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期待记叙文

2024-07-19

总有一种期待记叙文(精选15篇)

总有一种期待记叙文 篇1

总有一种期待,叫做怀古伤今。那是谁独上高楼,一念起,望尽世间飞禽走兽?一念灭,风舞九天如锦绣?斯人已逝,所以怆然。自我中华始,至如今,英雄辈出,豪杰并起,却皆相继沦为历史云烟。上八万里高空俯瞰当下,才子无数,盛态繁荣?却又为何寻不出、觅不到一个能让一个民族的文明为之转绕的人?为何被人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国学热会走向歪曲事实的娱乐化?为何?

娱乐至死的“时代精神”啊!这样的文化苍白,叫人如何不期待,有朝一日能再现当年的五彩缤纷?

庭院深深深几许?

总有一种期待,叫做竭忠尽智。惜汉武,痛秦皇,缅屈子,羞做官。那是他离开的第几个春秋?他竟也走过这岁月与年头。信马走过开满白芷的江头,微风拂袖,又为他平添几缕轻愁,远方的风告诉他在梦开始的地方会有狼烟驻留,他留下一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便纵身汨罗江,只怕是那滔滔的江水在那一刻瞬间分开,怕弄脏弄湿了他那白亮洁净的衣裳。屈子的悲伤绵延从不曾断啊!

你看,如今招摇于舞台的干露露母女,纵使霓虹迷蒙了视线,那鄙俗的气息依然让人不齿;你看,如今北大那“撑腰”文明的呼吁又怎能抵得过喧嚣浮尘中闪烁的真金白银?你看,那深圳“不孝男”殴母咬父的“野人精神”,又怎会因追问者的公正而“词穷”?道德沦落,人心不古!叫人如何不期待,这样的浮躁人心、利欲当头,有朝一日也能再现当年的清洁自守香死枝头?

泪眼问花花不语。

总有一种期待,叫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从古至今,人们对爱便充满了期待与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古人对爱的欣赏与向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人们对爱的满腔欢喜与热情;“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是失意女子对爱的等待与忧伤;“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是多情才子对爱的态度与期许;“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彼时威风的君王对爱人的柔情与爱怜;“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我亿万华夏儿女五千年来对爱亘古不变的执着与坚守!婉转绕肠的诗篇在心头动荡,沉淀了一个又一个妖童媛女彩虹似的梦。

可是,这样的梦,正在一个个残酷的破碎啊!你看,“有钱人终成眷属”,蜗居与裸婚竟然需要勇敢的心!叫人如何不期待,每一个人都重归质朴,看清爱的本质,去寻找茫茫人海里向你走来的另一半。

黄昏却下潇潇雨。

总有一处期待,叫做“我以我血溅轩辕”。我期待一个豪情万丈、领我轩辕氏民屹立史册永远不倒的巨人;我期待一个官员两袖清风、人民满怀梦想的社会环境;我期待那云烟直上的房价有一天飘然落下,给“有情人”一段新的传奇美梦。

远方传来唐古拉山恢宏的风声,我希望我的期待得到回应。(1050字)

总有一种期待记叙文 篇2

目录索引法, 资料摘抄法, 文本拆分法, 横向联系法, 纵深探索法, 精品收藏法, 案例分析法, 论文写作法, 课文欣赏法, 自建仓库法, 来料加工法, 筛选提炼法, 模式探究法, 比较研究法, 名师研究法, 多角运思法, 顺势拓展法, 发现命名法, 教育叙事法和整体构想法。

在前面一期的内容中, 我说过一句话: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现在, 我再从不同的角度说:总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你。

上述20法, 我都有过亲身的体验与实践。

体会之一是, 如果没有你喜欢的学习方法, 那就是你没有真心地求得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体会之二是, 一个有志于苦学的人, 学习方法不可能只限于一种;但在某个阶段之中, 你必须用很长的时间坚持运用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

在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坚持运用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 全力以赴, 持之以恒, 思考、积累, 突破难点, 提高认识, 形成自己的见解, 实际上是在进行术业的某个方面的专攻。

1990年到1999年, 这10年之中, 我坚持使用的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案例分析法”。我搜集了非常多的教例, 不是用一般的“阅读”的方式而是用“缩写”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提要, 对它们进行提炼, 研究它们的精妙之处并对它们进行“评析”。

这样, 不仅诞生了我的第一部专栏作品《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更加重要的是, 它们从理性的角度告诉了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艺术的真正内涵, 让我在50岁时勇敢地走上了示范课的讲台而并不觉得底气不足。

我的第一例“品评”写于1993年, 评点的是上海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的《〈白毛女〉选场》教学实录。

我在评点中这样写道: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 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个问题, 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 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板块集中解决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既丰富、全面, 又显得比较深刻。

