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名校长事迹材料

2024-06-23

申报名校长事迹材料(精选6篇)

申报名校长事迹材料 篇1

南坞乡第一初级中学 孙四新

孙四新,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南坞一中支部书记兼校长。怀着对党的满腔忠诚,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在校长这个岗位上默默的耕耘着、感动着、收获着,近几年来,先后被授予“省优秀辅导教师”、“许昌市名校长”、“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鄢陵县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解放思想,致力创新,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办学思想上,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主持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经过全面系统地研究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人文资源,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总结提炼出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亲自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确立了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和立足校本资源、发展言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特色。激励全校师生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共同的事业愿景迈进。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树一中教师新形象”工程,从细、小、实处着手,将树形象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并以身作则,亲自把微笑带进课堂、责任带进课堂、爱心带进课堂、智慧带进课堂。从而建立平等、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全员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责任意识,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倡导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全方位、多层次、互补性的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学校先后开展了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开展教师论坛和教育教研活动。这样以来,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反思研究中不断成长。

第三,实施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实施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结合学校的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课程改革之初,一部分班级开始尝试,学校领导班子和教研组组长陪同听课,对每节课进行座谈,查找原因,开始采用“20+ 25”授课(老师讲20分钟、学生学25分钟),人人参与、有一定效果后全面展开。以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创新求异的能力。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广泛运用。学校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集体办公室中,老师们用电脑制作课件,并广泛交流,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大家一同商讨备课,并做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应用使课堂容量大,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减轻学生负担。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学校班班装有计算机和投影设备,教师上课只需带着自己的u盘,免去了带电脑的麻烦。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如今南坞一中教学领域的亮点。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2011年中招张丹阳同学取得全县乡镇第一名,2011年中招评估南坞一中全县第一名,2011年九年级三科联赛中全县前100名该校上线人数全县乡镇第一,2012年七、八年级三科联赛中,七年级取得全县第一,八年级全县第三。2012年中招考试南坞一中蝉全县第一,2012年秋八九年级三科联赛八年级全县第一名,九年级全县第一名;2013年春七八年级三科联赛,七年级全县第一名,八年级全县第二名。2014年秋季八九年纪三科联赛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该校先后被评为“许昌市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许昌市文明学校”,“许昌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许昌市消防先进单位”“许昌市职业道德先进单位”,“许昌市教研先进单位”。

二. 注重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

为了注重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使校园成为学习化校园。校领导班子非常注重抓好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成立了合唱、舞蹈、书法、美术、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兴趣小组。使校园成为学习化校园,参加人数达90%以上。这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让学生个性更好地张扬创造了条件。同时,举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学生“毛笔字、钢笔字”书法比赛、“我为一中添光彩”作文比赛、“安全教育手抄报”比赛等各项活动。精心安排了学生书法、绘画、科技小制作等能力展示内容,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学年都举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运动会、文艺晚会活动,目的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美丽文明的校园。

三.围绕教学抓“三化”,改善环境育良才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筹资近10万元,净化、绿化、美化了校园。学生宿舍紧张,身为校长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为了盖寝室楼,找这位领导谈情况,给那个部门打报告,跑腿、熬眼、托人、求情,还真不错,款拨来了。然而,谁都知道抓基建是个棘手的事。晚上,躺在床上却犯了愁—自己是个教书出身,从来没有搞过基建,这„„可一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学生拥挤的情景。干吧,不懂就问吗。就这样,一个假期,就没有闲着。寝室楼竣工了,我看到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满意地笑了。

办学条件的改善,使育人环境更加优越,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更为学校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名校长个人事迹材料 篇2

栗树坡完小:牛坚

本人牛坚,男,汉族,1981年3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大水井乡栗树坡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2000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大水井乡栗树坡完小任教,至今勤奋耕耘了14个春秋,历任班主任教师、教研组长、出纳、教务主任,2012年9月担任栗树坡完小校长、党支部书记。

一、开拓创新、依法治校

解放思想,致力创新,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是我孜孜以求的事业理想。首先,在办学思想上,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持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经过全面系统地研究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人文资源,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总结提炼出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亲自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确立了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和立足校本资源、发展言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特色。拟定三年创建“市级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其次,在教育理念上,采取一系列举措,如要求每年人手购买一本学习资料、举行专家讲座或报告、组织学校或年级组的集中学习以及骨干教师的典型经验介绍等等,努力促成全校教职员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引导全校教职工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校取得成绩的同时,本人在2012年9月光荣地被大水井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

再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为突破口,很好的实现创建农村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坚持抓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和师资队伍这条发展线,以环境育人,活

动育人,服务育人为依托,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几年来形成了乐于学习、善于思考、诚实守信、宽厚待人的优良校风和教中求严、教中求新、教中求乐的教风与学中求实、学中求异、学中求趣的学风,“字字句句求真知,点点滴滴立品行”的校训已深植师生心中,学生的品行日渐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攀升,我校成了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第四,在教育管理上,建立健全了学校规章制度,编发了《小学失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这些制度化条文体现出严谨务实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求变的办学思想,从而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依章办事、高效运作的良性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牢牢抓住民主管理这个治校之魂,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干群关系,建立“重责任、重贡献、重实绩”的评价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绩效的显著提高。

