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2024-05-15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精选10篇)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过程和经验”的课程,要搞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众所周知,农村学校地区偏僻,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这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我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于农村一线教师而言,他们不是缺乏投身课改的热情,而是缺少理念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 怎么上? 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和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此,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重要的校本培训内容: 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的现有资源(报刊、杂志、校园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地学习; 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 “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金点子征集”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使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初步的了解。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农村小学,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重视学科课程,特别是考试成绩。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实施的成败。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活动前,教师积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活动中,教师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赏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采用自评、他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过程,轻结果,体现评价的阶段性、过程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这一门课程真正成为他们实践、创新的乐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使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加强管理,加强督导和考评。

为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于形式,我们把该课程实施列入教学检查工作之中,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新的课程设置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科学计算,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如果不考虑教师的回报,就很难保证这一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主题和综合活动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场地空间和时间,诸如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各种专业教室、体育馆、运动场等的开放使用与自主管理等。没有这些物质条件作保障,很难使这一课程得到有效落实等等。因此,要确保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学校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2

一、因地制宜, 借助学校活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它往往围绕某一教育主题, 通过主题班队活动、专题教育、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来展开, 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践、注重体验。学校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 特色鲜明, 尤其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 引起感情共鸣。如在教师节来临时,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心目中的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清明节我们可以到高台、临泽烈士陵园或西路军纪念馆去参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开展“教你一招”等交流演练活动, 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学生生活, 增加了知识, 增长了见识, 贴近了生活, 同时融思想教育与语文学习为一体,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因势利导, 搭建语文实践活动的平台

我在一年级的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中的开放性主题单元让学生制作识字小报, 请家长帮助策划编排, 然后让学生把生活中认识的生字、词语、句子和有意思的小诗带来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既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和家人一起做报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优美的词句, 学习到一些绘画、手工、版报编排方面的知识, 同时又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在活动中,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 争先恐后, 都想展示各自的成果。有位学生通过制作自己的探究过程记录表中写了如下心得:“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生, 每年到秋忙假, 都要帮助家中摔花生。这种又脏又累的手工劳动, 我多想尽快摆脱, 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人们进行稻谷脱粒, 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研究, 大胆创设并完成了花生脱粒机小制作。我将我的研究成果交给爸爸看, 爸爸夸我是小‘爱迪生’, 并将我的小制作真的制成了小型花生脱粒机, 今年我再也不用摔花生了。”

充分发挥小团体的合作精神,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小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他们为了自己小团队的胜利, 为了自己能够在学习中表现突出, 就会积极配合老师而行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在学习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如此, 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逐渐变为能力, 成绩提高了,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以《包公审驴》为例来说, 学习完本课后, 我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对话诵读表演,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竞技状态下, 掌握了文章的主题, 理解了包公的睿智。

三、因材施教, 激发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 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别设计适合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我们国家从古时候起就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语文学习兴趣始终决定着语文学习的效果, 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将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本人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必须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把“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时注意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自身的特点, 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不可求面面俱到、一致统一。因此, 还应当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让他们思维活跃, 敢想敢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再现语文本色。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让教学融入生活。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和学会生活。一个班级, 几十个学生, 其禀赋、知识基础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应了解这个班同学的智力因素 (指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和非智力因素 (指兴趣、感情、意志、毅力等) 等状况,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不同要求的知识, 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只有树立这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 才能精心地设计教案, 让优等生吃好, 中等生吃饱, 差生吃到。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

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本机械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学生能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分享合作的精神。另外,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实践能力得以发展。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对此问题阐述建议和看法。

一、紧密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不同于日常生活,但是不可与现实生活分割开来。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知识与学生生活上世纪越接近时,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愈发强烈。”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紧密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赋予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气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以此大力拉近学生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倾心投入,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最优化。

比如,以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所以,结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实践任务:

