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古代诗词

2024-05-28

唯美的古代诗词(精选10篇)

唯美的古代诗词 篇1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零摄氏度以下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形容大雪的唯美古代诗词,我们来看看下文。

形容雪的感悟诗句古诗 雪景的诗句古诗
形容写雪的诗句古诗 古诗中咏雪诗句

1、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2、今年海角天涯。——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3、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4、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5、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6、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7、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9、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李白《白马篇》

10、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11、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12、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3、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4、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5、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6、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17、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曹组《蓦山溪·梅》

18、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9、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3、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24、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5、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26、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27、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28、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29、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30、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曹雪芹《咏白海棠》

形容初雪的优美诗句 形容飞雪诗句
关于大雪节气诗词 雪开头的诗句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3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3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34、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5、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3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37、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38、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39、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4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4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42、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43、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4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46、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47、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48、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49、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50、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51、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52、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53、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4、飞雪带春风,裴**绕空。——刘方平《春雪》

55、共赏金尊沈绿蚁。——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6、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张耒《示秬秸》

57、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58、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59、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60、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更多雪的诗词推荐阅读:

1.有关大雪的诗词

2.写大雪的诗词

3.形容雪的诗词

4.带雪字的唯美诗词

5.赞美雪的诗词名句

6.关于初雪的唯美诗词

7.大雪的诗词10首

8.有关于大雪节气的诗词

9.大雪节气的诗词

唯美的古代诗词 篇2

一、如诗如画的唯美意象

王尔德童话中的意象丰富多彩而又如诗如画, 从日月星辰到花草树木, 从金银珠宝到华冠丽服, 无不熠熠生辉, 光彩夺目。

《快乐王子》中快乐王子的雕像全身纯金的金箔, 明亮的蓝宝石眼睛, 剑柄上熠熠生辉的红宝石令王子的美跃然纸上。镇上的议员评论他漂亮得像风向标, 孤儿院的孩子认为快乐王子像他们在梦里见过的天使。而在他的朋友小燕子眼里, 连他的忧伤都是美丽的, 他流泪的脸在月光下美得令小燕子心里充满怜悯。小燕子反复向王子描述自己向往的埃及也是美仑美奂的, 那里有他的同伴在尼罗河畔上下翻飞, 有大朵的莲花, 星空下的瀑布, 互诉衷情的粉红和洁白的鸽子, 最重要的, 还有温暖的阳光。

《夜莺与玫瑰》中的玫瑰无论什么颜色都是美丽的。白玫瑰像海涛的泡沫和山顶的积雪;黄玫瑰象琥珀座上人鱼神的头发和未割以前的金水仙;而青年人想要用来向心上人表达爱意的红玫瑰红则象白鸽的脚趾和海底岩石下扇动的珊瑚。夜莺在月色下将胸脯抵着玫瑰树的尖刺用歌声为青年制成的求爱的玫瑰起先是黯淡的, 像轻雾, 像晨曦, 像曙光, 然后慢慢产生一层娇嫩的红晕, 最后才因为夜莺的心血染成卓绝的鲜红, 像东方, 像烈火, 像绛玉。

《自私的巨人》中, 孩子嬉戏时, 巨人的花园里面长满软软的草, 美丽的花儿像星星一样四处散落, 桃树在春天会开出粉色和珍珠色的花朵, 秋天则会结出硕大的果实。巨人最钟爱的小男孩消失几年后重新回到花园时, 花园最偏远的角落里的一棵树开满了洁白的花朵, 垂着金色的树枝, 结着银色的果实, 那是一幅绝妙的画卷。

二、至爱至美的纯粹理想

王尔德短暂的一生追求极致的美和纯粹的爱, 这种纯美和至爱融为一体的纯粹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异常难得, 但在他的童话中却因这些唯美意象的刻画体现得淋漓尽致。

快乐王子被塑造成雕像后看到了人间疾苦并感同身受, 于是他一点也不快乐了。他请小燕子把他身上的金片和宝石衔去救助那些穷苦的人们, 最后自己穿着破破烂烂, 在那些曾经赞美他的世俗的人眼里不再美丽。只有小燕子放弃去温暖的埃及与同伴团聚的最后时机, 陪伴在变得越来越丑的王子身边, 最终冻死在王子脚下。快乐王子那颗充满爱的铅心虽然破裂, 却连熔炉都熔化不了, 这颗心与同样充满爱并传递爱的小燕子, 作为城市里最宝贵的两件东西被天使带进天堂。

