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游戏中快

2024-05-19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精选12篇)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 篇1

临清市康庄联校

温荣峰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基础。

一、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活动

游戏是一种自然的、有兴趣的、活泼的运动,儿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会将他的全部精神拿出来。游戏可以锻炼筋骨,帮助消化,促进循环。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游戏看作符合幼儿天性的自然活动,教育应该追逐自然,适应自然.因此,应当让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童年。二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住了还要放进嘴里去。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摸摸,那里动动,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在大人看来就更累了。一会站着,一会又坐着;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一会爬到那里,一会又走到这里。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就像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都十分愿意去选择生活区的实物制作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会用到各种的刀,这在别人眼中是多麽危险的啊!但是小孩子向来是喜欢真实的东西,尤其是通过他们的小手可以将蔬菜、水果用削皮刀去皮后,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穿成串,和小朋友共同分享。要知道,“吃”,是孩子生来就会的,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更是美味!在真实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实物制作之前一定要洗净手,懂得了使用刀子要注意安全,懂得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懂得了与同伴分享……

二、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过程既是幼儿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经验的社会性建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带有直觉性、具体性的特点,属于“生活中的智慧”。

(一)、寻找孩子兴趣,挖掘天赋潜能

幼儿的年龄、能力、兴趣、需要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好游戏又是他们的天然倾向,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游戏意愿,提供多种不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有适当的游戏,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来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常常萌芽其中。成人的尊重、理解、赏识、引导最为重要。

我园是一所很小很简陋的幼儿园,夏天里只有风扇,可是前些日子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班里的风扇经常不知不觉间就自己关掉,我们都以为是它本身发生了故障,于是请后勤维修师傅帮忙检查,结果是完好无损。会不会是班里老师关了呢?经过询问大家谁也没有不没有关过,经过调查,原来是一位小朋友故意关掉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马上肯定了他很能干,孩子们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也会,在家我就关电视”……看来他们对这方面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们大家商量以后每天的值日生,增加一项任务,就是在看完动画片后,取出光盘,关掉电视和VCD。此外,我们又增加了电路游戏,孩子们通过动手游戏,还知道了相同的电路上连接两个电灯的光亮要比按一个电灯暗一些。回想起来,一个牛顿、爱迪生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看来只有理解孩子,才能发现他的长处,真正实施有效的指导。发现孩子的爱好,就是开发孩

(二)、积极评价,让孩子拥有自信

我认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制裁效果要好。小孩子是喜欢鼓励的,一味的责罚,不一定能制止他们坏的行为。坚持正面原则,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有位教育家还曾说过:“评价=成就”。也就是说,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记得我和孩子一起做树叶小书,当时正值深秋时节,有树叶嵌板、还有实物对照,拓印涂色,孩子们可喜欢了。当我看到远远也来学习新本领,我立刻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要知道他很少很少和老师一起进行新工作的展示活动。我们一起触摸、配对、描画、涂色,持续了好长时间。远远也一直都很认真,可是就当他画完最后一笔时,拿着作品站起来就走。我马上叫住他,表示想看看他的作品,他无比骄傲的举起给我看,我赞许的一边点头一边说:“是很棒啊,不过你要能把那最后一张画完就更棒了!”他完全不被我打动“可是我不想再画了。”我没有理会他。相反给还在继续工作的几名幼儿鼓劲:“孩子们,你们太能干了,一会咱们把这几张装订起来,还要包上漂亮的书皮,做成一本小书带回家啊!”“好-”我一看,远远又坐回了原来的位子,和同伴一起答应着。当他的家长拿着他的作品找我向我询问“是怎么样做到”的时候,我只向她说了两个字“鼓励”。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力调动起来,并将人的智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

三、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方式,也是成年人对儿童进行教育,传授知识经验的契机最原始的教育机制,是通过群体生活来实现的。观察、模仿和游戏是所有文化传递的共同的基本形式。

(一)、让孩子在游戏中进步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就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进而提高自己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储备能力。进入中班,孩子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所以在户外体能活动中,我都会根据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准备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进行游戏。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也可以挑战自己,即使不成功,他也不会感到挫折。在游戏中,孩子们逐渐学会等待、独立、合作、公平、自治、诚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二)、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快乐的情绪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忧愁的情绪会给孩子带去苦闷和痛苦。当婴儿哇哇坠地时,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全新而又陌生的世界,他们对于这新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厌其烦地发问、触摸、实验,总想弄个明白。正所谓“亲身阅历的经验,印象最深刻”。观察是求知的重要方法,而实践则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孩子由于好动,因而迫切希望自己动手做一些事,事情越做越有兴趣,而能力也就越强。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我还提出了“教学游戏化”,活动要变得有快感,更能吸引孩子,让他们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交通工具一直都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物。我在进行双语活动中时,遵循孩子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请每位幼儿当一种交通工具,先熟记自己的名称,之后就进行红绿灯和占圈的游戏,最后是停靠站,代表交通工具们要休息了。游戏之间环节紧密,孩子们情绪高涨。