二、以人为本,以德修身

“以人为本”是我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我十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诉求。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召开学生座谈会,关爱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我对学校教职工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教师生病住院,必定上医院看望。极力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的发展与校长的形象是息息相关的。校长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到敬业爱岗,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作风民主,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利。我始终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广大师生做出了表率,努力推动以校务公开为内容,以增强透明度、规范程序为重点的学校民主制度的建设。在我的工作日程中,没有节日、没有假期,只有学校的工作、学校的发展。我用自己人格魅力,赢得了全校教职员工的信赖与支持。

三、打造精兵,科研兴校

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教育思想端正、师德行为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甘于无私奉献的精良之师。大力开展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拜师学艺活动。努力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的“师德、培训、名师”三项工程,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充分意识到科研、创新、特色是现代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三个支撑点,牢固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战略思想。

小学德育校长事迹申报材料 篇3

一、狠抓教学质量,打造育人为本的素质课堂

一是制定课程规划。曹hg同志与教导处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校领导每日巡课制度,杜绝私自调课、空堂、占课等课程管理违规行为。二是打造优质课堂。他带领全体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三个一”(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还与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每学期开展送课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很多老师开始崭露头角,如:黄勤林老师获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黎燕等十多位老师分获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三是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他与老师们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校本研究,精心编撰了《诗韵》《灵秀xx》《同心圆》《安全教育读本》等多种校本教材,扎扎实实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灵秀xx”“地名游艺会”“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等综合实践活动。今年4月,黎燕老师在本校举行的市“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观摩会上执教了观摩课,博得了与会的省、市各级领导大加赞赏,因此,央视少儿频道将在六月份前来拍摄专题节目。5月,邱远副校长在宜春市举办的省首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省教研室徐承芸老师指出:其课具有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四是提高学生素养。在他的领导下,学校认真开展了“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召开了校运会,开办了文学社、音乐、舞蹈等十多个兴趣小组。在今年的六一文艺汇演中,xx县县长王小林亲临现场观看,称赞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多才多艺,综合素养相当高。

二、对外(沟通)协调,构建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

一是优化办学条件。受客观条件限制,第一小学师资严重不足。暑假,曹hg同志多次向教育局反映学校的师资现状,在他坚持不懈的诉求下,上级领导终于为第一小学化解了燃眉之急,并将在今年暑假为第一小学选调教师。二是保障师生安全。为了给学校求创造一个安全的办学环境,他多次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工夫不负有心人:交通局在学校门口的主干道两端安装了黄闪灯、警示牌、减速带;交警每天到学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派出所不定期地在学校周边巡逻;两名专职保安担任学校保卫工作;学校和教育局、消防大队联合举行了大规模的地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三是启动二期工程。第一小学的一期工程所建教室已使用完毕,到秋季开学时,学校将面临着无教室上课的严峻局面,而二期工程规划区内的居民又不配合拆迁工作,因此,曹hg同志多次与拆迁户协商沟通,又向当地镇政府、县拆迁办、县教育局等部门反映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在他的执着和努力下,日前,学校二期工程的启动已提到县政府的办事日程上了。

三、对内谦和待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曹hg同志以谦和待人的心态与老师们相处共事。因此,老师们不会忘记:20暑假,学校教学楼竣工之际,他和同事们一起整理校园;205月迎接省检时,他和制作宣传片的老师一起熬夜;指导参赛课,与教师磨课到子夜;走访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守儿童……他以校为家,早出晚归。由于劳累过度,经常头晕耳鸣,疼痛难忍,学校的其他领导、老师力劝他到外地医院诊疗。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不碍事的,如果我走了,一所新学校,这么多的事情,我放不下心啊!还是等到暑假再说吧。”是啊,学校离不开他,但是,第一小学的全体师生更需要他有健康的体魄啊。

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推荐) 篇4

一、石佛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石佛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义马市常村镇东部,义马市东部15公里处,三面分别于渑池、新安,宜阳三县交界,东径111 58北纬34 42距洛阳50公里,位于西安与洛阳两大文明古都之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历史沿革 石佛村古称“轼谷”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石佛。村中绝大多数居民为李氏,间为焦氏等杂姓,据《李氏家谱》记载“传为元末避乱,始祖从善公从母潘氏,弟从德公、堂弟从道公自亳州亳县顺河湾八里集迁至河南府渑池县治东轼谷村”,是以家族血缘关系纽带兴起的村落。隋朝以前属新安县管辖,公元605年始划入渑池县管辖,民国31年(1942年)石佛村归属常村乡,1956年,渑池县撤区并乡,石佛村划归渑池县洪阳中心乡,1970年7月,归义马矿区管理,198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义马市成立,石佛村归义马市常村乡管辖至今。

(三)环境条件

1、气候石佛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度,无霜期118—276天,年均降雨量666.9毫米,年差较大。

