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劳动与价值创造

2024-09-12

科学技术劳动与价值创造(共11篇)

科学技术劳动与价值创造 篇1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的劳动,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 者:陈雅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2(3) 分类号:A811 关键词:劳动   劳动价值论   科学技术劳动   价值  

科学技术劳动与价值创造 篇2

从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的一个形式或亚种)的职能出发考察商业,马克思认为商业“是以商人的活动,即商人的买卖行为为媒介的,于是这种活动就形成一种特别的、与产业资本的其他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和货币资本职能——编者著)分离的、因而是独立存在的业务。这是社会分工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果是一部分本来要在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里就是流通阶段)中完成的职能,现在表现为一种和生产者不同的、特别的流通当事人的专门职能”[1]。

我国对商业的传统定义同马克思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简而言之,商业是专事商品流通的国民经济部门或经济活动。但是,若是按照国际习惯划分,商业行为分为四种,商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同马克思的商业概念和我国传统的商业概念差别很大。

第一,直接媒介商品交换的活动,如批发、零售、连锁、代理商业等,它们直接从事商品的收购和销售活动,称为“买卖商”,也称“第一商”。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商业的本意或商业的专门职能,也是我国的传统商业所指。

第二,为物质生产机构、买卖商等直接服务的商业活动,如运输、运送、仓储、加工整理、传播商品信息、居间行为(经纪)等,称为“直接辅助商”,也称“第二商”(但是在我国,由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工不很充分,某些机构的商品运输、运送、仓储等非核心业务仍然部分“宿主”于本生产商或买卖商等——见下文)。

第三,为生产商、买卖商等间接服务的商业活动,如金融、保险、信托、租赁等,此种行为只是为生产商、买卖商等的生计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解决后顾之忧,并不直接作用于交易的对象——物质商品,称为“间接辅助商”,也称“第三商”。

第四,具有劳务性质的商业活动,如旅店业、宾馆业、餐饮业、娱乐网吧业、影视戏剧服务业、旅游业、洗浴业、美容美发业、保健业、邮政业、电讯业、修理业、家政业、婚介、咨询业等等劳务,它们统称为“服务商”,也称“第四商”。

按现在国际上的商业概念,后三者显然不是马克思所讲的商业和我国的传统商业所指(但有的劳务活动归政府贸易职能部门管理),以上四种商业行为在我国均归为第三产业。买卖商“不愧”为商业的主体和核心,但是部分其他商(如金融、保险、信托、租赁等)的“商业劳动”跟买卖商交易的物质商品不发生任何直接的关系,只是帮助生产商、买卖商等执行其职能,这些“商业劳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实现价值;另有部分其他商(如运输、运送、仓储、加工整理、餐饮业、修理业等)的“商业劳动”,创造价值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和过程很相似。因此,本文“商业劳动创造价值”中的“商业”指向也仅仅限于“买卖商”。

商业劳动是指从事买卖活动所耗费的劳动,是在商品流通领域起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介作用和提供商业服务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社会再生产大链条需要“买卖商”这个环节,这就决定了商业劳动的社会必要性和必然性。所以,商业劳动同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劳动”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

第一,商业劳动是一种服务性劳动,主要的是为商品的买卖付出的劳动。它不仅直接作用于商品实体,而且要作用于商品出售者和购买者即消费者,特别是后者,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后者更是“上帝”。要“一分钱,二分货,三分心”,围绕商品买卖过程出现的为对方服务的各种活动,需要花费大量劳动。

第二,商业劳动具有很大的弹性。商业部门的劳动耗费多少,劳动成果和劳动力的发挥,不仅决定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状况及劳动力素质,还决定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外界因素。比如生产者能否提供数量充足、价格合理的产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效需求和预期收入情况,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和预期情况,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保障现实和预期水平等,都对商业劳动有不同的影响。另外,商业企业内部状况也受外界干扰,这就决定了商业劳动量和难易程度、劳动成果有很大弹性。

第三,商业劳动是复杂性劳动,这个复杂性取决于生产过程、品种繁多、档次不一的复杂性,更取决于消费主体的复杂性(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团体、企业都是消费主体)、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商业劳动者不仅要掌握生产知识、消费心理、社会风俗等社会知识,还要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要根据不同环节、不同商品以及不同的消费主体,采取不同的劳动方式和服务方式。

第四,商业劳动还是一个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劳动,伸缩性大,其成果不完全决定于客观环境,还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取决于每个从业人员尤其是经营层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精神与综合素质。

二、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的现代分析

(一)商业劳动的类别

对商业劳动予以分类,是分析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前提。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分为商品使用价值及价值增殖与商品价值形态转化两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支出的劳动可分为三类:

1.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的商品生产过程中支出的劳动。马克思认为在产业资本时代,“运输业以及处于可以分配的形式中的商品的保管和分配,应当在多大程度上看作是流通过程中继续进行的生产过程”[1]。马克思还把此过程视为产业资本时代的“商品资本流通中的这些附带的事项”[1],在商品资本独立为商业资本或商人资本后,尤其是现代,此过程已扩展为商品的运输、补充性加工、保管、分级、分散、包装、仓储、运送、售后服务(安装、调试、改进、培训、回访、维修、保养、零部件简单再制造、换件、废旧品回收)等一系列项目(但是在我国,随着社会分工与机构服务外包的兴起和深入发展,许多项目已成长为现代独立经济部门——见上文)。在此过程中支出的劳动,“部分地同商人资本或商品经营资本的独特的职能混淆在一起;部分地同这种资本的独特的专门职能实际结合在一起”[1]。我们暂且称之为“附带的生产性劳动”。这类劳动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和保存有关,它是生产过程的追加,是被流通掩盖起的生产性劳动,它们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追加着商品的价值量。

2.为实现商品价值形态转化而支出的劳动。现代的劳动形式大体包括商品的买卖、簿记、企业核算、出纳、通讯、交通、应酬等,这部分劳动同价值的计算和价值形式转化有关。马克思对此的观点是:从劳动内容看,它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产品”[2],“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它不直接创造它们”[1],它们是非生产性劳动。为使这种劳动与“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相区别,可以称之为“纯商业劳动”。它的意义就是执行商业资本的独特的专门职能——实现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即由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或相反(在买方市场上,主要是将实物转化为货币;在卖方市场上,主要是将货币转化为实物),实现商品实体和商品资金的相向运动,实现商品的等价交换和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使“惊险的一跳”成功。马克思曾把这种劳动称为“燃烧劳动”,认为“这种燃烧劳动,虽然是燃烧过程上一个必要的要素,但不会生出热来”[2]。因此,这种劳动同样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3.事务管理性及开发性商业劳动,分为事务管理性商业劳动、开发性商业劳动,事务管理性商业劳动的主要形式是人员组织、任务调度、对商业劳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其意义在于对本企业的生产性和纯商业劳动进行程序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管理,以保持二者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开发性商业劳动是一种创意劳动,主要是一种高智商、复杂、弹性极大、能动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是思想和理念,是通过预见、调查预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企业设想策划、决策和控制、企业文化(物质层次、企业制度和企业精神)和艺术的构思设计等劳动形式再现的思想和理念,其意义在于综合分析企业内部现有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前提下,躲避和化解经营风险,抢抓经营机会,以达到对本企业现有的全部元素的充分、深度、恰到好处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新的元素,改造和提升内部条件,极大地提高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和素质,培育新的增长极,为企业发力高端市场或更大经营规模搭建平台,最终实现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

开发性商业劳动过程包括:(1)通过全面缜密考察、深入分析研究本企业现有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微观和宏观环境),对本企业经销的商品的品质(内在素质及外观的综合)、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技术与信息、资本、买卖市场、财务、设备物资和房地产、企业结构与组织、企业文化、营销战略和策略、企业推介上市和股市运作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筹划、整合、包装;(2)对企业的危机管理、绿色管理、人性化或人格化管理等新兴管理模式进行构思与制度设计创新;(3)培育学习型企业;(4)根据“模块化法则”实施企业再造运动。以实现企业的成倍速改变、跳跃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内外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高屋建瓴,前瞻未来,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宏观谋划,抢占生机,决胜于千里之外,决胜于将来某个时日。管理性、开发性商业劳动尤其是开发性商业劳动,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安全合作化既成定局并加快发展的当今世界,在我国齐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大背景、新视角下,难度空前,并且其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马克思、恩格斯从未论及此类劳动。

(二)商业劳动如何创造价值的现代分析

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如果创造价值,又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狭义上讲,对经营的单个商品来说,对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来说,商业劳动有创造价值与不创造价值之分;从广义上讲,对全社会来说,所有的商业劳动都创造价值。

1.从追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这个层面上分析,“附带的生产性劳动”将直接、不同程度地追加着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无疑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对单个商品来说,“纯商业劳动”不会追加价值量,是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但是,“管理性劳动、开发性劳动”需要分而论之,由于“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的管理直接作用于生产性劳动,甚至有时跟生产性劳动难分难解,并同生产性劳动一起增加着单个商品的价值量;而对“纯商业劳动”的管理,则不创造价值。“开发性商业劳动”,如果涉及到单个商品,或是在商品上作新的设计,以致增加、改变或提高了其服务功能,增加了商品的服务项目,或是改善和提高商品的服务水平,同实现此设计或提高服务水平的脑力体力劳动一样,应视为创造价值,否则亦然。

