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2024-06-21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通用12篇)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1

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中就有心理素质的教育。当然,语文教学不是纯粹的心理教育,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语文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思想艺术性都比较高,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起其他一些学科来,要直观或更形象一些。按我国的语文教学研究专家的观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三个:“一是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二是让学生有一些文学素养,逐步具有一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三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技能,特别是读、写、听、说的能力。”[1]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其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现实生活中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世界就是以这种矛盾的对立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这一矛盾的世界是有一定困难的。学校的教育不会培养学生去从恶或从假,但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应对假恶丑的能力。语文课就具有这一功能。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手,文质兼美,风格各异;从语言的锤炼到表现的技巧等方面,都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的品味和对富于色彩的词语的品味,体会诗歌的色彩美,以及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通过鉴赏这首诗句式排列的特点,品味诗的音乐美及建筑美,进而感受作者在写离情别绪时与一般别离诗相比的独特之处——清新飘逸。教闻一多的《死水》这首诗,让学生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就像“一沟绝望的死水”。通过品味诗中冷嘲热讽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愤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对一些古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要注意加强引导。《孔雀东南飞》这首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采用排比铺陈的手法和细节描写,记叙了刘兰芝这样一个勤劳、聪明、有教养的女子,却活生生地被婆婆(焦母)逼休了。作者在写到刘兰芝离别之时,用夸张的语言着意刻画了刘兰芝装束之精美、衣饰之华丽:“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另外,本诗写兰芝与婆婆拜别时,做了一番“检讨”:“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而与小姑相别时却“泪落连珠子”。两者的鲜明对比,又表现了兰芝什么样的性格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发现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精妙无双”以及对小姑的深情,对焦母的从容镇定、不亢不卑。一方面反衬了焦母这个封建家长的残忍狠毒、专横刁蛮;另一方面显示了兰芝的行为美、外貌美、心灵美以及自爱自尊,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之美,激起学生对兰芝的同情与怜爱,对焦母的憎恨与厌恶,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社会家长制的罪恶,进而认识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美好。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中,表达对光明的渴望之情是何等的强烈,对生命采取的态度又是何等的积极。教学中抓住作者在这三天里虚构安排的主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人生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是多好的教材。

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其精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前面提到,语文教材所选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进入到作品所设置的艺术情境中,特别是通过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身上汲取其人格力量。《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刻画的是烛之武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他在大军压境、国家万分危急之际,不顾个人的安危,接受国君郑文公的嘱托,身负救亡重任,夜赴秦师,对秦穆公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感情,不仅劝退了秦师,还使秦师自动派强将留下来保卫郑国。挽一个即将危亡的国家于狂澜之中,表现了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严厉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批评了冉有、季路“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的错误。从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个儒家学派创始人那一份仁爱厚道之心。在《离骚》和《涉江》中,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即使被奸佞小人排挤,不被君王赏识,甚至被放逐,他还是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对祖国的眷恋与挚爱之情,谁读了能不对其产生崇高的敬意?古文如此,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英雄人物、高尚人物就更多了。正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通过这些高尚的艺术形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自觉地意识到人性的力量和做人的价值,并从这些艺术形象中比照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的热爱,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求真求美的心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谆谆教导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过,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这些大师的话,告诉我们在做人作文中“真”的重要性。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教育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生活,发现美,感受美,并将自己真实的感情世界表现出来,使作品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要显示自己高尚的审美理念,不能为追赶新潮,标新立异而对事物不作理性分析,缺乏辩证思维,以偏概全,强词夺理,夸张失实。否则,不仅会使文章丧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人文力量,也会使学生变成一个虚伪的人。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四、发挥语文课的功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我国现在的教育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现代教育培养的学生,要具有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与处事等等。传统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方略,修身做人的教诲,对父母、兄弟、夫妻、朋友、别人以及对自己等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告诫,对现代的中学生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读物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应抓住中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涉猎当今先进的科普知识,既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为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2

一、龟兔赛跑的启发———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大家都对龟兔赛跑的故事很熟悉, 兔子在输掉比赛之后很不服气, 决心再和乌龟进行一次比赛, 结果在这次比赛途中,有一条河需要跨越,但兔子不会游泳,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乌龟驮兔子过河,作为回报,过河后,兔子背着乌龟一块跑到终点,结果创造了比赛的双赢结果。这个故事被称为龟兔赛跑新传,可以说是合作双赢的典型案例,我们在讲竞争合作时经常会拿来做例子,寓意在竞争过程中,不一定非是你死我活的结果,完全可以达到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结果。这个龟兔赛跑新传的故事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启示: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位同学在一起共同学习,大家各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就像乌龟和兔子一样,既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又有必要进行充分合作。课堂教学只有给大家搭建一个适合合作的平台,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密切合作,彼此之间做到取长补短,才能使得每个人都取得进步,并共同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 这就是小组合作模式提出的根据和初衷。

