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21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现代社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真得十分重要。但是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擅长与他人交流。在中学时代,大家基本上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当时人际沟通能力并非显得那么重要。但是到了大学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在学院的组织部门里也不像其他的干事那么地活跃。于是就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缺乏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虽然我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但还是抱着学习和获得帮助的心态选了这门课。

抛开这门课的内容不讲,我想我学到了两个字:尊重。说实话,以前上通识课都是抱着拿学分的心态,上课不是在刷手机,就是在完成专业课的作业。偶尔,老师讲到什么搞笑的话题,全班便哄然大笑,片刻之后,大家又成为了低头族。然而,第一次上这门通识课的时候,老师独特的排座和点名方式令我大吃一惊。由于被安排在了第一排正对讲台桌的位置,当时心中还有点暗暗叫苦。不过后来老师后来大概说了这么一番话:既然学生都情愿做低头族,不愿抬头听老师上课,那么老师也可以马马虎虎地备课,随便搪塞学生。因为,学生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从那时起,我突然决定,要认真对待这门课,一整个学期也就自然而然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人际沟通不也是这样的吗?如果连尊重他人这个基本前提都做不到,对方也不会尊重你,更别提诚心的交流了,人际关系也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尊重这一点不容忽视。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一堂课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做人的道理+知识=文化。其实在大多数人眼里,文化就简单地等于知识,学历,受教育程度,我自己也一直这么认为。由于老一辈的人常常会教育孩子多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就理所当让把文化和读书挂钩了。像我自己平常书读得并非很多,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肚子里没什么墨水。每当看到那些满腹经纶,又或者看上去很高雅,很有品味的所谓的文化人,我都会悄悄地避而远之。感觉自己和别人之间有巨大的差距,总想着人家说的话自己根本插不上嘴,又生怕说错了什么惹人笑话。现在想想还是挺可笑的,总是把交流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人,这样永远只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蜷曲着。看一下这个等式,等式的左边,不管哪一个增加了,等式的右边都自然会增加。虽然我的知识并没有那些人那么渊博,在某些专业领域没有评头论足的一席之地,但我至少可以学好做人的道理。如果更好地掌握它,想必当遇到那些真正有“文化”的人,自己也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自信地交流了吧。

第二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师提及的关于胡雪岩的案例。胡雪岩通过四次机会,完成了 自己华丽的转身,从一名家境贫穷的农村小孩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大银行家。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才是一个懂得实现自我的人。胡雪岩就是这样,不轻易放弃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然而,反观现在,很多人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没有机会。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安慰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罢了,又或者是为接下来的碌碌无为做一个铺垫。拿我自己来说,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接近大二的尾巴了。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感觉满腔热忱,充满热血,一口气报了好几个组织部门,最后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外联部。当初就是抱着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宽自己的交际网这样的想法,才一直心心念念着要进这个部门。进部门初,一些杂活自然就落到了我们这些小干事头上了。学院里举办各种演讲活动时需要我们出去拉赞助,部长便让我们单独活动。忙活了整整两个星期,部门会议上,只有我一个人什么赞助都没有拉到。当时看到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我很自然地就这么安慰自己了:肯定就是我运气不好,没碰上什么好机会,她们去的地理位置比较好,遇上的赞助商都很大方。不过,后来在类似的几次活动当中,我都处于劣势,以至于最后在进一步考核中被踢出了部门。现在回忆起来,完全和机会无关。仅仅是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并且又没有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导致了惨败的结果。

关于他的案例中,另外提到的令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通过提升自我,把自己想要变成别人主动让你要。这也应了一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努力把自己变成优秀的人,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人格魅力所在吧。此刻想到了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丑小鸭的故事。平庸的人,就像当初的丑小鸭,无论再怎么努力地在天鹅群中表现,只会被嫌弃和鄙视。而此刻,我们就需要像丑小鸭一样,提升自己,十年磨一剑,完成蜕变。当成为天鹅的那一刻,一切便会不一样了,不需要费劲心思地去祈求和讨好,只需在那儿轻轻一站,就会有一大堆人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大学生活,包括接下来要走得路当中,我一定要记得这六个字:时刻充实自己。我要做的就是少抱怨,多学习,因为我知道,在成为别人主动让你要这条道路上,我还要走很远。

第三点是关于倾听。何为沟通,何为交流,字面意思上理解,不就是“说”吗。其实并非这样,倾听也是交流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倾听更加接近心灵,需要以诚相待。课堂当中提到了空杯心理,我把它理解为抛空杂念,放低姿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真得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急于想表现自己,也不管自己在他人眼里是否真得像个小丑一般可笑。其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越是懂得倾听,因为他们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适合做“满杯”,什么样的场合适合做“空杯”。另外,老师提到的非语言信息,我感觉到十分有趣。通过主人是否真心想留客人吃饭这个例子,我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有时非语言信息也能为我们的交流提供很大的线索,要不怎么说察言观色呢?往往一个人的肢体动作具有很丰富的信息量,如果能够很好地读懂它,我想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自己应该会少犯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吧。

第四点,就是关于敬语了。我本身是学日语的,所以对这方面还是了解一点。在学习日语的过程当中,让我挺苦恼的一点是敬语的学习。老师经常说很多日本本土的人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点。自谦语和尊敬语各种形式的变化,在不同场合,对不同身份的人,说话都很有讲究。相比之下,对汉语中的敬语,我好像就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无非就是作文课上练习写信的时候,会用到您,您好之类的,然而像令尊,令堂这些词语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用过,记忆中,只在小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考试中做过一两次而已。在日语中,辈分相同,甚至地位比你低,只要是不熟悉的人都必须使用敬语。然后如果在中国,我真得不敢想象。同学之间,说您好,您吃饭了吗之类的话,估计不熟的人会白你一眼,心想有必要这样吗。熟的人会对你说:你今天没问题吧。现实状况的确是这样的,我也问了身边的同学,大家基本上都说如果被别人称呼您,会感觉很怪异,不自在,觉得没必要。