2.从增加本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这个层面上:“附带的生产性劳动”及其管理性劳动,通过追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直接创造价值,增添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纯商业劳动”及其管理性劳动不追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一般也不增加企业的商品买卖总量,也不增加企业的价值总量,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开发性商业劳动”对本企业最终一般会产生物质结果,无疑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另外,有的管理性劳动(如对“纯商业劳动”的管理),虽不增加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但通过科学管理减少了纯商业劳动支出,使它低于“社会必要支出”,能够能增加商业企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利润总量。

3.从广义上讲,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层面上说,所有的商业劳动都创造价值。

第一,从现代社会的社会再生产依赖商业劳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商业劳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价值。高度分工的现代经济社会离不开商业资本,离不开商业活动,离不开商业劳动,它不可能离开商业而存在。现代经济社会的绝大多数商品一般要通过商业劳动,完成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或另一生产领域的转移,实现最后的“惊险的一跳”,否则就要退回产业资本时代。因此,任何类别的商业劳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产业劳动这个中介)创造价值。

第二,作为整体出现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全社会可以相对节约许多用于物质流通的非生产性劳动耗费(人、财、物力),商业劳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这种节约来自社会分工和它的职能专门化。商业劳动的职能专门化和高智能化,使得商业机构销售同质等量的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直至个别劳动,一般要比生产机构自己营销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直至个别劳动相应的低许多,其节约下来的“物化劳动”在理化指数上、在使用功能上无异于产业劳动即生产性劳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因此,所有的商业劳动都是直接创造价值的。

第三,如果商业劳动节省下来的非生产性劳动耗费作为产业资本,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物化劳动”不是作为消费资料消费掉),将大大增加产业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将增加大量的社会价值。因此,商业劳动可以通过节省下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参与社会再生产而间接地创造价值。所以,商业资本“既然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它就能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既然它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并对资本之间的分工起中介作用,因而使资本能够按更大的规模来经营,它的职能就会提高剩余价值和预付资本的比率,也就是提高利润率。既然它会把资本的一个较小的部分作为货币资本束缚在流通领域中,它就会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1]。

第四,从商业资本的“独立”和商业劳动节约物化劳动、增加经济净福利讲,商业劳动更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经济净福利”是现代经济学上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全部经济福利,减去补偿伴随经济增长和发展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所消耗或应该消耗掉的那部分经济福利后的剩余部分。有效的产业劳动创造出价值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前提是不减少原劳动时间),一般能够带来经济净福利的增加,而节约物化劳动照样能够带来经济净福利的增加,而且相比较而言,节约物化劳动形成的那部分福利几乎完全是经济净福利(因为“节约”过程基本不产生负面效应)。就此意义而言,商业劳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因为比同样的产业劳动更能够增加经济净福利,更能够直接创造价值。

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是不发达的经济社会时期商业劳动的规律,而在发达的经济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既有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需求,商业劳动节约的往往是资源和能源,是“净资本”。这些资源能源可以在将来稀缺资源更具有使用效率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水平更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规模,形成更高的价值,形成更多的经济净福利,造福于子孙后代。

第五,基于运输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比较,商业劳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的统计理念和操作层面上,运输业(物流业)的劳动被认定为生产性劳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运输业也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产业。运输业的劳动无非是以运输工具为载体,把物质产品从一地移至另一地,它丝毫不改变产品的理化指数、性质和功能,就这样在原产品上增加了价值。撇开“附带的生产性劳动”和“管理性、开发性商业劳动”不论,单就执行商业资本独特专门职能的“最不可能创造价值”的“纯商业劳动”来说,在创造价值方面也丝毫不逊色于运输业的劳动。它是把物质产品买进来,然后卖出去,实现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生产消费者和生活消费者)的“位移”,也是一点儿都不改变其性能。运输业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资料即物化劳动,商业也需要。根据以上两点可以断言,商业劳动也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它是商品价值增殖链上的一个环节。

“商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和理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世界各国现在和将来均不同程度地遭遇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奋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目标,废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行“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视角下,其实践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这项研究完全能够通过思维方式和理念的更新、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硬件设施建设等人财物力的投入,极大地促进商业的发达和升级,促进全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进程,大幅度降低全社会的社会再生产成本,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摘要:商业劳动包括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纯商业劳动以及管理性、开发性商业劳动,其中开发性商业劳动是最高级的商业劳动。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经营的单个商品来说,对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来说,有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之分;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来讲,所有的商业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因此,“商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且具有重大、深远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商业劳动,价值,纯商业劳动,管理性商业劳动,开发性商业劳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98,305,312.