二、合理分组与合作机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

1.对全班学 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 这是进行小组 合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学习小组的人数问题。一个学习小组以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前提,既不能太多,更不能太少,太多则可能因为互相推诿影响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太少则导致个人承担的任务量过大而收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另外,人数过少,在合作过程中很难形成头脑风暴。因此,建议一个学习小组以四至六人为较为合适的规模。一般情况下,为了照顾小组合作的方便和快捷,建议在分组的基础上,遵循邻近原则,比如前后左右之间为一小组, 这样前边的同学一回头就可以和后边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了。

(2)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问题。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其中的成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按照好、中、差的比例适当调配,形成组内异质。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我们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成绩情况、学科爱好和性格特点等,以便让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分工合作,形成互补,能够各显其能、各尽其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避免有的组内各成员成绩特别强, 而另一些组内成员成绩则都非常差, 因为这样的分组使得各组之间不具备可比性,各组之间不可能开展比较有效的竞争。

2.形成小组 合作学习 的机制体 制 , 这是小组 合作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成立学习小组后,我们要选拔任命小组长和副组长,以便能够有效召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并且有较高威望,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承担。当然,为了培养大家的组织能力,也可以轮流承担,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合作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向大家阐释自己小组的合作讨论成果,让大家进行集体鉴定。也可以针对一个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习小组承担不同任务,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将一个学习任务分解最后组合,从而实现目标。

三、合作与竞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调 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多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怕回答错了受到同学的嘲笑,实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这样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因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学生都必须发言 ,而且大家 之间完全 平等地表 达意见 ,使得学生 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且不再害怕说错了,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

2.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品 质。当今时代和社会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和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培养大家积极合作、善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3.培养学生敢 于竞争的精神 。为了促进各个小组内部的良好合作,我还引导学生在各个合作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竞争。并将每个小组合作取得的成果利用班级墙板进行展示, 同时让同学们评选出最团结的学习小组。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每个学习小组合作成果量化分, 每学期评选一个最优秀的学习小组。采用这些措施,增强各个小组内部成员的向心力,使之合作得更好、更有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小组之间展开了积极的激烈竞争,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参与竞争、积极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

摘要:据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取得的成果越来越依赖于群体合作。当今时代,为了一些人类的共同利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当今社会,一项事业要想取得成功,也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这样说,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十分重要。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78-0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远大的目标、坚定的意志、豁达的性格、乐观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音乐学科中蕴含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出发,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心理,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日趋完善,真正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正确疏导,训练技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音乐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常常为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表演机会。然而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由于心理紧张造成“怯场”问题,具体表现在: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手足无措,唱歌声音轻,走音跑调等。遇到这些问题,教师应找出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应从心理方面入手。自信心、恒心、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等直接关系到表演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使学生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每节音乐课上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表演节目,积累一定的“舞台”经验,从而缩小平时练习与上台表演的差距。

其次,从表演技能方面入手。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有了过硬的表演技能,如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能力,学生自然就会消除某种程度上的紧张。例如,对学生音准的训练,可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控制能力;碰到相对高的音高,教师可把高音部分拿出来单独训练,并注意训练他们的呼吸方法。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学生就能比较自如地演唱歌曲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胸有成竹、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才会无拘无束,真正敢说、敢唱、敢表现,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二、丰富想象,鼓励创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音乐离不开想象。

在日常教学中,我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学生联想的音乐素材,把它们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引导学生围绕作品进行想象。例如: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久享盛誉,它的旋律时而轻盈优雅,时而欢畅华丽,时而上下起伏,时而温柔娴静,在引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作曲家、圆舞曲、曲式等相关知识,然后边放音乐边让学生闭目聆听、展开想象。随着音乐的展开,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些画面: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光秃的山岭、枯黄的草坪上透出一层新绿,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叽叽喳喳”的小鸟唱着动听的歌儿,“叮叮咚咚”的山泉又欢快地奔跑起来……轻松愉快的想象、交流之后,学生对该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想象的基础上,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创编,他们往往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有时独立创作,有时互相配合,用不同的方式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创造和创新的品质有利于他们的一生。

总之,音乐教学是自由、愉快、生动活泼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全面提升。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4

一、死板,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突破常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仅结合具体实例,就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现有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力谈点浅见。

一、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基本上仍旧沿用旧模式。教师在前面领着学生们做一些老套的、一成不变的上下肢活动,课堂教学形式死板,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做一些上下肢活动,使身体机能逐渐达到工作状态。准备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因此,如何突破常规利用现有手段搞好准备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教材,创设不同的情景,并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创编准备活动。

