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爱情故事

2024-09-11

湘西爱情故事(共8篇)

湘西爱情故事 篇1

沈从文20岁闯荡北京,到胡适任校长的国立公学任教。给学生们上第一堂课,沈从文洋相百出,站在讲台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台下学生们窃窃私语。这些学生里,有一个叫张兆和的女学生。张兆和出生苏州,十足的美人胚子,被男生誉为黑天鹅,很多的富家子弟追求张兆和,这些追求者被张兆和编排成癞蛤蟆一号,癞蛤蟆二号——沈从文被编成癞蛤蟆13号。沈从文每天一字一句的写信给张兆和,天天如此,有的情书堪称经典: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情信惹恼张兆和,她到校长胡适的办公室评理。胡适微笑着说“要不我替你做媒如何?你看沈从文是那么顽固的爱上你。” 张兆和气呼呼地囔道“我是很顽固的不爱他!”

张兆和毕业后回苏州,沈从文去青岛大学任教,每天坚持写信给张兆和。在二姐张充和的“做媒”下,张兆和决定接触沈从文。没多久,沈从文就收到张兆和的电报:乡下人,回来喝杯甜酒吧!在苏州,请喝甜酒就是承认了婚事。上万封情信,终于追来了心爱的姑娘。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

湘西爱情故事二:【陈渠珍&西原万里跟随,他爱她的矢志不渝】

那年,她十五六岁,艳若桃李;他二十余岁,英武挺拔,是清朝驻藏的一名管带。

他迎娶了她。他率兵进攻波密,她骑马随征,战场救他性命。武昌起义后,援藏清军哗变,他写纸条与她,期望和他一起东归,并相约在德摩山下相见。他率领官兵百余人逃出,她亦跟在其后,怀里揣的是母亲在她临行前留给她作纪念的珊瑚。

人马减少,食粮殚尽,她怀中藏着一小片干肉,是为他节省的。她说自己耐得住饿,而他要指挥队伍,不可一日不食。七个月后,他们抵达丹噶尔厅,始前的百余人只剩下7个。揽铜镜自照,她号啕大哭,曾经明艳如花的她,已凌裂为惨不忍睹的模样。在西安,她穿上了汉族女子的衣服,神情羞涩安详。他每日出门谋事,她送他至偏门,然后在家中静静等待。变卖了随身携带的一切贵重物品,包括她的珊瑚和他作战用的望远镜。一日夜归,她头痛难忍,大病,卧床不起。一天,她眶中噙着泪对他说自己梦见母亲喂糖水给自己喝,按照西藏的风俗,梦见这一情景,必死无疑。夜里,朦胧中他被唤醒,听见她泣声道:西原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说罢,瞑然长逝。

他几欲昏厥。万里跟随,一路相依为命,而他,连给她殓葬的钱都没有。心如刀绞,号啕大哭。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将她安葬在西安城外的雁塔寺。在墓前站到夜深,回到居处,室冷帏空,天胡不吊,泪尽声嘶,禁不住又仰天长号。 后他返湘,成为湘西最高统领,但从此不近女色。1952年,陈渠珍逝于长沙。 彼时,她已在雁塔寺外沉睡四十年。

湘西爱情故事三:【黄永玉&张梅溪他说,要爱她十万年】

黄永玉十八九岁时,来到了江西一个小艺术馆里工作,在那里,他碰到了美丽大方的姑娘张梅溪。姑娘的天真纯朴以及聪明伶俐深深地吸引了他。

张梅溪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钱的将军,当时有好多人都在追求张梅溪,其中有一个青年,人长得很潇洒,他知道梅溪很喜欢骑马,每次都要牵一匹马来邀请她出去到大树林里游玩。黄永玉心想这下麻烦了,自己连自行车都没有!但他没有放弃对女孩的追求。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赢得芳心,黄永玉选择定点吹奏小号,向姑娘展开了攻势。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

然而,她的家人都很反对,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能跟一个流浪汉结婚。但此时张梅溪的心早已被丘比特的爱情神箭射中了。黄永玉感到很沮丧,伤心地离开了张梅溪,只身一人来到了赣州。有一天,正当他难过之时,忽然接到了她从赣州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自己从家里跑出来了。黄永玉听了惊喜万分,赶到赣州,黄永玉试探地问她:“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她故意说:“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说:“那就是我了。”她回答:“好吧。”两人相约从此永不分离。

后来,黄永玉下放到农场劳动了三年,在“牛棚”中曾经偷偷地写下长诗《老婆呀,不要哭》,来安慰妻子。在诗中,他大胆对她说“一百年不变”。1970年,黄永玉给夫人张梅溪又写了一首情诗,诗中说:“我们相爱已经10万年。”

湘西爱情故事四:【宋祖英&罗浩他看见她第一眼,就爱上了】

宋祖英出生在湖南省古丈县岩头寨镇一个苗家山寨,1988年,湖南省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次歌手大赛改变了宋祖英的人生航向。在这次比赛中,宋祖英发挥出色,获得了民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那天下午,当她唱完歌走下舞台时,一个帅气儒雅的男孩径直向她走来。这个男孩叫罗浩,是长沙人,在长沙电视台工作,是本次大赛负责赛事转播的编导。他用一双真诚的眼睛看着宋祖英:“你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歌手,你愿不愿意跟金铁霖老师学习?”能够跟大名鼎鼎的金老师学习声乐,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原来罗浩与金铁霖老师私交甚好。就这样,1989年秋天,宋祖英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成了金老师的学生。

其实,从第一眼见到宋祖英起,罗浩就对这个纯朴的湘西妹子产生了好感,在他眼里,她就是山涧里一泓清澈透明的泉水,不带任何杂质。宋祖英到北京上学后,罗浩开始频繁地给她写信,像个大哥哥一样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年暑假,罗浩邀请宋祖英去家里做客。罗浩一家人很喜欢乖巧懂事、善良纯朴的宋祖英,罗浩的母亲悄悄地对儿子说:“小宋是个好姑娘,不要错过了,妈支持你!”