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篇3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理论基础;价值;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A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9602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哲学基础

1.1科学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古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他打破了古典派只从交换价值的形式上看待价值的局限,而从“不同性质使用价值为什么能够在数量上相比较”出发,抽象出价值概念。为此他提出商品的二重性学说,并独创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把价值作为一个独立范畴确立下来。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价值创造上,马克思指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并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解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并指出,“剩余价值的出现既离不开流通领域又不在流通领域,而在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的价值增值关键是生产者,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并不创造价值而是转移其自身的价值。”因而,在价值创造源泉上,坚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科学真理。

如何深刻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必须认真分析其价值理论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正是这些条件才构成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哲学基础,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价值理论的钥匙。

1.2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一个基础是:价值概念是建立在以人类整体的偏好为价值评判标准的框架之下的。迄今为止的几乎全部学科,只要涉及价值判断的,都是建立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某物有价值完全是因为其对人类有效用,能满足人类需要;反之若某物不能满足人类需要则无价值。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二个基础是:价值的概念是商品用于交换时才产生的。价值概念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人类之间的交换,物品永远只是物品,只具有使用价值。可见,价值是针对交换而提出来的,确切地说是针对人们交换中双方交换物的比例关系而提出来的,是衡量交换是否公平的一种尺度。从这个意义上,价值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也不是在交换过程以后,而是在交换的一瞬间才得以体现的。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三个基础是:价值是表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社会关系。”既然价值只有在交换中才有意义,它表现为交换价值,交换又是建立在双方平等意愿的基础上,所以价值是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人与人交换关系(表现为商品的交换比例)的表现。

2价值创造的源泉

2.1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

为什么土地、资本也同样参与生产过程,但它们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已隐含在马克思对价值和交换的分析之中。让我们先考察交换,在假定交换物品对人类有效用,而且交换双方也为之付出劳动的基础上,来分析商品的交换比例问题。那么,以何种比例交换二物品最恰当呢?为什么一只海狸交换两头鹿,而不是一头或三头呢?这就集中到价值创造上了。马克思正是在前三个基础之下,对其作了科学的回答。既然价值是以人为标准进行评判的,那么就看这次交换对双方是否公平。若公平则成交,否则交换就不能进行。怎样才是真正的交换公平呢?当然又是要从人类本身的判断来考虑。可见,马克思只所以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即是把价值概念建立在“人类为获得该商品所付出的艰辛和麻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付出理所当然成了衡量交换比例的尺度。但这种艰辛和付出的度量在实践中又是有困难的。因此,马克思只有抽象出一般劳动,认为他们是同质的。进行了这种抽象之后,衡量商品的价值的标准就是人类的劳动。然而劳动还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只有用人类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取代。而人类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而是社会平均的,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2.2价值创造的更一般意义上的源泉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建立在以整个人类的福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价值的唯一的更一般的源泉:“人类为获得该商品所付出的艰辛和麻烦”。从而价值创造的一般要件就是:(1)主体创造出使用价值。(2)人类在创造该使用价值时付出了艰辛和麻烦。(3)创造价值用于交换。从这个基础上考虑问题,一切效用价值论者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只从个体(效用)出发,而未以整个人类社会(效用)为对象,以个体抹杀了一般。三位一体的公式也是错误的,因为“价值是体现在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上的,只能由人来创造而不能由物来创造”,非劳动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为商品的形成付出“艰辛和麻烦”,只是单纯的价值转移。

3价值创造分析——新时期对劳动价值论的运用和深化

通过对价值理论的前提、价值创造的一般源泉以及价值创造的判断要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据对新时期复杂经济现象的价值创造问题进行解析。

3.1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 

物化劳动是否也创造价值,这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人类劳动在当代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被消费转移到劳动力中,构成劳动力的价值,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具体劳动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也不能创造价值。因此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不能创造价值,但它对价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1)它是劳动过程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没有物化劳动参与,劳动者就无法借助生产资料进行劳动。(2)它构成了价值载体的物质内容,即使用价值。没有物化劳动参与,商品价值就缺乏物质载体。(3)作为上一劳动过程结果的物化劳动是经验的累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

3.2科学技术知识不创造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在与过去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所以有些学者便认为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价值,并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论据 。其实这是混同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跟价值即这个表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畴毫不相干,更不可能成为创造价值的力量。科技的运用,只是导致使用价值的成倍增长,而非价值的成倍增长。正是科技使人们生产该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减少了人们“获取该物所付出的艰辛和麻烦”,单位商品的价值才下降,而总价值却是不变的。另外,科技的发展导致价值的转移或者说价值的剥削,会产生一个重新分配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但不是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了价值。科技的唯一作用就是广泛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对其他行业剩余的剥削,必然带动社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人们获得社会产品所“必须付出的艰辛和麻烦”减少,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个价值量降低的过程是人类生产自身摆脱自然束缚的能力增强的过程。