再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 问题的设计极富特征。这四个问题, 可称为“串问”或“顶针问”, 四个问题一个接一个, 涉及的内容一个比一个精细、深刻, 似乎一气呵成, 组成了完美的教学结构。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为:第一, 既是提问, 也是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身份, “问”中有丰富的知识暗示;第二, 既是提问, 也鲜明地表现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层次;第三, 既是提问, 也是牵动对学生智力、能力进行开发的手段。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探寻、答问、讨论, 教师的引导、点拨, 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交流, 教学气氛活跃, 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这篇评析, 对我的学术研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在此中和此后提出的“主问题”设计理念、“抓纲拉网式”、“一线串珠式”教学设计手法, 特别是“板块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创立, 都与这个精彩的教例及其对它的评析有关。

总有一种期待 篇3

高考是一块试金石——通过高考,淘磨出来的金子才会闪闪发光。这是一场需要顽强毅力才能跑到终点的马拉松;这是一场需要奋力拼搏才会赢得的百米短跑竞赛;这是为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平民百姓的孩子准备的最公平的决斗场,更是为新时代学子无悔青春奏响的命运交响曲。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距离高考有100天,那就是还有2400个小时。一天学习10个小时,是1000个小时,表面上看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但減去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有效学习时间还有多少呢?算完这笔账,你会发现,能实现我们期待的只有去珍惜时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事可以重来,但时间不能重来,高三生活也会像高速运行的车轮,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其实人生就像车轮,只有向前飞驰才能找到激情,一旦停下来就会变为零,一切的无聊、懒惰与消极就会趁虚而入,而当你知道后悔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现在需要的是为高考而拼搏奋斗,这不是一个姿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共同的期待,需要我们行动。距离理想的实现,仅一步之遥,我们没有理由停滞不前,也不可能改变自己当初的选择,只能顽强拼搏,奋勇当先。等到6月下旬,高考成绩揭晓后,你会惊奇地感觉到: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高三一年(尤其是冲刺阶段),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机会,每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是一个变数。请相信:只要一天不高考,就有机会改变自己,创造奇迹,高考一切皆有可能。

也许,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伴随着困苦和挫折。高考就是凤凰涅槃,没有炼狱般的经历就不会得以重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素质,它会让你终身受益。高考前的冲刺,迎考复习异常的艰苦,心理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生活节奏快,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但是心中只要有一个目标,有期待,每天再累也能够适应。就像爬一座高山,只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著追求,才能登上山顶,只有登顶者才能领略无限的风光。

为了我们的期待,为了一生的成功,我们没有借口,我们没有理由,我们只有努力,只有奋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总有一种期待 篇4

在人很多很多的时候,尤其是人潮涌动,似乎是逼近向我劈面而来时,我想挽着你的手臂。也许明白后你会摇头苦笑,但你能否明白,我挽住的不仅仅是一份距离,更是我想表达的——对你完全的信赖和依靠。

这种期待我从未言说,可能是冥冥中我始终坚信,它一向向我走近着,以一种不徐不疾的步调,“嗒嗒”的扣在一途又一途的迢程,不辞辛苦。

它来了,竟是出此刻国庆节。

今年的国庆节偏与雨攀起缘来,清晨的雨丝不轻不重,似是只想润润大地的气息,整座城市躺在大地的胸膛之上,也颇生出几丝凉薄的意味。

然而天闲人不闲,我踩着泥污点点的球鞋蹭蹭上楼,焦急的看着手中两份安静而虚弱的冒着不甚明显的白气的早餐,低头直往楼上窜。

最终进了屋门,我迎上你和妈妈的目光,大声说:“国庆节的早餐到了。”你理了理报纸,放在一旁,平静沉稳的开口了:“嗯,车库钥匙呢?”听到这话,我明白是逃可是了,于是一股脑交待了我出去的整个过程及钥匙丢失地的可能性,然后静听发落。

我看见你的脸色微微发青,以为你准备对我发火,然而,你只是站了起来,沙发凹陷的痕迹还未消失,你说:“出去走走吧。”

我明白你是想找钥匙,可你肯定不明白,我早就酝酿许久的期待被你的一句话,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无意之间勾出了醇厚的酒香。

我又回到了大街上。准确来说,是和你一齐。

街上人还是很多,我就在某个瞬间“冒似无意”的挽上了你的胳膊,就好像以前我都是这样挽着你的胳膊,走过山,走过水,走过夕照,走过月辉,走过树阴剪成的错落的斑驳,走过湖面浅晕的白瓷般的温泽……

爸爸,你明白吗,每个人都总会有那么一种期待,它可能不宏伟,但就是总待在你伸手就能够着的地方,时机一到,它应声落地,迤逦而来。而对我来说,能够挽着你的手臂,挽着我最信赖的依靠,我就能有足够的勇气跋涉奔波,只因为无论走到哪,都还能挽着你。

“看见钥匙了吗?”

“没。”

“那女儿在那一个劲的傻乐什么呀?”