自由结组,到本村的各个小超市、商店杂货铺,以及村庄其他会有汉字出现的地方,对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指出并帮助纠正。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将用字不规范情况写成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将报告上交给我们。另外,学生也可自行组织以“普及汉字使用规范性”主题的宣传活动,农村地区的人们文化水平本就相对较低,学生可以趁此时机向他们普及汉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容易使用错误的汉字,以此降低农村地区的人们使用汉字出现错误的机率,提升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这样,通过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的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强化。

二、充分运用乡土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农村学生天天置身于乡村田野,身边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以此使实践活动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培养,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比如,赤田镇有着丰富的水库资源,共有鱼塘、水库161座,水面面积达29.2平方公里,课下,我们就可组织开展一次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对赤田镇水库资源的具体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用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在赤田镇,还保留许多有趣的民风习俗,如打春锣、吃红蛋、耍狮灯、开面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农村所保留的这些习俗作为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学生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三、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无论实践活动内容是什么,涉及哪些领域和学科,落脚点都必须落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1],切忌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上成其他课程,如音乐课、科学课、美术课等。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以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开展实践活动,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比如,以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为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对现代媒体展开讨论,但绝对不能将其上成信息技术课,而是要依据这一综合实践专题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和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如设计由创意表达、故事交流、讲故事、演讲比赛、信息收集分析、小型辩论会等活动组成的探索实践环节[2],以此调动学生对实践活动任务的参与积极性,并紧紧抓住语文二字,凸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进而大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并且积极研究各种行之有效的开展措施和途径,使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变得多元化,以此丰富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施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5.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怎样开展 篇4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什么方法比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有效了。如果教师能够把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合适的实践情境,就会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增,兴趣提高了,教学就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我要求学生回顾一下去过哪些地方,了解哪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土特产品。如果有照片或录像资料就带到学校来。学生非常兴奋,第二天,纷纷将照片或录像资料交给我。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把自己所带的资料放大给全体同学看,然后再让学生读《我们爱你啊,中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同学们更清楚地明白,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下课前,我还利用几分钟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国,不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还有各具风情的建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学生又一次振奋了,都睁大渴求知识的眼睛,希望老师给他们讲讲有关祖国建筑、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可时间有限,老师不得不无奈地告诉学生,下课了,同学们都埋怨铃声响得太早。“怎么办呢?”我问同学们。许多同学说,下节课我们再讲吧,有的学生说,下节课有下节课的内容。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老师倒有一个办法,你们上网去查,网上的相关知识比老师明白的还要多。”这一下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家庭作业也不用我布置了,学生回去就找资料,第二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资料在班上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种民族自豪感。

二、落实课标,拓展实践的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思想内涵上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又极具美学价值。《课标》对小学生提出了背诵古诗词的要求,学生生活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心灵,完善人格,升华精神。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课前一诵”习惯,如今,我班学生背诗的数量少的几十首,多的上百首,常常是出口成诵,用于识字,写话、交流……其乐无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随着诗文诵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又尝试作诗,并给诗配画,不仅进一步受到了中华文化意蕴的熏陶,而且锻炼、发挥了创造力。

课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读书兴趣,我们班开展各种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

什么“读书之星”的评比,制作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孩子们自主地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读书多达几十本。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又注重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利用班会定期举行了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学到了好的读书方法,了解了多方面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成了一种享受。

三、走进生活,放飞实践的翅膀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针对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习作《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时,设计了“我制作的蛋炒饭”的实践作业。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时代要求,因此,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对这一新生亮点课程,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没有教材依托,老师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要想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课程实质,了解课程特点,领悟课程内涵,遵循课程原则,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本地资源,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效,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贯彻 “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本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掘本地各种各样的实践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因此,其课程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从广义上来说生活中的所有事与物都是可能的课程资源,但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让这些资源有选择地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立足自然资源 在综合实践内容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我们柴胡店镇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宛若盘龙卧虎的千山峰岭,在这片神奇土地的东部拔地而起;恰似蛇形斗转的薛河碧波,环绕着东部久负盛名的刘村梨园;悠悠小渭河在西部展现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既古老又年轻的园林式小城镇矗立在山水画卷般的版图中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这个鲁南古镇赐予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基于此。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千山》、《古薛河探秘》、《争当景区小导游》、《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等实践活动。

