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

2024-09-10

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精选18篇)

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 篇1

一.我能填。

jiàngzhòubēnxī

下宇()()流不()

()ú()ōng()uàng()àox()

逐渐祖宗创造血液

二.多音字开花

倒dào降jiàng露lòu

dǎoxiánglù

三.词语擂台

宗()肢()创()液()

踪()肌()枪()夜()

四.唱反调

光明对黑暗上升对轻对分对

对对对对

五.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六.改头换面(按要求把句子改写来,试试你的本领吧!)

1.传说中,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改变词语顺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2.今天了一篇故事学习神话我们(把这些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七.填写写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是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的?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呢……

把你的理解写下来吧!

八.边学边练

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 篇2

一、作为课前预习思考题,检查自学情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师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明确预习绝不仅仅是学生独立的活动,而是教师进行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开始。能否做到“切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布置和指导学生预习,使之富有成效。这里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课后思考题为预习依据。课文后面的很多题目,一般都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学生只要反复诵读,并认真思考就能获得初步体会,待到课上教师讲解时,稍加点拨,学生的思维便会在一定基础上更加深入和扩展。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梳理作者介绍鲸的几个方面。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补充或扩展,再到课上进行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通过预习,一般都能初步了解鲸的特点、作者的写作方法。而通过查找资料,就会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鲸的知识。

二、作为教学重点参考题,深化文本内容

课后思考练习题中,有很多是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致或相关联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了这些思考题就能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第2题:“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此题就反映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时,只要紧扣思考题,请学生找出晏子的语言,反复朗读后,圈出重点词语,细细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再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好晏子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的语气,感受人物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勇敢、大义凛然和爱国情怀。讲读课文如果能抓住重点进行训练,学生对这类练习题的理解也就比较深刻,根本没有必要在教完课文后再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了。

三、作为讲练结合练习题,检测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需要教师为学生铺路架桥,讲练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练习,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借助练习,为掌握语文基本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练习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训练意图。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以促进学习迁移的形成。课后练习题中就有不少思考题能供我们所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后第1题安排了“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这样的练习。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投影展示学生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请大家相互评价并修改,然后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后,自主填写表格内容,不能独立完成的,先放一放。教师从中发现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对特点、作用分不清楚,有的学生概括能力较差,只会整句整句抄写。教师就以此作为讲课的难点进行突破。之后再让学生重新修改完善表格内容,学生就得心应手了,把在课文中学到的点滴、局部、较为分散的知识,通过归类、比较,逐步加以概括,提高了理性的认识,并从中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了解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作为读写结合习作题,领悟表达方法

课后思考题中,以“小练笔”形式出示的习作题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或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使读与写紧密结合。但笔者认为,教师更不应忽视诸多引导学生能在表达方面学有所得的题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现成的资源,使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并驾齐驱。以五年级下册为例:

有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表情达意效果的课后练习。如《草原》课后练习2,让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又如《再见了,亲人》课后练习2,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有可以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的课后练习。如《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让学生读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句的好处。再让学生照样子说说某个物体的特点,以发挥触类旁通的作用。

有可以训练学生把握部分与整体联系的课后练习题。如《将相和》一文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师生不能在某一点、或某一部分上大做文章,而忽视整体关照,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提高概括能力。

还有让学生领悟课文布局谋篇方法、了解选材和表达中心之间关系的思考题,如《景阳冈》;有引导学生分清事情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表达的思考题,如《草船借箭》课后题;有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领悟种种写人方法的《人物描写一组》等。

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课后思考题,将导思、导学和导练的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让学生观察发现,获得启示,仿写句段,写写感受等,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各种表达方法和写作方式,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从而消除学生的畏写情绪,提高读写能力。

五、作为课外延伸拓展题,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的引导。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观察,有的安排了实践体会,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教师应该用心研究课后思考习题中的一些“选做题”,从课文具体内容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并注重过程的落实和指导,讲究实效。如学完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针对课后选做题“我要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读过的其他神话故事,以激发同学们阅读的欲望;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某一个故事,再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或以阅读感言卡的方式在班级内展示,形成阅读氛围。又如关于搜集资料的选做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落实,既可以在教学之初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以在教学之中用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升华学生情感,还可以放在教学之后进行,作为知识拓展组织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对一道课后练习题的商榷 篇3

关键词:温度;酶活性;曲线;饱和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后习题拓展题的第1题第(2)问(第86页):

图1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如图1)

教师教学用书给的参考答案如下:如果温度升高10℃,曲线上身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如图2)

按照教师用书的答案来讲,温度升高10℃,B点将往正下方移动。但笔者认为,B点将往左下方移动,理由如下:

1.B点表示酶作用的饱和点,即单位体积、一定浓度溶液中的酶全部被底物饱和,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有更多的中间复合物生成,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2.与底物相比较,酶分子很大,而活性部位只比底物稍大一些,一个巨大的酶结构对稳定活性部位的构象是必要的。

3.酶一般是蛋白质,温度过高,蛋白质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即发生变性,这样肯定会影响到酶活性部位的构象,影响酶活性,本题中在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10℃,酶活性部位的构象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使酶促反应速率变慢,既然如此,同样体积浓度溶液中能发挥作用的没活性部位就更少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更容易达到饱和,或者说,只需较少的底物(反应物)就可使同体积浓度酶溶液中的所有酶达到饱和,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故B点应往左下方移动。

另外,题目的问法不够严谨。本题中绘制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曲线的数据是在最适度下,测定若干个梯度浓度下的反应速率。按照原题: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理解为只在A点时将温度升高10℃,A点以后的实验还是最适温度,则曲线只在A下移。

显然出题人的意思是A点及之后的试管温度都升高10℃。

因此,笔者认为,第86页拓展题第1题第(2)问的题目应该为:如果在A点及以后的底物浓度下,温度都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参考答案改为:如果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B点往左下方移动。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最适温度,酶的结构遭到不可逆的破坏,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变慢。曲线图应改为:(图3)

参考文献: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355-379.

