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

2024-06-25

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精选6篇)

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 篇1

2. 商业金地,文化阵地。

3. 商流三江,文香四海。

4. 商聚三江,书写未来。

5. 商汇三江,智集书城。

6. 商·聚四海,文·汇五洲。

7. 三江通四海,书城览古今葛承山。

8. 三江商贾福地,四明文化宝库。

9. 儒商之都,墨客宝地。

10. 人文的港湾,儒商之摇篮。

11. 让眼睛散步,让心灵飞翔。

12. 求知求乐,宁波书城。

13. 千年文脉,万年书香。

14. 千里水色,一城书香。

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 篇2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学生们渐远的身影,不禁想起自己职业成长道路上的4位恩师。钱理群先生有一篇文章,是“漫谈大学之大”,想想自己的每一位恩师,何尝不“大”,大到一个教诲足以影响我的一生。所以,我想随着思绪跟大家分享“吾师之大”,算是对自己过往的梳理,更是鞭策。

一、吾师之大,大在技艺精湛的教学功底

1993年秋天,在洒满银杏叶的校园里,师从苏世荣老师的我开始了崭新的教学生涯。听苏老师讲课,只见苏老师不急不慌,与学生有说有笑,一会儿就下课了。而我上课,生怕讲不完,紧赶慢赶,一会儿就讲完了,结果离下课还有很久。学生看着我:“老师,您以光速把课讲完了。”

几节课下来,苏老师微笑着把我叫到身旁:“你知道,做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一个头脑,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多两少,多动脑,少说话,少写板书。”苏老师的这两句话,耐人寻味。我边琢磨边实践,发现只有我少说少写多动脑,才能让学生多说多写多动脑。苏老师的这两句话,影响了我后面24年的教师生涯。我谨遵恩师教诲,一直坚持“教师少学生多”的原则,手书板书,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投影逐渐普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黑板,我仍然坚持用粉笔写板书。这让我不论在什么条件和境况下都可以上课,哪怕教室里突然停电、投影一黑,我的课依旧生动。恩师已经离开了我很多年,但感念常在。

二、吾师之大,大在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2003年,也是秋天,我跟教研组长金仲鸣老师同一个年级授课。只要有教学比赛等活动,金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参加。一次活动,要求写论文。我兴高采烈地写,写完了改,改到满意了,呈给金老师,以为肯定会得到表扬,没想到金老师看后,只给我批了一句话:好的论文,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

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老师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于是我决定先把凑字数的部分删掉,结果一删,吓我一跳,原来4600多字的论文,按照“多一个字嫌多”的标准进行删减后,只剩1600字了,难怪金老师不予置评呢。

等我按照“少一个字嫌少”的要求再看论文的时候,发现论文的论点不够聚焦、论据不够充分。于是我在教学中边研究、边补充、边提炼,直到把论点澄清、论据补充完整,然后再按照老师的要求“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翻来覆去地修改,直到最后连“的、地、得”都检查好几遍没有错误了,我才再次拿给金老师看。这回金老师看完,依旧没有做任何评价,只说了一句:“除了参赛,还可以投稿给《化学教育》。”虽然跟上次一样,还是淡淡的一句话,但这两句话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两个世界,第一次,金老师批评我是教学研究的门外汉;第二次,金老师不仅肯定了我的论文,还鼓励我积极投稿,要知道,《化学教育》可是体现了国内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两个月的时间,恩师只提了一个要求,却点明了我该如何做教学研究、如何写教学论文。当我的论文参赛获奖、投稿被录用的时候,我终于明白,金老师指导我的何止是论文,更是一丝不苟的教学研究态度和精神。

三、吾师之大,大在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

2014年,有机会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培训。不仅可以“常回家看看”,而且可以跟着敬爱的王磊老师学习,这让我欣喜万分。

但事实远非想象得那么美好……一边担任高三年级的任课教师、超负荷工作,一边参加培训学习,再加上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成了王老师约我们3个学员见面,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只好硬着头皮去见王老师。见了面,只能把平日的做法变成想法向老师汇报。王老师每次都是耐心地、一点点地帮助我们梳理杂乱的研究思路。每次见面结束,我们都是长舒一口气,这回总算“挨”过去了,想着回去一定要好好整理,下次不能再出现这样的情景。但几乎每次都是阵痛,等一回到现实的工作中,像陀螺一样地转起来,王老师梳理好的思路就被时间慢慢地抹去了,然后再见面,再梳理,再陀螺,再抹去……

