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讨论总结

2024-07-26

党小组讨论总结(精选8篇)

党小组讨论总结 篇1

尊敬的党组织:

3月25日,我参加了x学院第x期第x组入党积极分子小组主题讨论。会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最近一段日子里的心得体会,就目前国内热点时事问题结合自身体会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在讨论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围绕这次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融洽。首先,我们讨论了最近时事热点——“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在谈到换届问题时,温家宝总理说“我知道,人们不仅看我说什么,我的理想和信念,更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谢谢!”作为一名深得人心的总理,作为一名共产党领导人,温总理始终怀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习态度,奋斗不息,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刻理解了党员的标准才能够按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除了做到基本要求之外,我们还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第一,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树立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胸怀祖国,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二,我们必须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第三,我们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勤奋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奋发拼搏,开拓创新,永远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总而言之,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严格要求自己。

接着,我们讨论了最近十分火爆的“房价”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时提出:“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我有几个观点:第一,要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和健康发展。如果盲目发展,出现经济泡沫,一旦破灭,不仅影响房地产市场,而且会拖累整个经济。第二,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第三,房地产的发展,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但是政府这只手也不可以缺少,因为它更具有稳定性和促进公平。谢谢。”在学习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观点的同时,组员们也十分踊跃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主要围绕现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指出,房价标准应当透明化,公开化,以便加强监督与控制,使房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有同学则提出对于政府拟实行的对第二套房加征税额的政策表示十分支持,认为能有效控制炒房,恶意提高房价的行为。我认为,对于房价问题,政府是十分重视的,也拟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政策,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最后,我们还讨论了党对“教育”实施的政策,温家宝总理说:“在教育上,我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制教育。对农村的孩子上职业学校实行免费,同时对大学和农村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奖助学金制度,对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补贴。”对于党的这些政策,我们都深有体会,有同学提出,高考上榜的大学生政府有发放奖金的奖励政策。还有同学提出大学生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

从我们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就可以看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思想道德素质正是综合素质的一个核心,正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同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在,也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提出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努力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

通过这次的讨论会,我发现每个组员对于当今的党政时事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并结合自己对党的认识从深层次分析问题,阐述观点。从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意识到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努力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努力起到大学生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汇报人:xxx

党小组讨论总结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小组讨论又是老师们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的主要方法。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学得更主动,让课堂生动,既能张扬学生个性,又能让学生学会合作。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甚至成了表演教学过程的“花瓶”。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小组划分的随意性。

有不少老师在划分小组时,往往是随意地按照学生的座次划分,前后位四人一组,然后宣布将要讨论的问题,随即就让学生讨论。

殊不知这中间问题多多,有的小组一成员成绩好,其他不好,该成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唱“独角戏”;有的小组成绩都不好,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都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小组成员大多内向,无人组织,造成“冷场”。分组的随意性造成的这种种现象,反倒造成了课堂学习效率的下降,课堂学习效果的参差不齐。

(二)小组成员参与度的差异性。

由于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差异,以及一部分学生在个人性格上比较懒散,不愿意认真钻研,再加上小组讨论时缺乏一定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关注程度不够,参与度太低。有的只是表面上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有的甚至出现开小差现象,以小组讨论为幌子,做小动作。这样的小组讨论,得出的结果必然缺乏真实性、有效性。

(三)老师对问题设置的欠妥性。

有一些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程度把握不够精确,有时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从而造成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无从下手。

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些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甚至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能够活跃,于是在课堂上频频开展合作性的学习讨论,甚至故意降低问题的难度,出现讨论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微乎其微的“假繁荣”现象。

(四)老师对答案标准的专制性。

有时候,有些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或还没对应讨论的问题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索置辩,老师为了在预设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便示意学生结束讨论,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说出他们的看法,然后评析,甚至是直接视作标准答案。

还有一些时候,由于问题难度较大,学生讨论又未充分展开,而老师又急于完成预设工作,一看学生没有几个能回答,或答案与老师预设的不一样,情急之下匆忙将答案和盘托出。

二、切实发挥小组讨论实效的措施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我们要对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主体出发,从文本出发,要讲究小组划分的科学性,讲究小组讨论参与的全体性,注意问题设置的适当性,注意摒弃答案标准的专制性。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

小组划分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例如:按“地域”划分,按知识和能力状况划分,按性格划分,等等。但无论按什么标准划分,都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 要注意小组规模、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层次性,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互补性。他们之间既要有差距,差距又不能过大。没有差距就会群龙无首,产生许多无谓争执,浪费讨论时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差距太大又会形成沟通障碍。

2. 要注意各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性。如果小组之间综合实力差距过大,就会造成一些小组讨论氛围热烈,对问题探讨得较为透彻,而另外一些小组却气氛冷淡,对问题探讨不了了之,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 小组划分的时间最好不要放在开学初,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还不是太清楚,学生互相之间性格的磨合还不是太到位。

学习小组划分一般最好是在半个学期以后,由班主任牵头召开教师、班干、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经过认真仔细的讨论比较,综合成绩、性格、男女比例,座位安排诸方面情况,划分小组。

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按这些原则进行小组的划分,效果较好。一般一个学习小组由四名或四名以上学生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一个较差的,两个中等的,要兼顾小组成员的性格,兼有内向型和外向型,男女生比例最好按照班级中比例协调开。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认真讨论。

小组的讨论有两类学生是最需要老师注意的,一类就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生,那他就可能连续不断地表现自己,大有“舍我其谁”之态势,使得其他学生根本无法插言;如果是一个内向型的学生,那他又极有可能明明胸中有想法,却不善于表现,不想表现,从而造成这一个学习小组气氛冷淡,甚至造成讨论的“夭折”。

还有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生,那他就有可能在那里东一头西一脚地胡说,有时能说到点子上,有时却引来哄笑一场,影响讨论;如果是一个内向型的学生,那他就有可能不太关注讨论的问题,甚至只是坐听,不想问题,也不想问题答案,到时候人云亦云,敷衍了事。

要想协调好这两类学生的讨论,一是要注意讨论时陈述意见的先后次序。我认为在一个小组内,要先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发言,再让其他同学随后修正。二是要注意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多提问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小组讨论更须如此,要指导成绩较好的学生增强自控能力,在小组内做好指导与协调,让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先表述看法,然后自己修正、总结、提炼、升华。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后进生能够发言,尖子生能较好发言,做到全员参与。

(三)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兼顾全面,突出中等。

老师设置讨论的问题如果一点难度都没有,那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得讨论成为“走过场”,学生只是应付一下,草草了事,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更是不屑一顾。

老师设置讨论的问题如果太难,只有一些尖子生能说出所以然来,或是干脆都不太了解,那就会挫伤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好比摘桃子,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他就想跳去摘,如果跳三跳都摘不到桃,那他可能就不会再跳了。

