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2024-05-05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共2篇)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本节内容的地位:

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四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五、课时安排:1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内环境包括哪三种液体?

内环境的成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缓冲离子有哪些?

创造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小组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讨”

老师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是、不是)恒定不变的,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稳定;

(2)不同个体

(存在、不存在)一定差异。

(3)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

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4)

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5)

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

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

2、在感冒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平衡

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

作用_,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做稳态。

老师: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和水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演示,看完以后分别请3位同学说一说内环境中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O2和CO2、水的来源与去路。

学生: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所用;代谢废物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泌尿系统、排泄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学生: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用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CO2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呼吸系统排出内环境。

学生:水主要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除了为组织细胞所用,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老师总结,多媒体显示:

老师:机体内各个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史话。我们来了解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是怎样逐步完善的。

老师:科学家贝尔纳和坎农对这一机制分别是怎样解释的?

学生: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老师精讲:坎农的解释对贝尔纳的推测做出了补充,但是他的解释还不够全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原因。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的概念源于对内环境的研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物科学从分析走向综合、由分支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1、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平原地区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发烧会头疼发晕,全身无力……体温过高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是因为体温高过一定范围或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都会给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老师: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学生: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学生: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老师总结: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大家再来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学生:尿毒症、糖尿病、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等等。

老师:也就是说,机体的内环境必须处于稳态,当稳态不再相对稳定,就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老师:同学们试着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角度入手,分析分析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学生: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只有各种所需物质和条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它们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老师总结: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篇2

化学组 王波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5、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下一节课研究氯气提供范例。

二、教材分析

金属钠是典型的金属单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非常适合于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的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三、教材充实与整合

1、学生常常把“观察”等同于“用眼睛看”,故本节课补充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在初中,学生对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初步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四、教具

金属钠、水、硝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铁氰化钾溶液、酒精、酚酞试液、镊子、石棉网、培养皿、小刀、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等

五、教学程序

1、课的引入(时间约1分钟)

分别出示蓝、黄和无色的三瓶液体(无标签),请同学们辨识它们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们可能会一致认为:蓝色的液体是硫酸铜、黄色的液体是氯化铁和无色的液体是水。如果是这样,教师先不给出结论,可以将学生认可的答案在黑板上写下,留待后用。)

2、钠的性质的探究(时间约35分钟)

(1)分组开展活动获取钠的物理性质,4—5人为一个小组,老师交待清楚小组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2)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闻气味,结果闻到了煤油的气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生成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完全有可能引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一问题。在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励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精神。)(3)交流与探讨

这个环节,可能生成较多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并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学会倾听是保证交流的前提,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师强调大家要注意“倾听”,对于学生在推测中的多种答案,有些在课堂上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后去“探究”„„。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猜想,钠是否活泼?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开讨论。)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与水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可以由多个学生表述,互为补充,然后,按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要进行检查、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至此,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的理由也自然地得出。)(5)获得结论

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可以与初中学过的金属铁做一比较)

3、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时间约4分钟)

上一篇:三月学雷锋精神活动总结文本下一篇:一个人想奋斗的语句空间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