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2024-06-26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共9篇)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1

活动中的作用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各级工会组织应超前思考,以变应变,进一步凸现工会组织促进企业发展、满足员工需求、营造凝聚氛围的优势,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和激励每一个员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功立业,各级工会组织必须以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工作、有效的措施不断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促进工会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出实力、出大力、出巧力。

一、新形势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着四个变化。一是企业战略转型要求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从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企业战略转型是要求在积极拓展新业务、增值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的融合及价值链的延伸,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进而成为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价值链的主导者,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那么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工会经济工作也就必然要从推进企业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来筹划综合型的配套工作。以往的单打一式的模式就必然要有所改变。所谓综合型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精心筹划、系统思考,而不是零打碎敲的弥补性的活动和工作。二是企业战略转型要求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从表层型向深层型的转变。企业的战略转型:业务与服务的转型是关键,网络与技术的转型是基础,组织与人力资源的转型是保障。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促进战略转型,工会的经济工作也就必然要从浅表层次的配合向深度层次的配套推进。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体系中发挥作用。企业也从过去的由投资成本拉动向规模效益转变,这样以往的不顾成本的人海战术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必须要有新的方式来替代。所谓深层型是要将企业的发展轨迹、企业发展中心的脉络和关节点、员工真正的需求研究透,然后抓住重点精心策划好,使工会在活动过程中突出效果。三是企业战略转型要求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从突击型向渗透型的转变。企业战略转型的三大重点举措都非常明了地有了定性、定量的细化,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不是靠突击性的任务能完成的,不少随之配套的改革和变化对现有的思想观念、工作模式、业务流程、支撑保障等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碰撞。工会的经济工作也就必须顺应这样的趋势,在增强渗透性上下工夫,也就是主动贴近、转变方式、潜移默化、形成特色、广开渠道、凸现效果。所谓渗透型是要创新形式,做到企业有难时、企业急需时、员工需求时都有工会的身影和声音。四是企业战略转型要求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从任务型向素质型的转变。企业战略转型以后对员工队伍的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适应战略转型三大重点举措的需要,现有的员工队伍结构肯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工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也无疑必须从完成任务型的角色向提升现有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转变。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探索出一条对现有员工队伍进行打造的方法和模式,争取让更多的员工在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始终能跟上步伐,不断拓展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在企业转型期的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始终紧紧围绕两个中心:一是着力为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服务,二是要着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在企业转型和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紧贴企业中心、提升员工素质、发挥工会优势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以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进等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广大员工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系统性活动。

(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工作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主动为企业发展大局服务,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引导到为企业战略转型、建功立业上来的积极举措。在企业面临着传统固话业务相对趋于饱和,而且在竞争分流和新技术的双重影响下逐步“低值商品化”,持续增长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的关键时期,工会是不是将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破解这个难题上来,是不是能引领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这个难题上来,这对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发展,更对工会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要求。开展工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可以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转型和改革、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改善战略转型过程中员工队伍的结构和适应性,有利于增强和巩固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工会组织促进企业转型和精确管理战略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紧扣企业中心开展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是工会组织满足员工需求、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的最佳切入点,是工会组织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佳发力点。

(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对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权的最根本维护。企业需要在转型中发展,员工需要在转型中增强综合素质,进而增强生存能力。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要从多方面给员工搭建成才的舞台,搭建施展聪明才智的平台,提高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同时,促进企业持续稳步的发展。工会的“两个维护”就能够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实际体现。

(五)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业务和服务的转型、网络的转型,进而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转型;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生产技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体现工会工作的实效。

三、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把握的六个重点

(一)要紧扣企业的中心,围绕企业转型和精确管理的战略目标开展各项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业务和服务转型方面。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员工服务水平的提升、企业业务的发展作为竞赛目标,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潜能和智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业务与服务转型的途径和模式,不断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向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实现业务和服务转型推波助澜;在网络转型方面,要结合网络结构的优化、网络资源的开发以及网络功能的拓展,组织广大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形式,为企业实现网络转型保驾护航;在管理转型方面,在理顺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工会群众性工作的优势,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合理化建议、创新成果的发布、小诸葛研讨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实现组织和人力资源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二)企业转型期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着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适应企业转型需要、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适应市场激烈变化、适应用户多种需求的员工队伍,从而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生存能力。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利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配合行政为员工提升自身思想、技术、业务等多方面的素质起补缺拾遗的作用。要积极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切实强化员工的日常培训,提升员工在企业中与生存能力相匹配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会要为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拓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要尝试进行骨干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在企业中拓展发展的空间,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向心力;工会要建立小教员式的互帮互学培训机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强化自我培训,根据员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鼓励员工更多的开展岗位学习、自我培训,既培养员工骨干,又使这种岗位培训能更贴近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求。

