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日本和服的研究看待日本文化

2024-08-18

通过对日本和服的研究看待日本文化(精选2篇)

通过对日本和服的研究看待日本文化 篇1

摘要: 提起日本、日本文化,绝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身着华丽和服的美丽日本女人优雅的身影。要深入理解和服的魅力,须从和服的演变、和服的种类、适宜场合,以及和服折射出的日本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 和服的演变;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家纹; 日本文化

“和服”指的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因为大多数日本人都属于大和民族,又因为日本文化中有很深的“和”观念,因此被命名为和服,它与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单介绍和服的演变、种类、家纹,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一、和服的演变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 3 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 “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应神天皇时代,推古天皇模仿隋唐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奈良时代,唐王赠与来中国的遣唐使大量朝服。由于都是贵族服饰,非常精美、华丽,深受日本人的欢迎,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饰。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1923 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日本妇女因穿和服行动不便在地震中招受不幸,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他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身着传统和服的人随处可见。

二、和服的种类以及适宜穿着的场合

和服的种类繁多,基本分为便服和礼服两种。男式和服款式较少,颜色单调,多以深色为主。女式和服款式多样,色彩艳丽,穿戴烦琐,需别人帮忙完成。此外,根据参加的场合不同,和服的颜色,样式等也有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浴衣: 是棉质材料的简化版和服,它是安土桃山时代浴后流行穿着的“汤帷子”。由于轻便凉快,很适合浴后、室内、夏季炎热时作为休闲服饰穿着,很受平民的喜爱,因此演变成现在的“浴衣”。

留袖和服: 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女性礼服。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者一个花纹,下摆有图案,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的,叫“色留袖”,又称“访问和服”,没有已婚和未婚之分。

主要是女性在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晚会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振袖和服: 又称长袖礼服,根据袖的长短,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振袖,通常是未婚女性所穿,但由于此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现在已婚妇女穿中振袖和服的也越来越多。

主要是女性在参加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晚会、访友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花嫁衣裳( 婚服) : 是结婚时穿的礼服。日本的婚礼形式分为传统的神前婚礼和西洋婚礼,花嫁衣裳是神前婚礼穿着的礼服,也是和服中最为华丽的服饰,色调以红白为主。

男式和服: 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服,除了黑色以外,其他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作为简单礼服随意搭配。

三、和服上的图案反映出的.家纹文化

家徽在日语中称为“家纹”。它是日本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图案化徽号,是家族的标志。家纹最早出现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及家世,从当时流行的花、鸟、鱼、虫、孔雀、蝴蝶、牡丹、唐草、团扇、乌龟等图案中挑选自己喜爱的图案,装饰在自家的车、家具、服装上。之后由于某一家族反复使用固定的图案,久而久之该种图案成为了该家族的标志即家纹。

日本家纹种类繁多,多数选材于自然现象、动物、植物、文字、花纹等。如银杏、松、竹、柏、日、月、云、霞、凤凰、鹿、鹤、雁、雀、水、百、万、山、川、林等比较温和典雅的图案,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和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用于最正式的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礼服,一般( 除了黑色) 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 一纹用于最简单的和服。

日本家纹就如同中国的家谱象征着家世。同时,家纹作为“社会统一的主要力量”的家族意识的一种强化手段,对家族成员具有约束作用。因为一般家族成员要佩戴自家家徽,通过有家徽的衣服或使用绘有家徽的什物便可知对方的家族。因此家族成员为避免因个人行为不端而玷污家族的名誉,处处特别小心谨慎,遵守家规。由此可见,日本是一个家族意识很强的民族。

四、从和服中解析出的日本文化

( 一) 从和服的演变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改造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公元 8 世纪,中国的唐装传入日本,日本天皇下诏宣布,全国人民的服饰都要以唐朝的样式加工,并把当时的和服称为“唐花”、“唐草”、“唐锦”等,然后根据自己民族的喜好,在和服上刺绣植物、自然物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又如: 日本根据中国的汉子创造了日本假名,根据法语、英语等创造了外来语―――片假名,经过改造成为自己的语言。

( 三) 从和服的外观、结构可以看出日本人内敛、矜持、

含蓄的性格特征

和服的穿法比较复杂,不同的和服有不同的穿法,同时

还要注意腰带的形式、特征、质地和性能,以及附件物品的搭配,层层叠叠要穿上好多件,然后从头到脚配上装饰品陪衬,在走路时,步幅要小而平稳,衣袖不能晃动,要轻轻摆动,在坐车时,把包和其他物品放在座位上,然后坐时要坐座位的一半,腰要挺直,微微前倾,脚尖着地,不能让腰带接触椅背,以免变形,在下车时,要确认衣服的整齐后下车。处处体现一种束缚的感觉,正好与日本人性格中的内敛、含蓄、矜持相呼应。

以上就和服的演变、和服的种类及适宜场合、和服的家纹文化以及从和服折射出的日本文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和服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晋茶,范云霞.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

[2]张华.和服―――日本文化的农缩[J]科技信息: 高校讲台,,( 34) : 197.

