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2024-06-10

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通用9篇)

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篇1

第三组

(2012年6月8日)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始终把加强社区党建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形成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内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有效推进了社区发展。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我镇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XX镇辖区内现设有1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村居合一的4个,由驻仪企业划归地方的2个。目前,街道社区共有党总支3个、下辖24个党支部,党员2228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48.9%。

多年来,我镇一直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注重以党建工作为先导,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先后下发了《关于在社区离退休老党员中开展“一人一职”活动的意见》、《关于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

意见》、《关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争当加快发展先锋、争当加强服务表率、争当创先争优标兵”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各社区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开展“创先争优”、“三争当”等主题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引导社区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和特长,开展送文化、技能、健康、温暖等志愿服务。在所有社区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得到加强,党员活动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党员活动日、“一人一职”、廉政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充分调动了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较好地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滞后。伴随着“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落户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进入社区等客观现状,迫切需要扭转部分党委负责人把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等同于组建党组织的错误认识,改变部分干部重经济、轻党建的模糊认识,矫正部分社区驻区单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偏差认识,改变部分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认同感不同的现状。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不清。由于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和“两级政府、三层管理”的实施,使得社区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必须要应付长期的“中心工作”和日常事务,另一方面,还得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导致社区党务工作者应付于日常琐碎复杂事务,对社区党建密切相关的党员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以及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的建立等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要改变社区党建工作的“边缘化”不良状态,突出社区党组织在组织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社区党员教育活动手段单一。社区党员结构复杂,由于年龄、知识层次、从业特点不同,对组织生活的要求也不同,而目前绝大部分社区还沿用过去的形式和方法,学习教育内容以政策理论为主,理论性强而亲和力不足;形式以读报、开会、电化教育为主,纪律性强而灵活性不够,这与新形势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加以改进。

(四)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社区组织结构松散。社区内各类组织仍然处于条块分割管理体系下,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间缺乏维系经常性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未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二是社区资源整合乏力。社区组织条块分割,各类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也相互封闭、相互分割,尚未实现共建共享。三是社区服务尚不完善。社区不能完善整合并利用社区内各项资源,仅仅依靠社区的活动阵地、社区内的居民党员、社区自身的有限资金,所提供的服务也就十分有限,服务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群众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健全制度,切实抓好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

1、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员队伍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制定支部学习计划,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广大党员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党性意识。

2、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按照“五个好”的总体要求,制定支部创先争优目标,定期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深入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组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社区党员从业特点,按照“以党员的构成类别为主,兼顾业务特长和个人爱好”等原则,结合社区的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对社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

(二)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努力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

1、注重加强社区班子建设。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特长,让他们有为有位,增强两委班子的团结和战斗力。关心班子成员的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状况等,让他们安心投身社区工作。

2、注重调动党员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区内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社区的各项工作出谋划策、多作贡献。同时,针对老干部、老党员的爱好、特长,成立社区活动团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注重发挥驻区单位作用。强化与驻区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打造技能型社区干部队伍。实施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社区干部轮训一遍,重点学习做好社区工作的必备理论、现代知识和实用服务技能。

2、建设技能型社区组织。在打造技能型社区干部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服务载体,转变工作方式,促进社区组织功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开展技能型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各种技能服务活动,设立(兼)职民情信息员,推行党员干部家访、记民情日记、技能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制度,不断丰富为民服务的内容。

(四)真诚为民,扎实干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党建工作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始终把辖区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扎扎实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

1、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社区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要帮助解决再就业问题,将下岗失业党员、群众的再就业问题作为每年重要工作来抓。要号召党员带头转变就业观念,从思想上引导,从技能上提高,还要积极与辖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为下岗失业党员、居民争取优先的就业机会。

2、要服务好社区老人和孤独儿童。社区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建设幼托和室外学生作业等场所,让孩子们安全活动、快乐学习。建设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从心理、生活等方面关心老人和孩子,让在职的社区人员放下牵挂、安心工作。

3、要切实做好与居民息息相关工作。党组织在社区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和谐的邻里环境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安全、治安、维稳、城管等各项工作。加大落实和监督的力度,严格考核,真正体现党组织为民做实事的工作作风。