2、立足经济环境

柴胡店镇物产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南辛的苹果,刘村的梨,黄连山的冬枣,薛河的鱼,远近闻名。刘村酥梨具有个大皮薄,脆嫩多汁、肉厚无渣、甜贻爽口的特点,明清年间历为滕县主要贡品之一,200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4年,远销马来西亚。薛河的鱼,2006年荣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保护家乡水资源”“家乡物产博览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起学生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力源煤炭有限公司是我镇的龙头企业,是我镇经济支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矿区,让他们参观工人叔叔工作环境,看井下采煤录像,设身处地让他们体验工人叔叔工作的艰辛,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矿工子女,更是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立足历史文化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他们的汗水的鲜血竖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造车鼻祖奚仲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据说,奚仲生前在此造车,死后又葬于奚公山下(千山),因此,《认识奚仲》成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主题。千山脚下的胡楼烈士陵园,记载着家乡历史上许多英雄的事迹,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等方法,我们了解了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以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立足乡土风情

保持清代村落建筑群原貌的,鲁南第一民俗村暨近代题材影视拍摄基地葫芦套村,可谓乡土气息浓重,并且成立了民俗文化馆。另外,柴胡店镇还有着许多古老特殊的乡土风情,在《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中都有记载。如:《民间习俗》、《乡土小吃》。

围绕这些乡土风情,同学们开展了“民俗文化研究”“参观民俗文化馆”“家乡的美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了身、心轻松舒畅的乡土风情之旅。

5、结合农村实际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种植、养殖等等活动虽然不再陌生,但是,亲身体验却是很少。所以,作为农村教师,我们不要浪费了身边的资源。于是,“种花生”“养殖长毛兔”“给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新天地。

二、活动方式: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如:《走进千山》、《走进矿区》、《参观民俗文化馆》都属于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2、以“主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如:《古薛河探秘》、《认识奚仲》、《学校的变迁》。

3、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梨园记者招待会》、《家乡物产博览会》。

4、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

如:《种花生》、《养殖长毛兔》、《为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

5、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性学习

如:《争当景区小导游》、《敬老院里的一天》。

三、课程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中年级学生以劳动技术教育、主题班会为主,高学生以社区服务、社会考察、主题探究为主。

四、课程的组织与辅导:

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型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评价与展示

以本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等。

六、课例展示:

A:《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下面以我就结合两个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课例,谈谈我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粗浅做法。首先,说说我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时间安排:生成课题,达成目标,一周时间; 选择研究内容,成立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一节课时间;实施方案,开展活动,两周时间;成果展示,一节课时间。

1、生成课题:

本土资源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开发资源。因此,依托学校所在地的本土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资源配置,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成了综合实践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要能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因此,在确立活动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可挖掘的教学资源,在认真分析研究后确定出来的主题活动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教学中。我依托“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之优势,抓住“即将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这一契机,确立《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一主题。

2、达成目标: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总目标及课程实际,我确立本次活动目标。

(1)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强烈的责任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3、选择研究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向记者推介刘村梨园?从“梨园的历史及发展”“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梨园风光”等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这一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素材,但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自主选择的原则。

4、成立研究小组。

根据自己兴趣及所选内容,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比如:探究小组,摄影小组,绘画小组,社会调查小组,导游小组等。

这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力量,借助合作的优势,培养协作能力,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5、制订研究方案: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组间交流、征求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方案。探究小组制订的方案是借助网络、书籍等资料了解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利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梨园的传说及典故以及景区中景点的由来,通过调查了解刘村梨园的历史及发展。

摄影小组的方案是,利用课下及周末的时间从不同角度拍摄梨园美景,把梨园的美丽风光最大限度地展现给大家。

绘画小组通过实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梨园的美景。

社会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父母、亲戚、邻居在梨园工作之便,进行调查、访谈活动。

