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2024-09-04

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精选10篇)

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篇1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我认为会用到以下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基于网络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获取知识量、信息量最简洁的学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①再现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虚拟功能。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教学应用时有具有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创新人才。“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篇2

物理课程标准体现我国物理教育目的。它规定了物理教学内容、操作、方向, 反映了物理教育的意志,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 物理课标对温度的描述是,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解读这个课标, 落实课标精神, 要调查本节课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经验, 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实际的教学问题, 设计《温度计》这节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

教学准备:四个学生一组, 每一组配置4支温度计、1支体温计、2个烧杯 (一个烧杯盛冷水, 一个烧杯盛温水)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绝对可靠吗?

学生活动: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然后, 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 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

老师: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回答: ()

老师: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 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以下教案省略

像这样围绕课标进行的教学, 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是有效的。

二、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好奇心是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物理的内驱力。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最近对哪些事感到好奇、哪一种客观事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注意保护学生这种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课标精神, 从网上、图书馆、生活中收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导入新课环节里生动活泼地呈现给学生, 诱发学生“我要学物理”的需要, 内在心里需要驱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科学内容。譬如,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里, 通过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声、青蛙呱呱叫声、钢琴声、歌声。美妙的声现象驱使学生发问,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了揭开这个自然奥秘, 学生自然地利用身边的物品例如笔、尺等做各种活动,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指导学生探究科学内容

现实生活中学生,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有一些知识对人类来说是没有用的, 甚至是有害的。在一节课40分钟里, 学生不可能学完所有的东西。教师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地指导他们探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对运动的科学内容, 少走弯路。比如,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节课里, 教师启发学生发现测量小灯泡的原理P=UI, 根据P=UI, 设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 在学生设计好电路图后, 检查每一位学生的设计方案, 帮助学生评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因为设计方案错误的话, 进行实验时, 实验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进行实验时, 要巡视检查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否正确, 电压表、电流表接法是否正确, 读数是否准确。还要创设学生交流的平台, 抽选完成实验的学生到讲台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P=UI, 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得出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功率, 灯泡正常发光;实际功率大于额定电功率, 灯泡过亮;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灯泡偏暗。学生经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形成了勇于探究大自然的科学态度,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练习作业有学问

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3

旁批,是读书人古已有之的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做法。顾名思义,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可以是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一个字而言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篇章而言的鉴赏,甚至是对文章的疑惑。那么,这种方法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好了的话,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还可改善现在学生上课不积极、不爱阅读的情况。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旁批法呢?

首先,给学生事例,作为自己写旁批的示范。比如,给学生找语文教材上要学的篇目《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形象的名家评点。

1.“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2.“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王蒙评:“着一‘忙字而性情全出。”

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脂砚斋评:“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前人评:“贼耶?鬼耶?”

通过这三个事例,学生知道了在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抓住肖像、语言等做好旁批。

其次,在初读泛读文章时,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不同文体,为学生指明侧重点,指导写旁批的方向。如,古代诗文的阅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批注下查阅工具书或资料书中的内容,对还是弄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或在旁边写出疑问。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还需要特别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旁批下意象的特点,进而感受诗人透过这些物象要表达的情感。

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可以要求学生做好旁批,学生批注些什么呢?以一个学生的旁批为例:她将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写在标题的下方,给“渚”和“萧萧”注上了音并写下了义,还圈出了“萧萧”的草字头;勾出了“落木”“长江”,并在旁边写下了“生命如落叶般飘零,时间如长江水滚滚而逝”的批语;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的后面,写下了“杜甫好惨啊!佳节里竟然独在异乡,还又老又病”。她还提了个问题,杜甫晚年怎么过得那么凄惨?看看,写得多好的旁批,可见,学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她提出的这个问题也为她对文本探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再如,在教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意思,摘抄一些分享:1.老人为什么要将受伤的手放到水里?2.老人为什么对不同的鲨鱼态度不一样?他杀第一头鲨鱼后好像很愧疚,可是后面却是想方设法要干掉鲨鱼。3.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渔夫,桑迪亚哥为什么不想点办法让自己躲开鲨鱼的攻击呢?非得要和鲨鱼搏斗?4.桑迪亚哥为什么不把马林鱼切成一块块的,放进船里呢?特别是鲨鱼咬走了一大块马林鱼后,明知道血腥味会引来更多的鲨鱼。5.老人驾的不是一艘小船吗?怎么还有船舵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鲜活了课堂,也为教师教学本课提供了方向。