(三)开展劳动竞赛要紧扣企业的发展主题,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把着力点放在内容提供和增值业务的拓展上,为企业解决急需解决的难题。要利用好工会的组织优势,发挥群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在竞赛中,要重点抓好竞赛方案的制定、竞赛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和总结表彰三个环节;在竞赛形式上,要坚持性竞赛和阶段性竞赛相结合,坚持综合性竞赛和专业性竞赛相结合;要抓好重点,防止竞赛项目过多、过滥。要积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的模式、途径、方法和渠道,少一点大规模、全员性的,多开展一些攻坚性质、有一定深度的竞赛。

(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突出重点、服务企业,优先选择能推动企业发展、提高员工素质的岗位和项目,组织练兵竞技。岗位练兵活动要坚持择优选拔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广泛组织员工参与,立足于基层,立足于本职,以赛代训,达到既树立了先进典型又普遍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各单位组织的重大练兵活动,应积极争取地方总工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

(五)广泛发动员工贡献聪明才智,解企业之难,帮企业所需,增企业效益。群众性的“三技活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进)要立足岗位,围绕改善服务、经营管理、设备技术、生产运行等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来展开;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要注重发动,广开渠道,紧密围绕加快业务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重点来组织,充分发动员工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广泛征集切实管用的合理化建议,既为员工搭建发挥想象和潜质的舞台,又充分激发员工中蕴藏着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同时更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破解一些难题。“三技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要坚持群众性、先进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对优秀的创新成果,各级企业都应注重采纳,缩短时效,使之尽快转化为企业经营生产的效益。

(六)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不断拓展新领域,结合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不断充实创新活动的内容,做到常抓常新。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是要强化市场意识,以效益为中心,经营活动延伸到哪里,活动的领域就拓宽到哪里,把各项活动与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结合起来,例如文化营销,各单位可以把其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要涉及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也要覆盖思想、文化和服务等领域,凡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推动作用的方面,都要各有侧重地纳入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以扩大空间,努力拓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新领域。

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应把握的五项原则。

(一)群众性的原则。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立足基层,立足岗位,把广大员工作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践主体,着力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本职工作内多搞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的作用,处理好群专结合的关系,发挥各类技术人才的优势,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二)实效性的原则。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紧紧抓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选择地开展企业所需、员工所需、工会可为的创新活动,做到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策和目标相一致,不搞形式主义。

(三)效益性的原则。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要以效益的大小作为评价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创新性的原则。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注意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领域、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拓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2

1 企业工会组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功用

1.1 使工会更好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企业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需要有效发挥出企业职工在企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同时跟相关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达成一致, 进而使工会更好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企业工会、党委以及行政所达成的共识, 便是落实各项方针政策, 更好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可以增强企业实力, 使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保障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 进而让企业跟职工可以实现利益共赢。企业工会组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已然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 不仅可以有效彰显企业职工的意志, 还可以让工会、行政、党委实现协调配合, 进而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内部的创造活力。

1.2 使工会更好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工会组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 更好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效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就业权, 给企业职工创造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与空间, 为企业职工提供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让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跟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相挂钩, 进而使企业跟职工之间达到了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的效果。

企业职工基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 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素质与业务素养, 使自己能够在思想上做到与时俱进, 在工作中做到开拓创新, 让企业职工通过努力来获得更好的工作待遇与晋升空间,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合力。

2 企业工会组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策略

2.1 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属于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关系, 进而构成了联动有效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机制。企业组织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 需要坚持全员参与、行政支持、工会牵头与党委领导的重要原则, 从而才能使活动可以合理有序开展。企业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存在许多创新的空间,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具有多形式、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点, 既需要全体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 也需要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与支持。

所以, 企业组织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 需要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狠抓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进而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这项活动, 提升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可以全面提升。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想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合理有序开展, 还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这才能使活动做到有章可循。企业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以及指导思想等, 都需要做到全面规范与落实, 这才能使各项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进而达到充分激发企业职工创造活力的目的。

只有保证企业工会组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落实, 才能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与最优化。

2.3 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为了使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人人力争上游的良性竞争局面, 企业工会在组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 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 使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益与自身的工资水平相挂钩, 这才能更好激发企业职工的创造活力。

对于一些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表现优异并有重大贡献的企业职工, 企业可以将其推荐参加劳模评选, 让职工拥有更多实现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 使这些模范职工能够成为全体企业职工学习的榜样, 从而让整个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能够合理涌流。

3 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良好的现实功用, 企业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作用, 激发全体企业职工的参与热情, 创新活动开展形式, 更好满足企业职工的具体诉求。

围绕企业发展来做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与业务创新等, 进而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一个良好的载体, 将企业职工跟企业有机联系在一起, 使企业内部能够逐渐形成人人力争上游的良性竞争局面。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工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始逐渐兴起。企业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有利于工会组织更好协调配置内部人力资源, 提升职工的专业素质, 进而使企业更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企业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更好找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契合点, 有效激发企业职工的创造活力, 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企业工会,经济技术,现实功用

参考文献

[1]冯钢.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J].社会, 2006, 03.

[2]王晓慧.论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应用[J].甘肃理论学刊, 2011, 04.