不过,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敬语这一点。现在的大学生,不要说敬语了,脏话的确是经常放在嘴边。记得老师在课堂中说过,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讲了脏话,甚至还不知道是脏话。我突然一震,像我上大学后,就老是把“我去”放在嘴边,后来回去一查,这竟然也是脏话。为此,我们寝室还开了一个卧谈会。其中有一个室友认为,特别亢奋或激动或愤怒的时候,只能用脏话表示自己的心情,这是最好的发泄的方式。也有一个室友附和着说:对啊,不说脏话,人生多没有意思,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说出来,没必要藏着掖着。不过最后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还是,熟的人之间说说完全没关系,公共场所还是要尽量控制一下。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大学生在敬语这方面的意识的确是很薄弱。在很多交流中,这势必也是一个障碍,无形之中拉低了自己,又给他人带来了不好的印象。以后,我还是要慢慢地去扭转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观念,在交流中做到敬人重己。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作为营销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营销策划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在营销专业课设置中,注重实践操作。但是传统教育历来从教师角度出发,以教学任务为中心。本文认为实践操作技能很重要。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来完成专业学习。

营销策划人必须学会的基础能力

营销策划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理论和实践联系强的学生,即营销策划专业学生要养成系统的、全面的策划能力。在专业课学习中,要形成这种策划能力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自己。也就是说教学要注重操作实践,就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教学内容要根据需要掌握的技能来进行。以上也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培养思维创新意识。一般而言,我们营销策划最先培养的是营销策划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创意发出的前提,也是一个营销人该有的基本素质,只有不断思维创新才能创造出有市场的作品。那么要具有创意也是一中能力,可以说这是思维运动的成果。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即如何能调动思维运动,其次是在什么样环境下可以激发思维创造。在营销课程专业学习中,我们可以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运动。但是第二个环境,受限于现在的教学环境,还不能很好地创造出来,因此我们需要别的能力弥补。

策划表现能力。策划成果要最终体现在文案和策划工作汇报、分析上。即用自己的策划方案赢得上司的认可,并最终采用自己的策划方案。策划的表达能力是一个营销人的职业技能。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就要努力培养这种策划意识,教师也应多为学生创造策划案例。让学习在实践策划中学习运用理论。对此,课程改革中要对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改革。即策划表现能力培养也要求对教学模式、手段进行变革。

收集、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营销策划中还需要掌握对资源、环境条件的把握能力。要想完美分析条件,需要在拥有丰富资源环境和信息有用性的两大基础上。只有资源环境广,才能提取到更多信息,才能做出最佳决策。而大量信息中我们要学会筛选正确的、有益的信息资源。只有信息具有实时性、针对性才能帮助做出正确决策。第一方面是要求策划人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后一方面是要求策划人正确提取信息。在营销策划课程中要培养这两种能力,需要开放式教学方式,不断拓宽学生思路,让他们善于寻找和发现价值信息资源。从这一点上看,对信息搜集和提取也对传统教学方面提出挑战,要求变革教学手段和模式。

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满足营销策划岗位用人需求的教学内容改革。我们对市场实践需求,即营销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通过这个调查结果来调整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这种市场岗位需求引导性教育模式运用到课堂中来,不是简单的框架放入,还需要在这里面不断丰富学生能力,才能支撑。即了解需要放进去什么,我们就教给学生什么。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十分麻烦,这要求我们传授知识涉及面广、成体系。例如,我们面向市场岗位需求,对策划学生传授知识,做策划会分析信息提取信息资源,那么我们用到很多逻辑分析方法和手段。这些东西不形象化、理解比较困难直接影响教学进行。又鉴于岗位时间需要,我们必须传授给学生这些西方分析工具,吸收其精华之处,和中国优秀传统分析工具相结合。中国具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其中理解古人的中庸思想、全局思想以及谋篇布局之法。这样的中西结合,继承古人智慧文化的同时,给课程改革添上了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还能更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营销市场实践与教学理论改革双管齐下。之所以会坚持实践岗位引导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法,我们是在市场营销中进行针对性调查和研究决定的。我们队岗位需求、岗位工作等内容做了先后分析。分析得出策划四位培养和能力养成是相辅相成的。

区别于传统营销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后不再单一强调理论知识体系,而是将营销策理论知识划分解成几部分。比如概览就具体由概念、特点、功用以及原则和具体内容构成。继续对知识分类:调查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文案以及分析市场和营销。只有在一定的顺序上,条理清晰的分析条缕才能在策划上精准定位。这样分层结构下能够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以上的顺序是割裂实践为基础的,即打破了实践的完整性。这也割裂了与之相关内容的关系。因此,获取知识体系容易却难以培养把握完整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我们看来,恶化就是对未来的规划,这是思维运动的结晶。策划之前,了解要做什么、找到最佳切入点、规避不足等一些列都要在脑袋中有系统规划。

培养营销策划岗位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训。只有在不断实践操作中才能运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但传统的营销策划课程分散,课堂理论和实践操作不能衔接,因此很多学生实践能力低。即使国内现在有很多高校开设有这门专业,但是不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方式无疑是纸上谈兵。传统模式下培养出学生动手能力弱,在营销岗位中形成了“不信任校园策划人”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壁垒直接成了学生就业的最大拦路虎。鉴于此,很多国内专家在“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等专业教学模式上做了分析研究。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动手能力,多开展实训活动。虽然有很多学者进行探索,但是要形成实训教学模式,还要保证教学内容规范才能发挥效果。教学内容要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要求也随着改变、对专业人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业的指向标。只有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才能保证学生自如应对,无论教学实验还是实习操作都能顺利完成。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当我们踏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是孩子了。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等。然而我们来到一个新的、需要我们融入的陌生环境,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有个性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大学就是这样的学校。但是却不像有的人生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很少与人交流;有的自大,觉得高人一等,看不其别人等。这些都不是个性,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为心理埋下的病根。因此需要我们学会人际交往。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利用这个特殊的时间开展班会。希望大家能快乐度过大学时光,让大学成为你一生的幸福的,最璀璨的的时光。

二活动目的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加班级内团结。认识人际交往的问题,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感受生活的美好,认真地、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三活动主题

“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

四时间

待定

五地点

待定

六参与人员

信管一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流程纲要主持人开场白。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事件,然后反思总结,进行交流探讨(发言)。请最后引出主题。