王尔德借助夜莺的歌声, 表达了他对爱的追求。在他的眼里, 爱是非常的东西, 比翡翠还珍重, 比玛瑙更富贵, 比哲理更智慧, 比权力更雄伟。焰光的色彩是爱的双翅, 烈火的颜色是爱的躯干。爱有如蜜的口唇, 若兰的吐气。所以, 当夜莺终于遇到一个“真正的情人”时, 它愿意为之付出生命, 只为制出一朵象征真正爱情的红玫瑰。

孩子们, 尤其是那个小男孩的出现改变了自私的巨人, 使他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并给他的花园带来无限生机。巨人最钟爱的小男孩消失几年后再次出现在巨人的花园里时, 小手小脚上却满是钉痕, 巨人为之心痛不已, 盛怒之下要为小男孩报仇, 但小男孩无私的爱感化了巨人, 最终带他进入天堂。

三、结语

王尔德坚信艺术的独立生命和自身价值, 反对艺术的功利性。在他的童话作品里, 一切美丽的意象都超凡脱俗, 更傲世独立, 一如快乐王子的金玉之身, 小燕子向往的温暖埃及, 夜莺的婉转歌声, 玫瑰的香远溢清, 巨人的美丽花园, 小男孩的善良纯真。启蒙主义运动领袖狄德罗指出, 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即现实美与理想美。王尔德借助唯美艺术形式表现的正是自己的唯美的理想。童话中快乐王子和小燕子, 夜莺和玫瑰, 巨人和小男孩最后都因为爱献出生命, 这些唯美意象的牺牲, 正是缘于追求比生命还珍贵的爱的唯美理想, 意象刻画得越完美, 其牺牲越显珍贵, 这正是王尔德对爱既渴望又绝望的内心写照。

参考文献

[1]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356.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143.

唯美的系合 篇3

那么同是有利于社会,同样的扑满,同样的“满则扑之”,扑满在其它作品中是否也会起到这样一种节俭自律的作用呢?是否也像公孙弘一样,引发一段警惕世人廉正的佳话呢?此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层次地探询。蒲松龄 “风行天下,万口传诵”的《聊斋志异》中的《辛十四娘》篇,恰好也关注此问题,也在讲述着扑满的故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言志抒情的诗篇,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所创作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蒲松龄要抒写个人独特的感受感知,曲折地表达出内心的隐秘,同时也要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并为此而付出心思。蒲松龄通过幻想来表现理想世界,用来弥补他在现实中不可实现的现实世界。“所传达的感情越是独特,这种感情对感受者的影响就越大。感受者所感受的心情越是独特,他所体验到的欣喜就越大,以此也就越加容易而且更加紧密地融合在这种感情里。”[1]《辛十四娘》作为《聊斋志异》的第四十一篇,也是蒲松龄精心构创中的一篇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学魅力的文章。

《辛十四娘》讲述了这样一则关于扑满的故事:明朝正德年间,一姓冯的书生清晨遇一娇艳动人的女子,傍晚时分见女子从一座破庙里出来又回去,于是冯对一老头说明自己对此女子爱慕之心,因冯硬闯其女闺房被赶出,在回家的路上,又误入祖母弟弟的鬼宅,鬼宅的太太答应为冯提亲,最终冯生和辛十四娘结成秦晋之好,待嫁之日,以扑满为嫁妆;婚后,辛十四娘节俭渡日,每有积蓄就填扑满,后冯生几番得罪楚银台的公子被害下狱,在辛十四娘的努力下才得以脱险,但经此事后,辛十四娘日渐衰老,半年后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婆,尽管冯生照顾很好,还是一病不起,溘然去逝;辛十四娘留下丫头禄儿做了冯生的妻子,当他们生活困顿时,打破了辛十四娘积攒满钱的扑满,解决了贫困之状;事隔多年后,辛十四娘竟在太华山骑着一头青骡子,对老仆人说“冯郎还好吗?回去告诉他,我已名列仙藉了。”扑满作为一个细节,在文章中三次出现,这预示着什么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来阐释扑满在《辛十四娘》中的作用。