《穷人》课后练习题 篇4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自学与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课前练习

一、步步踩实。想想下面的字哪部分容易写错,再在田字格内抄写一个,默写一个。

二、读准字音。(请在正确读音下划上----)

1.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qiǎnɡ qiánɡ)填饱肚子。

2.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mú mó)样。

3.魁梧(wǔ wú)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走进来。

4.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quán juǎn)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靠在一起。

三、送词回家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服 舒适 舒畅)。

2.桑娜(倾听 聆听 偷听)着风暴的声音。

3.是啊,是啊,丈夫(喃喃 悄悄 愤愤)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课堂练习

一、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写出下面省略号的作用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2.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三、在学习《穷人》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你提出的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是:

四、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来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请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抄在下面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太阳课后练习题 篇5

yè mù jiàng lín nián líng gū jì

二、先比一比,然后组词。

暮( )散( )澡( )项( )

幕( )撒( )藻( )顶( )

三、黄金搭档,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夜空( )的月光( )的景色

( )的遐想( )的阳光( )的水藻

( )的天空( )的月球( )的努力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

3.月球表面全是水。( )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

五、读片断,完成问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永远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1.找出这段话的两组反义词。

—()( )—()

2.这段话从正面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句子是

从反面说两者关系的句子是

3.用上“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写一句话。

六、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太阳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

光球层厚约5000千米,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所见到的太阳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光球球面上很不平静,气体不断地上升和下降,像海洋中起伏的波浪一样。从光球表面到20xx千米高度为色球层,色球上玫瑰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称为日珥。日珥的形状变化万千,有的像浮云,有的像喷泉,还有的像圆环、像拱桥、像火舌、像篱笆……。日珥的数目和面积都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且随黑子相对数而变化。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延伸到数倍太阳半径处。这里是太阳风产生的地方。通过太阳风,太阳平均每小时要把3000吨左右的物质抛向宇宙,速度可达300万千米/小时。

1.仔细读短文,填写下表。

名称

分层距离

特点

2.读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注意加点的词语。先想一想,再画一画,最后照样子试着写一句话。

《瀑布》课后练习题 篇6

( ) ( ) ( ) ( ) ( ) ( ) ( ) ( )

叠叠 涌上 岸滩 比喻 千丈青山 仰望 伟大 屏

二、比一比,组成词。

仰( ) 屏( ) 浪( ) 瀑( )

柳( ) 拼( ) 朗( ) 暴( )

三、选词填空。

一道一道道 一阵一阵阵 一朵一朵朵

一闪电 一()白银

一()风一()歌声

一()浪花 一()浪花

四、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屏 一( )松 一( )风

把课后习题“用到极致” 篇7

一、课后练习, 构建有效课堂的起点

1.研读课后练习, 确定教学思路

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 有些课后练习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 备课时应该发挥课后习题的导向作用, 将这些练习与教学目标有机融合, 确定教学思路。

例如,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后习题4是这样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爱他的大黑骡子?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他既然那么喜欢大黑骡子, 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这篇课文正是通过这种情节的矛盾冲突展开的。因此,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个习题展开设计 (用“”画出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可以在书旁写写批注) , 旨在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小组交流:淤既然彭德怀那么喜欢大黑骡子, 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于从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彭德怀疼爱士兵?

教学中, 我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 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让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怀, 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以上教学流程以统领全文的思考问题展开, 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文本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 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依托课后练习, 指导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都喜欢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但苦于不得法, 学生的预习似蜻蜓点水, 只是读读课文, 抄抄字词, 既不思亦不问, 预习流于形式。现行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目的, 强化了导学功能,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若能在课前针对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就能使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 明白预习是必做的“功课”, 让预习更有效。如立足“用钢笔描红、临写”, 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习惯;依托“读一读, 抄一抄”等类型的习题, 让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并理解词语;借助课后思考题, 促进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含义。

例如, 《安塞腰鼓》课后的第4题:“‘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 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对这道题理解了, 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自主预习这类习题时, 虽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 但已为课前交流和课上质疑做好了进一步的学习准备。

二、课后练习, 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点

1.利用课后练习, 强化学生的朗读

小学教材的课后练习中, 读书均放在了首位, 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 提出了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等。这样编排充分反映了教材编者对语文基本功训练、语言积累运用、语感培养、情感熏陶的重视。正因为如此, 我们可以把读书要求落实在课堂之前。