如二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在准备活动中需要做纵跳练习。开课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小兔子,小蚱蜢,小袋鼠吗?”学生们齐声回答:“看过。”“那谁知道它们是怎样跳的?”我接着问到。“我知道,我知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答到并模仿起来。看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我顺势又提议到:“那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伴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模仿这几种小动物的跳法。尽量按节拍做,两拍跳一下,看谁做的像。”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起来,伴着欢快的音乐自由自在地做着各种跳法。十秒钟后我停止了音乐又提议说:“下面听老师的提示做模仿,看谁做得最快、最像。”学生迅速安静下来,瞪大眼睛盯着我,注意我的提示。于是我间断的说:“小兔子,小蚱蜢,小袋鼠。”学生随着我的提示做出反应。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练习纵跳,即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想象力,为教材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体育课教材中的创造力培养

体育课的主教材是体育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节体育课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主教材的教学质量。学生上体育课,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为终身教育服务,而且还要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去充分挖掘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去创造想象,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某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动大脑展开想象与创造,创造性地做出一些未曾做过的动作。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如激励诱导法。在上新课时把器械摆放好后,我首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们尝试各种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通过诱导的方式过渡到主教材上来,使学生在自主、愉快中主动学习。实践中我还时常采用回忆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动作和创造新的动作。如在四年级跳箱教材中,在上课之前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观看关于跳箱教材的教学片,然后再进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助跑踏跳支撑之后,我向学生们提议:以小队为单位回忆教学片上的动作和以前学过的动作,如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在此基础上融入今天学习的助跑踏跳动作,创编一组新的组合动作。然后我们再看教学片找出不足,作为课后练习的重点。学生们在我的提议下,积极练习,大胆创编。有的学生创编了纵箱前滚翻的动作;有的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创编了侧手翻接横箱跳上成跪撑向前跳下的组合动作。这些创编动作融入了同学们的想象与创造,达到了身体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双重作用。

三、体育课结束部分中的创造力培养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充满着美丽的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们愿听故事,喜爱儿歌,更喜欢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动作和舞蹈。在体育课的放松活动中采用伴着节奏舒缓音乐的方法,可以放松学生们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做一些曾经看到过的动作和自己想做的动作,创编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放松舞蹈。

如在一节体育课放松整理的时候,我放了一段《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并提示学生们:只要动作舒缓自然,做什么动作都行。于是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做着自己随着音乐所想象的动作。动作大方,舒缓,各不相同,整个人完全陶醉于音乐之中,使这节课的放松整理真正达到了放松与创造力培养的双重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 篇5

江氨学校周薇

提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为学生创设好“自我感悟”的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获得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自我感悟

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感悟”是指学生对客观对象(语文课本)有目的地自我意识的过程,是通过理性分析与思考,理清关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并从中得到鼓舞和启迪的一种自我体验。

一、学生“自我感悟”的重要性

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就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他们对于外部的教育和影响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有选择的。教师一味地把自己的认识结果告诉学生,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必将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我感悟”是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都希望自己的发现和体验得到认可,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自我感悟”,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并使之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孔子大力提倡“引而不发”。孟子亦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宋代教育家朱熹则把“默识心通”、“学不言而自得”作为基本的读书要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更是把学生能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 “欲罢不能”的乐学境界。

二、引导学生自悟自得

1、加强诵读,取得真切感受。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获得语文学习经验的领悟与积累。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用它准确接收课文的书面信号;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用它能“看”到一个个意义单位。我们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外显的,运用语言和声调,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二是内隐的,运用思维和心智,重构课文中的生活原型。即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过电影”。通过目视、口诵、耳闻、心惟,多种器官联合加工,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机地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人、事物、事实、现象等融合成一个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触摸与感受,才能逐步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涵,领会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倘若只是一味地分析、串讲,那学生根本就领悟不到诗人孤寂的心情。只有诵读,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进行想象,才能使学生产生与作者比较一致的心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自主学习,领悟读写规律。

注重学生“自我感悟”,应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要注意三个“给予”。第一,给予时间,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确有所悟。第二,要给予任务。任务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的思维不致远离教学目标。第三,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反馈的信息认真抓好“强化”“引路”“矫正”。“强化”是肯定学生学习成果,以使其产生成功的愉悦。“矫正是当学生理解不正确、训练不到位时加以纠正或补充,促使达到目标。读写规律不能由教师授与,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需要领悟的规律很多,大致有这两个方面:领悟课文遣词造句的规律,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造句的生动、形象等;领悟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体会文章段落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主旨来选材的等。