3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做两个小游戏

(1)口传悄悄话

(我早上以经走到寝室楼下了,我发现有点阴,但是不下雨。我不放心,怕下雨,就回去拿了把伞,没想到后来又是个晴天)从第一个人开始以耳语的方式传到小组最后一个人,再请同学谈感受。

目的: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像的,了解传播途径越长,失真就越大。所以与人交往,如果想知道真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受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正确。

(2)人际交往同学合唱一首《明天会更好》、《爱因为在心中》、《我的未来不是梦》其一。回归主题,总结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并给出方法(建议)。备注:主持人开场白: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此后(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选择“5.25”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随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全国的高校得到认同,全国高校都利用这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认为这一天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教授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的举行,说明心理学受到老百姓的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心理学,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国各地。”如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大学生活动的一个著名的品牌,其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八工作安排

照相:***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经过两天关于营销策划课程系统性的培训,受益匪浅。如果说前期公司对我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是打基础的话,那么这两天所学到的则是基础上的台阶,它会引导我们接触客户,用我们的专业去成就我们的客户;同时提升自身的高度,让我们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成交客户不是纸上谈兵,任何学习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通过上午的模拟演练又让我想起了前几次跟客户沟通洽谈的场景;如果说前几次是没有方法,完全按照自己以往总结的方式去谈;那么今天的模拟演练则是有准备之仗。虽然之前也成功过,但是感觉总是缺少些什么。今天的客户虽然是同事,是自己认识的人,讲解的过程也很顺利,但客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在前期学习过的内容中所出现的那些基本问题,所以感觉交流很融洽。可以说今天属于感受会客流程的体验,也是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

个人感觉在整个模拟演练交谈的过程中还是少了很多东西,虽然礼节性的东西很到位,但是专业性的东西欠缺的还是很严重的,同时相互配合的不够默契,我虽然在两次演练中扮演的都是沟通师,但是在整个环节中我也是有参加的,有些人认为给客户邀约过来后就没有自己的事情了,自己只要礼节到位就行;但是他忽略了是你邀约过来的,在熟悉整个公司办公环境包括去展室的时候很多关于公司的东西是需要你大致给客户讲解的,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讲解和沟通,指望后面沟通师来做工作是做不了的。客户不可能给你太多时间去听你沟通师再去跟他讲他前面看的那些东西;所以团队的配合还是很重要的。

人际沟通学习体会 篇5

一、了解自己所交流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群体,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调整,因为我们 在生活中往往充当不同的角色,针对不同的人应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和所要沟通的内容,要根 据这些适当的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语气,情绪状态。让他人感觉到我们之间是有共同语言,有些同样的感受。特别是在与病人谈话时贵在有诚意,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平实,语气要平和。要学会带着感情去做工作,让每一个对病人得到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

二、学会倾听。与人交流不仅仅是指自己说,还包括听别人讲。做一个好的听众。在与 人交往过程中倾听是很重要的,同样也是很难作到的,特别是在别人误解的情况下,要学会 更多的去倾听,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以了解到我们之间的误会,然后选择一种让人容易 接受的方式去沟通。特别是在与病人沟通时,第一,让病人感觉自己受尊重、被理解、被悦 纳,从而感觉到愉快、满足,这对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意义非常。第二,让病人去自我表 达、反映病情。这一点能让我们更多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情况,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第三,缓解病人的情绪。病人带着病和痛苦来找医生,积极的倾听与关注在某种程度缓和了你和病 人之间的关系,你只要听病人讲话,他就会感觉到舒服、快乐、甚至病情也好了许多,这也 就是说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要更多的去倾听,从中获取更多需要了解的信息,也回答病人所 想了解的信息,这在工作是很重要的。

四、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要求我们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考虑到 不同病人的病情和心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同他们一样理解他们,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能 迅速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沟通打下一个好基础。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内涵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是发生在学习者与同伴、指导者之间及时的社会性信息交流。学习者与学习同伴之间交互,交流学习体验,讨论学习问题,分享集体学习的智慧。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交互,学习者及时获得当前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指导者获得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信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认知风格,知晓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人际交互可以将集体的温暖与关爱延续到学习者手中的网络终端,减少面对终端工具的孤独感。人际交互导致学习者社会性知识的建构。这两种形式的交互都是网络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并不单纯只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信息交流,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及时的交互”。一般性的人际交互,如通过邮政服务、电话等,早在因特网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在教学中的应用效率较低。而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通讯速度超越以往任何时代,极大提高了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效率,减少了交流与反馈的滞后性带给教学的不利影响,使课堂面授教学中人际交互的优势在不限时空、地点的网络空间中得以实现。

二、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意义

人际交互作为网络学习环境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信息时代人才必备素质的培养。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能够促进知识建构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主体性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促进知识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阐释,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社会性过程。学生与同伴、指导者之间的会话与协作,是促进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人际交互,正是网络学习环境中对主体间会话与协作的概括。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使会话与协作的发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桌、小组,使学生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而迅速。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促进了学习者认知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促进了意义建构。通过人际交互,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认知情况与同伴进行比较,交流分享学习的困惑和经验,获得反馈与指导。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指“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传统学习环境通常注重知识传递,而现今的网络学习环境不仅重视认知,更加重视对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学习环境将学生置于吸收知识的“容器”的状态,学生彼此间是竞争的,孤立的,缺乏信息交流。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发生活跃,每个持有平板电脑的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同伴或集体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在人际交互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形成观点,通过反馈进行评价,如此长期反复、深入进行,个体培养与社会培养共同形成创造力。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主体性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学法逐渐向互动方向发展。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提供给学生更多思考和交流自己观点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意识和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与同伴共同探索,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体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素质。因此,良好的人际交互,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三、网络学习环境中形成良好人际交互的建议

首先应转变观念。

第一是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传统学习环境通常十分重视知识传授,以培养满足工业社会劳动分工的人才,而网络学习环境不仅重视知识建构,也重视发展高阶思维、主体性、合作意识等,着眼于培养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人。人际交互是实现网络学习环境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方式。

第二,学习终端使用观念的转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学习终端,并非只是改变知识呈现方式的工具。平板电脑进入课堂主要不是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而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转变、加工、表达、探究,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协同,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数字化。