例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后练习:“朗读课文, 背诵第2自然段。”围绕这一练习,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肖邦告别亲人的, 用心读, 细心归纳。再通过齐读, 引读, 指名读, 评价读, 创设情境读等多种读书形式, 最后提出参考性的记忆线索:告别亲友离华沙寅师生咏唱送别曲寅老师叮嘱送礼物寅肖邦接杯登车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 从而达到了当堂背诵的目标。

2.善用课后练习, 深化学生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 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 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寻求到最佳切入点, 力求抓住文章的中心。聪明的教师肯定会根据课后习题取舍。因此, 课后习题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

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 我就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读句子, 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 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 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 弥留之际, 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喃喃地说:“我死后,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时, 结合这几个问题, 让学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利用课后练习, 习得作文的方法

课后练习中的词句训练基本都是编者依据课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结合课文特点, 紧扣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习题有机融入其中, 引领学生细细揣摩, 领会句子的独特魅力。

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时, 我就抓住课后习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 你认为哪种情景‘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 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组织学生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本、复述等多种形式, 具体感悟课文内容, 引领学生沉入文本, 步步领悟, 体会其中的奇特。然后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蝉尾出壳的情景”。在这段文字中, 作者观察仔细, 学生也最感兴趣。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过的动物活动, 结合想象和联想, 抓住一系列动词, 描写一段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细节。

4.妙用课后练习, 引导随文练笔

为了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随文练笔的训练, 意在让学生从句段、立意、布局、写法等方面习得写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火烧云》一文, 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 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教学本课可要求学生先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 而后进行仿写。

又如盛新凤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时引导学生:“书读着读着, 却又感到越读越厚, 好多话作者想说却没说出来, 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 行吗?”然后出示练习纸:伐木工人要砍大树, 大树对伐木工人说:“_______。”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好像在说:“_______。”唱完歌, 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 好像在说:“。”教者设计的这一练习, 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结合, 把读书与说写结合起来, 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听、说、读、写能力。

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 篇8

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桥》的课后思考练习有三个,分别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很显然这里面蕴含着知识、情感和能力的目标。要不要把这些问题都逐一地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一个抛给学生?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是有层级的,密切联系的。首先关于老汉的描写,文中有神态描写,有动作描写,有语言描写。让学生找到画出来,读一读,抓住关键词句。“清瘦的脸”“不说话”“盯着人们”“像一座山”“冲、揪、推”“(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到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吼)“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你先走!”让学生找到这些画出来,再画一画描写当时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从中知道老汉是个舍己为人的人,因大爱而放下了小爱的人,显而易见。第二个问题就不必把它割裂出来生硬地抛给学生,学生通过读书探究就能够明白了。同样,第三个问题也融汇在孩子们的发现里。学生可能发现老汉的人格魅力,也可能通过这样的联系来读一读发现写大雨和洪水是为了衬托人物,突出老汉的舍己为人。老师只需点拨,抛砖引玉即可。所以说,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抓住了最可操作的一点,逐一攻克,化难为易,大道从简。

又如,《童年的发现》一课。课后是四个思考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如何发现的。(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追逐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这样四个问题及练习仍然是有层级的,可抓住最可操控的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把融汇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四个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读完课文孩子们对“我”发现了什么很容易解答: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是课文里第一句话就说明了。教师就可以把最根本的训练点定在“我”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认真地读课文,然后交流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的具体语句就鲜活地刻画出了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索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同时学完后还可让学生质疑有没有不懂得句子,探究学习,学生之间解答,教师点拨提升即可。

由此可见,我们理一理课后题的层级关系,不仅解决了“一问到底”的满堂问授课方式,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更突出了训练,也整合了三维目标,一举三得。

争吵课后练习题 篇9

一、拼一拼,写一写。

shíjiàngdàitìjiāntóusuōxiǎo

jièchǐchéngrènqìfènjìrán

二、读一读,抄一抄。

抄写毕竟缩回愤怒缘故

三、选一选,填一填。

即既

立然刻而

愤奋

斗气怒勤

试式

样验形尝

四、比一比,组词语。

江墨骂盲

扛黑驾肩

五、照样子,组新字。

钅银亻

冫囗

忄扌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2)由于做错了事情而惋惜、懊悔的心情。

(3)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课后练习题:对他人或外界采取的抵挡行为。

(4)像从前一样的好朋友。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山苏花

当春姑娘第一次降临人间的时候,花娘娘也领着她的孩子——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和山苏花来到大地上。她嘱咐孩子们要争取在人间开放出最美丽的花朵。于是牡丹、荷花、菊花、腊梅都争先恐后,要力争向人间献出第一枝鲜花。但是山苏花却没有这个决心,她想:“何必抢着第一个开花呢,迟开早开还不是一样开。何况大地上从来就没有开过花,要做一个发明家,我可没有这种兴趣。”

在花姊妹中牡丹是优胜者:她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就向人间献出了一枝枝鲜红的、雪白的`、碧绿的鲜艳花朵。山苏花见了惊奇的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我要是有这么一朵花该多美呀!……可是春天的光辉已经被牡丹夺去了。我等到夏天再说吧!”

夏季来到了,太阳向大地撒下了万道金光。山苏花不满地说:“哎呀呀,这么厉害的太阳怎么得了!谁要在夏天开花,准得被晒死!”可是荷花这时候却向人间献出了她美丽的蓓蕾。于是山苏花又赞叹地说:“我真傻呀,在夏天开花该多好啊!……唉,迟了,只有等待秋天了!”