通过对日本和服的研究看待日本文化 篇2

关键词:唐代服饰,日本和服,影响,启示

一、唐代妇女服饰与日本和服的起源

唐朝世风开放, 域外少数民族的风气也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妇女所受束缚也比较少, 在这特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 唐代妇女服饰, 以其款式多样性, 色调的艳丽, 装饰手法的创新性, 风格的典雅华美, 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 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 故取其名, 在日语中, 它同时又叫做“着物”。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 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 式样美观, 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 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奈良时代, 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 受到唐王的接见, 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 在日本大受欢迎, 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 天皇下令, 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二、唐代妇女服饰对日本和服的影响

在《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 中穿一洞, 头贯其中, 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大和时代, 倭王曾派遣使节前往中国, 带回了大批的汉织, 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 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 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 中国唐代女装传入日本, 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也很有趣, 如“唐草”“唐花”“唐锦”等无不体现着唐代女装对日本和服的影响。

(一) 唐代妇女服饰对日本和服服饰图案的影响

唐时代的服饰纹样大部分都以花卉为主, 或是把花卉作为陪衬, 图案或规范工整或连续对称, 部分形象是趋于写实的。在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 从色泽和形状上都更加艳丽优美: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花团锦簇, 花鸟服饰图案与边饰图案也争妍斗盛。日本和服得服饰纹样的原型也大多来自自然界的花鸟风月或生活中的各种器具, 大概包括以下四大类:植物纹样:梅、菊、樱、藤;动物纹样:龙、凤、蝶、鱼、鸟;器物纹样:扇子、茶道具;几何纹样:龟甲、麻叶、网眼。

(二) 唐代妇女服饰的宽衣博袖对日本和服的影响

先前奈良时期的服饰, 传承了唐衣的宽袍大袖, 孟浩然的《春情》诗:“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在《簪花仕女图》中, 仕女的服饰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穿着。日本和服的衣袖就受到了当时中国的影响, 采取宽博的袖型状态。“宽”的容量是比较大的, 同时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 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服饰越宽那么人的躯体就越抽象, 这样不仅仅隐藏了具体的躯体, 也隐藏了人的性格。和服适合于不同体态的人穿着,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正日本人在体形上的不足。

(三) 唐代妇女服饰衣领对日本和服的影响

从唐代妇女服饰的衣领上来看, 也从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当时思想的开放, 当时出现了一种领子叫做“坦领”, 里面不穿内衣, 坦胸脯于外,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保守装扮。受到唐朝服装影响的日本和服的领口采用凹陷的设计手法, 为的是显露脖颈的修长、细嫩的肌肤, 现如今歌舞伎的服装以及振袖依然保留了这样的风格。这同时也牵涉到了日本人的独特审美观。

(四) 唐代妇女面妆对日本妆容的影响

唐代女性的面妆也是达到了一个空前华丽的状态。她的绝美、无拘束超越了唐以前任何时代。点面靥、抹胭脂、描斜红、涂唇脂、画黛眉、贴花钿等诸多方法。当时施面的铅粉色泽洁白细腻, 施于面、颈、胸等部位。眉毛的画法更是比较奇特新颖, 她们将天生的淡眉拔掉, 刮净额毛, 再用颜料画出黛眉, 眉的种类也比较繁多。同时唐代女子也酷爱点唇, 用朱砂混合动物脂膏制成唇脂, 为自己化妆成樱桃小口, 这也便是当时面妆的一个审美标准。唐代的妆面风格直接在日本流传开来, 受到了广泛的追捧, 现如今, 从传统的艺能歌舞伎以及日式传统婚礼上新娘的妆容形象中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 粉面, 阔眉, 小朱唇, 面厣、斜红, 都与唐代女子面妆极为相似。也不失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感。

(五) 唐代妇女发式对日本女性发式的影响

在唐代妇女十分重视对头部的装饰, 发式和发髻式样的变化多端, 以梳髻为主, 或挽于头顶, 或结于脑后, 形制十分俏丽。初唐时发髻简单低平, 盛唐以后高髻流行, 髻式纷繁多样。发上饰品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 有簪、钗、步摇、胜、铀、花等, 工艺极其精美。簪钗常成对使用, 用时横插、倒插或斜插。唐中后期妇女中还盛行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很是精巧别致。日本古典女性长发梳理与唐朝的发式形状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又不同于唐代女性对发的处理, 她们倾向于使长发与装饰溶为一体。如同在大自然中, 树木的枝干, 树枝垂挂如同梳理的长发。现在日本传统的女子发式, 则是学自唐式发型的一种, 造型样式层出不穷, 以梳髻为主, 头饰多以花为主。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 历史的发展, 两国的服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两个国家的服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诸多相似的情况下, 但由于历史背景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还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唐代女子服饰, 不仅为当时的唐文化增添了很多光彩, 并对后世历代妇女的服饰生活与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民族虽然对国际流行的西洋服饰比较青睐, 但本民族的传统和服也穿戴至今。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服饰流行趋势, 在过去传统装饰的基础上, 还应该不断在色彩造型、用料、缝纫等方面通过新的观念加以发展变化和美化服装, 使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更趋完善。当今世界正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阶段, 这种发展也涉及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服饰的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注重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并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岩.《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辽宁丝绸.2006年, 第3期.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3]范强.《论唐代女子的面妆及发式》.《装饰》.2005年03期.

[4]晏新志.《大唐文明之花唐代妇女服饰文化》.《文博》.2004年01期.

[5]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上一篇:天堂的亲人作文下一篇:计划行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