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通知

2024-09-12

挑战杯通知(精选10篇)

挑战杯通知 篇1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系各专业: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竞赛即将拉开帷幕。在此之前,安徽省将举办第四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了积极备战全国和全省的“挑战杯”竞赛,进一步激发全院广大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创业能力,学院决定于2010年九月至2011年4月举行我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本次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本次竞赛顺利进行,学院将专门成立组

织委员会。

二、参赛资格与作品要求

凡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最近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或者虽未完成,但在申报时已经初步完成,在2011年4月份作品终审时能够最终完成的作品。参赛作品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三大类。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专科生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既包括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也包括投入较少,但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已在国际竞赛中获奖或获国内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的作品不能参加本次比赛。

对于部分创新点比较突出、有望取得较大成果的往届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如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经系严格审批后,可再次参赛。但在申报时,必须说明和往届申报作品相比,有哪些是自己完成的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的部分。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

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但须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三、作品申报

本次竞赛采用“分类申报、分类评比、综合评奖”的申报和评审办法。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5个项目类型:机械制作(结构设计、机械、模型),机电控制

(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生物材料工艺(生物、能源、材料、化工、化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电信通讯),土木环保艺术(土木、建筑、生态、环保、艺术);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各按一个大类进行申报。

申报作品的形式,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每个作者的工作量不低于15%。每个学生以作品的第一作者身份申报作品最多不超过2件,所参与申报(含合作者)的作品最多不超过3件。

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按要求认真

填写《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由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推荐,经院系审核确认。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

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20000字以内。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

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

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

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

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

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四、赛程安排

1.宣传动员初选阶段:本次竞赛的初赛由各系竞

赛工作组负责完成。2010年九、十月份为各系宣传、组织实施阶段,各系应召开学生参赛动员大会,学并动员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12月1日前完成院系初评和推荐工作,将参赛作品申报书、作品所附相关资料、院系申报作品清单报院团委。

2.作品复赛书面评审阶段:2010年12月学院

组委会将聘请院内外各相关专业学科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

义等方面,统一对所有申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从中选出部分作品进入复审与终审阶段。

3.作品完善阶段:评审委员会对评出的作品要

写出书面评语,对该作品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指导。

将所有作品在团学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全院师生监督。

4.参展作品选拔阶段:2010年12月30日前,各参赛选手将完善修改后的作品交到竞赛组委会办公室(院团委)。2011年1月上旬,评审委员会通过书面评审,将推荐一定比例的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全部科技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制作发明类作品须有实物或者模型参展。

5.作品第三轮评审与终审阶段:2011年1月下

旬进行参展作品集中展示与第二轮评审,评审委员会将根据作品书面评审和实物展示,给出作品获奖建议等级,并报组委会复核。2011年2月——2011年4月集中进行第三轮评审与终审。在此期间,将集中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采取论坛、讲座、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介绍参赛学生的学术思想、科技成果及研究体会等。

6.备战全国和全省“挑战杯”竞赛:在学院竞赛的基础上,确定推荐参加第四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备选作品。

五、评奖与奖励

待全省、全国竞赛结束后,结合进入院级终审决赛的作品进行评比、表彰,并将对优秀作品的指导老师,授予本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同时根据各院系的申报材料,结合各系的组织情况和作品成绩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对所有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对终审胜出的作品,竞赛结束后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组委会将委托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取销该作品获得的奖励,并取销该系所获的优秀组织奖;并视情节轻重,根据相关规定分别给予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相应的处分。

请各系将本单位参赛作品于12月1日前报送院团委办公室,联系人:周莹莹,电话:0551-5171909。

共青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委员会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共青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委员会

挑战杯通知 篇2

征集的主题是:"创新技术和管理, 迎接畜牧业面临新挑战"。论文内容主要为近两年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科普、企业管理等方面涉及畜牧兽医科技领域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标准化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畜牧业结构调整、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报告、示范推广总结、论述、综述等。突出基础性、应用技术、推广项目研究且尚未在其他媒体发表过的稿件。

