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2024-07-25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通用9篇)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1

1.1教学资源有限

我院药学专业实验仪器种类多,但同一类仪器数量不多,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一般只有一两台,实验课,通常是分组(12组)进行,化学分析实验能保证单人操作,但是试剂的消耗量大;仪器分析实验只能保证小组操作一台仪器,不能保证每人操作;某些实验学生只能多个挤在一起在旁观看老师演示,动手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熟练操作。我院最近几年还大量购进了一些药学专业器材,可想其他学校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我院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更好胜任相关岗位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1.2教材内容不能突出药典

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脱节学生主要的辅助工具—药物分析教材,多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王炳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版教材按章节编写,以工作程序、药典→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各类药物分析→制剂分析→生化药物的分析→实训内容为主线,不能突出药典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按药典的相关规定操作检验药物质量)脱节。教材中实训内容,以目的要求→仪器、试剂配制→实验步骤→思考题编写,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和单项检验项目,体现不出药物的全面检验,在实际过程中,教师不讲数据处理学生就不会处理,不会下结论等。

2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建议

2.1教师授课方式改革

2.1.1注重培养学生控制药品质量的责任感

药物分析的对象特殊,不是一般商品,是药物(药品),药物(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息息相关,教师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毒胶囊”事件:2012年4月,被媒体曝光蜀中药业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测出铬超标。这两款药品属于日常用药,加之蜀中药业定价出奇便宜,在全国销量极大,影响极广。修正、金马、海外、蜀中等知名药企纷纷身陷其中,13个产品被曝铬超标可能致癌。我们的药品是“救命药”还是“毒药”与检验员的认真态度、责任感相关,这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2.1.2借助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我院药物分析实验室今年配置电脑,投影仪等,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本课程学习更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不只是播放自制多媒体课件,还可播放实验基本技能操作方法的演示录像、各种仪器的原理、操作录像及一些大型药厂、检验所等的药品检验环节介绍等资料,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药物分析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过程中易错问题采用图片对比纠正,使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覆盖全班学生视觉范围,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围观,部分学生无赖放弃好奇等等。

2.1.3整个教学内容以实验为主线,药典为标准,操作中学理论,学技能

整个学习以实验为主线,首先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与演示实验,然后是学生查阅药典配试剂、实验操作,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最后是教师总结实验,实践中归纳理论知识点,满足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后期教学中教师下达任务,学生根据药典的方法和操作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这样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因此在实验课前,根据要进行的实验的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一些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去课前进行预习,去思考问题。实验课上,针对学生的问答,老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和指导,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去理解、设计和动手实验,采取这种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②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让学生参加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可使之具备一定的实验室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可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部分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可安排一些简单试剂的配制及标定,仪器的调试及校准等工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习药物分析以实验为主线、药典为标准,直观实物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学习也较轻松,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比以前好,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教学资料。

2.2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为了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学生角色转变,以检验员的角色学习与思考:每次实验前思考并写实验预习报告:检验前准备工作,工作计划,思考这个任务怎么完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的试剂如何配,所需设备、仪器等。检验中的问题处理检验完后检验报告规范书写以及正确结论,最后讨论一下检验中的不足等。

2.3表现形式的教材内容改革

目前所用的教材内容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建议基于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所提倡的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下,药物分析教材应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应按模块、任务、项目来编写内容,具体为模块一总述:药物分析对象,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模块二典型药物分析;模块三检验工具——简易药典(凡例→典型药物质量标准→附录:典型药物分析试剂配制,所用分析方法→索引等)。教材一部分为药典的缩小版,有人会疑问,为何不用药典,药典的价格昂贵,目前不能做到人手一本,但教材能。

2.4考核方式改革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2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差异较大。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各不相同。各大院校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高职新生在入学时, 表现出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其中, 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基本上已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而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较少, 甚至连开关机都不明白。

(二) 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必修课, 其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而且要在培养能力的同时,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现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然而, 一般在高职院校中,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仍大多采用传统的“讲解+习题”的形式, 这种情形下课堂理论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不能很好地与上机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 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 造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计算机知识是目前各种学科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为了适应社会要求, 教师除了讲授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及几套简单的办公软件之外, 更应该利用网络环境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计算机方面的最新知识点, 如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更新等。实际上,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也相应的将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纳入正常的授课计划之列。然而, 由于授课内容越来越多, 相关的知识点和考点也越来越细, 再加上一些教师讲课没有侧重点, 这样直接导致教师压缩课时, 减少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 加上高职学生较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缺乏主观自主学习能力, 使得学生知识点的学习不能很好的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来完成, 也就更谈不上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一) 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倡导“双主”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即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即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设计教学情境, 借助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模式和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也将从教师对教材的逻辑分析讲授变为学生自主通过发现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