罗浩想,如果自己不及时向她表白,说不定真会错过。这年秋天,罗浩在信里向宋祖英表白了心迹,宋祖英很快就回信了,她没明确地答复罗浩,只是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她说,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聋哑弟弟,条件很不好,希望罗浩能考虑清楚。宋祖英的回信让罗浩有些内疚,认识她那么久了,竟然对她的家庭情况一无所知。于是,他马上赶到北京,亲口对宋祖英说:“我愿把你的家人当做我的亲人看待!”罗浩的坦荡和真诚让宋祖英无法拒绝,她觉得他值得托付终身。1991年7月,宋祖英完成学业,进入解放军海政歌舞团工作。就在这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以一曲《小背篓》一举成名。第二年春天,宋祖英与罗浩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湘西爱情故事五:吴求仓&龙志英他和她一起赶爱情的边边场

20岁那年,吴求仓跑到边边场里,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中了龙志英。“她长得很好看,感觉很聪明。”很多年前,在他们都还很年轻的时候。看准人后,他鼓起勇气去跟龙志英说话:“阿妹啊,向你讨一口糖吃啊。”这时,姑娘也开口说话了,聊了一小会,吴求仓送龙志英回家,两人边聊天,边唱苗歌。“两人歌曲能对上了,事情就有谱了。”在苗族,不会唱歌的男人,很难找到对象。

按照习俗,男方送女方回家只能送一段路,如果送到家就会被女方的哥哥或者弟弟打。所以,在半路上,两人约定5天后,在边边场里再见面。就这样,他们在赶边边场里感情慢慢熟络,约好见面时,从不失约。

“那个时候喲,不能扯衣服,更加不能牵手。”吴求仓说,两人直到5个月后结婚时,连手都没有牵过。吴求仓和龙志英换上了专门准备的金婚服装,“当年结婚时,我就是穿这个。”两位老人没有想到,50多年后,还能穿上同样的衣服,举行一次婚礼。

湘西少女的爱情天籁之音 篇2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沈先生在谈及小说的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享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而对小说创作的主旨,许多研究者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有认为这是一篇关于翠翠成长神话的“成长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象征隐喻”的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小说,也有认为是一部“隐伏着悲痛”的小说。还有从小说所承载的大量民俗风情人手揭示其内涵。美学家桑塔耶曾把艺术表现分为彼此相关的两项:“第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边城》小说作为文本呈现的是,全篇以湘西小城为背景,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并以此为“纽带”,联系了与翠翠相依为命的外公,与翠翠有爱情的天保、傩送兄弟这几个人物,表现了神秘湘西的地方风俗美和人情美。本文就将以翠翠的爱情为主要内容。结合小说丰富的文学内涵来挖掘蕴含其中的美的内质。

一、明净纯粹的自然之美

《边城》作者要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体现出的第一美质便是明净纯粹的自然之美。叫翠翠名字的少女似乎只能在“湘两”这个偏远小城才会“恰如其分”,因为老船夫“住处两山多竹篁,翠色逼人而来”。便取名为翠翠。可见翠翠便本是自然的一种。《边城》中的翠翠正处于十四五岁,按“成长小说”角度,此时的翠翠尚未成“人”,未成年的翠翠情窦未开,作品写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作家在这里传达的隐含义是:未成年的翠翠不是作为“人”的社会性而有意识地存在,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自为自在的存在,她的生命是和湘两自然密不可分的和谐的整体。

因此,翠翠的爱情也便如同自然一样随自然时令在春天作为万物中的一种而萌苏了、觉醒了。作品中最著名的第十三节写翠翠情窦初开,写到黄昏的夕阳,热气烘熏的傍晚,叫个不停的杜鹃,草木、泥土、甲虫相混杂的气味,渡口杂乱的声音,翠翠春情萌动是与春天季侯下的万物同生的,是春天自然的催生与萌发,我们在这里没有看到人为“教唆”。文化的影响。翠翠“会脸红了”,“喜听人唱歌,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以及她孤独时发呆的掩盖:“在看水鸭子打架!”这些都是“自然的人性”的自觉。翠翠的爱情如同土地上自然生长的“小兽物”,山上翠生的“竹篁”,是在大自然的风日里萌生与养长着的,因而充满明净、单纯的自然美!

二、健旺执著的原始之美

《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在青山绿野掩映下,原始的生命力,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命中张扬着涨鼓着。祖父对翠翠的话“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正将这种坚韧执著具有原始美感的湘两人生存理念揭示出来了。在这片神秘的古老的土地上,传统礼教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婚姻关系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走车路”与“对歌求爱、自由结合”的“走马路”两种方式并存。在翠翠的爱情中,翠翠选择的是“走马路”的听歌,饶有趣味的是,翠翠本身就是唱歌的产物,这种歌唱出了翠翠,而翠翠偏偏就又喜欢听歌,而且一听歌。“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而且“飞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虎耳草!对歌是青年男女以歌声作为表达男欢女爱的方式,这种方式充满了自由热烈的原始之美,它与可上溯到《诗经》、《楚辞》之时、的先民歌舞相联系,热烈、浪漫、虔诚而野蛮,是个体生命意志的自由表达,是一种充满了原始生命的狂热追求。

翠翠喜欢听人唱歌。在爱情的成长中,她表现了更大的热情与期盼。对祖父讲到的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了来神往倾心”。母亲的故事成了一个分量沉重的东西,但她“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对祖父的试探,翠翠说“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翠翠痴迷陶醉在这种歌声里,梦中灵魂被浮起,并于悬崖半腰摘虎耳草,这正是翠翠生命中炽热、强烈、执著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虎耳草,这一意象多次在翠翠梦中出现,按一些释家说法,“虎耳草”象征一种可能触到的希望,也象征一种保护,是翠翠爱情的寄托。《边城》第十四节,翠翠梦中于悬崖中摘到虎耳草,作家透露“这时节可以送顶大叶子作伞”。虎耳草作伞,这“伞”字大值得探究。按西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伞”是性的象征,两方有一首以《伞》为题的象征诗:“妇女,伞张开,伞落下”。“伞张开”是女性的象征,“伞落下”是男性的象征,正如“蝴蝶”是性的象征一样,蝶化为蛹则为男性的象征,蛹化为蝶则是女性的象征。翠翠梦中出现摘虎耳草,实则是翠翠潜意识中的性爱在梦中朦胧而曲致地反映,翠翠的爱情呈现在外是含蓄的、羞涩的,甚至跟祖父也不直说。但在梦中却是神秘而浪漫、热烈而执著的。翠翠如此沉醉在她摘虎耳草的梦中,正是她爱情中健旺、执著充满了原始的狂野与热烈的生命力的表现。这种原始之美摆脱了纤细柔弱的病态爱情,没有矫饰与虚伪,是个体生命的自由表达,充满了原始的神秘与狂野,翠翠本身就是这种爱情生命的结晶,她对这种爱情的执著与倾心向往也充满了这种原始的美感。

三、古拙朴素的本真之美

《边城》中围绕翠翠爱情的缔结的人物是天保和傩送。天保喜欢翠翠,便托媒走车路,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暗恋翠翠,王团总愿将碾坊作陪嫁嫁女儿给傩送,傩送不想要碾坊却想娶翠翠。天保知道“走马路”不敌弟弟,主动退出,成全弟弟。在这些情节中,天保的放弃爱情成全弟弟,傩送不要碾坊要爱情,翠翠不要名份要等待,都表现出湘两古拙纯朴的风俗民情。

