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

2024-07-26

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精选10篇)

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 篇1

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资料文字。

二次备

预习(或复习)提纲、了解有关中国民俗的文字图片资料。

2、了解文内容。

一、导入新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展示:如上海石库门、x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题,齐读题)

二、初读文,读通读准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五、拓展延伸、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六年级《各具特色民居》评课稿 篇2

六年级《各具特色民居》评课稿1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廖老师上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篇略读课文。

教师上课时,教材吃的透,讲课声情并貌,课件精彩从本节语文课来看,廖老师语文基本功扎实,语言亲切有激情,有启发性。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由两篇互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文章组成,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讲解声情并貌,对学生感染力很强,教学思路清晰。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教学设计中,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注重拓展延伸。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教材处理很得当。在教学中运用了放手让同学们自学课文。在近十分钟的小组合作后,又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依托进行交流,使学生对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抓住课文中描写客家民居的关键词句反复朗读,使学生对民居的位置、建筑材料、结构等都有了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一仅是对学生自读自悟的检查,更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已学习上的漏洞,调整自己的学习。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整堂课大气而精致,较好地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重要性,在这堂课中以读作为重点,屏弃了为读文而读文,引导学生多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有思、思中有议、议中有论,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从读对、对懂逐步走向“读活”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的教学过程。

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流畅、清晰、一环扣一环。

六年级《各具特色民居》评课稿2

前两天,我有幸听了学校各教研组推出的几节优质课。听完后比较兴奋,看到了齐礼闫小学的希望,看到了年轻教师的进步。老师们的个人素质都比较强,每个人有每个人独特的教学方式,独特的教学魅力。因本人专业素质不高,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用专业语言表达感受,所以就用最朴实的直白的语言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几位老师都能从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落实到位,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都能够突出个人的教学风格。

2、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写字训练,教的有方法,学的有兴趣。中高年级的写话练习,老师安排的巧妙恰当,学生有话说,有话写,感悟都比较深刻,这样的练习都是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础。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训练扎实,从学生的读书水平可以看出这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数学老师则把知识获取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明白了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这就是“我要学,我会学”的训练过程,符合近年来数学的教学改革模式。

3、所有老师的课都上得真实,不做作,不作秀。授课老师都是从学生的“学”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起到了帮扶,支持的作用,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换过程,这是老师们可喜的进步,这是齐礼闫小学的新希望。

不足之处:各人有各人的教学风格,每一节课都会有遗憾,有不足,不可能有完美的课。这都是他们反思的点,只有不足才能有进步的空间。我在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简介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结构与主要特点 教材答疑

“项带银圈”对吗? “支支吾吾”的变读 复习检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石牌镇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题 论坛交流

第一组

教学参考

第1课《山中访友》复习检测 第3课《草虫的村落》复习检测 第5课《詹天佑》复习检测 第7课《彩色的翅膀》复习检测 第9课《穷人》复习检测 第11课《唯一的听众》复习检测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复习检测 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复习检测 第17课《少年闰土》复习检测 第19课《一面》复习检测 《诗海拾贝》复习检测

第21课《老人与海鸥》复习检测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复习检测 第25课《伯牙绝弦》复习检测 第三课《草虫的部落》导学案 第一课《山中之友》导学案 第二课《山雨》教学设计 第四课《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 《山雨》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片断2例 《索溪峪的“野”》教材解读 《山雨》教学建议 《山中访友》教材解读 《草虫的村落》教学片段2例 《山雨》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2 山雨

第2课《山雨》复习检测 第4课《索溪峪的野》复习检测 第6课《怀念母亲》复习检测 第8课《中华少年》复习检测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复习检测 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复习检测 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复习检测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

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复习检测 第20课《有的人》复习检测 《与诗同行》复习检测

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复习检测 第24课《金色的脚印》复习检测 第26课《月光曲》复习检测 第二课《山雨》导学案 第一课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祖国在我心中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建议 《草虫的村落》教材解读 《山雨》教材解读 《草虫的村落》教学建议

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 篇4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层,从不同层次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要求。安排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对人生三愿的感悟。

3.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并试着去其感悟言语中的深意。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的愿望,理解爸爸这个人,从受到启发:学会体谅父母

教学难点:

1.从课文内容的探究、谈自己经历的中体悟父母的压力,感受父母的爱。

2.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并试着去其感悟言语中的深意。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导学卡、评价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种太阳》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采访吗?