(二) 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会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完成。由于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 故笔者倡导采用“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 是指在新生入学时可以先做一次摸底测试, 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分为不同的两个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而免考。对于这些免考的学生, 学校可以组织一个强化班, 教师可以调整一下教学内容, 安排更多的面向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如长文档的编辑处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 (如Photoshop) 等。而对于没有学过、没通过摸底的学生必修此课。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 也节省了教学资源, 学生也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重叠而产生枯燥、厌烦情绪。

(三) 选取教学内容,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模块化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说到底最终还是要以应用于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那么各类高职院校就可以考虑将计算机实际应用和各专业特点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适用地选取教学内容, 构建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块, 并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用到教学和练习中去。如在会计、管理类专业中以账单处理为例, 开设Excel、Visual Fox Pro等内容;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Internet应用等内容;在建筑、规划设计类专业中开设Photoshop、Corel Draw等平面设计内容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 进一步突出实验内容的专业适用性和社会适用性, 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 这种模块化教学也可以采用“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 即计算机基础+后续多门选修课来实现, 如C语言、Visual Basic、数据库、网页制作或多媒体制作等。

(四) 革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强调“能力本位”原则, 故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效果最佳。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讲到word软件的使用时, 教师可以以某个案例为题布置任务, 如制作一份“简报”, 并且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那么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就会考虑如何去做出一份精美的简报, 如何设计简报版面的布局, 是不是要插入图片来修饰, 字体、分栏、段落格式怎么设置等等, 主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由从前的“要我学”思想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当然, 笔者还建议,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学的整个过程最好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等。

(五) 围绕高职教学改革, 深化教材建设。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各行各业不仅掀起了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热潮, 计算机应用与具体业务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成为评测和考察一个人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然而, 目前在高职教学改革中, 普遍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大纲, 讲授的理论过多, 知识陈旧, 教材建设滞后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高职的发展, 这就需要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 对教学大纲进行提炼, 对教材进行改革。大纲和教材的建设应注重学习的实践性, 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革新:第一, “以理论必需、够用”、兼顾“双证”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技能考试) 为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删减过时的、应用不多的内容, 及时更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术, 如使用较新的、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版本, 在计算机硬件、网络基础与应用方面介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更符合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第二, 以就业为导向, 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的介绍过程中, 要尽量减少概念的冗长叙述或说明, 着重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讲述, 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做到语言简练, 讲解时图文并茂, 便于学生自学;第三, 针对专业知识, 开发校本教材。各类高职院校可以尝试针对本校专业知识, 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融入到专业课中, 提高学生在专业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在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 结合专业特点有所侧重, 同时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结语

总之,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各专业学生并培养他们计算机基础能力, 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的重要科目。作为培养社会前线工作者的高职院校来说,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 利用有效的现代教育理论, 来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类课程是理工科高职学生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近段时间以来,因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使该门课程的学时压缩,使该门程的学习难度增大,学生的接受度和掌握度下降。如何在新时期新要求下,改进机械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課程内容,并且能熟练的应用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要调整原先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保证质量。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用人单位不普遍要求机械类学生要求既能看得懂图纸且能用计算机准确画图。

但是近年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硬件与软件的滞后,制图课程开设时间长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同时教师在上课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只能按统一的标准来讲授导致学生没有很好的将读图与画图能力掌握,就业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由于学校近年来招收学生数量的增大,师资力量开始出现短缺,导致教师的课时量加大,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也不能有效地满足逐渐增大的学生数量实验设备短缺,实践环节缺乏,学生只能从理论上理解,动手的机会减少,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教材的编写是根据整个行业的情况来进行的,很难兼顾不同企业的特定要求,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之间结合不紧密。

二、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类课程的改革方法

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类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读图和绘图的能力,难点主要在于空间想象能力、构思能力的欠缺。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较为抽象,学生必须实现平面到立体的空间形象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含了很多行业的各种各样的设备、零件等,而学生刚开始时因为缺乏实践环节,对这些知识了解很少。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该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现在学校的教室已经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精心制作的PPT,将抽象的过程用动画来展示,例如:投影图的产生,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理解,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PPT的使用也减少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的丰富。同时在教学时将传统的手工绘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结合在一起,同时合理的设计习题,将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两者同步学习。为将来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单位需求打下基础。

