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4-09-13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共15篇)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进入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

刻苦钻研,取得较好的成绩。

渊博的知识,敬业爱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要想在课堂上从容面对求知

欲望越来越强的中学生,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博览群书,加强知识储备,才能给中学生更多的有源之水,同时老师对学生还要有一颗”关爱”之心,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友好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师而信师.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倾注入教育、教学中,学生必定会受到这种高尚精神的感染,对你所教的学科必然产生深厚的兴趣。老师的爱“投射”到学生身上,会唤起相应的情感,使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信赖感,把对老师的尊重转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对于他的教导也乐于听从。反之,如果学生对老师有所不满,就会从心底产生一种厌恶、烦躁情绪,就会压抑学生对老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见,老师对学生有良好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加强教学关系,增强课堂艺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条件。传统的教学过程是

老师当“主角”,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当“观众”看得筋疲力尽,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无法把老师那看似十分“高明”的解题方法学到手,枯燥的教学气氛就会 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情绪。因此要增强课堂情趣、创造性地运用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痛苦,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

运用激励机制,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对于特定年龄段中学生,这种需求表现更为强烈。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怀有成功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从心里上得到满足,就会强烈、持久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握规律,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来改革教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2

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 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 并进行探索创造,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 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 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结合我从教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新颖的引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引入的好坏, 直接影响学生对整堂课的注意、情感、意志、思维等心理状态。好的引入, 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带领他们一步步探索新的知识,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引入方法。例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时, 我运用了多媒体, 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讲了一个童话故事:一天, 一只大猴子带着30个小猴子去山上摘了100个桃子。大猴子说:“这里有100个桃子, 你们每人分3个, 剩下的1个就给我吧。”大猴子怕小猴们不相信, 还列出一个算式:100÷30=3……1旁边的鹦鹉听了, 开始哈哈大笑, 还说大猴子不老实, 专骗小猴子。这时, 大猴子满脸通红, 但小猴子们却莫名其妙, 因为它们不管怎样计算, 得出的结果都和大猴子一样。童话故事讲完后, 老师问:“同学们, 你们觉得鹦鹉说得对吗?大猴子真的骗小猴子了吗?”学生们大多数都认为鹦鹉说得对, 大猴子真的骗了小猴子。“那你们为什么说大猴子骗了小猴子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通过学习, 学生们找出了大猴子的手段, 大家觉得这节课很有趣。

二、加强直观教学, 重视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一) 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 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等各种手段, “直观”具有看得见, 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 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 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 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 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 都能有条有理地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 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 兴趣也很高, 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最后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做了完整的叙述, 在此基础上老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二) 重视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学法的使用, 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只有教师的演示, 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 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 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 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 让学生拿纸动手做图形。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不仅理解了什么是圆柱体?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知道了它们的特点,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进行操作和答问中, 明确思维方式, 印象深刻, 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三、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 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 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 抓住本质, 发现规律, 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 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 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将抽象化为具体, 使难题迎刃而解。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 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 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 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 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 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兴趣: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培养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发地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课改下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首先,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长短比较方法;在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每个学生在去商店的时候,当遇到打八折和买100送30的情况时,可让他们学习自己动脑,如何买才会更经济、更划算。又比如,校运动会将至,请学生根据甲、乙两人的运动成绩相近的跳高运动员,近期内的十次训练纪录,选出一名选手参加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立体图形时,这一节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比如生活中的剪纸,实际上就包含着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篇4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的确如此,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学生最后的老师。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是改进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后天环境熏陶、学生的独特的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培养学生乐学的前提,乐学是掌握知识的基础。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独特的魅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课前要根据每课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法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如《金色的鱼钩》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小小的长满红锈的鱼钩,但它却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师通过深情的讲述,巧设悬念,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故事内容,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营造气氛,诱发兴趣

新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的融洽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冷若冰霜,面无表情,学生可能就会规规矩矩,表现得唯唯诺诺,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学生思维也不会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很压抑,觉得上这门课索然无味,相反,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对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只有在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们的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敏捷,创新潜能才能被诱发。