通过在游戏中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在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的快乐。培养孩子的潜能,就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它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临 清 市 康 庄 联 校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 篇2

关键词:游戏,自发,引导,自创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一、孩子们的楼梯游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最近, 不知怎么了, 孩子们特别兴奋, 总是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推挤事件, 特别是小长秀根本不按上下楼梯右边走的原则, 在楼梯上上蹿下跳, 推这个拉那个, 几次都差点发生危险, 为什么以前好好的上下楼次序孩子们不愿意遵守了呢? 我好好反思了一下: 孩子今年升中班了, 大了一岁, 班里又来了一些新孩子, 在班里为发生意外我对他们看管的严格了一些, 不像小班那么自由了, 上下楼梯没有强调, 大概是孩子们在班里的约束多了, 要在上下楼梯时释放一下吧, 我为自己的教育失误感到愧疚, 决定要想个办法, 让他们在这个时间技能遵守规则又能让他们感到好玩有趣。午饭时间到了, 我告诉孩子们, 今天咱们都是小花猫, 现在小花猫要去吃饭了, 小花猫走路怎么样啊? “非常轻, 不被老鼠发现! ”“要花猫在楼梯上会不会打闹啊?”我很担心的样子问。“不会, 小花猫在楼梯上打闹就会把老鼠吓跑的! ”“那我们编个儿歌吧! ”“小花猫静悄悄, 上下楼梯静悄悄。”小朋友学着小花猫的样子, 俩手放在前面学猫步, 走路非常轻。过了几天致恩说“老师, 我想让儿歌变成小花猫静悄悄, 上下楼梯不打闹。”我觉得很好, 每次到楼梯口我就做出小花猫的样子, 孩子们立刻说出儿歌, 然后安静上楼。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孩子们感动非常好玩, 甚至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上下楼梯也玩这个优秀。陈长秀、陈子墨再也没有推别人, 陈长秀有时会忍不住发笑, 也不敢笑出声, 捂着嘴很滑稽的样子。过了两周孩子们又有要求, 这次吴欣宇说要当小老鼠, 上下楼梯要安静还要左右看看有没有危险, 小手放在胸前, 头锁锁着, 俨然一只胆小的小老鼠。又过了一段时间,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 男孩当起了小花猫, 女孩当起了小老鼠。孩子们的楼梯游戏越来越丰富多彩, 楼梯的推挤事件再也没有发生。

二、孩子们的安静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每次听到老师们扯着嗓子喊, 小朋友别说话了, 小朋友静一静, 我都感动她们特别累, 好多老师也抱怨说, 唉, 在幼儿园都快变疯了, 嗓门大的有时在家把自己都吓一跳。孩子们对游戏的热爱那是毋庸置疑的, 何不利用游戏让我们轻松孩子也快乐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找到各种游戏来满足孩子, 课间操完毕, 孩子们上楼脱外套, 脱得快的回到活动室就开始疯, 有的在地上打滚, 有的打闹, 有时会发生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甚至发生一些小意外, 每当这时, 一个老师看管脱衣服的孩子我就在教师和其他孩子玩游戏, 一句“小青蛙冬眠了”, 让他们快速进入游戏状态, 小朋友有的趴在桌上, 有的卷缩在地上, 还有的几只小青蛙合抱在一起, 样子非常可爱, 其他小朋友看到小青蛙冬眠的样子也快速摆好姿势, 进入“冬眠”状态, 等孩子们都进入活动室, 我会一边伸懒腰, 一边说“春天来了, 小青蛙舒醒了。”孩子们做着各种青蛙醒来的样子。当然, 还会是其他小动物冬眠。这种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 我也很快乐轻松, 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样的行为激发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 甚至有时他们会主动开发游戏, 和我商量换游戏方案, 这让我欣喜若狂。

三、突发事件中孩子自创游戏

罗素认为: “真实是重要的, 梦想也是重要的, 泯灭儿童早期的创造性想像就等于把现存的一切变成束缚, 使儿童成为栓在地上的生物, 就无法创造天堂。”周作人倡导儿童教育“务在顺其自然”。鲁迅亦主张“顺性而动”。孩子们会根据情景自主开发游戏, 他们开发的“贴墙的小壁虎”, 让我非常佩服, 那天午饭时间, 我们到餐厅去吃饭, 结果饭没有做好, 所有的孩子都挤到了楼梯口, 我非常担心, 如果发生推挤, 这么多孩子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忽然我听到黄靖婷尖亮的嗓音响起, “致恩, 我们玩小壁虎的游戏吧! ( 今天刚讲完小壁虎断尾求生, 贴墙捕食蚊子的故事。) 然后念起了儿歌“我是一只小壁虎, 安静贴在墙壁上, 蚊子来了捉住它, 啊呜一口就吃掉。”说完还做了个夸张的吃的动作。她的提议得到了部分孩子的响应, 接着是我们班所有孩子参与游戏, 然后是所以等待的小朋友都参与“小壁虎贴墙上的游戏, ”接着是很壮观有序的所有孩子分成两排, 分别贴在了楼梯的两边, 秩序一下子变得不可想象的好, 我为孩子们的游戏感动了, 也和他们一起贴到了墙上, 其他班的老师为我们班孩子竖起了大拇指, 每一次游戏结束, 其他班孩子兴奋的鼓掌、欢呼。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四、感受、参与孩子们自创游戏