金色的秋天到了。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山苏花一味赞赏着秋天的风光,有些陶醉了,她渐渐眯上眼睛,沉睡在金黄色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直到秋菊缤纷的时候,她才睁开矇眬的眼睛。她又叹息道:“唉!多倒霉,又错过好机会啦!……算了,干脆到冬天再说吧!”

可是在严冬,只有坚强的腊梅冒着凛冽的风雪,给人间送来芳香。山苏花却蜷缩着身躯,埋藏在枯草丛里。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见过山苏花开花哩。

积累

1.抄写下面的词语。

春光明媚云淡风轻天高气爽争先恐后

2.通过读文,我知道在春天开放,在夏天开放,在秋天开放,在冬天开放。不开花。

3.找到文章中描写不同的花开放的句子。用“”画出来。再体会一下它们的写法。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争先恐后:

一味:

感悟

竹石课后练习题 篇10

一、照样子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麻 磨

雀 ()面 ()难

艰 坚

()难 ()硬 ()苦

击 出

()现 打() ()发 ()鼓传花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 春夏秋冬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 千变万化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浪费—— 伟大——

简单—— 清闲——

四、快乐阅读。

宽容

我正忙地做着课堂作业,坐在前面的陈颖(yǐng)彬同学转过身对我说:“小茵(yīn),你有没有新本子,借我一本好吗?”

我的思路被打断了火气一下子冒了上来我把笔一扔瞪了她一眼气呼呼地说我求你不要问这问那行不行你好烦啊

颖彬嘴唇(chún)蠕(rú)动了一下,无可奈何地把身子扭了回去。

我继续做作业,忽然发现钢笔没墨水了。向周围要好的同学,可他们都没有多余的钢笔。我想向颖彬借,可是想到刚才我对她的态度,又不敢开口了,我想,即使她有多余的钢笔,她肯借给我吗?

没有时间磨蹭了,我硬着头皮,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她说:“颖彬,借支钢笔给我好吗?”

颖彬听后,爽快地从笔盒里拿出一支钢笔,微笑着递给我。

接过她的笔,我为她能够宽容别人而佩服她,也为自己对她的粗暴态度而感到羞愧。

1.短文共有段话,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2.“我”对颖彬的.态度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用“——”画出相关句子来。

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教材;练习题;设置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1998年秋季全部实施新教材,新教材不仅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推进并实施素质教育。

一、练习题设置的特点

(一)变单一题型为多样化

旧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单一,那种“问答式”的练习,反映不了高考的题型变化。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在设置这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它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设置了相关的选择、分析、辨别、辨析、评论、回答、说明、材料说明、理解、论述、讨论等多种题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二)重视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已能基本了解社会问题,尤其对社会热门话题很感兴趣。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单一的理论教育,注重了学生特点,不仅在课文中增加了大量新材料、新情境,而且课后习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课后“回答”题型就将知识融进热门话题之中,学生做作业时,讨论激烈,效果颇佳。

(三)重视与教材内容的配套

《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教材的基本原理大多采用近几年的新发现或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进行论证,说理性强,且生动形象(如漫画、插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课后题紧密配合教材内容,设置了相应题型。如说明漫画分析等题型,新颖别致,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二、练习题设置的功能

旧教材课后练习题型与高考要求脱节,使得学生不重视课后练习,而大量的使用课外练习,使之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严重影响课文的教学效果。新教材课后的练习设置就弥补了旧教材之不足,使课后练习与课文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它侧重于对课文的巩固、辨驳、德育教育等。

(一)巩固作用

教材对重点内容虽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学生也能看明白,但要深刻理解并掌握运用仍有一定的难度。课后练习对此设置了相应的运用操作题,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课文从理论上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且逐一附加材科说明,但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运用重点,习题中就设置了“例证题”让学生收集报刊有关资料或根据自己了解的事实,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练习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理解知识,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通过练习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口答、互答、板演、互评等活动,充分利用好练习题灵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当堂所学知识搞懂搞透,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

练习题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深化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高中政治有一类习题是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究性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突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走向;它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辨驳作用

教材中许多相似、相对概念看似简单,而让学生严格区分清楚,则有一定难度,课堂时间有限,无法系统而全面地进行辨析,学生领会不够透彻,容易造成误区及概念间相互混淆。通过课后习题中的辨别、辨析、分析等题型训练,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培养了辨驳能力。

(五)德育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新编教材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知识和现实教育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演讲、辨论,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练习题处理的尝试

(一)课前设问

导入新课时选择恰当的课后练习题作为设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也就适时地自然导入新课。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可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在课前设计时没有合理利用课后练习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当然就不理想。

(二)课堂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最基础形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三)课堂小结

好的课堂小结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既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一节课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浓缩。对有些课后练习题,其答案概括了整篇甚至整节内容,可以用作课堂小结或章节小结。如高二第三课课后论述题:试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既概括了本节的重点内容,又达到了设置练习的目的。

(四)课后讨论(或课外活动)

新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论述、讨论、小论文等题型,课堂处理不合适,学生独立完成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课外作充分准备,然后利用学科活动时间,召开辨论会、演讲会或举办小论文竞赛。这样既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概括总结,也能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甚至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妥善处理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钻研,善于总结,不用单一的模式处理练习,就会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简介】