2、水文

石佛村属新安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河流为涧河,涧河最大流量15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地下水水质比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3、地形地貌

石佛村属于浅山丘陵地带,位于秦岭余脉崤山延伸带,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四)规模

石佛村现有居民526户,1998人,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0亩,林地面积1200亩。

(五)交通及通讯

历史上石佛村位于崤函古道上,陆路交通十分便利。现在陇海铁路穿村而过,东距火车站6公里,北依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常盐线,霍石线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石佛村通讯方便,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3个,现有实现有线电视,电话村村通。

(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石佛村为传统的农业村,全村人均耕地面积1.1亩,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近年来村民普遍种植中药材、朝天椒等经济作物,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就近务工,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二、历史文化资源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庆寺石窟

1、石窟

鸿庆寺石窟群位于石佛村白鹿山南侧山崖,坐西朝南。石窟开创的确凿年代无法考证。据窟龛形制,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和有关资料考察,应是始建于北景明年间,唐代续凿。据现存碑刻记载:“鸿庆寺由来久矣,考之金石,创始于六朝间,迨唐景龙五年,□□□□华龛六,虽古式不全而遗迹犹有存者,斯地也。”“昔公输子游我韶阳,登此山峰„„.称曰白鹿山乃佛游之地也,闭山门偷修数龛„”。石窟群现存洞窟5座,佛像120余尊,飞天12个,佛教故事4幅。鸿庆寺石窟具有总体上规制严整,布局适当,设计精巧的特点。其中第一窟当属窟群中的精品。西壁两侧有天幕龛,正中的大型高浮雕“降魔变”更是精华,北壁的“出城娱乐图”乃是研究中国古典建设筑难得的历史资料。其它几窟亦不乏精工之作,第二窟逼真自然的衣饰,第四窟惟妙惟肖的思维菩萨及供养人等,巧妙地将主题、形式与装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娴熟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堪称北魏晚期雕刻艺术之杰作。文革期间,石窟遭到严重破坏。1956年,政府两次拔款开始对石窟进行维修,1963年首次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正处崤函古道,居历代交通之要冲,对于研究我国北朝晚期有、特别是北魏阶段佛教文化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石窟的艺术美也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情趣,更是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激发爱国,爱乡意识的重要场所,也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信教群众提供了一个礼拜祭祀的场所。

2、文物建筑---鸿庆寺西厢房 据史料记载,鸿庆寺原名三圣庙,“后周圣历元年,(公无698年)圣主御驾亲临,观此佛境,改名鸿庆寺,历代赐修数次,不记年矣。”金元时期,寺院仍占有耕地数百亩,纺车,侧轮水磨等生产生活资料一应俱全,每年向村民收取稞子。明清两代,寺内仍屡次修葺佛龛,佛殿,观音殿等建筑。寺内殿宇曾多次损毁重建,现石佛村年长村民还记得陇海铁路之南的鸿庆寺山门。鸿庆寺内建筑破坏比较严重,现只有当初寺院的西厢房保存相对完整,依然香火旺盛,寺院山门及大雄宝殿都已不复存在,东厢房只剩下残垣断壁。1982年建了保护围墙,1994年进行了清理修补。

3、白鹿山佛塔

佛塔位于石窟北侧的白鹿山上,原塔现已完全损毁。

(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义马市区东南15公里常村镇石佛村,鸿庆寺石窟东侧。李家大院建筑群创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距今已有150余年。李家大院由五套四合院组成,村民俗称“五过庭”(由东而西命之一号院至五号院)。其中一号、二号院为石佛村李氏九代李一元所建,李一元“敕赠儒林郎布政司经历,盐运司知事”。三号院至五号院为其子李景阳所建,李景阳,安心葵,号太召,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卒于同治元年(1862年),享年75岁,史料记载“邑庠生,议叙武信骑尉,晋封儒林郎布政司经历”,“性简易,虽素处蓄厚,无骄矜气”,“虽俭朴,而事涉义举无不乐为„„..施义塜,里人立石,舍桥梁,近村树碑,他如修理佛殿(鸿庆寺)、建议奎楼、赈贷亲邻,种种善行,难以枚举”。石佛村南洼坟茔现存有“敕赠”墓碑一通。三、四、五号宅院主人依次为:长兄李鸣鹤(贡生)、掌门李景阳、四弟李鸣盛(武略骑尉)。自李景阳而后三代间,历仕武信骑尉、武德骑尉、布政司理问、太学生等数人,家业累聚,有地400余顷,传有“从义到铁门不踩二家地”之称。至十三世以后逐渐衰落,至解放前夕家业颓败,现除个别房屋土改时调整给其它村民居住之外,大部仍有李氏后裔居用,至今十七代。篇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 附件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 篇三:十大文化名村申报材料 报 告

门村是天涯镇一个纯黎族聚居的地区,位于天涯镇北5公里处,交通便利,下辖1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1080户,5275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水田2740亩,旱地1120亩。该村历史悠久、古树参天,生态环境良好,家家户户都种有槟榔、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目前共有槟榔树20多万株,椰子树约10万棵。文门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海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海南省村民自治示范村等荣誉。当今的文门村,在天涯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三亚发展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天涯镇独特的地理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三亚旅游的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天涯文化、黎族文化、海洋渔村文化、热带生态文化,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区,努力使天涯镇由“农业小镇”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镇”,使文门村成为文化名村。