游戏中的孩子们, 梦想世界的真实并不亚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正在游戏的孩子的行为, 像是一位展开想像的诗人, 孩子们亲手重新安排周围的世界, 使周围世界以他们更喜欢的新面貌显现出来。游戏中各个生活领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当游戏中的事物仅仅成为暗示的工具或行动的线索时, 它们就远远超越了原来的事物本身, 这当然是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导致的。

孩子们自创了好多游戏, 如“骄傲的小孔雀”“采茶游戏”“摘果子”“推小车”等, 都让他们百玩不厌。游戏中他们自由分配角色, 自发组织游戏, 创编各种滑稽有趣的动作, 玩得不亦乐乎, 引得邻班孩子对他们羡慕不已。我也会经常参与他们的游戏, 任他们“摆布”, 比如孩子们玩“小蚯蚓松土的游戏”因为我的身体不能像他们一样柔软弯曲的贴在地面上, 几个孩子“做我的技术指导”, 把我的身体在地上摆弄了很久, 最后我只好求饶“对不起孩子们, 我这只老蚯蚓松不了土了, 我还是回家给你们做饭吧! ”以游戏的口吻结束游戏, 给他们准备点心! 孩子们对我摆摆手, 宽容爱怜的说“去吧, 你要小心一点, 别让热水烫了手! ”“谢谢孩子们提醒! ”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篇3

首先,树立游戏规则意识。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小朋友们都高兴地要玩警察抓坏蛋的游戏,这是一个比较难组织的活动,因为孩子们要奔跑就有可能发生碰撞,“坏蛋”是否服从“警察”,也可能会发生扭打,但看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我不忍心拒绝他们,便提了一些要求,看着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我也心情愉快地参与其中。但我的观察范围并没有缩小,及时地捕捉着每一个幼儿的身影,这时发现原先还较为集中的幼儿都在四散跑开了,离我们规定的活动场地较远,有的甚至跑到了大型玩具下面,我急忙叫他们回来,但收效甚微,孩子们还是我行我素,向不同的方向散开,我想要把活动范围重新规定一下,我看到一块有利地形,一定要把规则再定细一点,于是我把小朋友们都集中起来,规定他们只能在操场的一角活动,不能超出那个范围,谁违规了就让他多当一次“坏蛋”,那里有几棵大树,便于“坏蛋们”躲藏,这一次果然都按要求做到了,“坏蛋”被抓到后,都送到我这里来。

规则有了,游戏中的危险性降低了,但并不等于完全消除了。在抓坏蛋游戏中,奔跑中难免有碰撞或摔跤的情况,小朋友们高兴起来,常常顾不得什么危险不危险的,也不看看周围是不是安全的,因此,在奔跑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警察”还是“坏蛋”,在奔跑中如果摔倒或受伤,就等于输了,因为,警察他就不能抓到坏蛋了,而坏蛋受伤了,那么警察会毫不费劲就把你抓住了,这不就是输了吗?所以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小心不要摔跤、不要发生碰撞。当然,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仍然有个别小朋友摔跤,但没有发生上医务室的事。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在多次游戏活动中慢慢培养,而且,你把这个危险性说的严重了,有的小朋友会因为害怕危险而放弃游戏,说得太轻描淡写了,他们又不会重视而发生危险,因此,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我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培养更为重要,日常的小事中他们能够注意自我保护,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在游戏中就会减少危险的发生。

在游戏中让孩子爱上地理知识作文 篇4

在游戏中让孩子爱上地理知识

“乐学”即快乐学习,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乐学”的环境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孩子们也可能因此而爱上学习。

父母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乐学”的环境。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能够在家中马上实施的另一项“乐学”措施,就是在电视机旁放置地图册。这样做就可以十分便利地查找到电视中出现的地名。

例如,日本足球代表队曾经和阿曼国家足球队进行过一场比赛。在这种时候,就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查找出阿曼的所在地。事实上当我们在地图册中确认了阿曼的地理位置之后,解说员口中发出“阿曼”时,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发音,而是带有着一定含义的词语了。

