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粮食战争

2024-09-10

末日之粮食战争(精选5篇)

末日之粮食战争 篇1

观世事如棋

政治的复杂程度不是俺们普通老百姓所能精通的。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一个地方吃公家饭的人,因为超生问题,要被处罚,很可能会被开除。这家人就找到省里的一位高官,批了一个纸条:“某某某超生这件事要严肃处理!”然后是签名***。

假如是你处理这个人超生事件,你看见这张批示纸条,你会怎么做。严格按照规定和纸条上的字面意思办?还是高抬贵手从轻发落?

如果你执行的是后面一种原则,说明你还点眼力见儿!

事实确实如此。这个人把批示给人家处理的人一看:“你看***批示要严肃处理这件事,你处理吧。”

结果超生的事不了了之。

?一个人因为超生,要被开除,仅仅因为高官的要严肃处理的批示,而免于处罚。那位高官以不露痕迹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反对严肃处理的意见。

不知情的人仅仅看那批示,肯定以为那高官秉公执法呢,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那我们到底该这样看待政治呢。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

我们这些老百姓距庙堂之高太远,庙堂上发生的事具体什么情形,我们很难分辨得清,但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吧。我们以这些为评判是永不会错的。

话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粮食大丰收,连存放都成了问题。当时老百姓私下流传一种说法:老朱说中国三年不收,都有得吃————有点夸张哈,不过老百姓嘛,说话总是爱夸张的。

朱总理应对这种局面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扩大粮食储备库的建设,好储备粮食。二是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降低粮食种植面积。

当时中美不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嘛。美国人见中国人有意降低粮食种植面积,很高兴。因为按照他们的认知,中国入世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同时这种发展也会带来食品工业对小麦的大量需求。以中国当时的小麦产量是不足以供应中国入世后的需求。供不足需,就得进口,而美国是有名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这样美国人的机会不就来了嘛。

貌似美国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的国家;掌握粮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了货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的小麦进口大量依赖于美国的出口的话,将对中国的国家和经济安全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基于这种因素,和其他种因素,美国产生了一个判断:就是放中国人入世可行。中国人的粮食问题的命根子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美国还怕入世后制服不了中国?!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入世谈判顺利完成,中国人就加入世贸了。

入世后,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确实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确实催生了食品工业对小麦的大量需求。不过让美国大跌眼镜的是,美国人期望的中国人的大量小麦从美国进口的局面并未出现。

中国农业的基本数据美国肯定是知道,再加上美国人的卫星天天在中国人的头上转,按道理讲美国人不应该出现这样严重的判断失误啊。

这问题出在哪儿呢?

四代上台后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是免除农业税。

二是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

三是对农业进行补贴,比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来一段百度来的官方八股:

从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农田和耕地、粮食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和库存等多个方面,如通过控制保护农田和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通过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相信美国在做中国入世评估的时候,兵棋推演应该能想到中国采取的这些措施。毕竟这些措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成熟举措,而美国也是个农业生产大国,应该有类似的经验。

但是美国在评估类似措施的时候,绝想不到这些措施组合起来,会对当时的中国小麦生产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通俗地说,美国认为即使中国采取类似的措施,会使中国小麦增产,但由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即使增产也不足以供应中国入世后小麦的需求。也就是说,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美国的小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下过棋。我下棋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我曾想过对手会走哪几步棋,但是当对手真的如我所料,真的走完那几步时,我会傻眼。因为眼前的棋局并不是我设想的那种局面。也就是说我对棋局的判断,我的计算力出错了。

还记得前面我是怎么评价美国人的吗?我说在粮食战争之小麦上,美国算路不精而未达成目的。美国人并不真正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他不知道在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最主要因素。他把外国的经验生搬硬套在中国头上,于是悲剧了。朋友们,你知道美国错在何处了吗?你知道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有90年代的中国农村生活经历才行。要想弄明白90年代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那就必须对当时的农村和农业有基本的认知。

我们知道,在小麦收割之后,紧接着就是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抢收之后是抢种,抢种抢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简称双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这里8-90年代农村是怎么进行双抢的,也就是为大家科普一下当时的农业生产程序。