二、论文的评选与奖励

提交的论文经过秘书处初评, 将参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奖项设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获奖论文均颁发证书。获奖论文题目及作者在有关媒体上公布, 并推荐给省职称评定委员会做为作者评定职称的依据。对于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项目, 酌情推荐给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立项的参考依据。

三、论文集的出版

论文集经省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备案, 于2013年7月初以《今日畜牧兽医》增刊的形式出版发行。

四、版面费的收取

本着大家事情大家办的原则, 出版论文集需交纳版面费 (印刷、校对、评审、证书、邮寄等) 收费标准如下:

1. 第一作者为省学会副理事长的免收版面费;

2. 第一作者为省学会常务理事的每篇文章收取版面费300元;

3. 第一作者为省学会理事的每篇文章收取版面费500元;

4. 其他作者文章每篇收取版面费600元。

五、论文提交时间及版面费的交纳:

稿件务必于2013年5月31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省学会邮箱, 并注明主要作者联系电话及详细通讯地址 (没有注明联系地址的自行取书)

版面费通过邮局邮寄:请注明"论文版面费"字样

收款单位: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

地址:石家庄市兴苑街4号邮编:050031

邮箱地址:hbxmsyxh@sina.com

电话/传真:0311-85886327

第七届郑航挑战杯竞赛通知 篇3

为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备战河南省第八届、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他们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和创新发明的积极性,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七届“郑航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主办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

三、时间安排: 1、2010年11月~2010年12月,竞赛宣传发动阶段; 2、2010年12月~2011年3月中旬,各院系(部)组织作品制作及初审。2011年3月15日,各院系(部)统一上交《作品统计表》及各件作品的《作品申报书》,一式三份。电子版按院系(部)统一发送至:zhtzb@zzia.edu.cn。联系电话:66002054; 3、2011年3月中下旬,预审,终审决赛,确立奖项,并确定学校重点资助的项目;

4、2011年4月上旬,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第八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参赛人员资格:凡在2010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五、参赛作品范围:共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制作与小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

六、奖项设置:

1、作品奖励:三类参赛作品共设特等奖1~2名,每类作品设一等奖2~3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6~10名,获奖作品数量可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作适当增减;

2、优秀组织奖:4名,根据各院系(部)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团体总分第一名授予“挑战杯”,奖金800元;第二---四名授予“优胜杯”,各奖500元;

3、优秀指导教师奖:以获奖作品等级为参照,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

4、奖励方式:各类奖项将以学校名义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其中作品特等奖奖金2000元,一等奖奖金1000元,二等奖奖金600元,三等奖奖金400元。优秀指导教师奖列入校科研奖励计划,特等奖奖励800元,一等奖奖励500元,二、三等奖奖励300元,并分别按15分、10分、6分计算科研工作量。

七、有关要求

1、各类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抄袭或仿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需提供打印稿,附于《作品申报书》后;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需提供制作原件及原理、作用说明;

2、每件作品的创作人原则上不超过3人,其指导教师为1人,署名时需标明指导教师的单位与姓名。作者超过3人,但无法确定第一作者的项目,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并需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

3、各院系(部)可指定有关教师对创作活动进行指导,但指导教师不得直接参与制作、写作过程;

4、《作品申报书》请到团委网站“郑航挑战杯”专题网页下载,网址: http://;

5、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各院系(部)要成立相应的竞赛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八、为加强此项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提高活动质量,决定成立第六届“郑航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如下:

主 任: 冯志亮 施进发

副主任: 高海水 郭秀华 李现宗 贺金社 程天宝 张 锐 王跃生 王作书 石培哲 申金山

成 员: 王秀芬 高金章 王章留 刘 永 栗全庆

蒋志强 杨欣欣 邢培泉 李广慧 李玲玲 程少华 姜运仓 王金凤 胡中艳 齐允峰

叶忠明 颜 敏 王志强 李胜伟 吴红兵 秘书处设在团委

秘书长: 李胜伟(兼)副秘书长:吴红兵(兼)孟凡周

挑战杯通知 篇4

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于2010年结束,我校取得了全国金奖1件、铜奖1件的好成绩。在今年十月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二件的好成绩。为鼓励我校同学积极参与创业竞赛,增强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备战明年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通知之日起开始征集参赛作品,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申报对象

我校在读本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二、时间安排

1.作品申报截止时间:2011年11月23日晚20:00 2.校内评审立项时间:2011年12月

3.作品完成时间:2011年12月——2012年3月 4.校内决赛时间:2012年3月 5.重庆市决赛时间:2012年5月 6.全国决赛时间:2012年9月

三、申报说明

1.本届竞赛为创业计划竞赛。创业项目可包括产品(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生物医药类;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机械能源类)和服务咨询类,项目要有较好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较好的市场前景等。

2.创业团队成员一般为4—6人,成员知识结构要合理,应包括产品技术研发或创意研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专业领域学生。

3.指导教师在所在学院和学生社区团委协助下,由团队负责联系确定,一般为1—3人,确定的指导教师要有较为充足的指导时间并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4.参加今年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在修改为创业计划书后也可申报。

5.申报作品经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家小组初审确定资助项目,资助资金从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中划拨。资助分两期进行,前期资助金额为500—2000元,后期视作品参赛成绩追加资助金额。

6.作品申报书可从校园网和校团委网站上下载,团队负责人按照要求据实填报。

7.申报时上交作品申报书和创业计划书各五份(创业计划书2000字左右)。

四、我校教师指导的作品获奖,按照交大〔2009〕155号文件的规定,按获奖等级可冲抵相应岗位业绩积分,并可获得相应的工作量酬金。学生获奖按照《学生手册》中的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并在学校评优评先和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中综合考虑。

五、校团委将在近期相继在各个社区举行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奖作品巡展,并适时邀请有关专家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讲座,指导广大同学申报创业计划作品。

六、请有意申报的同学,在规定时间11月23日(周三晚19:00—19:30)内将创业计划书和作品申报书(纸质档和电子档)交至学生菁园小区团委办公室(9栋移动营业厅二楼),由分团委统一报送校团委。

联系人:邱雨薇 电话:***

附件: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书

点此下载附件

挑战杯通知 篇5

相关通知

答辩时间及要求:

1.答辩时间:10月31日(本周四)12:00-16:00,具体时间请参看评委出席时间表、学生答辩时间表。

2.本次答辩每组4分钟,其中PPT自述3分钟,评委提问1分钟。

3.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参加,尽量每个组员都发言。

4.立项答辩不考核财务部门内容,每项作品请评委参看评审标准进行打分,学生们参看评审标准准备答辩讲述内容。5.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206

初赛评审标准:

创业计划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可行性、操作性俱佳的创业计划。创业计划书应基于该项具体产品或服务,着眼于特定的市场、竞争、营销、经营、组织、财务等策略方案,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描述把握这一机会创立公司的过程并说明所需资源。(本评审标准在作品初赛时作为项目立项依据,供评委和参赛学生参考)。

评分标准:

一、概述(20分)

要求:文字表达简明、扼要、具有鲜明的特色。重点包括对公司或服务介绍、市场概貌、营销策略、生产运营、管理计划、财务预测;正确表达新思想形成过程和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展望;明确介绍创业团队的特殊性和优势等。

二、产品或服务(20分)

要求:明确表达产品或服务如何满足关键用户需要;以及相

关市场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说明其专利权,著作权,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指出产品或服务目前的技术水平及领先程度,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否实现市场的需求,能否实现产业化;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等。

三、市场(10分)

要求:明确表述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与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市场变化趋势及潜力,细分目标市场及客户描述,估计市场份额或销售额。相关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科学严密性。

四、竞争(10分)