三、感情朗读,培养兴趣。

有感情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朗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能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熟能生巧,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朗读还能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朗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头脑中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会有所思有所感,大多数时候还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世界会更丰富,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课堂提问,启发兴趣。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教学形式之一。恰当的课堂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

此外,我觉得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博学多识、口若悬河、性格开朗、幽默风趣,一举手一投足颇具个性,必能得到学生赞赏,学生一旦喜欢上某个老师,也必定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代的学科,所谓爱屋及屋吗?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悟 篇5

北马路小学教师

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此将我在日常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思考和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或许可以互进共勉。

首先我想以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开始交流。“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教学的艺术关键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名言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思考、实践。我总认为一个老师即使很有学识很有责任心,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不喜欢上你的课,那无疑是个失败的老师,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与学的关键。其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多少年来教育教学中的老要求老口号了,但真正用心去做的老师不很多,能做出成效的老师就更少了。做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件事确实需要我们潜心去研究,耐心去实践,静心去反思。

不只是学习,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基础,感兴趣的事就会很认真、很投入的去做,相反不感兴趣的事就会应付、消极对待,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的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探求事物结果的重要动机”。对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只有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思维和想象,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感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两个方面(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一、直接兴趣

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来自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如果以充沛的感情,民主的作风,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具体要从如下四方面努力去做:

1、认真备课,以极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你的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都有体会,当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课上教师一定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师语言严谨,课堂调空能力强,感受到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教的轻松、带劲儿。如果一节课准备的不够充分甚至毫无准备,课上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无层次、语言啰嗦不流畅等现象,此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从此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新颖性,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第一学段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图片、多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多给与观察、表述等机会,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第二学段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动手操作,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想做的更好要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

3、利用教具、多媒体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它可以将数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学期听了二年级的 “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运用课件先出示蝴蝶、汽车等重合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共有的性质,通过讨论,得出都能沿一条边对折后两边重合,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后,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又利用多媒体给出一些数、字母、人体、物体等让学生自己去判断,通过动画重合展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教学效果良好。

多媒体是好,但并不是可以代替所有的教具,有很多时侯需要直观教具进行演示。例如:六年级数学认识圆柱、圆锥时,为了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新教材新增了在一根木棍上沾一张长方形纸旋转,沾一张三角形纸,让学生感受旋转中的几何形体,这一问题的教学用教具演示便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另外多媒体使用还要注意实效性,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表扬、鼓励与赏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有同感,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关注,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表扬也许会让学生铭记一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尽可能多样化、有针对性,如“做得不错”“你的方法很好,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头脑很聪明”“你进步多了”等语言经常应用,无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间接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都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还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我体会到的还有两个方面:

1、良好的师德形象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注重师德的教师很受学生的尊重,学生尊重你对你的课就会感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当然教师的穿着要高雅大方。教师在讲台上的形象也是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提供引导作用。可见教师应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登上讲台,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优秀素质、积极进取精神、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节课中教师都应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这必将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看到学生用敬佩、享受、快乐的眼神审视着老师,证明我们的课堂已经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感情迁移的问题还真不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学生更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在学习疲惫时能及时调剂一下,让学生得到短时间的放松,同时可减少数学课的枯燥味。

(2)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尤其是课上回答问题出错时,一定不要太多责怪,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体面的坐下,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你是他的知己.学生才敢于在你面前出错,愿意向你倾诉.(3)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一个有尊严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努力的,教师管理起来也是省力的。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在老师面前总有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所以教师经常有意和这些学生善意的说一两句话或笑一笑,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其实很关注他,从而会产生学习兴趣。(4)不挤占学生的其它课程,尤其是音、体、美课,学生期待在这些课上释放自己。不占用学生下课休息时间,这是学生最反感老师的地方。学生怕占课、怕拖堂的心理我们也经历过。不挤占课、不拖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抓好课堂40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如果我们能从以上这些方面用心去想、细心去做,回报我们的一定是师生和谐的课堂。