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社区营销,策略

目前的营销竞争已经把终端的“底”都做“穿”了, 唯一还能称得上竞争薄弱环节的营销渠道就是社区营销。也许对大多数企业和产品来说, 社区营销毕竟只是很小的一个市场份额组成部分, 带不来实质性的销售效果, 并且耗时、费力。其实, 每一种营销渠道的崛起, 在前期开发时总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只有当这种模式被普遍应用时, 人们才发现隐藏在这一渠道模式下的巨大潜力。厂商们也纷纷尝试这种终端营销方式, 但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往往步入一些误区, 使得营销效果并不理想。

一、企业社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规划性差。

不管怎么说, 社区营销推广在现阶段还处于初级水平, 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 每次推广如果都是临时抱佛脚, 随兴之所至, 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假如我们在年度规划中单独辟出这一项, 做好计划, 安排、组织好每一次推广活动, 把它做为一个专业化的渠道来运做, 那么所获得的回报自然更丰厚。

2、与社区便利店和零售店的合作性差。

有人也许会问:做社区推广难道还要请示便利店和零售店?是的!如果在做社区推广时为了扩大影响而大搞特价销售, 就是在给自己的产品进便利店和零售店销售自掘蚊墓。当然, 前提条件是还打算把产品铺进这些便利店和零售店销售的话。南山奶粉在做社区营销推广时十分注意这一点, 售卖价格不但与所在区域的便利店和零售店保持一致, 甚至采取了略高策略, 只是在促销品方面多动了一些脑筋, 不但现场售卖效果较好, 而且带动了社区便利店和零售网点的销售, 因而也深得这些合作伙伴的欢迎。

3、不注意现场气氛。

在做社区推广时能把现场气氛搞活跃的话, 其售卖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大幅度提升。生活中有一种“带笼子”的骗术, 也叫“托儿”, 专门在售卖现场假扮顾客购物, 从而带动其它不明真相的顾客跟风购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销售方式, 只不过, 有些人把它用在了歪处, 因而成了骗人的把戏, 如果把它引入正途, 自然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对社区推广而言, 这种模式在调控现场气氛方面往往十分奏效。

4、产品自掉身价、自乱阵脚。

有些业务代表在社区推广时, 为了提高销售额, 往往仗着资源优势打价格战、打赠品战, 把一个好端端的产品搞得白送人似的。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贬品牌形象、自贬产品身价, 也给了顾客一种地摊货的印象。如果该居民区的顾客到超市、卖场等渠道购买同类产品时没有赠品相送或特价机会就又会把注意力转向其它他个人认为较高档的品牌。在做社区推广时一定要给顾客这样一个印象:我们是来给顾客做服务、送方便的, 而不是去售卖处理货的!只有这样, 所做的推广才是有意义的。

二、提升社区营销的建议策略

1、社区营销必须选择合适的产品。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进行社区营销。社区营销的产品要和社区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日常所需的食品、和健康有关的健康保健产品、家庭日常活动所需的家电、固定通讯设施、出行所需的代步工具等。

如果选对了产品, 只要方法得当, 社区营销或多或少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如果选错了产品, 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也许还会对产品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 香港周生生是珠宝行业非常有名的品牌, 在百货公司珠宝柜台、专业的珠宝公司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如果让该品牌来做社区营销, 用上很多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促销手段, 会起到多大的效果?会有多少消费者去购买呢?也许有些人还会有顾虑:“这个能在社区促销的珠宝是不是比较低档呀?

2、社区营销必须选择适合的社区。

适合的产品只有在适合的社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比如, 在成功人士聚居的高尚社区进行家庭轿车的社区营销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销售套路, 但是如果到下岗工人聚集的社区进行, 则是一场花钱买热闹的闹剧;在一天三顿在家吃饭的企事业工作人员居住的小区进行鸡精品尝会有立竿见影的业绩, 但是在一个月做不了两次饭的白领云集的公寓进行这样的活动, 大半是白费功夫。