等我们“挨”完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不约而同地问:“王老师真的不知道咱们没做准备吗?”“怎么不知道?王老师肯定知道,只是王老师从不说破就是了。”面对王老师一次次耐心认真地梳理和指导,我们三个心里别提多愧疚了,尤其几乎每次都是从头来过,可王老师从来没批评过我们,反而特别地理解我们,不断地定期提醒、督促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情怀啊。我们深刻反思检讨自己,决定不再让王老师失望。从那以后,我们不论平时工作多忙,一定在跟老师见面前做好准备。王老师以她“静待花开”的情怀改变了我们,潜移默化地指导我们如何面对教育和教学,大师风范尽在无形之中。

四、吾师之大,大在荣辱不惊的人生哲学

2015年年底,我们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学习。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上大学时的教法老师、现任院长王建成。时光穿梭,聆听着王老师介绍办学过程,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二十多年前,校园里王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和青涩的我们。

王老师“为什么成为名师,怎么成为名师?”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王老师说:“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名师一定是内心充满激情,同时又是对现实淡定从容、宠辱不惊的人,只有自己的人生精彩才可能培养出人生精彩的学生。”

校园里依然烟雨蒙蒙,访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和感悟仍在延续,“内心充满激情,外表淡定从容,遇事宠辱不惊”……这是怎样的人生哲学?二十多年前王老师是我们的老师,引导我们如何成为老师;二十多年后王老师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引导我们如何成为名师。草木虽有枯荣,但师恩似水长,无论身居高远,桃李永绽芬芳。

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 篇3

2013年(若从2010年的微博营销发酵算起),可谓社会化营销进入的第四个年头。如今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敢于忽略社会化营销,虽然社会化营销告别了最初单纯以转评量作为衡量的粗暴发展阶段,但目前整个行业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以下是2013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十个社会化营销案例。

1. 加多宝对不起:悲情营销开山之作

2012年,加多宝在与广药的商标争夺战中输掉了官司,广药集团收回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从那以后两家企业的战争便愈演愈烈。2013年2月4日,加多宝在微博上做出了一组兼具视觉力与传播力的“对不起”系列图片,这组图片选取了四个哭泣的宝宝,并配以一句话文案诉说自己的弱势,图片表面悲情,实则却如利剑一般,剑剑刺在竞争对手的痛处,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如果用一种武功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杨过在悲情中释放力量的黯然销魂掌。

加多宝的悲情牌一经打出,立刻博取大量网民的同情,其官方微博上的四张图片获得了超过4万的转发量,加多宝也一举将输掉官司的负面新闻扭转为成功的公关营销事件。广药王老吉在这次事件中则像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被加多宝打得一败涂地。

从加多宝对抗广药的策略来看,其“悲情营销”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宣传中通过不断强化对比自己与广药的地位差别(民企与国企)来博得民众对民企的同情,对国企的痛恨。这一招在这个国度真可谓稳、准、狠。

2. 国产电影营销:电影社会化营销的爆发之年

如果说2012年年末《泰囧》在电影的社会化营销是一次初探的话,2013年国产电影的社会化营销则迎来了爆发。《致青春》于2103年4月末上映,上映之前官方微博早已建立,并迅速积累了超过18万的粉丝,而在上映之后,以赵薇和光线传媒为核心的娱乐媒体圈开始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关于电影的话题,黑马良驹在《致青春:一场引爆社交网络的周密策划》中写道:“赵薇的圈内好友纷纷前来助阵不足为奇,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连商业圈的史玉柱、草根圈的天才小熊猫、文化界的张小娴、宗教界的延参法师都参与了微博营销。我不完全统计了几个参与转发的微博大V,区区24个账号,粉丝总数已经接近3.7亿,在没有去重的情况下已经占了微博总用户量的80%。”除明星的直接参与外,网友主动传播的话题也为电影的营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像#有一种友情叫做赵薇和黄晓明#,#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样的众包话题引发了极高的参与度。

除了《致青春》之外,另一部让社交网络沸腾的电影是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与《致青春》不同,《小时代》是一部口碑较差的电影,其在豆瓣上的评分甚至低于5分,但郭敬明、杨幂等一批娱乐名人的效应还是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数托邦(DATATOPIA)分析发现观看《小时代》的观众平均年龄为20.3岁,远低于《致青春》的22.5岁,这批典型的90后成了《小时代》票房的最大贡献者,也成为了《小时代》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最大贡献者。

差口碑看来对《小时代》票房的影响并不大,这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开始,关于它的口水战就没有停,黑《小时代》一派与挺《小时代》一派在社交网络上旷日持久的骂战反而让《小时代》引起了更大的关注。2000多万的投资,近5亿的票房收入,郭敬明让我们看到了粉丝经济的力量。