因此,老师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扣教学目标,兼顾全面,突出中等。这样在既可以让尖子生不反感讨论的问题,甚至会有一种“为人师”的愿望,又能使差一点的学生在别人的启迪下自己得到答案,走近乃至走进讨论,更能让大部分的中间力量得到一个施展自己、亮出自己的舞台。

(四)倡导民主协商,多元思维,摒弃专制标准答案。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已经发生改变,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性人才,而且需要具有新思维、新理念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师的定位就需要作出改变,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一个专制的家长,更不是一个僵化的学术体系的权威。

教师要立足于民主,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协商,进行多元思维,开拓学习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组织学生对仲永由“贤于材人远矣”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及责任进行探究,讨论到底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但意见却不一致。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仲永的父亲造成的,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有的同学拿现在学生的学习作比较,认为不能把责任都推在父母身上,学不学主要还是在自身,归根结底还是仲永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是空有天赋而已;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害了仲永,是人们的炒作使得仲永的父亲为财而夺走了仲永的学习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按传统的认识,老师是要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说出谁对谁错的。但是如果要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无疑就推翻了许多学生的论断,阻遏了他们思维的多元化,这显然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再者,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社会环境、作为监护人的父亲和仲永自身(即使尚未成年)三者谁该负主要责任也确实值得商榷。

在这种情况下,我摒除专制答案,给学生一个双赢答案:三方都是有责任的,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仲永年龄小,父亲作为监护人负主要责任是可以的;如果从事情发展的内外因素来讲,仲永也逃脱不了干系;如果从受教育环境来讲,众人的炒作又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因此,摒除小组讨论问题的专制标准答案是新课程理念下必须做的。对于老师来讲,也许只是放下架子,但对于学生来讲却不啻于移走思维上的一座大山,他们探究的本能、多元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得到促进和发展。

除了以上几点,小组讨论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例如: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讨论时机时间的把握,学生灵感的突现,等等。但无论怎么讲,我们都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秉承着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理念,将小组讨论的效果落到实处,万万不能让它成为只是外表好看而实质内容匮乏的“花瓶”。

要想让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整理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再用以指导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 (4, 10) .

[2]徐州教育科研, 2004, (4) , 2005, (5) .

[3]中学语文教学, 2003, (12) .

关注小组讨论提升讨论“三性” 篇3

关键词:小组讨论 参与性 操作性 实效性

小组讨论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意见交换的会话,古往有之的“小组讨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仍然被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数学教学离不开讨论活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互动交流,在讨论中交换各自的想法,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纵观目前数学课堂,许多小组讨论并不尽如人意:几个学生围成一团交头接耳,表面看似讨论活泼热烈,近观细究不乏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讨论,学生讨论无中心、无章法、不深刻。多数学生不懂科学的讨论方法,缺乏讨论的积极性、目的性与深刻性。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致力于小组讨论的研究,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讨论能力,提升小组讨论质效。现以苏教版《数學》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小组讨论,提升讨论的“三性”。

一、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提升讨论的参与性

小组讨论注重合作,有效的讨论需要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谐的讨论氛围是有效讨论的情感基础,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要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讨论气氛,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讨论是一种快乐、享受的过程,自觉自愿地参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无人发言的冷场现象,或者出现个别学生唱独角的包场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讨论的话题兴趣不高,讨论的参与性不强,因而出现心理排外或边缘化状态。教育家卢梭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兴趣是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的催化剂,是形成和谐讨论氛围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提高讨论的参与性,笔者通过精选讨论话题、精创讨论情境,激励学生想要说、有话说、争着说,从而形成浓厚的讨论氛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课中,笔者着重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讨论话题,为了激发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讨论积极性,笔者对学生说:“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请各小组观察、讨论,比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多又好。”在认识正方体特征时,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在学习长方体特征时讨论非常热烈,人人踊跃发言,通过对长方体特征的探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你们能够继续自主讨论并探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吗?”在教师的表扬与激励下,学生热情地参与讨论,踊跃汇报自己的发现。

和谐的小组讨论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学生相互之间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是非对错,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个个都应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讨论框架,提升讨论的操作性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讨论不是一种无纪律、无目的的随意性交谈,有效的小组讨论需要学生遵循讨论规则、掌握讨论方法。讨论不是无边际无休止地争论,而要围绕讨论中心展开有目的、有秩序、有层次的讨论,不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更要讲明自己的理由,最终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效,笔者专门训练学生掌握讨论规则、流程,教给学生科学的讨论框架,增强讨论的可操作性。笔者组织学生学习了讨论的规则,使学生懂得要明确讨论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讨论中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听,认真聆听他人的发言。掌握一定的讨论方式:或轮流发言,或自主发言,或阐述自己观点,或针对他人发言进行辩论。专门为学生设计了讨论框架模式:说出自己主张-反驳他人观点-总结集体意见。简洁易行的讨论框架规范了学生讨论程序,提高了学生讨论的质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框架进行讨论:小组内成员先依次说说自己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认识,接着选择他人的某一观点进行反驳、开展辩论,最后陈述小组综合意见,形成共识。简单的讨论流程让学生有章可循,在框架中对话使得讨论主题集中、观点鲜明、碰撞激烈,学生在规范而有序的讨论中深刻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框架式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讨论的范式,提高了讨论的操作性,为学生铺设了讨论的路径,规范了讨论的言行,避免了学生讨论时不着边际、闲谈乱扯,提高了讨论的有效性。

三、调控讨论现场,提升讨论的实效性

纪伯伦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高效的讨论是心灵的展示,在讨论中碰撞思想,实现心灵的共鸣。数学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现象:有些小组讨论不积极,有些小组讨论不深入,有些小组意见不统一。教师需要及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督促学生不要转移话题,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深入讨论;当学生出现争议时引导他们学会求大同存小异,真正达到解决争端、形成结论。

小组讨论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各持己见,讨论半天最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未能达到思想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中要当有心人,做个目光敏锐的促进者,在学生讨论发生歧义时适时介入,引导他们学会悦纳吸收,陈述主张时谦逊中肯、简洁明了,反驳他人观点时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总结陈词时要包容接纳、高度概括。例如,学生在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笔者发现有一个小组出现了争议,为了一个观点争论不休,场面如同吵架一般,于是笔者立即介入他们中间了解具体情况,原来是他们小组内有人认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有人认为应该是“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笔者首先表扬了他们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然后和他们共同剖析这两种说法的异同,寻找正确的表达方式。经过讨论,大家觉得“相对的面完全相等”只是表示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而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而“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不仅代表了相对的面形状大小相同,而且面积一定相等。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笔者再次表扬了这个小组:“我们在讨论时就需要他们这种反驳辩论的勇气,这样讨论才有实效,但是要注意讨论的语气与反驳的态度,有理不在声高,辩论不是骂街,讨论要和和气气,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学生听了都笑着点头赞同。

数学课堂具有较强的现场性,需要师生在场在状态,小组讨论是一种动态生成性合作学习活动,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更需要教师做到全程参与,关注动态,即时调控,这样才能掌控现状、巧用生成,真正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讨论不仅是语言的魅力,也是倾听的艺术,更是心灵的对话。讨论力是一种学习战斗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小组讨论的参与性、操作性、实效性,涵养学生的讨论力,让学生与他人真诚沟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党员小组讨论 - 总结 篇4