3、社区营销必须选择合适、适度的促销方式。

促销是社区营销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社区营销的主要手段, 但是社区营销的促销形式却有别于传统的促销形式。社区营销的促销活动虽然可以达成产品销售, 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潜在消费群体, 所以以短期目的为主的促销方式并不适合社区营销。此外, 社区营销的促销活动还必须适度, 促销力度过大、促销时间过久、促销宣传对产品功能夸大等促销活动的过度行为, 会使促销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4、社区营销必须和其他销售渠道有机结合。

社区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渠道和方式, 除了像牛奶、面包、碳酸饮料、啤酒等产品能够立竿见影地取得销售结果以外, 大多数的社区营销都是以引导为主, 从而吸引消费者在其他销售渠道进行购买。这就要求社区营销必须和其他的销售渠道有机结合起来, 而不是独立运作。

5、社区营销必须作为一种长期行为。

社区营销的门槛较低, 营销手法可复制性较强, 很容易被对手模仿和跟进, 当对手采取跟进和模仿时, 如果己方的社区营销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或者已经开始收缩, 那么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的前提下, 原本采取社区营销所获得的成绩很快就会被对手所侵蚀, 到最后前功尽弃。所以企业在决定进行社区营销时, 就应该把社区营销作为一种长期的战略来进行, 而不是用来哗众取宠或者急功近利的手段, 这样社区营销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社区营销必须注重创新策略。

社区营销从初级阶段发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阶段市场的发展, 许多产品的导入期运用社区营销普遍宣传迅速启动了市场, 扩大了试用人群, 有效刺激了销售, 树立了企业形象, 建立了产品的品牌意识, 打击了竞争对手……但营销环境在发生巨变, 在常规社区营销不灵与艰难的今天, 社区营销需要创新!

(1) 观念创新。常规社区营销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也是初级阶段:为了销售而宣传。它是在常规营销基础上创新了宣传的地点与内容。编写的产品知识通俗易懂,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各种社区、广场及终端普投或一对一宣传, 在社区公共栏张贴宣传海报, 在社区及周围大面积做墙体广告等等, 集中时间在终端销售, 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宣传, 片面追求单场销售量。第二个阶段是中级阶段:为了销售而服务。它是在初级阶段基础上重视了服务, 但整个观念是以市场销售为导向, 社区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销售来做的, 虽然也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 但服务本质是为了不使消费者流失, 是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 售后服务部门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 许多制定的服务条款并不能真正执行到位。

社区营销要获得更大发展, 必须先进行观念创新, 树立“服务带动销售”的观念, 以服务为导向, 企业关心的不仅是产品能否成功售出, 更注重的是用户在享受企业通过有形或无形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全过程感受, 消费者因为你的服务购买了你的产品, 社区营销的工作仅仅才开始, 对消费者而言, 产品的价值体现在服务期内能否切实满足用户的要求, 而不是在口头或纸上强调服务。

(2) 方法创新。一些产品广泛流行的社区营销概念正将许多企业引入岐途, 一些旧的社区营销方法正在浪费着众多企业的金钱, 一些惨败的残酷现实正在教育着许多企业家和营销人士!其实, 社区营销方法随着观念与时代的变更也必须不断的变化:一开始, 城市社区与乡镇管理较松, 因此社区活动广泛流行, 包含“社区免费义诊”“社区免费仪器检测”, “社区免费派送”;随着各社区管理变严, 消费者免疫力增高, 会议营销逐步取代社区活动, 包含“健康知识讲座”, “康复明星报告会”, “患者联谊会”, “消费者旅游营销”;近几年, 社区专卖店形式与医院专科形式也在社区广泛流行。

(3) 管理创新。社区营销常常依靠的是典型的人海战术, 管理至关重要, 人的因素是主导市场的第一要素, 随着新形式下社区营销发展, 管理必须创新。本文认为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首先要建设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力量, 也是所有员工的信仰与追求的目标, 好的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心, 让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追求, 让大家觉得在企业温暖大家庭里使自己知识系统化, 自己在营销证途上不断加油, 通过在企业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般可以编发《市场快讯》, 讲述公司理论、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员工合理建议、工作心得等成为企业文化的播种机、加油站、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思想的纽带;同时各地市场强化墙壁文化建设;建立学习型与创新型的组织, 这样下的员工才会“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 具备“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其次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必须贴近市场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管理者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员工, 以教练的心态去帮助每一位员工。销售制度有利于市场一线, 轻工资、重提成, 一线人员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双赢, 这样的社区营销才能长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马道宗编译.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圣经[M].台海出版社.2002年