[3]杨胜昔, 李明珂.对企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J].企业经济, 2011, 12.

[4]黄胜娣.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3

[摘 要]目前,以村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成为中国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基层群众自治资源短缺,加上村居行政化倾向,村居民自治难以有效推进。在这种背景下,重提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强调在党的领导下,用好党组织的资源,通过创新基层党建理念,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丰富自治载体和完善决策机制,发展社会组织,培育自治骨干,扩大群众有序参与,以及注重资源整合,加大保障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

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作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2-0045-03

基层群众自治是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制度与实践。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和凝聚骨干的主导作用。上海市奉贤区党建研究会专项课题组,对5个镇和20余个村(居)委及社会组织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对当前在村(居)民自治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群众协商议事搭建平台,拓宽群众自治参与渠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自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平台。近年来,奉贤区镇两级党委在领导村居民开展群众自治的过程中,在主要依托村居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自治的基础上,重点在农村和社区分别搭建了村民议事会和居民自治家园理事会等新型的载体和平台,为基层群众协商议事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如金汇镇的村(居)民议事中心、南桥镇的“睦邻客堂间”、庄行镇的“农村宅基课堂”以及海湾镇的“百姓心语坊”、“温馨家园平台”等。这些平台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提供了更富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民主协商议事载体,方便村(居)民参与民主议事。

(二)党组织注重价值引领和组织动员,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凝聚基层群众自治力量。社会组织是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培育意识,先后发展了包括养老、调解、安保、宣传和志愿者服务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并有效地发挥这些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如以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团镇的“老年大学”、南桥镇的“乐夕阳”居家服务队,以调解民间矛盾为工作方向的庄行镇的“宅基老娘舅”、南桥镇的“一米阳光”社区老娘舅工作室、海湾镇的孙桂英工作室等,维护社区治安方面的有南桥镇的“金哨子”护楼队等,宣传方面的有庄行镇的“小喇叭”自治小队、四团镇的“金凤凰服务队”等,志愿服务方面的有四团镇的“五四红志愿者服务队”、海湾镇的志愿者协会等。社会自治组织的骨干多是有文艺特长或者热衷公益事业的退休党员,与群众接触多、在群众中有威信,他们带领自治组织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重要依托。

(三)党组织带头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依法保障群众自治权利。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基石。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较长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实践中,基层民主制度得到逐步健全和完善,群众自治工作规范运作。一是坚持依法民主选举。2012年全区采用“公推直选”方式对任期届满的村居党组织进行换届选举,村居委会100%按时完成选举,村委会海选比例达97.4%,居委会直选比例为91.36%。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全区村居层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努力改善村居“两委”决策机制,在决策议事内容上,进一步增加由群众提出的议题比重,在决策议事过程中,增加民主协商程序,使更多村居民参与议事和协商。三是丰富民主管理内容。一些关乎民生的新内容和新领域比如社区停车、居家养老、宠物饲养等也逐渐进入了基层群众讨论和协商的范畴。四是创新民主监督机制。全面建立以村(居)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制度,通过村(居)务公开栏、农信机、意见箱、调查走访等方式将相关情况向村(居)民公开并宣传通报,主动接受村(居)民评议和监督。

二、当前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限制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根据对全区村居主要干部进行的问卷调查,超过80%的基层干部认可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合理利益诉求,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与自我监督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整体上看,他们对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认识方面还很不到位。一是对推动基层群众自治这项工作的价值意义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自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汇聚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群众民主自治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对落实群众自治权的法定要求认识不到位。村居民自治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基层党组织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干部普遍对此认识不足;三是对村居自治的定位把握不清。基层干部经常把村居民的自治权与党组织的领导权对立起来,党组织对于群众自治工作放任不管者有之,包办代替者有之。

(二)能力不够影响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成效。调研发现,目前基层群众普遍存在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的自觉性不高,民主参与能力欠缺,需要党组织加强对群众民主自治的引导,但是党组织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据调查,68.8%的村居支部书记承认在推进群众自治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对社会组织培育不够,对群众自治骨干和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缺乏有效激励,群众自治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的村居书记主任“一肩挑”,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混同运作,牵扯了村居党组织引领和推进群众自治工作的精力。

(三)民主运作机制不健全制约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落实。健全而完善的机制是保障群众自治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在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与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发展要求相比还明显滞后。一是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尽管落实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居)务公开上级都有明确要求,但在村居层面由于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居没有全面推开或者落实到位。二是协商议事机制还需要完善。尽管在全区探索建立并推广村居民议事中心为基层群众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了可操作的渠道和平台,但与作为传统的民主自治主要平台的村居委员会(村居代表大会)如何配合使用,充分保障村居代表大会的最高决策权,相关程序与机制还需要健全和完善。三是民主决策机制还需改善。特别是村居“两委”决策机制还存在着议题来源单一、议事过程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群众参与不足、积极性调动不够等问题。

