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表

2024-08-09

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表(共7篇)

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表 篇1

一、试题评价

本次测试试题难度不大,题量合适,以教材为考试大纲,体现了学生平时积累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

二、卷面及答题情况分析

从整份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习作部分次之,考查词语运用和阅读部分失分较多。

本次参考人数394人,98%的学生都能做到卷面清洁,不乱涂乱画,只有2%的学生试卷留置大片空白,没有写完试卷。

三、存在问题

1、汉字书写情况令人担忧,虽然到了五年级,可学生们的书写情况却不尽人意,多数学生在答卷时只为应付考试的答案,并不在意字写得如何,比如:第一大题是抄写,却只有86%的学生能按要求抄写,做到行款整齐,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剩下的14%的学生有的忘了空两行,有的忘了写标点符号,还有的甚至抄错了字。

2、词语记忆不牢固,第二大题中有一小题是看拼音写词语,很多学生记模糊,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了,比如:把“派遣”的“遣”多写了一点,“抵御”的“御”又少写了中间部分的撇等等,批改这些学生的试卷,我们扣分扣得都有些心疼了。

3、阅读理解能力急需加强,第四题是阅读能力检测。分课内外阅读,这两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内涵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联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等能力。这题的失分比较严重,满分是22分,只有34%的学生能答到18分以上,1、其中难点是写出词语“咀嚼”和“辗转反侧”在文中的意思,多数学生理解方向都不对,不懂得放到文中怎么理解,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或没有概括写出来,只是摘抄原文一些关键词句,导致扣分。

2、部分学

3、个别学生漏掉第3小题按要求划句子一题;

4、部分学生未能真正读懂文章的主旨意思,导致主观题中体会思想感情和联系实际谈

体会两题都感悟不深,理解不到位,有部分不会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来举例子谈体会,造成失分严重。

第八题写作能力检测。这次习作其实是一件令我开心的事,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并有所感悟的事,根据题意,运用本学期掌握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从提示来看,这次习作的要求并不高,学生明白题意,不难下笔,写的事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来写。考查了学生平时是否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否能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是否有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内容是否具体,是否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在批改过程中没有发现雷同卷,该题满分是30分,平均得分为21分,有53%的学生能拿24分以上,大部分学生能符合题意,能具体地写自己经历的故事,语句通顺,会用好词好句,流露真情实感,详略得当。习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审题不慎,只是写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欠缺感悟;

2、部分学生叙事过程不够具体,不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进行细节描写;

3、个别学生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导致失分较多。

二、教学建议

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本次的考试情况,结合当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仅供教师参考:

1、坚持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之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重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等,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

2、立足课堂教学,抓好语文基础。

本次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较好。

对此我们不能松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期末复习中严格检查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知识点的过关。

小学的语文是基础教育,对于基础知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建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多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听后还要让学生学会复述,做到“听说相结合”。第二,多阅读、背诵语文书中的精彩句段,读准字音、读通文意,特别是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一定要过关,日积月累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能背诵、默写的层次上,应结合生活,灵活运用。第三,加强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在识字教学中增强对难写字、易错字、多音字等的识记、练习,注意形近字的辨析,对于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要从笔画结构、读音、意思上下功夫。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词语的能力,做到“读写相结合”,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课内课外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较多,本次考试也不例外。阅读部分学生在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能力四方面失分率高,有不少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中显得知识匮乏,缺乏理解,生搬硬套,反映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稍薄弱,欠缺阅读方法,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并未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钻研教材是首要关。希望语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而且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要认真研读学段目标和整册教材的学习目标;要认真研读每一课的目标和每一课思考题、练习题,让学习目标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落实。

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重视在“读、悟、练” 相结合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如把握中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二是理解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结构篇章、遣词造句、修辞表达);四是培养

概括归纳能力,如概括主要内容、段意;五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联系上下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任何阅读题都要用到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的方法去分析。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读题练习中,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语言材料,理解作品内涵。