第三,形成及时交互意识。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教师、家长等要在观念上对及时交互形成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等指导者的关注和同伴的回应,及时获得学习指导和帮助,避免自主学习的孤独感。及时交互是增强学生与同伴、指导者情感交流的重要方面,也是满足学生归属感、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其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其次,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为人际交互中的知识建构和技能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教师、家长等指导者应该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经验密切相关的任务活动,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第一,问题情境必须体现真实性。任务活动应该与日常实际中的问题相关联,体现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发现课堂中的知识与技能,沟通课堂与生活,使人际交互寓于生活,寓于学习。第二,为增强问题情境的教育性,避免“无的放矢”,应将解决问题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启发性知识、学习策略知识有机整合在问题情境中,加之适时、及时的反馈与指导,使人际交互向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方向有序进行。第三,创设内容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促进人际交互中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在任务活动中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知识表征方式,鼓励学生在人际交互中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与思考,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其三,需营造自由宽容的环境氛围。自由意味着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以学生成长为本,没有知识霸权,师生、生生之间平等、自由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每个人的观点,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和家长等指导者适时的指导,群体共同监督,形成他律与自律。宽容则意味着重视努力的过程,关注积极的情感交流,鼓励创造,宽容失败,关怀失误,积极地互相帮助与协作。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自由宽容的环境氛围是促进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的重要保障,利于活跃、持续的人际交互的形成,也利于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最后,应创设开放学习共同体。教师、家长、学生等所有网络学习环境的主体,都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互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通过人际交互,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在网络空间中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共同体。该共同体成员享有一致的信仰和价值追求,那就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互,以良好的人际交互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性信息,及时交互提供反馈,加强情感交流,鼓励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养成在良好人际交互中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 心得体会 篇7

学了一个学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课,发现自己对人际关系与沟通这一门学科挺感兴趣的,有很多现象、细节都是平常没有注意到的,但是却是很重要的。我还记得很清楚,刘老师在课上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成功,人际关系这一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虽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可想而知人际关系与沟通是一门多重要的学科,而且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也让我喜欢上了这门课,所以对这门课感触挺深的。

这学期老师针对这门课程,讲解了其中的几个方面,例如打电话的礼仪、中西方人际关系对比、人际关系的变迁、人伦关系、恋爱观、面试技巧等等。这些都是挺有趣的话题,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也深知单独依靠老师在课上讲授的这几节课的知识来知道我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会不断的充实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好好的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

可能说了那么多,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人际关系?很早就听过有同学跟我说过,他不想去理会别人,他的世界他做主,他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但是现在我懂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个体是生活在社会这么一个大的整体里面的,无时无刻是在跟别人进行各种关系的交往、各种形式的沟通,他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还是需要跟别人打交道,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人必须要学会与人沟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学会了沟通还有与人之间的各种相处,百利无一害。但是很奇怪,有时候有的人会把处理人际关系好的人的处事方式叫做圆滑,这可是个贬义词。我觉得这是人们对这种方式的一个误读,处理好关系,我们都可以从中收获很多。

下面拿我自己的几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说。很有缘的,我跟老师的接触不仅仅限制于课堂上那几十分钟,有次我们学院在评比红旗团委,我在现场当工作人员,后来在现场看到了刘老师,评比结束后我们工作人员跟老师们一起吃饭,到了一个敬酒的环节,我发现刘老师把他学到的、教给我们的都运用得很好,他会遵循那些规则,例如跟上级敬酒,酒杯碰杯的时候一定不能高过于上级领导的杯子,否则就是不敬,另外,敬别人酒的时候,要自己先干了,以表敬意等等。很开心能够看到老师亲身实践给我看,我也从中学到很多。还有老师平常也都有跟我们强调,跟认识的人打招呼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很多次我在校道上碰到老师,还没反应过来,老师已经冲我微笑点头了,其实我知道老师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喊出我的名字的,那是对一个人的基本尊重,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真的很开心那个时候。

此外,老师也给我们讲了恋爱观,特别是在学生时代的恋爱,其实我个人觉得在学生时代谈恋爱,才可以真正的谈一场没有任何杂质的,不牵涉到任何利益的恋爱。因为学生的时候,不会想得很远,牵涉到将来的婚姻时候,就往往不是很单纯的爱情了,因为会考虑到物质水平,有没 有房子、车子等因素,所以再也不是单凭感觉去喜欢一个人,而是有了别的杂质的爱情。在学生时代有场单纯、纯洁的恋爱,可能会是比较难忘的。但是这种关系又是很不稳定的,老师说过,大学谈恋爱成功的例子少得可怜,所以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正确的恋爱观,正确的对待爱情。

由于我本人是在团委学生会里面当一个小干部,所以对一些工作上面的礼仪等还是比较注意的,当老师跟我们讲了关于名片的制作、交换,以及一些面试的技巧问题的时候,我深有感触。例如,老师说过了名片的颜色要注意,色彩淡雅,要单色,不要花色,浅白、浅黄、浅灰、浅蓝为主,但是我们团学宣传部做给我的名片是靠近与深灰色,可能会不是很清新自然,所以以后会注意的;接着是名片的图案,有企业标志、单位的所处位置、本企业的标志性建筑等,这个我的名片上还是有的,有我们团学设计的一个logo,看起来也比较一目了然,很有代表性;再而是“三不准”:不准涂改,不准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不提供私人联络方式,我的名片上就出现了我的私人联系方式,这样不是很好,因为有时候会打扰到名片主人的生活,一般都是用工作联系方式,但是鉴于我们学生还没有办公室办公电话的时候,还是比较提倡用邮箱等,不要直接把手机联系方式给人家。这样的一节课难道不觉得获益匪浅吗?另外,在后面的一节课中,老师跟我们讲到了面试技巧的问题,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着装问题,之前一直对男性的着装问题有很多疑问,也一直没有去寻找答案,但是那节课后,我就完全明白了。男士的西装最好不要是全新的,要7、8成新就可以,衬衫的袖子要露出西装外套大概一公分左右,袜子长度要适中,不可以太长或太短,大概在脚踝上去的地方一些就行,领带要不可以超过三个颜色,衬衫的最上一颗纽扣需要扣起来,不可以不穿衬衫。女性也是同样的,女性的头发最好不要是披肩散发,扎马尾辫是最好的,要画淡妆,举止得体,穿裙子的时候坐姿要好看,双腿并排斜着放,不要跷二郎腿等等这些细节都让我觉得我收获很多。因为团学工作的缘故,我是比较经常穿正装的,所以更要注意这些细节的问题,从老师的描述中,我还是比较开心的发现之前自己的着装问题没有出现很大的错误,还算是合格的,但是不能粗心大意,一定要认真学好这些礼仪,不让自己出糗,也不要给学院丢脸。