总有一种期待 篇5

总有一种期待——自由,那便是激励自我,勇敢飞翔的勇气。

经历一次退役后的李娜,决定独自重回球场,挣脱束缚,追随自由,从此走上彻底职业化的道路。因为自由,她找到了如此舒展的自处方式。在,首次打入澳网半决赛,跻身世界前十。她曾告诉自我:“小女孩拿起网球拍,制定目标,跟随她的内心并且相信自我。”于是自由的明灯引领着她前进,在亿万观众的陪伴下,在法网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大满贯。追求自由让她的人生有更多可能;追求自由让一个平凡的人生变得醒目,追求自由让她张开双臂,让自我更出彩,让国家更精彩。

总有一种期待——超越,那便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追求。

三十岁的李娜迎来了教练卡诺斯,他告诉李娜“不要轻易说自我不行。”教练的话语出乎她的意料,她不相信一个三十岁的女人还能够改变,还能够超越自我。卡诺斯的话让李娜豁然开朗,勇于拼搏,勇于超越,最终打破了14个月的冠军荒,夺得了超五巡回赛的冠军。一次次的超越后,最终在1月收获了第二个大满贯,第一座达芙妮杯。超越是她更相信自我,超越是她能挑战自我,超越使她的人生越来越美。

李娜的成功,或许无法复制,而一颗勇敢而充满期待,并且为了这份期待去拼搏奋斗的心,在这个时代浪潮中的人们,都值得拥有。当你拥有了这一种期待,心中不再彷徨,不在迷路,追求梦想的脚步不停歇,前方的成功大门为你敞开。

总有一种期待 作文 篇6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有一种期待 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期待是什么?有人说,期待是希望;有人说,期待是美好事物的源泉;有人说,期待是人成功的引导思想等等。每个人都有对同一事物同一个词抱于不同态度,各抒不同观点,这就是现实。期待是什么没有一个唯一定义,随着人们的想法而改变。期待是生命的动力,有别人的期待也有自己的定位。别人的期待对自己有一种无法抵抗的`推力,成为自己背后的“幕后黑手”;自己的定位是自身充实的体现,展现自己在理想面前的自信“英姿”。有一位登山者在攀越珠峰前人们对他充满期待,希望他登上峰顶。

当他在爬到距离峰顶前的600米处,他停下了而返回。人们觉得非常可惜,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只差那么一点点了,但他却说:“这已是我登山纪录里最好最高的一次了。我并没有觉得遗憾,反而感到很自豪,我已经满足了。”可见别人期待虽是动力,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定位,使自己无遗憾。期待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充满美好的精神。要正确对待期待,就要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加宽自己的胸襟,这样,期待就会像美好的梦境一样,让你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杨利伟是我国一位出色的航天飞行员,他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努力地奋斗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宇航员。在“神舟五号”飞升之前,杨利伟要为飞行做好准备:克服“空间运动病”,离心机训练,水上应急训练,控制体重等。每一件都使他身心疲惫,甚至在飞升后,经过“黑障”时还差点有生命危险,他为航天事业多么尽心尽力啊!

总有一种记忆 篇7

母亲的算盘人生

钟芳

我家里珍藏着一把红木算盘,十三档,梁上两颗珠、梁下五颗珠,算珠和算框都是枣红色的,四角用铜片箍住。这个算盘是母亲的心爱之物,也是我家的传家之宝。

早年,母亲读过几年小学,写得一手好字,又打得一手好算盘。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是生产队会计,家里经常放着一把算盘,一年到头响个不停。我经常看到她在煤油灯下拿着本子,然后在算盘上敲敲打打“叭叭”作响。当时是计划经济,盛行吃大锅饭、平均分配。按人头分口粮、按实得工分计收入。比如秋季分稻谷,先算出生产队年产总产量,除去公粮、种子,余者按一个工分能分到多少斤粮食,一家人一年分得多少斤谷子。无论多复杂的账目,母亲都一笔笔地记账、过账,手中那把算盘,加减乘除尽可,手指上下舞动,噼里啪啦地响着,数字毫厘不差,既没有给别人少算,更没有给自家多算。所以,她常常自豪地说:“我的算盘,打出的都是明白账。”

每到年底,就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不只要算本队的账,还不时地有邻近生产队邀请她去帮忙核实账目,更有甚者,亲自拿着账本找上门来。在寒风呼啸的冬夜,我们全家人蜷缩在被窝里,而母亲在煤油灯下聚精会神打算盘的情景,则是我一生中永远抹不掉的怀念。

那时,我还不懂什么账本,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工作,只是对算盘很感兴趣。我会把母亲的算盘翻过来,当火车在桌子上滚动。在“哗啦啦哗啦啦”珠盘响动的节奏中,我把桌子上的碗筷、糖盒之类的东西,装在算盘“火车”上,从桌子的这头开到桌子的那一头。同时,我也学着母亲的模样,用手指打响算盘。母亲见我对算盘爱不释手,于是就教我算算术、打算盘。“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下五去一……”边念口诀边敲打,从“三遍九”开始,学会后,又打“九遍九”……母亲还教我猜过一则谜语:“弟兄七人同模样,大哥二哥在外乡。五弟心想合一处,中间隔着一堵墙。”我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母亲轻轻拨弄了一下桌上的算盘,我顿时就明白了。