4、加强作文研究,提高写作能力。

卷中现了不少优秀作文,有部分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但也发现相当一部分是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平淡无情的文章。这是否与我们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有关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习作教学中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教材,落实练笔。我们应使作文训练在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在形式上从呆板走向灵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会,落实抓好教材中的“小练笔”,如果教师能切实抓好每次小练笔和八个单元习作,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第二,重视积累,以读促写。语文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抓好课内课外的语言积累。课内应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第九册中的第一单元中的“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第五单元的“搜集汉字的有关资料”等等,课外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对名句、名段要指导咀嚼、赏析、品味,熟读、背诵,还要指导学生运用,体现“以读促写”,为写作积累素材,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加强指导,授之以渔。作文教学中,高年段语文教师首先要在指导学生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上下功夫,教会学生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才会有所创新。再者,应加强细节描写的指导,如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等等。最后还应该在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照应、过渡、修改等方法和技巧上多作指导。

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表 篇2

本研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目标要求,确定内容标准,研制监测工具,主要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三个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从工具内容结构分析,三个维度内容比例适中。其中,阅读与理解以及习作与表达部分的比重明显加大,力图体现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指向检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行小学语文测试过于关注考查语文知识、识记能力的偏颇予以纠正。工具的研制多次经历试题难度、信度、区分度的调试,力图体现监测过程的规范、科学和严谨。

研究人员于2014年9月,经分层抽样确定测试对象。抽样兼顾地区(城市、县城、乡镇)、地域(全省所辖地区)、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层分类特征。由于测查的是四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故选择四年级学业完全结束,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为监测对象。本研究最终确定来自A区和B区的28所学校的五年级63个班的2048名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城市1616人,农村435人。样本兼顾了两个区域城乡学校的比例,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一、监测结果分析

1.城乡学业质量差异对比分析

通过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三个维度和五个子项上的平均数对比分析得出:词义分辨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均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市优于农村(见表1)。

结合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教育理念、教育资源配置、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等是造成城乡学业质量差距的主要因素。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2.学生各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1)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得分率较高,阅读能力与之比较,相对较差,而习作能力的发展最为滞后。这和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大量的“讲语文”“背语文”“写语文”的重复的、单调的教学实践直接关联,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只是识记了语文知识,并没有将其活化、内化为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语文素养。若加强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触类旁通,迁移至学生其他语文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

(2)“积累与运用”部分分析。从表3来看,学生字音辨析的题目得分率达90.34%。可见,学生对于平翘舌、易错声调、方言、多音字的辨析掌握较为扎实准确。这要得益于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汉语拼音正音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纠正方言区语音的专项训练,积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经常性的,效果较好。

认字形问题学生的得分率为77.63%。其中,音同形近的字失分率较高。例如,考查学生辨识“遵重”“辩别”等的错别字。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对汉字构字规律及运用的深入研究,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对于形近字比较的教学,只是从字形上机械、生硬地加以区分,或通过大量的、重复地练习加以强化,不注重汉字构字理据和汉字文化的渗透。

理解词义间细微差别的能力相对较差,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农村学校,正确率仅为48.51%。如下题,要求学生找出与加点词语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确实A.真实B.的确C.准确D.正确

獉獉破例A.破格B.破旧C.举例D.例题

学生判断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词汇量不足,对某些词义不理解或理解模糊,像对“破例”的理解出现错误;可能缘于缺少语境,对词义细微差别的分辨有困难,像对“真实”“的确”“准确”的区分出现偏差;还可能是对词性及感情色彩的把握不准确,像“对付”与“付出”“应付”的比较等等。

词语运用一题,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这个电视节目真是太精彩了,我_________地看着,连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A.滔滔不绝B.洋洋得意C.津津有味D.流连忘返

上述题目考查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对句义和语境的理解、区分词语形式和意思的差别、建立词语同语境的联系,即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生需要综合上述三方面作答。这部分题目失分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义及词语的理解出现偏颇、词汇积累贫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较差。

古诗积累部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诗人离别时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哪一项?()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述题目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认真,不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背诵,致使学生只是短时记忆,并未做到长期的准确记忆。

(3)“阅读与理解”部分分析。本次监测增加了“阅读与理解”的比重,提供了文体不同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着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推断解释能力、评价欣赏能力,并基于文本的内容适度拓展,向生活和学生的体验延伸。

有关“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学生作答并不理想。这些问题,答案都在原文中,只要细心阅读便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出判断。而学生作答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便暴露了其日常阅读的不良习惯。比如,学生在做这部分试题时,只关注问题和答案,而忽略问题的前提条件;部分学生离开文本“凭空想当然”或断章取义、顾此失彼、进行“碎片化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本意的意识较淡薄,以致出错。