人际关系危机处理学习心得 篇8

戴乙篁职场上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到底我们的人际交往是怎样一回事。

一、“闷葫芦”有碍发展,多点沟通是解决办法

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我曾经听前辈说过,要在单位里站稳脚跟,首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按照上司的要求努力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尽量少管,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过来者的建议,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我深信不疑地采纳了。这对于性格本来比较内向的我而言,保持一定的沉默比在同事和上司面前表现和炫耀自己能力,让我觉得更容易接受。于是,在会议以及活动策划方面,我大多时候都保持沉默,除非领导问他有什么观点和想法外,我往往扮演“闷葫芦”的角色。

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我的工作开展起来还算顺利。然而,渐渐地,在一些项目的推广上,领导也不再了解我的看法,便直接就把任务交给老手负责了。眼看着在单位里工作也快将近两年了,与他一同上岗的同学,或跳槽,或晋升,而自己的职业发展仍然在原来的水平线上。是自己的能力有缺陷?还是职场情商不足?自己感到困惑不已。“多做事,少说话”这种处理职场问题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些忠心于企业的员工与爱表现自己的员工相比,不会很容易地被老板“炒”掉,因为他们不会存在在公众场合抢上司风头的危险。可是就职业发展而言,确实有着很大的阻碍因素。

而尽量多与同事和上司沟通是解决我所面临的职业问题的最佳办法。对于一些平常很少与上司接触的职业人来说,如何自然地进行交谈,把握好时机是相当重要的技巧,像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或者进行工作总结都是一个不错的交流机会。

二、“过分执拗”难有朋友,交流要发自内心

有的人在业内有多年的从业经验,譬如一位X小姐是一名资深企划,在业务的拓展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她认为可行的方案必定会坚持到底。

在X小姐看来,在达到工作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减少工作失误,即使是一个很杂碎的事情,她也不让别人插手。

严谨的态度确实值得肯定,可是,同事对她的反应却并没有因眼前的成绩而变得融洽起来,相反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

她发现他们开始慢慢地远离自己,甚至表现出一种抗拒的情绪。这对提高部门的凝聚力和团结来说很不利,刚开始时X小姐也尝试着寻找话题增加与同事们相互交流的机会,主动融入到同事的圈子里。可是每次他们都只是相当被动地回答她的提问,上下级间不协调的状态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渐渐地,X小姐也在这种状态中沉默了。

对于部分管理者来说,要完成工作任务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如何处理好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让整个团队的工作有更好的表现,却让他们不知所措。我认为,X小姐的最大问题是在工作中过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以及容易纠缠细节问题,给身边同事传达出不信任的信息,忽视了别人的意见,即使是在刻意与同事交流时,似乎也不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成为身边同事的朋友,因为她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不可否认,这与她自身的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反映出她的职场情商并不是很成熟。这时,加强修炼领导艺术以及与人沟通技巧的修养都是其中一个改变困境的方法。

三、职场人际关系,需要睿智管理者

员工关系是否融洽,团队力量能否最大化,员工自身自然要修行,要锻炼,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睿智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能否给员工梳理出一条道路,能否在前期推动员工被动前进,俗话说送一程,非常重要!尤其当员工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一般的管理者只想着调停,聪明的管理者想着以后如何避免,而睿智的管理者要想着如何解决,甚至化矛盾为动力,指出新的路子,这是考验管理者的最大难题。课程为我们梳理出了一个流程:

1.诊断情况。让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倾听阶段。

2.列出和识别危机的症状。通过分析每个问题,区分困难的不同成因,最终归纳出危机引发的原因,再去选择如何解决。

3.表示解决问题的强烈决心。这要求管理者做出决策解决紧要危机,摆脱最糟糕的症状。

4.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危机。必须制定新的规则:也就是组织管理方法,或合作方法。

5.对将来做出承诺。设定步骤,制定日程表。

四、那么人际交往中惹人讨厌的心态有哪些呢?

1.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2.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3.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4.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5.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6.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7.贪财心理: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人际沟通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各行各业对于现代秘书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对秘书的要求已由过去强调打字、写作和存档这类基本技能向掌握英语、办公自动化、财务知识等这些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其次,秘书不仅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要熟悉本企业所在的所在的行业和专业情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企业对秘书的非智力因素要求已和对智力因素的要求一样同等看待。秘书人才的培养主要靠职业教育来承担,人际沟通能力是职业秘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近年来,为适应当前职业秘书教育的发展需要,人际沟通课程作为高职文秘专业开设的职业基础课程,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与实用性。同时,笔者在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等。如何从秘书专业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教好这门课程,真正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对秘书专业的学生顺利走进社会、立足社会提供有效帮助,是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上好第一堂课,从思想上提高学生认识