第三,在细读精读文章时,鼓励学生写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旁批。这一步,往往是在教师讲解完文本之后进行的。

比如,在教学《老人与海》时,讨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老人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学生各抒己见,很多学生都认为老人在精神上胜利了。而有个学生这样在他的书上写到:明明拉回了大马林鱼的骨架和头,这不正好可以熬鱼汤喝吗?再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当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时,很多学生立刻想到的是《红楼梦》第一回讲到的那个神话传说,因为二人有木石前缘,所以觉得眼熟。可有个学生却在旁边批的是:贾宝玉和女生搭讪的方式让后人受益无穷啊!再如,《祝福》的开头部分写到了四叔书房的布置及对联,学生大多数的旁批是说四叔是个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是个虚伪的人。可有个学生这样写到:四叔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弄个高端的书房,摆些上档次的书籍,这是包装自己必须做到的,只是四叔还需要经常到书房走动走动,整理整理,别弄得对联只剩一半就不太好了!他从今天人们包装自己的角度来看四叔的书房,确实独特。对于这些个性独特的旁批,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肯定和欣赏。

其实,很多学生不是不阅读,而是习惯于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结果,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能将读、思、写结合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调动起来,自主学习的方式没能深入学生的心,合作讨论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更不用说进行探究了。如果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给学生的旁批写写旁批,对学生的看法给予欣赏,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去读书,去写详细读后的感悟,他们对语文阅读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作业 篇4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效讲授是我平常比较欠缺的,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所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如何使将抽像的教学语言形像化、生动化,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有动力去学,有能力去学,而且有效果的去学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讲授,要在提高知识的系统性、效率性上下功夫。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出深入,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操作上敢于放手,敢于相信学生能够成功。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宰,教师的伙伴。比较高级一些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形成一些独特和创新的“产品”,如设计一个解决方案、预测一个问题的结果。这样的问题的开放性较大,它能激发多种多样的回答。

应用性的问题有时要求学生进行“判断”并能依据一定的标准作出“决定”,它让学生尽可能面对真实的问题作出评价。这种能力的训练应从小开始,而不是等到需要作出抉择时再培养。

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篇5

河北省唐县北罗镇白家庄中学 刘彦平

在余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指导作为一种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和自学指导法两种。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读书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自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已能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在教师指导或帮助下,学生已经能独立地阅读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并且自己基本上能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解答课本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我通过课前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渗透学法指导,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本上讲的定理,让学生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他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在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他自己的思维规律.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6

蓝天中学

骆训阔

宋伟强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如果教学方法不合适,就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选择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教学方法由若干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到电化教学的转变。二.化学教学方法的种类

化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中既有与其它学科教学通用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归纳对比法等,也有体现学科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实验法、探索法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又相互渗透。下面重点介绍几种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㈠.讲授法

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其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⒉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运用讲授法时教学语言首先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也就是说,它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要符合语法规范,不做无谓的重复。其次应该生动,即教师讲课要讲求艺术性,善于应用形象比喻,语调应抑扬顿挫,适当运用体态语言--以姿势助说话,使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③讲授法的运用⑴讲述法 教师向学生叙述化学史实,描述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现象,介绍重要物质的用途等,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⑵讲解法 教师向学生说明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时 要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要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推理、论证,从而使学生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在一堂课中,讲述法与讲解法经常是结合着运用。而且常配合有演示实验和对学生的提问。以上两种方法各个年级均可使用,是讲授法教学的主要形式。⑶讲演法

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中学的高年级和高等学校。㈡.谈话法

⒈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归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思维将学生发现的信息加以重新安排,并进一部组织或转换,使它和原有的认识融合起来而获得的。

⒉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谈话的中心。避免提出与教学目的无关的问题,力求突出重点和难点。

(2)问题明确、具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思考性,同时要与启发性和推理性,形式要多样性,力求学生单独用简明精练的语言表述;具有针对性,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或纠正。