导游小组的研究方案是,走进梨园,熟悉景区导游词,学习导游人员的讲解艺术,力争通过自己生动的讲解,引人入胜。

方案的制定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事小组解决不了的,教师就要适时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小导游们要得到景区讲解员的帮助,教师要帮助协调,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安全。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千万不能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6、实施方案,开展活动。

(1)、学生根据利用休息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2)、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活动。此环节要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召开刘村梨园记者招待会,展示成果。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

(2)、合作与交流: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小组讨论,如何向记者推介才能让景区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准备答记者问。

(4)、生生互动,推介练习。师提醒,注意举止、礼节、礼貌用语。

(5)、小组推选代表推介,并随时接受记者(其余小组同学)提问或采访,教师适时指导。

探究小组以图片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梨园的历史与发展,通过采访录音及录像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些梨园的传说及典故,并向大家推荐了我们的乡土文学家孔庆海先生的《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景区的许多景点及传说、典故在这两本书中都有记载。把从网络及有关书籍中了解到的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并且通过“特长品尝”这一环节让大家真正领会到了刘村酥梨甜贻爽口的特点。摄影小组把他们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梨园美景向大家做了展示,为了更加清晰明了,他们把每幅照片还辅以文字说明。

绘画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社会调查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在推介会上发布。

导游小组有声有色、彬彬有礼的讲解仿佛带着大家畅游梨园。进入主题班会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推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既不能上成活动课,也不能上成了口语交际课。

8、评价与反思

(1)、学生谈感受。(引导他们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启示等不同的方面来谈,用这种轻松的无拘束的漫谈进行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会达到本次活动的德育目标)

(2)、教师评价。

教师依据多元化评价原则,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这节课中,不仅有研究性学习,还有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领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一定得联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还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各种能力。比如: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口语交际交际能力等等,并且,还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其实,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的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不过,要根据活动的形式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次主题班会活动适合中年级教学,那么《争当景区小导游》则更适合高年级教学,因为它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体验,更多的一种服务社会的意识,是一种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并且,还要写实践报告,这就比《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中的谈感受的形式上升了一个高度。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B:《争当景区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

(1)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文明用语及基本接待礼仪。(5)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及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6)通过实践报告,提高学生总结、发现、积累、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从“梨园的发展与变化”“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小导游选拔活动。

3、活动过程

导入:我们的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今年要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刘村梨园旅游风景区即将面向游人开放了,我们的导游选拔赛现在开始。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也可展示图片等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播放导游现场解说录象。

想一想,说一说:从刚才的录象中,你有些什么体会?并交流讨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那些素质?

学生讨论交流: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并且要注意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同时学会察言观色,临场发挥„„

(3)、小组里进行初赛。

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适合自己风格的解说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在小组内评选出小组最优小导游,记下推选的理由)

(4)、小导游复赛

全班交流,交流前请各组介绍本组优秀小导游的优势,教师顺势指导交流要求,全班交流过程中针对交流情况适时点拨。

4、评价与总结

(1)、同学选出星级小导游,颁发导游之星。星级小导游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景区实践,为游人提供导游服务。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课下继续努力,只要达到星级标准,既可入园实践。

附:星级导游评价标准:

(1)、能用规范的口语熟练表情达意,展示梨园美景及丰富文化底蕴。(2)、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

(3)、能倾听游客询问,快速选择词语及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并且具备临场发挥能力。(4)、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5、学生写实践报告。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探索 篇6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农村的实际,进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和农业科技教育,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亲历实践为原则,指导学生深度探究;以周边社区为依托,挖掘地方教育资源;以特色教育为途径,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性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我校从2008年起一直坚持以实践活动为办学特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以“少年农校”基地活动为依托,以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和创新的农业科技教育实践为基础,针对中高年级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由不同专长的校科技辅导员分别开设科技活动课程。分别有农作物栽培课、大棚饲养研究课、果树管理课、环保研究课、实验操作训练课等等。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家中都有实验基地,既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科技农业的实践者。我们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每月组织两次农业科技教育课。