同时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把握内容和节奏,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跟上教学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图的概念、步骤和要求要深入讲解。让学生记住所讲授的知识点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关键在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应用,所以应尽量在课堂上设计学生实践环节,让学生应用刚学到的新知识。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普遍反映一个特点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所以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做题的机会,这样更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让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三维实体造型已经逐渐成为工业设计的一种潮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从设计软件的素材库中调用模型,借用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零件的测绘和装配体的拼装等,之后再让学生绘制二维的零件图绘制和装配图绘制。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趣味,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开设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考评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作 者:钱志祥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2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23.5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5

摘要:在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认知基础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加之基础化学知识本身苦涩难懂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方式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阐述了分层教学的内涵、分层教学的依据,接着提出了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应用探索,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础化学 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等方面发生变化使得在教育教学中也不断发生改变,在高职院校化学专业发展中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导致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喜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就是将统一班级学习的学生根据其认知差异和兴趣氛围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体会其教学效率。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如何能够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是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作为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依据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面对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基础知识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此,分层教学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应运而生。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注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就是给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能够遵循因材施教和最近关键期原则,教师要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化学教学中要能够转变其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方式,以此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应用探索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职化学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不同,这样就导致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如果不采用分层教学方式使得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一节课学习中“吃不饱”,但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消化不了”,为此,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层教学,在应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系统化的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发展。为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先要对了解?W生的学习基础,可以通过摸底考试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以及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以便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充足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辅导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行辅导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重在重难点知识的阐述,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在基础化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以便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一方面,需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教学效率。

(三)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础化学课程是化工专业开设的基础性课程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有关化工生产、生物工程等相关知识,通过这个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较为基础的知识,能够熟悉化学知识中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并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就业奠定基础。基础化学课程是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生产进行服务,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了解物质的结构,能够熟悉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在基础化学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点即可,只要能够将相关的知识理论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对于层次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时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除了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拔高。通过这样教学目标的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充足的发展。

(四)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基础化学中应用分层教学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分层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探讨-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学习到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学习思考,问题层次设置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来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不仅要学习其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基础比较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多方面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是从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还要注重对学生技能、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考核,通过考核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基础化学教学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综合考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能够在能够注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此,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层教学,在应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系统化的发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还要注重考核内容的分层,在基础化学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来认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的基础化学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以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6

1 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制定药物检验课程标准

为了突出药物检验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我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 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骨干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 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基础, 对药品检验与质量管理工作岗位进行分析,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确定本课程应承担的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培养要求。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 按照“工作岗位 (群) —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内容”的思路,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药物检验课程标准, 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生产实际贴近, 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2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重组课程模块

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 筛选课程内容, 根据药物质量检验岗位所必需的操作知识、技能, 分析药物检验岗位的特点, 打破教材按药物结构特点进行分类讲解的章节顺序, 重构课程模块。按照药物检验员 (QC) 技能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即药物质量检验基础知识模块、药物鉴别与杂质检查技术模块、药物含量测定与综合实例模块。药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药典知识、药品检验基本程序、容量分析仪器的校正等;药物鉴别与杂质检查技术模块包括物理常数测定、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制剂检查等;药物含量测定与综合实例模块包括药典所收载的几大类典型药物质量分析, 并以每类药物化学结构为出发点, 依据药物结构特点分析其理化性质, 再分析其质量控制方法 (包括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等项目) , 最后通过典型药物实例质量分析,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在各模块学习时设置相应的药物检验实训, 每个模块都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 涵盖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内容与具体的药物检验工作任务有机融合, 突出本专业课的职业定向性。采取这种模块化的构架, 教学脉络清晰, 学生容易接受, 并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系统的思维方法, 理清所学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组织教学活动

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将工作任务完成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按照“提出任务, 分析任务, 构建知识, 完成任务”这一行动体系组织各部分内容教学, 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 完成工作任务[2]。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构建知识和培养素质、技能的目的, 使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 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4 以培养检验能力为主线, 进行3层次实训