3. 可口可乐昵称瓶:整合营销的力量

2013年的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亚的营销动作,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昵称瓶在每瓶可口可乐瓶子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这些昵称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咖,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小萝莉等等。这种昵称瓶迎合了中国的网络文化,使广大网民喜闻乐见,于是几乎所有喜欢可口可乐的人都开始去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可乐。

可口可乐昵称瓶的成功显示了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的成功,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网友在线下参与购买属于自己昵称的可乐,然后再到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一连贯过程使得品牌实现了立体式传播。当然,作为一个获得了2013年艾菲奖全场大奖的创意,可口可乐昵称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在品牌传播中,社交媒体不只是Campaign的配合者,也可以成为Campaign的核心。

4. 疯狂猜图:分享的胜利

2013年五六月份,如果你正在刷微信朋友圈,那么你的朋友圈很可能会被一款游戏攻陷,这款游戏就是疯狂猜图。疯狂猜图在前期成本不到10万元的情况下,做到了上线之初日增用户30万人、上线1个月下载量超千万次的成绩。对于这样一款游戏来说,它创造的增长速度简直是一个奇迹。

疯狂猜图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游戏,进入游戏后,系统会提供一张图片,再给出24个待选汉字或字母,用户需要在答案框里输入正确答案。如果猜不出答案,用户可以选择用金币获得提示,也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向好友求助。事实表明,最后一个分享到朋友圈的动作对疯狂猜图的爆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游戏分享到朋友圈求助,朋友圈的朋友打开后下载成为新用户,新用户遇到困难再次分享到朋友圈吸引新用户,这一传播链条源源不断。由于微信关系大部分为相互之间较为信任的熟人关系,因此疯狂猜图借助微信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疯狂猜图营销的成功其实与2012年另一款游戏——找你妹营销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2012年找你妹借助的是QQ空间和腾讯微博,而疯狂猜图借助的是微信朋友圈,事实上,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微信朋友圈看做是QQ空间的移动版。

令人印象深刻的橱柜广告词 篇4

2. 未来“新景”,值得拥有!

3. 新生活,景象万千;橱柜,应选新景。

4. 有一种尊贵是用来品的。

5. 关心家人关爱家——新景橱柜!

6. 新景橱柜,美好生活新滋味。

7. 橱柜万千,新景领先。

8. 打开的是温暖。

9. 新景橱柜,让您的居所更加温馨。

10. 天下美景不难早,新景橱柜只一家。

11. 园林式烹饪,新景橱柜!

12. 进出都是美味!

13. 要想生活惬意,橱柜就选新景。

14. 让生活更美丽——新景橱柜。

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宣传广告词 篇5

2. 骂是情,打是爱,拳打脚踢谈恋爱。

3. 愿为你带来清清凉,透心凉的感觉。

4. 无时无刻包围着你,心里都是你。

5. 思念的滋味,就像这杯苦咖啡!

6. 看见你第一眼起就决定看你一辈子。

7. 把你像空气一样,吸进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8. 嘻嘻哈哈,甜甜蜜蜜,一切都是为了你。