“哦,原来是在这里啊……”

“那些足球队员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啊……”

“地图上显示的是淡淡的土黄色,那里应该有大片的沙漠吧……”

“阿曼是位于斧头形状的半岛的一端啊……”

“首都马斯喀特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葡萄的名字呢……”

“此刻正在比赛的这些足球队员原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啊……”

通过在地图册上查找,就能够了解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那里能开采石油啊……”

“国土看起来似乎比日本还要狭窄……”

“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注意到这些,不是吗?如果他们没有注意到,大人也可以自言自语似地随意说说。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有正在“学习”的感觉,而各种各样的知识却能十分自然地进入到他们的头脑当中。

比如当听到“札幌冰雪节开幕”时,孩子们就会在地图上查找札幌。当听到“静冈市久能山的草莓”时,他们就会查找静冈市的久能山。当听到“草津的温泉”时,他们就会查找一下草津。

自己动手查找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乡村城镇,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如果孩子喜欢棒球的话,可以让他们在地图上找一找各个球队的主场,这也会很有意思。

之后,在找到的地名上用记号笔或彩色铅笔做上标记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很容易就能够看到这些地方,而且在每次看到时,孩子们就能够回想起当初查找时的情景。随着记号的不断增多,孩子们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从中他们也能够收获到巨大的成就感。

如果准备两本相同的地图册,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找地名”的游戏,这样的.比赛更能够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

像这样,如果家长稍加用心,就可以为孩子营造出轻松的乐学环境,那么国名、都道府县名、一些特定地名、各个地方的特产特征,就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的大脑。这才是真正的地理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会在社会学课当中学习到地理,到了初中和高中也会继续学习。孩子们在小学3、4年级时会学习到与自己居住的街市、乡镇相关的知识,到了5年级会学习本国地理、而6年级则会学习世界地理。

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篇5

如今的网络游戏如火如荼,而“捧红”网络游戏的主力军不是别人,正是处在成长期的懵懂少年。网络游戏让人们获得一种虚幻满足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现实的悲剧。因此,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成了家长们重要的话题。

网络游戏能给大家娱乐,现在不光是小孩,很多大人也在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适当地玩有利于丰富业余生活,但沉迷其中危害就很大。成年人思想比较成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不容易迷恋上网络游戏,往往是青少年很难把握住自己,要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游戏,光靠堵是不行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进行疏导,这个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而另一些家长则对网络游戏怀有恐惧,生怕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让他接触电脑,学习电脑技术、上网获取学习资料和信息对孩子是有益的,因此,家长要辨证地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的小孩有他独立的一面,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家长应当承认其独立性,但他们又有无法独立的一面,对社会的认知、对真假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差,容易迷失自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尊重个人,再把他向好的方面引导。

趣味游戏 让孩子的小手更灵活 篇6

推荐理由:

2岁后,宝贝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强,不管妈咪做什么,他都会乐于去模仿。叠罗汉的游戏可以更好地培养宝贝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

游戏方法:

1、妈咪将一只手手掌朝下放在膝盖上,然后让宝贝将他的小手摞在妈咪手上;妈咪再将另一只手轻轻压在宝贝的小手上,宝贝再将另一只小手压在妈咪的手背上;妈咪将压在最下面的一只手抽出,压在宝贝的小手上,如此反复。

2、妈咪不断伸出不同的手指,要求宝贝也跟着妈咪变换手指继续游戏。

3、妈咪加快速度不断变换手指,鼓励宝贝也跟随着变换手指和妈咪游戏。

4、等宝贝学会玩手掌的叠罗汉游戏之后,可以改为玩手指的叠罗汉游戏。妈咪伸出食指放在膝盖上,宝贝也伸出同一只手的食指压在妈咪的食指上,其他同第一步。

贴心提示:

妈咪可根据宝贝的情况调整游戏难度,也可以改变手指头的数目和宝贝游戏,即一次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头,让宝贝响应。还可以在变换手指头的数目时,让宝贝快速计数,通过游戏培养宝贝理解数的概念。

游戏2:小小演奏家(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1岁之后,宝贝对敲敲打打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东西拿到手,都会试着去敲一敲,打一打,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事物的奥秘。同时,敲敲打打也是培养宝贝音乐节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还可以提高宝贝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

将喝剩下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易拉罐、饮料瓶收集起来当成小鼓,也可以用金属制的小盆当鼓,用筷子当鼓槌――

1、妈咪敲几下“小鼓”,然后让宝贝模仿,或者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小鼓”,妈咪再模仿。培养宝贝敲“小鼓”的兴趣。

2、妈咪敲一个节奏,让宝贝模仿,此后不时变化节奏,让宝贝模仿。

3、妈咪敲几下,宝贝也必须敲几下,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妈咪也必须敲几下,谁模仿错了就刮谁的鼻子。

贴心提示:

妈咪一定要根据宝贝年龄的大小以及认知能力来调整游戏内容,如果宝贝很快就能准确地模仿敲击的点数和节奏,可以增加难度,逐渐培养宝贝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99健康

游戏3:开心玩偶(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和宝贝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他提高以下技能――

1、有利于发展宝贝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帮助宝贝发展手指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如果在游戏时配以儿歌活动或者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发展宝贝的语言能力;

4、帮助宝贝发展想象力。

游戏方法:

将旧手套或者旧衣服改装一下,变成一顶可以套在手掌或者手指上的小帽子,在上面画上宝贝喜欢的小脸谱和宝贝游戏――

1、妈咪和宝贝一人一个玩偶,套在手上或者手指上,靠手指和手腕前后左右的摆动,使玩偶活起来。

2、根据宝贝的兴趣,可以编一些和宝贝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通过手指来辅助讲述故事。

3、一边游戏,一边随机编一些歌谣或者利用宝贝熟悉的故事,与宝贝共同创造一个奇幻的小人国的世界。

贴心提示: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 篇7

一、孩子是游戏主题生成的主人

在幼儿园里, 建构游戏区和角色游戏区是幼儿最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地方。在建构游戏区孩子们需要去自己创造、搭建。搭建场景就是把心中的意念及影像用实物表现出来, 孩子们心中已有意念或影像则可能来源于:家庭生活经验、外出旅游活动、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画书、手边可用的道具、电视或电影情节等这些经验的重现。

上学期, 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 在主题活动中,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车, 于是我们通过讨论, 生成了修建“大马路”的活动, 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原来喜欢修建马路, 是因为喜欢把大家收集的各种车辆都在游戏区里展示出来, 并且玩起来, 经过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孩子们有了更多观察马路上各种车辆的机会, 这样一来, 他们对于十字路口的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延伸出了“十字路口”的主题建构活动, 他们更乐于修建幼儿园附近的大马路和周围的主要设施。

第一次修建时, 孩子们尝试性地“连接垒高”, 顺利地完成了“十字路口”的建构, 放置了“红绿灯”, 在路上摆放了很多的车, 开心地玩起了开车的游戏, 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第二次游戏, 孩子们在路口中间的位置摆放了“红绿灯”, 但是后来在游戏中如果发现。1、车辆开到路口时, 红绿灯挡住了道路, 车怎么开过去?2、马路入口没有斜坡, 车子怎样开上去?3、当马路上非常拥挤时, 可不可以把下面的辅道开发出来呢?根据孩子们发现的问题, 我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 想出解决的办法, “那我们可以在马路上面修桥吗?就像双桥立交桥一样的, 中间可以旋转, 我爸爸每天开车都会从那里经过, 我知道, 吉亚激动地说, 孩子们听后都非常赞成, 后来我们就将立交桥定为了最近将要修建的内容。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投入了极高的热情, 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与老师绝对平等的平台上, 真正的成为了游戏的主人。

二、孩子是游戏规划的主人

在大班孩子主题建构活动中, 孩子自主合理地规划是游戏活动是否继续发展下去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孩子人数多, 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主题建构内容丰富, 可供孩子想象变化的因素很多, 如果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必将导致统筹失调, 如果仅由教师安排规划又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失去自主想象的机会。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我的尝试是在游戏开始之初, 我们向全体孩子征集“最佳设计立交桥方案”。请家长带孩子们去观察立交桥, 收集各种立交桥的图片, 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家长共同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立交桥方案。并作为班上的“小小工程师”进行讲解。通过充分讨论, 让孩子们对修建的立交桥做到心中有数。

在大家基本形成共识之后, 我们将建构内容分为这样几组:立交桥主体、停车场、高楼、小区游乐设施等, 并做好不同颜色的内容挂牌, 在游戏开始时由幼儿自由选择挂牌并寻找合作伙伴。内容选定后让幼儿再思考:我要在场地的哪个方位建构?建构什么东西?用什么材料建构等。然后再将与挂牌颜色相同的各种几何图形色纸插在自己的工作牌上, 表示:我要在这个地方建构什么内容, 它是这种造型的。该强调的是, 这种做法只在游戏初期使用, 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 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划布局概念。这种大型游戏开展二至三次以后, 幼儿会逐渐形成默契, 大格局基本不变, 变的是随时生成的小创意。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准备措施, 实现了既保证总体规划合理有序, 又满足幼儿自主规划灵活性的需要。

三、孩子是互动交流中的主人

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 但这并不表示教师摆弄那些插塑的水平高于幼儿。教师高于幼儿的是那一双敏锐观察、赏识幼儿的眼睛。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建构能力特别强的幼儿, 每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心思和想法, 每次游戏都会有不同的亮点。教师要善于从幼儿身上得到灵感, 让幼儿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后提升建构技巧。