采访就是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等活动。

(教师板书)。

老师做记者,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的梦想是远大、崇高的,有一位爸爸,在接受儿子采访时所说的梦想跟我们梦想完全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学习24吧!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注意引导。)

从课文名称中我们知道课文讲述了儿子的一次采访,那么他采访了谁,问了什么问题,被采访者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记下问题,做导学一内容)

二、学生自学,整体感知。(完成导学一)。

三、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完成导学二)

1.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几个问题来阅读课文。

通过儿子的采访了解爸爸的愿望:

(教师出示问题:(1)爸爸的三个愿望分别是什么?工整美观的写下来(2)对应爸爸的这三个愿望,儿子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摘录关键词(3)此时爸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通过《我眼中的爸爸》了解爸爸这个人:

(4)爸爸看到儿子的反应后给了他()建议?

(5)儿子是怎么做的?

(6)儿子眼中的爸爸是个()的人?

成年人怎样看爸爸的愿望:

(7)最后结果是什么?8这时你对爸爸有什么看法?

2.小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点小组,展示导学卡,并让其他同学针对发言进行补充。)

四、师生归纳,指导分层。(导学卡三)

1.同学们课文分为几层!课文中有什么标记?

指导作文分段:事情发展变化(从采访到日记)。时间有跨度(第二天,后来)。(还可以是地点转换,移步换景,主要人物发生变化,话题转移)

五、深层挖掘,情感升华。(导学卡四)

1.评论三个愿望。

初读课文时,我们像课文中的儿子一样,觉得爸爸的这三个愿望太简单、太容易实现了。后来儿子知道爸爸并没有害他。

现在谁来谈谈你什么时候吃不下、睡不着觉或者笑不出来。

现在你们怎么评价爸爸的这三个愿望呢?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2.评价课文中的爸爸。

你认为文中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使其明白,爸爸的回答是真实的,对待采访也是认真的。)

3.评价课文中的儿子。

读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你想对课文中的儿子说什么呢?

(重点引导学生从儿子三次反应来评价儿子,从愣了、着急、失去控制了认识到对爸爸产生了误解。从而懂得聆听别人发言,感悟对方话语的深意。多体谅父母)

六、实践作业,学以致用。(导学卡五)

语文六年级教学课件 篇5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篇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课文的几处对比描写的作用。

3.认识4个字,学会7个生字。

二、基础知识:

嚼、(嚼子)、(嚼舌)、(咬文嚼字)

帽、(帽子)、(草帽)、(衣帽整齐)

剖、(解剖)、(剖析)、(剖腹藏珠)

辍、(辍学)、(辍笔)、(笔耕不辍)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课文讲了“我”画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的画,可是却无法让大人们的理解。而当我不再和他们研究图画转而谈论大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很高兴。作者通过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对“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不可理喻的大人们”的委婉的批评。

本课节选自法国飞行员(注意,不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写的《小王子》,这是一部哲理童话。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学突破点:

教学时以这两幅图画的产生以及围绕它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为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清楚有序进行表述的。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蛇肚子里的象》这篇文章是一位法国作家的作品,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法国人说话的特点和语气。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

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给文章分段。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第一段(1—4)“我”画了两幅蛇肚子里的象,可大人们都不能理解。

第二段(5)“我”迎合大人们的视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接受。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别从孩子和大人的两个角度来体会他们不同的看法。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讨论

1.讨论书后的“讨论”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 篇7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爱我中华》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枣核》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枣核》写了“我”的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旧时同窗托付访美的“我”从家乡给她带几颗生枣核,准备中在自己的后花园中,以寄托思乡之情的事。《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情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效的朗读方式。

2、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

16——17课时

主备人

6、《开国大典》

7*、《望大陆》

8、《明天更辉煌》

9、《枣核》

10*、《太阳与士兵》

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 篇8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确乎:的确。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本课形容头胀痛,心情烦闷。潸潸:泪流不止的样子。茫茫然:对事理全无所知。遮挽:遮挡,挽留。伶伶俐俐:聪明,灵活。