守纪律 讲规矩 敢担当 勇作为

1.首先,党员要紧密结合思想工作作风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自身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务求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要坚守信仰,锤炼党性,强化身份意识,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严守纪律,坚持用制度规矩管人管事,养成在监督下学习、工作的习惯。2.其次,我认为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员不仅要在八小时之内守纪律、讲规矩,而且在八小时之外也要把纪律和规矩作为言行举止的戒尺。时刻把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记在心头,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遇到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人和事要及时劝阻和制止。3.最后,作为年轻党员,我们应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尽自己所能为医院的内涵发展和再次腾飞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众筹火车小组讨论总结 篇5

刘陆:“众筹火车”是“铁老大”放下身段、回归市场的表现,也是铁总往“以人为主”方向发展的象征。“众筹火车”看起来是一种补偿性的措施,而其在特殊时间区段内例如节假日,会存在很多问题:1.资源浪费2.安全问题3.跨区域运行可能性不高。

郑磊: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也是个很时尚的理念。但是如何进行宣传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参与度不够导致白费功夫,而众筹火车的上座率超过50%就能开行,很有可能会造成运输能力的浪费,铁路还是需要追求效益。因此铁路局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微博、12306等渠道进行宣传。

许师兄:感觉“众筹火车”这个形式就是一个补偿性的运营,主要还是运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的。在节假日里,旅客的需求大于运力,众筹火车的运行时间很难安排,所以总的来看还是应该在增强运力方面下文章。而这次增加的班次是快车的班次,如何推广到高铁动车上也是个问题,否则就不能满足旅客对不同层次列车上的需求。

段师兄:“众筹火车”的加开需要考虑各个铁路局之间的协同,调度上会有很大困难。而“众筹火车”这种思想还能延伸到航空领域,因为空中路线限制没有铁路那么严格。

周媛媛:“众筹火车”没那么必要,不如在节假日调整运行图,直接加开一些班次,尽量满足需求就可以了。

贾叶子(总结):“众筹火车”开行的本质是运力不足,推行这个模式需要考虑以下三点:1.各铁路局调度的问题2.安全问题3.宣传问题。

党小组讨论总结 篇6

第一次小组讨论是我出题(讲海上遇险,给16样物品,进行排序),因此只是作为一个“面试官”的身份看着他们三个在那里研究应该先丢什么先留什么。而其中我们也得出一些结论和经验,譬如一开始就要有人提出计时,合理安排每部分讨论的时间规划。譬如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无意识的小动作应该尽量避免,像转笔之类。还有在讨论过程中观点不同时如何更好地顺大流,又不让人看出你是人云亦云。

昨天silent出题,我得以参与讨论。题目如下:现在发生海难,一游艇上有八名游客等待救援,但是现在直升飞机每次只能够救一个人。游艇已坏,不停漏水。寒冷的冬天,刺骨的海水。游客情况:

1.将军,男,69岁,身经百战;

2.外科医生,女,41岁,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3.大学生,男,19岁,家境贫寒,参加国际奥数获奖;

4.大学教授,50岁,正主持一个科学领域的项目研究;

5.运动员,女,23岁,奥运金牌获得者;

6.经理人,35岁,擅长管理,曾将一大型企业扭亏为盈;

7.小学校长,53岁,男,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

8.中学教师,女,47岁,桃李满天下,教学经验丰富。

请将这八名游客按照营救的先后顺序排序。(3分钟的阅题时间,1分钟的自我观点陈述,15分钟的小组讨论,1分钟的总结陈词)

说实话,真正实战的时候,发现三分钟很短。在“面试官”提示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我只决定先救大学教授,经理人,校长和老师,同时肯定地让运动员垫后,而医生,大学生,将军始终难以抉择。在最后的收官阶段,脑海中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因此当silent询问有谁想先讲的时候,我犹豫了。而机会,落在了JL身上,她在第一次的小组讨论中就展现出非凡的实力和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很好地抓住表现的机会。

排序需要标准,当游戏规则确定之后自然就可以玩。她的标准有两个:

一:对社会的贡献。二:自救能力。在这样的标准下,教授,大学生,教师等排得较前。

而我在听完的陈述之后就觉得,这样的排序,跟我自己的答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前两个标准,也是不谋而合。因此,为了表示和她的不同,我加上了年龄以及性别的第三个衡量标准。但自我感觉在陈述的时候十分紧张,排序是排出来了,理由也稍微有点到,但一种展示的姿态无法较好表现。

RN的结论几乎跟我们相反,大学生排在最前,运动员也得以位列第三。而教师则垫底。当然,她也有自己的标准,而标准,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可见,标准相同的时候,由于细节方面没有考虑,结论也会大相庭径。

以下,是我们小组大概的讨论过程:

JL一开始就提出利用其中前三分钟进行标准的重新确定,这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在订立标准的时候,其实难度不算大,在这样的问题下,“对社会的贡献”是我们的首选,而“自救能力”也毫无意外紧跟在后面,最后考虑的是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

RN提出可以将里面的人进行分类。这也是接下来应该做的步骤。我们的讨论结果是:教授和大学生属于“科技类”,经理人归入“经济类”,医生当属“医学类”,而“教育类”的则有校长,老师。最后,将军和运动员并入“无人认领领域”,当作例外进行考虑。

在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前提下,再将分类进行排序:

科技,经济,教育,医学,例外。(原因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建国军民,教育为先,国家要发展,还靠新一代;医学,例外,屈后)

科技,教授和大学生。教授先救,原因:1.他老(讨论中忘记提及年龄);2.他正主持一个项目研究(也许是解决全球变暖的严峻问题),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而大学生虽有潜力,但他正值壮年,自救能力应该较强。

经济,经理人,无人相争,毫无地意外当选。

教育,先救女教师再救男校长。原因:优秀的教师对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更来得直接些,况且是女教师,应当先救。

医学,就救医生。

将军,运动员。因为拿过奥运金牌的年轻运动员,其身体素质应该会比正常人强,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方面都会比已经69岁的将军更有优势,因此运动员最后才救。

综上,排序为:教授,大学生,经理人,教师,校长,医生,将军,运动员。

在小组讨论中,由于人数少,而且都比较熟悉,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跟第一次的讨论一样无重大分歧,很和谐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由于在标准的订立方面比较清晰而且迅速,因此在得出结论并反复检查之后,我们还是提前了5分钟.从以上的答案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69岁的将军,居然放在了倒数第二的位置,在伦理方面是不合逻辑的。你说他身经百战,自救能力应该比较高似乎有些牵强,毕竟已是69岁高龄。而对社会的贡献方面,你是考察他过去的贡献,还是现在抑或将来可能作出的贡献?因此,把将军放在第七位,纯属无奈之举。而如果把他放在最前面,又不符合我们的第一标准,难以自圆其说。