一、以扑满为圆心构成的圆满实心圆——扑满在文章中所形成的三部曲。

扑满作为一个储钱罐的器具,在文章中三次提到,“出嫁扛来”、“居家积攒”、“亡后扑碎”,不但为文章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而且与文章后面的内容构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在情节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虽然蓄金的扑满“扑”,但扑满却“满”的完美结局。正因为有“出嫁扛来”,才会有“居家积攒”,紧接着才会有后面“亡后扑碎”的发展,可以说,扑满就似一个圆心,是文章的文眼,整个文章关于人伦、情感、人物之间的关系都随着扑满的三次出现形成三步曲的变化,也都围绕着扑满形成一个完整的实心圆圈。正是因为有了扑满,文章全篇的内容才得以有理有条的舒展。扑满的三次出现,解决了主人公经济上的困顿,意味着作品中主人公的家境出现三次经济状况;意味着书生——冯生在人伦道德上的三次变化;意味着冯生与狐女——辛十四娘情感上的三次变化;意味着冯生与辛十四娘美满婚姻状况的三次变化。第一步:当扑满“出嫁扛来”时,冯生家境贫困,冯生是个道德良善的进步代表——他和辛十四娘之间的情感关系表现为真真切切的爱情——与辛十四娘联姻时的情意绵绵状况;第二步:当扑满“居家积攒”时,冯生家境变得充实,冯生在此为一个不遵守道德的代表——此时他与辛十四娘的情感关系正表现为由爱情到亲情的转变期——且也恰逢辛十四娘劝冯生纳妾之时日;第三步:当“亡后扑碎”时,也就是家境由原来的较充实到贫困再到家境骤然充实的突转,此时冯生向原来的善良道德复归,又成为一个道德进步的代表——同时冯生对辛十四娘的情感由爱情表现为敬仰、怀念之情——也就是冯生与禄儿联姻后,生活困顿接触之时。扑满的所有的内容都围绕扑满的三次出现一一叙展开来,从而使文章形成一种有力的张力,使整个作品协调、统一,达到一种唯美的结局。(见下页图示,即以扑满为圆心的圆上的点所传达出的内容三步曲):

二、扑满因“满”而“扑”与人物心灵的融合映衬之美——对妇德之美、妇之节俭自律精神的礼赞以及扑满主旨的精深隽永——人伦道德的升华:节俭为德,奢败为祸。

辛十四娘的形象——内化的外貌与外化的心灵,将本来是具象的人物外貌紧贴人物的内在精神加以勾勒,将本来是内隐的人物心灵引向人物的外在言行给予展现。文中对辛十四娘的容貌、体形和服饰未作较多的描述, 只是采取分散处理的办法进行一种内化的处理,例如对辛十四娘身上的红帔、脚上的莲履、面上的蒙纱、耳上的耳环、头上的金花等却没有作较多的描述,而是分散在相关的情节中且通过扑满作为隐线来展现辛十四娘的心灵,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一次性集中描写所容易出现的堆砌、板滞现象,而且有助于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借助扑满来传达出辛十四娘内在的神韵和气质,从而把扑满与辛十四娘的心灵美德融贯起来,透过辛十四娘的外在行为形态掘进辛十四娘的内心世界。扑满的三次出现使辛十四娘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灵相互联结,形成一种张力,塑造出内外交融的神韵化的辛十四娘的艺术形象。

辛十四娘与冯生先出于相悦,后均依礼教之规则与程序结成婚姻,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虽有媒妁,未得父命,“如此草草,卿死不敢违命”的辛十四娘,抗拒郡君之命,以礼自守的行为构成了辛十四娘意志坚定、不屈于势的“志不可夺”的品格,进而出现作为扑满的嫁妆也是情理之事,符合婚礼的习俗、礼仪的标准;辛十四娘以自我献身的方式来解救寒士冯生在婚姻、子嗣、经济方面的困顿,且将其帮助到底,“如欲我留,与君约:从今闭户绝交游”,冯生与辛十四娘成亲后,交友不慎且纵饮无度,故而引起了辛十四娘的忧虑,为了使冯生免祸,她才提出了继续留在冯家的条件,如果冯生再不与友邻断绝往来的话,那么辛十四娘就不愿当冯家的媳妇了,条件苛刻到几无人情之地步,使辛十四娘对冯生的一片真情尽蕴内中;为了救入狱的冯生,辛十四娘对丫头禄儿进行特殊教育,让她混进妓院当妓女,正德皇帝到大同看中了她,听她诉说了冯生的冤案,皇帝惨然,“细问颠末,以纸笔记姓名”,马上降旨平阳,复查冯生案,于是,冯生得以解救,辛十四娘可谓用心良苦,一片真情尽在不言中,即使她变老变丑而走后,也仍在隐约的间接的帮助着冯生的急顿。也正是因为平日辛十四娘积攒的家蓄,才使得当冯生与禄儿经济困顿时因“破”扑满而得救。由此可见,以妇之勤俭反衬生之轻薄,妇德愈美,生德愈薄,这实则也是对辛十四娘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灵的以及辛十四娘节俭自律精神的礼赞。