在翠翠身上,翠翠在两年前的端午节赛龙舟盛会上邂逅傩送便喜欢上了他,然而整个作品中翠翠与傩送的相遇与场面是很少的,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极少,翠翠对来自傩送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反应有二次骂。直接的一次是第四节翠翠和傩送的初次见面,翠翠误会了傩送邀她进他屋的好意,以为受了欺侮,轻轻地骂他:“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这是翠翠本能的自卫,这时的翠翠还不知道这人就是傩送。间接的一次是第八节翠翠在渡船上看到一对似乎财主人家的妻女之后,在无人过渡时无所谓轻轻唱:“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在妹没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牙菜。”翠翠“无所谓”的唱正是她潜意识里感觉到了金钱物质对自己爱情梦想的威胁,她把这种“诅咒”给了“团总小姐”,因为她有碾坊作陪嫁!这两次骂是翠翠纯朴

内心的表白,是成长中的翠翠为心中爱情作出的本能的保护反应。如此率真如此素朴。

此外,翠翠的爱情没有复杂的人生世相作为背景,也没有人为的冲突来作梗塞。在翠翠爱情的萌动到生成的过程中,作品没有写到物质的压迫,人际关系的复杂冲突等,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傩送误会翠翠的祖父,埋怨说“老的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利索”、“爽快”是当地民众的人际关系的原则,翠翠的爱情因而远离了直接的功利和物质,而在作品中表现为歌的形式和梦的内容。翠翠对爱情的向往表现在喜欢听歌,翠翠对爱情的体验便是陶醉在梦里,翠翠对爱情的要求是“他唱多久,我听多久”!在今天功利性和物质化的社会里,爱情的纯洁性已经受到污染,《边城》中翠翠的爱情就更显得纯洁脱俗,在纯朴的民风民情的背景下,翠翠爱情的古拙和朴素无不显示了其爱情生命的自由本真之美。

沈从文曾在给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信中说:“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沈先生的“惆怅”是因为湘西一带纯朴明净的民风民情在残酷的“文明”的浸染下将不复存在,沈先生将自己对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感动和悲悯写进了自己的作品。沈先生在谈及人们对《边城》的理解时说过:“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抽出两组词语“感动”与“惆怅”,“热情”与“悲痛”。因为恨而坚强,同样也会因为爱而软弱,沈从文先生《边城》的确有浓郁的悲悯痛惜隐藏在作者构筑的湘西优美、健康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之后。以翠翠爱情为主线缔结的“普通人事”自然是这种创作意图的体现者。翠翠爱情之美美得让人心疼,她表现得自然、纯净、朴素、执著,充满了生命的原始神秘和自由生命的本真追求。然而翠翠爱情在美好的同时却又充满了深深的悲剧性。

在翠翠爱情的悲剧中,最能撼动人心的是翠翠爱情生命自然萌生和对自由生命的本真追求以及这种自然萌生与本真追求被无端的“阻隔”及被动消解的悲剧性,翠翠的爱情不是如同贾宝玉、林黛玉那样获得心理上的相契之后的悲剧性结束,也非如同陆游与唐婉受外力干扰和阻拦形成的悲剧,她的爱情生命没有得到完美的宣泄和美丽的释放,如同杜丽娘与柳梦梅。翠翠的爱情是一种毫无感知的、不知所以的自然萌生,是一种刚刚觉醒的爱情,这种出自自由生命本真的美好爱情几乎刚刚才开始,便陷入到一种茫然无措的等待,无可奈何的孤独守望的悲剧之中。正如沈从文所说的爱让人软弱,美让人忧愁。沈先生将这种美丽的忧愁和爱的悲痛置进了翠翠的爱情生命之中,从而使翠翠的爱情蕴含了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独特美质。

湘西采风论文 篇3

两周的湘西采风课程结束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观看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品尝了湘西的特色小吃,学习了很多的东西······

湘西凤凰古城是一个美丽而又具有特殊的的小城······

记得第一天来我们到凌晨5点多才来到吉首火车站,搭上了前往凤凰古城的汽车,天空还淅沥沥地下着雨,感觉好冷。当时我们整整15个小时没睡了,所以在前往古城的路上我们都沉沉地睡着了,直到古城我们才醒来。下车,首先迎来的是一阵冷风,天空还下着雨,就在这里我们认识我们的导游——小周老师。他把我们带到了我们住宿地点,我们一共分成三户人家住白家大院-华龙宾馆-水上人家,都是哪里的住户自己家来的,住进去让人感觉很温馨。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就去吃早餐,今天是有安排的,所以不能睡觉,我们只好带着沉重的眼皮出发。当我们来到沱江时,我们的心都飞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我把一切疲累都忘记了,沉浸在古城的美丽当中。一条清澈的小江——沱江,横跨在整个古城中间,江水清澈见底。沱江也称为凤凰古城的母亲河,这里的人吃水就是靠它,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凤凰人。沱江上还有一些小木桥,小石顿,石桥,方便过江。江里还飘荡着几艘小木船,有游人在船里嬉笑,岸边还停着好几艘。两岸的建筑更让人惊叹,每一间房子都是运用了古老的建筑方式,小青瓦,花格窗,雕花门,灰色墙,屋顶的四个角都雕上栩栩如生的凤凰,表示凤栖梧桐,是想把龙留下来。两边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还观看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正是这里的建筑之一,小巧玲珑,古色古香,飞檐翘角,描龙画凤,所谓吊脚楼就是有“脚”,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在河边的就伸出几只“脚”,支撑在水上,与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

在青石路边,一个头上绑着一大团深蓝色布的老奶奶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坐在石板凳上,手里编织着花环,后来才了解到,那些头上绑布,身穿蓝色的人,是这里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据说,她们头上的那块布有5-17米长,一圈圈包裹在头上,形成坨形。据我们的调查这中包布大概有45种。逛了一个下午,才知道,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是有做生意的,每一家都是旅馆。这里还是一个特色物品的一个好地方,比如绣花包,围巾,千层地鞋,雕刻物······

在三江博物馆,我们真正领悟了苗族的服饰。苗族是以蝴蝶作为崇拜物,也就是他们的图腾。苗族的服饰有200多种,苗族的姑娘喜爱带银饰,喜爱红色,一般为圆领、长裙、长袖。在三江苗寨里,我们看到的是当地导游穿的一套苗服,上衣下裙,一身都是天蓝色的,裤脚和袖子都绣有花,领上绣有一只鸳鸯(代表未婚),披云肩颈上带有银项圈,头插银饰,带有耳环,非常漂亮。她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服装,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就是为了出嫁的那一天穿。银头饰,银项圈,百褶裙,刺绣······每一件物品都是很精致的。我们参观了里面的苗族服饰,有很多的款式。还了解到苗族分花苗、红苗、白苗······,个个苗族的服饰又有区别,例如,花苗喜爱绣花,服饰上面就有很多花鸟的图案;红苗喜爱穿红色的衣服;白苗喜爱穿白色的衣服。苗族的服饰图案丰富多彩,主要有花、鸟、草、鸡、凤、鸳鸯、动物、漩涡······由于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所以他们所绣的每一个图案都是有寓意的:蝴蝶代表“福”;鹤表示“长寿”;