小学四年级,学校开始学习珠算。我背着母亲的算盘和小伙伴们上学,大家你追我赶,算盘发出的响声非常悦耳。数学课时,老师用大算盘,我们用小算盘,满教室里全是打算盘的声音。由于之前我学过简单的加减运算,学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每次考试我都是满分,那时候在我眼中,不论多么复杂的题目,算盘都能算出来。学习珠算以后,我打算盘不仅速度快,结果也精准,母亲还会让我在放学后帮忙记账,得到大人的肯定,我也从中找到了乐趣。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每次家里要算账,也都是由母亲来完成。儿时的记忆里,那时候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可母亲的这把算盘,总是能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其乐融融。每天晚上,父亲和母亲总会坐在一起,将那些小圆鼓似的算珠拨来拨去,嘴里念念有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算珠在母亲轻快的拨动中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一曲曲动听的乐曲, 。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7期)

阅读思考

1.文章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呢?

2.请你在文章中找出表明了算盘是母亲的心爱之物的话。

3.算盘对“我”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4.“母亲的算盘人生”是文章的题目,请你用文中的原句来解释这句话的意义。

5.请你补写文章最后一句话,使之连贯。

【选文二】

爱起早的母亲

□查贵明

母亲与我们一起生活已有几年了。起初,把母亲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住,她说不习惯,家里有鸡鸭要饲养,还有猪要喂,菜园要照料……总之,劳累一生的母亲歇不住,总要忙点什么。后来土地流转经营,老屋也易主,母亲才安下心在城里生活。

本来,我们把母亲接到身边,是想让她安享一下晚年,辛勤忙碌了一生,该歇息歇息了。可母亲一来,我们的生活倒变得安逸了。她抢着做一日三餐的饭食,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简直成了家里的保姆。这还不够,她又从小玩具厂接了点手工玩具活做,说挣些零用钱给孙子买点零食和玩具什么的。我多次劝她,说零用钱我们给,但她不听,仍我行我素,我只好作罢。

我发现母亲有一种习惯,就是特爱起早。每天早晨,当我们还在呼呼大睡时,母亲不知什么时候早就起来了。我问母亲起来那么早干啥,又没有什么事,不如多睡会儿。母亲说睡不着,起早习惯了,出去走走。母亲说的走走,就是我们常说的锻炼锻炼。想想也是,让老人们活动活动也好。书上说要早睡早起对身体才有好处,但母亲晚上并没有早睡,每晚做手工都要到10点以后。我让她早点休息,她也说早睡睡不着。我猜大概老年人不像我们年轻人,喜欢迟睡迟起,晚上喜欢熬夜,有时夜生活到一两点钟,然后第二天早上蒙头大睡,甚至不惜上班迟到,也要争点睡觉的时间。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不睡到日上三竿是不会离开床的。

母亲来后,我家的冰箱总是满满的,一旦空了,母亲就会买来许多蔬菜,直到把它填满。每次一冰箱的菜要吃上好几天乃至一周。我对母亲说可以每天吃多少买多少,不必一次次地像批发似的买菜。母亲说这样省事,想到母亲的操劳,也就随了她。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放暑假在家,一时心血来潮,想早晨起来出去锻炼锻炼。那天,恰巧也是母亲的生日,我起得特早,想把母亲做的事都干完,给她一个惊喜,也作为我送给母亲生日的特别礼物。天蒙蒙亮,我就被5点的闹铃声给叫醒了。可是当我起来时,母亲已出去了,心想还是没她早。我带点钱,准备一面跑步,一面顺便到菜市买点菜。冰箱里的菜正好没了,也给母亲加加餐,祝她老人家生日快乐。当我跑到南屏菜市附近时,嘿!这里好不热闹,像开了锅一样,人声鼎沸,买卖兴隆。我正在寻合适的菜,碰到母亲正从菜农那买菜,我过去一看,果然每斤比从菜贩那零售的要便宜一两元。原来我们吃的都是便宜的批发价的菜啊,母亲在为我们节省呢。

又一次冬日,我因出差,起早去车站赶车,路过华润苏果超市时,看见在紧锁的卷闸门外,排着一条长龙,定睛一看,这条长龙全由老人组成。心想离超市营业还有几个小时,这群老人还真有耐心。我再仔细一看,发现了母亲的身影,她在寒风中是那样瘦小,似乎弱不禁风。她用围巾围着脖子和脸,双手蜷缩在袖筒里,身体躲在人群中。我走过去问母亲在等什么,她说超市有活动,前100名顾客买鸡蛋和馒头便宜。

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双眼,透过泪帘,我从这群老人身上,看到的正是今天我辈年轻人身上逐渐丧失的美好品德——勤劳和俭朴。

(选自《情感读本》2015年第4期)