一堂好课,表现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最后以俄国托儿斯泰的一句名言结束和大家的交流,“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

敖 霞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语文, 作为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力的基础性人文学科, 必须构建成一个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开放, 才能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空间, 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作为教师, 此时就要解放思想, 打破现有教本材料的束缚, 对教材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甚至进行课程整合, 注意学科渗透。其中, 最有效的是有目的有选择地鼓励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如《意林》《思维与智慧》《语文学习报》《满分作文》《中学生阅读》等刊物中的精品美文、精彩篇章,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无限愉悦。

兴趣, 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 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善于抓住时机,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实现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的大转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味语文学科的亮点、美点, 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以“乐”助教, 把美引进课堂, 激起师生共同享受美的情感涟漪, 享受到美与知识融洽的美好体验。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 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动人美景, 结合诵读文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的语言美。通过这一形象化的审美教育形式, 弥补了语文课作为工具学科枯燥性的一面, 化抽象枯燥为生动形象,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注意突破课堂有限的空间束缚, 将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 让学生犹如一群群蜜蜂飞进大自然采集丰富的花粉。力求把体验社会生活、课外阅读实践等活动营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采用讲故事、辩论、演讲、情景表演等形式, 发展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培养其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 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同时, 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等方面讲究教学艺术, 从各个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学习状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 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 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 我们在教学理念上, 要融入情感, 赏识学生, 实施情感和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

首先,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 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这种真挚的“赏识”, 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学困生, 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甚至实施“倾斜政策”。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 还能引导他们自然地融洽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再次, 适当的表扬胜过严厉的批评。实践证明:不断获得成功, 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 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反之, 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 直至完全丧失。

要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效率, 教师本身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基础, 是知识创新的基石、桥梁和纽带。因而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 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 讲学生听”的教学思路, 采用创新型的和谐语文课堂, 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营造民主平和的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这样学生就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期望值, 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 语文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 是智力的开发者, 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 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于老师的正确引导与有效激发。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爱去激活语文教学这潭碧水, 学生的心中定会荡漾起灿烂的涟漪。我们, 将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的引路人。兴趣, 将成为学生学会学习最好的老师。

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语文, 是我们的母语, 是各学科的基础, 是知识创新的基石、桥梁和纽带。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学好语文尤其重要。本文是对笔者历年来在农村初中教学一线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探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7

关键词: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66-01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当前课改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呢?

一、利用课本剧,讲读文言文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记,把课文所涉及到的作者简介、文章背景、重点词句解释、课文翻译、文章主题等详详细细地讲给学生,之后就是课下记忆、课后过关。学生把课文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气氛较沉闷,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放手让学生去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在讲八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翻译完课文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此篇课文的人物和主题,就让学生自己组织编排课本剧,两天的准备后,表演开始了:

“邹忌”身穿一件质地不错的长风衣,戴一副墨镜,头发用发胶喷得笔挺向上,手持一把纸扇,对着穿衣镜左顾右盼,博得大家一片掌声。当他问妻子和徐公比谁更美时,他的“妻子”非常亲热地为他掸身上的土,并极力夸赞他的美。而他去“妾”处,“妾”正在弹琴(放录音),也在夸赞他的同时温柔地道了一个万福,并和邹忌跳了一支交谊舞,态度极度谦恭。客人则是毕恭毕敬地夸他比徐公美。待徐公来后,他们执手交谈,相互仰慕,侃侃而谈。最后邹忌见了齐威王,大大地夸耀了自己的一身名牌及气质,并由比美的小事谈及国家大事。

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后,颁布了三道命令(英语用词也出现在剧情里),大臣们和百姓提了好多建议,一一受赏。最后,各国使臣来拜访,齐国实现了大治。

表演过程中,同学们是古代和现代结合,中国和外国结合,每个角色演得都很认真,也都很到位,很好的表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表演的语言和动作,不乏夸张幽默搞笑,但也体现出严肃轻松。整个过程既有创意又符合课文原意。