而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毛病,譬如之前我所说的年龄以及性别的标准,在讨论过程中几乎没有再次提及,而社会贡献这个最重要的标准似乎也没能够让silent这个面试官印象深刻。

由于我们提前得出结论,因此三个人都分别做了总结陈词。出现了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1.总结的时候,由于紧张或者是对讨论资料的不够熟悉,在总结的时候死死盯着材料照念,动作机械,缺少与面试官的眼神交流。这一点较为致命。

2.词汇单调,总结不出彩。在英语写作中我们尚且知道要用不同的句式,丰富的连接词来让整篇文章鲜活起来。但在中文总结上却犯了无意识的错误。内容固然重要,但总结也需要灵活使用恰当词汇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一个劲地“然后然后最后”,说者心虚,闻者心烦。

3.陈述或者总结的时候只强调自己的观点,忽略了他人一些合理的意见。当已经不再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没有用较好的语言进行过渡,让人觉得你转变太快,毫无挣扎地同意他人。

结论:

1.小组讨论没有固定答案,面试官主要是要考察我们在讨论时所展现的一种思维方式,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因此,在讨论前,事先必须知道目标公司是什么类型的公司,有怎样的文化。(我们在接到题目时一起问“面试官”这是什么公司,可以看出公司的文化对讨论时标准的确定有较大影响作用)陈述观点时要给出相应的理由,有根有据。

2.观点陈述时,如果害怕自己观点被人讲完自己没话说,那就争取第一个讲,有意识地训练脱稿Present的能力。可以偶尔看稿,但要眼神交流,总结时必须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如果没办法第一陈述,则需要仔细聆听,并记下他人一些较合理的观点以示尊重,并在自己陈述时有意识地提及。(最好不要照搬别人的原话,虽是旧酒,但用新瓶。)

3.讨论的结果可能出现跟你之前的观点完全不同的情况。一味追求不同逆众人观点的做法,有些公司也许比较欣赏,但一般来讲,固执地坚持己见对自己是无益的。而当你决定追随大队的时候,你又不可以让面试官觉得你特像墙变草,而需要用一些过渡性句子巧妙地与别人的观点连接起来,借此说明你是在衡量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才舍弃自己观点的。

4.自己可以写个模板。在总结的时候可以用上。下面再根据刚才的题目所做出的结论,重新进行一次总结陈词:

面试官你好(面带微笑,有诚意滴看看面试官)。下面将由我代表我们的组员,向您陈述我们小组的最终意见。在讨论之后,我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授,大学生,经理人,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外科医生,将军,最后是运动员。根据您给的时间,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安排:4分钟的标准订立,10分钟的分类讨论,最后是1分钟的确定答案。在标准订立方面,小组成员的意见中没有太大的分歧,我们将“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生命无轻重之分,能够对营救次序起决定作用的,是被救人员所可以提供给整个社会的贡献的多少。仅仅确定这个标准是不全面的,因次我们还考虑了被救人员的自救能力,因为自救能力的高低,对营救次序的决定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所给的资料,我们在最后也把年龄以及性别归为考虑的因素,以求合理。

标准订立之后,我们有10分钟的分类讨论。首先我们把八名游客大致地分成四类,分别是:科技、经济、教育、医学、其他。在上面的标准下,我们把科技放在第一位,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宏观上讲,发展先进的科技有助于我们发展经济教育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随后是经济,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打好经济方能发展社会;接着是教育,国家要发展,还需要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第四位是医学,提高医学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我们把不能明显分成一类归在其他部分。

在分类解决之后,我们根据所给的人物进行排序。科技类里面有教授和大学生。我们选择先救教授,第一是他正主持一个科学项目研究,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第二是年纪比较大,自救能力相对较差;而大学生虽有潜力,但他正值壮年,自救能力应该较强。经济类只有经理人,他擅长管理而且有成功的经验,这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方面,有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师,必须先救女教师,因为优秀的教师比校长对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良性促进作用,况且是中学教师是女性,自救能力较差,应当先救。由于医生属于医学类,在我们的大标准下,她是第六个被救的人。最后还剩下将军和运动员。由于将军年老,而拿过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在身体

素质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自救能力强,因此将军第七,运动员第八。

最后我将再次重复我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授,大学生,经理人,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外科医生,将军,最后是运动员。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谢谢。

以上的总结都是“事后诸葛亮”,但希望可以让我们以后的小组讨论之路走得更顺畅些。有什么不妥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请不吝提出。

附:第一次小组讨论问题

情景:你们正乘坐一艘科学考察船航行在大西洋的某个海域。考察船突然触礁并立即下沉。队长下令全队立即上橡胶救生筏。据估计,离你们出事地点最近的陆地在正东南方向1000海里处。救生筏上备有以下物品,除这些之外,又些同志身上还有香、火柴禾气体打火机。

问题:现在要求按物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在25分钟内定出统一方案。

物品:指南针、剃须刀、镜子、饮用水、蚊帐、机油、救生圈(一箱)、压缩饼干(一箱)、小收音机一台、航海图一套,二锅头一箱、巧克力二斤、钓鱼工具一套、15尺系缆绳、驱鲨剂一箱、30平方尺雨布一块。

上星期四晚上进行了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受益匪浅,在此总结一下。

这是小组讨论是由LJ出题,也是他作为一个“面试官”的身份看着我们整个小组讨论流程的。题目如下:

2008年元月14日,你被调到某旅游饭店当总经理,上任后发现2007年第四季度没有完成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其原因是该饭店存在着许多影响利润指标完成的问题,它们是:

①食堂伙食差、职工意见大,餐饮部饮食缺乏特色,服务又不好,对外宾缺乏吸引力,造成外宾到其他饭店就餐;

②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调离一月余,人事安排无专人负责,不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③客房、餐厅服务人员不懂外语,接待国外旅游者靠翻译;

④服务效率低,客房挂出“尽快打扫”门牌后,仍不能及时把房间整理干净,旅游外宾意见很大,纷纷投宿其他饭店;

⑤商品进货不当,造成有的商品脱销,有的商品积压;

⑥总服务台不能把市场信息、客房销售信息、财务收支信息、客人需求和意见等及时地传给总经理及客房部等有关部门;

⑦旅游旺季不敢超额订房,生怕发生纠纷而影响饭店声誉;

⑧饭店对上级的报告中有弄虚作假、夸大成绩、掩盖缺点的现象,而实际上确定的利润指标根本不符合本饭店实际情况;

⑨仓库管理混乱,吃大锅饭,物资堆放不规则,失窃严重;

⑩任人唯亲,有些局、公司干部的无能子女被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请问:上述10项因素中,哪三项是造成去年第四季度利润指标不能完成的主要原因(只准列举三项?请陈述你的理由。