在药物检验教学中, 技能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药物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改革过去由实训员准备试剂、药品及实训器材, 教师讲述实训步骤,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完成实训的传统方式。因为这样的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要求严重脱节, 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实践教学设计中, 我们尝试开展项目教学, 即每个模块都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引领, 技能训练分层次进行。调整后的实训项目包括基础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3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单项检验操作训练, 如酸碱滴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第二层次是单项训练, 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维生素B1片的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的检查等项目, 这些项目需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两种以上检测仪器或方法才能完成;第三层次是包含多种仪器和检验方法的综合实训项目, 如药用葡萄糖的全面质量检查以及中国药典中典型药物的质量检查等, 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检品全部理化项目检验的能力。技能训练分层次进行,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前一层次的技能考核不过关就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训练, 力求层层把关。根据实训室现有条件和学时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综合项目在小组之间轮转进行,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每个项目。从过程和结果多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 包括资料查阅、试剂配制、玻璃仪器洗涤、仪器选用等, 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自评和组员互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检验结果、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情况等。通过上述3个层次的技能训练,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5 以“做”为核心, 改进教学方法

5.1 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突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特点。采用“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书→学生接受任务, 分组完成资料查询→任务分解及任务实施方案讨论→教师检查讨论结果并告知重点和难点→学生修订方案→分工协作完成方案实施与训练→记录数据与现象描述→教师点评→学生书写检验报告与总结→教师批改→意见反馈”的方式。选择《中国药典》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 如将维生素C片的理化项目全检作为项目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的测定, 要求学生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制备阿司匹林原料药, 二是测定自制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 团结合作, 不仅制出了阿司匹林, 而且测出阿司匹林含量基本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2 案例教学法

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些原理、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药物检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药物检验基本理论, 掌握重点、难点。如在取样规则中, 要求“注意核对样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装式样是否一致,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 并作详细记录”。我们引入了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青岛某制药厂某化验员在接到取样通知单后, 未认真核对样品品名和规格, 误将一批注射用红霉素无菌粉末原料当做口服固体制剂红霉素片的原料, 原料的规格等级不同, 取样环境和要求也不同。由于未在无菌取样间进行无菌取样, 造成被取样的几桶无菌原料药受到污染, 给该药厂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该检验员也被停职。这一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取样前认真核对的重要性。

5.3 视频演示法

适时运用教学录像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提高教学效果。实训课上, 我们播放一些规范操作的视频, 如葡萄糖中氯化物的检查、熔点仪的使用、旋光仪的使用、折光仪的使用等, 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又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使他们规范操作。不仅如此, 我们还在巡视指导中, 把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或错误操作录制下来作为教学资源, 在总结时以观看录像找错误的形式让学生一起找出错误, 强化学生对规范操作的认识。

5.4 互动实训法

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边做边学,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 可有效增进师生互动。如在学习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时, 让学生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完成葡萄糖中一般杂质的检查, 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穿插讲授氯化物、铁盐、重金属和砷盐等一般杂质的检查原理等内容。检查完成后, 引导学生分析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注意事项, 点评学生的操作和实训结果, 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结合实训中的亲身感受, 边做边学, 能很快理解并掌握一般杂质检查法的检查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

6 以技能考核为重点, 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面, 采用“平时成绩 (20%) 、技能综合考核成绩 (50%) 和理论考试成绩 (30%) 相结合”的方式, 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在完成药物检验课程学习后, 以具体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 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待检药品及相应质量标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检验工作, 从试剂选用、溶液配制、仪器选用与校正、结果判断到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书写等, 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给出技能综合考核成绩 (5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生学习药物检验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 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了, 倍受企业青睐。

摘要:根据药物检验岗位要求和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对药物检验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与实践, 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药物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7

摘 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钢琴热”持续升温的形势为高职艺术院校发展钢琴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要想实现钢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还需结合主客观优势准确定位,在师资、教材、教学建设等方面开拓思路,走出一条适合高等艺术职业钢琴教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高等艺术职业院校(高职艺术院校) 现状 问题 改革思路

高职钢琴教育作为高等钢琴教育的一种新类型,丰富了我国高等钢琴教育体系结构,同时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钢琴教育的迫切要求。从2000年第一所高职艺术院校成立至今,全国独立设置的艺术职业院校约有25所(含民办院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艺术职业院校80%都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而在这一专业中基本都设置了钢琴演奏专业方向或其他钢琴类专业方向。但因这些高职艺术院校起步晚、规模小,又多为艺术中专升格而来,在组织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学科、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培养规格,多按普通本科教学模式来组织,有些院校干脆就按本科教育前三年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高职艺术学院教学的特色及优势并无法体现出来。高职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本科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这给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按照常理,有关钢琴教学现状或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思路方面的研究成果应该很多,可是虽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很多,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钢琴专业方面的课题研究却十分空乏。有一些零星的文章,如钟华的《高职钢琴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等。这些文章虽然从某些方面对高职钢琴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进行了触及,但大多只是蜻蜓点水,并未进行系统与透彻的研究。