表演完毕,同学们进行评价,对人物形象、表演技巧、角色搭配、演出效果等都做了热烈而精彩的分析,还给剧情以及表演技巧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就在同学们热烈地又增添了学习古文的兴趣,也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二、课前五分钟,讲读古诗词

开始上课时,往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探究问题的兴趣。我就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同学们讲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最好可以和本课有关联。如:一位男同学讲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上讲台就慢条斯理的讲:“话说一日贾岛于驴上得一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时,他想用 ‘推’字,后又欲用‘敲’字,于是在驴上吟哦,时时引手做推敲之势,结果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他绘声绘色地讲述“推敲”这个典故,博得同学们一片掌声。后又范读了全诗,并请下边的同学读,还指导同学们划分节奏以及朗读的语气,最后有板有眼地提问、分析,还为同学们做了课堂小结。由于每天都对学生进行训练,一些不敢上台的敢上来了,说得结巴的说流利了,说得好的更有信心了。并且引起了浓厚的学诗兴趣。这样对学习其他语文知识也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课堂渗透情,学生感悟情

情感教育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具有正常的、充沛的感情,需要教师培养。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他们的情感大都偏激,对人和事有自己的认识且不易改变。于是我在讲课文时,多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并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给学生创造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机会。在课外给学生读一些优美充满感情的小文章。如:在优秀文章欣赏课上,我常常充满感情地为同学们朗读,在读到《一支化了的冰激凌》这篇文章时,可能是情节太感人了,加之我的语调的感染作用,好多女同学都哭了,有的趴在课桌上抽噎不止,好多男同学也红了眼圈。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也是深爱自己,只不过方式不一样而已。并且引导同学们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好处,增强了情感教育。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尝试 篇8

杭州市拱宸中学 孙叶花

一、缘起

开学初,借了吴老师的《俞敏洪创业思维》一书,读后有些感触。一个农民出生的民办教师――俞敏洪,成了一位拥有亿万资产的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主席兼CEO。新东方,在短短的几年间,创造了奇迹。俞敏洪,凭什么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新东方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我很感兴趣。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有些内容让我深受启发。罗列一些:

“新东方要让学员从这里带走一种美好。新东方学员到这里,一半是学英语,一半是听我们侃大山的。人生奋斗苦不苦?苦。光是把英语学好,就让你脱掉一层皮。但是新东方的讲课,幽默、 愉悦,每个老师都寻找每一个机会阐述人生奋斗的含意、价值,让每一个上过新东方课的人不仅觉得能得到最好的英语培训,他还能获取精神的力量。”

“新东方老师以激情、幽默、开朗、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准确把握而著称,这种特色成为新东方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到了新东方你会发现,大学里一年学的东西,我们8节课就全教给你。”

“多年来,我们追求的是以精神激励诱发学生们奋斗,以激情教学唤醒青年们学习、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赋予一代人奋斗的荣耀和做人的尊严。”

“励志的方法,首先就要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亲切,感觉成功唾手可得。”

“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一种豁达。”

我的理解是,“新东方”以他特有的激情、幽默风趣的教学内容及设计、热情开朗的个性点燃了学员的自信,让学员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是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让学员从内心收获了成功。

同样是从事教育的,新东方的老师能让学员获得知识,取得成功;那我们的初中教育是否也能够向新东方一样,让学生获得知识,收获成功呢?我思考。虽然我不够大家的风范,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风趣的言谈举止;但是我有面对学生时的澎湃激情,有不怕挫折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于是这个学期,我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二、实践

翻看我们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其内容大部分是以教育学生为目的,而趣味性往往不足,比如《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理想》等等,许多教材讲的`大都是一些道理,不能从内容上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靠语文教材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做到的。那么要让学生打心理喜欢上课,课堂上就得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课堂在充满“意思”中,达到你要追求的效果。

《绿色蝈蝈》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8课,是一篇纯粹介绍动物的文章。文章从蝈蝈的外形、食性、性情、生活等方面,对蝈蝈作了全面的介绍。任何一位读者阅读后,都会对蝈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又是一篇特点鲜明的文艺性作品,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作者倾注在动物身上的内心情感,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若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这些,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呀!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性文章,如何教出趣味和深意?我开始探求,设计了《绿色蝈蝈》的课堂教学,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一:导入激趣

师: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法布尔,把蝈蝈简直是当作情人一样,对它充满了爱意。那么,同学们觉得哪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对蝈蝈的一往情深呢?