有关“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这方面的得分率低于“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可见,学生理解文章并综合相关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整体意识,没有使用前后联系的方法阅读文本。

阅读中的部分题目编制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层次,从完全不理解、机械理解、理解正确但并不全面,到理解深刻四个层次,得分依次是0,1,2,3,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锻造。

(4)“习作与表达”部分分析。在“习作与表达”部分,城市学生成绩优于农村学生。具体包括审题能力,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平均分高出0.25,“内容具体”一项平均分高出0.46,“准确表达”一项平均分高出0.44,“想象能力”一项平均分高出0.4,“调动积累”一项平均分高出0.28,“书写习惯”一项平均分高出0.14,差别不大,由此说明城乡学校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都比较重视。(见表4)

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习作测试失分率较高的部分都主要分布在表4的2,3,4项上。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忽视语文实践的价值,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和场域不充分,学生阅读量小,想象力和生活阅历匮乏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感形成、思维发展和习作表达。尤其是“想象能力”一项,存在想象趋同、缺乏童趣、套路化等问题。“课程标准中,从低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中高年级‘写想象’‘写想象性作文’,在写话和习作中,有一个明晰的脉络,又有坡度,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1]”想象反映在习作中,应该是最富个性化的,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想象过程中潜在的创造性的保护、发掘和培养。

二、主要问题与建议

1.学生语文学习各领域发展水平失衡,应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各领域的联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可见A区和B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常规训练,基础知识夯实,达到了强基固本的目的。学生书写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从习作书写来看,表现为书写规范、行款整齐、态度端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同2001版实验稿比较,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进一步凸显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地位,强化了书写技能和习惯的培养。从监测结果来看,这一变化在两个区域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写对字、写好字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初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也暴露出两个区域对各语文学习领域,存有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倾向。比如,对阅读、习作的重视不够。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系统,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五个领域的内在联系,关注语文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多元价值和多维目标,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明显滞后于识记能力,教学中应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取向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在词语及古诗的积累运用,综合相关信息做出解释或推论,运用语言文字规范表达、创意表达等方面,普遍失分率较高。《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强化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和课程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实践固然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支撑,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2]有效的语言文字知识注定是应用性的知识。学习语言文字,若背离实践性规律,脱离应用的环境,在答题、解析等类似的静态知识学习中认识语言文字,注定是很难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懂”和“记诵”上,最终要指向“用”。因此,语文教学应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从生活与阅读的角度考虑,关注阅读需求的差异性,关注阅读情境设置的真实感[3],注重积累、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3.普遍忽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监控与评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38-02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技能技巧、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之间都能够用流利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以此跟广大一线教师做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1.主要优势。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较强的,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最为扎实。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在习作中,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9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分析。学生“积累与阅读”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文本整体感知和作出评价的能力不够强。此外,学生对所学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较弱;习作中还存在内容比较空泛的问题。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恰当,过多地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提出的问题思维价值不高;有的教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关注不够。这些都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学生心态。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而精彩的一面,但有时却不易被发现。如若用你的爱去发掘这份精彩,它才能拂去尘埃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崭新的世界,用你的心去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你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也是如此绚烂。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该做个“多心”人。

2.培养学习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之大。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小学生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特殊学习习惯主要指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就拿书写习惯来说,这是学生的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授课对象年龄偏小,在上课期间学生会出现集体回答问题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会有极个别的学生不爱说话,缺乏课堂交流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存在弊端,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独特的思维,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我采取两种方法:首先回答问题方式由群体变为单一。课堂上回答问题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尽量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机会。在提问过程对学生的回答应多给予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重视后进生的发展。要想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中后进生的工作不可忽视。后进生自视成绩差,课上缺少思考,缺少分析等,因此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课上多发言。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小,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多需要他们去掌握了解的方面,因此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因为小学课文大多是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反应做人道理的课文,所以对于短的文章则会要求他们必须背诵,长的文章会给他们规定段落进行背诵,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的思想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会在每周设置三到五节阅读交流课,课上会和学生讨论他们不明白的地方,让他们每个人分享自己阅读的体会及明白的道理,并要求他们对读物中名人警句和做人道理进行记录整理,我们还组成了阅读监督小组,督促学生定期完全阅读。