作为书生的冯生,投射出一股超凡脱俗的内在精神。冯生遇到娇美的辛十四娘,拼命追求,把辛十四娘娶回家;冯生为人轻薄,辛十四娘劝他远离小人,冯生不听,和豺狼公子楚某来往,被诬陷入狱,辛十四娘费尽心力把冯生救出;本来“轻脱纵酒”、好色猎艳的冯生把对辛十四娘的美色迷恋转移到对爱情的忠诚上;辛十四娘施展法术使自己变得丑,如乡村老太婆,冯生仍然对她钟情不改。小说开头辛十四娘“美而艳”,小说结尾辛十四娘“老而丑”,美丑相形考验冯生的真情,让冯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得到道德的净化,冯生忠诚于老得像老太太的辛十四娘,不接受辛十四娘替他挑选的年轻美丽的禄儿。他的选择,标志着爱情生活中灵魂的美胜过了容貌的美,也标志着冯生的道德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于此同时,当辛十四娘离开冯生后,当冯生和禄儿的生活出现危机时,辛十四娘还将冯生救到底。从冯生“素来不羁”,并没有将辛十四娘对他的约束遵守到底,以致为楚银台公子诬陷入狱,到“生立释宁家,归见女,泫然流涕”,冯生出狱后初见辛十四娘时,揆情度理,一把抱住妻子,伴着热泪倾吐自己心中的酸苦时,良心彻底发现,轻薄之态彻底改变时,因家贫无处度日时,冯生才忆起了扑满,扑满在冯生道德升华后才发挥了它的作用。

三、“扑”、“满”、“扑满”的隐喻——人类理想的伊甸园。顾名思义,因蓄金“满”而“扑”,它是对节俭自律精神的礼赞,同时它在《辛十四娘》中达到唯美的结局,并超越了此种节俭自律的精神,而在更宏阔的视野下对更广泛意义上的“扑”、“满”的思考的升华。

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则为“扑”,而在现实中不能得的一切却于幻境中得到了实现则为“满”。“扑”与“满”本身就象征着两个不同的、相辅相成的世界。“扑”象征着一个现实的世界,代表着社会的黑暗、不公的社会人生不平之态,是作者面向真实生活、观照实境社会所描写的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黑暗的官场、叵测的人心、刁钻的人情,蒲松龄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所使用的主要评判标准是“礼”和“义”,作者于此是礼教规范的持守者、维持者。“满”象征着一个理想的世界,代表着可摆脱任何人伦道德的禁忌约束的自由的幻想的特异世界,是观照人生渴望、展现理想境界而创造的梦境世界,作者在这个梦幻世界所使用的主要评判标准是“情”和“义”,作者抛开了现实之约束和礼教之规范,以自己的渴望为指归,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由于这个梦境世界是狐鬼灵怪的幻境世界,与真实社会隔着一层,通常被认为与现实无涉,只不过是空中传恨、聊助谈资而已,这成为个安全的世界,也成了包括道学家在内的读者满足自己幻想式心理需要的一道甜点。只有当“扑”与“满”两个不同的世界象征着不同的两种寓意时,当把它们紧密系合在一起构成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和在现实中不能得的理想却于幻境中得到了实现的完整的“扑满”时,才会构成一个圆满的世界,使现实世界与梦幻境界达到极致,使现实世界与梦幻境界出现唯美的场域,来实现人类在现实世界中不可实现的一切理想。

扑满,做为一个小小的人情细节,可照见整个世界,让人惊讶、摧人猛醒、引人浩叹。不论扑满在关于公孙弘的典故中起到一种警惕世人节俭佳话的作用,还是在蒲松龄《辛十四娘》中起到一种将现实世界和梦幻世界进行唯美系合的作用,扑满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启示永远具有启迪世人的作用,具有深刻的发人深省的蕴味。