一、文门村传统文化集中,保存完好,具有突出的历史 文化价值。

(一)以古远的历史与历史名人遗事

据史志资料和民间传说,相传南朝、隋初洗太夫人抚定海南千余黎峒,委白虎将军南来文门寨立坛,会一方黎首歃血盟誓。隋文帝特赐临振县(今三亚市)为洗太夫人汤沐邑(封地)。由此可以推悉,文门村史至少有一千四百年以上,而且这个村庄在冼太夫人的功勋史册中有位臵。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钦差大臣苗、曹、汤等三人奉御命来海南,巡视至文门,但见:四围青山怀抱,左右蟠龙向海,得水藏风,祥云紫光泛起。他们认定此地为福地,决定驻节其中,并定“文门”为村名,以敷扬文教。古与今,山与海、黎与汉,封闭与开放,蛮荒与文明,都要通过这座“门”来吐纳、转化。文门村名象征意义极强,是具有历史地理的实感的、诗意化了的地名。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程哲来守崖州,又骑马从崖州府(今崖城镇)出发,再循着苗、曹、汤 钦差的足迹来到文门,重申保护芒果林的禁令,并鸠工把它修整成可以游憩的风景园林,同时建一山居,取名为“程公庐”,程哲随风化俗居此庐中。后又沿着天涯古道到“海判南天”石刻处,在一块巨石上镌“天涯”二大字。清光绪末年,发生山林雷火,文门芒果林被击坏一部分。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崖州太守范云梯从崖州启程,同样循天涯古道到文门,再从文门沿踪到“天涯”刻“南天一柱”。在文门期间,他见芒果园林遭雷火之灾,深怕朝廷追问责任,故召集黎民补植一些林木。现在,这块园地中的果木,树龄长短不一。这种差别的形成,据说是由于钦差立禁封园之后,再经过两任太守相继保护更新所产生的结果。由于有地方史志资料作依据,再加上世世代代民间传说的史话,上辈村民一般都称这块古老果林为“钦差林,太守园”,也有人叫“贡果林”的。新中国成立后,文门村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上世纪九十年代,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等先后莅临视察,留下一个伟大时代的足印。二十一世纪起,文门村成为三亚市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先行点,被誉为“天涯第一村”。现在,该村文化活动中心陈列这许多照片,记录着许多珍贵的镜头,对后代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二)连结天涯海角的石刻与古迹

文门村现存的石刻、古迹,有石门子、天涯古道、“惊天石”、“钦差读书石”、“熊石”、“闺妹石”、“钦差林”等。这与天涯海角的“海判南天”、“天涯”、“南天一柱”等著名石刻,在文史脉络上有直接关连。它们或为同一历史名人所题刻,或镌载着同一重要的历史大事,它们一头靠山,一头滨海,互为补充,互作应证,相成相辅,连作一体,都是天涯石文化的代表。透过它们的历史影迹,人们发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段山道,每一座山崖后面,都蕴藏着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具有巨大的研究开发价值。

二、文门村独一无二的生态保护村史

从古至今,文门村民悉心保护着村庄周边的1000多亩古林。其中700亩在山上,300亩在山下,山下的300亩即前人传说的“钦差林”,今人辟建成生态园。园中有很多名树,如乌墨、木棉、非洲桃花心木、芒果、酸豆、山荔枝等。树龄最长的有300年,一般也有近一百年,最大的树高18米,胸径538厘米,树冠15米,这片古老的果木林,自从清代钦差苗曹汤封园示禁至今垂300年,村民们自觉地保护更新,禁绝任何破坏行为,相约不在此地砍树、割草、垦殖、创土、葬坟。即使在“大跃进”和“文革”年代,毁林开荒。烧炭炼铁,伐木建房的狂热中,也无人敢破例越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良好民风村风,已经形成历史传统,深入人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门村特殊的政治优势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江泽民、朱镕基、贾庆林、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先后来文门村视察过,使文门村几乎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海南时必到的黎族村庄。省领导及外国考察团也经常踏访,对文门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凸显在文门这个黎族村响应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而建设好文门新农村、文明旅游生态村,无疑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全国性示范效应。