一、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1.专业方向与课时安排

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目前大多开设了钢琴演奏方向,除此之外,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还开设了钢琴调律方向。

2.教学比重与师资结构

近年来,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方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院校年招生人数约为50人,其中钢琴专业主修10人左右,副修及选修人数100人左右,钢琴课程教学所占比重为60%。各高职院校钢琴教师约为10人, 其中大多为本省高等院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及附近省市音乐院校的毕业生。钢琴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也有少部分研究生学历。师生比为1:10。

3.内容与使用教材

高职艺术院校还没有适用的钢琴教材,钢琴课程多采用普通高等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教材,较多选用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钢琴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是沿用专业院校的做法,一般采用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复调音乐、乐曲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结构,对复调与练习曲重视不多,而且缺乏中国作品的练习,甚至在教学中所练习的作品多限于1979年以前创作的耳熟能详的作品。

4.生源情况与毕业去向

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的生源主要为各高职艺术院校中专阶段的毕业生,占46%,这部分学生的钢琴演奏程度及水平较高,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另一主要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约占35%,这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但钢琴基础相对薄弱。在对钢琴演奏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得知,约6%的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升入成人本科院校就读;约4%的毕业生在音乐文化企业、艺术表演社团从事演奏及伴奏工作;约20%的毕业生在琴行从事钢琴教学和陪练教师;约10%的毕业生在幼儿园、私立艺术学校从事钢琴教学及陪练教学工作;近50%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或待业观望。在对钢琴调律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可知该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二、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问题分析

钢琴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与教学模式,高职钢琴教学与本科艺术院校及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钢琴教学既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随着文化事业规模的扩大,文化事业的市场化趋势,音乐文化的普及,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大量的在第一线从事钢琴表演、钢琴教育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对毕业生到岗后,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跟踪咨询和服务,发现我国目前的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演奏方向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应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至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其具体表现为:

1.缺乏职教理念的研究与树立

全国各艺术职业院校因其从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每位教师多为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接受的是学科型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较之职业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因此,职教理念在高职钢琴教学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与树立,直接影响到办学模式的确立。正因职教理念的缺失或认识上的模糊,不能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教学手段沿袭传统,缺乏新意,教学内容狭窄,导致在办学实践中本科“压缩饼干”现象十分严重,缺乏从大政方针上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环节上予以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指导,最终导致学生就业不理想。

2.缺乏基于适应市场的专业设置

我国高职钢琴演奏方向的设置实质上沿袭了普通本科的专业设置,从专业名称到专业方向、培养目标都没有大的区别,专业方向单一,缺乏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尽管在钢琴类人才培养方面也新设了一些专业,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钢琴调律专业,但在培养模式上并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优势,尽管文化部已设立职业技能(钢琴)的鉴定标准,但鉴定标准的出台并未引起高职艺术院校的重视。

3.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质量不高

在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这种专业教育体系里,一切都以选拔、培养和造就艺术家为中心。受这种体系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也习惯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事实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并且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由于目前高职钢琴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在制定上受本科院校影响甚至重复,导致现有的课程体系“本科压缩饼干”现象严重,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和具体的规格要求尚未清晰,培养目标偏移、模糊不清,最终导致把高职艺术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

三、高职艺术学院钢琴教学的改革思路

面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高职钢琴教学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职教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新的理念,有选择、有取舍地构造一套全新的培养方案,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来重新审视并转变办学理念是发展艺术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钢琴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钢琴教师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1.建立科学的高职钢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绝不能等同于高师,也不能等同于音乐学院等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师表演艺术类音乐专业是专门培养音乐教师的,音乐学院主要是培养演员的,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掌握音乐技术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具体地说,高职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具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能够从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音乐文化场所所需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社会音乐培训市场和群众文化艺术市场。

2.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钢琴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

(1)课程设置应体现合理性

点面结合、多能一专是高职艺术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高职钢琴专业不是培养艺术精英,因此必须合理开设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专业课程,以适应职业需求。如果把弹奏技术和弹奏方法比作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么基本练习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点面结合、多能一专是指学生掌握的艺术能力必须全面,并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突出专长。