第一步是先收割小麦,当时没有联合收割机等农具,全凭人工。先把小麦割倒,然后在割倒的小麦捆成一个个大捆子,然后两捆一组,一个人用扁担挑到打谷场上,再散开,散成一厚约十几二十公分(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接着人牵着牛,牛再拖着一个石滚子在散开铺好的麦场上轧,把上面的麦穗子压掉后,再用人工把场翻过来。因为下面的小麦还没压掉,把下面的小麦穗翻到上面来再压一遍。最后把麦秸叉走,垒成垛留作做饭烧火用。这还不算完,打下来的小麦是和小麦的苞壳混在一块的,还要在有风的时候扬场,让风把苞壳刮走,剩下干净的小麦就可以拉回家了。

这是抢收。再来说说抢种。

如果小麦收割后,这田是准备种水稻的话,首先是给麦田里放水,用牛拉着犁把田犁过来,然后在用牛拉着耙,把田里的土耙碎耙细,然后就可以插秧了。插秧之前,还得去秧母田把秧给起出来,挑到插秧的田边才可以插秧。

这是我记忆中的80年代的安徽皖东地区的午季双抢的标准的农业生产程序,如果有遗漏和错误,欢迎大家指正或补充。

90年代,本地区手扶拖拉机开始普及,所以那些用牛来干的活都开始用机器来干了。如果路好的话,麦捆子也可以用拖拉机来拉了,其他作业程序基本一样。

我为什么罗里吧嗦的说了那么一堆,就是想告诉大家在8-90年代小麦收割太费事太费人力了。而且小麦收割和水稻种植是有点冲突的,水稻种植是需要水来插秧的,而小麦收割又要求田是干的,否则小麦收割就难了。麦穗一沾上水,石滚子一压小麦就成扁的了。

因为要顾着抢种水稻,所以必须抢收。小麦还不十分干的时候,就必须收割。因为小麦收割的时候水分大,回去还得忙着翻晒。这又增加了人工。

正因为小麦的收割太费事费力,所以当时农民们对种小麦的积极性并不很大。有的时候宁愿种油菜或其他作物,甚至抛荒一季,也不愿意种小麦。

知道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了吧。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农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从容的收割小麦,另外也对水稻种植形成冲突,所以农民们就少种小麦了。

而本世纪初,政府开始对农机具开始补贴,联合收割机开始大量出现在田间地头。大家琢磨一下,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比人工收割省了多少道程序啊,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因为收割机多,可以从容收割,就可以等小麦更成熟更干的时候收割,就省了翻晒这一步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农民们当然愿意种小麦了。我记得8-90年代本地很多种油菜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现在所有能种小麦的地方,全都种上小麦了。

正因为联合收割机的大量普及才导致了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飙升。大家再想一下,联合收割机在世界上也不是新鲜事物,为什么中国8-90年代没有普及呢。如果那时候,政府同样提供农机具补贴,效果会和本实际初一样吗?

我明确地说不一样。因为那时候即使农民们知道有联合收割机,也不会考虑去使用它。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一样,现在联合收割机一亩田几十元的费用在农民们看来已经不算贵了,省下来的时间打打零工钱都比这多得多。而在8-90年代那时候钱可是真值钱啊,农民们宁可自己多累点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就象下棋一样,你在合适的时间走出合适的招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如果时间不对,效果绝对好不了。

正因为TG在中国农业生产力即将改变的关键时刻,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才会使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我写的东西有点虎头蛇尾,因为美国人在粮食战争之小麦篇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很大的损失嘛,只不过没有多赚到出口中国小麦的钱。

如果你有这想法就错了,我前面是怎么说的:美国人为什么会放中国加入世贸,不就是美国判断,在中国入世后,能抓住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命根子(当然不止这一点考虑),他有把握能制服中国,他才会放中国加入世贸。

可是呢,在中国入世以后,美国人期望的局面并没有出现,那就不仅仅是少赚点钱这么简单了,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

想象一下,假如你和一个人下围棋,棋到中盘,你判断你的大龙比对方的大龙气多,你比对方更占据优势,你想屠对方大龙获胜。结果两条大龙对杀,杀到快到结束的时候,你郁闷地发现,坑人的是你的气没对方的气多。你想想你会是什么心情。你什么心情,美国人现在就什么心情!一样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在粮食战争之小麦篇上的误算,就相当于美国人在中美大棋局的某一局部的形势上误判了。当然了,导致美国人输掉这一回合较量的,不仅仅是在这一地方误判了,其他地方也有。

围棋可以复盘,假如中美大棋局可以复盘的话,美国人会选择和中国人大龙对杀吗?