三、古朴而灿烂的黎族文化和风情习俗 文门村是一个纯黎族村庄,文门的黎民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船形屋”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住宅建筑,这种草顶、高架于空中形似船篷的房屋,作为山区旅游客舍,使人感到新鲜好奇。黎族妇女精于纺织,纺、织、染、绣四项工艺都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她们用简单的“踞织机”织出有美丽图案花纹的筒裙、花带、花包等是很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黎族人民性格开朗,豪放自由,人人能歌善舞,歌词情意绵绵,歌声优美动听。上山劳动、婚礼宴席、家族盛典和节日聚会都要引吭高歌,抒发情怀,特别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盛会,男女青年聚会于山林旷野,以歌声来表达情意,寻找伴侣。黎族的舞蹈更加丰富多彩,如“打柴舞”、“舂米舞”、“钱铃双刀舞”、“打鼓舞”、“竹竿舞”等都是全国优秀的舞蹈。参观黎村、观赏民族歌舞、选购民族工艺品等,是项十分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民俗学家及民间艺术家在这里发现和搜集整理很多黎舞、黎歌、黎服、黎锦,以及传统的黎族民间体育、黎族酿酒技艺、黎族婚丧礼仪等丰富多彩,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天涯文化遗产一笔重要的财富。

四、旅游特色鲜明

(一)休闲乡村游

文门村毗邻著名的旅游胜地——天涯海角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又是一个著名的纯黎族村庄,人文历史悠久,是海南著名的“千年古寨”。在这里启动集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是三亚市委市政府为了提升农村价值、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农村建设举措,也是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业模式,向“农业+旅游”多样化模式转型的一次探索。开发休闲乡村游,文门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奇特的异景奇石。山上山下,村里村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绿荫如盖的林木与肖形状物的奇石。同时,文门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闻名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大种果木,尤其是椰子、槟榔等热带经济作物,家家如园林,户户花果香。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贾庆林、吴官正等先后到文门村视察,对文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庭院经济给予充分肯定。

1、叹为观止的石头世界

文门村处于小盆地中部,四面“崇山峻岭如桶形”,通过石门子,形态各异的奇石、美石、顽石、灵石扑面而来,仿佛臵身于石头的世界中,它们点缀着文门的青山绿水,成为文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惊天石,文门石族之王,鼎峙在文门村天涯古道旁一个秃露的山岗上。其高约11米,周长约85米,石身后部约三分之一处被雷火震裂,形成约2m×11m的长方形大裂口。裂口两壁平直如刀切,从西面向东眺望大石,可以透见裂口衔着背面一幅青山,状如一屏画幕,镶挂在石头上。旁有狮子石,此石酷似一头狮子,日日夜夜依在惊天石旁,看护着文门美丽如画的田园和村寨。

阵石,土龙湖边小山包上的石头,最为集中,保护得很好。山顶左侧大石为“双桅帆”,右侧石似“海豚”,海豚在为双桅帆下水远航喝采。它们之下,一群黑黝黝的巨石错乱堆垒,仿佛一群水牛争先恐后奔下土龙湖。

钦差读书石,传说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钦差大臣苗曹汤巡边到崖州,在马岭海滨巨石上摩刻“海判南天”几个大字,后在天涯古道旁忽见此巨石奇特,有石床二张,便在石上休憩。钦差大人看见山峦环抱,田野秀美,一片明媚,不禁生出读书人的那份雅趣,一边读书,一边养神,悠悠然自得其乐。后召来文门黎家儿童,倚石教书,传授知识。钦差大臣的雅兴与风范,在古时蛮荒的崖州,着实让这奇石披上几道光环。

官帽石,传说北宋时期,一位官员因上书变法新政而触怒宋神宗,最终遭贬海南岛。贬谪路苦。路前方,是无尽的落寞;身后方,是天下苍生。一日,他踽踽独步到天涯海角,路过“官帽石”,发现该石高大雄壮,巍峨耸立,犹如一顶威严的官帽。于是,情不自禁地伸手抚摸石头。突然,一道亮光从石缝中闪出,飘向北方,很快消失。没多久,朝廷一道圣谕让该人官复原职。从此,“官帽石”披上一道神奇的霞光,由此得名。

2、褪却浮华的生态园

白城市教育科研名校长评审材料1 篇5

汇 报 材 料

大安二中

邵文学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代表大安二中全体教职员工欢迎各位光临我校开展教育科研名校长评审工作,也欢迎各位检查指导我校其他各项工作,希望我们的学校和我今天的汇报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的汇报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把我个人最近几年的教育科研工作情况向各位评委简单汇报一下;二是把我校最近几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向各位详细汇报一下。

一、个人教育科研工作情况

(一)主持省规划课题《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2009年3月----12月),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优秀成果,有我主编的课题成果《魅力鹤乡》作为校本教材在我校使用,反响强烈,效果很好。我和王洪泉撰写的论文《地方课程开发之我见》发表在《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年第3期上。

(二)参与研究省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成功结题。

(三)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包括国家级2项,其中《高中生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省级14项,其中《构建开放性合作

探索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获省教育学会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市级20项。

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情况。分具体工作和工作业绩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具体工作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学工作的实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先导性和实践性;立足本校实际,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兴教兴校,铸造品牌;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以实际工作为现实问题的处置性经验积累,将教师群体间的智慧聚焦,逐步汇成科研成果,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开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几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科研工作:

加强了对教育科研组织机构的管理

学校建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管理网络。

1、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及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及管理工作。

2、学校成立教研室。教研室设主任一名,专职干事两名,兼职干事2名,具体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3、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促进教研。各教研组、年级组要在开展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年段特点,下达科研课题,使集体备课组承担一定 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和集体备课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4、加强对各课题组的管理。各课题组都能明确分工,任务到人,职责明确,并实行了问责制度。