二、我们积极开展少先队科技活动。少先队科技活动开展与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制作、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对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在启迪智慧、发展创造才能方面,都有帮助。少先队活动形式有:以科学故事会、信息交流会、科学讨论会为主的农业科技系列队会;以科技小论文、小调查报告、金点子评比为主的农业科技竞赛活动;以种一种农作物、读一本科技书刊、看一次农业科技

电影或电视节目、观察记叙一个农业科技自然现象、写一篇农业科技小论文、提一个农业科技小建议、给家庭选一项致富技术等“七个一”活动。

三、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地方课程,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周边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水资源现状和垃圾处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例如:语文课教师结合“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组织学生到街上考察商店的店名是否规范(啄木鸟行动),数学课老师指导学生在农贸市场调查蔬菜的价格、丈量操场等,科学课教师带领学生考察学校的树木,测量树的大小,高矮,观察下雨前蚂蚁搬家的情景,探索它们搬家的原由等。信息技术课教师指导学生将平时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的原由,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前期的调查,计划的制定,过程的落实,后期的终结汇报等每一个环节。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实现素质教育找到了突破口。

四、以周边社区为依托,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社区作为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应优先考虑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敬老院、蔬菜基地、养殖场以及社区的自然资源;学生家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社区和各单位的负责人等人文资源;以及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我校地处农业大乡,周边有许多农田、果园、大棚养殖植等一系列农业示范园区,我校紧密结合实际,开辟校外活动基地。校外活动基地的开辟,使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田野,使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周边社区、行政村、单位、企业的联系,开发利用周边的地方教育资源。目前,我校以学校周边的

社区、单位为依托,根据其自身优势建立了多个实践活动基地。如以农业科技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养殖场、蔬菜基地;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变化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人文景观和环保意识的实践活动基地——黄河及黄河大堤标准化工程,以了解我们身边的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工业园实践活动基地——大年陈工业园区,以及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的献爱心活动基地——敬老院等。

五、深入家庭农业实践,体验农业科技。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民家庭,在他们的家庭中有着丰富的农业科技经验和农业科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可以弥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师资上、时间上、程度上的不足。因此,我们给学生每人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实践作业。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浅显的农业科技问题,这样,一可以让学生有更为充分的农业科技体验,二也可以减轻家长的劳动力方面的负担,向家长提供一份如何进行作业指导的建议。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7

1.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就是教育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 极端地强调认知性学习, 忽视生活学习和实践学习这一重要的方式。单一的书本知识教育教学的方式, 剥夺了学生在开放的社会背景、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展的教育机会, 导致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问题, 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虽然, 我国在2001年颁布新一轮课程纲要中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但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 我们只看到一些农村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在课表上, 没有实践到行动中;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常喊在口头, 忘记在心头。或者只在课堂讲讲, 没有实践活动;只是注重主题设计, 缺少研究行动。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缺失, 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局限, 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仅仅会考试的“书呆子”一走出学校, 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这是教育的悲剧!

2.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反对单一的接受性教学, 主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实质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超越。开设活动课程、实践课程, 并不是新课程的独创, 而是面对时代发展和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共同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我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中小学必修课, 一些发达地区学校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贡献很大, 但农村学生由于受地域、学习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各种实践能力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长期规划, 缺乏管理;

2.教学资源单一, 缺乏挖掘;

3.活动形式单调, 缺乏设计;

4.评价机制落后, 缺乏考核。

二、有效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采取的措施

多少年来, 中小学过于封闭, 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 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 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 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

那么, 农村小学如何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 真正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 是新课程的亮点, 也是新课程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性的实施状况, 直接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学生年龄, 分年段制定长期活动规划, 并颁布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考核制度, 督促学校经常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2.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 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 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

(1) 社会服务活动。

我国农村中小学的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包括村社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 (即助残服务) 等。

(2) 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 通过考察, 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就民俗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及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性的考察、从了解政府对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等, 社会考察活动有专题考察, 也有综合考察。