换个角度讲,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美国人还会在本世纪初放中国人加入世贸吗?

恐怕不太可能吧。

末日之粮食战争 篇2

~-4-25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真可谓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我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加入此种写作手法是十分恰当的。以它是科幻小说的角度来看,意识流在感觉方面能加强读者对“意识”与“潜意识”,或者说外在与内在思维模式的理解。以它是描写都市人心境的小说来看,意识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解剖人心的最直接的途径。我还不太习惯看参入了意识流的作品。开始认为它是一堆废话,后来又隐隐感觉它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必不可少,并不是内容上的。从某一方面讲,意识流既是意识的水流。每个人都有意识流,就像每条河都有分岔的小水流一样。在写作中,意识流决不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拓宽了发展的渠道,有时会给人以横向发展故事的错觉。但在生活中,其影响则取决于人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约束力。我认为任由意识流奔泻并不是坏事。我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意识流的蔓延速度与广度是他的写作素质的决定性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从不认为有些人发呆就是没有灵气,相反那是内心过于活跃的表现。有关“两个故事的平行写法”我认为他参照了一个美国人写的《罪恶》。这本书以“昨天篇”与“今天篇”交替平行进行,在内容方面几乎没联系,使得这种写法没什么意义。而村上春树则把这种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两个故事之间充满了暗示与解释。有关现代人的心境在此我引用编者的话:“其实,正如村上笔下的我一样,现代人觉得自己迷惘和空虚,或多或少是因为醒觉自己过着的人生,并不是自己渴求拥有的人生。于是,我的脑中便潜意识地制造一个我的乌托邦,希望里面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依我意愿的东西。就像世界末日里的街一样,无争,无欲,无私,无死的宇宙的边上,万物的归宿。”有关村上春树一九四九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在神户长大。神户是一个海港,在那里很容易和外国人接触和取得英文书籍。这个受欧美文化熏陶的作家于焉诞生。村上的作品风格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很深,作品充满都市生活的苦闷与人情的细腻。译者赖明珠说:“他非常坦白,真诚而用力地试图赤裸裸地“切开”自己,“解剖”自己,看他如何把头脑切成左脑,右脑;试图把自己的肉身和影子切开;试图捕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流动移转;试图揣摩有心和无心的不同境界;生与死,不死和永生的可能性;试图穿梭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之间;界定人生的完全与不完全``````挖掘一些最基本最简单而事实上又一直深埋在我们心底的谜一样的问题。他从令人意外的角度切入,而达到令人惊奇的效果。”有关结局为了自己创造的世界而舍弃自己的影子与自己原来的世界,是因为他爱着他自创的世界。作者简介中写到:“村上的作品和生活充分反映了六十年代工业先进国家年轻一代的激进反叛心态,那种虚无失落,无所归依的感觉,今日的年轻人亦可引起共鸣。”我并不认为他能引起“今日年轻人的共鸣”,至少不能引起我的共鸣。难道一个“无争,无欲,无私,无死”的世界就是年轻人所向往的吗?人是靠着一股驱动力而活着的。佛洛伊德说“性”是一切行为的原始驱动力,而我认为“欲”似乎更为恰当一些。当然“性欲”占了很大的比例,“虚荣心”与“占有欲”这两种欲望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与“性欲”并称为“欲”的“三大板块”。人若真的无欲了,就失去了活着的驱动力,那么即使是永生也毫无价值。那个男主角哪来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爱心与善心使他甘愿永远地留在郁闷无比的“世界末日”里?无论是下意识或潜意识创造出一个世界,终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人的本性是不懂得珍惜易得之物,以我的痛苦经历来看,即使再强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有那么高的觉悟。村上是否真的如同赖明珠所说“连自己体内一切不完全的,污秽的东西在内,一切都总动员地写完的。”我并不这样认为。从头到尾我没看到男主角有一丝暴力倾向,这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暴力倾向,无论是在意识或潜意识里。我曾经幻想自己穿着火红的吊带裙,骑着黑色的摩托车,舞着带火的黑色长鞭在满是人的街道上驰骋。鞭子所及之处便化为一片火海。而我则兴奋地看着四处逃窜的人群,最后毫不留情地毁灭这个世界。我曾画过一个长着黑色翅膀的裸体美女飞翔在天空中,用她长长的黑色指甲送出一发发炮弹,毁灭一座繁华的都市。情欲与暴力,美丽与灭亡似乎总能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意识中毫无暴力倾向的男主角确实是“不完全的”,而他最后选择留下倒是挺像有自我毁灭意识的。有关创意实在是太多!从文章中抽出三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词语组成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新颖而恰当地把地球比喻成咖啡桌;用象工厂说明意识之核;独角兽把吸入的人心在头骨中化为古梦;梦读通过读梦把古梦释放在空气之中;影子独立地与人分开;恐怖的地下世界;胃扩张的图书管理员``````在一篇文章中能有如此多的影响故事情节的创意,至少我现在还做不到。最喜欢的话