要求:表述包括公司的商业目的,市场定位全盘战略及各阶段的目标等,同时要有对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者的分析,替代品竞争,行业内原有竞争的分析。总结本公司的竞争优势并研究战胜对手的方案,并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驱动力进行适当分析。

五、营销(10分)

要求:详细阐述如何保持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把握企业的总体进度,对收入、盈亏平衡点、现金流量、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主要合作伙伴和融资等重要事件有所安排,构建一条畅通合理的营销渠道和与之相适应的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促销方式。

六、经营(10分)

要求:说明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行安排,人力资源安排等。要求以产品或服务为依据,以生产工艺为主线,力求描述准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七、团队(10分)

要求:介绍管理团队中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经验、能力、专长。组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技术团队。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和互补情况、公司组织架构情况、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及主要投资人的持股情况,指出企业股份比例的划分。有依据的说明管理团队在抵御企业可能面对的外部以及团队成员内部矛盾等问题时的能力。

八、表述(10分)

挑战杯通知 篇6

关键词:“挑战杯”,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指一种教育理念, 它是基于对创业的一种理解而对大学生实施的一种有意识且积极的心理教育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往往是以开发并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作为根本目标的, 重视对于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知识与心理品质培养与提高, 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教育。目前来看, 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活动有很多,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竞赛, 其引发了全国大学生创业热潮, 但是, 由于当前大学生创业整体素质不够高的现状, “挑战杯”在面临大学生澎湃的创业激情的同时, 也遭遇了不少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重新考量, 找到以“挑战杯”作为有利平台, 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状及问题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我国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一场活动, 其要求每一个参赛者要能够完成一份尽可能详实的创业计划书, 并通过一系列的书面评审最终得出优胜者。这项赛事已经得到了全国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他们都以此为载体, 构建了自己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与模式,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

然而,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拓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同时, 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即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就国家层面来说, 国家片面重视“挑战杯”的过程, 而非结果, 也没有完善的扶持政策与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业成果得以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加之该项赛事的企业界评委甚少, 使得创业成果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就学校层面来说, 该项竞赛活动主要围绕着创业主题, 其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系统化的, 也不包括创业理论与实践性知识。就教师层面来说, 教师还缺乏先进的创业理念来指导学生。学生层面来说, 很多学生对于“挑战杯”的态度是相当漠然, 这就使得一般的学生望而却步, 加之一些参赛学生有着多样化的目的性, 使得其创业竞赛的根本性培养目标, 即转变就业观, 树立创业观的目标得不到有效地落实。

二、以“挑战杯”为平台,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根据有关调查我们发现, 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较为有限, 比如说,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较为薄弱, 没有良好的创业个性, 缺乏较强的创业能力, 也没有充足的创业常识等。这种创业素质现状, 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那么, 我们可以依托“挑战杯”这个平台,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出其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素质的有效作用, 从而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 尽量为“挑战杯”创业平台创设良好的氛围。

这就是说, 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与其创业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 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为“挑战杯”创业大赛积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具体来说, 国家应该身先士卒的完善并落实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 让大学生通过“挑战杯”竞赛所取得的创业计划成果能够成功实现某种实质性的转化, 从而激发出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 政府还应该多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到“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去, 引导这些企业建立相关的创业基金等。当然, 高校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特殊政策和宽松的学籍管理环境。

(二) 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

作为当前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很多大学生通过参与到“挑战杯”中去提高了自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很多学生还激发出自身的创业激情与活力, 并使得个性得到了充分且自由的发挥与发展。那么, 从这些效果来说, 我们更有必要把“挑战杯”这个创业平台利用好, 并有意识的把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融入到该项赛事中去, 让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得每一个参与到该项赛事中去的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创业意识扎根于头脑之中, 并通过比赛的实践性锻炼来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应该来说, 创业大赛和创业教育的相结合有利于推动各个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快、更好、更稳的发展, 将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深刻且长远的影响, 也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另辟了一条蹊径。当然,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 也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进来, 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发挥出积极的导向性作用、有效的培育性作用以及强烈的激励性作用, 使得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获得更为夯实的创业本领。