5.重视思维教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必须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又怎能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很可能是学生不需要提出的问题,而要学生要提出的问题老师却未提出。更为不利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机会被“剥夺”了,课后又很难得到补偿。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养成“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的习惯。如果相反,这就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就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尽可能彻底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着意培养他们独立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让语文这门学科成为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小学版, 2009, (04):51-51

五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篇4

2014—2015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这次考试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收获,同时也检验着老师的不足。

为了切实找准我班的差距所在,使下阶段的教学工作目的明确,更加扎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下面对本次期中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大多数同学都比较乖巧听话,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的较好的班风和学风,使得各项常规工作也能正常有序的开展。全班共有20名学生参加考试,无一人缺席。

二、成绩分析 本次试题难易适度,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对课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延伸,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良好习惯的培养。

语文平均分80分,及格率为95%,优秀率20%,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39分。优秀率较低。

从试卷整体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不错,字体虽然不十分美观,但也都尽了最大努力写端正。失分处主要出在课外阅读试题上。

三、考试成绩的反思

从这次考试的成绩上来看,反思来自于两大方面。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来自于老师。

老师方面:

基于上次成绩不错的情况,所以自月考之后压力很大,时间抓的比以前更紧,早上7:20前,中午1:00前准时进班辅导,课间基本也不下课。本以为此次应该成绩不错,但结果很令人失望,优秀率太低,联校五年级总体很高,故本班出现了优秀率低,低分率高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了我班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对课外阅读掌握的教学关注不够,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全面深刻,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习惯差。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平时不能紧张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复习中,敷衍了事,只是贪玩嬉闹虚度光阴,致使一些常见的应该熟知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如语文的生字、古诗词。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探究、勤奋钻研的求知精神。整天无所事事,考试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并且这些学生的书写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

四、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严管理,继续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愿望。

2、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落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3、抓好分层教学。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等,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4、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

5、教师查找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努力充实知识面、拓宽视野。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做好安全工作。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不出问题。

7、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共同教育好学生。

五年级语文期中教学质量分析 篇5

常俊飞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参考人数256人,及格225人,及格率87.9%,优秀数71人,优秀率21.7%,特优率1.6%,平均分71.4.二、试题及试卷分析

这份试题,难易适中,它注中了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故事、古诗、歇后语、谚语、造句、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记事能力之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不是很难的试题学生的做答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不够扎实,阅读、习作部分也出现了较为多的失误。

(一)按要求完成字、词、句 练习。

此题中第1小题不仅考查了生字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与书写的规范,此小题分值达到15分,的满分者寥寥无几。可是这样一道识记型的题,学生失分却很严重 另外,从第4小题看,学生用“名副其实”造句,有一大部分同

学没有完成好,这也反映了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字词运用训练不够。

(二)根据课内外的积累填空。

这道题主要考查课文中识记的句子,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问题是学生在完成此题时错别字现象很严重,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说明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因为是课文中的知识,所以失分很是可惜。特别是第(9)小题,学生读题不够认真,没看清括号里的提示,大多同学没用四字词语填空,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内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总体看学生基本可以完成。第一篇是课内短文,因为有课堂基础,失分不是很严重。但第二篇课外短文就不尽如人意了。学生读题不够认真,第18、19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非常可惜。第20题自拟题目基本上白给分,完成情况较好。

(四)作文

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篇6

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教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肩上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一直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收获。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首先,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但可以坦率地说,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我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推进的从预习、上课、复习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

其次,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就语文来讲,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把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平时在课堂上注意合理地分配时间,做到讲练结合,提供渔场,授之予渔,尽力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受到训练,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做一些精选的练习,做到趁热打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培养。

第三,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语文的学习有许多境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未变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重中之重,第四,注重学习困难学生成绩的提高,一个集体就是一个木桶只有最差的提升了,集体就会进步,为此我按不同层次成立学习小组,按照他们的学习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当然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我会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大多数能迅速捕捉信息、处理并分析信息是现代人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已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篇幅和内涵相对高于教材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内容,概括时能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叙述时语言不仅简练,而且有条理。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是一小部分同学还需要继续坚持提高。

3.大多数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本学期统一考试已经结束从答卷可以看出在教学工作中自己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探索改进。

三、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最高分是90分,只有两人,优秀率很低,不及格的人共8,没有30分一下的学生。