(3) 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有两种方式:学校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学生个人活动, 如综合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参加义务活动、学生个人随时进行敬老活动, 并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义务工作的次数。农村中小学的社会公益活动一般由学区制定基本标准, 由学校组织实施, 如养老院公益活动、为灾区募捐活动等等, 以便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精神,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环节的指导,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3.学校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 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以主动探索为特征, 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因此,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 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有效地挖掘农村资源, 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极富农村色彩的素材。主要开展以下活动:小学中低年级的生活学习中就有食品制作、缝纫、简单手工等活动, 5~9年级学生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的生活学习设计家政管理等领域的内容, 如家庭理财、家庭投资、家庭生活文化设计等活动, 以及生活环境适应活动, 如野外生存。为了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 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 国外中小学开设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设计与创造活动。如服装设计、居室装饰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活动内容。

三、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 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适时采用生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 激励内在动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对活动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 为综合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评价要重视导向、强化激励、允许选择、引导参与、强调过程、指向综合, 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8

【关键词】情景;兴趣;激发;意识;迁移;职教;特色

心理学家杜威说:“走出教室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也感觉没兴趣,更谈不上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职业活动中去,甚至有的学生写一个“请假条”都感到困难。教学实践证明,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交流探究的空间。其中,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引领者。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交流,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苏轼的《赤壁赋》中展开讨论,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生提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中的“一苇”,为什么要解释成小船呢?我觉得应该解释成“小舟”最好。”大家听后都笑了。其实,“小舟”和“小船”没多大的区别,但是,我觉得这里很有文章可做,就请她讲完理由之后给大家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作业:课后查资料看看古代作品中的“舟”与“船”意象的情感蕴藉是怎样的,并且每四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课后各找10个以上的例子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十天后每组完成一篇研究报告,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总结。此时同学们都很赞同这位女生的见解,数天后他们经过查阅资料,积累了很多相关的古诗文中“意象”的概念。这样的问题情境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挖掘教材内涵,激发思考意识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救出来,努力提炼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话题。例如:在学习《中国西部》一课中,“西部”的概念对学生很陌生,受“思考与练习”的启发,就设计了“东西部发展探究”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把家乡盐亭作为地区的代表,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先确立本组的考察对象,学生自己确立几个研究方向:第1组:通过自然资源比较东部与家乡的区别;第2组:通过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比较东部与家乡的区别;第3组:通过人文资源和教育现状比较东部与家乡的区别;第4组:通过经济发展来比较东西部的不同。通过深入调查,搜集了很多文字、图片等资料,不仅对西部地区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感受。两周之后,我们搞了一次成果展,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报告做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展,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作业很有意义,变以往的厌学为爱学爱做,那些平时不爱动手的学生也能积极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强化实践过程,提高迁移能力

我们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从实践活动中熟悉研究学习内容的过程和研究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是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尝试由本课知识向课外迁移,通过引导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课题中引出,并努力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课题。例如:我们学习《明湖居听书》一课时,让学生先查阅一些资料,找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以“文学中的音乐描写”为题调查,对一些著名的作品进行阅读,从中总结名家的描写方法,把它拿过来与大家一起交流,现在的学生们对音乐很感兴趣,实践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集体汇报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写作成果让老师们都大吃一惊。学习了《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后,让学生做了一个“酸菜粉丝汤”的文化调研活动,学生从调查中了解到了酸菜的历史渊源,能解释出制作淮扬菜的特殊要求,感受到“中国美食之乡”的殊荣,探究了盐亭发展的前景,不仅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还培养了主人翁的意识。

四、紧扣培养目标,彰显职教特色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9

蓬莱小学开展“小校园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好 11月16日,蓬莱小学开展了“小校园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热捧,家长的好评。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解挣钱不容易、挣钱必须依法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在“市场”上,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开店需要到学校模拟的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部门办理营业需要的相关手续,然后到市场上选货、进货,再将货物拿到学校模拟的市场摊位上去卖,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卖东西的学生大声吆喝,积极推销自己的“商品”,买东西的学生则精挑细选,再三砍价,热闹非凡。每当交易成功,卖出物品和买到自己心仪物品的学生都兴奋不已,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得意的笑容。