其实,真正实战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想出来跟表达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要多锻炼。在看过题目之后,我就选出了①④⑥,理由是:选①④服务至上,没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选⑥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信息传播不及时,各部门协调不合理。不过我发现我自己犯了一点比较致命的错误,就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说了一句:就按照这种格式来吧。其它组员也没有提出反对,幸好我们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还有在总结陈词的时候,我不小心冒出了一句:谁来?大家都说这是比较致命的一点,希望能及时改正过来下不再犯。不过,我倒是从其它组员那里学习到不少东西。接下来,我就详细说一下我们小组讨论的整个流程:

建銮同学很好地利用了她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她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出了她选择的三个标准是按照利润=收入-成本,提出了要在人事方面开源节流,所以选了①⑨⑩。

丹丹同学就选择了⑤⑥⑨,理由分别是:第一,根据利润=收入-成本,商品进货不当,造成资金积压。选择⑨是考虑到人事方面的问题,选择⑥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深德同学就觉得①④在伙食和住宿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影响了客源,还有第⑧是故意夸大指标。

盼盼同学就以主观和客观为标准,提出了选择①②⑧,此外还强调了服务行业人才的重要性。

柔娜同学就选择了①⑥⑧,她的理由是第①是餐饮在产品上出现问题,第⑥⑧是从客观条件来说,可以根据信息调整资源。

在大家都分别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之后,我们小组再进行了讨论,重新订立了标准,标准分别为第一:服务;第二,人的重要性;第三,物流。因为第一以服务为标准,所以就选择了①,以第二条标准有两个选择,分别是②和⑩,正在大家都犹豫不决的时候,柔娜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见地的意见,她说第⑩是季节性的,第二个是才是季节性的,这个观点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且还是我们小组讨论中的闪光点。还有刚开始在物流方面也有两个选择⑤和⑨,但是大家经过讨论过后觉得因为有了第九个仓库管理混乱出现问题,才有了第五个商品进货不当的问题,所以就选择了⑨。

在讨论的时候我们也出现也一些小问题,就是有的组员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有说话比较口语化一点。但有的组员就处理得比较好,比如轮到柔娜同学最后一个发言的时候,她就用了一句比较委婉的话:我跟大家的有一点点区别。

因为我们这个无领导小组只有一个男生,所以深德同学就比较有幽默地说:这里只有我一个男的,就让我来吧。他这次总结陈词说得很不错,而且在总结陈词的时候还不时有跟面试官有进行眼神交流,不过有一点还需要注意一下就是刚开始说的时候要把选择的标准先说一下,再说我们选择哪三项还比较好一点。

结论: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李俊同学上次写那篇第二次无领导小组讨论。这里还有补充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就是在个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要怎么说才更好。

譬如5分钟的时间看完题目之后,最好有一个过渡句比如说: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不如我们进入讨论吧。还有计时方面的问题,在表达上大家可以这么说: HR给我们的时间是怎样的,开始计时,不要拖延时间。在讨论表达各自的观点时,要尽量进行眼神的交流,让对方感觉你在听,不要让大家觉得你在提问或者你一味地做笔记之类的。如果你觉得有一位组员说得比较久了,你可以在适当地提醒对方,免得影响整个小组发表各自的观点。还有在总结陈词时,要怎样跟HR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次小组讨论是吴深德同学做总结陈词,大家都觉得他说得不错,在此鼓励一下,下次要再接再厉!

如果大家想要在小组讨论中做得更好的话,也不妨可以参考一下关于面试方面的书籍,研究一下要如何在小组讨论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还有平时可以参照我们这种形式做一下实践。

以上的总结都是“事后诸葛亮”,但希望可以让我们以后的小组讨论之路走得更顺畅些。有什么不妥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请不吝提出。

本周四进行了第二次的小组讨论。HR阿德给大家出了一道很“创新”的题目,普遍反应是不知道该怎么阐述。

题目如下:

假设你是某面包公司的业务员。现在公司派你去偏远地区销毁一卡车的过期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在行进的途中,刚好遇到一群饥饿的难民堵住了去路,因为他们坚信你所坐的卡车里有能吃的东西。这时报道难民动向的记者也刚好赶来。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对于你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现在要求你既要解决难民的饥饿问题,让他们吃这些过期的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以便销毁这些面包,又要不让记者报道过期面包的这一事实。请问你将如何处理?

说明:1。面包不会致命 2。不能贿赂记者

3。不能损害公司形象

流程:

1、5分钟的审题、思考时间。2、1分钟的观点陈述时间。3、1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4、5分钟总结

作为本次小组讨论的观察者,下面将对面试的流程做一个小小的评析,总结我们的经验与不足。

在5分钟的审题时间里,到第四分钟的时候,大家开始出现走神现象,貌似这个题目给人很多的想象空间。直至5分钟的审题时间结束,参与讨论的6位同学仍然保持沉默。最后,锋同学自告奋勇,第一个主动发言(据后来求证,他原以为要按顺序来,而他排第一个,就此牺牲~)一般来讲,在讨论开始的时候整个团队出现沉默的现象是很少见的,这样会让HR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不是一定要从你这个团队选几个人出来,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全军覆没了。假设真的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英雄人物出现,前提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对自己接下来的发言有足够的信心。假如你不肯定自己的观点能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切记要沉住气,把第一个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人。本次讨论,锋同学发言之后开始打破局面但却没有把握好机会,以致在后来的讨论中让自己处于很被动的位置,这种局面很容易被HR忽略你的存在。

第二个发言的是辉瑜,他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很新的想法:把矛盾推给记者,让他决定要不要把过期面包给难民吃。可惜在观点陈述的时候没有很清晰的分析,只是简单的陈述,没有很好的表现自己。

接下来是林纯,以一套哲学上的矛盾理论为我们分析主要的矛盾点跟解决方法,感觉上比较有条理,且因为以哲学为载体的缘故,第一感觉是分析很到位,这种方法推荐大家在以后的面试中应用,当然对哲学一知半解的人慎用。

朱瑜跟柔娜的观点跟其他人差不多,一开始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亮点是在小组讨论过程。

而李俊在个人观点陈述方面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由此遭到大家的狂批,望后来者以此为鉴。在陈述观点时他的表述如下:一开始我对这个题目没有一个很清晰的

思考,但是某某同学点醒了我,通过他刚刚的陈述,我觉得„„ 在小组讨论中,无论你有多同意某个人的观点,请不要用点醒这类词语,即使你把对方的描述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也可以为你加分。单纯的表示赞同会让HR觉得你不够有主见。

进入小组讨论环节的时候,大家开始各显神通,争取表现机会。总结如下:

1.在讨论过程中,当你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时,你可以选择做追随者,附和Leader 的意见,同时进行适时的补充;又或者把其他人的意见用自己的话再表达一次,这也可以为自己加分。

2.小组讨论不知道大家是有心还是无意,林纯有在一开始就被大家默认为Leader的感觉。事实上,Leader也是应该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所以即使她没有一些很实质的意见出来,但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大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局面的控制,发挥领导作用。