2、卷面分析:

(1)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一共有八大题,基本上可分为“语言积累”、“阅读理解应用”、“习作表达”三大部分。本试卷命题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试卷的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目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双基”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服务。能以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3)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题目类型以传统题型为基本,适当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新型尝试题,如:“仿写句子”、“根据提示把下列诗句、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还有体现学生自主能力的题给出课文题目,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启示或感受。总体而言本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积累。作为语文学科而言,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本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如: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二题画出各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出看;四题根据提示写出诗句、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这都是对学生在平时积累的考察。(2).重运用。学生学习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对词语所在句子的理解,依靠语言环境提供的信息来认知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如:在阅读理解中画出正确的读音;写出短文中成语的意思;在短文中画出正确的词语。(3).重发展。试卷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如第六题仿写句子;第七题给出课文题目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短文的第二篇短文写的父爱,读起来非常的感动,紧接着就是习作写我与父母之间的故事。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可见本试卷从各个方面都重视其发展性。(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题:学生完成情况较好,学生对本册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比较牢固。出现错误的字有:誊写的誊,多写成誉,辨字时出现误差,嫌疑错误较高,字本比较复杂写生笔画容易漏掉,第二题:学失分较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在成语中找错别字多数同学无法将错误的字找出来。第三、四、五题:都是基础题学生都能良好的作答,个别同学的句子仿写不够理想,总体上学生对课内要求积累的词语掌握较好,个别错误原因在于对于该词理解不准确。第六题得分情况良好,失分很少,不足之处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深能说出感受但不够深奥,这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关;

第七题:阅读理解第一篇是课内阅读第二篇是课外阅读,学生在这两篇短文中失分较多的是第一篇课内阅读,主要集中在第二小题的凝滑如脂的脂读音一声与二声不能很好的区分。还有驰骋的骋,除此之外就是小四和小五题理解不够到位失分较多。小六有的学生由于粗心忘记作答。第二篇小短文中完成情况良好,短文易于理解,学生主要失分在画出正确的词语上,其他题目较容易,灵活度高,学生较易得分。第八题:习作贴近学生生活,写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学生都能正确流利的表达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只是个别学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字数不够,(3)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这次期末检测,答卷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的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关注不够,课堂内容设计层次不分明。

2、教学上的知识水平不够高,教学语文的经验不足。

3、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有待进一步改进。

4、平时的作业布臵不够科学,下学期有待改进。

5、期末 复习的方法还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6、对待学生出现的答题错误没能严格要求更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

1、马大哈现象屡教不改,对自己的错误不重视。

2、没有及时的组织学生复习、导致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生字词比较薄弱,复习上没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3、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很窄,阅读量太少。

4、少数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

5、书写不规范,导致答题的直接错误。

6、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差,需要加强引导。

7、写作能力较差,句子不通顺。

四、改进措施: 基础知识方面

1.课内积累准确牢固,继续保持;

2.课外积累(包括字词句篇),有待加强,力求积累丰富、准确、有效;

3.加强学生书写习惯培养,养成严谨准确的书写习惯; 4.对于篇章积累部分,尽量让学生积累得更多。阅读理解方面

1.加强词句理解训练,注重理解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概括综合的能力;

3.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力求准确精练;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灵活答题。习作教学干方面

1.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素材的习惯,为习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2.注重从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两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适当教给学生习作方法习作技巧,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过度结尾、谋篇布局等方面;

4.将习作与阅读,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加强课内外沟通,注重生活作文,提高学生习作水平。5.注意书写训练,提高书写质量

农科院小学2013-2014学

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报告

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表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全省9个市(广州、湛江、深圳、茂名、东莞、清远、阳春、汕头、惠州)年龄满60岁的移居老年人257人和非移居老年人149人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2.1 基本情况

主要是社会人口学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方式、健康行为、慢性病等。

1.2.2 生活质量

所有被调查老年人用中文版SF-36(the MOS 36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评价其生活质量。SF-36 量表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5],该量表含有36个条目,分别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总体健康状况(GH)等8个维度,分别反映生理健康PCS(PF,RP,BP,GH)和心理健康MCS(VT,SF,RE,MH)两个概念[6]。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是普查资料分析与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普查资料分析移居老年人和非移居老年人的基本特征,然后选取一定数量的老年人,由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入户访谈,在统一指导下,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分发问卷,用统一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深入调查和访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pidata 流行病学数据处理专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份独立录入,应用 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SF-36量表中8个维度数据分析,采用正态性检验(P<0.2),呈偏态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故采用中位数对集中趋势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430份,其中有效问卷406份,有效率为94.4%,移居老人257人,非移居老人149人。本次调查老年人基本情况见表1。