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可采用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经过增删字词、调换顺序的规律等,学生自会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梋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作者的意图和思路。如《火烧云》一文,有多处值得学生揣摩、领悟。在学习了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段后,老师让学生把有关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都找

出来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分别属于三种类型:一是单色,二是两种颜色夹杂,三是以事物名称来命名的。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形容中还有哪些謻给描绘描绘。这样,学生不但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而且也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在学习了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三段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出相同的表达方式:先写天空中出现什么,再写它们怎么样,最后写如何变化。在领悟了这个规律后,学生就能迁移运用,借助多媒体动态画面,进行大胆的想象,写结构相同的一段话。这个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方法是自己归纳的,规律是自己发现的,这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得以运用,使之巩固。

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的教学过程,可以避免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如为追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片面追求教学气氛,掺杂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淡化教学目标等。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让教师能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种种学习信息,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实话有效课堂调控,避免教学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贴近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贴近生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重要前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丰富而独特的人生感受是能够与文章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从课外直接获得生活体验,要努力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广泛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采访活动及社会调查活动。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悟有得。

2、开展课外阅读,增加语言积累。

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因此,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关键语言积累越丰富,“自我感悟”的能力就越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巴金谈自己的写作体会照直说:“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能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空间是怎么一回事。”显然,大量的语言材料使他感悟到了写作的真谛。

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必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起来课堂精读是基础,知其要领,悟其方法;课外泛读是发展,是化为技能,养成习惯。扩大了阅读量,语言的积累也必然丰富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3、尊重独特体验,重视情感激励。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篇6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燕山小学 黄轶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老师注重了在教学中抓住改革的核心,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在大处把握了方向,小处却有所忽视。如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对的。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读一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发展为本,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数学算式、符号。

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数学算式和符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出示32÷8=4,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目表示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4个。或者说是32,每8个一份,分成了4份。或者说是32里面有几个8。还可以把简单的算式编成应用题。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四、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

[1][2]下一页

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7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弹奏钢琴有了进步, 或进步很大时,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参加各种比赛, 让自己的孩子在大舞台上得到锻炼。这种愿望是美好的, 但不一定都是现实的。如果孩子具备了条件, 可大胆地鼓励孩子去表现, 去进取。但比赛不是经常都有, 即使有这种机会, 报名参赛的孩子很多, 而通过筛选参加决赛的孩子却很少, 这样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因此, 家长不妨自已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也是对孩子从家庭小舞台敢于走上人生大舞台的一种自信和能力的培养。

1. 家庭音乐会

这是一种经常可以举行的音乐会, 它可以锻炼孩子的心里素质, 激发孩子练琴的积极性, 音乐会可以一月一次, 也可以两月一次。全家人全身心地投入,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而欢乐的家庭气氛, 爸爸可以唱歌, 妈妈可以跳舞, 孩子弹琴的劲头也会更足。同时也检验了孩子的钢琴是否有进步。

2. 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

家里来了客人, 若想听听孩子弹琴, 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在陌生人面前有些孩子会感到害怕, 通过锻炼可以培养孩子敢于表现的勇气和胆量。

3. 让孩子在幼儿园为同学表演

现在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有了钢琴, 家长可请老师在适当的时机, 如节假日、庆祝会上让孩子表演几首钢琴曲, 这对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增强孩子弹琴的信心, 表现的能力均有好处。

4. 同一老师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邀集在一起, 互相观摩, 取长补短

总之, 还有很多的场合可以给孩子创造这样的表现机会, 使孩子感到弹琴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事, 它还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二、控制时间段学习培养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钢琴弹奏是一项技艺性、实践性、独立性都非常强的形式。成年人都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 所以说, 钢琴学习对孩子来说, 就更加不容易学习了。根据资料统计, 5至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问平均是15分钟。15分钟之后, 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 即使不转移, 精力上也会很是疲惫, 这时需要新鲜的东西来填补或转换。所以, 在辅导学生练琴时, 首先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 把教师布置的重点内容在这一时间段教导孩子集中练习, 另一方面, 家长还要不断的摸索、发现一些因人而异又针对性强的方法去培养和延长孩子注意的时间。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练习三个小时今天”、“弹5遍这个曲子”。这种方式是生硬的, 是不科学的。在练习钢琴的方法中, 最重要是要“目的明确”, 例如家长换一种方式提出对孩子的要求, 效果就非常的不一样了。如“今天咱们争取把这个谱子的连音记住”、“我们要好好学习看能不能把这句弹得连贯”等等, 如果这样来提出问题, 让孩子有目的的练习, 孩子就会主动的全身心的想办法去达到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涉及的范围很广, 如孩子的精神状况、教学的环境、老师的说话的方式、孩子的学习兴趣等等都在客观地起作用。家长如果能坚持不懈地, 想方设法注重孩子这方面的训练, 孩子的钢琴学习将会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产生飞跃。