(2)课程设置应注重拓展性

从课程体系来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必修和选修的处理上,应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可分为专业技能类、专业理论类、综合人文类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可分为钢琴表演、钢琴教学、钢琴陪练、钢琴调律、钢琴制造、钢琴销售、钢琴设计等;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艺术概论、流行音乐史及鉴赏、MIDI音乐制作等;综合人文类课程可分为普通话、形象礼仪、美术基础等。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应充分向其他邻近学科拓展,要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大的空间,并且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3.走校企联合的道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服务的功能。(1)高职专业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职毕业生主要在本省内就业,所以课程设置要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2)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不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需求,它的“出口”即学生就业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仅仅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的“进口”即生源就会出现问题。钢琴教学也不例外。高职钢琴教学要做到同时兼顾地方经济(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走校企联合的道路,即产学合作育人,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于钢琴调律、钢琴制造、钢琴销售、钢琴设计等技能课,学校可以通过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实行部分课程“外包”,引进优秀的企业培训公司,建立以企业精英、成功人士以及资深讲师组成的团队,在学校内建设“准职业教育环境”,打破学校老师给学生上课的传统模式,将学校的部分课程“外包”给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让学生除了学习学校的专业课程外,还能接受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求职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在教学上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缺乏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经历,编写的教材多与行业需求不相吻合。而目前市场上的准职业化教育和准职业化培训课程,目标客户多为高校毕业班学生或者有求职需求的人员。若这些课程“前置”于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建设“准职业教育环境”,行业“反客为主”,让钢琴制造厂、琴行等行业全程参与学校的钢琴教育,引导更多国内外的知名钢琴行业走进学校,即可以弥补高职钢琴教学的缺憾,还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总之,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有许多的机会但也面临市场的巨大挑战。愿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锐意改革,以在日益发展变化的文化产业中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雨梦.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科教文汇.2009(3上):217

2.余娜玮.浅析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J].湖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71-71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8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

陈雄/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实践工作能力强、富有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成人。《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既有丰富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要求的课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要求新,图表分析多的特点,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以证券投资分析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依据完成证券投资分析任务的需要,兼顾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基于证券投资分析过程,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所教知识和技能系统化,以实训任务为载体聚集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创设仿真的工作场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自我构建知识、技能和综合专业素养,并在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目录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3

二、课程教学项目化设计.............................................................................................................4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6

(一)证券信息收集、运用.................................................................................................6

(二)评估证券价值.............................................................................................................6

(三)证券价格走势分析论和方法.....................................................................................6

(四)撰写投资分析报告.....................................................................................................6

(五)证券投资组合管理.....................................................................................................7

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7

(一)企业现场教学.............................................................................................................7

(二)教室角色扮演.............................................................................................................7

(三)讲授案例教学.............................................................................................................7

(四)教师启发引导.............................................................................................................8

(五)分组讨论.....................................................................................................................8

(六)模拟交易.....................................................................................................................8

五、课堂教学组织管理.................................................................................................................8

(一)学习目标.....................................................................................................................9

(二)任务分析.....................................................................................................................9

(三)制定计划.....................................................................................................................9

(四)实施计划.....................................................................................................................9

(五)评价与总结.................................................................................................................9

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10 参考文献.........................................................................................................................10

针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性强、并具有行业资格认证的特点,在教学中不仅需要理论性教学,更应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需具备相应软件和硬件基础条件,包括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系统知识的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和实验软件的实验设施设备。教师应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充足的模拟实践,并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各种行情分析软件、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等教学方法,以适应高校及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分析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建立一种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环境,使理论教学的目的性更加直观。这样构建一种学生自发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进行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接触社会实践。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搜集和处理证券信息的方法;掌握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以及证券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掌握趋势分析、K线分析、形态分析、指标分析等各种技术分析理论;掌握各种形式的股市评论、投资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熟悉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行情研讨和投资分析咨询业务的流程,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和证券市场。本课程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以下六方面:(1)能熟练使用证券行情分析软件及其他专业软件。

截止至2016年元月,各类证券公司、现货延期交易公司等纷纷推出自己公司冠名的行情分析软件,但这些软件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几大分析软件。证券投资看盘分析软件以“同花顺”为主,兼有钱龙软、指南针博弈版软件等;期货软件主要有博易大师、文华财经等;黄金、白银、石油等大宗商品现货及其延期交易的软件主要是在上述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在教学时都会介绍,但统一使用一种软件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自己喜好的一款软件。