老鼠、鱼、青蛙、石榴、葫芦指多子多福;用金边锁住的蝴蝶、花、凤、龙则把富贵留住。苗族的服饰图案还很讲究,未婚的苗家人服装是绣花、草、蝴蝶、单鸳鸯,而以婚就绣鸳鸯、龙、凤;未婚的男子衣服上是有5个扣子,以婚则7个扣子。苗王的服饰也有些区别,衣袖、下摆、裤脚会特别大的,所以去苗寨,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苗王。苗族的女孩子都是很会刺绣的,她们从小就开始学,因为当地的习俗是这样的,手工活越好就会嫁的越好,不会刺绣的女孩子很难嫁出去。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苗族以前的劳动工具、住宅、生活方式、习惯等等。

在凤凰古城里,我们学习了蜡染和刺绣。蜡染是在一家叫蜡魂的店里学的,在那里我们第一次接触蜡染,感觉挺新鲜,好玩的。蜡分有蜂蜡和石蜡,一般的蜡染画都是以蜂蜡与石蜡3:7来用。古老的蜡染工艺是从贵州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的,一直流传至今。蜡染用的笔,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用的笔,它是一种钢刀,因为蜡比较容易凝固,用钢刀便于保温。一般的蜡染都是用白布,也有用其他布的。首先在布上打草稿,然后在把烧融的蜡按着先前画的图案自由的在画布上画画。如果想画冰裂纹,就在画好蜡的布是用手抓一抓,就会形成不一致的痕迹。把弄好的布扔进染缸里染,如果需要不同颜色,则要染多几遍。还了解了一

下印染和扎染,三种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的。

刺绣,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古时称为“女红”。我们由一位老奶奶教的,老奶奶从5岁开始就学刺绣,老奶奶店里的刺绣都是她自己绣的,还收藏了一些清朝的刺绣品。苗族绣法有干绣、辨绣、锁绣、贴绣、镶绣、打结绣(疙瘩绣)、锡绣、冯绣。我们还学会了打中国结、盘扣。

来到张家界,我们先后观看了土家绣庄、绣华山馆、军声画院、土家风情园。土家绣庄里,珍藏了好多精致的刺绣作品。那里的刺绣是用丝线,一针针地刺绣而成,有的甚至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幅幅作品都栩栩如生,恍如是用笔画的。我们还亲手拿针体验了一些刺绣,感觉不简单啊!土家风情园,我们真正领悟到了土家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土家族是一个母系社会,由女的来当家作主,连建筑都是根据女孩子的身高来建的。男孩子要是看上了那个阿妹,就得要为她干上9年的苦力,做三件事,建造一间房子,学一门手艺,为阿妹打造一套银饰(吉祥三宝、筷子、碗、勺子)。土家族非常崇拜虎,所以他们是以虎来作为土家族的图腾。那里最有趣的是一座九重塔,也是一座著名的吊脚楼,是世界吉尼斯之最,楼上盘绕着一条雕刻的木龙,是用来雨天收集雨水的,然后至龙嘴的地方流出,龙嘴的下方有几只大小不一的蟾蜍张开嘴蹲着,从龙嘴流出来的雨水就会被蟾蜍接住,根据雨水的多少而流进不同的蟾蜍嘴里。那里的酒也很神

奇,装在竹节里面的,没有口子,不知道是怎么灌进去的。还观看了,当地的哭嫁,织锦,银饰······而

秀华山馆和军声画院都是以沙岩画为主,了解了一下沙岩画的制作工具,都是生活上的东西。

湘西苗家土布 篇4

一堆棉花通常要经过纺、织、染三道工序,才变成光亮、结实的苗家土布。

“好地种棉花,多选向阳坡”。尽管山里岩多地少,苗人仍拿出最好的地种棉花,因“此物一出天下暖”。

晒干的棉花要先脱籽,后弹蓬松。接着拿竹签滚成根根棉花条,然后,悠转的纺车似蚕儿吐丝般把棉花条纺成匀细的纱线,再拿浓米汤浆浸定型,洗净晾干……

土布由千万条经纬线排列穿梭织成。先要计算好布面的幅宽,一根一根把棉线拉直穿筘、贯纵、摇鼓,俗称上机架。经线一固定,巧手的苗妇便用土织机抛梭纺织,用挡板打紧,就这样经过千梭万挡的交替,才织出一匹完整的土布来。

白布下了织机,再由懂工艺的苗族男人来浸染,大山里长的蓝靛草、柳叶木、椿木,树皮、叶皆是浸染蓝、黑、紫红布的绝好原料。

这些山草、树皮、叶子要丢进锅里煮汤提液,再根据主家所需布料的颜色深浅渗水调色,满意了才放入欲染之布,猪血、石膏、水豆腐、牛皮胶等是固色不可缺少的辅助性材料。

染匠使用一把木铲在锅里将布反复搅拌,使之颜色均匀。最后再捞起漂洗、晾晒。这是富有艺术情趣的劳作,可晾晒在大树上,也可搭在高高的木架子上。长长的皱折随风摇曳……

染好的布此时还不能直接做衣服,必须涂上蜂腊,再放在巨石下滚压上光。染匠踩着石头来回豪放地滚动,把布压平整,让土布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光亮,至此,苗家土布方完成了全部的工艺。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古老的文化在逐渐消失,三代为苗家染匠的吴应雄说:“我今天守住,明天守住,总有一天会守不住。”苗族土布这一传统文化能否传承,今后谁去守望,是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

染好的土布在漂洗后进行晾晒,村头的树枝是晒布的天然工具。

几千斤重的碾磨石在土布上进行无数次的碾磨,碾出具有光泽的土布。

1、苗家妇女在自家的堂屋进行不断往返的拉线。

2、为了使土布具有更为漂亮的光泽,需要用蜂蜜腊进行上光,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3、染匠吴应雄用苗家山寨生产的草配置染布的染料。

4、染好出锅后,需要极大的力气进行拧、打。

欣赏湘西 篇5

------读《湘西读本》有感孔玉娇 读完《湘西读本》,让我产生了很多历史的遐想,当杜甫遥望荆楚,描绘“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裳共云天”的绚丽;当王庭珪栖居于泸溪,写下“谁知沅水上,却似洛城游”的从容;当文征明送别远赴黔阳的挚友,发出“平生事业经千里,晚岁文章到五溪”的感慨。不由得深深地触动,湘西在历史上有她文化生成的意义,更有她的神秘和魅力之处。

湘西,对于外人来说是神秘的,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也倍感神秘——有“不识湘西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更有“云深不知此,只在此山中”之叹。我认为只有了解湘西、认识湘西,才能热爱湘西。

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分别从地理、历史、湘西尚武精神、民风、神秘文化、璀璨艺术和社会发展七个方面对湘西进行阐述,为我们展现了丰富而别具内涵的神秘湘西。本书从事实的角度解读了湘西的社会历史,用散文的笔调叙述了湘西的文化。像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一样,给我们演义了神秘的湘西文化,夹叙夹议,娓娓道来,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有时让人掩卷沉思,有时让人拍案叫绝。