注 释:

[1]《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39—440页

唯美的冬天诗词 篇4

1、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3、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李世民《望雪》

4、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5、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6、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7、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律然《落梅》

8、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9、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张炎《疏影·梅影》

10、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张炎《疏影·梅影》

11、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12、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13、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14、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15、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16、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17、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18、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大须《暮雪》

19、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20、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21、香脸半开娇旖旎。——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2、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23、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李世民《望雪》

2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2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6、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2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8、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2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30、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31、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32、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33、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34、小莲风韵出瑶池。——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35、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李颀《古意》

36、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7、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38、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39、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40、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赵嘏《喜张沨及第》

4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43、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4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4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46、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4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48、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49、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50、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51、雪花全似梅花萼。——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2、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5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54、起看清冰满玉瓶。——黄升《南乡子·冬夜》

55、故教明月玲珑地。——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

57、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58、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59、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茶的唯美诗词 篇5

2、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3、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4、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5、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6、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7、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8、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9、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10、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1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1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13、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14、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15、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16、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17、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18、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19、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20、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21、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2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23、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24、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25、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26、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27、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28、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29、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30、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31、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3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3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3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3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37、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38、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39、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40、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41、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42、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43、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44、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45、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46、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47、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48、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49、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50、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51、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52、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53、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54、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

55、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56、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57、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58、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59、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60、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61、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62、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63、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64、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65、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66、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王尔德唯美主义矛盾的根源研究 篇6

关键词:唯美主义,矛盾,根源,道德

1、王尔德唯美主义中存在的矛盾

1.1想象与现实的矛盾

王尔德在进行创作时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心灵的产物,因此他在创作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幻想,他想将现实与自己的艺术完全隔开,因此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竭力避免现实的影响。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所有的艺术家都应当避免形式的现实性和主题的现代性。为了避免现实的庸俗,唯美主义者躲进了艺术的象牙塔,追求心目中虚无的唯美世界。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描绘了一个神秘的、超现实的世界,这正是他追求幻想中唯美世界的体现。然而在这些作品当中,我们仍旧能体会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社会中所存在的丑恶现象的鞭笞。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王尔德的童话 :很漂亮很轻松,并且非常机智,读着非常愉快,但是有苦的回味。也就是说,王尔德的作品中所描绘的超现实世界实际上是以现实世界为原型的,就像《夜莺与蔷薇》中所描述的, 小女孩认为珠宝更加值钱的看法正是反应了王尔德对拜金者的愤懑和痛惜,对被金钱所蒙蔽的人们的厌恶和感叹。在 《星孩》中,对星孩虽貌美无双却蔑视自己的养父母与同村人以及对为寻找他而受苦受难的亲生母亲的无视的描写,体现了美貌的外表和丑陋心理的鲜明对比,最后星孩的外貌由于丑恶的心灵而变得令人厌恶,正是作者对心灵丑恶人们的鞭笞,同时也能看出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道貌岸然的人物的讽刺。而在《快乐王子》中,王尔德所描述的市长、参议院与教授的形象也正是当时社会中追名逐利、自我标榜人的代表。这几部作品充分表达了王尔德对当时社会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的不满,也正是其作品中童话源于现实的体现。在王尔德进行创作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撇开现实的影响,这与他所提倡的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矛盾。

1.2故事叙述中道德与超道德的矛盾

在王尔德所提倡的理论中,认为艺术应当是超道德的, 他认为“我所宣扬的是个性的反抗还有个性完善的福音”、 “所倡导的内涵是好奇感的罪恶扩宽了生活的范围”、“偏见禁忌是囚禁灵魂的墙壁”。在王尔德所认为的理论当中,道德是抹杀艺术家个性的存在,会削弱艺术家的感染力,他主张艺术家的创作应当凌驾于道德之上。文学艺术中不需要表现道德是王尔德所倡导的。从创作角度来分析王尔德的童话,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没有道德约束的,是忽略了道德评价的 ;但是从童话的内容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在王尔德的童话中通过善恶美丑的强烈对照,对社会中存在的伪道德进行了揭示,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道德取向。在《忠实的朋友》中,王尔德塑造了一个非常渴望友谊, 并且会为自己的好朋友付出全部的小汉斯的形象,而小汉斯的朋友磨面师则是一个虚伪、自私、贪婪的人,反映了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被自私虚伪所毁灭的现象,反对丑恶的同时也对高尚的品德进行了赞扬。《了不起的火箭》当中,通过对火箭经历的描写,批判了当时社会当中自命不凡和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伪道德。在这些通话中所反映出的道德问题, 都是王尔德自身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王尔德所创作的童话中,表面是不动声色的冷静的叙述,但是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对道德的批判。王尔德所主张的唯美主义从表面上看是纯审美主义,是基于幻想的虚无的唯美,然而在他的创作中却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象和自身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2、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根源