研读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12

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关于课后练习的粗浅探究: (1) 指导学生预习的法宝; (2) 教师备课的指南针。

综观小学语文教材, 课后练习基本上是围绕本年段训练的重、难点设计的。低段语文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字、词、句;中段语文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解词析句的能力;高段语文教学主要提升学生品句感文的能力。无论哪个学年段, 课后练习都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学生可以根据课后练习来指导自己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课前预习, 对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课后练习更是教师研读教材进行备课的指南针。课后练习围绕教学目的设计, 体现了教材重、难点, 教师在“走进文本, 研读教材”时, 要把课后练习题很好地融入到教学设计的相应环节中, 使文本和课后练习有效地结合。

例如, 低段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称赞》一课, 课后有词的训练, 如“闻了闻”。教师可以把此项训练安排在学习生字的环节。教学“闻”字时, 可出示词语“闻了闻”, 并让学生做“闻了闻”的动作, 形象地揭示词的含义, 再让学生照例子说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如想了想、看了看等,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引导学生在做动作中理解词的意思。

本课课后练习中还有一项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个比一个好”。教师可以安排在学课文内容中进行感悟、体会, 抓住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语言中的关键词“一个比一个好”来感受称赞的魅力。首先, 出示一幅图 (图略) , 借助图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一个比一个好”的含义;其次, 再出示几幅图, 让学生根据图意说出相同的句式;最后, 让学生学着小刺猬的样子, 用这样的句式来称赞别人。教师可以随机举例:某某同学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 我想对你说:“你的字写得一个比一个好看!”这样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看来词句的训练在教学中并非孤立地进行, 而是把理解词句的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称赞》一课的课后练习还安排了“演一演”的训练。课堂表演是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想象,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并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作为教师, 我们是课堂表演的驾驭者, 我们要钻研教材, 把握好重、难点, 精心设计和指导, 使课堂表演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学生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力得到提高, 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效果。教师先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模拟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幻灯片出示文中的四幅插图作为场景, 为学生准备好头饰、服装等简单的道具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接着指导学生从小刺猬和小獾夸赞对方真诚的语言, 友好的神态, 大方的动作, 并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表演, 从中体会称赞他人的快乐。课堂表演是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句并灵活运用的最好的诠释, 既调动了学生的表演欲望, 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高段语文以六年上册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 课后有体现情感、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内容。例如,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词句并加以理解, 教师可以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品读文本这一环节。在感悟鲁迅先生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这一事例时, 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如何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文本, 值得我们深思。教师在解读“饱经风霜”一词时可进行多元化的处理,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备推想词句内涵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透过词语“饱经风霜”来想象车夫的脸, 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并在想象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然后再通过写一写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用词语“饱经风霜”把文本和本单元习作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写一写中把车夫饱经风霜的艰辛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现出来。此处小练笔的设计为本单元预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可以在想一想、写一写中理解“饱经风霜”, 并体会出车夫生活的艰辛及当时社会的黑暗。这也为后文理解鲁迅的表情为什么严肃, 为什么长叹做了铺垫, 使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心系劳苦大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结合书后练习, 深挖教材, 巧妙设计教学,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半功倍。

通过以上两方面粗浅的探究, 笔者认为课后练习这一重要资源应充分利用起来, 它不仅能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和语言文字的积累, 还能指导教师深入探究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山雨》课后练习题 篇13

一、照样子写词语

水淋淋( )( )( )( )

沙啦啦( )( )( )( )

丁冬丁冬( )(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

调 难 几

( )( )( )( )(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鸟儿叫声婉转。( )

2.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诱人的花香。

小珍起身到花坛边儿,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花蕾。( )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①此时,小珍想起了教语文的张老师,她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 )记得有一次她牙疼,连续三天晚上彻夜未眼,但每天仍然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里,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用新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了老师,就轻手轻脚地来到窗前,踮起脚把花放在窗台上,让淡淡的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下。②这时,老师闻到了一股花香,推开窗户,发现窗台上放着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家的路上,小珍想:老师用汗水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不正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吗?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优秀人才。

1.按地点的转换用“‖”将短文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文中加点①的句子,是写“实在事物”,还是“联想”,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3.文中加点②句子,是写人物“外表”还是“内心活动”,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4.在文前的( )里给短文加恰当的文题

《荷叶圆圆》课后练习题 篇14

kě shì huā duǒ měi lì

()()()

wǒ men yè piàn fēi jī

()()()

二、选词填空。

躺 立 蹲 躲

(1)小青蛙()在荷叶上。

(2)小蜻蜓()在荷叶上。

(3)小水珠()在荷叶床上。

(4)小鱼()在荷叶伞上。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 亮 晶晶

_______嘻嘻 _______彤彤 _______茸茸 _______绵绵 _______呱呱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空。

()的水珠()的翅膀()的荷花

()的荷叶()的眼睛

五、按课文内容连线:

小水珠的停机坪

小蜻蜓的摇篮

荷叶是

小青蛙的 凉伞

小朋友的凉帽

小雨儿的 歌台

六、猜字谜。

一道课后习题的多角度分析 篇15

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4—5第26页有一道习题:

已知, a≠b, 求证:|f (a) -f (b) |<|a-b|.

分析1:分母有理化, 利用|a+b|≤|a|+|b|放缩.