1、人类行动的大多数,都是在自己今后还会继续活下去的前提下出发的,如果拿掉那前提之后,几乎什么都没剩下。

2、世界上有不能流泪的哀伤存在。那是对谁也无法说明的,就算能够说明,谁也不会理解的那种东西。那哀伤既不能改变成任何形式,只能像无风之夜的雪一样静静地积在心里而已。有关永恒如果说循环数字无限分解一段长度而使信息量无限大,思念无限分解一段时间而使生命永存,那么什么可以无限分解新鲜感而使爱情永恒?亲爱的,你说是了解。你说如果有一天你已经完全了解我,便是离开我的时候。但是如果你这样想,我宁愿先离你而去,因为我不愿再让你了解我。因为无论如何,我都要为自己保留足够的、任何人都不能踏入的空间。

战争之王经典语录 篇3

1.据统计,全世界有五千多万支私枪,平均每十二人就有一把,我们的问题是,怎样让剩下的十一人也拥有枪。

2.我把共产主义造的子弹卖给法西斯主义,我从来没卖给过本·拉登,不是因为道德问题,而是那是他的支票老是跳票。

3.当Yuri向非洲军阀推销大口径左轮枪时,军阀随手打死一个下属验枪,Yuri一把抓过枪:“你用过这把枪了!它变成二手货了,你必须买下它!”

4.每年死在抽烟上比死在武器上多得多,但是他们也不是照样卖,我卖的枪至少还带安全栓。

5.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是美国总统,他一天卖的比我一年卖的还多。

6.不卖军火打自己的国家就不能算国际军火商。

7.你要开个枪店?美国的枪店已经比麦当劳还多了。

8.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出口国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这五个国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9.核导弹都放在发射架里,你卖的ak47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0.往往最残忍的暴行都出自声称自己为自由战士的人们。

11.在乌克兰买坦克时那个军官说“这玩意儿买六送一”

12.“车上装的什么” “子弹” “干什么用” “个人用的”

“10万发子弹个人用?” “我比较喜欢打枪”(这段话是用汉语说的……)

13.第一次卖枪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就像第一次做爱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虽然很刺激,但很快就结束了。

14.先生…有没有兴趣看看S7地对空飞弹?中国制,过时的型号,用在现代军事战机上或许不行,不过打打商业客机还是挺不错的。$850而已,等于是白送给你了。

15.你知道是谁会继承地球,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于相互残杀,生存的秘诀在于,永远不要加入战争。特别是你自己不要加入战争!

16.用枪杆来换个go-vern-ment,比用选票更有效。

17.自从冷战结束后,卡拉希尼可夫(AK47)成为了苏联主要的出口货物,接着是伏特加酒,鱼子酱和有自杀倾向的诗人。

18.从14岁孩子的枪里射出的子弹和从40岁男人的枪里射出的子弹一样致命,也许更致命。

19.我有个法国国旗。所以呢?横过来……就是荷兰。

20.在全球艾滋病最流行的地方,4人中就有1人感染。安德烈和我开玩笑的方式,就是把两个漂亮的女人放到我床上,而且在方圆100英里内找不到避孕套。

21.Yuri被国际刑警用枪指着头时,他看了一眼,惊喜的说:“新款MP5!你想要一个和它配套的消音器吗?” 22.拿着镀金AK47的黑人总统儿子说:“请帮我弄只蓝博用的枪” Yuri问道:“第一集,第二集,还是第三集”(指电影《第一滴血》)“我只看过第一集”

“嗯,M60,你要带穿甲弹的吗?”