此次“市场”活动,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亲身体验到了商品交易的全过程,从中学习了管理的经验,学习了与各种人相处、沟通,学习了合法经营、依法经营,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这样的综合实践课还应该多开、开好、开实。

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篇10

————现状、价值、问题与对策

澌波小学:刘森电话:***

摘要:2001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国家必修课程的形态向我们走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开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但在这几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轻过程、走形式等问题。故此,怎样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真正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关键词: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现状;教师;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为此,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人们不禁要问:在边远山区小学有无必要开设这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农村学生有何价值?边远山区小学如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边远山区小学开设的价值以及农村学校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边远山区小学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的开设提供帮助。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增进学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综合课程,一路伴随着新课程走过了9个年头。作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人们对它也倾注了更大的热情,其课程的性质、价值,以及基本的课程理念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但据本人的调查,这样的热情往往体现在对其认知度比较高的少数教师身上,大多数还是很茫然或很随意,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课表上。在追求常态化实施的今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阻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从我们学校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一方面学生确实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究竟做什么,怎样做却不得要领,缺少教师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自身倍感困惑,不明确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才算是恰当的,自身缺乏有效指导的策略。因此,活动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随处可见。

问题一:主题的确立成人化。活动开展时往往是老师以自己的心理,成人的眼光确立主题,包办代替,没有“蹲下来”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或关注的事件中和学生讨论,然后来确立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恰当主题。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学生实施起来兴趣不浓,疲于应付,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问题二: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缺乏必要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引。我有意识地对我们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要求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要进行 “调查”、“搜集资料”,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指导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讲座,如怎样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怎样撰写活动报告,如何规范地作注释等等。调查发现,97%的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问题三:教师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处于一种怎样的位置?指导力度怎样才算是恰当?有相当多的老师还是比较模糊。“负责”一点的教师干脆来个包办代替,所有的活动过程全由教师设计好,学生象征性地照着做一做,而更多的是有了一个主题后,教师就撒手让学生自己搞,“虎头蛇尾”,到最后是“流产”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得取决于我们老师指导的程度,没有老师有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必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能否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真正走向常态的关键之一,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边远山区小学的独特价值

(一)有利于改善边远山区小学的课程结构,更好地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可见,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特别是要适应未来农业工业化、信息化,农村城镇化、文明化的发展趋势的。课程也要适应这种发展与变化,要注重年轻一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未来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在边远山区小学,现有课程结构单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成为学校的全部,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缺乏动手能力,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农村教育,特别是这样的课程,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合格人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将农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正式的必修课程的范围,使之制度化、系统化。

(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性、综合性、开发性等为主要特点。无论是信息技术的教育,还是研究性学习,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都是要求学生要亲自实践,亲自动手,通过实践、体验来学习,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兴趣等来选择题目、选择活动、自我决定进度,其评价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对或错等,这些对于转变在农村学校占主导地位的以书本知识为学习的一切,以端坐静听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考试分数为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边远山区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体验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个人与社区发展的紧密关系以及各种技术特别是农业技术对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等;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使学生走入社会,增强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了解,特别是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信息技术的普及落后,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的了解、熟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缩小城乡学生的知识差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不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传递的唯一形式。信息化已拓展了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传递渠道,人类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既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以及自己的研究、体验等途径来获得。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唯一渠道。传统上,城乡教育的差距或者说东西部教育的差距最主要的是教育结果即学生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差距。尤其对于中西部地区边远山区小学来说,信息的闭塞,教学方式的单一和落后,使得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的差距拉大,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得到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多渠道利用信息的能力,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知识、信息和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五)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改善现行边远山区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变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将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等角色转化。

(六)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对资源有一定的要求。简单地说,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要求学校的计算机房必须面向学生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学校的图书室要面向学生开发,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要求学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甚至一般的工作人员也要参与,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各种资源。劳动技术教育的进行更不用说,学校要么利用自己的地点,要么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促使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以及学校周边的资源。

