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青春走向自立作文

2024-09-13

告别青春走向自立作文(通用4篇)

告别青春走向自立作文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依赖的危害;明确自主的含义以及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能力目标:掌握自立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目标:体验自立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导航】(要求:读书勾画,阅读理解,重点记忆)

【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 P39理解并且掌握以下知识

1、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了解)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2、为什么说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或依赖别人具有哪些的危害?)

①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②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③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就是拒绝一切帮助,对不对?为什么?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包括离家出走也不是自立的表现),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第二目:自立于自主】

1、告别依赖的一个重要表现?

就是独立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2、自立自主的关键是什么?(整理)

自立自主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3、什么是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①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自主。即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补充)

②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人云亦云的人,不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也不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第三目:多实践、多锻炼】P43熟记下面这个问题

1、当人们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主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 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的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2、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3、怎样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认识依赖的危害。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学会自主。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的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课后阅读】培养自立和自强的故事

1、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元。

2、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父亲伸手,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3、芬兰总理的女儿在瑞典上学,由于瑞典物价比芬兰高,父亲给她的费用只够她日常所需的2/3,她便在业余时间到饭馆洗餐具,以补不足。

4、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父亲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课堂检测】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依赖他人可以使自已走很多捷径

B.人在心理上可以有依赖,但在行为上不能有依赖

C.依赖他人可以提高我们做事能力

D.依赖心理阻碍我们走向自立自强

2、每个青少年学生都盼望着真正独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这里的“真正独立”是指()

A.摆脱家庭的控制,不要家长抚养 B.突出个性,在装扮上标新立异C.逐渐摆脱依赖,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魅

3、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

A.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B.得到父母的物质帮助C.得到社会的关爱D.有伟大理想,从大事做起

4、下列关于自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主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行为负责②自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③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④自主是做到独立生活的前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下列对依赖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依赖有利于培养自立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②依赖会使用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精神

③依赖对于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④依赖会使人缺乏生活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对于自立的认识正确的是()

A、自立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B、自立就是不与任何人交往C、自立就是任何时候都不依靠别人D、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7、某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一次调查,96%的学生由家长叠被、整理房间,要大人帮助洗澡的占95%,90%的学生不洗自己的手帕和袜子,不会独立购物的有85%。这一调查警示我们要()

A、学会自强B、学会自尊C、学会自立D、学会学习

8、维吾尔族说:“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唱响自信之歌,做一个自信的人B、人生需要自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C、生活太多样了,人活着很累

D、甘甜的人生应该要从成年以后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开始。

9、一个能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能否克服依赖性,不用父母管B、能否独立地做出决定

C能否积极进行锻炼D、能否自强

【合作探究】

材料:一名女生经过三年的拼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妈妈为她收拾好行装,然后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报到、注册,接下来由妈妈为她铺好床铺,挂好蚊帐,并买好饭卡。一切安排妥当,妈妈要走了,可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不知妈妈走后自己怎么生活。

1、材料中女孩的大学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由于自己的自理能力较差,相信她的大学生活(前一阶段)会一塌糊涂,做事无条理,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2、结合材料谈谈依赖别人有什么坏处?

告别青春走向自立作文 篇2

在一次高考阅卷中, 我就发现很多篇作文都是以“盈盈月光, 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 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 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 我摘一束最灿的”开篇, 可见是“套子作文”教学下的产物。“套子作文”的流弊下, 内容也好、结构也好、文辞也好尽是“舶来之品”, 只是进行了简单“组装”, 了无新意。此等作文, 写者痛苦, 读者嚼蜡。

而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 “套子作文”则是应试制度下简单思维的产物, 反映的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对这种“纯粹应试, 简单投机”的教学行为的口诛笔伐并不鲜见, 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人们呼唤着更多真诚而新鲜的作文。那么, 该如何跳出套子, 告别“无我”走向“有我”, 写出真诚而新鲜的作文呢?