阅读思考

1.把母亲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住,她说不习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文章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3.母亲起早都去做了什么呢?请你简要回答。

4.文章第六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总有一种期待作文 篇8

一支笔,一张纸,一种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开始奏响着一种期待。

一转眼间的世间,时间就这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流过。还有十几天,就要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了,我们马上就要走向如此激励的战场上。

风定云墨色,一切都来得这么迅速。如此的强烈。这段路程算走到了一半了,这一年的六月,我们所期待的转折点就要来到了。看着学校的篮球场的五星红旗,看着学校空无一人却长满翠绿的青草的足球场时。淡热的温度,燃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跳。 铭记在心里的考生号

看着种种期待的心理,曾经的努力。在这里马上就要释放出来了。想到父母的辛劳来为我们,老师的悉心的教导,这么多的期待,我有理由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上放弃吗?我知道,我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有着曾经的许多陪伴这我。我不感觉到寂寞,我不感觉到孤单。自己日日夜夜的奋斗,看着安静的教室,感觉到一种安全感围绕在我的身边。明亮的灯是看书的记忆,郎朗的读书声,怀着所有的期待吗还是那个进入到这神圣的时刻。

祥和的校园,想想当初多少次徘徊在一页页的课本上,多少古诗词的背诵中。老师一句句的翻译。我们又懂得多少。一切显得那么安静,怀着所有的期待走到这多么有意义的地方。

总有一种财富会兑现 篇9

师姐毕业后加入公务员序列,在轻松的市级机关呆了几年,除了熬资历,一直原地徘徊,欲“上”无门。后来一咬牙报名参加援藏干部队伍,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60%的地方艰苦奋战三年后,终于被调回原单位。

这之后,她的女性身份和援藏经历成了“金字招牌”,机遇纷至沓来,逢选拔必考核,逢考核必优秀,回来四年,连升三级,人生海拔也到达新高度。

台下某熟悉她的男生不以为然地说:“她讲得轻松,是因为她的财富兑现了,她是特例,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援边、支教、做村官,像歌里唱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艰难选择了'也沐风栉雨了,却没有学姐那样的机遇。套到她身上,吃苦这种‘财富’算是很快就兑现了,可更多没兑现的‘财富’谁看见了?”

我想他是对的,也不全对。

我也认识一个支教女孩,师范本科生,家在城市的独生女。

被村干部带到小学校舍的时候,她惊呆了,城市女孩无法想象农村的荒凉:离镇上很远的几间瓦房,破旧的木门好像随时摇摇欲坠,虽然她住了最好的一问。每到夜里,方圆几里都没个人影。田野的风声和野猫的叫唤让她心惊,最可怕的还是夜里会有敲门声,大概是村里的一些二流子,吓得她有时整夜睡不着。

她敷衍地上着课,心里想着怎样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孩子们却因为有了年轻漂亮的城里老师,高兴得像过节。

某天早上起来,她推门,发现一个小男孩蜷在门边靠墙睡着。拉起来一看,是她的学生2--。流着鼻涕的孩子看着她,高兴地说:“老师你昨晚睡得好吗?我守在门外,就没有人敢来敲你的门了!”

这个孩子,不仅知道老师的心忧,还为她的心忧在她的门外守了一夜。那一刻,她感动得忍不住去拥抱她脏兮兮的学生。

吃了两年苦,女孩回到城市,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小学老师。她的“财富”没有如同那个公务员师姐一样,兑现成显而易见的名和利。也许永远不会兑现成名和利,但说起自己的学生,她总是眼睛亮亮地提起那个男孩。

她的“财富”也兑现了吧,于她的心灵一角开着朵不为人见的花,在她失落的时刻,在她怀疑的时刻,那花用童稚的芬芳来悦泽她、抚慰她。

我想,形式不同而已,是财富,总会兑现。

总有一种期待作文 篇10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说的,就是母亲的期待小时候,母亲期待我们快乐无忧,看着孩子的笑脸,母亲就会更高兴,成长时,母亲期待我们健康平安,每当我们背着小书包奔入她们的怀抱中时,母亲就会很安心,考学后,又期待我们学业有成,每晚奋力拼搏的背后都能看到母亲的身影,因为母亲的期待,我积极地面对生活,从懵懂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成功母亲的期待,让我泪流满面

依稀记得,曾经一段时间成绩不断下滑,即使在努力也无成效,功课全亮起了红灯就在我打算自暴自弃之际,老师挽救了我期待你的好消息!因为老师的期待,我开始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中学中考那年春天,我生了一场重病朋友们利用课余时间为我讲解习题,并经常对我说:坚强点,期待你早日康复因为朋友的期待,