(2)能收集与处理投资分析所需的各种信息。收集信息的要点在于收集的渠道、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及信息与行情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提供投资建议。

学生对所用的分析理论依据可以有所倾向,但必须含有基本面、技术面两方面的分析结论,根据分析结论做出的操盘建议必需包括“进场三点”(进场点、出场点和止损点)与近期行情价位可能触及的压力和支撑价位。(4)能撰写各种形式的评论和投资分析报告。

这些评论主要包括现货、期货、股票、期权的早评、晚评等行情分析报告,也包括给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分析报告和套期保值分析报告等。(5)能够与证券业内人员进行证券行情研讨。

对具体交易对象的充分了解和对专业术语的灵活应用,是与业内人研讨行情的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当然,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6)能独立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咨询业务。

咨询业务最核心的技能是与准客户和客户的充分沟通,这是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应用的综合考验。

二、课程教学项目化设计

第一,围绕现货延期、股票、基金、期货和期权经纪等公司的投资分析,投资公司、投资顾问等岗位工作人员完成证券投资分析任务的需要,选择相关知识,以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为主,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序化和排列知识。但是,应届毕业生早期投入的工作,都离不开业务和团队协作,因而,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将是第一培养目标。

第二,以实训任务为载体来聚集知识,在讲授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同时,进行模拟投资分析训练和模拟证券交易,把相关的理论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己设计实训任务,并有取舍地重新组合教材内容。

第三,采用“任务引领”和“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来教学,这些“实训任务”均是来自于上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一次课堂教学的过程,即是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被学生完成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进程由“任务”来引领,而非教师的讲授来推进。在教学中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即“做学一体”。教师刚开始时讲授相对多一点,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讲授的时间越来越少,转而变成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进而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知识,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能,积累证券投资分析经验和培养证券职业素养。

由于行业认证的考核方式还是应试的闭卷模式,所以,对有意参加考证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另行安排复习时间。

第四,在教学实施中突出学生的工作者角色,强调学习方法、工具的应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学习,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做法光有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形式。比如,学生角色扮演的可交替性,角色绩效与学生成绩挂钩,出勤率与绩效挂钩等。

第五,为学生营造仿真(真实)的工作场景.对现有校内理财实训中心进升级改造,营造出仿真的工作场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证券公司和期货经营机构现场观摩,并邀请证券投资分析一线实践专家到校指导学生,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感受真实工作氛围的机会。

由于本课程所能适用的企业类型较多,在教师或实验室模拟具体类型企业的场景有难度,建议仿真企业。在意识上将学生当做企业“员工”,并期末总评的100分按17周的主要教学时间均摊到每周、均摊到考勤考绩的过程中,期末总评就是学生的“薪资”。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内容如下:

(一)证券信息收集、运用

掌握信患收集的各种方法能迅速获取证券相关信息,能准确判断相关信息对证券价格走势的影响机,理理解相关信息影响证券价格的内在因素,掌握宏观分析理论和方法,掌握行业分析理论和方法能判断证券市场大势,掌握公司分析理论和方法能评估行业的投资价值,掌握证券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能读懂公司财务报告。

(二)评估证券价值

能评估上市公司价值,理解宏观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理解股市供求关系,能对证券价格行情走向的资金供求因素进行分析,能评估债券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的影响。掌握趋势分析、K线分析形态析、指标分析等各种技术分析理论,能熟练运用趋势理论判断价格趋势,能熟练运用K线理论分析价格走势。

(三)证券价格走势分析论和方法

能熟练运用形态理论分析价格走势,理解投资者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能熟练运用常用技术指标分析证券价响格趋势,掌握股市评论的撰写方法,能撰写较高水平的股市评论。

(四)撰写投资分析报告

掌握投资研究分析报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掌握中长期投资报告的撰写方法,能撰写较高水平的中长期投资分析报告。

(五)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掌握证券收益和风险的含义及其度量组合方法,能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建立相应的证券投资组合,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这些“任务”均来自于证券经营机构一线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一次课堂教学的过程即是一个典型任务被学生完成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进程由“任务”来引领,在教学中实现“做学一体”。为此,教师应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企业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厦门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组织的厦门市证券期货投资论坛,现场观摩全国知名证券分析师的报告。安排学生到证券营业部参加内部研讨会。

(二)教室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全面实施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模拟)证券分析人员的角色,以证券投资顾问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如在证券投资分析咨询中,可由学生互相扮演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角色,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安排固定时间由每位学生进行大盘点评。