从湘西文化到湘西地理,《湘西读本》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两千多年来神秘的湘西历史的水墨画。导引着我们去追寻失落已久的湘西文明,去聆听先民们开启山林的远古跫音。我们读《湘西读本》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湘西,还能激发我们作为一名湘西

人的骄傲和自豪感。

过去,大多数中国人,或许对湘西的了解,只知道那里经济落后,但风景如画。那里的土家苗乡风俗保存最为完整,那里的张家界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头衔,那里的凤凰古城是名闻遐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那里的王村古镇因电影《芙蓉镇》而名杨天下,那里的吊脚楼是湘西少数民族的建筑名片,那里的酒鬼酒不知醉倒多少东西南北人,等等。

而读了《湘西读本》,我知道了,湘西是文化宝地,湘西处于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汇地。世世代代的土家苗汉儿女在湘西大山里叩石垦地、繁衍生息,各组文化、各种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包容共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文化。湘西是资源宝库,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勘查发现63个矿种485处矿产地,素有“锰都”、“钒海”之称。湘西是生态高地,森林和绿色是大自然留给湘西的宝贵财富,山水风光、特色景观、生态文明构架出湘西的第一印象。湘西是旅游胜地,比如里耶秦简、溪州铜柱、土司石刻、天开文运、不二门、太平山……这些经历中国历史沧桑变迁的古迹,这些蕴含中华悠久文化渊源的胜地,处处在以不同形式展示着魅力湘西,散发出古老醇厚的阵阵墨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代代雅兴,昭示着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

本书慧如雾里含明,夜里生光,扫去历史的尘障,于喧嚣的城市中,寻一方静洁之土;于世俗尘埃中,获万古芳华之作;以独具之慧眼,品湘西之古韵;以颜柳隶楷之字,缅文人学者之才。佛家追求的是内

心的宁静,也就是所谓的“涅磐”境界。如人的孕育与出生一般,存于母体之时,是孕育于水中的,所以心是静的,而出生之时,以洪亮哭啼声降生,心是躁动的。书中还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读者阅之,如履其间,惊叹自然人文景观之余,为湘西之赞叹。作者上下求索,钩沉索隐,对湘西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作出了清晰地描述与勾勒。本书不但介绍了诸如杨岳斌、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袁吉六等历史文化名人,也介绍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不仅给读者讲述了凤凰、里耶、茶峒、浦市、王村、老司城、不二门、太平山等湘西风景名胜区,也讲述了赶尸、毛古斯这些我们湘西人既熟悉也感陌生地方的轶事。本书犹如一位热情的导游,导引读者穿行于土家、苗族山寨,给人一种仿佛亲历之感。

《湘西读本》文笔精练、笔触细腻,处处引人入胜,令人难以舍弃,不愧是呕心沥血之作。完全可以看出,本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倾注了多年的心血。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倒是真正从中收获了不少的写作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湘西印象、吸收了大量的鉴赏知识、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读到了可贵的轶闻趣事、欣赏了无数的如画美景。《湘西读本》确立的这个定位,“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神秘湘西,用散文的笔调叙述书法湘西”,我认为是最为恰当不过的。读了以后,就是这种感觉,丝丝如扣、不偏不倚、不折不扣。

湘西村官面试真题 篇6

本次湘西村官面试采用三分钟看题,三分钟答题,共2个题目。

2012年湘西村官面试真题如下:

1、有人认为村官只是临时选择,是大学生的曲线就业,你怎么看待?

2、你作为村官,村民不支持村里公共事业开展,你怎么办?

7月7日湘西村官面试题

1.你考试村官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2.两村民因为农田灌溉什么的,机械斗殴,请问你该怎么办?

2009年7月2日湖南省湘西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考试面试真题

1、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特长,爱好和经历等内容。

2、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假如你被录用后将如何在农村开展工作?

2010年7月11日湖南省常德村官面试题

1、有人说大学生村官去基层工作只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可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2、村里要修建一条公路,但是村民们很抵触。领导让你去解决这件事。你会怎么做?

2013年7月5日湖南省湘西村官面试题

1、有人说村官是中国最小的官,你怎么看

湘西苗族银饰之美 篇7

湘西苗族银饰造型分类

湘西苗族银饰品种繁多,从器物形制和组合的特点及用途来看,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头饰。湘两苗族银头饰,包括角、扁、帽、帽檐、帽顺花、发簪、插针、花梳、耳环、旧饰等,品种多,有的造型简单粗犷,有的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卣族颇具特包的银饰。其中,湘两苗族的银接龙帽,由帽顶、帽身、帽沿以及数块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银片组成,其造型颇像古时将军的头盔。帽的后缀共有9条,每条长约70厘米,后缀上制有虫、鱼、鸟、兽、花藤等各种银片,银片层层相连,吊齐衣的下沿。采用錾花、锤压、焊接、扭丝等工艺,特显富丽,但是这种接龙帽并不普遍,只有少数富裕人家备有,在“接龙”等比较重大的仪式中穿戴;银帽檐上饰双龙戏珠,或凤凰展翅欲飞,蝴蝶流连花丛,周边并缀镶珠花朵,两头系用寿形银片做挂扣,采用拉丝、錾刻、镂空、编丝、扭丝、镶嵌等工艺,制作尤为精美(图1)。银簪式样繁多,有锥形、梭形、方条形、扁平形、花束形等。耳环一般单丝式、龙头式、环状式、悬吊式、灯笼式等,多采用拉花、编丝、錾刻、镂空、浮雕、镶嵌、焊接等制作工艺。帽花有龙风花鸟动物形、佛像、寿星、八仙形、盘长形、花朵、花篮形等,也是多种工艺融于一器上。

(二)项饰。湘西苗族银项饰,包括项圈、项链等,制作考究。项圈有扭索形、扁形、编花形、素纹圆圈、盘圈形,一般用银丝缠绕做公母套扣,可用来调节大小,此类型器物一般较重,造型粗犷朴实。但亦有精雕细琢者,如扁形花瓣纹银项圈,由4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项圈组成,圈身中宽两端窄,佩戴时扣在前而纹饰在后,造型古拙,雕刻细腻,质朴而华美(图2);八角牌银项饰,由链和八角形银牌饰组成,银牌上錾长命富贵、太极八卦、花卉纹,图案丰富,工艺精湛;银项链则是精巧雅致。

(三)配饰。湘西苗族银配饰式样最为丰富,图案题材十分广泛、造型最为讲究,是当地苗族最具风情的银饰。包括佩于胸前、背后和腰部的各种挂件,如各式压领、吊挂、吊牌、腰链等。吊挂款式最为复杂,有的为纯链形,链的一端或两端带浮雕花形挂扣;有的为链和银牌结合形,银牌层层坠饰,有的多达6层(图3),链两侧坠饰对称组合,饰瓜果、动物造型银铃铛,又或一些树叶及锥形银角等等,最下端饰其多以“五兵”为坠。以兵器为饰的“五兵佩”,流行于汉代,是当时的避邪之物。苗族银胸吊饰中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改造,加入刀、剑、牙签、挖耳、镊子等坠饰,所以,“五兵佩”在苗乡被称为“牙签吊”。其中,湘西苗族花鸟纹银吊挂(图4),下垂石榴、桃子,及锏、刀、凿、剑、牙签、镊、挖耳等坠饰,美观又实用。这些银器制作工艺上多采用錾刻、镂空、浮雕、拉花编丝、锤揲、压模、烧蓝等多种工艺,独具匠心。