我积极治疗,提前出院,和朋友们共同迎战中考朋友的期待,让我温暖,老师的期待,让我感动

同样,国家也需要期待时代在发展,中国也在发展,今日的中国已然不是十九世纪那种任人宰割的中国,也不是二十世纪初贫穷落后的中国,我们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初步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但是,人类的竞争是永无止境的,落后就要挨打依然是真理,西方经济大国依然对我们心存戒备,在政治上挤压我们、经济上不断挑起磨擦、技术对我们严格封锁,当我们的长辈年老退出历史舞台时,谁来接班。谁来挑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我们!只有我们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青年我们怎样才能肩负起这一重任。成长,成材,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尽心竭力的掌握各类科学知识,才能不负时代的期待

总有一种期待高一作文 篇11

总有一种期待,在心间播下希望。

——题记

花儿期待阳光,便努力能让自己的种子吐出新芽;飞鸟期待天空,便努力地磨砺自己的翅膀;海燕期待风暴,硬着巨浪,勇往直前。大大的梦想,化作小小的期许,只为它拼搏,只为它实现。

午后暖暖的阳光照进书房,我又睡着了。十分钟后,闹铃把我叫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打起精神,又拿起书开始看。书中工整密集的笔记,小心翼翼地刻下了这段充实而又短暂的光阴。桌上没有了比课本还要多的课外书,没有了喜欢的明星海报,只留下一本本教辅和桌上不小心印下的浅浅墨痕。累了,不敢休息;怕了,不愿退缩;败了,不想放弃。这一切,源于那种期待,源于那种执著,源于那种不可言表的对生命升华的热情和追求。而这一切,又都是来自于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期待。是的,只因为我是初三的学生,奋斗在桌前,即使夜色已深可仍奋笔疾书的我总有一种期待,那就是在中招考试中为自己圆了那场三年之久的名校梦。

每当我被大海一样的试题淹没的时候,每当我在跑道上被别人甩出一段距离颓然想放弃的时候,那个梦的影子就异常清晰,于是,我昂起头,继续与困难拼搏。

在校园中缓缓前行,心情也因早春的生机而变得轻快,玩心克制不住的又拥了上来,可是已经不容我再放松下去了,我的心中还有期待,我的梦想还未实现。老师严厉而关切得嘱咐,妈妈在深夜为我沏茶时眼角的疲惫,爸爸为我疲惫操劳而过早花白的头发……它们一点一点地增加着我心中的`砝码。

我现在才认识到,它在我心中的份量是那么重,沉重得让我直不起腰来。你只能前进,你没有资格往后退。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期待,才能让生命之花永开不败!我对自己说。

回到家中,迎接我的是热热的鸡汤和妈妈温暖的笑容。喝完汤我走进书房,又开始了分秒必争的学习。是呀,我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我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总有一种期待,在心间播下希望的种子。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温暖 篇12

当时,我还在榆林的一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任办公室主任,单位总得订一些党报党刊和专业类的杂志,也许是因为单位员工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各个办公室放着的报纸杂志全成了摆设。

我是个极喜欢读各类文字的人,那时已经从看《小说月报》、《收获》这类的纯文学读品转移到看《南方周末》这类报纸上来。不得不承认,榆林的确还是闭塞了些,这张先锋批判性的报纸极少有人知道,难以买到的。

一日去政府一家单位处理公务,恰逢具体办事人员在开会,等待的时间总是要用报纸之类来打发的,便拿起报架上放着的一本杂志不经意地翻看了起来。

那可能是《新西部》创刊不久的一本杂志,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一篇文章,大意是写榆林能源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文笔极是犀利,将榆林能源开发过程中将会凸显经济过热增长引发的经济转型问题,脆弱生态极可能受到摧毁式的破坏的问题,由于GDP值过快增长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问题,用经济学的观点——呈现出来。但是,榆林能源建设才刚刚起步,我是学经济管理的,我对文章刮目相看的原因在于,作者如此熟悉经济学各类指标的运用,更是如此熟悉人类能源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

整本杂志看完后我长出了一口气,仔细地记下了这本杂志——《新西部》。

从此,单位图书室一直能看到这本杂志,有时单位政治学习的时候,我会在这本杂志上找些有新颖观点又符合当下政治学习要求的文章读给职工听,慢慢地,有些职工也找着读看这本杂志了。

其实,我总是觉得这本杂志让我感觉欠一点什么,可这一点是什么还真不好说。当10年后我愈来愈喜欢读《南方人物周刊》等杂志的时候,才渐渐明白《新西部》欠的那点是什么了。

当时,我和《榆林日报》经常合作的记者冯军开玩笑时,总用一个美国记者的话对他说:记者的良心不能冻在冰箱里,那时他总是无奈地笑。没想到造物弄人,10年后我也做了文字工作,而且也是绘党报写文字,现在真的非常想对冯军同志说对不起,因为我明白了力不从心是一种什么感觉,更明白一张报纸和一本杂志是有主旨必须遵从的。

《新西部》从平凡的人的角度出发,记录着发展中的人和事。我身在能源发展极快的城市中,看着这本杂志见证了西部的发展和变迁,它也在慢慢成熟,新闻事件中肯透彻、人物故事细腻可感、热点话题一针见血……

我家老公时时在批评我的敏感与激烈,表扬我的是慢慢蜕去了极端和尖锐,我明白我还会变得平和甚至让人喜欢的安详,我不晓得这是幸与不幸。

文字必须是有穿透力的,更必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而民众更希望的是通过记者的眼睛,忠实地记录和呈现出所有的真相并能传递正义的呼喊,只有这样,才能有种温暖让读到的人感悟。

真诚感谢《新西部》使我不能犬儒,也不随波逐流,做现实应然之事,对西部家乡之土爱得坚定、平静、深遂。

10年过去了,下一个10年来临了,

愿《新西部》不负历史重托!