一、开源头活水

这就是指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 激活思想的“山泉”。总有学生抱怨生活枯燥乏味, 没有东西可写。其实, 生活枯燥与否在于内心, 若有心, 雨滴也可折射出五彩光华。所以, 只有养成感悟生活、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 才能激活思想的山泉、感情的溪流。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只要打开智慧的心眼, 读书看报, 关注社会, 思考人生, 就能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 就不会为无材料可写而发愁了。而且这种思想、这份感情是独一无二的, 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这样的作文, 何愁“无我”, 必是达到“有我”之境的个性文章。

例如, 2011年江苏省的一篇满分作文便是由生活到社会的联想开篇的, 以真诚的思考开拓了一片清新自然之境。节选如下: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 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 意境全出, 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显粗陋, 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 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 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 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 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 而他们现在, 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 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 抹平了棱角, 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 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 沉寂了, 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 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 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 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 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 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二、品美酒三味

好的作文要材料丰富, 内容充实, 但是不是多积累些素材就可以了呢?我就见过有的学生拿着一些素材类的教辅资料下工夫, 背诵事例, 比如马云靠坚持成功、乔布斯靠创新成功等等。我认为这种积累方法指导下产生的作文只能是材料堆砌的“组装”作文, 生硬呆板。

其实, 材料积累不应唯多, 而应注重作文经典素材的深度积累。何为“经典素材”, 何为“深度积累”呢?经典素材是指那些影响面广, 内涵丰富, 人物形象或事件状貌丰满, 可提炼较多主题的材料。深度积累, 则是指要对材料进行精读, 全情投入, 把握更多细节, 正如品美酒三味, 将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比如, 我们阅读苹果前任CEO乔布斯的素材时, 不能停留在只知道他“创新成功”这些事, 还需要深入阅读, 了解他的家庭、成长、曾面临的危机、困境中的奋斗等等, 将一个典型人物读深、读透。这样一个素材既可用以谈成功, 也能用于谈成长、困境、追求等等多个主题。

另外, 学生的深入阅读还可以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拿起笔想到乔布斯时, 已不再是机械地背诵素材, 而是带着对这个人的真实体验, 深入思考去写, 这样的作文, 细节必然丰富, 感情自然充沛, 言辞必然个性, 是真正达到“有我”之境的作文。

三、倡精耕细作

当我们读到“要成为强者, 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这样睿智的句子, 当我们读到“落日熔金, 暮云四合, 晚霞带着无尽的沉思, 落在了那片青冢, 云无语, 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 让人忆起了你, 你用缕缕青丝熬成了白发沧桑, 用自己的明眸点染了那一方净土, 那一方空灵, 那一方空白, 那一道风景”这样诗情画意的句子, 我们又怎么能不为学生的深刻思想表达、独特的心灵体验而击节呢?

但是, 纵观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差, 词不达意, 还有一些虽说篇章结构清晰, 事理情感也能流畅表达, 可就是缺少那么一股表现力、感染力。那么,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表达准确, 充满魅力呢?首先, 要加强经典文章的阅读, 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去引领学生的表达, 去刺激学生的语言神经, 鼓励学生仿写类似文章, 在模仿学习中逐渐磨炼个人的表达。其次, 要从修辞、句式、修饰语、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体会汉语言特有的表现力。

以上两点是“智”的层面的训练, 这些技法型的训练是写出好的作文语言的前提, 但要写出充满个性魅力的作文, 还需“情”的投入。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若要写出具备“有我”之境的个性作文, 就一定要细心体会, 反复品味, 遵从内心的真情实感, 要赞美便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绝不矫情;要批判就是诚挚恳切的批判, 绝不虚伪。智与情有机结合在一起, 定能造就出真情飞扬、文采斐然的佳作。

当然, 要使作文的语言取得质的突破绝非朝夕之功, 这需要长时间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 还需要笔耕不辍, 长期坚持训练, 而且要特别重视作文的修改, 改一遍不行就改两遍、三遍, 甚至四遍五遍, 拿出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反复打磨, 精耕细作, 非如此, 难出佳作。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经过反复修改后的作文文段:

1.大宋将所有的惊艳与芳华都给了苏轼。

2.他孤身伫立在江岸, 安静地远眺江面上浮光跃金的风景。日影西斜, 和煦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灰色的衣襟。他的心, 却不像江面那样宁静, 男儿的热血在心房中暗潮汹涌。