㈢讨论法

①讨论法也称问题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②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③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4.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学习化学必须做实验。因此,实验法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外,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化学夏令营等各种实践活动,扩大视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操。

⒌练习法

①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矫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②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⑴精选练习材料,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⑵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要适度。练习的材料少而精

⑶注意练习的反馈与矫正。每一次练习后要及时反馈,及时表扬,鼓舞信心,对错误及时矫正,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改变旧的活动结构,采用新的方式。

③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深化教学内容,反馈知识的掌握以及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6.演示法

①.演示法是指教师借助各种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各种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⒉运用演示法的要求

(1)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目的,适时适当地通过演示

(3)演示要和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演示的效果更好。7.归纳对比法

归纳法是指把具体个别的事物,分别加以综合,从而获得一般结论的方法。对比则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寻求其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的研究方法。归纳对比法就是归纳法和对比法的综合运用。归纳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零散的化学知识、复杂的化学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使之形成“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通过分析对比,找出点线之间存在的异同,把化学中易错易混的内容明晰起来,从而利于学生掌握有规律性的化学知识。归纳对比法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归纳”中渗透,在“对比”中巩固,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例如:关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可以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对比、归纳和整理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即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检验。

化学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也不能说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怎样合理的选择运用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理解。

三、选择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的原则 1.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教学方法 必须适合课题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如课题的教学目的是传授新知识,则可相应注重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的方法。如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则应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由于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应总是单一的。总体来说,掌握知识,宜选择讲授;形成技能,宜选择练习法、实验法等;发展能力宜选择作业法、讨论法等; 2.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由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就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在选择教法之前,要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特点。因为即使在同一学科中,各部分的教材内容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往往有难有易,有深有浅,这就必须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一般应选用演示法、讲述法或讲解法;理论教材,应选用讲解法、谈话法或讨论法;对于化学用语,一般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等。3.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学科知识点多,很多知识又很抽象,逻辑性强,同时对实验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要求高,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就应选用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理论教学中尽可能在讲授同时通过归纳对比等加深理解,而在物质的性质、制取等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配合归纳对比等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运用。

4.依据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长,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考虑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5.依据教师的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考虑到教师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些教学方法虽然好,但教师不能熟练使用,仍然不能在教学中产生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教师个性上的不同特点,也会影响他们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选择与自己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多用讲授法、谈话法;精通化学实验的教师,可以多用演示法、实验法;教学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多用讨论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等。当然,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在发挥讲授特长的同时,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动手做实验;精通实验的教师,在发挥组织学生做实验的特长的同时,也应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同时,必须具备运用各种普通教学方法的基本能力。6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任何课程、科目的教学时间是限定的,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就要求教学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节约时间、追求效率。教学方法,有的效率高、有的效率低;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不同的应用也会影响到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至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应力求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才能实现最有效的教学。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篇7

在我们看来千头万绪的课文,他怎么就知道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他是怎么取舍的呢?我们无从下手的课文,他为什么就能“挈领一顿,百毛皆顺”了呢?他是怎么找到那个“领”的?我们啰啰嗦嗦讲不清的问题,他为什么只简单的一句话,有时甚至一句话都不讲,就很清楚了呢?我们的学生启而不发,他课堂上那些闪耀着智慧灵光的生成为什么总是不断涌现呢?……

是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究竟从中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实是建立在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个基础之上。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提出了与语文教师素质有关的八个方面的“第一”:第一奋斗目标是“课堂教学技艺精湛”;第一基本功是“能够读出教材的味道”;第一阅读能力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第一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第一要克服的难关是“千字论文写作关”;第一要历练的是“小专题研究”;第一有益于自己终身发展的好习惯是“积累”。我尽力按照大师的目标奋力前行,下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永不停止地积累资料

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已经不能用“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来设喻了。教师应该成为源头活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积累,既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把专业的知识进行归类存档,对精彩的文段内容进行旁批剪贴,按自己的需要进行卡片制作,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不管是背诵课文还是摘抄精彩片段,甚至每一篇下水作文。当然,还要关注时事、品味时尚,这些新鲜的素材是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必要条件。