总之, 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整体上不够高,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就业观念与教育体制的影响。但是, 我们可以充分借助于“挑战杯”这个创业平台, 充分发挥出其创业载体的重要作用, 国家和政府尽快完善并实施相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 学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到竞赛中去, 学生自身改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 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挑战杯”平台的依托之下, 成为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87-94

挑战杯通知 篇7

品竞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更好地备战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本次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为:

组 长:王玉斌 卞 科

副组长:张宝强 祝玉华 惠延波 田少君 于建华 梁朗

成 员:各学院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校团委,梁朗兼办公室主任。

二、活动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参赛对象

凡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均可参加。

四、参赛作品类型

1.自然科学类(理、工、农学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含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哲学、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分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4.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合作创新项目。

五、参赛作品要求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作品可由个人和集体申报。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须承担参赛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合作者须是全日制在读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已转让专利的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5.社科类论文要求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要求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要有实物。

六、参赛作品提交

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学院,提供学校最终评审的作品不少于10件;学生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学院,提供学校最终评审的作品不少于6件;其他学院提供学校最终评审的作品不少于4件。

七、活动日程安排(时间均为暂定,视具体情况另行通知)1.宣传动员阶段:2014年6月中旬—7月上旬。各学院把本次竞赛的相关事宜在本学院内进行广泛宣传,并重点动员相关的优秀学生和指导老师积极参加。

2.立项研究阶段:2014年6月—10月。各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申报、论证、评审、立项、指导等工作。10月22日前将本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及《河南工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题申报表》(一式三份)报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拷贝电子版)。学校将于10月底开展评审、立项工作。

3.中期检查阶段:2014年11月,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学院上报的材料,对各学生作品进展及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4.作品初步申报阶段:2015年1月,按照竞赛章程的有关规定,提交参赛作品,各学院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整理、修改、完善,组织对作品进行初审,按作品的质量顺序填写汇总表,推荐优秀作品。5.作品初步评审阶段:2015年3月初,组织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向各学院反馈专家意见。

6.作品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3月中旬,各学院根据办公室反馈意见,指导学生正确填写申报书,组织指导老师对学生作品提供指导性意见,学生对作品进行最后的整理、修改、完善。3月22日前作者将参赛作品申报书、作品最后定稿一式3份、交到各学院,各学院将作品连同学院参赛作品汇总表于3月25日前上交到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7.作品评审阶段:2015年3月29日—4月2日。办公室提请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作品进行最终评审,并对优秀作品提出详尽的进一步修改意见。

8.优秀作品进一步调研、修改阶段:2015年4月—6月10日。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意见,组织专家对优秀作品进一步指导,学生对作品再次加工完善。

9.选拔参赛:2015年4月10日—6月10日。学校挑选优秀作品参加2015年5月举行的河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和10月举行的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10.总结表彰阶段:2015年12月。学校根据作品在河南省“挑战杯”、全国“挑战杯”获奖情况,对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进行表彰。

八、资助评审

1.立项评审资助。本次比赛分为作品申报、立项评审、项目资助、调研撰写、结项评审、项目孵化及风险投资等阶段。学校对优秀项目进行经费资助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进行后期资助、风投和项目孵化。

2.作品评审事宜由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3.学校终审评审分书面评审、秘密答辩、公开答辩三个环节,学校将分类评审出优秀作品报送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河南省竞赛。

4.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评定其参赛资格。

九、奖励表彰

1.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省赛和全国比赛的获奖团队和指导教师根据《河南工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办法》进行奖励。

2.2015年12月,学校对先进集体、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附件:

1、《河南工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汇总表》

2、《河南工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题申报表》

校团委

挑战杯通知 篇8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校园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积极主动地迎接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于2012年5月-2013年3月举办我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本次竞赛的组织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1、本届竞赛设立竞赛组委会,由分管校领导任组委会主任,校团委、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为组委会成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本届竞赛由建筑工程学院承办。