读者呼东方西部人的思想故乡西部10年,《新西部》10年。记得2006年第一次拿到杂志,看着“新西部”三个字,就觉得它的名字有空间、有张力——辽阔、贫困、神秘的西部究竟“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了几篇专题文章,我逐渐理解了“新”的意义:新闻事件中肯透彻、人物故事细腻可感、热点话题一针见血…--作为身在外地的西部人,每当我品读《新西部》,就如身在故乡,让我对自己的美好家园更多了一份深深地眷恋。

西部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衷心祝愿《新西部》也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西部的一切展示给西部人、大中国、乃至全世界!

读者王三石

《新西部》,向前冲!

《新西部》年满10周岁了,真快!

就像《新西部》一直关注的西部一样,西部10年变化翻天覆地,而《新西部》的发展虽然不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但至少可以说,她一直在坚守,坚守着这块为西部人说话并向外界传达西部信息的平台。想当初,西部大开发刚刚启动时,以西部为主题而出现的媒体并不少,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就连财大气粗的央视,也将西部频道匆匆撤销。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就是胜利,《新西部》做到了。

我一直觉得,《新西部》是个好刊名,既符合西部大开发的主题。又简洁生动,而且可包容的东西很多,西部发生的事儿。生活在西部的人,西部深厚的人文资源等,都可以大包大揽。可喜的是,《新西部》的定位从一开始就走的是这条路子。再加上其一贯倡导的平民视角和纪实风格,便成了一本让很多人都喜欢的杂志。

如今,《新西部》10岁了,长大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很高兴。但是,再往前走,我觉得《新西部》的“坚守”战略就应该有所改变了,坚持了10年,该是“向前冲”的时候了。

当今社会,媒体形态越来越多,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任何一家媒体,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读者,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制高点。当其他媒体都在“向前冲”的时候,一味“坚守”的媒体实际上就是在倒退,这是很危险的。这一点,不知道《新西部》是否能够感觉到。

我觉得,《新西部》要“向前冲”,就必须要有更有分量的内容,用更深度的调查、更细腻的采访、更生动的故事、更华美的文字打动读者,并吸引更多的读者到自己身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新西部》就一定能够在庞大的媒体方阵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西部的一面旗帜。

《新西部》,向前冲!

总有一种期待作文700字 篇13

秋去冬来在严冬之中,春日的脚步轻盈的向我们靠近了,在学校的学习中,在万事的浮尘中,我总期盼着春日的来临,我总攥紧这春日的时光。

呆在房间里,现在明明是金黄的世界,我却望在窗外的树丫。往日繁茂的树叶全都飘落在冰凉的混泥土路上,那一片春日的生机也殆尽了,我想这就是生活吧。生活总有让你展现的舞台,展现你那活泼的生机,但生活也同样有那低谷,当你在阴沟里行驶时,在那沟壑纵横的地方旅行时,不要轻易悲伤,只要你心中饱满了那一种期待,任何的低谷都会迎刃而解。

走在柏油路上,你可曾想天空望去,往日的蔚蓝替代为了昏暗。每当我望向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时,我的心情仿佛在坐过山车一样,起伏,波荡,但再怎么起伏再怎么波荡,我都无法回到那最高点。但我总有一种期待,外物的变化又怎样,不过是一时的景象,闭上眼,有没了。我期待,不使现实我的心是炽热的,外面再冷又能把我怎样?

我对冬天有一种莫名的情绪。有时我认为他像一个恶魔一样,因为他挡住了春天的步伐,他仿佛在春天的旅行车上重重的按上了一个重

物,我对他没有好感,也正因为他讨厌万物,他把万物的的生机都掩埋了,不知道掩埋到了何处,不知把生机给了谁。但我也对他有一种期待,期待他把生机递给了春,让春大放光彩,我期待他为这个世界的生机改变一下,哪怕只有一点点。我期盼他变为另一个春,我总有那一种期待,期待着春。冬天来了,春还会远吗?