[2]、Joel R Ewans.市场营销教程英文版[M].华夏出版社.2001年

[3]、[美]Michael R.Czinkora Masaaki Kotabe.营销管理[M].英文版.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3

关键字:社区养老;内涵;问题;对策

一、社区养老的背景与概念

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 1/5,2000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经达到 8811 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 7%左右,标志着我国基本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2000年我国城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6万,到2006年增长到382万,增加了55%;城市80岁及以上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年龄结构高龄化问题显露。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的境况下发生的,而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来临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老龄化基数之多是其他国家不曾发生的。解决城市老年人口的供养照料问题、慰问服务问题和精神支持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社区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不是类似于的社会养老模式,而是将社会机构养老中的各项服务引入社区,从而实现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也能享受物质供给、医疗服务、法律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的养老模式。它吸取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能够有效应对中国快速老龄化形势。

社区养老模式的优点:一是吸收了家庭养老的优势,满足了老年人的亲缘、地缘心态,在心理上易被老年人接受;二是社区养老不仅可以利用社区资源,而且可以为当地下岗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的就业压力。三是社区互助合作交流较强,有人情味,有利于社区中老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四是让老年人实现继续社会化。一些身体相对健康的老年人可以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中,帮助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这样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就会重新得到实现,就会获得来自社会及自我的认可。[1]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2008年,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提出“十一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城市将实现全覆盖。近年来我国民政部门把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力推进,使居家养老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

三、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现象,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在社区养老保障中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政府决定和推动社区大小事务及其进度,仍然存在着大包大揽的现象,这样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民主作用,社区的发展规划需要按照政府规划进行,而不能按照自身需求具体调节。政府在干预社区发展的同时,也并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在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职能。[2]

(二)监督体系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社区养老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事物,其相应的监督体系和管理体制仍然是不完善的。虽然有些地方对社区内部服务网点进行了监督和管理,但在制度上评价网点的优劣却未给出;在各种资金补贴的使用上,也没有配套的监督评估体系。

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的多重领导和部门内部的管理。多重领导主要表现在,社区养老涉及、民政、妇联以及劳动人事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管理,使得社区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面临很多困难,造成资源浪费,综合合力也受到了限制;系统内部的管理则主要表现在系统内部上下级上,对社区养老不能达成共识,对社区养老资金没有制定相关的长效机制,使得社区养老发展受到阻碍。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责权不明确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但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若没有具体规范提供服务组织的行为,则会在管理上出现混乱。若没有具体规范提供服务方和接受服务方的具体权益,则会出现权益不清问题,易损害老年人的权益。

(四)国家宣传力度不够大,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近年来兴起的,还没有被广大公众所认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大众缺乏参与意识等因素阻碍了社区养老的进一步发展。[3]

(五)所需资金来源不足

前面已经讲到我国的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像发达国家底子厚。我,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财力去完善社区养老制度、配置社会资源。地方财政拨款有限,社区自身筹资难度较大等造成了社区养老资金的缺乏,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专业化水平低

随着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养老服务机构不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很难满足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机构压力日趋增大。当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服务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群体,而面向普通老年群体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护理服务仅占少数。因此造成很多老年人得不到相应的养老服务。对于老年人的需求大体上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生活照料需求、经济支持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目前各地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主要还是集中在生活照料的层面,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服务比较缺乏。由于我国未富先老,受政府财力限制,多数地方政府并没有经济实力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而且我国的社区服务专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服务专业化水平低。

四、解决对策

(一)正确定位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应逐渐转为服务型政府。对于社区工作政府有关机关应逐步放权,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错位越位,应充分发挥基层社区自我管理的民主和积极性。政府应该有选择性地干预,正确支持社区养老服务。

(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估体系,对社区老年人实际生活现状进行量化评估,掌握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其次,对社区内服务网点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对不能提供有效服务的网点则坚决予以取缔。最后,在社区内部建立专门负责协调工作的部门,以此来协调社区各部门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