1、师幼互动

例如:有一次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 围合的材料不够用了, 这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材料箱里的其他材料可以帮到你吗?有孩子说:“可以再选一种材料让两种材料间隔用起来”还有一名幼儿说:“可以调整一下材料的距离, 材料就可以少用一些了, 围合的材料就够了”, 这样师幼互动更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更支持了幼儿的自主表达。

2、幼幼互动

例如: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分享评价时, 能力强的幼儿能找出同伴作品的不足之处, 提出合理的建议, 这样的互动孩子们也都乐于接受。

我经常采用的方法:

游戏前互动——利用引入环节分享上次游戏作品的照片, 激发幼儿学习同伴的优点, 找出同伴作品的不足之处, 挑战更高的技巧。

游戏中互动——在游戏中教师随时点拨, 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及时调整。还将以往大班幼儿作品的照片以展板形式呈现给幼儿, 供幼儿学习、借鉴。

游戏后互动——也就是分享交流, 自主评价的过程。作品的完整呈现, 幼儿或欣喜或疑惑, 教师有效组织评价, 将互动热情推向高潮。我常用的评价语有: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为什么?你觉得哪里建得不好, 为什么?通常幼儿会表达自己直观的看法, 对作品的对称、均匀、搭配等做出评价。但其中隐藏的关于建构技巧的问题需要老师来概括和提炼, 如“他用了最少的建构材料建了一栋最高的楼, 而且屋顶造型美观。”长期如此, 幼儿逐渐对建构技巧有更清晰的概念。同时在交流作品时, 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会与人交往, 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和材料, 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与孩子不断的分享建筑快乐的同时, 我也切身的感受到结构游戏给幼儿创新能力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游戏, 而且将结构游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结构游戏促进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 给予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表达表现的机会, 他们又为结构游戏融入了活力, 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想象。一直以来我相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只有他们在自己能够作为主人参与进去, 活动才能不断延伸和创新。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主体形成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 具有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 对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篇8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众里挑一”找石头。课伊始,老师说:“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呀,咱们来做一个找石头的游戏,好吗?”然后,老师向学生宣布游戏规则:每个人先看好自己的石头,过一会儿,请大家把石头放在自己的小组内,看能不能迅速地找回来。

第二部分:“探囊取物”摸石头。在学生做完找石头的游戏后,教师增加游戏难度,把每个人的石头放在一个布袋中,问学生是否能在不看的情况下很快地找到自己的石头。

第三部分:“描述特征”找石头。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许多小组的石头放在一起,石头在形状、大小,甚至颜色方面难免会出现比较接近或相似的情况,让学生描述石头的特征,其他人根据特征找石头。难度虽加大,但似乎越难,学生挑战自我的意识就越强,他们照样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于是,介绍特征的同学尽可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石头,而其他同学则仔细观察,对照特征搜寻。

第四部分:“敲敲打打”开石头。为了了解石头的硬度如何,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石头里面和外面一样吗?”学生自然进入敲打石头、探究石头内部情况的活动之中。在这一活动中,对于石头软硬的感受也自然完成了。

最后,教师以“你对石头还想提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课的结尾。课虽然上完了,但学生的研究兴趣一点也没有减退。

【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将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同化与顺应来构建知识的内部图式。“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上述案例中我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非常自然。虽然游戏活动难度一步步加大,但学生始终在高度的兴奋中完成一个个游戏,并在不自觉中达成教学目标。这正体现了刘默耕先生提出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了石头在形状、颜色、硬度、质感等方面的特征,更锻炼和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乐于探究、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情感。

可见,只有在亲身活动中,才会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主体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实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能仅仅靠传授习得的,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亲历探究过程,去体会、去领悟。这正像路培琦老师所说:“活动好比一条船,在活动中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有了这样的理念,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应考虑这节课打算为学生安排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什么,领悟到什么,而不是挖空心思去想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个知识点。

让孩子边学边玩的7个亲子游戏 篇9

亲子游戏1 角色扮演

这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游戏,是孩子初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孩子可以扮演美丽、善良单纯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睡美人,等等,这让孩子可以培养善良有爱的性情。如果是大孩子,则可以选择一些职业化的社会角色,如消防员、医生、经常等等,从而了解职业的基本常识,增加对社会的认识。

点评:角色扮演最适合小朋友,而且如果家长想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直接问不管用的情况下,让小朋友来当老师,你就能轻易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都玩了什么。

亲子游戏2 我是间谍

这个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或者旅途中玩。家长描述一样东西,让孩子猜是什么,或者亦可反过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记住所看所想,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点评: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有利于小朋友推导能力的发展。

亲子游戏3 跳舞

选一些莫扎特或者巴赫的古典音乐,抱着孩子一起跳舞旋转,跳舞的时候也可以与灰姑娘等童话故事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又能让孩子乐在其中。