总有一种期待作文700字 篇14

总有一种期待,在慢慢长夜里,静静思考,仰望星空,璀璨华丽的灯光下,迷失的心灵在左冲右突中,却不放下期待。俞敏洪说,对于大多数的人生而言,我们人就像一颗小草。小草往往会被踩在脚下,因为人们无法注意到你,长的低,什么都可以欺负你。而竹子也是草的一种,向上攀登。最后可以直冲云霄。因为选择了向上的力量。

期待是对未来的希望,心若在,梦就在。忙碌的节奏,残酷的就业环境下,我们刚毕业不久,就已经被生活压迫的停滞不前。我们曾经的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在职场中经历各种洗礼过,棱角没有了,人变的圆滑了,应酬雨饭局之间,在灯红酒绿,大醉后,你还能记得年少的梦吗?不久前,一个叫《老男孩》的短片在网络上流行,到老男孩步入中年,为生计艰难奔波,却为着年少的梦想,亲人的期待走向舞台时,许多人的热泪流了出来。

总有一种期待,指引着你前进的目标。完成一个小小的期待,生命就多一分绚丽。有个故事说的好,在某大学,即将毕业的一群学生开了最后一次班会。看着大家愁眉苦脸,班长提议大家下自己的愿望。大家觉得没劲,班长说,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圣诞节时,父亲对着三个孩子说,说下你们愿望吧。

总有一种痛,让我们瞬间长大 篇15

“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是很脆弱的,因此,父母无论怎么爱他都不为过。但是过了一岁之后,孩子渐渐开始在心理上有了独立的渴望和表现,如果父母还像一岁以前那样,怎么爱他都不够,什么都帮他做,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爱,看起来很伟大,实际上,这些泛滥的没有节制的爱,是父母自己的自恋需要。过度泛滥的爱是一种精神暴力,最终,这种暴力通过受害对象――孩子,来表达得清晰无二,这也就是为何李天一动不动就对他人施以身体暴力的深层心理根源。”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新书《总有一种痛,让我们瞬间长大》中提到的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说明,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转化为成长——假如不能通过痛苦,来认识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使用的自我保护策略。自我防御机制像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好,它能够保护你,帮助你。使用的不好,它反过来会伤害你。

学会认识这些防御机制,学会辨别和合理地使用它们,我们就不会继续不知不觉地做那些伤害自己的事情,以及拒绝别人用他们的过度的自我防御机制来伤害你。

从这本书中,通过近百个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案例,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防御机制——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自我保护机制,正是这些防御机制的错误使用,让我们常常沦为各种焦虑、恐惧、抑郁和痛苦的奴隶。

从小到大,没有人教给我们一门对我们一生都极其重要的功课:如何面对失败和痛苦。于是,我们自我摸索的结果,就是自动自发地发展出种种自我防御机制——免于感受内在痛苦的无意识方式,而这些策略和方式大多数是不自知又带有自我伤害性质的。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如果做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没有痛苦的人,就是一个被社会和家庭接受和欢迎的人;如果做真实的自己,一个拥有快乐同时也承认和接受痛苦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脆弱无能的人,一个会被社会淘汰和抛下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做自己,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痛苦。

那么,那些真实的痛苦到哪里去了呢?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关押在我们的无意识中,我们的潜意识会自动自发地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自我防御机制,来看押这些可怕的痛苦。

但是一有机会,这些潜藏着的痛苦就会自己跑出,来把我们原本好好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莫名的烦恼、巨大的空虚、无名的焦虑,却不知道原因为何。

读完这本书,你会真正明白,其实,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来自于自我伤害,来自于我们使用了错误的自我保护方式。但是,一旦你能够了解和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怎样在使用错误的自我保护机制,你就可以经由痛苦,找到真正的自我,从而获得巨大的成长。

我们是怎么伤害我们自己的?在这个凶险丛生的现实世界,我们又应该怎样来避免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怎样有能力识别别人在伤害我们,从而有能力拒绝和推开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怎么成为你自己生命的守护者和主人?

这需要认识和学习你的自我防御机制,以及它们是怎么在你的生命和生活中时刻影响着你。在《总有一种痛,让我们瞬间长大》这本书中,每一种防御机制,都配合大量的生活案例,被详尽地解析和认识。

所谓的“自我”,其实大部分就是由各种防御机制所组成。因此,了解了你的防御机制,你就了解了你自己,你就开始具备了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越早明白这一点,我们的生命就会开始变得乐观。因为,如果伤害我的人本质上都是“我自己”,那么,改变的希望就在自己的手里――就可以找到办法停止自我伤害,也拒绝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书,国内也出过一本,只是专业性太强,只适合于专业人士阅读。而《总有一种痛,让我们瞬间长大》这本书,由于运用了丰富生动的生活事件为案例,尤其引用了大量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普通读者完全能够从中获取对“自我”的全新解读与帮助。

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转化為成长,例如李天一一再触碰法律的底线终致极端的后果;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会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是从根本上让一个人收获巨大的改变和成长。例如高晓松酒驾被惩处后成为交通安全公益大使。从痛苦到成长,需要自我认识作为桥梁——而自我认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发现和认识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在使用的种种自我防御机制。

认识自己,远离各种危险和伤害,就从了解和认识你自己的防御机制开始吧。

上一篇: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下一篇:语文作文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