(三)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责权

我国政府应该出台具体的社区服务的实施细则,而不是一些指导意见。对于接收方与服务方应该明确其权益,防止出现扯皮问题。明确服务收费标准。

(四)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是新型养老方式,应加大宣传期内容和其优越性,使更多的人熟悉并参与其中。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

(五)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一是加大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二是探索福利彩票公益金,以此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慈善机构等非营利机构进行捐赠。四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中介组织运作、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并面向服务对象进行收费。[4]

(六)完善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

由政府统一规划社区养老机构,并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老年人群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完善城市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定期组织老人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治疗,并提供医疗保健和心理咨询服务,使老年人“病有所医”,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城市社区娱乐运动设施建设,提供各种娱乐运动设施,鼓励老年人参加文体社交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

(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

第一,可招聘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队伍。第二,可对社区养老服务队伍进行职业培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素质。第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技能的培训,为老人排解忧烦。

社区养老作为一个新的养老模式登上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既避免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所带给家庭、儿女的养老压力,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单纯的社会养老所带给政府、社会的压力。由于目前社区养老事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促进其发展,真正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目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谭英花.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

[2]丁甜.中国城市社区养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4)

[3]张玲.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1(5)

[4]郑惠强.大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群言,2012(5)

[5]陈宁.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1(4)

[6]肖丽.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析.南昌大学,2012(6)

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建也是各项重大任务的磨刀石。然而基层党建总在很多细节上出现问题导致各项重大任务在落实方面有所不足,也暴露出许多在基层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

在基层党建中,党组织能力发挥不够,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盲目解决,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表现在一是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把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村小一级党组织形同虚设,很少开展党组织的活动。即使举行活动也只是全体就坐以后照张相片上交应付差事而已,活动形同虚设。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到位

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全面,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特别是大多农村支部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甚至一年到头都没有开展,其主要思想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传达,组织生活形式大于意义。这也导致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即使学习也抱有应付差事的想法,学习积极度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最终导致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淡化,没有归宿感和荣誉感。

三、党员先锋意识发挥不突出

基层党员一定要有良好的责任心,这是重中之重,个人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发展起来,但是对于基层建设的责任心一定要时刻保持。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党性淡簿,私心较重,只顾自身发展,帮扶作用没有有效发挥;有的党员纪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流动党员常年不缴纳党费或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必须支部催缴以后才意识到自身的义务。还有较多党员存在不参加支部生活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

基层党建是中央部署的“最后一站”,只有传递好“接力棒”才能在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浪潮中让人人都出一份力,共同完成全体人民心中的希望。

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5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再者由于平常业务比较烦忙,而抓业务容易出成果、出业绩、政绩,把党建工作变成了工作中的“累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党员教育、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和手段。党员教育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学习,缺乏生机和活力。

3、党建工作保障不够完善。机关党建工作经费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二、对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具体建议

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6

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化、形式化现象

2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归属感问题

3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还未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4社区硬件不达标,配套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

5居委会、物管、业委会三者关系不畅

6社区参与严重不足

解决对策

1清除体制性障碍

2做好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培育

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4完善居委会组织的制度规范

5减轻居委会不合理的工作负担

6政府应增强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和帮助

论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7

一、社区矫正在刑罚执行中的价值分析

刑罚执行具备着法治的特性,又有社会性的特征,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社会力量的介入尤其是社会工作者的大量出现,还有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也促使了社会化过程地不断深入。在社会支持的条件下,社会环境和其自身的条件成为能否对犯罪人进行有效管控的重要渠道。研究表明,罪犯在社会化的社区矫正过程中可以极大地缓解罪犯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不同层度地化解其间的对抗因素,可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也节约了国家司法资源,更是体现出了其在刑罚执行方式改革中成为一种内在所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其非常有利于对罪犯进行日后的教育改造,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一)符合刑罚目的及初衷和恢复性刑事司法政策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恢复性司法兴起,其深层内涵就是以治本又治标的理念在罪犯和被害方中间,积极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并在刑事责任上让犯罪人主动承担,以寻求得到被害方的谅解,从而化解双方的冲突,最后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同时积极让社区等有关方面参与到纠纷处理中,以修复被破坏了的社会关系,性质上则是属于一种替代性的司法刑事政策和活动。