9. 以后的每一个生日都陪你一起过。

10. 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给你指明方向。

11. 让万物复苏的是春,让我复苏的是你。

12. 夏虫的鸣叫中,有我对你的思念。

13. 想你的时候,酸酸甜甜的,就是这个味

14. 我对全世界说,你是我的唯一。

让我印象深刻的印度新闻 篇6

女性狭小的空间

到印度后的第二天上午在Teju教授家看到的报纸就讲:在一个私人诊所后面的一块农田里发现了一具女婴的尸体,有农民报告了警察,结果一下挖出了 20几具女婴的尸体。我最近看的一些“闲书”都说印度教是极其重男轻女的,因为女儿养大了将来也是别人家的,还要附一大堆嫁妆,所以印度至今虐杀女婴的风气还是很重。在印度现存的多个宗教中,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是很不相同的(据说锡克教是最尊重妇女的),这也给印度的“世俗化”和“现代化”增添了种种困难,比如立法,前阵子看了几篇文章都在讨论同一个案件,是关于离婚问题的,尤其是离婚后的赡养费问题。有一个穆斯林妇女与丈夫离婚后生活很困难,他们已经结婚几十年了,生了很多个孩子了,估计是老年妇女离婚后无以为生,她受了别人的怂恿到法庭去告丈夫,结果法庭判他丈夫必须每年付给她一定的赡养费,她的丈夫不服,就接着上诉,因为在穆斯林的传统中,妇女不像印度教的妇女,在婚后就完全属于夫家的人,她仍是原来家庭的一份子,可以保有在原来家庭的继承权和财产权,而夫妻关系更像是契约式的,就是合则合分则分,男人与前妻就完全没有了瓜葛,所以在这女人的丈夫看来,印度现代的法律是偏向印度教的(他本身是个律师),并且,法庭方面对这种“落后的、不合理的、不文明的”宗教风俗的指控引起了所有穆斯林的不满,因此,引发了一场司法大战、宗教大战、政治大战……最后,穆斯林的宗教领袖还找上这位妇女,跟她阐明大义,最后,这位妇女主动放弃法院判发给她的赡养费,还发表了一通讲话,她没想到这样的要求会损害她的宗教和他们的传统以及影响他们在国家中在政治中的平等与地位。在很多穆斯林律师的争取下,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系统最后作了让步。我自己想想,如果让我来处理这种事确实也是左右为难,如果完全偏向穆斯林,对印度教的妇女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她们离婚后就真是完全没一丁点保障了。怎样处理不同的群体以及他们的文化在逐渐一体化的国家世俗化体制中保有同等的权利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印度这个看似极度“混乱”又是极度“和谐”的国家里,用很多旅行者的话说就是任何动物任何人任何事情,无论你觉得有多么奇怪多么矛盾多么时空交错都能在印度安详地生存。

难以理解的种姓制度

其实让我有感触敲出这些文字的还是今天报上一篇比豆腐块还小的报道,不到40个单词我估计,讲的是星期五一个低种姓的妇女被活活烧死了,原因就是她儿子和一个另一种姓的姑娘私奔了。我看了之后有点糊涂了,怎么好像低种姓的人反而更维护种姓制度呢?这位妇女的儿子和别的种姓的姑娘私奔怎么反而会引起同地区的人的敌意呢?我猜测那位一同私奔的姑娘说不定还是高种姓的,因为在种姓制度里,高种姓的男子娶低种姓的女子是被允许的,但高种姓的女子不能嫁给低种姓的男子。

有色眼镜看中国

另外,印度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与中国相关的报道,但是主题和旋律几乎是一样的,呵呵,上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有一篇报导的题目叫,立法委员们花了6千万卢比的发现就是我们不可能和中国一样。这篇报导里讲了印度组织了一次人数众多的立法委员到中国各大城市考察中国的发展,他们当然感叹中国目前的建设成果,但该篇报导的主题是,中国有如此的发展完全是政治的原因,因为发展在中国就是“政治的颂歌”,这是中国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也正是印度所无法做到的。在印度,政治的动员很难,只要国家提出个什么发展项目或政策,马上就有很多宗教问题种姓问题出现,最后,该篇报导以一个立法委员对上海地铁的称赞结束,旁边画了一条龙在喷火,背部隆起的地方画着五颗红星。

印度的社会现状

我虽然对些说法不太认同,但真是不到印度生活的人无法体会印度社会的巨大“分裂”状况,除了宗教和种姓这些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外,地区的分裂也很严重,印度的各个邦(相当于我们的省),以前是不同的王国,似乎印度历史上就没有几个王朝能真正统一全印度,不同的邦有多种语言,同一个邦的语言都难以统一,更不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语言,至今,印度所有的纸币上都有十五种不同的语言,只有英语才是大家能共同认可和沟通的,因此,印度的乞丐都懂不少英语单词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情,只不过不同地区的英语又不太一样,呵呵,都是半土话加半英语的结合。印度的英语和我们中国的“洋泾滨”还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我们说开空调开电风扇开灯之类,在英语中应该用turn on的不过中国人常会误说为open,在印度,所有的开都是open所有的关都是close,让司机把音乐的音量关小,说turn down不是turn off,他仍是一下就关掉了,在这里,说bus station没人知道是什么,一定要说bus stop……除了语言,听说货物经过不同的邦还要收税;此外,不同的邦是由不同的党执政,甚至同一邦不同的城市执政党也不同,我曾跟我的Director (相当于导师,但不同)Anup先生说我想去客拉拉邦看看,听说那里是共产党执政的,我想看看在印度共产党执政的地方和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Anup先生告诉我,现在班加罗尔也是共产党执政的,由共产党执政的地方就是限制大地主的出现,此外没什么不同,土地仍然是私有制,这是印度大的制度决定的。

上一篇:学校教师家访活动方案(安都一中)2016.1下一篇:全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