2、竞赛设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本届竞赛的作品评审工作。由科研处会同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负责聘请校内外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

3、各学院创新教育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本院竞赛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负责作品的征集、汇总、审核、初评、推荐工作。

二、参赛资格

1、凡我校在册的全日制学生(含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均可参加。原则上2011、2012年大学生SRTP立项的重点项目必须参加比赛。为保证参赛作品质量,参赛作品须有1-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最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或者虽未完成,但在申报时已经初步完成作品,在2013年3月份之前能够最终完成。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三大类。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科生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3、已在国际竞赛中获奖作品、已获国家级奖励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能参加本届竞赛。考虑到优秀作品需要连续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制作,部分创新点比较突出、有望取得较大成果的往届部分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如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经学院严格评审批准后,可再次参赛。但在申报时,必须说明和往届申报作品或毕业设计相比,有哪些是自己完成的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的部分。

三、作品申报与要求

1、本次竞赛采用“分类申报、分类评比、综合评奖”的申报和评审办法。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五个项目类型: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语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能源化工(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各按一个大类进行申报和评审。

2、申报作品的形式,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每个学生参与申报的作品最多不超过两件。

3、参赛作品须经第一作者或集体申报,按要求认真填写《安徽工业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从校团委网站下载)。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进入决赛的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应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可包含被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的需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等。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四、赛程安排:

1、组织发动阶段(2012年5月):组织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专题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本届竞赛,让全校师生了解本次竞赛有关情况。各学院宣传发动学生参赛,并动员专业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发动学生广泛、认真参与。

2、项目申报阶段(2012年6月):各参赛者应在项目第一作者所在学院进行申报,参赛者和指导老师需在6月25日前提交一份参赛立项申报表(见附件2)到各学院分团委。各学院汇总后将申报表和申报汇总清单(均含电子版,相关表格可在校团委网站下载)报承办学院。

3、院级推荐阶段(2012年7月-12月):参赛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认真准备、组织参赛作品。在2012年12月8日前完成学院初评和推荐工作,各学院将参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3)、作品及所附相关资料、学院申报作品清单(均含电子版)报承办学院。

4、学校复审阶段(2013年12月):学校评审专家委员会将按照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对所有申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评审专家对参赛作品要给出评审分数、评审意见和评语。根据评审专家组意见,评出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并选出30-40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5、终审决赛阶段(2013年1-3月)终审决赛采用现场展示和答辩方式,根据现场评分结果和评审专家组意见,决定特、一、二等奖。根据评审专家组意见,在决赛获奖作品中,择优选拔6件作品申报参加安徽省“挑战杯”竞赛。

6、竞赛成果转化阶段:通过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平台,择优遴选参赛作品入孵马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促进科技产品向创业实践转化。

五、奖励与表彰 :

1、所有完整的参赛作品,将进行分类评审,综合评奖。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特等奖可以空缺。根据学校有关政策给予项目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物质和精神奖励。根据《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及《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规定,给予参赛选手以素质拓展学分和创新学分的认定。科技竞赛优胜奖励按《学生手册》规定执行。对指导教师工作量、教学科研奖励、教学效果的认可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对荣获一等奖以上项目的指导老师,授予本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竞赛以学院为计算单位,按照团体总分进行排序,设一个“挑战杯”、2-4个“优胜杯”。团体总分计算如下:(1)根据各学院学生数和学院推荐作品数确定基准分。按300名学生5件作品、800学生10件作品确定初始分为100分,每减少1件作品计负10分;(2)所有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的学生作品分别得到100、70、40、20、10分。根据各学院的参赛情况,可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学院组织奖励按《安徽工业大学学科竞赛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本次竞赛的相关信息请浏览校团委网站(或校园网“校园文化”栏目)。

六、几点要求:

1、团委、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学院等单位要大力配合、共同协调,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我校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顺利举行,落实比赛的各项具体事宜,积极为大学生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创造条件。

2、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学院创新教育小组组长总负责,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配合,落实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和经费,切实关心、支持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各学院要统筹安排,定期举办以介绍学科专业前沿与国内外学术动向为内容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尽可能为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创造条件;各学院要成立专家评审组,对学院选送的作品进行初评,将优秀作品报学校参赛。

3、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学生会、科协及各类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社团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广泛动员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以确保此次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圆满成功。

共青团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科研处

2012年5月10日

附:

1、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2、第九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立项申报表

3、第九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挑战杯通知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挑战杯,理工科,创新能力

高校各学科中,以理工科的教育更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发挥大学生“挑战杯”平台在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符合国家中长期计划和发展战略,对于学生也是大有裨益。

1“挑战杯”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盛会,比赛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是经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承办高校所在地的联合政府主办,国内知名高校及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性的全国范围内的竞赛活动,开放性和课外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始终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吸引了众多高校学子,包括港澳台同胞,是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成为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展示华夏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2]。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只有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在沧海横流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仅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同时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也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切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3]。

2 理工科人才培养中创新教育的匮乏

理工科的教育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然而现行教育模式显然并不符合这一要求。目前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为主,课时长,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少,实践教学的环节比较少,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弱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无法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三是考试仅仅以考查记忆性的东西为主,而对于应用性知识点的考查比较片面,考查内容也较为单一[4]。在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实验内容多以演示型、验证型为主[5],这种方式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但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惰、拿来主义的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行为方式,很多理工科学生感慨四年本科毕业了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对走上社会充满茫然,显然这对于学生将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未来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3 大学生“挑战杯”平台与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璧”

理工科本身实战模拟化的特点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创新这一目标也是“挑战杯”所追求的。“挑战杯”整个竞赛过程能够将高校实践创新的环节融会贯通,其组织模式更是开辟了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新格局[6]。因此应积极发挥大学生“挑战杯”平台在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3.1“挑战杯”的起点促进理工科人才培养

“挑战杯”在理工科大学生选题、项目申报过程中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学生需要查阅大量文献了解现行科研热点难点,结合自己兴趣,确定选题。申报书的填写需要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大量信息的汇总能力,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大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同时“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要求团队参赛,每队至少3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极大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唯有取长补短才能使得团队实力实现1+1>2,而这种能力对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近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广东工业大学圆满落下帷幕。经过项目展示、终审答辩、评委评审等环节,我们学校由郑直教授、贾会敏老师等指导,贾祖孝等五名同学的作品《低温元素直接反应制备异质结光电薄膜及器件》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挑战青春万众创新”为主题,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承办。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与,经过层层选拔,有528所高校(含香港高校7所,澳门高校3所)、1569件作品(含香港高校58件、澳门高校11件)参加国赛初赛;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0所港澳高校的40件参赛作品。通过参与本届“挑战杯”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2 创新实践促创新

理工科的“挑战杯”参赛作品要求论文或者模型或者实物展示,这就要求大学生进行大量的创新型实践工作,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化创新性的想法为现实,大大提高动手能力。优秀的作品往往建立在大量失败的尝试中,这要求学生能够坚忍不拔,永不放弃,敢于尝试,肯流汗水,并且,愈挫愈勇。这些宝贵的经历无疑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3.3 交流迸发创新火花

作为中国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盛会,全国众多高校的人才汇聚一堂,“挑战杯”无疑会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取得学术讲座等科技活动起不到的导向作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会擦出创新的火花,以大学生“挑战杯”为平台培养理工科创新型人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3.4 赛后总结也创新

“挑战杯”赛后总结能够使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是点点滴滴的汗水凝成,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完成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升华。

4 结语

在这个知识飞速更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等教育在强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锻炼,保证毕业后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长,术有专攻[7]。而“挑战杯”平台既给了理工科大学生机遇本身也充满挑战,发挥好其积极作用对于培养理工科优秀人才,新世纪接班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乔超,王春红.如何利用“挑战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践与经验,2011(09):53-55.