当前,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对于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学生认为,所谓沟通,就是与他人交往,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在与他人交往,自身已经具备了沟通能力,没有必要再花费精力学习;再加上在校学生还没有正式走进社会,也没有机会认识到人际沟通课程对于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性。针对学生们这些心理误区,教师可以在上第一堂课时多引用一些成功人士实例,强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秘书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同时,还可以结合秘书工作实例,指出秘书在与其领导、下属和其他对象的接触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交际与沟通。对秘书而言,本人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既能体现自己的水平,也关系到上级和工作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文秘工作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因此,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适应文秘专业学生的教育发展和工作需求,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人际沟通课程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让那些平时自卑腼腆、沟通能力差的学生,敢说敢讲,愿说愿讲。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表现纳入期末成绩评定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淡化理论讲解,加强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笔者所在院校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共7章64学时,其中32学时用于实践。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为了使在校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基本理论与沟通技巧,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淡化纯理论的讲解,增加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容易理解的理论内容,先讲解理论后进行实践,加深学生的认识。若理论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先进行实践后讲解理论,将抽象内容放入实践中完成。如在讲解“与同事沟通技巧”、“与客户沟通技巧”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沟通中的礼仪要求与影响因素,然后教师再理论精讲。又如教师在讲解“非语言沟通中仪表、仪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提前穿正装并化好妆,演示正确的站姿、坐姿、蹲姿、持物等,然后进行评价、矫正,并讲解理论的规范要求,进而加深学生印象。在前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简答的自我介绍,要求在3分钟内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这是最简单的演说训练;授课后期,教师可以进行求职演说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展示个性,树立自信。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演说中相互学习,得到有益的启示,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活动中完全是以实践训练为主线,通过实践活动将其与理论内容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模式,也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协作者,充分融入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在开展人际沟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引入大量的沟通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理论的真谛。还可以将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样不仅仅加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开展人际沟通教学过程中,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我们自己制作的“秘书交际技术”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且通过网上答疑的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感知和沟通能力,笔者在开展人际沟通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与人际沟通有关的电教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如电话礼仪、语言沟通的電教片和金正昆教授有关人际沟通、礼仪的讲座以及全校历届礼仪风采大赛的录像片等,充分展示了秘书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得当的沟通实例。在观看过程中,将电教片分为几个重要片段,每个片段所呈现的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总结,从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反思自己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更深入地了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四、改革考核方式,合理评定成绩

为合理评定学生在读、写、讲、演等方面的沟通技能,人际沟通课程改革了以往的传统闭卷终末考试方式,以提问、作业、表演、平时表现(实践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参与应用训练和专题报告(口头或书面)为主的过程性评价,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由专业与课程等四部分构成:平时考核30%,实践环节考试30%,理论环节考试30%,课程总结10%,每部分基础分为100分。

1.平时考核控制:从课前是否积极预习与准备、课上是否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课后是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组织实施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2.实践环节考试控制:内容包括团队活动的效率及成员贡献度、角色扮演的感受及综合评价、小组各种模拟情景脚本的书写及表演、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策略的运用。

3.理论环节考试控制:理论考试形式、内容由教师根据情况作出规定。

4.课程总结:课程结束时让每位学生写一篇不少于一千字的收获或体会。

从近年的期末考试成绩看,这种评定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人际沟通水平提高的程度

通过上述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快速提高,为将来从事秘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丽欣.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

[2] 戴惠玲.浅谈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11).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人际关系是以“人”为中心,是基于人类之间的互动,且每个人不论地位的高低,其人格尊严都是一样的。因此,不仅要加强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人格修养,陶冶、净化自己的心灵,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样并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在平等和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

首先,创造快乐共赢的人际关系,要让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学会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宽容大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既有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助于增强群体和组织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次,创造快乐共赢的人际关系,就要和颜悦色地与人沟通。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这说明良言与恶语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会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经验证明,许多事,得与失、好与坏,有时往往就在一句话上,好言相对,也许话到事成;刺耳之言,也许一句话就砸了锅,伤了人情,僵化了人际关系。所以,与人交往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管住自己嘴巴,不说“刺话”、“脏话”、“呛话”、“横话”,只有在一个融洽、和谐的语言环境里,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相处,快乐共赢。

再次,创造快乐共赢的人际关系,就要人人讲“诚信”。诚信是无形的“名片”,关乎一个人的形象和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切向钱看”,不讲诚信,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敢蒙骗,由此使得人际之间信誉度降低,严重损害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面对诚信的缺失,光是呼唤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诚信大厦的砖瓦,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第四,创造快乐共赢的人际关系,就要人人讲“合作”。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必定是个善于合作的人。在合作基础上竞争,在竞争基础上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势。如果只讲竞争不要合作,那么竞争必定是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快乐共赢的人际关系也将无从谈起。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予对方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拆台;多一些协商,少一些固执;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封闭。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少一些紧张与摩擦,多一些温馨与和谐。

人际关系与沟通心得体会 篇11

工作中我们将会面对很多种关系,主要包括:上级,同事,客户。

上级包括直接领导,间接领导.直接领导就是分配和监督你工作的头,他对你的认识,评价那直接关系到你前途和在公司的地位,传统拍马屁已经过时了,让你的头重视你,重用你,来自你的技术,处事方法,成熟度,一般一两个月内你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已经成型,我们如何去很好的处理这种关系?

我认为第一,你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事情我们根本没有遇到过,第一次遇到一件事情,我们要从心里上去接收他,很谦虚的去自己查询资料,弄清楚做事情的步骤和思路,然后和你的头去交流你的看法,一般情况下,头都会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人性的缺点中都会有一种叫做自恋和自我崇拜的思想,他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你讲解这件事的常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IT行业的人有时都有保留的思想,你能学到多少和问到多少,那完全取决你的诱导,诱导他往自己想知道的方面去讲.一个问题两个人去问同一个人,所学到的肯定不一样,这就要我们之前做好功课,了解问题的相关联部分,另外就需要我们的说话艺术,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希望有朋友可以指点一二.第二,做事的稳定性.就是你做事的成熟度,对待一个问题是按部就班还是根本就不顾步骤,按照自己方便的去做.公司都有自己的规范,工作分工也很明细,很多事情都有标准的处理文档,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做事一定要按照标准来做,尽量少自己想当然的做,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就需要你自己来担当,因为你没有按照标准来办事情.标准处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外人看来你的工作很专业很成熟,别人就会很放心的把事情交给你做.第三,创新性.所有的标准化只是前人的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标准只能针对某种特定的环境才会特别有效,当技术和经验在不断进步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吸收这些新东西,把他转化为适合公司的方案,一般这是你给领导另眼相看的一个亮点,属于一个质的转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新的,最新的技术不一定需要在企业中实施,这需要考虑到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定性,以及目前系统的实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的隐患,所以我们有了新的想法一定要和领导反应,得到同意后再实施,不要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第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司需要的员工是可以独立的去为公司解决问题,给公司创造效益的人,领导想要下属是可以放手去完成他其中某一项智能的人.没有人会花钱请一个天天在公司学习,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所以我们需要把握这个过程:学习-工作,是一个不断不断循环的过程.独立解决问题,一方面取决我们的工作检验和阅历,这是我们不能人为改变的,他是你过去的所有沉淀.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心里上怎么想?实际怎么干,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这些,总结一下,我们需要很好的心理,去从自己的感性方面接收,并且乐意接收这个,具体做法,我认为,首选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根源,做出判断,然后按照心里所想的去让问题重现,如果判断正确那么现象肯定可以重现,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这个判断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查出每一个我们知道的节点的信息状态是否正常,一个个排除,这实际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我需要重点提出来的是,我们需要利用我们身边的各种可用资源,互联网,同事,领导,具体说明前面的文章中我也做了详细的说明.第五,管理能力,也许在你是下属的时候称为协调能力,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智能部门,有时你遇到你自己可能单独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其他部门的人来协调