分析2:从函数的结构特征, 利用三角代换证明

分析3:从距离公式入手,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

证明:, 可视为A (x, 1) 到O (0, 0) 的距离, 当a≠b时, 设A1 (a, 1) , A2 (b, 1) , ||OA1|-|OA2||<|A1A2|, 所以

分析4:从向量背景入手, 利用||a|-|b||≤|a±b|≤|a|+|b|证明.

证明:构造向量u= (1, a) 、v= (1, b) , 因为a≠b, 所以|f (a) -f (b) |=||u|-|v||<|u-v|=|a-b|.

分析5:从复数的模入手, 利用||z1|-|z2||≤|z1-z2|证明.

分析6:从解析几何背景入手, 利用斜率证明

证明:由, 即化简得:y2-x2=1 (y>0) , 所以表示双曲线y2-x2=1的上支, 设A (a, f (a) ) 、B (b, f (b) ) 是双曲线y2-x2=1 (y>0) 上支上的不同两点, 因为双曲线渐近线方程y=±x, 其斜率k=±1.

分析7:两边平方去绝对值证明

(2) 若1+ab>0, 则上式, 成立.

分析8:根据的几何意义, 构造三角形证明.

根式表示以1, |x|为直角边的三角形的斜边, 所证不等式|f (a) -f (b) |<|a-b|表示三角形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 则构造直角三角形证明.

“课后习题”华丽变身记 篇16

【关键词】 课后习题 开发利用 逻辑思维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002-01

课后习题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测试,它凝聚了教材编写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课后习题,只是一味地讲资料、出套题,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而学生所购的教辅资料中基本都包含有课后习题答案,因此,很多教师对课后习题只是轻描淡写的讲讲或是对对答案,甚至不讲,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后习题这一资源。其实,很多资料题甚至高考题都是课后习题的变形,教师只要在日常教学中,稍对课后习题加以开发和拓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供同行参考。

I. 原题呈现(人教版必修2 P25):

9. 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回答问题:HCl、 CO2、H2O、 H2、 NaOH、Cl2、 NaF、CH4、 MgCl2、 CaO.(1)这些物质中分别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2)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属于共价化合物?

将问题变形为填空题:____是含有____键的____化合物。

讲此题时我先举例“HCl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然后逐一叫学生按所给物质顺序填空。

此题的后两问简单变形为一问后,也并不难,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学生对CO2、H2O、CH4、NaF、CaO都能答对,而到H2、Cl2,就有学生答: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此时我反问“是化合物吗?”学生这才从思维定势中反应过来。而对NaOH的判断只考虑了离子键,忘记了NaOH中还有O-H之间的极性键。也有个别学生答MgCl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认为是Cl-Cl键),说明对Mg与Cl的成键方式还不是很清楚。

参考答案:HCl、CO2、H2O、CH4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NaF、MgCl2、CaO均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NaOH是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H2、Cl2均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单质。

此题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说明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未能做到认真思考,因此在随后的练习中我专门加强了对这些易错问题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II. 原题呈现(人教版必修2 P37):

4.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①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对于该题,只要学生记住了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类型,就可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将此题的问题变形为: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是______,其中反应①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问题变形后,在考查学生识图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将“化学能与热能”这一节的知识综合起来,题目难度相对增大,学生要认真思考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这样在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触类旁通之效果。

参考答案:②③④⑤⑥ 大于

III. 原题呈现(人教版必修2 P45):

4. 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将选择题变形为填空题:

①其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_____(填选项)

②分别写出所构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选项___中,负极:_____正极:_____电池反应式:_______

选项___中,负极:_____正极:_____电池反应式:_______

选项___中,负极:_____正极:_____电池反应式:_______

③ B项中,Cu片质量_____(填“增大”或“减小”),溶液中的Ag+移向_____片。

④ D项中电解质溶液的pH值会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若有0.1mol电子转移,则铁片质量_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g.

该题变形后,不再是简单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了,而是在原题的基础上,同时考查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反应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pH的变化、相关计算等,考查面横向扩展,同时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对常见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熟练书写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该题的记忆和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一石三鸟,且省时高效。

通过以上对三道课后习题的开发利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层层递进,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此外,对课后习题的这种“变身”也并不会花费教师太多时间和精力,又能以课后习题为平台,搭建起知识链,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口技的课后练习题 篇17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揣摩文中的音响描写,了解这场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感受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并合理地补充一些细节,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口技是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本文根据口技的特点,生动逼真地描摹口技艺人所表演的音响,把读者带入这些音响所表现的特定生活情景之中。文中描写这场口技表演,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遥闻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写深夜的寂静氛围以及一家四口陆续醒来后的各种声音;“当是时……众妙毕备”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语势,合写五种声音,犹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静夜的喧闹气氛。

“夫声起……妇梦中咳嗽”,写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表现了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声起”,写丈夫由醒到睡;“渐拍渐止”,写出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变化,给人一种轻慢的声感,说明妇人和小儿正慢慢入睡;“微闻”的“微”字,表示声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梦中咳嗽声,都很轻微,衬托了深夜寂静的氛围。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写响声大作,由少而多;“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也”,写声音百千齐作,应有尽有。逼真地表现了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先用三个“……大呼”、一个“……齐哭”,继之以三个“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齐作”“又夹百千……”等句,写发现火情、火势漫延和人们救火的情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以及两组相同的句式“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总写火场的声音之多之杂。极力渲染火场的紧张气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紧急,火势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乱,犹如置身于救火现场。