点评: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孩,会让小朋友形成外向的性格。多和小朋友唱歌、跳舞,即使家长五音不全也没关系,主要是引导小朋友喜欢音乐和跳舞,有利于性格的塑造。

亲子游戏4 13点

把所有的扑克朝下,然后随意翻,加在一起正好13,就可以拿走牌,超过13就“爆炸”。这个游戏要求极快的计算反应能力,能有效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点评:小朋友都是“照相机”,东西不停地重复,他就会记住。通过扑克牌,就能很好发挥小朋友的“照相机”功能。

亲子游戏5 汉字大战

做一副认字牌,上面写有汉字偏旁,用这些汉字来决战。譬如,家长是火,孩子是水,孩子赢。父母是田,孩子是虫,父母输„„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说明理由,就可占尽先机。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的基本规则。

点评:小朋友越早识字,越早阅读,就阅能开阔视野。而游戏则摆脱了让小朋友枯燥学字的方法。

亲子游戏6 扑克历史

做一副扑克,印有历代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边玩扑克边给孩子讲历史。学习历史,让孩子看轻当下的得失荣辱,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点评:现在小朋友多的是技能培训,反而忽略了历史,通过扑克牌让小朋友以史为鉴,非常有益。

亲子游戏7 对诗

把孩子在学校要求背诵的古诗,做成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上诗歌的名字和作者。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抽卡片的顺序,互相背诵。背诵出来的就奖励,没背诵出来的就惩罚,奖励和惩罚的内容可以是家务劳动等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背诵古诗的兴趣,对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有帮助。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 篇10

5月20日至6月19日是全国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你是否曾将手机扔给你的宝贝,来换取自己安静的5分钟?你是否曾在宝贝盛情邀请你加入游戏的时候,用低头的“执着”错过了孩子惊喜的眼睛?你是否也曾在孩子辛苦搭建的“宇宙飞船”前视而不见,用催促与规则换走了创意与奇迹?

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是天马行空奇葩瑰丽的,当你用手机、IPad,用繁忙,用冷静去围合他的童年时,也是在将原本温馨而美好的童年记忆变成“电子保姆”噼噼啪啪的声响,变成“小大人”的规行矩步。或许这本不是你想要的,或许你也知道游戏中的孩子能获得想象力、社交力、专注力,或许你也想让孩子童年浪漫而富有生机,美好而富有创意,灵动而充满快乐!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那么就从今天起,把童年还给孩子,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赶走“小学化”“成人化”的学习,释放孩子的天性,积极、平等地参与地孩子的游戏,尊重和保护孩子玩游戏的天性,知道游戏材料不一定要精致昂贵,一张纸、一盆水、一朵花、一棵树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探索游戏的材料。让他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成长。

2.做幼儿游戏的激励者和观察者。

不要渴望一个游戏就能让孩子改头换面或者突飞猛进,引导幼儿做“真游戏”,激励孩子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和发现,你也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成长中的优点或者问题。

3.做幼儿游戏的陪伴者和保护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愿孩子在回忆童年时满是那些温馨而充满笑声的画面。保护孩子不是高举双手急着说不可以,而是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游戏是儿童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整个心理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请家长们用更多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跳、一起玩耍和游戏,一起经历成功、感受失败、避免伤害,一起体验成长的烦恼和快乐。爱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行动!相信每一颗种子都值得被期待,愿我们携起手来陪伴孩子,让游戏点亮孩子唯一的童年!

让孩子在民间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11

一、自然环境下的民间游戏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例如:毕节地区流传的“打宝”、“弹珠”、“夹弹子”等游戏,受到男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打宝”游戏,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孩子们有的是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是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女孩子们则喜欢“跳皮筋”、“跳格”、“打沙包”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边说边跳则可以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玩胶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二、种类繁多的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跳皮筋”、“跳格”、“打电球”、“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挑棍”、“抓籽”、“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二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里啪啦翻跟头。”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三是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城门几丈高”,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 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民间游戏的开展,有助于消耗幼儿体能,增强幼儿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前,常常遇到家长们诉苦,孩子食欲不好,一口饭含在嘴里咽不下去,每餐要大人费很大的力气哄着孩子吃,很令老师和家长烦恼。自从开展民间游戏后,孩子们的运动量加强了。因为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再加上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师家长催促,吃得干干净净。也正是由于孩子们玩民间游戏后产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自此,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身体越长越棒。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课堂的天使 篇12

要想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内容, 这里我们常见到的是教师非常重视游戏常规, 为孩子选好了游戏主题, 替孩子安排好了角色, 为孩子做好了情节构思, 为孩子选好了游戏伙伴……总之, 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了。 孩子们呢? 跟着参与呗。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自主性的游戏活动。