二、耐心细致地研读教材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能力其实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为有了现成的教案可以拷贝。尤其在研读一些经典篇目时,凭自己的固有经验,对文本研读不再深入透彻。其实解读文本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切入口。

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有很多形式:听读,自读,听读,跟读,跳读,赛读,个体读,集体读。而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我们也经常发现,不少教师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是让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其实,这种平面滑行的朗读,未必就能够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我们要对朗读活动进行细腻的指导,有层次地推进朗读活动。我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感触非常深。

这是杜甫的一篇经典之作,全文要求背诵。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然而,如果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事先设置朗读的要求,就可以事半功倍。我是这样设计的:初读文章,你读出了怎样的一种味道(焦急、气愤、凄苦、悲壮)?再读课文,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穷困潦倒的老头、无奈可怜的父亲、心怀天下的伟人)?第三步,你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可怜、同情、伤心、敬佩)?这样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学生随着对文意的深入理解而深深铭记了文章内容。

在课堂设计上的积极尝试和独具匠心,一定会使你收获成功的喜悦。再举《愚公移山》为例,我是如何对这篇寓言故事“动刀”的呢?

我认为,可以从详略的角度切入。文章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移山之前的讨论、移山过程中智叟的插曲、移山结果靠天帝的帮忙,但是真正写移山的过程只有一句话:“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对于移山过程,作者落笔很轻,那显然就意味着这则寓言故事的重心不在移山的行为,而在移山的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究竟有哪些内涵呢?第一是不畏艰难的勇气。“方七百里,高万仞”还是下定决心要移走它;第二是造福子孙的胸襟,愚公已经九十岁了,能活多久呢?但是他想要为子孙后代开辟一条平坦道路;第三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坚持,有韧性,永不言弃;第四是方法有效。“叩石垦壤”,而且说了立刻去做;第五是目标明确。能正确面对别人的嘲讽、不解甚至非议;第六是高瞻远瞩的智慧,看到了“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未来远景……这才是愚公精神的丰富内涵,它不是简单的“不怕困难”。我想,如果有了教师的深入研读,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能更加深透一些。

三、定期对外公开展示课堂

每一个学期,我都自觉勇敢地迎接挑战,主动要求在教研组内上一堂公开课。每上一次公开课,必须撰写一份优秀教案,在教研组做一次当场评课,同时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随笔。以下是我在公开课《夏》后写的一篇随笔:

梁衡的《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内涵丰富。品味《夏》的语言,有三个精彩之处。

1. 把夏天“酝酿变化的过程”写得惟妙惟肖

课文开头写道:“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一变化形象生动而又惟妙惟肖,作者展开了具体的描绘。“芊芊细草长成浓密的厚发”,把草比作厚发,突出了夏天草木的茂盛和生命力;“淡绿烟的林带凝成了青黑色长墙”,同样写出了树木由绿至青黑的变化,“凝成”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木色彩由淡到浓的动态变化之美;“轻飞曼舞的蝴蝶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长吟”,蜂蝶是春天的主角,朱自清《春》中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句子,“烦人的蝉儿”突出了夏天的热闹,“潜”字则从侧面写出了树木的茂密。除此之外,作者还选取了很多景物来渲染这一变化:如“火红的太阳、金黄的大地、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这些是夏天特有的景物;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如“烘烤、翻滚、扑打、涌着、浮动、吹送”等,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从暮春到初夏乃至盛夏的酝酿过程,新奇、贴切又朴素自然。

2. 把夏天“金黄的色彩”写得恰如其分

在人们的意识中,夏天枝繁叶茂、绿意深浓,与黄色似乎无缘,但作者别具慧眼,发现了夏天的色彩其实是金黄色的。作者说:“按绘画的观点……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嫰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赤的热,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原色有红、黄、绿三种,其他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衍生出来的,在春的绿和秋的红之间就是中性的黄色。作者不仅是个作家,还用那审美的艺术家眼光,向我们演绎了夏天的色彩为何是黄色的,具有可信度和科学性。重要的是,黄色不仅仅是收获,更蕴含着希望。作者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则恰如其分地把夏天色彩的特点描摹了出来。“收获之已有”———麦子刚刚割过;“希望还未尽”———棉苗“挑”(支起,举起,充满生机和活力),高粱、玉米“举”(向上,似在炫耀),瓜秧“匍匐”(向四周延伸,生命力旺盛)……这一切生命都在蓄势待发,而且不是细滋慢长,是蓬勃生发,是生命中创造与奋斗的历程。作者梁衡曾经作为《光明日报》的记者驻扎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那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也有深厚而独特的感受。