二、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侧面描写手法。指导学生答题不要孤立地讲侧面描写。例如写表演,除了要写表演者和表演内容,往往还会自然地写到欣赏表演的人的反应,而后者就是在运用侧面描写。又如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保持完整以外,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这些句子中的加点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如“会”“但”“闻”“少”“稍稍”“虽”“股”“走”;另一类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乳”“呜”“名”,在课文中都用作动词,现在都用作名词。对这些容易理解错的词,应提醒学生注意。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但:只。闻:听见。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乳:喂奶呜:发出呜呜的声音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渐渐。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较多,到一定时间应当加以整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的用法,获得牢固的记忆。这道题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整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本文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使用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既准确又变化多端。例如,“少顷”用于听众入座到开演之间,除表示时间不长外,还有等了一会儿的意思;“既而”表示承接上一音响之后的短暂时间;“当是时”表示就在那个时间;“一时”表示同一时间;“忽”“忽然”都表示意外情况突然发生的时间。用词的变化多样,说明作者善于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需要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达内容。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浅谈如何提高声乐课后练习的质量 篇18

声乐课后练习不是随心所欲的喊喊唱唱, 而是要讲求方法的, 方法正确, 就能不断进步, 而如果不懂方法, 盲目练唱, 那不但没有效果, 反而还会练出毛病来。所以, 要想发挥课后练习的积极作用, 学生不仅要明确课后练习的内容, 还要懂得如何科学练唱。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声乐课后练习的质量呢?

一、端正思想, 树立信心

在声乐课后自学时, 很多学生 (尤其是声乐初学者) 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声乐课堂上的声音感觉还不错, 但到了课后练唱时, 就没了这种好感觉, 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唱了。于是, 就容易出现急躁、灰心等消极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于课后练习来说, 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同时, 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 让学生了解声乐学科的特殊性, 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树立信心, 是保证声乐课后练习质量的关键。

(一) 了解学科特点, 端正思想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为发声器官藏在人体的“黑匣子”里, 看不到也摸不着, 所以, 教师只能通过“找感觉”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一些,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 “感觉”这种东西虚无缥缈, 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才能逐步加深和巩固。在声乐初学阶段, 由于学生对这些声音感觉都还很模糊, 也不具备判断的能力, 所以, 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找不到感觉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学生调整好心态, 积极配合老师, 慢慢就会走出这个困境。

(二) 要有信心和恒心

发声感觉的掌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 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百折不饶的毅力, 那学习就很难成功。所以, 除了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的鼓励和肯定, 学生自己也要有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才能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努力。

二、课后练习要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

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因为每位学生的声乐基础、声音条件与悟性等都有差异, 所以,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都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 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 在课后自学时, 学生也应该做到与课堂教学同步, 上课练什么, 课后就练什么, 老师要求自己怎么练, 课后就怎么练, 只有课堂、课后相互配合, 才能更快的进步与提高。

(一) 放平心态, 稳步前进

在实际的课后自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唱的, 尤其是一些声乐初学者, 他们厌烦于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练习, 所以在听到一些学哥、学姐或者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同学在练唱一些旋律优美地“大歌”时, 非常之羡慕, 也跃跃欲试, 偷偷练唱起来, 殊不知这样超能力的练唱, 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反而还会给发声器官带来压力, 久而久之, 就会造成发声毛病, 甚至损伤声带。因此, 学生一定要立足实际, 端正思想, 不可好高骛远, 也不能急于求成, 因为只有脚踏实地、稳步前进, 才能建立扎实的演唱功底。

(二) 要保证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课后练习也要讲求效率, 只有有效练习才能促进技能的提高。所以, 在课后自学时, 学生不能盲目练唱, 首先要明确每次课后练习的目标是什么, 再按照课堂上老师的要求用心去练, 练习中碰到问题要善于用脑, 如果问题解决不了, 就先记下, 下次带回课堂请教老师。总之, 只有心、脑、手、耳积极配合, 才能保证课后练习的质量。

三、课后练习要及时, 并坚持每天练唱

声乐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要想尽快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 学生就要做到及时复习, 并且还要坚持每天练唱, 才能实现巩固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 要学过即习

学过的知识, 如果不及时复习与巩固, 慢慢就会遗忘。人的遗忘规律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 每次声乐课结束后, 学生都要及早去复习。因为刚上完声乐课, 学生对课堂的细节、要求和声音感觉都非常清晰, 如果将还在自己脑袋里的新鲜知识及早回笼一遍, 就可起到加深和巩固记忆的效果, 而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复习, 那练习的效率就会明显降低。因此, 课后练习一定要及时, 要在遗忘阶段开始之前就开始复习, 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学而时习之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要想获得娴熟的技艺, 就需要反复的练习。声乐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歌唱习惯的过程, 也就是从歌唱的不自然——自然, 再从自然——自如, 最后能够随心所欲的驾驭自己的歌唱运动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 而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地练唱, 才能够慢慢得以实现。所以, 养成每天练唱的习惯, 是熟练和巩固技能的有效手段。

别是喉咙 (的控制一般难以让人驾驭, 发声器官开始接受训练时, 是不易让人把持的, 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四、合理用嗓, 科学练唱