三、适当鼓励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钢琴的乐谱操作复杂, 掌握技巧难度大, 特别对刚学习钢琴的孩子来说, 要眼手并用, 眼睛看乐谱, 手指要有不同的动作, 脑子还要配合乐谱反映到手指钢琴的琴键上, 等等这些一系列的动作一起完成需要很大的技巧。要想把这些连贯起来, 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所以, 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几乎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还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孩子在音乐上很有天赋, 但是没有顽强的毅力, 学习中怕困难, 不刻苦, 这样, 在钢琴学习上很难有成就。而有的孩子因为很有毅力, 坚持刻苦学习, 刻苦练习, 最终在学习上去的成功。这就说明, 艰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学好钢琴的必要条件。

结语

辅导孩子练琴, 是“育人”的工作, 它需要知识、能力、耐心, 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孩子学习钢琴, 家长既不能撒手不管, 当旁观者, 也不能包办代替, 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和一门很深的学问来探讨, 研究。这样, 在陪伴孩子学琴的过程中, 你既覆行了琴童家长神圣职责, 也磨炼提高了自己, 在与孩子学中帮、帮中学的过程中你和孩子都得到了精神世界的交流和满足。■

参考文献

[1]刘娟.如何使学生喜欢弹琴[J].2009, 7.

[2]于芳婵.如何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J].2011, 8.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8

一、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考试屡屡失败打击自信心,产生自卑、冷漠、消极等心理问题

职校生多年来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自控能力弱等原因,造成学习基础较差、考试屡屡失败,加之时常受到家长及老师的责备、冷漠,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缺乏动力和兴趣,他们把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从游戏、网吧、小说中才能找到一些快乐,找到一些自信。此外,社会上的人对职校存在偏见,认为职校生没有前途,没有出息,更使得一些学生把上职校视为无路可走的选择。他们入校后感觉矮人三分,自尊心严重受挫,自信心也大受打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找不到自我,很盲目,自卑感严重,一旦遭遇困难或挫折就非常痛苦。还有不少职校生情感冷漠,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事外。职校生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和刺激下,心理压力过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2.做事简单不考虑后果,自控能力较弱、行为偏激

职校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阶段,生理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发育却跟不上生理发育的节奏,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大叫大喊、火冒三丈,与同学、朋友争论起来面红耳赤,发生激烈的争执,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此外,好讲哥们义气,愿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抱不平,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又会追悔莫及。

3.娇生惯养导致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性格固执,自私自利

一些职校生由于家长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精心呵护,造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在学校为了突出自我的存在,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逆反言行、夸张炫耀等表现自己,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他们不懂得关心别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4.职校生择业不切实际,期望值过高,思维存在定势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部分职校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好高骛远,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脚踏实地的吃苦精神及创业能力。他们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他们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像成功人士一样风光无限。一旦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情况形成反差,部分学生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产生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职校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对就业很茫然,没有明确目标,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二、职校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职校生正从青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由于生理、教育环境的变化,思考问题的成人化,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情绪;复杂的环境和心理绞结成许多困惑;激烈的竞争、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生活事件中的烦恼等,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产生浮躁、抑郁、失落和焦虑。

1.客观原因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重点高中,上大学才有前途,而进入职校就等于在成长路上领到了一张“红牌”;同时,社会对职校和职校学生也有一定的偏见,企业对职校学生的要求过高。就职校生自身而言,他们在某些方面能力偏低,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是非缺乏理智的判断,对自己发展感到困惑。这些学生以往在家庭中受到父母长辈的精心呵护,缺乏过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和经验,当面对全新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陌生的面孔和人际关系时,容易诱发心理上的障碍,遇到困难时,产生烦闷、忧虑、情绪低落等消极心理。

2.主观原因

大多数职校生的职业理想往往与所学专业相吻合,而职校生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比别人高,几乎人人都有远大的抱负和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生活在这种情境下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因素及环境的影响一旦碰到不合己意的问题和难题,在理想和现实的无情触碰下,常常失去心理平衡。

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师要有一颗爱生之心,要投入最真挚的感情,爱如慈母。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入学以后,应该尽快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尽快叫出他们的姓名,使学生对班主任多一份亲近感,少一份陌生感。有时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把他们的名字全部叙述一遍,使学生觉得他们已在老师的注视关切中,也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班主任产生尊敬和信赖,在短时间内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信任、相互关注的师生关系。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谈心接触的机会,从感情上贴近他们,精神上支持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传递给他们来自班主任的温暖,使他们感到并不孤单,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性格。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职校班主任应采取如下策略:

1.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针对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失落心理,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教育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学校发展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录像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对职校的学习生活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教育学生要正视现实,克服自卑情绪,积极向上,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2.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设立心理健康墙报专栏,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开设“心桥信箱”,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技能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竞争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健康成长为有抱负、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人。在师生中大力提倡勤勉奋进的校风、博学慎思的学风,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完美的人格,养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从依赖型向独立型过渡,成为具有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并教育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3.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培养学生自我调适

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现在的学生特别是职校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他们一旦置身于社会,命运可想而知,除了挫折还是挫折。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利用社会实践,带领学生了解各行业不同的劳动环境,让学生对职业有更多的认识;鼓励学生多参加家务劳动,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关心周边的人,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渐成熟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仅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挫折教育也是职校生的一项重要教育。挫折有可能使人吃一堑长一智,更有可能使人情绪波动,行为失常,甚至引起心理方面的障碍。挫折的大小以及挫折后的反应,会因自我调适能力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班主任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直至摆脱挫折,走出阴影,迎取希望。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产生,这要求教师要不断适应学生的变化,多观察、多了解、多思考,始终成为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职业学校渡过人生一段美好的历程,使学生今后踏上社会能够安全、稳定、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9

小学数学教程具有抽象性、应用广泛、系统逻辑性强、图文并茂、知识体系完整等特点,所以对于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联想、归纳总结等多方面能力都行之有效,尤其对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尤为显著。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括内容

每节课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准备题的过渡而切入新课的。而准备这一环节又往往令教师及学生忽视,有的只是把它作为简单的练习来处理。实际上准备题既能对学过的旧知识点加以巩固加深;又能够为新授课扫清道路,缓冲难点;还可以预设伏笔,使教学生动有趣。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太可惜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充分感知编者意图,为形成能力做好准备。例如:《小数的认识》一课中,准备题中出现4种商品的价格。编者为什么会这样设置呢?这样安排的好处在哪儿呢?不这样设置可以吗?教师只有在设计这块教学时,有意识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充分感知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读、看懂、领悟到小数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形成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

二、观察比较,培养概括能力

由于编排的特点,很多知识都是通过一些具体实例、直观教具,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再概括出一些数量关系或规律特征、图形特点。教师通过罗列数据、等式、表格等,当然其中也可以是准备题中已经涉及的,只不过需要用对比、着重指出等手段,通过自己的语言初步形成概括。即使说不到位,也得让学生感受跳一跳就可能摘到桃子的滋味。切忌包办代替,把现成的规律、性质直接说给学生。如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能力、智力将大受影响。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我通过准备题的快速口答,然后再有目的地排列组合,板演结果:

5×(2+8)=5×2+5×8

3×(7+3)=3×7+3×

3(6+8)×10=6×10+8×10

简单的几组等式,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号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都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最后还要把相乘的积相加。通过学习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同时为教师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有价值的数学比告诉他们数学有价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样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通过例题的计算概括出“凑10法”;又如看了很多的长方形物体,再让孩子们总结长方形的特征;像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

三、自学课本,形成概括能力

一提起自学,很多教师就采用放任自流的形式,因对自学的意义没有深刻认识,所以自学大多会流于形式,而无法让学生真正的自学,更不用说让他们通过自学获取知识了。只有教师善于利用自学优势,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想学,而且有信心把这个知识学会,他才能学得进去。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自学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检验学生能力的重要法码。通过自学,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学收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交流,互相倾吐,教师不仅要听学生的结果是什么,还要让学生自己讲出结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得到的。长此以往,“目标自学”的念头无形中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尽力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形成概括水平

让学生将一节课的内容用几句话简单概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自我评价,找出差距,形成竞争机制。同学们你争我赶,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取学习知识的热情,也可以激励授课的教师,达到师生共勉。这样一来,既可以重温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形成学习高潮,提高学生概括水平。

小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名词或概念都很抽象,都需要通过一些实例来概括出来,但深浅不同的数学概念往往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产物。低年级学生只适合概括一些具体的量。比如:3块糖,3个苹果,从而总结出3这个数。但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一些抽象名词,形成规律的东西则需要在中年级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成熟,一旦进入高年级学生就应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了。概括能力一经形成,就将具有一定水平。由此概括水平与孩子的认知规律也息息相关,于是我把这种认知水平划分三个阶段:一是模仿概括阶段(低年级);二是半具体概括阶段(中年级);三是抽象概括,形成能力阶段(高年级)。