3.3经营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

经营管理劳动在企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组织、协调、指挥、监督,是构成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发达、生产环节复杂的生产下,经营管理显得比普通劳动更加关键。管理者虽没有参与使用价值的直接生产,但其劳动与工人一般性劳动构成了企业的“共同劳动”,管理者也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间接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而且其劳动是更加复杂的劳动,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是比普通工人劳动更有创造力的劳动。

3.4第三产业劳动、私营企业主劳动的创造价值

第三产业劳动也是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理由如下:(1)第三产业的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2)第三产业劳动产品也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般凝结。(3)第三产业的劳动用于社会交换,满足社会需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率越来越多,创造的产值也逐渐增加。第三产业中无论是生活服务部门、生产资料服务部门还是其他服务部门,都是创造了无形产品,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

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作为一般劳动,与工人的劳动或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劳动没有两样。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就是其所有权的不同,或者说是价值分配不同,这与其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不能相提并论。判断一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要依据价值创造的三个要件。即:主体创造出使用价值、价值创造主体为获得该使用价值付出艰辛、用于社会交换。由此看来,第三产业劳动、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同样具有价值创造的属性。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变化,价值产生和实现的条件与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这一论断在现在与将来仍然适用。不能由于一些经济现象的变化去否定劳动价值论,而应该在分析当时经济环境的条件下,进一步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使之更加成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冯春安.国内劳动价值论争鸣简评[J].经济学动态,2001,(1):15456.

[2]罗润东,秦海英.劳动价值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3):4648.

[3]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邓先宏,傅军胜,毛立言.对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2,(5):8.

[6]郭友聪.当代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9):35.

[7]钱伯海,王莉霞.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经济评论,1999,(2):7.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篇4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本文从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入手,阐释了这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命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逻辑前提,其理论内涵应历史地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意义重大的理论建树;论证了“异化劳动”可以创造美,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创造.

作 者:陈敦源 Chen Dunyuan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武汉,430062刊 名: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年,卷(期):19(4)分类号:A811.2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 异化劳动 美的创造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篇5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自主探究

1. 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102---106页。

【课标内容要求】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基本观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讨论分析追求个

性发展和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 能力: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回报社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砥砺自我,铸就人生辉煌。

【学习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难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 填一填:

(1)在劳动和奉献中自己的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自己的价值,劳动是人的,是创造、促进重要手段。

(2)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的价值,只能在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需要;需要;需要。

3. 想一想:

(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2)如何理解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人?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回答(1)—(2)题。

(1)下列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寓意相同的是(B)

A.要征服自然必须服从自然B.要利用自然必须保护自然

C.只有服从规律才能改造规律D.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2)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求我们(C)

A.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B.想索取多少就要贡献多少

C.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D.多创造财富,少享受生活

探究活动二:

近来,关于韩国“克隆先锋”黄禹锡的造假事件不仅在该国闹得沸沸扬氟,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6年1月10日,负责调查“黄禹锡事件”的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了最终结果:黄禹锡所谓突破性的干细胞成果其实是一场骗局。韩国政府认为黄禹锡的造假行为是整个科学界和大韩民国无法洗刷的污点,是学术犯罪行为,因此于

11日宣布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

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昔日的“英雄”如今将面临首尔大学甚至韩国相关法律的惩罚。

⑴请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黄禹锡的造假行为进行评析。

⑵反思黄禹锡的造假事件,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

2、巧建结构

在劳动中创造和体现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和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和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价值

走向成功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钰曾作《器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

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读图,回答(2)—(3)题

2.心心相扣的心形,象征志愿者与运动员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

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奉爱心,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2008年,志

愿者的爱心及行动将会表明()

A.个人索取是不正当的行为表现

B.个人与社会是完全统一的C.个人奉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D.个人理想一定会转化为现实

3.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这说明:()

A.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B.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C.青年学生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4.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

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5.巴金先生有句名言:“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乐,你就到人民中间去吧,你会相信在苦难

中仍然有着快乐。”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

B.只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之中,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真谛

C.要找到快乐就必须历经苦难

D.只有实现个人的利益,才有享受个人的欢乐

6.机制和环境对培养青年十分重要。“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那么,给他一个舞台,给他一通开场锣鼓,他的潜能和才能十之八九会表现出来。这段话说明()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C.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7.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而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说()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人生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8.“社会就像一桶水,人都会从里面拿一点,再往里面放一些。如果拿得少,放得多,桶得的水就会越来越多,社会就会不断进步。”材料中的话主要揭示了()

A.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B.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C.贡献与索取的关系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双项选择题

9.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B.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C.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10.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是因为它()

A.符合人类根本利益B.能决定人的行为方式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D.是多数人的习惯想法

11.2007年2月26日,“感动中国〃2006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颁奖辞这样说道“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C.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出来

D.评价人的价值,物质贡献应该大于精神贡献

12.“将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得到的收入,用于自己的合理消费和社会公益事业,既能显示生活的潇洒,又能体现人生的意义。”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表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表明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三)辨析