5、加强对全体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每周开展业务学习一次,每学期每个教学领导做业务讲座一次,每学期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听课30人次以上。通过各种业务培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增强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一、提高学校教学活动的科研含量。我校的教学活动很多,主要有课堂教学大奖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课、教育科研汇报课等,每次活动后各教研组都能及时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研讨,每位听课教师都能写出一篇评课小论文,主讲教师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并写出一篇小论文,从而以活动为契机,提升科研能力。另外教案后面的教学回顾也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平台,学校领导在检查教案时能够多多关注教学回顾,努力发现教学回顾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并向教研室推荐,特别优秀的在本学科甚至全校推广。

第二、加强教育叙事研究。任课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能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教育事件,及时记录,认真反思,积极研究,争做科研型教师。教研室随时征集教学活动中有价值的科研话题,即时引发讨论,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第三、立足“实”字搞活动。几年来,教育科研工作始

终在“实”字上下功夫,狠抓课题研究程序的规范性,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注重研究的实效。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上一节科研汇报课,从而充分发挥了科研课的交流作用。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愈加紧密,达到了“科研兴教”的实效。学校领导能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提高了课题成员的科研能力。

第四、立足“小”字出成果。在我校原有各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就教学实践的一点疑惑、一点心得,通过“一个问题→一份方案→一次研究→一篇论文”的形式,加以发挥和研究。这样的课题,切合广大教师的实际,便于操作,易于出成果,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领导在深入集体备课组指导备课的同时,注意培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每次集体备课至少能解决一个问题,聚合备课组集体力量最终形成最佳教学方案。第五、立足“服务”求发展。积极向教师提供征文信息和教改信息,组织教师勤练笔,多投稿,组织教师学习论文写作知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本要积极为教师参加“两评、两赛、两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年末将广大教师的优秀论文汇编成集,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供舞台。

第六、按部就班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按计划进行相关课题的结题工作,同时,结合我校实际,积极申报新的课题。学校把每位教师参与科研的态度,取得科研成果的情况,作为教师综合评价、评职晋级、评先选优的依据之一。学校领导有意识的通过听课检查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发

现优秀课题及时在全校推广;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能够率先垂范,积极申报课题进行教育科研,为其他教师在科研方面做出榜样。

第二方面,工作业绩。分课题情况和获奖情况两个方面:

一、课题情况

学校共有任课教师 名,其中15人有国家级课题,站任课教师的百分之,36

(一)已经结题的课题:国家级2项,省级12项,地级20项。

国家级:2项

1、《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测试》 负责人:张士安

成员:李树春、张跃文、綦潇、贾玉娟、李文芝、杜红霞、孙彦文、王春杰、位文凤

2、《高中生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负责人:王石臣

成员:孙振刚、管大成、张志妍、聂金泉、姜柏军、张晓茹、董晓华

省级:12个

1、《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优秀成果)

负责人:邵文学

成员:王洪泉、夏树田、张文富、王建华、李旭秋、李向民

2、《网络环境下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 负责人:张志妍

成员:邵文学、王冬梅、孙丽娟

3、《数学课堂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负责人:于成文 成员:崔海明、赵丽敏

4、《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崔海明 成员:朱雪峰、阮宝东

5、《数学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负责人:张利坚 成员:闫利、闫玉兰

6、《课堂中教师提问与追问策略研究》 负责人:刘淑华 成员:杨冬利、张晓霞

7、《个性化写作研究》 负责人:姜柏军 成员:赵辉、邱静华

8、《创新写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负责人:薛佳丽 成员:顾静、薛红梅

9、《英语学习语境创设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负责人:贾玉娟 成员:李文芝、莫龙梅

10、《英语教学课堂用语与课前导入的研究》

负责人:杜红霞 成员:王春杰、孙彦文

11、《学生艺术特长与文化课学习相互促进的研究》 负责人:孙元勋 成员:张文、张磊

12、《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与科学化研究》 负责人:李文博 成员:李向民、汪瑶 地级:20个

1、《美术课综合教学研究》 负责人:孙元勋 成员:张磊、管大成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优质教学策略研究》 负责人:李晶

3、《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模式研究》 负责人:王洋

成员:汪瑶、李文博、李向民、国晓伟

4、《高中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负责人:张士安

成员:刘淑华、董晓华、薛红梅、顾静

5、《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 负责人:闫玉兰

成员:李向民、张艳波、阮宝东、许宁、朱雪峰、秦玉桂

6、《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负责人:刘晓刚 成员:崔海龙

7、《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实施策略的研究》

负责人:王瑞芳

成员:艾雪晶、郑红霞、高春丽

8、《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弱得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负责人:宋健 成员:莫龙梅、綦潇

9、《高中地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负责人:李旭秋 成员:王东

10、《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负责人:闫喜辉 成员:孙铁民

11、《高中德育实效性研究》 负责人:高春丽 成员:王瑞芳、夏树田

12、《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的调查及对策》 负责人:王洪泉 成员:王亚娟、王野旃