3. 把夏天“紧张的旋律”写得生动可感

白居易诗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的农民是辛勤而忙碌的,这样一种辛勤忙碌,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的呢?在朗读时不难发现,此部分的语言节奏明显加快,因为作者运用了短句形式,如“弯着腰留着汗”“听听窗纸……看看窗外”;运用反复修辞,如“快打,快打”等,形象地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碌和抓紧农时的急切心情。“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与前文“承前启后,生命交替”“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相照应。这里,作者抒发了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密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8

1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建立概念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密度概念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密度概念,让学生边学边实验,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密度概念,从而顺利突破密度概念教学的思维难点。

我在教学密度概念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发放铜块、铝块各一块,铁块三块(其中一铁块的体积和铜块、铝块体积相同),先让学生测出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比较所测数据,分析数量关系,同学们很快归纳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的结论,学生经过计算进一步发现,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再让学生测出另外两铁块的质量和体积,让学生比较分析三块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数量关系,同学们会发现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老师进一步通过生活事例引导:制造体积和厚度一定的飞机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钢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积相同时,钢的质量大于铝合金的质量,使用钢材会造成飞机过重,难以起飞;为了拍摄地震时墙体倒塌压死伤人之类的电影,要用泡沫塑料制造墙,就是因为体积相同的砖和泡沫相比,泡沫的质量要小得多,不至于真的压伤演员,物理学中为了表示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这一性质,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在数据处理中,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就叫那种物质的密度,至此密度概念基本形成。

在密度概念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铜、铁、铝密度的物理意义,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到,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也就是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精选例题,巩固概念

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用抽象的概念来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从而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而运用物理概念解题就是一种最普通的方法,教师要精选例题,保证选择的题目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层次性,既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又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目。

例1一盒装牛奶体积为2.5×10-4m3,质量为0.275kg,则该牛奶密度为多少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选择这一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密度公式规范解题,并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例2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4: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则剩下的两部分密度之比为多少?

设计这一题目,第一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密度公式规范解比例题,设计第二问的目的是,巩固密度概念,即一般情况下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做第二问时根本不需重新计算,

例3

有人说,密度公式p=m/V反映了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选择这一题目的第一目的是,突出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即一般情况下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第二目的是,让学生把有物理意义的密度公式和纯粹数学公式加以区别,结合物理意义,此公式应该理解为:①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③同种物质(即p相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例4

有一质量为1.78kg,体积为300cm3的铜球,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空心,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如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其总质量为多少?(p桐=8.9×103kg/m3)

选择这一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密度公式解题,强化解题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物质密度与物体平均密度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为浮力一章学习做好铺垫,

3运用知识分析现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物理,身边的一个小小的事例,却能讲述高深的物理现象,挖掘生活中的物理,把它转化为课堂教育事例,从而深化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如某些顾客带着旧金首饰让个体金银加工商重新加工,可带回的首饰不长时间会发黑,再称一称发现质量变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加工商在对旧首饰加工前,先在坩埚底部做一个口小底大的小洞,在小洞里面灌满液体的铅,让铅冷却后,把底磨平,让顾客看不出底部有小洞,加工时,把顾客的旧首饰放在坩埚内,用乙炔火焰熔化坩埚内的首饰和小洞内的铅,黄金熔液密度大,部分流入洞中,铅熔液密度小,上浮,把黄金和铅熔液倒入模型制成新首饰交给顾客,顾客的部分黄金就不知不觉地被个体商换成了铅,因而新首饰质量会变少且发黑,通过对这一事例的分析,同学们进一步知道,密度不同的液体混在一起时,密度大的液体会下沉,密度小的液体会上浮,深化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融会贯通理解概念