13.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就越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探究题

14.近几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时,有不少人热衷于大城市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他们胸怀报国大志,而又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出现了人生自我设计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但是晋升睚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聊城小伙徐本禹,却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枘地到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义务支教。这种行动正如“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中所说:“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结合材料,说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应如何解决个人自我设计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15.材料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导致了人们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惜以牺生物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据此,有关专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

材料二:简单地说,绿色GDP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它体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要求。

⑴材料一是怎样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⑵运用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绿色GDP的科学性。

四、走进生活

获得感动中国2006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

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

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主持人敬一丹表示:“感动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让人心灵向善。”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物事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通过精心设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明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通过对2015年感动中国典型人物事迹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起在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情境导入、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阎肃老先生的歌曲 情景探究一

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教师总结、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二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篇7

日期:2014/3/22 0:00:00 来源: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北师大附属学校韩梅

【三维目标】

本框要求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在于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能够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的真谛所在的同时,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从而在劳

动和奉献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新课导入】

材料:2005年4月12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任院长厉建中,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目前此案已经移交司法部门,近期将开庭审理。厉建中曾组织领导研制成功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F等4种型号运载火箭。为此,厉建中多次获得国家级

有关部委科研奖励。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厉建中的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

示?(学生回答)

教师启发:

1、厉建中因组织领导研制成功4种型号运载火箭而多次获得科研奖励,说明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2、厉建中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表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3、昔日的航天功臣,今日身陷囹圄,这说明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4、厉建中的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和震撼,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这个事例告诫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得出结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本课我们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问题探究】

因为深圳的义工很多,所以可以首先请同学们举一些深圳义工的事例,从而引出深圳义工丛飞的例子。

材料:一位深圳歌手与

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

(关于丛飞的故事)

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会使用这段同样的开场白。但如今,他不得不离开自己

心爱的舞台。

丛飞,每一个深圳人都熟悉的名字,他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深圳人。可也有些人认为丛飞不值,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问题:请问,你认为丛飞是不幸的还是幸福的?他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吗?他

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吗?

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出火花,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丛飞是幸福的,他不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丛飞太傻了,他是在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他不会幸福的,也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

教师引导:丛飞的幸福是因为他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作为一个普通人,丛飞在自己心爱的舞台上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在他的资助下,更多的孩子走上成材之路,他们的劳动也为社会创造了的价值。在丛飞精神的感召下,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义工的行列中来,使深圳义工的队伍日益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为社会创造了更多更大的价值。他为此感到快乐和幸福。因为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思维点拨】

运用案例分析与辩论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把材料及辩题提前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预习教材,让学生充分做好分组辩论的准备。

案例:徐本禹:走那么远

只为寻找一盏灯

徐本禹,23岁,山东聊城人,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7月开始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2003年徐本禹考上本校研究生,当年7月,他申请保留研究生学籍,再次回到贵州支教至今。

他说他是孩子王,在贵州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学生。他说他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很惦记生病的母亲。他说过年了,别的志愿者都走了,自己真的有些凄凉。

他说想带孩子们来北京,让他们知道,北京不仅有平房,还有高楼大厦。

他在2005年2月17日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中接受领奖的时候哭了,举起奖杯和鲜花,他努力抿着嘴,眼泪流的那么认真,那么憨厚。

……

辩论题: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会抹杀个性(正方)

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抹杀个性(反方)在学生辩论之后,老师要根据辩论的情况给学生做出评价。在评价之后,要

对该问题做一个明确的说明。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双方在材料的准备和语言的表述上各有千秋。但是,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是不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的。这从正方同学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徐本禹的事例告

诉我们:

首先,人们要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发展条件。如果徐本禹不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如来自同学的、学校方面的及社会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也不会在那样坚苦的环境下坚持到现在,正是来自各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来自当地老百姓的热爱与希望,才使他坚持下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只靠个人的孤军奋战,很难想象他能够坚持到今天。所以,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任何的“个人奋斗”都显得那么渺小。同时,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运用我们以前学习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不难知道,部分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体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关键部分地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很重视个性的发展,只有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徐本禹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为山区孩子所做出的牺牲。或许在贵州的两年是孤独而寂寞的,但这只能化作一种动力,让我用自己200%的精力投身于这个贫困山区,这所小学!”徐本禹在默默奉献中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

值。

所以,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

其次,从徐本禹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要在砥砺自我的过程中才能走向成功。徐本禹也不是没有过痛苦的挣扎,当所有的志愿者都从他身边走开的时候,当他的老母亲生病的时候,当他的心灵陷入孤独的时候,他也想过放弃。但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这体现

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哲学原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精神的力量,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徐本禹的身上,在许多伟大人物的身上,都有这种可贵的品质。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