(二)有利于对刑罚资源进行再次合理分配和利用

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实施,加速了我国刑罚执行从监禁刑进化到非监禁刑的跃进。据统计,2002年,就全国监狱执法这一项的支出就达到144亿元,每名罪犯的年平均费用就有9300多元,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活动,是对监禁刑罚的一次大变革。由于犯罪发端于社会,加上监禁刑本身存在的缺陷,社区矫正既能缓解社会矛盾,又能促使刑罚司法资源得到进一步地合理配置和利用,同时还缓解了司法部门和机构的司法实践活动的紧张状况,又完善了因刑种制度设计存在的不合理出现的结构问题,同时更好地提升了非监禁刑的运作机制,优化司法实践中的刑罚执行结构,进而促使刑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分配。

(三)是对刑罚执行方式和手段的扩充

社区矫正自身即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虽然也带有刑事惩罚的属性,但毕竟与监禁自由刑相区分,因而从刑罚执行方式以及手段上,其又给予了司法活动一个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和范围。

(四)有利于体现大国的国际法义务

根据《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61条的规定:“囚犯的待遇不应侧重于把他们排斥于社会之外,而应注重他们继续成为组成社会的成员。”而在《北京规则》中,条文1.3也规定:“应当充分注意采取积极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充分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包括家庭,志愿人员和其他社会团体,学校和社区组织,以促进青年幸福,降低了干预的必要性,并在他们触犯法律时对他们加以有效、公平及合乎人道的处理。”除此之外,已颁布的《东京规则》第112条中还规定了:“拟促进社区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刑事司法治理工作,特别是在罪犯处理方面,并促进在罪犯当中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推行社区矫正其实就是对这些规定的一次呼应,这些举措恰又体现了我国正在积极融入国际化中,并积极履行自己的大国义务和责任。

二、域外国家在社区矫正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域外国家的实践

美国在社区矫正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历史有160多年,其国内的社区矫正理论已很成熟,体制也很健全,诸如审前转处、缓刑、居住方案、重归社会措施以及假释等等都取得了不少成就。而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后,中间性惩罚的理论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如社区服役、赔偿、家庭拘禁和间歇监禁等就在这个时候确立的,这些也正被公认是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一个新界点。在德国,公益劳动则是社区矫正的另一个代称,而社区服务也是作为罚金刑的替代制裁措施,以及在其他不同的刑罚措施情形下可以作为附带来规定。而在东亚的日本,其刑罚矫正制度的发展却以罪犯社区处遇的广泛开展作为为其开始的标志。其中,日本的罪犯矫正处理设施又可以分为设施内处遇、社会内处遇两个大分支,而社会内处遇才是其社区矫正措施,其中包括了缓刑、假释和罪犯释后安置三个情形。两者相互配合,也为其本土的矫正犯改造提供了一个制度上的保障。此外,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在社区矫正实行和改革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其国内的刑罚执行发挥过重要作用。

(二)域外国家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国外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取得的不同成就,对于我国社区矫正的制度建设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1. 有高素质的矫正队伍。

在日本,其民间志愿者要经过严格选拔,并且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以及对社区矫正事业怀有热枕,还必须是社会上已取得一定威望的公众人士;而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的工作者还要求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比如学历程度等。

2. 矫正措施既种类繁多又形式多样。

为了实现矫正目标和应对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欧美发达国家积极探索并开拓矫正措施的种类和形式,并由国家法律进行确认,形成国家意志推行,而且现已形成系统又完整的一套法律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至高无上的法律保障。

3. 政府财政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欧美发达国家为顺利又有效地施行社区矫正,设立了专门的财政资金以解决实践中对物质和经济的需求。

三、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基础薄弱,社区建设滞后

社区是以“一定的地理区位为基础的,具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归属感的人类生活群体。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一定的人口、地域、社区设施、社区组织与规范以及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社区建设、社区功能存在严重缺失,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正在发生变化,城市人口流动大,人身依附性小,社区矫正工作困难重重。另外,人民群众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自觉地将罪犯与“蹲监狱”“坐大牢”等联系在一起,导致很多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程度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有抵制情绪。