(四)保障不力牵制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落实到位,需要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相关保障。目前奉贤区群众自治工作在保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对基层干部和自治骨干缺乏激励机制,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二是财力支持不足。随着农村撤并和城市社区规模的大型化发展,群众自治的实际运作难度加大,基层自治财力支持十分有限,要做实做好群众自治工作难免捉襟见肘。三是自治资源被挤占严重。由于村居党组织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群众自治工作的空间遭到压缩,这既牵扯了党组织的工作精力,又挤占了村居自治工作的物质和社会资源。

三、促进基层党组织在群众自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思路与对策

(一)创新基层党建理念,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增强基层组织对群众自治工作的领导力。

1.创新基层党建理念。顺应政党回归社会的政治逻辑,基层党组织要加快实现功能转型。一是注重政治引领。发挥党组织在村居自治中把握政治方向的作用,保障村居自治不偏离主流价值要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确立法治思维。基层党组织要带领村居委员会严格执行基层群众自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治权利。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做好基层群众自治的“引路人”,在服务当中达成对群众的动员、引导,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

2.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改变由于惯性影响一直沿袭下来的党组织依靠行政资源、借助行政手段管理基层社会事务的思路和行为方式,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向民主协商手段转变、由封闭的办事方式向公开的方式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中,切实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3.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党员活动方式,拓宽党员在村居的活动领域和服务渠道,继续落实好党员责任制、党员设岗定责制、党员承诺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参与城乡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党员志愿者工作。引导党员通过民主选举、组织选任等办法担任楼组长、村民小组长、群众团队负责人、自治委员会负责人,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以及自治组织建设中,发挥引领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民主参与能力的作用。

(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丰富自治载体和完善决策机制,提升基层群众自治实效。

1.建立“自治清单”。要充分尊重并认真落实基层群众的自治权,严格界定村居民自治事项内容,凡是依照法律法规应当由村居民自治的事情坚决交给村居自治组织解决。依法属于村居民自治事项,要以“自治清单”的方式列明,把自治内容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需要村居配合履行的行政事项界限划清。

2.扩展自治载体。立足于方便基层群众协商议事,按照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原则,进一步创新自治载体,完善自治功能。继续推进村居民议事会机制的全覆盖,根据群众自治事项和不同情况灵活设置自治范围和自治方式。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网上自治平台,为基层群众协商议事、交流互动提供空间。

3.完善决策机制。村居议决重大事项,在议题选择上增加群众或其他各类组织提出的比重。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商程序,把群众参与落实到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继续落实与完善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及党务公开制度,加强上级党组织与基层群众对村居“两委”决策与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三)发展社会组织,培育自治骨干,扩大群众有序参与,进一步夯实群众自治工作的基础。

1.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层面培育社会组织的思路和办法。根据不同群体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等因需培育,增强社会组织的广泛性;按照社会事务的业务性质、内容、领域因性培育,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性;根据当地人口特征、群众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培育,突出社会组织的地域特色。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委、群众团队、专业服务组织等共同发展的自治体系。

2.积极培育自治骨干。加强党小组长、党员骨干、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各类群众团队负责人、业委会负责人、社区内各类代表人士的培训、服务、引领工作。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发现、提供培训锻炼机会等方式,培育群众自治骨干力量。

3.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扩大各类组织在村居公共事务的参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施契约化、项目化管理,引导自治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治理。灵活设置村民议事会、自治家园理事会,构建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吸纳基层群众和各类组织的参与。在完善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居住地选举的试点工作。

(四)注重资源整合,加大保障力度,切实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1.整合各类政治资源。一是以推进区域化党建为抓手,引导区域内各类机构、单位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二是加强党建联建工作,继续做好“双结对”工作,加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村居的结对工作。三是注意挖掘辖区内的政治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两代表一委员”的作用,在民主意识、民主参与能力的培育方面加强对各级各类负责人的服务和引领。

2.加大对基层自治的保障和支持。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对村居民自治的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将村居自治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范对自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同时通过企业赞助、机构和个人捐助以及其他基金项目等途径,为群众自治提供经费支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公开发布。设立镇、社区的自治金项目,由居民根据需求提出项目,镇、社区采取项目购买的办法推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协调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关系。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需要村居配合履行的行政事项,区镇党委要严格把关。建议在区镇两级党委建立政府向村居下派工作任务的监管机制,政府条线部门需要村居协助完成的事务需提前向区镇党委报批。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机制,凡委托给居、村委会办理的服务事项,应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幅度减少政府职能部门向村居转嫁责任,违规或随意指派任务,切实为村居委会“减负”,为村居民自治释放空间,促进村居民自治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奉贤区委党校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4

一、新海村的基本情况

新海村位于璜泾镇西北,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南岸。东起钱泾塘,北至枪脚塘,中心新泾塘。由原新泾、滨海两村合并取名新海村。全村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小组,488户农户,常住人口为2509人,中共党员100人。