3.Leader 是控制整个局面的,所以很容易会出现不够细心的问题。作为普通成员,要争取表现的一个亮点就是:发掘别人都没注意到的细节,在小方向上纠正成员 的一些偏差。有时候如果提出的问题正中红心,你的分数绝对不会比Leader低。所以不是一定要当Leader才能胜出。这一点上朱瑜跟柔娜都让我们见识到了细节的力量。

4.本次讨论中,Time controller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直到讨论时间结束还没有推选出总结发言的人。究其根本,一个是没有充分发挥这个角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讨论的一开始,leader并没有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就匆忙进入讨论。这会让HR对讨论者的时间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总的来说,大家在上一次讨论中的优点依然保留,比如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跟面试官的眼神交流等。同时,此次的讨论也产生了一个迄今为止我们都没遇过的问题:

在李俊做完总结之后,林纯补充了一个意见。但事后大家的反应是,这是个超级行不通的方案。于是问题出来了:在小组讨论中,当队员在补充意见的环节讲了一些你认为是很不可行的言论时,该怎么处理?当场表示不赞同还是保持沉默?什么样的补救措施才能挽回局面?暂时没有答案,留待各位思考~~~

题目: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可能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如:

1.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优势

2.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性

3.幽默

4.独立、有主见

5.有威严感

6.善于鼓舞人

7.处事公正

8.办事能力强

9.言谈举止有风度

10.有亲和力

11.善于沟通 12.善于化解人际冲突

13.能通观全局

14.了解业务知识

15.有明确的目标

16.有决断力

请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和最不重要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说明:这是一间国企 流程:

1)5分钟的审题、思考时间。

2)1分钟的观点陈述时间 3)1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

4)5分钟总结

上周五进行的小组讨论,断断续续有些事情忙,也终于收拾残局,准备反思写总结。

柔娜这次出的题目是关于在一间国企中优秀的领导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气质和能力。当然这是一个没

有答案的问题,只要讨论者能各圆其说,便也达到目的。

也或许因为题目的开放性,所以一开始由琼妞发表第一个个人意见的时候,到桂鑫发言时,我还没听到“国企”两个字。这样的题目重要的字眼却被他们所忘记,真是让我急坏了。不过有惊喜的是新参加进来的峰师弟很快让我听到希望听到的字眼“国企”,但也只是匆匆而过,并没着墨太多,所以前面每个人两分钟的个人陈述由于切题不准,显得平淡无奇。

小组讨论的时候明显出现混乱局面,阿德在关键的时候扮演了“寂寞”的领导者,但这还是无法掩盖这场讨论的致命之处:时间管理的失策。15分钟的讨论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去讨论和发现大家的分歧,而没有把大家的注意点放在相同的地方。这一点在峰师弟的总结中也看得出。这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团队中,要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要去做那个产生分歧并且坚持分歧的人。

琼妞在整场讨论中好的地方是有主见,并勇于坚持。但个人觉得如果发现大众根本不接受你的观点,千万不要过于坚持。这个时候的坚持就是固执了。所以一开始的5分钟的固执让整个团队不得得抛下最重要的事情讨论一些“私人恩怨”。这样的决策是不明智的。这是时候如果有冷静的人站出来,就是很好的表现机会了。所以,机会就在眼前,千万要把握!

桂鑫的思想深邃,观点考虑周全,只是在时间控制方面有所缺陷。阿德在整场讨论中在关键时候有突出 的表现,观点陈述也比较全面,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值得嘉奖。

肖锋在那晚的表现也属于比较孤寂的类型,所以后来他愤愤不已,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其实个人对他今晚的表现还是满意的,因为他也是少数中提及国企的讨论者之一。而且相对上次的表现他这次有所进步,希望继续努力啦!

辉瑜呢,觉得还是不够投入。但是他对“威严感和国企”的解释相对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全场中最出彩的时刻。觉得他还是需要更加集中精力,投入讨论中。

那么,总结如下:

1.time reminder should take his responsibility.觉得这场的时间控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

2.总体讨论的框架没有出来,思路比较凌乱。没有强化“我是中国移动—国企”特有文化的氛围的分析,反而使讨论失去中心,显得不切主题。这也是我最愤慨的地方咯。

3.讨论present比较失彩,有待加强。这强化我们一个意识:做好自己该做的位置,千万不要去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要派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做适合的事情。

大概就这么多,觉得收获良多,却难以表达。希望大家一起进步。有所成长。

待续。。

题目:单位经费紧张,现只有20万元,要办的事情有下列几项:

(1)解决办公打电话难的问题。

(2)装修会议室大厅等以迎接上级单位委托承办的大型会议。

(3)支付职工的高额医疗费用。

(4)五一节为单位职工发些福利。

很明显20万元无法将这四件事情都办圆满,如果你是这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将如何使用这笔钱。说明:这是一间外企 流程:

1)5分钟的审题、思考时间

2)1分钟的观点陈述时间 3)1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

4)5分钟总结

上个星期是琼妞出题(题目如上),这是一道资源分配类题目,像其他开放性题目,这道题目也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便是好答案。

这次参加讨论的有建銮,林纯,阿德,盼盼,还有两位新成员,春叶和唐畅。新成员的加入,真的会产生火花的碰撞,我惊喜的发现,这次的讨论是有史以来最像实战中企业小组讨论的。下面我按照各个环节逐一谈谈我作为旁观者的一些发现吧

1分钟自我陈述(这个环节中侧重考察的是参加者个人的思维,所以我对大家观点的陈述篇幅较多)

阿德第一个发言,大家很明显感觉到他进步很大:条理很清晰,逻辑性很强。他首先提出了重要性与紧急性两个标准,根据这两个标准,又扣紧外企这个前提,他认为应该先解决(1)和(3)

盼盼则表示她的标准与阿德基本一致,只是她认为应该先解决的是(2)和(3)。她解释说(1)中办公室可以采取让员工用手机通讯,公司补贴通讯费。20万主要用在(2)和(3)上。

林纯的观点和前两位又略不同,她选的是(1)(2)。她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可以通过办好会议,增加向上级申请更多的经费的可能,从而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目的。

标准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建銮对每一项进行了分析,认为装修会议大厅需要评估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出来再动工,且可以从总部申请经费,而(4)中的福利,其实并不一定要花太多的钱,可以侧重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所以她也是倾向于(1)(3)

似乎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思维陷阱:这题仅仅只能或者仅仅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应该说,唐畅是第一个跳出这陷阱的人,他的排序是(1)、(4)、(3)、(2)。认为外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对人权非常看重,(3)和(4)之中,福利对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非常重要,而(3)职工的高额医疗费用,公司可以通过鼓励员工捐款(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通常最后一个发言会比较吃力,因为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除非你有很新的观点,或者你的总结能力超强,可以作出一个比较有逻辑性的总结,不然很难引起HR的注意。

春叶算是聪明的,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她提出了与大家完全不一样的评判标准。根据责任、福利、紧急程度这三个标准,结合外企企业文化,对选项进行打分,她的排序是(3)、(4)、(1)、(2)