(二)社区矫正工作主体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目前,矫正队伍缺乏专业的执行人员,甚至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都很少,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参与意识,没有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即使作为承担社区矫正主要职能的司法所,也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难以满足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

(三)矫正工作的资金来源没有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社区矫正工作明显缺乏必要的资金,尤其是很多村(居)民委员会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加之矫正措施种类单一甚至缺乏必要的公益劳动项目,使得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社区矫正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适用社区矫正的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社区服刑人员越来越多,社区矫正监管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实际工作中,检察机关往往忽视了社区矫正工作中不作为行为的监督,对社区矫正各个执法环节的监督效果也不明显。另外,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和处理办法大多根据犯罪类型和服刑长短制定,没有针对性,类型化色彩浓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没有建立起结合其人身危险性、环境因素和其他可能性因素的详细评估体系。

四、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社区矫正虽已写入刑事诉讼法,但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实践中仍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尽快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社区功能建设,加大社区矫正的宣传力度

社区作为矫正工作的载体,其建设好坏直接与矫正效果密切相关,必须完善社区及其功能建设。另外,法律上的价值判断则往往取决于立法者所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我国立法者既已以刑事基本法的形式确定了社区矫正这种恢复性司法,那么主流媒体更应主动宣传,以使民众尽早深入了解社区矫正的目的性,进而才能有效支持和参与。

(二)建立高质量的社区矫正队伍

优化社区矫正队伍结构,必须突出其专业性,可以从机关体制内遴选管理干部以及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专业人才。管理干部可以来自司法行政机关、法院和检察院,这些人具备基本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丰富、组织性强,可以胜任社区矫正的领导与管理工作。选拔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社区矫正小组并组织经常性培训,以提高社区矫正效果。

(三)创新矫正内容和方式

只有科学的矫正措施才能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因此,必须推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社区矫正教育不仅要集体教育,更需个别教育;不仅要分类教育,还要分阶段教育;不仅要劳动教育,更要思想教育和心里疏导。要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风险评估,提倡社区矫正个案研究,提高矫正措施的针对性。

(四)加强监管,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人民检察院作为社区矫正的监督机关,应当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社区矫正的交付执行、执行变更、执行终止以及矫正过程中的不规范执法情形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整改建议,涉及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办。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监管技术科技化,杜绝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通过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基本情况评估、社区服刑人员危险评估以及社区矫正成效评估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铭暄.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J].中国司法,2011(03)

[2]李明.国外主要社区矫正模式考察及其借鉴[J].中国司法.2008(01)

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3周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克服了无数困难,建立了新中国,现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加稳定,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党建工作的成功。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党建工作,从而使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者所应重视的。

一、当前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企业的行政组织也越来越完善,各部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企业党组织机构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企业党组织还是没能发挥其重要职能,影响了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看法,使企业不能正确的接受党的监督与领导。

2、党的组织活动不经常

很多企业,虽然有党组织,其活动大多只是停留在学习相关文件上。很多企业因为不重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党组织活动不给予经济上、场地上及人员上的支持,从而导致了活动开展的不顺利。有些企业其党组织活动是空有虚名,仅仅是为了走个形式罢了,党员与上层领导机构脱节,使得企业内党员思想不一致,认识不统一,凝聚力不强。

3、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工作,帮助群众,这是对党员的要求,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然而,在现在的很多企业中,党员并没有这种意识,平常看不出来,困难时候站不出来,不能及时帮助周围群众,更别说发挥党员作用了。

二、当前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现如今的企业党建工作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问题,有很多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1、思想上不重视

现在很多企业只注重效益的提高,而做企业党建工作却是一件费时间,费精力的事情,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浪费部分的资金,所以对党建工作却一点也不重视。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党组织就可以了,只要没有违法,没有政治错误,就不用经常开展党组织活动,消极的应对上级检查,这些都是由于企业领导者思想上不够重视所致。

2、创新意识不够

新的时期新的问题就需要新的方法。很多党的领导者缺乏创新精神,其理论建设落后,使得企业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无法正确的解决,感到困惑。对于新时期的新问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并且不断改善现有方法,否则就会落后。一些企业内的党内组织活动也非常老旧,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从而使党建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3、客观困难较多