只有从不同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防止对知识的片面理解,

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一般不同,如果只从这一层面上理解密度知识,碰到有些问题就不好解决,事实上,上述规律对于固体、液体一般成立,也有特殊情况,如固体、液体由于热胀冷缩会引起密度的微小变化,再如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物质密度的微小变化,另外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和分子运动,即使是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还应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密度概念。

①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即密度也表示组成物体的物质排列的疏密程度,组成物体的物质排列稀疏则密度小,组成物体的物质排列紧密则密度大,如:钢瓶中装有密度为4kg/m3的氧气,用去其中的一半,剩余部分氧气的密度就变为原来的一半,因为瓶中氧气用去一半后,物质排列变得稀疏。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物质的状态有关,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一般物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另外由于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物体体积的变化,因为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质量不随温度、状态等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同种物质,当温度、状态发生变化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5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概念内涵

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一般概念的教学不能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物质的密度还涉及到分子动理论、热胀冷缩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安排在苏科版八下物理教材中密度之后,所以只有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学生才会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原来所说的同种物质温度、状态发生变化,会引起物质密度的微小变化,是因为热胀冷缩以及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分子排列变紧密了,密度就会变大,分子排列变稀了,密度就会变小,和气体密度变化实质相同,而物体的平均密度相当于把物质内的分子平均排列到物体内,由此可见一般概念的学习要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完善。

探索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 篇9

——班主任交流稿

从事班主任工作,曾经因为没有经验,不免有过困难,有过忧愁,但靠着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执着和不断地探索,总是坚信有耕耘,就定会有收获,才积累了一些管理方法。是想把自己的一点积累,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明确目标。

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恐怕才不会陷入盲从和迷乱。我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该是这样的道理。我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重要,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的习惯、涵养、团结意识的养成;它关系到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实现全面发展,以塑造出良好性格,甚至关系到能否推动教学相长。我明确了这样一个目标:做班主任,管理既要能轻松,又要能高效,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并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健康活泼、团结向上的班风,做到让领导放心,家长舒心,学生开心,我想这样话,起码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其次,要做到班级的管理能够井然有序,我做到了两方面:一是作为班主任要勤快,二是班级制度必须稳定、明确。

我是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告诉我,“勤”字当头,不仅仅是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法宝,对高中班主任、乃至大学辅导员来说,管理班级也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勤”能够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到班级的情况变化,在无形中会让学生感觉得到我们对班级工作的重视,在无意中会不断接触到更多学生的言谈举止,然后自然而然地与学生多了一些交谈,进而会增进师生的彼此了解,一步一步增进师生情感,使之更加融洽。有了了解,有了沟通,师生间的默契就可能形成,信任就可以产生,作为班主任就容易实现“一呼百应”那样的效果。到了这样的地步,就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号令”的执行。管理实践证明,这些效果都可以用做到一个“勤”字来实现。大家不妨试试:当你工作劳累的时候,转到班里看看;当你想安静一会儿时,去班里转转,一定会有效果,我觉得这是劳逸结合、闲中见勤,工作更有效果。

管理班级每天都会有很多事务需要做,但日常性的事务始终是固定要做的。譬如拿我来说,要安排卫生什么时候打扫、打扫哪些区域,强调做操、集会上下楼纪律,考虑课间活动的安全问题,甚至关注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言语是否文明等等,这些看似都很微小的问题,但要是积累在一起,我知道就不会只是小事、小问题了,可是我们班主任都事无巨细地询问、跟踪,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效果定会事倍功半。经过积累,我把这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制定成班级规定,在班里口头宣布,学生们互相监督执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稳定详细的规定,遵照执行,还有什么问题?我的经验是:班级一定要有固定的规定,且不可盲目管理,一定要让学生深刻明确什么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宁可教条,都不能随意。