二、党员联系群众的实施方案

结合我村实际,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和便利出发,按居住相近、从业相似、特点相近等合理设臵片区负责人,确定小组负责人。以乡风文明岗为载体,每名党员联系5户家庭,共有68名党员与群众挂钩,共挂钩群众409户。

(一)岗位设臵

设臵宣传政策、扶贫帮困、调解纠查等岗位,为本村群众服务。具体实施方式采取党组织与党员双向选择的办法,通过党员自己申报、群众提名推荐、支部差额确定候选人、党员和群众代表投票决定的程序,为每名有活动能力的党员确定岗位,并细化年度目标要求、职责任务,通过上岗履职实践,加强培养教育和党性锻炼,为党员发

挥作用提供舞台,使每名党员“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实现党员职责化管理,营造 “有职党员有实责、无职党员有实职”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制度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有利于群众监督。参加联系群众的党员要向群众通报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情况、“勤廉指数”测评情况、村两委会组成人员和人事变动情况、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等情况。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完善机制

1.参加联系群众的党员要坚持每月一次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通过进户走访、邀约座谈、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联系群众,按照“急事先办、特事急办、大事报办”原则,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并及时向党员联系群众领导小组汇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和社情民意动态信息。

2.党员联系群众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要及时处理联系群众党员报告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并认真记录“社情民意登记表”。

3.每个季度向村民代表通报“社情民意”调处情况,确保辖区内纪检监察信访“零”越访。

(四)加强监督

为了防止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形同虚设,必须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监督管理。

1.要实行目标管理。要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责任制,明确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职责。要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不同的服务职责,分别制定并细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建立服务台帐,对服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工作之前有调查摸底,工作之中有调查研究,工作之后有信息反馈,真实记录党员履行服务职责的情况。

2.要健全考评体系。要实行分级述职制度,采取每半年党员向党组织,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分层述职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要建立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要把每个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在党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记入党员干部个人档案,党员要对照评议意见及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认真整改。

3.要完善激励举措。大力推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身边的典型激励党员,引导党员。每年“七·一”期间,对联系和服务群众好、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予以表彰,并在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营造良好的导向,激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

三、活动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在具体工作中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些好的典型: 6月份村民王友根来村里反映他承包的鱼塘被稻田的排水污染致鱼类死亡,村书记黄耀清立即联系市渔政监督大队,经现场查看后与稻田承包者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作出了相应的赔偿。

因新泾水闸常年为抗洪排涝开闸放水,造成新海村十九、二十组农户住宅紧靠岸边的护坡塌方严重。护坡塌方位臵距离农户最近处只有2米多,对过往行人及车辆行驶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在去年8月份由村提出申请,报上级水利部门审批,12月份开始实施护坡加固工程,长度600米,至今年2月底工程已全部完工,得到了百姓一致好评。

渔民和冲件厂的矛盾,15、16、17、18组与扬子江工程关于噪音污染的矛盾,都由党员干部带头去走访调解。

去年全年服务村民婚丧嫁娶23户,给他们提供了卫生知识的宣传并进行了现场的培训,保证了流水席的卫生质量。

去年全年修建桥梁2座,修建水泥路5500平方米,组织13、19、23组村民流转土地106亩。

新建了60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老年人休闲有去处、活动有场所。

在流感易发季节,组织党员宣传常见病的预防常识,累计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走访居民1000余户,详细了解了居民的身体状况。

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百姓家中,极大地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在农村基层的堡垒作用深入人心。

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的作用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党员干部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想和行动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挥党员主体作用,首先要以学习教育引领党员牢固树立“舍我其谁”的主体意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体系、党章和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意义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

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而切实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努力提升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响应中央号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忠诚、对同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切实深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要立足岗位实际,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时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切实履行党员义务,认真参与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和帮助同志,共同维护好党的光辉形象。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二是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三是有的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够到位。

在今后工作中我村将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制定对策和措施,本着“抓小防大、抓早防晚”的原则,目标是注重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深入基层狠抓信访排查、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信访事件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之中,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企业的和谐稳定。企业工会作为企业中的群众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更应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把工会工作融入到企业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下面简单的谈谈工会组织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应怎样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强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为创建和谐企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自身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和谐。创建和谐企业是把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关键的因素在于人,人自身的和谐是基础、是保证。只要企业里的每名职工能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性的去处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那么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企业就将成为现实。这就要求在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努力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的创建中,把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文化素质作为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特色,充分利用职工之家、局域网等阵地,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坚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影响和教育职工,积极开展以增强职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是工会组织在提高职工素质、构建和谐企业中所应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只有把职工的理念、思想通过一系列先进文化活动的开展,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树立了“与企业同命运、共甘苦、同发展”的人生价值观,使每名职工的自身和谐达到较高的程度,企业的和谐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与保证。

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搭建展现职工才华的和谐舞台

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是工会创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要以群众性技术创新为载体,以岗位比武、技能大赛为平台,倡导职工提一项新建议,创一项新成果,促使更多职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从而既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又推动职工尽快成才。