23.一个阿富汗武装分子在扫射,Yuri的弟弟怕被对方反击的流弹击中而缩着头,而Yuri看着AK47上飞出的一个个弹壳,耳里听到的却是收银机的“叮当”声。

24.你可以和许多敌人战斗过后仍然存活下来,但是如果你和你自己战斗,你总是会输。

25.我有种感觉,这大概不是列宁当年所倡导的财富重新分配,不过我可不是唯一提供给他们资本主义速成课程的人。

26.愤怒的士兵和满仓库的武器对于军火贩来说,真是美妙的组合。

27.两个军火商之间开战是个麻烦事,因为双方都有用不完的弹药。

28.人生的悲剧只有两种,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二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One is not getting what you want,the other is getting it)

29.根据我的经验,最成功的二人关系都是从撒谎和欺骗开始的,发展到最后也还是撒谎和欺骗,不如就这样开始吧。

30.(乌克兰军火库里)有人会追查的,那时怎么办? 我们把他也拉进来。

31.我的一生都想远离暴力,但其实我更该接近它才对,这是人类的天性。最初人类遗骸的肋骨腔中,就有一个矛箭头。

32.Yuri的将军叔叔让手下挡住国际刑警时命令道:“战斗到死,背后就是莫斯科!”

33.“运伞到撒哈拉沙漠?” “我卖遮阳伞”

34.新型乌兹自动手枪,体积虽小,但火力强大,这宝贝用的是九毫米凹头子弹,二十或二十五发可扩充弹夹,枪柄大小可调,消音器是标准装备,后坐力极低,减少四成,噪音减少六成,就算你现在朝我打完一整夹子弹,也不会吵醒隔壁的人。

35.当美国撤离一个战区时,他们通常不把武器带走,因为运回去比买新的还贵。我们是按公斤卖的,虽然是二手货,但还是很好用。你需要多少公斤?五千公斤。

36.卖枪就像迈吸尘器一样,打电话、谈价钱、处理定单。

37.世界上共有三种军火交易方式,白色合法的,黑色非法的,还有我最中意的颜色——灰色。

38.和西方45年来的敌对,造就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器,苏联有从地狱弄来的枪,堆的比山高,现在却没有敌人。

39.我不是说做生意都很顺利,没有枪子儿跑的快,怎能叫军火贩子,有时军火还没运到,革命战争就已经爆发了。

战争背后《萤火虫之墓》影评 篇4

——观《萤火虫之墓》

相比《萤火虫之墓》本身的故事而言,影片所叙述的背景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故事在在一种灰暗、悲凉的气氛中静静的进行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两兄妹在失去他们生活的依靠——母亲和家——之后,成为了战争中的孤儿,不得已投靠亲戚姨妈,因不堪忍受姨妈的白眼与欺辱,到附近一处废弃的防空洞下生活,相依为命。但是两兄妹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饥饿与病痛的折磨相继离世。哥哥与妹妹的死相信赚走了不少观众的眼泪,的确整个故事是一场悲剧,在电影开头用倒叙的方式由两兄妹的灵魂和萦绕其中的萤火虫来带出悲惨的故事,观众的心马上就已经沉下一大半了。尽管再现当时情景很难,但作品中还是描写了空袭后燃烧的原野和当时的生活。

影片中第一次美军空袭过后,有人在燃烧的废墟前愤怒而无助的高喊:“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赶尽杀绝!”这使我们开始反思,战争带给人民的究竟是什么,面对这遍地的尸体以及荒凉的废墟,蠕动在尸体上的蛆虫现实的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太多无法挽回的事物和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投下一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使人口总数为24.5万的广岛市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8月9日,美军又将一枚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投放至日本长崎市,致使日本伤亡惨重。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是影片的战争背景,而影片中的妹妹的死,正值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这不得不令观众感到惋惜,是的,战争结束了,人们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园了,可是,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天真可爱的妹妹再也回不来了。