学生偷偷地在笑,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课文中来,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当全国上下都在为国欢庆时,法布尔却在深夜来到浪漫之地――田野,倾听心爱之人的天籁之音,这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深深的爱。

环节二:感知文本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法布尔到底爱上蝈蝈的什么?

生:法布尔爱上蝈蝈迷人的外表。

师:一定是被它外表迷住后才有后来的进一步发展的。那蝈蝈的外表又有多迷人呢?

通过这一问引导学生品味蝈蝈的外表美――身材苗条,轻盈飘逸,色彩动人。

生:法布尔爱上蝈蝈的叫声。

师:蝈蝈的叫声动听吗?

许多学生都是回答动听的,并从文中找到了很多依据。

师追问:蝈蝈的叫声真的动听吗?

有学生犹豫了。说出了不动听的理由――蝈蝈的声音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O@作响。生活中“滑轮的响声”“ 干皱的薄膜的响声”不可能是动听的。

师:“情人眼里出西施”嘛,在我们听来毫无音乐可言的叫声,在法布尔眼里竟然成了歌手、艺术家,这不是爱是什么!

生:法布尔爱上蝈蝈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哪里可以看出?

生:专门向比自己强大的蝉发起挑战。……

师:法布尔喜欢蝈蝈的机智勇敢,我也喜欢,我更喜欢我们同学的机智勇敢,面对强大的困难不退却。特别是男生应该学习蝈蝈的机智勇敢哦。

学生一阵笑。

生:法布尔爱上蝈蝈和睦相处的优点。

师:蝈蝈都要吃同伴的尸体,法布尔怎么还会喜欢呢?

教师补充介绍5前关于苗族人保护苗王尸体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动物或许也有类似的想法。

全体学生都瞪着双眼,听得津津有味。

环节三:深入理解激趣

师:有些昆虫学家质问法布尔,既然你那么爱蝈蝈,那为什么还要把蝈蝈关在笼里呢?这不是让它没自由了吗?你们怎么看?

学生陷入了沉思。

师:法布尔给了有力的回答,“我不像你们,把昆虫开膛破肚,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学生一想,也对。法布尔是把蝈蝈当生命来研究的,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啊。

师:法布尔爱蝈蝈爱到什么程度?

引导学生看课后的补充材料,让学生明白法布尔因为热爱昆虫,在荒石园度过了整整35年。

学生很惊讶,觉得不可思议。

师:有人对他写的《昆虫记》给以高度评价――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它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和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古希腊著名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古罗马著名诗人)”等桂冠。

这样,就能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了。

一堂课在铃声响起时结束了。

学生说:下课啦?

三、反思

这篇课文有人曾上过省级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材设计环环相扣,有细度,又有深度。我拿现成的,再加入了我想要的趣味,上起课来就轻松多了。我在六个班里上过(因带过4个班的课),上完后学生都觉得有意思,有味道,余味无穷。我也上得不亦乐乎(否则就不会连上这么多个班级了)。静下心来想想,可能有这三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1.生活化的设问表述。

平时我们上课都挺一本正经的,包括问题的设计。而《绿色蝈蝈》的问题设计,一改原来的呆板,成了“哪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对蝈蝈的一往情深呢?”“法布尔到底是被蝈蝈的哪点迷住了?”“法布尔对蝈蝈到底爱到了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很生活化,但用在人与动物之间,学生就觉得特别新奇,人对动物怎么会“一往情深”“爱到痴迷”呢?自然引起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2.有趣故事的引入。