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乐器”莫过于人的声带。因为人的声带独一无二, 不能随意更换, 如果不懂得保护, 就会使声带受到损伤, 严重的还会引起声带病变, 最后只能放弃声乐学习了。所以, 在声带没有出现问题之前, 学生就应该了解嗓音保护方面的知识, 并懂得如何去科学用嗓。

(一) 科学练唱

健康的声带是良好发声的基础。所以, 歌唱训练必须要在不影响嗓音健康的的前提下进行。在声乐学习中, 课后自主练唱的时间要比课堂学习的时间多的多, 如果学生不具备嗓音保护方面的常识, 就容易出现盲目练唱或滥用嗓音等情况, 严重影响声带健康。因此, 让学生了解嗓音保护的重要性, 并给予他们合理用嗓、科学练唱的方法指导, 是保证声乐课后练习顺利进行的前提。

1. 养成先练声后练唱的习惯

声乐课堂教学时, 教师一般都是先安排学生练下声再来练唱。但在课后自学时, 很多学生还是会把练声环节给省略掉, 直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项多李思囡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视唱练耳学科是音乐院校及综合类高校音乐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它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音乐感觉等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 它在该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 不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对完成演唱、演奏及音乐教学的需要,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 总结出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可以改进的方法, 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方法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文化厅课题“和声公共课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的研究论文 (立项编号:11C004)

在音乐表演专业理论教学中,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视谱能力、听辨与听记能力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旋律及调性感觉等, 帮助学生积累音乐语汇及对音乐本身形成感性上的认知, 从而达到系统的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目的, 由此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 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辨识程度, 为学生在音乐专业实践环节中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就工作以来在讲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全面认知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

接拿歌练唱。这其实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冷嗓开唱”不仅不能使声音到位, 而且还容易坏嗓。而如果在唱歌之前, 先让发声器官做一下“预热”, 也就是改变生活中的发声习惯, 将它调整到符合歌唱时所需的状态上来, 那不仅会使后面的歌曲演唱更加顺利、声音更容易到位, 而且也有利于嗓音的健康。

2. 不要超能力练唱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音唱得越高、音量越大, 就说明演唱水平越高。所以, 学生们都喜欢在课后猛练高音、强音。这种想法和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练习高音必须要在稳固中声区的声音以后, 再逐渐过渡上去, 如果没有打好中声区的基础就练高音, 容易使声带负荷过重而受到损伤, 长此以往, 还会引起声带病变。因此, 学生要改变认识, 并从自身的基础条件出发, 循序渐进, 稳固基础, 才能更快的实现学习目标。

3. 练唱不能盲目追求“量”

有些学生急于进步, 所以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练唱, 但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长时间的练唱会造成人体精力的下降和嗓音的疲惫, 这样就不能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 练习的效果当然不明显了。因此, 课后练唱要从声带健康角度出发, 劳逸结合, 才能保证练习的效果。

(二) 合理保护

声带是非常娇嫩、脆弱的器官, 除了不科学的发声和超负荷的练唱会影响它的健康, 还有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情绪和心理等也会对嗓音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 要拥有健康的嗓音, 不仅要了解如何科学练唱, 还要懂得如何去调节身心、保护自己的嗓音。

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 (看谱即唱) 、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三、七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 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 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进入高校学习后, 视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 成为积累音乐语汇和锻炼音乐听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除了发展听觉和提高视谱能力外, 还要运用音乐内在的情感、节奏感和调式感等, 进而准确而流畅地演唱与记写。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将这门课程与其他音乐课程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们没有真正了解视唱练耳课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就会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 听记就是记谱, 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 如专业演唱 (奏) 课、基本乐理、合唱 (奏) 、和声、配器和作曲等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视唱练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二、视唱与听觉训练积极性的培养

1. 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课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唱听技巧中,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无味的情绪。如果想要继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专业教师运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 用疑问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生动有趣, 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解, 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让学生参与到视唱练耳训练的互动中来;同时要留出“空间”让学生探索, 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发展学习能力的余地。

1.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有序是保证嗓音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 要保护嗓音就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睡眠充足;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吃过冷、过热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禁烟酒;不大声交谈和长时间说话;感冒及经期要节制用嗓等等。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才能保证身体和发声器官的健康。

2. 要保持健康的日常心理

人的日常心理也是影响嗓音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理状态往往会通过情绪反映出来。如果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那人体各器官、感官就能够协调、统一, 嗓音也能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而如果因为生气、恐惧或焦虑等不良心理造成情绪波动, 那身体各部分肌肉就呈现被动、消极状态, 发声器官的运动也会失去平衡, 嗓子就会出现发干、发涩等不适, 从而引起咽喉充血。因此, 加强自身修养, 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对嗓音的保健都大有益处。

声乐课后练习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课后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程, 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歌唱知识和技能, 还要给予学生课后自学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提高演唱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能力。

摘要:声乐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所以, 课后练唱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要提高声乐课后练习的质量, 除了让学生了解练唱的内容和方法, 还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端正思想, 树立信心;课后练习要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课后练习要及时, 并坚持每天练唱;合理用嗓, 科学练唱。

关键词:声乐课后练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7

上一篇:新学期畅想班会教案下一篇:植树节短信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