且不说大家观点正确与否,这次让我觉得欣喜的是,和往常有点明显的“一言堂”相比,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且基本上都能自圆其说。在这里表扬一下大家。不过,却也存在一些问题:

1、阿德还是会有转笔的小动作

2、林纯表述时有个小小的口误,刚开始她就说她选的是(1)和(3),而在展开解释时,她分明想选的是(1)、(2)。(这个错误可大可小,如果HR很在意这一点的话,你就有可能“阴沟里翻船”咯,所以应该引起注意)

3、基本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超时,之前我们这些“仿HR”都比较心软,没有叫停大家。而在SHR中的一位师兄则告诉我,自我陈述时,对时间的把握也非常重要,模拟练习时,也应该卡时间。所以,接下来的HR,请狠心一点,时间一到就喊停吧 15分钟的小组讨论(侧重和大家讨论一下小组成员的performance 总结以前小组讨论的经验,这一小组对时间的总体分配把握得比较适当。3分钟的标准确立,8分钟的内容讨论,剩下的时间统一答案,小组发言人整理发言思路

林纯向来被大家评论为“太过强势”,这一次改了很多。在自己发言后,会适时征求其他具体组员的意见,调动其他组员的参与度

阿德作为计时员,这次对时间的掌握也相当称职,讨论中几次把大家从泥潭中拉出来。盼盼则是提出了以百分比分配资源的想法,解除了大家不知如何确定每项问题具体需要多少资金的烦恼。

当中,春叶提出了假定企业规模为中等企业,我个人觉得这个思路非常好。其实,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HR想到看到的是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思想框架,而不是真正的想让你算出具体的数字,实行具体的操作。

这次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有这么三点:

1、组员之间眼神交流还不够。

小组讨论中,是成员思想碰撞的时刻,看着发言的组员,既是一种礼貌,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其发言内容。注意:这个时候,你要忘记HR的存在,不要老是把眼光放在HR身上。

2、部分用语不当。

像“应该……,你明白吗?”、“是……,你知道吗?”这类用语最好不要出现在小组讨论中。3、1分钟的个人陈述中,大家的观点并不十分相同,可惜的是,在小组讨论中,原本应该有的精彩激辩却毫无踪影。

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各自固执无理的坚持己见,而是说,要有一方用有理用据的方式让另一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另一方在认为确实对方观点略胜一筹的方式,婉转的表达自己同意对方的观点。

PS:个人建议在做这类题目时,可把各类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先列出来,并加以合理的假设。例如,此题中,其实需要考虑到的有:

1、打电话难是指毫无任何通讯设备,还是只是暂时的线路瘫痪焕

2、职工高额的医疗费用是指突发的具体的一次情况,还是日常的情况

3、这间外企规模如何

这些因素对于资金的分配其实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题干没有明确给出的情况下,我们大可以对其加以合理假设,并在此假设下,展开具体细节讨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有更多人提出自己宝贵的观点,共同探讨)

自我介绍时要微笑自然不做作,自信得来又不强势;观点陈述时要言简意赅,清晰得来又不冗长;总结时要条理分明,全面得来又不罗嗦。

——记第七次小组讨论 题目:

有人认为: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深知一个执行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个执行的企业文化,再好的战略最终也会变成一纸空文,无法实现预期的目

标。很多企业的战略有着相似之处,而成功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有着非常好的执行文化,它们将自己的战略执行到底。

但也有人认为: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理念不是很清晰,文化底蕴也不足称道,但他们的战略思路却都非常明确。例如,重庆的力帆摩托车集团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当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的时候,力帆进入到酿酒业,矿泉水、防盗门、烟草等非相关行业。企业的理念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此时却是明显的以战略为导向指引着企业的发展。问题:战略先行还是文化先行?

流程:

1)1分钟的自我介绍

2)5分钟的审题、思考时间。

3)2分钟的观点陈述时间

4)1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

5)5分钟总结

6)HR提问

出题意图:

HR语:这次小组讨论的题目比较虚,主要是为了考察大家面对这种虚无飘渺的题目时如果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HR:建銮

小组成员:阿桂、传宇、小麦、琼妞、朱瑜、阿淑

鉴于大家已经亲眼目睹了讨论现场及大家阅读的耐性等原因,以下内容主要是通过HR团的意见及建议来分析一下小组讨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阿桂:

能力分析:自信、满腹经纶、头脑清晰

HR团点评:(1)在自我介绍环节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概况,如小名,出处,没能很好地突出自己的能力、优势等。(2)在讨论过程中条理清晰、侃侃而谈,如鱼得水,但如能在时间控制、语言简练方面再稍微注意一下,定当是如虎添翼,“火上加油”。

二、传宇:

能力分析:学习能力强、自信

HR团点评:(1)在自我介绍环节用实例来证明自己能力——妙。如:在2000多张相片中,用30分钟就可以做出一个MOVIE。(2)在陈述自己观点时,时刻都能做到“含情默默”地EYE

CONTACT,掳获组员,HR的“芳心”。(3)有时陈述的时间过长,可以适当缩减、提炼。

三、小麦

能力分析:美貌与智慧并重,天使与才女的化身

HR团点评:(1)在自我介绍时始终保持微笑,温柔的语气以及优雅的肢体语言让人感觉到很有亲和力。(2)在小组讨论时第一个发言,勇气可嘉,而且所表达的观点被其他人所认同。(3)善于聆听,能从别人的观点中提炼总结出新的东西,如:将阿淑的“主次矛盾论”和自己的“阶段论”结合起来。

四、琼妞

能力分析:学习好,勤奋认真

HR团点评:(1)在自我介绍时,从学习、实践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就。(2)认真做笔记,但稍微缺少和其它组员的EYE CONTACT。(3)想做LEADER但又缺少一点自信,总是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其它组员,如:“请问谁比较擅长做总结的?”。

五、朱瑜

能力分析:组织能力好,表达能力强

HR团点评:(1)新颖的自我介绍,让人印象深刻——我叫朱瑜,不是两种动物的结合,而是朱德的朱,周瑜的瑜。(2)在小组讨论时不够积极主动,扮演着一个孤独的角色。(3)在做总结时条理清晰,有眼有板,娓娓道来,另人折服。

六、阿淑

能力分析:头脑灵活,思维创新

HR团点评:(1)自我介绍时,内容过多,不仅没有突出自己的优点,反而自暴其短:我学习成绩一般(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2)提出“主次矛盾论”,辩证地看待问题,很新颖,也很创新,让人刮目相看。(3)不够自信,陈述观点时说话声音越来越小。

HR团告诉你:

(一)本次小组讨论的整个过程让人感觉起来很乱,原因很简单,就是“群龙无首”,没有一个罩得住的人愿意出来担任LEADER。讨论过程中,大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天南地北,各说各的。最终导致用了9分钟才得出一个模糊的标准。