3.那一弦音韵, 无论是在山林中, 乡村里, 阁楼中, 还是庭院里, 始终回荡在耳畔, 随着那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贯穿始终……

于是, 关闭嘈杂的音响, 关上刺眼的灯光, 远离空洞的浮华, 让那弦音回荡, 以心为音, 以情为韵, 让它吟与天南, 吟与海北, 响于百年, 响与千年。

这些文字之所以能带给我们强烈的感染力, 就是因为里面流淌着浓浓的情意, 蕴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 是写作者全情投入的结果。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 篇3

这是我第一次比较“立体”地参与并体验思想品德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参与活动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我从一个新教师的角度先就“同课异构”这一主题来谈谈自己参与活动后的一些认识。同课异构的特色是: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这一特色较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教学“集思广益”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执教者准备展示课这一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本校科组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大家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风格上的比较直接的一次“对话”,最终生成的展示课就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在评课阶段,不同的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更直接――共同探讨教学思路、效果、疑惑;不同的教学思想撞击后结出许多美丽的“教学火花”,这样更利于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更利于大家集体成长与进步。

以下是我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真正让课堂的主体――全体学生‘活’起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设计本节课的总体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依赖的危害,在体验中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在感悟中升华――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针对本课的三大板块分别设计三个活动,分别是以生活短片、小品、竞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呈现于学生,活动中创设的情境都是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设计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激“活”学生的设计理念。

2、注重对抽象知识点的`设疑作情景铺垫或者问题铺垫,比如:针对“依赖的危害”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在第一板块教学导入环节中采用学生自拍的生活片段设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观察依赖现象,导出依赖危害性的相关教学内容。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结论唯一”,课堂当作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教科书当作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与听众的角色,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最终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在本节课的每一个教学板块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现象,去思考问题,去讨论问题直至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知识点的结论。我对于学生分析较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对于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暴露的问题结合知识点设疑供全班同学加以讨论,这一系列的活动与讨论式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与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活跃了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

4、注重对知识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本课中依赖和依靠的区别是难点,从学生上课反馈的信息看出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跟重点掌握得比较好。

当然,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本课的第三板块“多实践,多锻炼”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好,同学们虽然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但对于“自立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这一结论并不是十分明确,主要原因是这一结论基本上是由我总结得出的,活动的设计意图不够明确。在备课阶段我便认为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应做到: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讨论相关知识点的积极性,又要让学生得出结论――自立能力是要通过在实践中反复锻炼获得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既有时间上的限制,又有空间上的限制。而重点部分仅仅凭借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学生需要从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直至得出结论。我认为像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课外活动来拓展。

其次是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最后一个活动的时间偏长,课堂的时间没控制好,这是我教学能力上的不足。

最后是各环节的衔接语过渡不够自然,有待加强。

告别童年走向青春[最终版]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告别童年,走向青春.”

上个星期,“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这个欢乐的日子不再属于我们。曾经的懵懂,也该长大了。其实,青春正在悄悄的闯入我们的生活。是时候告别童年,走向青春了。告别童年,让我们把深深的敬意献给童年,神奇而绚丽的童年、纯洁而甜蜜的童年。献给她那流水般清澈而明亮的眼睛,献给她蓝天般坦荡而无忧无虑的童心,感谢她曾经用花的芳香,鸟的歌唱,温暖了我们娇嫩的心尖。回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曾是那么亲切。还记得几年前的我们,稚气的涂鸦,课桌上画三八线,下雨天玩泥巴,好奇蚂蚁的生活。。。那时的我们疼了就哭,乐了就笑,会为一颗糖果和同伴闹得不可开交,转身又拉手和好。这一切,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仔细想想,童年——这段如清水般纯净的年华,留下了我们多少人生的财富,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父母给予我们爱和阳光。。。时光匆匆,年华如风,童年,渐渐的,渐渐的走远了。告别稚气,告别懵懂,告别任性,告别幻想,告别我们的童年;快步奔赴,一个崭新的起点------青春。

上一篇:药品质量责任承诺书下一篇:难忘的经历高一英语作文(难忘的经历英语作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