离婚后要注重心理调节 篇10

绝大多数离婚者离婚后,其心情总是很沮丧,情绪低沉、伤感,他们表现出愤恨、不满、自卑、看破红尘等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

同时,面对周围人的非议和白眼,他们会感到孤独、无奈和愤愤不平。一位离了婚的女人深有感触地对想要离婚的女伴说:你知道吗,有个名义上的丈夫,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你一离婚,在所有人的眼里,你就成了一个不检点的女人。正派人远离你,别有用心的人上门纠缠你。你还不明白离婚对女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作为一个正常人,随心所欲地活着,必须夹着尾巴,必须穿朴素的衣服,只要你不想成为舆论的中心,只要你不想被人看作无可救药的堕落女人……有一些离婚女人,她们对前途,对人生悲观极了。她们认为,世上没有一个好男人,充满了欺骗,充满了虚伪……因此,离婚者作好心理自我调节很重要。

短时间内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去,暂时遗忘眼前的不愉快,使心情趋于好转。当然,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也要主动热情去关心心情糟糕透了的离婚者,帮助他们摆脱苦闷的心理环境等等。对那些难以自我调节心理状态,难以从痛苦和偏见中自拔出来的离婚者,这时,可以建议其看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咨询,以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

(2)离婚不离德。

很多夫妻由于合不来,长期打打闹闹,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有的家庭虽然风平浪静,不打不闹,但夫妻彼此没有感情,同床异梦;有的经不起金钱、权势和美色的诱惑,充当了第三者或引进第三者等等。

夫妻一方总是心理不平衡,需搞得另一方声败名裂,才解心头之恨。我们认为,这是不足取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都没有好处,而且这种行为也是极不文明的,有的甚至是违法的。既然夫妻没有感情可言,过不到一块,那就友好地分手,道一声再见。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4-01

突出创造性“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地把学生带入一个一个的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学生的发展的着眼点,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孩子是富有想象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跃过历史的长河……从而让小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相似模拟,粗略而簡易,为小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情境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当然想象必须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而且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般可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或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根据课文中心,想象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

二、利用情感透教育性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以教材语言作为凭借,采取“滴水穿石”的办法,把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三、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则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促进儿童主动发展、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教育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21世纪人才活动的舞台是更加广阔、更加活跃、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大时空,未来大教育目标激励着千百万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用广角度的思维方式,构建教育的模式。李吉林老师从未来的高度,从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单科的成功经验抽象概括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然后提出了情境教学向整体优化发展的设想,确定了《优化情境,促进整体发展》的总课题,逐步形成情境教育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构想。运用“四为”,各科教学创设情境就有了依托;掌握“五要素”,各科教学进行情境教学就有了统一思想。只有统一的教育思想,才能有和谐的教育。

四、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情境教育注重儿童成长的环境优化,同时强调,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拓展教育空间,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开去。学校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等三个领域拓宽教育空间,丰富促进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使儿童身在学校,而心灵无处不受到滋润、感悟,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而净、美、智的家庭情境,使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不但不至被削弱、抵制,而且得到补充,得到强化。

五、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情境教育让儿童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角色除教材中的角色外,大致有三类:一是担当向往的角色;二是扮演童话角色;三是扮演现实中的角色。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六、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情境教育强调“着眼发展,着力基础”,“从未来出发,从现在做起”,进行有序的系统的亲身实践。儿童的实践,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下列三种 :一是实体性现场实践(学生针对某问题谈看法);二是模拟性操作(根据课文角色朗读或模仿性朗读);三是符号性趣味操作(语文游戏)。而随着现代意识的注入,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去播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二是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三是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四是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 篇12

1 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数学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具体表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能作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研究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数学解题教学活动中,注重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拓宽解题思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解法1(向量运算法则)如图2,在ODCE中,

解法2(向量坐标化)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坐标系,则A(1,0),

λ=4,μ=2,λ+μ=6.

解法3(向量的性质)如图4,连结AB交OC于D点,在Rt△BOD中,

OB=1,∠BOD=90°,∠OBD=30°,

所以

因为D∈AB,根据“爪形图”性质得

解法4(向量实数化)

两边同时乘以得

两边同时乘以得

所以λ+μ的值为6.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平面向量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本题所用的方法中涉及到平面向量加法运算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坐标运算、数量积运算、有关性质的灵活运用等,其中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作为C级考点,更是江苏历年高考数学的热点.这里一题4解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题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有关知识系统把握,整体建构,同时有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例2在△ABC中,若AB=2,AC+BC=3,则cos C的最小值是_______.

解法1(函数思想)设CA=x,则CB=3-x,易知

解法2(基本不等式)设CA=b,CB=a,则a+b=3,

当且仅当a=b时取“=”.