13、《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丁耀富

成员:聂金泉、孙海滨

14、《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研究》 负责人:陈旭强 成员:王超、刘亚玲

1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设计与效能研究》 负责人:张建勋 成员:刘国会、李旭秋

16、《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负责人:张宏伟 成员:朱权、陈雪飞

17、《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演变和学习策略研究》 负责人:李向民 成员:李文博、王瑶

18、《新课程理念下教和学新型关系得实践研究》 负责人:王丽红 成员:李文芝、李树春

19、《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研究》 负责人:刘佳 成员:陈旭强、王超 20、《个性化阅读研究》 负责人:杜晓岚 成员:赵辉、姜柏军

(二)、正在结题的课题 地级:10个

1、《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探究》

负责人:董秀峰 成员:刘洋、范玲萍

2、《良好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姜柏军

成员:张晓茹、杜晓兰、杨冬利

3、《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负责人:聂金权

成员:孙海彬、刘晓刚、崔海龙、姜淑荣、滕展秋

4、《增强趣味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发展高中生特长的研究》

负责人:张宏伟 成员:杨万阁、朱权

5、《以读促写的研究》 负责人:赵辉

成员:邱静华、王巍、薛佳丽、张大为

6、《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负责人:张利坚

成员:韩玉秋、刘艳丽、闫利

7、《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负责人:闫喜辉

成员:王静华、刘禹、黄长林、邵文学

8、《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负责人:陈忠波 成员:刘国会、张建勋

9、《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听说能力的深化研究》

负责人:杜红霞

成员:贾玉娟、李文芝、张淑影、孙艳文、王春杰、位文凤、周杰、李树春、张跃文

10、《高中化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研究》 负责人:段玉玺

成员:李静、冷云海、刘亚玲、刘雨、李新亮、陈旭强、贾明海、王书娜

(三)正在申报的课题 省级:2个

1、《高中语文点评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负责人:张晓霞

成员:薛佳丽、邱静华、王巍、顾静、姜柏军、杨冬利、赵辉、张大为

2、《地理简图在课堂上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负责人:陈忠波 成员:王东、李旭秋

二、获奖情况

(一)、2008年

在参加省地市课堂教学比赛中,刘国会获省级一等奖,薛红梅获省级二等奖,王洪泉获白城市级一等奖,张志妍获大安市级一等奖。

(二)、2009年

1、著作论文

国家级论文一篇,刘艳丽的《统计案例错解记录》; 省级论文三篇,赵辉的《公开课要回归“原生态”》(《吉

林教育》)、《语文教学“倾听”三部曲》(《吉林日报》)、李文博的《对VB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新科教》);

白城市级一篇,赵辉的《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白城教育》);

获奖论文二篇,孙丽娟的《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王建华的《加强问题中心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东北三省教育学会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2、课堂教学

张志妍老师在白城市政治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王洪泉老师在白城市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

刘亚玲在白城市第四届普通高中教学大奖赛上,获一等奖、孙海彬、王瑞芳、王亚娟获二等奖。

获奖教案二篇,王洪泉的《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王晓枫的《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在东北三省教育学会教案评比大赛中获一等奖。

(三)、2010年

1、著作论文

闫玉兰老师的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思想灵活性培养的实践与体会》发表在《吉林教育》2010年第7期总第118期刊中。

闫利老师的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发表在《吉林教育》2010年第7期总第118期刊中。

王瑞芳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发表

在《吉林教育》2010年第7期总第118期刊中。

郑洪霞老师的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发表在《吉林教育》2010年第7期总第118期刊中。

李文博老师的论文《利用学校电脑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体会》发表在《吉林教育》2010年第10期总第121期刊中。

陈忠波老师的论文《从时间视角判断地球上两点的相互方位》在全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教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2、课堂教学

张文在白城市中小学音体美教学优秀课评比获市音乐课一等奖,白城市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基本功评比中获音乐学科一等奖,省音乐教学课评比获高中组全省一等奖;刘亚玲获吉林省高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基本功与创新评比活动二等奖:莫龙梅获白城市新秀课一等奖。

张利坚等47人次在2010白城市中小学优秀电化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优质课类、教案类、课件类一、二等奖。

3、荣誉称号

杜红霞被评为白城市十佳青年教师;张晓茹被评为大安市学科带头人;陈忠波被评为大安市教学能手;张志妍被评为省科研骨干;在白城市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中,闫玉兰,闫利,李静进入全市前15名;张晓茹、董晓华、王洪泉、韩玉秋、张志妍成为大安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

(四)、2011年

1、著作论文

姜柏军的《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在《学园》杂志上发表,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薛佳丽的《只有认真钻研

教材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实效》、夏树田的《<人的认识从何处来>教案》、王瑞芳的《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多元的课堂》、刘禹的《课堂实录》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征集活动一等奖,杨冬利的《谈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邱静华的《谈高中语文课的愉快教学》在首届全国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论文类一等奖。