三、边远山区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诸多优点,而且十分有利于解决边远山区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边远山区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十分容易的。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管理、校长素质、教师素质、学校资源等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当前边远山区小学的实际来看,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边远山区小学的实际来看,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边远山区小学,应试教育十分普遍,而且根深蒂固。衡量学校、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且在考试时主要看重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所谓的“主科”。这就促使学校将学科课程作为主要课程,追求“主科”考试分数,忽视甚至尽量压缩其他课程的门类和时数。

由于学校以分数论英雄,教师也只重视语文、数学、两科的学习,教学方式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这些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的课程也就被忽视甚至被取消。

在农村,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或评价也还停留在考试分数和升学上。家长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教师教得好不好,以及家长是否支持自己的孩子上学等,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看学生是否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甚至主要看学生能否考入大学。凡是与考试关系不大、与升学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家长也不关心支持,有时甚至反对,认为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将来的上学,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时的体验和感受。

对于社会来说,也总认为学生就是坐在教室里学习,而且学校办得好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且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等不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因此,社区对学校开设这些课程不太理解、支持,相关的社区资源不愿意给学校使用。

(二)教师的素质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教师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和课程理念,自身要有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要有处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能力等等,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比如,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要求教师

要组织学生进行,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不强,往往很难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师还要有协调能力等等。而现实中,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边远山区小学教师的素质还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校的办学条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凭借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比如,西师版四年级下数学43页《节约每一滴水》,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报刊收集水的资源的信息,就必须有计算机等设备,否则就成为书本知识的学习;劳动技术教育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片面地只学习书本上的劳动技术;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等等。但在中西部地区边远山区小学,由于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学校内部的资源九仅仅只有教材,因此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活动的范围和程度都受到了限制。

四、边远山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精神、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而采用的措施之一。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方法,比如,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电视片、录像带等,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学校层面,通过宣传,要使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有清楚的认识,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二)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与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农村教师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四)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没有计算机的学校,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乡村的小学可以到城镇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城镇学校的学生可以到乡村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只要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义,具体的形式、内容可以不同。

(五)活动内容要联系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活动。所选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

动技术教育的开展等,都应当选择那些与当地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题材来进行。比如,目前许多学校一搞研究性学习,就是环境恶化、垃圾成堆的调查。实际上,那些诸如环境恶化等研究性题目,边远山区小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一项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表明,当以环境恶化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当以“怎样腌咸菜”为主题时,效果却格外的好。因此,在边远山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实际为主,千万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向城市学校看齐。

(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改革中的统领、协调作用。改变以往的以考试分数和主要科目为主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纳入政府的管理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这些课程的实施。特别是,政府要协调社会各部门,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统筹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七)建立实验、示范基地,探索成功经验,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校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程,怎样进行,效果如何,许多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还持观望态度,而且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知道怎样开设。因此,可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村小、中心小学,乡镇学校以及农村初中等,建立实验基地,精心组织,大胆探索,使之成为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然后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这些实验基地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的开展。

(八)建立院校合作伙伴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一些学者提出了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并付诸实践,而且在西方一些国家逐步形成了由大学或基金会主导的教育改革模式。[5]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专业协助”和发展“校际支援网络”来拓展教育改革的成果,[6][7][8]被认为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无论对推动教育改革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组织、文化的变革都有积极的影响。[4]大学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大学的学者又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而且社会资本也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大学与边远山区小学的联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这对于大学并不是难事,而对中小学则是十分有利的。当前,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帮助边远山区小学与大学建立协作关系;边远山区小学的校长、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大学联系,寻求合作。而大学则应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作为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平等合作,讲求实效,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但我们深深看到:在此课程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多未能取得实质性研究突破的问题,如教师梯队新老交替研修问题、课程常态化实施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问题、评价的方式与评价标准的确定问题,物化成果的转化与成果推广应用问题,都值得我们后续扎实跟进思考与研究,但我们相信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我们将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师有效的指导要随时随地,细致入微,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学生疑惑时给予点拨,在学生退缩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快乐,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欲望,成为关注和仰望天空的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标准论文格式及范文下一篇:发展党员程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