解法3(数形结合)易知点C在以A,B为焦点的椭圆上,当点C在短轴端点时∠C最大,且为锐角,此时cos C最小,

其中e椭圆的离心率.

解法1运用函数思想,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解法2运用基本不等式,根据“和定积最大”求出最值;解法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既减小运算量,还可进一步求得sin C的最大值,S△ABC的最大值等.在解题教学活动中一题多解确实对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帮助,但是要注意过多的注重于细节不同的多种解题方法容易掩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以免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一题多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比较,并从中优选出最佳解法,学生要及时对自己已有思路、方法进行改进、完善,参透每种方法中所体现的数学本质,使得思维过程提升向着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高度升华.

2 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数学思维能及时地随机应变地应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及尽可能地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善于摆脱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灵活的数学思维表现为针对知识的运用自如,善于变通和调整思路,善于运用辨证思想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表现.在解题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一题多变,借题发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既拯救学生于题海之中,不让学生感觉到有永远做不完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解题教学的课堂效益.

例3(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13题)已知f(x)是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当x∈(0,2]时,f(x)=2x-1,函数g(x)=x2-2x+m.如果对于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容易求得函数f(x)的值域为[-3,3],函数g(x)的值域为[m-1,m+8],问题可以转化为解得m∈[-5,-2].

变式1如果存在唯一x2∈[-2,2],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与原题相比较关键之处在于多了“唯一”两个字,结合函数g(x)的图像可以将问题转化为f(-2)=m+8≥3,f(2)=m<-3,解得m∈[-5,-3).

变式2如果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转化为,m∈[-11,-4].

变式3如果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转化为g(x2)max<f(x1)min,即m+8<-3,m∈(-∞,-11).

变式4如果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转化为g(x2)min<f(x1)max,即m-1<3,m∈(-∞,4).

变式5如果存在x2∈[-2,2],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转化为g(x2)min<f(x1)min,即m-1<-3,m∈(-∞,-2).

变式6如果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转化为g(x2)max<f(x1)max,即m+8<3,m∈(-∞,-5).

变式7如果使得g(x)<f(x),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转化为g(x)-f(x)<0恒成立,分离参数m求最值.

变式8 g(x)=x2-mx+2,其余条件都不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求函数g(x)的值域要分类讨论,考虑函数g(x)图像的对称轴与定义域区间[-2,2]的3种情况,由函数f(x)的值域是g(x)值域的子集得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象,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在解题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学会采“蘑菇”,善于引导学生对一个好问题进行变式改造,如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图形、叙述方式等,进而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样灵活地运用变式教学,既可以免于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做到深入浅出,以点带面,以少胜多,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应变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一题多探,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有学生对结论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根本没有真正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独立解题.这种现象正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缺乏思维深刻性的表现.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有意识地经常进行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在解题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数学本质,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及联系.很多的数学问题,条件关系比较隐蔽,如果只看问题的表面,是无从下手的.因此在解题教学活动中,要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索,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例4(金陵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如图5,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右准线为x=4,左右顶点分别为A,B.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若动点M满足MB⊥AB,直线AM交椭圆于点P,求证:为定值;

(Ⅲ)在(Ⅱ)的条件下,设以线段MP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P交于点Q,试问,直线MQ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Ⅱ)设P(x0,y0),则AP所在直线方程为

(Ⅲ)解法1 MQ所在直线方程为

所以,直线MQ恒过(0,0)点.

解法2连结BP,则

直线MQ恒过(0,0)点.

学生在做解析几何题时常会出现“有思路,没结果”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方法选择不好,运算能力不够所导致的,解法2数形结合,得出kOM=2kAM,再结合椭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则较好的减少了计算量,解法简便快捷多了.

对此题还可进一步拓展探究:

如图6,直线l的方程为,AP,PB的延长线分别交直线l于点M,N.

探究1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求出它的范围.

探究2 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求证:是定值.

探究3求证:kOM·kBP为定值.

探究4求证:kBM·kPN为定值.

探究5直线l的方程为x=m,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以线段MP为直径的圆经过B点,若存在,请求出m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探究6记M,N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M,yN,试问yM·yN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探究7求线段MN的最小值.

探究8以MN为直径的圆是否过定点?(以MN为直径的圆在x上截得的弦长是否为定值?)若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探究9设以线段MP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P交于点Q,试问,直线MQ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要巧问善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猜想验证、运算求解、反思与建构等,让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难度.

总之,在解题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反应迅速、视野宽阔、思路清晰、思维缜密、思考深刻,思维的速度、广度、深度、效度和灵活度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提高解题教学活动的效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物质下一篇:澳洲留学本科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