2、课堂教学

在全国电化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姜柏军《几种常见漫画习题解题指导》获二等奖,顾静《高考中的修辞》获三等奖,邱静华的教案《劝学》、刘洋的教案《幂函数》获二等奖,薛佳丽的教案《将进酒》获三等奖,邱静华的课件《劝学》、薛佳丽的课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姜柏军的课件《我有一个梦想》刘国会的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地球运动》获得二等奖。

3、荣誉称号

张士安在全国电化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夏树田在大安市教育科研表彰会上获“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总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任务明确,效果显著,切实起到了先行引领作用。今后,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以新课程改革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广泛渗透,全面铺开,不断深入。学校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把教育科研作为实现学校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教育改革的先导,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科

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作用。

申报名校长事迹材料 篇6

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样板党支部申报材料

学校五好党支部申报事迹材料

(三)小学党支部现在上级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 xx 大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充分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 极开展党员先锋活动,承奉献进取之传统,创和谐务实之作 风,扬奋发向上之校风,树规范敬业之师风,开拓进取,求 实创新,真正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显著的 成绩,为学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思想上组织上的保证。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被评为芜湖市先进党组织、学校被授予 “省文明单位”、“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市 办学水平评估优秀” “a 级群众满意的学校” “市绿色学校” 等荣誉称号。

一、领导集体团结协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支 部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这两个工作中心,以“党在我心中、我在师生中”为主题,着眼于联系实际,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

把解决当前存在的 突出问题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相结合,8 月共青团 员入党申请书与解决教师、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相结合,与促进工作的创新发展相结合,通过组织党员不断学习和主 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学校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

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首先,支部抓好制度建设,坚持完善学习制度。

坚持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和党员干部,积极学习、贯彻 xx 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形势和任务教育,使党员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扎实细致的学习活动和思想教 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努力抓好支部班子建设。

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议 1 次,认真分析群众意见和建议,分析支部工作,分析党员 队伍状况,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努力改进工作,努力将支部 班子建设成团结协作、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二、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思想作风建设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优秀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继 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工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 xx 大精神,学习xx 在全国组织工 作

会议上的讲话;学习温家饱总理的 “政府工作报告” 等等。

在学习形式上主要是以自学为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参 加集中学习,党员通过组织生活、党课的学习,教工通过政 治学习等形式系统学习。

党员通过学习,政治思想觉悟不断 提高,在各种献爱心活动中表现积极。

仅仅今年上半年,就 经历了为“雪灾”、为“许凡同学”、为“汶川地震”等捐款 数次,尤其是刚刚发生的四川地震,党员们又一次慷慨解囊,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精神,积极伸出援助之 手,奉献真情和爱心。

一张张带有体温的百元钞票被轻轻投 入捐款箱内,一份份爱心捐款将每位党员与灾区人民的心紧 紧连在一起。

先后向红十字会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6000 余元。

三、保持党员先进本色,增强队伍凝聚力 党员干部做表率,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密切党群关系,团结带领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开拓性开展工作,这已经成 为我校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共识和办事原则。

有一种人总是让 人震撼,这种人就是乐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有一种精神总是让人感动,这种精神就是共产党 人用无私的奉献铸造的公道正派之魂。

在我们支部许多党员 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公道正派的品格让大家震撼,教育党委举 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党员心里总是装着学校的工作、学校 的发展。

全体党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

许多党员克服困难,争挑重担。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 帜永远是##的传统,##因为有这么一支党员队伍而更加充满 活力。

四、加强思想建设,促进党建工作 我校党支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

党支部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

原则,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将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 养工作落到实处,要求培养人按时认真地填写考察表,并在 学习生活中对被培养人进行全面考察与帮助。

近几年里,支 部吸收#等 6 名青年教师入党。

支部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 养工作放在支部工作的重要方面,扎实有效地做好支部发展 工作与要求进步青年团员的教育工作,党员同志把帮助青年 同志的成长看作与自己的成长一样重要,建立谈话机制,旅 游申请报告积极与要求进步的同志开展谈心活动,真心实意 地帮助要求进步的同志成长,以确保发展党员的先进性、纯 洁性。

同时支部注意听取来自教师中的意见,听取对预备党

员和积极要求进步青年的意见。

及时选派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建党培训班学习。

五、重视党风政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党支部始终重视以史为鉴,加强学习教育,开展反腐倡 廉活动。

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组织党 员干部重点学习了 xx 大和 xx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观点;学习了 胡锦淘同志重要讲话和中纪委五次全会、吴官正同志视察国 家局的讲话精神;组织党员观看警示片。

通过这些活动,教 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反腐倡廉的意识,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利益观,提高

全体职工反腐倡廉的思想境界。

此外,学校党支部注意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来加强校领 导班子及党员教师的作风建设,从而推进学校全面工作。

六、开展多样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支部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广泛地开展有 益的支部活动对支部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面对“教育均衡发展”新的形势,我们的任务更加艰

巨;面对学生的渴望、家长的期盼,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面对 学校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我们的使命更加崇高。

上一篇:关于道路的论文下一篇:陪产假有没有工资