(二)在时间分配上做得不够好,感觉时间到了,问题还没讨论完。

(三)朱瑜同学身兼多职(计时员、记录员、总结者)、其它小组成员“熟视无睹”、“冷眼旁观”,没帮其减负。

(四)在讨论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但遇到阿桂这样喜欢长篇大论的讲师,可酌情适当打断一下。

(五)说话要清晰有条理,可以用“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并列词来展开自己观点。如阿桂:文化是人的一种精神总和。第一,它不具备可复制性„„第二、它可以熏陶整个团体„„第三、它代表企业的形象„„有条不紊,清晰明朗。

(六)如果感觉自己文化底蕴不错,可以在陈述观点的过程中对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如朱瑜:“文化是根,根正自然果硕。”、“文化指导战略,文化是灯塔,战略是航海路线”„„

“小组讨论”有效性的思考 篇7

一、营造讨论的氛围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找碴儿”.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生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积极地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养成对问题的积极探讨、质疑和敢于批判的良好习惯,自觉地养成创新意识,进而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例如,学习了“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规律后,我组织小组讨论:给这个规律起个什么名字好呢?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之后,一名学生说:“叫同心律吧.”并解释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并且是相同的倍数,证明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必须是一致的,所以是同心的,就像我们组里的四个成员,在学习中我们一条心,共同提高.”

在数学课上,居然赋予了被除数和除数以感情色彩,简直太精彩了!我首先表扬他们团结向上的精神,又肯定他们言之有理,并带头鼓掌.

二、把握讨论的层次

学生讨论是自主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不能自由散漫地进行讨论,而是要选择时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讨论.

1. 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处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怎样做.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难,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 在总结规律性之前,引导学生讨论

课堂教学中,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掌握得牢而活,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将大大得到加强.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把教具变成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在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实际操作中,学生找出了多种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从而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3.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教材中出现难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老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组织学生讨论,给他们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大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讨论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课的开始时,教师说:“我们已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 0.75÷0.25; (2) 10÷3; (3) 58.6÷11.当学生发现 (2) 、 (3) 题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4. 学生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学生还能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追求讨论的效果

教师既然是小组学习的引导者,就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以便随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深化、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所以讨论后的总结升华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把学生作为主体,恰当地掌握好讨论的时机,加之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探究“小组讨论”的有效组织 篇8

关键词:学讲;小组讨论;激励措施

在探索与践行徐州市“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流于形式,教师只是把小组划分了,放任自流。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嘈杂混乱,效率很低。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小组内讨论的方法,没有针对小组的有序学习与交流做出指导。究其原因是没有有效组织好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更重要,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能否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并不断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经过这几周以来的摸索与实践,在我班内已初步形成“学讲方式”下小组讨论的雏形。为了调动班级“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组织,我在班内采取了以下激励措施。

一、小组竞争制

在实施“小组讨论”初期,常常看到小组成员乱作一团,没有次序的你一言我一语,其他学生也不能做到认真倾听和补充。对此,我在班级黑板上画出小组“夺分榜”,以激励各小组互相竞争,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小组合作学习成效如何取决于成员自身的努力。当看见小组成员轻声有序地交流,认真地思考时,我会及时提出表扬,适时加分;当听到有的小组汇报时分工明确,有读有品有补充时,我会及时评价加分。渐渐地,他们的团队精神就培养起来了。其他小组也找到了榜样。在起初的小组汇报中,优生发言多。渐渐地,推行小组竞争制后,班内的中等生和学困生也如雨后春笋般踊跃发言,这是小组竞争带来的欣喜。

二、小组教授制

在起初划分小组时,我就考虑到了各小组间的均衡,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成绩、性格、兴趣、能力等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和个性化,所以每组都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当学困生遇到困难,疑惑时,由优等生“一帮一”负责教授。这样一来,优等生可以巩固知识而学困生能轻松地进步。

正是开展了“小组教授制”,班内一大批学困生渐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重拾自信心,再次萌发了对学习的兴趣。平时学困生的作业由小组内两位中等生监督与检查,并做登记工作,统一反馈给老师。这样一来,改变了这些学困生原来作业偷懒、拖拉的不良习惯,也提高了他们的成绩。

三、小组培训制

小组长是小组的协调者、组织者、指挥者、参与者,在小组讨论中负责带领组员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完成讨论的过程并组织汇报清楚,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而每个组长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有的自己学习优异但不会组织安排,有的会组织会指挥但又不能友好待人……针对这一现状,老师就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评价别人的发言,注重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快速确定本组汇报的内容。

在小组形成的初级阶段,一号组长、四号学困生、二三号是中等生。由组长带头,下面依次发言,最后组长再总结。当各小组自学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已养成后,组长退为四号,学困生为一号,发言是依照顺序让每个学生轮流当组长。所以小组长要及早担负起培养副组长的任务,时刻准备接替管理小组。在小组分工里,负责评价积分的二号中等生因为在长期的打分中早已明确小组讨论的规则,也是最先能接替组长职务的。

为了防止组长霸权现象的出现,我们还会定期调查组员对组长的满意度,2人或2人以上反应不公的,应及时更换。

四、小组留学制

待小组合作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新鲜劲头已过,小组讨论出现了消极的情况,团队合作不融洽了。这时小组成员时有冲突,时有懈怠。有些组长管不了组员要辞职,有的组员不能积极参加讨论。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让每组2号组员交换小组,到下一组去“留学”。没想到各小组一下子来了劲,顿时精神抖擞,端正坐姿,很认真地交流。接下来的几天里,2号继续去留学,把从各组学到的、感受到的及时向组员汇报。3号、4号、1号会在以后以竞争的形式争取到“留学”的机会了,大家兴致勃勃,很乐于参加。各小组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五、小组评价制

如何评价“小组讨论”的成效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班已经形成了“组内生生评价”“组与组互评”和“老师量化考评”三种考核形式。

“组内生生评价”是指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对方在小组交流中的优缺点。在我们班每个小组的2号成员是每组的打分员,负责监督评价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优劣。经过几轮生生评价,各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严于律己,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组与组互评”是指各小组长“留学”别组,评价别组同学的优劣得失,以促进各组之间的交流学习。另外定期选取每组4号学困生作为检测对象。这时,为了使小组胜出,其他三位组员会积极帮助四号,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关于“老师量化考评”,语数外三位老师制订关于“小组合作管理”细则近十条,根据细则量化考评,记入“夺分榜”,一周统计归入小组得分榜。这两块计分板已逐渐形成了我班亮丽的风景线。

很多老师感觉实施“学讲计划”的课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花费的时间较多,常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因为我们还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对于小组学习的方式、规则和组织都在摸索期。一旦小组合作踏上正规,教学进度就会逐渐加快。

关于“学讲计划”还有很多疑惑,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多探索、多总结,以期真正做到“学进去、讲出来”。

参考文献:

郭扬贵.“小组讨论”无效性的归因与对策[J].散文百家,2012(05).

上一篇:信息技术上学期教研计划下一篇:读《小学之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