(四)手饰。包括手镯、戒指等,是苗家人日常生活中最喜欢佩戴的饰品。其中,手镯有空心筒状、方柱形、圆柱形、扁平形、龙头形、绞丝扭索形等,采用编丝、浮雕、镂空、篓花、焊花等多种工艺,多饰龙纹和花、蝶、鸟纹、八宝纹、几何纹、人面纹,龙纹手镯则以双头龙为主;戒指以宽面为多,多饰花卉、鸟蝶、人物、八折花、寿字、蝙蝠等,也有扭丝造型,采用浮雕、錾刻、银珠焊缀等工艺,小巧而精致。

(五)衣饰。湘西苗族银衣饰不似贵州苗族那样讲究。只是个别的部位进行点缀。包括银披肩、银扣子、胸扣花、钉在个别胸围上的银片等。银披肩红缎作底,花带镶边,披肩共有银饰三层,内沿为八块莲瓣状银片;中间为椭圆形和梯形银片,共八块,呈两两对称排列,银片上分别制有龙、凤、狮子、牡丹等花纹;外沿为菱形银网,银网由一个个的小银圆环将小银练连接而成。银网下吊银须,银须分两层,中间是小梅花,两边是小叶片等。制作这样一件披肩需耗银近一公斤,纹饰精美,在当地,目前很难见到这样的披肩;银衣配片稍小而简单,用来胸襟、衣襟等处。扣花主要作纽扣使用,也有部分缀于衣上作为装饰。

湘西苗族银饰的主要纹样

在苗族银饰中,出现最多、运用地域最广泛的纹样有蝴蝶、龙、凤、花、鸟、瑞兽、几何、瓜果、蝙蝠、人物故事、吉祥纹饰等。有的纹样是苗族土生土长的,有的是在与汉文化交流过程中,吸取汉民族的精华,再融入苗族特殊的个性中发展演变过来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动物纹。苗族银饰中的动物纹十分丰富,造型也有其独有的韵味和魅力。

1.蝴蝶纹样。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也是苗族的保护神,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田兵,《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184页)。长期以来,蝴蝶就是苗族集体无意识的始祖意象和图腾纹饰。无论是湘西刺绣还是在湘西苗族银饰纹样中,蝴蝶运用得最为普遍和广泛。有的蝴蝶纹样是蝴蝶与花朵、石榴、桃子的组合,也有的是蝴蝶、龙凤、蝙蝠等组合在一起。蝴蝶造型都是翩翩起舞,灵动飞扬,极富神韵,有的正看是蝴蝶,倒看却变成了花朵和果实。其纹样在头饰、项饰、手饰、配饰,衣饰等苗族银器上都有其存在,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苗族最受欢迎的传统纹样之一。蝴蝶纹样在苗族银饰中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装饰功能外,据当地苗民介绍,它还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传说、苗族的哲学思想,许多都来源于家喻户晓的“蝴蝶妈妈”的故事。

2.龙形纹样。龙图案主要用于帽、帽檐,帽花,发簪、耳环、手镯、吊挂等佩饰。在同汉文化的交汇、碰撞中,苗族银饰既吸收了汉文化中积极的浪漫主义成分,又大胆创新,融入个性。因而湘西苗族银饰中的龙形象及寓意与汉文化的龙象征不尽相同。龙在汉文化中是力量的象征。而苗族认为龙是护家之神。如,接龙帽便是接龙盛会引龙之主妇佩戴之器。每年春天苗族举行隆重的“接龙”、“迎龙”仪式,将龙从村中水井“请迎”回家(石起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75页)。基于这样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苗族工匠才创造出了具苗族特色的本土化龙形象,如水龙(即我们平常见到的标准型龙)、鱼龙(龙头鱼身)、虾龙(龙头虾身)、双头龙。同时从苗族银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中

国龙形象的演变,还可以追溯苗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某种渊源。

3.狮子纹样。将狮子纹样单列出来,主要是其运用多,且纹样显著,造型也独特,较多用于帽花、吊挂等佩饰当中(图5)。汉文化中,狮被借以象征人的权势和富贵。苗族则认为狮为吉祥之兽,可以避邪。苗族人每年过年后的正月里都要举行“玩年抢狮”和“百狮会”的大型活动,表演狮舞、登高等节目。湘西苗族的狮子纹样虽受汉狮的影响,但造型有其独创性,基本形态大不相同,狮的外观造型古朴别致、生动形象又有变化。有的是狮和人的合体,有的是狮与花果的组合,有的是狮子抢绣球的造型。

4.禽鸟纹样。禽鸟纹样主要用于帽、帽花、头簪、耳环、吊挂等上。禽鸟纹主要有凤纹,凤的造型变化多样,有的单独成型,如发簪、帽花、耳坠、吊挂坠饰,有的配以折枝花卉,有的似雀似鸡,似鸭似鸽,极具特色,除了这些风鸟造型外,还有白鹤造型。从苗族大量运用鸟纹我们可以看出,苗族民间流行的一种观念认为人死后可以变为鸟,鸟能指路带领人的魂魄通过阴间毛耸山,穿过层层地狱,走到祖宗发祥地的伴侣。把它装饰在银器上,自然就能起到标示自己是鸟的子孙,还得到图腾祖先认同的作用。在某种含义上鸟对苗族而言“具有生殖的意象,成为生殖崇拜的反映”(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76页-182页)。

5.蝙蝠纹样。蝙蝠纹样在苗族银饰中运用也较普遍,造型夸张而独特,与蝴蝶有几分相似,主要出现在耳坠、吊挂、戒指等上。其“蝠”同“福”谐音,意喻“洪福齐天”、“福从天降”等,苗民认为其是吉祥之物的象征,表达了其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动物造型还有鱼、虾,青蛙、螳螂、鹿、猴、象等等,这些纹样是苗族部落氏族标识的神化表现,体现出最原始的祖先崇拜和图腾思想。动物原型经过解构、重组或夸张变形,从而展示了湘西苗族银饰独特的地方风格。