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徐本禹正是用他丰富的学识引导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孩子走向文明,走向科技。如果他没有知识,也不可能做成这件事。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在为将来实现人生价值做准备,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

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里,要结合“课堂探究活动”,明确个人素质包含的内容,弄清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和空间。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实践活动。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都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科学的理想地人生、对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作为青年学生必须树立起崇高的、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知识建构】

一、本框知识与本课知识的内在联系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向自然界索取必要的物质资料,也就是说物质资料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本课的一个基本概念——价值。本课前两个框明确了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指出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我们在学习了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之后,我们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价值,或者是人生价值,即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了解价值和价值观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这才是人的价值的真谛所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多做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

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二、框知识构架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

中创造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

实现人生价值得必由之路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价值的创造 在个与社会的

与实现 统一中实现价值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追求个性发展

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在砥砺自我

中走向成功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坚定信念,坚持正确价

值观的指引

三、补充材料

1、厉建中的案例

2、徐本禹的案例

3、人生名言: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

动解脱。—— 李大钊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乌申斯基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马卡连柯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资源开发】

一、社会热点评析

资料:东方时空视频节目《两岸看神舟》。

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的上空再次吸引了“地球人”关注的目光,而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再次加入“追星族”的行列,共同追逐“神六”这颗冉冉升起的太空新星。从两年前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仅仅经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便又向前迈出愈发关键的一大步!中国航天史,也随之掀开了更为崭新的一页。

可以结合“神舟六号”的升空,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知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为科学研究事业献出毕生心血,甚至献出生命的人们,他们的幸福和快乐之所在是什么?

2、温家宝讲话:“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实验的各个单位和全体同志,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和载人航天的精神,勇敢的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同志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实现了多项的重大科技突破,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我国载人航天的丰功伟绩将彪炳于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这段话说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怎样才

能实现人生价值?

3、辨析: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

能实现人生价值。

二、社会实践活动导引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本地的大学或人才市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进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2、2005年5月30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男子见义勇为驾车撞死劫匪,被死者家属控告”一案引起广泛关注。事件发生于去年8月14日下午,两男子打劫后坐上摩托车仓皇逃离,路人见义勇为,驾车穷追不舍。立交桥上,劫匪驾驶的摩托车与追逐的轿车猛烈相撞,一名劫匪飞出立交桥身亡,另一名劫匪倒在护栏边,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左腿被截肢,构成二级伤残。驾车追赶劫匪的四川简阳人张德军因见义勇为而被有关部门嘉奖。近一年时间过去了,2005年5月27日下午,死者家属及伤者委托律师递交控告书,要求追究张德军的刑事

责任,并给予经济赔偿。

见义勇为司机撞死劫匪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请结合所学有关哲学知识,给有关法官写一封信,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维评价】

(一)经典训练

例题:

1.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

和陋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故①正确。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故③正确、②④错误。故应选C。

2.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在担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从牛玉儒的事迹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 B.在创造性劳动中、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答案:B

解析:此题涉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正确价值判断的要求等知识点。把握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抓住机遇,创造性工作”,据此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3.中纪委、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学习。这主要说明:

A.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C.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会得到社会对

自己价值的承认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C 解析: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牛玉儒同志学习,这是社会对个人承认和满足的具体

体现,故应选C。

4.面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正确的态度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和挫折

B.尽量回避和绕开困难和挫折 C.努力寻求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客观原因

D.怨天尤人,悲观失望

答案:A

解析:挫折和失败是摆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栅栏,我们应勇于跨过每一道栅栏,从而越走越远,逃避、悲观、失望都无济于事,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为A。

5.2005年10月15日,被国际社会称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将于2006年7月试运行,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波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辨题: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答案:(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但是,无论这种作用多大,都不可能起决定作用。(2)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积极和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和破坏作用。青藏铁路的顺利铺通,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奇迹。(3)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青藏铁路的顺利贯通,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是关键还是在于从决策到建设都

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一)闪光记录

1、学法建议

学习本框知识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事例把握知识,分析问题,升华思想,最后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所以在学习本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一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或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还可以运用课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2、材料选用 在材料的选用上,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新,尽量用最新材料;二是典型,最好用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这样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三是近,选择的材料最好是用本地区或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这样更能唤

起认同感。

3、学习情况记录表

本表格不仅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针对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要给予关注。这

样才能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科学技术劳动与价值创造 篇8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价值范畴与劳动范畴

价值和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必须准确把握价值和劳动,才能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贡献.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体现的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格的基础,是一个历史范畴;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且其结构随着生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作 者:夏子贵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重庆,北碚,400715刊 名:重庆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COMMERCE年,卷(期):“”(1)分类号:A81 F014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 劳动