前不久,我看了电视里关于“悬棺之谜”的故事介绍,有个苗王为了本族利益牺牲了,而尸体却在敌方手里。苗族人于是想办法偷出尸体并藏了起来的故事。故事很有趣,我把它引入课堂,为我所用,不知是否合适,我只是让学生理解人有保护本种族的思想,动物可能也有。引发学生对动物深沉的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法布尔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

3.适度的深入探讨。

材料简单,只能激起学生一时的兴趣,过不多久,学生就淡忘了。只有让学生获得了一些内在的东西,才能激发学生较为长久的兴趣。法布尔对昆虫的爱,学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当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时,“有些昆虫学家质问法布尔,既然你那么爱蝈蝈,那为什么还要把蝈蝈关在笼里呢?” 学生很快就陷入了思考,我适度的引入了法布尔的辩驳,既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用词进行讨论和斟酌,引起学习的兴趣,更是咀嚼出普通文字背后的不平凡的深意。把学生思维往深入引导,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又更上了一层。

四、后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以上的只是一次粗浅的尝试。要让学生对语文有较为持久的兴趣,我将会拿新东方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探索。以新东方一老师常说的故事为我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认识作结尾:

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此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那么,无论你是狮子或是羚羊,当太阳升起,你要做的,就是奔跑。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麽?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样你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95

一、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语文课是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祖国规范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二是学习祖国的文字,包括读写和运用。所以在语文课中,教师首先要很据教学的需要,突出祖国语言与其他国家的语言的区别。如教师在范读课文或者播放录音带范读时,要理解文本表达的意思,读出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韵味,做到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成为学生模仿的范例。教师安排学生试读时,应先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精神世界,再指导他们读,并且读的形式要多样,不能太单一,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再有,语文生字教学,教师首先应做到亲自示范,自己应练好“三笔字”,包括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这是也是做教师的基本功,课堂上板书应工整美观,一目了然,千万不能写错别字。另外,教师每讲一课,都要查阅字典词典,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决不能含糊,把没有把握解释的字词搞清,避免在课堂上讲错。每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对字词的理解准确无误,他们会从心里产生钦佩之情,产生一种心理定向,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在字词的教学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他们把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标出来,自己通过查阅字典解决,或者通过同桌的帮助解决。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检查预习,可以是小组内,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课后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分别布置练习,做到因材施教。先学后教,当学生遇到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对字词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逐课掌握,逐期提高,词汇量也不断丰富。

二、教学中重视环节设置,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紧扣课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设计预习提纲。如我教《娘子关前》时,我给布置学生的预习提纲是:第一,写出作者和同志们的行军路线;第二,列出课文七个部分的内容提纲,并找出统一全文的中心;第三,查字典给课文中的一些新字、难理解的字注音解释。其次,预习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资料先学、小组讨论、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再次,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目标。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所遇到不曾见过的字、词,用铅笔作出标记,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培养自学能力,等到解决了字词再全体通读全文。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圈点的方法,这虽没有硬性规定,但要求每种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前后一致。如“△”表示重点词语,“——表示精彩的语句,“O”表示重要的景物特征,“一”表示人物名等,主要是为了避免正式评点时符号混乱,要求学生反复运用这些符号,直至熟练掌握,同时教师向学生指出圈点、勾画要整齐醒目。预习的要求是:既要在预习中弄通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字词,也要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完成的一些简单问题。预习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要有统一的要求,还要有区别。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图(文章中心),想象教材中所描绘的情景(情节及内容),留意前后文的关联(照应)及写作技巧(方法)。

第三,教师要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关键,分初读和深入研读。通过初读中学生逐步理解字、词,疏通语句,扫清拦路虎,初步掌握内容,划分结构层次;在深入研读中分析句式结构及运用、精彩段落及描写、引申意义及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及风格特征。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古今文人的“内部经验”及课文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应不对学生作过分要求,以免他们钻牛角尖,甚而陷于死胡同,却达不到预习的目的。