(一)、坚持有效的工作格局。工会要始终把实施技术创新活动贯穿于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要负责,工会组织实施、职工全员参与,多方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服务全局的创新发展。工会要始终贯彻“安全是基础,服务是根本,效益是目标,管理是宗旨,改革是动力”的工作方针,把技术创新活动作为增强广大员工学习和创新意识的交流平台。做到主题明确,形式多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坚持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考评、推优、奖励宣传的长效机制。建立竞赛考评机制,注重抓日常工作和总结评比,推广经验,形成成果;做好推优机制,注重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培养标兵、技术能手。同时,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和谐氛围。

三、情系职工,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创建企业和谐良好氛围。

关心职工冷暖,努力解决职工生活方面问题,特别是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是实现企业安定的需要,是深化改革、确保稳定和谐的需要。工会组织要在维权机制、工会建设、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方面下功夫的同时,更要为企业和职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构筑起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新机制。做到走访慰问到位、补助发放到位、生活安排到位,并做到逢节、假日慰问困难职工、慰问生产一线职工。工会组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真正急职工所忧,想职工所虑,解职工所难,谋职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

(二)、把建设“和谐职工之家”、“和谐职工小家”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摇篮。工会要以“和谐”为目标,深入开展建家活动,坚持以建家凝心、以建家聚力,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建家活动中,要把“建家就是建企业,建家就是建队伍”的理念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从而使建家工作真正做到贴近一线,内容丰富。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6

如何发挥组织和骨干作用

一、内容提要

在我院举办的第四期干部培训班课程期间,校团委黄平书记对于学生干部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有关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深有感触,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二、关键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精神文明包括的内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提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精神领导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精神文明与之相适应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高低程度,直接反映着她的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等一系列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国内精神文明水平。同样,校园精神文明程度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学生素质,校园生活水平以及相关的等等内容。

校园精神文明是一种精神文化和精神环境,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不仅是开展简单的活动,更是为了培养在校的具备道德、理想、文化、纪律的人才,充当校内與论导向,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品味。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校园环境,这里所讲的环境重点指校内的环境卫生,只有在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中,人们的身心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2、校容校貌:即学校独有的特点;

3、校园秩序:包括校园管理,校园文明,学生生活等方面,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公益活动,加强校园人文、自然活动管理;

4、校园学习环境:校园内科研工作成果,校内设施设备;

5、校园个体行为:同学们自身的言行,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使用普通话,注意细节的行为;

6、校园生活环境;

7、校园文化:长期以来在校园中形成的学习风气;

8、校风学风;

9、道德风尚:师生行为标准;

学生干部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肩负着重要任务,应尽量做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充分发挥我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领广大同学一齐主动自觉的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也包含爱国校园精神的建设,针对近期各地发起的“爱我中华,抵制日货”示威游行活动,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信每个中华儿女都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这种爱即爱国精神,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讲,更是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侵略者在给我们留下深痛的侵华记忆后,矢口否认侵华事实,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我们怒火中烧。对!一定要给予回击,但是——我们该怎样回击:是以暴力来解决问题吗?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我们不可以向野蛮的“小日本”一样,我们不应使用激烈的手段,我们应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提高我们的经济科技水平,静待时机。中国有句古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为学生干部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不要盲目参与,应切实维护校园的稳定。

校园精神文明的另一个现象是校园恋爱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持怎样的态度?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们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以各种理由不去 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失恋是在心理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而痛苦时而高兴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针对恋爱对大学生的心理危害有以下几条对策: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與论引导。

3、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

4、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早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生活、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

5、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渠道。

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培根说:“一切正直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住了这种软弱的感情。”我们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应主动自觉地加大自身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切实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加强行为管理,使用强制手段立争消灭校园不良行为。整治卫生死角,对于那些常年无人打扫管理的卫生死角,组织人员清理,为大家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举办各类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的文化品味和内涵。切实加 强学生干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干部班子成员,抓好“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学习有检查,学习有交流。抓好作风建设,以身作则,学生干部与同学保持密切关系。抓好组织建设,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开展丰富多彩,育教娱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注意“点、线、面”的紧密结合。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校广播台、校报、校刊、校网站以及百米长廊等,加大與论宣传阵地的导向作用。坚持互助、自主、以人为本的理念、紧贴学生脉博,为社会服务。学生干部应具备责任意识与责任感,滥竽充数不可行,有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不可斤斤计较,要做实事,少指挥多带头,有带头意识,做好榜样,起到先锋作用。

作为院学生会中的一员,虽然我们已取得很多成就,但我深切感到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与缺点,为了加强学生会干部素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就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2、加大学生会管理力度,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大学生会制度执行力度,严肃会议纪律。

4、制定并逐步完善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干部升降级制度,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广泛收集,征求同学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好服务工作。

6、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7、加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

一所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层次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校内学生精神品味及内在文化程度的高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学生干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动员广大同学一齐参与到其中来,为了我们共同 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了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学生干部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榜样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及精神内涵,以正确及高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成为新时期具有奉献精神的真正合格的大学生人才。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7