解决.我们如何去和其他部门的人沟通,陈述我们的问题,让他们认同我们的做法,跟我们一起去把这个问题解决,这就是我们的协调能力.良好的信誉和可靠的同事关系是做这些事情的前提,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下属,去向他们反应这个问题,态度诚恳,语气委婉,一般情况下,跨部门办事是比较困难的,这中间涉级到公司的****结构架构和一些内部分派的人际关系,这方面大家自己研究吧,对于非直接领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只要他们有需要帮忙的,很积极的去帮忙,和他们聊天时尽量不要涉级到工作方面,隐藏自己,让他看到你的优点,方便你以后在公司办事.我觉得如果你做好以上这些,你的工作应该已经做的很好了。

运输处:许艳忠

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心得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在企业内部构建以人为本、公正民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人际关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树和谐。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员工的人格、保障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权益。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围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牢固树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时刻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员工的思想变化,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多种需求。现代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得到物质方面消费的需要,更有满足精神生活的渴求,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精神需要更为强烈。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关注人的精神需求,通过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世界需要。如引领员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组织员工领略自然风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提升员工精神领域需求的层次,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其次要做到公正民主求和谐。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公平正义出发,妥善协调员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家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各种利益,这是构建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取得最大利润,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更要监督企业的决策者不要侵害员工的合法利益,在作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如,妥善解决好员工的养老保险、入股待遇,公正对待员工的福利待遇等。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民主权利,使员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企业的民主决策、选举、评议、评优以及组织发展等各项工作中,要经常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进一步营造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围。

再次要做到诚信友爱创和谐。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诚信友爱作为开启人们心灵的金钥匙,建立人与人友爱和信任的桥梁。诚信友爱,就是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和引领企业广大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要做到诚信友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诚信兴企”的思想意识,对职工要以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关心人、体贴人出发,切实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关心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根本利益,讲求春风化雨、耐心细致,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及企业喜庆日和职工生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送温暖活动,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架起企业与员工间沟通和消除隔阂的桥梁,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最后要做到安定有序保和谐。

安定有序,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内部强化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准则。没有安定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而且将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使企业丧失应有的竞争力。安定有序,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健全的组织机制,严密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程序,安定的工作环境。在机制建设上,组织单位

要起到核心作用,各部门、处室也要积极配合,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制度建设上,要积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根据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程序上,要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努力贴近生产、贴近经营、贴近管理,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节步骤;在构筑安定有序的工作环境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员工思想素质、培养员工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构建和谐安定的人际关系。

公关策划与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培养与提升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是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出版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专业学生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设置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类课程,已成为国内出版类专业本科教学的普遍选择。不过,现实中这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在如下条件中实施的: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课堂教育的情境、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学生。这些条件无疑给课程教学设置了很大的“困境”。本文结合作者主持的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区项目的实施情况,对此作些探讨。

一、课程简介及其面临的“困境”

1.课程简介

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是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编辑出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总结性实践性课程,是与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四年—本书”项目(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第四学年编制出一本图书)直接挂钩的专业特色课程。按照图书产品的出版流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市场调研与选题策划、选题论证、资料搜集、组稿、书稿编写、三审三校、装帧设计、书稿排版与数字图书制作、印刷装订、营销推广等环节。

专家指出,课程目标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学生“了解什么”的知识目标,还应该突出学生“能做什么”的能力目标。为此,笔者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目标作出这样的设定: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运用前期已经学习掌握的相关编辑出版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策划并制作出一本合格的图书成品,并展开营销推广。

教学对象主要是出版专业在校大学生,开课学期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和四年级第一学期。因此,基本教学场景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课堂内联系课堂外,在吸收课堂知识的同时还需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尤其是集中性教学实践环节和暑假)开展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实践性学习。

2.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应该说,要切实达成上述课程目标并不容易,因为该课程教学面临着由以下四个前提构成的“困境”。

首先,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教学带来出版物形态选择上的困难。出版物本身具有多种形态,要做出纸媒形态的图书、报纸、期刊,还是光盘型、网络型抑或移动终端型的出版物。鉴于图书是典型的出版物形态,我们以图书策划与编辑制作为课程主轴。但如何体现当下图书出版的全媒体要求,依然是个难题。

其次,课堂教学是按照2节/周、40分钟/节设置的,而学生要完成的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制作是个不可分割的持续性实践学习过程。课堂内的教师指导与课堂外的实践操作如何衔接,课堂与学校的情境如何有效模拟出版实践的场景,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任课教师往往缺乏在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有些任课教师即便是在出版单位工作过或者锻炼过,也往往脱离了出版一线岗位。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给教学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与实在的出版场景对接。

第四,编辑出版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尽管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接受了一定的实践训练,但终究是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不能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和方法,而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但问题是如何“做到”才能真正“学到”。

二、课堂教学创新实验的基本措施

1.确立并灌输T-ABC理念

破解上述“困境”,首先要在理念上解决问题。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切实提高学生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通过学生策划的选题和编辑制作的出版物作品的质量体现出来。如果出版物作品质量较高,基本达到乃至完全达到出版标准,那就可以说明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在现实的出版实践中,出版物的选题要兼具商业与文化双重属性,出版物成品则要兼具技术与艺术双重特征。所谓T-ABC理念,就是指技术与艺术、商业与文化(Technology and Art,Business and Culture,简称T ABC)多维耦合理念。T-ABC理念是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现实要求,也是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确立与灌输T-ABC理念的过程是双向多面的,教师与学生都应在此过程中确立、理解、塑造自己的T-ABC理念。只有贯彻这一理念,方可使课堂教学走出“象牙塔”,与出版实践有效衔接。大学生本来就缺乏出版市场意识,如果只是要求策划一批没有市场价值或者市场潜质的选题,课程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同样的,如果策划的选题有一定市场价值,但没有文化内涵,也是违背出版活动要义的。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市场调研,加强理论学习,加强选题创意,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选题。