三、 巧妙设疑,以疑激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教师都要精心设疑,通过各种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例如,讲《长江三峡》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长江三峡由哪三峡组成?你能说出三峡中各自的特色吗?美女峰就是神女峰,你能讲出它的神话故事吗?通过巧妙设疑,学生们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自觉学习和深入研读课文,小组之间、同桌之间认真讨论,激烈辩解。因此,设疑能激发学生主动去读课文,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艺术的感染,提高鉴赏能力。

四、利用比较学习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即把书本上每一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二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写作风格、写作目的等;三是不同作家不同流派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时代不同人的生活影响;四是不同作家,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可联系习作教学;五是不同作家同一标题,不同体裁和语言风格的比较等。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1

一、更新理念,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 “灌输———训练”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是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 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 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 而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 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 也不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 更不会把观点强加给学生。在这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 主体意识被唤醒, 知识和答案由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 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都会得到协调发展。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而是学习的主人, 是掌握自己学习进程的主人。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解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灌输———训练”。事实上, 让学生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记下来, 再去作练习、考试, 这种固定、呆板、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会使整个语文教学如一潭死水, 学生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已极大地背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 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专业知识, 还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用科学武装自己头脑, 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 依据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内容, 开展兴趣活动, 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要通过不同的形式,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激发求知欲望和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四、积极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提高其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及其参与行为进行反馈评价, 检查其学习状况, 及时矫正错误, 巩固知识, 强化其参与意识, 培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实际中总结出了以下32个字:鼓励创新, 正面肯定;尊重个性, 因人施评;认真分析, 及时纠正;相互评价, 促进参与。

五、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向师力还是相当强的, 对事物的喜好也很单纯。相当多的学生还是单纯地喜欢某个教师因而喜欢上他 (她) 的课。所以教师怎样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让学生乐于亲近你, 喜欢听你的课, 不容忽视。

1.教师转变观念, 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2.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注意言行, 树立良好形象。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12

一、创设情境法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运用,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如学习有关打电话的交际英语时,让孩子用道具电话、真实电话号码,真实姓名打电话参加一个party,打电话相约去郊游等。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口、耳、眼、手、身体等一起活动,培养了孩子的交际能力,效果令人满意。

二、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故事改编成剧本,通过绘声绘色的扮演,可使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文中“A wolf and two bears”等就可采用这种教学法。

三、重视成就法 中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自我表现的意识强,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一旦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成就感。孩子学习愈成功,自我体验愈佳,信心愈高,持续学习的动机也就愈强。应放手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3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可以说是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今同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胜枚举的事实告诉我们: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特级教师程红兵提出八个给予: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平台, 让他去充分展示;

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另外,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篇14

一.充分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高中学子处在树立人生理想, 胸怀远大梦想的重要人生阶段, 语文老师要有目的性的了解学生的理想, 谈古论今, 把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理想“捆绑”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 语文是实现理想的“必修课”, 多向学生讲述他们仰慕的文学巨豪、政坛领袖、英雄楷模艰苦奋斗的故事。华罗庚 (数学家) :“要打好基础, 不管学文学理, 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 不会写文章, 行之不远, 存之不久。”“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 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 枯燥无味, 诘屈聱牙, 让人难以看下去, 这是不利于交流, 不利于事业发展的。”苏步青 (数学家) :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 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当年他还曾说) 要进复旦大学, 先考语文;语文不及格, 免谈。

二.充分探索学习语文的“趣味”方法

学好语文, 熟练地背诵课文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教学方法无非是让学生站起来背诵或简单的角色扮演背诵, 这些方法不能从主观上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可以试着进行“穿越式”的角色扮演背诵, 要求同学们不仅语句要背正确, 人物神态、表情、动作都要符合当时的情节。以荆轲刺秦王为例, 可让多名同学参与“演出”, 饰演秦王和荆轲的同学自觉地会对角色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从扮相和语言上主动地加以修饰, 再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旁白要有感情的投入, 再找几个“大臣”当群众演员。老师则扮演导演的角色, 对整场“演出”进行录像, 点评, 并可以评出“最佳主角”、“最佳配角”等奖项。