(二)植物纹。在湘西苗族银饰中,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创作来源的植物纹是非常突出的,最为普遍。它不仅是构图点缀的主要元素,也是不少苗族银饰中的主题纹饰。我们常见的有牡丹、石榴、佛手、梅花、菊花、茶花、莲花、藕节、桂花、松,芙蓉、金瓜、水草等。苗族银饰无论是头饰、胸颈饰,还是佩饰、首饰等都有此类型的纹样来装饰,有的取其花、有的折其枝、有的用其茎叶,如湘西苗族的许多吊挂中就运用了牡丹、石榴纹饰,更有的直接用梅花、桂花造型,如梅花四方银扣链(图6),由挂钩、吊牌和主链缀合组成,挂钩、吊牌上雕蝴蝶、果实、莲花、金鱼,主链用梅花形环、管连接,两端挂于胸前,玲珑剔透。经过构图组合,交叉雕制、动静辉映,极富灵性,有着超自然的生命张力,深深蕴涵着苗民热爱自然,也彰显了苗族纯朴的原始文化。

(三)动植物组合纹样。苗族信奉“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许多动、植物,苗民认为不同物种因灵性的存硝:可以“互渗”,这一点在苗族银器纹样中多有体现。此类组合图案的银饰较多。一般是动物多占主体地位,植物作衬托。复杂的组合纹样多用于吊挂等。如蝙蜗、佛手、桃子组合在一起,意寓福寿与共;鸟雀石榴,象征子孙繁衍;鱼、莲、石榴组合,反映求子心理。因鱼、石榴、莲多子,启迪着人们去幻想借助鱼、莲、石榴的旺盛生殖功能,来提高和强化人的生殖能力,以期子孙发达。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体现出苗族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苗族银饰图案有的从汉族传统吉祥图案传承变异而来,因此又保留着汉族文化的特色,如“凤戏牡丹”“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图7)、“白鹤采莲”“松鹤延年”等。这些组合图案显得亲切、自然、活泼有趣。苗银中动植物组合纹样用在帽、帽饰、项圈、吊挂上。

(四)其他纹样。湘西苗族银饰除上述列举的一些动植物图案、传统特定意义的物象外,有变化多样的几何花纹,如回纹、#字纹、盘长纹、十字纹等,这些独具特色的纹样用来表示苗族迁徙经过这一特定的内涵历史。还有人物纹,人物纹主要是寿星、八仙、佛像、仙翁童子等。也有不少取材于传说故事或戏曲故事、反映世俗生活的图案,如“哪吒闹海”“八仙过海”“西厢记”“刘海戏金蟾”等。另有一些寓意幸福吉祥祈愿的如意纹、八宝纹、“长命富贵”、“福、禄、寿、喜”(图8)等文字纹饰的运用,也活泼有趣。丰富的银饰纹样犹如一本文字史书,反映着苗族人民审美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也折射出苗族文化发展历史和轨迹。湘西苗族银饰的文化意蕴

苗族原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靠神话传说和古歌传承其民族历史和文化。长期的演变发展中,智慧的苗民将自身内涵丰富的文化特征赋予在银饰中,使银饰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及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苗族银饰中体现的功利文化。苗族相信锋利的金属能够驱邪,笃信白银象征着光明正气,银器能驱邪镇鬼,消灾祈福,保人平安。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就萌生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银饰被用来作为巫术的器具。湘西凤凰一带苗族的接龙仪式上,苗族接龙主妇会带上接龙帽,据说有保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幸福的功用。小孩子帽上的吉祥纹饰的银帽花及脖子上戴的项圈、长命锁,就是为了祈求小孩平安富贵,确保顺利长大成人。其他苗族银饰的纹样造型同样具有祈愿功能。如鱼、石榴、鸟纹样祈求多子,蝙蝠、佛手祈愿富贵降临,吊挂上的“松鹤延年”祈求富贵长寿,六角形银算盘上的琴、棋、书、剑、银锭、宝库钥匙等体现了父母对孩子长大成龙成风、文武双全的殷切希望。

(二)苗族银饰体现的民俗心态。苗族注重传统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苗歌会等。节日里,苗族妇女全身带银与会,这成了苗女展示美丽,表示身份的一份宝贵财富,是苗族传承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苗族女性在社会交往生活中遵循的一般民俗礼仪。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苗族银饰图案体现着浓郁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并在苗族人民生活中世代相传,苗族特殊的社会生活使得苗族银饰作品中沉积了许多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内容。在民俗文化中,数量较多的苗族银饰传女不传男,苗族男子往往以外在服饰华丽、银器多少程度来衡量姑娘的身份。所以姑娘们每逢节F1聚会,便精心打扮穿上全套银装,以吸引男性青年。这盛装艺术不仅体现了浓厚的求偶意义,也突出了苗族的女性文化,这成了其族群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其族群文化对女性平等文化的一种民俗认同。

(三)银饰纹样中体现的苗族信仰。苗族银饰蕴藏着苗族先民朴素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审美意识。苗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有灵”,事物间可以互相渗透和转化,所以银饰中多动植物组合图案,尤以龙、凤、蝴蝶、狮组合变形最多。对自然界的恐惧或崇拜或服从,促使苗族的多神崇拜。作为图腾崇拜的蝴蝶在苗族刺绣及银饰图案中,已成为一种传统的图腾意象。作为司水的神明之物和护家的家宅神的龙形象在苗族民俗中则显得和蔼可亲,形态变化多样。自然界中的花鸟也被赋予灵性出现在银饰纹样中(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263页)。可以说苗族银饰纹样是原始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渗透着对超自然神灵的幻想,是千百年来苗族的精神积淀和显现,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苗族银饰选题、创作意图、艺术构思、审美情境等方面都可发现神性的灵光,这也是湘西苗族银饰在宗教信仰上所体现出的综合审美特性。

(四)苗族银饰蕴含着民族历史。由于在古代历史上苗族就没有文字加载。因此,研究苗族的历史,除了汉文史志的记载,苗族人民的口头传承外,用苗族银饰来记载历史也是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之一(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无论他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蕴含着意味深远的历史含义的花纹图案世代不变的在银饰中保存下来。湘西苗族银饰中除上述列举的一些蝴蝶、龙风等动植物传统组合图案外,还有变形的几何花纹,基本形式是若干长线平行并列等,这些多是传统花纹,少有变化。苗族银饰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饰物是响铃,不论是项圈还是挂牌、吊牌、围腰吊饰、都常常佩有响铃,这也是一种迁徙的遗风。在响铃声中,人们走过了一道道山水,前呼后应,永不失散。另有一种镇邪饰物就是“牙签、挖耳、镊子、刀、剑”等“五兵坠”在苗族银器中普遍存在。这些沿袭从湘西清代银饰到民国银饰到现代银饰的图案中就能得到很好的佐证。

风烟湘西 篇8

良久,木门“吱呀”打开,晨霭在门后逐渐散去,我的视线却开始模糊:如蛛网辐射开去的窗格前是否坐着一个“乡下人”?他淡淡笑着,我移步走近,他却退身消失在黑暗中。仿佛知道每个人都在寻访他,却无法走进他的世界。

风火山墙的一角无声地指向天空,瓦当中生出一蓬杂草,散落在瓦间,随屋檐漏下几滴残雨。也许那才是他吧!一丝清冷,几许寂寥,繁华本就与他无关,无论身处偏远边城,还是喧嚣都市,无论曾经的青春风发,还是后来的命运多舛。就像眼前墙壁上长长短短的头衔,还有如我这般拥挤熙攘的来往者,都与他无关。