(三)讲授案例教学

在证券投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案例素材,本课程应精选部分最新的国内外证券投资分析的案例,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等素材进行案例教学,并将教材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有关内容、分析方法结合实战案例进行即时的解答和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应用,从而掌握和运用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教师启发引导

由于完成证券投资分析过程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部分内容如证券投资组合管理内容较难,这就要求教学中善于利用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设置各种问题,任务情境,在课堂中安排恰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过程由浅到深,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教学设计尤其注意将课程内容前后左右、上下纵横加以有机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分组讨论

教学中不定期进行证券行情分析研讨.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根据证券市场热点的转换选择不同的讨论主题,提出明确的讨论目标与要求,通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并进行报告.讨论时注意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证券投资报告会,进行现场观摩.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有机统一。

(六)模拟交易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证券软件,把模拟交易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模拟交易,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效果,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模拟交易的成绩也是判别学生真实水平的重要依据,使学生不仅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

五、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采用“任务引领”和“做学一体”教学模式,一次典型的《证券投资分析》课堂教学应该由五个部分组成: 8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促成目标,是对完成本任务要达到能力目标的描述和说明。这部分由教师提出。

(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由学生或小组对教师给出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讨论,教师在岗开始上课时就对学生的任务分析结论进行点评,之后再切入当天的任务课题。

(三)制定计划

由学生或小组制定计划,研讨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找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老师依据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重点、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进行过程指导。

(四)实施计划

由学生或小组完成任务,教师给予指导。

(五)评价与总结

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教师予以评价与总结.比如小组任务,则由各小组就取得的成果和获取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感受等展开相互交流,之后,在教师组织下,对各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并给出评价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像“导演”和“教练”,负责设计典型任务(项目),组织,指导和监控学生完成任务,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学生则由“听众”转变为“做学一体”的“演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

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

(一)本课程不能单独考核证券投资分析专业理论知识,而是以完成证券分析人员具体工作任务过程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及其结果作为考核依据。

(二)综合采用素养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应用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客观量化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考核方法为应用操作考核、综合作业、现场评价、取消闭卷书面考试。

(三)综合课堂考勤纪律、提问回答、平时作业、学习主动性、技能竞赛及职业资格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通信网络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6-02

目前,通信网络正在朝着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即正在向NGN演进,这已经成为网络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很多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研发重心也在向NGN转移,新的商业模式、营销渠道、应用方式呼之欲出,与此同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力推进通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构建和完善虚拟网络仿真教学体系

单纯的课堂讲授,学生难以对通信网络系统的相关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充分发挥网络仿真工具NS-2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网络仿真教学环境,,该仿真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从以下三个层次依次推进:其一,采用讨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应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通信网络涵盖的各逻辑层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相关逻辑功能的设计,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仿真试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设计思路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协议设计的理解,提高其在通信网络和工程设计方面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其二,采用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方式自学,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环节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如对通信网络路由功能的设计,让学生自行去修改原协议代码,学生自己动手更有助于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其三,开展创新性实验,即借助NS-2仿真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设计一些实用开发项目、制作大奖赛等模块,由学生自主去完成这些项目,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选择性更新和补充课程教学内容

通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应想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教学改革绝不是一味的以新换旧,一切唯“新”,应结合当前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有选择性地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根据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性地补充课程教学内容。在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切合实际,通信网络课程教学要能够反映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只有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才能更好地调整人才培养定位。通信网络课程与其他专业的不同在于“求变”和“务实”,通信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催生了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教学内容也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流媒体技术、IPv6技术等均可纳入授课内容;同时也要清除的认识到,课程内容的更新始终要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因此,不能将“求变”流于形式,应以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对相关内容的选择应有所侧重,如NGN中的IMS和软交换等内容,都有相同的网络结构,均基于IP承载,虽然是NGN演进的不同阶段,但是设计理念一脉相承,在讲解过程中应重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增进学生的理解。

3.将实验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职通信工程专业对应的是通信行业,其对人才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到该行业的特点。该专业的技术含量较高,实践重于理论,在通信网络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课程理论深度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却要重点突出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而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难以从课程教学中获得,学生需要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有必要将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通过活化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也能够看出,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高职通信工程专业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来推动通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与电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的联系,建立实验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了解行业的需要,从而确定自身学习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通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与通信行业保持同步发展,在实践中应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博.网络课程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李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李孟叶.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结构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审计策略的论文下一篇:战斗动作室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