1 发挥“调节器”的作用, 依法维护权益, 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 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首要任务。工会要把推动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落实劳动权益保护。要站在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和谐发展的高度, 积极与行政部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签订《集体合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等, 促使劳动关系矛盾双方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共同保持和谐劳动关系, 从而达到劳动关系双方双赢和谐发展。该公司按照《合同法》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签订率达100%。依法足额为职工办理“五险一金”, 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制度等。

维护职工“四权”, 落实民主管理。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厂务公开等制度建设上, 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得到较好的落实。

发挥调解作用, 和谐劳动关系。要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关系三级预警网络, 制定《劳动争议调解暂行规定》, 积极参与处理各种劳动纠纷, 及时、妥善的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共同利益的关系。消除误解, 化解矛盾, 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促进企业和谐。

维护职工权益, 促进企业发展。要始终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原则, 一方面动员、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 积极投入企业建设, 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又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2 发挥“传感器”的作用, 加强劳动保护, 推进和谐环境关系的构建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第一要务, 是职工的最大福利。要自始至终把维护好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 坚持依法履行工会劳动保护职责, 关心职工劳动卫生条件的改善, 解决影响职工健康的安全问题, 致力于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开展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和的规章制度、电教片, 不断地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

开展隐患排查, 确保安全生产。通过开展“安康杯”竞赛、创无违章企业、百问百查等活动, 组织职工坚持不懈地开展隐患排查、危险辩识、风险评估工作, 做到安全关口前移, 努力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有效保护职工劳动安全。认真落实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安全监督网络体系, 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安全巡视, 督促生产设备和现场环境整治, 监测生产场所的粉尘、噪音、温度, 积极向行政反映职工对劳动卫生工作的意愿和要求,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认真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组织生产人员、特殊工种人员进行职业病体检, 组织职工开展健康体检、妇科检查,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以更有效地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

3 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凝心聚力, 推进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要求。要以尊重、爱护、理解、关怀职工为前提, 建立健全关爱员工的长效机制, 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归属感,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形成良好企业风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坚持不懈地开展主人翁、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创建学习型工会、争做知识型员工。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深化“四个通道”人才培养机制, 以提升职工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素质为重点, 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比武, 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激发职工的学习、劳动、创造能力, 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 广泛开展“安康杯”劳动技能竞赛, 进一步掀起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不断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 建立劳模和青年创新工作室, 组织QC、职工技术创新活动。

做好“三种人”, 实施关爱工程。工会干部坚持做到“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 大力实施关爱工程, 为一线员工配备急救药箱和常用药品, 为职工生日送祝福, 结婚送礼仪鲜花, 重大节假日和安全百日等慰问生产班组;关心生病和困难员工, 建立特困职工动态档案、信息网络。坚持开展职工互助互济、“爱心一日捐”活动, 帮助职工申请互助金、子女上大学“金秋助学”金, 开展五必访, 让广大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爱。

弘扬优秀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文化落地。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牢固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 引导职工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提升职工文明素养, 形成良好企业风气;广泛开展鲜活生动、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 推动企业文化落地。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 让“轻松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一整天、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助力职工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创造, 实现职工体面劳动。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职工热心社会公益, 积极主动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奉献社会。不断拓展社会公益活动参与面, 组织职工参加“爱心”统一行动日、义务献血、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社区共建、结对济困以及向灾区献爱心等活动, 既在地方树立了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 又进—步改善企业内环境, 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总之, 各级工会组织要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面向职工、深入一线, 创先争优, 以较高的自身素养和工作水平, 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向纵深发展, 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工会组织如何发挥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有效作用进行探讨, 即发挥好“调节器、传感器、助推器”的作用。

关键词:发挥,工会,创建和谐企业,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连杰.浅谈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J].城市公共交通, 2012 (9) .

[2]高济昌.浅淡如何发挥工会组织作用[J].中国林业企业, 2004 (1) .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

一、充分认识文化馆的工作职能

文化馆是我国的公共文化设施,而文化馆作为文化工作的载体,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文化馆的一切工作和文化活动都是一种国家行为。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应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真理和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普及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证明,文化馆已经成为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机构,是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辅导站,是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阵地,是发展城乡先进文化的主力军,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窗口。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文化馆的这些职能,我们才能把文化馆的作用发挥到更好,才能知道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如何去做。

二、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们这是文化馆的性质所赋予文化馆的重要职能。因此,文化馆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把职能服务延伸到基层,开展主题先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要用先进的文化给人民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要以繁荣和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努力开创文化馆共作的新局面,从而发挥文化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努力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文化馆的所有职能都要靠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实现,文化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文化馆各种职能能否很好的体现。因此,文化馆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着眼于自身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岗位目标管理、专业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具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工作队伍。随着文化体质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文化馆工作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倡宏观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业务培训、强化业务技能,提高文化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如参加舞蹈培训班、音乐培训班,聆听音乐知识讲座,参加书画培训,参加作家班学习,是我们的干部都有一技之长,都有发展意识和创新观念,对文化活动不仅有组织能力,而且还要一定的指导能力。但由于群众文化门类较多,基层文化馆的业务干部配备也不见得十分齐全,且每个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一专多能”,即在精通一门专业的同时,力争懂得其他的专业知识。有了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文化馆的工作职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才能起到服务群众的作用,各项文化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四、积极发挥文化的阵地作用