将查找错别字, 找出发音不正确的词语, 找语病等题目, 以时下最流行的游戏“连连看”的方式呈现。即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采取比赛的方式, 出同样的题目, 看哪个队伍做得既快又对。以二进一的比赛方法, 决出最后的冠军。

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作文讲学。当一名老师在表扬某一名同学作文写得好的时候, 其他的同学很羡慕, 但羡慕之余, 又感觉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太大, 遥不可及, 这样就丧失了勇往直前的勇气。不妨这样, 拿出将班级里最好的作文, 再找一篇范文, 由老师朗读, 学生可以随时喊停“挑出毛病”, 包括语病, 标点使用错误的地方, 内容不当等。这样既表扬了写作好的同学, 又能让其他同学感觉到差距不是那么大。

三.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智慧, 挖掘每名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让学生自己出点子, 怎样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这和种菜是一个道理, 自己种的菜总比买的菜好吃。学期初, 我试着让一个班的同学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到期末考试的时候, 有一名同学语文成绩进步特别明显。我仔细询问, 这名学生透露了他自己的秘诀, 原来他很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看小说, 他把随手能拿到的小说全换成了文学读本, 这样在躺床上休息、上厕所的时间就成了他阅读文学读本的时间, 日积月累, 语文素养就提高了很多。同样的道理, 每名同学都能发掘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充分发挥老师的朋友作用

语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育有德之人。师者既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 又要做良师益友的传承人。高中学生正是叛逆性格形成的时候, 管不如教, 教不如劝, 语文老师要以博大的儒家之风引导学生学习, 当学生看到一名老师把他当作朋友一样规劝时, 对语文的学习态度自然也就发生了改变。

语文成绩的提高是靠日积月累, 没有速成的方法, 欲速则不达, 从事语文工作的老师应该因地制宜, 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情况, 采取多方面积极有效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兴趣提高了, 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成绩才会从根本上得以提高。

张海丽,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教师。

摘要:语文成绩的提高是靠日积月累, 没有速成的方法, 欲速则不达, 从事语文工作的老师应该因地制宜, 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情况, 采取多方面积极有效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兴趣提高了, 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成绩才会从根本上得以提高。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5

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探奇的心理,设置悬念的“圈套”,让小学生去钻,也不失为激发兴趣的一条锦囊妙计。在教学中有很多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如时事政治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下面以我在梅江区人民小学实习期间曾运用过的创设情境导入法为例说明其妙用。《最后一分钟》是一篇讲述香港回归的诗,鉴于小学生在当时还只是小孩,现在大都对这一历史盛事印象不深,于是在讲这篇诗前,我决定先放一段当年报道香港回归的录像。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振奋人心的画面一幕幕地呈现,新闻播报员以浑厚的男中音充满激情地解说着香港回归的全过程。同学们无不感到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人人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巨大欢欣与自豪中。小学生们受到短片的感染,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习的内在动力被激发,使得整个课堂氛围很好。结果这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进而使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理论分析可知,当提问难度适中时,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在班上讲完《灰姑娘》的故事后,对学生的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小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小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晕了。(老师做晕倒状,全班大笑)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并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小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由于提问得当,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默化了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

3.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表演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青少年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好奇心和表演欲很强,对一些能引起视听效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课堂表演并不只局限于小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如果也能亲身示范一下,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它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发掘小学生的个性想象力,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之道。

(1)合理想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象,根据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分析和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需要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把文中的人、物写活,交代清楚文中人物的来龙去脉,通过细致思考人物的神态、动作,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从而能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其学习兴趣。

(2)亲身体验。由于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项体验非常少,所以当他们看到课文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所传递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对文中的角色进行体验,教会学生如何把课文中的画面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和模仿课文中的角色,进而理解画面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上一篇:地理禁毒教育-中国的行政区划下一篇:档案局副局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