在新的时期,很多企业面临改革,员工会出现很多的抵制或者思想问题。有时员工对党的建设工作持消极态度,认为党的建设工作可有可无,对党的建设工作不重视。这些都会成为党建工作顺利进行的绊脚石。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必然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企业改革的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这些客观困难带来的影响。

三、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尽管在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很多困难,我们仍应当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对于以上党建工作的问题,有以下一些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国《中共国企发展与改革问题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同时国家政府要对企业党建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反复强调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加强是企业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企业党组织必须发挥好自己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中树立一定的地位,对企业的高效发展起到领导作用。

2、创新观念,建章立制

党建工作的体制及其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优化、改革和创新。党建工作的创新主要是机制创新和思想创新。其中思想创新主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加强党建不动摇等。而机制创新则是基础,它应当与市场经济及以往的经验向结合,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党建工作者应该立足于实践,灵活把握方法,对党建工作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正确的规范和引导企业的活动。

3、强化措施,建好队伍

要加强对党建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提高其整体素质,开展各种学习班,认真培养其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能力及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党内事务的能力,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带动企业职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4、结论:企业党建工作是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创建新时期党建工作模式,开拓创新,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通过创新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党建工作,强化各个措施的落实情况,使企业发展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霞.从党建项目制谈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

[2]苏建亚.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工作——带领离退休支部创建“五好支部”争当“四好党员”[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

[3]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课题组,王凡,吴欣.成都非公企业党建有效性的现状评估与深化思路[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06)

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9

(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发言题目是《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因我所在的党组织为机关党委,我的发言围绕机关党建工作展开。

机关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开展机关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完成机关各项任务、促进机关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有个别同志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党建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有极个别支部的负责人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财政税收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甚至有的支部抓党建工作甚至流行形式,被动应付,没有什么起色。

(二)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不规范。机关单位由于业务工作性质的限定,一些支部党员的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没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没有按时研究支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党支部职能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个别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常常是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缺乏认

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支部负责人履行职责不到位,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一些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而繁重的业务工作,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不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放松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党内各项制度的检查和落实不够等等。由于党支部负责人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支部整体工作的推进效果不明显,出现工作重心缺失现象。

(四)活动内容、方式陈旧,组织生活松懈。机关党组织活动形式不灵活,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催交党费而已,也就是说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个别支部常年很少开展党员活动,机关党建缺乏生机和活力,机关党员对党组织的印象和地位有所淡化,不利于机关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开展。

二、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党的组织处在党建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教育管理党员并带领党员和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职责。党组织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机关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思想观念,就要消除对机关党建工作四个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机关党员干部素质相对较高,机关党建工作抓与不抓无关紧要;二是认为党建工作内容较虚、没有很多干头、难有大的作为;三是认为机关党建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四是认为机关党建工作做多了会越权越位、被人误解,工作少干为妙。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直接导致了党建的工作松散。做好党建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这些错误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在机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围绕财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财税”的思想,创造性开展工作,理直气壮、尽心尽职地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财税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敬业奉献、进取创新、挑战自我的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是着力改善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选配到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来,强化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优化机关党员队伍。二是着力优化党务干部的知识结构。要制订培训规划,通过对专职党务干部、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充实党务干部队伍的业务知识,开阔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工作水平。三是着力加强机关党务干部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倡导“政治坚定,服从组织,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发扬敬

业奉献、进取创新、挑战自我的精神。

(三)改进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一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思考工作,不坐等上级指示;主动提供服务,不坐等别人上门;主动开展工作,不事事按部就班。二是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善于经常分析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超前预见、主动适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使机关党建工作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待征和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增强培植典型意识。要善于调查研究,总结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分层分类培植典型,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四)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形成在局党组领导下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负总责、机关党办具体抓、各支部抓落实、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二是全面推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坚持以财税工作为中心,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各项中心工作中去。要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考核部门整体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同财税工作一样落到实处。三是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做好党建工作,还要加大对机关党务干部的培养和交流力度,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机关党务干部,给

他们营造成长的空间,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促进更加优秀的人才进入党建工作领域。

上一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探讨下一篇:社区服务人员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