文化馆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性质和地位决定了他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阵地作用,并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大众创作、全民参与、人人享受”的宗旨。同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以乡镇文化站位根据地,以村级文化大院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坚持“三贴近”要求,为不同文化需求的社会群体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群众文化教育、文化学习、文化娱乐、文化信息得到蓬勃发展,真正实现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等“十有”文化娱乐活动,把文化馆办成人民群众向往与喜爱的场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五、全面发挥文化馆的辅导功能

群众文化是人民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放的社会性文化,为了使其丰富多彩、提高质量,并具有正确的方向性,作为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文化馆对其进行辅导和指导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义不容辞的。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工作涉及到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是文化馆功能的完整体现,也是走活一个区域群众文化活动一盘棋的关键。因此,文化馆要坚持面向城乡、深入基层,要花主要人力和财力,定期或不定期开设辅导班,举办艺术交流研究会,开展各项文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比赛,组织农民文艺演出、开展大型节庆活动的文艺汇演、送文化下乡、举行歌咏比赛等,并常年保持与广大群众文化组织及文化活动骨干的联系,在工作和生活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举办,把我们的辅导工作全面展开,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在辅导的对象上,要既抓群体又抓个体;既抓集中活动,又抓分散和个体活动,使人们群众确实感觉到文化馆是基层文化活动的知心朋友,是他们业务技术上的依靠。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篇9

摘要:简述了在新时期加强工会建设在和谐企业中的任务,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会建设;和谐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126-01

慈溪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员工始终以做一个“敢于负责,永不言弃”的建管人要求自己,企业更是秉承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管工作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积极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中,更是积极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任务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向劳动力市场化的过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而工会能否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关系的和谐要以“劳动者与资本”之间的利益均衡和权利义务的充分实现为前提;劳动者权利的实现和利益均衡要以工会这种合法的正式组织作为其坚强的后盾。

在初次分配中,四个基本的生产要素的贡献量怎么衡量和确定,由谁来制约和平衡企业的劳动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劳资自治规则,理所当然并且也只能是作为集体劳权代表者的工会。可以说,公平合理的劳动力价格,要依靠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为神圣职责”的工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代表者协商公决。这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而工会在这个制度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颁布实施,在立法上明确保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在具体条款中强化工会在劳动力定价中的权利,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价格即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显然,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加重了对工会制约平衡劳动关系,开展集体协商的责任要求。然而,我国企业工会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资强老弱”这种不和谐的劳动关系表现得就更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创造条件,使工会能通过博弈行为达到劳资平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工会承担对劳动者应负的维权职责。

二、如何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一)加强政治学习、狠抓业务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的自身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项目管理这一中心工作,开展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结合工会

工作,紧密联系实际,探索工会工作新思路。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爱局如家、爱岗敬业,将思想统一到各项工作目标上来。

2.大力表彰和宣传先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为了使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全公司开展向劳模、业务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学习的活动,工会通过演讲比赛、开会传达等形式,号召全公司职工向先进人物学习,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激励了身边人,积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的正面形象。

3.注重员工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树立先进典型,构建和谐企业,推出创建“职工小家”活动,积极申报 “文明之星”、“巾帼示范岗”等。

(二)增强民主意识,维护员工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献身于建设项目管理事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1.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把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发展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

2.积极营造维权的氛围,一方面加强员工对《劳动法》、《工会法》等一些与职工权益有关的法规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认真、积极地拓宽维权渠道,使全公司员工能切实感觉到工会维权职能的重要性。工会在组织职工努力发展建设项

目管理业务同时,还针对广大职工关心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积极配合公司行政,为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3.围绕全公司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员工多提可操作性强,有价值、有效益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积极采纳职工建议。认真细致地做好合理化建议的征集整理和研究评审工作,对被采纳的建议应根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所有提出建议的员工应给予鼓励,保护大家关心企业的积极性。

4.局工会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企业重大改革方案和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措施交由职代会讨论,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每年一次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要把职代会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依法落实职化会各项职权,不断扩大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作用,提高职代会的实效。

(三)深入创建“职工小家”,为广大员工营造一个温馨的企业家园,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1.继续办好“职工小家”。我们根据员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经常性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利用活动室、图书室等现有活动条件,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节日有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

2.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主动配合、支持主管单位慈溪市公建中心的各项工作,采用“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进员工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充分展示公司职工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3.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增进员工之间的友情通过交流,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获取同行宝贵的工作思路与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上一篇:科学仪器工作总结下一篇:武术操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