一部被公认为经典的电影,总能为我们带来深思与启示。影片用细腻而写实的叙事手法,自然而然的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还有兄妹之间动容的情感。《萤火虫之墓》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人们为求生存的无奈自私,以及生命的短暂。透过这部影片中所描述的战火之下人民的痛苦悲哀,因战事发生而使正常的生活步调打乱,一般的市井小民只能被动的选择逃离,原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只残存痛苦的回忆,一幕幕触动心弦的场景,强烈表达出反战的意念。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故事,也传达给我们创作者的理念。

对于这部电影,创作者高田也曾经说:“我并不是仅仅讲战争的悲惨,而是希望观众能联想到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找出现代社会孩子们异化的症结之所在。”《萤火虫之墓》使高田将社会主义题材创作提高到新的高度的里程碑。战争如同暗夜,生命在一片漆黑中脆弱不堪,而被战争遗弃的童真就如同长夜中的萤火虫一样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不可避免的将要在凄冷中凋零。影片中的兄妹俩无疑是日本侵略战争中的牺牲品,它透过这个独特的视角,让人们清楚的看到战争的残酷与祸害,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带给平民的痛苦和折磨,召唤者真诚、善良、以及永恒的和平。

虽然不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却通过描写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无声的控诉了战争。这毕竟是一篇来自日本的影片,影片中难免对日本在战争中所持立场有所偏失,影片中日本成为了最大的受害国。作为二次大战的发动者与过错方,日本带给被侵略国家的伤害无疑是更加巨大的。但作者创作这个影片的目的,不是告诉观众日本的损失之大,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战争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日本如此,全世界更如此。

影片的结局,哥哥在日本投降一个月后饥寒交迫而死亡。弥留之际,耳边响起了妹妹银铃般的声音,黑暗中妹妹拉着哥哥的手,快乐的吃着糖果,漫天的萤火虫快乐的飞舞,仿佛在祝贺他们找到了幸福。在这种战争的环境下,也许死亡就是解脱,才会是最大的幸福。战争带给兄妹两个的,竟是比死亡更恐怖的灾难,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实现他愿望的唯一方式竟是死亡。

兄妹两个的灵魂重逢后,望着山脚下灯火通明的高楼与金碧辉煌的大厦。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战火过后的日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迎来了崭新的生活。也许这也是兄妹两个人最朴实的愿望吧。

作文素材之巴以带来的战争 篇5

素材传真:的平安夜,当哈马斯组织发射的50多枚火箭弹划破夜空,落在以色列南部后,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以色列将使用武力,但恐怕没人想到竟会是这样的规模: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击造成数千人的伤亡。而以军也在战争中损失巨大。战争就在你攻我守的循环中持续到了,原本就处于“冷对峙”状态的巴以局势,发展成全面的“热冲突”。这场战争,给巴以双方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两国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一时是难以消除的。

素材分析:

1.战争带来巨大的杀伤力。它对战争双方都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要互相残杀?为什么战火永不退去?为什么没有永久的和平?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真正的宽容与理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回首战争,经历战争,更期盼和平!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人人相互友爱的世界。请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真正懂得爱,真正懂得“和平与发展”。

2.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几十年来,巴以双方不断地停停打打,这让彼此难以互相信任,充满猜疑和戒备。努力与对手和平相处、在相处中逐步建立信任,是双方的理智选择。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双方都采取了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去不断尝试对方最大忍耐度的做法。正是这种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武力和暴力,让原本深埋于彼此间的不信任与仇视愈演愈烈。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得到巴勒斯坦人的.广泛认同,而“让哈马斯下台”同样成为以色列大多数选民的愿望。正是两岸领导者对彼此的不信任,让两个实体间多层次、全方位的仇视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战争的全面爆发。

3.看到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们在同情之余更加痛恨战争。作为一个有着正义感的人,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同情弱者。有时候,甚至支持战争中的劣势者。不过,我们是否曾认真地考虑过,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全面且正确。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之前,不要贸然下结论。但是,无论如何,打击恐怖主义,拒绝战争,和平共处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心愿。

4.信仰冲突也是战争的因素。巴以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地与耶路撒冷的最终归属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着不同的信仰: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但两教信徒都将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因此彼此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世界应该包容异质,不管是哪种文化,都要允许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继续成长、进步。

总结:当你看到战火中的孩子们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时,当你听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时,你一定会痛恨战争。是啊,让我们对战争说不,对暴力说不!让我们祝福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在和谐相处中创造、共享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上一篇:那时花开初中记叙文下一篇:教育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