2.1由于艺术远离现实而存在的美学思想的矛盾

王尔德认为,艺术是表现自身的途径,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艺术的创作必须远离生活。然而当王尔德对他的观点进行论述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矛盾。首先,他认为艺术的表现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的表达必须有自身的独立性才能够保持自身的圣洁品格而不受世俗污染。但是他又写道 “到艺术中去寻找所有”,“艺术能够唤起大家高雅的情感”, 与自身的主张相矛盾。其次,王尔德倡导艺术需要远离现实, 但是他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又无法完全避开现实,他认为自身的创作是以一种远离现实的方式对生活进行反应,并且 “要自如的进行表现现实的戏剧创作,就必须了解现实。”

2.2艺术对现实的妥协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认为艺术是与现实没有关系的,艺术是高于现实的,并且在其作品中竭力的反应这一点。但是王尔德的创作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不管是戏剧还是童话,王尔德的作品中真实的反应了王尔德自身对社会的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3、总结

唯美的诀别诗 篇7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伴着夕阳的余晖,独自坐在旷野,吟诵着那朴实而遥远的梦:“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有那个手抱《圣经》的精灵才能领会的幸福的含义,我想把它装进自己的脑海。喜欢海子的单纯,单纯得容不下世俗的单纯。希望他的“房子”不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于1989年1月13日的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质朴的语言,本色的意象,飘逸的思路,工整的形式,让每一个走进他心扉的人感到意犹未尽。也让很多人暂时逃离了海子的“死亡阵营”,感觉一时间嗅不到海子悲凉的气息!

大家都在为这个找到幸福的人高兴!

可是两个月后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身边留下的只有《圣经》,上帝带走了这个找不到幸福的人。我们都在追问自己“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但是不愿意相信——海子的幸福仅存于写诗的那短暂瞬间!因为他明白这个世俗给不了他要的幸福,哪怕只是凡尘中最最普通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除了哀叹,我们给不了他其他更多的东西。而我们同时也嗅到了他的悲哀!

他的悲哀之所在,即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试问“喂马,劈柴”何以支撑“周游世界”?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物质上极易满足,而精神上却要求极高的傲慢的海子,也是单纯的海子,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奇怪精灵,但却是精神上的流浪汉!

在那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也许并非只是单纯的精神分裂,而是太多不可承受之轻。我个人觉得,一些言外之音也许更能了解诗人当时内心的极度不满于现状。一个15岁就考入北大的学生,绝不是一个体会不到成就感的人,一个有成就感的人应该更以一种积极地态度对待现实。但也或许是他的成就感来得太早,所以他无法融入他眼中的恶俗中去,最终选择抱着《圣经》安详地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了此余生!因为幸福之路竟是如此的残酷,让他情何以堪?也许诗人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诗中海子明确地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不幸福的。因为如果今天的海子是幸福的,他还去穷追明天的幸福在哪里?要知道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他明白幸福就是无数今天的累积;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他的眼里还有一个可以希冀的明天。

我们的海子选择了活在希望里,因为现实的污浊是一个追求圣洁的虔诚者所无法接受的事实。所以与其说他在畅想明天的幸福,不如说他在诉说今天的痛苦。在他心里,他知道明天意味着新生的来临,因为他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当然也会给自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个温暖的名字在心中,可我们还没来得及听到这个温暖的名字,却迎来一个噩耗!