叹息: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蒸融:蒸发,融解。痕迹:(1)物体留下的印儿;(2)残存的迹象。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赤裸:(身体)裸露。比喻毫无掩饰。偶尔:间或;有时候。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枯萎:干枯,萎缩。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缘由。基业:事业发展的基础。汲水:从下往下打。水源:(1)河流发源的地方;(2)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依赖: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主或自给。幸而:幸亏。独立自主:(国家、民族或政党等)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优雅:优美,不俗气。勃勃生机:精神旺盛的样子。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萦绕:萦回。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幽雅:幽静而雅致。惊羡:惊讶羡慕。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歉疚:对不住人,内心不安。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陶醉:形容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目不转睛:眼珠一转也不转地看。形容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喧哗:大声说笑或叫喊。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都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

起哄的表现。

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印象。姿态:姿势;样儿。窈窕:美好的样子。秽物:肮脏的东西。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冲撞:顶撞,冒犯。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扶衬:扶助,衬托。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2.句子分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解:“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一般解作“是„„的人”。这句话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句解:这名话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写出了两个人学下棋的不同态度,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句解:因为有前面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以才会产生如此不同的学习结果.(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句解: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总结。运用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人们的思考,说明学好下棋,并不是乱加秒如别人,而是不专心的缘故,使人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5)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句解:开篇交待了事情的起因(6)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句解: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作出的判断。

(7)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解:另一小孩提出早晨离人远,中午太阳离人近的观点,与前面的观点截然相反。(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句解: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刚出来的太阳比作车盖,把正午时的太阳比作盘盂。(9)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都凉乎?” 句解:“如探汤”是用夸张手法来形容中午太阳热的程度。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是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的结论。

(10)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句解: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四.课文分析

1.《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匆匆》本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提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这一主题思想。

4.《桃花心木》本文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道理。五.背诵知识点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2.《匆匆》 六.拓展知识点 1.词语

时光如梭 白驹过隙 时不我待 流金岁月 树木丛生 林海雪原 碧树滴翠 苍松翠柏 古木参天 十指如钩 2.名言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浣溪沙》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七.习作 难忘的“第一次”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写一写。第一个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民,题目自己定。习作指导: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 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要 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2.写前准备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自选习作内容,确定习作对象,认真回忆,仔细观察,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3.习作指导 回顾本给课文的写作特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或把事物的特点写鲜明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模板 篇9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地表的变迁》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5《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3、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科学知识: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教学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教学准备:

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水搬运模拟器、火柴、世界风光欣赏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

2、欣赏化石图片。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

4、录象:世界风光欣赏。

5、揭题:多美的世界,从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试试来了解地球的过去,探究地球表面的变迁状况

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

1、过渡:有人说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没有,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4、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

三、组织学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1、过渡: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对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有这样的推测,既然世界最高峰有这样的变迁,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态是谁,什么力量造就的呢?

2、讨论交流:

将你收集的材料,介绍给大家。请你将你的观点告诉大家。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5内容

4、小结: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吸引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四、组织学生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1、过渡:太阳、地球冰川、海浪、流水真有这么大的力量?

2、学生交流:龙卷风、海啸、泥石流

3、谈话:大家说得不错,这些确实能说明问题,那我们怎么通过小实验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呢?

4、研究风化的作用。

出示:沙子和泥土,说他们都是大岩石变成的? 交流推测:你的理由?赞成的有? 实验:石子变小实验。

推测:自然界的大岩石是怎样变成泥沙?

交流小结:什么样的过程是风化。

5、研究侵蚀作用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滚滚河水夹着、裹着泥沙向东流去?请告诉大家流水有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思考:问题

小结:什么样的过程叫侵蚀 总结: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五、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1、提问:人类的活动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那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吗?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六、拓展:

三年级上学期优秀语文课件 篇10

三年级上学期优秀语文课件范文1

教材说明:

《大地巨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的一篇课文。《大地巨人》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文章想象丰富,描写生动,语言通俗,笔调灵活。作者以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作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通过想象,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想象巧妙地与巨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与宽广,读来倍感亲切。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创设多种情景,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大地巨人的形象及大自然的神气美丽。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课件让学生走进自然

2、指导预习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读一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欣赏风景,导入课题

1、欣赏风景交流感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欣赏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课件配乐播放风景图片,学生欣赏后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大地巨人吧!”