光策划出一个选题还不行,学生还要将选题转化成出版物成品。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求体现技术和艺术的属性,从而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其中。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平面设计、音视频处理、交互设计方面的软件,较好掌握出版物的制作技术,编制出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出版物。

2.优化课程设置。编制课程指导手册

根据以往经验,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策划并编辑制作出一本质量较好的图书,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我们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完善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将该课程设置为跨学期的课程。这一课程设置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第一个学期以选题策划、组稿及编辑加工为主,第二学期以修改完善、编辑加工、制作及营销推广为主。

为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效果,需要引入过程性评估与监督机制。为此,在教材之外,我们进一步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含实践教学大纲),完善了课程建设基本资料,并编制《书刊编辑实训手册》《书刊制作实务手册》,还专门编制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暨“四年一本书”教学项目学习与实训手册》(以下简称《学习与实训手册》),用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学习与实训手册》分为“理论学习”与“实训练习”两大部分。“理论学习”分为5次读书笔记、10次听课笔记、6个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一学年的学习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原则上一个学期要求完成2-3篇相关读书笔记,5次听课笔记(可以是听任课教师的笔记,也可以是听相关讲座的笔记),3个与自己策划的选题相关的出版案例的分析。“实训练习部分’’按照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流程设计,包括选题策划及论证、发稿流程及印制、相关管理、营销推广方案及执行4个方面的内容。每项内容包含若干表格。《学习与实训手册》不仅规范了课程流程,提供了实训方案,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考核支撑。

3.加强授课模式改革与创新

首先,探索“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当学生确定好选题、分好编辑部以后,按照编辑部归属开展小班研讨。践行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除了要讲一些通用的理论和方法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选题,因人而异,因题施教,因书而学。只有让学生沉浸到自己的选题里,“钻进去”,才能“出得来”。学生选题确定后,会主动想办法实现。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其次,加大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小论文写作、市场调查的比例,吸收学生参与编写课程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如在选题调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意向,对特定的出版物品类的市场状况展开调研,写出选题调研报告,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选题策划能力。

第三,有机衔接第二课堂。将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创新、考研就业、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对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策划创意和编辑制作能力,鼓励学生“聚焦”,实现“单点突破”,扩大课程效益。

第四,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营造。一方面,利用暑假时间将学生送到出版单位实习,带着选题去实习,带着选题去求教。另—方面将出版单位“延伸”到学校,结合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将出版单位的编辑、校对等业务“承揽”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出版实践,并涵化于课程实践。

第五,与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及相关学科竞赛对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图书选题策划与书稿征集大赛中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策划创意与创作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作品展评工作,包括在图书馆举办展览、在实验室展出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践操作能力。

4.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首先,考核内容由3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占30%,期中考核占20%,期末考核占50%。平时主要考核学生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其中,5次小作业以笔记的方式体现,让学生结合听课、读书、听讲座、编制案例等将其落实到《学习与实践手册》上。期中考核主要以“四年一本书”项目的重要环节一选题和样书作为考核点,第一学期考核选题情况,第二学期考核样书情况。期末考核分别考核书稿质量和成品质量。(详见表1)

其次,各考核内容所占的权重也作了很大的调整,因为该课程更加强调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加大了实训考核的权重。在第二学期的期终考核中还加入了视频制作的元素,让学生尝试开展立体式策划和推广。在组织实施期中考试的过程中,采取学生汇报、学生打分的方法。学生根据要求做选题汇报或样书展示,所得成绩为根据小组长打分算出的平均分。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保证了客观公正性。

第三,三个考核内容中有一个主题,就是“四年一本书”的策划、编辑制作和推广。围绕这个主题,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设置多个考核要点,强调结果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期中考试采取汇报会的方式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切实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实施全面改革

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而课程改革的起点是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水平,为此要促进教师团队建设,让每位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保证T-ABC理念渗透到教学行为中。该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校外与校内师资、全职与兼职师资、课内与课外师资协同配合开展教学的新机制。—方面,教师基于兴趣取向与专业能力选择教授内容,在由统筹课程内容的资深教师主讲课程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分别负责编辑加工与图书视频策划制作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另—方面,引进业界专家进课堂,引导学生走进出版现场。我们邀请浙江教育出版社邱连根副总编辑重点讲授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著名出版人、《江南》杂志袁敏主编重点讲授出版策划,浙江新华书店集团原董事长周立伟先生重点讲授图书发行与库存管理等。

为了使课程改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诉求,使课程改革方向和具体项目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教师应围绕如何切实提高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对出版单位开展调研,就读者阅读、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等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统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安排,尤其是对课程考核环节重新加以设计。总体思路是探索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基本思路是理论教学部分要基于学生的选题,突出出版策划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实践教学部分突出编辑制作和推广营销的教学。力求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全面改革。

三、教学效果和推广性分析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与考核方法的改革,有效探索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有效地摆脱了教学困境。

首先,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手段,将出版单位实际采用的选题论证和编辑加工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资料,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专业课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实现课程内容数字化动态更新。为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收博览出版市场信息,并经系统化处理后充实到相应章节,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豆瓣、淘宝等平台推广自己的作品。我们拟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使其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以成为学生、教师与社会互动交流的平台。拟进一步开拓和建设课程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课程APP,这些课程新媒体均由学生组队运营,从而使学生对新媒体出版有更多的感悟,有效延伸课堂教学。

第三,对学生而言,切实提高了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加深了对出版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理解,提升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来,每年都有5本左右由在校学生策划的图书公开出版,不少选题得到出版业界专家的肯定。在首届“韬奋杯”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上,有5件作品获奖。学生参加出版工作后,能快速胜任策划编辑的职业角色。其中,2013年毕业的杨爽同学已经策划出版了44本图书,其中不乏《老娘驾到》《可以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双效益俱佳的图书。大部分同学策划的选题,虽然没有被公开出版,但所有同学都反馈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乃至为人处世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看图写话练习及下一篇:高中学生成长手册 班主任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