海子就此消失在茫茫尘世。带着他至死不渝的信仰与希望——“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茫茫大海,花开何处啊?何以支撑花儿的生长?他知道心中的花开不了,就如海市蜃楼,可是谁会甘心在春天到来之际与暖春诀别?海子也在等,他在等待着转身回望大地时能微笑地面对现实,看到“春暖花开”的美景在自己面前绽放。可是一切都已成过往,不再回来!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幸福感的地方。但是这个固执海子说“我只愿”。即使知道幸福不可触及,也要到达自己自由的彼岸。

海子用最唯美的方式告别了他的亲人朋友,以及那些他要祝福的陌生人。他没有让人们泪流满面地看他的背影,而是在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中,独自承受痛苦。

一首唯美的诀别诗,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在理想中的海子。

古代暗恋的诗句唯美 篇8

一个人的暗恋,一个人的永远。一个人幻想的地久天长。

1.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2.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3.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5.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7.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8.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9.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10.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1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3.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俞紫芝《咏草》

14.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王昌龄《青楼怨》

15.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16.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17.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18.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19.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0.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21.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22.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23.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挽文丞相》

24.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25.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2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8.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29.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30.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31.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3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4.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35.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36.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3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8.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39.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鱼玄机《赠邻女》

4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1.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4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43.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44.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韦庄《金陵图》

45.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46.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4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48.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4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0.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想念的唯美古风诗词 篇9

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2、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3、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4、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6、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7、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8、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赋别》 。————郑愁予

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1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11、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1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13、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1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1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1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1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20、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容

2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3、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2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25、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赵必豫————

2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2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2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30、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唯美的歌者 篇10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米莱斯;唯美;诗意

约翰·艾弗里特·米莱斯,1829年6月出生于南安普顿,父亲很有名望同时也很热爱绘画。米莱斯从小就展现出很强的绘画天分,11岁就成了皇家美术学院的最年轻的学生,其后又多次获得绘画比赛奖项,在学院里是很出色的学生,后留学意大利,在那里米莱斯结识了亨特和罗塞蒂,深受其影响,米莱斯自己的绘画也转向亨特的艺术主张,以写生的方式来引导自己的绘画,并于1848年,与亨特,罗塞蒂三人一起成立了拉斐尔前派。

当时英国占主流的绘画风尚为学院派所控制,学院派绘画的作风大多枯燥乏味,拟订好题材,然后用设计好的方式去表现出来,已经没有去探寻新的绘画表现方式的追求,模式化倾向异常严重。绝大多数绘画的画家去迎合上升中的社会,表达那些最接近功利的作品。大量粉饰社会的庸俗作品占据了画坛的主流。第一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雷诺兹甚至还规定了在画人物时手脚长短的比例,在他看来,一切都应严格遵循拉斐尔的艺术范式。使得英国画坛一片追逐学院派之风,纵使有康斯太布尔,透纳这样地想要引领新风的画家存在,但是这些画家也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流派去指引英国画坛。拉斐尔前派创立之初,其中成员之一威廉·罗塞蒂这样去叙述当时的情况:“总的来看,英国画派比起霍格思,雷诺兹,庚斯博罗和布拉克那个时期已经大大地败落了,而他的平庸水平已经变成自我夸耀的老生常谈,说他愚蠢也不为过分了”,就如威廉·霍尔曼·亨特所说的那样,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画坛所呈现出来的陋习是正统的法则,方法和体系的俘虏。

米莱斯初期的画作是遵循拉斐尔前派的理念的,忠实于写生,后面又创作了很多肖像为主的作品。米莱斯总是在作品中渗透着道德观念的传达,此外作品还笼罩着一种忧伤的情绪,种种特征在他的代表性作品如《盲女》《奥菲利亚》《耶稣基督在父母家里》《玛丽安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加上米莱斯绘画技法高超,画风也很华美,在当时,米莱斯是很受欢迎的画家。

在当时英国的绘画艺术环境,主要还是受皇家美术学院主导的,所以拉斐尔前派这一批画家被视为标新立异的一类画家,当时在英国文艺界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评论家罗斯金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给了拉斐尔前派画家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罗斯金认为拉斐尔前派画家画出了比现实还要真实的作品,他认为一流艺术家与二流艺术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所画的是他确实亲眼所见之物,而后者只画他想要看到的,因为一流艺术家们也许会因此遭到众人的责备。米莱斯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以真实的眼光去塑造画面中的人物,在他的作品《耶稣基督在父母家里》,选取了耶稣少年时代在其身为木匠的父亲约瑟家中的场景,将耶稣置身于一个如此寒酸的居室中,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意义。传统意义上的基督题材绘画往往会刻画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场景,但是米莱斯却描绘了一个如此真实的劳动人民的家庭环境,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是米莱斯这样做确是希望重回文艺复兴以前绘画的精神和风格特点,这也是对当时占绘画主流的学院派艺术的模式化绘画风格的一个反叛和挑战。