要给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空间和余地。 角色游戏是幼儿常见的游戏,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 教师要多了解幼儿的爱好兴趣、阅历经验及能力大小等, 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 要能联系实际, 指导孩子自主选择游戏, 尽量做到基本上满足幼儿愿望。 比如有的幼儿上过医院看病, 有亲身体会, 会想着玩“医院”的游戏;而一些胆小内向的幼儿则更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等。 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主题, 可以帮助适当补充内容, 让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而对于有些无法开展的主题, 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目前这个游戏我们还做不了, 我们可以暂时“保存”起来, 等待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出必要的条件后, 再来玩, 对于那些不太适合的游戏, 也可以让幼儿进行部分尝试, 或许可以通过尝试过程出现的一些情况对游戏进行适当改进, 促进游戏的内容不断充实完善。

要让幼儿有机会按自己意愿选角色。 主题确定了, 自然角色也确定了, 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自主选择的, 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 只要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 当然, 有时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同一个角色大家都在争着当怎么办? 我建议这样的矛盾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 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 让想当的人谈谈自己选这个角色理由, 怎样才能把这个角色当好, 或者以招聘、猜拳等方法确定, 方法很多。

二、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有了幼儿自己选择的游戏, 能吸引部分幼儿参与游戏, 但不能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是如何让每一位幼儿都在游戏中多动脑、动手、动口, 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多利用身边资源帮助幼儿提高兴趣。 比如为培养幼儿的生活、动手能力,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设计了一些游戏, 但有的孩子对此没兴趣, 于是我们提供了幼儿常见到的小物品如外套、发型、废布料等, 结合扣纽扣、系鞋带、梳小辫、给娃娃穿衣等活动, 而对于男孩子, 我也准备了如小电动机、灯泡、导线等家装材料, 让他们连线路、做电动工具等。 这些游戏, 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 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更有少部分孩子们利用线条编制手风琴、桌布;制作火车、小船;用蛋壳制作头饰、灯具;用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 … 可以说创意无限。

合理地指导, 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保证, 我们反对那种完全放任自流的游戏。 在指导过程中,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所玩的不同主题, 提出角色分配建议, 也可以和幼儿协商讨论怎么玩, 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某些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大胆探索和表达。 当然, 敦促孩子遵守活动常规及游戏规则也是必要的, 这样才能使游戏在愉悦的气氛围中完成。 比如理发店的游戏中, “理发师”常弄错顺序, 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教师可以“去理发”, 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吧, 这样剪的时候就不会疼。 ”忘了围围布, 就对“理发师”说:“请别让头发掉在衣服上好吗? ”这样的友情提示, 幼儿能顺利完成理发过程, 比教师直接说好步骤效果好得多。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快乐的游戏, 而快乐的游戏更能促进幼儿愉快地学习, 二者相辅相成。 把游戏主动权交给幼儿, 让其在自由选择、展开、交流的游戏过程中探索和认识世界, 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要实现幼儿的愉快学习, 首先要相信幼儿, 幼儿都是有潜能的, 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每个幼儿之间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但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活动内容是可以完成的。 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要力求保持童心, 做“玩伴”而不是“指挥家”, 多引导支持, 少包办命令。 如在“蛋糕房”游戏中, 当“师傅”们做出蛋糕时, 我便以“顾客”的身份出现, 与孩子进行了对话。 “我想买一个三层蛋糕。 ”“行, 请等一会儿! ”一个热情的“师傅”接待了我。“第一层上面要放三朵绿花, 第二层上要加黄色奶油, 最上面做一条鱼。 ”三个本来机械操作的幼儿立即忙碌开了, 放花、刷黄颜色、剪小鱼, 忙得不亦乐乎。 一会儿蛋糕做完, “顾客”满意而去, “师傅”满脸笑容……

游戏结束时, 有的人满足, 有的人遗憾,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交流体会, 分享快乐与经验, 讨论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也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 用语言简述过程, 让同伴思考与争议。 我们要给予幼儿积极评价, 让幼儿在热烈争论中, 在快乐分享中积累经验, 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成功, 使游戏增添生机。

幼儿是游戏开展的主角, 努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只有这样, 幼儿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而老师才能更好地充当“配角”, 同时能适当减轻老师的负担。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为幼儿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提供更多自我表现机会, 充分调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摘要:幼儿喜欢游戏, 常被人戏称为“游戏人生”, 确实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 但是在游戏活动中, 往往存在教师指导过多、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我们提倡幼儿能依据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 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 尽享自主游戏的欢乐, 这样做更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宗旨, 更易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可能有些老师对此抱怀疑态度, 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自己选游戏?在此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每一位老师都要敢于尝试, 把主动权交给幼儿, 多给幼儿机会, 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内容、同伴, 学会与同伴交流, 我们要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 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位幼儿, 让幼儿主权得到发展。

上一篇:彭山县旅游开发探讨下一篇:挂职副镇长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