【给学生提供感性画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文本中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感知巨人。

“说到巨人,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象?”(学生交流,初步浮现对巨人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文。

“现在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了。”

3、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胸肌丘陵胡须茂密的森林

缓缓宽厚自由自在跳跃翻滚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学生交流。

【三年级是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重视过渡的坡度。】

三、想象画面走近文本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中浮现画面。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的群山,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等方式知道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中形成主体画面,激扬学生情感。】

四、自主阅读走进文本

过渡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自己的声音,大地巨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按学习要求自由学习2、3、4段。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2、3、4节,思考: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是一位巨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把找到的诗句大声读一读。

(3)、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在教学中,要与读促思,读思结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在阅读中渗透学法的指导。】

五、讨论交流感悟文本

过渡: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谁来把读一读2、3节?指名读。

读完这两节诗后,你有什么感受?

(一)、随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诗句。

1、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1)、随交流,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

(2)、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诗,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

2、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1)、指名读,理解“盖满”。

(2)、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是绿色,大地广阔的感觉。

(评价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3、他的头发和胡须,是茂密的森林。

(1)、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地之大。

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

(指名赛读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4、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请学生倾听自己的呼吸声。

(2)、课件演示几种风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感受大地的呼吸。

一阵微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

一阵狂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

(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

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瞧!他也在做游戏呢!

1、指名读诗句。

2、交流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他每天的游戏是什么?

3、指名学生表演,同座旁白。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三)、学生齐读2、3、4节。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利用启发性的评价,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用“…….是………..”句式想象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眼睛,有鼻子,有眉毛……..,你能用‘…….是…….’句想象心目中巨人的模样吗?”

2、学生交流。

3、齐读第5节。

【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很重要。通过想象,展开说话训练,激活创新思维,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七、小结全文回归整体

1、和巨人对话。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是一位巨人了,你想对这位巨人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吟读文本。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这位和蔼的巨人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的热情去赞颂他吧!

【含情诵读,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7、大地巨人

和蔼博大宽广

三年级上学期优秀语文课件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板书设计:

齐白石的画

小鸡

蝌蚪生动

取之不尽蝗虫亲切

用之不竭虾

三年级上学期优秀语文课件范文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字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

教学难点:

感受罗马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斗兽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拥有2500年历史的“永恒之城”罗马,自古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的国都,是一座绽放傲人光芒的城市。通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罗马这座城市很特别,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它的“特别”来。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课文2——5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2课(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翻到57页,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罗马这座城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

2、同桌互相交流: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的句子及简单说说理由。

3、全班交流,根据学情逐步学习。

(一)遗址多。

1、学生找句子,说说理由。

2、你能从哪些词中读出遗址的多?重点找到:一砖一石、一街一巷、比比皆是

板书:比比皆是。

3、(课件演示遗址)师范读。指导朗读并评议。

4、师:在这些比比皆是的古老建筑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斗兽场了。就让我们走进古老遗址中代表的斗兽场去看看吧。

A、默读课文,斗兽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句子: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

结合上下文理解“老祖宗”:古城的大多数建筑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斗兽场却有两三千年的历史,难怪作者说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生接:老祖宗。

指名读,评议,齐读(我真的感到了斗兽场的古老;斗兽场真是历史悠久啊)

出示句子: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

理解“完整无缺”。

师:在两三千年前,既没有钢筋水泥,也没有吊车升降机,虽然现在大部分已坍塌了,但还留下了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出示课件)这座斗兽场占地逾2万平方米,高57米,有近20层楼房那么高。看眼前的一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斗兽场真的好坚固啊!

生:那时的人真了不起啊!

师:你们刚才说的就是对这种建筑艺术的一种惊叹,孩子们你们能用朗读,读出刚才的这种情感吗?(指名读、齐读)

(看课件)这种建筑采用了拱券式的建筑方式,仅大门就有80扇拱形门组成,可以让五万人在十分钟内同时进入场内,并按门上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位置。(课件出示斗兽场内部图片)座位安排呈62度角升起,座位按等级排列:第一层为贵族区,第二层为骑士区,第三层为平民区,第四层为社会最底层的人观看,没有座位。整个斗兽场坐满可达9万人。中间为竞技场地。现在已坍塌。而这种设计在现在的一些建筑中仍在使用,而且堪称先进。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这种建筑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古罗马的人真聪明啊!

生:那时就能建筑出这样的坚实的斗兽场,真让人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作者为什么说它看起来这么惊叹了,确实了不起。

师:孩子们就用你的朗读,读出对斗兽场的惊叹吧!