在其众多作品中,米莱斯描绘了很多不同的题材,有一些经典的文学题材,后期还创作了很多肖像画,孩子也是他善于表现的题材。《盲女》是米莱斯的经典作品,刻画了一个失明的流浪少女和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安静地坐着,盲女也许正在聆听身边的小女孩对雨后天空中出现美丽彩虹的描述。画面上这两个小女孩虽然都衣衫褴褛破破烂烂,并且较大一些的小女孩还双目失明,无法用双眼去感受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这些丝毫不妨碍她去用心感受,用鼻子嗅,用耳朵听大自然的美好。盲女的表情平静而祥和,让人们不禁对她产生同情和关爱。旁边的小女孩由于年纪较小,也许还无法深刻地感受到失明对于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她天真地靠在盲女的身上,向远处看着,说着,期盼着。盲女身上放着的手风琴,也许表明了她们两人艰难的生活处境:还需要盲女去卖艺维持生计。米莱斯用细腻写实的笔触,将这些都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画面色彩明亮,整个被黄色调笼罩,将阳光的温暖和人世间生活的不易以及小女孩们的乐观统一为整体,画家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强度的歌颂,也体现了画家对不幸人生的同情。

罗斯金非常认可米莱斯的绘画天赋,极大地肯定了米莱斯对绘画的感受能力,早期在米莱斯遵循自然主义风格的时候,他还创作了很多风景绘画,在风景画写生方面,拉斐尔前派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当时独树一帜的风景画家透纳的艺术理念。透纳的绘画整体上传达出生动的效果,用很轻松的笔触表现光和色。罗斯金评论透纳的画时,说他画的比真实的自然还要更自然,如透纳的作品《伯顿修道院》,修道院被画家安排在左侧一块平地上,右侧是逶迤的山体,近景处绵延着河流,两岸和山体上都有植被覆盖。透纳特意夸大了这座约克郡山峰的比例,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山峰的分量,和左侧略显秀美的伯顿修道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依据自然写生创作的作品,但是又在自然的基础上添加了画家的夸张创作,使得這幅画与众不同。米莱斯的风景画里有湖水山川,庄严的高地。米莱斯对岩石山川形态很有研究,他很看重肖像画面中的场景,处理肖像画场景时他并没有将北京设置成模糊的风景画,而是像做地质研究一般,精确地观察地形地貌的结构形态,并呈现在画面上,将风景画的细节观察的和画肖像时的眼部手部一样。比如米莱斯创作的《约翰·罗斯金》的肖像,这幅想象作品很到位地宣扬了罗斯金作为艺术批评家的思想。米莱斯把罗斯金的形象设计在一块表面凹凸不平的岩石上面,旁边有流水,罗斯金安静地站在岩石上面做沉思状,罗斯金身边的环境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和真实的没有两样。

米莱斯创作的《奥菲利亚》的场景选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第四幕奥菲利亚之死,画面中奥菲利亚苍白的身体俨然一副横卧的尸体一般,但她仍然疯癫的唱着歌曲,周围的环境阴森恐怖,直射在奥菲利亚身上的阳光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画面可见清晰可辨的数种植物,米莱精确再现了尤厄尔霍格思米河两岸的景物,并且将这一具有悲剧色彩的场景描绘的赋有忧郁的气质,人们一眼就能从这幅画感受到奥菲利亚的不幸。

米莱斯一生绘制了很多作品,但是当拉斐尔前派的其他成员如亨特还在宗教圣地巴勒斯坦作画追求一种偏于极端的象征主义绘画时,米莱斯就已经从这种影响中解放出来,可以说他是最早脱离了拉斐尔前派特征的成员。对于这段拉斐尔前派成员的经历来说,只是米莱斯的一段艺术经历,此后他绘制了很多符合学院派审美的作品,有人觉得米莱斯后期转变风格是为了生计,毕竟他有八个孩子需要养活。晚年时期,米莱斯被推举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

参考文献:

[1] 提姆·巴林杰(英).拉菲尔前派艺术[M].梁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罗斯金(英),李正子.潘亚楠,译.金城出版社,2012.

[3] 王子明.“华丽”的转身,风云过后——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J].美术大观,2013.

上一篇:六年级穷人教学反思下一篇:放飞青春筑就梦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