第三,我们勤快了,制度确立了,学生管理才是班级管理的核心问题。我在具体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的是用感化来管理、塑造学生。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尊重,更加的富有有个性。怎么办?我给他充分的尊重,满足他的个性需求,我尽量不去直接批评学生,给予他真正的关爱,我用实践证明这并不是娇惯和放任。我一直提醒自己“人无完人”,况且对学生来讲,他在成长,成长中就一定会犯错,作为班主任,理智的做法是不应当怕学生犯错,重要的是如何帮助他改错,不要让他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学生已经犯了错了,难道他自己心里真的好受?我想没有人愿意犯错,犯错后他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心里肯定会很难受,不该是直接去批评,应该抚慰他、帮助他,让他的的确确感到一种温暖,而不是无助,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在支持他、帮助他认识错误,帮助他明确究竟错在何处、怎样改错?我想,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投资吗?如此做法,结果是学生更加的信任我,我在学生面前说话就更有了分量与力度,因而学生才真正地喜欢我,信任我,所以我管理起来才这样轻松,这样有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原本是想举一些自己具体的班级管理案例供大家分享,但我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个个案例,再多的举隅,也还是会带有片面性,不如分享一下我班级管理背后的理念,可能会对班级管理更有效果。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篇10

讷河市二克浅镇福兴小学课题组

朱存生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改工作实施,使我们对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它关系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原则: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低效教学”。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我校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系统的全体参与式的有效教学课题研

究,让教师自主地更新有效教学的观念,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提高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本课题致力于有效备课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有效互动的研究和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练习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

三、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二)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搜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资料,了解 “有效教学”研究状况,并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培训,主要形式有:观摩名师理论专题讲座、个人自学、骨干教师论坛等,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感受,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真正在专业理论上有所提升。

2、开展调研,制定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从学生入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查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制定本课题

研究目标。

3、分解目标,有序实验

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召开课题启动会,认真解读了有效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拟订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和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明确了总负责人和各科负责人,将任务落实到人。课题组每周一次活动(定于每周三下午三点),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中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并做了认真而详实的记录。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和研究下,我们按照“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探究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步骤开展实验。①有效备课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教师独立备课、课后反思与二次备课(活页式、粘贴式)相结合的方式,备透教材、备准学生、备活教法,并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教材,通过集体备课、师徒互助、教学沙龙、骨干教师论坛等方式合作备好教学实验课; ②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把“对话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整体感知”等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目标的达成;③有效互动的研究和实施: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其中,师生互动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④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实施:采用“诱导型管理”和“监督型管理”。“诱

导型管理”主要方式有:展现亲切热情的课堂语言;创设富有情趣的环境;现代化媒体刺激注意。“监督型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暗示;冷处理(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只要不对周围的学生造成大的干扰,则可视而不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挂图、模型,或讲一段有趣的实例,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以吸引这些学生注意);行为替换(教师提供一种合乎需要的行为来替换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使其在不良行为和替换行为中做出选择,并从替换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此外,我们优化课堂练习,注重家庭作业管理(分层作业在我校得到推广和运用)。⑤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和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体现有效,教学内容的创造性使用,有效练习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⑥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在全校师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如:教师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等,做到 “评价目标层次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时间过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4、研讨展示,合作交流

在通过集体备课、师徒互助、骨干教师论坛等方式合作备好教学实验课的基础上,先后开展 “同课异构”、对家长开课连片教研、送课下乡、教学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活动,并及时进行说课、评课,做好反馈和总结,组织教师二次上课。

5、不断学习,勤于反思

布置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示范课,并写出心得体会;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教学沙龙,帮助教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学期末收集、整理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论文、教案及反思和日记,并编辑成册。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教师都建构了自己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校课堂教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2、教师都坚持写教学日记,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撰写教学日记,既可积累经验,又可进行反思,以求进步,记录有价值的案例。

3、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校本资源,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4、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困惑,我们及时总结,并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加强“师师合作”,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有生机、有效率。

6、加强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知识、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优化,教师通过对这一目标的专题研究,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识记、美观书写生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等。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教师受益

课题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与反思中逐渐真正做到深入文本、以生为本、规范流程,能营造“实在”、“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境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在教学试验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选择,开展了子课题研究(如,关宗颖老师的老师的“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曹丽华老师的“有效教学对学生学习促进与影响的研究”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风格、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以体现和张扬,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有效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①、有效教学课例(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近20篇案例。

②、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将有效教学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上走出一条新路。本集精选了15个代表性案例。

③、有效教学研究论文集(文本)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本教师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篇。

上一篇:年终总结结尾好句子摘抄下一篇: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