学习的时空。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为例, 我们可以看出该教材增加了大量有关物理与文化、物理与科技、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突出了物理教材的丰富性和科学性,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加强了学生对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外, 该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特色栏目, 如“说一说”、“做一做”、“STS”等, 通过这些栏目的设置加强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外还有“科学漫步”、“思考与讨论”等各部分交织组合在一起, 更符合信息时代知识组成的方式, 也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品味, 活泼而又跳跃性强, 给师生一个很大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空间。

同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 各地可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适应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特色的多样化的教科书。在课程实施中, 教师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束缚, 可以参考、利用其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有外语阅读能力的还可以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教科书。另外,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 组织教师及社会力量编写教学补充材料, 并指导选择、利用这些资源。

(2)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 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科学仪器。因此, 实验室成为物理课程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现有器材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应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 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 做到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 做到废物利用;还可以对现有仪器和实验以及过时的仪器和实验进行改造和优化组合, 设计出新的实验。

其次, 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 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 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或者建立实验走廊等各种形式, 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实验室应该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 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第三, 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自制教具、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创意新颖或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和实验保留下来, 它们不仅有助于物理教学,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

最后, 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相结合, 是物理实验现代化的标志, 也是当今物理实验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在获取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应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 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为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创新的途径。

(3) 加快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 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广播和电视的科技信息是直观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实时收集这些信息, 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地通过这些渠道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学会设计和应用智能型软件, 注意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实况录像或图片。善于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 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另外, 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的管理, 建立音像资料的数据库, 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以提高利用效率。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 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开阔眼界, 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物理教育信息资源, 可以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 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 支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网上沟通。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网站, 介绍搜索方法, 可以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 在教学中使用。

(5) 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会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宫、公园、游乐园, 以及社区、工厂、农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要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 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6)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可以成为物理课程资源, 因此对自然资源也应该认真加以开发和利用。例如, 利用太阳光可以研究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等现象;利用水可以研究运动、研究浮力等。只要用心去想、亲自去做,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给物理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

(7) 努力发挥师生作用,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要努力发挥教师在仪器制作和实验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积极开发新的实验。要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 (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等) , 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进一步转变观念, 努力把整个学校变成学生可参与的学习物理的空间。

(三)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处理好两对关系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 凡是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一切人、财、物等因素, 经过教师的认真、慎重地筛选均可纳入到物理教师课程资源的视野。但是, 在选择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 教师应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

1. 要处理好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关系。新课标和新教材关注并重视课外物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并非由此而轻视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教育价值。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它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初中、高中教育阶段来说, 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主导地位, 校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物理素质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动摇, 只是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在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但决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2. 要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在开发与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中, 学生将会更多地直接接触实际生活, 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感性知识、直接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和提升。在关注学生参与实践、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应注重间接经验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价值。掌握了经过反复检验的间接经验, 就可以避免直接经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大大简化“尝试错误”的过程。就学生学习而言, 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 不能因重视课外学习或在实践中学习而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钟启泉,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23) .

[6]徐继存, 段兆兵, 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 2002, (2) .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12

校外课程资源是目前我校正在实施的一项新课程,是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校开展的校外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做如下总结:

1、制定了合理的研究方案

学校组织部分管理者和教师,通过分析学校优势、劣势、生长点、学生特点以及社区环境等制定符合学校和社区情况的行动方案。

2、组建合作小组

研究小组中包括校外的研究者和学校的管理者以及积极性高的教师参加,合作小组成立之后,要在小组内分工,并定期召开讨论会,讨论课题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必要时,可以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加。

3、让学生走进社区

学校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这样的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策划的,也可以是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小组的活动。学校要有阶段总结研讨会,每一个活动也应该有小范围的总结,对创造性的成果给予表彰和鼓励,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出现的问题,以达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教育目的。

4、社区人士走进来

一方面学校打开校门欢迎社区人士来到学校学习、参观;另外,学校根据社区人士和家长资源状况,积极组织社去人士和家长参与学校的丰富教学计划。学校要为社区人士的到来做积极的准备,同时也要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反馈,好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合作。

5、社区课程资源管理

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

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闲游,或曲径通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有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在《清平乐·村居》中有表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惬意,也有表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童趣;在《相见欢》中有表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惆怅、亡国哀楚……这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读边赏,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不少学 生甚至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丰富语文情感

除了利用演示图片之外,还可添加背景音乐来深化诗歌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中学的古诗文,或气势雄伟,或意境开阔,或如大江东去的豪放,或似晓风残月的清丽,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乐朗读的欲望。在教《爱莲说》时,因此文文辞清丽,感情端重高雅,同时又流露出对当时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的淡淡忧郁,配合悠扬典雅的古筝曲《出水莲》,使乐曲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君子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怀。试配后,朗诵的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其他的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奔放流畅的二胡曲《良宵》,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伴随着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学生沉浸在音乐与作品交织构成的意境中,纷飞思绪,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升华感情的目的。

激励主动思索

在初中语文一册《提醒幸福》一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构建,课堂教学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幸福观――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后,出示两组画面并配以恰当的解说:这是在昏黄的烛光下睁大渴求知识的双眼的贫困山区的儿童,这是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知识的阳光的城市中学生;这是战火纷乱中正蜷缩在教室墙角躲避战火的伊拉克学生,这是坐在电脑前吮吸着宽带网络带来的全新知识和信息我国的女学生。此时此刻的你,又觉得幸福是什么?什么又是真正的幸福呢?引导学生从这两种别样的生活中读出什么,悟到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当时教室出奇得静,或低头沉思,或昂首畅想,或脸露深情,或面呈严峻。有的同学说:平淡、温饱原来是一种幸福。有的同学说:我感到平淡的学习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呀。有的同学说:我感到此时正在网络教室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是一种幸福。有的同学说:此时,我真的很幸福,因为这是我们上的第一堂多媒体教学课……

这里我充分利用画面的强大反差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幸福、去理解幸福、去品尝幸福,继而与文章主旨、老师用意达成一致。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出课堂上学生资源,使这两种资源有效结合,有力地促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充分地感受,流露出自己的真情,达到了意想的教学目的。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包络下一篇:辞职信标准格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