[2]初铭畅,张晓芬,郭玉静.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04):78-80.

[3]邹高翔.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学校之窗教育实践(人力资源开发),2014(9X):168-169.

[4]黄泽龙,余庙,刘璧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挑战杯”的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9):4-6.

[5]何伟伟,桑君,贾会敏.浅谈《创新与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J].广州化工,2011,39(24):170-171.

[6]张群,赵薇.论“挑战杯”竞赛与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4):90-92.

挑战杯通知 篇10

作品竞赛在线报备说明》的通知

各高校团委:

现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线报备说明》转发给你们。报备工作是全国“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完善和发展“挑战杯”竞赛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作为参评国家级、省级竞赛校级优秀组织奖评选的重要参考。请各校团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报备程序,并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组织参赛学生上传作品及相关材料。请各高校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本校参加省赛的学生,按照文件要求及操作流程登陆报备系统(baobei.tiaozhanbei.net)进行在线报备。各校所有参加省级比赛的作品均需要报备。报备过程中,作品格式参照报备系统中的说明和相关规定。

2.校级审核。请各高校使用指定用户名和密码(已通过邮件发给各校挑战杯联系人)登陆报备系统,审核本校作品是否为省级竞赛参赛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要求,并请于6月1日前完成校级审核工作。

3.提交新闻素材。请各高校将本校竞赛相关新闻报道、图片和视频等内容汇总后,发送到省级竞赛专用邮箱:tw22825447@163.com。

附件: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在线报备说明

团省委学校部 2011年5月24日

附件: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在线报备说明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

201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在线报备从5月4日起至2011年6月10日止。如省赛结束日期在6月10日之后,须特别提出申请。尚未开始申报的省份,按如下方式进行。

在线报备流程: 一. 获取账号

各省报备准备工作完成后,省级团委学校部须使用其官方邮箱发送至“挑战杯”客服邮箱:kefu@tiaozhanbei.net,索取该省报备系统账号和密码(包括省级团委和学校的账号、密码,学生账号自行注册)。

客服随后会将账号、密码及《第十二届“挑战杯”报备系统使用说明》回复至各省学校部邮箱。

各省报备负责人负责将账号、密码及《第十二届“挑战杯”报备系统使用说明》发放到该省参赛高校。学校名称缺失参考其他事项。

二.台账在线报备

各级参照系统使用说明,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逐级报备系统(baobei.tiaozhanbei.net),进行在线报备。

报备过程中,各级人员涉及的工作如下:

学生需要自行申报作品;学校负责审核申报到该校的作品是否为省赛参赛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要求;团省委负责审核作品是否为省赛参赛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要求、录入作品所获奖项。

三.报备结果确认

报备工作完成后,各省级团委学校部“挑战杯”报备负责人须发送邮件至“挑战杯”报备系统客服邮箱:kefu@tiaozhanbei.net,确认该省报备工作已完成。客服将协助导出报备汇总表,团省委核对、确认后盖章报至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

四.其它事项:

1.各地、各高校在省级赛事结束后,需将“挑战杯”省级比赛相关新闻报道、图片、视频等内容汇总后,作为附件发送邮件至投稿邮箱:news@tiaozhanbei.net,官方网站将为各省发布相关新闻。请注明新闻报送单位、责任编辑人,转载请声明原单位、作者信息。重要赛事进展、新闻可以随时投稿。

2.报备中,若发现有部分学校在系统中缺失,各省需将该省所有缺失学校汇总,按照如下格式发送至客服邮箱kefu@tiaozhanbei.net。

省份——学校名称——是否进行过合并或更名——合并或更名前的学校名称——学校的五位国标码。

此通知请转发至各高校团委。

上一篇:学生朗读比赛通报下一篇:鲁迅《野草》《朝花夕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