2.2 移居老人与非移居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

8个维度比较结果见表2。生理功能(PF)(P=0.039)、生理职能(RP)(P=0.002)、总体健康状况(GH)(P=0.006)、心理健康(MH)(P=0.034)这四项移居老人和非移居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性别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

移居老人性别比较生命活力(VT)项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4),其余各项均无统计差异(P>0.05)。见表3。

2.4 不同年龄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

高龄老人(75岁及以上组)在PF、BP方面同低年龄组移居老人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方面高龄老人受到的损害较大。见表4。

2.5 影响移居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因素

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法,将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8个维度终得分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目前对生活的满意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因素分别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子女孝顺情况、商业医疗保险、吸烟、睡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慢性疾病,把以上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为应变量,采用有序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和睡眠是影响生理健康(PCS)的主要因素。在生理健康(PCS)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OR值为e1.204=3.333;60~74岁组优于高龄老人(75岁及以上组),OR值为e0.781=2.184;不吸烟组优于吸烟组,OR值为1/e-1.346=3.842;睡眠时间为10~15小时组优于睡眠在5小时以内组,OR值为e-2.217=0.109。

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慢性疾病是影响心理健康(MCS)的主要因素。在心理健康(MCS)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组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组优于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未患慢性疾病组优于患有慢性疾病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04)。

3 讨 论

移居老年人指的是在年老或退休后,迁离其工作生活过的原居地,搬迁到其他城市或地区居住的老年人[7]。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国家在和谐化发展过程中体现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次调查显示,广东省移居老年人和非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比较,除去生命活力(VT)外,其余7个维度非移居老年人得分均高于移居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状况(GH)、心理健康(MH)这四项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本地老年人,在陌生的环境中,移居老年人更容易遇到不适应的状况,例如新的气候、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全方位的影响移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该群体更需要全社会及家庭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本次调查中影响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睡眠、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慢性疾病这7项。本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了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种的增多逐渐变差,随后导致老年人心理状况变差,参加社会集体活动机会变少,生活满意度下降,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此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9]。因此,要不断完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卫生健康教育和老年常见病防治指导,包括对移居老年人心理疏导,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低、吸烟者生活质量较差,与徐红等人研究结果一致[10]。此类人群由于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较差,日常生活中接触各种健康相关知识的机会和途径也越少,在移居新的环境里,更容易感到孤独,邻里关系的冷漠以及感受到出行的不便等,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损害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因此,应该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鼓励老年人主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内容,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心理负担,延缓衰老,促进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提高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需从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针对移居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异地养老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问题。其次,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社区服务,提供更多关心和社会支持的措施为提高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服务。最后,移居老年人应主动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念,从而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SF-36量表对广东省9个市的257名移居老年人和149名非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除去生命活力(VT)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较非移居老年人低。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生理健康(PCS)为性别、年龄、健康行为和睡眠;心理健康(MCS)为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慢性疾病。结论: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受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提高移居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加快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于移居老年人的关注度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移居,老年人,SF-36量表,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海静,张苇,彭明芳,等.武汉市江汉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4:1691-1692.

[2]彪巍,秦侠.对完善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547-553.

[3]Jennifer Jelsma,Gillian Ferguson.The determinants of self-reported hea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culturally and socially diverse South African community[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arch2004,82(3).

[4]徐涛,姜宝法.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及评定方法[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

[5]Ibtissam Sabbah,Nabil Drouby.Quality of life in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s in Lebanon using SF-36Health Survey[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3,1:30.

[6]刘玉梅,吴玲,王基鸿,等.海南省黎族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81-982.

[7]李珊.城市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的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71-74.

[8]欧阳雁,胡森科,赵紫玉.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3):370-372.

[9]McGinnis J M,Williams Russo P,Knickman J R.The case for more active policy attention to health promotion[J].Health Affaires,2002,21(2):78-93.

上一篇:毕业作业样表05-社会实践考核表下一篇:科技信息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