走出门来,见几个嬉戏的学童叫嚷着跑过,想起他也曾这般,偷藏了书包,与山间的黄麂追逐,与小河的鱼虾为伴,要不就驻足在针铺、伞铺、皮靴店、豆粉作坊、铁匠铺子前,在另一个天然野地里认识世界。也许那个世界,比他后来经历的更宏大、真挚且干净,得以定格他的精神图谱,并在后来的岁月里丝丝点点地渗透出来,成了他文字的唯美和些些忧伤,以及骨髓里对于本真的呐喊。

此时,天色已变得明亮,阳光从云层中投射出来,灰砖墙面和古旧屋檐都染成了金色,远处高耸的飞檐,在清空划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也拨落了我心中尘世的蓑衣。走到沱江边,顿时豁然开朗,青山斜抱,一湾碧水缓缓流淌,两岸是梦中的吊脚楼。

小城如沉息静卧的鸾凤,守护着一方天然璞玉,青石板路是它的骨,碧玉江水是它的纱,吊脚楼娉婷而立,就是它风姿绰约的微笑了。吊脚楼临水而建,一半凌空挑出,用木头柱子随性支撑,如斜倚翠波的醉柳,又如飞身江面的奔螭。古旧成烟黑色的楼身,屋顶的飞檐小角刷成白色,调皮灵动地翘首,岁月晕染的黑与鲜活素描的白之间,缠绕着美的执着。

吊脚楼密密匝匝却各个不同,像旋律明快的协奏曲,从古城楼缘起,层叠了无数层的重檐,回环了无数回的咏叹,一直演奏到夺翠楼的高潮,奏出重重高音c,却不让人喘一口气,紧接着霸占一切感官的虹桥,再以一个管弦和鸣的高音d穿透灵魂。在乐章的余韵中,我已然在彩虹之上,放任着“川平风精,皓魄当空,清光满漾,近则两岸烟林,远则千山云林”的绚烂想象。

我的腿就这样带着有些痴痴傻傻的我,蹚过轻滑脚背的溪流,走过将影子投射进水草间的白塔,安然在日光下人世的静好,一步步找寻着失落的记忆和曾经的纯美,如捧从文书卷在手,品甘饴在唇,只觉欢喜心生。

到处都明晃晃的,恍惚着像是迷了路,我这是到了哪里?被潮涌般的背篓挤压包围着,满眼都是盛装的苗族妇人。她们如同定做好似的,同样的矮小干练,身着宽大的青色或深蓝色布衣,袖口和裤脚精细地绣着五彩花鸟纹,头上缠着黑布包头。

我茫然地转着圈,睁大了眼睛打量她们。而她们却全然不顾这外乡人的存在,带着主人的淡然,随手拿起衣裳在肩上对比着,与摊主计算价格,或灵巧地挪挪背带,将一块糖塞到背篓上哭闹的小嘴里。这不是记载于书上的旧梦吗?其实一切都还在行进着。

无数的银光在眼前晃动,那黑缠头里的发髻别着银发钗,耳旁摇曳着银坠子,颈上萦绕着银项圈,手上的银手链随着身体的节奏叮叮作响。我在一处小摊儿停了下来,年轻的苗族妇人将一块青布铺在地上,同样颜色的布袋里放了土生的糯米、生姜和不知名的草药。

她的手在布袋上忙碌着,手上戴满了各色戒指,有镂空出来的喜鹊,有尽情绽放的山花,还有绞丝花样下垂着的小小铃铛。这般美丽的手,也只有龙朱那样的美男子才能握住,才能在吹拂着花香的夜晚为她唱歌。见我总是傻傻盯着,她抿着嘴偷偷笑了,从身边口袋里掏出一个大橘子递给我。等我回过神来,便只见到了她远远的背影,似乎还有隐约的银铃之声传来。

是夜,虹桥下,夺翠楼旁,借宿“沱江人家”。执意要那间靠水近的吊脚楼,房东奶奶引着我走下吱呀的木梯,悠悠地说着,“睡在水上是不好的,惹风湿,但年轻人喜欢那个味道。”

推开吊脚楼的小窗,凭栏,幽思。小城静默于夜的深沉,少女沉醉在暗夜的忧伤,远处两三点红灯笼,点缀着若有似无的心事。近处的屋檐挂着几尾蜡黄的干鱼,间或从屋子里伸出的竹竿上,还挂着碎花的衣裳。年轮的胶片在一个个木窗前缓缓上映,交替着过去和未来的悲喜。曾有多少黑发少女在窗口羞怯地张望,等待着未知的喜悦。又有多少白头妇人在窗口痴坐,看着岁月随江水缓缓流去。

地板缝里透着哗哗的水声,然后这床就变成一片浮萍,载着我顺水而流,闭着眼睛不知道方向。也许会循着歌声化为一缕清风,托了翠翠去寻虎耳草。也许变成一条鱼,游弋在三三透明的眸子里。或者就直接飘去那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地方去。

我从沅水之畔而来,如同当年,他坐着行船顺沅水而下走出大山,以一种反向叠加的方式在不同的时空相遇,延展着各自的道路。沅水依旧清澈,岸边仍然生长着香草芷兰,这香味,曾经抚慰过颔首孤吟的屈原大夫,也曾让沈从文动容低叹,踌躇着将要去向的繁华的前方。

我从这里出发,回到他出发的地方。我踏上这片土地,走过他曾行过的桥,欣赏他所看过的满月,品尝他喝过的美酒,才突然明白,其实他的文他的心他的魂从未离开。

清晨,早起的浣女挤满江边岸阶,木槌棒棒敲打着青石,凉亭里有闲人吹起晨笛,石凳上枯坐着对弈的老人,久久举着棋子,把自己也思考成了风景。我顺着流水向下走,寻了一小朵黄色雏菊,来到“听涛”山前。他拥山而卧,枕涛而眠。如果只是偶尔经过,没有人会把那块石头当成墓碑,也许他只愿做一块愚石,消失在这片依眷的山水。

人们说,他的文字里满满是对乡土的眷恋,然而,我看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赞美,是对纯粹的追求。其实他早已勘破了故土的界限,将笔锋划入我们的灵魂,告诉我们心灵的原乡本该是什么模样。故乡不过是我们途中偶尔停下的驿站,而原乡,则是每个人精神灵位永久安放的墓园。

所以对于“星斗”或“赤子”的赞美,我想,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伟大就在于他成为了自己,也让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他不过就是他而已。石上写着他的一句话,“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其实又何须“思索”,站在他面前两两相看就好。他就是那泓清涧,你在他面前,能看见水的透明,就能看到自己,看到天上飘浮的那朵云,看到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看到了世界本就一片寂静澄明。

上一篇:2018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证明下一篇:医院危险品管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