再次齐读这一句。

师:难怪作者会说:凡是到了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生接后半句。

B、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建筑有的依然巍峨挺立,有的早已毁灭倒塌,但是无论怎样,它们都焕发出一种奇特的美丽,让游人惊叹不已。让我们拿起书,读读课文2、3自然段,再次回顾罗马遗址带给我们的震撼。

齐读课文2、3两段。

(二)雕塑多。

师:罗马的遗址留给我们震撼的美,罗马的雕塑同样让人目不暇接。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从哪些词能读出罗马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1、学生默读,勾画重点词。

2、出示句子: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

生:街头巷尾都有雕塑,屋顶和门廊上也有雕塑,我觉得那里的雕塑可真多。

师:是呀每条街每条巷都有雕塑,屋顶门廊也有,书上用了这样一个关联词将它们连起来(课件突出这句话中的“无论…都是…)指名读这句话。课件观看雕塑。

看了课件,让我们了解到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你们知道吗?罗马现在有378.2万人,而罗马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课件罗马的雕塑之多。

读句子: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

(三)喷泉多。

师:雕塑装饰了罗马城,喷泉还点缀了罗马这座城呢?

1、女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师:有了喷泉的衬托、装饰,使罗马这座城市更加美丽了,这就是点缀。齐读第一句。喷泉是如何点缀这座城市的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表现喷泉多的词语。

3、指名交流:让学生先说后读。

出示句子:3000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巷里。

生:我从“3000多处”体会到喷泉的多。

生:我从“,星罗棋布”这个词感受到喷泉很多。星罗棋布就是像星星那样罗列,像棋子似的分布,形容多而密。

这里的喷泉不仅多,而且形状也不一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课件)

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欣赏到的图片。生——千姿百态

师:这里的每个喷泉都有名字,都是根据一定的神话传说来设计的,使得这些喷泉更具有——观赏性。

小结:正因为喷泉的多,千姿百态,才使得罗马城别具一格。难怪作者说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与其媲美。媲美可以换个词吗?(比美)

我多希望你们能用朗读,读出有了喷泉的点缀使罗马城更美了。

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提升

1、罗马的遗址比比皆是,而斗兽场尤为令人惊叹;而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呢,喷泉不仅多而且千姿百态,使得罗马城别具一格。正因为有了遗址、雕塑、喷泉的装点,才使得罗马城焕发出更傲人的光芒。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罗马是一座历经沧桑的古城,作者选取了罗马代表性景点:遗址中的斗兽场、雕塑、喷泉,为我们展现了罗马悠久的历史及古罗马人的智慧。这样的写法就是速写。

再读课题。

3、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把罗马城给你印象最深的讲给父母听听。

三年级上学期优秀语文课件范文4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目标: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三年级上学期优秀语文课件范文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知道夏天和冬天景色有什么不同。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

4、能仿照课文,说说春天和秋天。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夏天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理解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CAI)猜谜激趣:夏、冬。

2、教师#课件# 导语:时光老人有四位美丽的女儿,春姑娘温柔动人,夏姑娘热情似火,秋姑娘丰美恬静,冬姑娘活泼开朗。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其中的两位——(CAI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查读/齐读相结合。

注意读准词语:打着卷儿转圈煮熟蜻蜓铃铛消息黑白开始

比较读(指名体会区别):哗咕呱丁零

哗!哗!哗!哗!咕呱!咕呱!丁零、丁零……

3、师范读课文。要求生认真听准字音,并同时思考:听了课文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夏季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交流感受。

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很炎热?(找句子,用﹏勾画出来)

(教师相机出示CAI相关文本)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们听听吧!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

(理解:“大火球”“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拟人。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的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学着说几句?

(如:大树垂下了头。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习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

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生练读,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蜓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物?

2、出示CAI(雷雨景象),听雨声音频.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习朗读3、4自然段。

(三)学习5—9自然段。

1、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小组讨沦,完成表格填写。

景物雨前雨后

天上

柳叶、小花

湖水

小鱼、青蛙

3、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了晚霞,空气也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生机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4、雨过天晴,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

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

(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

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师生合作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才能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指名说。

2、师范写,生书空,同时师说要点。

3、写字歌提示“三个一”。

4、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全班展示评议。

六、课后拓展。

1、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你眼中的夏天画下来。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写春天或者秋天的景物。

板书设计:

22夏天和冬天

雨前雨后

柳叶打卷

夏炎热小花低头快乐

上一篇:原野园林之旅作文下一篇:#2016年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