科学技术劳动与价值创造 篇9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胡玉明

众所周知,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需具备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三种基本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资源的货币表现实际上就是财务资源,因此,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或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与此相对应,资本可以分为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因此,企业经理人必须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从经理人市场和金融市场获得人力资源(本)和财务资源(本)并整合利用它们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财务资源(本)本身并不可能创造价值,单独的人力资源(本)同样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力资源(本)与财务资源(本)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就是人力资源(本)与财务资源(本)“和谐”组合的过程。我们更应该看到,财务资源(本)是“死”的、“被动”的,人力资源(本)是“活”的、“主动”的。这样,企业的经营目标只有依靠人力资源(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企业靠不带贝字旁的‘才’运用和创造带贝字旁的‘财’”。李嘉诚先生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在企业里,一个人之所以是人才并拥有人力资本,是因为其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任何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企业的财务资源支持。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特别合约”。

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时代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由原来的财务资源(本)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本)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彻底改变了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环境。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时代呼唤着新的竞争驱动力。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本)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人力资源(本)的重要性。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理财过程也不例外。企业理财强调持续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强调“物尽其用”,然而,如果企业不能“人尽其才”,又如何“物尽其用”呢?很显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只有“人尽其才”,才能“物尽其用”,从而实现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

今天企业的资产软性化,以人力资源(本)为主体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动因或源泉。相应地,近年来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占企业价值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1982年、1992年和2002年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占企业价值总额的比重平均分别为38%、62%和75%。由此,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倚靠有形资产创造价值转向主要倚靠无形资产创造价值。

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理财思维的转变。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理财的思维必须从关注资产结构的配置转向关注资源结构的配置,从关注资本结构安排转向关注资源结构安排(例如,人力资源投资、研究与开发等无形资产的投资比重会大大提升。),转变“只见物,不见人”的狭隘观念,树立“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一体化逻辑思维,拓展传统的资源(本)观念,将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整合在一起,树立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观念。这是21世纪企业理财思维转变的基本立足点。

劳动力价值与收入差距 篇10

摘要:如其他一切商品一样,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该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大小不同的劳动力通过职业选择而进入生产力大小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劳动力反过来会影响到行业生产力,不同价值的劳动力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程度不同。劳动力价值和生产力水平通过职业这个纽带的相互作用是人们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劳动力价值;工资;收入差距;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跨越。但是人们的收入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增长,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更是从过度的平均主义发展为收入差距过大, 1985 年最高行业收入是最低行业收入的1.81倍,而到2009 年时该差距已扩大到4. 2 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 ~ 10 倍之间。①1988-2007 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 从7.3 倍上升到23 倍。② 我们看到,在收入差距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最为严重。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行业之间如此打的收入差距呢?下面笔者就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劳动光荣劳动创造幸福方案 篇11

创建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教室,学校计划在4月份 “文明礼貌月”期间安排开展“劳动光荣、劳动幸福、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劳动光荣 劳动幸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参加人员:全校师生(含食堂、商铺人员)

三、活动时间:4月15日―4月25日

四、活动内容

全校师生全体动员,对校园室内、室外卫生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整理,全校干部、教职工、学生要亲自动手,对各自办公室、实验室、宿舍、教学楼、食堂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整理。具体分工安排如下:

1、4月10日―4月20日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校广播台做好宣传工作。学工处组织全校学生、各学院及各职能部门组织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活动。

2、4月25日13:00-15:00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实行责任包干制。

(1)全校所有行政、教学办公室卫生由本办公室人员负责打扫。

(2)教学楼教室卫生由各责任院系组织学生打扫。

(3)学生公寓宿舍卫生由本宿舍学生打扫。

(4)实验室卫生由实验室管理员亲自带领学生打扫。

(5)学生公寓公共区域卫生由楼栋管理员负责打扫。

(6)全校校园公共区域卫生由外包保洁单位负责打扫。

(7)食堂、商铺由食堂及商铺负责人组织打扫。

(8)图书馆公共区域由外包保洁单位负责打扫,图书馆画室由使用学院组织学生打扫。

五、卫生要求

1、行政办公区域

(1)地面干净、无垃圾。

(2)办公室物品摆放整齐。

(3)办公室无杂物。

(4)办公室墙面、墙角无蜘蛛网。

(5)垃圾桶整洁,垃圾及时清理。

2、教学区域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桌面整洁,抽屉无垃圾。

(3)讲桌、讲台无粉尘,黑板光洁。

(4)门框无灰尘,墙角无蜘蛛网。

3、生活区域

(1)地面干净整洁,无垃圾。

(2)宿舍内物品摆放整齐,无违章物品。

(3)墙面干净、墙角无蜘蛛网。

(4)绿化带无垃圾、废品。

(5)宿舍内垃圾桶整洁,垃圾及时清理。

4、公共区域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上一篇:农行营销活动方案下一篇:站在你身后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